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心)宗教的探索
昨晚梅峰來電問我為何上週沒來參加,並邀請我於中秋節來主講一個時段,後來我想,在這中秋佳節與大家來談一談”我們為何會一起在地球上團圓”,所以我用“新(心)宗教的探索”,這個主題半個鐘頭與大家聊一聊。
最近人類進行了一項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科學實驗
強子對撞實驗,宇宙誕生解謎,地球的毀滅
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科學實驗,2008/09/10日正式展開,位在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啟動了大型強子對撞器,希望這項耗資超過2000億台幣的實驗,能解開宇宙誕生的謎團。
數百名科學家聚集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總部的控制室,期待已久的那一刻終於到來。
光點在螢幕上消失,代表第一道、順時鐘方向的質子束已經注入了加速器,不久後,質子束順利跑完27公里的密閉軌道,光點再次出現在螢幕上,也讓現場二度響起掌聲。
而下一步就是從逆時鐘方向注入另一道質子束,如果都跑完全程,接下來就可以同時注入方向相反的質子束,讓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對撞,來模擬宇宙大爆炸後10億分之1秒的景象。
希格斯粒子又被稱作上帝粒子,理論上,它讓物質擁有質量,進而形成宇宙萬物,但實際上,這種粒子的存在從未被證實過。
儘管有人批評,研究經費高達2487億台幣實在太浪費了,但是為了徹底揭開宇宙的神祕面紗,這項結合全世界1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實驗勢在必行。
我分幾個部份與大家談談:
- 先談何謂宗教。1996年的世界宗教和平聯合會談新的宗教
- 談何謂性。
- 談何謂自然。
- 何謂自我。見性真能成佛?
- 淺談五大宗教,淺談新(心)宗教
- 宇宙誕生解謎。1995年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
- 人類的性。
- 意。無我的意才是接近原意。
- 新的宗教觀---2004年CPWR世界宗教領袖大會,宗教之旅。
- 中秋佳節祝所有”有心人終能成佛,修成正果”。
以下為參考資料
1.性與天道
《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天的變化的趨勢稱為本性,遵循著本性而運行活動就稱為遵循了道路,修養著自身的道路就稱為教育。凡是道路,都不可有片刻的離開;如果可以離開,就不是道路了。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所以君子在別人所看不見的地方,也要謹慎敬戒的,在不被聽到的時候,也要恐懼害怕的。沒有比幽暗之中更為顯著的了,沒有比細微之處更為明顯的了;因此君子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要謹慎啊。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人們的喜怒哀樂的感情還沒有表露出來的時候,稱為「中」,表露出來以後不偏不倚,而且有節制,就稱為和諧而協調。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就是不偏不倚,不上不下,在中間的意思;「和」就是和諧而且協調的意思,是天下萬物通達的道路。達到不偏不倚、協調和諧的狀態,天地便各在其位而運行不息,萬物便各得其所而生長發育了。
【釋意】
天命之謂性
依字面而言,所謂天,到底是指哪個天,或是哪一層天?各宗各派對「天」的認定可能都不一樣;若說「天」就是天地的天,那是這個虛空賦予我們性命嗎?但虛空是沒有作用的,是一種頑空,所以,我們的本心本性,當然不是這個天所賦予。
此外,在佛法中尚有名相上不同的天;如六欲天包含有四天王天、忉利天,再上去是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那麼人的本性是否就是由這些 「天」,所賦予的稟賦?其實也不對,因為這些都只屬於欲界天,在欲界天之外還有色界天、無色界天。而本性是無色界天所賦予嗎?也不對。因為,無論四天王 天、忉利天,或者是色界、無色界、四空天等,都已經是因緣成熟而得的果報;譬如修十善就可以升天,修四禪八定也可升天。所以,眾生的本性的確不是欲界天、 色界天與無色界天所賦予。
朱子提到:「天所賦予者,即自然之稟賦」。這當中的「自然」又是什麼?也是外面自然界所賦予的嗎?要明白「稟」有承受的意思,總是要有其「能」、「所」才行,而外在的自然界,是眾生的依報,它該如何去稟賦、賦予?所以這種講法,該如何說明才正確而究竟?
就佛法來講,「天命之謂性」指的就是我們的本心本性,其中的「命」就是所謂的性命。比方說,師父在這裡說法,各位聽法的這念心,到底是誰賦予的?一個 人,是由父精母血所組成,父母只是帶給了我們色身,但是人人出生後就知道笑,有痛、癢……等覺知,這些卻是與生俱來的,從來沒有人教過。小孩餓了不給他吃 就會哭,一旦吃飽了就會笑,這些都屬於本性,任何人都有這一念本心本性,並不是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也不是佛、菩薩、羅漢給我們的,亦不是上帝給我 們的。
「天命」在佛法而言,就是指我們的本心本性,是本來具足的,此處的天又稱之為「理天」,不同於先前所說的欲界、色界、無色界天,屬於「名天」,是一種有名稱、有形相的天。
所謂的「理天」,亦即心性之理、因果之理、本具之理,法爾如是,廓然本具,稱之為性,而「性」就是本性,本性也就是空性。譬如我們能講話的這個心、聽法 的這個心,就是我們的本心,這個心有沒有男相、女相、老相,屬於空性。然而這念心雖是空性,其中卻又能具足無量的法;舉例來說,我們從小到大,心中總是記 得很多事情,當中有智慧、技能、道德……等等,什麼都有。以往人們始終認為這些事情,是放在心臟裏面,以為心臟可以記憶,如今科學發達了,甲的心臟可以換 到乙身上,乙的心臟可以換到丙身上,才發現心臟其實是一種純粹的物質。或許也有人認為是腦神經在記憶,其實,腦神經細胞也屬於物質,有其新陳代謝的作用。 所以,心臟、腦神經都不能代表我們本具的心性。
要而言之,這個本性是本具的,本具的生命,靈知靈覺,稱之為性,佛經中提到「法爾如 是」,也就是天然之性德。眾生的心性中有善法、有惡法;儒家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認為我們這個心性,是好的、良善的;也有如荀子所言,認為人性 是惡的、黑暗的。其實,這念心,非善非惡,若要論及善惡,全都是塵勞、渣滓;修行學佛就是要將本性顯發出來,隨順當下這一念覺性,使我們這念清明的心時時 刻刻都能存在,不被妄想所覆蓋,處處作主,如如不動,了了分明,這念心性就是我們如實的本性。
之前提到這個本性是真 空,它確確實實是空性,但它也是妙有。如果我們要寫字,就能馬上寫得出來;要做一篇文章,也能寫得洋洋灑灑,順理成章;乃至於要講一篇道理,也可以講得頭 頭是道。若問這當中到底是誰在寫字?誰在聽法?誰在講理?當下迴光返照,卻又尋不出個形狀、相貌。所以這念心性是真空,也具足了妙有,如此便稱之為 「性」。所謂的「天命之謂性」,也就是說,這一念心人人本具,天就是本具的性天,法爾如是,本來圓滿。
2.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人法天地之無不覆載,天地法道之無不生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這說明人、地、天、道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逆相效法﹑遞相依歸的關係。老子心目中的一大理想就是要通過這種遞相效法來完成人、地、天、道之間和諧的遞迴相依,也就是要求得人與天地宇宙的和諧共存。
道法自然:在一些情況下,執著于混沌無名反而是不自然的,也不是對無為的真正貫徹。道無僵無滯,雖常無名無為,卻隨遇賦形﹑隨緣幻化,因其勢而然其然;雖變現歷經各種名狀,卻了無趨求,了無喻意,了無牽掛,只不過是對自身的隨遇展布,所以說道法自然。
3.我思故我在-笛卡兒
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哲學命題。譯後是“我思想,所以我存在。”意思是認爲當我在懷疑一切時,卻不能懷疑那個正在懷疑着的“我”的存在。因爲這個 “懷疑”本身是一種思想活動。而這個正在思想着、懷疑着的“我”的本質也是一種思想活動。 這裏的“我",並非指的是身心結合的"我",而是指獨立存在的"心靈"。
笛卡兒認爲,人類應該可以使用數學的方法──也就是理性──來進行哲學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
笛卡兒主張對每一件事情都進行懷疑,而不能信任我們的感官。從這裏他悟出一個道理:他必須承認的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在懷疑。而當人在懷疑時,他必定在思考,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基本公式──“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Rene Descartes,1596-1650,法國〉
PartI.生平事蹟
思考時間:笛卡兒在1596年5月31日生於法國中部Touraine的La Haye,他的父親是一位中產階級的律師。八歲時,笛卡兒被送到Anjou的耶穌會學校La Fleche。因為身體孱弱,他被允許在床上渡過早晨,而他就利用這一段時間來進行他的研究與思考,並終生保持這樣的習慣。
緣起:16歲時他離開La Fleche, 20歲從Poitiers大學畢業,成為律師,並前往巴黎。在巴黎,他與米多奇和梅森林神父〈Mersenne,1588-1648〉相遇,並一起研究數 學一年。此後,笛卡兒變得好動不安,1617年,笛卡兒到荷蘭加入Orange公爵的軍隊。一日因緣際會,他閒步荷蘭Breda的街頭,順利解決告示排上 的一道數學挑戰難題,使他相信自己具有數學天份,而開始在這個領域認真地鑽研。1625年笛卡兒回到巴黎,重遇舊友邁多治和梅森,這時笛沙格 (Desargues)也加入他們的數學集團。
Discours:他的第一部作品是完成於1628年的引導心智的法則,直到死後才發表;第二部主要作品為完成於1634年的這個世界的體系,但其中包含宇宙學渦漩理論以解釋行星如何保持運動並維持繞太陽的軌道,但因為害怕教會的迫害而不敢發表。1637年,他出版了Discours de la method pour bien conduire sa raison , et chercher laevrite dans les sciences,這部書在在文學和哲學方面都屬經典之作,其中包含了三篇出名的附錄:La Geometrie(幾何學),La Dioptrique,以及les Meteores。而Discours一書的出版,馬上為他帶來遠近皆知的聲名。
附錄的數學經典: La Geometrie 是他唯一的數學作品,也是解析幾何的精華所在;解析幾何是把幾何圖形利用坐標化成代數方程式,再利用方程式的性質找回幾何性質與意義,因此解析幾何又稱坐 標幾何。所以解析幾何是數學上,一個可以左右逢源的工具:一方面幾何觀念用代數解釋,幾何目的由代數完成;另一方面,代數透過幾何的直觀,可以更容易發現 誘導出新的結果。正如拉格蘭日(Lagrange)所說:「代數與幾何各自行動時,既繁且慢,應用又狹;一旦聯手,則快速而趨於完美。」,兩者相輔相成。
對數學的看法: 數學之所以會引起笛卡兒的興趣,乃因以公設為基礎的證明是不容置疑的,而權威在此毫無用處,且數學能供給我們獲致肯定的方法。他說:「在所有人力留傳給我們的知識工具中,數學是最有力的一種,為其他的源體,……,任何一門科學,當他最後的研究涉及次序和度量時,都會跟數學關聯在一起」。所以他以為確認方法是 很重要的,並強調將科學的成果引入實用的領域。他直率地批評希臘幾何學太過於抽象化,且討論之進行,全繫於圖形,“只有在充分想像的條件下,方能取得其中 的知識”。他也批評當時流行的代數,只是專注於規則和公式,“結果成為一個充滿混亂和模糊的計算技術,成為一個阻礙而不是一門有益心智發展的科學”。他認 為純數學沒有什麼價值,而只給數學用的數學方法毫無價值,因它非為了研究自然。只為數學而研究數學的人是偷懶的研究員,他們只提供無用的精神遊戲。
建築師和泥水匠:笛卡兒和費馬(Fermat,1601~1665)是眾所公認解析幾何的創始人,而費馬的著作Ad Locos遲至1679年才出版。當笛卡兒的La Geometrie 於1637年初問世時(但費馬的東西做得較早),費馬批評它沒有包含極大、極小、切線、立體軌跡等問題;但笛卡兒反譏說:那些都是淺而易見的,並說他的書 就如同建築師一樣,把計畫和設計圖弄好,把其他瑣碎的工作留給水泥匠和工人即可。現在可看出笛卡兒和費馬對解析幾何的處理方式是迥然不同的,雖然費馬對代 數方程式表成曲線的觀念比笛卡兒還要好,但真正發現代數威力的是笛卡兒。所以在費馬陣營(Pascal)和笛卡兒陣營(Desargues)的對立漸趨緩 和後,費馬在指出La Geometrie其中的一個錯誤後,對才華洋溢的笛卡兒亦表欽佩,他說:即使有些錯誤也比很多其他人全部寫對還有價值。
沒有告別辭:在哲學方面,笛卡兒將對他是清楚而已接受的真理視為公理,最後提出四項總結:(1)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2)萬象必有其因,(3)果不凌越於因,(4)心智中天生有完美、空間、時間及運動等觀念。笛卡兒是一位虔誠的信徒,但他宣稱: 聖經並非科學知識之源,人類應只接受他所了解的事務。而笛卡兒的科學觀念支配著十七世紀,只有教會拒絕了他,並決定在笛卡兒死後,馬上將他的書列為禁書。 1649年,笛卡兒被聘至瑞典教導克麗斯汀娜皇后,1650年,因肺炎死於那裡。而在巴黎的葬禮中,教會禁止他的告別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