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野生植物與農作物傳遞花粉的工具,部分文獻也指出蜜蜂的蜂王漿、蜂毒等具有醫療效果、台北市立動物園自十二日至七月底推出「蜜蜂特展」,除了展出萬隻活體蜜蜂,特展也介紹非屬蜜蜂,但與蜜蜂同一類群的熊蜂、花蜂、虎蜂、土蜂的標本,讓民眾見識各種蜂類的分工體系。
吳怡馨說,在蜂的類群,只有蜜蜂會巢築,每巢約一萬隻蜜蜂,牠們具有社會性,分工精密,並且有不同位階;每巢有蜂后、工蜂與雄蜂,並且只有一隻負責產卵工作的蜂后;雄蜂約有三百隻,職司與蜂后交配,大約只有十隻能獲得蜂后青睞,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不事生產的雄蜂還會面臨被工蜂驅逐出巢的窘境。
吳怡馨指出,初羽化的工蜂負責清理巢穴、照顅幼蜂,是為內勤蜂;幼蜂羽化為工蜂的二十天後即為外勤蜂,負責外出採蜜,並將花蜜吃下肚,返回巢穴後再將蜂蜜吐出餵食內勤蜂;內勤蜂再將蜜吐於蜂巢穴中,再搧風讓水份蒸發,成為濃縮的蜂蜜,內勤蜂最後將蜂巢蓋上,完成釀蜜的工作,養蜂人家看蜂巢蓋上,即可取下蜂巢,以搖蜜機將峰蜜搖出,成為人們吃的蜂蜜。
此外,吳怡馨說,外勤蜂在巢穴上跳圓圈舞傳達蜜源的遠近;若跳八字舞表示蜜源在百公尺不遠處,若在巢穴上方跳八字舞,外加身體搖擺,表示蜜源在一公里外,讓接手的外勤蜂得以順利採蜜。
動物園昆蟲館館長吳怡馨表示,只有蜜蜂才採蜜,但與蜂同一類群的蜂類則不採蜜,不會有一群群、築巢的行為;以虎頭蜂為例,虎蜂具有攻擊性,是雜食性的昆蟲,性喜甜食,牠們也會攻擊蜜蜂,民眾可在垃圾堆裡看見虎頭蜂尋找飲料與甜食的身影。
她表,至於常見的虎頭蜂攻擊事件,只要民眾不要侵犯虎頭蜂的領域,就不會引來虎頭蜂群起攻擊,若遭蜂螫傷,可以氨水或尿液中和。
動物園指出,近來許多地方出現蜜蜂大量失蹤的訊息,研究指出,人類使用的農藥破壞了蜜蜂體內的機制,因此蜜蜂找不到回家的路而大量消失;但蜜蜂是幫蕃茄、瓜類等蔬果授粉的主力昆蟲,蜜蜂身上的毛在花朵間鑽動時,沾滿花粉,讓蔬果的授粉率大大提高,因此,許多使用網室栽培的農民,特別在網室內放蜜蜂,協助雌、雄花進行授粉。
動物園將於七月十二日在動物園昆蟲館舉辦在「蜜蜂特展」,介紹蜜蜂的生物基本資料與社會性昆蟲的特性,強調蜜蜂對生態系的重要性,蜜蜂之產業發展,另將由新竹縣農會養蜂產銷班現場介紹及示範蜂農採蜂蜜的過程;想體驗採蜂片搖蜜的民眾,可穿著長袖襯衫、長褲,現場共開放一百個名額,向隅的民眾也可自備杯具,享用清涼消暑的蜂蜜水,及「蜜蜂水果吧」的水果,讓遊客透過不同的管道認識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