談基改作物 福壽董座洪堯昆:基改必須實行
2015-02-09 15:12:03 聯合晚報 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
植物油製煉公會理事長、福壽實業董事長洪堯昆今天說,政府發展基因改造作物與推廣有機食品,兩者相衝突,基改不是優先工作,政府應先推動活化土地,增加糧食自給率。
經濟部工業局今天舉行食品業源頭管理研討會,多位食品公會理事長出席,洪堯昆表示,基改是配合人類的食品需求所做的改進,對人體好不好,還沒有定論。
洪堯昆說,目前國內食品業所用的玉米都是進口。他說,從糧食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基改是必須實行,才能讓食物生產穩定。至於從安全性的角度,目前還沒有定論。洪堯昆表示,基改與發展與有機推廣是相衝突,基改不該是最優先的,農委會應先推動恢復土地利用,增加糧食自給率,才比較重要。
「反基改」究竟是反理念?技術?還是壟斷?
2015-02-09 17:03:15
義美最近一直砲打政府的農業與食安政策,總是標榜其產品來自非基改作物,在統一等企業失去台灣人信任之後,義美不管說什麼話似乎都變成主婦的標竿、環團的心頭好和社會的良心,在網路上馬上被做成圖片狂推。我不是研究基改作物的專家,但我以「具有普通生物學常識」的演化生態學者的觀點思索這個議題,而我一點都不認為基改作物議題應該被如此簡化,並且成為一種信仰:
一、我們先弄清楚基改是什麼而不是聽到基改就抓狂:
在蓄養動物與栽培作物的過程中,選擇什麼都不做就是友善大地嗎?基改議題牽涉廣泛,從基改的必要性,外來基因的來源與選擇,基改後作物對非生物與生物因子的影響,基改是否可改善農藥與環境荷爾蒙過量問題,以及產銷制度與商業運轉是否存在許多不公平等等。但我認為在台灣媒體上較常出現的基改議題都鎖定在「基改作物對環境與生物形成另一種危害、其種子的產銷形成另一種剝削與壟斷、其研發產製過程被掩蓋或不透明,加上其市場與研發前景被過度追捧」。但不是所有的基改都是如此,另外,基改議題不只涉及玉米與大豆,還有動物,包含食用、觀賞與病媒用途。
二、我們先談各式基改的初衷與差異:
- 有些科學家研發基改作物的本意是希望農民減少使用農藥,降低對土壤與環境的毒害。這對農業環境的永續、對田間工作者的健康,對生態環境來說聽起來是個三贏的概念。
- 但有些科學家研發基改作物的本意並沒有顧及基本的生態學常識,也就是能量與物質循環、作物生產力與損耗地力之間的取捨,還有食物鏈。因此我們也會看到一些例如「讓樹自己發光就不需要電力照明」、「一個稻穀最好就是一碗飯的份量」,或是「一種作物的生長過程中可以只殺死部份雜草與害蟲,開出很多花還要結很多果」的構想。這樣的構想對某些研究領域來說是很有趣的,但對生態與環境領域來說像是個莫名的災難。
- 有些基改構想與產物著重於產品在消費端的新鮮感,但沒有把自己擺在「基改生物安全」的大架構下,所以犧牲了動物福利並帶來環境隱憂。好比被農委會當成是研發驕傲的螢光魚,原本只是用來當成外源基因表現在斑馬魚或稻田魚的一種研究技術,後來被業者認為有利可圖而成為大量生產與開發的商品,然而這種技術與商品則被歐美國家認為危害動物福利且有環境疑慮而不許輸入。
三、第一種初衷看起來是最好的,但事實上並沒有那麼美好,其原因在於:
基改作物的外源基因所發揮的功能若不具備專一性,那麼對農業生態系中其它的生物(例如天敵昆蟲,與其它植物)就是一種災難,而偏偏大多數基改作物所要對抗的「有害生物」都不具專一性。有時候我們以為解決弭平了一個問題,但另一個問題又接連產生。例如為了降低殺草劑使用而開發出來的作物有可能反而助長新入侵種的嚴重性,也就是說一好沒有兩好,就算一開始的想法是好的,但事實上我們就是控制不了這個技術所帶來的所有效應。
四、不盡然所有的基改都必然有問題
如果那個基因其實只是取自近緣物種或是其野生祖先,問題真的比較小。因為近緣物種之間會有基因水平轉移,基因滲漏,都是常見的自然現象。以人為的方式來導入「經過天擇的產物」不盡然就會產生高於自然突變的任何風險。這類的基改產物並不是沒有研發單位在進行,只是媒體與環團在討論通常不是這類的基改作物,這也使得在方向上比較正面的基改技術與理念被掩蓋了。
五、那吃基改作物對人體會有什麼危害嗎?
坦白說,網路謠言與斷章取義的東西非常多,但目前沒有什麼確實的證據。有些被宣稱有證據的論文也經常被認為在方法論上千瘡百孔(然部份研究團隊有可能訴諸媒體宣稱論文發表被打壓)。先前就有研究指出我們平常吃的東西(例如生菜),其DNA碎片有可能進入血液,這也告訴我們就算我們吃非基改食物,其它生物的DNA碎片都是可以進入血液的。但是這必然會有影響嗎?DNA就像磁鐵一樣隨便找地方接上吸附就產生體細胞與生殖細胞的突變嗎?並不是好嗎?這也未免低估生物的免疫與遺傳機制了。
研發基改作物的部份理念就是打算處理農藥的濫用問題,但是之所以會濫用農藥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於市場對數量、大小、產期以及外觀的需求。如果從消費文化開始改變,大家都要無毒有機,醜醜的也沒關係,是不是就能降低不必要的生產與土地利用方式?
聽起來是美好的。但不要忘了作物與經濟動物的生產是全球性議題,並不是幾個年輕人回鄉種菜覺得自給自足問題就解決了。你買一盒鮭魚沙拉,裏面可能就有智利來的鮭魚、美國的玉米、越南的菜、台灣的蕃茄。我們不能以為追求到小小一片土地的美好而忽視全球糧食分配不均的事實,而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基改作物的理念是為了因應糧食生產不足,以其氣候變遷對作物生產的衝擊。
我認為義美砲打中央部份的理由是對的,例如國家對於基改作物根本沒有明確的主軸與中心思想,只是受制各既得利益團體的需求被拉扯成形,一再誇大產值與願景以合理化其施政方向,且忽視其它不同可能性的努力。
但,我又認為我們不應該盲目地反對所有的基改。如果是標示問題,就做好標示;如果是研發問題,就討論研發;如果是壟斷問題,就討論如何作到公平貿易。但就是不要聽聞基改就跳腳,因為我們人類千年以來對所有動物與植物的育種,都是基改,在育種過程中我們甚至也大玩雜交不是嗎?所以很多人都說反基改,但是反的究竟是那個環節呢?
*加入鳴人堂粉絲專頁,請至【鳴人堂@udn】
顏聖紘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專長為系統分類學、演化生態學、擬態生物學,以及野生動物貿易管理政策。關切教育、生態保育與環境政策、與社會公義事務。 奇獸飼育學:http://magical-creatures.blogspot.tw/
義美臉書聲明 批政府領軍挺基改
2015-02-08 17:55:03 聯合報 記者陳靜宜╱即時報導
義美總經理高志明透過臉書發表八點聲明,批評政府領軍投入基改作物的種植,而且各行各界的人士,包括產官學宅鄉都被點名到了。發表之後短短三小時就獲得三千多人按讚,有網友表示,「食安問題一再重複發生,政府可以醒醒嗎?」還有網友說,「政府到底怎麼了,很難不認為後面沒有中國財團在操控。」
其聲明內文如下:「政院領軍 攻基改作物種植」是「錯誤的政策」 產官學宅鄉 大家一起來關心!
一、政府角色混淆: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由政府領軍,全面推動、推動「基因改造作物種植 與動物養殖」;如:歐盟國家政府的任務,是負責嚴格立法管制、或禁止;絕對不是提倡。美國政府也未「領軍基改」。
台灣每年已經進口「數百萬噸的基改黃豆、玉米」;爭議已經非常之多,政府還要主動領軍發展,根本沒有在聆聽台灣百姓的反對聲音。
二、台灣面積很小,大面積國家如:澳洲、美國都必須要隔離管控、嚴格限制基改作物;若政府領軍推廣,勢將台灣淪落為全世界「基改商業霸權」最佳的「基改試驗場」;「成功」則轉植到大國,「失敗」則一走了之,永遠「禍害台灣農地」。中國大陸至今也禁止:自國外進口「基因改造糧食作物種子」在中國境內種植。
三、「基改食材‧食品」全球爭議多;美國政府一直試圖打開世界各國的「基改農產品市場」,但是絕大多數國家都抗拒。台灣政府主動領軍開放市場,是欠缺「永續經營台灣」的錯誤思維。
四、當一種農產品有「基改」、與「非 基改」二種可以選擇時,請問:有多少消費者會去購買「基改 農產品」回家去給家人吃? 多少人又會買來自己吃?請問:「基改農產品」的市場在那裡?
五、「非基改農產品」的市場價格高出「基改農產品」甚多;為何政府要領軍、鼓勵農民種植價格較低的「基改農產品」?「政府是可輪替的」而「土地的傷害 是永久的」;因此,執政團隊應該說明清楚,並應該說服台灣人民!
六、政府暗中安排專家、學者、財團配合推動,未經公開討論,立場有欠公正。各農業縣市政府、農民團體、消費者團體、主婦聯盟、民意代表,應該反對。
七、若政院政策已定,唯有懇請 毛治國院長下令所屬官員懸崖勒馬、重新公開檢討!
八、為「台灣農地的永續經營」、與「未來世代的飲食安全」著想: 必須拜託「產官學宅鄉 大家一起來關心!」
基改政策 政院:立法管理非推廣
2015-02-09 03:07:01 聯合報 記者李昭安、陳智華/台北報導
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透過臉書批評行政院基改政策,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昨天表示,草擬「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條例」,是打算整合國內基改規定散見在不同法律的現象,「目的在管理,而非推廣」。農委會也表示,目前國內基因改造基調,是以非食用者優先,避免影響生態。
孫立群說,政府目前無基因改造專法,基改規定由科技部、農委會、衛福部等相關部會職掌。以農委會為例,目前並無推動食品相關基因改造農作物,而推動基因改造螢光魚、花卉等具經濟價值者為主。
孫立群強調,基改規定目的在管理,而非推廣,且要不要推廣基因改造,並非政府單方面就可決定,還需要考量產業需求、民意走向、政策協調等,政府並沒有「領軍推動基改」。
農委會副主委陳文德指出,目前國內基因改造以非食用為優先,包括螢光魚及花卉等,不會貿然實施基因改造食物,未來就算要實施,也會辦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修法也須經立法院通過。
陳文德說,全世界都積極研究基因改造,但各國為有效管理,會制定符合國情的政策,台灣也是如此,因此學者會繼續研究,找出可發展的強項,從實驗室開始,有相關規範,上市也要納入管理。
目前農委會發展基因改造的基調,就是以非食用的農作物優先,例如觀賞用螢光魚、不同顏色的花卉等。日本也研發基因改造藍色玫瑰,很有商機,且沒有二次汙染。政府發展這些基改動植物,都會避免影響生態。
陳文德表示,農委會確實想要將基因改造的規範放在同一部法律中,目前正在蒐集各方意見,打算立法;說政府帶頭領軍發展基改食品,「絕對是誤解」。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