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振興中醫打擊西禍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護士社工短缺資料】全球護士短缺 女性主義所致(轉貼)北醫大與美集團簽約 護理人力恐外移
 瀏覽5,160|回應3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全照護 台灣靠病人家屬…

報載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要求立法改善謢士和病人不合理比例的問題。我曾在台灣和在美國從事護理工作,我認為,美、台制度不同,只拿照護的人數來做比較,卻不看工作內容,有失公平。

在美國是total care,護理人員不但要給病人藥,還要三餐餵食;大小便、任何事全由護理人員來處理。病人家屬探病的時間有限制,不像台灣家屬是廿四小時在旁邊協助的,相對之下護理人員要負責的就是病人從頭到腳全身的問題,包括和各科的醫生和其他各部門的連繫。

美國醫院多半只收急症病人,一但病人的病況穩定下來,馬上請出院或轉入護理之家或復健中心。多半的病人在出院後,往往還得在家休養一段時間才能回到工作崗位上。像美國的病人開全膝關節置換,最多只留病人三到四天在醫院裏,就請病人出院,然後轉診到復健醫院定期復健。可是同樣的全膝關節置換病人在台灣往往住院一、兩個星期以上,甚至有到廿天的。

另一個例子是生產。美國的自然產後第二天一定叫妳走人,台灣卻是觀察三到四天才出院。剖腹生產是三天出院,台灣則是住院住一個星期。醫院運作方式差距如此之大,怎麼拿台灣跟美國比?所以我在台灣和美國或是在日本和美國做過護理的朋友,沒有一個覺得在美國照顧五個病人,會比在台灣照顧十個病人或日本七個病人來得輕鬆。

我並不反對檢討台灣的護士和病人比例。但在檢討比例的同時,醫療體制、謢理內容和國人的需求與文化也應該一併納入考量。一味追求降低護士和病人的比例,並無法解決長期以來醫療文化造成的照謢現象,也不是解決護理品質不佳的根本。

●延伸閱讀: 1護士照顧15病人 天使也抓狂

【2009/03/16 聯合報】

1護士照顧15病人 天使也抓狂

一名護士平均要照顧十位病人,有沒有「太超過」?馬英九總統昨日應邀出席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廿周年慶祝大會,護理界爭取護理人員與病患比例應達一比七,以及合理的工作條件、不開放大陸學歷考專業證照等問題,他表示「將盡力實踐選前承諾」。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監察委員尹祚芊表示,國內護理人員長期配置嚴重不足,除現行五百床以上的醫院須依醫院評鑑標準,在腫瘤科及輪值白班時,有較充裕的護理人力,達到護病比一比七之外,其他幾乎是一名護士照顧八到十名病患,而且越小的醫院、人力越不足,甚至有高達一比十五的怪現象。

全聯會理事傅玲說,美國有研究發現,最符合醫療品質、病人安全要求的護病比,應該是一比四到一比六,如果護理人員多照顧一個病人,患者的死亡率便相對增加。

對於護理界的訴求,馬英九昨特別向在場的百多名護理人員代表表示,儘管現實條件有限制,但「一定會試、盡量做到」,「還會要求研考會列管、檢討」。

馬總統並說,衛生署可以考慮修改相關規定,降低護病比,來提升護理人員及病人的權益。尤其是未來即使承認大陸學歷,也不能開放參加國家考試取得專業證照,不會影響國內護理人員就業。

尹祚芊說,國內持護理專業證照者有二十一萬人,若調整護病比平均為一比七,將要增加兩到三萬人,對護理人員、病人來說都有助益。衛生署護理暨健康照護處副處長蔡淑鳳表示,衛署針對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有關縮減護病比部分,已進行內部研議,本土的實證研究也將於年底出爐,屆時將邀請各界、專業人士研商,確認調整的幅度。

【2009/03/15 聯合報】

產檯實況》護士軋不過來 老公親自接生

「就連天使下凡當護士,都會想離職」,因國內護理人力配置失當,致負擔過重、勞動條件差,還潛藏職業傷害,造成流動率高,護理人員分身乏術,患者醫療權益與安全也難保障。

一名現職護理人員在網路論壇寫道「護士真不是人當的」,引起熱烈迴響。有人抱怨,即使已取得護理師執照,但還得接受時薪制的護士工作,工作繁雜,加上高危險的工作環境,「比工讀生還不如」。

一家產科診所本來有十到十五個護士輪班,近年因精簡人事,只剩下三個護士分別值班,由於採責任制,白班護士到晚上十一點還不能下班,回家後還要等電話,若臨時有產婦上門,就必須奔回診所幫忙。

護士韓小姐說,人手不足、工時又長,難免會聽錯醫師指令或給錯藥。另一名護士則抱怨,因老公外遇而離婚,小孩只能託娘家帶,自嘆「誰叫我從事輪三班的工作」。

護理人力不足,照護病人的工作往往落在家屬身上,一名新手老爸說,他太太在某家醫學中心待產,多次催產房「快生了」,直到上產檯都沒人理,還好自己身手敏捷,剛好接到「掉出來」的孩子。事後打聽,原來為因應醫院評鑑,所有護理人員都去整理病歷、寫海報,「醫院忙評鑑的時候,千萬不要生病或生孩子」,這是他切身感受。

【2009/03/15 聯合報】

北醫大與美集團簽約 護理人力恐外移

台北醫學大學今天與美國仁愛醫療集團簽約,將協助北醫校友及國內醫療院所醫護人員取得國際證照,並安排到美國就業。雖說替醫護人員增加就業機會,但可能引發國內另一波護理人員外流潮,讓國內原已不足的護理人力雪上加霜。

北醫大護理系主任林佳靜透露,她的護理系學生中,已有近十分之一決定往外國發展,她相信在美國仁愛醫療集團提供相關協助後,今後出國執業的護理人員將愈來愈多,讓她一則以憂,一則以喜。

喜的是,這些護理系在校學生未來會有更好的發展,但憂的是好的人才都走了,勢將衝擊國內醫護生態,照護品質堪虞。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呂月榮的心情也很矛盾,她固然為有機會到國外發展的護理人員高興,卻也難免擔心國內照護品質下滑。

呂月榮說,在全球化中,執業的平行移動是無可迴避的趨勢,有外語能力或優質的護理人員往美國、澳洲等先進國家移動,空下來的職缺,很可能由東南亞等地護理人員遞補,雖人力依舊,但品質不同。

她舉例指出,近年來國內不少醫療院所紛紛到越南等地尋找合適的護理人員,進而引進國內。這些來自越南等地的護理人員,雖也受專業訓練,但她認為在不同養成教育及文化差異下,這群外來的護理人員未必能扮演好專業角色,最後受害的還是國內病患。

面對此一趨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吳志雄也頗感無奈,既然人往高處走,若真有護理人員往國外發展,他也只能給予祝福。林佳靜則自我安慰說,這些出走的護理人員日後若能再度回國,將可貢獻所學,有助於提升國內照護品質,也算是好事一件。

美國仁愛醫療集團 (AHMC)在美國南加州聖蓋博谷擁有六家中大型醫院、醫學中心及仁愛醫科大學。今天該集團捐贈120萬美元,協助臺北醫學大學弱勢助學、培養優秀醫護人才,並加強雙方在臨床醫護與中醫研究的合作。

【2009/03/16 聯合晚報】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334045
 回應文章
(轉貼)醫療人手不足 英出怪招「增聘助理」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醫療人手不足 英出怪招「增聘助理」

英國醫療環境面臨人力短缺的問題,醫生們常需面對工作量及壓力過大的困境。為了解決醫療人力不足問題,英國政府想出新招,準備培養更多「醫師助理」,以解燃眉之急,但此舉卻引發醫療界的爭議,質疑可能會降低醫療水準。

醫師助理通常只需經過兩年的密集培訓,不像正規醫師需耗時七年來學習。合格的醫師助理會為病人初步診斷和看護。英國衛生大臣表示,在英國使用國民保健服務(NHS)的病人數量越來越高,相對的醫療資源就會不足,這就是他們要擴充醫療人手的原因。

但醫師團體警告,這種方法會使醫療服務「廉價化」,而且病人也會弄不清楚到底誰是貨真價實的醫生。英國醫學協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警告說,新增的職位無法取代醫生。該協會主席馬克·波特(Mark Porter)說:「某些治療只有醫生才能提供。政府需要確保這種做法不會影響治療水準,病人的醫護質量也能得到保障。」

英國病患協會(Patients Association)負責人凱瑟琳·墨菲(Katherine Murphy)也表示憂慮。「我們擔心醫師助理的待遇比醫師更差,那麼醫院就更有可能以增加他們來解決病房人手問題。」

【2014/08/25 數位新聞中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178340
西醫無能 性別平權 護士短缺 真正緣由(轉貼)日老齡化快 醫護人力追不上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最新 | 發燒 | 哇新聞 | 字級:

13家列榜500大 醫療集團化肥了誰?

【聯合報╱本報記者張耀懋】
2011.05.12 03:49 am

你習慣赴超商購物,也得習慣看病的是連鎖醫療集團的分支機構。

這幾年國內醫院數驟減,但是,醫療機構間兼併、合併之慘烈,絲毫不亞於企業界。攤開二○一一年天下五百大服務業調查,就有十三家公私立醫院集團高列榜上,這還不包括中國醫藥大學與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

首位的長庚集團含林口、台北等院區,八、九千張病床,年醫療營收達四百多億,我們每繳十元健保費,就有一元歸長庚。同屬企業轉投資的國泰則在台北、汐止與新竹插旗,出過兩位衛生署長的台南奇美醫院也有分院。

教會系統中,馬偕在台北、淡水、台東與新竹都有分院,彰基則專走小而美路線,吃下經營不善或無意經營的小醫院,八家集團醫院聲勢浩大,其院史文物館即記載,「去年(應指二○○九),是彰基積極策略聯盟、開疆闢土、拓展市場的一年。」慈濟也有花蓮、大林及新店等院區。

學校系統更戰雲密佈,以台中為總部的中國醫藥大學這幾年在董事長蔡長海領軍下,醫療版圖從台中總院等已擴展至近廿家醫療院所。

私人體系更是以合併或聯盟為生存法門,桃園敏盛憑高超財務槓桿,已發展出數家分院的醫療體,其中以醫療事業控股為主的盛弘公司更完成上櫃。中台灣的彰化秀傳則憑藉著前立委黃明和的人脈,從彰化秀傳一路到高雄縣立岡山,另成一集團。

醫院集團化的最大惡果是托拉斯。學者即擔心,未來只要幾位集團老闆坐下來談一談,就可決定分配健保大餅;而高度機構化的結果,也壓制醫師自主專業空間。

但是,高度競爭下,似也成降低成本及汰弱留強的捷徑。台灣醫療集團化似已成主流,維持一定品牌品質上有一定貢獻;但是,如何再更進一步提升,就有賴主事者睿智。

【2011/05/12 聯合報】

被點名 長庚:年年加薪、彰基:謝謝指教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簡慧珍、蔡佳妤/連線報導】
2011.05.12 03:49 am

遭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點名的長庚、彰化基督教醫院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昨天都否認自己「才不是血汗醫院」。

長庚體系最高顧問吳德朗說,政府官員或當過官員的人,「不能黑白講」。以護理人員離職率來看,一般醫院高達百分之十二到十五,長庚只有百分之七;護理人員平均薪水達六萬八千多元,八千三百多張床,有七千七百名護士,工作條件並不差,「才不是血汗醫院」。

護理人員高流動率,長庚表示,這是台灣各醫院普遍面臨的問題,長庚每年調薪百分之一點五到百分之二,也提供優渥年終獎金,薪資水準在同業間具競爭力。

彰化基督教醫院發言人周志中表示,彰基在鹿港鎮增設鹿東分院、籌建員林分院,今年購入可精確掃描腫瘤和血管的新儀器;另打造乳房X光篩檢賓士巡迴車,深入中部縣市為女性朋友服務。

周志中說,彰基是教會醫院,有一定使命,以醫學中心醫療品質和服務水準,支援雲林、二林、南投等偏遠地區民眾的醫療;楊前署長指彰基是血汗醫院,「彰基謝謝他的指教」。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主任秘書吳錫金表示,醫院附屬在大學之下,若有盈餘都用在學校和醫院長期發展上,但仍以病人、改善服務品質為主,這兩項都需要經費。

吳錫金表示,醫院仍有部分經費用在增聘護理人員和調薪上,醫護人才荒是全國性問題,每間醫院都缺人,院方與楊前署長在認知上可能有差距,也許是用在人力上的經費,未達到楊前署長期望。

【2011/05/12 聯合報】

苗栗大千醫院 加薪至少五趴

【聯合報╱記者范榮達/苗栗縣報導】
2011.05.12 06:28 am

大千醫院 護理加薪不只3% / 范榮達
總統馬英九的聲音,苗栗市大千醫院聽到了!苗栗大千醫院院長徐千剛昨天在慶祝國際護師節活動宣布,大千醫護人員「加薪不只三趴」,加薪幅度五到十趴間;從這個月開始,送給五百多名護理人員「紅包」,預估每月將增幾百萬元的薪資支出。

大千昨天舉辦慶祝國際護師節活動,徐千剛向全場的護理人員深深一鞠躬。「馬總統的話,我心有所感,大千護理人員薪資增加,不只三趴,感謝你們!」徐千剛話一講完,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昨天的慶祝大會,安排南丁格爾宣誓及燭光傳承儀式,副院長陳臺英表示,她進入護理界卅七個年頭,一路走來愈來愈喜歡護理工作,護理是很棒的工作,可以堅持這麼久,因為是很有意義的事,對自己、朋友、家人及周圍的人,都可以貢獻心力。

大千醫院表揚張淑銘等四十五名「微笑天使」優良護理人員。徐千剛說,護理人員那麼忙、那麼辛苦,還能帶著微笑服務,不容易。

【2011/05/12 聯合報】

護理師輪班搞亂作息 靠吃安眠藥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呂筱蟬、劉金清/台南報導】
2011.05.12 03:49 am


護理人員第一線接觸病患,面對生老病死,且照顧時間長,工作壓力非常大。
記者呂筱蟬/攝影「要輪值三班,搞得日夜不分,生活作息亂糟糟,連生理周期也大亂,有的還要借助安眠藥才能入眠。」擔任護理工作20年的奇美醫院護理部督導陳素梅說,輪值夜班無法兼顧家庭,也是護理師流動率高主因。
「上夜班我在工作,別人休息;別人上夜班,我在休息。」陳素梅說,輪值夜班讓許多護理師無法與家人、朋友接軌,生活就是醫院、睡覺。

生理時鐘也一團亂,臉上長痘痘不說,要補眠睡不著、也睡不好,有的人要借助安眠藥才能入睡,有的服半顆、1顆,有的甚至要吃2顆,藥效強,問題嚴重。

「上夜班碰到颳風、下雨,想要請假,但擔心病人無人照顧,代班也是問題,只好硬ㄍ一ㄥ上班。」陳素梅說,長期下來對身心都不好。輪值上夜班如果先生、公婆不支持,工作就做不下去,所以許多醫院護理師婚後選擇離開職場,也是無可奈何,一般而言護理師工作壽命約5到10年。

「我們不只照顧病患,還要輔導家屬。」麻豆新樓醫院護理長沈彩吟說,她曾遇到位高權重的董事長階級家屬,不願易處理老母親便溺問題,全部丟給護理人員,經過輔導勸說才改變心態。

擁有25年護理經驗的吳玲瑜則說,雖然臨床經驗很多,每天面對病患家屬千奇百怪的問題,需要不斷學習新知,「有些人跑來問奇怪的民俗療法,真的會被考倒。」她笑著說,滿足病患及家屬各種需求,就是他們的使命。

台南市立醫院護理部主任陳麗梅認為,醫院應努力建構「磁力」醫院的特性,營造友善工作環境,自然能吸引從業人員,包括薪資的調整與人力的合理配置。

【2011/05/12 聯合報】

36小時沒睡…住院醫師也被操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5.12 03:49 am


大醫院急診常年人滿為患,醫護需求量大,人員卻嚴重不足,只好超時、超量工作。由於工作環境不佳,離職率也跟著上升。
本報資料照片醫院不只護理人員過勞,住院醫師的「受苦儀式」,更是醫師生涯的必經過程;連續卅六小時沒闔眼已司空見慣,白天仍得強打起精神上班、開會,跟隨主治醫師巡房,病患出入院還要「送往迎來」,邊吃飯邊寫醫囑,壓力大到精神瀕臨崩潰。
「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的日子,根本數不清了。」醫學中心小兒科黃醫師,不敢想像當年如何熬過住院醫師一千多個日子。他說,醫學生畢業後,須歷經住院醫師「戰鬥營」,每天早上七時廿分開晨會,接下來跟著主治醫師巡房,所有病患狀況、新住院個案病史,都要一清二楚,以便主治醫師馬上掌握病情,「溫馴如鴿,靈巧如蛇」,更是最高指導原則,就像剛出道小弟幫黑道大哥點菸,知道何時該敏捷出手。

別以為巡完房就沒事,住院醫師還要寫診斷書、病歷摘要、醫囑等,協助病患辦出院手續。病房清空後,下午緊接著有新患者入院,詢問病史、了解病情,就連吃飯也不得閒,每天重複「送往迎來」工作。好不容易撐到下午五時,別以為能解脫下班,第一年住院醫師每月得輪十次值班,這才是考驗的開始。

因為護理人員不夠,黃醫師說,住院醫師動作太慢,被資深護理師認為「不上道」,這時候可就慘了,「動作這麼慢,才這麼幾個人就搞不定」、「什麼都要問,我們薪水乾脆倒過來算了」,手忙腳亂的菜鳥被這麼一罵,緊張到直冒冷汗。

「我很幸運,住院醫師五年來,只有兩、三次整夜沒睡。」黃醫師說,夜晚值班狀況多,以小兒科為例,急產接生、半夜坐救護車把危急的新生兒接回醫院治療,放置靜脈導管、尿管等,整夜幾乎無法睡,「已經不青春了,臉上還狂冒痘子」。還有女醫師生理期失調,肝指數飆升;撐不下去的,只好轉皮膚科,內、外、婦、兒科更加速萎縮。

「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工作。」新光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柯威旭以過來人經驗,值班睡覺也得隨時待命,與在家休息完全是兩回事;不必值班,就算天塌下來也不用管。他說,住院醫師非常辛苦,不少人在晨會前,就要先到醫院掌握全盤狀況,幾乎整天都在工作。

不過,柯威旭強調,醫療行為是一門藝術,藝術表現、養成全靠「心」,醫師若能融入興趣,血汗工作也能發現樂趣。

【2011/05/12 聯合報】

校護兼行政 排擠照護品質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修瑞瑩、劉金清/台南報導】
2011.05.12 06:23 am

校護人力不足問題 要求政府正視 / 嚴文廷
今天是護士節,不過許多護理師卻沒有過節的喜悅,醫院人力不足、工作壓力大,壓得她們喘不過氣來,她們無奈地說「大家都學會要忍耐。」

麻豆新樓醫院護理部副部長許靖岱說,院內護理人員編制250人,每天面對生老病死,長期緊繃處在高壓的工作環境,導致新人流動率大,每個月出缺約30人左右,「編制人員中還有許多新手無法立即上路,需要協助,人力一直很吃緊。」

許靖岱說,護理人員因工作壓力大、結婚、深造等因素離開職場,去年起開始在畢業季前進護理學校搶人,「今年情況更加嚴重,搶人機構變多了。」

「大校校護人力不足、小校要兼行政工作,都擠壓學生健康照護品質。」全國校護協進會理事長柯貞妃直指目前校護面臨的最大問題。

她說,依規定40班以上須有2名以上校護,但現在台南市還有7、80班的學校僅1名校護,「一個人要照護那麼多學生,品質如何兼顧?」

小校校護則要兼人事或出納或主計、營養午餐等行政工作,柯貞妃說,兼任的行政工作非校護專業,要花很多時間學習,做不完還要帶回家做,已排擠到學生健康照護品質。

「如果政府重視下一代的健康,應該讓校護做本業工作,給予合理人力,不要再讓她們不務正業了。」這是柯貞妃、也是許多校護的誠懇期盼。

總統馬英九要求衛生署協調各大醫院,幫護理人員調薪3%以上,成大醫院9日已宣布調薪3%,奇美醫院醫務秘書林宏榮表示,去年已平均調薪3%。

台南市立醫院、麻豆新樓醫院都說目前尚無調薪計畫,基層護理人員對馬總統送的大禮,「期望是吃得到的大餅。」

【2011/05/12 聯合報】

校護不足 教部將扣補助款
2011/05/12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昨在國際護士節前夕舉行記者會,以行動劇彰顯校護是全台270萬學生的健康守護者。 記者陳柏亨/攝影
今天是國際護士節,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學校衛生護理學會昨天下午到教育部陳情,並提出校園健康政策建言白皮書,呼籲教育部正視中小學校護不足問題,落實校護任用機制。教育部表示,校護人數是否聘足,將納入地方教育統合視導,各縣市若不遵守,未來也將影響補助款。
學校護人員協進會理事長柯貞妃表示,根據學校衛生法規定,國中小學校班級數未達40班,應置護理人員1人;40班以上至少2人,但實際上全台校護人數還短缺800多名。她指出,很多縣市由於經費不足,甚至還考慮將校護外包給醫院,屏東、南投與澎湖的偏鄉學校,甚至沒聘校護。

學校衛生護理學院理事長鄭麗貞指出,中小學不僅校護人數不足,連品質也良莠不齊,很多新進校護專業不足,急救教育不扎實,如何在緊急狀況下照顧學童。鄭麗貞表示,很多校園被霸凌的孩子,由傷口可看出端倪,但校護若不專業、不認真,無法即時發現、即時通報,反而錯失良機。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表示,根據統計,全台中小學共需4620位校護,但目前尚不足802位,當中嘉義縣、花蓮縣、台東縣、新竹市4 縣市已補足,但彰化58校、南投52校與澎湖45校,目前校內完全沒校護。

王俊權指出,從今年起,在一般教育補助款中,將指定各縣市優先聘用校護,至於校護人數是否聘足,也將納入地方教育統合視導,各縣市若不遵守將被扣分,未來也將影響補助款。

招生報到足額 國軍護理不缺人

【中央社╱台北11日電】
2011.05.11 09:26 pm

明天是護士節,國防部長高華柱今天表揚績優國軍護理人員。國防部表示,國軍醫院護理人員沒有人力不足問題,近3年招生報到率也達100%。

護理人力不足及超時工作的問題近日成為話題,國防部表示,國軍醫院的護理人力目前沒有不足的問題;至於國防醫學院護理系近3年招生員額分別為民國97、98年的16人、民國99年的20人,報到率均為100%,也未受影響。

國防部表示,高華柱上午主持「國防部100年度績優護理人員表揚大會」,期勉國軍護理人員以「慈悲為懷、視病猶親」的工作態度,營造圓融和諧的醫病關係,建構高品質、高效能的國軍護理作業,增進國軍官兵與社區民眾的健康。

高華柱表示,國軍護理人員除負責臨床護理工作外,還肩負國軍戰鬥醫療勤務支援任務,例如金門每週二、五都有例行傷患後送作業,或航空護理官負責空中傷患後送的護理工作,軍陣護理發展已成為國軍醫務體系的核心任務之一。

高華柱說,近年不論國道3號走山事件救災、海地震災人道救援及歷次天災的緊急醫療支援等任務,民眾都看得到國軍護理人員的身影;他期許未來護理人員除照護病患,也不斷吸收新知、擴大服務範疇,並將觸角延伸到社區。

【2011/05/11 中央社】

教部:校護人力僅4縣市聘足

【中央社╱台北11日電】
2011.05.11 08:51 pm

校護團體今天表示,學校健康照護第一線很重要,希望能增加合理校護人數。教育部表示,經統計,全台灣校護應聘4620人,實際聘用只有3821人,僅4縣市聘足,呼籲縣市補足人力。

中華民國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學校健康照護第一線預防保健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健康習慣,減少慢性病發生和健保支出,呼籲政府給予合理的校護人力。

根據學校衛生法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班級數未達40班者,應置護理人員1 人;40班以上者,至少應置護理人員2人。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表示,全國來看,應聘校護4620人,實際僅聘3821人,僅有4縣市依法聘足,包括嘉義縣、花蓮縣、台東縣、新竹市;這些縣市並非財力最好,因此呼籲各縣市聘足校護人力。

王俊權說,校護是否聘足將納入統合視導,沒有聘足縣市擬扣補助款,樂觀來看,明年各縣市情況應可改善。

【2011/05/11 中央社】

楊志良轟3醫院 賺了錢沒提高待遇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1.05.11 02:58 pm


楊志良
聯合報系資料照醫界人力不足,超時工作,引起外界批評。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上午在接受廣播媒體專訪時,直接點名長庚、彰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等,賺到盈餘,卻沒用來提高待遇,而是用來軍備競賽,併購擴建,如同戰國時代搶地盤。
楊志良指出,現行醫療院所人力設置標準是在20、30年前訂定的,到現在已經不符合實際狀況。之前他每次至醫院視察,看到醫事人員疲於奔命,而醫院又積欠加班時數,就覺得心痛。

楊志良說,他在卸任之前,希望接任的邱文達署長做好兩件事,一件事是除弊,署立醫院隱藏不少弊端,必須改革。另外一件事就是要改善醫院的人力困境,提高醫事人員的待遇。

楊志良無奈地說,醫護人員非常辛苦,但國內財團醫院將盈餘所得用來軍備競賽,事實上,至少應該拿盈餘的三分之一來提高院內員工的待遇,間接提升醫療品質。

楊志良話鋒一轉,直接點名長庚、彰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等三家財團醫院,賺了那麼多錢,都在大力收購,擴張勢力版圖,就像是戰國時代搶地盤一樣。

對於楊志良的批評,長庚、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中午之前,尚未做出回應。彰基體系發言人周志中則說,感謝楊前署長的指教,教會醫院有其使命感,以醫學中心的醫療服務來支援並提升偏遠地區的就醫品質,這並非擴張版圖。

在署立醫院弊端方面,檢調機關大動作偵辦署立醫院採購弊案,前後三波約談,已有四成署醫被牽連其中。楊志良說:「會不會還有第四波?我不知道,應該差不多了吧!」

署醫弊案不斷,讓兩名李明亮、楊志良等兩名前署長在媒體上互嗆,對此,楊志良坦言,事件發展,迄今對他產生困擾,陷入兩難。他相信沒有一個在衛生署服務過的人希望發生這種事情,但不處理,問題會越來越大。

【2011/05/11 聯合晚報】

中小學缺校護 還少802人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2011.05.11 02:58 pm


在國際護士節前夕,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以行動劇方式表達校護是全台270萬學生的健康守護者。
記者陳柏亨/攝影
明天就是512國際護士節,今天校護站出來要求政府正視校護不足的問題,地方政府財政吃緊,不僅讓校護兼任行政工作,甚至考慮要外包給醫院,連經費最充裕的台北市,都只能讓60班以上的學校擁有兩名校護,偏鄉學校甚至發生連一名校護都沒有。

根據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調查,全台校護缺口至少有800人,讓校護疲於奔命,根本無法充分照顧每個學童健康,尤其是南投、屏東與澎湖等三縣,甚至出現學校內沒有校護的狀況,萬一學生發生意外,根本沒有專業護理人員協助急救。

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理事長柯貞妃指出,校護能協助學童健康把關,尤其是弱勢學童可能因為沒繳交健保費,而不敢去看醫生,這些都能先透過校護尋找資源協助,但是地方縣市政府財政吃緊,卻先減校護員額,等於是漠視學童健康。

對於校護的反彈,教育部體育司表示,今年1月統計,全台灣中小學共需要4620個校護,但目前仍不足802人,今年已放寬一般性補助款限制,讓各縣市得以行政員額增補校護,預計可以逐年改善校護不足的問題。

教育部體育司表示,校護人數也將列入每年地方政府教育統合視導項目,按照規定,校護不得兼任人事與主計的行政業務,並需以校護工作為優先,各縣市如果不遵守,都會扣分,一旦評分過低會影響縣市的補助款,雙管齊下希望能逐年補足校護缺額。

【2011/05/11 聯合晚報】

當空姐、做美容…9萬有照護士被挖角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林昭彰/連線報導】
2011.05.11 09:02 am

工作超時!全台醫院鬧護士荒 / 藍雍森

國內醫院「護士荒」,許多人拿到護士、護理師執照後,卻不當護士。圖為一所護校舉行加冠典禮,老師為所有小護生戴上帽,並宣誓成為白衣天使。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蘇健忠攝影
國內護理人力大量流失,許多醫院抱怨「找嘸人」,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統計,國內護理人員平均工作壽命只有七年,九萬多人拿到執照後不當護士,成為保險、甚至空服熱門挖角的對象。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昨天訪視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也不忘喊話,別讓護士再跑去當空姐!石崇良說,航空公司特別喜歡有護理專長的女生,醫療美容業比較輕鬆好賺,因此護士都去當空姐、做美容了。醫院應該適度調薪,多聘用護理人員,才能提升醫療品質。

根據全聯會最新調查,國內領有護理師、護士執照的人約有廿二萬五千人,目前卻只有近六成,即十三萬四千人投入護理工作,照顧病患。全聯會理事長盧美秀粗估,第一線護理人力至少還缺五千人,且恐難補齊。全國九十家醫療院所,九成醫院招募護理人力有困難,甚至有百分之廿八的醫院反應,招募人員極度困難;地區醫院的招募難度尤其高。

「門口貼的徵人紅紙條都貼到褪色了,還是找不到人!」地區醫院協會常務理事羅永達說,乾脆換成壓克力,省得一貼再貼。現在護士荒已是全國問題,隨時隨地都缺人,無月不找人。

但是招到人,新進護理人員的離職率也相當驚人。全聯會發現,醫學中心新進人員離職率超過百分之廿二點五,地區醫院甚至接近百分之廿九。平均每四名護士新鮮人,就有一人無法忍受醫院環境離去。羅永達痛陳,三分之二護理人力集中於都會區,考不上大醫院的,先到小醫院累積經驗,一年後跳槽,地區級、鄉下醫院護士流動率更高。羅永達說,鄉下醫院找不到護士,只好關加護病房。

開刀房的情況更慘。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陳玉枝說,醫師開刀壓力大,不熟練的護士不熟悉醫師習性或遞上的器械不對,醫師就可能「抓狂」,「有護士情願丟工作,也不願意踏進開刀房。」

台灣護士荒拉警報,還面臨「內憂外患」的挖角。護理醫療專業訓練、且對人有耐心的護士是空服員、保險經紀人的最佳候選人;另外,香港、新加坡及大陸等國都向國內護理人員「招手」。

【2011/05/11 聯合報】

護病比失衡 「穿溜冰鞋也難顧所有病人」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台北報導】
2011.05.11 09:02 am

負工時?借工時?護士控訴過勞 / 鄭宏斌
明天是護士節,但護理人員控訴,每天工作動輒十小時以上,不僅超時、過勞,也無加班費,而且護病比嚴重失衡,大夜班要照顧高達廿個病人;護權會呼籲,衛生署應將護病比列入醫院評鑑,勞委會也應對醫院持續做勞動檢查。

護權會理事長盧孳豔表示,根據統計,護理師一天平均工作十到十一小時,超過十二小時也是普遍現象。沒病人時,醫院甚至強迫護理師不准排班,日後再補班、歸還工時,形成俗稱「負工時」或「借工時」違法現象。

盧孳豔指出,大夜班護病比約一比廿,小夜班在一比十五、十六間,白天班也高達一比十、十一,「就算穿溜冰鞋也很難照顧所有病人」;由於工作辛苦,每年護理系畢業生僅一成三進醫院,頭年離職率也高達七成。

臨床護理師郭貞君透露,人力不足下,無法兼顧每個病人,而每天上完八小時班後,還要留下來,幫忙處理醫院評鑑等文書工作。

盧孳豔呼籲,勞委會應對各級醫院持續進行勞動檢查,並將結果納入醫院評鑑,此外也應公布「血汗醫院」名單。勞委會科長謝青雲強調,勞基法不允許「借工時」,而延遲下班,醫院也應給付加班費。

【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勞委會科長謝青雲表示,勞委會已和衛生署協議,在三、四個月內,對醫師及護理人員提出「工時規範」。

加薪3趴 護士節前夕馬總統送大禮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11.05.11 09:02 am

明天就是國際護士節,馬總統給白衣天使送上一個大禮。總統馬英九昨天表示,衛生署將協調私立醫院,幫護理人員調薪百分之三,部分護理人員的調薪甚至可達百分之五到十,「所有改善也許不能『一步到位』,但一定會『統統到位』。」

馬總統昨天出席「民國一百年國際護士節聯合慶祝大會」,表揚一千一百多位護理人員。不過,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盧美秀說,因為護理人力吃緊,只有六百多名得獎人到場,其他人還得留在工作崗位上。

五一勞動節,白衣天使走上街頭,爭取自身權益,不要「過勞人生」。昨天會場上,超過兩千名護理人員到場。馬英九承諾,年底前,護理人力配置將納入醫院評鑑必要項目中,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也就是說,未達標準的醫院,就無法通過評鑑。

為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馬英九說,衛生署、退輔會、國防部,及教育部將檢視勞動契約,由公立醫院帶頭,改善不合法、不合理的地方。

至於外界詬病,用來改善住院照護品質、增聘護理人員的十億元獎勵金,大多進了醫院口袋,根本沒增聘護理人力或為護士加薪。馬英九則承諾,未來每年至少會籌措廿億元經費,專門用來改善護理人力與待遇,且會與護理界討論,該如何給付。

馬英九還承諾,衛生署將協調私立醫院,幫護理人員調薪百分之三,部分人員的調薪幅度,還會達到百分之五到十。

馬英九話一講完,現場隨即響起如雷掌聲。而署立醫院也會逐年增加正式護理人員比率,且會優先晉用現有的約聘人員。

【2011/05/11 聯合報】

美缺護理教育師資 斷新血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十日電】
2011.05.11 09:02 am

美國目前失業率約百分之九,居高不下,但紐約卻有護士荒,供不應求。

曼哈坦人資公司Prime Staffing專門安置護士在紐約地區工作,表示紐約需求極大,完全沒有「失業」困擾;Prime Staffing除紐約本地,還得從其他州、甚至其他國家招募護士。

不僅紐約,似乎許多州缺護士。譬如德州,據德州衛生廳估計,至二○二○年,德州護士缺逾七萬人,為護士荒最嚴重州之一。但德州主張自己培養護士,而非從外地引進。德州護士教育經費近年大幅提升。德州議會二○一○年和二○一一年批款四千九百七十萬元,比前一會計年度高出四倍。

美國鬧護士荒原因之一,是護理教育師資短缺,使護士養成受阻。過去幾年,許多申請護校者被拒,原因是護理師資和實習醫院短缺。新血中斷,造成現有護士老齡化,另一方面,不少護士將退休,但恰逢嬰兒潮一代逐漸步入中、老年,需要更多醫療照顧,因此美國面臨全國性護士荒。

有人提議從台灣、中國大陸輸入護士,但語文能力是難題。聯邦政府規定趨嚴,持外國護士執照申請綠卡,需通過英文能力鑑定。

【2011/05/11 聯合報】@ http://udn.com/

德也護士荒 大量聘外國人才

【聯合報╱柏林特派員陳玉慧十日電】
2011.05.11 09:02 am

德國也鬧護士荒。著名的柏林夏理帖大學醫院(Charite) 護理部代理長施佛(Helmut Schiffer)說,早在三十年前,德國境內的護士人才便不足,近年更是如此,平均短缺五萬名護理人才。

尤其在護理專業領域,如安寧病房及外科手術及麻醉及加護病房,有經驗的護士非常缺乏,十分搶手。很多德國大醫院多年來已招聘了不少外國護士人才。

施佛表示,該院目前便有不少的國外護士,不只東歐,還包括亞洲和非洲,甚至也有多位中國護士。在德國應徵護士,必須具備當地合格的護士資格,德國健康部早有專門部門和規章管理。此外,應徵者還必須有相當的語言能力。一些特殊狀況,如果護士學歷不被德國承認,只要通過外國護士會考,還是可以得到護士資格。

一位在德國醫院服務的韓籍護土金永喜表示,她是在廿三年前前來應徵護士,西德南部慕尼黑大量招聘國外護士,當時,西德的護士薪水令人欣羨,如今德國資深護士薪水平均不到三千歐元(未扣稅),不少韓人都不願意來德國當護士了。

在德國擔任護理人員必須通過三年學習,再加一年的實習,護校的報考不需高中畢業,學歷也不等同高中文憑。施佛說,德國政府為了培養更多的專業護理人才,近年來,已在大學開設護理系,三年學業外加一年實習,便可以拿到大學文憑。

在德國,護理人員分護士和護理,二者學制類似,就讀的科目差不多,從人體解剖到救護車護理都是必修,由於德文的護士(Krankenschwester)一字是病人加姊妹而來,可能因此,有志於此業的男性多半會選擇護理科(Krankenpfleger)。近來,由於護理人員荒,很多醫院也大量聘用醫護助理 (Pflegehelfer),後者通常只要到醫院受滿兩百小時的課程,便可擔任。醫護護理擔任的多半是勞動性較大的照料病人的工作。

施佛說,解決護士荒,不只是提高薪資,而是要改善工作氛圍,在再進修以及人員互動上要有更人性的管理,工作氛圍改善,不但增進護理人員向心力,也改善了醫院的服務品質。

【2011/05/11 聯合報】

日老齡化快 醫護人力追不上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十日電】
2011.05.11 09:02 am

有一齣由觀月亞里莎所主演的日劇「秀逗小護士」,在富士電視台一播就是六年,創下很高的收視率,一度影響到許多小女生把護士當作平生最大的志願。真實的世界裡,日本的護士卻很短缺,缺到必須要緊急從外國募集救急。

日本護士短缺的最大原因,在於人口的老齡化。日本的老人幾年增加的速度很快,醫療看護的需求要也增多,過去的醫療設施已不足以應付目前的醫療環境。

此外,醫療人員相對老化,醫生與醫護人員年紀不斷的增加,不敷老齡社會的需求。據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日本全國有七成醫院,都說他們缺乏醫師與醫護人員,他們都拚命的挽留目前正在服務中的人力,就怕被其他醫療機關高薪挖走。

厚生勞動省的二○○五年調查也說,日本全國至少缺四萬一千名的護士,事隔這麼多年,日本護士的短缺更愈來愈嚴重。日本國內一年通過護士國家考試的名額大約是三萬人左右,但還是無法滿足市場需要。

日本政府把腦筋動到東南亞國家的印尼與菲律賓。數年前,日本用簽訂兩國「經濟合作協定」方式從這兩國輸入護士應急。

這些外籍護士來日前,被要求需要至少有六個月以上的日語研修,並且具有護士的資格,而最大的難關則是,在日本服務的三年期間內,一定要通過日本的國家考試,才能繼續留在日本。

可惜的是,這些印尼菲律賓護士們雖然工作勤快,並且能力也不比日本護士差,但是在第一年的日本國家測驗時,只有三人合格。今年參加考試的三百九十八名外籍護士中,也只有十六人合格,合格率為百分之四,但這已經是歷年來最好的成績。

愈來愈嚴重的護士荒,可能會逼使日本必須擴大開放外國護士的進口。以後到日本的醫院看病時,那些「秀逗小護士」,可能泰半會是外國人了。

【2011/05/11 聯合報】@ http://udn.com/

校護人力不足 護理界籲正視

【中央社╱台北11日電】
2011.05.11 01:05 pm

中華民國護理人員協進會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學校健康照護第一線預防保健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健康習慣,減少慢性病發生和健保支出,呼籲政府能給予合理的校護人力。

中華民國護理人員協進會今天上午舉辦「校護100,學生健康100」記者會,中華民國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理事長柯貞妃、學校衛生護理學會理事長鄭麗貞、中華民國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常務理事洪嫦妙等人出席。

柯貞妃指出,健保開辦後,個人衛生保健走向醫療化,健保更是負債累累,很多弱勢家庭繳不出健保費,但減免低收入戶或18歲以下學生不鎖卡等措施都不是根本解決之道,大家把重點放在健保上,卻忽略了第一線的預防保健才是有助減少健保支出的最佳途徑。

柯貞妃表示,過去大家誤以為校護只是治療,但其實校護工作已轉型,透過預防保健幫學生儲值健康;現在校園裡學生常見問題包括牙痛、近視、體重過重等,如未及早養成良好健康習慣和自我照護能力,未來可能演變成心臟疾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使醫療付出更加龐大。

根據學校衛生法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班級數未達40班者,應置護理人員1人;40班以上者,至少應置護理人員2人。

根據校護協進會民國97年的統計,國中小所需校護近4000名,但實際校護人力還差800多名。洪嫦妙表示,很多縣市由於經費限制,校護人力並未按照學校衛生法規定配置,有的偏遠地區學校甚至沒有校護,在人力不足狀況下,很難做到細緻的照護,只能停留在治療階段。

柯貞妃表示,下午前將往教育部拜會,並提出校園健康政策,希望能有專責單位負責學校健康護理,並呼籲政府能給予合理的校護人力。

【2011/05/11 中央社】
日夜顛倒工時長 護士控訴過勞 / 彭芸芳
【2011/05/11 聯合報】@ http://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624535
家庭不顧 丟給國家 社工再多 也不會夠(轉貼)我不要我的小孩當社工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臺灣人民的健康誰來守護?
2011年5月10日 00:29

分享
分享|

(●作者郭梅珍,新北市新莊區,博士生。本文為NOWnews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郭梅珍

健康照護是公共議題,有賴政府部門的重視,雖然臺灣的健保制度對病人的照顧,在世界上已有很高評價,但健康照護應該不是只有在治病的部分。臺灣自1993年進入老人國後,政府也體認到健康照護產業並非只有醫療照顧,在教育部鼓勵下,至今已成立了十九個老人照顧相關科系,為老人健康照護產業每年培育了不少專業人才,但這些人卻在政府缺乏規劃的政策下,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反觀芬蘭的保健政策,政府透過預算推動運動保健,統合各領域人才,即使只是學校裡體育系的學生,都能為健康照護盡一份心力。在健康照護政策上,政府應能汲取北歐保健政策經驗,透過跨部會會議整合旗下資源,擬訂各領域人才可參與的整體性健康照護計畫,將經費投資在前端預防部分,此不僅可促進全民健康,間接也可改善健保財務危機及近日所爆發的醫療斃端等相關問題。

健康照護大家最直接感受到的一環是醫療照護,在這個照護體系中,護理人員肩負重要的責任,如果缺乏優質的照護品質,不僅民眾健康受到威脅,臺灣許多聞名國際的醫療技術也無法見諸於世界。臺灣護理界目前面臨護理人員執業意願低等諸多問題,其所面臨的人力困境,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今年1月31日衛生署委託臺灣醫界聯盟辦理的「臺灣醫事人力需求推估論壇」中,已提出具體的說明及可行的因應策略,此看似簡單的問題,端賴政府部門的衛生決策者是否願意正視及協助解決,若政府未能及早正視此問題,待未來真正面臨健康照護產業缺乏護理專業人員的窘境,而迫使政府需引進大量外籍護理人員,補充國內健康照護體系中護理人力之不足時,臺灣人民的健康誰為我們來守護。

衛生署肩負促進及保護全民健康的使命,持續發展長期照護制度亦為政府重要的施政方向,在極力爭取下,民國93年於衛生署成立了「護理及健康照護處」,專責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及山地離島醫療業務,使臺灣可以有一個為民眾的健康照護提供完善政策規劃的專責單位,但此立意良善的初衷,卻在政府組織再造過程中,即將消失於規劃中的「衛生福利部」組織架構。推動長期照護保險與立法是政府既定的施政方向,政府、民眾與學者亦迫切希望這是一個規劃完善且能永續經營的政策,姑且不論未來是否有一個提供推動長期照護服務的專責單位,對政策規劃是否完善更是眾所期待,既然健康照護是公共議題,何不讓我們的健康照護政策透過電視辯論方式讓大家共同檢視,讓我們政府為守護臺灣人民的健康肩負起重責大任。


(●作者郭梅珍,新北市新莊區,博士生。本文為NOWnews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文網址: 臺灣人民的健康誰來守護? | 論壇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5/10/142-2711237.htm#ixzz1LuenJRvu

護理人力M型化?

【聯合報╱張怡雅/長庚技術學院護理系講師(桃縣龜山)】
2011.05.08 03:05 am

有住院經驗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當新手護理人員打針打不上,或遇到一些難處理的事情時,找資深護理人員就搞定。

因嚴重的超時工作與體力耗損,讓新手護理人員選擇離開護理工作,所以需要不斷的應徵新人,導致資深的護理人員,除了照顧病人外,還要不斷的帶領與協助新手。

在這種惡性循環下,各醫院每年還是要大量的應徵與訓練新手護理人員。除了成本浪費之外,會讓護理人力的資歷跟現今台灣的貧富差距一樣,有M型趨勢化的傾向。

目前護理人員平均執業時間約七年,若沒有適度的遞補與培養人才,當資深陸續離開後,醫療環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衛生署長邱文達表示,今年健保局已經編列十億的品質保留款,專款挹注於護理人力提升。

筆者認為不應該只是一時的因應之計,而應有更長久的計畫才是,否則問題仍無解。

【2011/05/08 聯合報】

蘋論:我不要我的小孩當社工
2011年 04月06日
對貧窮、殘障、一無所有的人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聖誕老公公、沒有天使、沒有救世主、沒有慈悲、也沒有劫富濟貧的俠盜羅賓漢。他們悲慘的境遇要靠少得可憐的地區社會工作者來發覺、扶助、安慰和鼓勵。但是,誰來幫助、鼓舞、安慰工作負擔過重的社工呢?
應裁公務員增社工
我們多次向政府建言,吃閒飯的公務員太多了,社工太少了,勞逸極為不均。很多公務員每天的工作只要3小時就完畢了,其他時間喝茶看報打屁八卦,鐵飯碗一路吃到掛。可是工作繁忙的公務員,例如社工,累到死都沒人注意。這麼不合理的公務員人事結構數十年如一日,要納稅人供養一大群米蟲和酒囊飯袋,這社會怎麼算得上公理正義?所以我們建議大量裁減一般公務員名額,把裁出來的空缺移轉給社工及警察,以增加弱勢者的生活品質和大家的人身安全。
為什麼這些年來發生這麼多自殺案、性侵女童案、孤獨老人案、家暴案、兒童受虐案……社工不足是主因之一。內政部去年規劃未來5年內全國增加1096名正式社工名額,並改善待遇。但最近傳出新北市、台中、台南、高雄4個直轄市,及新竹市、雲林縣、苗栗縣等10個縣市,因人事行政局員額控管,向中央反映「做不到」。今年初台東發生社工過勞死,社福團體痛罵「政府沒誠意」,看來這個問題要解決還不知要哪個猴年馬月?
社工的待遇很糟,應該是公務員結構裡的底層,或接近底層吧。台大社工系畢業,年資超過10年的社工吳汶芳說,她目前的薪水只有月薪3萬多。她的學姊在香港當社工,月薪約合9萬元台幣;在加拿大當社工的學妹月薪高達約12萬元台幣。

待遇很糟工時卻長
而且台灣社工因為人數太少,一人要照顧很多弱勢者,連老公都得義務幫忙,像是老公下班後還要開車載社工老婆去夜訪遊民。工時長、薪資低、約聘月薪才2萬多,讓人覺得很沒尊嚴。難怪社工年資20年的王曼麗女士說:「我不會要我的小孩當社工。」
社工現象不改善,說明馬英九競選時口口聲聲誓言要照顧弱勢族群是謊言,是拔辣支票。照顧弱勢、減少自殺最關鍵的就是增加社工,改善社工待遇,因為社工是將政府幫助直接送到弱勢身旁的觸角和快遞,是真正的「及時雨」。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9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