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大學教授林孝信,將於23日發起保釣大遊行,捍衛國格尊嚴。圖為林孝信訪美在世界日報活動中心演講保釣時留影。(本報資料照片)
日本國有化釣魚台列嶼,造成台日關係緊張。台灣保釣人士不滿政府態度過於保守,主動成立「人人保釣大聯盟」,23日將在台北市舉行大遊行,展現保釣決心。台北中國時報報導,聯盟召集人、老保釣世新大學教授林孝信表示,日方在釣魚台問題上咄咄逼人,讓人忍無可忍,不得不站上第一線捍衛國格尊嚴,「保釣運動不分族群、藍綠,我們要讓全世界知道,台灣對釣魚台主權絕對不是沒有聲音!」
據報導,遊行當天,隊伍預計從國父紀念館出發,一路往日本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會址集結示威,保釣人士預計在交流協會前表演行動劇,並向日方遞交抗議書,要求日方停止侵略中華民國領土,並向台灣人民道歉。林孝信強調,聯盟發起保釣運動,是為了反對日本軍國主義復辟,並為國家主權完整,絕非與一般日本民眾為敵。
林孝信表示,釣魚台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土,卻長期遭日本竊占,近期日本更試圖透過國有化動作,向全世界宣示擁有釣魚台;台灣雖已多次表達嚴厲抗議,日方卻依舊故我,未展現任何善意,「日本就像是揮舞著拳頭的強盜,台灣人一定要對抗到底!」
報導指出,與會的成大航太系教授景鴻鑫則認為,保衛祖先傳承下來的釣魚台,具有捍衛國家尊嚴、維護漁民權益的雙重意義,是有歷史意義的正義行動;保釣在日本及大陸都已成全民運動,台灣人更應該積極表態。
對於日方發表聲明,承諾「國有化後,台灣漁民作業不受影響。」林孝信直言,這只是日本軟化台灣人民保釣意志的謊言,「沒主權哪來漁權,我們的漁民出海,還需要日本人的恩賜嗎?」
據報導,林孝信認為,保釣本應是不分藍綠、族群的全民運動,卻被台灣無謂的政治內鬥所累,無法獲得足夠能量;藍綠政黨也因各種考量不願積極保釣,「政治人物沒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保釣人士預計遊行前逐一拜會各主要政黨,「告知」保釣遊行資訊,「如果他們願意加入,我們可以不計前嫌;若反對保釣,也會在歷史留下紀錄!」
李漢揚/整理
東南網廿一日報導,臺灣新聞界,中視董事長林聖芬被稱“聖老”,是人人敬重的老前輩。但鮮有人知道,他的哥哥林孝信,是1971年美國保釣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41年來,林孝信曾背井離鄉,一度因為臺灣當局的政治迫害而淪為“黑人”,在美艱辛度日,其間甚至不敢與家人聯繫,成為流落在外的“孤兒”。
時隔40多年,今年9月23日,作為“臺灣人人保釣聯盟”總召集人的林孝信,將發動民眾走上街頭,進行全台性的保釣大遊行。昨日,導報記者專訪了林孝信,這就讓我們傾聽他內心的聲音。
命運的轉變,始於釣魚島
從一個正版“乖乖牌”留學生,變成一個走上街頭的憤怒青年,是林孝信人生的轉捩點。1967年,林孝信來到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留學,一年後他通過了博士資格考試,獲得全額獎學金,很快過上了“有錢有閑”的好日子。隨後,他創辦了一本 《科學月刊》,用這本雜誌傳播科學進步思想,建立北美臺灣留學生人脈網路。
1970年初,美日醞釀把釣魚島交給日本管理,一些長期在釣魚島捕魚的臺灣漁民開始被日艦驅趕,釣魚島事件白熱化。消息傳到美國,留學生集結起來,他們找到林孝信,請他用 《科學月刊》幫助集結遊行隊伍。1970年12月的《科學月刊工作通報》變成了 《釣魚臺事件專號》,寄給了300多個《科學月刊》聯絡員,他們分佈在美國50多所大學,通過他們能聯繫到上千名臺灣在美留學生。
後來《釣魚臺事件專號》又連續出了兩期,反響熱烈,臺灣留美學生們很快在很多學校成立了保釣分會,醞釀在全美舉行保釣大遊行。在林孝信的印象中,各個保釣分會的負責人有一半以上都是《科學月刊》的人。
林孝信這個書生,被歷史牽引著,走上了保釣之路。
首次遊行沒經驗,狀況百出
1971年1月,這些年輕的保釣領袖,坐在一起開會醞釀第一次保釣遊行。在林孝信的回憶中,這個片段有些沉悶。
因為他們都經歷過臺灣“戒嚴”階段,大家有些猶豫,到底敢不敢遊行?要不要走上街頭?東部的留學生已經示威遊行了,我們芝加哥的是不是也要出動?所有人都默不做聲思考,空氣凝結了。這時,有一個叫范強的同學,可能受不了這種無形的壓力,跳起來:“好好,這次由我來,下次你們可能就要換別人了。”於是,大家決定就由范強去申請登記。
遊行時間定在1月30日。因為大家都沒有經驗,事先沒做好統籌規劃,所以狀況百出。那年芝加哥的冬天特別冷,當天氣溫達到-25℃。遊行隊伍在街頭前進了三個小時,所有留學生在寒風中堅持著,還有些大學教授開車跟在旁邊。
隊伍中有個叫陳明義(音)的留學生,還帶著6歲的女兒珊珊一起出來遊行。可是,寒風把小女孩凍壞了,不省人事。這時,開車的教授中有後來擔任臺灣“中研院院長”的李遠哲,他挺身而出,把珊珊送到附近醫院急救。
由於遊行隊伍事前沒有規劃路線,也沒有帶抗議書,所以700多人的隊伍來到日本領事館門前,除了喊口號,也不知道要做什麼。隊伍中有個一路跟隨的日本人,很熱心地站出來,指出附近還有個日本的官方機構,把大家又帶到那邊去抗議。
回憶起這次遊行,林孝信的臉上綻放出笑容,依稀可見當年的熱血。
遭受政治迫害,有家不能回
為了保釣,林孝信付出了慘痛的代價。1971年底,臺灣當局要求“保釣減溫”,這些保釣領袖都上了“黑名單”。遊行過後大約一周,林孝信突然接到同學的警告電話:“不要回家。”原來,范強住的地方,有美國的情治人員去調查。
當時,范強和另外三個臺灣留美學生同住在一間公寓。那天其中一位胡姓同學回家,看到有陌生人對著信箱東張西望,那人還問胡同學:“這裏住著詹姆•揚嗎?”“我們這裏只有瓊•楊。”於是,陌生人拿出一張紙,把上面“詹姆•揚”的名字劃掉,寫上“瓊•楊”。紙上的抬頭,竟然是“搜查令”。
便衣於是進入房間搜查:第一個留學生喜歡攝影,暗房裏有用於顯影的白色粉末,被懷疑是毒品;范強有胃病,房裏有從臺灣帶來的胃藥,那些粉末也被懷疑是毒品;第三個留學生吸煙,也被當成抽毒品煙。於是三個人被抓進拘留所訊問。當晚,他們打電話通知其他保釣人員,大家都很緊張,於是互相邀約去紐約避難。
最後,兩名同學被保釋出來。范強因為臺灣生產的胃藥大麻成分超標,當場被起訴。之後,同學們一邊請律師辯護,一邊寫信給臺灣藥廠請求開具證明,范強才被無罪釋放。
而當年暑假,林孝信去申請“護照”延期時,被台當局沒收了“護照”,成了一個有家不能回的“黑人”。他沒有辦法打工,也沒有收入,只能靠微薄的演講費和朋友的接濟過日子。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1980年,美國民政局才找到他。1984年,林孝信拿到美國綠卡,這才結束了流浪生涯。
林孝信自嘲:“總算沒餓死。我是被逼上梁山,不得不成為一個‘專業保釣人士’!”
林孝信:我也曾經這樣想過,但是保釣找到了我。那時你作為一個有一點良心的知識份子,就沒有辦法獨善其身。在這過程中我對人生瞭解很多,得到很大的收穫。
導報記者:在美國當“黑人”期間,有想過放棄嗎?
林孝信:人們告訴我,當時美國有150萬個 “黑人”,但像我這樣的不超過1000人。而美國也存心收留這些非法勞工,利用、壓迫這些弱勢階層,作為他們社會的廉價勞動力。經歷過這個階段,我才看清了美國的虛偽,他們所謂的自由民主都是假的、做出來的。所以,我一直堅定地反對美帝國主義。
導報記者:您作為過幾天臺灣保釣遊行的總召集人,想對民眾傳達一種怎樣的理念?
林孝信:釣魚島事件源於美帝國主義和日本軍國主義的勾結。當時美國陷入越戰泥沼,於是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談判要錢。日本提出要琉球和釣魚島。美國認為,如果讓琉球獨立,一定反日親大陸,這樣的局勢對美國不利,所以把琉球割給臺灣。而釣魚島是中國領土,割讓主權會觸怒中國,所以把行政權劃給日本。實際上,德國二戰後道歉,把法西斯種子徹底斷根,而日本不但沒有反省,軍國主義還在強大。所以我們不只是單純保釣,還是在反帝國主義和軍國主義,誰能保證日本若侵佔了釣魚島後,不會想來侵佔臺灣?
導報記者:所以,臺灣有必要站出來捍衛自己。
林孝信:當然,全世界都知道釣魚島屬於中國,如果中國人自己不敢站出來,那還算什麼?!
導報記者:可是,對於臺灣的一些年輕人來說,保釣是很遙遠的事情,他們寧願去擔心自己的工作和前途。
林孝信:這是錯的,參加保釣運動是成長和學習的過程。在1970年暑假,我們注意到釣魚島事件,於是紛紛到圖書館去查國際法、釣魚島的歷史資料;1971年,經過那次遊行的挫敗,我們又去查近現代史,瞭解美國、日本和臺灣之間是怎麼回事。那時我們才知道,以前對美國的瞭解有多麼片面,臺灣當局對美國是多麼軟弱!
第三次大學習,是在1971年7月9日晚上6點,美國所有電視臺插播一條消息:“基辛格已經秘密訪問過北京,獲得了周恩來總理的邀請,尼克森總統將于次年訪華。”這對我們是個超級震撼彈。之前我們充滿無力感,對臺灣幾乎絕望,現在發現還有個大陸好像很有力量,連尼克森也想要去訪問。於是,很多保釣人士把眼光放到大陸,保釣運動進入第三個階段,學習中國近現代歷史。
導報記者:41年後您保釣再出發,發動民間力量起來抗爭,會有實際效果嗎?
林孝信:民間力量不可或缺。政府在每個時候,都會說有它為難的地方。可是40多年前若我們沒有站出來,釣魚島就神不知鬼不覺地變成日本人的“領土”了。由於我們的抗爭,迫使美國只把行政權交給日本,分離“主權”,這才使我們現在站在了一個比較有利的地位,否則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