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梅峰臺中市長政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健保問題】(轉貼)十一悲劇…誰讓顯影劑變險影劑
 瀏覽170,096|回應458推薦4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xoxo387
boxer
貓喵XD
我愛繽紛樂

11悲劇…誰讓顯影劑變險影劑

昨日聯合報頭版報導,健保局將開放高危險群病患接受電腦斷層時,可使用較安全的非離子性顯影劑。讓爭議十多年,顯影劑變「險」影劑的老問題,再次浮上檯面。

醫改會曾接過這樣案例,八十歲且腎功能不佳的老人照斷層時,被要求自費用非離子顯影劑;家中經濟困難,只好選擇傳統顯影劑,最後過敏猝逝,事後向健保局詢問,才被告知其實符合健保條件、毋須自費,然而卻已太遲…。家屬最深沉與無助的質問:「如果健保已有給付非離子性顯影劑給高風險病人,為什麼醫院沒有告訴我們,反而要求病患自費呢?」

國際研究指出,離子性顯影劑的過敏率為百分之四至十二,遠高於非離子性顯影劑的百分之一至三;國內藥害救濟統計,至九十七年度為止已有十一件因使用離子性顯影劑,導致嚴重疾病或死亡的悲劇。

這樣的傷害更容易發生在高風險的重症病人,健保局雖已將這類患者納入給付資格,可免費使用較安全的顯影劑,但卻在實務給付上設立門檻,要求各醫院不得申報超過該院每月檢查人次的百分之十,導致許多符合資格的病患排不到,甚至有醫院直接要病人都自費。

百分之十的齊頭式給付門檻,未考量各醫院間差異,對收治重症為主的醫學中心也不公平,不但造成醫事人員執業困境,更損及病患的權益並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問題的根源,在於健保給付決策不以品質為核心,與醫界協商妥協,更勝於科學實證與病安考量。總額預算實施後,醫界更不願意答應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以免稀釋了大家既有的「健保點值」。醫改會曾數度與健保局溝通,發現該議題雖在健保相關會議中討論,卻因出席成員多是醫界或醫院經營者代表,紀錄也不透明,民眾需求與專業意見常遭漠視。

健保制度攸關全民福祉,顯影劑給付爭議提醒我們,對於現行健保協商機制整體檢討的迫切性。希望這次報導能促使健保給付協商機制與過程透明化,並讓醫療給付回歸到最基本的品質與病人安全的考量,避免不合理自費與傷害。

udn行動版 m.udn.com,最麻吉的口袋媒體,最適合手機瀏覽的網站

【2009/12/01 聯合報】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712951
 回應文章 頁/共4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健保高薪低報 雇主嗆:大醫院都如此!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署立醫院弊端凸顯防貪機制的不健全
2011年4月23日 00:20

分享
分享|

(●作者吳景欽,博士,真理大學財經法律系助理教授。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提供,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吳景欽特區)
吳景欽

署立醫院與醫療器材廠商掛鉤收賄案,仍在檢方偵查之際,前署長楊志良又向媒體爆料,在其署長任內所見到的諸多署立醫院黑幕,事實上,只要對醫界稍有瞭解,甚或是看過日本或台灣版的白色巨塔小說者,對於醫界的如此醜聞,卻不能算是新鮮事。

醫院每年皆必須採購大量的藥品與藥材,而依據政府採購法,公立醫院亦須對外為公開招標,以防止弊端產生,惟由於此類產品所涉及的科技層級較高,能參與投標的廠商往往有限,為了符合政府採購法必須有多家廠商參與的規定,欲得標藥商以借牌、或虛設公司、或找同行來為圍標之情事,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也凸顯出現行規範,未能顧及某些業務的特殊性而為彈性調整,使得此類採購,美其名為公開招標,私底下卻暗潮洶湧,反成為製造不法的根源。

而在此類採購案動輒上千萬,甚至上億的巨額利益驅使下,廠商自然願意花下大把鈔票,以行賄署立醫院院長或承辦的相關人員,以使其訂定只有自己的藥品符合之標準,如此的綁標情事,早已使得署立醫院成為孕育貪瀆不法的溫床,即便署立醫院的弊端不斷,且也曾有相關人員因此被起訴與判刑,惟等到風波落幕,似乎又會落入春風吹又生的惡性循環中。

署立醫院的弊端不斷,似也無法根除,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即在於監督機制的不足,雖然署立醫院也配置有政風室,以來預防與察覺貪瀆情事,但由於政風人員寄人籬下,難免得看上司的臉色,再加以其不具有司法警察的身份,即便查有不法,卻無法為貪瀆犯罪的調查,而只能在事件爆發後,配合檢調機關的偵查工作,如此弱化的監督機制,自然無法有效來遏止貪瀆。

即將成立的廉政署,似乎是可以期待的肅貪機構,惟肅貪工作並非僅靠單一機關,即可解決所有問題,而是要有相對應的配套,則不管是施行多年,成效卻有限的公務人員財產申報法,或是施行近兩年,卻無一起案件遭訴追的貪污被告財產來源不明罪,抑或是相關的陽光法案,恐都得全面性的檢討修正,以強化監督機制。

即便強化了監督機制,仍必須有事後的懲罰規範,才得以使肅貪體制完整運作,惟針對署立醫院的貪瀆案件,在將來定罪時,除了可能面臨證據找尋的困難外,更可能面對另一個刑法上的疑難,此困難來自於2006年7月1日的刑法第10條第2項的修正,將公務員的範圍做了大幅度的限縮,而僅限於具有法定職務權限者,也就是說,公立醫院的醫生除非具有採購藥品或器材的職權,否則不再是刑法的公務員,而不能成為貪瀆罪的定罪對象。

也因此,具有採購職權者,恐只有院長等少數主管職,也是檢方目前偵辦的重點,但證諸現實,廠商行賄的對象恐不止於此,卻可能因此刑法的限縮造成治罪漏洞,而得以有僥倖者產生,白色巨塔內的弊端是否能根除,仍只能求諸於良心與道德。

醫生雖不是神,也是人,卻決不能是一個販賣醫術的生意人,而應是濟世救人的醫者,或許此種要求對醫生而言,過於嚴苛,卻是一般人的殷切期待,更是社會大眾對醫者如此尊重的理由。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吳景欽,博士,真理大學財經法律系助理教授。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提供,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吳景欽特區)


原文網址: 署立醫院弊端凸顯防貪機制的不健全 | 論壇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4/23/142-2707095.htm#ixzz1KIErrarb

無效醫療…誰來認定、如何認定?

【聯合報╱吳建昌/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台北市)】
2011.04.20 02:05 am

最近媒體對於無效醫療的報導很多,可是筆者認為過度集中於微觀的病床旁醫療資源分配的問題,而比較忽略巨觀的社會整體醫療資源分配的困境及解決方案,因此想呼籲民眾及政府,考量建置一個以社群主義為基礎的醫療資源分配制度。

要如何解決無效醫療的問題呢?在美國,以往的爭論有兩種主要模式,一種是直接討論無效醫療的實質定義,另一種則是強調無效醫療認定的正當程序。可是,多年辯論的結果是,不管是採取量化定義(例如治療沒有生理效果、成功率低於百分之一等等),或者採用質性定義(例如病人永久昏迷無法脫離維生機器等等),皆莫衷一是。尤其,量化定義雖然具備了表面的「客觀性」,一旦使用數字來進行「無效醫療」這種判斷,決定者背後的社會文化價值,就暗暗地滲入決策過程之中。因此,美國學界目前比較有力的學說,則是強調無效醫療認定的正當程序。

在無效醫療的認定過程中,醫療專業永遠扮演第一個辨認出無效醫療的特殊地位,但是病人或(及)家屬可以表達不同意見,醫病雙方意見衝突之解決,在美國某些州,先交由醫院的臨床倫理委員會,依照合乎法律之正當程序來決定,如果病人或(及)家屬不滿意,仍可以上訴到法院或類似法院的機構進行最後決定。

上述制度強調的還是傳統個人主義醫學倫理的判斷,另一方面則只著重在微觀的醫療資源分配,沒有跟整體的社會文化價值進行密切的呼應。

無效醫療問題的解決方向,在台灣目前現況,就是如何運用有限的健保資源來達到社會之良善,而所謂社會的良善,並非醫療人員或其他任何團體或個人能夠獨斷決定的。目前擷取民意之科技日益發達,例如公民會議或審議民主等,使社會得以探知社會整體良善之方向,並以此社會良善為基礎來訂定醫療資源分配原則,則可以據此建置巨觀的無效醫療資源架構。

英國的「健康與臨床卓越研究院」(NICE)作為獨立的機構,任務就是在英國的國家健康服務體系中,提出以實證及公平性為基礎的資源分配指引;其立意雖良善,但是仍有操作不夠透明,選用證據過度侷限於量化證據,而且沒有充分考量社會文化對於醫療資源分配理性之影響,但是NICE仍有改善的空間。

因此,我的初步建議是,將公民會議或審議民主之社群主義運作方式與NICE之專家計算理性結合,在台灣健保局設立類似NICE的機構,強調透明、易懂、考量社會文化及民眾參與之巨觀醫療資源分配之決策機制。如此,在這種呼應社會文化之巨觀的無效醫療認定架構底下,仍可以進行微觀的正當程序的無效醫療認定,台灣無效醫療問題之解決或可有明確的民主政策方向。

【2011/04/20 聯合報】

健保高薪低報 雇主嗆:大醫院都如此!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11.04.19 03:18 pm


新北市土城區大和診所物理治療師陳小姐上 午舉行記者會,指出之前上班的大和診所拒給排休、勞保低保為最低工資、積欠加班費13萬、國定假日無兩倍工資。
記者陳俊吉/攝影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接獲新北市土城大和診所物理治療師陳小姐陳情,指控雇主試用期未保勞健保、積欠13萬元加班費、勞健保高薪低報、拒給薪資明細、扣勞退金等違法事項,並誤導她適用勞基法84條之1,雙方調解時,雇主竟回嗆她:「長庚、西園等大醫院也都如此!」

九五聯盟指出,過去一年接獲多起醫護從業人員投訴,諮詢電話達上百通,包括勞健保低保、無加班費、不能排休、違約金條款等,顯示類似違法情節已成通案,要求勞委會應針對中小型診所進行勞動檢查。

陳小姐上午出席記者會,她說,她在大和診所任職一年多,雇主以試用期為名未幫她投保,後來幫她投保,但都拒給薪資明細,她離職後才從勞保資料中發現,她月薪3萬 3000元,診所卻以最低工資1萬7880元申報勞健保,勞退金也以此提撥,更離譜的是,她額外每月扣1千多元自提勞退金,雇主卻挪為固定提撥,等於雇主完全未幫她提撥勞退金。

陳小姐說,診所只有兩名護士輪流排班,一年多來都超時加班,每月工時長達240小時以上,但雇主不給加班費,假日加班也不給兩倍薪資,雇主答應的排休假,事後全變成「事假」,總計一年多來排休後另外加班工作超過400小時,積欠加班費達13萬元以上。

陳小姐說,雇主為了節省加班成本,誤導她適用勞基法84 條之1,上班3個月後,要求她簽「時數不足,休假日上班」條款,如果醫生休假休診,當天8個小時工時必須補上二天班,「明明是醫生要休假,為何要我們多上兩天班?」

陳小姐表示,因為不堪無法排班休假,因此依勞基法第14 條之1提出終止勞動契約,雙方在新北市勞工局進行調解時,雇主在調解會上回嗆,投保最低基本工資屬於常態,「長庚、西園等大醫院都如此」。

九五聯盟執委胡孟瑀表示,過去一年接獲包括陳小姐在內的四起護理人員申訴,北市西園醫院就有二起,都是超時工作沒有加班費、勞保低保,要求離職違約金6萬-9萬元不等;另外一起為新北市正陽骨科診所,也是勞保低保、離職違約金3萬元。

雇主:不知道這樣違法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土城大和診所前員工陳小姐今天出面指控雇主違反勞基法,雇主梁小姐回應表示,因為陳小姐當初沒有相關經驗,因此先以基本工資投保,她強調她問過其他診所,「大家都這麼做」,她不知道這樣違法。

梁小姐說,當初就已說明每月3萬3千元薪資包括勞健保、勞退金、員工可能遲到早退、全勤獎金及各種學費等費用,這些都已事先約定,否則以一個大學生剛畢業只有2萬多元,她不會給3萬多元。至於未給薪資明細,梁小姐表示,因為診所人員不多,沒有會計人員,因此無法給。

對於陳小姐指控積欠加班費,梁小姐表示,工資、工時等條件都是雙方當初事先約定,其中包括每個月排班200小時,超過的部分才給時薪170元加班費,一切都為事先約定,不知為什麼現在會發生問題?

【2011/04/19 聯合晚報】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604821
(轉貼)公開透明機制 醫界除弊解藥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公開透明機制 醫界除弊解藥
2011-04-18 中國時報 【張翠芬、郭石城/新聞分析】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批評署醫「爛到根」,並揭露醫師被藥廠招待出國等內幕,這些言論重重打擊署醫士氣;醫界則對楊志良一味掀起「仇醫情節」覺得反感,認為前署長為什麼拿一、二十年前的老問題來打擊醫界?

 楊志良揭發的醫師與藥廠關係密切,只是說出積病已久的冰山一角,白色巨塔不堪聞問的黑幕環環相扣。而健保稽核藥價制度,逼使私立醫院為求生存,猛砍藥品單價,藥廠經營重點幾乎都擺在公立醫院的聯合採購標案,其中尤以退輔標、軍聯標、署聯標、市聯標等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藥廠要搶下標案,第一關得從醫師的申請用藥下手,再打點藥事委員會,標案幾乎是囊中物。至於藥委會成員,各醫院院長大都避嫌不兼任,但熟悉內情者都知道,院長只是形式迴避,仍是最後決策藏鏡人,署醫多名院長涉弊不足為奇。

 藥廠如果政商關係良好,找立委直接寫推薦函更方便,公立醫院或多或少會買帳。「立委推薦藥」行情也是論項計酬,一項藥品收費約一萬元,這早就是醫界陋習,且通常立委本人「不知情」,是辦公室助理純粹為民服務、推薦優良藥品,箇中竅門耐人尋味。

 目前很多大醫院會告示禁止業務代表穿梭診間,但熟門熟路藥廠單幫客根本不需串門子,直接約醫師聯誼餐敘;打點也是直接給現金,避免留下被追查紀錄。行情是藥品利潤的十至十五%,長期累積的回扣就十分可觀。

 楊志良說「去兩次醫界飯局就嚇到」,嚇到的就是觥籌交錯間盡是商機。許多民眾到公立醫院看病,也疑惑怎麼拿到的藥好像給牛吃的那麼多,無助改善病情,更浪費醫療資源。

 署立醫院弊案牽扯出醫界和藥商、儀器商過從甚密的歷史包袱,衛生單位和醫界有必要建立公開透明的機制,才能破除各種傳言汙名,重建一個令人信賴的醫療體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603420
(轉貼)葉克膜救命? 柯文哲:多是無效醫療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走得尊嚴 人生最難的一課

讀昨天「死生兩難」的投書,讓我想起去年往生的父親。

去年父親肝癌復發住院,醫師告訴我們只有換肝才能救父親,當時的父親已陷入昏迷狀態,或許是父愛親情使然,當我們七個兄弟姐妹準備抽血檢查要配對捐肝的同時,父親在短暫的清醒時使力對我說:「不准捐肝!」而後病情就急轉直下,父親被推入急診加護病房。

醫生告訴我們要為父親插管,我問:「插管父親會好起來嗎?」「你父親已經多重器官衰竭,就算插管也不會好,但是可以延長生命跡象。」我們做了最難的決定,放棄急救,為父親選擇安寧病房,流著淚水簽下同意書。舒適人性又寬敞的安寧病房,我們就像在家一樣圍在父親身旁說話,每二小時幫父親翻身、擦身,也放佛號給父親聽。父親沒再醒來,二天後,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眼角也流下最後一滴淚水,父親真的走了。

對急救與拒絕,身為家屬真的是天人作戰。但為父親選擇放棄急救,讓父親最後一程走得有尊嚴,這真的是人生課程中最難的一章,只願父親一路好走,在另一個國度好好修行。

沈政威/研究生(桃縣中壢)

前些年家母在一次閒談中,告知我她已簽署拒絕急救同意書。而這些年家母無不鼓吹親戚、友人認同這個理念,進而簽署同意書。為什麼?除了尊嚴之外,更是對家人的不捨。

家母曾跟我說,人一生終不能避免疾病,她友人不乏有因癌症、慢性疾病死亡,乃至因意外而變成植物人的例子,看見家屬為其奔波、寢食難安,深夜嘆息,與其讓病人如此難過,不如讓他們一路好走。除了保有尊嚴外,更是對深愛家人的不捨。家母說,如果有一天她真的如此,她拒絕急救。要我們不用為難或感到不孝。

前陣子,朋友的堂弟車禍,在命懸一線之際,家屬選擇急救,命救回來,但變成植物人毫無意識,現在經常又要忍受動刀之苦。每次探病後總流下不捨的淚水。這無關乎醫療資源的問題,而是對於親人受苦的悲慟。於是我開始認同家母的理念,提前告知親人我拒絕無效的急救。

【2011/04/19 聯合報】

打強心針 絕非「丟給下一班」

今年一月立法院通過安寧緩和條例條文修正案,明訂末期病人於意識不清楚時,可由最親近親屬代為表達不接受「無效醫療」,共同簽署「撤除心肺復甦術同意書」,使醫師於病人插管後,仍可以有依據的撤除維生醫療設備,讓臨終者免於接受無意義的痛楚。

在疾病照護過程中,護理人員有許多時間是陪伴在病人身旁,相處的時間有時甚於家屬,最容易獲得病人的信賴,病人身體的苦痛、心理的煎熬或心願都會告訴我們,使得我們具有為病人代言的責任和功能,包括為虛弱病人表達身體的不適、協助傳達不知如何啟口的心裡話,給家屬或其他醫療人員;更多時候要為不知所措或焦慮的家屬,主動提出召開家庭會議的需要,使家族成員能了解疾病進展,達到醫療照護計畫的共識。

在末期病人眾多的病房單位,多數護理人員均接受不適症狀控制、疼痛照護、安寧療護等的專業訓練,以因應臨床病人的各類需求,不斷的教育訓練及臨床磨練,讓護理人員不忘關照病人心裡及靈性層面的問題,滿足病人及家屬的對餘生期望,因此,通常獲得家屬滿心的感謝回饋。臨床的護理管理者亦隨時輔導及注意照護末期病人之護理同仁的身心健康狀態,以免人員在沉重的照護過程中疲潰、逃離。

末期照護是一「以生命照護生命」的神聖事業,護理人員以此自許,也是護理的價值所在。在忙碌的工作中,我們會於交接班時做完整的病情交班,也交換照護心得,但絕不會有將棘手的臨終照護交給下一班同仁的心態。藉此對十七日「無效醫療」報導中,提到打強心針是「留給下一班收拾」的說法作澄清,希望能表達大多數護理人員於安寧照護上的共識,也讓大眾了解護理人員的心聲!

【2011/04/19 聯合報】

葉克膜救命? 柯文哲:多是無效醫療

葉克膜體外循環機雖活人無數,但也因名氣太大,很多家屬堅持要為瀕死傷病患掛上葉克膜,造成很多無效醫療浪費。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曾學仁攝影
國內使用「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搶救生命成功的個案愈來愈多,名氣愈來愈大,讓許多瀕死傷病患家屬都指定「葉先生」救治;不過,台大醫院統計一百多名緊急心肺復甦患者發現,使用葉克膜救活病患成功率僅百分之廿六,每人花費四百七十五萬元,平均只能延長卅天生命。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指出,這類救護很多都是「無效醫療」,患者多活一個月,卻不見得能善終。

監察委員黃煌雄昨與台大公衛學院舉辦「第三波健保改革研討會─醫療資源分配正義的探討」。柯文哲應邀談論國內「無效醫療」現況。他說,台大每年光是葉克膜的耗材費就要一億元,這還未包括藥材等其他費用,人工延長患者生命,卻不一定是有意義的生命。研究發現,急診患者死亡當天,逾半數還在抽血、照X光、洗腎、強心針等一連串醫療處置,統計死者生前一個月的醫療花費高達廿八萬元。他說,急診常見患者全身腫脹、四肢發黑,心臟還在跳,這時候急救也不見得會活。

「你怎麼知道不會活?」柯文哲指出,患者即使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DNR),擔心醫師與家屬溝通不良,醫療不確定性,及日後衍生醫療糾紛等問題,通常醫師都會幫病患急救,或應家屬要求裝置葉克膜。柯文哲就曾看到,有醫院患者已簽署DNR(放棄急救書),醫院還是使用強心針急救,他問護士為什麼?結果對方回他,「給下一班護士收拾。」

柯文哲說,民眾從小到大,課堂上從未上過生死教育課程,醫護人員即使心知肚明,知道病患救了,也不見得會活、難善終,不想承擔醫療不確定風險,不知道如何向家屬開口,加上昂貴醫療處置可獲得不錯健保給付,所以就繼續不必要的無效醫療處置。

「溝通是第一步。」柯文哲說,國人缺乏醫療生死學教育,面對無效醫療,醫師只會跟病患說「讓我們再拚拚看」這種話。患者每天要燒掉三萬元,這種醫療處置是否必要?值得民眾深思。

【2011/04/17 聯合報】

無效醫療改革 邱文達:罕病癌症先討論

為避免過多的「無效醫療」導致健保與醫療資源的浪費,衛生署長邱文達表示,首波抑制無效醫療的改革方案,可能先討論罕見疾病與癌症治療。

立法院一月初已通過二代健保法首度增列拒絕無效醫療的相關條文。邱文達指出,不只針對急救無效、癌末等重大疾病者,進行無謂救治可能引起無效醫療爭議。藥品、醫療器材在臨床實驗上把關不嚴,無法給患者帶來最佳療效,「也是一種無效醫療」。

邱文達表示,這項改革方案應納入公衛、臨床醫療與社會倫理等多方意見討論,並考量社會觀感,才不致引起爭議。

邱文達強調,沒有人願意自己的親人被醫療資源放棄,未來無效醫療的改革,除了衡量成本,還需納入社會觀感與社會責任。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建議,無效醫療定義涉專業的技術評估,應邀集科學、社會、人文等專家共同討論,再報請健保委員會決定。

中央健保局局長戴桂英表示,無效醫療定義,涉及專業判斷與醫學倫理問題及如何改善資源不當耗用,詳細實施日期還有待行政院公告。她認為,解決無效醫療缺失,不光只是為了替健保省錢;對於臨終患者,在不涉及倫理爭議的前提下,幫病人求「善終」,才是醫療真正目的。

【2011/04/17 聯合報】

新聞辭典/無效醫療→搶救無益

無效醫療,指的是無法達成治療目標,且治療成功率極微的醫療處置;受治者不但因此需受折磨,而且付出的醫療花費遠遠大於獲得利益。

例如末期洗腎病患或癌末出現擴散或轉移,並合併多重器官毀壞,積極搶救難能大幅延長生命時間,卻飽受痛苦;再如無益的心肺復甦術(CPR)搶救,也讓病患還飽受肋骨折斷等痛苦。

廣義來說,無效醫療是指任何醫療處置,都無助病患健康或獲益。如不少民眾感冒時,醫師常開給胃乳片,這絕大多數是非必要醫療。

【2011/04/17 聯合報】

人工延命30天 排擠五人住加護

「無效醫療若只是白花錢還好;問題是,它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排擠效應。」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勝堅說,生命徵象停止的患者平均多活卅天,就會排擠其他五名病患住不進加護病房。

國內每年約兩百名器官捐贈患者,因腦死、頭部外傷及腦幹中風患者,經判定腦死,將器官遺愛人間。黃勝堅也估計,每年有八千名沒有生命徵象的傷病患家屬選擇奮戰到底,要求醫師全力挽救、延長無生命,平均每日耗費兩萬五千至兩萬六千的醫療費用。

「花錢其次,但病人是否真的能獲得救治?」黃勝堅指出,通常生命徵象停止者的腎臟會先出問題,其次是肺及心臟。他說,腎臟壞了、可以洗腎;肺部也用插管或呼吸器延續生命;心臟衰竭可打強心針。

「奮戰到底,家屬也不見得滿意」。黃勝堅說,患者飽受折磨,通常外觀都很難看,不是水腫,就是肝臟衰竭,全身皮膚黃又腫,且長期使用葉克膜,四肢發黑;只是心臟還是會跳動,家屬多半無法接受親人變成這副模樣;也就是說,不會因生命延長,就因此感激醫師。

他表示,「病人善終與死亡過程延長無法並行。」無效醫療不只不利病人,對家屬及醫護團隊,也沒有任何益處。

此外,生命狀態停止的病患住在加護病房平均時間約卅天,一般住院患者六至七天,無效醫療會排擠其他病患住院機會,平均每人將減少五名住院病患,這還不包括轉送可能衍生的醫療糾紛、法律訴訟等成本。

「必須承認醫療極限」,黃勝堅說,無效醫療雖有違醫護人員救人使命,但醫師必須坦承面對,通常誠實告訴家屬,並尋求其他第二意見,家屬多半都會接受。

【2011/04/17 聯合報】

到院前已死亡 還是救給家屬看

「醫師,你一定要救他!花多少錢、用什麼特效藥,盡量用,只要能救活他!」這不是連續劇場景,而是每天急診室上演的人性與理性的拔河。

「獨子猝逝,家屬最難接受!」台北馬偕急診醫學科主任張文瀚曾收治過一名廿歲的男大生,因腦中風緊急送醫,到院前已死亡。生前沒中風病史,家住中部的父母接到電話通知簡直嚇壞,無法接受獨子死亡的事實,在電話那端不停哀求醫護人員要繼續救。

張文瀚說,這類到院前死亡的傷病患,醫師還是會盡力的救治半小時。但是,為了讓哀傷的母親見兒子最後一面,三、四名醫師硬著頭皮不停地為這已無生命徵象的大男生繼續心臟按摩,「整整救了一個半小時,直到家屬趕到見最後一面,才接受事實。」

三軍總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陳建生,收治過一名五十歲男病患,工作時昏倒,到院前已無心跳呼吸。老母親要求強心針、心臟按摩,「肋骨都按壓到骨折、斷裂才放棄。」

張文瀚指出,患者若在廿至卅分鐘內急救無效,「就算救回,近半數也會變成植物人。」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觀察,家屬眼見親人瀕死當下,常會驚慌、不知所措,但若有完整參與急救過程,理解醫師已經盡力,多半會「放手」;少部分家屬則會要求繼續救,還會「罵救護車太慢、怪醫師不積極」,糾紛因此產生。

陳建生認為,醫師進行無效急救,撇除強心針、氧氣、電擊等機器資源耗損,「人力才是最大的消耗」。

張文瀚指出,若患者已死亡,卻應家屬要求「救下去」,對其他待救治患者不公平。

蔡維謀則表示,談「資源浪費」對患者家屬太沉重,建議給家屬一點時間,平撫親人辭世的衝擊,充分告知急救內容與結果,降低無效醫療,讓病人「好死」,協助患者家屬心裡「好過」,「婉轉說事實,給家屬時間」,才能有效避免醫療資源浪費。

【2011/04/17 聯合報】

「活著」的意義 面對生死總要有人當烏鴉

生命徵象停止,到底要不要繼續救?這個話題雖談論多年,但國人普遍存在「家屬為大、必須體諒」的心態,即使醫護人員知道病患「下場」會很慘,但沒人選擇當烏鴉,反正埋單的是家屬與健保局,造成國內每年的醫療浪費高達數百億元。

「別人做的,是浪費,自己做的,是必要。」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說,正是這種心態,所以面對無效醫療,當事人家屬往往覺得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不過,若有一天親友或家屬出事,因無效醫療患者占床,加護病房沒病床,面臨生命危急關頭,才開始如熱鍋上的螞蟻乾著急。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家人最重要,誰也不想讓出病床。

台大醫院五年前要求第二年住院醫師,必修八學分「急重症生命末期生死教育」課程,之後才能繼續第三年住院醫師訓練,醫師都踏出第一步,但民眾卻沒有機會上生命教育課程,往往親友一出事,就亂了手腳,因為不捨、沒做好心理準備,所以要求醫師一定要讓親人一直「活著」,即便沒有意識,只能靠呼吸器或體外維生系統延續生命。

這樣真的有意義嗎?看著無法說話的親人,強心針、插管、洗腎…,自己看了都痛苦。擺盪在親情與理性間,也許該有更大愛的抉擇。

【2011/04/17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601651
(轉貼)楊志良掀開你不知道的醫界黑幕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楊志良掀開你不知道的醫界黑幕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4.14 03:12 am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
本報資料照片選在衛生署署醫體檢小組委員昨天首次共識會議,前署長楊志良接受中廣專訪。他不只揭開署立醫院黑幕,更赤裸點出白色巨塔裡,醫師、廠商的利益糾葛。
署立醫院前身為省立醫院,直到民國八十八年廢省,更名改納衛生署體系。楊志良說,當年,省立醫院院長及醫師都是公務人員,領固定薪水,收入低,因個人修養及制度設計,逼他們賺外快,自行在外開業,「好賺自己賺」,或在院內上下其手。

去過兩次飯局 嚇得不敢再去

楊志良過去參加聚會,在席間,就聽聞出任省立醫院院長、副院長「都有價碼」。他去了兩次飯局當陪客,「就嚇得不敢再去了」。

醫院採購涉及龐大利益,廠商為「打點」醫師及承辦人員,楊志良說,醫師娘出國會派專人接送,協助辦理戶籍謄本,小兒科醫師出國,嬰兒奶粉廠商還會招待、出機票錢,「就連醫院忘年會也叫廠商埋單,業者一手包辦所有大小事」。

薪水四、五十萬 貪汙不可原諒

「醫院獲得公務預算補助,但預算分配根本與當地醫療資源、居民需求完全無關。」楊志良指出,省立醫院院長以公務預算蓋病房,採購醫療器材、藥品,「以拿回扣、收賄等方式,把錢洗到自己口袋」。

楊志良認為,過去好醫師少,加上制度與少數人問題,當年雖有不合法情事,情理上可以理解。後來,醫院實施一連串績薪制度,及醫師獎勵金回饋等改革措施,署醫院長每月薪水高達四、五十萬元,相當於許多家庭年收入,甚至署長每月待遇也只有署醫院長的三分之一,他說,署醫院長為公務員,有退休金保障,「如果還貪汙,就不可原諒。」

核心醫療外包 不當醫療一定過度

談到署醫核心醫療外包,「就像百貨公司專櫃,廠商只為個人利益,不會為醫院著想。」楊志良強調,署醫將化療、洗腎、震波碎石等核心醫療外包,醫師及設備都由廠商提供,「用膝蓋想就知道,不當醫療一定會OVER(過度)。」

除了不當醫療,楊志良直言,有署醫院長下台前,與廠商簽八至十年合約,甚至有署醫把公家土地交給民間器材公司,蓋癌症中心。他覺得當中有問題,但「我們又不能竊聽、跟蹤」,只好蒐集相關資料,交由檢調處理。

【2011/04/14 聯合報】

楊志良轟署醫院長:高薪50萬還貪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11.04.14 03:12 am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爆料,署立醫院院長月薪高達四、五十萬元。但衛生署昨天說,只有少數署醫院長才有此價碼,一般院長月薪只有廿萬元。

楊志良在衛生署體檢署醫首次會議當天,上廣播節目放砲,揭發署醫弊病,指稱有的署醫院長月薪四、五十萬元還貪汙,不可原諒。

媒體稍後問楊志良,是否有五、六家署醫院長都能拿到四、五十萬元的月薪?楊未否認,他還說:「有本事的院長,應先去艱困地區服務吧!」楊表示,像台東、澎湖等偏遠地區醫院,都需要人才。

衛生署副署長、署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執行長江宏哲說,署醫院長薪水四、五十萬元,「是少數人」,可能都會型的署立醫院才能達到此水準。

江宏哲說,署醫院長月薪包括本俸和獎勵金,公務員本俸九萬元,都會型署醫病人多、業績好,每月獎勵金可能有卅多萬元,加起來才可能有四、五十萬元。江宏哲強調,行政院規定,這些院長月薪不可超過本俸五倍,所以,「不太可能超過五十萬元。」

江宏哲表示,非都會型或偏遠地區署醫,由於績效關係,獎勵金才五、六萬元,再加本俸,可能連廿萬元都不到,一般署醫院長平均月薪約廿萬元。

署醫的獎勵金制度,是根據行政院九十一年頒布「公立機構醫療人員獎勵金發給要點」,為鼓勵院長或主治醫師留在公家醫院,讓醫院八成盈餘,分給署醫員工。

楊志良認為,署醫高層分太多獎勵金了,應將多分配一點合基層員工如護理人員等。

據了解,衛生署及署醫,對楊志良頻在媒體掀自家醜事,甚至用「爛到根」形容署醫,已讓部分署醫員工忿忿不平。衛生署官員無奈地說,衛生署體檢署醫都忙不完,前署長又頻放砲,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2011/04/14 聯合報】

上下其手 綁標、索回扣…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4.14 03:12 am

署立醫院弊案連環爆,熟悉署醫內幕的人透露,署醫正、副院長能「上下其手」的地方相當多,包括資格標與綁標、醫療業務外包,以及藥品聯合採購、索取回扣等。

「資格標、綁標是常見的手法。」北部一名相當了解署醫內情的人指出,小至醫院儀器零件採購,早在採購案提出前,醫院人士就會先找好廠商、談妥價格,在零件尺寸、螺絲成分上設限,透過綁標方式,排擠其他業者競標。

這位人士透露,基本上,得標廠商事前會打理採購案的承辦人員及相關主管、醫院正副院長,參與標案的署醫人員,都可分得一杯羹。

此外,部分署醫將業務外包給其他醫院,每月收取固定比率營收,就像包租公,不用出力就能收錢。不過,該收取多少百分比,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各家醫院「差異大」,從百分之八至卅多都有。

除外包給醫療院所經營,部分醫院甚至會承包給非醫療機構的廠商,醫院院長、副院長及會計人員,皆是廠商打點對象。

熟悉署醫內情人士認為,「三分之一的署醫會淪陷」。他說,署醫藥品雖採聯標制,事實上,卻可透過「內規處理」,包括藥廠間「搓圓仔湯」,有意參與標案業者可能拿到錢後退出,或提高標價金額,導致流標。

【2011/04/14 聯合報】

體檢署醫 6月初提報告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11.04.14 03:12 am

署立醫院爆發一連串弊案,衛生署成立體檢小組,兵分多路查訪,預計五月底、六月初對外公布署醫體檢報告。不過,衛生署副署長江宏哲坦言,衛生署「不像檢調那麼厲害」,只能盡力而為。

衛生署昨天首次舉行署醫體檢小組委員共識會議。江宏哲說,署長邱文達要求,今後署立醫院超過一千萬元儀器設備採購案,須報署本部儀器採購小組,審核醫院是否有需要採購。不再像現今,只要各醫院提出後,醫管會審核即可,衛生署只有在有需要時才督導。

前署長楊志良批評署醫「爛到根」,署醫士氣一片低迷。醫院高層疑涉案的基隆、台中、嘉義和澎湖等署立醫院,邱文達這兩周已相繼走訪,除與基層員工座談,也為「穩定軍心」。

本月一日,邱文達還寫信給一萬四千多名署醫員工,加油打氣。信裡提到,「我與所有同仁一樣,既震驚又遺憾」、「為避免署立醫院被汙名化,我們在人事上做了必要處理。」他還表示,已建立網路留言板,署醫員工有任何想說的話,都可和署本部溝通。

根據昨天會議上規畫,體檢小組共有五十多名委員,將於四月十八日至五月底,分八梯次到廿八家署醫查訪,每梯次體檢成員包括醫療、護理、醫管和社會公正等人士。

江宏哲說,一位體檢委員將會查訪四到五家署醫,委員也要求至少查訪一整天,否則「不幫衛生署背書」。

【2011/04/14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98628
慈濟要好好檢討!(轉貼)執行率遭質疑 慈濟喊冤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執行率遭質疑 慈濟喊冤
a.. 2011-04-13
b.. 中國時報
c.. 【仇佩芬、陳文信、游婉琪、羅融/綜合報導】
 立委質疑民間慈善團體「募款能力強,執行率卻不及格」,點名慈濟在八八風災共募得四十六億四千八百萬元,執行率卻僅有四九%,比紅十字會還低,慈濟發言人何日生為此叫屈。

 何日生直言,做善事不是「比誰錢花的比較快」,更不是「把錢花光就好」,慈濟在八八風災後所發動的永久屋興建工程目前仍在進行中,整體而言已完成,執行率絕對超出六十%。

 他進一步提到,慈濟救災強調「親力親為」,光八八風災就有十五萬志工自掏腰包投入救災,替慈濟省下許多經費。

 何日生強調,立委和一般大眾不該光憑表面上的數字評斷慈善團體的救災效率。

 此外,紅十字總會因對日捐款引發爭議,各方質疑聲不斷,但仍有民眾表達支持,並在臉書上發起「為紅十字會加油」的連署活動。紅會會長陳長文的學生、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也以私人身分參與這項網路連署。羅智強曾經擔任陳長文助理達六年時間。

 日本震災後,外交部已代表政府於三月捐出一億元台幣,該款項即捐給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不過在紅十字會惹議後,外交部昨改口,表示將把賑災專戶募得的兩億七千兩百多萬元善款直接交給日方。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98338
(轉貼)國際醫療專區 盈餘回饋健保
    回應給: 梅峰【健保免費連線】(MeiFeng)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楊志良爆:公立醫師出國 吃飯找藥廠埋單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1.04.13 03:24 pm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
非報系
署立醫院頻傳弊端,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今天上午在接受廣播電台訪問時爆料,以前他在台大公衛所擔任教授時,曾受邀參與飯局,就聽說署醫院長、副院長都有價碼。部分公立醫院醫師連辦戶籍謄本,或太太出國、吃飯,都找藥廠人員跑腿、埋單。

楊志良在節目中表示,他在署長任內就發現署醫種種弊端,例如署立醫院院長任期三年,部分院長卻在任期結束前,與廠商簽下10年、8年合約,相當不合理。某署立醫院將公家的地交給民間器材商蓋癌症治療中心,而將錢拿到口袋,對病患相當不公平。

楊志良更在節目中細數任內處理署醫幾大弊端,包括署立台北骨科人工關節回扣案、台東醫院院長虛報健保費、基隆醫院醫師切除婦女卵巢、子宮,以及詐領保險費。

對於近來署醫弊案,楊志良分析,幾個出事的署醫都不在偏遠地區,他認為這不只跟操守有關,也是制度出問題。不好的人就是那幾個,但大多數署醫都很努力,大家應該給予掌聲。

楊志良強調,署立醫院院長薪水相當高,每個月高達40、50 萬元,許多家庭年收入也就是這麼多錢,這點就需要檢討。他曾與署醫院長討論,希望署醫人事經費可以重新分配,提高護士、藥師等基層同仁薪資。

楊志良認為,署醫不能廢,必須負責許多公共衛生任務,因此不應全部要求自給自足。至於院長任命,應由單獨委員會負責院長任命,副院長不應在同個院長升院長。

【2011/04/13 聯合晚報】

國際醫療專區 盈餘回饋健保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許玉君 /台北報導】
2011.04.13 02:59 am

在馬英九總統支持下,府院黨將在本會期加速通過醫療法修法,預計今年秋天,台灣將在高鐵青埔站區成立首座國際醫療專區,衛生署規畫,初期將核發二至三張執照,全面發展國際醫療服務產業,國際醫療專區的盈餘將有固定比率回饋健保財務。

為全力推動國際醫療專區,行政院長吳敦義上月中旬率政務委員朱敬一、衛生署長邱文達赴國民黨中央,向黨政策會及黨籍立委報告國際醫療專區規畫案。朱敬一與邱文達上月底並向馬總統報告「國際醫療產業發展策略」。

朱敬一說,目前黨政平台已確認增列兩大修法方向:首先明文規定,國際醫療專區內的公司獲利,必須提撥兩成回饋給國內健保。其次是國內醫院醫師,若是在國際醫療專區內公司兼職,將定有兼職時數上限,避免影響提供給國人的醫療服務。

依照規畫,國際醫療專區至少需地六公頃,包含兩百床以上的醫療機構,及四星級以上的觀光旅館,以提供伴醫者及國際旅客入住。區內公司資本額應達六億元以上,計畫投資規模至少二十億元,以收治及轉介國外病患及高檔觀光健檢為主。若要收治國人,必須為健保不給付項目,且不得與健保特約醫院合作,完全採取自費方式。

【2011/04/13 聯合報】

回應/沒有專區 國際醫療原地踏步

【聯合報╱朱敬一/行政院政務委員】
2011.04.13 02:01 am

最近數日,有幾位醫界朋友都對行政院推動的「國際醫療」提出看法。衛生署邱署長與我都感謝他們的寶貴意見,但也必須對以下諸項誤解提出回應。

一、醫療該不該有商業思考?有些醫生堅持醫療「只能」是救人事業,一談到價格就玷汙了。這樣的思辨,有點像討論「教育可否有營利思考」,在多元社會絕對不該只有一種標準答案。我個人在全台各地教高中生並捐出所有收入,顯然不是在牟利,但我也尊重那些開補習班營利的不同價值觀。對於醫療行為是否絕不能有營利思考,我與幾位台大醫院大老的看法是:尊重社會多元取向;「即使你對,不表示別人就是錯的」。

二、究竟什麼是「國際醫療」?有人將國際醫療想像為「幫國際人士看病」;這樣的定義與行政院所推動的國際醫療差距不小。國際醫療的三大塊(重症、美容、健檢)中後兩塊均與旅遊有關,幾乎是以三分醫療照護為後盾的七分旅遊業。當我們辦理這泛旅遊業務時,實在不必然要與醫院「急重症照護」做對比,也不能因為若干人做豪華健檢旅遊,就把問題泛階級化。

三、醫院醫生會不會出走?中國大陸有錢人多、醫療品質不佳,以重金向台灣醫生招手,所以有人擔心不辦國際醫療會使醫生醫院出走。其實不止醫界,最近工研院、學界被重金挖至對岸者不勝例舉。有人純憑主觀想像而推論大多數台灣醫護人員不會離鄉背井到陌生環境討生活,甚或依此想像而認為台灣尚不急於布局,這是錯誤而危險的思惟。台灣若要布局,當然要趁競爭者尚未整備完成之前;現在不布局難道要被掏空之後再做嗎?

四、該不該設醫療專區:全世界把國際醫療辦得有規模的、成功的,絕大多數都有專區的設計,一則是為了區隔國內與國際雙軌,二則是為了促成專區內業者行銷與推廣的誘因。任何與全世界現制大不相同的主張者,也許更該在建言前周延思考可行性,而不是「從左口袋裡掏出一個主張」。台灣自2006起所推的國際醫療就是沒有專區的現況,其結果,就是五年原地踏步,成長緩慢幾近牛步。當事情做了五年還做不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許就該重新思考營運模式有哪裡不對,而不能「再從右口袋裡掏出另一個主張」。產業政策與醫療一樣,都是專業,可不能亂開藥方的!

五、國內醫療問題如何解決?國內醫療體系存有不少問題,包括健保給付項目瑕疵、醫師品德教育、醫師人力不足等。辦理國際醫療不能使這些問題更惡化,但也絕不能期待該案應「同時」解決所有國內複雜的醫事問題。衛生署確實該努力解決前述問題,但不表示不能同步推動國際醫療。

國際醫療其實是衛生署主推的業務,我是督導政委,不該說太多。但為了醫界、公衛界與社會大眾對政府國際醫療政策有完整的訊息,衛生署將來也許會在不同場合多做溝通。

【2011/04/13 聯合報】

馬總統催生國際醫療專區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台北報導】
2011.04.13 02:59 am

政府正積極籌設國際醫療專區並鎖定桃園青埔站附近一塊二十二公頃土地,馬英九總統昨主動宣示,台灣醫療法令必須鬆綁,才有機會參與國際競爭,「這塊我們綁得太多了,希望盡快鬆綁法令」。

除鬆綁醫療法令,馬總統昨也提到,陸客自由行預定今年年中實施,將使觀光旅遊業務量大增。

總統表示,南部觀光業者抱怨沒飛機飛小港,大陸觀光客都採「北進北出」,政府已著手研究,如何讓大陸觀光客「北進南出」、「南進北出」。

馬總統主持三月底財經月報曾聽取政務委員朱敬一報告國際醫療專區方案,據轉述,國際醫療專區初步設在高鐵桃園青埔站附近,配合大陸「十二五」計畫,積極爭取國際醫療商機。

朱敬一預估,若一切順利,至少需要半年完成立法,「立法完成後才可設置國際醫療專區、興建醫院,但醫院一開門,病患也不會馬上湧入,算一算要兩年半後才能初具成效。」

馬總統昨接見台南市醫師公會幹部時也提到,大陸、印度、泰國、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積極發展國際醫療,「我們也在擔心大陸,他們沒辦法吸引我們的醫院去,但可能會挖我們的醫師過去。」

馬總統認為,台灣必須盡速發展國際醫療,才有機會參與國際競爭,「這塊我們綁得太多了,我們希望盡快鬆綁法令!」這是馬總統首度公開替國際醫療專區背書。

不過,推動國際醫療專區仍有不少障礙,據轉述,總統府財經月報討論時,除外國醫師來台行醫仍待法令解套,未來醫療專區若鎖定外國病患,甚至「專門服務大陸病患」,也引發兩極討論。

此外,桃園青埔站附近土地,交通部有意規畫成立國際商務中心,未來土地如何利用,仍待跨部會解決,這些都列為本次財經月報討論重點。

【2011/04/13 聯合報】

閱讀秘書/國際醫療專區

【聯合報╱劉惠敏】
2011.04.13 02:59 am

政府初步規畫的國際醫療專區裡,不只有醫療服務,還結合購物中心、觀光旅館及展場等。目前傾向採BOT(興建、營運、轉移)方式,連外資都能投資。

除了多樣化服務,國際醫療專區與國內醫療院所最大不同處,還在於營運型態。以現行醫療法,國內醫院只有財團法人、社團法人兩種組織形式,衛生署正著手修法,加入公司營運型態。

至於服務對象上,除了國際、大陸人士,國人也可前往治療,前提是不能動用健保資源,必須完全自費。

與國外醫療相比,衛生署認為,台灣心導管、心臟繞道手術,以及器官移植、顱顏整形、人工關節置換、生殖醫學及骨髓移植等,已有國際水準,收費卻相對低廉,為可發展方向。

【2011/04/13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97761
(轉貼)未納保人數只有大約十五萬人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醫院向錢看 窮病人早受排擠

【聯合報╱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台北市)】
2011.04.12 03:24 am

昨天高克培教授在民意論壇上說:「倘若大醫院一院兩制,豈不是違背我輩醫師的誓詞和普世的醫學倫理!」

其實,早在二○○二年我就寫過「如果一家醫院投資高科技儀器做為自費健檢的工具,而不是放在照顧急、重症病人的用途上;投資於美容雷射中心,去滿足『無病』愛美族群的需求,卻罔顧該醫院急、重症照護品質的改善時,他們的動機和目標何在,可想而知。換句話說,如果你看到一家醫院擁有媲美五星級飯店的健檢美容中心,但它的急診室卻像難民營一樣的話,就不難判斷這家醫院所關心的或想照顧的是什麼樣的人了!」

全世界最早有國際醫療的美國,數十年來,梅約診所、紐約的史隆.凱特琳、德州的安德生癌症中心及各著名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包括我任職的杜克醫院,經常都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病人,為了追求最好的醫療遠道而來。絕大部分由國外來的病人都沒有美國的保險,他們就是自費病人。因為國際病人在陌生的國度就醫,在語言及生活安排方面須要特別的協助,就像行動不方便的殘障病人、有語言障礙的外籍新娘或由南部北上來院就醫的病人,我們就需要提供比一般病人更多的協助外,美國的醫院並沒有「一院兩制」的問題,美國的醫師都會在相同環境,以相同的態度及相同的方法照顧本國或國際病人。

所以,在人權意識堅強的美國,病人或人權團體從來不認為國際醫療影響了美國病人權益。那麼為什麼在台灣就會有「一院兩制」問題存在呢?主要就是醫療價值觀的偏差,因為醫院的管理階層「向錢看」,而在制度上給予病人差別待遇,健保病人就醫環境像難民營,只給兩分鐘,匆促打發病人。自費病人的就醫環境則媲美五星級飯店,且可以從容看診,而不是對所有病人一律提供合乎病人需求的醫療。

在這樣的醫院管理制度下,不容許「國籍、政見、人種、社會地位或其他因素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我的病人之間」的醫師誓詞,就變成各醫學院大廳牆上的裝飾,而不存在於大多數醫師的日常思惟與執業行為中。所以,「沒錢病人被排擠」的現象早已存在,不可能因設立醫療專區而獲得解決。「一院兩制」的問題之所以會發生在台灣,根源在於台灣醫院管理思惟的偏差,及醫學教育沒有真正落實對病人一視同仁,提供負責任的醫療的觀念。

【2011/04/12 聯合報】

一院兩制 沒錢病患恐遭排擠

【聯合報╱高克培/醫師(宜縣員山)】
2011.04.11 01:34 am

蘇益仁教授十日「別步竹北生醫園後塵」一文,提議:「將國際醫療附設在各大醫院的健檢部門」,筆者在醫學中心行醫三十五年,近兩年下鄉服務,看盡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對此非常不能認同!

首先,無論就「醫師誓詞」中「不容許國籍、政見、人種、社會地位或其他因素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我的病人之間」,或是現代醫學倫理四大原則之一的「公平正義原則」,都明白指示行醫者對所有求診的患者一視同仁,倘若大醫院一院兩制,豈不是違背我輩醫師的誓詞和普世的醫學倫理!

更進一步說,「大醫院」之所以大就是因為已經有眾多本國的病患需要他們的服務,然而任何醫師都不是無敵鐵金剛,他們的時間、精神、體力、乃至於愛心都有一定的極限,任何醫院的空間、人力和資源,包括檢查的儀器亦復如此;許多大型醫院早設有VIP門診,民眾只要付較高的掛號費,就享有免排隊、專人看診的特殊待遇,這已經壓縮了那些沒有錢付較高掛號費的患者,「讓衛生署非常難處理來自民眾的抱怨」。未來各大醫院附設國際醫療後,普羅大眾更進一步地被帶著外幣、較富有的外國人所排擠,特別是偏遠地區患者將更得不到那些名醫們的關愛、也更無緣享用那些高貴的醫療設施了!

為創造國際醫療產值以改進臺灣經濟,我們是有必要發展國際醫療,筆者建議我們應仿照其他大部分發展國際醫療的國家,以「國際醫療專區」和「公司化」型態經營,讓健保醫師盡心盡力照顧國人,讓有志國際醫療的醫師專職、專心於「國際醫療專區」拚經濟去吧!

【2011/04/11 聯合報】

別步竹北生醫園後塵…

【聯合報╱蘇益仁/成功大學合聘講座教授(台南市)】
2011.04.10 02:49 am

當政府釋出要由朱敬一當行政院政務委員時,學界不少人期待一位生醫產業界的李國鼎,能夠整合台灣群龍無首的生醫科技界上、中、下游產業。可是,八日對葉金川前署長投書的回應,有人認為對現今的台灣醫療及生醫產業開錯處方。

生醫產業的發展需要一流的基礎醫學研究、政府法規的鬆綁、資金的長期挹注、以及有經驗的產業人才。台灣的生醫產業,目前雖乏善可陳,但已曙光乍現,如行政院開發基金投注的台灣神隆、太景,及國光疫苗都已有產出,產品也已國際化。國家衛生研究院的H5N1禽流感疫苗、腸病毒七十一型疫苗,及抗癌藥,都是生醫研究的里程碑,政府如何在此萌芽期投入資金及整合上、中、下游學界及產業界才是要務。

目前台灣醫療問題需改進的很多,包括基層及社區醫療的蕭條不振、醫學中心大牌教授看小病而疏於研究與教學、醫療給付偏頗所導致的科際失衡、人口老化所衍生的長期照護等等。日前爆發的署立醫院弊病,也凸顯署醫的定位與營運問題。

在上述背景下,政府規劃的第一個大案,竟是國際醫療專區。其實國際醫療專區牽涉範圍,完全是一個綜合醫院的層級,就如癌症醫院不能只有腫瘤專科醫師一樣,而且國際醫療牽涉的範圍可能更廣,如法規及醫療糾紛與人保險等,間接成本比現行醫療更大。

我贊成葉前署長的意見,將國際醫療附設在各大醫院的健檢部門,這些醫療範疇本就不應由健保給付。

我不知道這個醫療專區,要花費多少預算,但千萬不要如竹北生醫園的下場,對台灣醫界的衝擊大。

【2011/04/10 聯合報】

朱敬一:加速推動國際醫療專區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11.03.22 02:24 am


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
(聯合報系資料庫)
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昨(21)日表示,將加速推動設置國際醫療專區,發展國際醫療產業,以切入大陸「十二五」規劃商機。他也說,台灣如果不趁此機會留住好的醫療人才,同時引進病人,將來恐「人財兩失」。
朱敬一昨天在上任後的首次記者會上說,未來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推動的工作重點,除了目前台灣擁有優勢的資通訊產業外,還包括推動生技、國際醫療等六大新興產業,與推動「科技基本法」立法。

朱敬一說,上海已決定推動醫療專區,全面迎接「十二五」新時代,「台灣如果不加速推動醫療專區,大陸會等我們嗎?」目前賦與國內設立醫療專區的法源:「醫療法」修正草案,仍躺在立法院,朱敬一苦笑,他只能「賣命拚」、加強溝通,及早促成國際醫療專區。

他預估,假使在立法順利情況下,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立法,「立法完成後才可設置國際醫療專區、興建醫院,但醫院一開門,病患也不會馬上湧入,算一算要兩年半後才能初具成效,」他憂心,如果立法再拖一年,三年半後,中國大陸會等我們嗎?

總統府財經月報本周四 (24日)也將聽取朱敬一報告國際醫療推動進展。

朱敬一表示,發展國際醫療一定要設立醫療專區,才能和全民健保有所區隔,對全民健保衝擊也最小。

以往推動國際醫療太強調政府作法,今後他將強化引進民間資源和力量。

對於過去國內發展國際醫療進展有限,朱敬一說,立法院上會期本已將「醫療法」修正草案列為優先法案,但因上會期全力推動二代健保,致「醫療法」修正草案因此延宕,這會期「醫療法」修正草案有急迫性,希望一鼓作氣,完成立法。

朱敬一說,推動產業要搶時間,在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時代,只要「做對就成功」,但現在不一樣,「不但要做對,還要做得快」,他也解釋為何選擇此時為政府「賣命」,他笑說,就是因為時間很短,需要趕快做一些事情。

【2011/03/22 經濟日報】

朱敬一:台灣只有一年的機會之窗
2011-04-06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圖為江蘇旅遊健檢首發團來台體驗高階健檢。(本報資料照片/王遠茂攝)

 亞洲各國近年大力發展國際醫療,台灣條件優厚動作卻慢半拍,政務委員朱敬一大聲疾呼:「台灣只有一年的機會之窗,非得加快腳步不可!」醫界大老陳維昭、黃明和等人也聲聲催:「再不做就太晚了!」他們籲行政院長吳敦義應領軍推動。

 朱敬一近來大力推動發展國際醫療產業,他表示,台灣在經濟學人智庫EIU世界衛生排行榜中,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瑞典,唇顎裂修補、肝臟移植、心導管支架成功率領先全球,人工生殖與歐美同步,有絕佳條件發展國際醫療產業。

 他強調,國際醫療要設置專區推動,與健保制度脫鉤。更重要的是,必須趕快做,否則會失去先機。中國大陸「十二五」計畫正積極拉攏台資醫院,台灣不加快腳步,「輸入」病人,醫院和醫生就有「輸出」、被掏空的危機。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陳維昭表示,亞洲觀光醫療產值每年以廿%速度成長,經建會預估,二○一二年亞洲產值可望突破五十八億美元,去年亞洲國際醫療服務產值,新加坡十六億美元、泰國十二億美元、印度九億美元,台灣不到一億美元。

 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也直言「現在再不做就太晚了!」吳敦義院長應自己出來帶頭做,並充份授權朱敬一,全力衝刺。政府應比照當初推動三C產業,成立開發基金,民間、政府四比六投資,再以銀行低利貸款鼓勵民間參與國際醫療。

台灣醫療專區 相中高鐵青埔站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11.03.22 11:51 am

立院昨天審議醫療法修正草案,台灣首座國際醫療專區可能設在桃園高鐵青埔站附近。

醫療服務國際化是全球趨勢,新加坡醫療旅遊產值,已超過新台幣兩百億元,預計明年可吸引超過一百萬人;泰國的國際病患也超過一百四十萬人次,創造三百億元外匯收入,甚至晚近崛起的印度,也看好醫療旅遊商機。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說,國際醫療專區目前初步構想選在高鐵青埔站附近、一塊廿二公頃的產業用地,主管機關高鐵局正著手研擬招標文件,日前並徵詢衛生署意見。

石崇良指出,國際醫療專區可由數家醫院合資,醫療科別不限,但每家需至少有兩百床,土地至少六公頃,還會有健檢中心、旅館和購物中心等設施。

除了和東南亞國家競爭,中國大陸自今年起三年內,將投入八千五百億人民幣,設全國醫療網,並規畫在浦東和虹橋,建構兩個國際醫療專區。

衛生署擔心,國內醫師人力充足,未來五年,台灣若不「輸入」病人,台灣醫院與醫師可能會「輸出」到大陸,若不加緊腳步推動國際醫療,讓高度專業醫事人才根留台灣,待大陸完成硬體建設後,勢必來台挖角。

【2011/03/22 聯合報】

國際醫療專區 邱文達:不排擠國內民眾醫療資源


時間:2011/3/21 11:48
撰稿‧編輯:王韋婷   新聞引據: 採訪




衛生署長邱文達(鍾錦隆 攝)

  衛生署提出「醫療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推動在台灣建立國際醫療專區。不過立委憂慮國際醫療專區可能會排擠國內民眾醫療資源。衛生署長邱文達今天(21日)在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答詢表示,未來國際醫療專區內的醫院,不但必須全面自費,而且每年必須繳納20%的盈餘挹注健保準備金,不會排擠民眾醫療資源。



  為了提昇國內醫療競爭力,衛生署推動修法,希望在台灣建立國際醫療專區,吸引國際病人到台灣就醫看診,開創醫療產業契機。民進黨立委黃淑英和陳瑩質詢時表示,未來可能只有有錢人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但一般百姓只能到次級醫院看病,違背醫療道德。

  衛生署長邱文達答詢時表示,未來國際醫療專區內的醫院,每年必須繳納20%的盈餘,回饋給健保準備金;同時醫療專區的病患必須完全自費,因此不會排擠民眾健保資源。他說:『(原音)推動國際醫療專區對於現行醫療體系,是絕對不會有影響,這是額外許可、有限度開放。第一個他是絕對不能用全民健保資源,必須完全自費來處理所有醫療過程;國際醫療的收入能夠有大概將近20%的盈餘可以挹注到健保準備金,所以我想這樣子就不會造成使用到國內資源的問題。』

  邱文達說,設立國際醫療專區是世界潮流,亞洲地區包括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紛紛投入,使得整體醫療水準獲得提升,醫療支出負擔下降;另外,大陸也已經在上海浦東和虹橋設立國際醫療專區,台灣如果不著手因應,可能會面臨人才流失的窘境。邱文達說:『(原音)那麼如果我們不做,很快地我們人才會外流,甚至我們自己會產生更多問題。所以我想,如果能夠藉著這個模式,能夠引進國外尖端醫療技術,甚至移植到國內,這也是另外一個契機。』

  根據衛生署的資料,「經濟學人」雜誌的世界醫療排名評比,台灣名列第二,加上國內醫師人力充足,有充分的能力推動國際醫療專區;台灣2009年的國際醫療服務約25000人,產值大約是新台幣25億元,預期設立國際醫療專區之後,可望進一步提升產值,吸引國外大型醫院投入。

醫療機構 將可上市櫃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11.03.21 03:07 am

加速發展國際醫療,總統府財經月報本周將聽取新任政務委員朱敬一報告國際醫療推動進展,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21)日也將展開「醫療法」修正草案審查,賦與政府得劃設國際醫療專區的權力。

未來專辦國際醫療的私立醫療機構,得以公司方式設立,並發行上市上櫃公司股票,外資也可以投資。

據了解,朱敬一對台灣發展國際醫療、精緻農業,相當有信心,日前在聽取「觀光拔尖計畫」執行進度時,就指示相關單位將發展國際醫療、精緻農業結合觀光產業。

【2011/03/21 經濟日報】

設置國際醫療專區台灣不能再蹉跎
2011-03-23 工商時報 【本報訊】
 為推動落實政府框列的生技產業等六大新興產業,行政院衛生署積極規劃推動國際醫療專區,做為法源依據的「醫療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也已送請立法院審議修法。惟立院衛環委員會於本周一審議該法時,包括藍綠委員都對設立國際醫療專區有所質疑,從而引發主管科技的行政院新科政務委員朱敬一跳上火線,大聲疾呼立院是否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醫療法條正案,將攸關國際醫療專區的成敗。

 檢視立委對此案持保留態度,以及朱政務委員對此的急切態度,乍看之下好像是南轅北轍。但仔細探究,畢竟設立國際醫療專區事屬新創,其間的利弊得失,自然應該經過廣泛的論證。即使最後必須做取捨,也才能做到利益的極大化,同時把可能出現的流弊控制在極小化。

 依循此一原則,我們先來看看朝野立委為何會對此議持保留態度。歸納起來,他們最關心的是一旦設立國際醫療專區,會不會對國人的醫療照護產生排擠效應。針對此點,行政院衛生署長邱文達已明確表示,未來在國際醫療專區的任何醫療行為,即使是國人也必需完全自費,也就是將不會動用到全民健保的資源。邱署長還進一步指出,規劃中的國際醫療專區由於將採公司化經營模式,因此預估至少將有百分之廿的稅收及盈餘可以挹注健保財務。

 儘管有衛生署長的保證,部分立委仍然擔心即使國際醫療專區和健保制度脫鉤,但是新設立的國際醫療公司還是有可能以高薪挖角名醫,形成另一個意義下的排擠國人原所享有的高品質醫療服務。平情而論,立委的這項顧慮並非無的放矢,但在今天國際醫療市場自由化的態勢下,如果台灣自我設限,不成立國際醫療專區,或不准既有醫師轉投新公司,但大陸也正積極規劃發展成立類似的國際醫療專區,因此誠如朱政務委員所說,「不讓病人輸入,好的醫院和醫生,就會輸出到對岸。」到頭來,台灣既不能發展落實國際醫療專區,創造新的營利模式和增加在地投資就業機會,還會有醫療人才流失的可能,形成雙輸之局。

 此外,立委們質疑的也包括讓醫院公司化,會讓國人有泛商業化的不良觀感。類似的思維也包括學校不應有商業經營色彩,媒體最好都能公共化。但從眾多外國實例來看,真正頂尖的一流大學,往往都有良好的經營績效,並且因而才有能力不斷追求卓越。同樣的,營運虧損的媒體事實上也難以承載更多的公共責任。而國際上一流的醫療院所,有許多也正是以良好的營運績效提供可靠的醫療服務。

 最後的一項質疑則是立委們「善意」的提醒衛生署,由於台灣泛政治化十分嚴重,國際醫療專區主要目標在吸引對岸人士前來觀光醫療,因而似乎坐實了提供台灣寶貴的醫療資源服務大陸人士。正因為有此顧慮,而在不到一年之內又將舉行兩次大選,因而質疑立法時機是否適當。

 嫻熟於國內政治生態的立委善意提醒醫療法的修法時機,行政部門的確不應當做馬耳東風。不過,以台灣幾乎年年有選舉的情況而論,任何的改革修法都可能對不同行業或人士造成不同程度的利害影響,則豈非年年都非推動改革的適當時機?台灣近年來公共決策議而不決,決而難行,相當程度就是這種頻繁選舉的受害者。

 尤有甚者,推動設置國際醫療專區,除了因為台灣擁有國際公認位列前茅的醫療照顧專業水平,因而具備產業化發展的能量之外,更現實的是想要成立國際醫療專區的鄰近地區,除了台灣,至少還有大陸,如果再加上泰國、南韓、新加坡也都有相當的基礎規模,可以說在醫療產業化這個領域台灣面臨的是十分嚴竣的國際競爭態勢。也因此朱政務委員才會心急如焚的強調,成立國際醫療專區,台灣不只要做,而且必須趕快做,否則就會失去先機。

 而在實務上,儘速完成醫療法的修法,只是推動設置國際醫療專區的第一步。他指出相關的後續作為,至少包括應就日前設定的桃園航空城劃設之國際醫療專區,協助有資格有意願的業者完成申請設立與興建營運等繁複行政程序。接著則是要協調境管單位放寬大陸人士取得來台觀光醫療的簽證,以及和國外的保險公司洽談合作事宜,最後則還要協助經營者在國際間進行醫療廣告文宣。所有這些流程缺一不可,但都必需在最短期間內完成,否則大陸十二五已規劃在上海設置國際醫療特區,依過往經驗大陸對這類國家級的計畫可是說到做到,台灣如果又栽在各方的疑慮和緩慢的行政流程,則輸掉的又豈只是醫療產業的發展前景,而將是輸掉台灣的整體競爭力,乃至於輸掉對未來發展願景的信心了。

朱敬一:兩岸競爭 台灣非快不可
2011-03-22 中國時報 【李宗祐/台北報導】
 政務委員朱敬一,昨日首度公開接受媒體訪談。對於各界期許他能夠成為李國鼎第二,擘畫台灣科技產業新藍圖,朱敬一語重心長地說,李國鼎的時代,只要做對的事,就會成功;但現在不一樣,外界競爭太多、時間太短,做對的事,不一定能成功,必須「非快不可」,才能成功。

 朱敬一以衛生署正規畫推動的「國際醫療專區」為例,是否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醫療法》修正草案,攸關成敗。

 他認為,國際醫療一定要設置專區推動,才能與健保制度脫鉤;更重要的是,必須趕快做,不然就會失去先機。中國大陸的「十二五」規畫已在上海設置國際醫療特區,台灣如果不加快速度,「不讓病人輸入,好的醫院和醫生,就會輸出到對岸」。

 「我們如果再拖延,你想中國大陸會等我們嗎?」朱敬一直言,除了國際醫療,政府推動生技產業等六大新興產業,任何一個計畫的主要競爭對手都是中國大陸,台灣非快不可。面對國際、尤其是兩岸激烈競爭,他強調,資通訊科技產業是台灣的強項,必須持續保持優勢,同時加強數位匯流和雲端科技發展。

 面對各界期許他成為李國鼎第二,朱敬一笑說,不覺得有任何壓力,每個科技政委原本就應該以李國鼎為標竿,自我惕勵,「我為什麼願意(入閣)來賣命,就是因為台灣面對國際競爭壓力,擁有的時間很短,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全力協調溝通,加速推動各項計畫。」

吳明彥:有助吸引國際資金
2011-03-22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搶國際醫療商機,政府擬開放桃園設國際醫療專區,醫療業者樂觀其成。行政院國際醫療秘書長吳明彥認為,國際醫療專區要公司化,才能吸引國際級資金進駐,擴大醫療服務範圍。新光健康管理公司總經理洪子仁則建議,應延伸至都會區和教學醫院搭配,擴大觀光醫療商機。

 吳明彥表示,國際醫療專區一定要先公司化才能吸引國際集團參與,他舉例泰國的康民醫院就是有盤谷銀行這位大股東,結合的人脈和資源,創造康民的高產值。而且公司化後,醫院就必須要繳交5%的營業稅和17%的營利稅,未來這些獲利還可用來專款補助健保。

 吳明彥認為,如果只是國際醫療專區公司化,並不影響國際目前各大醫院的運作,因為這類型的國際醫療中心的規模約200-500床,並不像目前各大醫院的幾千和上萬床,所以,不會影響國人的權益,如果國際級醫療人士或國內有錢人願意至國際醫療專區進行健檢等服務,那麼也可以創造不錯的商機。

 洪子仁認為,在桃園和金門等地區提出希望能成立國際醫療專區下,政府更應擴大延伸興建範圍,且應以都會區和鄰近有教學醫院的區塊為主,才有誘因吸引海外人士來台進行醫療健檢。

國際醫療專區 八字有一撇
2011-03-22 工商時報 記者呂雪彗、林淑惠/台北報導
 國際醫療專區有譜了!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本週四(24日),將在總統府財經月報簡報國際醫療產業發展策略,建議桃園航空城的高鐵青埔站區,打造為北部首座指標性國際醫療專區,吸引大陸及國際人士來台進行健檢美容等醫療觀光活動。

 據悉,朱敬一在17日已先向吳揆簡報發展國際醫療產業策略方向,他認為航空城內機場捷運A18青埔站區,搭捷運距機場5分鐘,佔地22公頃,具絕佳地理位置。

 高鐵局原預計4月中下旬對外公告招標開發這塊地,作為國際商務開發。在朱敬一與衛生署提出需求後,交通部部同意做為國際醫療專區。高層說,國際醫療專區至少需6公頃,包含200床醫療機構及4星級以上觀光旅館,供伴醫者及國際旅客入住。

 朱敬一認為台灣有絕佳條件發展國際醫療產業,產值有數百億元潛能,值得大力推動,因此週四向府財經月報報告。交通部盼總統裁示設置專區的法源醫療法修法,務必在本會期過關,才放心在4月份將國際醫療專區納入站區開發招標文件。

 朱敬一向吳揆提出國際專區推動策略包括一、醫療法修法優先完成;二、協助處理招標文件;三、放寬醫療簽證;四、與國外保險公司洽談合作;五、協助國際醫療廣告文宣。

 在放寬醫療簽證部分,國外旅客來台已鬆綁,但大陸對重症及輕症患者到國外醫療簽證仍控管,未來盼兩岸透過管道協商放寬。另大陸專業與商務人士來台,目前移民署並未鬆綁可來台從事美容、健檢等醫療觀光項目,政院將協調內政部放寬,並盡速開放自由行,作為推動國際醫療專區配套。

 鑑於歐美健檢費用高昂,朱敬一希望協助衛生署與美國藍盾等保險公司或醫療院所洽談異業合作,吸引國外保險客源來台從事高級健檢及美容醫療觀光。

 依衛生署規劃國際醫療專區設置招標條件,申請人資格條件一、必須有實際經營醫療機構的經驗並應與國內醫療機構結盟;二、允許以企業聯盟方式參與;三、應具醫療機構開發經營經驗。

 專區病床數建議200床為原則,公司資本額應達6億元以上,計畫投資規模至少20億元,以收治及轉介國外病患及高檔觀光健檢為主,若要收國人,必須為健保不給付項目,且要求不得與健保特約醫院合作,此專區完全採自費方式。

立委憂排擠國內醫療資源
2011-03-22 工商時報 記者薛孟杰/台北報導
 衛生署長邱文達21日表示,未來國際醫療專區內的醫院,不但必須完全自費、不使用健保,而且每年繳納20%盈餘挹注健保,他保證,不會排擠民眾醫療資源。

 但藍綠立委都擔心,國際醫療專區醫院「公司化」後,將高薪挖走名醫,引發貧富差距質疑,藍委甚至警告,國內「泛政治化」嚴重,衛署應「慎思」現階段立法是否適當。

 國民黨立委陳杰表示,國際醫療專區設立後,私立醫院定會高薪挖角名醫作活招牌,他可以接受衛署「台灣不作、人才照樣被大陸挖走」的說法,但他怕民眾無法瞭解,只感受到看「好醫生」要花更多錢,醫院公司化亦有「泛商業化」的疑慮,他建議衛署應詳細思考現階段推動立法是否適當。

 面對立委質疑,邱文達承諾將限制國際醫療專區不能挪用配置非屬國際醫療專區的醫師人力及病床,國際醫療收入20%盈餘需挹注到健保準備金,保證不會因擴充國際醫療排擠國內醫療資源,不過,由於立委意見多,委員會決議另擇期再審查。

朱敬一:台灣ICT優勢仍在 可拚生技醫療/精緻農業
回應(0) 人氣(375) 收藏(0) 2011/03/21 19:35

精實新聞 2011-03-21 19:34:49 記者 朱楚文 報導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今(21)日舉辦記者會,由新任政務委員朱敬一主持。針對大眾關心新上任後,科技政策的面貌如何,他回應,台灣強項資通訊(ICT)將會繼續保持,雖然會因應數位匯流、雲端時代等做些微調,但仍會繼續維持優勢。此外,生技、國際醫療、科技基本法、精緻農業也是未來可著墨的項目。
朱敬一指出,國際醫療部份目前首要強調設立特區(專區)概念,如此才能對國內健保體系衝擊最小。第二則是加快腳步,提升民間參與程度。因中國十二五計畫亦積極推動醫療產業,並已成立醫療特區,台灣若不儘快執行將會失去先機。
不過,醫療專區無法成立,主要受限於醫療法尚未通過,朱敬一表示,一方面是因客觀環境(二代健保討論氛圍壓縮)及溝通問題,未來將積極強化溝通突破。
在生技部分,目前台灣已有兩項發展基礎「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及「經濟部生計中心重建」。他表示,未來將會致力引進創投,以及透過設立SIC超級育成中心補足另外兩大支撐基礎。

朱敬一 要當李國鼎第二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
2011.03.22 02:24 am

上任第21天,新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終於在媒體面前公開露臉。但少了過去「A咖」學者的犀利言辭,顯得相對沈穩與低調。

從學者轉任政壇,朱敬一上任後,媒體預約專訪名單已大排長龍,但他至今一個沒排。據了解,朱敬一上任後就不斷聽取簡報、了解業務,對於記者採訪,則保持不願多言的態度。

朱敬一曾經為文批評大部分公務員只是知識與專業上的「C咖」,及指主張設立國際醫療基金的財經高官是「Z咖」,但昨天朱敬一帶著行政院新成軍的科技顧問組成員亮相,展現強烈企圖心。

儘管低調,朱敬一言談間充滿自我期許能成為「下一個李國鼎」,但對於未來如何「重整」六大新興產業,只說「有策略,但目前『天機不可洩露』」。

朱敬一上任以來謹言慎行,他不諱言,仍在學習拿捏分寸。但他強調,每一位政務官都該期許自己是李國鼎。

過去曾反對政府調降遺贈稅的朱敬一,對於記者詢問如何看待遺贈稅調降,他說,過去身為知識分子,對政府總有期待、看法、理想,不會因一夕之間身分轉換,就扭轉想法,但如今他是行政團隊的一員,會在閣員和公民間取得平衡。

【2011/03/22 經濟日報】

10歲才領健保卡 女童繪卡感謝

當了十年健保孤兒﹂,小如終於有卡可看病。她親手製作卡片,謝謝健保局阿姨叔叔﹂。
圖/健保局提供
「終於跟大家一樣可以正常地到醫院看病。」十歲小如(化名)今年過年,終於領到人生「第一張健保卡」。因為家庭因素,她遲遲沒加入健保,生病只能吃成藥,像她一樣的「健保孤兒」,恐怕還有兩萬五千人。

就讀小學四年級的小如,是外籍生母與生父的非婚生子女,母親把她交給工作不穩定的生父後,不知去向。除了經濟狀況不佳,因小如身分證父親欄上的名字並非生父,無法依附生父加保,從未有過健保卡。

健保局中區業務組科長唐淑芬說,學校例行體檢發現,小如眼睛及牙齒都有問題,老師才知道小如從沒領過健保卡,生病了,爸爸只能買成藥給她吃。經通報,健保局協助小如獨立加保,過去五年來積欠的三萬多元保費,則由愛心捐款因應。

至於小如未來的保費,將由縣市政府補助款補助,直到家庭經濟改善或她年滿十八歲。

終於領到「第一張健保卡」,小如親手繪製卡片,謝謝健保局「叔叔阿姨」。卡片裡寫著,健保卡是她「收到最好的新年禮物」、「終於跟大家一樣可以正常到醫院看病,也能定期檢查眼睛跟牙齒」、「這溫情我永遠記得」。她還承諾,長大後若有能力,「會將這愛心傳遞下去,溫暖需要幫助的人」。

健保局承保組長鄧世輝表示,現階段未納保人數只有百分之一,大約十五萬人,其中,十八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約有兩萬五千人。唐淑芬說,中區去年接獲長期斷保的案件中,有近百人不曾有過健保卡,未滿十八歲者就占了五十六人。

除了小如這樣的例子,健保局說,還有孩子因父母離異、行蹤不明或入監服刑,或遭棄養、隔代教養等因素,無法納保或長期斷保。唐淑芬提醒,這些「健保孤兒」可能因為沒有健保卡,不敢出來就醫,盼社會一同「協尋」,讓這些孩子可以早日享受健保醫療資源。

鄧世輝說,去年實施「弱勢民眾安心就醫方案」,未滿十八歲全面不控卡,即便是從未納保的孩子,只要有就醫需要,可立即使用健保資源。醫院會主動通報健保局,幫這些孩子納保,不會因為沒有健保,影響就醫。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捐出「好膽愛心包」後,二月十三日至三月十三日,多達兩百廿三筆捐款湧入愛心專戶,金額高達兩百七十一萬元,為今年一個月捐款的五點五倍。

【2011/04/12 聯合報】



署醫採購弊案 檢方聲押九人 【3/26 13:50】


檢調偵辦署立醫院採購弊案,新北市調查處今日清晨將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中)移送桃園地檢署複訊。(記者羅沛德攝)
〔記者何瑞玲/新北報導 〕衛生署爆發署立醫院採購案收受廠商賄賂弊案,桃園地檢署漏夜馬拉松偵訊十五小時後,中午偵訊結束,涉案的衛生署醫院管理會執行長黃焜璋,署立基隆醫院院長李源芳及北醫副院長王炯琅,與署立基隆醫院心臟科主任林繼敏及五位業者,桃園地檢署依貪污罪嫌向法院聲請羈押。

衛署醫院管理會執行長黃焜璋也涉入

 傳出弊端採購案的包括署立桃園醫院健檢中心合作案四億元、署立台北醫院七百萬元全自動生化檢驗器材,與署立基隆醫院二億三千萬元的心血管檢驗器材與七千萬元的磁振造影儀器,檢調比對得標文件後發現,業者利用相關醫院科別官員進行資格綁標,再疏通醫院,最後從醫管會下手,趁聯合採購案招標時,借牌圍標。

 檢調昨天也在相關地方起獲大批現金,並從帳冊查出與官員的交際費逾百萬元,已有業者鬆口行賄綁標與圍標。

 檢方訊後聲押衛生署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及署立醫院院長等四官員,與宜德負責人林洽權與其姐弟,創世達負責人郭秀東等五業者,並過濾九十八年起至今的投得標資料,擴大調查。


衛署採購傳醜聞 傳訊36名官商  檢調出動320人 搜索79據點  衛署醫院高層 涉收賄護航圍標  醫管執行長 黃焜璋等三人聲押
2011/3/26 黃國誠 報導
列印轉寄討論推薦▼
衛生署署立醫院爆發採購醜聞,三名院長級官員遭到聲請羈押!衛生署醫院管理委員會執行長黃焜璋,統管署立醫院,卻涉嫌收賄,護航業者圍標6.4億元的醫檢器材,檢調大動員搜索包括三家署立醫院和廠商等79處地點,也連夜偵訊36人,包括衛生署執行長黃焜璋、署立基隆醫院院長李源芳,台北醫院副院長王炯琅等三人,檢方認為涉嫌重大,向法院聲請羈押。

連夜訊問調查,市調處約談可能涉及收賄,圖利醫藥器材業者的衛生署官員和廠商共三十多人,掌管29家署立醫院的,衛生署醫管會執行長黃琨璋,更是在這次約談人員裡頭,層級最高的一位。

調查局人員,搬走一箱箱帳冊帶回搜查,涉案官員疑似收取五十萬到數百萬不等,在進行器材外包採購時,透過綁標、找多家廠商進行陪標,或是訂定特殊規格,圖利某幾家業者得標。

包含署立桃園基隆還有台北醫院在內,圍標金額就高達六點四億。
包含醫管會執行長黃琨璋、基隆醫院院長李源芳、台北醫院副院長王炯琅,雖然都否認進行收賄,不過因為涉嫌重大,檢方已經提請聲押,而由於涉及內容可能影響醫療品質,剪調動員上百人,將深入追查,釐清案情。

前署長楊志良痛批「爛到根」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面對署立醫院醫療器材採購出問題,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這跟署立醫院委外文化有關,什麼都委外經營,當然就容易被外包廠商包括儀器商所操控。

楊志良表示,他在擔任署長時,就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而且嚴重到可以用「爛到根部」來形容,於是下令各署立醫院外包期限到了,就不可以再委外,他還說:「現在出事,我不是很意外!」

楊︰這跟署醫委外文化有關

楊志良進一步指出,署立醫院藥品採購有聯標,且有一個委員會控管,有心人要伸入黑手比較困難;但醫療器材就沒有聯標,主要因為各醫院要重點發展的方向不同,所以採購的醫療器材會不一樣,不適合聯標,結果卻被醫療器材商各個擊破,有的署立醫院就有不少的醫療業務全都委外。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署立醫院部分醫療業務為外包廠商所掌控時有所聞,某署立醫院的洗腎大樓一直外傳是某醫療儀器廠商所捐贈,如此一來,醫院的洗腎業務能不給這家廠商外包嗎?

滕西華進一步指出,洗腎、呼吸治療、健檢及醫療美容一直是署立醫院委外的大宗,此外,有些署立醫院甚至連急診及藥局也都委外,這些醫療業務所需要用到的醫療器材採購,自然就成為廠商使力的重點。

令人憂心的是,不僅是醫療器材,連醫療人力都是由外包廠商一手打點,有的洗腎中心外包後,裡面的醫師都是由外包廠商來聘僱,醫院不用負擔一點的人力成本。

不僅如此,有些署醫急診醫師竟是人力公司的派遣人力,醫師不屬於醫院的人員,不受醫院約束,醫師會認真為病患看診嗎?醫療品質又怎會好?未來如果出現醫療糾紛,責任歸屬要由誰來負責?這些都會是很大的問題。

楊志良任內下令:核心醫療 不得外包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11.03.26 02:36 am

署立桃園、基隆、新北市醫院疑爆醫療檢測儀器採購弊案,衛生署副署長江宏哲說,過去署立醫院醫療器材採外包制,但發現偶有維修保養不實等問題,前署長楊志良任內時就下令,核心醫療不得外包。

江宏哲指出,檢調昨天偵辦的這件案子,與署立醫院採購醫療器材外包制有關;因為醫療器材日新月異,廿多家署立醫院在整體醫療成本考量下採外包制,由廠商提供器材,並與醫院採拆帳制。

昨天檢調搜索衛生署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的辦公室。據指出,黃焜璋台大醫科畢業,曾任署立台北醫院院長,專長治療小兒過敏,平常吃齋念佛,衛生署員工說,他生活單純,看不出來會涉及弊端。

【2011/03/26 聯合報】

醫師報稅改薪資所得 最快明年適用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不惜說出重話,要把長庚醫院從醫學中心降為地區醫院。因為去年七月,長庚醫院超收醫師健保費,被健保局重罰4億元。

而就在楊志良請辭前,簽的最後一份公文給財政部,就包括釐清所有醫院和醫師之間,只有「雇傭關係」,不是駐診拆帳,也就是說從今年起,在醫院工作的醫師將改為「薪資所得」方式來報稅。

採用新制度,影響所及就是醫師要多繳稅了,舉例來說,一位醫師年所得五百萬,在不考慮其他扣除額的情況下,
今年報稅時,可扣除兩成大約一百萬的費用,只有四百萬要報稅,適用稅率30%,要繳120萬元的稅;不過明年報稅,就只能扣除10萬4千元的薪資扣除額,稅率跳到40%,所得稅報增為195萬8千4百元,等於多繳了75萬8千多元。

不過台灣醫院協會也建議,應儘速把醫師納入勞基法,衛生署也可透過醫院評鑑機制,檢視並規範醫療院所不當勞動條件及聘雇關係,這樣對病人、對醫師才會都有相對保障。

記者賴淑敏徐啟峰台北報導
醫師繳稅變革 「臨別公文」楊志良簽的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施靜茹/台北報導】
2011.03.20 04:09 am


醫師報稅制度將有大變革,促成改革的正是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他在卸任前簽署公文,釐清醫院和醫師只有「雇傭關係」,衝擊現有遊戲規則,也展現「為所當為」的個性。
圖/本報資料照片財政部將要求所有採駐診拆帳方式報稅的醫師,統統改為以薪資所得方式報稅。這個制度大變革,起源於去年長庚醫院遭舉發超收醫師健保費一事,促成改革的,則是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
楊志良昨天獲知,財政部將對過去與醫院採駐診拆帳方式的醫師,改以薪資課稅,卻不溯及既往,他不滿地說:「財稅單位是怕得罪醫院。」

長庚醫院去年八月因為此一爭議,被衛生署以超收健保費理由,處罰四點一億元,當時長庚委託理律法律事務所處理,理律的陳長文律師曾致函楊志良,就法律觀點詳述醫院看法,不過,長庚仍守法繳交罰款。

當時,台塑關係企業總管理處也出面解釋,當年是為了吸引國外人才回國服務,才引進美國等國的駐診拆帳方式,且國稅局也於七十一年同意該院醫師以「自行執業」身分繳稅。

楊志良昨天批評,財稅單位當年「犯了大錯」,因為當年同意長庚醫院醫師以「自行執業」身分繳稅,就該知會負責督導勞動條件的勞委會,及管醫院的衛生署,才不會日後出現這個問題,「監察院應調查有否失職」。

楊志良今年二月初請辭下台,離開衛生署前,他批了幾分公文,其中一分以衛生署的名義控告多位名嘴;另外還有一分,就是以主管機關的立場,釐清醫院和醫師只有「雇傭關係」,沒有駐診拆帳的關係,儘管此舉衝擊現有遊戲規則,但也展現他「為所當為」的個性。

官員表示,醫院的主管機關是衛生署,衛生署必須先釐清醫院和醫師的關係究竟是「駐診拆帳」或「雇傭」,確定後國稅局才能根據認定結果課稅。

賦稅署多次向衛生署「要答案」,但衛生署當時為了二代健保的修法案忙得焦頭爛額;直到健保法修正案通過後,楊志良才批了公文,並在今年二月初回函財政部。

【2011/03/20 聯合報】

醫療採購涉弊 黃焜璋4人被押 【06:05】 

〔中央社〕桃園地檢署偵辦醫療廠商疑似與衛生署立多家醫院間不當利益案,經過數十小時的檢院偵訊審理後,今天凌晨裁定羈押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等4人。

桃園地方法院凌晨4時,裁定羈押衛生署醫院管理委員會執行長黃焜璋、署立基隆醫院院長李源芳、業者林恰權、曾憲群共4人。

另外,署立台北醫院副院長王炯琅、署立基隆醫院心臟科主任林繼敏分別諭令新台幣30萬元交保,涉案業者林恰權的姊弟均處以10萬元交保。

檢方指出,國內3家醫療器材公司從民國98 年起參與衛生署立多家醫院的器材招標案時,疑似與官員有不當利益往來,檢調25日大規模搜索,並傳喚黃焜璋等30多人到案說明。

涉案人昨天經過檢方複訊,黃焜璋、李源芳、王炯琅與業者,被檢方認為犯罪嫌疑重大,遭聲請羈押,而署立桃園醫院放射科主任孫盛義也被檢方諭令10萬元交保。

全案在昨天晚間移往桃園地方法院進行羈押庭審理,經過8小時訊問後,法官在凌晨4時做出裁定。

檢調查出,98年署桃健檢中心採購、99年署北全自動生化檢驗器材、100年署基心血管檢驗器材等採購案中,投標最高金額達新台幣4億元,最低也有700多萬元,業者為求順利得標,疑似與醫院有不當利益往來,部分涉案人的帳戶也有資金異常狀況。

桃園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廖江憲表示,桃檢在這次搜索行動中共出動20多名檢察官,指揮300多名調查員搜索廠商、醫院等79個處所。至於相關案情,檢方下週起將比對查扣帳冊、合約書、資金往來資料,以釐清案情。
署醫弊案/4官聲押 楊志良:不意外

檢調偵辦署立醫院採購弊案,跟拍發現廠商疑到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住處送錢,又監聽到「不要亂送」等通話內容,行賄金額至少三千萬元,昨天向法院聲押九人,桃園地方法院漏夜審理。

聲押的被告是:黃焜璋、署立基隆醫院院長李源芳、心臟科主任林繼敏及台北醫院副院長王炯琅,創世達、京鑽、宜德等三家廠商負責人郭秀東、曾憲繁、林洽權,及林的姊姊林麗姬、弟弟林弘銘。黃焜璋等人否認收賄,廠商也不承認送錢。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認為,目前調查弊案「搞不好是冰山一角」。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則說:「一點也不意外!」

檢調查出,業者為避免留下紀錄,都以現金行賄。為避免被醫院監視器拍到,大都相約在醫院外的餐廳、車上或其他隱密處所,甚至相約打小白球時交付賄款,並疑有藉相約國外旅遊,由白手套在境外交付賄款。

檢調根據帳冊和監聽資料,查出京鑽、宜德和創世達醫材公司發展策略聯盟關係,有時合標、有時單獨標或交叉掩護,形同集團圍標,三家公司都走「黃焜璋路線」,透過黃打通人脈。

黃焜璋和李源芳、王炯琅等高層由郭秀東先疏通,曾憲繁、林洽權知道後,經郭介紹也搭上黃焜璋等人,「錢都直接送進陽明山黃家」。曾有廠商直接跑到黃家,結果碰釘子,被郭秀東斥責。全案疑有其他官員和署立醫院捲入,檢調不排除採取第二波行動。

【2011/03/27 聯合報】

署醫弊案/黃焜璋4人 裁定羈押

桃園地檢署偵辦醫療廠商疑似與衛生署立多家醫院間不當利益案,經過數十小時的檢院偵訊審理後,今天凌晨裁定羈押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等4人。

桃園地方法院凌晨4時,裁定羈押衛生署醫院管理委員會執行長黃焜璋、署立基隆醫院院長李源芳、業者林恰權、曾憲群共4人。

另外,署立台北醫院副院長王炯琅、署立基隆醫院心臟科主任林繼敏分別諭令新台幣30萬元交保,涉案業者林恰權的姊弟均處以10萬元交保。

檢方指出,國內3家醫療器材公司從民國98 年起參與衛生署立多家醫院的器材招標案時,疑似與官員有不當利益往來,檢調25日大規模搜索,並傳喚黃焜璋等30多人到案說明。

涉案人昨天經過檢方複訊,黃焜璋、李源芳、王炯琅與業者,被檢方認為犯罪嫌疑重大,遭聲請羈押,而署立桃園醫院放射科主任孫盛義也被檢方諭令10萬元交保。

全案在昨天晚間移往桃園地方法院進行羈押庭審理,經過8小時訊問後,法官在凌晨4時做出裁定。

檢調查出,98年署桃健檢中心採購、99年署北全自動生化檢驗器材、100年署基心血管檢驗器材等採購案中,投標最高金額達新台幣4億元,最低也有700多萬元,業者為求順利得標,疑似與醫院有不當利益往來,部分涉案人的帳戶也有資金異常狀況。

桃園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廖江憲表示,桃檢在這次搜索行動中共出動20多名檢察官,指揮300多名調查員搜索廠商、醫院等79個處所。至於相關案情,檢方下週起將比對查扣帳冊、合約書、資金往來資料,以釐清案情。

【2011/03/27 中央社】

署醫弊案/楊志良:我移交的地雷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
記者陳正興/攝影

署立醫院人員疑涉弊案,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昨天說,他擔任署長時已有所聞,要求政風單位調查,並由政風室將資料轉給檢調單位,這也是他移交給新署長的「地雷」之一。

楊志良說,這也是為什麼他反對署醫核心醫療外包,因為醫療業務委外,就有可能被廠商、儀器商操控。

衛生署長邱文達則提出三點聲明,表示衛生署會全力配合調查;目前被約談、聲押的衛生署官員仍是涉嫌,外界應保留每個人的尊嚴;至於改革署立醫院,是衛生署未來的重要目標。

「我不意外!」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秘書長謝武吉說,協會三年前就公開質疑,署醫應「大換血」,因為署醫設備採購及維護,都高出市價許多,常同樣廠牌儀器,就比私人醫院買貴一、兩倍。

謝武吉說,那時公開質疑署醫浪費民眾血汗錢,還收到衛生署醫管會「保留法律追訴權」的存證信函,現在看來,「預言成真」,檢調若繼續追下去,「可能會更多(弊案)」,像署醫外包給廠商的洗腎部門和健保核價,「恐怕都是地雷」。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直言,署立醫院照顧偏遠醫療,本該虧錢,但政府要它們自負盈虧,又遇缺不補,人事、預算的不穩定壓力下,難免走向外包,只要少數人握有採購大權,舞弊便可能趁虛而入。

滕西華批評,衛生署也難辭其咎,要求醫學中心總包各樣慢性醫療,支援小醫院,或設國際醫療專區,允許一些醫院可營利、廣告,逼醫院以營利為目的,廠商削價競爭,影響醫療品質。

※延伸閱讀》
‧衛生署長邱文達 「收到楊志良地雷指南」
‧楊志良談公關:真誠 千萬人吾往矣

【2011/03/27 聯合報】

醫界「老大」黃焜璋 涉利益掛勾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96349
保大不保小 問題即刻解(轉貼)小病擠急診 醫院要勸退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署立醫院院長及衛生署高官為何會「貪污」?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1年4月4日 00:54

分享


(●作者劉競明,現任林口長庚醫院總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台灣醫務管理學會高階醫管師認證及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提供,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劉競明特區)
劉競明

近日來新聞報導最讓筆者痛心的事是:「三名衛生署相關機關官員,因涉嫌貪汙被押」。我國刑法採罪刑法定主義,刑責以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另採「無罪推定原則」,任何犯罪涉嫌人,於其罪刑未被法院審理確定之前,均視同無罪。三位醫師官員,其中易有筆者極為熟識之好友,聞訊不免震驚;記得年前與其於國際研討會中巧遇,於交換名片之時,方知其剛升任某院副院長;而該院正是筆者二十多年前曾經服務過的醫院。假如筆者公費留學回國再回省基服務時,十五年後是否會同樣被國家重用,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筆者:絕對不會收賄及收紅包!就像長庚醫院的「不收住院保證金」與「禁絕紅包」的文化。

當年(民國77年七月),筆者剛從國立陽明醫學院後醫系畢業。等待申請與分發到衛生署所指定的「人才羅致困難科」-復建、精神、放射、實驗診斷等科別。筆者到省桃申請,到了黃副院長辦公室。本想親自呈上履歷表謀職,沒料到秘書小姐跟筆者說:「我們副院長今天很忙,沒空見你,請你回去把履歷表寄來…」,筆者很詫異回應:「可是今天我不是已經來了嗎?」然而還是被拒,只得黯然歸去;這位當年「位高權重」的黃副院長,今日竟成為「貪汙犯」的涉嫌人?筆者認為某些公立醫院的「紅包文化」害了他;台大畢業又有國外顯赫學歷,也是筆者當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同學的黃副院長,竟因故涉嫌收賄而陷身囹圄!最可嘆的是其一再收賄,不論金額大小、數目多寡;還被跟監及監聽取證,身為衛生署高官竟無為民服務之使命與職責及自律操守,那又何必「做官」呢?

醫學院的課程沒有教「為官之道」,住院醫師訓練與主治醫師服務及升等,無法重視「道德操守」,往往看開刀表現及業績導向的績效,與學術論文的發表。重因年來醫院大型化、財團化、集團化。醫師開業執業已經不是主流;大部分醫院的「駐診」或「聘雇」醫師,往往為醫院的經營者-老闆服務。健保給付也是以「劣幣逐良幣」式之「總額大餅」,「包裹給付」,「營利掛帥」,使大部份的經營者為了求生存,不得不想盡辦法「賺錢興利」!醫務管理與績效制度,就在這種狀況下進入署立醫院。楊前署長的「核心專長不可外包」之政策,導致心臟血管專科的「高端」儀器設備,竟然成為署立醫院專科上下牟利之「空間」,令人嗟嘆!日昨連署立台中、新竹、嘉義及澎湖醫院院長都因涉嫌被押。

筆者待過榮總、署立醫院、私立財團醫院等,各院之服務使命、願景及價值不同。署立醫院還要兼做「公共衛生」與「社會救濟-路倒病患服務」,社區服務與未來長期照護與整合式醫療,身任醫院院長若無真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使命與價值觀,還把私立院所賺錢營利的心態帶來?其不收紅包也難!蘇州崑山宗仁卿紀念醫院的使命及價值-「一切為人民健康、一切為人民服務」,有這種決心的人才是未來署立醫院的院長人選,衛生署長遴聘院長時,也不妨考慮民間醫院具有同樣學經歷、能力、堅持高規格道德操守的人才,國家的未來才有希望。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劉競明,現任林口長庚醫院總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台灣醫務管理學會高階醫管師認證及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提供,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劉競明特區)


原文網址: 署立醫院院長及衛生署高官為何會「貪污」? | 論壇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4/04/142-2702042.htm#ixzz1Ifj2sJn5

小病擠急診 醫院要勸退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4.04 03:33 am

輕微感冒、牙痛、腹瀉或擦傷掛急診,未來恐遭「勸退」,改掛門診。健保局擬將急診檢傷分類第五級醫師診察費,改以門診標準支付;就算急診醫師願意幫輕症病患看病,健保局也不多付錢。

醫院設急診,原為服務急重症病患,卻有極少數小型醫院「取巧」,設「限時」門診,除了服務患者,另一方面,也是看上急診較高的診察費。加上不少患者不耐門診久候,為求省時、更快看診,捨門診掛急診。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說,除婦、兒、內、外科四大科外,一般科別門診診察費為二百廿六元,急診視患者緊急程度,從三百五十八元到九百一十八元不等,兩者差距最少一百卅二元,最多可達六百九十二元。

為避免輕症患者塞爆急診室,蔡淑鈴指出,未來擬將急診檢傷分類第五級患者的醫師診察費,改以一般門診標準支付,舒緩急診壅塞情況。透過五等級檢傷分類,急診醫護人員決定患者處置順序,第一級最嚴重,需復甦急救,第五級屬於非緊急病患,沒發燒、生命徵象穩定。

她說,未來健保給付急診診察費,需符合臨床急診判斷條件,若患者情況既不嚴重也非緊急,醫院應勸導民眾改看門診,或到其他診所看病,否則,健保只會給門診診察費。

不過,蔡淑鈴也強調,就算急診已打烊,若民眾遇緊急情況求助醫院,醫師願意幫患者看診,只要臨床症狀達急診標準,健保局仍會給付急診診察費。

【2011/04/04 聯合報】
醫師:若拒急診 病情惡化誰負責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4.04 03:33 am

健保局擬修改急診診察費給付,非緊急患者診察費等同一般門診。醫師表示,急診檢傷分類需在短時間裡做判斷,只能決定患者看診順序,無法判斷需不需要急診;一旦疾病惡化,誰來負責?

「病人來急診,醫師不能拒絕。」台北長庚醫院急診主治醫師黃集仁說,急診五級檢傷分類,主要看患者呼吸窘迫程度、血液循環、意識情況、體溫、疼痛程度、生命徵象穩定與否,區分為五等級,決定醫師看診順序。

黃集仁說,第一級最嚴重,需立刻復甦急救,其次依序為危急、緊急、次緊急與非緊急,列為第五級的非緊急急診患者,建議候診時間約兩小時。

台灣急診管理學會理事長陳日昌坦言,確實有極少數民眾貪圖方便,或因門診掛不到號,情願多付錢改看急診,被歸為急診第五級,但不多見。以林口長庚急診為例,第五級患者約占一成,高達七成患者都屬第一至三級,健保局不能用檢傷分類解決急診壅塞問題。

「來急診的人,通常都是較緊急的情況。」陳日昌說,檢傷分類只是初步分類,就算初判不緊急,也不敢保證是輕症,仍要用到急診設備與檢查。他強調,即使醫師最後要患者到門診,也是診斷後的建議,健保局不能事後諸葛,改用門診診察費來支付第五級急診。

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文瀚指出,疾病千變萬化,初步檢傷後就勸輕症患者改掛門診,恐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他說,曾有老人家急診,說不出哪裡不舒服,照了心電圖,才發現是心肌梗塞。

【2011/04/04 聯合報】
民眾:擔心老小 勸退也要看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高詩琴/台北報導】
2011.04.04 03:33 am

未來輕症掛急診,可能遭「勸退」,有民眾表示,只有夜間、假日沒門診時,才會看急診;也有人說,若孩子很不舒服,就算遭「勸退」,仍會改掛其他醫院急診。

不過,北市六歲以下兒童醫療補助行之有年,也不斷傳出遭家長鑽漏洞,利用「急診不收掛號費」的補助規定,要小孩子「配合演出」裝重病看急診,好省下兩百五十元的掛號費,十分浪費醫療資源。

五十歲張秀惠表示,自己不舒服還可忍耐,但老人家易緊張,她婆婆生前有次被菜刀割傷食指,看到冒血,堅持要送急診由醫師包紮。家有小寶寶的黃曉萍則指出,孩子若嚴重哭鬧,家長就會很擔心,沒法等。若醫院有夜間門診,寶寶情況還可以,當然看門診;但若寶寶很不舒服,即使醫師要求明天再看門診,她仍會改看其他醫院急診。

【2011/04/04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88731
(轉貼)署醫採購弊案滾雪球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30年後 我能找誰看病?

【聯合報╱溫金成/醫(宜縣羅東)】
2011.04.02 02:54 am

身為醫師,我對卅年後的醫療市場,簡直要以焦慮莫名來形容。

說是「市場」,是因目前健保局除了成就其舉世奇蹟的美名外,似乎全交由市場機制來主導。於是乎,給付點數高,醫療風險低的科別成了醫學院畢業生的首選,至於訓練時間長,給付又低,風險相對偏高的婦產科、急診科、外科等,自然招不到住院醫師。

設想二、三十年後,重症科醫師缺乏的狀況,別說產婦找不到婦產科醫師接生,救護車滿街跑尋找急診,就連複雜的心臟、腦部手術,只怕也得出國另覓良醫了。

然而醫療真能交由市場機制來決定進退場?醫師專業性雖高,自主性卻低,嚴格來說乃是一種社會工具。君不見當大量傷患湧入醫院,整個醫療體系即如軍隊般以非常的組織紀律動員起來,傳染病如此,地震火災造成的緊急傷患亦如此。醫師以救人為第一要務,除非人手已然不足,否則斷無拒絕之理。

另外如保險殘障等級判定、社服殘障鑑定、填寫申請外勞的巴氏量表,甚至回覆法院訴訟詢問等間接醫療事務,醫師亦無權因工作繁忙而拒絕。某些國家採行公醫制,必然著眼於醫師應如警察、救難人員般,負有不容推辭的社會責任。我國雖非公醫制,在健保實施前,由就醫民眾需求來引導醫師選科,仍能順利運作,而今交由健保給付點數及風險高低,無怪乎問題叢生。

如果一群醫師聚在一起,最常比較的不是薪資,而是生活品質。在目前醫病關係對立,興訟頻繁的台灣,少數風險低,又不需照顧住院病患的科別即成大家欣羨的對象,相對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一路勞累的重症專科醫師,似乎是變相的懲罰,常興起不如歸去之感。

唯一聊可安慰的是自身所學對家人朋友有所助益,在卅年後還可派上用場。然而,再好的外科醫師也無法替自己動刀,一旦垂垂老矣,面對後繼無人的窘況,任誰也忍不住悲涼的長嘆吧!

【2011/04/02 聯合報】

署醫採購弊案滾雪球 再約談四院長

【聯合報╱記者呂開瑞、饒磐安/連線報導】
2011.04.02 03:59 am

署醫弊案 搜索台中醫院 / 洪敬浤


檢調偵辦衛生署署立醫院採購弊案,雪球越滾越大!在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等被羈押後,昨天第二波約談四名署醫院長,檢調不排除還有第三波行動,署醫體系「淪陷」範圍快速增加。

昨天被傳訊的四名署醫院長包括:新竹醫院院長陳文鍾、台中醫院院長邵國寧、嘉義醫院院長黃龍德及澎湖醫院院長李明杰,晚間移送地檢署複訊。

檢調查署醫採購弊案馬不停蹄,上周羈押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基隆醫院院長李源芳,另新北市醫院副院長黃炯琅以卅萬元交保,檢調之後根據帳冊和廠商供述,昨天第二波傳訊四名署醫院長。

檢調人員說「他們滿敢收的」,檢調從帳冊中發現「院長級的賄款一百萬元起跳」,科主任和行政人員視標案,價碼數十萬元間,「一路爛到底」。

檢調過濾查扣業者帳冊、交際費清單,發現業者行賄的項目,除現金,還有金(鑽)表、金飾,甚至金條;昨天在多名涉案人住處和辦公處所搜到金表、金條等物,還有大筆現金,將查明是否與弊案有關。

檢調調查,署立桃園、台中、嘉義和澎湖等醫院都有醫療器材採購疑涉弊案,包括桃園醫院的磁震造影儀器、台中醫院的標靶控制輸液全靜脈系統、嘉義醫院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澎湖醫院的攜帶型乳房超音波檢測設備等。

其中新竹醫院院長陳文鍾是在署桃醫院長任內,發包四億餘元的健檢中心,疑涉收取京鑽公司賄賂;嘉義和澎湖醫院因全自動生化檢驗儀和超音波檢測採購案,近五百萬元經費由宜德標走;台中醫院是近二千萬元的超音波檢測儀進了宜德等公司口袋。

四名院長在深夜移送檢察官複訊都否認收賄,聲稱未綁規格協助廠商得標,採購案都是承辦人員負責等。檢調昨天也傳訊台中醫院麻醉科主任覃事台、外科主任吳嘉隆及多名證人,了解採購過程。

【2011/04/02 聯合報】

新聞眼/準時下班打球 早令醫界側目

【聯合報╱記者 施靜茹】
2011.04.02 02:57 am

檢調引爆署立醫院採購弊案第二彈,隨著案情的延燒,不知道還有多少未拆卸的未爆彈,恐怕衛生署來不及總體檢廿九家署醫,署醫弊端就在國人面前一一引爆。

署立醫院在未精省前即存在,負有為偏遠地區民眾提供醫療、公衛服務的任務,因此接受公務預算補助。但隨著時代遞變,衛生署逐年縮公務預算,讓署醫人事、房舍維修費,也跟著大縮水。

然而,署醫院長遴選制,卻未跟上時代腳步。衛生署雖設有署醫院長及副院長遴選委員會,但作業不夠透明,設定遴選條件,也常有如量身訂做,雖規定院長三年一任,得連任一次,但署醫基層都心知肚明,院長大位有如「大風吹」,院長們在各署醫系統轉來轉去,堪稱「萬年院長」。

署醫院長除了領公務員基本薪水,尚有看診、開刀收入,再加上獎勵金,部分院長更配有大院子的宿舍,尤有甚者,「部分院長常準時下班打球去」,早令醫界側目。衛生署官員說,去年中央健保局長出缺,楊志良在內部徵詢幾位署醫院長接任意向,但有院長以家庭或個人因素婉拒,楊苦尋無人,曾讓他一度氣得要「砍署醫院長一半獎勵金」。

在民意的監督下,署醫也面臨自負盈虧壓力。被要求比照私立醫院經營模式,採購新儀器吸引更多病人,為避免公家冗長採購流程,與廠商合作租借、拆帳,但利字當頭下,負責採購者,若禁不住誘惑,就恐讓白色巨塔染上黑金。

立委日前在立法院撻伐,署醫螺絲釘鬆了許久,楊志良甚至形容署醫「爛到根」,衛生署也坦承,光是九十八、九十九年署醫採購案,就有三百多件,會檢視「其中還有沒有魔鬼」,在一個月內提出總體檢報告。

衛生署長邱文達甫上任一個多月,即接手整頓病入膏肓的署醫,從檢調發動的第二波行動,恐怕衛生署來不及總體檢署醫,署醫就先得接受司法的偵辦,面臨更嚴苛考驗。

【2011/04/02 聯合報】
署醫低氣壓 忙為長官消毒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謝梅芬、曹馥年、魯永明、詹建富/連線報導】
2011.04.02 02:57 am

署醫弊案延燒,檢調昨天約談搜索署立新竹、台中、嘉義、澎湖醫院院長陳文鍾、邵國寧等人,四所醫院都籠罩低氣壓,有幕僚忙著為主管澄清「只是以證人身分去喝茶」,有人則強調醫院運作如常。

台中醫院院長邵國寧是神經外科醫師,擅長顱底外科手術,原本是署立彰化醫院院長,前年底接掌台中醫院,邵國寧是台中市長胡志強的妻舅,格外受關注。

台中醫院院長室秘書劉慕賢說,邵國寧是以證人身分被約談,可能與醫療採購案有關;昨天檢調約談名單中還包含乳房外科、麻醉科醫師,台中醫院去年剛採購全自動乳房超音波檢測儀,採購流程是否遭檢調釘上,院方不院證實。

署立澎湖醫院昨天下午對外表示,院長李明杰已在中午就「有事出門」,到台灣洽公,並表示「可能與採購案有關」。

李明杰是中山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署立桃園醫院實習醫師第一名畢業,曾任署桃住院醫師、總醫師、署立嘉義醫院副院長等職。

署立醫院醫療採購涉弊風波擴大,嘉義醫院昨天被檢調搜索,在三個小時的搜索中,除查扣帳冊、合約書、資金往來等資料,並在黃姓主任抽屜起出現金一百多萬元,醫院內部議論紛紛。署嘉事後僅指出,尊重檢調調查,醫院運作正常。

署嘉院長黃龍德是美國夏威夷大學醫務管理碩士,曾任樂生療養院院長,三年前調任嘉義醫院院長;一名陳姓護理人員指出,院長注重員工福利,為員工舉辦慶生會,還恢復員工旅遊。

署立新竹醫院院長陳文鍾昨天被檢調約談,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強調,陳文鍾為人正直,「絕對不會做這種窩囊事」,「我百分之兩百相信他的清白」。

陳文鍾曾擔任台大醫院急診部主任,之前借調署立桃園醫院擔任院長,做得有聲有色,由於行政院已同意署立新竹醫院改制為台大新竹分院,去年陳改調署新,為台大擴張版圖做準備。李源德表示,署立醫院也許積弊已久,但他對陳文鍾有絕對的信心,因為陳「公私分明,不會貪小便宜」。

馬偕醫院資深主治醫師張國頌也說,陳文鍾其實和目前被收押的衛生署醫管會前執行長黃焜璋是「不同掛的」,也不會同流合汙。

【2011/04/02 聯合報】

署醫近期換血 不再只是內部大風吹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11.04.02 02:57 am

檢調連續兩波偵查署立醫院醫療採購弊案,有多名醫院高層主管疑似涉案其中,衛生署副署長江宏哲表示,為符合社會的期待,衛生署近期將進行署立醫院院長與副院長大規模的換血,有可能從外部醫院延攬人才,讓署立醫院能夠全面脫胎換骨。

江宏哲指出,過去署立醫院院長雖訂有任期制,但頂多進行院際之間的輪調,因此衛署將趁此全面檢討所屬醫院院長與副院長的任期、考評、輪調制度。另外,由於已有部分醫院的院長被停職,由副院長暫代職務,但其空缺有必要補實,因此署醫近期會有大規模換血動作。

他強調,如今署立醫院的危機,也是一種轉機,衛署除了邀請醫療、管理、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社會公益人士共同組成體檢小組外,也將訂定醫院院長遴選辦法,期待引進各方優秀人才,為署醫注入新血,不再只是「內部的大風吹」而已。

江宏哲表示,昨天的偵辦是延續前一波的動作,該署仍將秉持既有原則,一旦有醫院主管遭到收押,依法予以停職,交保人員則調離主管職務,未來如經起訴,即依規定移付懲戒。

江宏哲重申,署長邱文達已下令全面體檢署立醫院,逐一輔導及改造,並在三個月內,檢視所有署立醫院的採購權限與程序,及外包業務合約的合理性,並強化內控機制。

他表示,由於檢調偵查過程不公開,他不瞭解詳細內情,但衛生署會配合檢調單位後續偵查作業。

【2011/04/02 聯合報】
醫療採購弊案複訊 邵國寧遭傳喚 【4/1 23:10】


桃園地檢署偵辦署立醫院勞務外包和醫療採購案,傳喚署立台中醫院院長邵國寧。(記者王藝菘攝)
〔本報訊〕署立醫院爆發聯合採購弊端,桃園地檢署指揮調查局1日進行第2次大規模搜索,約談台中院長邵國寧、嘉義院長黃龍德、新竹院長陳文鍾、澎湖院長李明杰及4位主任級醫生,經過長時間的約談後,適才已將邵國寧、黃龍德、陳文鍾以及李明杰送至桃園地檢署複訊,其中,邵國寧本以證人身分「協助調查」,現則改列為嫌疑人。

  邵國寧為胡志強的妻舅,本於署立彰化醫院擔任院長,民國98年年底,調任署立台中醫院院長,根據媒體報導,邵國寧因和胡志強有姻親關係,故其於擔任台中醫院院長期間相當活躍,檢調人員於1日上午至台中醫院進行搜索,帶回部分醫院採購案公文。

檢調追查醫院弊案 搜索4家醫院

【聯合報╱記者饒磐安/即時報導】
2011.04.01 07:10 pm

桃園地檢署上周指揮調查局追查署立醫院採購弊案,今天再進行第二波行動。檢調兵分17路,搜索新竹、台中、嘉義和澎湖等4家署立醫院,約談包括新竹醫院院長陳文鍾、台中院長邵國寧、嘉義院長黃龍德、嘉義醫院護理科主任黃淑瑛、澎湖院長李明杰、梁姓醫療器材業者和醫院採購業務承辦人共14人;訊後晚間移送桃園地檢署複訊。

【2011/04/01 聯合報】
署醫弊案 邵國寧被約談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即時報導】
2011.04.01 09:13 pm

署醫弊案 搜索台中醫院 / 洪敬浤
署醫弊案延燒,桃園地檢署、新北市調站今天上午到署立台中醫院搜索院長室、外科與麻醉科辦公室,帶走部分採購公文書。台中醫院院長室秘書劉慕賢今天下午出面說明,強調事前不知情,但院方會配合調查。

劉慕能說,檢調搜索後,院長邵國寧、乳房外科主任吳嘉隆、麻醉科醫師覃事台,以證人身分被請到新北市調站約談。

【2011/04/01 聯合報】

楊志良:署長像臨時工 沒空管署醫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11.04.02 02:57 am

面對檢調昨天發動署立醫院第二波約談行動,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表示,署醫採購弊端,除可能因人謀不臧,近年衛生署長頻頻更替,難免疏於管理,如果署長到署醫視察,可能「還沒繞完一圈,署長就已下台了」。

楊志良表示,他對署醫爆發採購弊案,實在感到痛心,希望檢調及衛生署長邱文達,能趁此機會拿出魄力,毋枉毋縱,讓署醫重回正軌。

楊志良透露,他在擔任署長期間即曾耳聞,有的署醫院長在輪調前,竟與業者簽訂長達八年、十年的外包合約,有的署醫採購金額超過上千萬元,竟沒有上簽到衛生署,甚至有些院長年收入,竟超過財團法人醫院院長,因此他要求政風室進行調查,並移送檢調偵辦。

不過,他也認為,部分署醫淪落至此,歷任衛生署長都有責任。

問題在於近年來不少署長的任期,都非常的短,有如「臨時工」,如果署長又被立法院綁住手腳,根本無暇去管理署醫。

【2011/04/02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85888
(轉貼)醫管會執行長、署基院長收押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楊志良說的「地雷」 醫管會執行長、署基院長收押(2011/03/27 09:22)

  • 北部署醫疑收賄,檢調偵訊黃焜璋等36官商。

社會中心/桃園報導 

桃園地檢署偵辦醫療廠商疑似與衛生署立多家醫院間不當利益案,經過數十小時的檢院偵訊審理後,今天(27日)凌晨4時裁定羈押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署立基隆醫院院長李源芳、業者林恰權、曾憲群共4人;署立台北醫院副院長王炯琅、署立基隆醫院心臟科主任林繼敏分別以30萬交保,林恰權的姊弟各10萬交保。 

對於這起疑似弊案,前任署長楊志良昨天表示並不意外,並強調早就說過署內有部分「地雷」,在他任內已送交政風單位調查。 

檢調查出,京鑽科技、宜德醫材和創世達實業公司從前年到今年初,長期承包署立醫院勞務、檢驗儀器和醫療器材採購,包括桃園醫院4億元的健檢中心、基隆醫院2.3億的心血管儀器,和台北醫院7百多萬元的生化檢驗設備。 

檢調發現,3家署立醫院發包時涉嫌以綁標、由廠商交叉掩護圍標,或為廠商量身打造採特殊規格標,讓3個標案合計6.4億經費分別進3家廠商口袋。業者涉嫌以現金行賄方式,買通醫院高層人員。 

桃檢25日出動20多名檢察官,指揮300多名調查員搜索廠商、醫院等79個處所,並約談30多人到案。涉案人昨天經過檢方複訊,黃焜璋、李源芳、王炯琅與業者等8人被檢方認為犯罪嫌疑重大,遭聲請羈押,署立桃園醫院放射科主任孫盛義則被諭令10萬元交保。 

全案昨晚移往桃園地方法院進行羈押庭審理,經過8小時訊問後,法官今天凌晨4時做出裁定。



原文網址: 楊志良說的「地雷」 醫管會執行長、署基院長收押 | 頭條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3/27/91-2700090.htm#ixzz1HlEMFrGB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79138
頁/共4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