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 1月8日(六) 晚19:00
重播 1月9日(日) 早10:00
與談人
安寧照護之父 賴允亮
長庚醫院副院長 李石增
陽明附醫加護病房主任 陳秀丹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常務理事 莊榮彬
台灣每年有四萬人因癌症死亡,其中一萬人選擇安寧照顧走完最後一程,另外三萬人在人生的最後還得承受插管、電擊,只為延續一口氣。
衛生署長楊志良日前表示,癌末插管、電擊是「浪費生命,也浪費醫療資源」,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台灣一年有三、四萬人在加護病房往生,一個自然病程五天會死亡的病人,可因此延長到45天,甚至更久。除了吊掛在身上、鼻孔、口腔、喉頭的各種醫療器材、針劑和點滴,一旁還有呼吸器二十四小時不停打著幫浦送氧氣,七十多萬病患長期靠著這些維持生命,每年花掉一百多億,其中有八成已無意識。但是對家屬來說,怎能眼睜睜地看著親人的生命消失,卻不嘗試各種可能的搶救方法等待奇蹟出現?救與不救,真的是左右為難...
立院初審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草案,明確訂定病患如果經過診斷確定為「末期病人」,且所有家屬一致同意,醫師就能在法律保障下,可以停止進行心肺復甦術並移除呼吸器。
但是何謂生命末期?誰有權力決定別人生死?誰願意做拔管的那隻手?面對生死關頭,如何無憾的讓生命有個圓滿的句點?好死真的不如賴活著?請鎖定週六晚間七點公視13頻道NGO觀點關心每個人都將遭遇的最後尊嚴問題!
台中童綜合醫院創辦人童瑞欽上個月十八日去世,馬英九總統五日參加追思會表示,前天立院通過二代健保案,讓健保財務不虞匱乏,也讓弱勢民眾享有更多醫療資源;如同童瑞欽生前不收急診住院保證金,造福弱勢族群的醫療精神,讚他為「台灣之光」。 馬英九表示,台灣目前九九.六%的人都享有健保,現在看健保服務或許不特殊,但在過去沒有健保年代,很多病患重傷、重病時;因繳不出急診住院保證金,無法得到良好的醫療照顧。 馬英九肯定童瑞欽經營的童綜合醫院,開辦不用繳納急診住院保證金制度,這個「突破性、革命性的作法」,讓許多弱勢家庭得到醫療服務;童瑞欽的醫療事業也從一家小醫院擴展,直追醫學中心水準,他的付出令人敬佩,「這樣的精神可說是另一位台灣之光」。 馬英九指出,現在立法院通過二代健保案,台灣醫療服務能在新制度實施後,財務不虞匱乏,將有更多資源提供弱勢家庭,更多醫療的需求,就像童瑞欽在世時,提供仁心仁術的社會醫療服務。 馬英九讚揚童瑞欽在從醫一生中,視病猶親,看見海線沙鹿地區醫療資源貧乏創辦童綜合醫院,加上免收保證金制度;多年前台北市邱小妹事件中,用最好醫藥技術救治邱小妹,雖然最後未能治癒,也讓他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象。 日昨立法院初審通過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草案,明訂經醫師診斷確定為末期病人者,在親屬簽屬「終止心肺復甦術同意書」後,並經醫院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則醫師即可將原已置放在病人身上的維生系統予以拔除。此制將使安寧緩和醫療往前推進一大步,但是,草案中就拔管的法定要件暨法定步驟雖有明確訂定,但卻有一項重大疏漏:「誰來拔管?」 現行草案就「誰」執行拔管完全未規範,則可預見將來在臨床的執行上將問題重重。僅列舉四端: 一、由何科別或何層級醫師拔管:病人可能合併多科問題而有多個不同專科醫師參與照顧,執行「加工終止生命」的工作,到底該由誰行使?再者,在教學醫院中,年輕的實習醫師或住院醫師可能面對總醫師、主治醫師要求其執行拔管,然而,在病人仍有心跳的狀態下,卻必須親手終止病人生命,此對年輕醫學生、醫師的衝擊真是情何以堪?因此,究竟上級醫師可否命令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執行拔管或應由主治醫師親自為之?而若各醫師並不願執行此一動作,則又該如何解決? 二、若醫師不願拔管,可否強令執行:醫療運作具高度專業,有其獨立自主性,行政管理不可能凌駕各專科醫師,就像主任不能強迫醫師如何開立診斷書、內科背景的院長不會介入外科醫師如何開刀。然而,在此一新制下,若醫師出於個人之倫理觀、宗教觀、生命觀之衝突或因對於自己曾經付出心力插管的病人有著情感與愛心而不忍動手拔管,此際,可否強制其執行?行政監督權可否凌駕專業自主權而勒令或強迫醫師拔管乎? 再者,若醫師依然不從,則該如何處理?總之,從臨床經驗,原負責搶救或照顧病人的醫療人員實不宜再擔任執行拔管任務,應改由其他人員執行,方符合人性暨醫學倫理。 三、由何類人員執行拔管:拔管動作之背後極具神聖莊嚴之生死意義,但動作本身其實極輕易,任何人員大概皆可勝任,因此,執行者之範圍可以不必侷限於醫師。 修改第 2 次
二代健保通過 總統:照顧更多弱勢
誰來拔管?執行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