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陰陽資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生育性別資料】(轉貼)粵娶妻難
 瀏覽88,376|回應252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boxer

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廣東男性娶妻不易

重男輕女觀念讓廣東省的男女出生比例嚴重失衡,據報導,目前廣東男女失衡比例已達到130:100,是中國男女比例最不平衡的省份,推估20年後將有三百萬廣東男性在當地找不到老婆。

統計顯示,2005年中國出生男女性別比例為119.7:100,廣東是130:100,比國際公認的正常值103或107:100高。

廣州信息時報報導,目前廣東有戶籍人口8000多萬人,常住人口9300多萬,僅比中國第一人口大省河南少一百多萬人,比山東少幾十萬人。估計今、明兩年廣東很可能變成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其中又以粵東和潮汕地區生育最多。

【2007/04/26 世界日報】

35歲後才想當媽 爆多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表示,現代女性受教育時間拉長,不少人晚婚,婚後先努力在職場衝刺,待有成就後才想生小孩,卅五歲到四十五歲才想當媽媽的女性愈來愈多。

不過,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主任張昇平提醒,高齡懷孕要承擔更多產下唐氏症兒風險。蔡鴻德也說,高齡媽媽容易產生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妊娠毒血症等疾病。

蔡鴻德說,婦產科醫學會統計,九十六年接受試管嬰兒技術女性有七千九百多位,九十七年八千兩百多位,一年增加三百多位,逐年上升,但成功率只有三成。

張昇平說,他治療過年齡最大的試管嬰兒媽媽,是五十四歲的新加坡婦女,借台灣婦女的卵子做出試管嬰兒;還有一位女病人,在四十五歲仍想生孩子,吃盡苦頭,最後用自己卵子受孕成功。。

他提醒,女性過卅五歲,卵子便逐漸老化,生出唐氏症兒機率為五百分之一,四十歲機率更高,為兩百五十分之一,婦女真想生育,還是趁早好。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184671
 回應文章 頁/共2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無關經濟 總算搞清 不分性別 才是重點(轉貼)薛承泰:生育率下滑,非經濟因素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讓年輕人願意婚育 才是重點!

【聯合報╱薛承泰/行政院政務委員(台北市)】
2011.07.07 02:50 am

若只觀察過去十年生育狀況,北歐國家是少數總生育率呈現成長的國家;大部分國家,特別是亞洲的日、韓、新加坡,儘管也有許多和北歐國家類似,甚至更優渥的鼓勵措施,或許減緩生育率下降速度,但仍未能看到生育率回升。

日昨聯合報特別介紹瑞典的情形,包括有薪育嬰假、全方位的「家庭中心」、平價托育、以及協助女性就業等。我國雖有類似措施,但和瑞典都有段差距。然而,北歐國家這些福利措施,不純然是為了提高生育率而設計,而是基於「福利國家」理念,因此通常以高稅率(超過百分之四十)來支撐這些措施。

台灣當前稅率約在百分之十二,若沒有針對我國特殊社會型態,以及人口現象的瞭解,相信民眾也不會贊成政府加稅來學習北歐國家作法。

先進國家對少子女化之因應措施,大致可分為八大類:生育獎勵、發放兒童津貼或照顧津貼、健全托育與保母制度、提供教育的優惠或補助、購屋優利貸款或租金補貼、綜合所得稅的優待或減免、推動育嬰假津貼、移民。

我國也有推動多年的相關方案,尤其當前政府相當重視人口議題,即便在有限的資源下,推出六成薪的育嬰假、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五歲免學費、各類平價住宅等,是民眾較熟悉的方案。這些是政府協助家庭「養得起」子女的措施,但這並不意味生育率就必然會回升。

如何營造有利條件讓年輕人願意結婚與生育,或許才是根本問題!至少在這一點,台灣和北歐國家的條件很不同。

台灣從一九九○年代開始,卅歲以上的人不再少生,而卅歲以下的人明顯減少生育,原因之一是教育提升,愈來愈多人進入高等教育,結婚年齡延後,能夠生育的時間縮短,而這個現象似乎仍在延伸。因此,如何銜接教育與婚育、減少盲目升學、打通後高教升學方式、提升勞動力價值觀、以及協助年輕人就業等,都是重要課題!

不要說台灣高教在學率,已超過大部分歐洲國家,婚育行為也和歐洲大不相同。歐盟國家平均超過三分一生育是來自非婚生,瑞典更是超過一半嬰兒是非婚生。這也說明,福利國家的產生,還扣合著長久以來社會的家庭與生育觀。

簡言之,生育率下滑趨勢,並不全然是經濟因素所導致,其他諸如產業結構、都市化、教育提升、家庭型態變遷、結婚年齡延後、避孕措施、醫療科技、離婚對數升高、以及人生與家庭的價值觀等,都是重要因素。

過去十年,筆者作為人口與社會學者即不斷在各大報投書論及人口相關議題,卻都沒有受到重視,現在問題都出來了…。如今有幸參與政策,日前也向總統提出當前十項搶救生育措施,雖然知道時間已經晚了許多,也只有全力以赴!

【2011/07/07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讓年輕人願意婚育 才是重點!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443230.shtml#ixzz1RSMwlTsQ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666667
瑞典人年少無知 不分性別真幼稚(轉貼)瑞典女人「三高」 養兒育女國家幫你扛
推薦0


全文網址: 瑞典女人「三高」 養兒育女國家幫你扛 - 訂做好爸爸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MAIN_ID=451&f_SUB_ID=5022&f_ART_ID=328406#ixzz1R9PpA715 
Power By udn.com 





全文網址: 瑞典平價托育 生得愈多付得愈少 - 訂做好爸爸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28402#ixzz1R9Q49VSI 
Power By udn.com 



全文網址: 瑞典兩性平等 從幼兒園教育開始 - 訂做好爸爸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28403#ixzz1R9QGAE00 
Power By udn.com 



全文網址: 瑞典訂男性育嬰假 好制度打造好爸爸 - 訂做好爸爸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28405#ixzz1R9R6uVp3 
Power By udn.com 



全文網址: 爹地請親職假 瑞典離婚率降三成 - 訂做好爸爸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28400#ixzz1R9RZNBLL 
Power By udn.com 



全文網址: 「休假中」 男人時髦成功象徵 - 訂做好爸爸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28401#ixzz1R9RtOIW3 
Power By udn.com 



全文網址: 瑞典型男部長 也當過全職奶爸 - 訂做好爸爸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28408#ixzz1R9S4NSrg 
Power By udn.com 



全文網址: 台灣雙薪家庭 養兒淪為月光族 - 訂做好爸爸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28404#ixzz1R9SWN2aB 
Power By udn.com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瑞典女人「三高」 養兒育女國家幫你扛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瑞典報導】

前言/

聯合報慶祝創刊六十周年,為讀者規劃「借鏡國外,提升台灣」國外採訪系列專題,並以影音、幻燈片、廣播等多媒體形式呈現報導,邀讀者一起走向數位匯流的新媒體時代。

在少子女化已成為「國安問題」的今日,政府以百萬口號催生,各項研擬中的政策真能讓生育率止跌回升嗎?北歐瑞典擁有八成的高女性勞參率,同時有高生育率,平均每個女人生一點九個小孩!要讓台灣女性不再婚育罷工,我們能從瑞典經驗獲得什麼啟示?

感謝中國信託贊助此次計畫,長榮航空提供交通協助,與國人一起放眼世界,關懷台灣。

不用註冊的免費「開放幼兒園」,是瑞典托育的聰明設計,讓育兒父母不會「宅」在家裡,帶著小小孩到這裡唱歌、遊戲與交朋友,互相觀摩如何成為好父母。近十年來,育兒爸爸明顯增多。 記者陳柏亨/瑞典攝影

●「你不會孤單地成為父母。」斯德哥爾摩市家庭中心的社工蓮娜溫柔的一句話,卻是瑞典打破先進國家「女性高教育、高就業率,一定兼有低生育率」魔咒的關鍵──養兒育女是國家大事。

斯德哥爾摩市副市長安娜‧傑摩兒說,工作是女人自我認同,靠完善托育,女人能兼顧職涯與家庭。 記者 陳柏亨/瑞典攝影
人口九百萬的瑞典,擁有八成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女人更「生生不息」,擁有傲視全歐的高生育率:平均每名女性生育一點九個小孩。相較之下,台灣女性就業率徘徊在五成邊緣,生育率卻落得在全球吊車尾,去年只有零點九,難怪馬英九總統要疾呼這是「國安問題」。

一年多 有薪育嬰假

如果國家盡全力支持你生兒育女,讓人不用在職涯及生育中兩難;從準備懷孕開始,政府提供產檢到小兒護士的免費支持;小孩一出生,父母可享約一年半的有薪育嬰假,之後有平價托育、課前及課後照顧,上學免費,十六歲前每個月還給約新台幣五千元的兒童津貼──你還會如此猶豫要不要生小孩嗎?

這就是瑞典達成高生育率目標的祕訣:對全面家庭友善的福利政策(不只是限於中低收入戶的殘補式福利),與普及的、付得起的公共托育制度。

圖/聯合報提供
一社區 一家庭中心

為每對父母撐腰的「家庭中心」是其中一環。蓮娜工作的力力何曼區家庭中心,就在地鐵站旁熱鬧的購物中心裡。一出電梯,偌大的走廊上寫著「p-barnvagnar」,意思是「嬰兒車停車場」。嬰兒車海非常壯觀,這是苦於少子女化的台灣少見的夢幻場面。

蓮娜解釋,瑞典各社區都有家庭中心,提供育兒父母的一切所需,通常包括:助產士中心、父母支持中心、幼兒健康中心;以及供育兒父母聚會的「開放式幼兒園」,毋須註冊,想來就來,大人小孩在此唱歌、勞作或打架;家長相互打氣,也能降低孩子未來上幼兒園時的分離焦慮。

「我們還把『產婦中心』改名為中性的『助產士中心』。」蓮娜說,好讓男性覺得生育不只是「女人的事」。

治療師 連心情都管

準爸爸約拿‧法格倫陪女友來產檢,「寶寶再一個月零一天就要出生了。」他說,今天要聽胎音、量肚皮大小,看胎位是不是正常。作為準父親,法格倫十分投入。

其他房間裡,「媽媽團體」正討論嬰兒營養;「新手爸媽」的六母一父都帶著嬰兒,資深治療師正在帶領大家說出經歷生產的惶恐與痛苦。瑞典政府連父母的心情都管?「當然,你不會孤單地成為父母。」蓮娜說,整個國家都幫你。

無微不至、環環相扣地支持人民成為父母,以國家力量協助孩子成長,這是一九三○年代也曾歷經人口危機的瑞典,解決少子女化問題的催生哲學。當時總理韓森提出「人民之家」口號,照顧人民「從搖籃到墳墓」。

到六○年代,勞工短缺,亟需女性投入職場,於是政府廣設托育設施,協助女性返回就業市場,更確立福利與勞動政策結合,「享受福利」和「工作納稅」支撐,造就令人驚奇的瑞典模式。

「我們沒有『家庭主婦』!在瑞典,每個人都工作。」這是此行托育訪談最常聽到的開場白。斯德哥爾摩市年輕美麗的副市長安娜‧傑摩兒就是一例,掌管全市福利,兩歲兒子是她的驕傲。

「工作對女人和男人一樣重要,這是我的身分認同。」安娜說,托育制度加上伴侶支持,讓她在工作上實現自我。兒子出生時,她是國會議員,丈夫請了幾周假照顧新生兒;接著她請了六個月親職假;當她回到國會,先生再請八個月親職假,比她請的還長。如今她在市政府任職,孩子上公共幼兒園,學費不超過家庭收入百分之三。

「瑞典生育率下降時,政府政策並不以鼓勵婦女生育為要件,而是轉而鼓勵婦女投入勞動市場,並同時推行兩性平權政策,提供追求家庭與職涯的途徑。」中央研究院人口政策建議書結語,可供馬政府三思。

瑞典平價托育 生得愈多付得愈少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瑞典報導】

圖/聯合報提供
瑞典完善的家庭制度成功孕育出生生不息的高生育率,關鍵之一在於人性化的平價托育收費制度:不是依人頭均一價,而是視家長收入、幼兒人數遞減的計價方式,生愈多付愈少。

曾任瑞典南部隆德市議員的妮塔‧羅莉茉問政之餘,是藝術家,並努力生了四名小孩。她說,有一年和丈夫旅居英國,在倫敦四處找幼兒園托兒時,被高價的收費嚇住,「連我們都付不起!」當下,她和教授丈夫才知道瑞典的公共托育是多麼公道,不會是有錢人的專利。

瑞典隆德大學社會學博士楊佳羚指出,瑞典的幼托是由地方政府負責,但都是同樣精神:依父母收入收費,學前托育收費不超過收入的百分之一到三,並訂出金額上限;上了小學後,課餘照顧服務費用也不能超過家庭收入的百分之一到二;第二、三小孩算法又各自不同。

總之,她形容:「就算是瑞典最有錢的家庭,若生三個小孩,一個月幼托費用只要兩千兩百廿六克朗,約新台幣一萬元就夠了。」

羅莉茉說,於是當他們的老三、老四雙胞胎一起上幼兒園時,「幾乎是免費」。這時他們覺得:「我繳很高的稅,真的很值得。」

電信業易利信發跡的斯德哥爾摩Telefonplan社區,幼兒園園長西西利亞‧荷姆和老師們好奇問台灣托育狀況,攝影記者說起兒子沒抽到公立幼稚園,所以打算讓他去念私立幼兒園了。私幼收費是一個月兩萬元,約是四千克朗,引起一陣驚呼:「很貴!」他們還沒考慮到,台灣人的平均收入是瑞典的五分之一。

瑞典園長接著問:那生第二小孩,就不用繳這麼貴吧?喔,不是,在台灣,不論生幾個小孩,托育均一價;生兩個,若忍心一起上私立幼兒園,就是新台幣四萬元。「哇!」又是一陣驚呼。

瑞典托育還有一項有趣設計:校長或園長不需要一校一個,像西西利亞‧荷姆一人管九家幼兒園,手下有多位副園長,各自再管二到三家幼兒園;因為他們認為,重點是要有足夠的老師來照顧孩子,確保兒童受到良好照顧;寧願花薪水多請老師,但園長倒是可以多校共用一個就行。

瑞典兩性平等 從幼兒園教育開始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瑞典報導】

瑞典的托育制度其實是奠基於兩性平權的終極價值;瑞典「性別平等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也是獨樹一幟。

「教育是性別中立的。」亞伯拉罕堡課餘休閒中心的安‧格羅斯說,老師視小孩為個人,不是「男孩」或「女孩」。分組也不會男生一邊、女生一邊;鼓勵孩子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絕不會說「女孩子不玩這個」、或是對男孩說「別像個女生」,不在言辭上貶低另一個性別或設限。

園裡原本的doll room(娃娃屋),也改名play room(玩樂屋),小男孩也自然地去玩填充玩具,從名稱顛覆性別藩籬。

斯德哥爾摩社福官員曼納紅說,瑞典的課程非常重實用性,從幼兒園就開始學成為「獨立的人」;到了中學,木工、烹飪、修車等課程,男女都學,瑞典爸爸做家事,也就不足為奇;學校連「家庭預算」、「健康飲食」都要教,「這些跟數學課程一樣算分數,一樣重要」。她知道許多亞洲國家在學校只教智識課程,但「教育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生活嗎?」

五、六歲的大小孩穿上反光背心,整裝待發。這天是森林幼兒園到湖邊上課的日子。男老師理察推著推車,帶了一天所需:蠟筆、畫紙、牛奶、麵包、保溫的午餐、洗手的水、衛生紙,還有供戶外「方便」的小小便椅。

這天要教小朋友帶狗兒出門得上鍊繩,女老師黎安娜要小朋友到草叢裡找出事先藏好的紙片狗,為它們綁上彩帶。孩子四處翻找,一剎時四處都是牽著紙片狗蹓躂的小大人。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室,」園長瑪莉‧馬柏格說,在大自然裡唱兒歌、用樹枝排出字母、撿石頭數數兒,都是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教給下一代瑞典人「尊重大自然」的傳統。

瑪莉說,「Allmansratten」或稱「每個人的權利」是瑞典文化源自中世紀的傳統,強調每個人都有近用大自然的權利,包括摘取野莓、野菇(即使是私人土地);原則就是:「不驚擾、不破壞」,讓大自然為人類及萬物共享。

瑞典訂男性育嬰假 好制度打造好爸爸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瑞典報導】

育兒爸爸推著嬰兒車滿街跑,是瑞典常見的風景。雙座戰車兩幼兒帶出門,老爸也罩得住。 記者陳柏亨/瑞典攝影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力力何曼(Liljholmen)社區的「開放幼兒園」裡,吉他聲一撥,所有家長抓著一兩歲的小小孩圍成一大圈,開始唱瑞典兒歌。父母重溫童年,小孩跟著呀呀叫歡鬧著。一歲又三個月大的胖小子溫斯頓突然竄到圓圈中心傻笑。他的小T恤上寫著:「如果你覺得我很可愛,你應該見見我爹。」

發牌手 成了推車手

卅二歲的爸爸尼可拉斯笑嘻嘻地看著兒子耍寶。他是請了六個月「育嬰假」的賭場發牌員,比法定的兩個月「父親月」還長。曾經靈巧推籌碼的雙手,現在忙著幫兒子擦口水。「當你看過世界,知道人生的派對、冒險結束了,該是陪兒子成長的時候了」;更何況,「你休(育嬰)假,政府還給錢。」

在瑞典南部的隆德,正休育嬰假的羅伯熟練地從嬰兒袋裡拿出香蕉,在自備的碗裡壓成香蕉泥餵九個月大的兒子。「育嬰假是瑞典最好的政策,親職假是我人生裡最好的決定。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當老師的羅伯說得真誠:「我女友先請了五個月育嬰假,現在輪到老爸上場了。」他很得意:「現在我對兒子的了解比她多,她還得問我。」

育兒經 男人本該修

一向扮演「養家活口角色(bread winner)」的男人,在瑞典,已對「父職角色」有全然不同的體認:從職場暫時抽離,參與育兒、分擔家務,享受「當個爸爸」的親密愉悅,似已成男性的人生必修課──不論有沒有結婚(瑞典承認同居伴侶組成家庭的合法權利)。

不覺得育兒是女人的事嗎?「不,孩子需要媽媽,也會需要爸爸。」時尚的奶爸歐爾松是網站設計師。他說:「我想要參與,我是家庭的一份子,我想和女友分享生活中的好和壞。我反而想問:你們的文化裡為何不這麼做?」

於是,「推著嬰兒車的男人」成了瑞典最尋常的街景。育兒男人幾乎無處不在:推著嬰兒車慢跑、逛超市、喝咖啡、上兒童戲院;戰車型嬰兒車推上地鐵,裡頭是大小兩兒,老爸毫不害羞地抱起小的,哼起兒歌。甚至常見幾個大男人各自推著嬰兒車,在路邊酒館喝啤酒!

對照台灣,全職居家父親很罕見,請育嬰假的父親一直是稀有動物;上班族父親即使回家偶爾幫忙幼兒洗澡,也會被讚為「新好男人」,似乎育兒是女人「天職」。但當女性承擔了大部分的育兒及家務重擔,還要兼顧工作,結果是女人「懼婚、拒生」;中央研究院今年初發表的「人口政策建議書」就把「家務性別平權」列為解決少子女化的藥方之一。

隆德大學教授馬茲‧班納和他最小的女兒感情好,他第一次請育嬰假在家當奶爸,已是十四年前往事,那時奶爸還是稀有動物。 記者陳柏亨/瑞典攝影
父親月 法定兩個月

「好制度造就出好男人!」曾參訪瑞典的高師大教授游美惠如此感嘆。瑞典隆德大學社會學博士楊佳羚說,瑞典男人並非「天生」就比台灣男人愛小孩或會帶小孩,就像女人也不是天生會一樣,「瑞典滿街好爸爸是社會制度『訂做』出來的」。

早在一九七四年,瑞典立法親職假,「親職保險」史無前例地成為國家福利,政府給父母補償性薪資,好讓他們暫時留在家裡育兒。結果如同台灣,請育嬰假的,大半還是女性。

圖/聯合報提供
親職假 可領八成薪

於是,瑞典在一九九五年修法,規定親職假一定要有一個月是「父親月」,得由男性申請,不得轉讓給女性;二○○二年,更將父親月延長為兩個月,可領八成薪。

此舉果然奏效。二○○三年申請親職假的父母,有百之四十三是男性,是一九七四年的百分之四的十倍;大約近一半的瑞典父親都享用了這項權利;在首都比率更高,家庭中心社工麥可‧倫格蘭說,約有八成五的父親都使用了六十天的父親假。楊佳羚認為,瑞典是以國家政策「鼓勵」及「強迫」男人成為父親的。

力力何曼開放幼兒園的保育員史蒂娜‧阿掬生觀察,立法之後,近十年來,帶著孩子來參加的父親愈來愈多。就這天所見,母親和父親人數幾乎是三比二。

在隆德大學任教的馬茲‧班納說,大兒子出生時,他在一九九八年第一次請親職假時,推著嬰兒車到遊戲場,「我是女人堆裡少見的男人」;不過,當○六年為小女兒再請親職假時,街上早就多的是比他更年輕的時髦帥爸,育兒父親已是龐大族群。

「社會已經不一樣了,我父親那一輩,整天總是忙著工作,有一次我開玩笑跟他說:『我從沒在白天見過你。』父親當然不是很開心。」班納說,他不想成為那樣與家人疏離的父親。「滿口孩子經不會讓我覺得失去男子氣概,相反地,這才是男子氣概,時髦的男子氣概啊。」

爹地請親職假 瑞典離婚率降三成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瑞典報導】

有了爸爸參與育兒,瑞典媽媽也樂於生第二胎,人口生生不息。 記者陳柏亨/瑞典攝影
就統計上來看,雖然瑞典男人會請親職假,但在天數上,請領天數仍遠低於女人。斯德歌爾摩社福官員瑪麗亞說,這是出於經濟理性,因為瑞典男人的收入通常高於女人,讓低薪者在家,是一般家庭會有的選擇。但以她自己為例,「我薪水比丈夫高,所以他請的親職假比我長。」

瑞典男人雖然達不到理想的標準,但是制度的牽引,仍有傑出的成果:瑞典同時兼有高女性就業率,以及歐洲最高的出生率。這可以歸結到那些請親職假的男人嗎?是的,研究指出,父親請親職假的家庭更容易生第二個小孩。

圖/聯合報提供
父職角色起於伴侶準備懷孕時。瑞典政府甚至為男人提供免費的「父親課程」,讓男人在成為父親之前,準備好自己,在心理上和技能上真正成為「育兒者」。擔任政府「父親課程」講師十一年的馬茲‧柏格倫說,男人參與育兒除了讓女人考慮多生之外,也可能挽救婚姻。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指出,父親請親職假的家庭,離婚風險低了三成。

瑞典的性別平等評比全球名列前茅,政府部門拍攝大量文宣海報鼓勵父職,包括知名瑞典舉重選手用壯碩的手臂,愛憐地舉抱著光溜溜的小嬰兒;工會領袖也寫了公開信,呼籲會員儘可能讓員工能無後顧之憂地「陪妻子一同出席產檢」,及早揣摩父職應有的參與感。

柏格倫說,男人該聽自己的聲音,「怕失業還是怕失去家庭,你自己決定」;他很有把握地說,終究多數的男人會覺得,休親職假,暫時從職場退下還是值得的。「親職假是很美的設計,讓你不須辭職,就能享受全職父親的快樂,這是再多事業成就也換不來的。」

他也建議女性要給男人多一些空間參與,因為重要的不是女性自己怎麼想,而是孩子的感受。例如換尿布或哄小孩睡覺的方法,沒有對錯,只要孩子能接受就可以了。

「休假中」 男人時髦成功象徵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瑞典報導】

瑞典的親職假制度造就「好爸爸」,以法令稍解男人在「cash or care」間擺盪的掙扎;若再加上瑞典從幼兒園就開始的「性別平等教育」,從小就打造出習慣「男女平等分擔責任」的平權公民,更使得參與育兒成為男性經驗中的自然而然。

在政策及教育之外,若從文化面分析,隆德大學教授馬茲‧班納觀察,推著嬰兒車的育兒男人已成為一種「時髦」,是「成功的象徵」,也讓休育嬰假、當個「育兒爸」,成為時尚男人的另類驅力。

班納說,尤其是在隆德(大學城)或斯德歌爾摩這類的高收入的城市,能夠請育嬰假,可以在別人的上班時間推著嬰兒車趴趴走、曬太陽,這幾乎是地位的表徵;因為能搞定老闆,安全休得育嬰假,這表示「你很行,你能很成功地整合你的職涯和你的家庭生涯」,同時搞定兩者,還可以推著嬰兒車去跟朋友社交,這可炫了。

班納為三名小孩都請過育嬰假,大學同事打趣地送他一面錦旗:「我是育兒爸爸,親職假休假中!」他驕傲地掛在研究室門口;「今年,換他請育嬰假去了,我把旗子回贈給他。」

請親職假的男同事不少,在教師休息室大家談的都是「孩子」、「家庭」、「關係」,這些傳統「婆婆媽媽」的話題,早已取代「球賽」、「升遷」、「休假去哪裡」這類的 men's talk。

斯德哥爾摩市社福官員瑪麗亞指出,政策與制度牽引了個人的選擇,影響生活方式,親職責任的分配,甚至能引導傳統文化的改變。

家庭治療師麥可‧倫格蘭說,他的朋友甚至會對不請育嬰假的人說:「不回家陪小孩?你算是哪門子十九世紀的父親啊?」

也有研究顯示,教育程度愈高的父親,請親職假的天數愈長,原因一是更看重與孩子的關係,二是更有力量與籌碼與雇主協商。

班納的同居女友歐莎是隆德大學社會政策系教授,她說,雖然法令規定了育嬰假的權利,但雇主還是有很多辦法讓你不好過,像是問你:「非得現在請嗎?」「一定要請這麼久嗎?」但社會氣氛已在改變。

斯德哥爾摩亞伯拉罕堡小學的幼兒教師馬可斯提出八個月育嬰假要求的時候,他的主管安‧葛羅斯說她既痛苦又開心。「很難找到像他這樣的好手;即使有,也很難只請八個月。不過,雖然人事安排麻煩,但這一切都很值得。」

有了國家社會支持,馬可斯在家專心當四個孩子的爸,把身為人父的驕傲刺在他手臂上:八個月大的女兒瑪雅、一歲半的兒子伊達及四歲、五歲的兄姊,名字與生日成了美麗刺青,這是育兒爸爸愛的印記。

瑞典型男部長 也當過全職奶爸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瑞典報導】

美好的育兒經驗,讓瑞典社會安全部部長吾爾夫.克斯特松的生命更完整。 圖/聯合報提供
在瑞典社會安全部的官網上,打著彩色時髦領帶的部長吾爾夫.克斯特松(Ulf Kristersson),看來像北歐設計雜誌上的型男。我國駐瑞典代表朱文祥說他是沒有僚氣的官員。

果然,這位部長和其他瑞典男人一樣,說起父親的親職假,樂在其中。在專訪中,也不刻意提起三名子女是領養來的。他曾為目前執政的溫和黨制訂家庭政策,但因支持父親親職假引起爭議,因為溫和黨主張,要不要休假是「個人選擇」。以下是專訪紀要。

三兒女 都是領養的

問:您有三名孩子,也請過親職假在家帶小孩。可以談談當「家庭主夫」的經驗嗎?

答:你大概已經研究過,瑞典的親職假設計,有兩個月是專門給父親的。我在大女兒小時候,請了六個月的親職假。那時我還在私人部門工作,沒什麼大問題。

育兒向來被視為是女人的工作,但現代愈來愈多男人樂於參與,制度的設計也加速這一點。通常的情況是,媽媽先請九、十個月的親職假,親自哺乳,接著輪到爸爸請親職假,媽媽出去工作。當孩子一歲半,大概就可以上幼兒園了。

我最小的孩子加入家庭時,我已經踏入政界了。那時是斯德哥爾摩附近一個市的市長,我運用親職假的方式是一周請一天。也就是說,我一周工作四天,有三天在家帶小孩,這樣維持了半年。

家庭事業 設法兼顧

然後,因為我太太的工作,我們在北京住了一年。那時候,我請了四個月的親職假,在北京當全職奶爸。 那時,我是斯德哥爾摩副市長。我和市長商量,我只請四個月,因為如果我請太久親職假,大家都要抓狂了!

幸好,市政運作主要還是市長,我的部屬也為我分擔不少。不過,我們必得承認,在那個四個月,我的辦公室是稍微不那麼活躍,比較沒有端出新的創新計畫。

在我現在的部長職位上,就不太可能請育嬰長假了。但我的同事仍然可以生小孩,(轉頭問秘書)那位同事是生老二,還是老三?我們會盡量想出兼顧家庭和工作的解決方案。

十月貝比 讓他很忙

問:之前請親職假,全職帶小孩,對你有何影響?

答:照顧小貝比是很特別的責任,它創造了一種非常讚的感受,不只是責任感,還長出對自己的自信──你和你孩子的母親(不論是太太或女朋友)聊小孩,你永遠知道她說的是什麼,你不用聽別人轉述,因為孩子成長的時候,你就在現場。你照顧小孩,你料理家務,你們有共同的經驗。

瑞典就像其他現代國家,伴侶難免會分手,我們試著以政策避免這些悲劇。但我們不該對伴侶分手太「道德化」。當伴侶分手,雙方該有同樣的認知:要當負責任的父母。社會有許多理由接受「人就是會分手」,但絕不能接受「消失的父親」,這非常重要。

問:在您的育嬰經驗中,有任何印象深刻的事可以與讀者分享嗎?

答: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啊,時間過得飛快!

原本你會以為,只是帶一個十個月大的小小孩嘛,整天都是自己的時間,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其實,忙死了,料理小孩根本閒不下來。我妻子回到家問我:「為什麼沒清理房子?」她以為我在家會有空清理的。

家庭童話 精彩體驗

我回她:「真抱歉,我忙著照顧小孩,沒空清。」

她說:「Well,你知道,她不過才十個月大?」

「對,就是她讓我很忙。」我如此回答。

現在我每周可以講些「真實的故事」給孩子聽,像我的七歲雙胞胎,就很愛聽我講他們小時候半夜哭了,我得摸下床,一手一個抱他們下樓餵奶,不管只有一個餓了,我一次就餵兩個──我可不想半夜又起床一次餵另一個。

這些事他們很愛聽,這種真實版家庭童話,只有你自己真的經歷過,你才講得出來。

台灣雙薪家庭 養兒淪為月光族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台北報導】

嘉義中正大學博士班學生杜承嶸每天傍晚有最重要的約會:他和當老師的太太分頭趕到保母家會合,逗逗八個月大的小兒子,聽保母聊兒子又有哪些新把戲。一家三口吃過晚飯,他又趕回研究室拚論文。

社區有幼園 該有多好

疲於奔波,但「至少可以看到兒子醒著的樣子」。他說,這是一家三口相聚僅有的「優質時間」;若不如此,「我怕兒子不認識爸爸了。」但對遠在台南,讓阿公阿嬤帶的三歲大兒子,他只能靠電話聽孩子叫爸爸。每周開車南下見一次面,小男孩面對分離的哭泣,總讓父母不忍。

杜承嶸只嘆:「養小孩成本真高。」心理和經濟上都是。

上班族媽媽鄭偉珊每天下班,要趕去公司附近的幼稚園接女兒,再一起搭公車換捷運,從中和回到台北市的家。她有時心想:如果每個社區都有幼稚園,小孩不用跟著奔波,該有多好?

記者潘俊宏、陳柏亨/攝影

托兒費用 占掉三成薪

鄭偉珊算著,她和先生的薪水,三分之一用來養小孩,三分之一繳房貸,其他伙食、生活用掉三分之一,「有了小孩,真的很容易變『月光族』」。她想生第二胎,請兩年育嬰假可省掉保母費,但只有六個月有六成薪,其他一年半就得靠先生一份薪水。夫妻倆考慮再考慮,一拖又是兩年。她笑著安慰自己:「政府催生利多變來變去,走一步算一步吧!」

保母悲歌 驚悚又無奈

家庭和職涯很難兩全,是台灣雙薪家庭,尤其是婦女的困境。依行政院主計處的婦女婚育調查顯示,約五成五的媽媽選擇自己在家帶小孩,三成五是託給親屬照顧,近一成是交給保母,還有極少數的百分之零點三是外傭代勞。

缺乏普及、可負擔的公共托育,有育兒需求的父母只能在「家人」及「市場」中自尋出路。若沒有親人可伸援,只能靠「購買服務」;但托育營利化的結果,是價格飆高及照顧品質良莠不齊。

今年年初,一名哭鬧女嬰被放入置物櫃隔離哭聲,卻窒息死亡;去年五月,廿四小時托育的女嬰死亡後,無照保母竟把嬰屍裝在收納箱棄置父母家門口。密集的托兒悲劇實令父母驚悚又無可奈何。

擠進公幼 比上大學難

依主計處調查,全國保母日托平均是每月一萬五千元,幾乎占女性平均薪資的一半。價格之外,品質也堪憂。行政院消保會調查發現,全台托育機構不合格率高達七成四;問題包括超收、進用不合格人員、合法掩飾非法、巧立名目擴充招生等等。

就數字看,台灣公立托兒所家數與私立托兒所收托人數是三比七,但私幼收費卻是公立的三至五倍,為了「搶進」公立窄門,比上大學更難。

全職媽媽李佩思帶兒子上音樂課,為擠進平價幼稚園「窄門」,讓她傷透腦筋。 記者潘俊宏、陳柏亨/攝影
台大畢業的全職媽媽李佩思,近日為四歲兒子上幼稚園的事大傷腦筋。她上網勤作功課、看其他父母經驗,「真要上私立的雙語幼兒園,一年廿萬到卅萬跑不掉。」但她不信「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那套,她只想讓孩子「學好品格、學好中文就好」。

花錢催生 政策要想好

登記公幼抽籤「槓龜」,有家說早上八點開放十八個備取,她早上七點半就到,竟然額滿;只好回頭考慮「只要有錢就有名額」的貴族私幼。幸好一家平價的教會幼兒園回她:「媽媽,妳報得早不如報得巧,剛好有人退班。」終於結束幼兒園窄門之旅。

台灣因為欠缺讓人民兼顧工作與育兒的措施,陷入低生育率的困境;當養兒育女成為經濟與時間上的重擔,人民自然會罷生。民間「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不斷呼籲,與其「發錢」催生,不如好好「花錢」,把錢拿來設立確保「平價」與「優質」的托育園所;學齡前公共托育機構服務量,應由目前的三成調整至七成以上。

價廉質優離家近 台灣「夢幻」托育服務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台北報導】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台大教授劉毓秀多年來致力將北歐普及托育制度,轉化為台灣可行的社區照顧模式。由瑞典經驗看台灣,她十分讚賞馬英九總統五月間承諾的「價廉、質優、離家近」托育服務,這是針對台灣生育困境開對了藥方。

圖/聯合報提供

選擇照顧 選擇貧窮

但檢視近日的催生利多,不論是三千保母補助或五歲免學費,卻不介入品質把關及價格管理,等於把公帑扔到市場補助業者;育兒扣除額又減少提供公共托育稅基,弄擰總統美意。

劉毓秀分析,台灣人不想生,原因不外乎是:經濟負擔太重、缺乏平等的性別分工等等因素,研究早就指出,女性若選擇「照顧」,就等於選擇「貧窮」。

政策零落 怎有誘因

近日政府打算補助保母托育費三千元,以及八月就要開始「五歲幼兒免學費」。劉毓秀分析,其實「免學費」只是免了註冊費,以台北市為例,每個月還要繳一萬五的月費。結果是政府花了八十幾億元,家長負擔還是沉重,「這的政策設計有問題!」

劉毓秀說,政策設計說穿了,就是「邏輯問題」加「數學問題」,這些設計算一算就知道達不到效果:零到二歲有三千元保母補助,對月托一萬五、六千元的負擔而言,杯水車薪;五歲「免學費」了,二到四歲又怎麼辦?政府的托育支持「零零落落」,家長怎麼會有誘因放心生小孩?

壯有所用 幼有所養 

反觀北歐國家,總生育率都在一點九到二之間,接近人口替換率。劉毓秀強調,瑞典育兒福利的設計關鍵在於:「就業才有福利」。人民充分就業,經濟繁榮,政府才有稅金收入,提供普及豐厚的福利服務,回饋到人民身上。古人早就說過「壯有所用」,才能「幼有所養」啊!

劉毓秀說,台灣婦運團體多年就集思如何將北歐模式在地轉化,彭婉如基金會推出的保母管理系統、高雄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都是實驗成功的例子。很多人常有的疑問是:「台灣沒有瑞典的高稅收,可能成功嗎?」

她指出,訣竅就於將瑞典政府以稅收大幅負擔的模式,轉化為「家長自付額為主、政府預算為輔」的設計,父母托育支出將比現況大幅降低。

公帑催生 創造三贏

劉毓秀精算過,如果政府能把因少子化閒置的學校空間釋出,成立社區托嬰、托育、課後照顧等設施,由政府負擔空間及開辦費用,並以合理薪資聘用照顧人員,平均每名小孩的照顧成本是一個月七千五百元,「政府負擔三千,家長負擔四千五」,大部分父母會如釋重負;如此公帑就能有效「催生」,是政府、社會及家庭三贏的策略。

圖/聯合報提供



全文網址: 價廉質優離家近 台灣「夢幻」托育服務 - 訂做好爸爸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28407#ixzz1R9SjCdxC 
Power By 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664488
男人命短責重!重男輕女何誤?扮好命定角色,塑造多元價值,人生同樣光明,平權庸人自擾!(轉貼)美國人重男輕女 七十年不變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37年沒洗澡為拚男丁 結果生下7仙女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2011.06.25 09:56 am


印度怪男為了生兒子謹守不洗澡秘方,卻接連生下七個女兒。
擷取自每日郵報網站

辛格37年沒洗澡,連鬍子都不刮。
擷取自每日郵報網站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65歲的印度男子辛格(Kailash Singh)深信「不洗澡就能生男丁」的秘方,竟然從37年前結婚後就沒有洗過澡,可笑的是,堅持了大半輩子不洗澡鐵律,辛格生了7個女兒,卻沒生出兒子。也因為他太久沒洗澡,身上的怪味堪稱「全球最臭的男人」。
辛格是在1974年結婚時,聽信一名傳教士的告誡,要生兒子就不能洗澡,他聽了之後不僅嚴格遵守,連鬍子都不刮,目前辛格的鬍鬚已經長達6呎。37年不洗澡讓辛格滿身汗臭味,即使夏天高溫讓他汗水直流,或者下田工作全身大汗,他也只是圍著營火把汗水烤乾。

最可憐的是辛格的太太,她受不了丈夫固執的個性和全身怪味,不僅威脅他不洗澡就不能同房,也曾把他帶到河邊,偷偷想把辛格推下水,但辛格極力反抗,還跟家人大打出手,這個怪人始終不為所動。

雖然堅守37年的信念未能讓辛格如願產子,但他仍沒放棄,至今仍舊恪守鐵則,打算堅持到生下兒子為止。

【2011/06/25 聯合新聞網】



全文網址: 37年沒洗澡為拚男丁 結果生下7仙女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6419916.shtml#ixzz1QLIF3kNT
Power By udn.com

美國人重男輕女 70年不變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24日電】
2011.06.26 04:20 am

蓋洛普公司的一項最新民調發現,美國人似乎仍存在重男輕女的傾向,如果只要一個孩子,多數人選擇男孩,而不願要女孩。

蓋洛普公司對1020名成人進行的調查發現,如果美國人只能要一個孩子,40%的人想要兒子,只有28%的人表示想要女兒,其他的人則表示男女都無所謂。

蓋洛普這項發現和該公司在1941年舉行的民調幾乎相同,那時候想要男孩和女孩的百分比分別為38%和24%。

實際上,1941年以來,蓋洛普公司先後進行了十次這種民調,結果總是想要男孩的人比想要女孩的人多。這一時期美國發生過一場婦女解放運動,但似乎並未導致重男輕女傾向的減弱。

在蓋洛普這項民調中,49%的男人表示更喜歡兒子,只有22%的人更喜歡女兒,而女性喜歡男孩和女孩的傾向幾乎相同,分別是31%和32% 。

重男輕女傾向也與年齡有關。30歲以下的美國人重男輕女傾向最嚴重,兩者百分比分別為54%對27%,此一差距隨年齡的增長而縮小。

教育和政治也是影響重男輕女傾向的因素。只有高中或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重男輕女傾向最嚴重。共和黨人的重男輕女傾向也比民主黨人嚴重。

【2011/06/25 世界日報】

全文網址: 美國人重男輕女 70年不變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420087.shtml#ixzz1QL5kVKL2


重男輕女?美國30歲年輕人54%想生男、27%想生女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1年6月25日 20:03
分享
11
分享|

內政部擬每月發送3至5千元的育兒津貼,鼓勵生育。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難道美國人也重男輕女?一份最新出爐的調查發現,如果只能生1個小孩,多數美國民眾都希望生男孩。蓋洛普民意測驗中心(Gallup)隨機挑選1020位美國成年人做調查,題目限制在只能生1個孩子的情況下,想要男孩還是女孩,結果居然選男孩者超過女孩甚多,顯示美國人似乎也開始有「重男輕女」的現象。

根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LiveScience)報導,在這份調查中,40%的美國民眾想要男孩,28%的人想要女孩,剩下的32%大多是還不確定或沒有差別。而在70年前,1941年的一項類似的民調中,38%的美國民眾想要男孩,24%的人則想要女孩,其他受訪者則沒有特別偏愛男孩還是女孩,數字顯示隨著實間改變,想要男孩的父母變多了。

最特別的是,以年齡來看,年齡在30歲以下的美國民眾,有54%表示他們想要男孩,另外27%的人則想要女孩,差距高達整整一倍。而碩士以上學歷的美國民眾對於生男生女沒有特別要求;而學歷在高中以下的民眾,有44%比較想要男孩,只有25%偏愛女孩,顯示學歷對於生育觀念的影響非常大。

而以性別來分,資料統計49%的男性想要兒子。只有22%的男性比較想要女兒,也是相差一倍之多,。可見父子傳承的家庭觀念,在男性心中仍佔有不小的分量。相較之下,女性整體統計數字顯示沒有顯著偏好,31%的女人想要男孩,32%的女子想要女孩,幾乎可說旗鼓相當。


原文網址: 重男輕女?美國30歲年輕人54%想生男、27%想生女 | 國際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6/25/334-2723069.htm#ixzz1QL6NX4So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658727
(轉貼)政院催「生」 幼兒扣除額擬每人兩萬五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政院催「生」 幼兒扣除額擬每人2.5萬

【聯合報╱記者陳洛薇、賴昭穎/台北報導】
2011.06.17 03:24 am

因應少子化,行政院端出利多政策催「生」,財政部傾向比照就讀大專院校子女減稅的模式,採「排富」原則,針對二至五歲學齡前幼兒,增列每人每年二萬五千元的幼兒特別扣除額。

官員表示,政院跨部會議也認為,要讓國人「樂婚、願生、能養」,除幼兒特別扣除額補貼政策、青年成家方案等催婚、催生誘因外,也要依優生保健法嚴禁篩選胎兒性別,以免性別失衡。

馬總統下周四將聽取簡報後拍板定案。據統計,去年新生兒出生登記數降至十六萬八千人,經建會推估台灣總生育率可能已降至零點八八人的全球最低水準。

財政部官員表示,增訂幼兒扣除額必須修改所得稅法,立法院下會期若順利修法,預計最快明年五月報稅可適用,初估全台約有十多萬戶家庭受惠。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昨天召集跨部會議研商,同意為了鼓勵生育,可用租稅誘因,提供幼兒特別扣除額,原則上採排富政策,報稅級距低者才適用,門檻研議設定在所得稅率百分之五或百分之十二。

至於普遍發放育兒津貼,因考量政府財政拮据,相關部會皆認為不可行。

薛承泰指出,二至五歲的學齡前幼兒,其父母出社會不久,收入還不穩定,不少新婚夫妻害怕生小孩,政府對二至五歲學齡前幼兒給予特別扣除額補貼,希望鼓勵生育。

薛承泰說,政府相繼推動育嬰假六成薪、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五歲幼兒今年八月起免學費,相關配套一個個建立起來,希望讓大家敢生小孩。

【2011/06/1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653057
學習新加坡 向鬼拿藥單(轉貼)鼓勵生育 新加坡補貼多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習尊重生命,根除重男輕女的錯誤觀念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1年5月18日 00:28

分享
分享|

(●作者黃昭順,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本文為NOWnews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黃昭順

中國人長久以來都存在重男輕女的觀念,這也讓台灣的男女生比例存在著失衡的問題,然而,國民健康局發現去年恐怕有3000名女嬰因為性別觀念慘遭墮胎,這不僅顯得相當殘忍,更覺得國人重男輕女的觀念真的到了必須徹底革除的地步,否則,問題勢必越來越嚴重。

根據統計,全世界的男女比例大約是1.01比1,但是台灣已經高達1.09比1,顯然不合理,而當國民健康局公布上述的數據,更呼應這樣的結果。

當然,相關單位從醫療診所著手是必要的,只是,恐怕很難找到處罰的證據,尤其在醫院與當事人父母的聯手之下,一些可能犯罪的證據將變成主觀與客觀認知的差異,所以恐怕難有進展。

此外,應該從小就教導孩子要尊重生命,畢竟唯有如此才能建立真正的生命教育,漲大之後才不會因為自己的私念而造成不必要的墮胎,最後才能夠根除重男輕女的觀念。

針對這一個影響國人已久的觀念,想要在短期內根絕或許不容易,但是,如果能夠從小就落實生命教育,應該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希望相關單位不要再漠視,以免重男輕女的觀念成為另一個傷害無辜生命的劊子手。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黃昭順,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本文為NOWnews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文網址: 學習尊重生命,根除重男輕女的錯誤觀念 | 論壇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5/18/142-2713220.htm#ixzz1MhizoikG

馬勉新手父母:毋忘再「舉」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2011.05.08 03:19 am

視少子化為「國安」問題的總統馬英九,昨天探視坐月子中的立委江玲君及多名新手父母,他不忘鼓勵大家再接再厲,「雖然有人一舉兩得,但毋忘再舉,這樣才能不勝枚舉,一步步回復生育率」。

立委江玲君上月十三日產下女兒,產後在高雄長庚醫院做月子,馬總統偕內政部長江宜樺南下探視,送她「新手父母育兒寶典」,也送小女嬰「長命富貴」金牌。

馬總統表示,去年台灣生育率不到十七萬人,他感到很憂心。台灣現在是由七個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青壯人口,撫養一個老人,到二○三○年將變成三個養一個。他向在場父母說,十九年後,他已經是八十高齡,「有點緊張,希望大家配合一下」。

【2011/05/08 聯合報】

民進黨民調:8成婦女不想生 府:問題早存在
2011-05-08 中國時報 【羅融/台北報導】
 今天是母親節,民進黨婦女部昨天公布民調顯示,全台高達五四.九%的母親覺得「不幸福」及「非常不幸福」;而廿歲至四十九歲的婦女,更有高達八七.三%目前不想生小孩。

 民進黨婦女部副主任蔣月琴指出,有廿四.六%、超過一百一十八萬的女性,因經濟負擔的原因不想生育,可見經濟因素普遍成為生育適齡女性的壓力。

 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則表示,少子化問題自民進黨執政時期即已浮現,卻無具體政策解決,直到馬英九總統執政後,才將之視為國安層次的議題研礙對策,樂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關心此議題。

 蔣月琴指出,有超過八成的女性認為,生育會使自己無法全心投入工作,此結果顯示,台灣女性相當注重自己能否在職場上實現自我;至於什麼是真正提高女性生育意願的政策?調查結果顯示,高達六成女性希望政府能提供平價優良的托兒服務,只有三成女性希望政府發放津貼。

 台灣社區照顧協會理事長劉毓秀說,可見從中央到地方拚命發津貼的政策,「真的沒用」,今年八月政府將推動五歲幼兒免學費計畫,但即使不繳註冊費,家長還是要繳很多錢,發放津貼只是讓政府負擔沉重,也未減輕家長負擔,「是走不通的政策」。

 民進黨昨天的記者會也邀請一般民眾現身說法,已有兩子的淑靜媽媽說,她住在彰化,保姆費低,才敢生兩個,她批評政府政策有很大的斷層,她有兩年育嬰假,但小孩子要四歲才能進入公立托兒所,中間兩年誰照顧?「難道要小孩不要長大?」兩個孩子也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連老公都很怕你不工作」。

 民進黨也提出改善政策,包括托育全面公共化、提供彈性工時及家務分工的選擇、普及平價優良的托育服務等。

 該民調共有九○六份有效樣本,調查對象是廿歲到四十九歲的全國女性,在九十五%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三.三%。

論職場媽媽之自討苦吃!不想生!都是「國家」之錯!

盲點是~人類1般是靠「男女組成家庭繁延生命延續民族文化的」.職業婦女的困擾是.上帝賦予的生理身體本來就是當「家庭主婦」用的.不是外界職場求生存用的-自古以來就是男人的責任.所以說「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賺家庭生活費.女人負責替家庭花錢」.今日是因有「國家」組織需要「全民稅金」只好取代「家庭」功能讓「全民-男女」都變成「職場納稅人」造成「女人的困擾」而不得不解決「家庭主婦」功能轉換為「育嬰假-托兒所.安親班.幼稚園.才藝班.補習班」還是由「可納稅的他人代理」而已!達到「擴大就業機會.創造『無薪之家庭主婦無納稅-還扣受扶養親屬寬減額』為有薪職業納稅人」!哈哈哈-由減稅變扣稅!

所以說上回我國政府修正健保制度.家庭主婦有「工作價值」不作扣稅工作.才會虛擬所得要繳健保費!
職業婦女為誰操勞為誰忙.跟男人勞工一樣遲早「年老體衰」要退休回家「養老」!除了像王永慶當老闆到死前1天還在美國開會操到「終老」死!幸福嗎?屆時當然青壯子女會說「父母青壯時是完全託他人照顧我小鬼頭.有空不一定裡我!」我也託「養老院」照顧你們兩老ㄚ!3節有空方去探親.有錯嗎?

民進黨民調 9成台灣女性不想生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台北報導】
2011.05.08 05:19 am

民進黨民調 平價優良托育最能催生 / 鄭宏斌
今天是母親節,但民進黨婦女發展部昨天公布最新民調,有近九成台灣女性目前不想生小孩,逾五成覺得台灣母親不幸福;婦女部副主任蔣月琴指出,要刺激生育率,政府就應提供普及、平價、優良的公托服務。

這份針對廿至四十九歲女性所進行的民調結果顯示,高達百分之八十七點三女性目前不想要生小孩,不想生的原因以「子女數已足夠」比率最高,其次為「經濟負擔」、「未婚」等因素;覺得台灣母親不幸福的比率為百分之五十四點九,覺得幸福為百分之四十一點三。

此外,有八成女性擔心,生育後會無法全心投入工作;在政策方面,有六成二女性認為,提供平價優良的托育服務,才是提高生育意願的政策,有三成四認為「發放津貼」可提高生育意願。

蔣月琴說,約八成七女性目前不想生育,其中三成三女性認為兒女數已足夠,兩成四覺得有經濟負擔,一成六女性未婚;換算成人數,光是因經濟負擔而不想生育的女性,推估就有一百一十八萬人之多。

【記者李明賢/台北報導】針對民進黨民調,總統府昨表示,歡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與馬英九總統一起關心「少子女化」問題,但蔡英文不要忘了,少子化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早在民進黨執政時已浮現。

母親節前夕 民進黨公布少子化民調 / 陳雅芃
【2011/05/08 聯合報】

鼓勵生育 新加坡補貼多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11.05.06 02:56 pm

國內出生率低,不是目前台灣的政府所實施的留職停薪育嬰假單項福利措施可以改善的,經濟壓力是現代年輕夫妻不敢生育主因,放眼鄰國新加坡、日本等國,為了提升生育率還提供稅務減免,但台灣目前尚未有進一步的免稅措施。

根據內政部統計,近10年來國人出生數逐年降低,並未因實施留職停薪育嬰假等措施而增加出生數,尤其是民國98年育嬰假實施之後,民國99年出生人數還從98年的19萬1310人降到16萬6886人。

全球面對少子化趨勢,各國政府採取提升生育率政策大多數傾向以關注婦女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但近年來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實質補貼和稅務減免等方式也不少。

例如新加坡實施「嬰兒紅利」,以現金禮物及相對儲蓄來獎勵生育率,2-5歲幼兒政府提供部分托育津貼,第1-2胎政府提供4000星元「現金禮物」,第3-4胎則增加為6000星元,生育2個以上子女家庭提高免稅額及特別扣除額。

新加坡在2008年進一步提出「婚姻與育兒方案」,擴大夫妻生育率扣抵 ,生第一胎享有5000星元稅務扣抵,遞增到生第5胎以上夫妻可享2萬星元稅務扣抵。甚至還補貼50%醫療補助,幫助不易受孕夫婦進行試管嬰兒治療。

日本政府從2000年開始就推出「育兒減稅方案」,緩和家有幼兒的年輕夫妻財務負擔,凡家中有6歲以下幼兒,父母可要求進一步降低國稅和地方稅。

我國推補助措施 5歲幼兒免費入學

【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為了鼓勵生育,新加坡以實質補貼,以及提高免稅額與特別扣除額來推動,台灣是否也可以仿製執行呢?財政部賦稅署表示,涉及財源,加上已經從提高標準扣除額與稅率調降等減稅措施去處理。賦稅署認為未來應會從補助措拖著手,像是今年8月將實施的5歲幼兒入學免學費,就是鼓勵生育的一種補助措施。

官員指出,97年立法院在討論免稅額和特別扣除額的調整時,就有立委提議可參考新加坡的模式,但經過討論協商後,仍決定透過減稅措施去處理,因此97年即提高標準扣除額,單身從4.6萬元增加到7.3萬元,有配偶則從9.2萬提高到14.6萬元;98年受到物價指數上漲影響,單身部分又提高到7.6 萬元,有配偶則提高到15.2萬元。

官員強調,目前尚未接到任何相關指示去評估有關星國的做法,但因星國的做法涉及財源問題,可行性恐怕較低,而我國未來若要鼓勵生育,應會從補助措施去推動。

【2011/05/06 聯合晚報】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620410
羞愧薛承泰 只處理枝節 鄉愿兼怕死 不敢說真話(轉貼)薛承泰:新婚輔導 提高生育率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補助雖優厚 德生育率低於歐美

【中央社╱柏林28日專電】
2011.04.28 08:06 pm

在工業國家當中,德國鼓勵生育的補貼算是相當優厚,而且也有不少政府設置的幼兒照顧設施,但是,德國的生育率卻低於美國及多數西歐國家。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在34個工業及發展中國家當中,德國的生育年齡婦女平均1.36的生育率排在第31位,低於美國的2.01、法國的1.99、英國的1.94、荷蘭的1.79和義大利的1.41。

為鼓勵生育,德國行之有年的育兒津貼是從新生兒出生到滿18歲,每個月政府都給家庭固定補貼,估計每一個新生代在18年裡獲得政府的補助達14萬6000歐元。

德國家庭部也針對幼兒照顧的問題,推動增設幼兒照顧中心,政府也在政策上做改進,讓家中有幼兒的職業婦女可以有較具彈性的工作時間。

由OECD的統計數字來看,這些措施仍難鼓勵生育。德國社會學者分析,高失業率和傳統家庭結構的改變是主要原因。

雖然自1980年代以來,德國職場上有兒女的家庭婦女愈來愈多,德國婦女普遍還是要兼顧家庭和工作,感覺太辛苦。

統計數字也顯示,受到高等教育的婦女育兒率偏低。社會學者指出,這是持續發展的趨勢,除非家庭主婦和丈夫能公平分擔家務,而婦女也能在職場公平發展,否則這種趨勢很難扭轉。

【2011/04/28 中央社】

薛承泰:新婚輔導 提高生育率

【中央社╱台北25日電】
2011.04.25 11:01 pm

台灣人口逐漸老化,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今天建議應限制懷孕期間檢查胎兒性別,並提供新婚夫婦輔導課程,如果新人在結婚前 3年能維持婚姻,很可能會增加生育率。

歐洲商務協會(ECCT)今天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針對「台灣人口老化」發表專題演說,薛承泰提出目前台灣社會人口結構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薛承泰表示,如果限制在懷孕期間檢查胎兒性別,可減緩目前高度不平衡的性別出生比例(多生男、少生女)現象,每年女嬰出生數可增加超過3000多人。

另外,考慮到離婚率增加,薛承泰表示,政府應提供新婚夫婦輔導課程。如果一對新人在結婚的前 3年能維持婚姻,將降低離婚機會,且很可能會增加生育率。

薛承泰分析,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而延遲結婚年齡,使可生育的年齡跟著被壓縮。過去10年移居台灣的女性配偶共生了30多萬名嬰兒,如果沒有這些「新台灣之子」,台灣人口出生率會更低。

薛承泰表示,台灣人對婚姻和生育多受傳統12生肖觀念影響,希望更多25至34歲的人在今年及明年(龍年)結婚;且今年適合生育的年齡人數(30至35歲)最多,過了今年可能減少近10萬人。

薛承泰建議中央和地方政府多舉辦活動,鼓勵25歲以上的民眾結婚和生育,例如,政府和企業可提供「蜜月券」和「給新生兒的100個禮物」,並透過各種活動加強家庭價值。

【2011/04/25 中央社】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610036
(轉貼)全球下半年將進入艱困期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今年新生兒 每胎獎勵2萬
更新日期:2011/04/18 04:11
〔自由時報記者何玉華/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獎勵生育補助每胎兩萬元,預算已經新北市議會審議通過,將回溯自今年一月一日出生的新生兒,新北市長朱立倫並表示,非婚生子女也享有這項福利。

新北市民政局表示,只要父親或母親任一方設籍新北市十個月以上,新生兒在申辦戶口時,就可以領取兩萬元獎勵金;市長朱立倫也明確表示,不管有無結婚登記,或是未婚生子,都是新北市民,一視同仁補助。

民政局根據去年新生兒人數不到三萬人,比平均值三萬兩千人低,今年以三萬人為目標編列預算,在預算通過後,已經通知各戶政事務所,對於今年元旦後出生,在預算通過前已經報戶口的新生兒,則會一一通知家長。

民政局表示,目前已經加緊補助作業,也規劃在本週安排市長朱立倫親自前往在民國一百年出生的第一名新生兒、新住民及第一對雙胞胎家裡探訪。

印度的性別屠殺——加了糖和香料

‧THE ECONOMIST 2011/04/12
印度2011年的人口普查幾乎都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識字率上升、平均壽命變長、家庭規模穩定。只有一個例外:六歲以下兒童當中,每一千個男童只有914個女童。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印度的男女比例越來越失衡,這種趨勢是可以反轉的。

印度2011年的人口普查幾乎都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識字率上升、平均壽命變長、家庭規模穩定。只有一個例外:六歲以下兒童當中,每一千個男童只有914個女童。

正常來說,男童只會比女童多幾個才對。如果以實際出生人數來看,印度每年其實有六十萬名女童消失。比起中國扭曲的性別比例,印度還不算最糟的,不過,中國的比例已經逐漸穩定下來,印度卻仍然在擴大中,而且這種趨勢已經長達好幾十年了,過去不篩選性別的地方,現在也開始採行這種方法。

印度的性別比例證明了,性別屠殺並非獨裁和貧窮才有的特色。不同於中國,印度是民主政體,並沒有施行一胎化政策,雖然有些地區很貧窮,但光是貧窮不足以解釋印度對生男孩的偏好。性別比例失衡最嚴重的省份,都是最富有的省份,這意味著,人為扭曲的性別篩選絕不可能單單靠著富有或政府政策來矯正,不過的確是可以矯正的。

父母之所以選擇拿掉女性胎兒,並不是因為不想或不愛女兒,而是因為他們覺得必須有兒子(通常是基於社會因素),同時,他們也希望少生一點,因此必須做些捨棄,而超音波技術能讓他們知道胎兒的性別,因而可以確保他們捨棄的是未出生的女兒。因此,性別篩選往往是與教育程度和收入成正比的:比較富有、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比較希望少子,也比較負擔得起超音波掃描的費用。

如果男女比例長此以往,今年少了六十萬名女生,十八年後將會少了一千萬名新娘。如果一個社會有大批年輕單身男性,搶劫、強暴和走私新娘的事件往往就會攀升。而且在中國和印度,社會地位較高的男性比地位低下的男性較容易找到老婆,因此討不到老婆的單身漢社會問題就會逐漸累積。

【本文譯自《THE ECONOMIST》APR09-15/2011,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全球下半年將進入艱困期

‧非凡新聞周刊 2011/04/11
由於國家持續舉債而不得不大砍預算,結果引發公部門的職員、勞工及學校師生的示威,倫敦這一次示威並非首次,但卻可說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撰文/南方朔】
近代政治經濟學裡,有種神話概念「利維坦」(Leviathan),它的原意是古猶太人神話裡的一種海中巨獸,統治整個海洋。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霍布斯(Thoma s Hobbes,1588-1679)後來將它的意義延伸開來指強大的君權。

到了近代,自由放任政治學家則將它用來指政府的角色,特別指社會主義的政府角色。任何國家只要有大政府的概念,就會被扣上「利維坦」這個帽子,他們藉著負面化政府角色來為私人公司、市場等概念張目,近代放任經濟就是踩著「利維坦」的屍體一路走來的。

不過,西方人雖然把「利維坦」時時掛在嘴上,多數人都相信小政府之說。但事實上, 縱使極保守的政黨在朝,它們在做的也都是「利維坦」之事,它們要養龐大的軍隊來維持其利益,要養龐大的警察及監獄,讓它們去過舒適安心的日子,也要投資大量金錢在教育上,使它維繫國力的創新。

大國政府支出高達50%

全球十三個最富的國家,它們政府的支出所占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在二十世紀初只有百分之十,但逐年累增,現已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

由這種趨勢已可看出,所謂「利維坦」之說,純屬無謂的語言修辭遊戲。大國在刪減福利預算時,會祭出「利維坦」這個口號,但它們卻不會用這個口號來主張刪減天文數字的軍備預算,這也顯示出口號只是工具的本質。

其實,真正的小政府,當今中美洲的瓜地馬拉倒是個代表。它的政府缺乏集稅的能力,政府支出只占GDP的百分之十,國家養不起足夠的軍警,反而是民間的富人及公司大量雇用武裝性的私家保全,其人數為軍警的五倍之多。

瓜地馬拉這個特例,當代已稱之為一種「失敗的國家」。但若深一層來看,類似於瓜地馬拉這種症候群,近年來在許多國家都已紛紛出現。

英國砍預算引爆大示威

就以英國為例,它在攻打利比亞時空軍大舉出動,極為神勇,但如果我們注意它的國家財政,卻可發現,由於它對富人和企業持續減稅,國家集稅能力已快速倒退,因而過去十餘年裡,它基本上都是在舉債度日。

而到了現在,它的債務已難以為繼,因而保守黨的卡麥隆政府只得決定要在五年內縮減八百一十億英鎊財政支出,包括減少三十萬名公務人員、凍結公務員薪資。

但就在同時,它的財政大臣歐斯本也提出計畫,要把企業稅率由百分之二十八調降為百分之二十三,那邊裁員降薪,這邊卻又在減稅,難怪三月二十六日會有五十萬人走上街頭抗議示威了。這是二○○三年倫敦街頭五十萬人反對伊拉克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

抗議裁員減薪和抗議反戰不同,反戰為單一議題活動,它的後續力道有限,但抗議裁員減薪卻影響到許多人的生計,它的續航力極大,倫敦這起抗議示威已對二○一一年的英國及世界經濟,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各國舉債高貧富更兩極

事實上,由於國家持續舉債而不得不大砍預算,結果引發公部門的職員、勞工及學校師生的示威,倫敦這一次示威並非首次,但卻可說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在此之前,歐洲的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等早已發生過,西方國家以「利維坦」為名,持續對富人及公司減稅,造成國家稅源日益涸竭,但各種支出,特別是軍費的龐大支出又省不下來,於是只得舉債度日。

舉債終究必須要還,於是最近一年多來,許多國家只得透過刪減支出來降低債務,於是公部門的職員、工人,以及靠公共支出而維持的教育福利等部門遂難以為繼。

然而這邊裁員減薪,另一邊的富人及公司還是持續施壓要減稅,這等於朝著貧富差距擴大的方向,又變本加厲的走近了一大步,它造成薪資所得者憤怒的擴大。在二○一一年這個似乎衰退已到尾聲的時刻,各國被迫大砍預算,已使得二○一一年的復甦,又橫添了枝節。

而這種問題,英國倫敦的大示威只不過是個特例,在美國卻更為嚴重。美國國家財政早就日益惡化,只能向外輸出通貨膨脹度日,殊不知美國的通膨輸出,第一波受害者乃是依賴糧食進口的阿拉伯國家窮人,這些國家本即貧窮,當糧價因通膨而上漲,他們立即受害,這乃是茉莉花革命的真正原因。

美連三年舉債破兆美元

但對外輸出通膨,美國的累積赤字依然存在,特別是各州的州政府債務日益嚴重,最近像威斯康辛、加州、德州等,由於州政府有破產之虞,許多州已和歐洲一樣,必須在各州裁員減薪及降低福利,這些州已和歐洲一樣陸續出現抗議示威活動。

至於美國聯邦政府方面,由於政府集稅能力倒退,美國財政日益惡化,二○一一年已是第三年國家債務破一兆美元的一年。歐巴馬最近宣布新一年財政計畫,揚言要對逃漏稅加強稽徵,十年將增加二千億美元,但縱使美國國會的審計處都認為美國財政的惡化已無法逆轉。最近,美國正和各大跨國公司進行談判,將每年海外跨國公司逾兆的利潤回流,但此舉並不樂觀。

美國大跨國公司以GE為首,一年利潤近千億美元,海外部分即高達六成以上,這些錢多半在境外,任何稅負它都沒有匯回的意願。這也就是說,二十一世紀的「利維坦」早就不是政府,而是富人公司,它們的境外財富可免稅負。

二○一一年,由於有日本震災,損失估計達十六兆日圓,災後重建估計要八%的GDP,加上各國財政開始緊縮,已無力再繼續印鈔票,擴大赤字,因此從第三季開始,全球可能進入新的艱困期。它顯示出政府集稅能力衰退的後遺症,已開始表面化了!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1年260期】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96365
無女不想嫁 壓夫才糟糕 中央研究院 一堆大飯桶(轉貼)高學歷女性 就是不想婚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少子化或有利於老人安養相關產業的發達
2011/04/12 00:58:41 瀏覽50|回應2|推薦2

0





引用文章台灣政府的三大謊言

一。我想問題不應該是”該生幾個小孩,”而應是”要生幾個小孩。”
生兒育女,就像婚嫁一樣,應該看個人的能力和意願而決定,而不應該以政治或社會的壓力來規範。
二。關於看護人手不足的問題,我想時和是多慮了。
我雖然沒有仔細研究,但我猜測,少子化以後,看護老人的人手,大概只會更充足,而不是更缺乏。為什麼?
先看幾樣可能的事實:
1。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有所謂嬰兒潮,台灣也不例外,這批嬰兒現在大概是四十五到六十五歲,大部份還沒有到需要”被看護”的地步。
2。台灣少子化是最近十年的事,換句話說,這些新生兒絕大部份還不到工作的年齡。
3。台灣有大量四十五歲到六十五歲的人口,生了大量現在二十歲到四十五歲的人口。
4。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比例相當小(當初出生的數量就小,而且人老了會死)
這幾樣事實加起來,意謂:台灣的現狀是青壯人口不成比例的遠遠高於老年人口。(具體數字應該可以從內政部的資料裡查到。但數字需要要解讀)
但是結果怎麼樣?老人安養看護,顯然未得到社會的重視,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手似乎不足。
我的猜測是因為:
第一,台灣現在的老人(指六十五歲以上)經濟條件不夠好,因為年輕時,被太多的子女拖累了。所以年老時,無力提供足夠的經濟誘因,來創造較大的老人安養市場。
第二,大量的新生人口成年後,雖然增加了社會生產力,但也形成了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就業問題,年輕人的精神和力量主要放在個人求生存和發展上面,老人安養工作,收入不高,自然少人問津。
第三。大量新生兒和青壯人口有大量的食衣住行育樂消費需要,還有大量的犯罪數字,政府的需要放入大量的資源在這些事情上面(如增蓋馬路,公路,公園,育樂中心,擴大或增加學校,增加警力和監獄,稅務人員等等)。年輕人既然是社會的主體,老人安養的問題自然擺到次位去。
那麼,為什麼少子化以後,老人看護人手反而會增加呢?不僅老人看護市場變大了,一切和老人有關的市場都變大了。
一。老人們有錢了!小孩少,年輕人不僅經濟負擔較輕,還有更多的個人時間,有餘裕累積財富,和精神考慮和計劃退休的事情。由於子女少,心理上少了養兒防老的觀念,更知道要累積財富退休的必要。
二。年輕人數變少,和年輕人相關的市場自然變小(需要學校變少了,學校老師人數自然減少;犯法和進監獄的人變少了,法官和警察數目也自然要變少)。老人數量變大,和老人有關的產業,自然形成較大的市場,吸引企業主和年輕人轉向投入。
結論:
現在看護人手不足,是因為台灣仍是個年輕的社會(少子化只是近些年的事,這些小孩還沒長大,他們的上一輩數量龐大),社會大量資源仍然主要放在年輕人的需要上面。
現在台灣的老人,因為年輕時受子女拖累,未能累積個人較大的財富,以致老人市場的消費能力有限,吸引不了更多的人投入。
將來老人數量增大,財富也增大,老人市場就變大了。市場變大,人們工作自然轉向。

從少子化談未來的工作能力
2011年4月12日 00:07

分享
分享|

(●作者史慕斯,筆名,北縣汐止人,專精兩岸網路貿易,協助客戶有關兩岸網路貿易的貿易諮詢與服務,從事知識整合顧問,個人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smoothkm,Facebook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smoothkmservice。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史慕斯

全台灣每年約30至50家醫療院所關閉產科,其原因不外乎就是現在的年輕人少生或者不生,導致於新生兒出生人數降低,於去年已經減少到16萬新生兒。國家是由人民來組成,當新生兒人數減少,意謂著這群人在未來會養育更多老人,當子女孝養責任無法負擔時,國家勢必要擔負起照顧全體年長者;且在勞動人口不足下,國民稅收無法創造更多國庫收入,勢必衝擊到國家整體發展,這也難怪領導人會說出這是「國安危機」了。

少子化的情況是如何發生呢?這是整個社會環境所連動影響,其原因為:一、媒體報導財經環境不佳 二、生活物價指數越來越高 三、小孩的學習支出項目增加 四、個人經濟無法負擔養育小孩 五、年輕人晚婚導致於新生兒減少 六、年輕人自我生活享受的意識越來越強烈 七、受朋友之間的「不生」耳濡目染。基於以上的狀況,地方政府也針對「少子化」情況,提供生育補助金,期待更多年輕人能生育更多未來主人翁。

由於家庭人口數的減少,因此父母親把金錢與精力放在小孩身上,國小以下的學習種類包羅萬象,基本上是以才藝來培養興趣的延伸發展;當大學就學率已高達九成以上,家長仍抱持「望子成龍」心態,期許自己小孩能在國中打好基礎,因此國中以上的學生,仍然以升學為目標,補習項目以英數理為主。當初政府在擴充大學院校時,只考慮到學生多元化入學,卻忽略了「質量管制」,因此資質不佳的學生仍可進大學,不僅學生學習受挫,且間接影響到大學的教育品質。

職場上講求的是工作能力,當學校教育無法銜接上企業職務能力時,公司當然會考慮到員工生產力,畢竟在市場上的競爭講求的是能力取向。大學教育仍以廣泛教育為主,不像技職學校以技能訓練為目的,畢業生若無法擁有一技之長是無法與外面有經驗的轉業人才同等競爭,這就產生了「啃老族」現象。當小孩還在小學階段,家長用心培育呵護,卻在國中進入升學階段,放棄了當初的興趣培養,只有堅持因興趣產生持續學習技能的人,才能真正把專業學習的更精良,如女子高爾夫第一的曾雅妮。

未來是網路貿易的時代,只有透過網路貿易的經營才能增加自己的附加價值,畢竟每家公司都需要品牌推廣與商品銷售,透過「網路無國界,銷售零距離」的網路貿易操作,才能提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大學生或失業者若能在求學階段或求職期間學會「全球網路貿易」這項技能,在未來職場的工作表現上,勢必能凸顯自己的優勢專長,為自己人生的履歷加分,讓公司獲得重用。政府應以教育國民提昇個人的職務能力為方向,當個人能力提昇也才能讓自己收入增加,這時高物價的心理恐慌將逐漸消失,而少子化的惡劣情況也將逐漸獲得改善。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史慕斯,筆名,北縣汐止人,專精兩岸網路貿易,協助客戶有關兩岸網路貿易的貿易諮詢與服務,從事知識整合顧問,個人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smoothkm,Facebook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smoothkmservice。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文網址: 從少子化談未來的工作能力 | 論壇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4/12/142-2703943.htm#ixzz1JFCS5Nis

本院出版人口政策建議書
中華民國100年03月16日


簡要版 完整版

學術研究擔負引領政策走向與形塑社會議題的責任。本院針對學術發展相關及社會關切的重要議題,擇其重要者由院長遴聘院士及國內外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組成小組,共同研究討論,並出版報告,提出周延的政策建議,供政府施政參考。

截至目前為止,本院已出版3本報告,分別為《因應地球暖化之能源政策》、《中央研究院學術競爭力分析暨台灣學術里程與科技前瞻計畫》及《醫療保健政策建議書》。2011年2月本院出版第4本《人口政策建議書》,以為政策建言,報告如后。

摘要

台灣已進入超低生育率及低死亡率的後人口轉型期,面對人口「量」與「質」同時發生的巨大變化,政府需正視及立即因應超低生育率所引起的少子化、高齡化,以及在全球競爭下的人口遷徙及人力資源配置等問題。

少子化的最重要原因,在於婦女婚育步調不斷延緩所導致的晚婚、不婚及遲育,受到衝擊的是教育制度及未來勞動力人口增加鈍化。少子化如持續惡化,將會加速台灣社會整體的高齡化。

高齡化則會因為家庭支持功能的改變、少子化以及婦女勞動參與率上升等因素,使老人安養與照護問題,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改善老人健康,使其活躍老化,並延緩失能發生的時間點,以及中高齡人力資源再運用等議題,皆應重視。

台灣的人口及勞動體系,漸次走向開放,並逐漸與世界體系整合。內部遷徙及跨國遷徙,對人口成長及分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雖然人口遷徙及勞工流動,有益於人力資本於勞動市場中的移轉,但也使人力資源分布不均,惡化了區域間人力資本失衡的現象。

建議

為因應後人口轉型之少子化、高齡化、遷徙與人力資源,謹提供政策建議如下:

一、少子化
(一)改變家庭生命歷程,建構有利於生育的環境
(二)提倡家事性別平權,鼓勵女性進入婚姻
(三)訂定完善的家庭政策取代既有的生育福利

二、高齡化
(一)改善中高齡就業環境與退休制度
(二)調整家庭在老人照顧上的角色與比重
(三)重視老化的歧異性與活躍老化

三、遷徙與人力資源
(一)均衡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升區域產業結構
(二)持續審慎評估外勞政策,提出家庭照顧外勞化的對策
(三)積極協助外籍配偶融入,正視新台灣之子的教育
(四)鼓勵外籍專業人員移入,營造發展其長才的環境

四、綜合建議
(一)積極追蹤考核並修訂目標
(二)整合資源並從事貫時性之研究
(三)面對人口結構改變,積極調整教育體制

中央研究院人口政策建議書專家成員:
朱敬一 本院院士、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行政院政務委員
李 誠 國立中央大學副校長
呂寶靜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林季平 本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章英華 本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陳肇男 亞洲大學教授、本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
曾瑞鈴 本院歐美所研究員
楊文山 本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新聞聯繫人:
章英華教授,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主任(Tel)886-2-2789-8111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公共事務組mhlin313@gate. sinica.edu.tw
(Tel)886-2-2789-8821 (Fax)886-2-2782-1551 (M)0921-845-234


發稿單位 : 公共事務組

解決少子化 中研院倡建構良好養托育環境


時間:2011/3/16 16:39
撰稿‧編輯:韓啟賢   新聞引據: 採訪




解決少子化 中研院倡建構良好養托育環境(資料照片)

  如何解決少子化問題?中研院今天(16日)指出,目前沒有很好的養育和托育環境,是有些女性不肯生育的主因,因此建議政府未來在制定政策時,除了鼓勵性別平等、家事性別平權以及女性參與就業外,也必須打造良好的養育和托育環境。



  中研院指出,台灣已進入超低生育率及低死亡率的後人口轉型期。面對人口「量」與「質」同時發生巨大變化,政府必須正視和立即因應少子化、高齡化,以及在全球競爭下的人口遷徙及人力資源配置等問題。

  有鑑於此,中研院召集了多名院士與國內、外專家學者討論,出版了「人口政策建議書」。其中針對解決少子化問題,除了提倡家事性別平權和鼓勵女性進入婚姻之外,更建議政府建構有利於生育的環境。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文山說:『(原音)希望政府未來在政策制定上,能夠一方面鼓勵性別平等、女性參與就業;另外一方面,設置良好的養育與托育設施,讓女性生育也能夠安心。』

  在解決高齡化人口方面,中研院建議改善中高齡就業環境與退休制度,並重視老化人口所衍生的問題。

   此外,對於人口遷徙使得人力資源分布不均,惡化了區域間人力失衡的現象,中研院建議要均衡高等教育發展、提升區域產業結構,持續審慎評估外勞政策、提出家庭照顧外勞化的對策。同時也要積極協助外籍配偶融入、正視新台灣之子的教育,以及鼓勵外籍專業人員移入,營造發展長才的環境。

中研院建議 早婚挽救少子化
2011年03月16日 17:00 蘋果即時

中央研究院今天公布「人口政策建議書」,報告中建議縮短教育修業年限,增加總生育率。報告書指出,少子化最重要原因在於婦女婚育年齡不斷延後,包括晚婚、不婚及遲育,建議年輕人早點結婚。少子化如持續惡化,將會加速台灣社會整體的高齡化。

教育危機 50年後學生數腰斬
2011/03/16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中研院今天公布的人口政策建議書指出,少子化對教育制度的衝擊很大,預計50年後、到2060年,國內學生總人口數是現在(2010年)的五、六成左右。2015至2017年間,大專院校新生人數驟減14%至20%,技職體系影響最明顯,二專、三專及五專的人數將是「負值」,專校未來將面臨沒有學生可招的困境。建議書提出警訊說,政府主管單位應即早正視這一變化,及早綢繆退場機制。

經建會2010年推估未來10年及20年的學齡人口數,國小減少28.7%及34.4%,國高中減少33.4%及44.5%,大學減少14.9%及42.3%,預估2060年各級學齡人口數都剩2010 年的五至六成。少子化最先衝擊到幼稚園和國小教育,如果生育率一直不起色,很快會延燒至高等教育。

建議書指出,學生人數大減,流浪教師的問題可能從現在的國中小,向上蔓延至高中、大學,甚至研究所。依已出生的人口推估,104學年度國小新生將減為18萬9000人,比97 學年度少了5萬4000人,平均一年減8000人。學生人數減少的趨勢,最終將影響高等教育發展。推估至2023年,大一新生入學人數,約在15萬至21萬人之間,比現在的30幾萬人減少約一半。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楊文山表示,教育部對少子化時程的推估,比中研院來得樂觀,目前退場機制的規畫可能來不及因應少子化的衝擊。

而教育部回應認為,中研院建議縮短大學及研究所修業年限,就可提高總生育,但「茲事體大,必須審慎研議」。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表示,縮短高教修業年限並非目前世界潮流趨勢,歐洲的學制原本是大學加研究所五年,現在也要改為四加二制,香港也將大學修業年限延長一年。我國是否為了提升生育率而縮短高教修業年限,要再審慎研議。

另外,中研院警告,少子化衝擊高等教育,專科學校必須盡早推動退場機制。林聰明指出,目前專科教育大多數是護專,國內仍有培養護理人才需求,專科的招生問題不大。

抗少子化 中研院籲訂家庭政策 【18:15】

〔中央社〕中央研究院今天公布「人口政策建議書」,對少子化問題,建議鼓勵婦女生第2胎、第3胎,從家庭層面著手,包括改變家庭生命歷程,鼓勵女性提早進入婚姻、提倡家事性別平權等。

中研院報告認為,少子化的最重要原因,在於婦女婚育步調不斷延緩所導致的晚婚、不婚及遲育,受到衝擊的是教育制度及未來勞動力人口增加鈍化。少子化如持續惡化,將會加速台灣社會整體的高齡化。

報告中3項建議,包括改變家庭生命歷程,建構有利於生育的環境;提倡家事性別平權,鼓勵女性進入婚姻;訂定完善的家庭政策取代既有的生育福利。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文山進一步表示,台灣少子化問題,不是不願意生小孩,父母期望子女數為2.2左右,但是女性很多只願意生第1胎,因此要鼓勵女性生第2胎、第3胎。

楊文山說,政府估計鼓勵生育1年要花新台幣300億元至500億元左右,但是根據西方研究,花錢與生育率成長關係並不明顯,有國家生育率上揚後,才開始投入金錢,但也有人口學家認為,不投入金錢一定沒效。

楊文山說,法國有55%是非婚生子女,但台灣是以父系社會為主的國家,不敢鼓勵未婚生子,因此鼓勵女性提早進入婚姻;北歐國家鼓勵兩性平權,增加女性就業機會,生育率因此提高,可供政府參考。

高學歷女性 就是不想婚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11.03.16 02:59 pm

台灣的生育率全球最低,女性初婚年齡逐年提高。中央研究院今天公布的「人口政策建議書」指出,1980年後出生、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到50歲仍未婚的比率將高達47%,因此建議縮短大學及教究所教育修業年限,推估可增加總生育率 (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約0.4,達1.5左右。

中研院的「人口政策建議書」包括少子化、高齡化、遷徙與人力資源、綜合建議四大篇章。「少子化」議題的執筆者、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楊文山指出,依據模擬推估,台灣若排除人口移入移出情況,總生育率1.3之下,45年之後,台灣人口將比現在減少一半,而2010台灣育齡婦女的總生育率只有0.97,因此馬英九總統才會說生育率低是「國安問題」。

楊文山說,政府目前政府的育補助,以生育津貼和育嬰假為主,但依據北歐國家過去經驗,生育津貼對提高生育率的效果有限,甚至反而助長生育步調延後的風氣。而瑞典並不直接鼓勵婦女生育,而是提出兩性平權政策等配套措施,讓女生可以同時追求家庭與事業,產後也能安心工作,並且願意加速生第二胎。

人口政策建議書並提倡「家事性別平權」的觀念,楊文山指出,國內外的研究都指出,男性參與家事越多,性生活的頻率也越高,對提高生育率有幫助。

針對高學歷女性晚婚、生育率太低,建議書指出,學校與企業如果能提供有利女性的生育環境,有助低教育與工作對生育的阻礙。楊文山說,除了企業界提供完善托育政策,國內大學也可比照歐美大學做法,提供廉價的已婚宿舍,讓研究生可以兼顧婚姻與學業。建議書也提醒政府,要訂定完整的家庭政策取代既有生育福利。

【2011/03/16 聯合晚報】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66748
(轉貼)美女多生女兒 難怪帥哥不多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女多生女兒 難怪帥哥不多

【中央社╱台北9日電】
2011.03.09 11:46 pm

單身女子總是抱怨,長相俊俏的男人少得可憐,而科學證明,這可能是真的!研究顯示,與相貌一般的同性相較之下,美女產下女嬰的可能性比較大。

一個人的長相往往遺傳自父母,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帥到掉渣的男人數量相當稀少。

這或許也說明了,為什麼許多模特兒的女兒都和媽媽走同樣的路。

舉例來說,英國超級名模勒朋(Yasmin Le Bon)的女兒安柏(Amber)和媽媽進了同一家模特兒公司,而潔芮霍爾(Jerry Hall)的兩千金伊麗莎白(Elizabeth)和喬治亞傑格(Georgia Jagger)也雙雙踏上伸展台。

倫敦「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倫敦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金澤博士(Satoshi Kanazawa)對1958年3月在英國出生的1萬7000名女嬰的資料進行分析,並做後續追蹤。

這些女孩滿7歲時,由老師評斷她們是否討人喜歡。研究人員隨後在這些人滿45歲時,詢問她們生男還是生女。

那些被歸類為長相迷人的女子,第一胎生男生女的機率相當,但長相比較普通的那些人,就比較容易生兒子。

根據「繁衍科學」(Reproductive Sciences)期刊,換句話說,與那些長相較不討喜的女生相較之下,美女生女兒的機率較高。

先前一項對2000名美國人所進行的研究顯示,因為美女比長相平庸的女子育有更多孩子,所以女生一代比一代標致,而且美女的後代也比較多是女生。

金澤博士認為,父母的特徵往往會遺傳至下一代。

他說,美貌對女人比較管用,所以美女生女兒是件好事。

但比較強勢好鬥的夫妻最好還是生男生,因為男生若擁有這些特徵,更能增添男性魅力。

【2011/03/09 中央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59183
(轉貼)百年傑出女性 呂秀蓮入列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百年傑出女性 呂秀蓮入列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11.03.07 05:26 am

迎接婦女節 內政部開婦女國是會議 / 李順德
迎接婦女節來臨,內政部今天召開首次「全國婦女國是會議」,並舉辦「台灣女人特展」,收錄一百年來台灣各領域的傑出女性群像。

民進黨籍的副總統呂秀蓮、行政院前副院長葉菊蘭名列其中,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未入列,內政部社會司解釋,國內好多年前就已出現女黨揆,蔡英文並非第一位。

內政部表示,中華民國這一百年來的進程,從舊時代到新紀元,都有女性努力創新、貢獻社會的身影,如第一位國家女性副總統呂秀蓮、第一位女性大法官張金蘭、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第一位奧運奪牌女選手紀政、高爾夫球世界第一曾雅妮及第一位高等女子商專創辦人包德明等。

政治領域的傑出女性,首推故第一夫人蔣宋美齡,其他如財政部前部長郭婉容、嘉義市故市長許世賢等,也在其中。經濟領域收錄了裕隆前董事長吳舜文,軍警領域收錄我國國軍史上五位陸軍女少將,分別是周美玉、姜毅英、潘愛珠、柴惠珍、池玉蘭。

全國婦女國是會議將邀產官學研、民間團體代表,討論「性別平等機制」、「性別平等政策綱領」,針對七個面向研議,如就業、人口、教育等,提出政策綱領,再依政策綱領提出政策白皮書。馬英九總統將應邀致詞。

【2011/03/07 聯合報】

台版花美男/我是男生 我不化妝不出門

【聯合報╱記者董俞佳/屏東縣報導】
2011.03.07 03:40 am


「就是愛漂亮!」被朋友稱為美妝教主的王濬哲,化妝技術好得連女生都「自嘆不如」。
記者董俞佳/攝影
新世代「愛美」的男性保養、化妝一絲不苟,甚至做得比女生還徹底,台版花美男風潮吹起,化妝品不再是「女人的東西」。
廿歲的王濬哲是超級愛美的型男,高中時就開始看美妝雜誌,和同學討論學化妝,早上起床梳洗後,一定先做基礎保養,再上底妝、眼妝、唇妝,幫臉也「穿好衣服」後,才會出門。

他說,不化妝就不會出門,就算一定非得出門也一定「戴口罩」加上「大眼鏡」,要素顏出門見人「辦不到」。

包包裡永遠少不了「化妝包」的王濬哲說,「化妝後可以讓人看起來更清爽」,因為男生的臉容易出油,上妝之後比女生更容易脫妝,所以化妝工具一定帶在身邊,以便隨時補妝。

王濬哲說,有一次爸爸看到他竟然「帶妝」出門,很生氣地說:「男孩子化什麼妝!」馬上叫他把妝卸掉才可以出門,那段時間因為「化妝」的事情和父親鬧得頗僵。

但是隨著化妝的時間一久,父親也開始接受有個「愛美」的兒子,出門沒化妝,父親還會關心的問:「今天怎麼了?」

王濬哲說,男生妝容和女生不一樣,女生可以甜美、艷麗,但男孩子化妝主要就是讓「氣色更好」,眼神「更殺」,尤其男孩子皮膚比較粗糙、容易出油、毛孔也比女孩子大,底妝的運用更要輕薄、不黏膩。

「愛化妝的男生也是男生!」王濬哲常常會被問是不是跟女孩子一樣怕蛇、怕蟑螂、怕鬼,曾經有女孩子問他,「如果有一天壞人來了,你會不會比我還怕,先跑掉呢?」王濬哲回答,「當然不會,因為我畢竟是個男生,壞人來了就算再害怕,也會讓你先跑」。

【2011/03/07 聯合報】

台版花美男/美妝保養品 only men熱賣

【聯合報╱記者董俞佳/屏東縣報導】
2011.03.07 04:42 am


廿歲劉以倫勤做保養,皮膚超水嫩,連女生都跑來問他:「用哪一牌保養品好?」
記者董俞佳/攝影七年級「新世代草食男」顛覆美妝市場,現在美妝保養產品不只有「for men」,更有「only men」,愛美絕對不再是女人的專利。
草食男這個在日本司空見慣的新興名詞,指的是新世代友善溫和、被動的男孩子,他們與父執輩深具男性氣概、威嚴的形象已大大不同。在台灣許多七年級的男孩子陸續踏入社會,他們重視外表、勤於打扮,對於美妝保養的討論也興致勃勃。

各大保養品牌陸續推出「男士專用」,更有專為男性提供美容產品的專櫃悄悄在台發燒。服務近十年的櫃姐蘇麗金說,越來越多年輕男性來到專櫃,從產品成分到功能,甚至有沒有試用包或折扣優惠都問得清清楚楚,「很敢問、也很敢要」。

「可不可以推薦一款適合男性用的乳液?」PTT美保版上,愈來愈多男性發文詢問保養問題,舉凡清潔用的洗面乳、護膚用的精華霜、到彩妝用的粉底液、眼線筆、適合的粉底膚色,都引發熱烈討論。

廿歲的劉以倫讀國小時,就拿到第一瓶媽媽送的化妝水、乳液,也從那時培養起保養的習慣。高中時,班上的男生常討論哪一個牌子的保養品好用,甚至討論對方適合的妝容,打籃球前互相提醒擦防曬,以免曬傷。

廿五歲的黃德偉說,男人保養就跟睡前刷牙,出門穿衣服一樣。他從國中就開始擦化妝水、乳液,上班前,至少提早四十分鐘上妝抓髮,「寧願遲到,也不願意醜醜出門」。

【2011/03/07 聯合報】

台版花美男/少男愛嘗鮮 熟男怕被虧

【聯合報╱記者董俞佳/屏東縣報導】
2011.03.07 03:40 am

越來越多男性視保養為「天經地義」,不只七年級男生,四年級的資深熟男都加入「愛美一族」的行列;只是買保養品雖然是件小事,少男和熟男卻兩樣情。

走近各大保養品專櫃,從青春肌到熟齡肌都有適合的產品。在保養品專櫃服務十五年的黃文玲說,年輕男性常會呼朋引伴來買保養品,或是週年慶時來「A好康」,資深熟男買保養品則較為靦腆,甚至很多是被老婆逼著來買。

黃文玲說,年輕男性靠櫃的時候會主動要求試用產品,甚至還會問相關美容訊息,「下一期產品什麼時候推出?」「成分夠不夠保濕?」她有時候差點「被考倒」。

資深熟男買保養品通常顯得「害羞」,黃文玲說,熟男買保養品每次都是指定要同一瓶,拿了就付錢走人,因為怕被人看到說「娘」。

「保養是生活大事!」廿歲的劉以倫平常就愛看美妝雜誌,也會留意美妝保養產品上市的訊息,平常和男性朋友聚餐聊的是「美妝保養」,他不只是男生朋友間的「美妝教主」,連女生也來問他,怎樣才能讓肌膚看起來更光亮?

【2011/03/07 聯合報】

打火兄弟的秘密 英雌上陣不忌諱

【聯合報╱記者蔡明樺/蘆竹報導】
2011.03.07 03:40 am

各行各業都有禁忌,打火弟兄也有「不能說的秘密」,傳統禁忌包括掃把、女人都不准上消防車,否則會帶來霉運,不過自從「打火英雌」大量投入勤務後,這項禁忌已漸漸式微。

桃園縣消防局長謝景旭有「消防活字典」之稱,他指出,消防有五大禁忌,即使消防勤務很清淡,也不能說「最近很閒」、「樂得輕鬆」之類的玩笑話,通常此話一出,必有大災難發生。

消防車不准載女人,在過去幾乎清一色是打火弟兄的年代,這項禁忌被奉圭臬,蘆竹消防分隊長李龍潭剛分發到基層時,一次到大溪山上出勤務,碰到一位比丘尼沒有交通工具,李龍潭心想:「比丘尼應該沒關係吧!」結果好心沒好報,載比丘尼下山仍被學長痛罵一頓。

蘆竹消防分隊隊員俞佩汎,2年多前從警專畢業,她說:「有聽老學長說過女性不能上消防車,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觀念了。」即使是生理期,也照樣出勤救火。

火德星君是消防人員的職業神,謝景旭過去擔任台北市消防局主任時,辦公室供奉一尊火德星君神像,卻不慎被偷,結果過沒多久,神像就被民眾送回消防局,謝景旭說,火德星君性格剛烈,並不適合民宅,常見供奉在廟宇。

打火弟兄祭神供品也有學問,商家最愛的鳳梨,象徵生意旺旺來,換成消防人員,卻變成火勢愈燒愈旺,李龍潭說,這項禁忌現在都還有,「不僅不能拜鳳梨,弟兄們連吃鳳梨酥都會出事。」

傳統觀念裡,敬酒用雙手是種禮貌,但消防人員喝酒時,即使敬長官,也絕不會用雙手,原因是滅火時舉噴水錨子也是用雙手,因此被打火弟兄視為禁忌。另有一說是消防人員通常個性豪爽,雙手敬酒太過拘謹,不符合大口飲酒的Fu。

【2011/03/07 聯合報】

教勤連首見女連長 路跑鎮新兵

【聯合報╱記者楊德宜/平鎮報導】
2011.03.07 03:40 am


陸軍通信電子資訊學校教勤連長邱怡蓓(前排左二),親和力十足,很快跟新兵打成一片。
記者楊德宜/攝影
陸軍通信電子資訊學校教勤連長邱怡蓓,今年30歲,去年升任連長,打破教勤連歷年來男性擔任主官的不成文傳統。

陸軍通校昨天舉辦陸一特回娘家,邱怡蓓負責30分鐘完成通信系統開設的動態操練,成為注目焦點。

邱怡蓓身高157公分,曬得黝黑,笑容燦爛,國中曾參加籃球校隊,去年挑戰登玉山攻頂,多次參加馬拉松路跑,日前參加陸軍舉辦的10公里路跑賽奪第三名,她自嘲長得像小男生,體力也不輸男性。

邱怡蓓說,讀清雲科大時看到軍教宣導廣告,「覺得當軍人非常帥氣」,就很嚮往,10年前從指職志願役軍官班畢業,分派到陸軍通校,因年輕又是女性,曾遭新兵瞧不起,「我就帶他們跑3000公尺,大家都喘,我沒事」,再也沒人敢對她言語輕浮。

雖然愛搞笑,邱怡蓓嚴肅起來令新兵害怕,她從排長一路升任到連長,管理173名兵力,領導能力強,因為好相處,女兵、內向的役男會跟她吐露心事,「就像一家人」。

邱怡蓓說,曾有遭兵變役男差點尋短,她雖然休假仍找到對方,「我告訴他,我不會放棄他,請他不要放棄自己」,及時阻止悲劇發生,雖然工作壓力很大,「跟大家相處很開心,就熬得過去」。

【2011/03/0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554529
頁/共2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