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審查婚姻平權法案,護家盟號召支持者聚集在立法院門口,抗議人權不能成為同性戀者締結婚姻的理由。(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2016-11-19 00:18
〔編譯周柏憲/綜合報導〕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17日開審婚姻平權法案,立院外手持抗議標語的群眾與揮舞彩虹旗的團體掀起正反兩派的交鋒。根據美國主流媒體「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網站18日刊出專題報導「台灣權衡,是否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20多年來台灣LGBT族群的堅持信念越發明顯,若該法通過,將為他們的堅持帶來美好結果。
根據洛杉磯時報,台灣的同性婚姻法主要有4個推力。第一,多位立委今年擬出3項同性婚姻相關法律草案,關乎同志伴侶的社會福利、共有產權、孩子的共同監護權等權利。第二,台灣首位女總統蔡英文、以及她所屬黨派民進黨皆支持LGBT,民進黨也是掌握國會的政黨,這也表示立委或政府的「長期阻力」不大。
第三,相關法律提案人尤美女立委的助理表示,台灣的同志在海外結婚、透過代理孕母生子,回台後只有一方能擁有孩子的監護權,「過去這幾年,LGBT族群一直在提議這項法案。」;第四,洛杉磯時報引述台媒報導,台大退休法籍教授畢安生10月墜樓身亡,原因疑似為無權替死於癌症的伴侶主導醫療決定,此亦為同性婚姻相關法律立、修法的助力之一。
華盛頓倡導組織「人權運動」(Human Rights Campaign)指出,美國、加拿大、以及其他18個在過去15年來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台灣將加入這些國家的行列。
反同性結婚原因與批評聲浪
根據洛杉磯時報,亞洲(包括中東)有20國禁止同性性行為,而且像日本和中國等國、保守派政府的領導人、以及儒家道德規範皆會對任何有關同性婚姻的行動有所阻礙。
報導指出,與台灣基督教教會相關的數千人17日一早就在立法院外抗議,反對同性婚姻草案,有些抗議者要求提案人尤美女下臺,有些人則闖入立法院。報導指出,基督教徒佔台灣人口約4.5%,數量相對較少。
洛杉磯時報也說,華人社會的子女扶養父母;因此反對者認為,同志伴侶沒有後代的支持,若其中一方逝世,同性婚姻將迫使政府支出龐大的救濟金。
支持同性婚姻的聲音與指標
台灣酷兒影展策展人林志杰(Jay Lin)表示,不希望這場抗議變成口水戰、或是任何造成分裂的形式,因為「這是關於愛、關於家庭的草案。」林志杰也是一對4個月大雙胞胎男孩的父親。
洛杉磯時報援引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台灣20多歲族群約有80%支持同性婚姻;另據《聯合報》4年前的調查,55%的民眾支持同性婚姻、37%反對。另外,台北每年10月舉辦同志大遊行,吸引「成千上萬」的民眾,其中許多人要求同性婚姻合法化。
紐西蘭強震怎麼來?牧師暗示由同性戀引起
2016-11-18 00:0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紐西蘭日前發生7.8級強震,但這起天災卻被紐西蘭一位牧師指稱,「由同性戀引起」,認為地震是大自然對同性戀造成的反彈,教會還試圖向同性戀者進行天災的索賠,此項發言一出引起不少人嘩然。
據《BBC》報導,紐西蘭命運教會(Destiny Church)一名叫布萊恩(Brian Tamaki)的領袖,在臉書上發表指出日前的強震災難是由「罪行」所引起的,並暗示與同性婚姻有關。
不少網民聽到這些荒謬的言論,開始上網聯署請願,要求當局取消其免稅待遇,認為這樣的教會根本只能算是一個「仇恨組織」,目前請願人數已達10萬人。日前這份請願書已送達紐西蘭總理約翰(John Key)辦公室,紐西蘭總理也批評該牧師言行「荒謬可笑」。
長期反同性婚姻的布萊恩牧師事後替自己辯解:「這些資訊被傳達的有點過於聳動了,我並沒有針對同性戀,而是針對『性罪惡』。」,並要求社會大眾如果能夠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便能明白他話中的道理。
反同婚群眾包圍立院 要立委踹共
列印
Twitter 與朋友分享
婚姻平權法案今天上午於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開審,反同性婚姻的團體今天號召民眾包圍立法院,主辦單位預估到場抗議人數將破兩萬人,並強調絕不容許「少數霸凌多數」。除了反同婚團體之外,也有支持同志婚姻的群眾前往反同婚姻抗議活動附近表達訴求。
綜合媒體報導,由護家團體組成的反同婚活動主辦單位今提出三項訴求,包括「退回上週一讀通過的婚姻平權法案」、「立院此會期不應該繼續討論婚姻平權修正案」、「立院下會要討論,至少要開30場公聽會」等,主辦單位強調絕不容許「少數霸凌多數」,婚姻制度要由全民來公投決定,要求立法院不得用草率方式「偷渡法案」。現場民眾也高舉著「婚姻家庭 全民決定」、「反對黑箱 保護弱勢」標語。
上午9時立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開始開會後,反同婚群眾抗議活動也在現場實況轉播該委員會議程,在修法提案人立委尤美女、許毓仁陸續說明提案修法版本時,現場反同婚群眾十分激動,不斷大喊「尤委員出來」、「許委員出來」、「婚姻家庭、全民決定!」,要兩人「踹共」。
另外,現場除了反同婚群眾外,也有支持同志婚姻的群眾前往反同婚姻抗議活動附近表達訴求、聲援同性婚姻修法,過程中有支持同志群眾想突破警方人牆,進入反同婚現場表達訴求,一度與警方發生推擠,不過最後和平落幕,支持同志群眾則在警方人牆外就地坐下,並表達訴求。自由時報1116
挺同志婚姻合法化民眾高舉彩虹旗與反同人士對抗。(記者陳鈺馥攝)
反同婚活動主辦單位強調,絕不容許「少數霸凌多數」。(記者朱沛雄攝)
力挺婚姻平權與反同性婚民眾在立院外表達各自立場。(記者朱沛雄攝)
私領域 宗教自由被壓縮!
2016-11-19 01:35聯合報 林榮光/法學博士候選人(加拿大蒙特婁)
近日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再次浮上檯面。與同性婚爭議相伴而生,則是宗教團體參與公領域的合理界限問題。
這些團體引發的爭議在於:宗教團體或個人,本於宗教信仰介入公領域政策辯論時,是否形同將本身宗教信仰,加諸其他公民身上?然而筆者要指出,促使宗教團體介入公領域的誘因,乃是我國欠缺對私領域宗教自由的強力保障。
批評者常援引「政教分離」的憲法原則。但是,政教分離基本上是雙向要求。亦即,法律與政策不應受宗教價值支配與控制,但在私領域的宗教自由,也不應受國家干涉。
台灣對宗教自由保障有高度共識,但實行上卻常壓縮宗教團體在私領域之自由空間。例如,二○一一年一所天主教學校以宗教信仰為由,拒絕續聘兩位摩門教老師,遭勞工局裁罰,認為是本於宗教信仰的就業歧視。勞工局把宗教學校當作公立學校看待,要求必須對所有信仰一視同仁。
近日輔大公開信事件是另一例。輔大校牧室日前發信給師生,說明天主教會對同性婚姻之看法,引起輿論撻伐,立委要求教育部應考慮撤銷對輔大補助。如果宗教大學內部職司信仰單位,發校內信給師生,表達對某議題看法,就要受到政府懲罰(撤銷補助),筆者不曉得宗教自由有什麼意義。
國家對於私領域宗教自由的壓縮,所帶來的後果,就是迫使信徒進入公領域來改變國家政策。作為一個基督徒,如果我的孩子去基督教學校與公立學校沒有任何差別,那我寧願將孩子送去公立學校(學費便宜),並試圖改變公立學校的教育內容。因此,當主政者欲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及同志平權時,不該忘記應同時強化對於私領域宗教自由的保障。唯有在私領域為宗教信徒建立穩固的「逃城」,我們才有立場主張公領域不應受宗教的影響與支配。
婚姻平權修法 配套先準備 法務部:明年2月提《伴侶法》
法務部長邱太三表示,最快明年2月提出法務部版本《伴侶法》。(張鎧乙攝)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昨審查《民法親屬編》等婚姻平權相關修正草案,民進黨立委郭正亮質詢法務部長邱太三,為何至今仍沒看到法務部官方版本的提案?邱太三表示,已請學者專家研擬修法需要時間,原訂明年9月可以提出版本,不過這樣可能太慢,預計最快提前到明年2月,提出法務部版本的《伴侶法》草案。
重要議題納《伴侶法》
邱太三指出,法務部研擬方向傾向立《伴侶法》來處理,郭正亮質疑裡頭會不會沒有收養小孩等同志團體關心的問題?邱太三承諾,會將這些大家關心的議題,一併在《伴侶法》中處理。
邱太三在報告時指出,法務部支持多元平等的價值,過程會採取最開放的態度,但考量相關配套法律修法的必然性及複雜性,法務部建議就相關修法的影響,應先予配套準備,以期完善,避免衝擊。
邱太三指出,法務部計算過《民法》中採用「夫妻」、「父母」用語之法律共有112種,涉及條文356條,必須要審慎評估其衝擊影響,以及修正之必要。
支持多元平等價值
邱太三昨也被立委追問法務部對同性婚姻的立場到底如何,邱表示,法務部只要可以達到多元平等原則,對哪種修法沒有太大偏好,只是負責忠實告訴立委,哪個方案需要怎樣的配套,從各國經驗參考,立法上大家的選擇,決定哪種適合都尊重立法院。
邱太三也指出,支持同婚修法或是反對,目前看來似乎沒有交集對話,但其實現在還是有共識,就是支持多元平等的價值,這顯然是目前最大共識,接下來就是如何把這理念價值變成實際去處理。
民進黨立委尤美女指出,她的版本有增訂971條之一,「同性或異性之婚姻當事人,平等適用夫妻權利之義務」,她曾詢問司法院祕書長呂太郎這樣的版本如何,呂太郎對此表示,尤美女版的修正條例比較「不會掛萬漏一」。
為什麼川普當選是美國傳統價值的勝利
唐青
圖為川普(中)當選總統後,11月10日到美國國會與多數黨领袖密契‧麥康諾(Mitch McConnell,圖右)會面。 (Mark Wilson/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6年11月18日訊】為什麼說川普 當選是美國傳統價值觀的勝利?這要從美國的意識形態 之爭和大法官說起。
大法官和意識形態 之爭
美國人尊重法治,重視法律,有問題愛「打官司」來解決。法院不但是美國人爭取個人權益的地方,也是美國人公開討論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的場所。在近代美國社會,一些重大的制度和文化的變革,都由法院促成。
因此,法律及其執行者是影響美國政治、文化和社會的最重要因素。大法官用一個個的判例告訴民眾憲法怎樣規範著大家的公共和政治生活。總統則通過大法官的提名,直接影響最高法院的判決傾向。
2016年2月美國最資深的大法官斯卡利亞去世,成為當時最受關注的新聞。
美國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分為保守派(Conservative)和自由派(Liberal)兩大陣營。他們投票決定美國社會一些重大問題,如禁槍、墮胎權、同性婚姻、死刑存廢等。保守派多持傳統價值觀,反對墮胎,反對同性婚姻,反對禁槍等。
保守派可不是簡單的「守舊」。保守主義是歐美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建國之父華盛頓、傑弗遜、漢密爾頓、亞當斯均可視為保守派。保守主義的根本原則是:誠摯的信仰、道德的約束、提倡勤勞自足、注重家庭倫理、強調個人自由、反對政府權威等。
在斯卡利亞去世前,五位大法官由共和黨總統提名,意識形態較為保守,四位由民主黨提名,意識形態接近自由派,傾向於時代的新潮觀點。保守派在最高法院保持優勢,給社會以穩定的力量。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各州支持同性婚姻、變性等各種敏感法律議題鋪天蓋地,但美國最高法院卻很少做出激進判決。
不過他們也不是非黑即白。2015年,被視為保守派的大法官肯尼迪倒向自由派,使得同性婚姻在經過漫長的爭論之後合法化了。
因此,斯卡利亞的去世使美國保守派人士憂慮重重。如果奧巴馬再任命一位自由派大法官,那麼自由派以「自由」和「政治正確 」為名在拋棄傳統價值的路上會越跑越遠,各種荒唐事「合法化」會越來越多,社會風氣將更加敗壞。共和黨人一直在抵制民主黨總統奧巴馬任命新的大法官。
川普 參選後在2016年5月公布了他填補目前空缺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名單,共有11人。九月份又增加到21人。保守派給予這個名單較高的評價,甚至黨內一些十分反對川普的保守派大佬,也因此開始支持川普。他們認為這個名單上的人選比希拉里將提出的要保守、傳統。從川普的子女教育也可看出,川普在持守傳統價值觀上比希拉里要靠譜。
川普挑戰「政治正確 」
川普當選,被解讀為美國主流社會和華爾街精英間的激烈競爭,以及傳統價值觀和兩黨建制派「政治正確」的博弈,代表著美國傳統價值觀和保守主義思潮的勝利。
政治正確,是指在一些用詞上或政治措施上避免冒犯及歧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但其執行結果一直富有爭議,因為「政治正確」有時會走入極端。在美國保守派眼中,政治正確一詞本身是「政治不正確」,是「假道學」,它威脅社會言論自由,破壞社會傳統價值。
典型的一例是,奧巴馬政府今年5月要求所有公立學校允許「跨性別」學生根據「心理性別」選擇衛生間,以「確保沒有學生受到歧視」,即一個人可以根據自己認定的性別去選擇上男廁所還是女廁所,一個男生如果宣布自己是女生,他就可以上女廁所。
在「政治正確」的話語權中,種族、性別、膚色、年齡、信仰的各種差異是不能存在的,誰提出存在差異,就成了種族、性別、膚色、年齡、信仰的歧視者。
因為「政治正確」的需要,歐美有些學校把莎士比亞的作品封存了,因為莎士比亞是個「種族歧視者」。因為「政治正確」的需要,美國公立學校有學生因做禱告而被驅逐。因為「政治正確」的需要,擔心冒犯其它教的教徒,「聖誕快樂」不能說了,「公元××××年」也不能寫了,歷史書統統要修改……很顯然,「政治正確」走到了不尊重事實、常識和邏輯的極端,它像一頭怪獸,濫用普世價值,吞噬著社會傳統道德 和倫理。
回歸傳統價值觀
川普在競選中挑戰「政治正確」,付出了被媒體妖魔化的代價,但也贏得了「沉默大多數」的人心。
這裡的「沉默的大多數」代表著傳統的美國價值。他們提倡傳統的婚姻、家庭和倫理;他們提倡勤勞自給,不好意思領取政府福利;他們是非分明,認為犯法就是犯法,不應該有灰色地帶。
川普發誓要讓美國回歸傳統價值、重塑美國的強大,他敢於挑戰政治正確。他敢說「所有人命都是命」(All Lives Matter),以對抗「黑人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而力挺警察;他敢批評劣跡斑斑的「犯罪非法移民」;他敢說「敘利亞難民必須先嚴格審查身份」。
於是美國「沉默的大多數」把票投給了川普。預計川普在任期內,將有機會任命幾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他們都將是保守派人士,支持傳統婚姻,注重傳統價值,尊重立法機構意志,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判案,而不是讓法官任意發揮或隨波逐流。
也因此,川普的當選可視為是美國傳統價值的勝利。#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