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陰陽資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動物多妻養老資料】(轉貼)葉猴多妻
2007/05/27 00:30 瀏覽9,293|回應26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66wz.com 2004年09月07日 14:57

瀕危白頭葉猴安居廣西一夫多妻舐犢情深

京華時報

 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潘文石和他的科研小組提出設想的廣西崇左弄官白頭葉猴生態公園日前建成,並於8月11日正式開園。 在山峰秀麗、環境幽雅的公園裡,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白頭葉猴地理種群,共有25群計250只左右。 該公園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一白頭葉猴的美麗家園。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白頭葉猴的棲息地是位於廣西南部的亞熱帶植被繁茂的岩溶地區,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石山連綿。 從石縫中長出的灌木和綠草為白頭葉猴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

  白頭葉猴性情機警,活潑好動,極善於跳躍。 那纖瘦的身軀、細長的四肢、發達的臀部趼子恰與樹棲和岩棲的生活相適應,在樹林或陡峭的絕壁上跳躍自如,行走如飛,長長的尾巴起到極好的平衡作用。 牠喜歡集群生活,早出晚歸,生活很有規律,天亮以後就從夜間棲息絕壁的石洞內魚貫攀沿而出,在離洞約30一40米的地方稍事休息後,便開始在懸崖絕壁或樹冠間穿梭跳躍,嬉戲玩耍,宛如在高空中表演的雜技藝術家。

  此後,它們會分別跳到樹冠上或灌叢中,採食可口的樹葉、嫩芽、野花、野果等,由於特別喜歡吃嫩樹葉,所以被叫做“葉猴”。 它們常常一邊吃,一邊玩,兩隻手忙個不停,有時還互相親熱一陣,幫助捉身上的寄生蟲。 中午前後,有的回到岩洞中休息,有的坐在樹上或背陽的岩石上閉目養神。 午休後再次嬉戲採食,並隨著太陽西斜逐漸向棲息的岩洞方向移動。 黃昏時分回到岩洞附近,確認沒有異常情況後,便一個接一個地爬進洞內睡覺。

  為躲避其他動物侵害,它們挑選刀切斧劈一般的峭壁上的洞穴為家。 因此,它們自己要回家也非常不容易,四隻爪子要緊緊抓住岩壁上一小點凸起或一道淺淺的石縫,使身體緊貼在直立的石壁上一步一步地向家中爬行,不慎跌落到峭壁下摔死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一夫多妻舐犢情深

白頭葉猴種群一般不超過三十隻,在這個家庭裡實行“一夫多妻制”,猴王與妻妾們帶著一群幼猴,佔領幾座山頭,自立為王。 成體對幼仔都很關愛,不管是不是自己親生的幼仔,只要它們有危險,靠得最近的成體都會主動前去排險和救難。

  白頭葉猴主要在秋季交配,春季產仔。 雌性在發情期時不時地會把尾巴豎得直直的,左右搖擺。 當猴王與其交配時,其他雌性都會紛紛跑上前來,有的用前爪輕撫這只發情雌性的臉,有的則去撫摸猴王的腮,有的還會直接將猴王從雌性的背上掀下來。 這時發情的雌性對這樣的舉動沒有什麼反應,而猴王卻非常氣惱,總是出拳來打前來搔擾的雌性們。 不管發情的雌性與猴王躲到什麼地方去,其他雌性都會悄悄跟著,一旦公猴與發情雌性有交配行為,它們必然前來搗亂。

  白頭葉猴初生幼仔的全身為金黃色,在雌猴懷中吃奶或睡覺時僅頭部能自由轉動;7日齡時頭頂及尾巴的下半部分轉變為乳黃色,頭部能靈活地轉動,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開始東張西望,平時兩隻手緊緊地抓住雌猴,不願意接受其他雌猴的抱撫;20日齡開始長出一些冠毛,也能離開雌猴在地面上爬行或跳躍;2月齡之後背部長出一些較長的黑毛,頭頂、頰的周圍、腹部、四肢、尾巴的下半截等很多部位開始呈現出白色,並且逐漸與成體的毛色趨於一致。 到了6個月齡的時候,已經能夠獨立生活自由採食,但仍然在雌猴的懷裡睡覺。

輔佐猴王鞏固地位

以研究白頭葉猴著稱的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潘文石說,初步的研究成果表明,白頭葉猴具有獨特的利他行為,特別是助家行為,即幫助本家族共同生活的行為。

  潘教授說,從對W群的觀察和研究中發現,這一群白頭葉猴在1996年11月僅有1隻公猴和8隻母猴,發展到今天已經變成27只。 其“大兒子”已經成年,其體形、生殖器強壯,本可以到別的地方攻擊其他猴群,成為新的猴王,但它沒有這麼做,而是幫助“兄弟”、“父母”和“同父異母的姐妹”一起生活,協助“父王”維護生活區域秩序。

  潘教授認為,白頭葉猴的這種做法的價值在於,不但可以避免剛成年便攻擊其他猴群而容易夭折的危險,而且通過協助“父王”管理和幫助其他“兄弟姐妹”,使本家族的地位更加牢靠。 白頭葉猴的這種特點,顯然使這一猴類的基因形式能夠更可靠的得到延續。

綜合報道

白頭葉猴

外形酷似黑葉猴的白頭葉猴是我國特有種,又名花葉猴、白頭烏猿,屬猴科。 學名為Presbytisleucocephalus,目前僅存700只,分佈於廣西南部。

  白頭葉猴其頭部連同冠毛及頸部和上肩均為白色,像戴一頂白色風帽,手、足背面亦雜有白色,尾段為白色,有人認為他們是黑葉猴的一個亞種。 它們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叢林中,經常棲息於稠密森林和多岩的丘陵地帶,不僅能在樹上悠蕩,也會攀登懸崖,常聚集成家族小群生活,有一定的活動範圍和路線,並有相對固定的棲息地,一般棲息於峭壁的岩洞和石縫內。 晨昏覓食,以樹葉、花芽、野果等為食,也吃少量昆蟲。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6?7個月,每胎1仔,4?5歲性成熟,壽命約12年。 北京動物園1953年開始飼養展出,1972年繁殖成功。 為中國Ⅰ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

白頭葉猴的生活習性

餘夫

  白頭葉猴的棲息地也是位於廣西南部的亞熱帶植被繁茂的岩溶地區,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石山連綿,山不高,但山峰挺拔陡峭,拔地而起,懸崖絕壁、岩溶溶洞隨處可見,雖然山上都是石灰岩石,但是從石頭縫中長出許多灌木和綠草,把石頭山裝點得青翠欲滴,為其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 它的性情機警,十分活潑、好動,極善跳躍。 那纖瘦的身軀、細長的四肢、發達的臀部胼胝恰與樹棲和岩棲的生活相適應,在樹林中或陡峭的絕壁上跳躍自如,行走如飛,長長的尾巴起到了極好的平衡作用。

牠喜歡集群生活,早出晚歸,生活很有規律,天亮以後就從夜間棲息的絕壁上的石洞內魚貫攀沿而出,在離洞約30一40米的地方稍事休息之後,便開始在懸崖絕壁或樹冠之間穿梭跳躍,嬉戲玩耍,宛如在高空中表演的雜技藝術家。 此後,才分別跳到樹冠上或灌叢中,採食可口的樹葉、嫩芽、野花、野果等,由於特別喜歡吃嫩樹葉,所以被叫做“葉猴”。 它們常常一邊吃,一邊玩,兩隻手忙個不停,有時還互相親熱一陣,幫助捉身上的寄生蟲。 中午前後,有的回到岩洞中休息,也有的坐在樹上或者背陽的岩石上閉目養神,互不干擾。 午休之後再次嬉戲採食,並且隨著太陽的西斜,逐漸向棲息的岩洞方向移動。 黃昏時分回到岩洞附近,確認沒有異常情況之後,便一個接一個地爬進洞內睡覺。 為了躲避其它動物的侵害,它們挑選刀切斧劈一般的峭壁上的洞穴為家,因此它們自己要回家也非常不容易,四隻爪子要緊緊抓性岩壁上一小點凸起或一道淺淺的石縫,使身體緊貼在直立的石壁上一步一步地向家中爬行,不慎跌落到峭壁下摔死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白頭葉猴的種群一般不超過三十隻,在這個家庭裡實行“一夫多妻制”,猴王與妻妾們帶著一群幼猴,佔領幾座山頭,自立為王。 成體對幼仔都很關愛,不管是不是自己親生的幼仔,只要它們有危險,靠得最近的成體都會主動前去排險和救難。

  白頭葉猴主要在秋季交配,春季產仔。 雌性在發情期時不時地會把尾巴豎得直直的,左右搖擺。 當猴王與其交配時,其它雌性都會紛紛跑上前來,有的用前爪輕撫這只發情雌性的臉,有的則去撫摸猴王的腮,有的還會直接將猴王從雌性的背上掀下來。 這時發情的雌性對這樣的舉動沒有什麼反應,而猴王卻非常氣惱,總是出拳來打前來搔擾的雌性們。 不管發情的雌性與猴王躲到什麼地方去,其它雌性都會悄悄跟著,一旦公猴與發情雌性有交配行為,它們必然前來搗亂。

  初生幼仔的全身為金黃色,在雌獸懷中吃奶或睡覺時僅頭部能自由轉動;7日齡時頭頂及尾巴的下半部分轉變為乳黃色,頭部能靈活地轉動,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開始東張西望,平時兩隻手緊緊地抓住雌獸,不願意接受其他雌獸的抱撫;20日齡開始長出一些冠毛,也能離開雌獸在地面上爬行或跳躍;2月齡之後背部長出一些較長的黑毛,頭頂、頰的周圍、腹部、四肢、尾巴的下半截等很多部位開始呈現出白色,並且逐漸與成體的毛色趨於一致。 到了6個月齡的時候,已經能夠獨立生活,自由採食了,但仍然在雌獸的懷裡睡覺。

  由於分佈區十分狹窄,資源稀少,野外總數大約僅有600只左右。 它們被村莊和農田分割得四分五裂,近親繁殖引起的退化,對它們種群的延續威脅越來越大,而且每年十月,周圍村庄里的農民都要到石頭山上去砍柴禾,山上的植被越來越稀疏,白頭葉猴的食物危機也一天天臨近。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2009/06/09 21:35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31000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蒙古野馬 一夫多妻
2007/05/27 01:07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近百餘年來,根據先後發現和捕捉到野馬的地點得知:這種動物由於人類恣意捕殺和牧民對其周期性飲水規律的破壞,其生活範圍日益縮小,數量亦急劇下降。

專家稱:蒙古野馬的形態和內部結構、生理功能都是經過大自然的選擇。 它與家馬比,體格較小,但均稱秀氣。 頭部佔全身比例較大,耳朵短小,頸部粗短。 雖沒有家馬所具有的那樣秀麗額發,但它卻能叫出家馬那種動聽的嘶嗚。 野馬群毛色整體呈黃褐色,遠遠望去,它們和沙漠戈壁融為迷彩蔭蔽自己,人們只能從它們那映襯在沙漠上走動的影子發現它。 蒙古民間有一句表達團結一致的俗話:“要像鴻雁一樣同聲歌唱,還像胡蘭那樣一個模樣。”

野馬肩部中央有一道筆直的褐色背紋;而其腹部、吻部和四肢內面均為白色。 為了適應被太陽烤得灸燙的沙地生活,其腹部白毛不吸熱;皮膚鬆軟,皮下結締組織發達,汗腺較少,因而減少熱量散失。 

它的收口奇蹄雖不及家馬蹄大,但堅實有力,動作敏捷,跑速極快;它能馬不停蹄地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一口氣跑一個多小時;若想活捉它並非易事。

野馬堪粗食,它生活在人跡罕至的荒漠丘陵地帶,那裡環境單調;隻長些稀疏矮小的灌木和低等鹽生植物,可是野馬不嫌粗糙,一概啃嚼吞噬,甚至把那些乾枯了的木棍也一嚼而吞。

野馬是合群性極強的動物。 一般都是三、五十匹成群棲息、覓食活動;也是一種“一夫多妻”的動物。領頭的常常是那膘肥體壯的雄馬。 每到傍晚,總是由雄馬單獨到沙丘、荒山等高處去眺望或到湖邊去偵察一番;當發現沒有什麼險情時,它就回到群中,率領它們到湖邊去飲水,並在此處安靜休息,待至天明,再走動進行覓食活動……

野馬也是一種留戀故土的動物。 如因天災人禍而遠離故土而走,可是“風平浪靜”後,它就循著原路返回故地。 野馬的聽覺、視覺和嗅覺都十分靈敏,一聞有異樣動靜,雄馬立即發出“警報”,迅急群集而逃之。但如有天敵惡狼來犯時,它們是群策群力的。 它們都爭先恐後搶在前面,舉起前蹄向惡狼刨去;哪怕是身“子”士瘁,在所不惜。 在這種群起而攻防的陣勢面前,單個兒惡狼是不敢膽大妄為的。

據考:野馬與家馬為同科同屬。 所以,野馬與家馬常有“秦晉之好”的事。 我在蒙古國旅遊期間,曾聽說一則關於野馬到家馬群中“插足”成為“第三者”的趣事:昔日,有一匹強悍的雄野馬在發情期間,竟情不自禁地遠道跑來,到家馬群中勾引拐走一匹騍馬。 過了一段時間,不知為什麼,這匹騍馬竟鼓著肚囊,蔫不唧地回來了。 不久它下了一匹小駒子。 它長大後,這個“生個子”體壯、力大,堪稱一匹駿馬。 可是當主人開始調教它時,它卻野性十足,東一腳,西一腳,亂踢亂踹,不受管教,不守“規矩”。 

過了幾天,不知為什麼?它竟不告而別,悄悄地溜號兒了。

總之,野馬,無論是它的毛皮厚密,體態的差異,生存的習性,都與其特殊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如今,蒙古野馬的分佈區域只有在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和我國新疆北部山區;其數量已不足五百匹了。 在自然界已呈瀕臨滅絕的邊緣。 有鑑於此,世界各國有識之士呼籲有關國家應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以挽救這珍貴的野生物種。

我國是野馬原產國之一。 

早在1878年,動物學工作者曾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過野馬。 1984年,新疆有關部門已宣布原產野馬的卡拉麥里山一帶(1400平方公里)劃為自然保護區。 嚴禁在保護區內狩獵。

國務院於198812月批准將野馬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作者單位:通遼市黨史地方志辦公室)
(馬年說馬)說蒙古野馬發佈時間:2006-7-110:37:55被閱覽數:152次

舍冷那木吉拉

↓圖:爭鬥中的蒙古公野馬。哈斯台國家公園內海報翻拍。
 

↓圖:剛出生的小蒙古野馬體色為白色,隨著年紀增長才會慢慢變色。哈斯台國家公園內櫥窗翻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31098
(轉貼)廣西崇左 白頭葉猴
2007/05/27 01:03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組圖:白頭葉猴有了自己的美麗家園

廣西崇左白頭葉猴生態公園昨日開園

人民網南寧8月12日電 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潘文石和他的科研小組提出建設設想的崇左弄官白頭葉猴生態公園日前建成,並於8月11日正式開園。 山峰秀麗,環境幽雅的公園裡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白頭葉猴地理種群,共有25群計250只左右。該公園成為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葉猴的美麗家園。

崇左弄官白頭葉猴生態公園位於廣西崇左板利鄉和羅白鄉交界處的弄官動物保護區,距離崇左縣城35公里,公路距離南寧市約125公里。 這裡是我國典型的亞熱帶岩溶地貌和自然資源保存得比較好的地區之一。 該公園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生活著全球1/3的白頭葉猴。 白頭葉猴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猴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世界上唯一為中國人發現並命名的靈長類動物,全球現存700只左右。 生態公園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還生存著約40多種哺乳動物、150種鳥類、50種兩棲和爬行動物,以及100種以上的藥用植物。 這其中有不少是世界級的珍貴稀有物種,如金花茶、陸龜等。

已建成的崇左生態公園集科研、教育、保護和旅遊等功能為一體。 北京大學在這裡建立了"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和"北京大學醫療工作站";這裡也是"廣西青少年環保教育基地"和"廣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羅昌愛 毛天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31082
(轉貼)白頭葉猴 繁殖之謎
2007/05/27 01:00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揭開白頭葉猴繁殖進化之謎

  新桂網-南國早報訊 (本報記者羅勁松)在昨日“中國廣西生物多樣性國際學術討論會”上,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聯盟主席米特邁爾‧羅素宣布: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國際靈長類保護大會上,中國廣西特有的白頭葉猴被列為25種最瀕危、最需要保護的動物之一。 面對來自美國、荷蘭、巴西、印尼等國的18位專家及6位國內學者,北京大學教授潘文石興奮地宣布:經過在崇左弄官山區6年多的研究,已初步揭開白頭葉猴“雄性入侵——殺嬰——助家”的繁殖進化之謎。

本報記者在崇左白頭葉猴研究基地現場採訪潘文石教授及他的多位研究生,聽到了一個個關於這種生存於250萬年前的“精靈”奇異的生活故事——雄性入侵奪家庭1996年11月,潘文石教授帶著他的研究生來到崇左弄官喀斯特峰叢中,在兩年多的時間裡,親眼目睹了單身公猴“阿成”進攻並奪取一隻老公猴家庭的過程——

1998年3月一天清晨,兩隻雄猴突然向擁有6位“妻妾”和11隻幼仔的老公猴發起進攻。 老公猴吼叫著,多次把進攻的雄猴趕走。 但在幾天后,體力不支的老公猴終於戰敗,落荒而逃。 “阿成”將老公猴的“妻妾”佔為己有……“阿成”的家庭一直維持到現在。 但是,它的“一家之長”地位正在受到比它更強壯的年輕雄猴的不斷挑戰。

今年3月,一隻年輕公猴“阿怪”向另一隻公猴“凸凸”的家庭發起了猛烈進攻。 已經當了6年“家長”的“凸凸”在年輕力壯的兒子“小劉”的協助下,奮力將入侵者趕走。

老弱者的“家長”地位不斷受到年輕的強者挑戰,並最終被取而代之。 這該是白頭葉猴家族得以延續250多萬年的一個“強者生存”的秘訣吧。 狠心殺嬰為哪般潘文石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們已經不止一次看到白頭葉猴的“殺嬰”行為。

雄猴“阿成”趕走老公猴沒幾天,老公猴的3只新出生的小黃仔便相繼被“阿成”毫不留情地推下懸崖摔死。 此後,研究小組又抓拍到成年母猴抱著被新入侵公猴摔死的小黃仔悲傷不已的鏡頭。

新入侵的“家長”為什麼要殘忍地將失敗者的幼仔殺死? 潘文石教授經研究發現:這是新“家長”的繁殖策略。 只有殺死小幼仔,才能促使母猴盡快發情,以便將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熱心助家好“品德”按慣例,雄性白頭葉猴長大後,便要離開父母,去組建自己的家庭,繁育自己的後代。 然而,在對白頭葉猴“家庭群”的研究中,卻發現了違背常規的現像:一隻“長子”始終沒有離開,而是留在家庭中幫著父親照顧幼小的弟妹,反擊外來者的入侵……

潘文石教授將這稱為白頭葉猴的“利他”性。 正是由於有了這種“助家”的行為,白頭葉猴的家庭才得以維持相對穩定。 哀怨目光忘不了“雄性入侵——殺嬰——助家”,構成了白頭葉猴以雌性為中心的繁殖進化戰略。 這一戰略確保了白頭葉猴世世代代相對穩定的生活。 但潘文石教授永遠忘不了野外考察中看到的一幕——石山腳下,人們在呼喊著放火燒荒,準備開墾新的土地。 樹叢中,一隻成年白頭葉猴探出頭,驚恐地望著眼前這“恐怖的情景”,那雙圓圓的眼睛裡,充滿了對人類這一“侵犯家園”行為的哀怨。

“我們過去‘保護動物’的做法,常常是把人從保護區裡遷走。這樣做對有上萬人口居住的弄官來說,很難行得通。我常常想:人和野生動物不應該是敵對體,完全可以融洽相處。在崇左建立生態公園,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一方面保護白頭葉猴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用生態旅遊等等辦法,使當地人能從保護美麗的喀斯特山峰和當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白頭葉猴中得到好處,讓人類和猴子們都能生活得更好!”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潘文石教授在當地政府全力支持下,在弄官附近兩個屯的230戶人家推廣使用沼氣,生態效果很快便顯現出來:農民們不用再整天忙著上山打柴,有更多時間想著、做著致富的事情了。 而白頭葉猴們由此得到了更多的食物,“這些‘懂事’的動物只吃樹葉,從來不偷食山腳農民們的莊稼!”

6年前,潘文石教授來到崇左弄官考察時,這一帶只有90多隻白頭葉猴。 而如今,白頭葉猴的數量已增長至250只! (羅勁松)

《南國早報》

(責任編輯:劉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31078
(轉貼)白頭葉猴生態公園
2007/05/27 00:59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白頭葉猴生態公園開放 250只“猴哥”迎客

  新桂網—當代生活報訊 世界上最大的白頭葉猴生態保護區——崇左縣白頭葉猴生態公園8月11日正式向海內外遊客開放。

崇左白頭葉猴生態公園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是一個以保護自然為宗旨,以生態旅遊為特色,集科研、教育、旅遊和保護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景區,園內配套建設了生物多樣性博物館、靈長類動物畫圖展廳、觀猴區等重點景區。

公園內共有白頭葉猴的種群、個體數量250多只,是我國目前這一物種種群數量最多的地區。 北京大學還在這裡建立了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和北京大學醫療工作站。 公園將利用部分白頭葉猴活動區和具有豐富多彩的北亞熱帶生物多樣性景觀的地區性,以及壯族歷史文化遺址為主要的生態旅遊區,充分發揮北京大學研究基地的科研、生態環保、教育示範作用,展示人與自然、與白頭葉猴相互依賴的協調關係,逐步建立人與白頭葉猴及其他野生生物的共同的家園。

8月11日,廣西青少年環保教育基地、廣西青少年科普基地也同時在崇左白頭葉猴生態公園舉行命名儀式。

(廣視)

《當代生活報》

(責任編輯:劉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31074
(轉貼)白頭葉猴 最後家園
2007/05/27 00:58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廣西崇左縣:為了“白頭葉猴最後的家園”
 

來源:新華社2002年9月09日

  新華社南寧9月9日電(記者 王志偉)在廣西崇左縣的白頭葉猴科研基地,世界著名的大熊貓研究專家潘文石教授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情:“1996年的時候,一個當地農民給我送來一隻受傷的白頭葉猴,我很感動,但是我對他說我不能給他金錢的回報。如果我給他錢,那就會造成一種誤解,讓人們認為白頭葉猴可以換錢,我們所期待的是一種環保意識的真正改變,我們所盼望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1953年被發現的白頭葉猴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猴類,性情溫和,乖巧可愛,以一夫多妻的社會制度生活在風景秀麗的喀斯特石峰之上。 白頭葉猴主要分佈在由明江、左江和十萬大山圍成的狹小三角地帶內。 20世紀60年代,它們分佈區的總面積還有500多平方公里,到了2000年,除了在崇左和扶綏兩縣的小片石山中以外,其它的地區已很難看到它們了。

潘教授指出,崇左是“白頭葉猴最後的家園”,然而這裡的生態環境脆弱,較為貧窮落後,歷來“靠山吃山”的當地農民曾毫不在乎地捕殺猴子、打鳥、捉蛇、上山打柴,以此作為生活的重要來源。 如今,白頭葉猴何以肆無忌憚的跑到山腳覓食,不會再有人傷害它們。 潘文石說:“我們對8平方公里範圍內的白頭葉猴進行了一項統計,猴子的數量由1998年3月的147只增加到了今年2月的212只。”

廣西區人大環境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楚瑜說:“探索出一種在貧困地區兼顧珍稀物種、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當地人民生存發展的途徑,解決迫在眉睫的生態危機,廣西崇左縣的變化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近年來,崇左縣政府幫助農民興建了沼氣池、飲水池;糖廠給農民發放甘蔗良種、化肥及良種補貼,並對農民進行種植技術培訓。 目前,種植甘蔗給農民們帶來的收入已足夠他們的日常開支。 在當地,大多數農戶已經用沼氣代替了薪柴。 廣西環保局的一位官員說:“沼氣的推廣,使廣西每年有30多萬公頃的森林免於被砍伐。到去年底,廣西全區已建成沼氣池102萬座,農村沼氣普及率達12%。今後5年,廣西還將新建沼氣池130萬座。”

近日,潘文石正在協助崇左縣政府策劃一個生態旅遊項目,準備利用當地現有的一些基礎設施和動植物資源,建成一個具有亞熱帶風光的生態公園。 潘教授說:“崇左縣農民的環保意識正在增強,去年崇左縣政府授於我‘榮譽公民’的稱號,聽說我的公園要開放了,有一天竟然一下子就跑來幾十個農民朋友,我希望生態公園的建成讓更多的農民從中受益,生態環境也會進一步走向良性循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31072
(轉貼)猴王殺嬰
2007/05/27 00:41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白頭葉猴分佈狹窄生活習性獨特


白頭葉猴是一個非常珍貴的猴子。 之所以叫白頭葉猴,瞧它的頭這個圖,像一個老爺爺坐在那裡一樣,頭是白的,肩也是白的。 這隻猴子也是看著地上的食物,頭是白的肩也是白的,白頭白肩。 又瞧它的尾部,一半是黑色的,一半是白色的,所以叫做白頭葉猴。 身體非常修長,很苗條,白頭葉猴非常苗條,尾特別長。 我們現在看到白頭葉猴頭是白色的,肩是白色的,像個老頭子一樣的,它生下來並不是這樣的。 白頭葉猴生下來的時候,瞧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得到,白頭葉猴生下來非常漂亮,全身的毛髮是金黃色的。 如果我們不是我們去從它出生觀察到它長大,誰會相信一個全身是金黃色的猴子能夠長成頭是白的,肩是白的,然後全身是黑的這麼一個猴子呢! 的的確確金黃色的猴子金黃色的幼仔,就是白頭葉猴的小猴子,一年之後這個金黃色的猴子、金黃色的幼仔就開始慢慢慢慢變顏色了。 首先是身體的中部慢慢變成灰色,灰黃色,灰色,再變成黑色,頭部也開始慢慢慢慢變,一歲半之後,除了身體大小不同以外,體色基本上和成體一樣的。

  白頭葉猴還非常有趣,它們是結群生活的,群也不大,一群的話也就是小的群就是五隻也有,六隻也有,多的話也有十幾隻,很少有超過二十隻的。 那麼為什麼有些群大,有些群小呢?那就跟它的這個猴王的領導能力有關係。 如果一個猴王它的領導能力很弱,那麼它這個群大了之後,一部分猴子就跑掉了,就變成了新的群,那麼它自己再剩下來的就沒有多少了。 這樣的猴群就會比較小。 所以一些新形成的猴群,就類似於家庭一樣的,新形成的家庭數量就少。 而一些比較久的沒有分群的這麼一些群就會大,可能會多到十幾隻,甚至會達到二十隻。 這麼一個結群生活的社會,非常有意思。 那麼這個結群的社會裡面,成年的公猴就只有一個,就是猴王,其他的就是一些成年的母猴,這是一種一夫多妻制度的社會。 然後在這個猴群裡面還有一些未成年的小猴子,這個未成年的小猴子當然就有小的母猴、小的公猴。 而這些小的母猴當它們長大之後,像白頭葉猴三歲到四歲性成熟長大了之後,這些母猴的話,是留在猴群中,跟著它的母親和其他的阿姨們一起繁殖後代。 而這些小公猴呢,當接近性成熟的時候,離開了它們的出生群,到其他的猴群中去當王。 這個過程就需要打鬥,其他的猴王、猴群裡面的王不會輕易就把位置讓出來,這需要一個打鬥。 如果這個新的猴子,小公猴打贏了,那麼它就可以到另外一個猴群裡邊當猴王。 如果它打不嬴,它就繼續在幾個小公猴,有時候是一個,有時候是幾個小公猴構成一個臨時的群,就在猴群和猴群之間一些空隙的地方就打。 第一次打不贏,可能第二次打贏了,第二次再打不贏,可能第三次打贏。 所以它最終有機會成為猴王。 成為猴王之後,就出現一個我們人類很不願意看到的殘忍局面,那就叫做殺嬰行為。 使得這個原來還帶著小猴的這個母猴盡快和它交配繁殖,繁殖它自己的後代。 所以從生物學意義上來說這是對新當王的這個公猴是有利的。 從我們人來說的話,好像有點不人道,但是這個自然界就是這樣。

  白頭葉猴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點,白頭葉猴絕對是攀岩高手。 瞧這張圖,這麼多的懸崖絕壁,但是對於白頭葉猴來說,爬上爬下,爬左爬右,非常熟練,順手,得心應手。 我們在觀察白頭葉猴的十多年間,從沒見到過一例失手。 如果說失手這樣的懸崖絕壁就意味著死亡,從幾十米高的懸崖絕壁上面掉下來絕對是沒有活的希望的。 所以白頭葉猴在長期適應這種石山環境的過程中,就練就出了一身攀岩的本領。 我們人類現在也在從事一種新型的運動就是攀岩,但是人類的攀岩絕對無法跟白頭葉猴相比,我們人類沒法在這樣的懸崖陡峭那麼高的石壁上面攀岩,有些我們人類還要藉助一些工具,但是白頭葉猴從來沒有。

  白頭葉猴顧名思義叫做葉猴,因為它是吃樹葉的,它的食物80%、90%都是樹葉,在它的環境,在它生活的環境裡面,有各種各樣樹葉。 它根據每個季節,喜歡吃什麼樹葉,然後採摘一些什麼樣的樹葉,而且採食量並不高。 因為它的肚子裡面它的胃有一個能夠分解纖維素的這麼一個室,所以牠吃的樹葉下去就能夠很快就能夠分解了。 晚上白頭葉猴一般要住山洞,瞧這就是白頭葉猴住的山洞,從遠遠望去,我們用望遠鏡在它生活的環境裡面尋找,很容易就能夠發現在山洞的下面有比較深的顏色,這就是白頭葉猴的一些排泄物。 它長期住在這個山洞,到了晚上就在洞口排泄。 所以時間一長,就很明顯地在洞口的下方就有一些深褐色的這麼一些排泄物。 白頭葉猴非常珍貴,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它非常少。 瞧這個圖,這個圖就是白頭葉猴的分佈圖,這是廣西的地圖,這是貴州,這是雲南,這是越南,這邊是廣東,這邊是湖南。 白頭葉猴就分佈在劃線這個地方。 劃線的這個地方,實際上就是有三個保護區,一個就是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廣西的西南部龍州縣和寧明縣這個範圍內,在弄崗自然保護區的話有三片藍色的,有三片,最下面的這一片才是白頭葉猴分佈的地方,所以這是白頭葉猴分佈的一個保護區。 第二個保護區就是崇左珍貴動物保護區,白頭葉猴也分佈在這裡。 第三個保護區,就是廣西的扶綏珍貴動物保護區,所以白頭葉猴就分佈在這些範圍內、分佈在這四個縣的面積不到兩百個平方公里的部分石灰岩地區。 石灰岩的石山很高很高,在石山和石山群山之間有一個平地,當地老百姓把這個平地叫做弄。 白頭葉猴要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呢,它們就有足夠的食物,沒有人類來干擾。 但是石山和石山之間石山並不高,石山和石山之間間隔很開,中間都是平地。 因此,當地老百姓就把中間這個弄,中間這個平地就把它開墾了,種上一些甘蔗,此外還種上、有些地方種上黃麻,有些地方種上豆子,都把它用起來了。 此外平地開墾了還不算,瞧這張圖,已經開到將近山頂了,已經開到無法開的地方了,這樣的環境對白頭葉猴來說就非常不利了。 人為的活動,人為的破壞和乾擾,極大影響了它們的生活。

白頭葉猴的最後家園

石灰岩的山峰一座連一座,清晨和夕照間,全身黑色、頭部灰白的精靈般的猴子出沒在陡峭的山崖上。 這裡是廣西崇左縣板利鄉弄官石山峰叢,這裡是中國獨有的白頭葉猴的最後的棲息地。 最近,這裡掛上了“白頭葉猴生態公園?、“廣西青少年生態教育基地”的牌子,一群來自國外的專家、學者聚集在這裡,開起了關於崇左生物多樣性的國際研討會。記者欣喜地看到,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生態文明已出現在這塊古老和神秘的土地上。

  6年前,這裡並不為人所知,還有偷獵者進山捕捉極度瀕危的白頭葉猴,山下的農民上山砍伐樹木做柴火,白頭葉猴可吃的樹葉、漿果越來越少,附近的採石場在步步逼近白頭葉猴的最後家園……改變這一切的,是一位被稱為“熊貓專家”和“白頭葉猴教授?的潘文石教授。

  白頭葉猴教授?

  在廣西崇左縣知道潘教授的人很多,他們都親切地稱他為“白頭葉猴教授?。其實,潘文石教授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大熊貓及野生動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20多年來,潘教授帶領他的研究生們深入陝西、四川的崇山峻嶺,對大熊貓的行為特徵、生活環境、生存壓力和危機進行了細緻深入的研究,是國際公認的大熊貓研究權威。他對動物的社會行為課題一直很感興趣,希望研究一種與人類更接近的靈長類動物的社會行為。1996年,潘文石教授的研究目光轉向位於廣西崇左縣喀斯特石峰上的白頭葉猴。

  白頭葉猴是一種半樹棲半岩棲的熱帶動物,性情溫和、形態優美,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目前全世界僅在廣西存在約700只,在國外沒有活體和標本,被公認為世界最稀有的猴類之一,其生存空間比大熊貓還小。

  20世紀60年代白頭葉猴分佈區的總面積還有500多平方公里,現在已經縮減了80%,從7個分佈點減少到2個分佈點。 它們適應生活的地方很小,主要以廣西崇左、扶綏、寧明几個縣交界的石山峰叢窪地為生活範圍。 它們白天以生長在石山上的多種植物的葉子、根、莖、果實為食物,夜間就在岩洞和石縫間歇息。

  種植環保理念

  1996年11月,剛到崇左縣的時候,潘教授和他的研究隊伍住在弄官的一個廢棄軍營裡,每天進山看猴子。 後來潘教授認識了許多當地領導,有機會就向他們介紹自己的工作,講保護白頭葉猴和它們生存環境的重要。

  令潘教授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的研究對當地政府的決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給當地群眾的生活帶來深刻的改變。 當地政府被潘文石和研究生們打動了。 崇左縣政府下文禁止了在白頭葉猴的家園內燒山墾荒及放炮燒石灰等傳統生產方式。 1997年初,根據潘教授的建議,縣里關閉了兩座靠近白頭葉猴家園、而影響到它們生存的採石場。 潘文石提出把當地漂亮的喀斯特地貌、世界獨一無二的白頭葉猴兩大資源合理利用,開發成為一種全新的環境旅遊產業,以求兼顧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的可持續發展。 崇左縣政府還同北京大學一起興建了“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化研究基地?,共同向基地投入510萬元按世界級標準建設白頭葉猴研究中心和白頭葉猴生態公園。

  潘教授認為,幫助當地老百姓就是幫助白頭葉猴,他們幫助農民改善飲水條件和教育條件。潘教授了解到當地農民飲用的是混濁的池塘水,村里許多人肝腫大,青年人想當兵都不合格。 他把問題反映給縣領導,縣政府撥款修建了蓄水池,引山泉水進村,讓村里人喝上了乾淨的水。 潘教授還把他在美國獲得的5萬美元的保羅‧蓋地野生動物保護獎和10萬元人民幣的福特汽車環保獎,用於在雷寨和?旦兩村推廣使用沼氣。

  1998年5月,潘教授邀請一對美國朋友訪問崇左。 他還帶著他們訪問了附近的巴蘭屯村簡陋的小學校。 為這所學校爭取到了2.5萬美元的捐款。 採訪時,記者在?旦小學看到了那一幢嶄新的教學樓,與村莊周圍陳舊簡陋的房子相比,它顯得格外醒目。

  山下建沼氣山上留口糧

  在白頭葉猴家園裡的?旦村,是一個壯族人居住的村莊。 全村100多戶人家,由於政府和潘教授的資助,如今家家戶戶建起了沼氣池,用上了清潔方便的沼氣。 記者採訪了在?旦村生活了40多年的一名小學教師劉桂蘭,她回憶說,小時侯見過許多的白頭葉猴,壯族人愛唱山歌,出去勞動時一唱山歌,山上的白頭葉猴就下來,成群結隊的,形態非常逗人喜歡。 後來就很少見到白頭葉猴了。 這兩年,山上的白頭葉猴又逐漸多了起來,今年,身為小學教師的劉桂蘭還帶領學生去觀賞白頭葉猴,告訴他們這是珍稀的保護動物,我們的家園也是白頭葉猴的家園,而且這是它們最後的家園。

  在劉桂蘭家,她熟練地演示了沼气灶、沼氣燈的使用。 在沼氣池的石蓋上,刻著劉家沼氣池建成的時間:2000年5月。 在劉家的院牆邊,整整齊齊地碼著半牆高劈好的木柴,劉桂蘭對記者說,這是兩年前留下的,建好沼氣池後一直沒用,以前每年要用2~3車這樣的木柴。 記者要走出劉家時,看到院門邊上還豎放著一捆捆兩年前從山上砍下來的木柴,都是些1米多高的小灌木。

  山下的沼氣池解決了劉家的生活能源,也給山上的白頭葉猴留下了樹葉,留下了口糧。 記者在劉家門邊上看到一塊紅色的沼氣池編號牌,上面標著劉家沼氣池的編號,還留下沼氣池維修聯絡電話號碼。 一張小小的沼氣池編號牌,看出了政府對村民們的關心。

  經過近6年不間斷地觀察和研究,在7月27日舉行的崇左生物多樣性國際研討會上,潘教授對記者說:“在8平方公里的研究範圍內,白頭葉猴的數量從1996年的不足百隻,到今年5月,我們一共發現了22群、232隻猴子。白頭葉猴這個種群是有希望的,關鍵是人類保護的責任是否到位。

 (責任編輯:陸佳晶)



本文於 2007/05/27 00:56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31027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