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
討論區健康醫療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腦神經】(轉貼)邵曉鈴的記憶 「像倒塌的書架」
2007/01/14 03:43 瀏覽7,260|回應6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邵曉鈴的記憶 「像倒塌的書架」
邵曉鈴出車禍前熱心公益,大陸知名唐氏症指揮家舟舟訪問台中時,兩人一起做蛋糕。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于志旭攝影

邵曉鈴的命撿回來了,醫師和家人現全力搶救她的記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任蔡崇豪昨天說,邵曉鈴因腦傷,對語言的理解力只剩七成,「就像一座倒下的書架,書散了一地,要一本本拾回來,按順序排列,記憶才能完整拼湊起來。」未來一年能恢復多少,他也沒把握。

蔡崇豪說,邵曉鈴大腦受傷後,掌管語言理解的韋尼克氏區、視覺影像的枕葉都有問題,語言理解力只剩七成,人臉辨識能力變差,得靠聽覺輔助,才能配對正確的人名與臉孔。

台中市胡志強面對親友的關切,也以「耶誕樹的閃燈」形容妻子的記憶,正常的閃燈會照順序閃過,但邵曉鈴只閃了二、三成的燈,而且沒有按照順序閃亮,有時會跳過部分燈泡;這跳過的燈泡,有時又會閃亮,時明時滅。

邵曉鈴車禍之後,血壓、心跳幾乎停止,腦部血液灌流不足,使中、後大腦動脈交界處梗塞,直接影響到左大腦的韋尼克氏區(Wernicke′s Area),此區受損後,患者聽說語言的能力會降低,稱為失語症。

例如,有時她想說話,卻想不起正確的字詞,醫師請她舉起右手,她卻站起來或舉雙手,作出錯誤的反應。

另外,邵曉鈴的視覺中樞枕葉受傷,眼中的影像無法與記憶系統聯結,難以憑臉孔認人,也叫不出名字,然而一旦聽到聲音,聽覺中樞在顳葉,就能輔助她認出身邊的人。

蔡崇豪說,當他走入病房,如果不出聲音,邵曉鈴會打招呼,但不知道他是誰,寒喧幾句話或自我介紹後,就能想起他的身分,甚至有一 、兩次邵曉鈴看見他,直接叫他「蔡主任」。

醫師發現,邵曉鈴談到家人,「丁丁」(兒子)、「婷婷」(女兒)或「Jason」(胡志強)等字眼,對她有意義,但多數時候,當她看到家人,卻很難叫得出名字。並非她完全不認得,只是無法精準地把名字與人配對。

邵曉鈴可能已留意到左手截肢,護理人員發現,邵曉鈴談話間,曾提過幾次「左手」的問題,「她沒有那麼強的情緒反應,到目前為止,沒有太大衝擊」,她還想舉起「不存在」的左手給訪客看。

蔡崇豪說,因為枕葉受傷,她看到左手截肢,卻沒意識到嚴重程度,這也算是種保護作用。但醫師擔心:「當她腦傷好到某種程度,不知道是否能接受事實。」

最近胡志強邀請多位親友進入病房和邵曉鈴對話。蔡崇豪認為,看到熟悉的朋友,能刺激認知、喚醒記憶,多少有幫助,只要讓她感到歡樂的,都算有正面助益,但得避免過度刺激,以免帶來副作用。

【2007/01/14 聯合報】



搶救邵記憶》她認出「貪心」的JASON
「這是婷婷三歲時的照片,是我照的…」,邵曉鈴傷勢穩定但記憶片片斷斷,胡志強說,曉鈴看到這張照片立即想起婷婷小時候的點點滴滴,有助她恢復記憶。
記者于志旭/攝影

「我承認我越來越貪心」,胡志強說,一開始只求妻子邵曉鈴活著;現在希望她恢復到跟正常人一樣,但邵曉鈴表現出來的,跟他心裡想像的仍有落差,他唯有慢慢來、等等看。

他說:「現在她認得出我是JASON(胡志強英文名)了。」女兒婷婷會在母親病房內播放一家人上談話節目的錄影帶,還拿丁丁(胡韡耀)與邵曉鈴去年合拍服裝模特兒的雜誌,翻給她看,逐漸喚起她的記憶。

胡志強說,邵曉鈴左手骨頭、臉部外傷、腦傷逐漸恢復,心情卻走入低潮,她顯然感覺出與往日不同了。

醫師鼓勵親友多探訪邵曉鈴。和她一起長大的電視製作人葛福鴻陪她聊天,她的記憶頓時醒了過來,兩人像「小女孩」,講的都是結婚前的事。胡志強說「我在旁邊都聽不懂」。

和她同時受傷的秘書蔡容蓁對她說:「還記得丁丁每次情緒不好,我們就去台北陪他嗎?」邵曉鈴叫出丁丁女友的小名說:「丁丁有點怕她耶。」旁人追問「那你擔不擔心婷婷有沒有男朋友?」她笑說「隨便啦!」

靠著朋友鼓勵,邵曉鈴的心情已變得快樂;以前一天睡不到四小時,最近連續睡足七小時,食量也增加。

慈濟證嚴法師到過病房與她交談,「上人」說將來她一定會有更多福緣,別擔心,要勇敢面對未來。胡志強允諾曉鈴好了之後,要帶她到蓮慈濟,讓她看看慈濟志工是怎麼樣幫助別人。

胡志強觀察妻子的記憶多數是片段的,表達能力有限,難免挫折。他和女兒婷婷會趕緊接話,幫她把事情完整講出來,她會高興地說:「對!對!對!」

胡志強與兒女知道,要幫助邵曉鈴恢復記憶,必須由遠而近、由小而大。胡志強把胡婷婷三歲時的照片放在病房中,「這是曉鈴最有印象的影像」,會回憶出很多女兒小時候的情景。

胡志強說,有次電視報導「二○○八總統選舉」,邵曉鈴問他「會不會想選?」胡志強回答:「我不會再走政治這條路。」「台中市是我的最後一站」,他要專心陪邵曉鈴走下半輩子的路。

【2007/01/14 聯合報】

搶救邵記憶》看到蔡琴 邵猛喊「下雪」

為搶救妻子邵曉鈴記憶,台中市長胡志強連日來邀請多位親友和妻子對話。邵曉鈴一看到歌星蔡琴,馬上迸出「下雪」,蔡琴激動地說:「對,那一年在雙橡園,下雪的夜裡,我們喝紅酒談心,好棒。」

蔡琴與聯合報發行人王效蘭六日連袂造訪,兩人進入病房前,忐忑不安,很怕邵曉鈴認不出她們。

兩人推開門,胡志強看到蔡琴就說:「我太太聽說妳要來,興奮了一夜,一直提『下雪』。」邵曉鈴指著電視說「你唱歌,好了不起」、「你哭了」。胡志強解釋,「她看到你上海演唱會掉眼淚的那一幕。」邵曉鈴又指電視說:「找不到第二次。」女兒胡婷婷接口說:「媽咪要我們轉台,想再看一次,可惜沒找到。」

蔡琴輕握著邵曉鈴的手禱告,低唱「小小羊兒要回家」,藉歌聲傳達她的情感。

王效蘭也握著邵曉鈴的手,直視她的雙眼說:「你好棒!」還說:「前半輩子,你為胡志強活;後半輩子,沒有你,他活不下去。」邵曉鈴聽了笑得好開心。

邵曉鈴在大家的鼓勵下,認真思索,搜尋記憶。大家聊東聊西,一晃眼,過了三個半小時,最後依依不捨道別。

王效蘭已三度探視邵曉鈴,邵曉鈴都會喊「效蘭姐」,顯示她對王效蘭有記憶。第二次見面時,王效蘭告訴邵曉鈴,車禍發生後三、四天,胡志強擔心她的傷勢,不曾閤過眼。

邵曉鈴說:「我叫他不要那麼辛苦了(指參與政治)。」王效蘭問她:「JASON怎麼說?」邵曉鈴甜甜地回答:「他說,都聽我的。」

王效蘭安慰她:「少了左手臂,只是不方便一點點,你要勇敢,靠自己的努力,好好吃、好好睡,就會好得快,早點回家。」邵曉鈴點點頭,篤定地說「要靠自己!」她補上一句「我不靠安眠藥睡覺,我要勇敢。」

【2007/01/14 聯合報】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036947
 回應文章
(轉貼)瀕死經驗是腦子最後一次放電
2010/06/01 02:48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瀕死經驗是腦子最後一次放電
2010-05-31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郭希誠】
美國一個醫生說,瀕死經驗實際上是腦子在死前最後一次放電。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附屬醫院加護病房醫生朝拉說,為了知道開給病人的止痛藥是不是管用,他監測了七名病重病人的腦波。他說,病人撒手人寰以前一個小時,原本微弱的腦波會有一段時間特別活躍。時間長短不一,最短的有三十秒,最長的有三分鐘。

朝拉說,他認為這種迴光返照應該是血流減少、氧氣量降低,死亡以前,腦子電波的最後一搏。他說,這股電波像瀑布一樣,從腦子的一個點發出,灑向不同的區域。他說,這股電波會讓瀕死的人看到清楚的景象也會有感覺。

朝拉說,瀕臨死亡後來又活過來的人,還記得這種感覺,這也就是所謂的瀕死經驗。以往的研究顯示,心臟病發後來被救回來的人裡面有五分之一有過瀕死經驗。他們描述的瀕死經驗包括靈魂出竅、愉悅、看到光、看到隧道或是看到過世的親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94609
(轉貼)長期吃全素 腦萎縮風險高
2008/09/17 03:23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長期吃全素 腦萎縮風險高

研究人員發現,長期吃全素可能傷害腦部。全素食者因為完全不吃肉類,攝取的維他命較少,腦萎縮風險高達葷食者6倍。

印度時報報導,英國牛津大學以107名61到87歲的志願者進行研究,比較這些老人5年間的記憶測驗、體檢和腦部掃描變化,發現維他命B12攝取最少者,腦萎縮風險最高,結論與先前維他命B12不足和腦萎縮有關的研究結果相符。

肉類是維他命最佳來源,尤其是肝臟、奶和魚類,完全不吃肉或少吃肉者容易維他命攝取不足。維他命B12不足容易貧血、罹患神經炎,酵母是維他命B12的少數植物性來源之一,可適度補充。

此外,飲酒、過重或肥胖也可能導致腦萎縮。一篇發表在醫學期刊「酒精與酗酒」 (Alcohol and Alcoholism)的論文指出,一星期喝酒至少14次者,腦部比滴酒不沾者小1.6%,喝葡萄酒傷害更甚啤酒,尤其損傷主管記憶、方向感和空間感的大腦海馬區。

【2008/09/16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031687
(轉貼)對抗阿茲海默 紅麴可緩惡化
2008/05/05 10:36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常喝蘋果汁 防老人癡呆症

一項研究指出,常喝蘋果汁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

英國每日電訊報廿四日報導,研究發現日飲兩杯蘋果汁,可以減緩腦子老化衰退。目前,有四十萬英國人為此病所苦。

科學家在老鼠身上的實驗顯示,餵食蘋果汁的老鼠在迷宮記憶測驗上表現較佳。

研究發現蘋果汁可阻斷一種稱為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的蛋白質結構形成,這是一種常見於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的物質。

領導此研究的美國盧維爾麻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神經生物學中心教授席亞(Thomas Shea)表示,若老鼠每日喝兩杯蘋果汁,連續一個月,效果更為顯著。

他認為,規律飲用蘋果汁不只可以保持心智功能運作維持最佳狀態,也可預防阿茲海默症,及增加治療管道。

此研究發表於本月的「阿茲海默症期刊」(the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

有超過七十萬英國人受失智症所苦,當中估計有四十一萬七千人患有阿茲海默症,是最普遍的一種失智症。

【2009/01/26 聯合報】

中國時報 2008.05.05  

對抗阿茲海默 紅麴可緩惡化
張翠芬/台北報導

 保健 它很「紅」 ▲紅麴被視為養生食品,但若與降血脂藥物一起使用,卻可能發生危險,必須謹慎。圖為桃園縣新屋農會家政班成員示範製作紅糟。(本報資料照片/曹俊漢攝)

     紅麴對健康的好處多一椿!台大研究團隊經過長期動物實驗,證實紅麴的發酵產物有抗氧化、抗發炎及抑制阿茲海默症類澱粉樣蛋白沈積的作用,可延緩病程惡化,並有改善記憶學習功效。這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發現,已刊登在國際知名科學期刊上,引起醫學界關注。

     台大生命科學院微生物生化學研究所所長潘子明研究團隊,長期對紅麴進行研究,上述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的《神經科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潘子明表示,台灣和許多已邁入老年化社會的國家相同,阿茲海默症引起的大腦退化疾病增加,未來是社會極大負擔,如何預防及治療,各國都積極投入。

     台大團隊實驗 老鼠記憶力較佳

     台大研究團隊針對紅麴與阿茲海默症進行一系列研究,在老鼠大腦海馬迴注入類澱粉樣蛋白,讓老鼠罹患阿茲海默症。再將老鼠分組,連續廿八天為老鼠注射類澱粉樣蛋白,再比較每日餵食一倍劑量和五倍劑量NTU568菌株生產的紅麴米,和未吃紅麴米老鼠的記憶學習能力。

     結果顯示,吃紅麴米的老鼠確實比較聰明,碰到危險時懂得迴避,參考記憶和工作記憶較好,能在較短時間內找到目標。解剖老鼠的大腦,吃紅麴米的老鼠腦中類澱粉蛋白沈積明顯較少,雖然大腦繼續受類澱粉蛋白破壞,但紅麴發揮保護效果,阻止類澱粉蛋白纖維化,並減少在大腦海馬迴組織的沈積。

     由於膽固醇與高熱量飲食會造成阿茲海默症病情加重,研究團隊也發現,紅麴可提升神經保護因子的生成,改善記憶學習能力。這些研究今年已陸續刊登在《Applied microbiology & technology》應用微生物與生物技術雜誌網站,並再次受到神經科學研究雜誌青睞。

     開發保健食品 先研究降低毒性

     潘子明表示,中國人對紅麴應用在膳食及醫療已有千年以上歷史,目前紅麴醫療保健功效在醫界極受重視。紅麴菌含許多具生理活性的代謝物,目前研究較完整的成分包括降膽固醇合成功效的monacolins、降血壓功效的γ-胺基丁酸(GABA) ,加上它含有抗氧化物質,多元效能未來可做預防阿茲海默症之用。

     依潘子明的動物實驗推算食用劑量,相當於每人每天食用二公克NTU568紅麴米,即可發揮保健功效;台大目前正進行技術轉移,未來可望開發成保健食品

     潘子明強調,紅麴有許多種菌株,並不是所有種類都有保健功效;發酵方法也影響功效,因為紅麴中含有一種抗菌物質citrinin,對腎臟有毒害作用,如何降低毒性,提高有效成分才是關鍵。

中國時報 2008.05.05  
阿茲海默症 無法根治
張翠芬

     造成失智症的疾病很多,以退化性失智症最多、占五○%至六○%,以阿茲海默症為主,因此阿茲海默症也俗稱老年失智症。估計台灣有十二萬失智症人口

     老年失智症的真正病因仍不清楚,尚無藥物可根治。目前較為學界接受的理論是,類澱粉樣蛋白在大腦皮質及海馬迴中過度分泌而大量沈積,導致神經元傷害,產生老人斑塊和神經纏結,引發阿茲海默症。

     此外,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活性增加會使類澱粉樣蛋白加速沈積形成斑塊,造成神經細胞壞死;因此醫界認為,若能降低乙醯膽鹼脢活性,即可減緩阿茲海默症狀。

     阿茲海默症患者有精神行為問題,包括冷漠、激動、焦慮、沒耐性、易怒、失眠憂鬱、遊走行為、幻覺、妄想、攻擊行為等。

     當家人出現以下十大警訊,應盡早就醫治療:記憶衰退或異常、無法操作熟悉的工作、說話時表達困難、喪失時間空間的概念、判斷力警覺性變差、無法思考複雜的事務、東西擺放錯亂、情緒及行為的改變、個性急劇改變、對生活事務失去興趣。

     (諮詢: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劉秀枝、台大醫院潘子明教授)

中國時報 2008.05.05  
年輕多動腦 老來不失智
張翠芬/台北報導

     許多人擔心老來變癡呆,多年來投入失智症研究的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劉秀枝表示,阿茲海默症沒有任何藥物能根治,現有的藥物療效僅三至五成。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從年輕開始多動腦。

     對於台大動物實驗發現紅麴有預防阿茲海默症功效,目前為陽明大學兼任教授的劉秀枝表示,紅麴在老鼠實驗中確實有抗氧化、抗發炎、降低類澱粉蛋白沈積的作用,但因尚未進入人體臨床實驗,效果仍待評估。但她不反對把紅麴或其他相關產品,當成預防用保健食品

     劉秀枝指出,五%老年失智症患者源自遺傳,絕大部分是「散發性」,也就是任何人都有機會得到。因此預防失智症須避開危險因子,一般來說,年齡大的女性、教育程度低、有家族史、有血脂蛋白第四型基因、中年高血壓糖尿病及老年憂鬱症者是高危險群。

     劉秀枝表示,阿茲海默症目前還不能根治,輕、中度患者使用乙醯膽鹼?抑制劑,對約三至五成的病人有效,但服用後心智功能退化較慢。中重度患者主要用麩氨酸(NMDA)受體拮抗劑;未來治療方向可能朝多種藥物組合,研發抑制β或γ分泌酵素及類澱粉疫苗。

     有些人的大腦雖已產生病變,卻沒有出現失智症狀。劉秀枝強調,最有名的例子是美國的「修女研究」(The Nun Study)中的馬提亞修女,她在一○四歲去世前並沒有失智症狀,但去世後的大腦解剖卻呈現中度阿茲海默症病理變化。她從年輕時參與修院活動,平常又勤於動腦、動手編織,所以腦中雖有病變,但沒出現失智症狀。

     劉秀枝表示,多動腦要從年輕就開始,不是等到中、老年或已有症狀才做,動腦方式包括閱讀書報雜誌、看電影電視、聽廣播演講、訪友聊天、打麻將、做數獨等。如果再加上多運動、多活動,維持豐沛的人際關係,效果更好。

中國時報 2008.05.05  
紅麴產品 勿和高血脂藥併用
張翠芬/台北報導

     母親節將屆,坊間各種保健食品成為熱門禮品。專家提醒,許多保健產品號稱有保健功效,成分卻標示不明,若家中長輩已服用某些藥物,例如用來治療高血脂的史他汀類藥物,其成分和紅麴類似,若再擅自補充同成分保健食品,極可能導致過量,造成肝腎負擔。

     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表示,常有病友拿著瓶瓶罐罐的健康食品到營養門診詢問,曾有一位民眾裝了兩大袋、廿二瓶,包括維生素B群、蜂膠、靈芝、鈣片…問她該怎麼吃?細看發現,重複功能不少,有些劑量甚至已具有療效,吃太多不但花冤枉錢,還徒增身體負擔。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馮安寧指出,紅麴和治療高血脂用藥史他汀類的成分類似,理論上有降血脂功效,他並不反對民眾吃這類保健食品。問題是,坊間相關產品眾多,每種含量高低不一,也缺乏療效評估,舉例來說,如果已在服用降膽固醇藥物,又擅自服用類似成分的保健食品,極可能導致成分過量,反而造成肝腎負擔。

     對於健康食品的選用,鄭金寶建議民眾從請教專家、了解產品標示、比較價格三方面停聽看;先由營養專業人員評估個人飲食,需要補充再補。

     鄭金寶說,很多保健食品標榜防癌抗老化、美容、養顏,什麼功效都有,民眾須留意這些廣告是否屬實,會不會太誇張?另外,有些產品有一些專有名詞,讓人看得霧煞煞,她建議民眾上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網站查詢相關資料(www.doh.gov.tw),也可以打電話衛生署生技產品諮詢窗口專線○八○○-六二五-七四八詢問,確保產品是否通過檢驗再購買。

     另外,很多產品主成分雷同,只是添加其他成分組成,例如調整腸胃功能的大都以脫脂奶為主,添加益生菌及食物纖維或卵磷脂而有不同價位,其實對人體影響功效相差不大。

中國時報 2008.05.05  
保健食品 怎麼吃
張翠芬

     一、不能混著吃:同時服用阿司匹靈、抗凝血劑、魚油,會大幅增加出血風險。紅麴和降血脂史達汀類藥物成分相同,併用有過量風險。抗生素不可和益生菌一起吃,以免把益生菌也殺死了。

     二、什麼時候吃:脂溶性維生素、魚油、月見草油等營養品適合飯後服用;空腹使用較佳的有乳酸菌、麥苗粉等;膳食纖維、甲殼素適合飯前使用。

     三、過量有風險:脂溶性維生素(A、D、E、K)不宜過量,維他命C、菸鹼酸、維他命B6、鐵劑、硒元素、魚油等,也可能因過量而影響健康

     四、品質有保障:保健營養品多以食品來規範,所謂「衛署食字號」只是書面審核文號,無法保證其內容物是否真的與標示相符。選擇有GMP認證的廠商雖保證安全衛生,仍無法確定其純度與品質。以藥品上市(有衛署藥字號)或有健康食品認證(有衛署健食字號),品質較為可信。

     (諮詢: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台大生命科學院潘子明教授)



本文於 2009/01/26 22:47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847686
(轉貼)不愛動腦 易得癡呆
2008/03/01 17:18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少年時不愛動腦筋 老了容易癡呆

根據美國神經醫學會公布的調查顯示,持續動腦及對心智刺激可以預防老人癡呆症。平常不動腦的人,年長之後得到老人癡呆症的比例是常動腦者的3倍。

玩樂器、運動、猜謎、拼圖遊戲、讀書或其他類似的遊戲,都有助於預防老人癡呆症。飲食方面,日本自治醫大大宮醫療中心的研究指出,魚類對於健腦活血有正向的幫助,每周適量食用魚類能夠降低老年失智的機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甄瑞興主任指出,過去大家都把老人失智現象稱做癡呆,是一種自然退化現象;但隨著醫學研究的進步,現在已經證實失智是一種病症,大家應該正視各種失智的癥兆,並及早就醫,可以有效減緩失智的程度。

甄瑞興表示,因為不了解失智老人可能發生的狀況,當照顧者面對老人一連串無法自我控制的行為時,所產生的心理負擔,即使是最親的家人都可能因此產生衝突,再多的孝心,也都容易因為不知所措帶來的莫名壓力,而使得負擔不再甜蜜。

除了孝心與耐心,照顧者有健康、正確的心態,以及相關的醫療知識也很重要。畢竟失智老人會有的行為與思考,身體與心靈狀態,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

在這個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對於失智者感到陌生,甚至覺得是可恥的,因為並非每個人都了解失智的狀況,都擁有對失智的相關醫療知識。

甄瑞興醫師指出,老人失智十大警訊如下──記憶力喪失、經常做的事都做不好、語言表達困難、搞不清楚時間與方向、判斷力變差、抽象思考障礙、錯置物品、情緒或行為的改變、人格改變、喪失鬥志。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08/02/29 台灣新生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745501
(轉貼)逾65歲女性 喝咖啡防失智
2007/08/09 05:51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Vi

逾65歲女性 喝咖啡防失智
【聯合報╱編譯陳宜君/報導】

發表於美國最新一期「神經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六十五歲以上女性若每天喝咖啡或茶,可減緩思考與記憶能力退化,每天喝三杯以上,效果比只喝一杯以下顯著。

「美國廣播公司」報導,這項由法國流行病學專家凱倫.瑞齊所領導的研究,以四年時間追蹤七千多名六十五歲以上女性飲用咖啡與記憶力退化的關係。

多數受測者都有每天喝咖啡的習慣,觀察重點在於他們每天攝取的咖啡因量。

研究發現,每天喝大量咖啡的人不僅記憶力衰退速度較慢,且年紀越大效果越顯著。每天喝四杯或更多咖啡的八十歲以上女性,記憶衰退速率可減緩百分之七十。

不過咖啡未必能減少失智症的發生率。

瑞齊並不建議所有人每天喝三杯以上的咖啡,尤其是高血壓患者。

【2007/08/08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52197
(轉貼)老人失智症 有疫苗預防
2007/07/01 03:20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腦部研究新發現 不愉快能拋開

科羅拉多大學研究人員12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般人可抑制過去情緒受創記憶或不愉快往事,報告中並分析腦部如何達成該功能。該發現有助對「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或記憶衰退病患的治療。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神精科學博士研究生德普(Brendan Depue)表示,腦部負責記憶的部分和情緒中心,都可以關閉。

該研究測試方式是由18名成人自願參與,先告知一組臉部照片與另一組車禍或傷兵照片的相互對應關係,然後再只看臉部照片達12次,並詢問他們是否記得原來對應的照片。

在接受測試者腦部功能阻隔特別負面圖像之後,再讓他們看一次臉部照片,此時他們已無法指認出半數的對應照片。

研究人員使用腦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技術,以即時顯示腦部活動,並追蹤其中變化。

在該測試中,部分受測者腦部會啟動調控複雜思考和運動的「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此舉在指揮處理影像的「視覺皮質」(Visual Cortex)降低活動。而之後形成或除去記憶的「大腦海馬體」(hippocampus),以及情緒中樞的「扁桃體」(amygdala),也都有啟動。

由於創傷後壓力症患者會被過去不愉快記憶困擾數十年,因此,病患可練習關閉該記憶,或者至少可降低情緒刺激。

該研究將在最新一期「科學」期刊發表,短期內尚無法運用在精神治療實務,但麻省理工學院一位專家表示,未來開發出針對腦部特定區域的藥物,將可增加抑制的能力。

【2007/07/13 世界日報】

老人失智症 有疫苗預防

瑞士生技公司Cytos正在研發一種名為「CAD106」的皮下注射劑,可望有效阻止老人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病情惡化,如果大規模試驗順利完成,預計可在六到八年後上市。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治療老人失智症的藥物只能延緩症狀加劇,但是療效常會在短時間內消退,無力挽回日益嚴重的病情;新的「治療型疫苗」也許能夠「無限期」防止病況轉壞。

初期實驗顯示,這種藥物能有效切斷破壞腦細胞連結的類澱粉蛋白質。研究人員把藥物注射到罹患類似老人失智症疾病的老鼠身上,老鼠腦部的類澱粉蛋白質斑點結構有八成會被分解。

目前已有六十位瑞士老人接受新疫苗注射,他們都屬於老人失智症的早期與中期患者,試驗結果要到明年年初才會出爐。

Cytos公司的科學家已將CAD106的生產權利賣給瑞士製藥大廠諾華,他們認為,老人失智症的早期患者應該可以使用CAD106 。

專家指出,CAD106能夠阻止老人失智症惡化,卻無法修復壞死的腦部組織,然而防止病情惡化,對於患者的生活還是有重大影響。

英國老人失智症學會的巴拉德教授說,之前由Elan公司出品的抗老人失智症注射劑,曾經造成嚴重的副作用,學界希望新的注射劑能有效控制對人體有害的藥物反應。

學者估計,世界人口逐漸老化,到二○五○年,全球每八十五個人就會有一個老人失智症患者。

【2007/06/24 聯合報】



本文於 2007/07/14 12:25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8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