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又老又窮又孤獨 如何翻轉你我的「悲慘老年」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記者張家寧/專題報導
不僅是臺灣,日本同樣也面臨到少子化的困境,然而,影響層面相當廣泛的少子化問題,從嬰兒一路到老人,各個年齡層全都牽涉其中。而這篇將要探討的正是由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提出的「下流老人」,帶領大家一同探討這項刻不容緩的議題。
下流老人主要用於形容高齡者的貧窮生活,以及潛藏在背後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提出的問題並不是只有貧窮的民眾會面臨到這樣的現象,一句「即使月薪五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並非危言聳聽,下流老人們除了得面對收入低、存款不足等情況,加上生孩子的意願日漸低迷,在往後的社會,當生活發生困難或需要幫助時,沒有家人陪伴將成為很普遍的情況。
▲ 圖/攝影者 mrhayata,flickr CC License
下流老人的現象不僅發生在社會的小角落,而是全國上下的冰山一角,壯年時拼命工作,期望自己老了以後有個幸福的老年生活,但隨著少子化近年來的崛起,養育小孩被逐漸被視為「投資報酬率很低」的事情,導致選擇不生小孩的民眾越來越多,和小孩、孫兒們一起生活的選項,也似乎漸漸被「孤獨的老年生活取代」。
藤田孝典指出,日本有約六百至七百萬名的下流老人,若情況遲遲未解,現在的中產階級就有可能面臨「老後崩壞」,且更重要的是,下流老人影響的層面並非只有老年人,「每一個國民都是,你、我都無一倖免。」
▲ 圖/翻攝自 SILVER'N GRACE 臉書
像是電影《嬤煩家族二》以老人視角作為焦點,導演山田洋次透過喜劇的方式,點出孤獨死、下流老人等日本現況;近年來,時常可以看到老年人孤獨地死在家中,身邊沒有家人陪伴等新聞報導,日本一間專門提供清理遺體以及遺物整理潔淨服務的公司,一名處理過上百個案件的資深清屍員,甚至將自己看到的案例現場做成「微縮模型」,讓外界一窺孤獨死的真實情況,模型還曾在二〇一七年的日本殯儀業展覽中展出。
▲ 圖/翻攝自推特
此外,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位於日本四國高知縣的大川村,由於人口大幅下降,加上村民大多為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在少子化及高齡化雙重衝擊下,大川村於二〇一七年五月廢除了村委會,未來恐怕還得面對「滅村」危機。
少子化和下流老人兩者間環環相扣,並非單靠高齡者政策就可以解決,因應的辦法除了書中提出的關鍵翻轉貧困處境及建立社會網絡外,「阻止少子化的原動力」勢必也相當重要,藤田孝典在書中提出法國政府的少子化對策,包括低租金住宅支援,或是房租補助制度等,期望能藉此提升民眾生小孩的動機,不過,再將視野拉回日本,政府似乎沒有推出類似的有效對策,藤田在書中感慨「如果置之不理,很有可能親子兩代一起崩垮。」最後,將視角從日本拉回臺灣,和日本社會程度高度相似的臺灣,同樣的狀況在不久的將來,也極有可能發生,甚至更加嚴重,如何避免「悲慘老年」的來臨,對你我來說,絕對是不容忽視的!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709
少子化/臺灣老人犯罪激增!老年人犯案十年增加三倍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記者陳啟明/新北報導
臺灣人口不斷老化,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我國老化指數指標在今年二月首度破百,也是第一次超過幼年人口人數,老年人犯罪的問題也逐漸浮現。警政署統計資料,臺灣六十至六十九歲犯罪人口,十年來不斷增加,從九十五年的五千多人到一〇五年一萬八千多人,暴增三倍之多。也有專家指出,老人與現代社會產生的孤離,例如對科技產品的陌生、少子化的親子疏離或是都市化後的鄰里之間情感的淡薄、子女外出謀生的孤單,都會使老人們由孤獨、不安轉為暴躁,可能會透過犯罪,讓外界注意到自己。
▲ 老年人犯罪率逐年升高。(圖/翻攝警政署網站)
▲ 臺灣老化指標今年二月首度破百。(圖/翻攝內政部網站)
二〇一二年南投竹山警方就曾經逮到七十歲陳姓阿嬤為首的販毒集團,隱藏在鹿谷鄉秀峰村內,警方搜到安非他命廿一包廿八.四公克,制式子彈七顆,陳姓阿嬤的手下都不超過卅歲,足以當她孫子;陳姓阿嬤身著旗袍,頭髮全白,被警方逮捕時還直說:「老人年金哪夠我花!」
臺南市日前則發生老年人性侵少女的案例,社區內八名老人都涉案,這些老人每次給被害的中學少女二百元新臺幣不等,四年來侵犯多次,直到少女懷孕了,整起事件才曝光,當時震驚臺灣社會。桃園縣也曾發生在醫院偷竊的老人,嫌犯高齡九十一歲。他被捕後苦苦哀求檢警放過他,直說兒女都不扶養,只好偷竊維生,檢警雖然同情,仍然依法將他送辦。
刑事局資深人員表示,老年人犯罪的事件有增加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現在醫療發達,老人口不斷攀升,老年人越來越多,而竊盜與賭博也是老年人主要犯罪事件,並不是因為他們買不起行竊,而是長期的鬱悶,再加上老年人與子女相處機會少,孤獨不安,老年人為了證明自己,才會透過犯罪,讓親人更在意他,所以還是希望大家有空的時候多陪陪家中的老人。
內政部表示,老化指數是老年人口對幼年人口的比,當老年人口大於幼年人口時,指數便會大於一百,因此,今年二月指數達到一百.一八,較去年二月底九三.五〇增加六.六八,即反應出我國老化情形嚴重。若以縣市別來看,老化指數超出一百的縣市,已從一百年的三個縣市,增加為十五個,其中並包括臺北市、臺南市及高雄市等直轄市在內,顯示人口老化情形持續增溫發酵。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842
少子化/日本育兒壓力大 有錢、沒錢都輸在起跑點!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三立新聞網
記者林瑩真/專題報導
雖說日本少子化第一線主因是年輕人在各種壓力下排斥結婚生子,但事實上,結了婚、生了小孩,真正的壓力才開始。在日本育兒有多難?除了現實層面的教保問題,還有來自心理層面、在日本壓抑社會中的束縛!
▲ 日本待機兒童問題嚴重。(圖/Pixabay)
隨著少子化逐漸嚴重,日本衍伸出另一問題「待機兒童」!類似臺灣因雙薪家庭忙碌,兒童必須自己帶著鑰匙回家的「鑰匙兒童」般,日本的「待機兒童」指的則是因為申請不上保育園、必須「在家待機」等待的兒童。然而,由於現代日本社會女性意識抬頭,許多女性婚後也不願放棄工作,不再是過去大家印象中的「男主外、女主內」、「女性在家整理家務、照顧孩子」等,孩子若不上保育園或幼稚園,照看孩子當然成為問題。
▲ 日本有保育園及幼稚園兩種托育機構。
只是,為什麼孩子會申請不上保育園呢?在日本幼兒機構分為兩種,一是「保育園」,由日本社會福利衛生保障部主管,類似臺灣所謂的托兒所,專門提供給〇歲到小學入學前的嬰幼兒,以照看孩子為主,正好可以解決孩子因雙親工作而無人照顧的情況;另一種則是「幼稚園」,由日本文部科學省(等於臺灣教育部)主管,提供給年滿三週歲到小學入學前的兒童,較注重教育,可能會開始學習寫字或其他才藝。只是兩者看似相同,卻有著天差地遠的差別,就是「照顧時間」。
▲ 家長照顧孩子有許多壓力。
「保育園」原則上一天照看孩子八到十小時,且可視情況延長,幾乎是跟父母上下班同節奏,但「幼稚園」一天只照看孩子四、五個小時,也就是說,若該家庭沒有人可以在下午接孩子回家,那麼根本不可能選擇讓孩子上「幼稚園」。如此一來,當然導致日本家庭紛紛排隊申請「保育園」,但要進入國家認可的「保育園」卻不簡單,除父母要提交各種在職證明和申請理由表外,「保育園」收費標準是依家庭總收入計算,父母工資所得高、保育費就貴,而總收入低的單親家庭或弱勢家庭保育費就便宜得多,且還享有優先入學。
不只是教保問題,對於日本人來說,育兒還有心理層面的壓力。臺灣日前為「母嬰同室」會給產婦形成壓力的議題掀起討論,而在日本,這些媽媽們真的要面對「長期獨自帶小孩」的壓力,教育好壞、各種媽媽經都成為她們逃避不了的問題!當然育兒不全是媽媽該思考的問題,但要等到父母雙方都可以平等分擔育兒重擔,日本恐怕無法在一年半載內做到。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翁麗芳。
另外,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翁麗芳提到,在臺灣隨時可看見帶著嬰幼兒出門的家庭,甚至帶到工作場所,就算哭鬧也被視為常態,但在禮貌第一的日本人眼中,小孩哭鬧就是給他人添麻煩,所以只能盡量不帶小孩出門,或是活動範圍剩下住家附近的公園,「對她們來說,生了小孩就像是剝奪了社交樂趣!」帶著小孩哪裡都不能去,不帶小孩又會被外界批判,也難怪日本人不願生小孩。
當日本人為了經濟努力工作時,生孩子卻沒人照顧、自己照顧還壓力重重,怎會有人想生孩子?教授翁麗芳指出,日本政府開始做出改變,由政府從上往下要求企業改變工作型態,例如調整上班時間配合育兒,讓男性也能分擔育兒壓力,還有逐漸放寬標準,推動托育機構民營化,或是要求企業內部設置托育場所,提供員工便利的育兒福利。
▲ 安倍晉三提出許多關於育兒的政策。
除了地方性的改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在近日選舉政見中提出「幼兒教育無償化」,利用增加二趴消費稅、教育國債來免除三至五歲幼兒幼稚園、保育園的費用,減少家庭金錢負擔,同時增加托育機構,讓女性可以返回職場「活用女性」。然而,這些政策也遭到教育學者批評,擔心重要的幼兒教育在政府急於解決少子化的情況下,恐怕會成為政治選舉間的犧牲,政策是否真的可行,只能用未來數十年的時間來證明。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999
少子化/凍卵補助、育兒百寶箱 這樣刺激生孩意願?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三立新聞網
記者楊晴雯/專題報導
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我國婦女總生育率自民國七十三年起下降至低於二.一人的替代水準;九十二年跌至一.二三人,跨入所謂「超低生育率國家」的門檻,九十九年更下跌到〇.八九五人新低點,目前生育率則維持在一.一七人。
▲ 衛福部資料指出臺灣目前生育率則維持在一.一七人。(圖/記者李鴻典攝)
關切少子化問題,民進黨立委江永昌日前向衛福部國健署提書面質詢表示,晚婚已是現代趨勢,應該編列預算補助女性凍卵,該署答覆此補助恐助長晚婚且所費不貲,目前不會考慮列入改善少子化的人口政策之一。醫師則說凍卵補助是浪費錢,因為會來提領的人非常少,若要推行,建議訂適應症針對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先去執行。
隨著女性意識抬頭、工作能力、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讓晚婚成了現今趨勢,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生第一胎的年齡從民國八十五年的廿六.二歲一路飆升到民國一〇五年的卅.七歲,而女性生育能力平均在廿八歲就開始衰退,年紀成了影響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等到想生時已過生育年齡,甚至因此導致不孕。
▲ 女性晚婚成了影響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圖與新聞內容無關/資料庫)
「經濟能力較為弱勢者,生育小孩數會比較低嗎?」江永昌查閱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發現,這兩因素之間沒有高度成正比的數據,反而是經濟能力等其他條件背景尚可的人,卻生育的比較少。「現在我們的社會只談論,生育、養育、教育等花費過高,政府一定要優化養育子女的支持環境大家才願意生」,其實不只是這個問題而已,「另一個大問題是婦女晚婚」,但沒有人敢講真話,所以才因此提案希望社會、政府能夠重視。
女性卵巢功能會隨年齡升高而降低,越高齡的產婦可以挑選的卵子數也較年輕產婦少,數量和品質成為高齡產婦卵子的最大問題。「凍卵,成為女性留住年輕卵子的選擇之一。」江永昌說,但凍卵的費用除取卵外還有冷凍保存費,以業者在網路上公布的價碼來看凍卵的費用是廿二萬四千至四四萬八千,另外每年的冷凍保存費是九千元,若以女性在卅歲凍卵卅九歲懷孕來計算,九年的冷凍保存費用就要八萬多元。
▲ 立委江永昌指出,每年的冷凍保存費是九千元,若以女性在卅歲凍卵卅九歲懷孕來計算,九年的冷凍保存費用就要八萬多元。(圖/記者楊晴雯攝)
所以江永昌在七月間向衛生福利部提出書面質詢,「如果晚婚是不可逆的社會趨勢,留下年輕的卵子也是國家不能躲的責任」,希望該部立即著手調查國人年齡對生育能力的影響,同時研擬凍卵的相關補助,以鼓勵雖然到適孕年齡但仍想在職場打拼的女性,未來還能保有年輕的卵子可以孕育下一代。
國健署:凍卵補助恐助長晚婚晚育
對此,衛福部國健署婦幼組簡任技正施靜儀說,施行凍卵需先使用刺激排卵藥物,經超音波檢查確認多卵成熟後,以經陰道超音波導引下取卵冷凍保存,再於需要時解凍,進行體外受精,育成胚胎;再對擬受孕者使用有助於胚胎著床的藥物後,植入一個以上的胚胎。
施靜儀指出,縱使因人工生殖技術進步,治療周期活產率於三四歲以後,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國內卅八歲以上的婦女,術後胚胎活產率也僅約一成九七,且所費不貲。因此,各國生育政策均以優化養育子女的支持環境、鼓勵適齡婚育為優先,如果政府補助凍卵,恐間接助長晚婚晚育,因此尚不宜考量納入改善少子化人口政策之一。
▲ 國健署指出,政府若補助凍卵,恐間接助長晚婚晚育,因此尚不宜考量納入改善少子化人口政策之一。(圖/記者李鴻典攝)
只是,江永昌目前並沒有強制去要求要凍卵補助,費用部分也未設定針對什麼樣門檻條件的婦女來補助,衛福部擔心凍卵補助會助長晚婚、所費不貲等疑問,「太過於保守啦!」、「有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之後還會繼續爭取,後續將開公聽會邀集學界、醫界、衛福部等相關專業人士、政府部門,讓社會對凍卵補提案多做了解、多做討論。
江永昌說,凍卵是給婦女的一個基本保障的基本選項,政府或許在醫學醫療上可以幫忙,假如在凍卵補助不能出力,是不是在不孕症的人工生殖方面也可以出點力,政府總不能就什麼都不做吧!
回頭解凍卵子使用率低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祕書長、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何信頤說,凍完卵之後五年,想要生小孩來提領者,在國外的統計,只有二成。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臺北榮總婦產部不孕症科主任李新揚也觀察到,凍卵後回院取用卵子的比例目前來講並不高,有一個現象就是,當初來凍卵未婚者,到最後也還是沒有結婚。
▲ 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何信頤說,凍完卵之後五年,想要生小孩來提領者,在國外的統計,只有二成。(圖/記者楊晴雯攝)
李新揚說,以北榮而言,會來解凍卵子,較常見的是有疾病的狀況,例如癌症病患在化療之前先凍卵,化療後才解凍來使用是比較常見的,還有比較熟齡的婦女,可能因為某些因素的考量,預計和男朋友半年或一年後才辦理結婚登記,結婚登記前先來凍卵,回來解凍使用的比例也比較高。
「站在婦產科醫學會的立場,政府要花凍卵補助的錢當然很好!」何信頤說,但從根本來說,沒有辦法解決少子化,少子化是現在碰到的問題,如果要提升懷孕率,是鼓勵這些婦女現在就來生,而不是凍一個夢想,五年、十年後若沒有碰到一個真命天子、也沒有想要結婚,或者也沒有想要運用這些卵子,這些錢就這樣花掉了,他認為,「若有這個補助只是把錢花在不應該的地方」。
真正需要凍卵年齡卅五至卌歲
何信頤說,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正式的說法,不建議在太早的時候凍卵,「因為妳怎麼知道三年後、或卅五歲之前碰不到真命天子呢?」美國有社會學家表示,太早凍卵,很可能過了三年就遇到了真命天子,還是可以用自然的受孕能力受孕,所以凍起來的卵子就用不到。因此,「卅歲凍卵勉強還可以,大部分是建議卅五歲以後認真考慮凍卵,但卅歲之前則不建議。」
「真正需要凍卵的年齡區間是卅五到卌歲,因為已經在拉警報了。」何信頤提到,尤其是三五歲的人,除了覺得現在的事業沒有辦法趕快去生小孩,或現在還沒有對象,等碰到對象時已卌歲,這時候再生就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卵子品質會隨著年齡增加變差,導致較不易受孕。
▲ 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正式的說法,不建議在太早的時候凍卵。(圖/記者楊晴雯攝)
另外,在國外有些國家很明確規定,五十歲之後不能再解凍妳的卵子再去懷孕,這在國外的社會學家認為,是父母親很自私的想法,純粹只是為了生小孩而生小孩,因為此時當父母已經老了,不能像其他年輕爸媽陪伴孩子經歷各種人生過程,這是醫學倫理的問題,對小孩並不公平。
活產率跟凍卵數息息相關
凍卵能留住卵子青春,不過,何信頤提醒,不是有做就沒事了,很多民眾都沒有注意到,凍卵有一套完善的理論,「必須凍一定的數目才有意義」。
何信頤分析,如果期待凍的卵子有一定的懷孕率,國內外理論是,卅五歲時,解凍每一顆卵子只有五趴的懷孕率,因此卅五歲要凍廿顆卵,才能夠期待以後卌歲、卌八歲要生小孩的時候,把這些卵子解凍後會有一個活產;卌歲則要凍卌顆,而不是凍個三顆、五顆就好,這樣只是凍個安慰。
▲ 若期待凍卵有一定的懷孕率,卅五歲要凍廿顆卵、卌歲則要凍卌顆。(圖/記者李鴻典攝)
何信頤分享以色列凍卵補助政策,是針對卅五歲以上婦女推行二種方案,分別是一次取廿顆卵、或選擇最多取三次卵,因為有些人一次只能取三顆,但政府不可能無限制補助取八次卵之類。而這二種做法皆是為了要保證未來的活產率。
錢應花在刀口上 建議訂適應症
李新揚說,凍卵的確會令人擔憂,有些人想說把卵子凍起來就不急著生、也能慢點結婚、不急著早一點用自然的方式懷孕,反而會讓生育時間延後;不過,凍卵就像買保險,趁年輕把品質好的卵子保留下來,等未來有需要時就能派上用場。
李新揚建議,若要推行凍卵補助或許可以訂出適應症,將錢花在刀口上,針對某一些真正需要的病患先去做,像是卵巢功能提早衰竭、子宮內膜異位症、罹患巧克力囊腫影響之後卵巢功能、以及癌症病人在化療過程中卵巢會受到損害,化療後可能導致未來無法產卵失去生育力等,這些病患若未來想要生育,在醫療上絕對有必要先凍卵準備。至於補助金額多少可能要再考慮,建議開專家會議討論研擬出最適合的方案。
▲ 臺北榮總婦產部不孕症科主任李新揚建議,若政府要推行凍卵補助或許可以訂出適應症,將錢花在刀口上。(圖/記者楊晴雯攝)
「生」機或燒錢 民眾有話說
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在立法院被立委轟得滿頭包,原因就是為解決少子化這個國安級難題,衛福部前瞻計畫預算編列了六億元要做「育兒百寶箱」,給新生兒家長準備尿布、育兒手冊,但這個舉措引發各界質疑劃錯重點,甚至挨轟「腦殘政策」,「有人看到百寶箱開心,就會想生!?」
▲ 圖/記者林敬旻攝
現年廿七歲的 Vivian,三年前確診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病情惡化快速,不久就被醫師宣判不能生了,當場淚如雨下,在生病前她不認為自己未來會想生孩子,但受疾病影響讓女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被剝奪,成了「被選擇」不能生,覺得很不能接受,現在的她十分渴望能自組家庭,擁有自己的小孩。
Vivian 從媒體得知立委提出凍卵補助的想法,十分開心,因為這對想生卻無法生育的患者而言是一大福音,不過若此新制真的上路,她還不會馬上去申請,雖然醫師告知無法生育了,但她仍樂觀面對認為醫療說法並非百分之百,未來結婚還是會先朝自然受孕努力,一直嘗試到卅四、卅五歲,屆時若肚皮仍無動靜,才會去花國家的錢申請凍卵補助。
經濟獨立、在科技業上班卅五歲單身的小琪則不贊同這項提案。「要不要生小孩是很個人的事,而且生不出小孩並不會帶來立即的危害,為什麼要花國家這筆錢呢?」小琪建議,何不把這筆補助運用在下一餐不知道在哪裡的窮苦人身上,而且會想做凍卵的人,自己應該有足夠的存款,根本不需要補助,衣食都有問題的人怎可能想到這個,更何況小孩生出來還要養,國家根本補助不完。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947
少子化/職場女性無奈曝心酸 我們的下一代呢?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三立新聞網
記者李鴻典/專題報導
我們的下一代呢?曾幾何時,少子化已成臺灣國安問題。中央主管機關為此跨部會成立少子化辦公室,在前瞻計畫中,托育政策更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然而,在這股想生生不出來、養不起不敢生…的不可逆浪潮中,位居高位的官員,坐在冷氣房研擬對策的同時,可曾親身了解過,時下的新女性,可能面臨的生、養危機?
▲ 生得少、養不起、不敢生…少子化已成臺灣亟需面對的問題。(圖/李鴻典攝)
▲ 少子化浪潮襲捲臺灣,你/妳,敢生嗎?(圖/李鴻典攝)
早已想通不想生
她是陳震儀,任職於國內某大知名公關公司,在公關領域擁有一片天,今年卅五歲的她,正是少子化危機的「前端」。
「想過,當然想過」一邊回答問題,一邊仍忙著對著客戶的資料,震儀坦承,在更年輕的時候,確實有想過成家生子,「我大學時期也夢想過有『全配』的家庭,跟老公生一雙可愛的兒女」,但這個念頭在自己幫忙照顧姊姊的小孩一年多後就完全改變。
▲ 陳震儀說,當她決定不生的那刻起,結不結婚對她來說,已沒那麼重要。(圖/李鴻典攝)
體會過一部分當媽的辛苦:不自由、沒有自己的時間空間…現在的她,跟男朋友是「穩交」狀態,問她還有想踏入婚姻嗎?她笑著說,快樂就好,為什麼非得披上白紗、走紅毯、頂著新娘妝,一桌一桌跟長輩的朋友敬酒陪笑呢?震儀說,當她決定不生的那刻起,結不結婚對她來說,已沒那麼重要。
在沒有婚姻契約下,是否擔心年華老去後,將來沒人陪?震儀則說,照顧自己未必是另一半的責任,她說,縱然結了婚,誰又能保證可以攜手一輩子,她決心當個快樂的頂客族。
▲ 教養小孩需要付出許多心力。(圖/李鴻典攝)
沒準備好不敢生
已經下午三點了,Venessa 才有時間拿出熱好的便當,配著電腦螢幕跟鍵盤;踏入職場九年多、已是職場老鳥,這樣的忙碌生活對她來說,早是家常便飯。結婚三年,Venessa 跟先生還是過著甜蜜的兩人生活,她不是不敢生,也不是不想生,「我覺得我還沒有完全準備好」。
▲ Venessa 認為,如果要當父母,就要全心全力投入。(圖/李鴻典攝)
對於傳宗接代,Venessa 說,她跟先生沒有這份壓力,婆婆也不會逼他們,「還不想生很多原因是經濟啊!」Venessa 透露,先生目前還在攻讀博士班,處於半工半讀狀態,她認為,如果要當父母,就要全心全力投入,「我如果要生,就會專心在家帶孩子,我知道我自己不是一個可以分心的人」。
▲ 臺灣的親子環境,對許多人來說,友善程度還不足夠。(圖/李鴻典攝)
提到最實際的經濟壓力,Venessa 想了一下接著說,「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先生了再說、生命自然會找到出口』,但我覺得這樣很不負責」,因為她看過身邊真的有人就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對於有責任心的她而言,在沒準備好的情況下,貿然就懷孕、生子,是很不負責的行為,她說,自己現在卅四歲,「我覺得我很有活力、準備好了就會生,不擔心高齡產婦的問題」,她也希望育兒的環境能更友善些、政府能有實際的作為,這樣,也許能加速她親身實踐當個媽媽。
▲ 每個孩子都需要悉心呵護。(圖/李鴻典攝)
忙拚事業還沒生
說起危機處理,賴筱薇的眼神無時無刻都散發著自信,但談到生兒育女這件事,可就有點難倒她,結婚一年多,筱薇跟老公依舊處於新婚狀態,除了工作時間外,兩人總是形影不離。
▲ 晚婚的賴筱薇忙拚事業,加上生育環境不佳,讓她至今還沒生。(圖/李鴻典攝)
她想生,但「革命尚未成功,做人仍待努力」。以時下的標準來看,筱薇絕對稱得上事業有成,在公關公司時,肩背許多重要客戶,轉戰 oBike 出任資深公關,也是小女子當關,萬夫莫敵,但在看在醫師眼中,快要錯過最黃金的生育階段。
談到還沒生小孩,筱薇強調,她並不是不想生,「現在不少女性事業心強,我從事自己最愛的公關行銷產業,就容易投入非常多心力在工作上,加上本身晚婚,所以生孩子就不著急」。她透露,公關領域工時長、壓力大,過去經常一天工作超過十五小時。另外,她也提到,看到臺灣生育環境比印度、日本、韓國及中國都差,確實都讓她得多思考準備。
▲ 小寶貝稍有不適,爸媽總是心急如焚。(圖/李鴻典攝)
重來一次想早生
看著目前一一個月大的兒子,她的眼裡,流露得盡是慈母情,前陣子兒子有些不舒服,讓她兩頭燒。踏進職場已十多年,胖胖(化名)在去年升格成人母,職場工作的忙碌,總是能在下班回家後找到救贖。
▲ 如果錯過黃金生育時間,對女性來說是很大負擔。(圖/李鴻典攝)
「其實有時候會覺得下班回到家,又是另一個上班的開始!」嘴上這樣說,但看著兒子出生到現在的「茁壯」,胖胖心裡感到踏實。問她有沒有計畫幫兒子添個手足?她說,不是不想生,是怕養不起。
胖胖說,她是卅三歲結婚、卅四歲生下兒子,加上忙工作,讓她覺得每天都很累;縱然已是堅強的媽媽,然而,如何在家庭、工作間取得平衡,對她來說,前程仍是充滿考驗,她也坦承,生了之後,最大的改變就是沒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全在小孩身上、犧牲很多。
對於政府托育政策的期盼,她無奈地說,可能還是靠自己比較實在。家住臺北市的她,寧可地方政府的育兒補助可以多一些,各種公共設施,包含大眾運輸工具能更友善點,也許才實在。她也說,如果時光能倒流,原本就計畫當媽的她,絕對會做出不同選擇,「也建議有打算養育下一代的女性,早點婚、早點生!」
▲ 看到孩子露出笑容,爸媽再辛苦都值得。(圖/李鴻典攝)
幼兒教師憂國力
這些職場女性遭遇的問題,看在身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眼裡,更是格外憂心,幼兒園教師胡碧喜就說,現在看到的狀況就是,許多小朋友的媽媽可能就是年紀會比較大,「有些生不出來,有的是只敢生一個;因為生完之後嚇到了。然後覺得現在教養小孩也很辛苦、沒有那麼好養,所以真的很多家長都只生一個」。
▲ 眼見孩子越來越少,讓幼兒園教師胡碧喜備感憂心。(圖/李鴻典攝)
▲ 教養小孩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圖/李鴻典攝)
至於,「少子化」是否為臺灣社會一個很大的危機?胡老師直覺反應就是「確實如此」,她說,如果大家都不生,以後人口就越來越少。國力也變得越來越弱,連談教養的機會都沒有。
▲ 當年輕人都不敢生養,臺灣的下一代呢?(圖/李鴻典攝)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610
晚婚生子不容易,適齡婚育好生育
勁報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勁報記者王繪甄/臺南報導】現代人因為經濟壓力,加上家庭觀念式微,不婚晚生在臺灣已成為普遍的現象。國人生第一胎的年齡從民國八十五年的廿六.二歲,到民國一〇五年以卅.七歲,而女性生育能力平均在廿八歲就開始衰退,晚婚導致不孕有漸增的趨勢。衛生局呼籲,適齡、適婚生育規劃好,養兒育女沒煩惱。
為了因應人口結構及少子化問題。本市卅七區衛生所分別辦理宣導活動。宣導主題包含「適齡婚育規劃好,養兒育女沒煩惱」、「便利安全好環境,老幼都安心」、「新住民新活力,多元發展新潛力」等。其中官田區特別邀請越南籍講師穿著越南傳統服飾-奧黛,介紹越南美食及特色,營造民眾接受及尊重新住民環境;另外,佳里區則由以主持人穿著古式大紅鳳冠霞帔婚服帶領民眾闖關,營造新人追求愛情的勇氣與幸福的氛圍。在各自精彩的活動中,期能讓臺南市民感受到國人樂婚、願生及能養的氛圍及使命感。
https://times.hinet.net/news/21008423
少子化/人口結構兩極發展 觀光業轉型因應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記者簡佑庭/專題報導
全球人口快速改變,臺灣出生率也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根據聯合國預測,新興國家和開發中的國家在二〇五〇年,生育率因富裕後將急速降低,代表著勞動人口大減、老人比小孩多。人口結構往兩極發展:少子化、高齡化將直接衝擊觀光生態,業者將面臨客源結構、消費模式、產品轉型、人力缺乏等挑戰,如何因應將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 少子化將直接衝擊觀光生態。(圖/雲朗集團提供)
研究報告指出,少子化對於觀光產業的影響將包括下列現象:兒童與青少年旅遊消費提高、客製化將成為主流、注重安全及健康元素、教育題材抬頭與人力資源短的問題。造成兒童、青少年旅遊消費提高的原因,因為少子化讓父母重視小孩子的個別需求,也更願意投資在小孩子身上,拉近彼此的親子關係,因此近年不少業者主攻親子市場,成為觀光休閒業者力拚的大餅。
▲ 少子化讓父母重視小孩子的個別需求。(圖/雲朗集團提供)
以飯店業者為例,全臺飯店近年掀起改裝潮,臺北晶華酒店自二〇〇九年開始推出親子專案,客房附設遊戲室,吸引小貴賓上門,且原本一年一次的親子專案更於二〇一二年起提升到一年兩次,並擴大遊戲室的規模搶客,雲朗集團旗下的兆品酒店苗栗與兆品酒店臺中,也於二〇一七年分別完成親子主題房的改裝。
▲ 小孩生的少,因此對於小孩的照顧更為注重。翰品酒店推出「繽紛彩虹派對」。(圖/雲朗集團提供)
此外,獨生子或獨生女充斥社會,千篇一律的親子專案已經無法吸引挑剔的父母,也開始出現客製化、差異化的市場需求。像是臺北的君品酒店近年就分別設計出戰甲武士、積木主題房親子住房專案,亟欲走出自己的路。
另外,少子化讓臺灣兒童派對商機每年以四至五倍速度成長,翰品酒店花蓮仿照國外愛為小孩辦趴的風氣,開放一百五十坪歡樂森林舉辦「繽紛彩虹派對」。麗寶樂園也推出結合卡丁車賽車與露營體驗的兒童夏令營活動,不僅可以自行操控卡丁車,學習賽車的專業知識,還有三D賽車餅乾糕餅DIY。
▲ 麗寶樂園賽車場。(圖/麗寶樂園提供)
小孩生的少,因此對於小孩的照顧更為注重。對於容易產生危險的動作、遊戲,家長也會不放心讓孩子去玩,另外,父母也會選擇選擇兼顧教育或潛能發展的活動。以太魯閣晶英酒店為例,二〇一五年特別將室內兒童遊憩區打造迷你縮小城鎮「童樂園」,讓學齡前小朋友透過玩樂與角色扮演,探索小社會的擬真環境,此外,暑假期間也規劃寓教於樂的活動,如「小小獵人體驗營」,讓小朋友在山林裡學習原住民求生技能。麗寶樂園賽車場不定期舉辦道路安全講習課程,讓小朋友們從小就培養道路安全的觀念。
▲ 親子市場商機蓬勃,太魯閣晶英打造「童樂園」。(圖/太魯閣晶英酒店提供)
▲ 小小獵人體驗營。(圖/太魯閣晶英酒店提供)
但少子化最直接的衝擊,便是人力的短缺,不僅服務人數不足,甚至有可能夠專業。為了加強逐年增加的親子客群,兆品酒店嘉義就曾與幼保科系學校建教合作,加強人才的培訓。但未來業者在經營模式上,應朝向自動化、智慧化、或是以機器人、DIY 等自助服務,降低對人力的依賴、降低成本。例如臺中的鵲絲旅店則導入機器人服務,成為全臺首間無人自助旅店,待在冰冷的服務中如何注入熱情的元素,則有待業者的巧思。
▲ 父母也會選擇選擇兼顧教育或潛能發展的活動。(圖/太魯閣晶英酒店提供)
但少子化最直接的衝擊,便是人力的短缺,不僅服務人數不足,甚至有可能夠專業。為了加強逐年增加的親子客群,兆品酒店嘉義就曾與幼保科系學校建教合作,加強人才的培訓。但未來業者在經營模式上,應朝向自動化、智慧化、或是以機器人、DIY 等自助服務,降低對人力的依賴、降低成本。例如臺中的鵲絲旅店則導入機器人服務,成為全臺首間無人自助旅店,待在冰冷的服務中如何注入熱情的元素,則有待業者的巧思。
至於旅行業方面,相較於少子化帶來的影響,旅遊業者更積極著眼於銀髮族市場地開發。因為醫學的進步、社會福利的提升,國民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也日益增加,加上退休年齡提前,皆代表著銀髮族商機無限。此外,加上他們經濟能力佳,健康良好,且教育程度高,成為業者極力爭取的新藍海。
▲ 少子化讓臺灣兒童派對商機每年以四至五倍速度成長。(圖/雲品酒店提供)
雄獅旅遊總經理游國珍說,目前集團旗下的主題旅遊,除了滑雪、建築、登山、馬拉松等廿一個主題之外,未來也考慮成立銀髮族的主題。因為根據調查,銀髮族退休後有將近三成的開銷花在旅遊上,可好好規劃。但目前卡在主題產品操作人員養成不易,平均需要三至五年時間,除了具備旅遊產品的 Know How,更需要有熱情。
至於銀髮族產品人員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游國珍說,雖然還沒成立,但他想像可能需要有醫療背景,當然還有不能對銀髮族不耐煩,有熱忱,甚至願意利用下班時間到老人社團走走,都是必要因素。
▲ 雄獅旅遊總經理游國珍。(圖/記者林敬旻攝)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591
少子化/老松用這招活化閒置空間 學生體驗實境學習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三立新聞網
記者郭奕均、羅正輝/臺北報導
從昔日萬人學校,變成如今的百人小學,老松國小已經有一百廿二年歷史,走進校園彷彿體驗一場歷史文化洗禮,尤其走廊天花板是拱型迴廊設計,顯得特別優美,還被北市府列為古蹟,但整個走廊長度有將近二百公尺,好像看不見盡頭,就是從前為了容納上萬名學童所蓋出來的校舍空間,但現在學校不到五百人,勢必多出很多空間和教室,不過校長林明助認為,「少子化或許是個危機,但懂得把危機當做轉機,教育也能成為奇蹟。」
▲ 老松國小校園走廊彷彿看不見盡頭,如今校舍被列為市定古蹟。
「有位目前也在老松國小當老師的校友告訴我,他回憶以前的景象,現在的學生真的很幸福,因為遊戲器材都不用和別人搶了」,林明助說,學生人數少了,相對擁有的教育資源和關注就更多了,而且多出來的校舍空間也能活化運用,讓老松國小朝向「精緻教育」的目標前進。
像目前有些空教室被打造成「英語情境中心」,讓學生從生活體驗中學英文,像是教室化身成火車站、銀行、購物中心…等等,讓學生模擬情境,從和外籍教師對話和完成指定任務當中學習英文,而不是再單從課本認識英文單字;例如來到購物中心,學生們會被指派要買哪些東西、額度是多少,從中認識這些商品的英文,並透過生活化的對話加深英文能力,還有模擬的萬華火車站,學生們還能學著用英文介紹附近景點,「把英文能力結合在地文化,讓學生們在體驗生活中和國際接軌。」
▲ 英語情境中心打造成銀行、購物中心…等等。
還有部分校區被規劃成「剝皮寮歷史街區」,整排建築見證了當地發展的痕跡,不只學生能更深刻體驗歷史文化,也讓社區居民和遊客們走進來,從對舊時代的認識和探索中,加強學校和社區的連結,「教育結合歷史是很重要的,我們把多的空間和教室活化之後,學生們能實際體驗,加深對學習的興趣。」
▲ 部分校區改造成剝皮寮歷史街區。
當然有了少子化問題,就有「高齡化」的問題,老松國小還成立「樂齡學習中心」,幫助老人家「活到老、動到老、學到老」,也安排多元課程,提供老人家快樂學習的機會,校長林明助說:「從前是萬人學校,現在我形容這裡是全人教育學校」,對林明助來說,廢校或併校並不是解決校園閒置空間的唯一出路,把這些空間注入歷史和教育的多元特色,或許能為學生們開拓不同的學習視野。
▲ 校園空間活化後有很多充滿文化氣息的美麗角落。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0109
自由廣場》瑞典經驗談少子化戰略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 張豪澤
臺灣有許多女性因為生育而陷入「工作」與「家庭」的兩難,尤其因為「保育所」和「幼兒照顧設施」等托育環境的大量欠缺,造成許多女性為了照顧孩子,必須長期處於失業狀態,縱使重新進入職場,也大都只能屈就於低薪工作,根據臺灣行政院主計總處二〇一六年「婦女婚育與就業發展」調查,臺灣女性因生育離職者,有六成八以上是為了照顧子女。同時針對在職女性的調查也顯示,有七成以上表示,「完備的公共托育服務」將會增加生育意願,足見「公共托育服務」是臺灣因應少子化時亟需推行的戰略方向。
衡諸一九六〇年代,瑞典面臨高速經濟發展,女性就業大幅增加,公共保育設施急速擴建,地方保育所的員額也急速增加,終於在長期的調整與試驗下,建立起完整保育體系,確保家庭中父母雙親需要穩定工作收入時,國家社會對於下一代能夠提供完整的托育照顧體系。
一九七四年瑞典制定「就學前學校法」法律,將「全日型制的保育所」及「時間制的幼稚園」,都視為國家生涯教育體系中「就學前教育」之一環,於一九七六年以〈兒童保護法〉正式建立全面保育體系,並於一九八〇年經〈社會服務法〉確認,一九九五年〈社會服務法〉改正,明訂「雙親在就業或就學時,政府須確保一歲至十二歲的兒童要有保育場所提供托育服務」,一九九六年七月,保育服務的行政管理單位由社會省轉移到教育省,嗣後保育所管理法的權責又從中央行政廳和社會廳轉移到學校廳。瑞典現行具體的保育服務型態分述以下:
一、保育所:雙親就業或就學時,家中的六歲以下兒童須送到保育所,目前瑞典全國約有五成三的六歲以下兒童接受此類照護,據一九九七年統計可知,每位教職員約負擔五.七位兒童的照顧責任。
二、家庭保育所:雙親就業或就學的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可前往家庭保育所接受照護,負責保育者在自己的住宅內提供保育服務,目前五至十二歲的孩童全國約有四趴九利用此一服務,二至五歲兒童亦有一成一家庭利用。由於此一方式平均為三個家庭的孩童前往一處家庭保育所,因此瑞典以「三家庭系統」稱之。
三、「開放型就學前保育」及「短時間團體活動」:「開放型就學前保育」是以居家的雙親、育兒從事者,或以兒童為對象進行的社會教育活動,時間型態活潑,雙親或育兒從事者可於開館時間自由帶領孩童前來館內活動,全國約有一千處此類型場所。「短時間團體活動」所指的是四到六歲兒童就學前的團體活動,於開學期間每日進行三小時,以六歲孩童參加者較多,每年度統計六歲參加此項活動之人數均達數萬人,因為瑞典大部份地方政府均將六歲兒童活動和九年間國民義務教育視為一體,歸納為「基礎教育一〇年」。
四、學童保育所:對象是雙親在就業或就學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在學校沒有上課的時間內提供托育措施,此一制度設計看似接近日本的「學習墊」或臺灣的「安親班」,但是瑞典型態是加入年長兄、姐,或年邁領有年金,生活無虞的祖父母提供照顧。無論如何,提供十二歲以下兒童保育服務法律上皆是政府的義務責任,保育所多為地方政府設立,職員大半是基層公務員型態,到了二千年時,保育兒童約有一成八是在民間保育所接受服務,但是民間的營運主體仍以非營利組織,家長組織協同組合為多數。
過去的臺灣在黨國經濟體制的開發主義之下,創造出二層經濟結構,上層壟斷資源,成為鞏固既有體制的僱傭者,政府雖用經濟開發為號召,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大量民間就業機會,但卻缺乏社會保障的僱用環境,而且二重結構皆是以男性工作者為中心,缺乏家庭生活保障的公共服務,即使在民主化過程中,只有極為弱勢的中低收入階層,政府才提供低微的社會福利支援,完全缺乏普遍性公共服務安全網,過去用經濟開發和強調個人努力的「拼經濟」口號,來掩飾臺灣內部貧富差距的問題,讓「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的議題完全掩蓋,十二歲以下兒童托育公共服務的缺乏,正是加劇臺灣少子化問題的背後成因,亡羊補牢時猶未晚,國家若能借鏡瑞典經驗,提供全面性托育體系,讓年輕世代遇到生產、生育階段,得以解決育兒的困難,女性亦不再陷入「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兩難,相信將能大大有助於提升生育率。
(作者為日本國立北海道大學社會福利碩士、臺灣農權總會會長)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153078
少子化危機 教團:提高租稅到二成推動教育公共化
新頭殼 newtalk 陳香蘭 綜合報導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今年一至九月臺灣新生兒只有十四萬三千人,生育率恐再創新低。少子化所帶來的國力衰退危機,教育公共化聯盟認為臺灣現金補助政策,沒有發揮「催生」效應。圖:陳香蘭/攝
臺灣出生率持續下滑,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今年一至九月臺灣新生兒只有一四萬三千人,生育率恐再創新低。政府「現金補助」政策並沒有化解少子化危機,反倒是每況愈下。教育公共化聯盟表示,當務之急,是要提高租稅負擔率,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確保教育品質,以及資源實質平等分配到每個學童。
臺灣少子化問題,不只是社會議題,持續惡化已成國安問題,根據政府的數據統計,二〇五〇年臺灣每五人中,就有兩位超過六十五歲老人,為了改善越趨嚴重的國力衰退問題,當務之急,除了鼓勵生育,就是要健全幼兒教育。林月琴表示,臺灣生育率從二千年以來育齡婦女總生育率一路下滑,二〇〇八年跌至一.〇五,擠進聯合國最低生育之列,二〇一〇年更剩下〇,八九,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現金補助政策並沒有發 揮「催生」效果,而且現金補助方案並沒有辦法提升幼兒照顧品質,反而是私立業者一邊拿補助,一邊超收幼童;她認為,只有政府廣設公立幼稚園才能根本減輕家長經濟負擔,扭轉少子化危機。
今(十七日)天下午到行政院抗議的教育公共化盟表示,當前臺灣的教育問題必須從高教到學前托育一貫公共化,只有公共化才能確保國民受教權的平等;因此, 該聯盟八個團體主張政府應該提高租稅負擔。因為,根據資料顯示,二〇一六年臺灣的租稅負擔率是一成二九,只比產油國阿聯、阿曼等國為高,與新加坡一成四一、 韓國一成八五、日本一成九三、美國二成〇一、德國二成二九、法國二成八六、瑞典三成三六、丹麥四成六六都來的明顯偏低。
教育公共化聯盟表示,臺灣租稅偏低的原因,
(一)偏袒資本利得,表面理由是吸收外資,但其實臺灣資金過剩,早已過了要用低租稅吸引外資的年代
(二)政治上討好選民與減稅,事實上,臺灣在一九九〇年租稅負擔還有二成,接近日本,但近年來不斷減稅,而減稅常常是富人減大稅,升斗小民減小稅。
振鐸學會理事長丁志仁表示,因應未來環境的變遷,政府必須投入更多的公共支出在老人照護與學齡前教育,現有的一成二至一成三絕對不夠,政府不進行改變,會導致臺灣環境治理不足,老人照護與幼兒教育負擔會拖垮多數中產家庭。
教育公共化聯盟並要求政府應課徵資本利得,將有效稅賦提高到二成,以支應必要之公共支出。各先進國家紛紛重視幼兒教育,並將義務教育向下延伸強化幼兒教育的公共化,規劃義務教育向下延伸一年的實施期程,以強化教育基礎。
今天到行政院抗議的教育公共化聯盟成員,有: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全國教保產業工會、靖娟文教基金會、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振鐸學會、新莊社區大學等團體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11-17/104132
少子化/少子化衝擊下的另類產物 「恐龍家長」橫空出世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記者游承霖/專題報導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親心中珍貴的寶物,而隨著臺灣少子化日益嚴重,讓許多家長更加珍視自己的孩子,將關愛的目光全照射在孩子身上,但過分溺愛、時刻保護孩子們且總以自我為中心的家長,無形之中竟也演變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近來越來越普遍的產物「恐龍家長」。
▲(圖/示意圖,非當事人)
過去臺灣家庭生個三到五個小孩稀鬆平常,但隨著年輕世代普遍晚婚,與高等教育發展延緩進入職場的時間,對於初入社會的青年來說,經濟、工作等種種無形壓力加諸在肩上,再加上對未來的迷惘,導致他們對於撫育下一代的信心明顯不足,連帶孩子越生越少,造成「少子化」現象產生。
孩子生得少,家長的焦點自然就集中在少數的幾個孩子身上,將他們當作小王子、小公主般地全天候呵護,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們喜歡依賴,卻乏情緒控管及獨立自主的能力;而隨著社會的要求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大,家長們越發擔心子女的未來,但過分關愛、時刻保護且自我為中心的家長,無形中演變成「恐龍家長」。
▲(圖/示意圖,非當事人)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儘管現在家長知識水準及社經地位比起以往都有顯著提升,但家長們對於孩子們的學業成就仍抱持著高度的期待,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該贏在起跑點,成績必須名列前茅,一旦成績有所落差,「恐龍家長」們就憑著自己在社會上的成就,自己當起「教育專家」與具備教育專業的老師們爭論最適宜孩子的教學方式。
恐龍家長勢力範圍,不僅侷限在教育方面,一名員警分享過去的執勤經驗表示,有一次前往處理車禍事故時,明明是小孩違規導致的事故,不料家長趕到現場後,都還未了解狀況,劈頭就指著對方痛罵「你會不會騎車啊!」更對著員警頤指氣使地要求東要求西;回到派出所看過監視器後,發現是自家小孩的問題時,卻又一副敷衍了事的態度表示「大家難免會趕時間,歹勢啦!」讓員警傻眼。
▲(圖/示意圖,非當事人)
員警回憶,更有一次他們逮到一名毒蟲,家長氣沖沖地跑到派出所,竟大聲指責員警「你們為什麼不去抓賣藥給我小孩的人?抓我小孩幹嘛?」面對自己小孩脫序的行為不但不加以責備,還荒唐地袒護孩子表示「又不是殺人放火,你們就只會抓這種小的,不會辦大的!」讓員警不禁搖頭嘆息。
而養育小孩就如同放風箏一般,過度的保護就像被抓得很緊的風箏一樣,始終被束縛著,而過度的放縱卻又像斷了線的風箏失去控制,「積極卻不干預」試著讓孩子們勇於嘗試,翱翔在天際,放手讓他們學習、面對未來的競爭。
▲ 警方抓到毒蟲,恐龍家長卻跑來指責警方「不抓大的,只抓這種小的」。(圖/示意圖)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250
少子化/高齡、少子雙重衝擊 日本「國難」恐無人倖免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三立新聞網
記者張家寧/專題報導
年輕人不願結婚、不願生孩子,少子化現象對日本來說早已不是新鮮事,整個國家從上到下無一倖免,這樣的現象甚至被日本稱之為「國難」,消除少子化危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日本又是如何看待這項迫切危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日本一九九一年以後出生率逐漸減少,預計到了二〇四八年將剩不到一億人,小至地方、大至中央都對此相當重視,日本政府苦惱之際,也祭出許多政策因應,至今已經約有卅年的時間,但這些政策真的有達到效果?又或者只是徒勞?
▲ 圖/攝影者 Mattias Hallberg, flickr CC License
儘管日本出生率近年來大多維持在一.四上下,但政府仍積極採取各項措施因應,安倍於今年九月提出「幼兒教育完全無償化」的選舉政見,期望於二〇二〇年之前達到三至五歲幼兒免費用。由於日本研究曾指出「生育率越高、GDP就越高」,日本政府打算將育兒之支援與照顧的環境營造,作為國家財政政策的一環,期望能藉此提升GDP和國防力,然而,營造所打造完善環境的經費從何而來?日本政府欲透過增加消費稅二趴以及「舉教育國債」的方式,將費用一舉從二兆日圓提升到十兆日圓。
然而,少子高齡化對整個社會最嚴重的影響為何?除了國家競爭力的衰退外,包括經濟發展的衰退(勞力供需不平衡、沒有退休保障的派遣工增加、收入變少、教育費的負擔加重等),以及社會結構的質變,家庭結構上,獨生子女增加,身邊沒有兄弟姊妹可以互相學習、交流;社區結構方面,年輕人逐漸外流至大都市發展,而老年人大多留在鄉下,讓偏鄉呈現高齡化的結構。
▲ 圖/攝影者 halfrain, flickr CC License
泡沫經濟崩盤後,日本整個社會的經濟基本上沒有復甦過,儘管政府祭出多項政策促進經濟,但最終獲得最多利益的仍是財團,老百姓的薪資不但沒有改變,甚至減少,經濟成長對於百姓來說是無感的,除了經濟衰退、GDP下降,加上少子高齡化造成不婚、非婚、晚婚、晚產更加嚴重化,以及女性就業難、男性過勞工作、薪水低、教育費負擔重等,種種問題導致年輕人越來越害怕生孩子。
▲ 圖/攝影者 Toomore Chiang, flickr CC License
國人生小孩的意願日漸低靡,日本政府為此想盡辦法,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林明煌副教授透露,大約在十年前,日本政府曾積極說服企業界,希望能鼓勵員工在休假期間多多參與社交、聯誼活動等,企圖透過此方法增加生育率。
此外,面對到社會上貧困家庭孩童越來越多,連最基本的吃飽、穿暖都有問題,孩子的學習力因此下降許多,影響的就是未來支撐國家的「國本」,對此,政府透過制訂相關法律、籌備基金會、鼓勵社會人士、義工捐助等方式,解決孩子們三餐不繼的問題,讓孩子們的學習力別被現實所打敗!
▲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林明煌。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林明煌副教授認為「少子化政策形成所需的基礎研究必須完全到位,才能針對實際的問題,提出合理且適切的解決方針、方法或策略。」同時並指出,日本面臨經濟不景氣,儘管GDP有增加的趨勢,但百姓並沒有真正有感,再加上日本民族性的關係,政策執行上魄力並沒有臺灣好,但他們擅長的卻是『長遠的規劃』,也願意投資孩子們的未來,從國民到政府都盡全力化解少子化所衍生出的難題,反觀臺灣,我們是否也更應該重視這項迫在眉睫的危機。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702
少子化/人口即將達最高峰 一五〇年臺灣剩一千八百萬人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記者張之謙/專題報導
臺灣社會面臨的少子女化問題日益嚴重,根據國發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一〇五至一五〇年)報告」之中推計結果,可知未來人口變遷趨勢包含人口即將開始負成長、勞動力將面臨不足、少子女化趨勢難改善、人口老化情形嚴重等。而大家所熟知的「二三百萬人口」,至民國一五〇年時,將僅剩下約一千八百萬人左右。
臺灣的總人口成長由正轉負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未來人口成長將持續趨緩,預計在一百一十三年出現人口零成長,人口也在此時達到最高峰,約為二千三百七十四萬人,之後人口轉為負成長,依照現況推估,在一五〇年時人口將降為一千八百卅七萬人,比一〇五年的二千三百五十五萬人少了廿二趴。
▲ 臺灣一〇五年人口金字塔圖。(圖/翻攝自國發會網站)
出生數方面,在一〇五年約為廿一萬人左右,若總生育率維持現況,一五〇年的出生數將減少一半以上,預估僅剩十萬人,較一〇五年減少五成二六。因此未來廿年,學齡人口也將持續減少,一〇五學年度六至廿一歲學齡人口約為四百〇一萬人,廿年後將減少七十六萬至一百一十九萬人,也就是說,一百廿五學年度六至廿一歲學齡人口僅剩約三百萬人左右。
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工作年齡人口也將持續減少,預計在一五〇年十五至六十四歲工作年齡人口將僅剩八六一萬人,較一〇五年的一千五百八十三萬人少七百廿二萬人,減幅逼近五成,且卌五至六十四歲所占比率將由四成〇五增加為四成七五,逐漸趨近半數,面臨高齡化。
同時,受到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及高齡人口大幅增加的影響,未來死亡數也將逐年增加,由一〇五年的一六萬九千人提高至一五〇年的卅三萬七千人,將近二倍。
而臺灣的高齡化問題也比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嚴重,自八十二年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七趴),預估將在一〇七年成為高齡社會(超過一成四),一一五年成為超高齡社會(超過二成)。由高齡社會轉為超高齡社會僅八年,跟韓國(八年)、新加坡(七年)時程相當,較日本(十一年)、美國(十四年)、法國(廿九年)及英國(五十一年)為快。預估在一五〇年時,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率將從一〇五年的一成三二上升到三成八九。
▲ 臺灣一五〇年人口金字塔圖。(圖/翻攝自國發會網站)
此外,青壯年人口的扶養負擔也將逐年增將,扶養比將從一〇五年的三成六二暴增至一五〇年的九成四二,也就是說,一〇五年約每五.六個青壯年人口扶養一位老年人口,至一五〇年將轉變為每一.三個青壯年人口扶養一位老年人口。
未來臺灣人口高齡化的速度,主要仍繫於生育率能否回升,若政府無法提供積極有效的因應對策,提升國人養育下一代的意願,生育率仍可能持續下降,如此將更難維持穩定的人口結構,屆時所帶來的影響層面及衝擊力道將更大。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887
少子化/一本都不能少!偏鄉畢冊難生產 校長想出這辦法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三立新聞網
記者郭奕均、羅正輝/桃園報導
在少子化的時代,學校新生人數逐年減少,出現「一人班級」的學校也越來越多,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畢業生要拿到畢業紀念冊更加困難,因為通常畢冊都得開模大量印製,廠商不太可能為了一位學生開模;另外像位於偏鄉的學校,畢業生人數也相當少,每位學生要平均負擔的開模費用就會高得嚇人,甚至每個學校幾乎都會有弱勢學生,這些學生連付出餐費都有問題,買畢冊更成了奢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桃園文華國小的校長吳俊生就透過產學合作,找到取代傳統畢冊的好辦法。
▲ 文華國小校長吳俊生,研發出數位客製化畢冊。(圖/記者郭奕均攝影)
「一個人都不能少、一本都不能少!我不希望因為少子化導致部分學生拿不到畢冊,也不希望弱勢的孩子因為買不起畢冊而遺憾」,曾經也在偏鄉服務的吳俊生說,當時學校畢業生只有廿幾個人,要印刷全校的畢冊平均每人都要負擔一千多元,但學生們的家庭經濟狀況都不是很好,連每年舉辦運動會都成問題,更別說是印畢冊了,「而且為了廿幾位學生開模印刷全校的畢冊,願意印的廠商都是賠本做生意。」
▲ 客製化畢冊封面是學生照片、內頁也有學生自己設計的版面。(圖/記者郭奕均攝影)
於是吳俊生找了印刷工廠,結合科技數位化的進步,找到印製畢冊更好的辦法─「客製化無版印刷」,也就是不需要開模,而是將電腦儲存的圖文數據轉印到印刷機上,直接印刷成成品,「所以就算只印一本也可以,而且價格更低,同時解決少子化衍生的問題,也讓弱勢的孩子比較有能力負擔。」
而要製作這樣的「客製化」畢冊,學生們就要學著編排自己的個人頁面,像是要放哪些照片、要怎麼排版、要寫些什麼文字…等等,相較於傳統的畢冊,通常學生們只要繳錢、給廠商拍照就好,廠商會負責處理好照片並排版印刷,客製化的畢冊學生要自己動手編制,「我們給學生相機,他們可以拍同學、拍自己,然後還要設計個人頁的頁面,增加學生的參與感,他們拿到這本畢冊時意義就不同了。」
▲ 學校發相機給每個班級,讓學生自己拍照、自己設計畢冊。(圖/記者郭奕均攝影)
「自己的畢冊自己做」,而且這本客製化的畢冊,封面不再是傳統的「全校都長一樣」,而是學生自己的照片,封底也是學生親自設計,打開頁面還有屬於自己的滿滿回憶,這就是一本「專屬自己的畢冊」,解決的不只少子化問題,不再靠大量印刷,只印一本也可以,也因為價格更低,降低弱勢家庭負擔,同時也讓學生投入學習、培養創意力,「一個人都不能少、一本都不能少!」
▲ 傳統畢冊(左)全校都長一樣,客製化畢冊(右)是專屬學生的作品。(圖/記者郭奕均攝影)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0461
日本經濟團體對撕 勞動力短缺急死人 北京新浪網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環球時報記者 蔣豐 倪亞敏】勞動力!勞動力!!勞動力!!!伴隨著日本社會高齡化和少子化進程的加深,日本各行各業都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可以這樣講,這已經成為日本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之一,就是如何明確對待外國人勞動力的政策。
一一月一六日,日本四大經濟團體之一的日本商工會議所終於按捺不住地發聲了,明確要求政府擴大接受外國人勞動力。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頭三村明夫在會見記者時表示,「日本中小企業因為勞動力短缺陷入艱難狀態。現在,雖然安倍政府積極動員女性和老年人不斷進入勞動市場,同時也有大約一百〇八萬外國人勞動力活躍在社會上,但這仍然沒有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這種狀況必須從根本上改變。」
目前,按照日本政府的現行政策,只有在「專業性?技術性」的領域可以接收外國人勞動者。但是,現在日本包括建築業等許多領域已經因為勞動力短缺而嚴重影響事業進程了。日本工商會議所在給政府的提言中呼籲,「不要再拘泥過去的政策了,必須立即行動起來,確立一個全面開放外國人勞動力的接納體制。」與此同時,這份提言還批評日本政府等根本就沒有提供一個可以討論這個問題的平臺,建議迅速設立相關機構進行認真討論。
日本商工會所在提言還提出具體的改革方向,即修改目前只接納技術性領域外國人才的政策規定,要讓外國人勞動力可以進入到各個行業,並且進一步降低外國人勞動力進入日本的門檻。
值得關注的是,面對勞動力短缺的現實問題,日本一些經濟和工會團體還在相互對撕。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去年提出《外國人才接納促進基本方針》,只建議擴大接受外國高級人才。日本經濟同友會則希望儘早明確討論這個問題的責任主體是誰,全盤制定企業國際化人才戰略。而日本最大的工會組織——日本勞動組合總聯合會則依然擺出強硬的反對架勢,只同意在專業的、技術的領域接受外國人勞動者,拒絕接受一般的外國人勞動力。
日本媒體指出,日本商工會所的這次提言,雖然沒有捅破「開放移民」這層窗戶紙,但這個問題正在成為日本社會無法迴避的問題。
詳全文 日本經濟團體對撕 勞動力短缺急死人-國際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71117/24647724.html
觀點投書:友善托育,安心育兒
風傳媒
陳孝威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你可知道,臺北市政府對零到兩歲的嬰幼兒,只要父母送給相關科系或政府培訓的保母托育,每個月就會補助家長兩千元托育費用?如果家裡有二寶、三寶,或者年收入約五十萬以下的中低收入戶,又如果是進入政府認證的友善托育中心,補助還會更高。可是為何最近的年輕爸媽,還是覺得養育負擔沉重,感覺政府好像沒有在做事?
我自己最近剛有了寶寶,上網調查並詢問跟我一樣,最近剛當爸媽的好朋友後發現,問題出在合格托育人員的數量不夠──在中正、萬華地區,每年大約會有八千名〇到兩歲的寶寶,可是政府立案的友善托育中心,可以照顧的嬰幼兒數量卻不到四百位;就算加上有登記在市府網頁上的合格保母,能夠獲得照顧的嬰幼兒,也不超過全部的四分之一!原本立意良善,同時補助年輕爸爸媽媽減輕養育方面的經濟負擔,與讓受過專業訓練的保母有案可接的育兒津貼,最後卻變成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餅。實在是讓市府的美意大打折扣。更讓市府照顧新生兒與幼兒的政策,變成空頭支票。
另外,有些年輕夫妻有了孩子後,出於各種考慮,或是決定由父母其中一人親自在家照顧,又或者是拜託家中長輩照顧孫兒,這些人也同樣被沈重的育兒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政府除了提供嬰幼兒托育外,也當為這些選擇在家養育兒女的家長做些什麽,紓減他們育兒的壓力。
所以我主張,目前對於在政府認可的友善托育中心托嬰的補助,應擴及所有的新生兒。從出生到兩歲,每個月補助三千元。無論孩子是由誰照顧,只要家戶年收入在一百萬以下的中產階級,都給予補助。這三千元並不多——或許有些父母覺得還是太少,卻代表政府對當今臺灣社會的少子化困境中,勇敢生育的爸媽的微薄心意!若以中正萬華為例,每個月大概要多支出約兩千五百萬。可是,對這些國家未來的棟樑與希望,正要成長茁壯的可愛孩子們,政府難道就不應該在他們身上花錢嗎?
同時我也認為,政府應當鼓勵、提供誘因給年輕父母,將孩子交給合格的保母托育。除了職訓單位廣泛開課培訓育幼人員,與在市府網頁上公開合格保母的名冊外;我主張在嬰幼兒的托育場所裝設網路攝影機,讓孩子的爸媽可以透過手機APP,隨時隨地看到自己的孩子。以現今成熟的網路科技來說,這項投資也並不貴。政府應當補助合格保母裝設,讓合格保母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等到孩子結束托育時,再由父母透過APP評鑑保母,並上網公開保母評價供市民搜尋。讓市場來淘汰不適任的保母,同時讓優質保母脫穎而出。
新創團隊研發「貼式體溫計」,解決替小嬰兒量體溫的難題。(圖/大頭家族 @flickr)檢視相片
作者呼籲政府,安心育兒不只是口號,而是有必要加以落實的政策。(圖/大頭家族 @flickr)
為下一代孩子做些什麽,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與義務。如果政府的施政與各種政策,無法減少年輕爸媽養兒育女的生活壓力,哪來願意生孩子的父母?而臺灣也終將變為了無生氣的老人之島!友善托育,安心育兒不只是口號,而是有必要加以落實的政策。
*作者為國民黨第廿全黨代表,臺北市第五選區(中正區、萬華區)市議員參選人
https://tw.news.yahoo.com/觀點投書-友善托育-安心育兒-213000181.html
少子化/家長當心!缺乏年長學習對象 獨子易中毒品陷阱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記者楊忠翰/專題報導
「碰!碰!碰!」籃球場響起規律的拍打聲,許多青少年在場上捉對廝殺,散發無比青春活力,未料下場後卻立刻變調,有人竟在大庭廣眾下點起K菸,自顧自地吞雲吐霧,絲毫不在意他人眼光,顯見毒品危害青少年之嚴重性;少子化世代的青少年多為獨子,缺乏兄長做為學習榜樣,加上網路改變毒品取得方式,使得青少年更加容易沉淪毒海,所幸政府單位極為重視,目前正積極規劃配套方案,藉以杜絕毒品入侵校園!
▲ 臺北市毒品查緝中心屢破各式毒品案件。(圖/記者楊忠翰攝影)
臺灣生育率低有二個根本性原因:一為年輕世代普遍晚婚,原因與高等教育發展走向有關,年輕人必須先完成大專學業,自然延緩進入職場的時間,其中二成五的青年揹負助學貸款,一畢業就面臨還債壓力,面對的又是薪資停滯的時代,還有誰能按照常軌成家立業?
二為對養育下一代的信心不足,因上述薪資凍漲之情形,進而誕生許多雙薪家庭,並決定不生或只生一個,就算父母響應政府德政,也只能幫你照顧到六歲,年輕父母往往將孩子交給教育體系去教養,但是校園內性侵、霸凌、體罰、吸毒等案件層出不窮,加上獨子並無兄姊當作學習對象,容易受到同儕影響而誤入歧途,尤以染上吸毒惡習為最。
臺北市警局成立「毒品查緝中心」,柯文哲市長親自主持揭牌儀式(楊忠翰攝)
▲ 臺北市毒品查緝中心於去年十一月廿八日成立。(圖/記者楊忠翰攝影)
根據臺北市警局少年隊統計,一〇三年未成年毒品案總計八十二件,隔年小幅上升為一百〇六件,去年暴增到一百九十件,今年元月至十月則降為一百〇三件,對此,臺北市毒品查緝中心副主任黃壬鍵表示,光是今年元月到九月,臺北市破獲的毒品案件就有四千二百廿五件,相較之下,未成年毒品案件僅佔二趴,過去毒品交易大多以熟人介紹為主,但是現在網路力量無遠弗屆,從八歲到八十歲的一般民眾,均能從臉書社團或通訊軟體等媒介,輕易取得毒品販售資訊,毒販還會利用例如「紅豆湯」、「貢丸湯」、「悠閒」及「硬喉糖」等代號,取代原本的一粒眠、搖頭丸、K他命及安非他命等毒品名稱,使得青年學子誤入陷阱而不自知。
▲ 臺北市毒品查緝中心亦搗破多間毒品工廠。(圖/記者楊忠翰攝影)
黃壬鍵接著表示,通訊軟體讓毒品買賣變得容易,唯一沒變的則是價格居高不下,迫使年輕毒販做起無本生意,北投分局曾經查獲一名未成年毒販,他從LINE群組得知有人想要十隻毒咖啡包,他便向買家開出四千元的價格,再用相同價格向上游購買十二隻毒咖啡包,如此大費周章只為賺取二包差價,藉以讓自己有毒可吸,黃壬鍵呼籲,家長必須多關心孩子手機使用情形,藉以避免他們接觸到錯誤資訊,造成無可挽回的遺憾結果。
▲ 臺北市毒品查緝中心副主任黃壬鍵說明調查重點。(圖/記者楊忠翰攝影)
不過,雙薪家庭大多無法對小孩付出全部心力,尤有甚者,小孩在家中並無學習仿效的對象,只好向外界尋找寄託或目標,此時同儕朋友所造成的影響力,遠大於家長及學校老師,黃壬鍵則表示,青年學子參加同學或朋友的派對時,為了獲得對方接納與認同,對於朋友用來助興的不明藥物,大多不會過問或排斥,假如不慎誤用第三、四級毒品後,他們只會感受到當下帶來的快感,忽略這些毒品所帶來的危害,這是值得全國人民注意的警訊。
臺北市毒品查緝中心前往新樹路的五星級摩鐵查緝,但業者曾主動通報轄區派出所,因此收進大筆人頭費卻又不必承擔責任(翻攝畫面)
▲ 青少年很容易在參加派對時誤用毒品。(圖/翻攝畫面)
此外,臺北市警局調查毒品入侵校園狀況,統計三年內高中職以下學生涉毒事件共二百〇二件,其中高中職學生為一百六十九件,警方分析資料時發現,涉案學生集中在某十所學校,其中排名前二名的學校,被查獲涉毒的學生就佔了三成!對此,臺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主任顏慕庸表示,臺北市毒品防制策略地圖應用於公共衛生三級預防理論,第一級預防是針對一般社會大眾,盡量避免民眾出現接觸毒品的機會,尤其在國高中生部分,臺北市領先全國推動「正向生活技能訓練」,學生在同儕間從事健康活動,藉以增加保護因子;市政府亦開始推廣北極星計畫,廣為發送反毒宣傳名片,上面登載拒絕毒品方式,以及毒品危害防制中心電話,顏慕庸期望能像一六五反詐騙專線一樣,民眾如有任何毒品方面的疑問,均能致電向值班人員詢問,藉以發揮反毒的最佳效果。
臺北市毒品查緝中心前往新樹路的五星級摩鐵查緝,但業者曾主動通報轄區派出所,因此收進大筆人頭費卻又不必承擔責任(翻攝畫面)
▲ 臺北市毒品查緝中心亦搗破大型毒品轟趴。(圖/翻攝畫面)
第二級預防則針對高風險族群,建構保護策略,臺北市毒品危害防制系統串聯各級機關,串聯而成毒防資訊平臺,教育局在校園中推行春暉專案,輔導高風險學童,透過露營等戶外活動,藉以讓學生接觸大自然,遠離毒品誘惑,校外則建立社會安全維護網,針對中輟生進行輔導,並完善社區營造,藉以避免接觸毒品,例如W飯店推行的乘風學園,給予問題學生再出發的機會,並在學習中獲得謀生技能,減低重回陰暗角落的可能性。
郭女離開W飯店時陷入昏迷,送往國泰醫院救治後,再轉往臺北榮總搶救六小時後身亡(楊忠翰攝)
▲ W飯店透過乘風學園計畫扭轉形象。(圖/記者楊忠翰攝影)
第三級預防是針對已染上藥癮者,市政府啟動獨特少年計畫,將未成年毒犯視為病人,設計團體治療療程,市政府每年皆編列毒品防制預算,讓染毒者能夠進行戒毒治療,以及接受心理諮商師輔導,使其能重獲新生;最後,顏慕庸語重心長表示:「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必定會後悔!」,廿年後再回過頭檢視,過程勢必艱辛無比,但成果一定值得眾人驕傲!
臺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主任顏慕庸(楊忠翰攝)
▲ 臺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主任顏慕庸說明預防之道。(圖/記者楊忠翰攝影)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6584
少子化/生得少更敢花!嬰幼兒用品消費M型化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記者馮珮汶/專題報導
臺灣出生率越來越低,國發會每二年的人口推估報告中,原預估人口死亡交叉最快將於二〇二一年發生,少子化引發各界憂慮,但從消費市場看來,這反倒成了另類商機!因為消費型態漸趨於兩極,形成M型化的消費市場,孩子生得少卻更願意買得好,強調安全、高品質商品反而銷售逆勢成長。
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我國婦女總生育率自七十三年起下降至低於二.一人的替代水準;九二年跌至一.二三人,跨入所謂「超低生育率國家」的門檻,九九年更下跌到〇.八九五人新低點,目前生育率則維持在一.一七人。隨著出生率越來越低,少子化將面臨到的危機也越來越近。國發會每二年的人口推估報告中,原預估人口死亡交叉(出生數低於死亡數)最快將於二〇二一年發生,但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九月臺灣新生兒出生數僅一四萬三千人,「若這樣的趨勢無法逆轉,人口死亡交叉將提前二年報到。」
▲ 少子化導致人口死亡交叉恐提前報到。(圖/李鴻典攝)
但少子化商機卻不減反增,高端嬰兒用品 Combi Taiwan(臺灣康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宏碩觀察,亞洲消費者在為寶寶挑選用品時,考量品質安全更重於價錢,造就高價產品成長,消費族群漸趨於兩極,形成M型化的消費市場,主因是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或兩個小孩,父母更願意花錢買強調安全、高品質的產品給孩子,除此之外,新一代的年輕爸媽認為願意為家庭付出,並不代表就一定要放棄自我,所以也更願意投資在能幫助爸媽「更輕鬆」育兒的工具上。
生得少卻用的好 這三款商品連明星都愛
根據臺灣康貝調查統計,目前產品銷售前三名明星商品分別是兒童安全座椅、嬰兒手推車、安撫餐搖椅,皆是全系列商品中的高端產品。至於最受明星喜愛的則是安撫餐搖椅,更是名人口耳相傳的愛用育兒法寶,像是陳曉東、賈靜雯、徐若瑄、陳海茵、朱芯儀等皆曾分享過其使用心得,更是全臺各大五星級月子中心指定採用。
▲ 年輕父母寵兒不手軟,像是高檔兒童安全座椅、嬰兒手推車、安撫餐搖椅都相當熱銷。(圖/臺灣康貝提供)
少子化商品M型化 嬰幼兒用品將走精品化
臺灣康貝表示,現在父母願意多花錢買強調安全、高品質的產品給孩子。楊宏碩表示,未來嬰幼兒用品走向,除了重視安全性外,精品化是必然的趨勢,強調「更安全」、「更舒適」、「更具設計感」的商品會越來越多,在外型的美感設計上也會越來越被重視。
同時,由於臺灣雙薪家庭多、孩子生得少,一家庭六個大人照顧一個金孫的狀況也不少見,育兒用品的真正使用者不只是媽媽一個人,而更多是幫忙照顧孩子的長輩或保母們,以致消費者在選購育兒用品時,對於商品設計是否操作簡單方便、使用直覺性,也就越來越挑剔。
▲ 蝦皮拍賣統計,網站上玩具同樣銷售反應熱烈。(圖/品牌提供)
另外,據樂天市場統計,母嬰親子用品品項數較去年增長二成,銷售量也呈現逐年成長的跡象,今年母嬰親子整體業績較往年攀升四成,且平均客單價落在一千二百至一千五百元,「寵愛商機」從小孩的尿布、推車到彌月禮盒通通都能在家一指網購。
momo 購物網則是統整出親子用品消費主要客群年齡層自廿五歲至卌五歲為主,其中又以女性消費者為大宗,約佔八成。平均客單價約落在二千五百元至三千元區間。親子消費Top三熱門類別則是紙尿褲、嬰幼兒推車/汽座以及嬰幼兒床寢。
蝦皮拍賣同樣表示主要消費族群為女性,年齡介於廿五到卅四歲間,不同於紙尿片銷售最好,反倒網站上清潔護理銷售第一名,其次為玩具以及哺育用品。
▲ 許多父母現在利用網路搜集育兒訊息,之後才會到實體門市體驗。(圖/李鴻典攝)
主攻親子的美麗華百貨觀察少子化市場則指出,在大環境每況愈下的現在,近年來親子童裝還是能維持幾乎持平,約有三至五億的銷售額,百貨內打造全臺唯一迪士尼的UNIQLO賣場,民眾平均消費客單價都在一千到一千五百元間,目前最熱門的三類為玩具、童裝、小吃。
現在消費型態轉變,楊宏碩表示,受惠於網路使用普及率高,新手爸媽們更容易從網路上蒐集到各式各樣的育兒訊息,消費者不再是直接走進傳統的婦嬰用品店,而是先由線上蒐集資訊後,再到實體門市或場展體驗商品,最後才來決定採購地點,因此,實體通路是否能提供最完整的商品體驗及品牌服務,也就大大左右著消費者的採購決定。
▲ 臺灣雙薪家庭多、孩子生得少,一家庭六個大人照顧一個金孫的狀況也不少見。(圖/李鴻典攝)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953
少子化/各縣市生育率下滑 僅桃園、離島逆勢成長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記者張之謙/專題報導
臺灣受到少子女化影響,雖然全國總人口數人持續上升,但即將達到最高峰,目前全國各地的人口增加率都逐年下滑,各縣市的出生人數及生育率,除了離島地區之外,也幾乎都呈現下滑趨勢。
在人口數方面,六都之中以新北市人口最多,從七十九年約三百萬人,成長到一〇五年約三百九十萬人;臺北市變化不大,人口數始終都維持在二百七十萬上下;高雄市及臺中市則有明顯成長,高雄市從二百五十萬增加到二百七十七萬,臺中市從二百〇一萬增加到二百七十六萬,超越臺北市成為六都人口數的第二名及第三名;原本人口最少的桃園市則從一百卅五萬人成長到二百一十四萬人,超越臺南市;而目前人口數約一百八十八萬的臺南市,則是六都中人口最少的,也是唯一沒有超過二百萬人的直轄市。
若從人口增加率來看,在自然增加率方面,六都的發展方式極為相近,皆逐年下滑,並在九十九年達到最低點,之後則呈現持平,比較特別的是桃園市在一〇三年升格為直轄市後,自然增加率大幅提高,目前為六都中自然增加率最高的直轄市。
各縣市人口統計 圖/內政部統計查詢網
▲ 桃園市(綠線)的自然增加率在一〇三年後大幅提升。(圖/內政部統計查詢網)
社會增加率則沒有明顯下滑趨勢,六都之間的差異也比較明顯,其中臺南市、高雄市較為穩定,大約都在〇(〇/〇〇)上下,沒有明顯的遷入或遷出;臺中市小幅下滑,目前社會增加率為五.一(〇/〇〇),為六都中第二高;新北市則一路下滑,目前社會增加率為負〇.六三(〇/〇〇),遷出人口已超越遷入人口;臺北市變化幅度極大,並沒有穩定趨勢,不過大多時間社會增加率皆為負值,目前為負七.〇八(〇/〇〇),六都中敬陪末座;桃園市雖也呈現下滑趨勢,但和自然增加率相同,在一〇三年後大幅成長,目前社會增加率為十四.五(〇/〇〇),遠勝其他五都。
出生人數及生育率部分,六都的趨勢大致相同,皆逐年下滑,僅有桃園市在一〇三年後大幅增加,出生人數及生育率的提升也是導致自然增加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 桃園市(綠線)的社會增加率也同樣在一〇三年後大幅提升。(圖/內政部統計查詢網)
各縣市部分,以彰化縣人口數量最多,約一百廿八萬人,連江縣最少,約一萬二千人,而除了新竹縣、新竹市、金門縣有明顯成長外,其餘縣市的人口數量幾乎都是持平或是微幅下降。
若從人口增加率來看,在自然增加率方面,全臺各縣市均呈現下滑趨勢,且目前僅彰化縣、新竹縣、金門縣、新竹市、連江縣、嘉義市、澎湖縣為正,其餘皆為負值,顯示大部分縣市的死亡人數已超越出生人數;社會增加率方面則沒有明顯趨勢,但大部分縣市長期都是負值,顯示遷出人口持續多於遷入人口,目前也僅有新竹縣、新竹市、基隆市、澎湖縣、金門縣的社會增加率為正。
出生人數及生育率部分,各縣市與六都相同,皆逐年下滑,其中情況較好的為新竹市、澎湖縣,但仍是逐年減少,僅有金門縣及連江縣的出生人數不減反增。
▲ 其餘各縣市的自然增加率也均呈下滑趨勢。(圖/內政部統計查詢網)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894
少子化/隔代教養小心!專家:不要給小孩有吵就有糖吃觀念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記者陳啟明/新北報導
每個小孩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但雙薪家庭往往為了工作,都必須將小孩交給長輩照顧。臺北市南港日前曾經發生一起因隔代教養逆孫不知感恩,還毆打阿嬤要錢案件,甚至還怒嗆阿嬤:「再不給錢就殺掉妳跟親戚!」害的阿嬤及同住家屬嚇得趕緊連夜搬家躲藏。有專家指出,隔代教養最擔心也最容易發生就是「寵」的問題,因為長輩太疼愛小孩,會導致小孩從小個性偏差,進而學壞,甚至到無法無天的地步。
經濟協助 隔代教養家庭最迫切的需要與支持(圖/臺灣世界展望會)
▲ 隔代教養一不小心就會衍生很多問題。(圖/示意圖 資料畫面)
李男吸毒成癮,長期對阿嬤恐嚇討錢,甚至無視保護令,導致阿嬤精神受創而中風,並連夜搬家躲藏,李男找上鄰居要人,警方歷經連日蒐證,循線將他拘提到案送辦(翻攝畫面)
▲ 李姓男子日前常恐嚇毆打自己的阿嬤。(圖/資料畫面)
專家說,許多當阿公、阿媽的人幫忙子女照顧小孩,主要是疼小孩而不是管小孩,面對孩子的吵鬧有求必應,孩子最後會淪為「有吵的孩子有糖吃」的觀念,長大後也不知道感恩,反正只要缺錢花用,就跟家裡要就好了,最後行為偏差,一結交到壞朋友,就陷入深淵。
而此案例中的李男,因為父母都在工作,從小在阿嬤的扶養下,李男從小要錢要什麼都跟阿嬤拿,認為只要吵就可以有糖吃,最後染上毒品惡習,阿嬤的養老金也被花光,最後阿嬤及同住家屬因擔心李男恐嚇,嚇得趕緊連夜搬家躲藏,向警方求助,李男逮捕送辦後,檢方亦向法院聲請羈押獲准並禁見。
新北市少年隊隊長陳耿賢表示,雖然隔代教養問題多,但其實還是有正面的意義,不單除了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有經驗的祖父母面對孩子的狀況,較能心平氣和的處理,不會有新手父母焦慮問題,還可以扮演父母親子之間的緩衝橋療,增進兩代三代感情。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846
少子化/少子化比日本晚卅年 臺灣政策卻跑最快?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三立新聞網
記者林瑩真、張家寧/專題報導
日本面臨嚴峻的少子化現象,儘管政府自一九九〇年代開始推出許多政策改善,但問題依舊遲遲未解,原因包括不婚者增加、少子化政策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常遭受到質疑以及少子化政策的質量未顯著改善。雖然臺灣面臨少子化問題時間較日本晚一些,但政策的執行速度上卻快一步,只是政策快步調,真的能達到效果嗎?又或者早已淪為政治惡鬥的犧牲品?
▲ 日本社會背景與臺灣不同。
臺日解決少子化的對策最大差異為何?事實上,日本與臺灣的歷史背景本就不同,二〇〇三年七月,日本國會通過「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內閣府成立由首相擔任會長,中央與地方的資源全力支援少子化對策,反觀臺灣,卻是分別由教育部、內政部等各部門推動,應變政策較為零星也欠缺整體思考的完整性,各部會雖然有努力改善問題,但缺少一個「統合的單位」。
▲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林明煌。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林明煌指出,對日本來說,少子化是動搖國本的「國難」問題,政策當然屬於重要國家政策,也是一種戰略,非單一部會能承擔的工作,因此日本將少子化政策的總負責單位提高到內閣府內,由首相擔任總召,呼籲臺灣政府也應更重視少子化問題,將少子化決策的位階提高,一改以往「孤狼式」的作風,尤其「日本採用團體合作的方式,效果僅維持平盤,我擔心臺灣連平盤都沒辦法維持,還一直往下掉。」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翁麗芳。
另一方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翁麗芳舉例,日本比臺灣早面臨少子化問題,政策推動卻比臺灣緩慢,如臺灣早已實施的「幼托整合」、「幼兒教育無償化」等,日本都尚未有眉目,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日本政府會不斷尋求各部門、領域專家的意見,要求政策必須謹慎而完善,而臺灣雖然可以為政策推得快感到驕傲,但後續需要不斷修補政策,這點被稱為「滾動式修正」,也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少子化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需要投入長期研究規劃、實施、監控及反思才能解決,教育界盼望,少子化政策不要變成政黨惡鬥的犧牲品,建議臺灣政府可以學習日本提出的「教育國債」思維,作為一種長期投資,為教育合理的增加財源,進一步解決少子高齡化的問題,提升國家競爭力,「方向對了,教育投資本就是長期的,拿短期投資的觀點面對教育,那是沒辦法解釋的,教育絕對不是投資的標的」。
▲ 育兒政策需要長期規劃。(圖/Pixabay)
日本少子化政策講究完善,卻謹慎到無法推行,人民感受不到政府作為;臺灣少子化政策推動快速,可是處處都需要修正,同樣飽受人民批評!日本與臺灣雖說相似,但在國情、人本文化上有著根本的不同,面對少子高齡化的危機,雙方或許應將彼此作為借鑑,推行優秀政策一同解決「國難」。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6007
評估夜間托育 黃偉哲籲端出牛肉而非負面攻擊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記者蔡文居/臺南報導〕民進黨臺南市長黨內初選競爭激烈,爭取黨內提名的立委黃偉哲今天在安平服務處發表第三波托育政見。黃偉哲呼籲,少子化是極為嚴峻的危機,有志競逐市長大位者,都應該積極尋思解決之道,提出政見牛肉爭取市民的認同,而非進行負面攻擊,期待市長黨內初選是一場君子之爭,才是全體臺南市民之福。
黃偉哲今天邀請固定輪班工作者及單親育兒者現身說法,聽取他們的需求,並推出試辦夜間托育的政見。(記者蔡文居攝)
黃偉哲今天邀請固定輪班工作者及單親育兒者現身說法,聽取他們的需求,他推出試辦夜間托育的政見,希望未來如果可以當上市長,能夠減輕夜間工作者的育兒負擔,增加年輕人的生育意願,減緩少子化的問題。
黃偉哲表示,他日前已陸續發表過增設公立幼兒園、推動私幼公共化等托育政見,今天再推出第三波托育政見,針對夜間托育提出試辦的可能性。
他進一步說明,目前的公私立幼兒園正常托育時間到下午四點,加上課後留園服務,可以延長到晚上六點;但如果夫妻都是固定輪班的工作者,有時候需要夜間工作,根本找不到地方可以托兒,因此,他提出公立幼兒園試辦夜間托育的想法。
黃偉哲表示,未來如果他當上市長,將評估試辦夜間托育的可能性,選擇適當的公立幼兒園辦理夜間托育,以服務目前托育服務無法照顧到的的民眾。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258182
少子化/生少、不生敲警鐘 教育工作者嘆臺灣噩夢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記者葉立斌/專題報導
少子化一詞已成為教育工作者們的噩夢。高鳳、永達技術學院接連退場,敲響第一發警鐘。不過,有時「危機就是轉機」,像是興國管理學院獲得中國信託捐資並重組,現為中信金控管理學院,只開三個科系並試行媒介就業、拚出新的道路。
▲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圖/翻攝官網)
至於其他學校,恐怕沒這麼走運。在今(二〇一七)年中,花蓮私立臺灣觀光學院傳出今年度的新生「被轉學」,因日、夜間部僅招到一百五十六名新生,董事會決定僅保留廚藝系,其他系學生僅有轉入廚藝系以及轉至其他學校兩個選項。開學第一天就被要求轉學的荒謬狀況在這裡上演,當時有學生嘆息「讀書像賭博」。
將年齡往下拉一點,一〇六年全臺高一新生人數為廿五萬一千人,到一一四學年度將減為十八萬一千人。目前有四分之三的學校,全校學生人數不到二千人。
一九八〇年代開始,出生人口數就從卌餘萬一路下降,每年大約以一至二萬人的幅度跌落;近十年來的少子情勢更明確,二〇〇九年出生數僅剩十九萬一千三百一十人。二〇一〇年適逢虎年,受民間習俗影響,全年出生數為十六萬六千八百八十六人,創歷史新低,勢必衝擊多年後的學前、國中小、高等教育。
若從二〇一七年的指定科目考試考生人數來看,考生人數創下新低(四萬七千三百卅四人),以及統測報名人數也創新低來看,少子化將會對高中職造成影響。
雖然,這波還沒影響到高中端,但正如一名教育工作者所言,公立學校衝擊理當最小,最大的是私立學校,且是「非升學名校」極可能成為先退場的學校,因為私校財源極大部分來自學生學費,不像公立學校有政府當靠山。
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明表示,高鳳永達的退場確實是因學生數太少所致。因私立學校收入來源有八成都是仰賴學生的學費,而收入短少造成的,當然是沒有足夠經費更新教具,導致教師低薪、教學品質下降。
▲ 高鳳技術學院 教師與高教工會到教育部爭取應有權益。(圖/葉立斌攝)
▲ 少子化已在大學方發威,有多所學校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退場的學校。(圖/李鴻典攝)
學校收了怎麼辦?
有教育工作者直言,少子化一旦影響高中,先退場的一定是「所謂的」後段私立學校。私立學校學費高,即使當年的學生人數足夠,也極可能因普遍性的家庭貧窮,使得學生無法就學,只能直接就業。
北市教育局中教科長陳素惠回憶,在她到教育局服務至今,只有兩所私立職校解散,且不是因為少子化、生源不足等問題。同時如有學校打算解散,需依照私立學校法第七四條,選擇轉型或退場。「轉型只能改成辦理文化或社福機構」。
▲ 高中生人數也不斷下探。圖為準備學測的學生(圖/葉立斌攝)
托兒經費高昂問題有解?
在孩子學齡前相當重要的幼兒園,以及協助家長照顧孩子的托兒所,都是一筆開銷。現在多數人抱怨公立托兒所難抽,使得他們只能咬緊牙關,選擇學費稍微高些的私立幼兒園。
北市教育局學前教育科科長吳文誌說明這狀況的起因。過去公立幼兒園實際上是不受青睞的,因為有些家長認為公幼公托「品質不好,只有最基本的托育服務」,不如花多點錢送去私立幼兒園;當時公幼多是家庭經濟中下的孩子就讀。不過近年經濟成長不佳,多數家長反倒想讀公立幼兒園,但公幼近幾年並未大量增設,一樣的名額卻有較多的新生兒,就造成這樣的結果。舉例:以學齡前兒童約有十二萬人來說,一個年齡區間有三萬人,但公幼的名額大約二萬名,接下來就不用說了。
現在教育部針對五歲以前的幼童推出免學費措施,看來是暫時解決現狀。吳文誌表示,北市的新生兒出生率下降,為此,臺北市持續推出福利政策,務求讓青年「願生敢養」。雖公托還沒有大幅增班的計畫,目前市府規畫〇到二歲的托育專班,且計畫發給育兒津貼。
▲ 私立幼兒園。(圖/李鴻典攝)
教育是百年大計,少子化造成危機,雖有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這或許是「轉機」:孩子們能夠分配到較多的教育資源,未來走向小班化、精緻化以及適性揚才…然而,多數教育工作者仍認為這將是臺灣噩夢、「連下一代都沒有了,遑論教養、發展國力」。
另一方面,不少家長直言,孩子的教育成本向來是沉重負擔。即使不花錢送孩子學鋼琴、小提琴、速讀或各項才藝,上高中職甚或大學本就昂貴,不然「學貸族」是怎麼來的?如能妥善利用相關福利與補助,並且「教育公共化」理想能夠被落實,那麼對於青年「敢生敢養」也將有部分協助。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5753
〈臺北都會〉新北晚婚 近五年六都排第二高齡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廿日
市府加強辦未婚聯誼
〔記者何玉華/新北報導〕臺灣社會「晚婚、不生」情形愈來愈嚴重,內政部統計到去年底,廿歲到卌歲者,有高達四百卌萬人未婚,新北市民最近五年的初婚平均年齡都超過卅歲,在六都的晚婚情形是第二高齡,僅低於臺北市;新北市府鼓勵市民結婚、生育,每年舉辦四到六場未婚聯誼,平均配對率約三成二,今年已辦的四場中,有兩場配對率逾五成。
新北市鼓勵婚育政策 四部曲概要
未婚男女跳泰雅傳統結婚舞蹈,女方倒在男生手臂的動作,代表男生有肩膀可以當新娘的後盾。(記者何玉華攝)
根據內政部資料,「晚婚」的情況在全國各縣市相當普偏,也因此衍生「不生」的少子化問題,以去年為例,新北市民第一次結婚(簡稱初婚)的平均年齡,男生是卅二.八五歲、女生卅.六歲,在六都是第二高齡,僅低於臺北市的男生卅三.六五歲、女生卅一.五一歲。
觀察新北市最近五年的初婚平均年齡變化,女性從一〇一年的廿九.九二歲,一〇五年已突破卅歲大關,來到卅.六歲,初婚年齡增加〇.六八歲,在六都增加最多;男性從一〇一年的卅二.二九歲,一〇五年增加到卅二.八五歲,初婚年齡增加〇.五六歲,在六都僅低於臺南市。
參加未婚聯誼 女多於男
此外,近五年新北市的粗結婚率雖然高於全國平均,但在一〇二年達到高峰後又逐年減少,民政局有鑑於現代人的生活、工作型態不易接觸、認識對象,從一〇二年起開辦未婚聯誼,統計資料顯示,參加者的年齡以廿七歲至卅六歲(七十至七十九年次)最多,男性佔五成五七、女性更高達六成二八。
民政局戶政科長顏耀明說,經常接到關心子女婚事的父母,來電詢問未婚聯誼事宜,這些父母心裡著急,卻又不知如何幫子女找對象,認為公家機關主辦的未婚聯誼比較有保障,再加上每場聯誼都設計主題、配合節慶,參與民眾的高滿意度透過親友口耳相傳,讓配對率逐次增加。
顏耀明說,新北市至今已舉辦卅二場未婚聯誼,平均配對率達三成二,今年已辦的四場,配對率從三成七九七逐次增加到五成三三三。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153259
少子化/如何解決危機?薛承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民國一〇六年十一月廿日
記者李英婷/專題報導
「二〇一六年是臺灣最後一次出生人口高於廿萬人!」前行政院政務委員、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指出,以經驗來看,通常前一年結婚對數增加,隔年就會反映在生育率回升,但今年元至六月結婚對數近七萬二千對,相較去年同期減少近三千對;而離婚卻比去年多三百對。因此,薛承泰直言,今年出生人口數至少會比去年減少一萬人,相較去年出生數廿萬八千人,「今年有十九萬五千人就可以偷笑了!」
前政務委員、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專訪 圖/記者林敬旻攝
▲ 前政委薛承泰認為,今年出生人口數有十九萬五千人就可以偷笑了。(圖/記者林敬旻攝)
臺灣今年起總人口數不會再有廿萬人
少子化問題迫在眉睫。根據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計報告(二〇一六至二〇六一年)」, 二〇一六年老、幼人口曲線出現關鍵交叉,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將於今年底超越一四歲以下的幼年人口數,甚至青壯人口也在二〇一六年開始遞減,臺灣總人口數最快於二〇二〇年出現「零成長」,隨之負成長。該報告清楚指出,假使國人晚婚、遲育及不婚、不育之現象持續存在,提升生育相關政策亦未見明顯效果,總生育率(每位婦女生育人數)將從二〇一六年一.一五人降至二〇四一年〇.九人後維持固定。
薛承泰指出,歐盟國家更早即經歷少子化,以生育率低於一.六人作為一個重要警示門檻,只要低於一.六人,就會卯足全力提振生育;若掉到一.三人,對歐盟國家而言,形同國家步入倒閉,再多的鼓勵生育措施,效果有限。臺灣早在二〇〇三年總生育率就掉到一.二三人,被聯合國列為生育最低國家之一;且扣掉從一九九八年開放外籍新娘後,二千年至二〇〇五年每年新移民所生孩子約有三萬名,臺灣出生人口數早已跌破廿萬。
▲ 今年結婚減少及離婚增加,前政委薛承泰對明年生育率堪慮。(圖/記者林敬旻攝)
討論公托的時間點不對了
「臺灣人口危機其實從一九九八年就開始了!」薛承泰表示,一九九四年實施教育改革,廣設高中與大學,使得年輕人的生命歷程開始往遞延,相較過去很多人高中畢業即工作、結婚、生子,教改讓年輕人大學畢業後才找工作,加上經濟環境不佳,隨著工作階段不斷往後延,結婚時間自然也是「往後壓、往後壓」。薛說:「危機就是從這裡開始。」
相較全世界工業化國家的生育率維持於二人左右,臺灣從一九九六開始總生育率在一至二人之間,甚至幾度降至一人,這「慘況」維持十二年。薛承泰表示,那時候政府沒意識到危機,並無因應作為,現在再討論增加公托比例、改善育兒環境都已不見得有立即成效,「因為時間不對了!」
前政務委員、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專訪 圖/記者林敬旻攝
▲ 臺灣少子化危機早於一九九八年開放通婚後即已顯現。(圖/記者林敬旻攝)
育人政策要見效除非「再加碼」
少子化為國安危機是全民共識,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後也重視該問題,裁示自十一月中旬開始,每隔二周召開「育人、攬才、留才政策會議」。不過,薛承泰認為,透過移民提高臺灣人口數,不是不可行,一九九八年開放通婚後,確實提升臺灣生育率。但移民社會所帶來的紛爭,付出代價不會少於解決少子化代價,因此,若重新思考借助移民來增加人口,薛說:「我不反對」,但他在二〇一四年核定的「人口政策白皮書」,將「移民政策」列為因應少子化的最後一項,「因它會有後遺症。」
攬才需要再進一步省思,「育人」呢?記者問,馬政府時期提出鼓勵結婚、青年安心成家、育兒計畫、養育幼兒特別扣除額、全面實施五歲幼兒免學費等措施,如今類似政策從未斷過,但生育率仍不見回升,怎麼辦?「因為出現彈性疲乏了!」薛承泰說,人民會期待政府「再加碼」,同樣福利政策在實施一段時間後,人民會習以為常、甚至認為這是他應得的,因此除非政府再加碼。
但是政府有錢嗎?薛承泰舉例說明,對於長照,前總統馬英九任內只花五十多億元,總統蔡英文提出的「長照二.〇」卻提高到三百億元,「經費增加五倍,受益者有隨之增高五倍人口嗎?搞不好連二倍都沒有。」
呼籲政府「不要跳躍式思考」
薛認為,「不要跳躍式思考」,長照沒必要急著現在投那麼多錢,可以二〇二五年再處理。因為現在需要長照為七十、八十歲以上老人,他的子女五〇、六〇歲,是「嬰兒潮」出生的孩子,經濟狀況不錯、兄弟姊妹也多,可分享金錢、分享時間來照顧年邁父母。所以政府只要增加一些預算,教導這些子女基礎照顧知識與急救教育,不但政府可節省長照機構建置費用,這些子女也能從中學習將來如何照顧自己,即為「延緩老化」,是最好的預防機制,政府又可省下三成預防經費。
▲ 前政委薛承泰建議,長照增列預算延緩實施,以鼓勵生育優先。(圖/記者林敬旻攝)
薛承泰說,很多事情本來就是要按部就班,不要一步到位,等到二〇二五年,現在的年輕人成為主要勞動人口,其年邁父母需要照顧,但父母只生一、二個,這群年輕人沒能力也或許沒意願,政府這時把長照預算提高,「這才是真正為年輕人著想。」薛還說,現在政府補助長照,雖然減輕如他般中壯年的負擔,但卻是奪掉年輕人的機會,「我們不能夠這麼自私。」
薛接著說,長照省下經費就能挪為鼓勵生育。如何讓年輕人願意生?一是鼓勵適齡者在「適當時間」結婚;另一為加碼補助卅五歲前生第二胎者。至於怎麼加碼?薛說,如臺灣現有一百五十萬棟空屋,要消化很難,若蔡政府有魄力,宣示卅五歲前生第二胎就送房,「明年小孩不會增加嗎?例子雖誇張,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每年多生二萬個,生育數回到廿萬人,可以七十五年耗掉,臺灣自然沒少子化危機。」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16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