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光復大陸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共家主化】(轉貼)港特首普選?
2007/07/12 04:59 瀏覽3,192|回應5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7.07.12  
普選綠皮書複雜 港民有看沒懂
鄭漢良/香港十一日電

 

    香港政府今天推出政制綠皮書,提出多個有關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的時間表以及產生方法,期望在十月收集民意期滿結束之時,得到社會主流共識。不過泛民主的立法會議員們認為綠皮書提出的方案不夠聚焦,沒有一個具體的普選模式,而且內容複雜,普羅大眾難以消化。泛民派的議員李卓人說,這些不同的方案就好像叫市民玩拼圖遊戲,最終讓政府有機操控推出一個揉合方案,違背主流民意。

    這份徵詢民意的綠皮書提出特首和立法會普選三個時間表,在普選特首方面,第一選擇是二○一二年就一步到位普選,第二是先經過一個過渡期,在二○一七年達至普選,第三是在二○一七年以後達至普選。至於立法會普選方面,綠皮書說第一選擇就是二○一二年一步達至普選,其次就是分階段在二○一六年達至普選,最後是分階段在二○一六年後達至普選。

    雖然綠皮書有提出普選時間表,但當中又牽涉多個層面的重重關卡,例如光是特首候選人的提名委員會的組成以及人數,就有多個不同選擇,最多或最少候選人人數也有選擇。特區政府而且還提醒香港市民,提出任何一個方案都必須顧及它是否有可能「得到香港多數市民支持、得到立法會三分二議員支持、獲得中央的接受」。

港特首普選 最快2012年

香港特首曾蔭權實踐他推動普選的諾言,港府昨天公布「政制發展綠皮書」,針對特首和立法會的普選,分別提出三類方案。

政務司長唐英年在立法會表示,未來特首提名後的普選方式,社會基本上認同候選人獲提名委員會提名後,應由全港市民一人一票選出。

這些方案將有三個月的諮詢期,凝聚民眾共識,屆時再評估出主流方案,向北京中央報告。

普選特首的三類方案是:綠皮書建議在二○一二年成立提名委員會,普選特首;設過渡期,在二○一七年普選特首;設過渡期,二○一七年以後普選特首。

立法會普選的三類方案是:在二○一二年普選立法會議員;分階段在二○一六年普選立法會議員;分階段在二○一六年以後普選立法議員。

普選特首的模式,綠皮書列出三項重要議題: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和人數;提名方式;提名後的普選方式。有關立法會普選模式有三類方案:地區直選議席取代功能界別議席;保留功能界別議席,但改變選舉模式;增加區議會在立法會的議席數目,使所有立法會議席以地區直選或間選產生。

唐英年表示,港府在三個月諮詢期結束後,會歸納社會上的意見,評估出一套主流意見,特首會向北京中央提交報告,如實反映主流意見及其他各種意見,強調有誠意落實普選,處理好普選議題。

對於港府公布綠皮書,立法會及學界的反應有褒有貶。多位泛民主派議員批評,綠皮書諮詢文件提出太多問題;民主黨楊森與職工盟李卓人都擔心,會使市民無所適從,或意見分散,政府容易操控諮詢完後歸納出的共識。

代表工商界的自由黨則歡迎綠皮書。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說,支持循序漸進推動民主,如在二○一二年普選特首,門檻要高,在二○一六年逐步取消立法會議功能界別議席。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陳祖為認為,綠皮書只是將多項方案列出,未能解決各界對政制改革的關注和憂慮。最終的主流方案可能變成四不像,而且若先普選特首,之後再普選立法會,對行政立法關係不利。

【2007/07/12 聯合報】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2007/07/13 07:55 修改第 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07236
 回應文章
對比中共,可以!較之北歐,還早!(轉貼)星媒:中國民主 走向成熟
2009/12/17 15:01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星媒:觀察三合一選舉 台灣民主已走向成熟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中國籍訪問學者張錄強,日前到台灣觀摩選舉後,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指出,親身體驗台灣選舉和媒體呈現的大相逕庭,台灣民主已經走向成熟。

張錄強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區域焦點」專欄撰文指出,他日前接受中國青年團結會的邀請赴台觀摩台灣「三合一」選舉,親身體驗台灣選舉與媒體呈現的台灣選舉大相逕庭。

文章表示,經歷兩次政黨輪替後的民眾,對選戰狂熱似乎已經退潮,選民表現更趨理性和冷靜。另一方面由於檢調單位的強力監控,加大違法選戰的機會成本,使選舉更加有序。選戰的整體感受是,台灣民主已經走向成熟。

文章強調,台灣上自總統、下至村里長的七類公職人員,都要定期透過直接選舉方式產生;見微知著,直選的優勢已經體現。

張錄強的文章還說,觀摩台灣地方選舉後,期待中國也能盡快推行直接選舉。如果大陸能夠達到台灣民主化的程度,中國也許就不會出現佔國民大多數的工人和農民利益嚴重受損而長期得不到糾正,而當政者一再推諉難以解決的問題,恐怕也早就已經解決了。

【2009/12/17 中央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739900
(轉貼)「禪讓」要有制度
2009/05/28 01:41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禪讓」要有制度

(2009/05/28 00:45)

(●作者葛壽農為北市人,哥倫比亞大學工程科學博士,主修作業研究學。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現為獨立管理科學顧問。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葛壽農特區)

葛壽農 

《孟子‧萬章》中,萬章問曰:「人有言,至於禹而德衰,不傳於賢而傳於子,有諸?」孟子回答:「否,不然也。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孔子力墮三都,不顧安危,逆勢而為,豈是聽天由命之人,但孟子作為孔子的繼承人卻把政權的傳承視為「天意」,實有愧於孔子。漢儒最後發展出玄之又玄的「五德終始說」,孟子難辭其咎。 

孟子繼續說:「昔者舜薦禹於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喪畢,禹避舜之子於陽城,天下之民從之,若堯崩之後,不從堯之子而從舜也。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曰:『吾君之子也!』朱丹﹝堯之子﹞之不肖,舜子亦不肖,舜之相堯,禹之相舜也,歷年多,施澤於民久。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益之相禹也,歷年少,施澤於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遠,其子之賢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 

以上述的歷史來看,堯舜禪讓政治結束的原因,不是德衰,也非天意,而是理論不固,人民捍衛的熱情不足,制度未成也,所以一句「吾君之子也!」,便輕易回復到堯以前「父傳子」的舊制而不回頭了。 

美國老布希幹完一任總統,八年之後,兒子又來兩任,新加坡的李光耀與其子李顯榮都是總理,但少有人擔心布希或李氏家族會永遠領導美國或新加坡,為什麼?因為票選民主的制度已成,有理論、有實踐、也有人民的支持,父傳子只是偶然,而非制度。然而在古中國,「父傳子」在堯以前已是制度,堯、舜、禹沒有建立起穩固的新制,是以「禪讓」只是偶然,而「父傳子」才是制度。 

近代的大陸,鄧逼華、傳趙、逼趙、傳江,江傳胡,好像最後終是轉成禪讓了,但是理論、民意都還看不到,這還不是制度,不知能不能續,是以臺灣和世界都很不放心。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葛壽農為北市人,哥倫比亞大學工程科學博士,主修作業研究學。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現為獨立管理科學顧問。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葛壽農特區)



本文於 2009/05/28 01:41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455930
中共走狗 耳東兇手 最大貢獻(轉貼)兩岸差距加速消逝
2007/09/28 00:47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獨、獨台都是禍台!
(●作者張福淙,會計師,曾任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常務理事,民視監察人、台北縣選委會委員等,有個人部落格http://bloguide.ettoday.com/fc188991/。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張福淙特區※→去看張福淙的部落格

2008/01/21 00:08
張福淙 

很多民進黨領導人掛著愛台灣的面具,動輒罵別人賣台,他們像吃了迷幻藥一樣比手畫腳、喃喃自語,他們自以為搞台獨、煽動仇中反華就是愛台,不隨他們起乩的就是不愛台,反對台獨的就是賣台。賣台與愛台是這樣區分的嗎?且看本人說個分明以覺迷醒幻。 

中國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內戰失敗,跑到台灣來偏安,雖然仍掛著中華民國的招牌,事實上祇是淪為統領一隅之地的地方政權罷了,如同割據自雄的軍伐或佔地為王的土匪,雖然一時不受中央政府管轄,且擁有土地、人民,終究不能自詡為主權獨立國家。即使改名為「台灣國」,得不到宗主國及國際承認,也不能成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台灣的現狀,只是暫時分離不統、不戰不和的僵局,也就是以拖待變之局罷了。 

民進黨想搞正名、制憲、入聯,固然是不自量力,徒勞無功,在這次立委選舉慘敗、政權不保之際,更已仿如鏡花水月、幻滅虛無矣。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於16日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張,同樣是一廂情願、昧於情勢。台灣人民如果看不出兩岸的分合早晚要解決,情勢也已經拖不下去,時間並不站在台灣這一邊,就是愚蠢!任何政治領導人若無法擺脫偏安的局面,祇會媚俗地喊說要維持現狀,就是無能! 

經過國民黨統治台灣五十多年的洗腦,對岸被醜化成萬惡共匪的扭曲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誰敢說統,就是叛亂!就是賣台!所以前朝遺孽如馬英九之流雖然反獨,卻也反共抗統;而民進黨更把統一說成被併吞,凡是主張統一的人,都會被抹紅成投降、賣台;如此一來,使得台灣民眾對統一懷有莫名其妙的恐懼心理,連想都不敢想,更甭說公開討論或贊成統一。民進黨領導人就是利用兩蔣愚民政策的餘毒,蠱惑民心,製造仇中反華的義和團思維,玩弄愛台、賣台的分化技倆,以騙取選票奪取政權,供彼個人享受以權力巧取豪奪的榮華富貴。他們那樣的作法,不但會掏空台灣,更會招來戰禍,根本是禍台!哪是愛台? 

不論搞台獨或偏安,都永遠擺脫不了被武統的夢魘,且以如今兩岸情勢此消彼長的趨勢看,偏安拖得愈久,台灣人耗損愈大,痛苦會更多。台灣要獨立不可能不付出代價,打一場獨立戰爭,台灣根本毫無本錢,就算打得贏一時也不會一勞永逸,世世代代仍要永遠活在戰爭的陰霾之下,沒完沒了。剩下來唯有統一這條路可走,台灣若一再拒絕和平統一,就得面對被武力統一,馬英九以為不獨就可以不武一百年,充分見証其愚昧!呼籲稍有理性的台灣民眾,必須冷靜思考,抉擇和平統一,不宜盲目地予以排斥或避諱。 

和平統一是可以談條件的,台灣可以待價而沽,中國前總理朱鎔基說過:「台灣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就可以和大陸展開和談,什麼條件都可以談,連國號、國旗、國歌都可以談。大陸吃點虧都沒有關係,吃虧給自己人嘛!」。因為中共要的是面子,願意讓台灣佔便宜,和平統一不僅無損於台灣人民的權益,且可使兩岸合作互蒙其利,說白一點,台灣可以擺脫五六十年來揮之不去的戰爭陰霾,每年可節省幾千億軍費,及幾千億凱子外交的浪費,可以大大提昇經濟,富裕人民生活。如果說那是賣台,能賣這樣的好價錢,讓台灣大賺一票,有何不可?為什麼要拖到被武力統一而任人宰割、或拖到台灣山窮水盡、民生凋敝?所以和平統一不但不是賣台,反而是愛台、是真正救台灣! 

經這一次選舉淪為小黨的民進黨,其聲勢已日薄西山,今後再也無力虛耗或禍害台灣;國民黨奪回政權後,究竟是前朝餘孽復辟?或是民族團圓的契機?端看馬英九會持續搞反共抗統的獨台,或幡然醒悟為台灣人民尋求活路?令人失望的是,從馬英九的談話看來,台灣人民這一次唾棄了仇中反華的台獨政權,卻捧回了反共抗統的獨台政權,那根本是換湯不換藥,祇是捨烏龜而取王八罷了!台灣人民的苦難,顯然尚未結束。 

●東森論壇徵稿區→http://www.ettoday.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ettoday.com 

(●作者張福淙,會計師,曾任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常務理事,民視監察人、台北縣選委會委員等,有個人部落格http://bloguide.ettoday.com/fc188991/。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張福淙特區※→去看張福淙的部落格) 

兩岸差距加速消逝

亞洲開發銀行於日前公布新興亞洲經濟展望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及印度等國家強勁需求帶動下,調升日本以外的新興亞洲國家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自3月間估計的7.6%,調升為8.3%;明年則自7.7%調升為8.2%。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東亞11個國家中,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自原預估的10%,大幅調升為11.2%,創13年來新高;明年也自9.8%提升為10.8%。這對今明兩年新興亞洲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有重大貢獻。但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略自4.3%提升為4.6%,在東亞11個國家中,僅高於泰國,居倒數第二;明年只能維持原預測的4.5%,在11國中敬陪末座。兩岸經濟彼長我消的情況,愈來愈顯著。

實際上兩岸經貿彼長我消的情況,其來有自。就台灣政權輪替以來七年間(2000-06)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而言,中國大陸高達9.6%,台灣僅3.8%,不及其半。致使代表大陸經濟規模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自七年前的10,833億美元,到去年(2006)躍增至26,263億美元,七年間增加1.42倍;而台灣僅自2,988億美元,增至3,644億美元,只增加21.9%,無法相比。因此,台灣經濟規模(GDP)七年前相當大陸的3.6分之1,去年萎縮到七分之一,差距擴大一倍。雖然台灣目前每人GDP仍然遠高於大陸,但七年前台灣每人GDP是大陸的15.7倍,去年萎縮至八倍;短短七年間,兩岸差距即縮小了一半。台灣如再不求改善,照此速度縮減下去,則在可預見的未來,大陸每人GDP趕上台灣並非不可能。

其次看兩岸對外貿易;20年前的1986年,台灣出口不僅是亞洲四小龍之首,亦高於大陸出口,位居世界第11出口大國,大陸則居第16位。可是政權輪替以來的七年間,台灣出口平均每年增加率僅8.9%,只是大陸出口增加25.7%的三分之一。因此,至去年台灣出口才增至2,240億美元,不僅淪為四小龍之末,在世界出口排名,更倒退至第16位。而去年大陸出口則驟增至9,694億美元,是台灣出口的4.3倍,且躍升至世界第三出口大國,領先台灣13名之多。就今年大陸前八個月出口增長情況看,今年大陸出口超越美國,將晉升為僅次於德國的世界第二出口大國了。兩岸對外貿易的消長,如何能不讓人感嘆!

再看兩岸間的貿易往來;在大陸方面,兩岸進出口合計占大陸貿易總額的比重,自1999年的6.5%,到2002年曾升到7.2%,但此後逐年下降,至去年已降至6.1%;主要是受台灣產品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自2002年的12.9%,去年滑落到11%的影響。而且台灣產品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在過去僅次於日本高居第二位,但去年被韓國超越,退居第三名。顯然,兩岸貿易在大陸整體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性,近五年來有每下愈況之勢。

但在台灣方面,兩岸貿易在台灣整體對外貿易的重要性,卻愈來愈高。在1999年時,兩岸貿易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為15.4%,去年提高到27.1%;其中台灣對大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更自24%提高到40%;尤其最近七年台灣平均每年總出口增加8.9%,其中對大陸出口貢獻高達60%。若不計大陸,台灣對其他地區出口僅增加5.2%,不及全球增加率的一半。顯然,台灣出口不僅對大陸市場的依賴愈來愈深,而且台灣產品在其他地區市場的占有率大幅下滑,出口競爭力的確出了問題。

這都歸因於鎖國政策逼台商出走、台灣經濟向邊緣化邁進。儘管台灣經濟的前景不樂觀,但跨出台灣的台商,藉對外投資進行全球布局;尤其台商在大陸的出口,近年都呈30%的速度成長;估計去年台商在海外的總出口接近2,000億美元,即將超過整個台灣的出口,今後更將隨著全球貿易的擴展不斷壯大,成為全球貿易茁壯的主導力量。台灣島如何留住台灣人,對台灣作更大的貢獻,真是對執政當局最大的考驗。

【2007/09/27 經濟日報】



本文於 2008/02/04 23:18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30059
(轉貼)黨外人士崛起
2007/07/13 07:20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7.07.13  
黨外人士崛起 衝擊潛規則
徐尚禮/台北報導

 

    繼致公黨副主席萬鋼出任科技部部長、無黨派的陳竺出任衛生部部長後,香港「文匯報」披露,未來將有更多黨外人士出任縣長、市長及省部級高官。北京政治觀察家認為,這對中國政治生態將來新的衝擊與改變

    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黨外人士出任高官,反應中共高層已注意到當前大陸「新社會階級」(絕大多數是黨外人士)的崛起。因此,在黨外人士獲得重用的同時,專做黨外工作的中共統戰官員也「水漲船高」,目前大陸省級統戰部長一半以上升為省委常。

    由於萬鋼和陳竺前後兩位政府部門正職並非由中共組織部門選派,而是由總理提名、人大批准,此舉將使一個部門的行政首長秉承「對國家負責」的問責理念。在與地方黨委關係上,黨外幹部不再由組織系統考察選拔,從某種程度上可衝擊黨內官場某些「潛規則」。

    中共政情分析人士表示,黨外人士出任正職,倘若能夠脫離個別的「點綴」成為慣例,勢將改變「入黨(共產黨)才能做官」的潛規則。因而全面影響大陸政治生態。目前大陸私營企業老闆和技術人員、在外企業作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等約五千萬,加上在相關行業的所有從業人員,總人數高達到一億五千萬人。

    這批被中共稱為「新社會階層」的人絕大多數是黨外人士,相當部分是知識分子,集中在非公有制領域,聚集了中國大部分高收入者,數量不斷擴大而且政治訴求逐步增強。

    因此,中共任用黨外人士出任政府要職,反應時代變化。與此同時,為了因應各種新興階層在多元化的中國社會崛起,中共正逐步強化統戰工作的力度,防止新興階層在體制外壯大到無法掌握,統戰幹部因而水漲船高。

    據統計,在六月二十八日結束的大陸全國省級黨委換屆選舉中,十六個省級黨委有統戰部長被晉升為常委,達到全大陸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的一半以上。

    以往中共省級黨委的統戰部長只是兼任省政協副主席一職,如今統戰部長被提拔為具有決策權力的常委,意義非比尋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09086
(轉貼)大陸基層民主升溫
2007/07/12 10:22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7.07.08  
大陸基層民主升溫 制度成痼疾
彭志平/北京報導

 

    大陸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進行縣鄉兩級基層人大代表改選,歷經長達一年目前已基本全部結束。觀察大陸這一年基層人大改選,獨立候選人大量出現,民眾參選熱情提高,若干地方甚至參選爆炸。

    參選爆炸的情況,北京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去年年底第一輪選舉中,候選人是應選名額的六.八三倍;今年的選舉中,透過十位選民連署成為獨立候選人的人數,更達到將近五萬人,而應選名額僅一萬四千多人。

    但是,並非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允許獨立候選人參選;因此,隨意畫分選區、不讓候選人登記、不按法律規定進行候選人提名與協商等等花招紛紛出籠。

    盡管若干地方政府打壓、干擾獨立候選人,但可喜的是,也有地方政府以開放心態面對獨立候選人參選。以浙江溫嶺而言,獨立候選人在縣級人大改選斬獲七席,武漢和溫州也有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家參選,並順利當選成區級人大。湖北、河北甚至有農民當選為縣鄉兩級人大代表。

    長期關注大陸基層民主進展的北京「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凡指出,此次換屆改選的獨立候選人人數遠較二○○三年為多,確實表明大陸基層民主發展已進入了新的階段;老百姓積極參選的現象,已構成發展主要趨勢。

    根據李凡觀察,由地方政府、企業、地方精英組成的地方利益集團,已開始左右地方選舉,也擴大了對地方政治利益控制。在選舉方面,地方利益集團早早協商分配人大代表名額,而這種協商僅是地方利益集團內的成員相互討價還價的結果,並非與候選人協商。李凡說,此次換屆改選中大量出現這種情況,也有力的證明了相當多的地方已經出現群眾利益被某些地方利益共同操縱和控制現象

    總體而言,李凡認為,制度問題是大陸基層民主中的長期的痼疾,其中包括基層民主的法律訴訟和救濟制度都未建立,這些問題使得基層民主的發展遇到非常大的麻煩。只有法律制度得到進一步的改革,基層民主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否則,沒有法律援助民主只是假的、空的民主。

中國時報 2007.07.08  
採訪村委改選 記者遭跟監
彭志平/北京報導

 

    六月下旬的一個雨天,我們從北京驅車前往附近的一個市轄縣裡的一個村,目的是探訪當地村委會選舉的進度。

    這個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縣,由於土地問題,當地農民從一九九○年代就不斷到北京上訪中央,但問題始終沒有解決。當地農民很有維權意識,透過選舉爭取自己的權益。包括村委會甚至黨的村支書記選舉,農民推派出來的候選人往往擊敗共產黨提名的候選人。

    由於屢戰屢敗,後來,當地索性就不辦選舉。當地農民領袖之一的老李說,全縣大概七成的村沒有村委會主任,而是直接派人到村裡領導,這並不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

    今年三月縣鄉級人大代表改選,當地一名農民當選縣人大,原本縣裡不打算同意這名縣人大當選,但農民要求縣裡開立當選無效書面證明,但縣裡不願留下文字資料,只好承認當選資格。這位縣人大就任後當面向縣長提出此問題,縣裡同意盡快辦理村委會選舉,但迄今仍未落實。

    約莫過了四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下了高速公路。正當車要轉進老李家的時候,一輛警車把我們給攔了下來。檢查行車執照、駕駛執照沒有問題,檢查後車廂也沒有問題;幾名警察請示上級之後,我們就被放行了。警察攔檢我們的理由是,「你們的車跟一輛報失車一樣。」

    老李撐著傘走到大路跟我們會合,要帶我們到鄰村有意參選村委會主任的老劉家。離去時,警車並沒有再跟上來,我們也鬆了一口氣。不料,走了十幾分鐘後,一輛公路稽查車又把我們給攔下來,理由是檢查是否已交養路費,我們交出繳費證明後,檢查員並沒有立即放行,詢問理由,稽查員稱:「在跟上級請示」;過程中又來另一輛稽查車,前後將我們夾住。這麼一僵持,停留了將近十分鐘。

    我們繼續往老劉家去,隱約覺得後面有一輛黑色車子跟我們「不離不棄」,我們停下來等老劉,他們也停下來;我們到老劉家門口,他們也停在老劉家門口;我們在老劉家門口聊天,他們也下來抽菸。這時候,已經不只一輛「小黑」,還多一輛「小白」,而小黑並沒有掛上車牌。研判,公路稽查車遲遲不放行,就是在等小黑趕來攔檢點。

    此時,我們已經感覺到情況完全不對,但還是決定進老劉家聊聊。一行人進門沒幾分鐘,老劉的一名「朋友」也跟了進來,跟老劉東拉西扯講了幾句話。我們研判當天已無法跟老劉繼續了解當地情況,只好離開老劉家。老李說,「剛才進去的是鄉裡的武裝部長。」

    此次探訪並沒有跟老劉多聊,但過幾天當地傳來消息。我們去的當天,縣裡把所有的縣人大全部召集去開會開了一整天,導致我們要探訪的縣人大無法與我們見面。而老李回家後半小時,村支部書記也到老李家確認我們訪客的身分、談哪些事情。第二天,縣委立即承諾老劉那個村會盡快辦理選舉。只是,承諾能否真正實現,還有待觀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07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