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陰陽資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生育性別資料】(轉貼)粵娶妻難
 瀏覽88,377|回應252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boxer

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廣東男性娶妻不易

重男輕女觀念讓廣東省的男女出生比例嚴重失衡,據報導,目前廣東男女失衡比例已達到130:100,是中國男女比例最不平衡的省份,推估20年後將有三百萬廣東男性在當地找不到老婆。

統計顯示,2005年中國出生男女性別比例為119.7:100,廣東是130:100,比國際公認的正常值103或107:100高。

廣州信息時報報導,目前廣東有戶籍人口8000多萬人,常住人口9300多萬,僅比中國第一人口大省河南少一百多萬人,比山東少幾十萬人。估計今、明兩年廣東很可能變成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其中又以粵東和潮汕地區生育最多。

【2007/04/26 世界日報】

35歲後才想當媽 爆多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表示,現代女性受教育時間拉長,不少人晚婚,婚後先努力在職場衝刺,待有成就後才想生小孩,卅五歲到四十五歲才想當媽媽的女性愈來愈多。

不過,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主任張昇平提醒,高齡懷孕要承擔更多產下唐氏症兒風險。蔡鴻德也說,高齡媽媽容易產生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妊娠毒血症等疾病。

蔡鴻德說,婦產科醫學會統計,九十六年接受試管嬰兒技術女性有七千九百多位,九十七年八千兩百多位,一年增加三百多位,逐年上升,但成功率只有三成。

張昇平說,他治療過年齡最大的試管嬰兒媽媽,是五十四歲的新加坡婦女,借台灣婦女的卵子做出試管嬰兒;還有一位女病人,在四十五歲仍想生孩子,吃盡苦頭,最後用自己卵子受孕成功。。

他提醒,女性過卅五歲,卵子便逐漸老化,生出唐氏症兒機率為五百分之一,四十歲機率更高,為兩百五十分之一,婦女真想生育,還是趁早好。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184671
 回應文章 頁/共2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李光耀評中共計劃生育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鐘國忍: 李光耀含蓄批評中共計劃生育政策阻礙中國前途

文章作者: 發布時間:2005-04-06

【看中國報道】2005年4月4日,李光耀在其公共政策學院開幕禮上發表主題演講,首先批評印度的落後文化嚴重阻礙了其現代化進展,但他又指出,長遠而言,印度的民主和法制體系將使它比中國更佔優勢。中國仍缺乏蓬勃資金市場和私人企業界,以及人口老齡化問題。印度目前的平均年齡是26歲,中國卻是33歲。

“這是中國的一大負面。這是嚴厲的一個孩子生育政策導致的結果。至今還沒有一個國家是在致富以前就先老化的。印度的人口相對很年輕,但必須更好地普及教育,否則契機將反成為負擔。”

78年11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對這個小國的經濟成就讚不絕口。新加坡政府當時還在實行生育限制政策,也讓鄧小平印象深刻。回到中國,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談四項基本原則時,第一次開始大談狠抓計劃生育工作。《堅持四項基本原則》(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二捲。

1982年,中國將計劃生育寫成憲法,變成國家的基本大法,新加坡的限制生育政策已經卻開始大轉變,鼓勵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多生育,到80年代末,開展鼓勵全民多生育。現在新公民生第二胎,就可以每年拿到500新元的育兒獎金(baby bonus)(約2500元人民幣),一直延續到小孩六歲,生第三胎獎金還要再翻倍到每年1000新元,此外,還有房屋貸款優惠、 延長產假、稅務回扣、每年有親子假等等。

http://www.babybonus.gov.sg/bbss/html/menu/bbai.html

去年在鄧小平誕辰前,筆者發表“鄧小平一生中乾過的最大蠢事”,被海內外廣泛轉貼,也在各個論壇產生了很多爭論。有一個觀點前文沒有明確論述:計劃生育災難的根本原因,與60年代的大饑荒原因一樣:反對科學,崇尚迷信!

毛主席連自然科學都不信,就相信自已的精神原子彈,結果引發了慘絕人寰的大饑荒。

鄧小平對自然科學信服了,對社會科學極不尊重,結果導致了計劃生育的災難,給自已的一生抹下了最大的敗筆。

直到今天,許多中國人對社會科學仍是嗤之以鼻,讓為搞社會科學的要麼是白吃飯的書呆,要麼就是詮釋中央領導的講話的馬屁蟲。在許多中國人腦中,治理國家根本不需要什麼社會科學,只需要毛澤東鄧小平這樣的英明領袖拍腦袋想個主意,全國人民跟著走就對了。於是我們的革命導師鄧小平到新加坡走一圈,回來後有樣學樣,想依葫蘆畫個瓢,結果給整個民族的前途畫上了一個惡符咒。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都是一個共同的科學精神,就是理性地懷疑,不輕易相信所謂的“真理”“常識”,按照常識,地球就是平的,太陽明明就繞著地球走嘛!同樣,按照“常識”,中國人口當然太多了!人均資源太少,限制人口又有什麼不對。

科學的另一精神,是講究客觀的實證。國外搞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一樣,強調用一整套科學的實證程序來研究這個問題。你當然可以說中國人口太多了,中國只適合搞專制,多喝雞血不會得癌等等怪論,但是從科學的角度,這些都是一種學術假設(hypothesis),接下來需要做一些文獻研究(literature review),看看你的觀點是不是已經被前人研究過了,研究的深度如何,這樣你才不會做重複的工作。每一個科學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嘛。然後要整出一套可行的研究方式(methodology),比如你要用抽樣分析來研究喝雞血與癌症的關係,要明確解釋你要怎麼抽樣,為什麼這種抽樣從數學概率上是合理的,有代表性的,在實踐中也是可行的。在對調查結果分析後,還需要明確說明自已的研究方法有什麼缺陷,任何一種方法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還需要給今後這個課題的研究者留下一些啟示,方便後人繼續深入研究。

相信每一個在國外拿到學位的中國人,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對上面這些研究課題的步驟都耳熟能詳。但是,如果我們打開中國社會科學教授的論文,絕大多數都是與我們這些網上發表的文章一個風格,天馬行空,自由章法。甚至還不多我們這些網文,全篇無一處引文出處。如果有引文,也多是中央領導的講話,全無學術價值的垃圾。

毛澤東不相信自然科學,是因為有錢學森這樣的學術敗類,大躍時時急急忙忙研究“證實”從光合作用原理分析,畝產萬斤糧食是有可能的!還有楊振寧這樣的學術婊子,被毛澤東接見一次,就全世界吹捧毛這個師範中專生的物理學知識很淵博,可以與他平等地討論基本粒子的結構等專業問題,令他這個物理學家“歎為觀止,為之震撼”。

鄧小平不相信社會科學,是因為他每提出一個論斷,就有一大堆社科學者順著他的意思去詮釋,教育全中國幾千萬的學生。今天回頭看到鄧小平的所謂計劃生育理論,全是三兩句的只言片語,全無一篇系統的理性分析,但是卻可以作國策寫入憲法!

有個老笑話說,馬克思理論是一本一本的,毛澤東思想是一篇一篇的,鄧小平思想是一句句的,比如白貓黑貓,先富起來等等,江澤民的學說是一個詞一個詞的,什麼三個代表之類。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中共建國以內,國內的社會科學者絕大多數都向著楊振寧式的婊子學者風格退化,他們從無半點科學精神來探討真正的社會科學問題,只是一味的奉迎領導講話,中央哪怕只是放一個屁,他們就立即蜂擁而上,以學者的身份,證明這個屁中的成份是多少豐富,有益中國的環境!

回過頭來看這個計劃生育問題。作為一個學術問題,本來是可以自由探討的,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是西方學術的一個小支派,比馬克思主義在西方學術的地位還要低很多,但到了中國,只要有一個政治首腦支持,任何一種不成氣的西方學術觀點,就會立即成為主導中國人命運的政治教條,不容許半點自由辯論。

只要有一點起碼的懷疑理性,有一點最粗淺的比較研究,就可以看到計育生育的理論破綻百出,比如以中國為例,為何東部人口密集區遠比人煙稀少的西部發達,為什麼毛澤東時代只有6億多人口中國會餓死幾千萬人口,現在13億了卻沒有這樣的饑荒,為什麼北朝鮮人口比南朝鮮少一倍,現在還在饑荒,是人太多了?為什麼世界上資源最豐富,人口很稀少的非洲最貧究,饑荒也多?

六十年代,同樣是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政府,告訴新加坡人民說,如果你們不實行計劃生育,那麼,進入21世紀時,只有600多平方公里國土的新加坡,人口將會達到可怕的1000萬!現在,進入了21世紀了,儘管已經連續十幾年鼓勵生育,新加坡人口仍只有400萬左右,其中四分之一還是外國人。而新政府政府現在告訴人民:如果不多生幾胎,照目前的出生率,再過五百年,新加坡人口就要完全滅絕了!

從數學家的角度,新加坡政府的兩次預測都是精確的,科學的。但從社會科學的角度,顯然前一個的預測是錯誤的,它沒有考慮的人口教育,社會心理,經濟變遷等一系列相關因素的綜合影響。

在中國,最讓人從心底輕視的社會科學工作者,就是政治課教師。他們沒有半點的學術精神,常年累月地重複著荒謬的,連自已都不相信的政治教條,耽誤了一代一代人的學習時間,也浪費了自已的全部生命。 其實,在國外,政治科學與所有的自然科學一樣,是一門講究實證性科學,也遵循自然科學的方式,進行政治領域的調查,研究,分析。

中國計劃生育的最大受害者,是十幾億的普通的百姓,他們現在要面對的人口老齡化,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高達幾十萬的殘暴罰款,斷子絕孫的家庭悲劇。但對,對於那幾十萬的計劃生育工作者,又何嚐不是一種悲劇?他們終其一身,四處瘋狂迫害他人,侵犯生兒育女的基本人權,他們不僅是這個社會的廢物,而且最終必將成為國家與民族的罪人,在世人與家人的恥笑中了結一生!當然,如果他們中的有識之士能夠警醒,做一點科學的人口理論研究,讓中共能早日改變這個災難性的政策,那既挽救了國家前途,也挽救了他們自已的人生!

人口問題的根本,在於教育質量,而不是人口數量。人口再少,如果教育程度著,都將成為社會的拖累,人口數量最多,如果有良好的教育,有充足的生產力,就會給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國家一方養了這幾十萬的計劃生育工作者,讓他們到處亂罰款,破壞社會經濟的再生產力,另一方面基礎教育卻極為落後,教育投入遠遠沒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中國的人口問題,也將繼續惡性循環下去。

中國的人口到底要多少才是合適的?沒有人能夠輕易回答這個問題。不要輕信鄧小平說什麼,也不要輕信李光耀說什麼,他們都是政客,在政權爭權問題上,他們的答案可能有專業水準,在人口理論中,他們全是業餘的門外漢,道聽途說地講兩句,也許還不如你我的水平! 有人也許要問:那你為什麼將李光耀講話放到標題上?因為,以我的實證經驗,這能提高讀者點擊率!

中國的人口增長,就象經濟增長一樣,太快或太慢,都必然導致某種災難。只有以讓人口學家以真正科學實證的態度去研究,才能找到一個動態的平衡點。同樣,中國是否適合民主,也要讓政治理論學者,有充分的學術自由進行科學的實證研究,討論。 二十六前,鄧小平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樣一篇政論中,大談計劃生育的正確性,以政治權力強暴學術研究自由,今天回頭一看,歷史又給不講科學的中國人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

八十多年前五四運動的兩大旗幟:民主與科學,仍是今天中國最缺乏的。儘管十幾億中國人大多是無神論者,連深山老廟的方丈長老,都是國家宗教局委派的處級科級行政幹部,但是這麼多的無神論者,卻沒有幾個有一點起碼的科學精神:理性懷疑,客觀實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74416
(轉貼)大陸人口究竟有多少?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人口究竟有多少?─為鄧小平計劃生育辯

萬維讀者網    作者: 朱學淵    2007-08-17 15:20:58

萬維讀者朱學淵來稿︰最近,國內男女性別失調的現象引起世界的關注,因此不斷傳出關于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的消息,如說上海準備實行允許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配偶生兩胎。而這種新動向中,又出了一個筆名叫“水寒”,真名易富賢的人士,他在海外網站發表了許多文章,說中國人口已經嚴重老年化,說馬寅初的“人口論”誤了國,說如果再不停止“計劃生育”,中國就要無以為繼了,雲雲。

今天,又讀到鐘國忍的文章《李光耀含蓄批評中共計劃生育政策阻礙中國前途》,他說︰“毛主席連自然科學都不信,就相信自已的精神原子彈,結果引發了慘絕人寰的大饑荒。鄧小平對自然科學信服了,對社會科學極不尊重,結果導致了計劃生育的災難,給自已的一生抹下了最大的敗筆。”歷史對鄧小平一生的成敗是非,將有公正的結論,但我以為計劃生育非但不是他敗筆,而是他的功德。

那位易富賢先生對人口問題的確很有研究,而且觀點很鮮明,他反對宋健提出的中國人口不宜超過七億的估算,以為十六億決不是中國能夠承受的人口上限。他還指著一個年齡段的人說,如果早實行了計劃生育,就沒有你們了;好像計劃生育槍斃了許多未進過搖籃的人,沒有讓他們到人間來過一趟路。

後來,《新華網》、《光明觀察》等重要網站,又陸續刊登他的若干後續文章,其中一篇開門見山提出兩個問題︰“中國能活多少人?”“中國真的只能承受十六億人口嗎?”,並自問自答地得到了“中國的人口過多不過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謊言”的答案。從官方大網發表對“既定國策”的質疑文字來看,這些奇談怪論已經搞亂了一些人的思想。

易先生是從缺電問題說起頭的,他認為如果電力建設能未雨綢繆,就不會有今天的局面;由此及彼,如果今天不放開婦女的肚皮生娃娃,中國的人脈就要斷線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荒謬。“電”只是商品,“人”卻要吃飯穿衣,它既能生產物質,又能生產自身,而芸芸眾生,是否還能像電力一樣,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呢?天下有“人多好種田,人少好過年”的絕妙道理,當今中國究竟是缺人種田呢?還是人多得度日如年呢?

中國政府反覆強調人口多負擔重,這都是我們應當切實體諒的真話。按“十六億不是上限”的說法,今天人口只有十三億,應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然而,中國人口是七億好,十六億好,還是二十億好?是與各人的“生活的質量”標準有關;而干飯好,稀飯好,還是大鍋清水湯好?宋健、易富賢、毛澤東都有不同的看法。而李光耀隔岸觀火,說的盡是風涼話。

人口問題還是應該歸結為︰“活著有沒有事情做?”事實上,中國人口之累已經無以復加,三十多歲就難找工作,四十多歲就要讓位,五十多歲就要退休……這難道是“流傳很廣的謊言”嗎?而中國在創造“經濟奇跡”的同時,濃煙搞髒了大氣,屎尿污染了河流。我想,今天中國的人口早就大大超過了限度。

李光耀非議中國的計劃生育,他又了解中國人口的真情嗎?如果不知道中國人口究竟有多少?在這個問題上就沒有發言權。當今政府說是十三億,這個數字是完全不可靠的。記得“六億神州盡舜堯”時,上海南京路、淮海路上空空湯湯。“十三億”不過比“六億”翻了一番,何至于今天處處象百歲蛋糕上的蠟燭,滿坑滿谷無算的舜堯。

中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一九五三年六月進行的,結果是六億零一百九十三萬。一九六四年進行第二次普查,總數是七億二千三百零七萬。兩次相隔十一年,但差別不大,然而卻都是可靠的。一九五九年剛剛批判了馬寅初,有毛澤東“人多熱氣大”的大話撐腰,只是“三年自然災害”餓死幾千萬,婦女又不來月經,想要多說,也沒得說的。而一九八二年進行的第三次普查結果十億三千一百八十八萬,就大有問題了,這是因為共產黨意識到人多不是好事情,因此要往少里說。

十年浩劫期間,中國人口爆炸了。一九六七年,我在四川省榮昌縣直升公社一大隊勞改,親眼見到一個叫張和高的農民,有六個孩子,他那骨瘦如柴的老婆聲稱還要繼續生,為的是多一個人多一份口糧。人民公社實行“一人一份口糧”,制度性地鼓勵了一場惡性生育競爭,結果是在“大鍋清水湯”里灌水。這場競爭的惡果,我有兩個估算。

一九六五年,我大學畢業到四川省榮昌縣教書,那時全縣人口四十萬,這當然是一九六四年普查的數字。一九八六年,我從美國回去,縣委書記請我吃飯,說全縣人口八十萬,想必這是一九八二年普查的結果。因此,十八年的時間,這個縣的人口年翻了一番;如果以該縣人口為抽樣,並慮及四川婦女生育能力較強,城市人口增殖稍慢等因素,可推算一九八二年全國人口也接近翻番,就應在十三億左右,第三次普查報告至少少說了兩、三個億。

一九七零年左右,一位在成都工作的朋友告訴我,四川省商業廳布票發放量超過一億人份;對照第二次普查四川人口六千八百萬,是年四川人口增加三千二百萬,即47%。按同比推算,再一個六、七年後,即在毛澤東去世前的一九七七年,四川人口就應該達到一億四千七百萬左右,而全國人口就相應是十四億多了。

我不敢說哪一種估算正確,但至少可以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四年之間,中國人口達到了十四億。一九八年,鄧小平決定城鄉一律實行“一胎化”,決不是心血來潮,而是面對嚴峻的人口形勢作出的決定。我想,毛澤東死前提出搞計劃生育,也一定是被一個洪水猛獸般的數字嚇著了,否則他是不會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的。

人們都記得人民公社餓死過幾千萬人,卻很少注意到它多造出了幾億人。今天已經無法想像,人們要以多生一個人,去多分一勺湯的絕望。而在因循無能的共產黨里,沒有鄧小平出來關人民公社的門,“一人一勺湯”的政策還要繼續下去。同樣,沒有鄧小平的拍板,“一胎化”政策也不可能出台。所以,歷史對鄧小平這個人是一定要“一分為二”的。

那次1986四川之行,使我對人口問題大為震驚。在回北京的路上,在火車上又听到一個山西農民說,政策變了,化幾百元錢就可以生二胎。有一天,經過西直門外國務院招待所,見外面有一塊“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牌子,我就進去向一個女士反映了我的想法,她又安排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王偉和我見了面,那時計劃生育委員會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單位。

王偉是個“團派”人物,六十年代初有一張毛澤東接見非洲青年的著名照片,王先生也在其中,看上去很英俊;而我見到的卻是一個老氣橫秋的八路,他完全沒有听我講話的願望,而是不斷地問我,是否看到北京的進步了?是否發現改革開放的成果了?再就是打听海外對計劃生育的看法,特別是美國政府的看法,還向我解釋為何要對一些“特殊情況”予以照顧。我從口氣里還听出,他很重視聯合國的援助。我非常失望,以為主管國策的大員,竟是如此沒有見識的懦吏。

就是這次全國範圍的松動,大堤潰決了。以當時中共干部隊伍尚未腐敗,如果再堅持五到十年,“一胎化”在農村就會見到成效。但美國國會右派的反對,竟動搖了他們的決心。說到底,這次松動是中共向“紙老虎”的妥協;而若干年後再想重整旗鼓,卻不能是“一胎化”,而只是“少胎化”了,出爾反爾當然無所作為。

又是二十年過去,這期間中央政府實行了刻薄的地方財政政策,地方政權和義務教育等基本開支,都轉嫁到了農民頭上;雖然城市和有些大省的工作做得很好,但也有些省分(如廣東)計生工作名存實亡,超生罰款成了基層政權的收入。盡管如此,如果當初沒有“一胎化”的努力,今天的情況就更不堪設想。而在計劃生育這個基本國策上再有動搖,將對中華民族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

二零零五年四月七日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70580
(轉貼)美國婦女分娩費用 不斷攀升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婦女分娩費用 不斷攀升

華盛頓時報22日報導,當今美國孕婦即使在正常狀況下順利生產,也是即將為人父母的一筆龐大支出。據健康照顧研究及品質局(AHRQ)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從產前檢查到分娩,生一個小孩要花費7564元。

AHRQ阿言人艾斯凱斯(Bob Isquithy)表示,這項資料是聯邦當局首次計算出生產的明確價格,至於有關生產費用的通貨膨脹,沒有可以比較的數據。

不過,這個花費與50年前相比,卻有天壤之別。當時孕婦懷孕期間,請醫生到府檢查或至診所,每次平均五元至七元,一旦準備生產,醫院收費約150元。生一個小孩總花費最多兩百元。

就算在10年前,花費也比現在少很多。據當時的「助產術期刊」(Journal of Midwifery)分析,在1997年一般醫院生產花費為5464元。而美國兒童健保機構公布的資料顯示,在1987年的費用為3983元。

另外,投保私人保險公司的孕婦,分娩費用為6520元、產前檢查為1962元,參加醫療補助(Medicaid)計畫孕婦的分娩費用4577元、產前檢查2142元。

孕婦生產花費逐漸攀升,對所有母親都有明顯影響,她們產後大多數希望直接獲得現金,而不是送嬰兒用品。

舊金山嬰兒中心在本月16日對2800名女性調查指出,相較其他任何禮物,10位中有七位母親希望能得到現金,或是存入兒童儲蓄帳戶。

受訪者中,93%想為孩子開設儲蓄帳戶,但僅有42%的父母做到。

還有一個最可怕的數據,據聯邦農業部統計,將孩子養到18歲約需花費15萬3000元。

【2007/10/23 世界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70574
(轉貼)生1個也難 香港女性結婚和首次生育年齡越來越晚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生1個也難 香港女性結婚和首次生育年齡越來越晚
DWNEWS.COM-- 2007年10月22日2:11:0(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中新網10月22日電 經濟好轉下想生育的人多了﹐但隨著香港女性愈來愈遲婚﹐莫說特首的“生3個”指標﹐就算生1個也有困難。據香港明報報道﹐近年香港公立醫院輔助生育服務需求亦大增。(chinesenewsnet.com)

不能生育不能只歸咎女性﹐觀乎香港夫婦不育原因﹐四成是因女性排卵﹑輸卵管和子宮內膜移位問題﹔同時四成亦因男性精子不足﹑輸精管閉塞及性功能障礙所致。 

香港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副教授吳鴻裕接受專訪時表示﹐對于渴望生育的夫婦而言﹐要等2年才治療是一段漫長道路﹐且年紀愈大懷孕機會就愈低﹐根據過往經驗﹐40歲婦女接受試管嬰兒服務﹐成功懷孕率僅18.6%﹐45歲婦女更低至1.4%。(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
香港公立醫院亦已設限制﹐不為40歲或以上婦女提供人工生育治療﹐免得成功率太低浪費資源。吳鴻裕說﹐這意味38歲婦女來求診已太遲﹐“我會勸她轉投私營市場求助﹐又或轉為私家症﹐因年齡限制下﹐輪到她做治療時﹐她已經40歲要‘出局’﹗”(chinesenewsnet.com)

吳鴻裕說﹐港人愛以事業為先﹐把結婚和生育年齡推遲﹐往往是生育大忌﹐統計處數據顯示﹐過去20年間﹐港女愈來愈遲婚﹐81年女性初婚年齡為23.9歲﹐06年卻為28.2歲﹐即使是首次生育年齡亦愈推愈遲﹐81年港女平均25.1歲就生小孩﹐06年則推至29.2歲。(chinesenewsnet.com)

他指經濟好轉後﹐港人更想要孩子﹐預計未來一兩年人工受孕需求有增無減﹐但現服務只容許每對求助夫婦有3次人工受孕機會﹐公院私家症或私家醫院則不設此限﹐但兩者價錢相差甚遠﹐公立每次治療收費由9000元至1.4萬元不等﹐私家則高達逾5萬元。(chinesenewsnet.com)

吳鴻裕透露﹐全港約有20名專家﹐大部分已私人執業﹐現時港大及中大醫學院只能以兩名專家帶一名新人的方法培育新秀。他無奈地說﹕“3年才有2名新人﹐這一行愈來愈‘吃香’﹐他們畢業後又可能轉投私營市場﹐許多因素難以預計。”為維持服務﹐現唯有“勤力些﹑做密些”。(徐慧華) (中新網)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69049
均富社會 婦女回家 才是關鍵(轉貼)「三托政策」能改善少子化現象?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7.10.22 
生育3子女 補貼房貸
林庭瑤/台北報導

 台灣低生育率在全世界敬陪末座,政府為鼓勵家庭多生子女,內政部「人口政策白皮書」草案研擬多項獎勵生育措施,除了育兒津貼、稅收減免之外,對於育有三名以上子女的家庭,將額外再提供補貼支付購屋貸款利息,分擔家長的育兒經濟負擔。

 對於育有兩名子女的家庭,將由政府補貼公共交通費,如乘車費用、高速公路通行費、公立停車場收費等給予優惠;另外在公共文化休閒設施,如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藝文設施門票優惠,國家公園、公立休閒設施等,也有門票優惠。優惠的期間條件,考慮家庭最小子女從零歲到六歲或到十二歲為止。

 內政部「人口政策白皮書」進入政策研擬階段,近期內將送交行政院,相較於先前委託政治大學研究團隊的版本,現行政策草案版本更為保守。最受矚目的育兒津貼,沒提具體補助數字,但從立即可行的「短期」措施改放到「中長期」措施。

 關於育兒津貼政策,草案內容僅提及,經研議後「確定可以發放」,但為求公平起見,有關發放的年齡層、胎次、金額、及家庭的收支狀況等資格條件,必須同時考量並審慎研訂新法,始得據以施行開辦。發放時間考量從兒童零歲至十八歲成年為止。

 草案另規畫,不論勞工或軍公教的生育給付,都增加到三個月薪資。未來將修訂《勞工保險條例》調整生育給付,原訂一個月提高為三個月,並修訂《全國軍公教員工待支給要點》的生育補助,由原訂兩個月增加至三個月。

 草案中提出減稅的優惠,未來將修改《所得稅法》,研議十八歲以下未成年子女的免稅額,比照老人為一般免稅額的一.五倍,有關六歲以下子女的托育費用可以列舉扣除,以及教育費用的列舉扣除額改為每名在學子女二萬五千元。

 除了實施育兒津貼、稅收減免之外,草案另指出,為積極協減輕家長育兒經濟負擔,對於育有三名以上子女的家庭,額外提供補貼以支付購屋貸款利息之做法,分擔育兒責任。

 草案內容指出,針對廿三歲以上的已婚役男,也可適用以家庭因素申請服替代役,給予因受教育而緩兵役的已婚男性替代役,得以通勤方式服役,可以同時照顧家庭。
2007.10.21
獎勵失靈出生率低 台灣人不想生孩子
林修卉/台北報導

儘管政府補助與鼓勵措施不斷出爐,但根據內政部新生兒統計報告,今年一至九月台灣出生嬰兒登記有十四萬六五一七人,折合年粗出生率約千分之八點六,較去年降低千分之零點四,再創歷史新低。甚至生母為大陸和外籍的新生兒粗出生率,都較同期減少一.六%。

這個不斷下滑趨勢是否顯示少子化已成不逆轉的社會趨勢,值得注意。婦女團體則認為,少子化可直接化約為經濟因素始然,同時呼籲政府應完善托老、托嬰和托育的「三托政策」,否則要改善少子化現象,必然成為空談。

統計報告顯示,各縣市的新生兒人數,台北縣的新生兒有二萬三一四八人最多,其次是台北市一萬五三六八人、桃園市的一萬三九一一人,位居第三。但以粗出生率來看,則以新竹縣與新竹市分居前兩位,新竹縣是千分之九點二、新竹市是千分之九,基隆市則是千分之五點四,居各縣市之末。

統計報告也顯示,新生兒生母國籍為外籍及大陸籍(含港澳地區)者合占一○.四%,相較過去四年的粗出生率,出現逐年減少趨勢。

新生兒的生母為大陸港澳或外國籍者,各縣市中以離島的比率較高,連江縣達二一.一八%最高、金門縣一九.二一%次之;台灣本島的苗栗縣以一五.七五%居第三。

以生母婚姻狀況分析,婚生子女計有十三萬九八四一人,占九九.四四%;非婚生子女有六六二八人,占四.五二%,比去年同期小幅增加○.三%,呈逐年緩步增加趨勢。至於棄嬰或無依嬰兒,共四十八人,占○.○三%。

報告也指出,非婚生嬰兒在各縣市的出生人口比率,以台東縣占一一.九五%最高,花蓮縣一一.三六%次之,基隆市六.三一%居第三。新生兒的性別比例方面,男嬰是七萬六千六百六十七人,占五二.三三%;女嬰是六萬九千八百五十人,占四七.六七%,性別比例為一○九.七六,較去年同期減少○.六三,此變化屬大致平穩。

以母親生產的胞胎數來看,單胞胎者一四萬二三七九人,占九七.一八%;雙胞胎者四○一一人,占二.七四%;三胞胎以上者有一二七人,占○.○九%。

少子化拉警報 高物價 壓垮增產報國念頭
朱武智/台北報導

「房子、車子要付貸款,物價又節節漲,孩子的養育費更難以計算!」光是錢的經濟問題,她還想再生一個,讓大女兒有伴,但老公講了前述這段話,夫妻倆就放棄「增產報國」的念頭。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表示,其實像這樣案例可謂比比皆是。台灣少子化的問題,甚至今年一到九月新生兒人數再創新低,應可化約成經濟因素所致。

她指出,現代女性在結婚嫁人之前,都有著一份安定的工作,白天為事業奔忙,下了班想與三五好友聚聚聊聊,要去哪就去哪,毫無拘束;休長假,也可規畫到國外旅遊,所以,這樣的女性寧可只交男友、談戀愛,不想結婚而自找拘絆。

蔡宛芬說,像陳小姐與丈夫再加上一個孩子,也只是三個人同住,比較單純。還有更多女性想到結婚後,事業與家庭兩頭難顧全,還要照顧公婆,若有孩子更要全心付出,在「愈想愈恐怖」的情況下,女性即便到了適婚年齡,也不敢輕言要結婚。

不過,當女性一決定結婚,其心態就會完全轉變而成為照顧者。對此,蔡宛芬說,這些已婚女性在事業與家庭努力兼顧之餘,通常還會想生個寶寶,讓自己升格當媽媽,即便有再多的辛酸與艱苦,她們都會轉化成一種希望而全心付出。

蔡宛芬強調,男性的心態則又不同;男性若其工作事業較穩定時,就渴望要結婚成家。但男性結婚後,一想到現實的經濟問題,包括房貸、車貸,加上油電水費等物價都在上漲,還有雙親要奉養,若生個孩子,哪來的錢來養育。這一想,男性在婚後反倒不敢養兒育女;就算生了一個,也不敢再生第二個,陳小姐的老公就是這麼想。

蔡宛芬表示,政府應落實「三托」政策,健全托嬰、托育與托老的體系,而保母認證與管理制度也應盡快完成。雖然這些配套措施不必然能解決少子化的問題,但政府至少要先做到,否則,新生兒出生率仍舊下滑。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66455
真是好研究!(轉貼)每天做愛 精子更壯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天天「炒飯」 有助受孕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

以往認為懷孕困難的夫婦不應該天天「炒飯」,休息幾天再來,以使精子數目增加,提高懷孕機率,最近發現這個觀念可能是錯的。

澳洲雪梨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這麼做會使精子品質更差。有精子受損問題的男性如果每天行房,反而能提高精子品質、增加受孕機率。

參與研究的澳洲科學家在美國生殖醫學學會年會上發表研究結果指出,每天行房能使不良精子減少還能增加精子中健康細胞。

準備懷孕的夫婦可能以為,行房後休息數日,可以給男性充裕時間製造足夠數量的精子;但事實上,精子在體內停留過久反而可能產生變異。有問題的精子會降低受孕機率,還可能提高懷孕初期流產的風險。

此項研究觀察四十二位有「問題精子」的男性,讓他們連續七天每天射精並採樣,再與他們隔三天再射精採取的樣本比對,發現其中卅七人每天射精的樣本中,問題精子少了三分之一。

【2007/10/1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60940
(轉貼)女性生育能力關鍵在八歲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專家﹕女性生育能力關鍵在8歲 人過40應多用腦
DWNEWS.COM-- 2007年10月12日4:41:0(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中新網10月12日電 每一個人都想身壯力健﹐但究竟要做些什麼才能達標﹖醫學專家的意見提醒讀者要特別注意某些年齡會面臨的問題﹐防患于未然﹕ (chinesenewsnet.com)

  女性生育能力取決于8歲 (chinesenewsnet.com)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稱﹐女性的生育能力取決于8歲﹐故避免劇烈運動﹐飲食要均衡﹐多吃蔬果﹔人在25歲﹐其骨質密度到達頂峰﹐故最重要是在飲食中有充足的鈣質和維他命D。 (chinesenewsnet.com)

  男人28歲開始掉頭發(chinesenewsnet.com)

      男性平均28歲開始掉頭發﹐應多攝取蛋白質或可阻慢頭發損失。30歲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想減肥將難上加難﹐故建議每日減少攝取二百卡路裡。 (chinesenewsnet.com)

  34歲最宜生育 (chinesenewsnet.com)

  34歲生育風險較高﹖不﹗這個年紀最適宜生育﹐研究發現﹐女性34歲才生育﹐不但會更健康長壽﹐寶寶也較健康。不過﹐這個年紀的女性生育能力大減﹐建議每日都服用葉酸補充品。 (chinesenewsnet.com)

  人過40應多用腦 (chinesenewsnet.com)

  過了40歲﹐骨質流失問題浮現﹐女性患骨質疏松症危機更高﹐每周宜進行四至五次負重運動。同時﹐這年紀的人每日損失高達一萬個腦細胞﹐應多動腦筋﹐如閱讀﹑下棋或玩樂器﹐可減低患老人痴呆症風險。 (中新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54505
(轉貼)飛行員宇航員為啥多生女孩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戰鬥機飛行員和宇航員所生的子女,多數是女孩。 如果開玩笑地說,子女多數會承繼父業的話,那麼,今後美國的戰鬥機飛行員和宇航員由女性擔任的機會會越來越多。

這項有趣的研究結果是由美國達拉斯的德隆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一名遺傳學家伯特·利特爾所得出的。 他把六十二名作戰飛行員和非飛行員的空軍人員作比較,發現前者生女嬰的機會達百分之九十六,而後者則只是百分之四十九。

為什麼會出現上述現象呢? 科學家推測可能與戰鬥機飛行員和宇航員受到一種G力影響有關。 所謂G力是當戰鬥機或宇宙飛船(航天飛機)加速至全速飛行時,飛行員或宇航員用以把自己緊扣在座椅上的一種力。 G力可以說是作戰飛行員和升空的宇航員在加速掠過長空或衝擊地球大氣層時一種保存性命的措施。 而G力累積的多寡事實上是鑑別飛行員經驗的試金石。 研究發現,那些生女孩的飛行員,多數都具有相當豐富的飛行經驗。

利特爾在解釋上述現象時表示,當飛行員或宇航員持續地使用G力時,身體需消耗較多的能量,從而增加新陳代謝,使Y精子比X精子的活力失去得更快及更多。 按照這個解釋,似乎能夠說明為什麼那些經常擔任作戰飛行的飛行員或升空的宇航員生女孩者較多的現象。 同時,研究還發現,如果一名飛行員受到G力的影響不超過九十天,則他生女孩的機會也會下降一些。 除此之外,利特爾又指出,高G的飛行員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缺氧或電離輻射等,這些影響也可能是他們生女孩機會較多的部分原因。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51905
妄求婦女勞參 捨生殖強生產 生育率必急降 竭澤而漁是也(轉貼)工作壓力 延後生育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職業婦女多 英人晚餐十年間延後兩小時 
2007-10-04 15:36/郭希誠 

英國一項調查發現,由於在外工作的媽媽多了,英國人的晚餐在十年裡延後了兩個小時。

這項調查發現,媽媽在外面工作,有時候還要加班。
英國家庭平均晚餐時間延到了晚上七點四十七分。
大家為了配合,紛紛採取不定時晚餐策略。
吃晚餐的時間不定,地點也不定。
上桌吃飯的人少了,抱著餐盤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的人卻多了。
加民眾工作壓力大 延後或拒絕生育比例上升
DWNEWS.COM-- 2007年10月5日5:55:2(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中央社記者禾楓雲溫哥華四日專電)加拿大政府資助的一項研究發現﹐許多民眾在工作壓力之下﹐決定延後生育子女﹐或減少生育﹐甚至乾脆不生小孩。專家則警告說﹐勞動市場已面臨人力不足的挑戰﹐全國平均生育率繼續下滑﹐長此以往﹐企業界將直接受害。

卡爾頓大學商學院教授杜貝瑞和西安大略大學教授希金斯在聯邦衛生部資助下﹐以工商界﹑政府機構和非營利單位員工為對象﹐訪談近三萬三千人。結果顯示﹐其中四分之一的人都表示﹐由于難以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取得平衡﹐他們只好減少生育子女。

另有兩成八的人表示﹐工作壓力迫使他們延後成家﹐或甚至決定不要生育子女﹐但遺憾的是﹐會做這類決定的民眾﹐往往反而是那些本身經濟狀況較佳的社群。

杜貝瑞也表示﹐包括無薪產假﹑工作分攤和彈性工作時間等﹐雖被標榜為「家庭貼心」措施﹐實際上卻增添員工的壓力﹐因為這等于是要員工只能利用自己的時間來解決家庭問題。

她表示﹐這些政策缺乏吸引力﹐往往也與曾經享用過這些福利措施的民眾多未能獲得晉升有關。

這項研究也顯示﹐半數加拿大人都抱怨壓力甚大﹐每三人當中就有一人自認精力耗損嚴重﹑情緒低落﹔只有百分之四十一的人對他們目前的生活感到滿意。

研究也發現﹐受訪者當中﹐把工作列為最優先項目的人數﹐幾乎是圈選家庭為第一優先人數的三倍。另外﹐加拿大工作時間也愈拉愈長﹐每四人當中﹐就有一人每周工作超過五十小時﹐遠高于一九九一年時的每十人中才有一人的比例。961004。



本文於 修改第 7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43905
痞瘋特別喜歡宋丹丹(轉貼)易富賢:建議宋丹丹續演「超生游擊隊」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易富賢﹕超生救國--建議宋丹丹續演“超生游擊隊”
DWNEWS.COM-- 2007年10月5日0:57:55(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1949年以後﹐由于戰亂的結束﹐並因為大力發展農田水利建設和建立農村醫療體制﹐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延長到1980年的68歲。中國人口也從1949年的5.5億增加到1980年的10億。而當時的生育率(每個婦女生育孩子數)也已經降低到2.3左右(世代更替水平附近)﹐意味著人口低慣性增加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停止增長。但是宋健在光明日報撰文說﹕“我們絕不應該保持前兩年每個育齡婦女平均生2.3個孩子的生育水平。為使我國人口將來不再有大幅度增長﹐應該在今後30到40年的時期內大力提倡每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光明日報. 1980年10月3日)(chinesenewsnet.com)

1980年2月﹐新華社公布了宋健﹑田雪原等人的“百年人口預測報告”﹕“如果按中國當時的生育水平延續下去﹐2000年中國人口要超過14億﹔即使今後平均每位婦女只生兩個孩子﹐也要到2050年中國人口達到15億後﹐才能停止增長”。(chinesenewsnet.com)

1980年中國人口才10億﹐糧食就已經短缺﹐要是70年之後人口增加到15億﹐等于多出三分之一的人口來分有限的糧食等資源。新華社這一預測結果發布後﹐引起人口學界和政界的很大震動﹐驚呼中國已人滿為患了。受“百年人口預測報告”的影響﹐學者們提出了多種計劃生育方案﹐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下面幾種﹕有人主張“我國人口近期宜取負數發展”﹐建議20年內採取一切措施﹐進入人口的負增長﹐要實行鼓勵自願不育戶和獨身者的政策﹐每隔5年開展一個“無嬰年”等等﹔有人提出我國人口要降到七﹑八億的“適度人口”的觀點﹔主流觀點是﹕從1980年起大力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到1985年普遍做到“一胎化”﹐到200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可接近零﹐全國人口可控制在11億以下﹔有人建議在20世紀內﹐將中國的人口總數控制在12億之內。(chinesenewsnet.com)

于是中國從1980年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該政策在農村遭到極力反對﹐1984年之後改為農村允許生育1.5個孩子(頭胎是女孩可以生二胎)。根據于學軍和曾毅教授提供的資料﹐現在中國的政策生育率是1.38(每個婦女平均被允許生1.38個孩子)。那麼1980年到1984年是城鄉都是一胎化﹐加上佔總人口6.6%的少數民族可以生育多胎﹐那麼這段時間政策生育率大約只有1.1左右。(chinesenewsnet.com)

根據1982年﹑1990年﹑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1980年到2005年中國共出生4.6億孩子。假如從1980年開始一直沒有超生的﹐那麼中國人口會怎麼樣﹖(chinesenewsnet.com)

這二十多年來﹐不生育婦女比例急劇增加﹐其中不孕不育症患者增加10倍﹐現在已經在12.5%左右﹔丁克﹑單身人口比例也不斷增加。我們假設1980年到1984年沒有不生育婦女﹐每個婦女生育1.1個孩子﹔1985年之後政策生育率為1.38﹐假設不生育婦女1985年到1989年為5%﹐1990年到1999年為10%﹐2000年之後為15%。那麼都響應政策不超生的話﹐1980年到2005年只出生3.17億﹐比實際的4.6億少1.43億。其中1980年到2000年比實際少生1.37億。第五次人口普查客觀資料顯示2000年人口為12.43億﹐那麼要是都不超生﹐2000年人口只有11.06億﹐基本實現了主流學者所認可的11億人口控制目標。(chinesenewsnet.com)

這1.43億超生孩子中1980年到1990年佔1.19億。就是說超生主要是1980年代。1980年代中國的生育率穩定在2.4左右﹐每年平均出生孩子在2000萬以上﹐出現第三次出生高峰。1990年代之後由于醫療﹑教育的產業化﹑房改﹐就業模式的改變﹐相對養育成本增加﹐超生意願降低﹑超生能力降低﹐只超生兩千多萬孩子。(chinesenewsnet.com)

這些超生的孩子﹐少則罰款數百元(1980年代)﹐多則罰款上萬﹑上百萬。平均也在數千元。這1.43億超生家庭所繳納罰款數千億元﹗這些所謂的社會撫養費其實並沒有用來撫養社會(誰分紅了﹖)﹐而是增加了行政成本(尤其是計生委本身的成本)。無數家庭因此傾家蕩產﹐陷入貧困﹐但當時生活是苦一點﹐咬咬牙,挺一挺也就過來了﹐現在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家庭條件比起獨生子女家庭來說要好多了﹔而那些獨生子女家庭﹐當時生活是稍微好一些﹐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可以用來打麻將﹑養寵物﹐但是現在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生活水平反而偏低﹐需要國家用“少生獎”來扶貧﹐尤其是這些家庭今後的日子更加艱難。國家計生委法規司長于學軍也認為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吃虧”。(chinesenewsnet.com)

人力資本的報酬是遞增的﹐物質資本的報酬是遞減的﹐這也是為什麼當年投資“造人”的超生家庭現在生活水平比當年投資“造物”的獨生子女家庭要高的原因。對于農民家庭來說﹐最佳投資就是多生個孩子。“省錢養兒女”是可行的﹐但“省養兒女的錢”是省不出來的。想想看﹐當初每月幾十元的收入﹐假如不用來養孩子的話﹐這些錢也用掉了﹐即使特意設立一個賬戶﹐當年存的錢到現在也不值錢了﹐但卻少了一兩個孩子。1980年代的萬元戶很風光﹐如果將那些錢存起來養老﹐現在一兩年就化光。現在很多農村獨生子女父母很後悔當初沒有“超生”。連宋丹丹都不演《超生游擊隊》而改演《家有兒女》了。建議黃宏﹑宋丹丹在春節晚會上續演小品《超生游擊隊》﹐當年那些“超生”的孩子都長大了﹐將他們的家庭與獨生子女農民家庭對比。(chinesenewsnet.com)

假如沒有超生會怎麼樣﹖沒有超生的話﹐少了1.43億消費者和1.08億勞動力(1980年到1989年出生的孩子到2007年年齡分別為18-27歲﹐並且大都已經進城﹐是城市的黃金勞動力﹐現在沿海各工廠搶的勞動力就是這個群體)。人口決定消費﹐消費決定需求﹐需求決定生產。年輕人作為消費者比老年消費者創造的工作機會要多得多﹐並且年輕消費者促使產業升級﹐而老年消費者卻使得產業停滯。沒有這1.43億活躍的消費者和1.08億黃金期勞動力﹐中國經濟如何運轉﹖中國經濟還能位居世界第四﹖(chinesenewsnet.com)

目前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都是1947年以前出生的﹐與計劃生育沒有關系)已經達到了1﹒43億人。超生的1.08億勞動力為緩解目前的老年化做出很大貢獻。(chinesenewsnet.com)

203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都是1970年以前出生的﹐與計劃生育也沒有關系)將達到4億。而現在超生的1.43億孩子已經是25-50歲的青壯年勞動力。以25歲生孩子計算﹐那麼1980年到1987年超生的0.85億人口的孩子(以世代更替水平計算﹐也是0.85億)也已經是勞動力。就是說﹐因為有超生﹐使得2030年多了2億多青壯勞動力幫忙養4億老人。如果沒有超生人口和他們的孩子﹐那麼中國可能不會等到2030年就會崩潰。(chinesenewsnet.com)

可見﹐是超生挽救了國家和民族。超生家庭是“超生”最直接的受益者﹐國家是“超生”的最大的受益者﹐獨生子女家庭也是“超生”的受益者。最弱勢的群體﹐在最困難的條件下﹐為中華民族做出最偉大的貢獻。(chinesenewsnet.com)

(摘選于《大國空巢》)(chinesenewsnet.com)

《大國空巢》出版信息(chinesenewsnet.com)(chinesenewsnet.com)

應廣大網友和社會賢達的建議和支持﹐易富賢將近5年關于人口問題的文章系統化整理成《大國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國計劃生育》﹐該書全面系統反思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茅于軾先生(中國當前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http://www.macrochina.com.cn/prize/brt/maoyushi.shtml)﹑仲大軍先生(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的經濟觀察家﹑社會評論家﹐http://www.dajun.com.cn/zdj.htm)為《大國空巢》作序。全文42萬字,已經于2007年9月由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大風出版社是南懷瑾(一代國學宗師)支持﹑王小強先生(老資格改革家﹑著名經濟學家﹐原中國體改所常務副所長﹐http://www.strongwind.com.hk/product/978-988-99725-1-6.aspx)主持的出版社。(chinesenewsnet.com)

中國大陸讀者可通過北京的銀行郵購﹐港﹑臺地區的讀者﹐亦可于當地各大書店直接郵購: http://www.strongwind.com.hk/catalog/0fb0a755-5a44-4c53-97eb-952638ac0eec.aspx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42652
頁/共2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