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陰陽資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階級性別與族群資料】(轉貼)沒有醜女人,只有窮女人
 瀏覽5,476|回應12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筆記》沒有醜女人,只有窮女人

在醫學昌明、消費至上的現代,要當一名美女或型男,從衣著、髮型、化妝到整形,所費不貲。說穿了,有錢,就能讓自己變美。財力差些的,又長得抱歉,也只有認了。

全民「拚美麗」的決心,創造了可觀的產業利潤。近日在醫學集會中,醫師提及有女士寧願吃泡麵、吐司,也要存錢美容,總共花六十萬元。那些?平的小斑和細紋,足可換輛小汽車。

還有竹科貴婦,刷卡微整形就兩百萬元,據說這是整形診所一個月的營業額。醫師有意、無意洩漏的個案情節,倒有了產業行銷的集體效果。也難怪,有女藝人要挑戰第六十一次整形,並毫不忸怩地說,連乳暈都藉科技漂成粉紅色了。

改造自己無可厚非,問題在改造所遵循的標準,其實有一些「假意識」卻被大家奉為圭臬。那些美麗達人、時尚專家所標舉的身材黃金比例、鼻子標準尺寸、乳房的完美水滴形狀,甚至微笑應只露九顆牙,對私密處的乳暈、陰唇的大小都制訂出規範,這真是美麗的界線嗎?

在那些標準下,人體變成像生產線上大量製造的產品,凡不合標準規格者,全都被列為「瑕疵品」,必須花錢請專家代為改造。但這些「規格」果真是顛撲不破的嗎?時尚界流行的「紙片人」身材,讓世上許多少女在身材焦慮下得了厭食症,節食名模死於心臟衰竭。近來有時尚大師拋棄穿零碼衣的紙片名模,起用穿八號尺碼的模特兒,可見標準並非定於一尊。

創造需求、製造焦慮,提出消費解答,這是廣告行銷業的公式。在拚美麗的焦慮中,業者共蒙其利,美容中心、藥廠、醫師、塑身內衣、瘦身霜、乳暈漂白霜…,坐享消費者削骨去皮的油脂錢。

許多人為「愛自己」去整形,其實只是服膺美容時尚產業的「假意識」;你的焦慮,是他的獲利。向專家交出自己臉孔、身材之際,同時也交出了自己的靈魂、主體性和荷包。於是,世上沒有醜女人,只有窮女人。

【2007/10/21 聯合報】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67088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學者:女性主義變身資本主義女僕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者:女性主義變身資本主義女僕

2013-10-15 21:27 作者:本報訊

【記者李威撰整理報導】任教於美國紐約新社會研究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的知名女性主義學者佛雷塞(Nancy Fraser),在《衛報》的一篇評論指出,女性主義運動從批判資本主義的剝削起家,如今卻出現效力於資本主義的情形。

佛雷塞表示,作為一名女性主義者,她總是假定爭取女性解放,可以打造一個更平等、更公正、更自由的美好世界。但她認為,女性主義者提倡的某些觀念,正朝著截然不同的目標邁進,擔心女性主義者對於性別歧視的批判,反而讓新型態的不公平與剝削問題變得更為理所當然。

兩條自由主義路線

佛雷塞表示,這個殘酷的翻轉結果,女性解放運動將捲入新自由主義建立自由市場社會的工程。這個現象解釋了為何曾是基進觀點的女性主義思想,逐漸變成以個人主義的口吻被表達出來。

女性主義者曾經批判職場競逐,現在卻建議女性要「挺身而進」(lean in)。曾經高唱社會團結的女性主義,現在卻開始褒揚女性企業家。曾經重視「關懷」(care)與互相扶持,如今卻鼓勵個人發展升遷與功績主義。

在這一變化的背後,資本主義也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戰後的國家管制型資本主義(state-managed capitalism),蛻變成去組織化、全球化、新自由主義式的資本主義。第2波女性主義挑戰前者,卻成了後者的女僕。

佛雷塞表示,爭取解放的女性主義運動,同時朝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邁進。第一幅景象向我們預告了性別解放、參與式民主及社會團結彼此手牽著手的世界;第二幅景象向女性許下諾言,未來可以跟男人一樣,擁有同等的個人自主、更多的選擇以及憑功績來決定成就高低。

佛雷塞指出,女性主義近幾年朝第2條路線靠攏,解決了路線矛盾的問題。但是,女性主義者不再是新自由主義底下被動的犧牲者,而是貢獻3個重要觀念,助長新自由主義的發展。

投身市場 卻遭剝削

第一項貢獻是女性主義者對「家庭薪資」(family wage,維持家庭所需的薪資)的批判,也就是攻擊國家管制型資本主義的「男主外,女主內」現象。但這一批判現在卻效力於彈性資本主義。

彈性資本主義特別仰賴女性勞工,尤其是製造業的低薪工作,工作者有相當多的年輕單身女性、已婚婦女及有孩子的女性。大量女性湧入全球各地的勞動市場,國家管制型資本主義所強調的家庭薪資,被雙薪家庭給取代。

雖然女性投入市場,面對的卻是被壓榨的薪資水準、縮減的工作保障、降低的生活水平、遽增的工時、兩班制(或三班制、四班制)的惡化。

新自由主義透過女性培力(empowerment)的論述,巧妙地訴諸女性主義者對於家庭薪資的批判,將剝削加以正當化,結果遏止女性解放的夢想,讓女性投入資本累積的引擎。

削弱對經濟不公的批判

女性主義對新自由主義的第2個貢獻,就是削弱對於經濟不公的批判。佛雷塞指出,國家管制型資本主義底下,女性主義者正確地批判了狹隘的政治願景,因為該願景將注意力放在階級不公,卻無視於家暴、性侵或生殖壓迫等「非經濟性不公」。

對經濟主義的拒斥,以及「個人」的政治化,女性主義者拓寬了政治議程,挑戰社會所建構的性別差異,以及在這個差異之上所確立的階層秩序。

佛雷塞表示,照理來說,爭取公平正義的努力,會同時擴及文化與經濟的面相。但實際結果卻是單方面地聚焦在「性別認同」問題,犧牲了奶油與麵包。更糟的是,女性主義者轉向認同政治,正好與崛起的新自由主義巧妙地接合在一起。

她表示,新自由主義主要追求的是壓抑一切對於社會平等的緬懷,而女性主義者應當加倍關注政治經濟議題的時候,卻集中火力攻擊文化的性別歧視。

將小額信貸視為培力

女性主義對於新自由主義的第3個貢獻,就是對福利國家的家父長制所進行的批判,而該一批判正好與當時新自由主義對「保姆國家」的宣戰匯流在一起。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小額信貸」,也就是在南方國家,銀行提供小額貸款給貧窮婦女的計畫。相對於由上而下、官僚式的國家計畫,取而代之的小額信貸,被當作是由下而上的女性培力計畫。小額信貸被推廣成為解決女性貧窮及地位低下的良方。

然而被忽略的是,小額信貸風行的同時,國家正好放棄了大型的、結構性的抗貧計畫,但小型借貸卻無法取而代之。女性主義的觀念支持了新自由主義,原本希望賦權給所有公民,將國家權力還到人民手中,結果現在被用來替市場化及國家撙節做辯護。

上述種種情況,使得女性主義朝自由主義式的個人主義靠攏。但佛雷塞表示,另一條強調團結的路線並未死絕,當前的危機,正好是復甦這一路線的時刻,重新將女性解放的夢想與社會團結連接在一起。

告別危險觀念的做法

佛雷塞認為,要達到這個目的,女性主義者需要告別這3個與新自由主義結盟的危險觀念。首先,批判家庭薪資與彈性資本主義之間的連結必須被打破,像是原本無償的勞動(如照顧工作)要給予薪資。

再來,佛雷塞認為,對抗奠定於男性文化價值的秩序時,應該加入對於經濟不公的批判。最後,批判官僚與自由市場基本教義派的虛假連結必須被切斷,主張參與式民主,作為增強公眾權力的手段,藉此限制資本,達到追求公平正義的目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039976
照顧孩子,不是勞動?(轉貼)第二胎聘外勞:提升婦女勞動參與率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外勞育嬰 兼顧事業

【聯合報╱邱翊庭/商(台北市)】
2011.02.21 02:36 am

筆者常往來台港兩地,香港如何面對生育下一代的挑戰?

在香港養小孩的花費比台灣高出許多,地小人稠,物價高昂,香港人其實也沒有比台灣享受更多的補助,好在香港的外勞政策比台灣寬鬆,加上就業率及所得高,婦女產後重新回到職場,菲籍幫傭在家照顧嬰兒,雖然沒有親自照顧來得放心,大大好過因為有小孩要放棄工作及收入的台灣婦女。

一位台灣朋友生了雙胞胎,托嬰的價碼剛好和太太的收入相當,於是太太被迫辭職在家帶小孩,朋友一直告誡我們要三思。有了外傭照顧小孩,香港夫妻對於要不要小孩的心理掙扎小了許多,所以香港的白領職業婦女比起台灣的媽媽比例高了許多,在兼顧事業與家庭的選擇裡,也有相對容易的出路。

當然,菲籍幫傭育嬰不是個完美的方法,但是,在台灣,新的外勞育嬰想法,對於那些必須工作的生育適齡婦女們來說,也算是一個有效兼顧事業與家庭的方法。

【2011/02/21 聯合報】

獎勵生子 也要能安心托育

【聯合報╱詹惟鈞/國小教師(宜蘭市)】
2011.02.21 02:36 am

當經建會正在研議讓生育第二胎子女的家庭聘外勞時,卻傳來有保母將女嬰關置物櫃窒息死亡的消息。

同樣為人父母,筆者也有二個未滿三歲的子女,聽到此惡耗著實讓人難過與憤慨。該托嬰中心雖是合法設立,卻又以合法掩護非法,另闢未立案的托嬰班,也凸顯出嬰兒托育的問題叢生。

兒子一歲多時曾送到合法托嬰中心托育,時間達四個多月,因為合法托嬰中心有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處的評鑑,而且還定期有醫護人員幫忙幼嬰健康檢查,甚至在網路上就可以同步監看子女的托育情況,這讓筆者覺得非常放心。

問題就出在合法的托嬰中心非常少,所以地下化的托嬰中心(班)也時有所聞。而未滿二歲的嬰兒卻又最需要照顧,大部分家長都只能找保母,但合格有證照的保母卻不見得符合各家庭的需要,有的保母也同時肩負家累,除了打聽保母為人、口碑之外,我則是選擇熟識的親友保母托嬰,比較能放心。

在少子化的今天,嬰幼兒是可以受到更妥善的照顧的,政府除可輔導那些地下托嬰中心合法化,接受評鑑以維護托育品質外,也可以幫助已立案也有經驗的幼托機構轉型成合法的托嬰中心,這比起獎勵生育的金錢補助來得實際,也可以讓家長們有更多的托嬰選擇。

【2011/02/21 聯合報】

第2胎可聘外勞?王如玄:慎重
2011-02-20 新聞速報 【中央社】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委王如玄今天表示,是否開放有第2 胎子女的家庭可聘請外籍勞工,這項政策必須非常審慎評估,若因此影響台灣婦女就業機會,得不償失。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研議開放有第2 胎子女的家庭可聘請外籍勞工照顧小孩,引起話題。王如玄今天出席「外籍姐妹新春回娘家」活動,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此議題只是經建會內部單方面的想法,在各界沒有共識的情況下,勞委會一定會非常審慎評估。

 王如玄指出,此手段是否增加婦女生孩子的意願、提高生育率,仍有諸多疑慮;保障本國勞工工作權更重要,因為台灣有許多數弱勢婦女從事保母、家庭照顧的工作,一旦開放外勞加入,勢必排擠本國婦女救業機會,得不償失。

 王如玄說,勞委會推動的性別工作平等法,讓勞工有育嬰留職假、育嬰留職津貼、家庭照顧假等,都是希望有更好的環境和條件能促進生育率。她贊同勞團提出「提供公共托育環境更為重要」的意見,並願努力協助達成。1000220

我有話說-二胎聘外傭 我贊成!
2011-02-21 中國時報 【大愚/新加坡(自由業)】
 最近,經建會提出開放外傭申請給懷有第二胎家庭的建言,身為育有三個小孩的台灣人,我贊同這樣的構想。如果家裡有長者或有病患,可以申請外傭,為什麼有小孩的卻不可以呢?

 申請了外傭,可以為大人分擔許多家事,打掃、清潔、洗衣、燒飯、購物等等,而更加專心陪小孩,分享更多親子時間和夫妻時間。大部分的雙薪家庭,從下班回來就是一連串的家事加上小孩盥洗吃飯寫作業到睡覺,沒錯,跟小孩一起洗碗,一起聊今天學校發生的事,是我們想像中理想的狀況,可是一個星期中做不到幾天。如果我沒被公事和家事搞得心煩意亂,小孩上床前就可以多講兩個故事。

 許多反對的人,覺得會有教養的問題,會有對待外傭不人道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能混為一談。教養和人道對待是國民水準和父母教育心態問題。人道對待,可以給外傭適當的申訴管道和關於權利保障的宣導培訓,而不是擔心來了會受不平等。其他的配套,譬如再給不良雇主適當的懲罰,剝奪他請外傭的權利,強迫他接受再教育等等是可行的。教養更是如此。

 經建會的建言,確實照顧到現代父母的需要。對勞工就業的衝擊,我不懂為什麼大老闆可以請外勞,大家都接受,一樣是拚經濟,為人父母請幫手,有人就要反彈。

 在新加坡,政府對請外傭沒設限,即使家裡只有夫妻倆口,也可以請外傭,愛請幾個就請幾個。新加坡人均所得是台灣的將近兩倍,但請外傭只需付幾乎是台灣的一半價錢,而且供過於求。我不知道什麼是勞動市場的公平正義,老闆付我三萬我願意做,我付外傭八千他也很滿意,為什麼現行外勞薪資不可以考慮降低。

上班族如何放心養孩子

【聯合晚報╱社論】
2011.02.20 02:24 pm

台南市托嬰中心「娃娃世界」,傳出保母將哭鬧嬰兒放進置物櫃長達數十分鐘之久,造成嬰兒猝死的悲慘事件。這名嬰兒不過八個月大,父母親都是典型上班族,必須在白天把嬰兒交付給托嬰中心,才能事業家庭兩頭顧。卻沒想到,連合法、合格的托嬰中心與保母,都難以信賴。夫妻傷心欲絕,又怎不讓全國類似情況的家長聞之而憂心忡忡呢!

難以想像的是,這家托嬰中心口碑不錯,屬合法經營,該名保母也領有保母與保育員執照,看來完全沒有令托嬰父母疑慮之處。這或許才是此次事件更讓人驚悚的關鍵。上班族父母,如果連合格的托嬰中心與保母都不能信賴,那又該怎麼辦呢?要知道,類似這種雙薪家庭的狀況,在國內比比皆是。許多上班族之所以晚婚、不婚,甚或婚後不生,除了經濟因素之外,另一主要考量便是,孩子的養護壓力太大。若夫妻兩家的長輩可以幫忙,倒還好;若無,那唯一選擇便是找保母或送到托嬰中心。過去不少新聞事件大多提醒父母親,一定要找合法合格的托嬰處所,但這次事件,連合格場所都爆出如此不當照顧所致的悲劇,誰還敢放心生小孩,放心托嬰自家寶貝呢?

台南「娃娃世界」的悲劇,尤其令人難解,娃兒若哭鬧不止,必定事出有因,稍有概念者一定知道,非找出嬰兒哭鬧的原因不可,而非將其隔離,甚至還放於置物櫃內長達數十分鐘!且不談是否因窒息造成其猝死,就算置物櫃通風順暢,該名哭鬧嬰兒也可能因為身體不適狀況被忽視,才導致猝死。院方與保母明顯失職,責任必須追究。

出生率已很低的台灣社會,任何一個嬰兒不僅是父母的寶貝,更屬社會的資產。發生托嬰中心照顧不當令嬰兒猝死的事件,絕不能視之為小事或個案。政府應對托嬰中心與保母,有定期抽檢與再教育的機制,而業者尤須自我惕勵,不忽略照顧嬰兒的每個細小環節。若等到爆發悲劇,不但悔之晚矣,對受傷害的家庭亦屬終生遺憾!

【2011/02/20 聯合晚報】

養兒防老?養老防兒? 沒誘因幹麼生小孩

【聯合報╱張瑞雄/東華大學副校長(花縣壽豐)】
2011.02.20 02:59 am

經建會表示為因應少子化議題,研議讓有第二胎子女的家庭,可以聘請外籍勞工照顧小孩,此議一出大家譁然。現在很多工程要靠外勞、照顧老人要靠外勞,未來養小孩也要靠外勞,台灣變成甚麼樣的國家?

少子化問題雖被總統上綱到國安層次,但政府還是應該好好分析原因,和提出可行和公平的對策,不能急就章。

大家為什麼不想生養小孩?先想想生養小孩的目的?

為了傳宗接代。但現代人早就沒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觀念,也沒有繼承香火的問題。

為了養兒防老。不過現在是「養老防兒」,子孫們不要來覬覦和瓜分你的老本就好了,豈敢奢望孩子們來養老人家?

為了親情。如果父母明理,經濟還過得去,小孩孝順用功,功課還過得去,那麼父母親可以享受到小孩的親情和成長的喜悅,但快樂日子通常只有幾年,小孩卻是一輩子的付出。

為了盡人類綿延不息、生存的義務,但這種人有多少?

要提高出生率,政府要提出有打動人心的利多或誘因,坦白說很難。唯一可行的就是讓養小孩從負擔變成一種收穫,譬如養小孩每月需兩萬,政府就發三萬;或者父母親的育嬰假適用到所有人,且延長到四年等等。

雖然很困難很辛苦,很多人可能還是會盡盡養小孩的「義務」,只要照顧的問題可以解決。上述發大錢或四年的育嬰假大概不可能。不過在這網路的時代,是否可以權宜有四年的在家上班兼育嬰的措施?如要開會透過網路,所有的資料和文件也都上網,讓需要的在家上班。

另外主計處又公布,國內潛在勞動力占非勞動力的比率,去年僅剩百分之七十點六,創下新低紀錄。到了民國一百一十六年,可能一個年輕人,就得養兩個老人。

但是主計處的推論可能不周延,事實上,到民國一百一十六年,台灣是兩個老年人(父母兩老)要養一個年輕人呀(尼特族,不上班、不就學、不在訓練中的小孩)!

【2011/02/20 聯合報】

政策「催生」 第二胎研議可聘外勞

【聯合報╱孫中英】
2011.02.20 04:08 am

經建會研議讓生育第二胎子女的家庭可聘外勞,引發不少反對意見,經建會昨天強調這個提議只是政策選項之一,但若能推動,應可提升婦女勞動參與率。

依照現行法令規定,允許生三胞胎的父母,在三胞胎三歲以下時,才能聘用外勞。經建會指出,限制是否放寬,會請各部會綜合評估後,再提出建議。經建會強調,我國許多婦女若因為在家照顧小孩,而無法進入職場,是台灣人力資源的一大損失。經建會認為,是否放寬目前聘用外勞的限制,不僅是因應少子化,也能提升婦女勞動參與率。相關策略會在三月中提出報告。

【2011/02/20 聯合報】

生2胎聘外勞?朱立倫:應配套

【中央社╱新北市19日電】
2011.02.19 02:23 pm

經建會研議開放有第2胎子女的家庭可聘請外籍勞工照顧小孩。新北市長朱立倫今天說,這對改善少子化情形「有一點點幫助」,但應有完整配套,不要變成只幫助有錢人的方式。

朱立倫上午接受媒體訪問時,針對經建會研擬開放生第2胎可聘外勞的政策表示,部分方向是對,但要有完整配套,不要影響國內勞工,或變成只幫助有錢人的方式。

他表示,此一政策對改善少子化及生育環境上「有一點點幫助」,但重點應是讓孩子在成長過程,能受到更多支持及保護。

朱立倫說,若全面開放外勞,將影響國內就業環境,因此,配套上應有一定條件的限制。例如,應考量家庭環境及收入條件、工作情況等條件,不是單就生第2胎,就可以同意聘雇外勞。

【2011/02/19 中央社】

熱門話題-獎勵生育 病急亂投醫?
2011-02-20 中國時報 【林立生/新北五股(講師)】
 針對少子化趨勢,經建會提出可以在生第二胎後聘請外勞在家照顧小孩之構想,但勞委會馬上潑了一盆冷水,認為過度開放外籍幫傭恐排擠國內婦女就業,不但對小孩未來發展不利,況且外勞總量已偏高,透過此政策來解決生育率並不恰當。

 最近歐盟通過一項決議,各國應給予母親四十個月的有薪育嬰假,所以少子化不是台灣獨有的問題,而是世界潮流,原因在於大家普遍晚婚,生的孩子也較少,政府應該檢討為什麼在這樣的潮流中,台灣生育率特別低、小孩特別少?因為大家擔心生了孩子以後養育成本高,包括直接金錢成本及心理成本都有關係,如果單從鼓勵生育來減緩日益嚴重之人口結構老化問題及規畫有薪育嬰假政策以鼓勵生育,都是未來終究要面對的課題。

短 評-二胎換外勞
2011-02-20 中國時報 【本報訊】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政府搔破了腦袋,好像也找不到好對策。經建會研議讓有第二胎的家庭可以聘外勞帶小孩,恐怕效果不大。

 能請外勞的家庭通常比較有錢,本來就有能力雇保母帶小孩,是不是會因外勞而再多生幾個小寶寶,恐怕還很難講。這項補助很容易變成錦上添花,讓有錢人獲利,對於沒錢雇保母也沒錢請外勞的中下人家,是看得著卻吃不著的口惠。

 此外,這項政策干擾到了外勞政策,勞委會和勞工團體未必同意。現在台灣的家事外勞有兩種,一種是幫忙家務的家庭幫傭,但申請標準嚴苛,只有兩千多個家庭符合資格;另一種是「家庭看護工」,約有十八萬個家庭申請,但只限於「照顧指定病人」,不可用於其他用途。經建會如果想讓第二胎家庭申請外勞,不只要修改法規,也可能為外勞打開一扇寬鬆的門戶,將來在管理會不會衍生新的問題,必須慎重思考。

 很多人不生小孩,是因為養育負擔太重,或者在經濟上自顧不暇。現在平價的公立托兒所數量太少,一般人光是保母費就吃不消,而雇主即使不排斥女員工生育,通常也無意協助,大部分職場不提供托兒服務。

 如果增加公立托兒所,並要求職場設立托兒場所,可能會比二胎換外勞的點子實際。不過,恐怕經建會的創意會在爭議下不了了之,而幼兒托育的困難依舊,問題無解。

奇怪的外勞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
2011.02.20 02:59 am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說,為鼓勵生育,考慮讓有第二胎子女的家庭可聘用外勞照顧小孩。藉這個話題來談談莫名其妙的外勞政策。

記得有人評估,以吳淑珍的病殘情況,她也不符「巴氏量表」的標準,沒有資格聘用外勞。但沒資格聘用外勞,並不是說不需聘用長照的勞務,只是不准聘任「外勞」而已。

現在,十四名醫學專家會診吳淑珍,且用了巴氏量表,最後一致認為吳「無法自理生活,且有無法預期的生命危害」,可見吳的病殘比「巴氏量表」還嚴重;諷刺的是,吳淑珍若連培德病監都不敢收她,她怎麼會連聘用外籍看護工的資格都沒有?

吳淑珍不符聘用外籍看護工的標準,但以陳長文的情況言,則是其子文文符合「巴氏量表」的標準,只是同一外籍看護工做滿九年,即不可延長,必須換聘另一外勞。這又是什麼道理?

再說,最近福斯汽車是否來台投資案,聽說涉及是否提供「外勞專區」的條件。這也無關「巴氏量表」,而是應當評估,在「影響本國勞工就業」與「創造整體經貿發展」之間,究竟加加減減以後的得失利弊如何?

經建會要讓生第二胎的家庭聘用外勞,是牛頭不對馬嘴,最後只是把家務丟給外勞,照顧孩子恐怕是其次;政府何不考慮其他鼓勵生育措施,讓家庭可把聘用外勞的錢直接用於教養幼兒?至於真正需要長照的家庭,卻被困於巴氏量表與限期措施,反而飽受政府刁難。再說「外勞專區」的經建大計更屢受阻擋,經建會為何只想到用外勞帶孩子,卻不問「外勞專區」?

不能用「巴氏量表」那種思考來看外勞,對其利弊得失應有更大更廣的觀照。

【2011/02/20 聯合報】

只催生不教養 走偏的政策

【聯合報╱溫蘭英/退休教師(屏東市)】
2011.02.20 02:59 am

政府對於少子化的問題,各種優惠利多頻出,筆者覺得這種「只催生,不教養」的手段,廿年後恐怕會後悔莫及!

其實以台灣的面積而言,人口密度還是很高,不宜鼓勵生育,政府的人口政策應該是「重質不重量」,也就是重視「親子教育」高於「鼓勵生育」,應諄諄教誨適婚年齡者,養孩子不是養寵物,只須供吃住,人不能中途「換人養」,需要時間精力每天陪伴調教,他才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否則可能成為麻煩製造者。如果從小就教孩子要有「同理心」,告訴孩子「己之所欲施於人,己之所惡不施於人」,相信校園霸凌行為不會發生。

政府的人口政策走偏了,孩子應「在好不在多」,生孩子前請先深思養孩子應負的「責任」,再「量力而生」,如果無法「養兒防老」還要「養老防賊」,後悔就來不及了。

【2011/02/20 聯合報】

第二胎可請外勞? 我需要!

【聯合報╱蘇祐佳/社工(新北市)】
2011.02.20 02:59 am

生第一胎的時候,在常常下雨的汐止,每天接送嬰兒往返保母家,除了要擔心孩子感冒,更要擔心往返路途的安全。有時候因為事情耽擱必須延後接送小孩,還要抱著愧對保母的心情致歉,或是依照保母的要求補貼現金。當時我慶幸自己尚未生第二胎,只有一個孩子問題還好解決。然而,現在要面對第二胎的照顧問題,我才知道保母有多難找。

依照政府的規定,加入協會的保母只能帶兩個兩歲以上的小孩,以及兩個兩歲以下的小孩。也就是說,如果我這未滿兩歲的兩個孩子都要給同一個保母帶,那個保母手上現在必須要完全沒有兩歲以下的小孩。這樣的保母,在我家附近真的找不到,即使委託協會代尋,也仍然沒有下文。

為了處理這個問題,我思考尋找到宅保母的可能性,然而到宅保母的公定價是帶一個小孩就要三萬元,兩個小孩開價更是不斐,對我來說完全無法負擔,更何況能不能找到適當的人選還是一個大問題。

如果可以請外勞,在挑選外勞的時候,我就可以找有照顧孩子經驗,又會講中文的,再加上自己多與孩子互動教學,語言和照顧品質不難處理。而且我將不再需要面對接送下雨及安全的問題,也不用擔心提早或延後會造成保母的困擾。如果政策規定生第二胎可以請外勞,對於那些用不到的人,可能會覺得沒有幫助,但是還是有很多有需要的人,等待著政府的美意。

【2011/02/20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22570
國民兩黨女性主義:強勢高階族群壓榨 弱勢族群低階婦女(轉貼)拚生育 經建會:第二胎可聘外勞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拚生育 經建會:第2胎可聘外勞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昨天表示,少子化議題已成為國家安全問題,經建會最快本月底整合相關部會提出少子化因應策略,方案包括研議讓有第二胎子女的家庭,可以聘請外籍勞工照顧小孩。

經建會官員表示,將在二月底或三月初整合相關部會的意見,討論開放生第二胎家庭可聘請外勞的可行性。不過,官員坦言,外勞主管機關勞委會還不同意以聘僱外勞的手段來因應少子化問題。

現代人普遍晚婚,生的孩子也比較少,「少子化」成為普遍現象。劉憶如表示,台灣首要檢討,為什麼在少子化的潮流中,台灣人生得特別少?她認為,這和生了孩子以後所付出的時間、金錢,父母付出心力等養育成本,都有直接的關係。

劉憶如說,解決少子化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能讓大家養得起小孩;所謂「養得起」,不只是金錢上養得起,也包括養育沒有後顧之憂。她認為,少子化不單只是金錢的問題,如果父母不能把小孩送進托兒所,一方就必須辭職在家帶小孩;有些人因為這些考量,甚至連一個小孩都不願意生。

她指出,台灣婦女教育水準非常高,女孩子結婚後大部分希望繼續工作,在小孩養育的問題上,是台灣面臨少子化問題時需要解決的主軸。

外界關心,為何要生第二胎,才能申請外籍勞工照顧小孩?經建會官員說,經建會估算,每對夫妻生二個小孩,再開放聘請外勞照顧,「才是比較划算的做法」。

勞委會反對:排擠國人就業

勞委會職訓局副局長廖為仁表示,經建會日前確實曾針對少子化議題,找過勞委會評估擴大開放外傭的可行性。不過,勞委會與專家學者評估後認為衍生的問題眾多,目前傾向不開放。

廖為仁指出,國內托育服務產業已相當成熟,加上幼托人員多數為婦女就業,一旦開放外傭照顧第二胎,勞委會擔心會對幼托產業造成不利影響,並排擠國內婦女就業。過去許多研究兒童心理的學者也認為,外傭照顧孩童所產生的後遺症大,父母將照顧責任推給外傭,未來勢必影響親子關係,對兒童發展也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勞委會認為,若擴大開放外傭,讓一般家庭也有能力聘僱外傭照顧第二胎,屆時進來的外傭數量相當可觀,我國社會資源恐怕無法承受。日前勞委會已與經建會溝通,認為不適宜用外傭照顧第二胎,來解決少子化。

開放外傭就能提高生育率?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認為,開放外傭來提高生育率的假設令人質疑,開放外傭就想生小孩的誘因到底存不存在也有待檢視;即使開放,能夠請得起外傭的高收入家庭有限。

辛炳隆指出,不應將少子化與擴大開放外傭混為一談;台灣的土地能夠承載多少人口,未來的產業結構是否能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在少子化議題上都需一併納入檢視。

第2胎可聘外勞 勞團罵:圖利有錢階級

經建會研擬開放聘請外籍監護工照顧第二胎,引起民間團體撻伐,並堅決表達反對立場。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認為,一旦開放僅能照顧極少數聘得起外傭的優勢階級,可能增加社會分化、引發一連串社會問題。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表示,政府開放聘請外傭照顧第二胎的正當性薄弱,有能力聘請外傭的年輕家庭有限,該政策排擠一般大眾需求,還剝奪了本國保母、幼托人員與家庭照顧工作者的工作機會。更嚴重的是,可能自幼對孩子潛移默化形塑「女人等同奴工」的刻板印象。

劉毓秀舉例,身旁就有小學老師發現班上的小朋友發生爭執,其中一個孩子指著同學要求他過來「賞巴掌」,一問之下,孩子才說「我媽媽都是這樣打菲傭的」。另一社區媽媽則發現自己的孩子頻繁出入鄰居家,回家後出現伸出腳要媽媽穿、脫鞋的行徑,才發現孩子把鄰居家外傭的照顧方式學回家,「對女性形象、角色、尊嚴的傷害非常大。」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秘書長孫友聯表示,該政策明顯圖利有錢階級,外勞將淪為家奴,還會加劇托育成本私有化;提供公共、平價、優質的托育服務應是政府的責任,此舉恐有卸責之嫌。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認為,目前一個家庭想養兩個孩子,絕大多數都是雙薪家庭;若能善用公共空間,提供平價的托嬰、托兒及課後照顧,才有助解決少子化。

【2011/02/19 聯合報】

【2011/02/19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20130
(轉貼)沙國婦女 把道德警察打成豬頭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亂石打死通姦婦 伊朗暫不執行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10.07.13 02:10 am

在國際壓力下,伊朗司法當局決定暫緩執行以亂石打死一名通姦婦女的極刑,可能改以其他方法處死。

官方「伊朗通訊社」11日報導,東亞塞拜然省地方司法首長夏利法表示,阿什蒂亞尼(Sakineh Mohammadi Ashtiani)的死刑將暫緩,但她的罪行「十惡不赦」,一旦司法首長做出決定,就會將她處決。

他說:「判決已確立,但基於人道考量,並奉司法首長之命,暫緩執行。」

阿什蒂亞尼現年43歲,育有兩名子女,2006年5月15日被判決在丈夫過世後與兩名男子有「不正當關係」,當時被判處99下鞭刑,但到了2006年9月,一名男子涉嫌謀殺她的丈夫受審,她又被控在丈夫生前就與男子通姦。

她的律師說,她認識殺死丈夫的男人,謀殺案發生時她在家,被指為共犯。「但她的子女原諒她的謀殺罪後,她又被控與那名男子通姦。」根據伊朗法律,如果被害者家人原諒被告,可赦免其罪或僅需服刑。

夏利法說,阿什蒂亞尼罪行重大,「如果她只是砍掉丈夫的腦袋還好些。」她被判決以亂石打死後,西方輿論譁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這種刑法「野蠻可憎」,美國、歐盟、英國和國際人權組織都請求伊朗勿執行。

在執行此極刑時,男人會被埋到腰部,女人則埋到胸部,雙手也埋起來,行刑者用石頭把罪犯打死為止。

伊朗人權人士拉里雅尼9日表示,當局正重新考慮阿什蒂亞尼的死刑,司法首長傾向於採用其他處死方法。

他未說明她將面臨何種處死方法,他說:「根據法律,用石頭砸死的刑罰依然存在,但法官極少使用。」伊朗上次執行此刑是2007年。

【2010/07/13 聯合報】

躍升的女性消費勢力

‧NEWSWEEK 2010/06/23
早在發生金融危機之前,女性的消費能力便已開始增加,不管是有錢或貧窮的國家,都有這種趨勢,如今經濟景氣開始止跌回升,女性的消費能力更開始顯著增加,尤其是在美國。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聰明的企業開始關注女性消費者

看過電影《慾望城市2》的人,很可能已經注意到片中女主角們的配件有些微妙改變,這個改變不是Manolo高檔鞋換成了最新流行的高跟羅馬鞋,而是她們的Mac電腦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由紐約時尚設計師Vivienne Tam設計的HP筆電。這款時尚與功能兼具的筆電,其優美的設計與造型讓3C產品像是上了美妝一樣,充滿著優雅美感,成為女性時尚精品的代表。

對惠普電腦來說,這款出自時尚設計師之手的筆電,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他們打造了精品電腦。這款筆記最低建議售價為599美元,幾乎是一般同類型商品的兩倍,這代表著更高的利潤。而惠普並不是唯一一家的發現女性消費錢景的公司。

早在發生金融危機之前,女性的消費能力便已開始增加,不管是有錢或貧窮的國家,都有這種趨勢,如今經濟景氣開始止跌回升,女性的消費能力更開始顯著增加,尤其是在美國。之前受企業瘦身裁員之故,美國不少男性失去了工作(特別是金融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男性),同一時間,更多的女性開始自己創業,男女之間的薪資差距也逐漸縮小,目前美國的雙薪家庭中,妻子年收入超過丈夫者,由5年前的28%上升到現在的35%,假設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預計在2024年,女性的收入將會和男性一樣多。

令人覺得奇怪的,大部份企業並未正視與善加利用這個趨勢,目前僅有食品、日用品、服飾等以女性為主要客層的行業,在這點是算是做得不錯,記得數年前某知名肥皂廠商靠著以女性為主的形像廣告,讓銷售量大大增加了五倍以上。但是仍有許多行業如汽車、旅遊、醫療保健、消費電子產品等,即使女性消費倍增,但他們在產品開發和行銷上,對於女性仍然著墨的不夠多。

曾經以女性經濟力量為主題而出書的人口統計學家Maddy Dychtwald表示,在知名廠牌裡,這些上了年紀的決策階層都對女性經濟力量不夠重視。現在有愈來愈多女性有能力隨手花個800美元買雙高跟鞋,而在未來10年,女性將展現更為驚人的消費能力。

【本文譯自《NEWSWEEK》JUN21/2010,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台灣女人‧ 上海女人‧ 歐美女人(2010/07/07 01:15)



(●作者王忠芳,兩岸資深媒體工作者。作者有個人部落格《人妻軍師團》http://www.wretch.cc/blog/jean570628。本文不代表NOWnews立場。)

王忠芳

因為求學以及工作因素,我曾在紐約,上海,和台北三個大都會中流轉。

我發現到,上海的女人對自己最好,最愛自己; 紐約的女人最講究生活品質,女人工作之餘,也懂得生活享受,不忘寵愛自己; 我們這代的台灣女人最認命,完全將自己無怨無悔的付出,將自己置於最後。

由於中國一胎化的原因,上海的女人,往往在懷孕期間,肚中的小寶貝就有兩邊四位長輩預約照顧,等小孩出生了,一般家庭的就交給長輩照顧,家庭狀況好一些的,就在家裡請個保母,專門照顧小孩。

在台灣的雙薪家庭,白天也需要找保母照顧小孩,但台灣爸媽下班後會將小朋友帶回身邊自己照顧,因此家裡有小小孩的父母,往往是熊貓一族,晚上沒能睡好覺,還得照顧小孩餵奶換尿布。但在上海,一般家裡有請住家阿姨(保母住在家裡)幫忙的,通常晚上小BABY都跟阿姨一起睡,小倆口雖然生了小孩,但只負責跟小孩玩,小孩的生活起居以及家裡的家務,通常都由阿姨代勞,父母還是可以開心過著不被小BABY打擾的兩人世界。

以前我在上海上班,我也請了一個住家保母,因為白天要請他幫我照顧小孩整理家務等,結果剛開始,我的住家保母非常不習慣,她覺得我很奇怪,因為太太我晚上要自己帶小孩睡覺,不讓她帶啦!

傳統上海的『女權至上』觀念,造就了聰明愛自己多一點的上海女人,上海女人活的輕鬆愜意,除了小孩有專人照顧之外,她們為自己想的比較多一些,他們不會像台灣婦女一樣,想努力扮演好媳婦的角色,想努力在先生的原生家庭中扮演好稱職的角色,努力對公婆虛寒問暖,對小叔大伯妯娌姑嫂謙恭有理等,上海女人會將比較多的心思及時間,放在她們所關心的事情上面……

歐美外國的太太們,則非常懂得生活品質,雖然家裡有二個,甚至三個小孩,但週末假期,他們會固定找一個Baby Sitter到家裡,幫忙看顧小孩,然後夫妻兩人就盛裝打扮外出過兩人浪漫世界。

在台灣,有兩個以上小孩的家庭,父母早就忙翻了,假日不是要帶小孩學才藝,就是固定的長輩親情請安日,要擠出兩人世界的浪漫晚餐,通常要等小孩大些,上國中以後,才可能有兩人的單獨時間,不過那時夫妻倆年紀也有了,可能也浪漫不太起來啦!

到了上海後,認識了許多來自歐美各國派到上海工作的家庭,他們的太太都非常樂意放下原來的工作,到古老的東方探秘享受東方生活。每到寒暑假更是明顯,長假就是他們的亞洲旅遊假期。但台灣太太們一定是孩子一放長假,就大包小包帶小孩飛回台灣探望父母公婆,以盡人子人媳之孝,但對歐美家庭來說,這麼長的假期,是他們絕佳的家庭出遊日,以前我兒子的美國同學,在上海三年多的時間,他們除了玩遍中國,足跡也踏遍泰國,新加坡,蒙古等亞洲各地。

像我這個台灣女人,在上海整整四年多,每年固定三次回台陪伴父母公婆(聖誕節,中國過年,以及暑假),中國之大,除了去了一次遠一點的青島旅遊外,其他都在上海浙江周邊活動,現在想想,真的有點後悔,住在中國四年,竟沒有好好規劃安排遊歷中國的名山勝水,讓自己好好大開眼界一番。

你說,個性會改嗎?我希望能改,我希望我能像上海太太一樣,鍾愛自己多些,我也希望自己能像歐美太太一樣,生活的瀟灑自在些。這次搬回來台灣,我覺得台灣太太們,都在自己的肩膀上增加好多包袱,努力在各個角色上做到一百分,她們除了要做好工作,做好太太,做好媽媽,做好媳婦,也要做好大嫂,做好妯娌,還要做好鄰居……壓力真的太大了,台灣女人真的要適度釋放一下壓力了!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王忠芳,兩岸資深媒體工作者。作者有個人部落格《人妻軍師團》http://www.wretch.cc/blog/jean570628。本文不代表NOWnews立場。)

跨種姓婚姻 德里3男女遭「榮譽處決」

【中央社╱新德里22日專電】
2010.06.22 07:36 pm

印度德里跨種姓通婚年輕夫妻前天疑遭家人槍殺後,女方1位同樣跨種姓聯姻的堂姐,今天被發現也遭槍擊斃命。警方研判,凶嫌對跨種姓婚姻深惡痛絕,執行榮譽處決清理門風。

26歲的辛赫(Kuldeep Singh)和他的24歲妻子莫尼卡.辛赫(Monica Singh)原為西北德里阿修克區(Ashok Vihar)青梅竹馬。儘管出身不同種姓,兩家人都擁有大片土地房產,靠收租過活,生活寬裕。

相戀3年後,兩人2006年7月在女方家人反對下結婚;婚禮還報警保護,驚動鄉里。迫於莫尼卡家人的威脅,兩人在婚後搬到男方舅舅家住。

女方家人今年初強調既往不究;沒想到搬回老家附近才住4個月,兩人前晚分別在自家轎車和租屋處遭槍擊斃命。警方初步認定是1起榮譽處決(honourkilling)案;莫尼卡胞兄安基特(Ankit)、堂哥曼迪普(Mandeep)涉有重嫌已潛逃,警方正緝拿中。

警方今天又在阿修克區的轎車內發現1具遭槍擊的女性屍體,後來確認身份為莫尼卡的堂姐索芭(Sobha)。索芭是曼迪普的親姐妹,她最早打破家族傳統,跟不同種姓男子私奔結婚;莫尼卡後來有樣學樣。

警方研判,凶嫌對跨種姓婚姻深惡痛絕,因此執行榮譽處決,清理門風。

由於榮譽處決案件層出不窮,印度最高法院昨天函知中央政府、中央德里直轄區政府和8個相關事件有增無減的省政府,要求提出未能制定嚴格法律,以制止榮譽處決發生的原因。

無獨有偶,德里高等法院上週嚴厲抨擊德里警方拿人錢財,與反對自由戀愛的家長狼狽為奸;甚至以強姦罪讓男方身陷囹圄。德里高院認為,警方漠視導致榮譽謀殺層出不窮。

新德里1週前才發生冷血榮譽處決案。不被女方家人祝福的不同種姓戀人慘死女孩叔父家,生前遭重擊,還被用電刑處死。叔父被捕後不但一點也不後悔,還說若再有機會,仍會狠狠教訓「敗壞門風」的男女。

旁遮普(Punjab)省最近同樣發生出身高種姓女孩與低種姓男孩私奔後,雙雙遭割喉慘死的案件。

【2010/06/22 中央社】

遮面布卡 伊斯蘭與歐洲的拉鋸

‧楊仁賢 2010/06/18
「布卡」是種頭部與臉部皆須被罩住的穿著,穿戴的伊斯蘭女性只能透過眼前的格狀面紗向外透視。除了安全的疑慮外,女性權益與文化融合,其實也是爭議產生的背景因素。


前些日子,一位多年任職於巴黎《前鋒論壇報》的法國好友寫了封email與筆者,除了話家常之外,信中他也洋洋灑灑地談到了伊斯蘭女性穿著傳統「布卡」(Burqa)與「尼卡」(Niqab)服飾的問題;他也認為這話題將會在歐洲各國內部越來越火熱。他的理由很簡單,在今日防範伊斯蘭極端勢力的國際氛圍中,這種完全不顯露臉部特徵的傳統服飾,讓人心生疑慮。
過去,筆者曾在倫敦的街頭,親眼見過穿著「布卡」的伊斯蘭女性。當時心中只覺得新奇、有趣。不過,的確,安全考量確實是歐洲各國政府近年來想要立法禁止「布卡」與「尼卡」在公共場合出現的首要因素。原因就在,「布卡」與「尼卡」是一種不曝露臉部於外部的全罩式服飾,讓人無法辨認身份。

「布卡」是種頭部與臉部皆須被罩住的穿著,穿戴的伊斯蘭女性只能透過眼前的格狀面紗向外透視;「尼卡」雖也是全罩式,但允許露出眼睛部位於外。

其實,伊斯蘭婦女依地域及所屬教派的不同,其頭部的包裹樣式還有Hijab、 Al-Amira、 Shayla、 Khimar、Chador等。然而,這些樣式並不要求女性必須遮住臉部,因此爭議不大。

根據一些傳統耆老對伊斯蘭教義所作的闡釋(其實端看是哪一位耆老所作的解釋),伊斯蘭女性出門在外,必須包裹身體,不可裸露身體,讓家族以外的男性看見(如丈夫、父親、兄弟、兒子、孫子等),以彰顯伊斯蘭女性的美德(Namus. 意即Virtue)。據報導,有些女性自6歲開始,就被家族的男性長輩訓練穿著「布卡」或「尼卡」。

除了安全的疑慮外,女性權益與文化融合,其實也是爭議產生的背景因素。就以法國為例,自2004年起,法國政府即立法禁止學生在校園內穿著任何有代表宗教象徵的服飾出現。去年夏天,沙克吉總統(Nicolas Sarkozy)更公開發表不歡迎「布卡」在法國出現的言論。

他說,「在我們國家,我們無法接受女性如同犯人一般,躲在面紗後面,被剝奪主體性與社會生活。」沙克吉認為,這種全罩式的服飾不是宗教的象徵,它是對女性權益的踐踏。

今年一月,法國國會還對此議題籌組跨黨派委員會進行調查,並且發表報告建議,法國應在公共場合,如醫院、車站、學校等,全面禁止遮掩臉部的全罩式的服飾出現。

對此,荷蘭也正在考慮跟進。而最近剛完成大選的比利時,四月底下議院已通過法條,禁止無法辨識身分的服飾在公共場合出現,現法條就只等參議院審核通過。若過關,屆時比利時將成為歐洲第一個全面禁止伊斯蘭全罩式服飾在公共場合出現的國家。

回顧歷史,伊斯蘭歷史學者韋力(Willy Fautre)指出,這種全罩式服飾最早是被稱作「purdah」(意為屏障. Screen),先是在波斯(Persia)出現,普遍於巴比倫(Babylon)。它的目的,除了是要區隔女性之外,另一個目的就是要抵抗嚴峻的風沙氣候。然隨著時間演進,女性在外帶著面紗,遮掩臉部的行為,逐漸成為其家族擁有較高社經地位的象徵(例如在印度,就曾經有這樣的風俗,現已消失),與下層民眾作區隔。

7世紀後(在波斯及東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伊斯蘭信徒繼承了這樣的風俗來彰顯其社會地位,並且拿來合理化《可蘭經》內規定女性在外應有的舉止行為。延續至今,「布卡」成為Purdah最普遍且顯而易見的一種殘留形式。

不管如何,藉由臉部來進行身分認定(例如駕照、考試、交友、上學、護照等等),已是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必須。警察必須核對臉部特徵來辨別罪犯;醫生必須核對身分才能進行醫療;學校必須核對學生的身分,才能進行考試。「布卡」已對提供現代公民生活的運作能力造成妨礙。

更有甚者,法國會的報告還指出,一些犯罪份子會巧妙地利用「布卡」來躲避司法機關的追緝。因此,就有人擔心伊斯蘭恐怖份子會利用「布卡」來掩飾、躲避,進行恐怖攻擊。對此,伊斯蘭國家,如土耳其與突尼西亞,已立法禁止女性在政府機構、學校,包裹其頭部,以利身分辨識。

一些傳統伊斯蘭耆老認為,「布卡」服飾是伊斯蘭婦女忠貞的表現。伊斯蘭女權運動者對此說法,根本就是嗤之以鼻。對她們來說,這種不顯露臉部於外的服飾,不僅是壓抑女性的象徵,更是對女性的一種踐踏。法國女權運動者法德拉(Fadela Amara)說的直接,「對女性來說,布卡是一種墳墓。它不是自由選擇權的問題,它其實是男性沙文的傳統」。

爭議至今,已有伊斯蘭傳統教派提出,甚至也有許多人擔心,政府禁止伊斯蘭女性在公開場合穿著「布卡」與「尼卡」,最後只會讓伊斯蘭女性更不容易離開家門,而終日被關在家裡。

對此,有學者非常不以為然。他們從文化融合(integration)的角度認為,立法禁止「布卡」才會有助於伊斯蘭移民,打破藩籬,順利融入其所居住的主流文化中。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就曾批評「布卡」及「尼卡」是一種隔離(separation)的象徵,它讓少數族群無法融入主流社會之中,順利進入更大的社群之中。法國會的報告中也解釋,法國應禁止穿著布卡服飾,「因為此服飾與法國共和國的價值互相牴觸」。

伊斯蘭女性正在被不同的力量所拉扯著。在內,伊斯蘭女性必須承受著家族傳統與文化束縛的壓力;在外,她也正被她所居住的另一個更大的社群(community)影響著,被拉扯著向著另一個方向前進。

「多數人們內心其實是恐懼的,恐懼來自不安與不解。這已無關宗教自由與選擇自由,人們對安全的渴望將會戰勝一切。民意已顯露出來了。」筆者好友下了這樣的結論。

(作者本名楊紀峰)

【2010-06-18 聯合新聞網】

沙國婦女 把道德警察打成豬頭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
2010.05.23 02:56 am

這一周來,有兩件案子讓沙烏地阿拉伯的道德(宗教)警察灰頭土臉。

第一案是,一名年輕女性在男友嚇昏之後,把道德警察的臉打到送醫。另一案的這名沙國女性更嗆,發現道德警察時,索性拿出槍朝警察射擊,讓他的男性友人有時間逃離現場。

這群清一色由男性組成的伊斯蘭價值捍衛者覺得丟人現眼。來自「美德與防止墮落委員會」的男性志願者,經常巡邏購物商場,盤問無男性家人陪伴或是穿著「不當」的女性,過去從來沒人挑戰他們的宗教權威。然而在上述兩案中,女性不僅反擊,而且打贏。

第一案發生於東部的木巴拉茲市。道德警察在遊樂園發現一對年輕男女,要求他們解釋彼此關係。沙國女性在公共場所無男性親人陪伴即屬違法,遑論和男性交往。Okaz報說,這名男性看到道德警察當即嚇昏,而年輕女性卻怒火上升,開始猛打警察的臉,而且出手奇重,讓警察必須送醫。

此案發生不久,洛杉磯時報又報導,一名敘利亞出生的沙國女性有過之而無不及,她在海爾省一個公共場所與一名男子見面,發現巡邏車的道德警察瞧見他們,立刻就拿出一把槍朝他們開槍,好讓男方逃走。

當地道德警察發言人表示,這名女性的丈夫要求懲罰她的妻子並剝奪她的沙國國籍。

這種非法會面可能惹來鞭打與監禁的懲罰,不過當局近年已設法約束道德警察過於侵擾性的行為。道德警察並不可偵訊取締的人,須交給真正的警察處理。

【2010/05/23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87583
(轉貼)【好書介紹】跨國灰姑娘:家務移工與台灣新富雇主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透視跨國灰姑娘的台灣役旅─專訪台大社會學系副教授藍佩嘉

  1. 作者:【破報】李昭陽(破報 [Pots] 記者)
  2. 日期:2009/3/27
  3. 出處:破報‧復刊 553 號‧第4版【CURRENTS】
  4. 相關連結:破報 http://pots.tw/
1  

俐落的鮑伯頭(Bob hair),專注的眼神,台大社會學系副教授藍佩嘉談起社會學研究、移工生態難掩熱忱與自信。她的著作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英文版於 2006 年由美國杜克大學付梓出版後,獲國際亞洲學者會議(ICAS)社會科學最佳書籍獎、美國社會學性/別研究年度傑出書籍獎等各項大獎,中文版直到去年底才由行人出版社在台出版發行。藍佩嘉表示,家務移工處境好比「跨國灰姑娘」,她們深陷在來來回回的跨國遷移行旅中,只有少部份人可以成功跨越階級囚牢,美夢成真。

點此看大圖《跨國灰姑娘》中文版書封
圖片說明

《跨國灰姑娘》中文版書封

TOP

2  

在台大唸書時,藍佩嘉毅然從法律系轉到社會學系,相對於法律系比較結構式的思考模式,她認為:「社會學的範圍很廣,與很多領域都有關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議題,透過知識讓我們看到許多看不見的結構性因素,這令我感到興趣,同時這些知識也會牽動社會變化,讓我們有參與或介入社會的可能。」

在選擇移工議題作為研究主題之前,她並未有太多和移工接觸的經驗,單純因為性別與工作議題為其專長領域,同時也謀合她對政治和社會的關懷。後來在做田野調查時,藍佩嘉從移工的經驗分享中發現他們的跨國經驗、情感或遭遇其實是全球性的,與台灣人到西方國家被以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看待的經驗是類同的。

點此看大圖右三為藍佩嘉教授
圖片說明

右三為藍佩嘉教授

TOP

3  研究者、雇主與移工的位置

本書中多處強調個別訪談過程是採「滾雪球」方式,以作者身為中產階級學術研究者的位置,透過周遭人際網路的延伸去作訪談。訪談對象以來自菲律賓印尼家務移工及台灣雇主為主,藍佩嘉表示,在徵詢訪談意願時,很多女雇主其實很願意去談她們的經驗,不過當然也有碰釘子的時候,往往不知為何被拒絕。

藍佩嘉訪談研究的對象大多集中在北部地區,她坦言,確實地域性的不同會影響研究分析;比如城鄉的差距,在雇用目的上也有所不同,城市地區較偏重家事和照顧小孩,而鄉間地區較偏重老人照護。所以在做田野調查時,藍佩嘉也花了一些時間到雲林斗六去作訪談,她觀察到鄉下地區移工與雇主在語言溝通上顯得較為困難,移工與鄰坊之間的互動亦比城市地區更形重要。

TOP

4  

此外,藍佩嘉也強調,所謂超然無涉客觀中立是不存在的,研究者必然是從特定的社會位置與個人經驗出發進行觀察,但我們必須試著貼近當事人的經驗,並且反思自己的詮釋角度。她表示:「很多人說我比較同情移工,但我也盡可能的以同理心去理解女性雇主處境,這不是為了平衡報導,而是我們必須了解,雇主的態度與作為,不只是因為個人的善意或惡意,而是受到移工法令或社會上對女性社會角色的規範所限制與影響。事實上,有些雇主在看過書或聽過我演講後,談起自己類似的掙扎經驗,都不免眼眶濕潤。不過話說回來,基於勞雇關係中權力的不平等,我們理應給予結構上比較弱勢的一方較多的資源或支持。」

TOP

5  

至於書中較少提到的雇主與移工的情感互動上,藍佩嘉坦言,或許是書本當初書寫的框架關係,較難以去融入一些移工與雇主互動的故事,但這些故事確實是存在的。她舉例,她曾拜訪過一位單身中年男性雇主,他雇請的菲律賓女傭臥病在床阿嬤之間互動親密,雖然阿嬤不諳英文,女傭不懂台語倆人卻能以彼此僅懂的幾個字句和豐富的肢體語言溝通,但菲律賓移工帶來的新的情感溝通方式,阿嬤女傭經常又親又抱,互道:「I love you!」。這景象呈現受病痛所苦的台灣老人,與離鄉背景的移工,以真誠的心相依為命,令藍佩嘉深受感動。

TOP

6  政策、金融風暴

談到東南亞移工到香港、新加坡和台灣的工作經驗,移工是否面臨類同的處境?藍佩嘉表示,由於都是以客工的身分受雇,移工在這些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大同小異。在薪資上,台灣與香港相對較新加坡來得高,由於台灣移工的居留時間較短與替換率較高,所以成為無法久候的移工的首要目的地。然而相對於香港有移工工會以確保移工的權益,台灣的移工較缺乏組織與資源去爭取自己的權利。

至於當今全球移工面臨的金融風暴被資遣的問題,藍佩嘉表示,有一些移工才剛出來工作幾個月,卻面臨被解雇、遣返,當初付出的仲介費債務還未還清,現在又得面臨失業問題,實在是雪上加霜。但是,幫傭或監護工的人數目前沒有看到明顯的降低。

TOP

7  
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這本書看似與無雇用移工的一般大眾無關,實際上在勞雇關係存在的資本社會,是息息相關的,尤其在全球化的跨國經驗裡,即便是非移工雇主或非移工,也可能遭受類同的歧視與不平等對待經驗。藍佩嘉在本書裡,對跨國灰姑娘在台灣的軌跡,留下深刻的分析,並開啟更多對話的可能。
【好書介紹】跨國灰姑娘:家務移工與台灣新富雇主Global Cinderellas: Migrant Domestics and Newly Rich Employers in Taiwan
Tagged:   ‧  
作者簡介: 
《塑膠鴉片》作者、永豐銀產工總幹事
出刊日期: 
2008/07/15
期數: 
第九十一期

 

  目前台灣共有超過30萬名外籍勞工, 其中有14萬為外籍幫傭與監護工,她們飄洋過海、離開自己的家庭 ,來照顧台灣的老人與小孩。絕大部分台灣人對這群人認識不多,她們為什麼來?孤獨身處異鄉的雇主家中,又遭遇到什麼?這些問題可能很多人連想都沒想過。相對於經濟起落、主權維護等「國家大事」,家務移工的人權跟流浪狗的議題相仿,從來不會成為人們的焦點;我們如何對待移工,反映的正是我們如何面對自我內在黑暗的態度。

  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藍佩嘉的最新力著《跨國灰姑娘:家務移工與台灣新富雇主》展現了長達十年的研究堅持與道德關懷。過去學界的相關論述,大都追溯家務移工單方面的跨國移動,但本書卻將新富雇主與家務移工放在同一個分析天平上,觀察兩者之間的權力互動,這是它成功的因素之一;而藍佩嘉從主奴之間微觀、精密的權力互動之「小結構」,扣連到國際政治經濟分工的「大結構」,觀察兩者之間如何相互維繫與複製、挑戰和協商,兼顧了結構力量的制約,也強調人在結構困境中籌謀出路的「能動性」,這是本書受到國際學界青睞的另一原因。本書(美國杜克大學2006年出版)獲得2007年美國社會學會「性與性別領域」傑出專書著作獎,以及「亞洲研究國際會議書籍獎:社會科學領域最佳研究」。

 

▓家務事難道永遠是女人事? 
 

  理解跨國移工現象的第一條線索,是「家務勞動的性別分工」。僱用外籍家務工的台灣新富雇主,是隨著台灣經濟奇蹟、崛起於1980年代的第一代職業婦女、小頭家和專業人士。她們身處現代與傳統的夾縫之間,一方面,隨著女性勞動力大量進入職場,她們也追求自己的生涯、事業與成就感,視兩性平等為理所當然;但另一方面,「家務事」仍被視為是女人、母親與媳婦的份內工作。蠟燭兩頭燒讓她們疲憊不已,也讓她們身心煎熬。這些新富雇主一隻腳跨越了性別分工的藩籬,但另一隻腳仍深陷其中。剛好,全球化的經濟分工,以及勞動力的跨國移動,提供了解決之道。外籍家務移工分擔了沉重的家內勞務以及親情孝道的義務,讓新貴雇主既可追求事業,亦能滿足身為人妻、人母、人媳的責任。

  外籍家務移工從決定跨國打工的那一剎那開始,也跨越了性別分工的藩籬,她們跟男人一樣肩負家計重任。但她們在跨越了性別分工的同時,也弔詭地印證了性別分工的正當性與有效性。難道不是「家務事=女人事」這項性別分工鐵律,為她們製造了跨國打工的機會?而她們即使在千里之外為賺錢受盡委屈,仍不得不時時操煩原生家庭(因為男主人通常無法克盡母職),用盡辦法做一個跨國超級好媽媽。

  若根據古典女性主義的邏輯,我們應該將矛頭指向一個普遍的父權體制,同時壓迫著新貴雇主與外籍移工,男人拒絕幫忙家務是問題真正的根源。但現實中,有錢女人購買窮女人的勞動力解決問題,更可能為了滿足家務勞動的道德性質、迎合為人妻與人母的社會期待,而過度剝削家務移工。於是,「階級」因素加入,分裂了「姊妹團結」的女性主義信念。

 

▓主婦與女僕的權力辯證

 

  家務外包意謂著讓不相干的外人闖入神聖、私密的家庭領域工作,打亂了公、私領域的界線,何況這個「外人」還是種族上被一般台灣人視為低劣、不潔與危險的種族。於是,重新詮釋家務的內容,區分何者適合「主婦」,何者適合「女僕」,即成絕對必要。

  藍佩嘉細緻地描述了主婦的諸般「劃界」(making boundaries)行為,「勞力」的家務活動如洗衣、擦地、換尿布等,適合女僕做;「勞心」的家務活動具有表達親密情感的性質,如做菜、接送小孩、講故事等,適合主婦做。這代表了現代主婦與父權體制的「協商」,但即使如此這般「解決問題」,主婦的妻職、母職卻也因為外人代理而備受爭議,主婦們(以及婆婆們)恆常感覺焦慮、忌妒與不安全。在極端情形下,主婦甚至跟女僕彼此競爭家務能力、美貌和賢慧,男性的權威目光成為受害者之間彼此競爭的仲裁者。於是,主婦永遠不可能視女僕為一個自主勞動者而尊重之;主婦將父權體制對自己的壓迫,複製在另一個女人身上。

  但藍佩嘉並不認為女僕的跨國移動只是國際經濟分工底下,純粹被動的受害者。她深入印尼與菲律賓的城市與鄉間,挖掘女僕們跨國移動的種種複雜經濟、文化因素,還原一幅幅令人動容的人性面貌,也顯示她們即使身處惡劣的環境中,也能聰慧、敏捷地行動,維護基本的權益和尊嚴。

 

▓跨國候鳥的漂移命運

 

  家務移工不僅僅只是因為窮,為了錢而飄洋跨海;跨國遷移的旅程,對移工來說,既是解放,也是壓迫。有些移工(尤其是菲律賓移工)跟台灣的新富雇主殊無二致,雙肩同樣挑著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的重擔。透過跨國遷移,這些移工做著相同的家務勞動,卻從無償變成有薪。她們追求解放,卻發現自己橫渡重洋來到另一個囚室。她們也跟新富雇主一樣,在一腳跨越性別藩籬之際,另一腳仍深陷其中,仍要向父權體制「協商」如何兼顧、滿足身為女人、母親和妻子的社會期待。但是,由於階級的差異,這種「解放」與「協商」顯然是充滿著苦澀與矛盾。

  外籍家務移工照料著別人的寶貝,但是誰來照料她自己的寶貝?許多移工將對自己孩子的思念「移情」到雇主小孩身上,在一個案例中,菲律賓媽媽對著自己孩子叫錯雇主小孩的名字,這段插曲,在雇主眼中,是照料服務的品質指標,但是在原生家庭,卻恐怕成為各種指責、怨懟與誤解的源起。許多移工媽媽在台灣受盡屈辱,縮衣節食,卻寧願花大錢買昂貴禮物,挖空心思彌補遠距離疏遠的親情,但丈夫卻因為男子氣概受損,而不願主持家務,甚至劈腿棄家;小孩也往往認為母親在異鄉流連享受而遺棄他們,從此冷漠以對。夾在工作與家務責任、傳統束縛與現代吸引的兩難之間無法平衡,移工往往從暫時的離家打工變成永遠的漂移。

 

▓外勞政策中的種族偏見

 

  上述主婦-女僕的生命史雙重奏,更被放進國際政治經濟的大結構中檢視。台灣做為世界體系中的半邊陲國家,一方面從東南亞輸入低階、藍領勞工,另一方面也從歐美、日本等核心國輸入高階、白領的專業人士。然而,台灣作為一個「看不見的國家」(invisible nation),既富甲四方又不被承認,充滿了認同的挫折與焦慮,一方面感嘆國際社會的現實無情,另一方面在認同強者及渴望強者認同之餘,面對比我們更邊緣的國家,又完整複製此種涼薄無情。最能體現此點的,正是台灣移民政策和外勞政策中,對不同種族「他者」(the other)大小眼的態度。其實,「他者」往往是一面映照出自我扭曲與矛盾的鏡子。

  台灣移民政策對待白領工作者,不僅沒有配額限制、可自由換工作,合法工作57年之後,也可獲得永久居留權,甚至歸化為中華民國國民。至於藍領「外勞」,其待遇實質上接近半奴隸狀態。在配額限制之下,限制更換雇主、限制居住,更責成雇主監視外勞、防止逃跑的責任,幾乎剝奪所有經濟與社會權利,當然也不可能獲得永久居留權。

  這種體制的主要特色在於防止移工與本地社會發生長久關連,成為社會一員。其目的即是在享受移工年輕、便宜勞動力的好處之餘,拒絕付出勞動力更新的成本(譬如受傷、生病與衰老),將之推給移出國承擔。但歸根結柢,此一體制更立基於某種害怕跟低劣種族(永遠是東南亞民族、卻不是白種人)混合的想像恐懼。

  本書作者生動地呈現了外籍家務移工在多重限制之下的生活、慾望與感情,從而在一個商品化的冷酷壓迫世界中,還其一個人性的面貌。做為新富雇主社會的一員,我們有一個機會,可以同情地理解其處境,認可她們的貢獻,支援她們爭取尊嚴與基本公民權,從而也讓我們自己從性別、階級與種族的多重桎梏中解放出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500964
(轉貼)印度二少女私會男友 慘遭家人燒死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印度都市婦女 三分之二過重或肥胖

據聯合國統計,印度飢餓人口高居世界之首,全國超過20%人口營養不足,但印度一項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印度城市地區婦女由於吃得太多,有2/3的人不是體重過重就是肥胖。

由印度政府科技部、國立全印醫學中心(All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與印度糖尿病基金會(Diabetes Foundation of India)合作進行的一項3年調查指出:「大多數的城市婦女都吃得太多。」

這項調查的範圍,是位於不同地區的9個主要城市,抽樣調查了4621名城鄉婦女。

這項旨在調查印度婦女營養狀況的報告表示,64%的城市婦女和36%的鄉村婦女「體重過重」,此外,64%的城市婦女和29%的鄉村婦女屬「中廣型肥胖」(或稱腹部肥胖)。

報告說,這些婦女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超過衛生部所訂最高指數23的標準。

依國際標準,指數如果超過25,就是體重過重,如果超過30,就是肥胖。衛生部以印度人體質不同為由,將指數訂為23以上是體重過重,超過25是肥胖。

據參與調查工作的政府科技部女顧問夏瑪(Vinita Sharma)表示,大多數婦女的飲食習慣「很糟糕」。她說:「由於攝取的脂肪良莠不齊,這些婦女都面對若干引發心臟疾病的風險,包括高血壓和中風。」

65歲的前體育部高級官員卡夏普(Rahul Kashyap)則告訴中央社有關城市婦女肥胖的主因。他說:「多數城市婦女都雇有女傭代勞,自己不做家事,此外,女人飲食重口味,喜甜食,而晚餐時間都是晚上9時,吃完也該上床了。」

今年稍早,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與印度非政府組織史瓦米那尚研究基金會(M. S. Swaminathan Research Foundation)曾發表「印度鄉村地區糧食不足狀況」報告指出,印度有21%的人口,即超過2億3000萬人,處於營養不足狀態,佔全球飢餓人口27%,高居世界之首。

【2009/07/03 中央社】

印度二少女私會男友 慘遭家人燒死

警方表示,繼日前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衛星城市諾伊達,發生兩名少女因外出與男友會面,被家人強行帶回家中並開槍擊斃後,鄰近的哈雅納省一處村落今天也傳出兩名少女外出會友,返家後遭到家人以棍棒、斧頭、石頭砍砸昏迷後,又遭潑油點火活活燒死。

兩名少女慘遭燒死的事件,發生在十月二十八日印度教徒歡渡新年節慶的當晚,但由於家屬認為女兒私會男友有辱門風,理當處死以維清譽,因此在場目擊慘劇的全村親友都未對外張揚;直到一名目擊者因夜夜回憶起少女在烈火中慘叫哀號的景象,無法成眠,終於在日前向人權委員會吐露全情。

慘劇發生在距離新德里西方約五十公里的哈雅納省比瓦尼地區一處村落。據綜合印度媒體今天引述警方的話報導,目擊證人席維蘭向警方表示,二十八日傍晚,當兩名少女由男友開車載回村落後,早已等候多時的全村親友立即將兩人拉到村中廣場,由眾人以棍棒、斧頭和石頭加以砍砸。

席維蘭表示,兩少女被砍砸昏迷後,有多名男子將兩人抬到火葬場,在兩人身上潑灑煤油並且點火,當兩名少女在劇痛中醒來慘叫時,全村的人都在一旁靜默旁觀,直到兩人活活慘死,都沒有人施救。

席維蘭指出,少女的家人曾經狂追送少女返家的陌生汽車,但未能追到,否則駕車男子的後果也不堪設想。

報導引述警方的話說,慘劇發生後兩週期間,由於全村居民都未張揚此事,因此警方也毫不知情,直到接獲人權委員會轉來席維蘭的書面報告後,才知悉全案。據報導引述若干知情人士的話說,實際在慘劇發生當晚,警方就已接獲口頭密報並瞭解全部情形,但顯然考量當地習俗而故作不知。

上週,在新德里東南郊約二十公里的諾伊達地區,兩名分別為十五歲和十六歲的高中少女,因私自外出與男友約會,遭家人尾隨而至並被強行帶返家中,當晚即遭家人以清理門風為由開槍擊斃。

據警方表示,開槍行兇者包括死者的父親在內共有三人,都已被警方留置調查。

【2008/11/11 中央社】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098441
(轉貼)種族偏見 兒童知道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因宗教不上男女混合游泳課 瑞士法院駁回

瑞士聯邦法院今天否決了一位穆斯林父親不讓兩個兒子參加學校男女生混合游泳課的要求。這項判決一改聯邦法院十五年前在另一類似案件中的立場。

瑞士通訊社引述承審法庭庭長梅爾克利說,「這項判決不是反對穆斯林,而是為了維護健全的學校體系。」

報導說,一九九三年,聯邦法院曾以宗教自由為理由,判決准許一位穆斯林女孩不參加男女生混合的游泳課。

今天這項判決中的這位原告父親先前向沙夫豪森邦法院起訴,但邦法院以性別平等和學校中的同等待遇為由加以駁回。

【2008/10/25 中央社】

選舉種族偏見 兒童知道

一般認為兒童生活在沒有膚色和性別感覺的世界裡,可是5日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卻顯示,美國兒童知道美國總統職務一直由白人男性壟斷,而且他們大多認為這種趨勢是種族偏見造成的。

奧斯汀大學研究團隊在2006年訪問了205名5歲至10歲的兒童,探究這些不同族裔兒童對美國總統的知識、態度和想法,尤其他們認為歷任總統有何異同,以及他們對美國一直沒有出現女性、非洲裔和西班牙語裔總統的看法。

研究結果發現他們大多知道美國從來沒有出現過女性、非洲裔或西語裔總統,而且有三分之一兒童認為美國總統一直由白人男性壟斷,是因為「種族和性別偏見」。

有三分之一兒童認為白人男性之外的其他群體「缺乏擔任總統的必要技能」,有四分之一更認為「女性和少數族裔擔任總統是違法的」。

研究結果發現,這些兒童大致認為他們自己也可能成為總統。但是,把美國沒有出現女性總統歸咎於性別歧視的女孩子,比較可能認為自己不可能當總統。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莉碧嘉‧畢格勒(Rebecca Bigler)說:「美國總統是種族和性別獨占的顯著事例。由於通常沒有人向兒童解釋這個題目,他們似乎對這種情況做成自己的解釋。」

【2008/10/07 世界日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056254
(轉貼)性別與族群 美大選發酵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觀察─性別與族群 美大選發酵

  • 2008-09-25
  •  
  • 中國時報
  •  
  • 【紀欣】

     美國總統大選競爭激烈,以致於離選舉日只剩下四十天,分析家仍無法預料誰能勝出。且不論選舉結果為何,由於兩黨各有一位非裔的總統候選人,以及一位女性的副總統候選人,性別因素在此次選舉中產生了空前的影響力,但也增加了白人女性在選擇性別或族群兩者之一的複雜心理。

     自一九八○年開始,每一次美國總統大選中女性投票的比率都超過男性,二○○四年女性投出的選票,超過男性選票將近九百萬張,女選民當然成為此次選戰兵家必爭對象。也因此,馬侃大膽地選擇了裴林,希望爭取到女選民的票,特別是為希拉蕊打抱不平的的女選民。

     裴林九月三日被共和黨正式提名後的確出了不少風頭,「裴林效應」也一度使馬侃的支持度超過歐巴馬,特別是在白人女性部分。但《紐約時報》/CBS九月十七日民調顯示,「裴林效應」已逐漸退燒,歐巴馬與馬侃二人的支持度,又再度回到今年八月中的百分之四十八比四十三。九月二十二日的蓋洛普民調也顯示,在登記的選民中,歐巴馬以四十八領先馬侃的四十四。看來堅決反墮胎、同性戀的裴林,只鞏固了共和黨與保守派的基本盤,並未爭取到一般女性選票。

     當然,未來四十天,馬侃/裴林還會想盡一切方法爭取女選民,特別是引導白人女選民(在二○○四年占了總投票人的四十一%):女人應該選女人;美國能有女性副總統是好事一件;共和黨有勇氣提名女性,應該給予鼓勵,並讓兩黨此後良性競爭。如果白人女性投給馬侃的人數大增,它不但將影響選舉結果,也將對候選人的性別或其性別意識,孰輕孰重,形成新的課題。

     至於族群因素,根據蓋洛普自今年七月至九月,針對三大族群所做的每周民調顯示,占美國人口百分之十五的黑人支持歐巴馬的比率,始終維持在九成上下,目前二人的支持度是九十三比四;白人支持歐巴馬的比例則始終未超過四成,目前二人的支持度為三十七比五十五;占美國人口百分之八的拉丁裔支持歐巴馬的比率在五成五至六成八之間,目前二人的支持度為五十五比三十五。而《紐約時報》/CBS民調也顯示,馬侃在白人的選民中領先百分之十七。

     以上兩項民調顯示,白人的族群歧視依然相當嚴重。面對媒體訪問,絕大多數白人會表示,歐巴馬很傑出、有創意,並相信他可為美國帶來改變,但也有少數白人低調表示,「很難想像白宮變成黑宮」,或說「我可以接受黑人做總統,但我的朋友不一定能接受。」然而白人的立場隨著年齡不同而有所不同,《紐約時報》/CBS民調顯示,歐巴馬在十八歲至四十四歲之間的選民領先百分之十六,而馬侃在六十五歲以上的選民中領先百分之十七,二人在四十五至六十四歲之間的中年人則不相上下,看來愈年輕的白人,族群歧視愈低。

     拉丁傳統上支持民主黨,但與黑人關係並不好,尤其在拉丁裔人數較多的洛杉磯、芝加哥與紐約等城市,當拉裔逐漸搬入傳統黑人居住的區域後,彼此之間的衝突日益增加。在民主黨初選中,拉裔多半支持了希拉蕊,民主黨拉裔組織者現正極力把競選主軸帶往經濟議題,希望提醒拉裔,他們與黑人一樣均屬社會中下階級,亦均面臨經濟危機,歐巴馬應該比較能夠了解問題所在。

     根據Pew拉裔民調中心發現,拉裔對布希強硬的移民政策普遍不滿,有將近半數拉裔認為民主黨比較關心移民,只有百分之七認為共和黨比較關心。該中心最新民調顯示,在登記的拉裔選民中,有六成六支持歐巴馬,二成三支持馬侃。

     綜言之,歐巴馬應可得到黑人、拉裔與其他少數民族的支持,但他要想勝選,還得爭取更多白人的支持,其中以女性、年輕人、教育程度較高,以及未婚者最為關鍵。

     少數民族及青年人以往的投票率不高,今年可望因歐巴馬而有所提高。白人基督教徒的共和黨員投票率一向偏高,共和黨員在黨代表大會後的「政黨忠誠度」,又遠超過民主黨員對黨的忠誠度,這顯然對馬侃較為有利。兩組人馬支持者的投票率,也將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041869
得了便宜 還要賣乖(轉貼)主播怨同業男女不平等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CBS主播凱蒂庫瑞克 怨同業男女不平等
凱蒂庫瑞克(左)感嘆新聞業男女不平等。
美聯社

凱蒂庫瑞克已經成為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晚間新聞主播,但她仍感嘆新聞業男女不平等。

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歐巴馬出訪歐洲和中東,各大媒體派出王牌記者或主播隨行,凱蒂自然也在龐大記者團之列。她在特拉維夫接受以色列報紙訪問,根據報導,她覺得自己位在男性當家的最後堡壘中,並體會到角逐民主黨提名失利的希拉蕊可能有的感受:在美國社會中,性別歧視比種族歧視更普遍,而且大眾比較容忍性別歧視。

批評者認為,凱蒂把自己力爭上游的艱辛和種族問題相提並論未免過當。凱蒂的發言人趕緊澄清,以色列報紙的翻譯可能有問題,凱蒂沒有說、也不會說性別歧視比種族歧視嚴重,她談話的重點是,美國社會似乎比較不在意性別歧視問題。

日前有美國媒體指出,凱蒂節目的收視率下滑,人氣也不如丹拉瑟離職後暫代主播的巴布薛佛,11月的總統大選或新總統明年1月上任後,她就會被換掉。CBS新聞部主管已否認有此規畫,但凱蒂在這種報導後談到性別歧視,時機耐人尋味。

凱蒂2006年9月從NBC(國家廣播公司)跳槽至CBS,年薪高達1500萬美元 (約台幣4億5560萬)。她的晚間新聞收視率一度升高,但後來回到美國傳統三大電視網的最後一名,CBS想撤換她的傳聞就不時冒出。

【2008/07/27 聯合晚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960698
(轉貼)錢財vs.身材 美國女人寧願荷包滿滿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錢財vs.身材 美國女人寧願荷包滿滿

如果美國婦女可以在女星珍妮佛安尼斯頓(Jen-nifer Aniston)的美妙身材和百萬財富中擇其一,四分之三會選擇荷包滿滿。

紐約郵報21日報導,「今日女性」(Woman's Day)雜誌和健康頻道「AOL Body」合作的民調發現這個令人吃驚的結果。

他們詢問6905名婦女關於身材和健康的問題,57%認為自己過重,30%承認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自在和羞恥」,37%表示最喜歡的願望是「瘦一點」。

但是,該雜誌21日發行的刊物指出,有個存款多多的銀行帳戶勝過這所有的肥胖負面感。

該雜誌問讀者:「如果能選擇,你會選珍妮佛安尼斯頓的身材,還是成為百萬富翁?」78%表示「我比較想有錢」,22%希望「像珍妮佛」。

該雜誌主編珍‧錢耐德(Jane Chestnutt)注意到,這些精明的女性「想擁有蛋糕,也想吃它。」她說:「她們可能想:『我會選百萬元,我將用部分錢僱用訓練師讓我有好身材,我還會剩下一些錢。』」「AOL Body」健康編輯譚雅‧麥齊尼(Tanya Mancini)相信選擇珍妮佛安尼斯頓的婦女是因為她「身材美妙,但不像個挨餓的人。」

雖然許多婦女表示想有好身材,但只有8%有規律運動。麥齊尼說:「我認為,這表示女性知道自己過重,但尚未準備好處理體重。」

該調查也問了一個比較輕鬆的話題:哪位電視醫生讓人心裡小鹿亂撞。當被問到「你最想找哪個假醫師看病」時,31%選擇「實習醫生」 (Grey's Anatomy)裡由派屈克鄧普西飾演的「萬人迷」,有趣的是28%說,她們想找「House」一劇中的英國影星修羅瑞(Hugh Laurie)。

【2008/01/22 世界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681885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