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政策資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家國內政資料】(轉貼)印度盼實施國民身份證制度
2008/11/11 12:45 瀏覽2,073|回應3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印度盼2010年 實施國民身份證制度

印度在今天通過設立國民身份統一管理局方案,計劃在二零一零年初啟用國民身份證制度,將賦予每一居民一個編號,消除現行雜亂無章的文件證明現象、也將便利國民身份查證及公私營機構登記作業,更能鑑別領取社會福利的實際受益人。

印度中央政府主管電訊暨資訊技術事務部聲明說,由外長穆克吉主持的印度特別內閣會議,經過多年集思廣益後,基於有利國家發展目標,包括賦稅與核發證照、社會治安與銀行金融作業等,今天通過了設立國民身份統一管理局的方案。

國民身份統一管理局將在今年底之前,統籌規劃成立國民身份資訊庫、經費估計、人員配置及國民身份證件申請與發放流程等相關作業,預計二零一零年實施。

聲明說,由於缺乏全國統一身份證制度,不同的政府機關和各行各業都採行自己認可的身份制度,造成不同的身份證件難以在政府部會或金融機構之間往來通用,形成政府與人民的困擾與不便。人民往往必須為不同的機構和用途申辦不同的身份證件。

印度二零零一年人口普查總人口約十億二千萬人。據新德里印度全國醫療研究中心最新統計,至今已達十一億五千萬人,但印度全國仍沒有統一的國民身份證制度,任何身份證明文件,例如護照、投票卡、駕駛執照、學校教職員證、學生證、信用卡或公司識別證,都可以做為個人身份證明使用。

但如何掌握人口統計,卻是政府最感頭痛的問題,尤其在窮鄉僻壤地區,由於醫療匱乏,交通不便,許多孕產婦都是在家生產,事後也未向衛生當局申報。此外,若干窮困省區居民大量湧向城市尋找工作,許多人成為居無定所的游民,除造成社會問題外,也是當局無法掌控人口的因素之一。

電訊暨資訊技術事務部官員也表示,印度是一個超過十億人口大國,建立國民身份制度將是一項巨大挑戰。

【2008/11/11 中央社】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097040
 回應文章
事先放假 有錯再補 亡羊補牢 猶未晚矣(轉貼)錯放颱風假要補課
2012/07/29 02:36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錯放颱風假要補課 讚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擬研議,未來颱風假若與實際災害情形不符,考慮採取事後「補班補課」機制,筆者覺得立意甚好。

上次的颱風假,一早觀望後送孩子上學,十點多又接獲學校來電的停課通知,那時,我正在開會,只見幾個媽媽手忙腳亂地連絡,結果安親班也說沒法幫忙接小孩,真是欲哭無淚。

氣象常常是不按牌理出牌,颱風動向往往跌破專家眼鏡,如果有事後「補班補課」機制,縣市政府就比較敢大膽判斷而有作為。

除此之外,建議停班與停課一起進行,大人小孩的時序一致,許多雙薪小家庭才能有所因應。

【2012/07/2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錯放颱風假要補課 讚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257056.shtml#ixzz21wYunf9P 
Power By 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51238
西方大都有民無家(轉貼)美國有戶籍制度嗎?
2010/10/25 01:11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有戶籍制度嗎?

‧美國之音中文網 2010/10/21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王南/華盛頓電】
一位沒有署名的「中國聽眾」在電子郵件中寫道:「目前中國戶籍制度改革呼聲很高,請問能否介紹一下美國有沒有類似的戶籍制度?一個州(或城市)的居民遷移到另一個州(或城市),是否與當地居民享有同等的市民待遇,包括政治、經濟權利?」

美國沒有那種按照一個人的出身來固定其「戶籍」並限制跨地區特別是城鄉遷徙的制度。遷徙自由被認為是受美國憲法保護的基本權利,美國公民有從某州搬到另一州定居的自由,未經正當法律程式,當局不能剝奪公民的行動自由。不過另一方面,美國各地都有一些居民登記的制度。

遷移自由 居民登記

美國憲法並沒有直接提到「行動自由」、「遷移自由」或者「旅行自由」等字眼,然而,美國法律和歷年法院判例一再把美國公民的旅行自由視為一項根本權利。美國簽署和批准的國際人權公約更是明文把在本國境內自由遷徙和定居列為基本人權。

不過,某州或某市的居民雖然有自由遷入另一個州或另一座城市,他能不能一搬來就立刻享受本地居民的待遇呢?在福利和選舉等事宜上,各地可能會規定某人必須在本地居住一定時間才能享受本地居民的某些權益。也許,這種「居民規定」(residency requirement)可以算是美國的一種「戶口規定」吧。

一些「戶口規定」遇到法律挑戰,有的被推翻,有的被維持。比如,曾有州立法規定,某人必須成為本州居民一年以上才有資格領取福利,這樣的規定就被美國最高法院裁決違憲。而各州曾規定選民必須在本州居住一段時間才有資格在本州投票,這項規定得到了最高法院的維持。不過,自從1970年代中期以來,越來越多的州放棄了對選民居住時間的限定,後來國會又在1993年通過《全國選民登記法案》(National Voter Registration Act),允許任何18歲以上的人在辦理駕駛執照的同時辦理選民登記。

以毗鄰首都華盛頓的馬利蘭州為例,「外地人」因為上學、找工作、成家或者各種原因,可以自由搬來馬利蘭居住。當他落下腳有了地址後,就可以去州車輛管理局,辦理馬利蘭州的駕駛執照,同時,車管局還可以當場幫助他申請選民登記。

美國沒有全國身分證,一旦有了馬州駕照,就等於有馬州身分證了。一旦完成選民登記,就成為馬州選民了。做為本地居民,他的孩子立刻可以免費就近上公立中小學。如果有需要並符合其他條件,他也有資格以本州居民的身分申請福利。

受本地好處 為本地交稅

各州還有一個慣例,那就是,由本州納稅人資助的州立大學在收學費時分成兩檔,本州居民交較低的「州內學費」,而外州來的學生要交較高的「州外學費」。如果某位學生和父母喜歡別的州的某個州立大學而又不想多交學費,他們可以選擇搬家。不過,上學前一天空降可不行,因為這其中有「戶口規定」。

以馬利蘭大學為例,外州學生的一年學費目前是24,831美元,而州內學生只需要交8,146美元。不過,要享受「州內學費」,學生必須在馬利蘭長期落戶,並且一定要在註冊之前在馬州連續居住12個月。

有權益也有義務。成為本地居民也意味著成為本地納稅人。從落戶之日起,居民就要向本州和本縣市交稅,包括個人所得稅和房地產稅等。

另外,他們的車輛也必須限期在新落腳的州交費過戶。例如,馬利蘭州就規定,新居民從外州開來的私家車,必須在搬來之後的60天內在州車管局登記。

城市地區 鄉間地區

美國有沒有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之分呢?從經濟學、人口學和城市規劃等角度出發,美國當然有「城市地區」(urban area)和「鄉間地區」(rural area)之分。但是這種城鄉之分不是壁壘分明的「戶籍」隔離。美國人可以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

按照2003年公佈的美國人口普查局的城鄉定義,美國75%的土地屬於「非都市地區」(nonmetro areas),上面居住著17%的美國人口。真正生活在農場的人只佔全美人口的大約2%。

務農是一種傳統悠久的文化和職業。除了道地的農民外,還有人喜歡業餘務農,在自家山頭種些蔬菜瓜果或者自家院子裏養兩匹馬喂四口豬。由於聯邦政府和各地方有各項農場稅收優惠和農業補貼,不同方面對究竟什麼算farmer(「農民」或「農場主」)有不同的規定,並不是誰都可以隨便享受「農民待遇」的。

【2010/10/20 美國之音中文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238574
中國社福團體無路用 多被財團或政府收買(轉貼)社福募款 大幅衰退逾二成
2009/12/13 02:18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今年受到金融海嘯、景氣下滑、募款排擠效應影響,社福團體募款缺口龐大。聯合勸募協會調查發現,高達8成社福團體今年募款金額較往年大幅衰退21%以上,相差2億3000萬元。

聯勸本月針對全台455家社福機構進行「社福團體資源排擠與因應」調查,調查顯示,社福團體經費中有高達3成8以上來自大眾及企業捐助,今年受到88水災捐款排擠效應影響,公益捐助相對保守。

聯勸分析,全球經濟不景氣為今年捐款「縮水」主因,其次是捐款集中特定公益機構、88水災捐款排擠效應、失業問題等。

聯勸表示,東部地區捐款縮減情況更為嚴重,有高達四成社福團體募款減幅達30%以上,服務推展不易,令人擔憂。

各社福團體今年絞盡腦汁開源節流,向聯勸申請補助的社福需求高達7億2000萬元。聯勸秘書長周文珍呼籲民眾雪中送炭,以縮減兩成募款缺口。聯勸信用卡捐款熱線,23782256轉9。網址,http://www.unitedway.org.tw

【2009/12/12 聯合報】



本文於 2009/12/13 02:19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73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