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振興中醫打擊西禍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食物藥害與設備篇】(轉貼)牛奶害人 多喝豆漿
 瀏覽72,278|回應108推薦4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龍女CHANG, HSIU-FEN
boxer
早早安(顏俊家)
曾太公

救命飲食》牛奶喝愈多,骨折率愈高


【文/摘自《救命飲食》/T.柯林.坎貝爾&湯馬斯.M.坎貝爾著/柿子文化出版】本文來自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07&f_SUB_ID=2135&f_ART_ID=140589


小學老師有沒有告訴過你,若是沒有骨頭,你可能只是地上軟趴趴的一團東西?或者你也聽過那首關於人類骷髏的流行歌曲:「踝骨跟脛骨相連,脛骨跟膝蓋骨相連」。總之在你小時候,可能都聽過喝牛奶有助強健骨骼和牙齒的說法,因為我們都不想變成沒有骨頭的一團東西,而且很多名人都拍過宣揚牛奶益處的牛奶廣告,所以我們才喝牛奶──牛奶之於骨頭健康,就像蜜蜂之於蜂蜜。


平均每位美國人消耗的牛奶和乳製品都居全球之冠,照這樣看來,美國人的骨頭都應該非常強健才對囉?可惜,事實並非如此。最近一項研究顯示,50歲以上的美國女性,髖骨骨折的比例居全球前茅,而其他高比例的國家則在歐洲和南太平洋(澳洲和紐西蘭),這些國家的人喝的牛奶比美國人還多,那麼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牛奶的迷思


「髖部骨折的超出率」通常可做為衡量骨質疏鬆症的一項可靠指標,這種骨頭疾病通常是因鈣質攝取不足所致,尤其常發生於過了更年期的婦女。因此,負責擬定健康政策的人士往往會建議民眾多攝取鈣質,而由於乳製品含有豐富鈣質,乳品業者無不極力支持因這項政策而做的相關努力。


某些地方顯然出了錯,因為這些攝取最多牛乳和乳製品的國家人口,不但骨折率最高,骨骼也最差。在一項報告中找到的可能解釋是,即使是不同國家的婦女,如果動物蛋白攝取愈多,骨折機率也愈高,兩者間具有強烈關聯。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1922年做出一份關於蛋白質攝取和骨折率的報告,資料來源是16個國家的三十四份獨立研究(散見於29種經過同行審查的刊物),而所有研究對象都是50歲以上的婦女,結果發現70%的骨折皆與攝取動物蛋白有關。


身體的酸性負荷


研究人員的解釋是,動物蛋白跟植物蛋白不一樣,會增加身體的酸性負荷,如此一來人體的血液和組織就會愈呈酸性。由於人體不喜歡酸性環境,就會開始反擊,利用鈣這種強效成分去中和酸性,但是鈣一定要取自身體某處,因此就從骨骼中取鈣。然而少了鈣質,骨骼漸形脆弱,就變得很容易骨折。


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證據顯示動物蛋白會損害骨骼健康。舉例來說,最早在1880年代就有人提出動物蛋白會產生過量代謝酸,到了1920年即有文件佐證;此外,


我們也知道動物蛋白比植物蛋白更會增加體內代謝酸負荷。


2000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發表一項研究,一共集結33個國家87份關於動、植物蛋白攝取比例與骨折率之間的調查,結果發現若植物蛋白的攝取量愈高於動物蛋白,則愈不會出現骨折。


鈣太多不一定好


我們幾乎每天都被耳提面命,必須攝取乳製食品以補充骨骼強健所需的鈣質,而大量評論分析也警告大多數人並未擁有標準所需的鈣質,尤其是那些懷孕或是哺乳的婦女更是不足。但是鈣質的好處尚未得到證實,因為一項針對十個國家的研究顯示,鈣質攝取量愈高,骨折的比率也愈高,而非愈低。


馬克.海格斯戴(Mark Hegsted)是哈佛大學的資深教授,他從195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鈣的相關議題,海格斯戴教授相信長期過度攝取鈣質,有損身體控制鈣的攝取量,以及何時攝取鈣的能力。在健康的狀況下,人體會使用活性維生素D(即calcitriol)調節從食物中攝取的鈣量,以及應該分泌和分配到骨骼中的含量。


活性維生素D是一種荷爾蒙,如果體內需要較多鈣時,它就會提高鈣的吸收量,並且限制鈣的分泌。但如果長期攝取太多鈣質,體內可能就會失去調節活性維生素D的能力,而永久或暫時性地破壞鈣的吸收和分泌。若以這種方式破壞調節機制,就會造成更年期和更年期後的婦女出現骨質疏鬆。


綜觀上述發現,如果人類過度消耗動物蛋白和鈣質,則會增加骨質疏鬆的危險。不幸的是,乳製品是唯一一種富含這些營養物的食品。以前述關於鈣的研究證據做後盾,海格斯戴於1986年的論文指出:「……髖部骨折通常出現在乳製品消耗最普遍,而且鈣攝取量相當高的國家」。


三大原則預防骨質疏鬆


顯而易見的,乳品業宣傳乳製品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的建議,現在都遭到文獻研究的強烈質疑。那麼,我們該如何降低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呢?以下三點可以做為您的參考:


1、保持身體活動,多運動。做完運動後,你會覺得比較舒服,骨骼也會更強健。


2、攝取不同種類的全植物性食品,並且避免動物性食品,連乳製品都不要碰。豆類和菜葉蔬菜等植物性食品都含有大量的鈣質,只要能遠離精製碳水化合物,像是糖果、麵條和白麵包等,應該就不會有缺乏鈣質的情形出現了。


3、食鹽攝取量保持在最低限度。高度加工和包裝食品因為含有大量的鹽,請盡量避免,而部分研究顯示,一旦過量攝取食鹽,身體就會出問題。


評論


   這篇報導證實了我多年來一直在說的牛奶的壞處,台灣不實廣告充斥又氾濫,每天都在鼓勵民眾多喝牛奶,連衛生署都同意這種說法,真是壞透了。讀者看完這篇報導後就應該了解到台灣有一群研究牛奶者,這些所謂的專家們,終其一生都沒有擔當過在美國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所以他們做的研究是閉門造車的研究,真正是錯誤的研究,直到目前為止不知道已經害了多少台灣百姓,而衛生署卻還沒有任何反應,甚至於還在替牛奶商背書,這種只知保護商人利益不知要保護人民利益為優先的單位,真是一群昏官的組合,台灣的總統如果繼續讓這些昏官在把持醫療政策的方向,我告訴讀者,未來的台灣必將出現更多的骨質疏鬆症跟乳癌患者,這就是台灣人民的悲劇。


      請大家相信我這虛擬中醫衛生署說的建議。我警告所有藝人們,當你們再替牛奶商在電視中做代言時,一定要想想後果,一但被我看到,我就會將你或是妳列入白目藝人名單中,讓你被人民當成笑話,請勿再犯。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2009年07月11日


Hit Counter


嬰兒腸胃道出血 牛奶蛋白惹的禍


更新日期:2009/07/17 04:09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


3個月大的「小平」中斷母奶,改餵食一般嬰兒奶粉後,竟出現腹脹、嘔吐、輕度發燒,以及多量血絲便。經緊急送醫檢查,證實為牛奶蛋白過敏症,改換高度水解蛋白配方後,狀況才明顯改善。(牛奶又惹禍了)


高醫小兒部主治醫師陳秀玲表示,在新生兒時期,由於腸道的防衛系統發育仍不完善,「嬰兒配方」中,來自於乳牛的牛奶蛋白質就成為刺激腸道的過敏原。牛奶蛋白質經由不成熟的腸道吸收而進入人體,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的過敏反應,尤其是對過敏症有高危險因素的嬰兒。


「小平」出生時,開始喝母奶,兩個月後,因母乳量不足,改餵食一般嬰兒配方奶粉,才出現有強烈的過敏反應。小平血中嗜酸性白血球及血清牛奶蛋白特異免疫球蛋白E抗體皆上升,診斷為牛奶蛋白過敏症。


陳秀玲指出, 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兒常在臉頰或皮膚皺褶處長濕疹,也就是所謂的異位性皮膚炎,有人甚至在軀幹上長蕁麻疹,在呼吸道方面則會有鼻炎、打噴嚏、咳嗽,或後續會發展成氣喘等症狀。胃腸道症狀會出現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其中更有10%的孩子會出現嚴重解血絲便或吐血情形,需要住院檢查及治療。(這就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來源了)


陳秀玲建議,最好的方式就是喝母乳,因為母乳具有全方位營養,也有增強免疫力、預防過敏症功能,嬰兒出生後,立即哺育母乳至少6個月,可以大幅降低奶蛋白過敏反應;若沒有母乳可哺育者,建議出生後6個月,餵食高度水解蛋白配方,然後再慢慢添加一般嬰兒奶粉,讓新生兒慢慢適應一般嬰兒奶粉。(錯了,應該讓媽媽吃中藥來增加奶水,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還是母奶最好


    上篇報導中就是沒有說到一重點,就是中藥可以幫助奶水不足的媽媽,大量產生奶水,只有母乳是絕對對嬰兒最有利的,也絕對不會製造出所謂的異位性皮膚炎與蕁麻疹,由於台灣現在是西醫立國,一切都聽西醫的,所以大家已經忘記掉過去沒有西醫學的年代,請問讀者,我國在古代遇到母親無法產生足夠的奶水時,當時是如何處置的,除了找奶媽以外,就是利用中藥來幫助媽媽增加奶水,千年以來都是如此做的,但是現在的中華兒女似乎已經忘記這些老一輩的經驗了,學去喝牛奶的後果就是造成更多的問題來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2009年07月18日


Hit Counter


101歲中醫師 1天6杯牛奶不吃飯


高齡百歲的姜通,是國內年紀最長且仍在看診的中醫師。沒老人病纏身的他,養生之道很特別,五十年來滴米未進,但一天要喝六杯牛奶,每周固定燉土雞進補。 (這種做法就跟青藏高原人民每天喝奶茶一樣,他們從不吃米飯等食物。)


中醫藥學會昨天舉行研討會,同時切蛋糕慶賀姜通百歲,蛋糕上的蠟燭數字是一○○ ,但老人家說若算虛歲:「我是一百零一歲囉!」他還說:「我沒什麼特別的健康秘訣。」長壽不如健康,健康不如快樂,一個人要健康,就要「多笑、多動、少欲望」。(這是非常正確的觀念。)


姜通曾在大陸獲選為「海峽兩岸十大技術名醫」,出身中醫世家的他,已是第十一代行醫,他每周固定看診五天,專長過敏性鼻炎,不少患者慕名而至,許多人一家兩、三代,老老小小都找他看病。


姜通寫書的習慣也從沒斷過,還堅持一定要用毛筆。老人家常有的老花眼、糖尿病跟高血壓,姜通一樣都沒有,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但他精神奕奕、動作俐落,走路速度之快,讓年輕人都自嘆弗如。


因為看診占去大部分時間,沒多餘時間運動,姜通接受一位老和尚建議,每天早晨掀開棉被第一件事,就是做「床上運動」,先騰空踩腳踏車一百下,接著雙手交握繞頸運動及深呼吸各一百次,再起床。


姜通最特別的飲食習慣是「不吃飯」。早晨做完運動,姜通會先來一杯烏龍茶或人參茶,早餐則是一杯好立克牛奶,偶爾加上幾片餅乾或一小塊蛋糕。他喝牛奶的本事,讓周遭人嘖嘖稱奇,幾十年來,每天至少沖泡六大杯五百西西的牛奶喝,挺直的背脊、腰桿,就跟年輕人一樣。(如果每天喝如此多的牛奶,必須不吃其他食物,你們可做得到嗎)


姜通說,近幾年來,他吃魚、吃雞,不吃牛肉、豬肉,最常吃的水果是洋香瓜、柳丁跟番茄。另外,姜通每周一定會為自己跟家人燉土雞湯,補充營養。(每週一次喝雞湯,還是不足的。虛勝於實。)


評論


   中醫認為虛勝於實,就如同睡覺時保持餓的狀態,遠比吃飽睡要健康許多,人體是寧可不足也不可以有餘,這位長壽的中醫師他了解到清心寡欲,是養生之道,同時也知道虛勝於實的道理,只喝牛奶不吃米飯,這是不足,如同住在青藏高原的人,每天必須喝奶茶才可以在高山頂上生活,但是他們知道光喝奶茶是不足以應付高原酷寒的氣侯,所以每天需要吃青稞之類的榖類才行,如果這位中醫師住在平地,每天喝牛奶加上吃米飯與麵類,他的身體必然無法承受這些高劑量的營養,只喝牛奶是可以度日的,因為缺少其他營養的攝取,這就是虛勝於實的概念。


   讀者們不要學他,如果你只喝牛奶度日,堅決不吃任何其他的食物,尤其不吃任何米麵類當主食,你絕對可以這樣做,但是你願意這樣做嗎?民以食為天,吃是種享受,也是人生一大樂事,如果你是一位愛吃的人,絕對不可以這樣喝牛奶,過度的攝取營養只對身體更壞。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佛州2009年07月26日


Hit Counter


 第一次看到西方的科學研究對牛奶的負面報道,轉過來。



 


眾所周知,給剛斷奶的孩子喝牛奶是安全的。所以,一個世紀以來,人們都認為成年人飲用牛奶飲料也不會有害。然而,加拿大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的腫瘤學家邁克爾·波拉克指出,過去10年在成人身上的研究已經把牛奶與癌症風險聯繫在一起——牛奶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前列腺癌的風險,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乳腺癌與卵巢癌的風險。



  科學家正在尋找解釋這種聯繫的某些嫌疑成分——比如牛奶中的激素、生長因子和其他生物活性化學物質,但一直沒有確鑿的證據。現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一項新研究對此提供了關鍵證據。



  雌性激素導致癌症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提摩西·維尼斯達和同事化驗從商店裡買來的幾種牛奶飲品,經化驗分析發現裡面含有15種雌性激素,包括雌激素酮、雌二醇和其他13種雌性激素的代謝衍生物。



  雌性激素代謝產物(EM)水平與生殖系統癌症有關,而雌性激素代謝產物的一個潛在食物來源正是牛奶。



  雌性激素可以刺激多種腫瘤的增長,特別是對男性的前列腺——雌性激素在非常低的濃度就可以致癌。要鑒別出各種雌性激素的含量如何隨著乳品種類而變化,和這些雌性激素究竟是以甚麼形態的化合物出現,還需要進行新的檢測。



  利用色譜分析技術,他們發現,各種雌性激素在乳品中的含量變異範圍很大。全脂牛奶含雌性激素最少,從乳脂2%的牛奶到脫脂乳再到酪乳(牛奶提取奶油後剩下的酸味液體),雌性激素總量是逐漸增加的,其中以酪乳最高。



雄性激素加大作用


  在達特茅斯醫學院任教的皮膚科專家F. 威廉·丹柏則擔心牛奶中的另外一種性激素——雄性激素。



  雌性激素可能會刺激生殖組織的腫瘤生長,而某些特定的雄性激素——丹柏在這裡指的是5α-還原型雄性激素——“具有增加雌性激素受體數量的能力”。丹柏表示,牛奶中至少含一種受體增殖型類固醇激素:5α-孕甾二酮。



  他解釋道,額外的受體,會允許更多的雌性激素——包括牛奶中的任何一種——打開啓動腫瘤生長的細胞系統。



  生長因子替代生長激素


  牛奶最有爭議的一面是它對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的影響。很多研究都將IGF-1濃度的提高與癌症風險聯繫起來。



  紐約大學醫學院的內分泌學家大衛·克萊因伯格指出:聽起來這裡面似乎包含著很多科學內容,但實際上IGF-1和牛奶的故事並不複雜。



  通常情況下,IGF-1的生產是在腦垂體產生的生長激素作用於特定組織時才被啓動的。IGF-1變成了能在局部刺激細胞生長的生長激素物質。


  克萊因伯格說:在乳腺組織中,“我們發現,IGF-1可以完全替代生長激素”。換言之,IGF-1可以在沒有外在線索的情況下觸發細胞生長。



雖然雌性激素與乳腺發育有關,但是,在沒有IGF-1的情況下,雌性激素就無能為力。他的研究小組已經發現,雌性激素與IGF-1一道可以加大乳腺和前列腺的細胞增殖作用。



  克萊因伯格和同事撰文指出,當IGF-1或雌性激素過多發生在其他情況下時,人們就會出現乳腺增生——主要是細胞分裂過度。“當你得了乳腺增生,就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不過這種風險很輕微,可能還沒有到加倍的地步。”



  還要不要喝牛奶?


  波拉克指出:“複雜的是,人體內自然產生的IGF-1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儘管我們相信喝牛奶會增加IGF-1水平,但牛奶對IGF-1水平的貢獻與人們之間的差異相比也還是微不足道的極小一部分。”



  這就意味著,人們遺傳學上的差異遠勝過牛奶攝入。所以,有些人就算不喝牛奶,他們體內的IGF-1產量也會自然地排在最高之列,與那些每天喝牛奶的本身低水平者比起來,他們的IGF-1水平還是比較高。



  那麼,愛喝牛奶的人應該怎樣做呢?波拉克說,由於對牛奶飲品在人體中生物活性知識的瞭解還處在初期階段,所以,人們也只能是本著預防為主的原則。



  由此看來,到底該不該喝牛奶,還需要自作定奪。你可以反問自己,喝牛奶有甚麼好處?波拉克建議:除了那些在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和營養不良的成人,一般人可能真的並不需要太多地喝牛奶,他說:“我從來不會說比這更重的話了。”


 


評論


      這ㄧ篇報導轉貼自大陸支援網站,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對於牛奶的研究結果是非常正確的,我早就說過美國是牛奶大國,也是世上最高科技國家,結果每年死於癌症的人數還是居高不下,美國人愛喝牛奶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信西醫學的人,請盡量多喝牛奶,相信中醫學的人,請多喝豆漿吧。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佛州2009年08月25日


Hit Counter










牛奶含酸性脂肪、蛋白質 多喝有反效果


更新日期:2009/11/13 00:0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鈣質攝取過多,並不見得有益。台北縣自然養生休閒協會常務理事兼講師謝東明表示,當人體缺少鈣質,就容易影響到骨骼、牙齒的健康,同時肌肉也會出現抽筋、異常收縮,細胞的通透性、凝血功能也會變差,這時有些人會多喝牛奶以補充鈣質,但事實上預防流失比補充還重要,且牛奶含脂肪、蛋白質,喝太多恐出現反效果。(解說的非常好,值得稱讚啊。)


他指出,原則上,一般人每天所需的鈣約1200毫克,可從深綠色植物中獲得補充,但很多民眾卻誤以為要喝下大量的牛奶才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鈣質,其實剛好相反。(這就是說實話的人。)


謝東明強調,因為在牛奶裡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都是屬於酸性食物,喝太多易使血液、體質偏酸性,當鈣質遇到酸後會形成結合鈣,這種固態鈣人體非但無法吸收,還須費很大的勁才能排出。(這就是腎結石的來源啊。)


若無法完全排出,就很可能會留在腎臟、膀胱等器官裡,到時又會造成泌尿系統的結石問題。另外,人體為平衡血液中的酸鹼值,會將原本存在骨骼內的鈣質釋出來,因為鈣質是人體內屬於強鹼的物質,釋出後將可達到中和酸鹼的作用,但這樣一來,鈣質就會漸漸的流失掉。(這就是骨質疏鬆症的起因啊。)


謝東明認為,預防鈣流失遠比補充重要,防流失首先維持弱鹼性體質,進行適當的運動就有助於將人體內酸性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減少酸性物質攝取也是方法,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醣類等食物。(說的非常正確。)


評論


    很感謝這位謝東明先生的詳細解釋,做為一位醫療人員,首先第一要件就是要說實話,此人就做到了,真是很不簡單,請民眾改喝豆漿吧,補充鈣質是可以少些,絕對不可以補充過頭,中醫認為---虛勝於實---,就是這個道理。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2009年11月14日


Hit Counter










牛奶含酸性脂肪、蛋白質 多喝有反效果


更新日期:2009/11/13 00:0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鈣質攝取過多,並不見得有益。台北縣自然養生休閒協會常務理事兼講師謝東明表示,當人體缺少鈣質,就容易影響到骨骼、牙齒的健康,同時肌肉也會出現抽筋、異常收縮,細胞的通透性、凝血功能也會變差,這時有些人會多喝牛奶以補充鈣質,但事實上預防流失比補充還重要,且牛奶含脂肪、蛋白質,喝太多恐出現反效果。(解說的非常好,值得稱讚啊。)


他指出,原則上,一般人每天所需的鈣約1200毫克,可從深綠色植物中獲得補充,但很多民眾卻誤以為要喝下大量的牛奶才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鈣質,其實剛好相反。(這就是說實話的人。)


謝東明強調,因為在牛奶裡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都是屬於酸性食物,喝太多易使血液、體質偏酸性,當鈣質遇到酸後會形成結合鈣,這種固態鈣人體非但無法吸收,還須費很大的勁才能排出。(這就是腎結石的來源啊。)


若無法完全排出,就很可能會留在腎臟、膀胱等器官裡,到時又會造成泌尿系統的結石問題。另外,人體為平衡血液中的酸鹼值,會將原本存在骨骼內的鈣質釋出來,因為鈣質是人體內屬於強鹼的物質,釋出後將可達到中和酸鹼的作用,但這樣一來,鈣質就會漸漸的流失掉。(這就是骨質疏鬆症的起因啊。)


謝東明認為,預防鈣流失遠比補充重要,防流失首先維持弱鹼性體質,進行適當的運動就有助於將人體內酸性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減少酸性物質攝取也是方法,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醣類等食物。(說的非常正確。)


評論


    很感謝這位謝東明先生的詳細解釋,做為一位醫療人員,首先第一要件就是要說實話,此人就做到了,真是很不簡單,請民眾改喝豆漿吧,補充鈣質是可以少些,絕對不可以補充過頭,中醫認為---虛勝於實---,就是這個道理。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2009年11月14日


Hit Counter


孩童每天飲480cc牛奶 補充鈣質高人一等


更新日期:2009/11/13 13:50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13日電)董氏基金會今天表示,國小學童有「橫著長」的趨勢,體重明顯增加,卻長不高。攝取足夠鈣質長高要素之一,家長應讓孩子每天喝480cc牛奶,適量運動和充足睡眠,少喝含糖飲料。(大家不要聽這董氏基金會說的建議,真是在害小朋友變成小牛一頭。)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根據教育部的統計,95學年度各縣市小學生平均身高、體重資料發現,學童身高較94學年度平均增加0.2公分,成長約0.15%,但平均體重增加0.2公斤,成長幅度約0.59%,顯示孩子有「橫著長」的趨勢。(此人不知,小孩會橫著長的起因,就是因為喝牛奶過多才造成的。)


許惠玉表示,攝取足夠的鈣質是長高的要素之一,但基金會調查發現,47%的4到6歲幼兒每天至少喝1杯飲料,最愛喝的分別是碳酸飲料、奶茶、含糖茶飲,卻忽略奶類攝取。(這句話是對的。)


許惠玉強調,台灣過敏兒多,家長擔心孩子過敏,不敢讓孩子喝牛奶。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楊曜旭表示,牛奶過敏現象,大部分發生於2 歲以前孩童,且只佔5%到8%。(這就是證據證明牛奶是不適合人喝的,居然被西醫拿來做文章,說成是什麼對牛奶過敏)


楊曜旭強調,幼兒會對牛奶過敏,主要是腸道未成熟,但長大後,牛奶大分子蛋白質會被發育成熟的腸道分解,過敏原就會被破壞。


為了讓孩子高人一等,許惠玉呼籲家長,讓孩子每天喝2杯240cc的牛奶,補充鈣質,並配合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奠定成長好基礎。(這是錯誤的宣導,請民眾不要聽信她說的建議。)










錯誤的觀念


     喝牛奶會高人一等,這是笑話一則,我來跟讀者說明吧,喝牛奶只會讓小孩橫著長,多運動才會讓小孩高人一等,這才是正確的觀念,多吃蔬果,多喝豆漿就是最好補充鈣的來源,絕對不可以利用喝牛奶來補充鈣質,這是極端錯誤的想法,本來這個工作應該由衛生署來做,但是台灣衛生署已經淪為西藥廠的打手,所以民眾不用寄望他們會說實話,請大家小心些。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2009年11月14日


Hit Counter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711929
引用者清單(1)
2010/02/03 03:04 【曾太公落美洲】 人体污染比起地球污染﹐情勢更嚴峻呢﹗
 回應文章 頁/共1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健康長壽飲食指南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健康長壽飲食指南


  • 人民幣:29.00

內容簡介

由家森幸男編著的《健康長壽飲食指南》內容簡介︰全球長壽村,飲食習慣大調查,為什麼有的人能無病無災地活到120歲,有的人卻40歲不到就英年早逝?為什麼有的地方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百歲老人卻層出不窮,而有的地方醫療水平高度發達,人們卻是各種惡疾纏身。壽命的長短究竟跟什麼有關,是自然環境,還是生活習慣?來自日本的長壽學博士,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協助下,歷時20余年,走遍全球25個國家的61個長壽地區,終于揭示了長壽的秘訣,那就是——長壽的秘密在飲食。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怎麼吃?請您仔細閱讀這本《健康長壽飲食指南》,家森幸男博士會告訴您越吃越長壽的秘密。 


家森幸男,1937年牛于日本京都。畢業于京都大學醫學部,後取得京都大學研究牛院的博士學位。先後佷京都大學副教授、島根醫科大學教授、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教授等,現為WHO(世界衛生組織)循環器官疾病專門委員。同時兼仟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財團法人兵庫縣財團會長、金城學院大學教授、武庫川女子大學客座教授等職。 家森先生專門研究通過飲食預防高血壓和循環器官疾癇的方法,研究範娃4延伸至世界各國。 著述監修了《“長壽食品”世界探索記》(講談社)、《里海酸奶的本色》(法研)、《牛活實用系列之長壽菜肴》(NHK出版社)等多部作品。

詳細資料

  • 規格:平裝 / 223頁 / 16 / 普級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目錄

推薦序 健康長壽,飲食中來(範志紅) 
前言 正確的飲食,健康的長壽 
第一章 長壽的人都在吃什麼 
中國‧貴陽 豆制品造就的長壽之鄉錄 
以豆制品為主食 
豆制品富含大豆異黃酮,能預防心髒病 
高加索地區‧格魯 吉亞吃肉也能長壽 
真有那麼多長壽老人嗎 
吃肉多,膽固醇卻不高 
秘訣之一︰不吃肥肉,多吃蔬菜 
秘訣之二︰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秘訣之三︰一常喝葡萄酒 
秘訣之四︰兒孫滿堂,熱鬧用餐 
秘訣之五︰早餐一定有酸奶 
調查花絮︰切爾諾貝利核泄漏帶來的食品安全擔憂 
厄瓜多爾‧比爾卡班巴 管住嘴,邁開腿 
管住嘴——少吃肉,多吃素 
邁開腿——運動永遠都錯不了 
長壽飲食文化急需搶救 
坦桑尼亞‧漢德尼 與高血壓無緣的馬塞族人 
飲食習慣改變,非洲不再是無高血壓的淨土 
馬塞族人沒有得高血壓的 
每天喝2~3升酸奶 
一天只吃一頓飯 
中國‧廣州 少吃鹽,少得高血壓 
找不到一例高血壓患者 
吃“苦”得健康 
吃鹽越來越多,高血壓發病率隨之上升 
法國‧奧爾良 葡萄酒促成的長壽之國 
又是一個吃肉也能長壽的國家 
來吃動物內髒吧 
喝礦泉水,預防心髒病 
南歐地中海式長壽 
這樣吃,不得心髒病 
“拼了命才完成”的西西里島調查 
日本‧沖繩 世界第一長壽地區 
吃鹽最少的地方 
營養均衡的“全豬”盛宴 
極具沖繩特色的豆腐吃法 
豬肉、豆腐的最佳拍檔——昆布 
第二章 長壽不可能—蹴而就 
沖繩男性的長壽傳統不再 
巴西‧大坎普 平均壽命減少十七年 
美國‧夏威夷 日裔移民還能保持長壽嗎 
早期的移民吃鹽少,比日本本土人還長壽 
年輕一代飲食西化,肥胖問題明顯 
改吃豆類食品,血壓立刻下降 
長壽究竟靠遺傳,還是靠生活環境 
中國‧新疆 同樣是絲路居民,有人長壽,有人卻短命 
平均壽命偏低的阿勒泰人 
長壽的吐魯番人 
108歲的婆婆愛吃手抓飯 
到處都是壽星的和田 
長壽還是短命,歸根結底,是吃什麼決定的 
瑞典生活習慣的改變與壽命的縮減 
第三章 短命地區給我們的教訓 
蘇格蘭的悲劇心肌梗死發病率歐洲第一 
島民缺乏運動 
沒有吃蔬菜水果的習慣 
靠海卻不吃魚 
法國悖論沒有再現 
只要改善飲食,蘇格蘭人也能長壽 
西藏高鹽高脂肪的飲食很容易造成猝死 
高血壓與猝死的主要原因是飲食不當 
加拿大‧紐芬蘭島 即使吃魚,也還是短命 
芬蘭飲食不當,心肌梗死多發 
膽固醇值也不是越低越好 
受生活習慣病所苦的澳大利亞土著 
保加利亞生活富裕了,壽命縮短了 
誤區之一︰亂服降壓藥 
誤區之二︰酸奶被奶油取代 
蘇聯‧莫斯科 伏特加的功與罪 
第四章 快餐容易減損壽命 
打造最完美的健康午餐 
健康午餐計劃開始實施 
健康午餐效果驚人 
“食育”的重要性 
減肥不能以健康為代價 
二十四小時尿液檢查飲食調查的秘密武器 
少吃鹽,不單靠藥物治療高血壓 
健康長壽從降低食鹽攝取量做起 
既日行一善,又日行一“膳”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研究的幕後故事 
大豆的魔力——抗癌抗衰老 
可預防癌細胞擴散的大豆異黃酮 
保健品的食用方法 
第五章 吃對食物才有健康的明天 
老鼠堪稱拯救人類健康的天使 
向長壽縣沖繩學習 
按“太陽時間”來生活 
把二月定為“健康正月” 
大豆確實具有“納福拒鬼”的效果 
食品安全不容忽視 
最好是營養,而不是榮養 
蒙娜麗莎是長壽美女嗎 
日本女性是全世界最健康長壽的 
不只是“食在中國”,更是“長壽在中國” 
在值班室發生的事情 
3K經驗的重要性 
波多馬克河的櫻花與老鼠 
向馬塞族人學習,戰勝糖尿病 
大豆是女性的最佳伴侶 
年輕人不應該排斥大豆 
祭祀神明的食物是最健康食物 
我的目標是縮小各地民眾的健康落差 
藝術家長壽的秘訣 
感謝志願者的參與 
請正確吃飯 
讓快餐成為健康產業 
不能忽視的農業 
豆麻藻菜魚菇芋一定要吃的七種長壽食物 
附錄 長壽之鄉巴馬的飲食

一見到“長壽”這兩個字,很多人的眼睛肯定會為之一亮。大部分人都覺得,那些活到100多歲仍然精神矍鑠的老人,身上肯定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其中,他們吃的是什麼食物尤為重要。

 

如今,有一個人花了整整25年的時間,替大家走遍全球25個國家,尋訪61個長壽地區的飲食秘密。他就是日本著名的長壽學家、世界衛生組織迴圈器官疾病專業委員家森幸男博士。

 

近日,他在最新的中文版《健康長壽飲食指南》一書中,以科學的態度披露了“長壽食物”的秘密,被稱為“有史以來最權威的長壽飲食調查”。持續了25年的“長壽旅行”在家森幸男的“長壽地圖”上,有不少鮮為人知的地方,比如厄瓜 多爾的比爾卡班巴”、坦桑尼亞的“漢德尼”;也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地方,比如中國的新疆和田和日本的沖繩。

 

1983年到2008年,在世界衛生組織的資助下,家森幸男的足跡遍及了全世界61個地區,用他的話來說,這20多年的時間,終於讓他明白了一件事,就是“為什麼有人能長壽,有人卻短命”,導致這種差異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一個字——吃和生活態度。

 

中國烹飪協會美食營養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家森幸男有著一份特別的尊重。她告訴記者:“這本書最大的好處是,不板起面孔來教訓人,要求你非得這樣吃那樣吃,而是通過帶你去世界各地長壽之村旅行,告訴你長壽可以通過很多種飲食方式來實現。”

 

在家森幸男的眼中真正的“長壽 飲食”並不像有些人所說的,絕對要吃什麼不吃什麼。在他調查的這些長壽村中,確實有的地方飲食習慣非常健康,但也有人吃肉多卻不得心臟病,相反很多人吃魚多卻非常短命。追尋這些疑問,他揭開了長壽並不只倚賴於一種或幾種食物,而是取決於你如何將這些食物搭配起來的秘密。

 

家森幸男經過調查,總結了以下幾種長壽與短命的“秘密”:

(1)愛吃肉怎麼能長壽?

一般來說,人吃肉多,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就高,它們會堵塞血管引發心臟

病。而愛吃肉的格魯吉亞人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卻不高,心臟病的致死率也非常低,有著眾多的百歲老人。

 

原因就在於他們吃肉的方法很獨特:把肉煮熟後,去除肥肉,只吃蛋白質最豐富的瘦肉。吃時搭配著梅子幹,能起到暢通血管 的作用;還要搭配芹菜等大量的蔬菜,它們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是延緩衰老的功臣。

 

此外,當地人吃葡萄時喜歡把皮和籽一起嚼碎吃下去,葡萄皮含有大量食物纖維,葡萄籽含〝M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質則能起到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法國也是典型的吃肉也能長壽的國家,秘密就在於他們所喝的葡萄酒中含有大量多酚,可以防止人體中的膽固醇被氧化、堵塞血管。多酚和酒精結合在一起更為穩定,容易被人體吸收。

 

此外,檢測中發現,法國人體內的牛磺酸含量特別高。烏賊、章魚和各種魚貝類食物,以及動物內臟是含牛磺酸最多的食物,人體攝入牛磺酸越多,越不容易罹患心肌梗死。

 

(2)吃鹽多怎麼控制血壓?

眾所周知,吃鹽多是造成血壓上升的一 個重要原因,除了減少吃鹽量外,也可以學法國人多喝礦泉水。礦泉水中含有大量的鎂和鈣,能幫助把過多的鹽分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壓。

 

還有日本沖繩人,他們喜歡吃用取自大海的鹽鹵成的豆腐,其中含有一定的

鎂。非洲坦桑尼亞馬賽族人則把玉米和小麥連殼碾碎做成主食,其中含大量的食物纖維和鉀。研究顯示,鉀、鎂能起到中和鈉的作用,對抗由鈉引起的血壓升高和血管損傷。

 

大連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營養科主 任醫師王興國介紹,鎂在綠葉蔬菜中含量最高,堅果和粗糧中也很多。鉀則多在各種蔬果?A常吃可對控制血壓起到輔助作用。

 

(3)多吃魚為什麼會短命?

加拿大的紐芬蘭島是世界三大漁場之一,然而,這?堛漱H大量吃魚還是非常短命,高血壓和心肌梗死的患病率都非常高,原因就在於他們最喜歡吃的是炸魚或醃魚。炸魚時大量的植物油,讓魚肉中對心臟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無法在體內發揮作用,而醃魚中大量的鹽卻促進了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而且當地人不喜歡吃蔬菜和水果,體內普遍缺少食物纖維和鉀,也導致血壓上升很快。

 

(4)長壽十大飲食原則。

20多年的調查中家森幸男發現,長壽的原則總是相似的,            共有

10項:

1)少吃鹽;

2)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特別是動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3)多吃蔬菜與水果;

4)多吃乳製品;

5)多吃魚類與大豆製品;

6)很多人一起、熱鬧地用餐;

7)食材均衡;

8)每天都有一餐吃飽、吃好;

9)相信自己可以長壽;

10)對生活保持樂觀的態度,

11)不要染頭髮,會得癌(尤其女性得肺炎最多),

 

範志紅認為,給她印象最深的是“很多人一起、熱鬧地用餐”這一條,它不是指我們平時那種喧鬧的聚餐方式,而是一種快樂吃飯、享受食物的心態。

 

尤其當前食品安全問題高發,如果你對自己吃的食物都不相信,一天到晚懷疑吃的蔬菜含有農藥、肉類含有毒素,這種恐懼感就會影響人的正常消化吸收

功能,讓我們離健康長壽的目標越來越遠。

在這些原則中,家森幸男最注重的是“每天都有一餐吃飽、吃好”,也就是所謂“一日一膳”:現代人工作繁忙,要求每餐都吃健康食物不太可能,只要從三餐中,選擇一餐吃對身體有益的飯菜就行。

 

他自己選擇的是早餐,包括:一盒優酪乳;把芝麻、黃豆粉、茶葉一起磨成

末,沏成糊糊,加水果乾或堅果幹攪拌食用 ,可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用胡蘿蔔、豆腐、菇類等做成的味增湯,其中的食物纖維和鉀對控制血壓很有用處。

 

此外,他還特別推薦了日本傳統食物中的“七種長壽食物”:豆麻藻菜魚菇芋,也就是大豆、芝麻、海藻(海帶)、蔬菜、魚、菇類與芋頭。

 

排名第一的豆類他尤其推崇,因為其中的大豆異黃酮不但能夠預防心臟

病,還有一定的防癌功效。範志紅提醒,對於這幾種食物,我們也不要過於拘泥。如果你生活在西北地方,沒必要非得吃海藻,可用薯類代替。

 

長壽最關鍵的,是要改變我們每天不是白米就是白麵,加上大量肉和油的飲食習慣,真正健康的食物是多樣化的,包括雜糧、蔬菜、各種蘑菇等,能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60369
(轉貼)逾九成乾菊花殘留農藥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網傳菊花有毒殺菌劑超標 主產地:近年沒出現問題(1)

2013-04-09 09:40:02 人民網 【  

    近年來,關於菊花茶有毒的說法屢被提起。有網文稱,全世界所有花茶都要用殺菌劑保鮮,其中菊花殺菌劑貝芬替超標尤為嚴重。菊花種植和加工過程大量使用貝芬替嗎?幹菊花是否需要用殺菌劑來保鮮?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近日來到杭白菊主產地浙江桐鄉市、滁菊主產地安徽滁州市進行調查,並採訪了有關專家。

    種菊花大量使用農藥嗎?

    調查:真菌病嚴重時灑多菌靈,20毫升藥兌30升水,用藥量很少;滁菊天生有苦藥味,不易生蟲

    在安徽省滁州市郊的瑯琊區胡橋村,記者見到了村裏的滁菊種植帶頭人戴尚章。

    戴尚章告訴記者,菊花屬於春播春栽作物,根發苗之後,一般在3—5月份進行移栽,或剪下菊枝扦插。“菊花適應性強,但排水很重要,溫度高了、水多了,菊花容易生病。滁菊易生的真菌病主要是炭疽病和角斑病。病害嚴重時,常用辦法就是噴灑多菌靈,使用20毫升藥兌入30升水,用藥量很少。”

    記者來到家家戶戶種植杭白菊的浙江省桐鄉市白馬塘村暗訪。該村東周小組組長沈樹芳介紹,杭白菊的病蟲害與其他植物差不多,細菌病有葉枯病、根腐病,但只要種得高、排水好、通風好就不大會出現。

    對於使用農藥的問題,沈樹芳說,多菌靈用得不多,也只在7、8月份高溫高濕階段發現病菌時用。但杭白菊收穫期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天氣已經涼爽,不需用藥,滅菌藥殘留問題不需擔心。

    安徽省滁州市滁菊研究所所長龔建國告訴記者,貝芬替在國內就是多菌靈,是防治滁菊真菌病的常用藥,也是國家允許使用的低毒農藥,在安徽省地方標準中有明確使用要求。記者找到了《滁菊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安徽省地方標準,其中提到,對於炭疽病等真菌病的防治,可以使用70%多菌靈500倍液。

    “除了真菌病,就是蟲害。但由於滁菊黃酮、揮髮油含量高,有苦藥味和強適應性,並不容易生蟲,菊農收穫前兩月普遍不會用藥。即使個別農戶花期前使用了低毒農藥殺蟲,經過這段停藥期,也基本不會有農藥殘留。”龔建國說。

    台灣情況怎麼樣呢?記者在台灣採訪時了解到,台灣氣候與大陸菊花主產地不一樣,高溫多濕,種植食用花卉常遭病蟲害侵蝕,如果農民噴灑農藥過量、停藥期短或使用不當農藥,均有可能殘留農藥于花草茶中。台灣本地只有苗栗縣、台東縣生產杭菊,總面積42公頃,產量約3萬公斤。

    一位台灣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食用幹菊花從大陸進口時,都是在海關逐次檢驗,農藥殘留超標的一年有兩三批次。各地方衛生局每年抽檢時也會發現有幹菊花農藥殘留超標,但那些幹菊花往往來路不明,因為台灣幹菊花走私相當厲害。

    加工菊花用殺菌劑等保鮮?

    調查:殺菌劑是菊花種植過程中防治病害用的農藥,不是保鮮劑;成品菊花低溫保存即可,無需添加劑

    對於網傳“用殺菌劑貝芬替給花茶保鮮”的說法,中國工程院院士、茶學專家陳宗懋表示:“用貝芬替保鮮殺菌的概念是完全錯誤的。”他說,貝芬替是全世界應用普遍的殺菌劑,不是保鮮劑,幹菊花不需要用貝芬替。

    那麼,在菊花加工儲存過程中會添加其他保鮮劑嗎?

    繆文建是桐鄉緣緣食用花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據他介紹,菊花加工工藝比較簡單,傳統方法是把杭白菊做成菊花餅,蒸後曬乾;但現在桐鄉已經基本淘汰菊花餅形式,採用機械化加工。“現在菊花採下來兩三小時後送到工廠就殺青了,再4個小時烘乾。隔天再烘乾4小時,就是完全乾燥的成品。”

    “現在烘乾加工的佔80%以上。”桐鄉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高級農藝師沈學根說。

    滁州金玉滁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睿介紹,滁菊、黃山貢菊、亳菊、杭白菊為全國四大藥菊,加工工藝大同小異:清洗乾淨,放入鍋爐高溫蒸汽殺青,之後放入烘乾設備進行烘乾脫水,之後再對半成品進行紫外光殺菌、品質分級等處理,最後進入包裝環節。

    “菊農自己加工幹菊花,一般就在自家大鍋中蒸煮殺青,然後在場地上曬乾。”戴尚章說。

    菊花不加添加劑能否長久保存?張睿說,菊花一般低溫保存即可,沒必要用添加劑。成品幹菊花中水分過量可能會導致霉變,所以幹菊花的水分是生產過程中會嚴格控制的標準,也是重要的檢測項目。

    農業部農產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常務副主任黎其萬研究員表示,現在很多食品包裝材料可以很好保鮮,採用保鮮劑反而會影響菊花的口感和香味,商家一般不會採用這種方式。

浙江菊花主産地否認有毒殺菌劑超標

http://news.sina.com   2013年04月09日 21:29   東方早報

  早報訊 近年來,關於菊花茶有毒的說法屢被提起。有網文稱,全世界所有花茶都要用殺菌劑保鮮,其中菊花殺菌劑貝芬替超標尤為嚴重。菊花種植和加工過程大量使用貝芬替嗎?干菊花是否需要用殺菌劑來保鮮?記者近日來到杭白菊主産地浙江桐鄉市、滁菊主産地安徽滁州市進行調查,並採訪了有關專家。

  “基本不會有農藥殘留”

  滁州市郊的琅琊區胡橋村滁菊種植帶頭人戴尚章告訴記者,菊花屬於春播春栽作物,根發苗之后,一般在3—5月移栽,或扦插。“菊花適應性強,但排水很重要,溫度高了、水多了,容易生病。真菌病主要是炭疽病和角斑病。嚴重時,常用辦法是噴灑多菌靈,使用20毫升藥兌入30升水,用藥量很少。”

  記者來到家家戶戶種植杭白菊的桐鄉白馬塘村暗訪。該村東周小組組長沈樹芳介紹,杭白菊的病蟲害與其他植物差不多,細菌病有葉枯病、根腐病,但只要種得高、排水好、通風好這類病就不大會出現。

  對於使用農藥的問題,沈樹芳說,多菌靈用得不多,也只在7、8月高溫高濕階段發現病菌時用。但收穫期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天氣涼爽,不需用藥,滅菌藥殘留問題不需擔心。

  滁菊研究所所長龔建國告訴記者,貝芬替在國內就是多菌靈,是防治真菌病的常用藥,也是國家允許使用的低毒農藥。安徽地方標準規定,對於炭疽病等真菌病的防治,可以使用70%多菌靈500倍液。

  “滁菊黃酮、揮髮油含量高,有苦藥味和強適應性,並不容易生蟲,菊農收穫前兩月普遍不會用藥。即使個別農戶花期前使用了低毒農藥殺蟲,經過這段停藥期,也基本不會有農藥殘留。”龔建國說。

  “干菊花無需用貝芬替”

  對於網傳“用殺菌劑貝芬替給花茶保鮮”的說法,中國工程院院士、茶學專家陳宗懋表示:貝芬替是全世界應用普遍的殺菌劑,不是保鮮劑,干菊花不需要用貝芬替。

  農業部農産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常務副主任黎其萬研究員表示,現在很多食品包裝材料可以很好保鮮,採用保鮮劑反而會影響菊花的口感和香味,一般不會採用。

  桐鄉市産品質監所檢驗室副主任馮愷介紹,2008年杭白菊獲得地理標誌産品稱號后,對砷、鉛、銅、樂果、敵敵畏、二氧化硫這六項衛生指標都有規定。近年來的抽檢合格率為100%。據《人民日報》

(原標題:菊花主産地否認有毒殺菌劑超標)

飯後來杯菊花茶?!逾九成乾菊花殘留農藥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2011.01.25

  許多人喜歡在飯後來杯菊花茶,但小心喝下一肚子農藥!臺北市衛生局昨天公布乾菊花和白木耳抽驗結果,結果9 成1乾菊花被驗出農藥殘留,貨源分別來自台東和高雄。11 件白木耳有2件不合格,被驗出有農藥殺蟲劑。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代處長姜郁美表示,乾菊花不合格比例偏高,比上一次抽查高出2成。建議民眾應該先沖泡一次以上,再飲用,以減少殘留的農藥。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農曆年前至超市、傳統市場、食品販售場所等零售批發地點進行白木耳及乾菊花等農產加工品專案抽驗,共計抽驗23件(包括12件乾菊花、11件白木耳),檢驗殘留農藥情形。

  在12件乾菊花中,有11件不合格,檢出農藥殘留,其中3件檢出3種殘留農藥、4件檢出2種殘留農藥、4件檢出1種殘留農藥,不符『食用花卉類衛生標準』。

  11件白木耳中,有2件白木耳檢出殘留農藥殺蟲劑加保扶(Carbofuran);在木耳、香菇等蕈菜類標準不得檢出此藥劑,因此,則違反「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

  姜郁美指出,臺北市衛生局已通知販售商及進貨端業者將違規產品下架,來源為外縣市者,並已移請所轄縣市衛生局處辦。乾菊花中檢出殘留農藥不符『食用花卉類衛生標準』,屬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0條,產品應予沒入銷毀,並依第33條第1款通知限期改正,改善期滿複抽結果若仍不符規定,將處分3至15萬元罰鍰。

  值得注意,這次品質檢驗不合格件數中,乾菊花不合格率91.7%(11件/12件);白木耳不合格率18.2%(2件/11件),與去年比較,乾菊花不合格率較去年(70%)高出21.7%;而白木耳不合格率較去年(50%)降低31.8%。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農友於栽種菊花及木耳時,應符合相關法令,同時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白木耳時,應避免挑選顏色過白或有刺鼻味的商品;料理前則應以流動清水沖洗數次,並重複換水浸泡後再行烹煮。乾菊花則應先沖泡一、二次倒掉,即可避免食入殘留農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49810
(轉貼)菊花茶含十農藥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Initial ImagePlay Button Image

恐怖 菊花茶含10農藥

逾8成殘留量超標 常喝易致癌

 
消基會檢測市售九款菊花茶,發現均檢測出含殘留農藥。沈君帆攝

【連線報導】消基會昨公布市售花草茶農藥檢測結果,抽驗20件產品中,有4成、共8件殘留過量農藥,全數都是菊花茶,其中在網路販售的一款菊花茶竟被驗出含有四氯異苯腈等多達10種農藥。 醫師說,四氯異苯腈為極可能致癌物,長期食用恐引發胃癌,建議民眾泡花草茶前,第一、二泡勿飲用,降低可能殘留農藥量。

消基會今年7月於網路與台北市、新北市食品行等通路,購買20件花草茶,其中菊花茶佔9件。經檢驗後,共有10件測出殘留農藥,其中1件是洋甘菊茶,另9件是菊花茶,也就是菊花茶百分之百被檢驗出殘留農藥,當中更有8件、8成8殘留含量超出衛生署所訂的農藥限量上限。 

第一 二泡茶勿喝

消基會副董事長張智剛說,8件被檢出殘留過量農藥的菊花茶,所含農藥種類從2種至10種不等,殘留最多、達10種農藥的菊花茶是在HS惠聖生活館網路(http://tinyurl.com/92cangt)所購買,共含四氯異苯腈、貝芬替、撲克拉等農藥。 
台大園藝教授鄭正勇說,菊花易招蟲,因此用的農藥也多。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四氯異苯腈很毒,屬極可能致癌物,長期食用恐引起胃癌、腎癌,而貝芬替、撲克拉為殺菌劑,屬可能致癌物,前者恐導致惡性淋巴瘤、後者可能導致肝癌;建議民眾若泡菊花茶,第一、第二泡茶勿喝。 

藥行責推供貨商

HS惠聖生活館位於高雄市苓雅區門市的惠聖蔘藥行昨未營業,未取得回應。其它被驗出農藥殘留者如上統食品公司昨不回應,升鴻蔘藥行指產品已下架,慶生藥行指是供貨商問題,鼎豐蔘藥行稱產品有檢驗合格證書;北市南門市場與新北市仁愛市場攤販業者、太和堂蔘藥行則未聯繫上。 

「以後不敢喝了」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吳秀英昨指,將請地方衛生局了解消基會檢測結果,若確認殘留農藥超出限量上限,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產品須下架,且供應商可被處以6萬至600萬元罰款。
主婦李淑真說,一個菊花茶裡面居然有10種農藥, 太誇張,以後不敢喝了。 

檢出含過量農藥 菊花茶資訊

★菊花
.HS惠聖生活館 網購(門市位於高雄市苓雅區)
.仁愛市場攤販 新北市新店區
.升鴻蔘藥行 新北市土城區
.太和堂蔘藥行 新北市中和區
.南門市場B1-136攤 台北市中正區
★花朵茶系列-杭菊
上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新北市中和區
★白菊花
鼎豐蔘藥行 台北市大同區
★貢菊花
慶生藥行 新北市新店區
資料來源:消基會(詳情可電洽02-27001234) 

飲用菊花茶 注意事項

.購買完整包裝與標示清楚商品
.若以熱水煮菊花茶,建議煮之前先將菊花放在流動水中,沖洗15到20分鐘
.若採熱水泡菊花茶,第一泡、第二泡茶建議不要飲用
.若飲用前發現無茶香、有異味,建議勿飲用
資料來源:消基會、林杰樑醫師 

2012-10-7


菊花農藥檢測9成超標/消基會︰第一泡茶別喝
消基會昨日公布最新花草茶檢測結果,20件抽檢的樣品中,半數驗出農藥;其中,菊花9件全數有農藥殘留,建議消費者泡茶時將第一泡倒掉不要喝。(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楊久瑩、洪素卿/綜合報導〕想喝菊花茶的民眾,最好先倒掉第一泡再喝!

抽檢近半數 還殘留逾七種農藥

過去兩年來,北市及新北市陸續檢出菊花等花卉茶葉農藥超標,消基會昨天公布的最新檢測結果也發現,二十件抽測的花草茶樣品中,半數被檢出農藥;其中,又以菊花最嚴重,九件樣品有八件農藥超量,四件樣品甚至檢出逾七種農藥。

面對一直未能改善的農藥殘留問題,消基會除建議地方衛生單位以更審慎的方法監控農藥殘留;農委會及各地農會也應輔導農民或農產品加工業者,建立花草類農產品的履歷制度及安全品質認證。

食管局將循線追查貨品來源

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從消基會處了解樣品菊花採樣地點後,將請地方衛生局循線追查貨品來源。

目前杭菊花等食用菊花進口時、邊境是採逐批檢驗。依據關稅總局統計,去年中國大陸進口乾燥菊花八萬五千六百五十一公斤,美國和德國合計一年不到一百公斤。出問題的產品究竟是國產品、進口品或是走私進口產品?仍在查證中。

消基會於今年七月進行的乾燥花草茶抽測,採樣來自北市及新北市各通路,包括二氧化硫及重金屬鉛鎘的檢測均符合規定。

消基會指出,衛生署近兩年已陸續將各類香辛植物及草本植物納入「蔬果植物類重金屬限量標準」,及「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加強管理,但在「農藥殘留」部分仍待加強。

消基會這次檢測的二十件花草茶樣品(菊花九件、玫瑰三件、薰衣草三件、洋甘菊二件,加了果粒的花果茶三件)中,有菊花九件及洋甘菊一件,被檢出農藥殘留;其中,菊花最誇張,九件樣品有八件農藥超標,四件甚至檢出逾七種農藥,最多還達到十種。

消基會委員、園藝教授鄭正勇說,包括貝芬替、賽滅寧等殺蟲劑農藥,部分是致癌物,且吞食、吸入或皮膚接觸都可能造成危害,對肝腎也有負擔。

喝前先洗或熱水沖掉 降低危害

菊花因為花瓣多又細小,生長季節容易長薊馬等蟲類,必須以大量的農藥殺死,也特別容易有農藥殘留,還好多數農藥是水溶性,喝前先清洗或以熱水沖掉,就能減少危害。

消基會副董事長張智剛則提醒,部分的花草植物農藥混搭嚴重,極可能對食用者造成「雞尾酒效應」,一旦農藥混合加上超標,可能讓身體難以代謝,危害健康。

食管局指出,九十八年九月起,菊花已被列為藥食同源的中藥材,依食品標準檢驗農藥殘留情形。對於抽驗不合格的產品,除追查來源、要求下架銷毀外,並由地方衛生局開罰或轉由農政單位裁處。

乾菊花好毒 農藥超標逾9成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anygoing.blogbus.com/logs/229301769.html

2011-01-25 中國時報 林佩怡、莊哲權卅連線報導

臺北市衛生局抽驗乾菊花農藥殘留情況,結果十二件乾菊花中,有十一件不符規定,不

合格率近九成二,比去年高出二成,大多來自臺東太麻里和高雄鹽埕區,更有三件菊花遭

檢出三種農藥殘留,衛生局已要求業者下架。

國立臺東大學農漁牧產品檢驗中心表示,臺東杭菊出貨前,由農業處補助,農民會送樣

到中心檢驗,去年就收到五十件送驗,雖然沒有強制性,但是要有合格檢驗證書,盤商才

會收購。北市檢驗標準是采用「食用花卉」較為嚴苛,也是臺東乾菊花被驗出有問題因素

之一,因為菊花是用來泡的,應該比照茶葉檢驗標準。

衛生局簡任技正姜郁美表示,不符規定的乾菊花,五件產地來自臺東太麻里鄉的東良

行和吾隆行、二件來自高雄鹽埕區杏豪公司和駿德公司,嘉義市旺記公司、云林天一青草

行各一,其中一款乾菊花查不到詳細來源。

姜郁美說,十一件乾菊花檢出農藥殘留,被檢出農藥分別是殺菌劑貝芬替和達滅芬、

http://www.saeaa.com/thread-267313-1-6860.html

2011-12-01  中國時報  邱俐穎/台北報導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公布最新市售農產品農藥殘留不合格名單,一件抽樣自新竹市商行的乾燥菊花被檢出含農藥「貝芬替」達22.28ppm,超過法定標準22倍之多,並同時驗出達滅芬1.25ppm,也超標2.5倍。


  乾燥菊花已非第一次檢出農藥殘留超標,此次超標農藥貝芬替長期暴露恐影響生殖功能,造成睪丸變小、精液減少,高劑量還恐有肝、十二指腸、骨髓病變風險。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南區管理中心副研究員陳惠章表示,近來下雨頻繁,菊花多蟲害和黴菌,農藥易超量使用,提醒民眾喝菊花茶時,第一泡不要飲用,更應選擇有商譽良好的商家。


  另有一件在新竹市的四季豆也被檢出「嘉保信」農藥殘留,達1.66ppm。目前農藥超標的問題農產品已請地方衛生局向上追查。

首頁 / 最新消息 / 新聞 / 杭菊非農藥防治技術推廣成效卓著


       今年初發生杭菊被檢出含有不得檢出的殘留農藥後  ,  行政院農委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積極輔導農友採用病蟲害整合管理技術,除推薦經濟、安全而有效的藥劑防治法外,並搭配捲掛黃色及藍色黏紙,防治花期害蟲,成效卓著。知本菊花產銷班班長陳鏡榮指出,臺東場輔導的整合性防治方法,不但節省農藥施用成本,也有效防止病蟲害發生蔓延,本季生產的杭菊既漂亮又安全,可以賣得好價錢。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今年初抽驗南北雜貨行所售乾燥杭菊食品,發現農藥殘留違規率偏高 , 其中台東縣轄區杭菊產品有三件被檢驗出農藥殘留與規定不符 , 導致縣內杭菊一度滯銷,後來在臺東場、臺東縣政府及臺東大學「農產品檢驗中心」協助花農檢驗農藥殘留後,確保產品安全無虞後,才逐漸解決產銷問題。
       為避免重蹈覆轍 , 臺東場於本季杭菊種植前 , 就與臺東縣政府及臺東地區農會密切配合,共舉辦三場杭菊安全用藥講習會,積極宣導農民使用安全、有效的農化藥劑,建立農友適藥、適時、適量的施用觀念,且持續調查追蹤田間病重害發生情形,隨時指導農友正確用藥;此外,並辦理「菊花非農藥防治技術推廣」計畫,提供黃色及藍色二種捕蟲黏紙給農民應用 , 捲掛在菊花田區的竹竿上 , 以有效預防害蟲為害,確保杭菊的產量與品質,成效良好。目前正值採收期,今年因杭菊缺貨,而臺東的杭菊質優且安全,價格看俏,農友個個笑逐顏開。
       臺東場植保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許育慈指出,昆蟲會被黃色或是藍色吸引,而後被黏膠黏住。藍色黏紙捕捉到的以薊馬為主;黃色黏所捕抓到的昆蟲種類則較多。由於全面推廣,今年臺東地區杭菊園中增加了藍色和黃色捕蟲黏紙的景觀 , 其實 , 這也是安全優質產品的保證。
臺東地區菊花採收,卡地布婦女幫團開始忙碌採收。
卡地布杭菊盛開,品質優良。
許育慈助理研究員(右一)和產銷班長陳鏡榮(左一)實地瞭解菊花採用非農藥防治技術的效果
黃色黏捕獲的昆蟲種類較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49809
(轉貼)紅豆農與落葉劑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紅豆農的哀愁與無奈(1)為何將除草劑巴拉刈當落葉劑?

紅豆農的哀愁與無奈(1)為何將除草劑巴拉刈當落葉劑?
本文摘要:紅豆是搶手的作物,但價格掌握在盤商手上,為了節省成本,配合機械化採收,農友採用劇毒農藥巴拉刈做為落葉劑,儘管農委會認為此舉不會影響消費者安全而准予通過,但可能造成生態與農民健康之風險。農友面臨困境為何?為何沒有其他選擇?(圖:噴灑了落葉劑的田枯黃一片,兩天內葉子就會掉落,方便機械採收)

專題前言:

紅豆是台灣人不可或缺的甜點來源,每到一月,農民為了配合機械化採收,必須使用除草劑讓葉子掉落,高屏鄉間放眼望去盡是一片整齊的蒼黃色。為了讓農民有遵循依據,農委會在前年核准巴拉刈作為紅豆採收的落葉劑,儘管對紅豆的食用安全無虞,卻可能對土壤生態造成影響;而暴露風險最高的農民,面臨盤商收購、機械化採收的雙重壓力,即使知道農藥的負面效應,卻也難有其他選擇。一粒粒渾圓飽滿的紅豆,背後是農民的哀愁與無奈。

本網針對紅豆農使用劇毒除草劑巴拉刈,製作深入專題,將從農友栽培上的困難、農政單位的想法,以及對土壤與消費者安全的角度深入探討,本文為專題系列之一。

不噴落葉劑,人力與時間成本十分驚人

南國的冬陽溫柔地灑在田間,走在四分多的紅豆田裡,啟尚哥仔細搜索漫漫雜草中尚未枯黃的紅豆植株,小心翼翼連根拔起,以倒頭栽的方式讓他們接受陽光的洗禮,「比較青的紅豆要手工拔起來,讓它趕快乾燥,不然收割機看到我的紅豆有的有落葉,有的沒落葉,不願意幫我割,我又要重新排隊。」這樣的工作已經忙了六天,但不小心還是會發現幾株沒有被拔到的晚熟植株。

一月是紅豆收割的季節,對照四周因噴了落葉劑蒼黃一片的鄰田,啟尚哥的紅豆田顯得與眾不同,因為堅持不噴除草劑,田裡可以看到深綠、淺綠、枯黃、深咖的葉子,可惜這不是調色比賽,相反地,對於需要機械採收的紅豆,多彩多姿的葉子是夢魘,因為收割機可能會被尚未乾燥枯黃的葉子卡住,莖葉汁液和紅豆粒攪拌也會影響品質,為了讓落葉時間一致,方便機械採收,大部份的農民選擇噴灑除草劑,如果要自然熟成,就得像啟尚哥一樣耗費好幾倍的時間和精力。

談到啟尚哥走上自然農法的歷程,冥冥中似乎是天註定。啟尚哥是美濃有機農業的先行者,本名曾啟尚的他從小跟著爸爸用農藥,但他自嘲體質對農藥過敏,常常早上噴了藥,身體就不由自主感到疲累,下午總是用各種藉口偷偷溜回家休息,「可能我天生就是不能噴農藥吧!」啟尚哥露出敦厚的笑容說道。

然而,在他輕鬆的面容下其實埋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三、四十年前法規還不嚴謹時,農藥唾手可得,啟尚哥小時候曾經看到附近的孩子拿著農藥桶當玩具,兩個小孩淋得滿身都是,結果因吸入過多農藥中毒,一個重傷,一個則不幸過世,這件事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即使過了數十年,啟尚哥講起這段故事仍歷歷在目,也讓他在十年前回鄉務農時,依不同作物採取安全用藥採收無殘留,部分全程有機栽培、絕不使用除草劑。

啟尚哥用人工拔豆自然熟成,田區顏色繽紛,與遠方噴灑落葉劑的田形成強烈對比

一分地只賺兩萬,不噴落葉劑成本高兩倍

與大自然共榮聽起來浪漫,但現實狀況卻很殘酷,噴灑除草劑的紅豆田才一個下午葉子就開始枯黃,兩天內就掉光光,自然熟成的紅豆田卻得等上一個多星期,而且在等待期間,有些長得比較快的植株卻又熟過頭,自然熟成的紅豆產量比噴落葉劑少了5%~10%。

除了落葉劑,紅豆成長時大約要噴七到八次農藥,來到啟尚哥有機栽培的紅豆田裡,才發現什麼叫做「草盛豆苗稀」,不仔細找還看不到躲在雜草堆中的紅豆呢,而這卻已經是除過三次草的成果了,但啟尚哥不改樂天性格,爽朗地說,因為草實在太多,採收的時候他打算直接拔紅豆比較快。

為了照顧總共一甲多的土地,啟尚哥經常天還沒亮就出門,月娘高掛才回到家,但這樣辛勞的付出結果卻往往令人挫折,打開啟尚哥田中瘦弱的豆莢,裡頭的紅豆整整比慣行農法小了一半,有些甚至只有米粒大小,一般慣行農法的豆莢大約有十顆紅豆,啟尚哥的卻只有五、六顆,比起慣行農法一分地大約400斤的產量,啟尚哥整整少了一半,更別提一天900元起跳的雇工,雖然出售的價格高出慣行兩、三倍,但扣掉成本後根本沒利潤。

理想與現實生活畢竟是兩回事,全台灣5500公頃的紅豆田中,種植面積高達1700公頃的萬丹,90%以上的農民都使用除草劑。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研究員溫仲良直言,紅豆的利潤極低,每分地大約只能賺一、兩萬元,除非大規模種植才有利可圖,但大部份的農民平均耕地都在6~8分,根本沒辦法賺錢,若不使用除草劑,成本至少比現在高出兩倍。

此外,台灣內需市場大,每年產出1萬2千噸紅豆都供不應求,但價格卻長期被少數盤商壟斷,本來一斤收購價要30元以上才能夠本,去年卻傳出有盤商聯合壓低價格,收購價一度跌到只剩16元,農民雖然叫苦連天,還是只能含著眼淚賣出。在求得肚子溫飽的基本前提下,一般紅豆農幾乎無法抗拒用除草劑。

啟尚哥的紅豆比慣行農法來得瘦小,產量也只有一半

收割要排隊,農民只能乾著急

但就算農民有心要讓紅豆自然熟成,要面對的卻不僅僅是產量耗損,還得面臨找不到人願意收割的困境,而這背後牽涉到一連串環環相扣的農村結構。

「農民買不起收割機,為了配合收割業者,所以一定要噴除草劑。」溫仲良一語道出問題癥結,他表示,一台收割機就是一台賓士的價錢,農民根本無力負擔,必須拜託收割業者幫忙,為了配合業者時間,農民希望葉子可以在兩、三天內就落光,「否則就要重新排隊,一排就不知道要排到什麼時候了,但紅豆可以等嗎?」

每年到了一月,農民都要上演搶收割機大作戰,因為紅豆的採收集中在兩週內,收割業者在這段期間個個忙得人仰馬翻,一大清早就得把握陽光露臉的時間趕緊收割,到了日落才得閒,「豈止是日落,有時候到晚上九點十點都還在收,有路燈啊。」一位正在趕路的收割業者糾正,說完隨即揚長而去,準備前往下一塊田。

但就算完全不休息,收割機一天頂多只能收2甲多,因為紅豆不像毛豆利潤高,可以開發專屬收割機,目前大多與毛豆收割機合用,有些紅豆收割機甚至是用耕耘機加掛,拼裝而成的效率自然不高。

那為什麼收割機的數量不能增加呢?溫仲良直言,重點還是在成本考量,購買收割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回本,如果增加收割機數量,每台機器收到的量減少,要回本的時間就拉得更長,業者評估之下自然不會想投入。

此外,屬於秋冬裡做的紅豆,種植時間落在二期稻收成與隔年一期稻的空檔,倘若來不及收紅豆就會影響到下一期稻作的插秧時間。

萬丹與美濃的農村就可以見到強烈的影像落差,比鄰而居的兩塊農田,一塊已經插好秧,一塊卻還在苦苦等待收割,有些葉子甚至已經轉成咖啡色,而一旁育苗場的秧苗卻已經超過5公分了,但農民卻只能乾著急,溫仲良開玩笑說,所以我們美濃的農夫脾氣都很差。

小小的消遣,卻反映出許多農人的哀愁,以及不得不使用除草劑的結構性問題。

左邊的紅豆田還在苦苦等待收割機,右邊的田卻已經準備整地插秧了

解決濫用除草劑亂象,農改場推薦巴拉刈

前年8月,農委會正式核准劇毒農藥巴拉刈作為紅豆採收時的落葉劑,引發正反批評,在此之前,國內並沒有特別針對紅豆落葉劑的使用規範,隨意在田間訪問紅豆農民,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獨家祕方,除了使用高濃度的氮肥像是尿素或硫酸銨,或以紅龍加氧化鉀噴灑,許多人都不約而同混合巴拉刈使用,因為尿素落葉時間過長,紅龍則因申請肥料卻含有農藥成分被下架,巴拉刈效果快速,而且3公升不到400元,一直都是農民心目中的第一選擇,雖然未經核准,但農民已經用了數十年,早就是公開的秘密。

這樣的亂象農政單位也注意到了,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課課長陳昱初表示,農民經常抱怨可以合法使用在紅豆的農藥太少,目前只有固殺草能夠和巴拉刈達到相同的效果,但價格高出三倍,農政單位經過二年多的試驗和評估後,確認巴拉刈沒有農藥殘留的疑慮,農委會才正式公告可以使用。

農改場表示,只要在紅豆收獲前七天,使用24%巴拉刈稀釋200倍,第二天殘留量就消退到0.05ppm,遠低於檢測的容許值0.2ppm,也符合美國規定的0.3ppm、日本0.05ppm,而且巴拉刈沒有移行性,容易被固定分解,沒有土壤殘留問題,而且紅豆有豆莢保護,又是一次就全面採收,遭到汙染的機率很小,黃德昌場長認為,站在生產者的角度,權衡其他農藥的優缺點,巴拉刈是目前最適合使用的落葉劑了。

然而,民眾長期以來將巴拉刈與自殺劃上等號,原因在於巴拉刈沒有解毒劑,只要喝上10 CC,致死率就高達90%,而且死亡過程極為痛苦,醫界長期以來要求將其列為禁藥,不過黃德昌認為,任何東西如果不當使用都有風險,「你能夠因為發生車禍就禁止大家開車嗎?」他強調,巴拉刈是劇毒農藥,購買時都得登記身分證字號以供追蹤,政府也不斷加強對農民的教育訓練,呼籲農民噴灑巴拉刈要有保護措施,希望大眾不要將巴拉刈汙名化。

儘管農政單位強調安全無虞,生態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實際走到田間,卻又是另一番景象,在缺乏長期的追蹤評估下,生態是否受到影響,農民有無確實遵守規定,管制是否確實,恐怕都有待商榷。

巴拉刈屬劇毒農藥,沒有解藥劑,因為過了專利期所以價格相對便宜,是農民落葉劑首選

巴拉刈屬劇毒農藥,沒有解藥劑,因為過了專利期所以價格相對便宜,是農民落葉劑首選。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49587
(轉貼)紅豆農與落葉劑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紅豆農的哀愁與無奈(2)落葉劑對土地與農人衝擊須評估,各方努力一起改變遊戲規則

紅豆農的哀愁與無奈(2)落葉劑對土地與農人衝擊須評估,各方努力一起改變遊戲規則
本文摘要:紅豆使用巴拉刈除草劑做為落葉劑,引發疑慮,儘管農政單位作試驗,發現並無果實殘留現象,但在管制尚未完備的狀況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認為,農改場應該朝品種改良的方式努力,開發出落葉期較一致的紅豆品種,從根本解決農民用藥原因,「目前都站在農業效率上思考,但有沒有其他新的想像呢?」

農委會前年正式核准巴拉刈作為紅豆採收落葉劑,儘管農政單位已對巴拉刈做了各種詳盡研究,卻還是未能解除消費者疑慮,其實每個農民都知道農藥有害,但現行的機械化收割與產銷制度,卻使他們不得不遵守這個遊戲規則。在生產、生態、生活的微妙平衡中,或許只有靠消費者的力量,才能說服更多農民改變現狀。

強光易分解,巴拉刈殘留量在標準值

在機械採收與成本考量下,農民使用除草劑似乎成了不得不的選擇,這些困境站在第一線的高雄區農改場都看在眼裡,不過他們也深知民眾長期以來對巴拉刈的疑慮,在核准公告前已經針對巴拉刈稀釋的濃度做了無數次實驗,最後才得出200倍結論。以一大罐3公升的巴拉刈來說,如果按照農委會建議稀釋200倍,買一罐就可以噴五分地,成本不到400元。

由於巴拉刈經濟又實惠,自從1962年出現在市場後,使用量已經名列全球前三位,台灣則在1968年就核准登記使用,目前開放品項只有24%巴拉刈溶液。根據台灣區植物保護工業同業公會最近的一份調查,2009年台灣共使用2105噸巴拉刈,在除草劑市場僅次於孟山都公司開發的嘉磷塞。

但是這個農民眼中的大幫手,卻是許多民眾聞之色變的毒藥,因為台灣喝巴拉刈自殺的案例層出不窮,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林杰樑統計,台灣喝農藥自殺者有一半選擇巴拉刈,目前已有2到3萬人死於巴拉刈中毒,許多民眾因此質疑,巴拉刈有沒有農藥殘留的可能。

對此,農改場也是滿肚子苦水,不斷強調,巴拉刈是一種接觸型除草劑,容易被紫外光分解,葉子吸收後,體內細胞會被自由基氧化,破壞植物細胞膜,幾個小時後葉子就開始枯黃,而且只對接觸到的植株部位有影響,不會轉移到植物的根。

正因為巴拉刈容易被強光分解,加上紅豆有豆莢保護,噴下巴拉刈2天後,殘留量就已經消退到0.05ppm,遠低於國內容許量0.2ppm,高雄區農改場場長黃德昌肯定地說,國內外實驗都證實正確使用巴拉刈對人體不會造成危害,而且比起其它除草劑,巴拉刈更沒有環境污染的疑慮。

其實農改場的考量有其根據,若從食用安全的角度來看,遵守正確的使用規範及安全採收期,巴拉刈殘留量極低,在還沒核准前農民早就用了幾十年,也沒傳出巴拉刈殘留案例,甚至還通過嚴格檢驗,成功外銷到日本,「但媒體一報導用除草劑,民眾就開始恐慌,怎麼解釋都沒用,最後價格下跌受害的還是農民。」

黃德昌場長語重心長地表示,要農民不用除草劑確實有困難,巴拉刈經過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農改場、動植物防檢局實驗,消費者真的可以安心食用紅豆。

藥毒所農藥化學組組長何明勳表示,紅豆農只有在採收才噴巴拉刈,不會有土壤殘留疑慮

(左)藥毒所農藥化學組組長何明勳(右)高雄區農改場場長黃德昌強調表示,紅豆農只有在採收才噴巴拉刈,不會有土壤殘留疑慮

生態、土壤也應仔細評估

然而,農業並非如工廠般的無機生產模式,其仰賴的是與生態、土壤、水文乃至整個大自然的連結,除了生產端的思考,也應該評量噴灑農藥對環境的整體影響。

藥毒所農藥化學組組長何明勳表示,巴拉刈的化學結構是片狀,而土壤則是層狀,巴拉刈接觸到土壤後很容易就被固定,半衰期不到一週,殘留量極低,除非用量超標太多,否則不會有土壤累積的疑慮,「何況農民只有在紅豆採收時才用。」

但也有專家提出不同意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助理教授陳鴻基就認為,巴拉刈在不同土質的半衰期差異很大,高屏溪南北岸的沖積扇土壤多屬砂岩沖積土,粘土礦物的含量高,容易吸附巴拉刈,假定嘉磷塞的半衰期為一週,巴拉刈的分解時間可能是它的兩三倍。而且雖然巴拉刈在地表容易被分解,但若隨著雨水下滲,在地表下5公分處照不到太陽,殘留的可能性就比較大,或許會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至於改變的影響為何還需要進一步評估。

陳鴻基強調,土壤和人體一樣會呼吸,不斷在成長,「如果青壯年時期就被重擊,很快就會老化、死亡。」他認為不是不能用農藥,重點在如何適量使用,農政單位也要有精確的研究分析。

巴拉刈目前的田間試驗顯示對生態、土壤、水文都沒有汙染之虞,但調查的時間長短、土壤深度,能否反映出真實的土壤狀況還有待商榷。

儘管科學數據眾說紛紜,天天和土地為伍的農人,卻在大自然身上看到最直接的回饋。來到自然熟成的紅豆田裡,處處可見蝴蝶、蚯蚓的身影,噴了落葉劑的田區對照之下顯得死氣沈沈,看不到對環境十分敏感的蚯蚓。

在美濃從事無毒、有機紅豆栽培的啟尚哥就說,自己的田裡很熱鬧,除了常見的昆蟲,不時還有青蛙出沒,「農藥對土壤的影響肉眼感覺不到,但泥土中的微生物量可能已經改變。」甚至有農民表示,曾見到鄰居家因為噴了太多除草劑,來不及分解殘留在土壤裡,下一期的秧苗因此長不好。

龐雜的數據解釋不了農民親眼所見,更解釋不了大自然奧妙的流轉,生物的回饋,或許才是這塊土地最真切的聲音。

慣行農法的紅豆豆莢飽滿,大小齊一,產量是有機的兩倍

(左)有機紅豆與大自然共處,雖然產量較低,但物種生態豐富(右)慣行農法的紅豆豆莢飽滿,大小齊一,產量是有機的兩倍,但田間較無生氣

管理不確實,第一線農民風險高

但不管是消費者或蚯蚓,面臨的風險可能都不如第一線接觸巴拉刈的農民。根據農委會委託高雄師範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陳士賢的報告,十位農民按照日常使用巴拉刈的習慣,測得的暴露風險值(呼吸風險+皮膚風險)大於1,「顯示巴拉刈施用過程對農民具有明顯之風險。」

陳士賢解釋,人體的皮膚、嘴巴以及呼吸器官都會吸收巴拉刈,其中又以皮膚吸收的風險最高,也就是說,農民在田間背著藥桶時,直接接觸的背部、手臂可能已經不知不覺吸進巴拉刈了。陳士賢強烈建議農民在噴巴拉刈時一定要戴口罩、手套、穿長袖衣物、外面套一層雨衣,噴完後衣服一定要馬上換下來清洗,取拿巴拉刈也要有工具輔助。

何明勳表示,藥毒所一直都有針對巴拉刈的研究和農民教育訓練,在試驗了許多手套後,發現一般常見的橡膠手套就可以預防巴拉刈。

但就算農政單位積極宣導,來到田間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在炎熱的南臺灣,鮮少有農民願意全副武裝噴農藥,大部份的人或者穿雨衣,或者戴口罩、手套,甚至有人穿著短褲短袖就上陣,一大截皮膚就這麼暴露在農藥中,問起農民不怕吸進農藥嗎,農民不好意思表示:「應該沒關係吧,有時候就是會不小心忘記啦。」

縱觀全球,歐盟因為巴拉刈對人體風險太高,又缺乏解毒劑,2007年宣佈禁用;美國雖然未禁用,但規定必須要有專業執照才能噴灑。反觀台灣,不僅沒有設置噴農藥的專業人員,也未定出安全噴灑範圍,任何經過的人都可能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暴露在巴拉刈的風險中。

此外,農委會規定購買巴拉刈必須登記身分證以供追蹤,不過有農民笑說,務農幾十年從來也沒有登記過,更有業者私底下透露,除了農會和一些大廠,許多農藥行根本沒有確實登記,還會當起製藥師,推薦農民混搭哪種農藥效果最好。

雖然看得出政府對農民教育的用心,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真正落實恐怕還得傷腦筋。

巴拉刈屬劇毒農藥,必須登記身分證資料才能購買,但許多農藥行卻沒有詳實登記

儘管巴拉刈要登記才能購買,不過農友笑說其實從來沒人這樣做過。

從品種改良、耕耘機補助、消費力量扭轉現況

在管制尚未完備的狀況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認為,農改場應該朝品種改良的方式努力,開發出落葉期較一致的紅豆品種,從根本解決農民用藥原因,「目前都站在農業效率上思考,但有沒有其他新的想像呢?」

其實農改場也有思考過除草劑之外的選項,在許多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到他們嘗試從栽培技術、田間管理、肥料用量等各方面著手,而且早在許多年前就致力開發落葉期一致的品種,只是再怎麼研發,頂多還是只能在3到5天內讓葉子掉光,和農民需求有一段落差,因此仍只能宣導農民以合理用藥的方式,配合農委會的建議用藥,盡量降低對環境的負擔。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研究員溫仲良則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希望由中央與民間合作,各出一半資金增購收割機,降低業者投入收割市場的成本,目前美濃農會已添置2台,萬丹農會也有4、5台,但還是無法應付農忙時期的需求。

然而,談了這麼多解決辦法,最後恐怕還是得回到消費者本身。有機生產的成本是一般慣行農法的三倍,比起市場上一斤60元的紅豆,有機紅豆定價都超過百元,消費者不買單農民根本撐不下去,溫仲良反問:「你能接受一塊車輪餅30元嗎?」他認為消費者應該捫心自問,願不願意花更多錢讓自己變得更健康,台灣未來應該走向精緻飲食,提升品質,改變整個飲食文化,才能推動農業走向友善環境。

紅豆能不能擺脫噴施落葉劑的命運,就要靠消費者支持以及農政單位一起努力,才能向前邁出一大步。

最近業餘農夫一直擔心會有幾年前巴拉刈事件再發生,惟最近看了一期豐年半月刊登載農委會高雄農改場紅豆專家陳玉 如探討有關紅豆採收使用落葉劑一事文章,所建議的一套讓消費者吃的安心的落葉管理採收技術,應可確保在地紅豆長年所建立的口碑,感謝農政研究單位不辭辛勞的試驗各種技術提供農民參考。惟依業餘農夫在農村實際觀察與體驗結果,一般農民似乎還再犯了一般人常有毛病,即犯短期健 忘症,已將幾年前紅豆收成後乏人問津一事忘記了。

事實上,因目前市場中盤商收購紅豆時不管農民使用何種落葉方式,其收成紅豆收購價錢都是一樣的,所以,一般農民當然使用成本便宜且效果佳的巴拉刈加尿素或鹽或氯化鉀當落葉劑。因之,如能透過檢驗及市場機制讓純人工收割晒乾或非使用巴拉刈者得以市場區隔方式高價售出,則比較會有誘因而讓農民願意採用良心落葉法,以消除消費者疑慮讓吃的人安心,避免巴拉刈事件再次發生使有良心的農民一起受害。

謹參考作者幾種落葉技術及個人經驗:

一、栽培管理:作者建議紅豆栽種時間不宜過晚,1015日為最後日,避免開發期受低溫及薊馬為害,個人經驗又以為紅豆種植 時不論採機械播種或人工撒播再覆土,於播種後就不應再補植缺株,以使豆株整齊生長,屆時豆株成熟落葉才會一致。一般紅豆生長屬極限型,成熟期一到,其葉片會自然黃化掉落。

二、病虫害管理:依個人種植紅豆多年經驗,到後期豆株葉片仍深綠不黃,經觀察係尾花被薊馬肆虐後,因無尾花結成豆莢消耗葉片養份,因之,豆株仍保持營養生長狀態,所以,病虫害管理乃影響落葉因素之一。

三、使用落葉促進劑:作者建議使用生長促進劑如益收100-150倍,或純高倍數肥料紅龍50倍加氧化鉀,以有效減少農藥殘毒。



 紅豆極具養生概念,但紅豆採收時,為了爭取時效,農民往往必須在成熟時期噴灑落葉劑,讓豆株在田間乾枯,以利機器採收,甚至政府自去年起允許使用著名的除草劑巴拉刈用在紅豆採收前的處理, 雖然巴拉刈經陽光照射後,在二、三天內就會分解殆盡,但仍引來不少爭議。其實,只要延長種植時間,紅豆豆株是可以自然乾枯的,這段影片帶您到霧峰的種植現場,看看農民如何處理。 

分享: 7Headlines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環境資訊中心2012年12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紅豆是高屏地區的秋冬裡作,為了方便採收,農民都會私下使用除草劑來落葉,近日高雄區農改場則輔導農民用「巴拉刈」當紅豆採收前的落葉劑,認為收穫前7天使用,2天後殘留量就可低於我國訂定的殘留容許量,「消費者食用安全無虞」。

然而,為了配合機器採收開放巴拉刈,不無化學品管制開倒車的疑慮;也有研究指出,容易取得、傷害性大的巴拉刈,可能造成使用者神經性損傷。

紅豆收穫前施用巴拉刈落葉劑落葉情形。(圖片來源:高雄區農改場)

巴拉刈可能導致帕金森氏症

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表示,紅豆收穫前7天,使用24%巴拉刈(paraquat)溶液200倍,2天後殘留量就已消退到0.05ppm以下,遠低於我國訂定的殘留容許量0.2ppm,呼籲「不必聽信沒有科學根據的傳言。」

高雄場卻完全未提及對施用巴拉刈農民的風險。根據維基百科「paraquat」,其中一份2011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顯示使用巴拉刈或類似的殺蟲劑,氧化作用使細胞組織受到損害,很可能導致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在老鼠的實驗中,也顯示神經自主性出現困難。

無論後端消費者食用是否安全無虞,對於調配、使用巴拉刈的農業從業人員,卻可能造成的影響,難道這就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傳言」嗎?

配合機器  生命也得規格化

紅豆生南國,鮮紅欲滴素為國人喜愛的食補。(攝影:游藝)紅豆是高屏地區秋冬裡作經濟作物,目前全國栽培面積每年達5,500公頃以上,以屏東縣萬丹及高雄市大寮為主要產區。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研究員溫仲良表示,紅豆每分地利潤很低,除非種植幾十甲地,但對於台灣平均農地約5~8分的農民,種紅豆根本不划算。

在採收過程中,用機器採收就必須讓植栽、豆莢完全乾燥,否則會影響機具運作及籽粒品質,並增加產品調製成本,如此一來就必須使用落葉劑再採收;換句話說,使用落葉劑進行乾燥,是為了配合採收機。

溫仲良直言,若以人工採收,所衍生的成本,可能讓價格翻漲一倍。

「機器的發明原本是用來服務人類,結果卻必須種出規格一致的作物才能使用」溫仲良認為這證明科技對人性的異化。他舉基改玉米為例,除了抗除草劑或殺草劑,更重要的是控制玉米長成相同的規格以方便採收。

溫仲良也說,科技有其侷限,對於多樣化而獨特的生命,例如容許作物融入在環境中自由生長的有機耕作,就無法使用機器。「而資本主義市場運作的原理,就是透過機械化量產來發揮最大的邊際效益」。

醫生建議禁用巴拉刈

巴拉刈已於2011年8月,經農業委員會正式核准使用。據傳,在此之前,民間各式落葉劑盡出,也要求農委會能提出合法使用的成分,再加上外銷到日本也通過檢驗;在此背景下,農委會開放巴拉刈當落葉劑。

各國民間不斷倡議停止使用巴拉刈(Stop Paraquat),據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林杰樑11日在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中發表的報告,自1962年巴拉刈除草劑發明以來,全球有超過300萬人因巴拉刈中毒死亡。台灣喝農藥自殺者中,有一半是巴拉刈。林杰樑表示,巴拉刈只要喝10CC就會致命、容易取得、傷害性大,希望主管機關禁用。

註釋

裡作:農作物在第二期作之後至次年第一期作之前期間種植。台灣主要有春作及夏作兩個栽培適期;但在中、南部,由11月到次年2月冬季期間,實際低溫日數不多(除寒流來襲外)且日照充足,有部分短期豆科、蔬菜作物或其他高價值經濟作物,仍可生長良好,謂之秋裡作或冬季裡作。(資料來源:農委會

巴拉刈(資料來源:高雄區農改場)

巴拉刈是一種廣效性除草劑,適用於各種雜草防除,台灣在1968年即核准登記使用,目前 僅有 24%溶液一種劑型上市;巴拉刈屬於接觸性殺草劑,沒有移行性,容易被紫外光分解;藥劑經葉部吸收後,在細胞內很容易被具活性的自由基氧化,破壞植物細胞 膜,殺草作用快速,在強光下數小時後,就會顯現殺草效果。

惟一缺點是其口服急毒性高,而且目前還沒有解毒劑,誤服或刻意使用,死亡率超過7成,而且過程極為痛苦;為防範其被誤食或濫用,政府已將其列為劇毒農藥管制,並規定業者須在藥劑中加入染色劑、苦味劑、臭味劑及催吐劑,以防止民眾不當使用。

巴拉刈一旦與土壤接觸即被固定並迅速分解,沒有土壤殘留問題或萌前殺草作用,如依推薦濃度(200倍)施用於紅豆,第2天殘留量就衰退到0.05ppm(百 萬分比)以下,遠低於我國訂定的容許量(0.2ppm),同時也符合其他國家的殘留容許標準(美國0.3ppm、日本0.05ppm),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第73屆農藥技術諮議會於2011年8月11日,經審查田間試驗報告後,依科學證據,陳報農委會公告核准使用,當作紅豆落葉劑。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49586
媽媽太太的餐點 才唯一能夠信任(轉貼)業者自己不敢吃的保健食品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業者自己不敢吃的保健食品

燕珍宜

保健食品吃補變吃毒 養生變傷身 小心!吃進陷阱本刊調查高達92.5%民眾吃過保健食品,一年吃出千億元市場,但黑心原料、假貨充斥市場,健康食品認證寬鬆,你究竟是吃出健康?還是吃進毒害?我們先來看一位保健食品從業人員的良心告白。

本刊調查高達92.5%民眾吃過保健食品,一年吃出千億元市場,但黑心原料、假貨充斥市場,健康食品認證寬鬆,你究竟是吃出健康?還是吃進毒害?

我們先來看一位保健食品從業人員的良心告白。

我(王聖寧)在保健食品業界十二年,前前後後待過五家公司,有原料廠、加工廠、也有排名百大的藥廠,上中下游都做過。

但是,市面上的保健食品,我幾乎沒買過,我都是去找自己信賴的原料,然後送去工廠,請他們用小量生產的方式做給我。有做過藍藻、Q10什麼的,家裡十幾個人吃就夠了。麻煩歸麻煩,但這樣我比較放心啦!

像我之前在原料廠工作,公司就是西班牙原料進十公斤,又同時進口大陸的原料五十公斤,然後給你看西班牙的檢驗與進口證明。你下游廠就買回去了,你如果沒有作檢驗,就根本不知道他把原料掉包了,用大陸的原料給你。

又或者,有些廠商會讓大陸次級原料坐船旅行到日本,然後宣稱是「日本進口」,有時候他們還會在日本、美國設立紙上公司,你根本也查不出來。

從美國跟大陸進的價格差那麼多,你想想看,怎麼有辦法去買到全部都是進口的原料。就跟塑化劑一樣,天然的與合成的,價格差這麼多,但是大家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那麼便宜的價格去買。

下游大廠跟上游原料廠進貨時,一開始合作,品質可能都OK。但是當配合一段時間、數量愈來愈大時,大廠會跟原料廠殺價,原料廠不敢說不,於是,可能接下來原料濃度就沒有這麼純了。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品管單位,所以我對品質非常在乎,而且我本身就是使用保健食品的族群,結果到了每個工作,卻發現不是這樣,品質常常被犧牲。

我不大敢吃國內的保健食品,因為從上游到下游,有原料廠、半成品廠、成品廠等,可能出錯的環節非常多。我在某家公司上班時,老闆要我開發日本的珊瑚鈣去電視台賣,但第四台抽很凶,利潤非常少,因此成本要壓到非常低。我們用了很便宜、一公斤只要四十塊錢的碳酸鈣,再加上一些染色、色素、有的沒的東西進去,弄一弄湊成很像珊瑚鈣的東西,其實根本不是珊瑚鈣。

那時為了表現平衡酸鹼值,老闆還叫我在產品裡面加了胃藥!當時我真的面臨是要馬上辭職還是怎樣。沒想到這產品竟然還熱銷了好幾個檔期!

老實講,我昧著良心做,罪惡感很重!我想到買的那些人吃下去,他有健康需要,結果我卻讓他吃胃藥!我真的沒想到我居然成為那隻黑手!最後我還是受不了,離職了!

王聖寧的離開,並無法改變他的黑心老闆。保健食品這塊誘人的大餅,究竟暗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黑心陷阱?

「早上一杯精力湯,中午一顆綜合維他命,晚上熬夜加班時又一瓶雞精。」這是設計工作者徐蕙蕙的例行公事,「有時候工作忙起來,飲食常常不正常,怕體力、營養不夠,保健食品是最方便的選擇。」

每年近千億元市場幾成全民運動

徐蕙蕙依賴保健食品的習慣不是特例,而是現今很多台灣人的生活縮影。根據《今周刊》保健食品調查,高達九二.五%的民眾吃過保健食品,幾乎成了全民運動,並且有著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三十歲以下的民眾,高達四三.四%吃過保健食品。

這麼愛吃,吃出了近千億元的市場。根據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研究所針對保健食品市場所做的調查顯示,台灣保健食品銷售額二○一一年高達八九六億元,再加上從國外購入的,市場規模可能上看千億元,幾占全民健保總金額的四分之一;並且平均每年以一○%的速度在成長。

如此昂貴的投資,究竟是吃出了健康?或只是吃進了安慰劑?甚至吃成傷害而不自知?

4大黑心陷阱吃進傷害不自知

陷阱1 檢驗大漏洞、吃補變吃毒
綠藻、魚油、魚肝油檢驗出戴奧辛、DDT、重金屬;紅麴含橘黴素。

陷阱2 黑心保健食品,養身變傷身
壯陽保健食品含威而鋼;鈣片加胃藥;大陸次級原料高價賣;80%的紅麴原料來自大陸,橘黴素恐怕吃下肚。

陷阱3 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最健康?
優酪乳等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糖分、熱量卻過高,健康食品反而不健康。

陷阱4 偷工減料、含量不足,功效大打折
兒茶素含量只有標示的三分之一,大豆異黃酮更只有不到20%,功效大打折扣。

編按:本文摘自3月13日出刊之《今周刊》847期封面故事「小心!吃進陷阱」,同期相關系列報導有「吃保健食品前務必『停看聽』」、「保健食品可以養生 也可能傷身」、「五位專家教你正確吃」、「台灣法條規範嚴格 政府卻放任不作為」,更多內容請參閱本期《今周刊》。(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847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43147
(轉貼)不能吃!這種早餐傷身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能吃!這種早餐傷身  (就是要你健康)

很多白領女強人一早就喝蔬果汁,雖說可以提供蔬果中直接的營養及清理體內廢物,但大家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人的體內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

所以吃早餐時,千萬不要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紅茶、綠豆沙、冰牛奶等等,短時間內也許您不覺得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事實上會讓你的身體日漸衰弱的,這是為什麼呢?

吃早餐應該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中醫學說的胃氣,其實是廣義的,並不單純指胃這個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

因為早晨的時候,夜間的陰氣未除,大地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這時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也許剛開始吃喝冰冷的食物的時候,你不覺得胃腸有什麼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齡漸長,你會發現怎麼吸收不到食物精華,好像老是吃不結實,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膚越來越差,或是喉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時常感冒,小毛病不斷,這就是傷了胃氣,傷了身體的抵抗力。

因此早上第一樣食物,應該是享用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羊乳、熱豆腐花、熱豆漿、芝麻糊、山藥粥或廣東粥等等,然後再配著吃蔬菜、麵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

因為牛奶容易生痰、產生過敏,因此喝牛奶較不適合氣管、腸胃、皮膚差的人及潮濕氣候地區的人飲用。

這樣的黃瓜和番茄- "絕對吃不得

 

農民自用的果,,菜大多不落農藥和生長激素,

但那些種來賣往市場賺錢的為了賣相好快高長大農民一般都落藥快要收割出售了,

 就在每個瓜的身上打少量激素/催生劑過幾天的瓜便會又大又鮮艷得多可賣得更早

和更能討好顧客.

帶尖兒番茄可導致肝癌發生 
頂花帶刺的黃瓜吃不得--含有雌性激 素 ”.

春天到了,夏天不遠了,蔬菜也多了,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發現番茄、黃瓜也一堆一堆的了

.買的時候,菜農肯定說:帶尖的番茄甜,好吃;
帶花、帶刺的黃瓜鮮,吃著時十分脆.其實未必是好貨色,裡面大有文章.我老公大學學的

就是農藥,根據老公他工作三年的賣農藥經驗,發現下列秘密:

 

一、 帶尖的番茄吃不得.

查看原圖 ↑

長時間吃這樣的番茄,可能致癌,不是瞎說的,它致癌的原因在哪裡呢?
讓我慢慢說吧.
現在種番茄的菜農都知道,番茄生長這一生,少不了2種激 素
1) 用來點花,點花是為了防止落花果,一般都用24-D
(一種生長激 素 ).
2) 
用來催熟,目的就是為了著色好、賣相好,一般都用乙烯利(一種催熟劑).
生長 素 和催熟劑在我國已使用多年,只要嚴格按照標準使用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但市場上出現的尖尖的番茄或其他畸形的番茄不是什麼新品種,它很可能是使用生長

激素 濃度過量或噴灑不當造成的問題產品,生長激 素 等農藥使用超標的問題是

存在的,長期食用這樣的番茄,會有什麼危害呢:-

   中國農業大學通過動物試驗證明,長期食用帶尖兒番茄可導致肝癌發生,可以

導致孕婦生出畸形嬰兒,同時導致生理功能發生改變,出現腫瘤疾病,並致使部分器官

的生理功能發生變化。所以啊,喜歡吃番茄,尤其是吃生番茄滴可要小心了。

 

正常的番茄、軟硬適度、通體一色,切開後多汁,平放時果蒂著地。建議大家選購時

要儘量挑選那些色澤均勻鮮亮、果實圓正的番茄。而在食用方法上,通過烹調加熱過的

帶尖兒番茄,其內部的細胞集動劑含量將大大降低。
重要的是,對那些帶尖的番茄呢,要小心!小心!

二、頂開花 皮帶刺的黃瓜吃不得

查看原圖

有一種激 素 能使黃瓜
"頂開花 皮帶刺"
一種能讓黃瓜頂開花 皮帶刺的藥物叫好美得, 該藥的使用說明中這樣寫:

專為黃瓜生長發育特別研製,促進結瓜並急速生長成優質商品瓜;對瓜嫩、瓜條直而長,

頂花鮮帶刺有特效。鮮瓜期長,瓜重大幅增加,可提早上市。

該藥的用法是:於雌花開放當天或開花前2-3天,每瓶(10ml)兌水1-2公斤均勻噴或浸瓜胎1次。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於雌花未完全開放前使用本品,可延遲雌花開放,等等。


查看原圖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剛開花的時候,趕緊用毛筆蘸著藥往上點
除了有讓黃瓜頂花帶刺的藥品,銷售人員還推薦了一種名叫頂好第二代加強型高效座瓜靈,它能讓黃瓜順直增產。記者注意到,兩種藥的成分一樣,都是“ 0.1% 氯吡脲可溶性液劑,藥品的外包裝上也都寫明瞭農藥登記證號生產批准證號產品標準號等資訊。略有不同的是,頂好的包裝上寫著調節劑微毒等字樣。

蔬菜專家說:
黃瓜正常長大時頂花會枯萎的。使用藥物處理過的黃瓜,頂花老是含苞待放的樣子,花還是很新鮮,這樣肯定是不正常的。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孫小鐳主任告訴記者。
在山東省農科院的黃瓜生產大棚裏,記者看到了處在各個生長階段的黃瓜:剛剛長出來的幼果,頂部的花完全開放;成熟的黃瓜,頂部的花都已經枯萎,這些都是正常長大的黃瓜。

黃瓜的花分為雄花和雌花,只有雌花能結果。在雌花開花的當天,花是很新鮮的,到了第二天就開始枯了,等到第三天、第四天,花就逐漸枯萎縮了。” 孫主任說:“黃瓜從開花到長成,夏天最熱的時候也需要7天的時間,因此成果上若還帶著新鮮的花,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人們都喜歡頂花帶刺的黃瓜,認為這樣的黃瓜嫩,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心理,有的菜農就想法設法讓黃瓜的花掉不下來,在生產中使用一些激素 類的藥物。


據瞭解,蔬菜種植所使用的是植物激 素 ,天然的植物激 素 是植物體內合成的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顯著作用的微量有機物質,不過由於天然植物激素 非常稀少,也比較昂貴,因此生產中使用的都是人工合成的類似天然植物激 素 的化合物,也叫植物生長調節劑,它在農業上被普遍用來催熟、提高產量。


蘸花在生產上是允許的,因為冬天溫度低,冬花不容易結果,所以果農就用激 素 蘸花,提高結果率。但是,藥物的濃度是有嚴格要求的。孫主任說,有的菜農在蘸花的過程中,發現一些花蘸過以後,黃瓜長成以後花都不枯萎,就用這種方法讓黃瓜頂花帶刺,甚至還摻上了其他的一些藥物。


植物激 素 對人體是否有害的爭論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部分專家認為,植物激 素 對人體可能有傷害,他們的主要觀點是植物激素 會被人體吸收,對人體會有不利影響,尤其對生長發育中的孩子,有可能造成性早熟。也有觀點認為,植物激 素 和動物激 素 完全是兩個概念,植物激 素 並不會參與人體反應。


消費者在買黃瓜的時候追求直,追求頂花帶刺,有的人甚至還追求粗細都一樣,這不是科學的消費觀念,其實再好的品種也不會十全十美,人們應該崇尚自然,不要追求人為加工。孫小鐳主任表示。買黃瓜我們都想買到最新鮮的,可是那些頭頂含苞待放的小花,並非是自然生長形成的,點蘸了植物激素 後,這些黃瓜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40439
(轉貼)越南茶混充台灣茶 小心喝到戴奧辛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越南茶混充台灣茶 小心喝到戴奧辛



【大紀元1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台灣茶不僅口感甘韻、而且香氣獨特,一向受消費者的喜好,成為不法商人「魚目混珠」對象,台北縣消保官訪查境內多家茶葉供應商,發現有不肖業者將台灣茶葉和進口茶葉混裝後,再以台灣茶對外銷售。

台北縣政府12月11日公布查驗市售茶葉產品結果,發現市售茶葉產地雖標榜台灣茶,其實多屬越南等地進口的茶葉混充,幾乎所有茶葉都驗出微量農藥殘留。

根據抽驗結果,消保官抽驗的茶葉產品多含微量農藥,雖含量符合規定,但長久沖泡飲用,恐影響健康。連天仁茶業的「茶王」都被驗出多達6種微量農藥,雖然天仁稱他的茶都產自台灣。

越南茶冒充台灣茶

台灣去年自國外進口逾27,000公噸茶葉,但市面上卻看不到這些進口茶葉製成的茶品。台灣飲茶人口多,自有產量僅17,000多公噸,卻還有超過9,000公噸外銷出口,市面上標榜台灣產製的茶商品,來源令人好奇。

一些大茶廠包含傳佳、大同、桔揚東爵4家廠商的茶葉,從越南、印尼進口低價茶葉,再混入部分的台灣茶葉後,就以台灣茶名義擺進大賣場銷售,兩者價差達5倍以上,不僅衝擊本國茶市場,也有欺瞞消費者。

這4家茶廠且提供原物料給「悅氏」、「光泉」和「泰山」等知名茶飲料製造商,及家樂福、大潤發、愛買等賣場的自有品牌商品。

台北縣法制局長陳坤榮說,越南茶常被驗出2至3種不同的農藥殘留。

區分台灣茶

如何區分「正港」台灣茶?台北縣農業局表示,參加農會產銷班的茶農,產量和農藥都經過查核,品質有保障;另外,附有農委會產銷履歷(TAP)的茶葉,從耕作到出產過程都有登錄,可避免消費者買到混充茶。

另外,名間鄉茶農自救會長游宏達及執行長陳聰鑑說,台灣特有的採茶手法「一心兩葉」就是中國茶和台灣茶最好辨識的管道,因為中國茶或越南茶則是以採嫩葉為主。

越南土地上的戴奧辛

大量進口、打擊到台灣品牌的越南茶葉,雖然多是台灣茶農轉進越南後的產品,但都是在越南山坡種植出來的茶葉。

越南在越戰期間,曾被美國人遍灑落葉劑(俗稱橙劑/Agent Orange),造成森林大量死亡。雖經復育,但土壤中殘留的落葉劑濃度仍高。在落葉劑含有的不純物中,戴奧辛(二噁英)是最受矚目的一種!1997年國際癌症總署將戴奧辛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質。

據維基百科報導,戴奧辛(dioxin)在環境中的半衰期長達50年,人體脂肪組織每單位只需含一萬億分之一戴奧辛,已可使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及肝腎受損等症狀。在越南,有不少退伍軍人被驗出體內積存過量的戴奧辛。

今年夏季,環保署抽查蚊香,就發現老字號「鱷魚蚊香」有兩款越南廠產品遭戴奧辛汙染。再進一步全面檢測15件市售蚊香商品,又發現5件遭受戴奧辛汙染。7件受戴奧辛汙染蚊香全部都是「鱷魚蚊香」,另3件分別來自馬來西亞、印尼及中國廠,但都採用越南廠的木屑,而遭到戴奧辛汙染。一般蚊香戴奧辛監測值僅約數個皮克(pg I-TEQ/g),而這幾款蚊香的戴奧辛超值163~624皮克。

科學家已經證實,肝、肺、胃癌及淋巴癌都和戴奧辛有關,戴奧辛也會影響免疫系統,只要暴露在低劑量的戴奧辛中,就會導致細菌、病毒、寄生疾病增加,也可能造成胎兒缺陷,孕婦流產。

台北榮民總醫院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表示,戴奧辛在生物體內半衰期大約7年左右,進入體內後不易排出。

進口越南茶雖然通過農藥檢查,若含致癌的戴奧辛有毒物質,將引起多種健康問題。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34665
(轉貼)《謠言解密》豬油和牛油吃不得?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謠言解密》豬油和牛油吃不得?

小琳是個用功的高三生,與其他同學每天猛K書、考大學不同的是,她每天花好幾個小時看英文報、看美國ABC電視新聞,準備暑假後到美國唸大學。

有一天,她在報紙上讀到「FrenchParadox」(法國矛盾)這個詞,百思不解,上網查詢之後,才發現一項令她顛覆傳統思考的事實。(這裡說的傳統思想其實不是真正的傳統思想,真正的傳統思想是吃豬油。)

「法國矛盾」指的是法國人比美國人多吃兩三倍的奶油、豬油、牛油這些飽和脂肪酸,但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卻只有美國人的三分之一。吃傳統油膩膩食物的法國女性,罹患心臟病的機率竟是西方國家中最低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至今美國科學界還是無法完全解釋,因此稱為「法國矛盾」。

當初油商為了讓民眾接受沙拉油,於是抹黑豬油,說是豬油造成血管阻塞,我的網頁從開始至今,就一直鼓勵大家使用豬油,不要用害人心臟動脈血管栓塞的沙拉油,現在證明我是對的了。

百年來,美國人把造成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的元兇指向?云o、豬油、牛油這些動物性油脂,因此才有人造奶油的發明與植物油精煉工業的興起。反觀法國人,南洋各國的人們,每天所吃的都是椰子油、棕櫚油,這些油也和豬油、牛油一樣,是美國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飽和脂肪」。

還有台灣的阿公阿媽,吃了一輩子的豬油,也沒有聽說有什麼問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植物油與動物油的優缺點其實,現代人腦海中「少吃豬油、牛油比較健康」這個觀念,頗有爭議性。

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指出,首頁必須認清的一點是,油脂對人體是非常重要的。無污染的豬油、牛油,並不比大賣場裡熱銷的植物油差。美國是以資本主義立國,一切講究財富,只要能賺錢就是好,中國人吃了幾千年豬油都好好的,結果西洋人只為了賺錢,就去抹黑豬油,這打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研究,目的只為多賺錢而已。

現在的西藥廠也是抱持著相同的想法橄欖、芝麻、花生、茶籽這些含油量高的種子,是用傳統的冷壓(ColdPress)方法,將油從種子裡壓榨出來。這些壓榨出來、未經精製處理的油,都是我心目中的好油,也是世界各國傳統的製油方式。但是大豆、玉米、菜籽是怎麼做成油的呢?

這些含油量低的種子,必須先曬乾,再用化學溶劑(通常是己烷或汽油)浸泡,將油脂萃取(Extract)出來。由於化學溶劑內的己烷、苯、甲苯具有毒性,殘留量必須控制在幾十個PPM之內,因此煉油工業的水準與油的品質很有關係。(現在大家看到背後真實的情形了。)

豬油一直是台灣農業社會的主要食用油,因此,它反而比剛被發明的精煉大豆油、氫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來得令人放心。陳俊旭表示,豬油、牛油這些飽和脂肪裡面,含有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這是它最被詬病的地方,因為花生四烯酸會促使身體發炎。但如果多吃蔬果,少吃精緻澱粉,就可抵銷它的壞處。

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吃豬油的。這些油雖然含有花生四烯酸,但是,它們也有一些有益身體的優質成分。

例如豬油、椰子油、棕櫚油中含有月桂酸(Lauric Acid),它可以抗菌、抗病毒、提升免疫力,這是其他不含月桂酸的液態植物油所沒有的優點。

此外,豬油、牛油在常溫下是固態,穩定性高、可耐久保存、不易變質,較耐高溫烹調,比液態植物油(如葵花油、沙拉油)更適合用來炒菜,更不容易氧化產生自由基。所以,下次如果你有機會吃到豬油拌飯或是豬油拌番薯葉,就不必罪惡感太重了。(文案取自『吃錯了,當然會生病!』一書,由新自然主義發行。)(正常的吃,哪來罪惡感呢?)

資料來源: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906

如果從今開始,就將你家廚房中的沙拉油改為豬油或是牛油,用這些真正的動物油來做菜,吃素的可以用花生油,麻油,茶油來做菜,你全家的身體,必將從今日開始就在進步,我過去一直在罵沙拉油不好,就是因為我在美國臨床,每天都看到只吃沙拉油的美國人,所以非常了解這些油的害處,現在出現這篇報導,證明我過去說的是對的,希望讀者立刻改變你家的廚房做菜用油,我保證你家人將不會再發生心臟病之類的問題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32204
黃豆植物油 不要有問題(轉貼)謝富弘人造雞 創素食里程碑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富弘人造雞 創素食里程碑
記者周密密蘇里州專訪
November 29, 2012 09:00 AM | 12411 次 | 0 0 評論 | 24 24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發明人造雞肉的食品專家謝富弘博士(左),和「超越肉類」總裁伊登‧布朗合作發展素食,是學界與業界合作的成功案例。(圖:謝富弘博士)
發明人造雞肉的食品專家謝富弘博士(左),和「超越肉類」總裁伊登‧布朗合作發展素食,是學界與業界合作的成功案例。(圖:謝富弘博士)
謝富弘和妻子歐陽棣欣伉儷情深。(圖:謝富弘提供)
謝富弘和妻子歐陽棣欣伉儷情深。(圖:謝富弘提供)
謝富弘研發出的素食雞肉,有和雞絲一樣的紋理。(圖:哥倫比亞密蘇里大學提供)
謝富弘研發出的素食雞肉,有和雞絲一樣的紋理。(圖:哥倫比亞密蘇里大學提供)
由於一項創新的人造雞肉的發明,「超越肉類」(Beyond Meat)總裁伊登‧布朗(Ethan Brown)和食品專家謝富弘博士相遇,兩人撞擊出的創新火花如今已照亮食品工業界,也為地球資源保衛開創新途徑。

哥倫比亞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與「超越肉類」的合作,是學界與業界攜手合作的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也是今年素食養生的最熱門話題之一。這種人造雞肉產品,先後被時代雜誌、紐約時報、探索頻道、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ABC電視台和許多美食家媒體介紹。

來自台灣、獲有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的謝富弘,是位注重環保、關心大眾健康的科學家。他早年在桂格燕麥公司(Quaker Oats Co.)擔任高級研究工程師,成功改進乾燥葡萄乾的柔軟度,讓麥片珠(Granola)容易咀嚼,並因而獲得三個專利權。

1987年,謝富弘應聘任教於哥倫比亞密蘇里大學生物工程系迄今,一待就是25年,現任密大研究生課程主任,並兼任該校生化工程監控和生物感測中心「21世紀食品的傑出研究計畫」的推行人之一。這種人造雞肉,是近來他備受矚目的研究成果。

一般人對素雞、素鴨、素鵝、素腸,或是素鰻、素蝦鬆等素食材料都不陌生,可能會問:這種素雞有甚麼稀奇?

謝富弘的獨家人造雞肉,同樣用豆製品為基礎,所做成的仿雞肉產品,看起來像雞,切起來像雞,最神奇的是吃起來也像雞,還有和雞絲一樣的紋理。

他成功解決了涉及工業生產高品質和高營養食品的許多問題,口感極佳的人造雞肉,為食品工業界帶來無限商機。

豆製雞 媒體讚

謝富弘研發的人造雞肉和真雞肉兩相比較,前者的蛋白質稍為高一些,而蛋白質的品質以及消化率程度則兩者相當。製作人造雞肉時,必需加入少量的植物油,不過脂肪成分比起雞肉來要低一些。至於烹煮調製後的味道,則與真雞肉不分軒輊。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彼特曼(Mark Bittman)撰文盛讚這種「逼真的假雞肉」(real fake chicken),「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品嚐,我完全被拐了。」

時代雜誌也精彩的描述試吃時的感覺,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味覺震撼,「這份雞肉在嘴裡像真雞肉一般解體…說不出的咀嚼勁道…它就像雞肉一樣,還帶著幾根晃盪的『肉絲』。」

提起人造雞肉,謝富弘毫不居功,謙虛的說,千萬要提他的研究夥伴荷羅德‧赫夫(Harold Huff)。赫夫是謝富弘的高級研究助理,跟著他做研究長達25年。獲有密大農業工程碩士學位的赫夫,專門負責研究所裡大型工業擠壓機(industrial extruder)的操作和維修。

人造雞肉從何而來?簡單的說,就是從擠壓機生產出來。這個擠壓機的道理跟食品打碎機(food processor)很像,不過工業擠壓機又高又大,得爬上梯子才搆得到機器開口。把黃豆粉、麵筋、油和水等加在一起,一開始像麵糊,隨後經過擠壓機的處理,達到一定的高溫之後,就會開始變硬,壓縮出紋理。

謝富弘和赫夫經過多年的研究才搞對溫度;然後又花幾年的工夫,發現如何使其迅速冷卻,而不會融化掉。

超越肉類 挑戰肉食者味蕾

謝富弘的研究重點之一,即在於食品和高水分擠壓的領域,他特別著重於建立推演模型,以提供蛋白質相互作用新的認識。這種創新和實際應用,一直為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科學家所推崇。

他們最初進行這項研究時,完全是學理方面的純研究,並沒有想過要發展出特定產品,或與企業接洽,將研究結果推上生產線。

當時暫時訂名為「人造雞肉」的這項黃豆蛋白質研究成果,被企業界發現,是在2009年。馬里蘭州的伊登‧布朗讀到謝富弘的研究報告,大為讚美。因為這完全合乎他的理想,既可開發植物蛋白質的素食市場,又可以減少蓄養動物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布朗接受記者電話訪問時表示,當時他馬上和謝富弘連繫,那一年即多次專程到密蘇里大學,就人造雞肉和擠壓機等深入研討,然後決定和密蘇里大學簽定獨家專利生產權。密大也希望他的工廠設定在哥倫比亞,方便將來的合作,也為當地製造就業機會。

在從事仿造雞肉事業之前,布朗是環保能源專家。他說,他喜歡肉的味道,可是幼年時的經驗,讓他相信減少殺生、降低肉食,是人類應該致力的方向。他小時候常在自家的農場過暑假,幫忙餵雞飼養乳牛。成年後決定吃素,因為他關心動物的福祉,還有牠們的生存環境。

布朗認為,人類為了生存,並不一定要去殺死動物,去吃牠們的肉。而且,那些圈養的雞、豬、牛、羊等動物排出大量的廢氣,大牧場有處理不完的糞便,加速惡化地球的溫室效應。

布朗吃素多年,總對素肉的選擇有限而感到失望,所以決定自己創立公司,來開發這個逐漸增長的市場。根據研究報導,美國素肉市場的成長率為每年3%至5%,肉類消費也有降低的趨勢。

無防腐 護健康

他希望能生產口味純正、價格合理的素肉,以推廣素食。尤其當今有很多重視健康的年輕消費者,努力減少吃肉的次數。針對現代人健康的訴求,他的公司「超越肉類」不僅把目標鎖定為吃素的人,還要打入健康食品市場,賣給肉食主流消費者。

布朗把在密蘇里州哥倫比亞的設備,稱為「現代農場」,他很自豪的說,在這裡生產的是最乾淨的蛋白質,不用擔心有任何添加劑加在這些「雞肉」裡。

一分鐘 製雞肉

它是地道純正的產品,完全是從植物而來。生產「雞胸肉」的時間,從豆粉到製成品,總共只需一分鐘。和養雞所需的六個星期相比,真是有效多了。

「超越肉類」的人造雞肉,今年暑假在Whole Food東西兩岸連鎖店推出,廣受歡迎,加盟販賣的店和餐廳不斷增加。布朗信心十足的說,他還要和謝富弘、赫夫繼續研發其他肉類。

那麼,他們下一步想仿製哪種肉呢?謝富弘透露說,牛肉和火雞肉。

這項「超越肉類」的人造雞肉發明,在素食界的標竿地位已然樹立,他也期許未來會有更多人加入素食健康的行列。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多吃地瓜葉來取代地瓜 

瓜葉的養分稱霸蔬果界

    肺癌第3期,連醫師都宣告不治的抗癌醫生吳永志,40年前,他才30歲就罹患癌症,但他不沒有進行化療,透過亞麻子、玉米粒等的蔬果食譜,喝了9個月,腫瘤就消失了;西醫說這樣的蔬果汁確實有助於排毒,但要完全抗癌還得碰運氣。 

    超強力馬達,蔬果大集合打成汁,番茄、胡蘿蔔、蒜蓉、九層塔,外加香菜、檸檬,還有發芽的豆類,玉米粒、亞麻子,這些被吳永志稱做是「救命食譜」。 

    號稱40年前,靠一天喝6杯這樣的蔬果汁,再搭配沙拉等健康飲食抗癌重生。 

    抗癌醫師吳永志:「因為我們病從口入,所以一定要將這個病因查出來,然後吃錯什麼東西不再吃,6個月就已經改善,9個月去驗就已沒有癌細胞。」 

    當初檢驗出肺癌第3期,連醫院都幾乎放棄治療,吳永志完全沒做化療,就利用自然療法幫助身體排毒。吳永志:「科學家證明這植物生化素,能夠抗老抗衰老抗病抗癌。」 

    記者:「何人都適用嗎?」吳永志:「任何人都適用啊!」真的適用於所有癌症病患嗎?血液腫瘤科醫師聽了有些擔心。北醫血液腫瘤科醫師戴承正:「這個算是運氣啦,自然醫學有它一定的角色,只是說他佔據的比例,我們沒有辦法做到百分之百的自然,在生活環境裡怎麼樣,都是會有一些毒素。」拿出X光片,西醫強調,化療搭配標靶治療,也能讓這一大片的肺癌腫瘤消失無蹤,多吃蔬果確實可以幫助排毒,但絕非萬靈丹,醫師建議,雙方搭配才能發揮最大療效。

以地瓜葉取代地瓜?更好的選擇

    聯合國推廣每人每天至少要吃400公克、5種不同種類的蔬果,你做到了嗎?洲蔬菜中心專家建議,現代人如果沒有時間吃這麼多種,應選擇營養價值較高的蔬果吃,其中便宜又好吃的地瓜葉是最佳選擇。 

    亞蔬中心副研究員楊瑞玉最近配合聯合國的這項推廣,針對上百種蔬果進行分析研究,瞭解其中的營養價值,結果地瓜葉的營養成份居冠。楊瑞玉表示,如果沒有時間準備 5 種以上的蔬果,最好選擇吃 1大盤地瓜葉,但她強調,多樣化的蔬果攝取,才是對人體最好。  

    她表示,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吃 300公克的鮮綠地瓜葉,就能滿足 1個人1天的維生素AC及鐵的需求,黃色與紅色葉的地瓜葉營養成分雖然比綠色低,但其抗氧化物的含量,較一般日常食用的蔬菜高 5 10倍,紅色葉又富含花青素,有抗氧化效果,而所有的地瓜葉都含有多量的酚,具有抗氧化及抗癌性。

    楊瑞玉指出,地瓜葉中還含有dicaffeoyl quinic acids成分 ,這種成分對愛滋病患者來說,合併藥物治療能提高治療的效果。亞蔬中心針對地瓜葉的營養成分進行動物實驗,目前進行中。

強肝解毒妙方: 

 摘錄自天然果菜集:肝臟不好的人,大多飲食不知如何選擇而引起肝功能不良,長久累積而產生肝臟循環不良,以致於無法改善,而一發不可收拾......

妙方如下:

1.蕃薯葉大約半斤左右洗淨。

  作法:鍋底放下適量的水,待滾後放下蕃薯葉,三分鐘左右撈起,加些嫩薑,滴下數滴香油(橄欖油),再加些鹽,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保肝佳餚。 

2.空心菜:大約半斤左右洗淨。 

  作法:與蕃薯葉相同...地瓜養生,小心養肉!以地瓜葉取代地瓜?更好的選擇。 

    懷舊養生食品「地瓜」,近年來成為最受歡迎的防癌抗老食物,營養師指出,地瓜富含維生素A、膳食纖維,卻有熱量過高的問題,怕胖的人不妨以地瓜葉取代地瓜,也能獲得相同的營養成分。台灣吹起地瓜養生風,甚至成了防癌的新星,台安醫院營養師林佳姿指出,地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提升免疫力,濕潤乾燥的黏膜組織,皮膚、呼吸黏膜、腸胃道疾病都可以改善。  

    經常使用電腦的人,會有眼睛乾燥的問題,吃地瓜也可以滋潤眼睛黏膜,難怪科技新貴也在「瘋地瓜」。此外,地瓜中豐富的維他命A還有抗氧化、抗癌的作用,被當作養生食物,地瓜可說是當之無愧。 

    不過,林佳姿指出,很多人都忽略地瓜是澱粉類食物,熱量非常高,一份地瓜熱量高達124240地瓜的熱量,等同於一碗白飯,但很多人把地瓜當作零嘴吃,不知不覺中攝取太多熱量。吃地瓜也容易影響血糖,糖尿病患最好避免吃地瓜

怕胖的人,不妨以地瓜葉取代地瓜。

    地瓜葉含有的維他命A,不遜色於地瓜,而且膳食纖維更高,地瓜有的好處,地瓜葉通通有,熱量又比較低。林佳姿說,地瓜葉的熱量只有地瓜的四分之一,豐富的纖維質,卻可以讓人有飽足感,注重養生又怕胖的人,地瓜葉將會是更好的選擇!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03788
頁/共1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