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二代健保 繳保費更公平
不論家有幾口 賺多少錢就繳多少保費 依家庭總收入計費 「林志玲現象」不再
四月一日起,健保開辦十五年來,第二次調高費率,但馬英九總統也指示,未來兩年內應推動二代健保修法。到底什麼是「二代健保」?和健保現制有何差別?更多人關心的是:「我要多繳保費嗎?」
不少人出國談到台灣的好,每每想到「健保、勞保,吃到飽」,諾貝爾獎經濟獎得主克魯曼也大力讚揚,「台灣的健保經驗適合做為解決美國健保問題的借鏡」。但說起台灣健保的不好,幾乎每個人馬上可羅列健保浪費、財務吃重等種種罪狀。
業外收入計入 公平多了
衛生署長楊志良說,四月一日即上路的費率調整方案當然不是一百分,否則就不需要二代健保了。
二代健保,簡言之,就是台灣版健保改革方案。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指出,目前健保是承接統合公、勞、農保而來,所以保險對象以職業及薪資所得來分類,共分為六類十四目。
由於保費計算基礎為月薪,並未計算其他業外收入,難免有人實際上總收入多,但因薪水不高,健保費也不用多繳。
「高收入、低保費」例子,不勝枚舉,名模林志玲幾年前在大陸墜馬返台治療,被發現以第六類地區人口身分投保,每個月保費僅六百多元,另外,部分政論名嘴雖沒有固定薪資,但每場上電視的車馬費動輒萬元,他們也以第六類地區人口身分投保,雖合乎健保法規定,但大家認為如此並不公平。
費率調整彈性 虧損減少
另外,有人雖然無固定職業,卻縱橫股市,在股票交易獲利頗豐;也有人是退休教授,既有退休俸又享十八趴高利息,但在健保保險對象歸類中,他們都是第六類地區人口的納保人。更離譜的是,有的醫師娘、會計師太太買一塊農地,就成為農會會員,每月繳交保費僅三百一十元。
景文科技大學 財稅系教授朱澤民說,健保開辦時,根據薪資所得為保費計算基準,但經過十五年演變,國人非薪資所得所占整體收入比重愈來愈高,平均每一百元收入,其中靠薪水來源只占七十八元。因此,許多人靠著資本市場的股利而有高收入,卻依然享受低保費。
其次,目前健保最大問題是支出隨人口老化、醫療進步等因素所需增加,但保費收入卻趕不上支出速度,費率調整又往往被政治因素牽絆,以致虧損難以解決。衛生署五年前開始規畫,並召集上百位學者腦力激盪,完成二代健保改革案。
單身高薪、頂客族 相對不利
健保局長鄭守夏指出,二代健保就是要打破既有保險對象分類,以家戶總所得取代以個人投保薪資的計費方式。也就是說,不論家中有幾口,賺多少錢就繳多少保費,比較公平。
至於家戶總所得的內容,除個人薪資外,還加計家庭成員存款利息、營利所得、執行業務所得、股利、財產交易所得、租賃所得,原則以稅籍內的家戶所得計算。
這種保費計算方式,讓所得愈高、有業外收入者的保費愈高,當然可增加全體保費的進帳。
二代健保規畫小組執行長、台大公衛所教授賴美淑推估,未來二代健保費率勢必比現制要低,估計有半數家戶健保費可望因此減少,但相對不利的是中所得的單身上班族及高收入家庭,所負擔的保費也較高。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