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政策資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家國主義觀光休閒運動資料】(轉貼)
2007/04/26 22:31 瀏覽2,271|回應2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瑞士 休假是權利義務




























說休假是權利很好理解,說休假是義務似乎有些讓人搞不懂。但在瑞士情況確實就是這樣的,休假既是權利又是義務,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日前在雀巢公司的一次活動上,該公司副總裁兼新聞部主任弗朗索瓦-澤維爾﹒佩羅德說,除瑞士國家規定的各種法定假日外,他們公司的所有員工還都有年休假,而且這種年休假是強制性的,不休不行。


由於資歷不同,雀巢公司員工的年休假天數也不同,最短的兩周,最長的則可達六周。公司對員工休假採取非常靈活的安排方式,可以一次性休完,也可以拆開休,而且員工在休假時間上也可以自由選擇。當然,休假不能影響工作運轉,公司各部門負責人會提前就本年度的員工休假情況作出安排和協調。


瑞士著名非贏利性機構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位朋友說,該機構所有員工的年休假期都是三十天左右,不分級別和資歷。按照該機構的規定,員工每年的這三十天假期是必休的,而且要在次年的三月份之前休完。當然,這三十天假的休法也是非常靈活的,一次性休或拆開休均可。許多人把年休假同法定假日結合起來休,比如今年的復活節法定節日是四月六日到九日,喜歡領略明媚春光的人會拿出幾天年休假,把復活節休假時間延長。


瑞士國際廣播電臺的一位朋友表示,雖然瑞士人的休假時間可以靈活掌握,但大部分集中在暑期,一般是從七月初至九月底。因此,這段時間,瑞士的各行各業幾乎都處於半停頓狀態。總之,在瑞士,休假是關係到每一個人的事。遇到法定假日,商場關門,餐館停業,建築工地停工,所有人都在休息。



【2007/04/26 歐洲日報】

























休閒文化 比利時社會動力




























身在比利時,感受較深的便是西方人真會玩:不僅閑暇時間多,而且樣層出不窮。休閒教育是西方人的終生必修課,其目的是使人生活得充實、快樂。


休閒,不僅僅是空閑時間多了,豐衣足食了,而是生存狀態與態度的變化。在這種生活方式中,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變得融洽、和諧。開發休閒,實際上是積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資本。


斯帕(SPA)是比利時靠近德國的一個邊境小鎮,自羅馬時代就以溫泉而出名。十六世紀以後,這裡成為王公貴族和藝術家們聚集的高級溫泉療養地,非常熱鬧。溫泉處處有,為什麼唯獨斯帕得以舉世聞名,其中的奧妙便在於這裡發明的水療法。


所謂水療法,是指以水為媒介,利用人與水的接觸,使水中含有的一些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成分通過滲透作用進入人體,達到治療或美容美體的目的。如今,SPA已超越地名這一概念,成了全世界美容院裡水療或香芬療法等的代名詞,也成了比利時的重要文化資源。


與斯帕一樣,比利時另一個世界知名的地方便是滑鐵盧。滑鐵盧鎮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以南約二十公里,雖與歐洲許多小鎮一樣古朴寧靜並無多少特色,但拿破侖使它成為舉世聞名的戰場遺址。


一九八五年,為紀念滑鐵盧戰役一百七十周年,當地政府首次組織滑鐵盧懷古活動。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為進一步刺激旅遊,當地政府開始把這一活動改為一年一度。滑鐵盧懷古活動不但吸引了大量遊客,而且增加了滑鐵盧鎮的知名度。


再比如,那位洋蔥頭發型、穿一雙大頭皮鞋、帶一條小狗遊歷世界的男孩丁丁,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比利時人。半個多世紀以來,《丁丁歷險記》被譯成近六十種文字,迄今已銷出二億冊,走遍了世界各地。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說:丁丁是我國最好的大使。當我訪問某個國家時,我發現他早已經在那裡了。丁丁的成功固然與故事動人有關,但也與負責版權打理的埃爾熱基金會的精心推銷密不可分。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旅遊休閒不僅是比利時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它與行政、司法或經濟手段一樣,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



【2007/04/26 歐洲日報】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2012/11/19 22:30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184782
 回應文章
(轉貼)觀光賭場不會振興經濟
2008/07/21 16:20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歐盟人好懶 6成不愛運動





























歐盟今天發布的民調顯示,將近六成歐盟民眾很少運動,百分之十三的人口有時一天走路甚至不到十分鐘。運動風氣在北歐最盛、東歐及南歐人明顯較不愛動。


歐盟去年底委由民調機構在去年底進行的一項調查,從將近兩萬八千位受訪者意見中,結果發現歐盟民眾有固定運動習慣者只有百分之九,百分之五十九的民眾表示不曾或很少運動。


不過,每個國家民眾運動風氣差很大,北歐的瑞典有七成民眾每周至少運動一次,同樣每周至少運動一次的比例,丹麥有六成八居第二、芬蘭則有六成六,排名第三,北歐民眾熱愛運動比例高。


最不愛運動的歐盟國家是保加利亞,民意顯示七成八的保加利亞人不曾運動,馬爾他也有七成五、葡萄牙有六成四的民眾都對運動不感興趣,就連義大利人不運動的比例也達六成。


如以年紀區分,十五歲到廿四歲的年輕男性是最常運動族群,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四,同樣年齡層的女性則只有百分之五十五的人常運動;但五十五歲以上的族群,七成的男性與七成一女性,不是不再運動就是很少運動。


在受訪前一周裡,百分之五十四的受訪者沒曾作較激烈的運動,四成四的受訪者沒有任何運動,還有一成三的人說,有時一天走路不到十分鐘。


民調更顯示,一般而言,六成九的受訪者每天坐著的時間在二點五到八點五小時之間,這個結果比二○○二年增加百分之五;百分之十一的受訪者甚至每天坐著的時間超過八點五小時。




【2014/03/25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歐盟人好懶 6成不愛運動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569603.shtml#ixzz2wz6ZBKHq 

Power By udn.com 



(2010/02/23 00:19)



高達宏 

摘要: 

˙「電影院不得禁止觀眾攜帶外食入場」,這是一個「愚蠢的政府」制定的一個「愚蠢的法規」。這個法規完全和民主先進國家「表演ˋ比賽場所非餐廳化」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馳。這個政策攪亂了觀賞電影的生態環境,這一來,大多數單純要欣賞電影的人的權益被侵犯了。 

˙事實上,讓觀眾帶外食入場,增加了戲院的檢查工作和清潔工作,相對的也就是增加了戲院的支出,增加了營運的成本。此外,電影院的地板ˋ椅子由於增加了污穢,容易折舊ˋ破損,必須加速修補ˋ更新,長期下來也是一筆龐大的開銷。此外,由於攜帶的外食種類繁多,戲院和觀眾為了可否攜帶入場的爭執必然直線上升,增加業者的困擾。但是,業者的這些額外負擔,政府完全不予考慮。就這點來看,筆者認為政府的這個政策等於是在「逼」電影院漲價。 

*˙政治非笑話:中華民國政府比美國政府更重視人民權益 
一˙電影院禁止攜帶外食已經是世界潮流: 
二˙法律應有不歧視之通用性:國家劇院ˋ職業球賽是否應該比照辦理? 
三˙政府不顧業者的額外支出和負擔 業者應該有所行動: 
四˙為什麼電影院食品價格貴ˋ院內壟斷銷售都不是逼其開放外食的理由? 
五˙「電影院不得禁止攜帶外食」政策說穿了就是為了譁眾取寵: 

本文: 

˙政治非笑話:中華民國政府比美國政府更重視人民權益 
   
星期六,週末,難得清閒,和三個朋友約好了要一起去看電影,由於現在政府不准戲院禁止觀眾攜帶外食入場,否則將對戲院予以罰款,所以我們四個人「依法」去買了炒飯ˋ炒麵ˋ春捲ˋ抓餅ˋˋ蘿蔔絲餅ˋ滷海帶ˋ滷豬頭皮ˋ滷蛋ˋ滷豆乾ˋ涼麵ˋ紅豆酥餅ˋ胡椒餅ˋ甜不辣ˋ豬血糕ˋ什錦刨冰ˋ花生豆花ˋ冰淇淋,整整四個塑膠袋。 
   
這些東西全部符合可以攜帶的外食的規定,沒有熱湯ˋ沒有強烈或是怪異的氣味。 
  
我們一個人提著一個袋子進了電影院,大家邊吃邊看電影,看到萬華幫派大打出手的時候,嘴裡面緊張的咬著香脆的春捲,那「卡茲ˋ卡茲」的聲音,配合起來讓人更加的興奮,於是越吃越有勁,看完電影,也風捲殘雲,將那一堆東西吃得一乾二淨。 
   
旁邊的其他觀眾,不時的轉頭對我們投注過來關注的眼光,我想一定是口水直流吧! 
   
精采的電影,加上大吃大喝,人生最大的享受也不過如此。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東西帶得不夠多,才吃了一個多鐘頭,電影還沒有演完,東西就吃完了。 
   
下星期五晚上,要我們要一同到國家劇院看雲門舞集,我們打算同樣辦理,好讓大家可以再「HIGH」一次。不過這次東西要多帶一點,才不會戲還沒有看完,東西就吃完了。 
   
如果國家劇院不准我們帶外食進場,那麼,我們就叫警察來執行「不准禁帶外食」的法規,看看是法律大還是國家劇院大。 
   
我們一定會捍衛英明偉大的政府所訂的這個法規,讓它遍行於全台灣,並且推廣到美國去,好讓愛看電影的美國人知道他們的權益被侵犯了。 

本文: 

「電影院不得禁止觀眾攜帶外食入場」,這是一個「愚蠢的政府」制定的一個「愚蠢的法規」。這個法規完全和民主先進國家「表演ˋ比賽場所非餐廳化」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馳。 
   
電影院是看電影的地方,不是吃吃喝喝的地方,這樣的政策,等於是變相的鼓勵邊吃東西邊看電影。開放外食之後,民眾可以攜帶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進場,於是帶外食進場的人數必然暴增,這樣一來其他希望安安靜靜看場電影的觀眾,受到干擾的就會隨之倍增。 
   
由於看電影不吃東西的人比吃東西的人多得多,所以這是為了少數人的方便,犧牲了多數人的權益。況且以法律的平等性和通則行言,國家劇院和球場也應該「依法」比照辦理,讓觀眾得以一邊看表演ˋ比賽,一邊大吃大喝。 
   
事實上,「影院不得禁止觀眾攜帶外食」的規定,根本不符合觀賞電影的生態環境。 
   
不知道政府為什麼要訂定這樣的法規? 

一˙電影院禁止攜帶外食已經是世界潮流: 
   
請問你喜不喜歡在看電影的時候,旁邊的人帶著一堆東西在吃吃喝喝?觀眾看電影原本是可以自由帶東西進去吃的,後來由於有些人攜帶的東西味道過重,或是吃東西的動作ˋ聲音太大,妨礙到了其他的觀眾欣賞電影,所以開始有所限制,到後來就演變成為禁止攜帶外食入場,只能購買電影院販售的食品。 
   
也就是,將影院吃食的秩序和管理完全交由戲院來處理,也由戲院自行承擔觀眾的喜歡或不喜歡的反應。 
   
如果大家回顧這些年來在電影院限制使用手機的過程,就可以了解影院禁帶外食的成因。 
   
「禁帶外食」這個規定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多數人看電影不受干擾的權益。 
   
到電影院是以看電影為主,所以看電影不受干擾的權益比可以帶外食的權益更重要,因此,讓電影院以禁止外食管控秩序是應該的。 

這個規定在美國行之已久,美國人最重視自己的權益,若是這樣的規定美國人認為權益受到侵犯,必然會群起抵制電影院,不可能會視若無睹,美國人卻安之如飴,就是因為自己也不希望在看電影的時候受到干擾。 
   
電影院內禁止外食已經是個世界性的潮流,這個規定在台灣也行之已久,不知道為什麼政府無事找事,硬是要背道而馳? 

二˙法律應有不歧視之通用性:國家劇院ˋ職業球賽是否應該比照辦理? 
   
法規之制定必須具有普遍性與通則性,也就是如果電影院「不得禁止觀眾攜帶外食」,那麼其他類似的場所,如國家劇院ˋ職賽球場ˋ音樂會場等等,也都必須接受同樣的規範,否則該法即具有「歧視性」。 
   
因此若是馬政府認為「不得禁止觀眾攜帶外食」是為了維護民眾權益的話,那麼馬政府就應該「有魄力」的堅持這個想法,讓所有的場所都必須開放外食的進入,尤其是具有指標性的國家劇院。 
   
要不然的話,政府應該解釋為什麼電影院就不得禁止,必須開放? 
   
是不是到國家劇院的人比到電影院的人高級,所以有不同的規範? 
   
如果國家劇院不開放,這樣一來就違反了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政府也必須解釋清楚。 
   
想想看,要是國家劇院要是開放外食的話,將來如果有各國元首到國家劇院觀賞節目,他們也可以親眼看到中華民國是多麼的維護人民的權益,讓民眾可以到國家劇院一邊看表演,一邊大吃大喝,同時這些外賓也可以聞著若有若無的各種味道。 
   
對這些外賓來說,這不也是一項台灣奇景,看表演之外的額外收穫? 
   
筆者故意這樣的論述,就是要突出這個法規在法律層次上的粗糙,以及施政的人的隨興和草率,以為只要高舉著維護民眾權益ˋ反壟斷的大旗,能夠討好一些民眾就可以為所欲為。 

三˙政府不顧業者的額外支出和負擔 業者應該有所行動: 
   
事實上,讓觀眾帶外食入場,增加了戲院的檢查工作和清潔工作,相對的也就是增加了戲院的支出,增加了營運的成本。 
   
此外,電影院的地板ˋ椅子由於增加了污穢,容易折舊ˋ破損,必須加速修補ˋ更新,長期下來也是一筆龐大的開銷。 
   
此外,由於攜帶的外食種類繁多,戲院和觀眾為了可否攜帶入場的爭執必然直線上升,增加業者的困擾。 
   
但是,業者的這些額外負擔,馬政府完全不予考慮。而就這點來看,筆者認為政府的這個政策等於是在「逼」電影院漲價。 
   
電影業者在這個事件上處於挨打的地位,其實是不懂政治操作所致。 
   
其實就法律ˋ業務ˋ價格上,業者仍有反彈的餘地。 
   
1˙訴諸法律,控告政府侵犯私人業務,同時要求「類似場所一律適用」,讓國家劇院ˋ職賽球場等,也必須受到同樣的規範:「不得禁止觀眾攜帶外食」。 
   
這樣連打帶拉,馬政府將會手足無措。 
   
2˙舉辦民調:這等同於訴諸於反對攜帶外食的觀眾,讓多數的觀眾來反對這個政策。筆者認為希望看電影不受別人吃吃喝喝干擾的觀眾,必然是八到十倍之多。 
   
所以只要民調出來,等於是打了政府一個嘴巴,因為維護民眾權益變成了妨礙民眾權益。 
   
3˙將檢查業務交由政府單位辦理: 
    
外食認定非業者之業務,為了避免糾紛,應由政府執行。 
    
a˙凡是未經政府相關單位檢查之外食一律不准攜帶入場,觀眾必須先取得政府單位批出可以攜帶之憑證,才得攜帶入場。 
    
b˙要求政府單位在戲院派駐外食檢查人員,並且對入場後違規的觀眾開具罰單。 
   
4˙在票價上附加清潔費,提高票價,這樣一來就可以彌補額外的支出,還可以多雇用員工,增加工作機會。 
   
只是將額外支出轉嫁給觀眾之後,那些不帶外食的觀眾就成了受害者了。 

四˙為什麼電影院食品價格貴ˋ院內壟斷銷售都不是逼其開放外食的理由? 
   
電影院內銷售的食品,是業者認為最適合於電影院清潔ˋ整理的種類,而價格的高低除了業者自身營運成本的考慮,也必須能為觀眾所接受,否則就沒有生意可做。 
   
首先要了解的是,路邊攤ˋ飲食店的設備和成本與電影院的設備和成本不相同。 
   
1˙就設備來看: 

路邊攤沒有場地的租金,飲食店的設備是為了吃喝而裝修,電影院有昂貴的場地費用,而其設備不適合於吃喝。因此如果一個觀眾到路邊攤去買食品然後到電影院去吃,那等於是電影院在替他們支付「場地費」,如果一個人到飲食店去買食品然後到電影院去吃,造成的污穢骯髒,電影院的清潔難度將是好幾倍,因為電影院的座椅無法像飲食店桌椅可以挪動。 

2˙就價格來看: 

相同的東西在不同的場所有不同的價格是合理的現象。長榮桂冠一碗牛肉麵的價錢是桃源街ˋ師大附近的三倍,消費者嫌貴,但是卻不會認為不合理。還記得台北市的貓纜開張的時候,飲食區的食品就是外頭價格的二倍半,業者就表示過租金昂貴,必須賣這個價錢。 
   
因此電影院內的食品價格比外面貴,政府單位不應該介入干涉,要不然的話,豈不是所有觀光地區ˋ百貨公司ˋ高級飯店都得同樣處理? 

五˙「電影院不得禁止攜帶外食」政策說穿了就是為了譁眾取寵: 
   
猶記得再不久之前,環保署制定法規要對邊走路邊抽煙的人,這項政策是符合於時代潮流的,因為現在全世界都在反二手煙,逐漸的禁絕在「非特定場所」吸煙的情況發生,而禁止邊走路邊抽煙就符合於這個條件。 
   
結果這個有益於所有民眾的政策卻在國民黨秘書長金浦聰一通電話之下被取消了。 
  
金浦聰不知道自己已經危害了所有民眾的健康,卻還大喇喇的說這是防止擾民,因為美國也沒有這樣,而國民黨還特別為此大加宣傳。 
   
這個事件最後演變成了金浦聰反對擾民的政治操作。 
   
「全世界都努力的在反抽煙,金浦聰卻反對禁止邊走路邊抽煙」,就在金浦聰的譁眾取寵中,民眾的健康卻在不知不覺中被犧牲了。 
   
這次的不准電影院禁止外食事件也同樣是譁眾取寵的政治操作。 
   
在全世界民主國家的劇院ˋ影院不准攜帶外食入場的潮流當中,政府卻偏偏要將影院變成餐館。這一來,大多數單純要欣賞電影的人被干擾了。 
   
這個政策攪亂了觀賞電影的生態環境,侵犯了大多數電影觀眾的權益。 
   
或許,這就是馬政府的慣性:譁眾取寵,無益於人。 

高達宏政論集 http://www.nownews.com/project/0007/688_1.htm 
高達宏詩文集 http://www.dajiyuan.com/b5/nf4761.htm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高達宏,碩畢,商,目前旅居美國。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提供,作者歡迎轉載,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高達宏特區)








2008.09.24  中國時報 
台灣旅遊低度開發 全球排一六三名
林上祚/台北報導


     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陸客每周來台人數最近低於一千人的慘況,高雄漢來飯店總經理林子寬表示,台灣相較於泰國、中國已經沒有價格優勢,很多日本客寧可去東南亞台灣如果要振興觀光業,除了開放大陸自由行外,觀光局也該增加海外宣傳強度。


     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簡稱WTTC)年度報告統計,中國觀光旅遊業產值全球排名已超越日本與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旅遊市場,市值近六千億美元。未來十年,每年還將以九%速度增長,十年後市值再翻四番。


     相對之下,台灣觀光旅遊業產出占國民所得比重,在全球一七六個國家當中,排名居然只有第一六三名,但GDP比重不到五%,和香港、泰國、越南、馬來西亞、中國,觀光業占GDP十%到十六%相比,台灣旅遊業處於低度開發狀態。


     新政府上台後,將陸客來台上限提高為每日三千人,當初經建會預估,如果每位陸客在台消費二三七美元,平均停留七天,粗估將創造近四百億元民間消費,經濟成長率將因此增加○.二五%。沒想到,開放陸客觀光後,來台人數雷聲大雨點小,實際人次不到規劃的十分之一。


     林子寬表示,台灣觀光局每年預算才二三億元,和馬來西亞、韓國觀光局每天晚上在台灣電視上密集播出廣告,根本就是天壤之別。


     自二○○二年以來,澳門觀光產值每年以三成速率增長,今年年增率高達二二%,居全球之冠,澳門觀光業占國民生產毛額比重高達八二.五%,居全球之冠。澳門飲食業聯合商會副理事長馮健富認為,澳門成功的關鍵,是不斷「增加旅遊內涵」,哪個地區旅遊市場還沒打下來,就選擇那個地區增加宣傳強度。


     新加坡為了推展觀光,九月底引進F1賽車,由於F1主辦單位已在馬來西亞、上海等地設置競賽場,為吸引歐洲地區觀眾,新加坡特別將比賽時間移到夜間。F1賽車比賽六成費用(一億美元)將由新加坡觀光局埋單,希望讓新加坡成為亞洲運動之都。




觀光賭場不會振興經濟




  • 2008-07-20

  •  
  • 中國時報

  •  
  • 【葉智魁】




     馬總統有意開放「離島博弈」,出發點無非是「觀光與經濟發展」的好處,但是否如此呢?


     首先,機會與易及性的因素會造成賭徒人口(含病態性賭徒)的增加。因為賭徒會隨「賭博機會的多寡」及「賭博場所的易及性」而波動。如果社會上能夠接觸到賭博的機會越多,或是賭博場所越易及,賭徒自然會隨之增加。基本上,「開放設置賭場特區」正意味著「能夠賭博的機會增加」及「賭博場所的易及性增大」,因此,只會產生負向推波助瀾的效果,非但原來的賭徒依舊是賭徒,原來並非賭徒的人則有更多的機會成為賭徒,一旦這些新增加的賭徒超過了「特區」的容納量,他們便會另覓途徑去滿足自己的賭欲,而賭博相關問題也只會向特區外惡化蔓延。


     其次,對於原先發展條件不佳的地區,「觀光賭場」所吸引到的人往往並非是「觀光客」而是「賭客」。一旦來者是「賭客」,就不太可能對觀光發展有好處。另外,「觀光賭場」對本地人的吸引力,並不會小於對外地人的吸引力。一旦當地住民被吸引到賭場,對地方的生產力與經濟發展,怎麼可能會有正面的影響?


     例如,《芝加哥論壇報》報導指出,芝加哥市民在該州賭場合法化的前一年,前往拉斯維加斯與大西洋城的統計有七十六萬人次,該州的河船賭場合法兩年後,前往拉斯維加斯與大西洋城的人次依舊維持在七十六萬,但是,前去賭場賭博的人次卻由九十萬兩千人次暴增到二五○萬人次。該報所做的調查發現,河船賭場七成左右的客源是來自鄰近的區域,只有三%來自外州。顯然,賭場的易及性增加,大大地擴大了芝加哥地區的賭博人口,而這些人也大多成為鄰近河船賭場的最主要客源。無庸置疑,所增加將近一六○萬的賭博人次,以及他們每年耗損在賭博上的時間與金錢,對芝加哥市與伊利諾州的產業的負面衝擊是難以估計的。


     另外,據愛荷華州立大學針對河船賭場對當地商家影響所作研究調查顯示:僅一成二左右的商家表示生意有成長,兩成九表示生意變差,約六成表示沒有影響。這份調查亦指出,愛荷華州河船賭場的賭客有九成四是該州的州民,而且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二是賭場所在郡的住民。根據Smith and Hinch的研究指出,加拿大的賭場並非吸引觀光客的賣點,紐奧良的賭場的客源當中居民佔了六成。


     賭場業者一再宣稱賭場設置可招攬觀光客、帶動地方產業、協助振興地方經濟。但美國與加拿大的經驗卻明白告訴我們,除了給莊家帶來龐大的利潤外,開設賭場的地區(除了極少數特例如拉斯維加斯)非但未給地方帶來觀光客,反而因提供便利又合法的賭博場所,讓許多當地居民將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送進賭場。此外,更對當地的非賭博性產業與地方經濟帶來嚴重的衝擊。Nichols等人針對八個社經背景與人口條件相仿的賭場區域所作的研究發現,有七個區域發現當地破產率有提昇現象,其中五個區域還呈現統計上的顯著相關。


     由所舉的例子可見,賭場合法化非但無法產生振興地方經濟的效果、也不見得會帶來觀光客,反而會嚴重打擊原有產業、增加破產率、重挫地方經濟,甚至導致「經濟陣亡」。


     (作者為東華大學運動與休閒學系教授)




本文於 2014/03/25 22:28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953099
(轉貼)新加坡人 走得最急
2007/05/03 12:36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育与渡假孰重?

2011/08/31 15:10:25 都說德國人愛車如命,寧可食無魚,不可出無車。的確,德國人吃的可以簡單、穿的可以樸素,開的車卻必力求完美。所謂完美,並不一定要貴而大台,但一定要馬力足、操控佳,開起來才能達到〝人車合一〞的境界。 

然而,在德國人的心目中,還有一件事,比愛車更不可或缺,那就是渡假。上焉者,每年兩長兩短,長假起碼十天,短假三到五天。中焉者,兩長,下焉者,一長一短。低于這個標準,必是外國人。 

渡假有兩個熱潮期,一是夏季暑假,一是聖誕連假。一般公司一年發十三個月薪資,六月底及十一月底,各加發半個月,叫渡假金。就連領社會福利金的長期失業者,也在此二時機,獲得額外加發,也叫渡假金。 

因此,每到暑假開始的第一個週末,渡假人潮就搶著上路、上車、上機。 
高速公路,塞滿上載行李包或自行車的旅行車,車站、機場,也擠滿興奮吵雜的渡假家庭。暑假結束前的最後一個週末,也是如此,只是大家擠的方向相反。 

於是,有些聰明的家長,就幫上學的小孩請幾天假,有的提早出發,有的延後回來,反正避開交通擁擠時段。聽起來有道理,可是搞得各級中小學校非常不爽。 

教育乃國之大計,竟敢如此玩忽。各地區的教育單位,開始制定假期前後曠課事件的有關罰則。以本市為例,凡在學兒童因渡假而曠課的,父、母親各罰80歐,共160歐,逐日累計。單2010年,就有232個案例。 

本州最高額的罰金在一個小鎮,兒童每曠課一天,父母罰300歐元。也有完全不准因渡假而曠課的城鎮,有家長硬幹,學校就通知警方趕到機場堵人。 

小題大作?在德國人的心目中,兒童是社會的未來,父母親只是代為撫養長大。


出處:教育与渡假孰重? - 北萊茵堂部落格 - 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NRTaiker/5599297#ixzz1Wo42eqWs











以國際格局 打造永續花東




























隨著台灣原住民、溫泉、美食、禪意、茗茶等文化漸次成熟,花東已漸漸凝聚了一個新的國際觀光旅遊的發展可能,但政府務必以國際級的整體規劃格局、循序漸進地努力方可成就。除了協助國內業者發展文化建築特色,同時必須積極引進國際級的經營品牌,妥善運用當地的自然景觀、溫泉與原住民文化等特色,以國際級的規劃、管理、行銷團隊參與,借力使力贏得國際旅客的認同。


一、政府必須同時結合本地藝術家、建築師,提出整體規劃方案。


整合花東所有自然資源,配合單車旅行之盛行,由南到北包括金崙溫泉、知本的改造,都蘭、三仙台、花東縱谷線上的池上、初鹿、紅葉溫泉、瑞穗、秀姑巒溪、太魯閣等山水,都一併納入規劃。讓頂級的國際飯店進駐具有文化特色的國內飯店,吸引頂級旅客;同時亦必須兼顧平價旅館、民宿、甚至青年旅館,滿足一般消費的住宿需求。


二、以「亞洲瑞士」的格局,培養國際級觀光管理人才。


為了花東永續發展,國際旅館、俱樂部進駐的同時,培育餐旅服務相關人才,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相關單位可以研擬比照美國餐飲學院,在花東設立國際級的餐飲管理學院。可從當地現有學校,諸如東華大學、台東師範、台灣觀光學院之中挑選一所,借用他們的校地和校舍,廣納歐、美、日、台的頂級教授進駐,以媲美瑞士餐旅管理學院等級為目標的國際學院。除針對本地學生外,也招收全球對中餐美食有興趣的學生,以建立亞洲餐飲重鎮的地位。這個組織除擔負教育責任外,也要負責研發。包括運用當地食材做出頂級料理、提升原住民的特殊料理變為特色美食等任務。借重國際學院的學術資源,為台灣觀光人才及觀光素材,做出最有公信力與效率的培育與開發。


三、針對農畜特產,研製國際水準的美食商品。


花東農畜產品,包括水果、米、蔬菜、農場等,都有絕佳的品質與迷人的口味,但是缺乏研發,以及打開國際市場的包裝與行銷手法。


政府應比照科學園區的經驗,在花東成立食品研究機構,不但能提升花東農畜製品的附加價值,更可為花東地區的農畜業者,創造高檔、高價且多元的商機。


甚至,可借用聲譽卓越的新竹食品研究所,配合國際餐旅學院美食專家的協助,為花東特產品重新配方、改良,研發出更適合國際口味的產品,成為國際訪客愛不釋手的美食商品。譬如品質良好的池上米,除以高級米行銷之外,其實還能研發成醋、酒,甚至米果等可方便運輸、行銷全世界的產品;新鮮水果亦可研發成耐久藏與運輸且合國際口味的點心、乾果。花東畜產品,也可以仿效西班牙高級火腿的作法,創作出比金華火腿更聞名遐邇的火腿品種。


生產農畜產品的農場、牧場,還可以像法國經營酒莊,營造成有台灣或原住民特色的觀光農場,結合產品、文化和旅遊,創造另一種休閒模式。


四、為花東原住民藝術家,打造專屬舞台。


花東原住民的藝術家、音樂家,在華人與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擁有不少跨國粉絲,在花東家鄉卻未受到同等重視。其實這股藝文力量,隨著感性慢活的創意年代的到來,將為花東每一個中繼站及台灣增添不少觀光魅力。


初期中央政府需要投入較多關心與資源。以音樂發展為例,政府可透過公正的評選機制直接補助當地原住民樂團或音樂家,每年至少六個月在當地演出,豐富花東的夜間活動,讓遊客真正感覺來到了阿妹、胡德夫、郭英男的故鄉,從音樂與土地的結合中領略到那份心情的感動。當這些樂團或音樂家累積一定知名度後,就讓他們自力更生,轉而補助新興藝文工作者。讓花東源源不絕的新秀歌手或藝文工作者,創造花東獨有的藝術魅力。


五、提升民宿的品質與活力,進行國際行銷。


台灣的民宿充滿活力,近年來出現不少有獨特風格的民宿,已經成為亞洲獨有的休閒與住宿體驗,花東地區更是如此。只要提升經營、行銷的能力,一定能創造更多驚喜、更多商機。


政府可以請各地餐旅學校或觀光相關科系組成輔導中心,教導民宿業者如何做好國際接待技巧,並帶領他們做行銷,進軍世界舞台。當外國旅客到來,區域輔導中心必須繼續提供訓練與服務支援,並整合資源,組織業者成立聯合服務中心或聯合服務熱線。區域中,只要隨時有一個能說英語或日語的接待人員或民宿業者,就可以為區域內所有民宿服務。政府甚至可以考慮在中央成立一個免費撥打全國適用的專線服務台,集合各種語文專長的志工,為國際旅客提供翻譯與緊急服務(只要擴大目前觀光局熱線中心的服務及人力即可)。各家民宿的車也可輪值接駁使用,不必家家戶戶都自備接客車輛。


其他諸如食材備品採購、客房清潔打掃、節目行程安排等,區域輔導中心也可以整合業者一起進行。從各自為政相互競爭的現狀中,轉化為區域民宿總體營造的合作互補,更能建立地方連帶與特色經營。


六、參考過去的計畫,擇優汰劣先實行。


在蘇花高興建未有定論前,花東地區的交通運輸問題依然要解決。除了花東居民與遊客交通的問題外,還有每天數千輛砂石車呼嘯搶佔蘇花公路等問題。其實有部分問題,過去歷任政府都曾深入探討並有具體解決方案,新政府不應完全推翻,比方,政府必須透過夜間鐵路或船運來疏解東砂西運的市場需求,這一類有助於減少現有車流、提高行車安全的措施可以先行實施。


以上數點,無論蘇花高興建與否,都可以在當下幫助花東地區解決交通瓶頸,提升經濟效益、繁榮地方發展。決策與否,端看政治決策與施政魄力。


歷史證明,任何一個社會,開發商的私人利益永遠在與社會整體的文明教育競逐;當開發搶在文明前面往往造成破壞,當文明先行,開發就會趨向成熟穩健。隨著台灣自行車風的崛起,證明台灣已走向實質上的慢活文明先進國,期盼擁有權力的領導者能掌握花東與台灣既有但尚待珍惜的優勢,不以破壞為前提,為真正永續的觀光文化事業開闢未來。現在就能作的,何苦讓花東再枯等十年呢?



【2008/10/09 聯合報】










1/5美國人度假 筆電傍身





























根據一項最新民調,美國人五個有一個渡假時帶著筆記型電腦。


80%美國人說他們帶著行動電話渡假。加上帶著電腦渡假的比例,看來所謂渡假愈來愈不代表示你離開了辦公室。愈來愈多人在渡假時打電話或用電腦和公司聯絡事情,或者掌握你不在時社會上出現的最新話題。


五分之一美國人說,他們渡假時還是辦一點公事。渡假時查詢公司業務進行得如何的人也大約有五分之一。五分之二的人不時查自己的電子郵件,更有50%的人開語音信箱。


功臣,或者說禍首,是今天各式各樣的電子設備,使人和職場、朋友、家人隨時隨地連線。這個情況在年輕一輩尤其明顯。40歲以下的受訪者,四人中有一人帶著筆記型電腦渡假,50至64歲者是15%,上年紀者更少。渡假不忘工作的原因,包括希望別人時時刻刻找得到我,擔心錯過重要消息,有些人則是雖然有假休,卻天生閒不下來。


帶工渡假最多的是白種男性。教育程度高、收入高者也是,尤其擔任專業和管理職位者,他們愈來愈難一時一刻和工作完全脫鉤。他們說,渡假時不做點工作,反而增加心理壓力。



【2007/06/02 聯合晚報】










行色匆匆》新加坡人 走得最急






































 
 


根據科學家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全球各大城市的行人,走路速度比十年前快了百分之十。


以英國心理學家魏斯曼教授為首的科學家調查全球卅二個城市的行人,發現新加坡人走路最快,但令人意外的是,幾個世上最大城市,行人走路速度卻連前五名都未擠上,例如紐約只拿到第八名,倫敦第十二,巴黎第十六,東京更落到第十九。


排名第二的是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名列第三,華南大城廣州得到第四。台北排在第廿三。走路最悠閒的城市是非洲馬拉威,步速只有新加坡人的三分之一。


各大城市的研究人員發現,忙碌的街道因為人行道寬敞、平坦、沒有障礙物,且不擁擠,使行人能夠用最快的速度行走。


他們在每個城市市中心祕密計算行人多少時間走完一段十八公尺長的人行道,只觀察獨自行走的成人,不計入用手機談話及提重物者,再將結果與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李文十年前的類似實驗做比較。結果發現現在都市人走完十八公尺平均用掉十二點五秒,比十年前少了一秒多,也就是速度大約快了十分之一。


魏斯曼說,走路速度能可靠測量一個城市的生活步調,讓人一探城市的健康情況。他表示,大城市的生活步調現在比以前快得多,走路速度加快會比以前影響更多人,因為目前全球大多數人都住在都市中心。


與李文教授十年前的研究相較,魏斯曼教授的研究顯示,現在的人走路速度比當年平均快了百分之十,男性比女性快了百分之廿五。最大的變化在遠東。新加坡人走路速度快了百分之卅,廣州快了百分之廿以上。



【2007/05/03 聯合報】










研究:孩子早學游泳 運動發展佳





























「小孩越早學游泳,日後各項學習較出色!」澳洲一所大學研究發現,越早學習游泳的兒童,長大後在運動發展程度較一般沒有學習游泳的兒童來得佳,稍早挪威大學也針對剛出生的嬰兒學習游泳進行觀察,結果發現這些嬰兒長大後在平衡與抓東西的動作上較成熟與熟練。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訪問七千位澳洲、紐西蘭與美國家中有五歲以下兒童的家長,以及讓180位年紀5歲以下的兒童參與實驗。研究者發現,小時候曾學習游泳的兒童在剪紙、畫線、塗線與畫形狀等視動項目上表現明顯比沒有學過游泳的同年齡兒童佳,除此之外,在數學相關任務以及口說能力上表現也較佳。


研究者喬治森表示,早期就學習游泳的兒童,日後在技能發展的時間都較一般兒童來得早,他表示,「這些技能包括能幫助兒童在進入幼稚園或學校時等學習環境的所需之技能。」


澳洲統計局稍早也公布數據,5到14歲的澳洲兒童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也是以游泳居冠,18%的人今年都曾游泳過,其次則為踢足球,佔14%。


另一份刊登在《Current Biology》期刊的研究結果也指出,包括游泳在內的運動,的確有助於動作行為的發展。


2010年挪威科技大學觀察19位從出生3個月就開始學游泳的嬰兒,以及沒有學游泳的嬰兒,當他們在五歲時,研究者再次觀察他們墊腳尖走路或是單腳平衡、跳繩、滾球以及玩接沙包等動作上差別,結果發現曾學過游泳的嬰兒,長大後在平衡與接東西動作都較佳。


研究者西格曼德森表示,「人類發展其實不斷是透過熟練、成長與經驗及練習等交互結合,這次研究結果令人訝異地發現,在嬰兒階段就提供特殊訓練,對其長大後會產生長遠的正面影響。」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2012/11/19 台灣醒報】





全文網址: 研究:孩子早學游泳 運動發展佳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509001.shtml#ixzz2Cg9KnCiD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2012/11/19 22:29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19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