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振興中醫打擊西禍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乳癌子宮頸癌資料】(轉貼)發現多晚
 瀏覽20,126|回應45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調查:9成乳癌是「無意中發現」 6成「為時已晚」
作者:崴達  類別:癌症腫瘤  日期:6/29/2006 2:19:40 AM  今日/總瀏覽:3/129

記者梁惠雯╱台北報導

每50個婦女就有1個會罹患乳癌,但台大公衛研究所的研究卻顯示,台灣近9成乳癌病例,並非由定期檢查發現,而是「無意中發現」才就醫;且有6成癌患在發現時已屬晚期,腫瘤在2公分以上,至於第零期的則不到1成。顯示台灣婦女對乳癌的知識相對欠缺,患者預後情形也較差。


北市婦幼醫院外科主治醫師陳火木表示,與歐美相較,台灣乳癌病患受到民族差異影響,較為年輕化,對社會的影響更大;另一個重大差異則是,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發現時,乳癌均已較晚期,大多在第二期或更嚴重,故腫瘤較大,也影響預後。

根據台大公衛所調查,台灣只有8.4%的婦女,每個月會定期做乳房自我檢查,且其中只有3成的人,步驟正確。有近9成(89.3%)的乳癌病例,並非是由定期檢查發現,而是無意中發現才就醫,也難怪台灣乳癌發現時,有6成腫瘤是大於2公分的第二期,第零期則不到1成(歐美7成乳癌病患,為第零期及第一期)。

陳火木指出,每位婦女應在每個月月經結束一週內,自我檢查乳房,如有摸到任何硬塊(無痛性腫塊),應立即就醫。不過真正早期的乳癌,自我檢查是觸摸不到的,只有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才能發現第零期及第一期的乳癌。

據統計,兩公分以下的乳癌,治療效果相當好,8成以上可以活過10年,同時罹患乳癌也不一定要切除全部的乳房,現在已有相當良好的外科整形技術,即使切除乳癌,也可保全完整的乳房外型。

陳火木呼籲,高危險群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將高於正常人4倍,因此如果有特殊家族史(停經前得過兩側乳癌者)、一側乳房得過乳癌、切片檢查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等,從35歲起,即應每年接受醫師檢查,必要時再安排超音波檢查。

至於40歲時,應做第一次乳房攝影,以後每年以超音波及乳房攝影交替檢查,到了50歲以後,篩檢則以乳房攝影為主。北市衛生局局長邱淑媞說,「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手指,還是要透過專業精密的儀器,才能確保癌症不上身」,正確面對乳癌,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是降低乳癌死亡率的唯一寶典。

東森新聞報 2001.7.24




乳癌

  1. 乳癌之危險因子
  1. 高年齡層:台灣目前發生的高峰於35-55
  1.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
  2. 切片有異形細胞增生
  3. 特殊家族史
  4. 一等親為乳癌患者
  5. 更年期後肥胖
  6. 曾得過卵巢或子宮內膜癌
  7. 第一胎生育年齡超過30
  8. 未曾生育者
  9. 初經在12歲以前
  10. 停經在55歲以後
  11. 中度飲酒

  1. 乳癌之臨床表現

    若腫塊甚硬,形狀不規則,邊緣不清楚,且固定在皮膚或胸壁上,或皮膚成凹陷,橘皮樣變化,甚至紅腫潰爛,乳頭下陷或有不正常分泌物,均應懷疑是否為乳癌

  1. 乳房腫瘤之影像學檢查
    1. 乳房超音波:
      1. 對於緻密乳房有較高之診斷率,30歲至40歲的婦女,可優先考慮
      2. 若為囊種則以細針抽吸確定診斷
    2. 乳房X光攝影:35歲以下非必要不做
      1. 可適用於無法觸摸的腫瘤
      2. 對於50歲以上婦女,為最佳之篩檢工具
      3. 若出現密集的顯微鈣化點,或不規則邊緣腫塊,應做大範圍切除,並送病理化驗

  1. 乳房保留手術病人的條件
    1. 乳癌病期:大部分第一期及第二期患者
    2. 腫瘤之相對大小
    3. 腫瘤位置
    4. 多發性病灶者不宜
    5. 廣泛性腺管內原位癌者,局部復發率較高,不宜採用


  1. 乳癌之輔助治療

淋巴節有轉移者

停經與否ER (+)ER (-)
停經前化學治療±tamoxifen化學治療
停經後tamoxifen±化學治療化學治療±tamoxifen
70歲以上tamoxifen化學治療±tamoxifen

淋巴節無轉移者

將復發危險率分為三組

預後因子低危險中度危險高危險
腫瘤大小1 cm1-2 cm2 cm
ERpositivepositivenegative
Nuclear gradeGrade 1Grade 1-Grade 2-3

治療方式

  • 高危險群:比照淋巴節有轉移者
  • 中度危險群:
    • ER(+),給予Tamoxifen
    • ER(-),不需輔助治療
  • 低危險群:不需輔助治療

  罹患乳癌是現代女性的惡夢,根據美國癌症協會1997年的報告 (1997' Cancer Facts & Figures' Released by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在美國當年有180,200例新增乳癌病例(佔女性癌症發生率之榜首),43,900位女性因乳癌而過世 (僅次於肺癌的66,000例)。按照中華民國衛生署的報告 (1996) 女性因乳癌死亡的病例為764人 (次於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及子宮頸癌),一位美麗的女仕原可擁有亮麗的人生,往往因為罹患乳癌,身心受到摧殘人生變成灰色。雖然目前對於乳癌的治療已相當進步,但是如何“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仍有賴女性同胞們自己時時提高警覺,對於身體各部分如有異常,應立即去看醫師尋求診治,切勿掉以輕心延誤治療的時機。
  秀傳紀念醫院 ”乳房疾病防治中心” 的成立將帶給乳房疾病患者更多的希望,本人除了欣喜乳房疾病患者有一處更佳的診治環境外,也特別利用此時為大家介紹一下核子醫學對於乳癌疾病防治的主要臨床應用。
核醫乳房腫瘤掃描
  乳房超音波檢查及X光乳房攝影是目前用來診斷乳房腫瘤的設備中,最方便、最有效的診斷利器,極為適合拿來當乳房腫瘤篩檢的工具。然而,這二種檢查對於鑑別乳房的腫瘤到底是良性或惡性,有時有其困難性,特別是針對小而緻密的乳房、患有纖纖囊腫疾患的乳房、接受過整型的乳房(隆乳術)及結構變形的乳房 (乳房開過刀或接受放射線治療),檢查準確性會明顯降低。當然,如果直接開刀切片檢查能獲得最準確的診斷,但是這畢竟是一個侵入性的方法,因此須要一個準確又不具侵入性的檢查來彌補前述二個檢查的不足。
  核醫乳房腫瘤掃描是一項較新的檢查,1992年首度被發表可以協助乳癌的偵測,1997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可使用於偵測乳癌。雖然核醫乳房腫瘤掃描對於1公分以下的腫瘤診斷率較差,因此並不建議直接當做乳房腫瘤篩檢的工具,但國內外的經驗卻顯示核醫乳房腫瘤掃描對於合併有上述特別情況的乳房腫瘤,診斷率卻明顯高於乳房超音波檢查及X光乳房攝影;因此建議對於合併有上述特別情況的乳房腫瘤或對開刀切片有所顧忌的病患,可以進一步接受核醫乳房腫瘤掃描檢查。

罹患乳癌是現代女性的惡夢,秀傳紀念醫院 ”乳房疾病防治中心”的成立將帶給乳房疾病患者更多的希望,本人除了欣喜乳房疾病患者有一處更佳的診治環境外,也特別利用此時為大家介紹一下核子醫學對於乳癌疾病防治的主要臨床應用。
文∕彰化秀傳核子醫學科主任 蔡世傳
66歲女性病患擁有小而緻密的乳房,X光乳房攝影並未發現病灶,核醫乳房腫瘤掃描發現示蹤劑異常聚集,病理切片確定為乳癌。
43歲女性病患曾進行隆乳手術,X光乳房攝影並未發現病灶,核醫乳房腫瘤掃描發現示蹤劑異常聚集,病理切片確定為乳癌。
另外,已有相當多的國內外研究也顯示出核醫乳房腫瘤掃描也可以反應出乳癌對於化學治療藥劑的抗藥性。核醫乳房腫瘤掃描的作法係以靜脈注射放射性藥品後,等候約十分鐘,再以核醫掃描機進行乳房掃描,掃描時間約需三十分鐘。視情況需要,可能須再等候二至三小時,再進行另一次掃描(不須再注射放射性藥品)。
核醫骨骼掃描
  約有50%的女性乳癌病患可能發生骨頭轉移,因此一旦確定診斷為乳癌之後,病患無論在手術前評估或手術後追蹤,皆應進行骨頭轉移的篩檢。核醫骨骼掃描是核子醫學科最常進行的檢查,對於偵測骨骼病變是一項非侵犯性且高靈敏度的好方法,而且可對全身骨骼做一次篩檢,能夠早期發現無症狀的骨骼病變,這對偵測骨骼轉移極為重要。
  在骨骼病變的早期,只要有骨骼代謝或骨骼血流的改變,即會在骨骼掃描的影像中顯示不正常放射活性聚集或缺損。這與一般臨床上常用的X光照射,須在骨骼內鈣質增減大於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以上才能顯現病灶相比較,核醫骨骼掃描顯然在骨骼病變的早期診斷,特別是對無症狀的癌症骨骼轉移的早期診斷有其重要地位。核醫骨骼掃描的臨床適應症以偵測癌症骨骼轉移最常應用,其中包括不明原因或已知有癌症的骨頭疼痛,已知有骨骼轉移而欲知是否有其他病灶,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後評估療效及是否有進一步骨轉移等等。
  核醫骨骼掃描的作法係以靜脈注射放射性藥品後,等候約三小時以上,再以核醫掃描機進行全身掃描,掃描時間約需三十分鐘。
42歲女性乳癌病患,核醫骨骼掃描發現示蹤劑異常聚集,為癌症多發性骨頭轉移。


40歲女性乳癌病患,核醫骨骼掃描並未發現示蹤劑異常聚集,並無骨頭轉移現象。

乳房中心的組織與功能
文∕彰化秀傳腫瘤中心院長 徐龍雄
  近年來台灣婦女乳癌的發生率逐年在增加。根據衛生署在民國85年的統計報告,乳癌的發生率高居女性癌症的第2位,死亡率為第5位(見附圖1及2);以地理區位劃分,台灣中部地區包括彰化縣為全國之第2位(見附圖3)。為了減少乳癌對本縣婦女生命及健康的威脅,社區醫院必須提升並發展乳癌防治的機能。秀傳乳房中心即根據此目標而建構。

 (圖1)民國85年台灣
 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

 (圖2)民國85年台灣
 女性十大癌症死亡率

(圖3)台灣中部地區包括
彰化縣為全國之第2位

  乳癌並非是一種單純之癌症,從診斷以至於治療有眾多因素的考量,需要各種專科醫師之聯合服務。傳統的醫療作業使病患常求診於醫院各處的不同科系,加上各專科醫師間之溝通與互動常不盡理想,有時會導致非必要的延長療期,甚至延誤病情。除醫療方面的考量外,醫院必須提供全方位的病患照護,因此也有必要加入復健、心理、營養、社工、衛教等等專業人員之服務。此外,社區醫院也必須致力於社區民眾保健及預防工作。由乳房中心組織之形成,來集中各科專業人員,會有助於定期性乳癌防治專案之推動。乳房中心並可代表醫院進行與政府衛生機構,以及民間衛生保健團體在乳癌防治工作方面之互動與合作。

本文謹就秀傳乳房中心所希望能發揮之功能簡述如下:
(一) 乳癌的篩檢與診斷
  乳癌的篩檢包括乳房攝影、超音波以及乳房觸診。更重要的是進行上述篩檢之後所有資料之保存管理,以及根據篩檢結果遵行後續臨床處理途徑的設計與執行;這方面必須有完善的規劃才能確保篩檢的實際成效。
  乳癌篩檢的發現,從完全正常、非癌症異常,可疑癌症影像以至於典型的癌症形態等都有可能出現,而根據上述的每種情況所必須採取的後續步驟就有所不同。舉例而言,有時影像極難以判斷,該婦女半年內必須重作乳房攝影以資比較,才能作進一步的處理決定,因此乳房中心必須要規劃流程以確保複檢工作的完成。
  如果切片檢查有其必要時,患者必須能迅速被安排至諮詢門診及乳房外科門診。切片組織檢體的獲取有不同之方法,例如:針刺定位手術切除或以超音波導向、用Mammotome真空抽取組織。整個程序並包括檢體攝影以及重複術後乳房攝影等,外科與放射科醫師在作業上必須要有緊密的配合。此外,病理報告之及時性與標準化也是確保高品質診斷服務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 乳癌的治療
  乳癌中心的核心醫師成員包括乳房外科、內科腫瘤、放射線治療科、放射診斷科、病理科、核子醫學科、整型科、家醫科以至於中西整合科醫師。乳癌中心定期舉行治療討論會以取得專科醫師對個案臨床處理之共識,例如:決定治療模式、手術範圍、乳房重建、復健、化療與放療之組合、順序、免疫療法之應用、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以減輕治療毒性及副作用等等。目前,這種科際整合的治療是能維持最佳醫療品質的作業方式,而這種作業只有在乳房中心的專業組織架構下才能容易進行。

(三) 乳癌病人全方位的照顧
  除了生命直接受到威脅以及身體的病痛以外,乳癌病人在心理上、家庭關係上或職業上都受到極大的衝擊,病患在這些方面的問題,有時也需要其他專科人員的協助。乳房中心能提供良好管道,使社工、義工、心理師等人員容易與主治醫師溝通,而能更深入了解病人之病情與需求,配合醫療以協助病人。
在國外,除病友會活動之外,乳房中心更提供假髮、義乳之選購協助,職業婦女病患美容化妝教導、營養諮詢、特殊郊遊活動等足供我們參考與借鏡。
(四) 乳癌教育及諮詢
  乳房中心正式編制有不同專科醫師舉辦社區教育演講會。藉由乳癌知識的傳輸,以及對各種正統乳癌療法(例如:切片檢查、化療或放療)的深入介紹,可以加強輔導民眾從事正確的醫療行為,分述如下:
1.踴躍參與篩檢。
2.定期作正確的乳房自檢。
3.病變的早期發現與就醫。
4.不因懼怕化療或放療而延誤正當醫療。
5.不因恐懼診斷手術而諱疾忌醫。
6.不亂服偏方草藥。
  除了民眾教育以外,乳房中心也可提供對乳癌病人之姊妹、成年女兒以及特別有多位癌症患者家族歷史之婦女的諮詢服務,包括乳癌危險度評估、醫師個案面談、營養師防癌飲食諮詢、乳房自檢訓練等項目。
結論
  乳房中心的成立,旨在整合醫院各方面的資源致力於乳癌的防治。其功能為多面性,從確保乳癌病患得到最高品質的多科整合醫療服務,以至於發展社區民眾之篩檢及教育,對於乳癌之控制應可發揮具體之效用。

迷你乳房腫瘤切除機之介紹
MAMMOTOME乳房中心新利器

文∕彰化秀傳乳房疾病防治中心主任 吳永康

  由於新科技不斷的被引進醫學領域,使得近二十年來醫學界對疾病的治療有著突飛猛進的成就。很多以往無法處理的或處理起來非常複雜與困難的疾病,在新技術的引進後均變得簡單而容易。MAMMOTOME(迷你乳房腫瘤切除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在以往乳房細小腫瘤(0.5公分以下)或乳房深層之腫瘤(1公分以下)由於用手無法觸摸的到,故臨床上當醫師認為此細小腫瘤有可能為惡性時,常常要花很大的功夫才能把可疑的腫塊切除,不但費時亦在病人身上留下比較大的傷口。但在迷你乳房腫瘤切除機MAMMOTOME的引進後上述的手術就變得簡單而容易,其最大的優點是手術時間變得很短同時,也不會在病人身上留下任何疤痕。
  圖一是MAMMOTOME的外觀包括了主機及手術刀兩部分。首先利用超音波對將要被切除的腫瘤進行定位(圖二),定位後再在超音波的引導下將手術刀放至腫瘤的下方(圖三)進行切除。手術刀是利用抽吸及切割的原理來對腫瘤進行切除(圖四),由於整個過程均是在乳房內部進行故皮膚上只有手術刀進入時的小切口,所以傷口很小不會留下疤痕。

(圖一)
(圖二)
(圖三)

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模式,是目前治療乳癌的新趨勢!
文∕彰化秀傳腫瘤中心副院長 陳明豐

  乳癌又稱乳腺癌,中國古代稱之為“乳岩”,為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目前乳癌的治療以西醫療法為優先選擇,對於早期的乳癌以手術為主,再依病情配合術後的放射線治療;但對晚期的乳癌而言則以放射線治療為主再依病情配合化學藥物治療。那麼中醫在治療乳癌的角色如何呢?
  在過去的研究報告中治療乳癌的中藥大致可分為三種劑型。第一種劑型是外用藥膏或藥散,如:太乙膏用於乳癌出現潰瘍前,生肌玉膏用於乳癌出現潰瘍後,而青黛膏則用於濕疹樣乳癌。事實上,這些外用藥的作用主要是改善發炎或促進傷口修復,它們直接對抗癌細胞的作用相當有限。
  第二種劑型是注射用的中藥萃取物,如:天津市人民醫院自1970年底起,從雲南山慈菇中提煉出秋水仙鹼作為主藥,製成複方秋水仙鹼針劑(每支含秋水仙鹼10mg),治療準備根治手術的乳癌共84例。患者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複方秋水仙鹼,總量10至50毫克。結果腫瘤消失5例(6%),腫瘤縮小到一半以上者有23例(27.4%),腫瘤縮小但未達一半以上者有45例(54.7%),總有效率為81%。
該藥於1972年11月以後於大陸9個省市23個單位進行評估,有效率高達89.9% 但有7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食慾不振、腹脹、噁心等消化道反應。約半數患者有關節痛、頭痛及乏力,少數有心悸、失眠、手指麻木感。由於廣泛的副作用,目前複方秋水仙鹼針劑已不多用。
  最近被廣泛應用的中藥針劑是鴉膽子乳劑,其用法是將10%鴉膽子乳劑(每支2毫升0.2g)2~5支溶於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靜脈點滴每日一次30日為一療程,每位患者1~3個療程。鴉膽子乳劑雖然使腫瘤縮小的有效率不高(只有28%),但可提高患者體液性免疫力,而且大多數患者(70%)有體重增加現象。
  目前應用於治療乳癌的第三種劑型以口服的中藥方劑為主。它們又被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固定處方的方劑,如中藥平消片(即P235片,由鬱金、白礬、火硝、五靈脂、乾漆、枳殼、馬錢子及仙鶴草等8味中藥組成)。平消片在動物實驗中被發現可以促進荷癌動物的免疫力,在臨床實驗上則發現大多數患者獲得症狀的改善,主要為疼痛減輕、食慾增進、精神好轉,但腫瘤縮小效果則不顯著。

第二類非固定方劑而是依「辨證論治」原則,也就是依病人的體質及症狀選擇合適的中藥方劑,此種方式是目前中醫治療乳癌最普遍使用的模式。
  一般而言,乳癌患者依「辨證論治」最常被區分為以下五種證型:第一型是「肝鬱氣滯」型,此型患者的症狀以精神抑鬱、情志不疏為主,伴隨胸肋苦滿、口苦咽乾、目眩、心煩易怒及脈弦等症狀。也就是說此類患者有情緒壓抑的症候,治療則以具改善憂鬱症狀(中醫稱疏肝理氣)的中藥方劑為主,如:逍遙散加減。
  第二型是「脾氣虛型」,此型患者的主要症狀有食慾減少、食後腹脹、下痢、瀉痢等消化功能不良的症狀。治療則以具調整腸胃蠕動,促進消化吸收或止瀉作用(中醫稱健脾消導)的中藥方劑為主,如香砂六君子湯或參苓白朮散加減。第三型是「肝腎陰虛型」,此型患者的症狀主要有手心及足心煩熱、兩肋隱痛、腰酸痛、兩目乾澀、頭暈耳鳴、咽乾、盜汗等,這些症狀類似更年期的症狀。而治療則以能調整性荷爾蒙失調(中醫稱滋補肝腎)的中藥方劑為主,如:六味地黃丸加減。
  第四型是「肝腎陽虛型」,此型患者的症狀主要有身倦乏力、少氣懶言、腹脹食少、畏寒肢冷、尿少、大便溏泄、浮腫、腹水、脈細弱。這些症狀類似早期心臟衰竭,患者有明顯熱量代謝低下的現象。其治療則以具強心及提高熱量代謝(中醫稱健脾溫腎)的中藥方劑為主,如:附子理中湯加減。第五型是「氣血兩虛型」,此型患者主要的症狀有面色蒼白、疲倦乏力、少氣懶言、心悸、不眠、手足麻木、下腿抽筋等症狀,此類症狀反應人體的能量(元氣)缺乏及血液供應不良的現象。治療則以具提高能量(元氣)改善循環(中醫稱雙補氣血)的中藥方劑為主,如:八珍湯加減。雖然各家研究報告結果不一,但絕大多數的研究報告指出:依辨論治使用中藥可以改善乳癌患者接受手術、化療或放療的副作用,提高患者免疫力並提昇生活品質。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不論是外用中藥、中藥針劑或口服中醫方劑在乳癌治療上都只能擔當輔助的角色,它們共同的特色是可以減輕患者接受西醫療法的副作用,改善生活品質。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模式,是目前治療乳癌的新趨勢!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034190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韓良露子宮體肉癌開刀到離世 短短1個月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韓良露子宮體肉癌開刀到離世 短短1個月

2015-03-04 03:03:46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知名作家、美食家韓良露過世消息傳出後,令人驚訝。台北榮總昨天證實,韓良露罹患子宮體肉癌,惡性度高,雖然於二月初手術,仍不敵病魔於昨天清晨五時五十四分過世。

由於未獲家屬授權,台北榮總表示對韓良露的病情無法透露。但據了解,韓良露有糖尿病史,曾在台安醫院檢查發現子宮長出十五公分大肉瘤,治療多年,醫師曾建議手術。

韓良露今年一月底和先生到法國巴黎旅行,途中身體不適,返台到台安醫院看診,後因狀況不佳轉送台北榮總。經台北榮總檢查,發現罹患子宮體肉癌第四期,於二月三日接受手術;後續安排放射線治療,但韓良露來不及接受放射治療,就先離開人世。

子宮體肉癌是從子宮肌肉層長出的惡性腫瘤,罕見且不易發現,惡性度高,屬子宮體癌的一種。「子宮體肉癌末期病人的兩年存活率接近零,非常棘手。」台北榮總婦癌科主治醫師趙灌中指出,子宮體肉癌不常見,台灣一年約六十到七十名患者,過去多出現於五十歲以上婦女,近年有年輕化趨勢,目前尚不知確切的致病原因。

趙灌中表示,子宮體肉癌的治療首選是手術,若癌細胞擴散太快,則再進行化療或放射治療。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謝豐舟表示,若以腫瘤生長部位區分子宮相關癌症,第一大類為上皮腫瘤,常見如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都屬於此類;第二大類為長在肌肉層上的間質性腫瘤,大多屬於子宮體肉癌,比較罕見。

醫師呼籲,婦女在更年期後陰道出血是不尋常的警訊,一定要盡速就醫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290798
(轉貼)「裘莉效應」掀癌症基因解碼熱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子宮肌瘤長大 她腹凸如懷孕
2014/04/20
【聯合晚報/彭宣雅】
隨丈夫來台多年的清子 (化名),30歲時發現有子宮平滑肌瘤。過去20年來,她飽受痛經、月經血量過多、腹脹、腰痠、頻尿等困擾。她曾經想回日本治療,但日本的婦產科醫師建議她開刀、切除子宮,但她非常懼怕手術,因此強忍肌瘤帶來的不舒服。

今年57歲的她,49歲停經時,子宮肌瘤已經有24公分大,突出腹部如同懷孕婦女。幾年前,她跟著外派到台灣工作的丈夫一起在台灣生活,去年底因為陰道不正常出血,前往醫學中心檢查治療,婦科醫師發現,清子的子宮肌瘤已經有23乘以19公分大。

由於出血原因不明,醫師建議清子立刻手術切除;但清子想回日本動手術,婉拒醫師建議。但巨大的肌瘤讓她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除了不明原因出血,還伴隨腹脹、腰痠、下腹重墜感,讓她非常困擾,身體也不舒服。

後來,清子的台灣朋友建議,若無法立刻回日本治療,不妨看看中醫,中醫治療較緩和。清子接受友人建議,接受中醫艾灸治療,並服用中藥,今年過年返回日本檢查時,竟發現子宮肌瘤縮小為16乘以8公分,日本婦科醫師告訴清子,現在沒有立即開刀的必要,還建議她返台後可以持續接受中醫治療。

困擾自己多年的巨大肌瘤,竟然在中醫治療後獲得穩定控制,讓她非常驚喜,沒想到中醫治療竟然可緩解她幾20多年的不舒服感,也讓她恢復生活品質。

【2014-04-20/聯合晚報】

寒性食物凍子宮 成肌瘤溫床
2014/04/20
【聯合晚報╱彭宣雅】
有子宮肌瘤的婦女不少,甚至有生完小孩或不打算生育的女性,不惜動刀拿掉子宮,只求一勞永逸。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周宗翰表示,罹患子宮肌瘤的婦女,通常在停經後,因為缺少黃體素和雌激素,肌瘤大多不會再繼續長大,有的肌瘤還慢慢縮小。

但清子的子宮肌瘤異常碩大(>>看此則文章),因肌瘤長期壓迫腹腔導致腹脹,有時連側躺都會不舒服。還好經過中醫治療後,肌瘤比過去明顯縮小許多,也無任何不適症狀,目前持續回診治療。

周宗翰表示,日本人愛吃冰、生魚片、生菜沙拉等性味寒涼食物,藉由圍刺任脈、胃經、腎、會經、肝經等腹部穴位,並使用艾粒溫通氣血,可以改變患者子宮腔內環境,搭配中藥活血理氣、溫陽化瘀等調理,都助於減輕子宮肌瘤患者的不適。

根據統計,40至50歲女性,約有50%至77%有良性子宮肌瘤,肌瘤大小不是開刀與否的唯一考慮,而是以症狀輕重來決定。站在中醫的觀點,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唯一選擇,還有許多替代性療法可有效減輕患者病症,建議患者可以多和醫師討論。

他也建議有子宮肌瘤家族病史、身材肥胖的患者,應少吃肉類、多吃綠色蔬菜,避免過多的環境賀爾蒙,刺激肌瘤生長。另外,飲食要避免生食、拒絕寒涼食物,也不要在睡前吃水果,因為冰品或寒性食物,會導致婦女的子宮體變寒,下焦氣血循環變差,會使子宮體環境更適合肌瘤生長。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也可以有效降低子宮肌瘤發生。

由於清子已經停經,卻有不正常出血症狀。亞東醫院婦產科醫師莊乙真表示,停經後婦女陰道不正常出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罹患惡性的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也可能是吃了荷爾蒙藥物或中藥,引起子宮內膜增厚造成出血。

有些患者子宮頸或內膜長息肉,也會引起出血。建議婦女若出現不正常的出血,應盡速到婦科就診,透過陰道超音波確認究竟是什麼疾病造成,才能早期發現治療。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80167
(轉貼)子宮頸癌疫苗 日本「不鼓勵」接種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子宮頸癌疫苗 日本「不鼓勵」接種

二○○九年,台東縣政府為符合施打子宮頸癌疫苗資格的青少女免費施打。
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四月才被日本政府納入公費疫苗的子宮頸癌疫苗,因陸續有人抱怨接種後全身疼痛、痠麻,甚至有少女步行困難,厚生勞動省上周末決定「不鼓勵」女性接種;模稜兩可的態度,造成家長恐慌。子宮頸癌疫苗可預防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這類病毒會引起子宮頸癌,日本政府四月決定,小學六年級到高中一年級女生,可定期接種該疫苗,九成經費由政府補助。

日本媒體報導,公費加自費,推估全日本已三百廿八萬人接種、共八百六十四萬人次,一半以上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及身體疲倦等;近兩千接種人次有發燒等副作用,三百五十七件呼吸困難、行走困難、痙攣等嚴重副作用。

厚勞省十四日召開專家會議後說:「不能排除與接種疫苗有因果關係。」厚勞省決定「不中止施打,但不鼓勵」。日本家長認為,政府把決定權丟回給人民,很不負責任;有地方政府的職員說,「搞不清楚『不鼓勵』是不是要民眾別打?」

住在東京的馬場太太一年前帶念中學的女兒接種子宮頸疫苗,之後女兒發燒、全身倦怠,在家休養一周;一個月後的第二劑疫苗,女兒說什麼都不肯去打。最近馬場太太接到接種的官方通知,但「讀了被害者的部落格文章,不想再讓她去打」。

另一名住千葉縣的媽媽也很苦惱,十三歲的女兒已打完前兩劑,擔心若未打完三劑就沒有防癌效果,打算仍讓孩子今年十月打第三劑。她說,「現在去接種,變成自己負責;政府、專家在逃避責任。」

廣島市小兒內科醫院院長說,大部分人聽完說明後都取消預約,「情況愈來愈混亂」。


圖/聯合報提供

【2013/06/1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子宮頸癌疫苗 日本「不鼓勵」接種 | 打疫苗傳副作用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7972686.shtml#ixzz2WgNWK8Xi 
Power By udn.com 


打子宮頸疫苗 日女痛到不能走  國內施打子宮頸疫苗 未傳出不適
2013/6/18  宋宜芳 報導 

接種子宮頸疫苗可能出現副作用嗎? 日本出現,因為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而產生副作用,一名中學三年級的女孩,在接種過兩次子宮頸癌疫苗之後,突然罹患了慢性疼痛症候群,現在甚至必須依賴輪椅代步 國內表示,雖然我們現在和日本使用的疫苗一樣,不過國內並沒有產生類似的後遺症,根據資料顯示,全球有二億人打過這疫苗,僅僅百萬分之一 會有神經性的影響,提醒需要打子宮頸疫苗的人,不用太過緊張與擔心。
子宮頸癌疫苗/未有重大不良反應 我仍續推疫苗接種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2013/06/19

日本公費子宮頸癌疫苗,陸續傳出手腳劇痛等副作用,厚生勞動省已決定暫不鼓勵接種疫苗;國內衛生署因未接獲重大不良反應通報,仍維持推動子宮頸癌疫苗接種措施。

生產子宮頸癌疫苗的葛蘭素史克及默沙東藥廠皆表示,疫苗不良反應與個人體質有關,接種前務必與醫師多溝通,目前疫苗安全性無虞,日本係單一個案,仍無法證實與疫苗有關。

國民健康局目前提供全台中低收入戶與山地離島原住民公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國健局副局長孔憲蘭表示,國內已有五十萬人施打,未發生類似日本的情況,因此會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持續推動子宮頸癌疫苗接種。

孔憲蘭強調,日本並未禁止公費疫苗接種,而是在「無法排除副作用的原因下」,暫時停止積極鼓勵措施。國健局表示已接獲葛蘭素史克藥廠主動通報日本狀況。

除國健局提供部分族群施打,目前新北市、新竹市、嘉義市、嘉義縣、金門縣等地方政府提供七年級女生免費施打。孔憲蘭表示,如經費允許,不排除將子宮頸癌疫苗擴展為全國常規疫苗。

日本爆發疫苗副作用疑慮,台灣藥廠曾主動通報食品藥物管理局;食藥局藥品組科長陳可欣表示,國內目前未發現類似個案。

國健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完整接種三劑子宮頸癌疫苗,可提供七成保護力;但疫苗無法取代子宮頸抹片檢查,建議滿卅歲女性,至少每三年作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全文網址: 子宮頸癌疫苗/未有重大不良反應 我仍續推疫苗接種 - 醫界話題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1696#ixzz2WgPn74IU 
Power By udn.com 

子宮頸癌疫苗/醫師懷疑「某批疫苗品管不良」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施靜茹/台北報導】2013/06/19

國內醫師指出,子宮頸癌疫苗上市十多年,施打人口有四、五億人,從未聽過有像日本的案例,懷疑可能是某批疫苗品管不良導致。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表示,據他了解,日本會爆發此一疫苗風波,是反疫苗團體成員的十四歲女兒,施打後出現「疫苗後慢性疼痛症候群」,膝關節痠痛,因而檢舉;日本政府因此檢討五年內不良反應通報個案,後來研判其為單一事件。

曾志仁說,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告,目前六百萬名打過子宮頸癌疫苗者,只有四例出現嚴重疫苗後慢性疼痛症候群超過一周;英國八百萬名接種者中則有六例,「發生率很低」。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開發中國家應在二○一八年前,將其列入公費疫苗。

全文網址: 子宮頸癌疫苗/醫師懷疑「某批疫苗品管不良」 - 醫界話題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1697#ixzz2WgQ0eKfC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77158
(轉貼)喝太多咖啡 易出現乳房病變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喝太多咖啡 易出現乳房病變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2010.06.24 09:50 am


喝咖啡過量 可能引起乳房腫瘤 /


李樹人 26歲方姓上班族,已婚育有1子,平常不抽煙、不喝酒,作息正常也有運動習慣,不過她每天喝兩、三杯咖啡,加班時甚至喝到四杯,日前進行乳房斷層掃描發現右胸長3個小良性腫瘤。


乳房影像醫學專家池永昌表示,研究顯示,大量咖啡依賴者比不喝者容易出現良性乳房病變,風險增加兩個百分比。長期過量飲用咖啡也可能造成血中雌激素濃度上升,對乳房健康造成不利衝擊。過多咖啡因也可能促使身體產生自由基,誘發癌症。


一天習慣喝2杯以上咖啡的人往往睡眠品質也會受影響,生理時鐘容易被打亂,進而干擾免疫系統,造成病變。許多女性生活作息正常,但受飲食文化改變影響,還是可能造成身體細胞病變,像上述方小姐就有咖啡成癮問題,更要特別留意乳房健康。


醫師也提醒,咖啡並非乳癌主因,最主要還是受生活型態影響。像今年46歲、從事保險業的李小姐,2個小孩已經上國中,30歲過後才結婚生子的她,在今年2月間曾進行乳房檢查,當時也檢查出有良性纖維囊腫。現代女性較多晚婚、晚生育,甚至晚婚不生育。其實生育、哺乳影響乳癌罹患風險。有哺乳的女性,乳腺較健康;而未哺乳的女性,乳腺容易病變或阻塞堆積,導致纖維囊腫,若是惡化就可能形成乳癌。 池永昌醫師建議,女性一天喝咖啡最好控制在兩杯以下,咖啡因攝取量不要超過100毫克,盡量避免晚上喝咖啡,以免干擾睡眠。飲用咖啡時,可選擇不加糖、不加奶精的黑咖啡,以降低熱量攝取。如果有喝咖啡習慣,也要注意適量補充鈣質,免得鈣質流失,增加骨質疏鬆風險。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0/06/24 台灣新生報】















寒性食物凍子宮 成肌瘤溫床



【聯合晚報╱彭宣雅】

有子宮肌瘤的婦女不少,甚至有生完小孩或不打算生育的女性,不惜動刀拿掉子宮,只求一勞永逸。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周宗翰表示,罹患子宮肌瘤的婦女,通常在停經後,因為缺少黃體素和雌激素,肌瘤大多不會再繼續長大,有的肌瘤還慢慢縮小。


但清子的子宮肌瘤異常碩大(>>看此則文章),因肌瘤長期壓迫腹腔導致腹脹,有時連側躺都會不舒服。還好經過中醫治療後,肌瘤比過去明顯縮小許多,也無任何不適症狀,目前持續回診治療。


周宗翰表示,日本人愛吃冰、生魚片、生菜沙拉等性味寒涼食物,藉由圍刺任脈、胃經、腎、會經、肝經等腹部穴位,並使用艾粒溫通氣血,可以改變患者子宮腔內環境,搭配中藥活血理氣、溫陽化瘀等調理,都助於減輕子宮肌瘤患者的不適。


根據統計,40至50歲女性,約有50%至77%有良性子宮肌瘤,肌瘤大小不是開刀與否的唯一考慮,而是以症狀輕重來決定。站在中醫的觀點,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唯一選擇,還有許多替代性療法可有效減輕患者病症,建議患者可以多和醫師討論。


他也建議有子宮肌瘤家族病史、身材肥胖的患者,應少吃肉類、多吃綠色蔬菜,避免過多的環境賀爾蒙,刺激肌瘤生長。另外,飲食要避免生食、拒絕寒涼食物,也不要在睡前吃水果,因為冰品或寒性食物,會導致婦女的子宮體變寒,下焦氣血循環變差,會使子宮體環境更適合肌瘤生長。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也可以有效降低子宮肌瘤發生。


由於清子已經停經,卻有不正常出血症狀。亞東醫院婦產科醫師莊乙真表示,停經後婦女陰道不正常出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罹患惡性的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也可能是吃了荷爾蒙藥物或中藥,引起子宮內膜增厚造成出血。


有些患者子宮頸或內膜長息肉,也會引起出血。建議婦女若出現不正常的出血,應盡速到婦科就診,透過陰道超音波確認究竟是什麼疾病造成,才能早期發現治療。

















子宮肌瘤長大 她腹凸如懷孕



【聯合晚報/彭宣雅】

隨丈夫來台多年的清子 (化名),30歲時發現有子宮平滑肌瘤。過去20年來,她飽受痛經、月經血量過多、腹脹、腰痠、頻尿等困擾。她曾經想回日本治療,但日本的婦產科醫師建議她開刀、切除子宮,但她非常懼怕手術,因此強忍肌瘤帶來的不舒服。



今年57歲的她,49歲停經時,子宮肌瘤已經有24公分大,突出腹部如同懷孕婦女。幾年前,她跟著外派到台灣工作的丈夫一起在台灣生活,去年底因為陰道不正常出血,前往醫學中心檢查治療,婦科醫師發現,清子的子宮肌瘤已經有23乘以19公分大。



由於出血原因不明,醫師建議清子立刻手術切除;但清子想回日本動手術,婉拒醫師建議。但巨大的肌瘤讓她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除了不明原因出血,還伴隨腹脹、腰痠、下腹重墜感,讓她非常困擾,身體也不舒服。



後來,清子的台灣朋友建議,若無法立刻回日本治療,不妨看看中醫,中醫治療較緩和。清子接受友人建議,接受中醫艾灸治療,並服用中藥,今年過年返回日本檢查時,竟發現子宮肌瘤縮小為16乘以8公分,日本婦科醫師告訴清子,現在沒有立即開刀的必要,還建議她返台後可以持續接受中醫治療。



困擾自己多年的巨大肌瘤,竟然在中醫治療後獲得穩定控制,讓她非常驚喜,沒想到中醫治療竟然可緩解她幾20多年的不舒服感,也讓她恢復生活品質。




【2014-04-20/聯合晚報】





「裘莉效應」掀癌症基因解碼
今周刊862期
五月十四日,當這篇名為〈我的醫療選擇〉的投書登在《紐約時報》上時,那一刻,全世界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來看影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她是三個小孩的媽,也是一位罹患乳癌母親的女兒。

「我的母親與癌症病魔搏鬥近十年,在五十六歲那年過世。她撐得夠久,所以能看見早些出生的幾個孫兒,享受含飴弄孫之樂。我其他的子女卻永遠沒有機會認識她,感受她是多麼和藹可親的一個人。

我們經常談到『媽咪的媽咪』,我發現自己得試著解釋把她從我們身邊帶走的病症。子女問我是否會被相同的病魔帶走,我總是叫他們別擔心;但事實是,我帶有一個『有缺陷』的基因BRCA1,讓我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大幅增高。」

五月十四日,當這篇名為〈我的醫療選擇〉的投書登在《紐約時報》上時,那一刻,全世界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來看影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她是三個小孩的媽,也是一位罹患乳癌母親的女兒。裘莉的舉動之所以震撼全球,或許是她身為一位好萊塢巨星,卻選擇切除乳房換得活下去的機會。這事件也讓世人意識到,人類在與癌症搏鬥五千年後,終於露出曙光。

基因變異等於癌症?
不會立即致病 但對某些毒素代謝較差

四千六百年前,埃及古王國時期名醫印和闐(Imhotep)記載了癌症病歷,其後以外科手術切除,就成了治療癌症的主要手法;一直要到一九○二年,居禮夫人發現輻射性的鐳元素,人類才又增添了對付癌細胞的新武器;而二次世界大戰後,化學製藥的發達,又為治療癌症導入了化療的流程;但直到近年基因技術的突破,癌症的預防性治療才得以實現。這一步,我們走了將近五千年之久。

儘管如此,癌症存在這五千年來,深深困擾著人類,就如同裘莉在投書中所說:「癌症仍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字眼,深沉的無力感油然而生。」我們對癌症了解得太少,但罹癌的人數又太多,全世界每年約有七百萬人死於癌症,在台灣也有八千多條生命因癌隕落。因此,每當癌症到來,就像是世界末日般令人絕望。

我們無法理解,有些疾病的出現,如肺結核,是掏空我們的器官;但癌症的出現,卻是不斷的增生,無止境地擴張,像是要侵入我們體內的每個器官。因此,在癌症發現、治療、預防之前,我們應該先知道,癌症是怎麼來的。

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個王國,那麼我們體內多達一百兆個體細胞,就像是在這個王國裡辛勤工作的子民,它們都依照著一套標準作業程序──DNA,作為工作的最高指導原則,不停地複製、分裂、複製、分裂,周而復始地進行著。

可是,百密總有一疏,當這些忠心耿耿的體細胞在複製過程中,約莫一百萬次會出錯一次,造成人類體內基因的變異,也就是科學上稱為「單核?酸多態性」(SNP)。

這些基因變異,不會讓你致病,卻可能讓你對一些事物的反應特別敏感。台灣很早就投入基因工程領域的科學家如中研院院士陳垣崇,最早就是用基因檢測,診斷一些代謝性疾病。
安法抗衰老診所院長王桂良進一步舉例,人體內的第二對染色體裡,有著一個名叫CYP1B1的基因,它掌控我們體內的解毒功能,所以,「當這個基因出現變異,你就會得某些疾病嗎?顯然不是,而是代表你的身體對一些毒素代謝較差。」他說。

癌症都是後天造成?
不抽菸也可能得肺腺癌 元凶是基因

一連串的化學名稱如同外星語般難懂,陳列在檢測報告上,它們叫作多環芳香烴、異環芳香烴、雌激素。這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名詞,卻存在我們的生活裡,「廚房油煙、香菸的煙霧、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就連你燒香拜佛的裊裊香氣裡,都有多環芳香烴的存在。」王桂良的話乍聽之下,令人驚恐。

正常人體的解毒功能,可以排除這些毒素,「但如果你的CYP1B1基因變異,代表你身體對這些毒素的排解功能比較差。」王桂良緩緩解釋著,解毒功能較差的人,又虔心禮佛、一日三炷清香,或者長期籠罩在廚房油煙裡,常吃燒烤食物,都會加速毒素累積,最後造成細胞病變,癌症就這麼產生了。

基因檢測非懂不可的5個問題!

Q1:我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想做基因檢測的人,應先到醫療院所諮詢,想要對自我健康更了解的人,可在醫師協助下,透過基因檢測,更了解各項疾病的罹患風險等資訊。有家族病史者,也可在醫師諮詢下,了解是否為基因問題。

Q2:我想做基因檢測,但該做哪一種?
A:透過醫師建議,再進行選擇。一般基因變異可透過檢測,解析每個人基因變異情形,了解潛在發病機率;而遺傳性基因突變,則得依家族病史視之。

Q3:基因檢測採樣會很麻煩嗎?檢測結果要等很久嗎?
A:目前檢測採樣以抽血與口腔黏膜細胞為主,檢測方式很簡易;至於檢測結果的等候時間,依各項目與各實驗室作業而異。

Q4:如果想做基因檢測,哪些醫院可以做?
A:目前台灣教學醫院的基因檢測主要運用於臨床,多半為確診、標靶用藥與治療等用途,才提供相關服務。一般人要做預防性基因檢測,僅少數私人診所與健檢中心提供服務,費用不等;但基因檢測除醫師外,還須在遺傳諮詢師、營養師、社工等協助下,再進行較好。不建議上網購買「居家基因檢測」產品,因自行測試,後續衍生問題多。

Q5:基因檢測需要多久做一次?
A:原則上,基因檢測是從染色體分析變異情況,因此,基因檢測一生只須做一次。

編按:本文摘自6月26日出刊之《今周刊》862期封面故事「癌症基因解碼」,同期內容除本文外,並有「基因檢測 你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蘇怡寧 專注基因醫學二十年的孤獨路」、「兆元市場大餅 基因公司看得到吞不下」等系列報導,更多內容請參閱862期《今周刊》。(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862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023880
單身女性 揮灑母性 解悶壯膽 才是緣由(轉貼)德國最新研究發現︰八成乳癌婦女曾養狗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乳癌與養狗有關!             /吳子平

 

              德國最新研究發現︰79.7%乳癌婦女曾養狗

狗是人類最要好的朋友,但歐洲卻有最新研究指出,養狗可能會導致婦女罹患乳癌。

德國慕尼黑大學2007冬天,對乳癌婦女做了一項統計調查,研究團隊發現,79.7%的罹患乳癌婦女曾經養過狗,而且養過狗的乳癌婦女,比養過貓的乳癌女性患者多出許多,研究團隊的數據顯示,有養狗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9

另一方面,一份來自挪威的報告指出,在他們抽查的14401只母狗中,有高達53.3%的母狗患有乳癌。科學家最後發現了一種人犬共通的病毒叫做「小鼠乳房腫瘤病毒」,科學家的理論是,狗身上的腫瘤病毒傳染給人類以後,導致婦女罹患乳癌。

科學家也表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東方婦女移民到西方以後,罹患乳癌的機率就增加了,因為西方婦女普遍喜歡養狗。不過,科學家只是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出推論,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確定養狗就會導致乳癌。

台灣醫界,目前還沒有這一類的統計調查報告。但是,由於科學家研究所得,既然是人犬共通的「乳房腫瘤病毒」,愛養狗的女士,尤其是那些整天抱著寵物狗在身的女士,預防重於治療,還是小心「寵」狗也因而「寵大」自身的乳癌腫瘤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64322
單身孤寂女性 常沾煙酒惡習(轉貼)日調查:女性酒喝愈多 罹乳癌機率愈大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何時乳房攝影 美建議50歲、我改45歲

提供醫師、保險公司和政策制定者指導原則的權威組織、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 Task Force, USPSTF)態度逆轉,宣布大多數女性只要從50歲起開始定期乳房攝影即可,而非7年前該小組所建議的40歲。

紐約時報報導,最新建議旨在降低過度治療的損害,但並不適用於少部分乳癌高風險的女性。小組另建議50到74歲的婦女做乳房攝影的頻率應由每年一次改為每兩年一次,醫師也該停止教導婦女定期自行檢查乳房。

該小組當年建議40歲以上的婦女每年或每兩年就做一次乳房攝影,對於自我檢查乳房則因證據不足而未建議。小組成員由美國衛生部指派,獨立行使職權,當今的小組成員與當年已經不同。

最新建議和某些專業人士與團體的主張不同,已立即引發新一輪關於乳癌篩檢利弊的爭論。國家癌症研究所表示將重新評估,但美國癌症學會和美國放射學學會都表示將繼續建議女性從40歲開始進行乳房攝影。

小組副主席,也是亞利桑納州立大學生物醫學資訊教授派提提表示,最新的指導原則係根據新的資料分析做成,希望降低過度篩檢的傷害。

儘管許多婦女不相信篩檢對人體有害,醫學專家卻說風險確實存在。一次篩檢可能引發更多不必要的篩檢,例如切片檢查,可能會產生極端焦慮。乳房攝影可發現生長速度超慢,甚至女性一輩子都不會注意到的癌症,導致不必要的治療。

小組報告指出,乳房攝影可以降低乳癌致死率約15%的好處,必須和乳房攝影造成的傷害相權衡。40幾歲的女性罹患乳癌機率低於50幾歲的女性,做乳房攝影受害的風險卻高出60%。

以具體數據說明,40到49歲的女性做乳房攝影10年,每1904人可避免1人死於乳癌。50到74歲的女性做乳房攝影,每1339人可避免1人死於乳癌。60到69歲的女性做乳房攝影,則是每377人就有1人能避免死於乳癌。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一樣乳房攝影兩樣情。美國衛生部建議,乳房攝影檢查年齡應從40歲提升至50歲;台灣卻從即日起將免費乳房攝影檢查年齡從50到69歲,提前到45歲就要開始。

衛生署指出,今年可補助五萬名45到49歲婦女檢查,明年可擴大到廿萬名。此外,明年起,40到44歲有乳癌家族史婦女,衛生署也將提供兩年一次免費乳癌篩檢。

美國才以避免醫療浪費為由,上修乳癌篩檢年齡層,國內卻反其道而行;衛生署解釋,國內45到49歲婦女為乳癌發生率最高年齡層,以民國95年為例,發生率為每十萬人144人,50到64歲婦女居次,每十萬人有142到40人。乳癌高居國內婦女癌症死亡排名第四位,去年,死亡人數就有近1600人。

udn行動版 m.udn.com,最麻吉的口袋媒體,最適合手機瀏覽的網站

【2009/11/18 聯合報】

日調查:女性酒喝愈多 罹乳癌機率愈大

根據日本愛知縣防癌中心研究小組一項調查,停經後的女性一週喝量是1.26公升以上的話,罹患乳癌的機率是滴酒不沾女性的1.74倍。

日本「共同通信社」今天報導,女性的癌症患者中以乳癌居最多,近年來乳癌患者有急增的趨勢。

研究小組主任田中英夫表示,在歐美有人指出喝酒與罹患乳癌有關,這次中心的研究結果從停經後的日本女性身上證實了這一點。為了預防乳癌,女性最好不要喝太多酒。

研究小組針對在愛知縣防癌中心醫院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的1754人以及被診斷出未罹患乳癌的3508人,進行分析。

結果得知,酒量愈大者罹患乳癌的機率愈大。尤其是50歲前後停經後的女性這種傾向很明顯。停經前的女性這種傾向不是很明顯。

停經後罹患乳癌的機率如果將滴酒不沾的女性訂為1的話,喝酒量少的女性罹患的機率是1.24倍,常喝酒的女性罹患的機率是1.39倍。以日本酒來換算的話,每週喝1.26公升以上的女性罹患的機率是1.74倍。

【2009/10/06 中央社】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642405
婦女回家 老天旨意(轉貼)女性睡太少易罹乳癌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紅絲帶日陸克文倡議關注乳癌防治
【大紀元10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帆編譯報導)每年10 月是國際乳癌宣傳月,今天是全澳粉紅絲帶日(Pink Ribbon Day)。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澳洲每年有1萬2千多名女性罹患乳癌,每8名女性就會有一位乳癌患者。全球有幾十個城市設有粉紅絲帶日,粉紅絲帶成為該活動的標誌。

陸克文在今晨參加國際乳癌防治中心的粉紅絲帶日早餐會上表示,他的母親於1963年確診患乳癌,其間經過多方治療,1973年乳癌復發,2004年因其它疾病去世。陸克文計劃投入更多資源,提高女性自我保護和檢查乳腺健康的意識。

乳癌的早期發現和診治是提高乳癌患者存活率的關鍵。陸克文稱聯邦政府擬撥款4千萬用於乳癌研究和防治,同時還將為國際乳癌防治中心額外提供10萬元資助。該中心海倫博士呼籲年輕女性關注自身乳房早期變化,她指出腫瘤x射線透視法往往不能準確查出年輕女性是否患有乳癌。(http://www.dajiyuan.com)

美東時間: 2008-10-27 08:30:01 AM  【萬年曆】 
本文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8/10/27/n2310843.htm
女性睡太少易罹乳癌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每天睡眠不足六小時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將會增加超過百分之六十。

這篇發表在「英國癌症期刊」的研究報告說,蠟燭兩頭燒的人,會大大提高罹患可能致命腫瘤的機率。

科學家相信,睡眠不正常會擾亂身體分泌攸關重要荷爾蒙「褪黑激素」,這種荷爾蒙在預防癌症上扮演重要角色。

日本科學家追蹤將近兩萬四千名婦女的生活習慣長達八年,他們的研究結果,提供截至目前為止的最強有力証據,証明獲得充足睡眠,攸關預防乳房腫瘤。

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睡足七小時者,每晚僅睡六小時或不足六小時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高出百分之六十二。

平均每晚睡九小時的女性,罹患腫瘤的風險則下滑百分之二十八。

領導這項研究的柿崎真沙子說:「我們發現睡眠時間和癌症之間關係很密切。只睡六小時或不足六小時的人,罹癌風險明顯增高。」

人類睡覺時,大腦會分泌褪黑激素來調節生理時鐘,研究人員懷疑,這種荷爾蒙藉由控制雌激素的分泌量,在預防乳癌上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已知不少乳癌的形成都跟雌激素有關。

位於日本仙台的東北大學醫學研究所科學家,針對參與健康與生活習慣調查的年齡介於四十到七十九歲婦女的調查資料展開研究,這項調查包括詢問睡眠時間在內。

在長達八年追蹤調查期間,有一百四十三名受訪者被診斷出罹患乳癌。

研究人員分析罹癌對象的睡眠習慣時,發現睡得太晚、起得太早,都有很大影響。

報導引述英國癌症研究中心表示,越來越多研究報告指向睡眠不足和癌症有關聯。

該中心科學資訊主任史考克羅說:「目前的證據顯示,睡眠和工作模式可能在乳癌風險上略有影響。」

他說:「但相較於諸如體重、運動和飲酒習慣等已知生活習慣風險,這種影響的重要性目前尚言之過早。」

【2008/11/04 中央社】

九成乳癌 無關基因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醫師說,乳癌成因複雜,即使體內沒有乳癌基因,但環境因素或基因癌變等可能性依然存在,防癌還是要多管齊下。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有家族病史、做過基因診斷,若父母其中一位有乳癌基因(BRCA1或BRCA2),在此前提下,以試管嬰兒的方式篩檢出無乳癌基因的寶寶,不失為可行方法,但不能保證這輩子都不會得乳癌。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曾令民也說,九成以上乳癌與基因無關,防癌不能只靠基因 。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指出,篩檢出無乳癌基因寶寶的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是「真的需要嗎?」他解釋,即使帶有乳癌基因,罹癌也是四十到五十年後,到時候或許乳癌已經可以治療;另外,現在看來不好的基因,也許以後會發現有其他用途。

曾令民說,罹患乳癌者僅有百分之五到十左右具有乳癌基因,台灣雖缺乏大型研究,但已知約九成以上乳癌患者與基因無關。英國訂做寶寶也許可以避免因為乳癌基因而罹患乳癌,但無法保證不會受其他因素影響。

目前部分檢測出有乳癌基因者,接受預防性乳房切除,曾令民說明,荷蘭等國已有相當多案例,確實能降低乳癌罹患率,不過為了能重建乳房,仍須保留一定厚度的皮瓣、乳房組織,因此不可能百分百防止乳癌。

【2008/06/30 聯合報】

偏頭痛帶來的佳音 
民生@報╱民生@報 2008-11-10 07:00
調整字級:    

妳常為偏頭痛所苦嗎?現在,或許可以舒口氣了。研究發現,有偏頭痛的女人,罹患乳癌的機率要比一般女人低30%以上。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這項發現,發表在2008年11月號的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暨預防期刊。

為什麼偏頭痛有保護乳癌的作用,醫界目前還不清楚。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認為,偏頭痛和乳癌會產生這樣的關連,雌激素可能是個重要關鍵。

醫界已經知道,女人體內的雌激素偏多時,乳癌風險也會隨之增高。有偏頭痛的女人,體內的雌激素往往偏低。

另外,當女人懷孕時,偏頭痛常會暫時停止發作,在懷孕第三期這個現象尤其明顯,因為懷孕會使雌激素增高。

當然,科學家強調,這只是推測。還有很多因素,譬如治療偏頭痛的藥物等,也可能與降低乳癌風險有關。

Fred Hutchinson癌症中心蒐集3412位更年期後(55至79歲間)女人的資料,其中1938人已診斷有侵入性乳癌,其他人則沒有乳癌病史。研究人員整理了她們有關偏頭痛的資料。

研究顯示,有偏頭痛病史的人,發生乳癌的風險低了30%以上。

研究人員認為,偏頭痛似乎有保護乳癌的作用,還有待更多研究確認。未來,這項發現或許可以開啟乳癌防治的新途徑。

研究發現 乳腺癌擴散的基因

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一種基因不僅會增大乳腺癌擴散幾率,還會增強癌細胞的抗化療性。研究人員希望借助這一發現研製出相關藥物,防止癌細胞擴散,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美國新澤西癌症研究所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50位侵襲性乳腺瘤患者的腫瘤樣本進行研究時發現,腫瘤內一種名為MTDH基因發生變異,表現異常活躍。研究人員說,該基因可以幫助癌細胞粘著在其他器官的血管壁上,導致癌細胞更易擴散。此外,該基因異常活躍使癌細胞對傳統的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研究人員進行基因干預實驗時發現,阻止MTDH基因發揮作用,乳腺癌細胞變得不易擴散,並在化療的攻擊下變得很脆弱。阻止癌細胞擴散對乳腺癌治療至關重要。

相關數據證明,癌細胞未轉移乳腺癌患者的5年以上存活率為98%,而癌細胞轉移患者的這一比例僅為27%。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癌細胞》雜誌上。

【2009/01/08 新華社】

圖片: 1 / 1

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磁振造影,何時需要做哪種檢查? 

文╱張靜慧 攝影╱陳德信 


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如何讓躲在雙峰裡的病變早點現形?婆婆媽媽、姊姊妹妹都關心。 

篩檢乳癌的方式包括乳房攝影(X光)和乳房超音波,近年磁振造影(MRI,或稱核磁共振)也開始被應用在乳癌檢測上,乳房攝影和乳房超音波發揮互補的功效,磁振造影則可做特殊病例的輔助檢查。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心肺影像診斷科主任張允中指出,乳房磁振造影的優點包括: 

1.無放射線(X光)暴露 

2.可作為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的輔助性檢查 乳房攝影的長處是可以偵測到小於0.5公厘的微鈣化,這通常是早期乳癌的表現。但缺點是,東方女性的乳房組織緻密、脂肪含量少,乳房攝影的影像呈現白茫茫的一片,較不能區分出正常組織與腫塊,相對不易判讀,「也就是說,腫瘤可能已經在那裡,可是我們看不到,」張允中說。 

乳房超音波正好相反,它適用於緻密型乳房,但對於脂肪含量高的乳房,若腫瘤與脂肪均為相同回音性質就較困難了。 

磁振造影可以和乳房攝影和超音波彼此互補。磁振造影雖不擅長偵測鈣化,但在抓出乳房軟組織的病灶方面敏感度最高。 

張允中解釋,因為做磁振造影需要注射顯影劑,可把有問題的組織與正常組織區分開來,對比明顯,不像乳房攝影和超音波會受組織是否緻密、脂肪含量多少的影響。 

3.易找到具侵襲性的原位癌 2007年,德國波昂大學影像醫學醫師庫爾(Christiane Kuhl)等人發表在《刺胳針(Lancet)》的研究顯示,磁振造影在偵測原位性乳管癌(簡稱DCIS)的效率比乳房攝影好:磁振造影可以找到92%的腫瘤,乳房攝影僅56%。 

原位性乳管癌屬於零期癌,但有些可能會變成生長速度快的侵襲性乳癌。張允中說,用磁振造影做檢查,在顯影劑的對比功能下,可以看到腫瘤的血管新生情形,而腫瘤的生長速度通常與血管新生有關,能幫助醫師及早找到這種侵犯性強的乳管癌,及早治療。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087923
違反天道 自必遭殃(轉貼)修女易得乳癌 三百年前即知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葉麗儀:6寸疤換一命

報導:陳筱柔
攝影:劉金福、本報資料中心

【別讓癌症逞

女人們和乳癌的戰爭,從未停歇,但,乳癌雖然關上人生的一扇門,卻打開了生命的另一扇窗。深呼吸,與癌共存,看見美麗新世界。

 抗癌個案1 

一句澎湃的“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震撼人心數十載,更讓原唱者葉麗儀紅足幾十年。曾經,乳癌和憂鬱症讓她幾乎放棄生命,離婚再婚后,61歲的葉麗儀,翻過人生千層浪,不再憤怒、不再悲哀、不再彷徨、不再唏噓。

“1996年健康檢查發現右邊乳房有一粒硬塊,經專科醫生判斷是乳癌后馬上開刀。那年,我割掉一個1.5公分X3公分的腫瘤和右腋下廿多粒淋巴核,49歲生日在醫院度過。當時千愁萬緒,驚慌、懊惱、沮喪、絕望……難以相信會發生在我身上。但我知道一定要接受治療,所以不再多想,做了再說。”

那一刻,世界一片灰暗,連“身后事”都已安排好,不幸中的大幸,乳癌第一期,沒有擴散,只需接受電療而非化療。從切除腫瘤到電療,她都“勇往直前”,連后來患上憂鬱症,出現自殺傾向,她也一一捱過。

現在的她,習慣早睡早起、不煙不酒、戒吃化學加工食物,每年定時做健康檢查、偶爾到澳洲探望兒媳或參加慈善籌款演唱,生活低調平凡,唱遍無數夜總會、歌廳,吸盡二手煙,絢爛水銀燈下的過去,早已是另一道光景。

血淋淋的乳房

“電療很辛苦,乳房皮膚燒焦脫皮,滲出血水、血淋淋的乳房,要用特製膠布黏住皮膚,才能讓皮膚復原,長出的新皮膚顏色很暗沉。電療期間,不能在陽光下活動,只能留在家中。所以我就學電腦,上網找有關癌症的資料,減少復發可能性。”雖然后來看中醫,內外調理讓乳房顏色恢復正常,但疤痕卻永遠存在。

“起初很擔心有疤痕,畢竟是女人,但割除腫瘤幾天后,我穿起睡袍、噴上香水,發覺自己狀態不錯,就釋懷了。雖然現在穿低胸衣要補粉才能掩蓋疤痕,但起碼活著。”

乳房一道1寸半、腋下6寸長的疤痕,對葉麗儀來說卻是最幸運的賀禮:“幸好是乳癌,我才有機會拾回一條命。”

乳癌不是絕症

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我不會希望改變任何事,我做人向來都是向前望而不后瞻。這場病令我了解健康寶貴,感覺到家人和朋友的愛,更領悟到身在福中要好好珍惜。”

女人始終比較敏感,加上女明星光環,葉麗儀最初選擇不讓人知道病情,后來卻被媒體炒作成切除半邊乳房,決定公開病情,那一次,也成為后來推廣乳癌防治工作的伏筆。

“我跟很多人一樣,以為癌症是絕症,其實不是。每個女性25歲后都應該開始學習自我檢查乳房,才能遠離乳癌。”

幸福 Vs “性”福

“乳房的瑕疵並沒有影響我的性生活,丈夫從來不會讓我覺得自己有何不同,更不會刻意避開不摸胸部有疤痕的部位,在患上乳癌后依然覺得自己完美無缺,另一半的表現是最有力的強心針。”

如果,當初被逼切除乳房?“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身材好、臉蛋漂亮的藝人,如果真要切除乳房,我會毫不考慮讓醫生切除,但保留一些乳房組織,將來再造義乳。”

61歲的今天,和另一半含飴弄孫的葉麗儀,是幸福,也是“性”福的。

 抗癌個案2  葉秀娟:乳房不完美又何妨?

06年年底一場乳癌講座,讓53歲秀娟的生命從此大逆轉,從察覺右邊乳房有腫塊、超音波檢查、組織切片檢查、證實患上第一期乳癌、幾天后切除腫瘤、十幾次電療……一切,都來得讓人措手不及。

醫生告知得了乳癌的霎那,秀娟心中的茫然與無助無法用任何言語來形容,但是,撇開一切難熬經歷,她是幸運的,因為,早發現早治療,乳癌生存率極高。

“我記得當下只懂得哭,不斷問為什么是我?后來,學會釋懷,就算每天哭泣,腫瘤還是存在,不如積極面對。無論第幾期,都應快樂生活,不要一直擔心,即使復發我都有心理準備。換個角度想,不用接受化療,已經很幸運。”

“死過翻生”后,她定期追蹤檢查、到國家癌症中心擔任義工,堅持每個女人要做乳房攝影檢查,愛護身體,癌症非絕症,樂觀,生活才更美好。

回顧過去,患上乳癌,反而是好事:“因為乳癌,我改變生活習慣,每天運動,活得更健康,保持最佳狀態,過好每一天。任何女人有乳癌,都應該告訴另一半,不應該失去自信,即使乳房不再完美、傷痕累累,那又如何?我還是我!”

一句“我還是我”,是用淚水、時間和健康換來的領悟。

懂得珍惜生命

『曾經很執著,乳癌卻讓我懂得珍惜生命,把握和家人相處的每分每秒,能夠繼續分享自己的故事,守候孩子和丈夫,就是最大的滿足和快樂。人生如此短暫,乳癌不是死亡唯一方法,只要早發現,乳癌絕對不可怕!』

曾經飽受癌苦的秀娟、背負癌症隨時復發的陰影,秀娟時刻關注女兒的健康,小心照顧自己,讓歡笑替代哀愁。

 抗癌個案3  陳美麗:失去變另一種擁有

56歲陳美麗的后半生,本該是這個樣子:沒有兒女牽絆,和另一半快樂享受生活,這是許多現代中產階級的退休版本。但,陳美麗失去了這個機會。

左邊乳房長出5公分腫瘤,陳美麗毫不猶豫切掉左邊整個乳房,過程,沒有太多掙扎:“沖涼時,發現兩邊乳房不對稱,看醫生后證實是惡性腫瘤,要整個切除,雖然心理曾經不敢承認,但很快接受現實,最后一次做追蹤檢查,醫生說情況尚算良好。”

笑孜孜回顧患病經歷的她,仿佛在說別人的故事,這個沒了一邊“奶奶”的美麗奶奶,經過身體與癌細胞的“世界大戰”后,慶幸自己是存活者:“我記得第一次走進治療中心,看到很多癌症病人,我突然發現原來很多人和我搭同一條船,一起對抗癌細胞,霎時間,我開始充滿勇氣。”

攜手走過半生的老伴,因為癌細胞變得更貼近,失去,變成另一種擁有。從一直在問“為什么是我?”“我還可以活多久?”的擔心,轉換成努力抗爭、活在當下,陳美麗找到怡然自得的平靜。

學會放寬心

坦言自己愛漂亮的陳美麗,訪問中總是特別關心自己的儀容,雖然穿著上難免“退而求其次”,選擇不太低胸的衣服,但依然無損她堅持漂亮示人的決心:“沮喪難免,但是只要有家人和朋友的鼓勵,就可以勇敢面對現實。”

“患癌后,生活要改變,重新調整步伐和心態,過新生活。人要樂觀,不要太執著,盡量開心享受人生,做有意義的事情。”

每天打氣功、照顧飲食、當癌症中心義工,將心比心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有需要的人,走過乳癌陰霾,陳美麗卻仍然溫煦謙和,不急躁不擔憂,和身上的癌細胞一起細細品味生命的美好。

 抗癌個案4  林愛莉:末期非末日

“2006年,我摸到乳暈附近有紅豆般的腫塊,因為兩個阿姨都是癌症去世,幾個月后我發現乳房腫塊變大,按壓時有血水滲出,另一邊乳房也有腫塊。醫生叫我去做超音波檢查,我就知道不大妥當,3天后護士叫我回去復診,當下心裏一沉,雖然還很鎮定。”

當醫生一開口,她就開始號啕大哭:“當時是第二期癌症,醫生叫我開刀,還有一個星期就是農曆新年,那是這輩子最難忘的新年。醫生切除了右邊乳房,事實上,我從沒有想過能不能保留乳房,因為,我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和癌症奮戰到底。”

雖然在抗癌路上,經歷切除乳房、電療、化療、但癌症還是毫不留情轉移到骨頭、腦部各個部位,從第二期變末期,治療已不是活下去的關鍵。

常常有人問:“當人生剩下最后一分鐘,你最想做什么?”,答案從來都停留在幻想階段,因為,死神並未召喚。當癌症走到末期,愛莉反而學會忘記身患癌症的事實,雖然偶爾難免害怕,但卻依然信心滿滿打贏這場戰,希望看到自己的兒女長大、結婚生子。

“癌症第幾期對我而言不重要,我心中只有一個堅持,就是生存下去。我不知道癌細胞什么時候會完全擴散或發作,但害怕沒有用,日子一樣過,所以,我選擇開開心心活下去。”

相信自己絕不退縮

身上的特製人造胸罩並沒有妨礙她穿上美麗衣裳,悉心打扮自己的心情,真真假假,披上外衣,誰也不知道。胸口和身上的刀痕,是她從生命戰場中辛苦贏得的戰利品,值得驕傲。

“為了保留乳房,用生命來換不值得。該割就割!”雖然每個女人一開始少了半邊乳房,站在鏡子前難免覺得怪怪的,但對多活一天就是收穫的愛莉,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不能以表相論斷。

曾經不甘心、曾經埋怨、后來,學會釋懷,學會接受:“曾經想過為什么這么年輕就要面對死亡?后來想想,人始終要死,時間到了就要走,或許,這是上天給我重新活過一次的機會,讓我懂得如何好好享受人生。我每天告訴自己,一定要親眼看著孩子長大。我相信自己可以活下去,這場仗雖然艱難,但我絕不退縮。”

患癌前是工作狂,凡事要求完美,喜歡鑽牛角尖;患癌后,反而能夠換一種心情看人生,輕鬆過活:“現在,我一天天過,一年年過,每過一年就慶祝自己多活了一年。哈哈!”

末期,不等于末日;末期乳癌不是人生盡頭,勇敢走下去,天天都是生命的奇跡。經歷過一場決戰于死亡深淵的戰爭,愛莉懂得更深奧的人生道理。

25%少女注射Gardasil

【美聯社亞特蘭大9日電】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官員9日表示,調查發現每4名少女中,就有1人注射子宮頸癌疫苗Gardasil。這是政府首次針對該疫苗進行大規模注射率調查。這項調查僅包含13到17歲少女。

Gardasil是人類乳突病毒疫苗,需要注射3劑。這種病毒透過性行為傳染,造成約70%的子宮頸癌。衛生官員建議,如果可能的話,女性在開始有性行為前的11歲或12歲時注射該疫苗。兒童通常也在11歲時注射其他疫苗。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副教授葛維特(Patti Gravitt)說:「部分父母對他們女兒採取的態度可能是,『你還年輕,可以再等2年,等到你有性行為之前』。我的看法是,在疫苗問世第一年後,這個注射率相當合理」。

不過,倡議注射疫苗人士一直希望注射率更高,他們表示,該疫苗每年能使美國近4000件子宮頸癌死亡病例大幅減少。但葛維特表示,許多家庭對新疫苗的安全性非常謹慎。而且它價格不便宜,零售價約375元,不過許多保險公司現在有給付。此外,它否能形成終生免疫,或是否需要後續疫苗注射仍存疑。

2008-10-10

修女易得乳癌 300年前就知道

倫敦衛報6日報導,義大利職業醫學創始人拉馬希尼(Bernardino Ramazzini)18世紀初即發現,修女死於乳癌的機率遠高於從事其他行業的婦女。從此之後,生兒育女並以母乳哺育嬰幼兒足以產生保護作用的證據陸續出現。

1920年代,英國醫師珍妮‧藍克雷邦(Janet Lane-Claypon)為英國衛生部執行首見的流行病學調查後發現,乳癌與婦女的子女人數、哺乳、首次懷孕與進入更年期時的年齡有關。

學術界對其中哪一項因素比較重要的問題始終爭論不休,牛津大學臨床流行病學組華蕾莉‧貝雷爾(Valerie Beral )所主持「百萬婦女研究」(Million Women study)的結果則具有相當程度的決定性。研究發現,如果婦女年輕時首次生產,獲得的保護較大,進入青春期的時間比較晚,以及進入更年期的時間比較早,亦同。如果婦女身材比較高大,體重較重,乳癌的風險相對較高。

最重要的保護因素是子女人數與哺乳時間的長短。婦女每生下一名子女,罹患乳癌的機率平均可減少7%,每哺乳一年,罹癌率可再減少4%。癌症研究通常偏重注療,相對忽略預防。多種新藥已能有效降低罹癌婦女的死亡率,療程卻令人難以忍受。

【2008/10/07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056241
(轉貼)男女都有可能罹患乳癌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薇絲朋、可洛站出來

 女歌手雪瑞兒可洛倡導防治乳癌的公益活動。【美聯社資料照片】
 奧斯卡影后瑞絲薇絲朋呼籲正視乳癌。【法新社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奧斯卡影后瑞絲薇絲朋(Reese Witherspoon)公開呼籲罹患乳癌的年齡層逐年下降,希望不分老、少、男、女,每人都要定期檢查,及早發現,盡快治療。

以「為你鍾情」(Walk the Line)贏得奧斯卡影后的瑞絲薇絲朋,最近受邀擔任「AVON乳癌防治基金會」的國際榮譽大使,推動乳癌防治工作,她在國際CNN電視網上發表公開信:「在美國每3分鐘就有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身為女性、女兒、母親的我,雖然至今尚未被診斷出患有乳癌,但聽到這樣的數據,令我憂心,而且必須立刻展開行動。」

瑞絲薇絲朋說:「我在華盛頓等地參與研討會,發現罹患乳癌的年齡層降低到20歲左右,而且男女都有可能患病,讓我必須鄭重呼籲所有人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不要顧忌隱私,先到專業醫院作健康檢查,勇敢和醫生討論,然後定期進行自我檢測,一發現異狀,立刻再向專業醫生作進一步檢查。近5年的數據顯示,及早發現的患者,97%都可獲得有效的治療。」

防治乳癌的「粉紅絲帶運動」熱烈展開,美國「In Touch」雜誌報導,罹患乳癌、成功抗癌的女歌手雪瑞兒可洛(Sheryl Crow),參與「Yoplait乳癌防治基金會」發起的慈善演唱會,下月10日在洛杉磯舉行,入場券已在網路免費索取,但入場者每人必須捐出10美元購買10枚粉紅絲帶,捐給基金會。雪瑞兒可洛說:「我以乳癌患者身分,呼籲各地男女,為了你們的健康與未來,加入這次的行動。」

2008-09-15







最新4D乳房超音波可做更精確診斷,也能當作化療後的追蹤工具。 圖片: 1 / 1


據衛生署統計,台灣1年的乳癌新發生人數有6000人,不過零期癌手術後10年的存活率高達99%;I期經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也高達90%,是預後效果佳的疾病。國泰醫院乳癌中心主任杜世興表示,乳癌已有很好的治療方法,所以愈早發現、愈早接受治療,存活率就愈高。而通常在確定診斷到開始接受治療的這段時間,建議不要超過2周,應將治療後提高生活品質的方向納入規劃中,與不同科別的醫師、社工、病友團體等討論及諮商,「將著眼點放在未來的10年、20年」杜世興醫師這麼說。 

生活型態決定治療法 
國泰醫院昨(24)日宣布成立融合11個照護團隊的乳癌中心,患者自出現乳癌病灶、放射診斷、化療、手術及乳房重建到術後照顧教導,可於2、3周內完成。杜世興主任說明,以往癌症治療未有統整的橫向科別連繫,病人要做手術就到外科;做放射線治療就到放射腫瘤科;做化學治療就到血液腫瘤科,等到想做乳房重建後又跑去整形外科,整個拖延下來至少2個月跑不掉。乳癌治療應在術前做完整規劃,包括後來乳房重建的方式也會影響一開始手術切除病灶的方法,所以在確立診斷後能有完備的治療計畫、心理諮商等,都有機會提高患者的信心和存活率,並降低復發率。
杜世興醫師提醒,患者在聽到自己罹患癌症時,多會半信半疑、到處詢問,往往一拖就是大半年,對病情發展不利,尤其是侵襲癌,差幾個月開始治療,預後就差很多,所以在確診後最好2周內就開始進行治療。 

4D乳房超音波助診斷 
目前的乳癌治療仍以外科手術為主,而且以早期乳癌來說,6到7成都可做保留手術,所以不是罹患乳癌就等於失去乳房,但杜世興醫師強調這必須有好的診斷工具搭配。現在有最新的乳房4D超音波儀器引進台灣,原理和懷孕做產檢時看胎兒的4D超音波一樣,可作為腫瘤體積、位置、治療前後變化的診斷、追蹤工具,現用於複雜性乳癌診斷,不用另外付費,國泰、和信醫院皆有此儀器。 


乳癌疫苗動物實驗見效

(明報)9月16日 星期二 05:10

【明報專訊】美籍台灣    女科學家魏維珍(Wei-Zen Wei)正研發乳癌    疫苗,可啟動人體免疫系統,殲滅腫瘤。卡爾馬諾斯癌症研究所的魏維珍說﹕「疫苗最大功效是在防患未然,那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她估計,若替健康年輕女性注射疫苗,一年可避免1.3萬多個乳癌新症,拯救無數性命。

該疫苗是一種抗癌基因,現時尚在研究初段。人體接種後,疫苗能活化抗體和免疫細胞「T-細胞」等,摧毁現存腫瘤,甚至可加強體質阻止腫瘤增生。

在實驗中,疫苗皆能摧毁老鼠體內的HER2陽性腫瘤。細胞表面的HER2過量就會形成癌腫瘤,它是兩三成乳癌個案的成因,也涉及直腸癌和卵巢癌    。現時的乳癌藥Herceptin雖可抑制乳癌,卻會衍生抗藥性,腫瘤會再形成。魏維珍說﹕「疫苗可讓人毋須再接受現有療程。」

每日郵報

金門免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校園宣導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9-17 22:01:02
(中央社攝)
王鵬捷/綜合報導 

 國內全面公費施打 HPV子宮頸癌疫苗還沒定論,金門縣衛生局將從十月間起,全面免費為青少女實施接種,今天邀請專家前進高中職校進行校園衛教宣導,協助女學生建立正確的防癌觀念。 

 中央社17日報導,金門縣衛生局有鑑於子宮頸癌一直是女性可怕的殺手,高居國內女性癌症第二位,為積極幫助金門青少女遠離癌症的威脅,因此,領先全國各縣市,規劃讓全縣十六至十八歲青少女,免費注射HPV子宮頸癌疫苗。 

 金門縣衛生局預定十月十五日起,前進國立金門高中、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展開免費接種HPV子宮頸癌疫苗行動。 

 為使學生認識子宮頸癌防治方式,金門縣衛生局下午在金門農工職校舉辦首場校園衛教宣導,邀請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婦產部婦產科主任、也是台灣婦癌醫學會常務理事張廷彰主講,不但女學生到場參加,連男學生也一起聽講。 

 張廷彰肯定金門縣政府免費為青少女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的措施,讓女生健康多了保障,他說,HPV子宮頸癌疫苗每劑約新台幣四千元,需施打三劑才能達到完整保護力,金門縣防範婦癌措施走在國內各縣市前端。 

 金門縣衛生局局長陳天順指出,縣府為推動免費為全縣青少女接種HPV子宮頸癌疫苗,今年度起一連三年,總共編列近三千萬元預算執行,希望能讓新一代金門女性更健康。

子宮頸液態薄層抹片檢查 提高準確率

從政府將子宮頸抹片納入健保給付項目以來,經過十幾年來努力,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已由八十四年排名第一至九十六年降至排名第五,而死亡率也由第四降為第五,病理科康婉儀醫師指出,傳統子宮頸抹片偽陰性高達一至四成,婦女朋友採取新式子宮頸液態薄層抹片、HPV檢查及施打子宮頸癌疫苗,三合一有效為自己健康把關。

康婉儀指出,子宮頸癌最大的元兇是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其主要感染途徑為性行為。大部分的子宮頸癌在發生前會先經過一段子宮頸癌前病變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所有異常的細胞都侷限在子宮頸上皮內,並不會向他處侵犯或轉移,而依據異常細胞數量及嚴重程度可將子宮頸癌前病變區分為CIN1輕度異生,CIN2中度異生,CIN3重度異生和CIS原位癌。

康婉儀指出,根據研究傳統子宮頸抹片偽陰率(把有問題當作沒有問題)為一成至四成,而造成偽陰性結果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抹片品質,傳統抹片是將採到的細胞直接塗抹到玻片上,所以容易有細胞太厚重疊,細胞分佈不均勻,血液、發炎細胞、黏液遮蔽等情形,造成判讀困難,另外傳統抹片抹到的細胞約只有兩成抹在玻片上,其餘八成都隨著採檢工具被丟棄,玻片上代表性細胞太少也會造成偽陰性。

新式子宮頸薄層抹片採檢過程和傳統抹片是一樣的,不同之處是在於採檢之後檢體的處理,薄層抹片檢查中所有採集的細胞都會保留做處理無遺漏的細胞,檢體會經過一連串的步驟,將所有採檢到的細胞清洗及去除干擾的血液及黏液,再做成薄薄一層細胞均勻的抹片。因此可以提昇抹片品質良好率,使玻片容易判讀,提高診斷準確率,降低偽陰性率小於一成。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08/09/24 台灣新生報】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031715
(轉貼)五十歲前得乳癌 罹患第二個癌症風險較高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35歲以下乳癌患者 台灣為美國2.5倍

十月正是國際乳癌防治月,台灣癌症基金會與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昨(2)日舉辦「2008粉紅運動--CareHer2雙峰要顧;CareHer2疼某愛老母」活動,希望藉此能喚醒婦女多關愛自己,尤其是年輕女性,時時審視自身健康狀況,勇敢面對自己,同時也喚醒另一半多多關心身邊的老婆和媽媽。

年輕女性也有可能罹患乳癌,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顯示,2005年台灣乳癌新增病例有6594人,其中35歲以下女性乳癌發生率占全部乳癌的5%,40歲以下之女性乳癌發生率則高達14%。依國際定義,35歲以下之乳癌患者稱為極年輕乳癌患者,台灣乳癌患者35歲以下的發生率為美國的2.5倍而40歲以下之發生率也高達美國的2倍,其所帶來對社會、家庭、身心各方面的衝擊,更遠勝於歐美國家,年輕乳癌患者常因工作、家庭、育子等工作,使得面對癌症的治療更困難,而化療或荷爾蒙治療後可能因停經造成不適,也可能影響日後的婚姻及生育等。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訓徹表示,在門診中最年輕的乳癌病患年齡僅有十七歲,由於當事人皆沒有任何家族病史,也壓根兒不會想到自己年紀輕輕會罹患乳癌,等到一發現乳房有硬塊,腫瘤都已經不小。陳訓徹醫師進一步說明,台灣年輕罹患乳癌(不論是35歲以下或是40歲以下)的女性均是美國的2倍以上。陳醫師表示,年輕乳癌防治首重觀念的提升,不應認為年輕就不可能罹患乳癌,另外若屬於高危險群者,更應每半年密集追蹤篩檢。

據美國年輕乳癌聯盟指出,年輕乳癌有下列特點,1.尚無有效的乳癌篩檢查工具為40歲以下的婦女作乳癌篩檢。2.年輕女性由於忙碌忽略,經常在罹癌較晚期被診斷出乳癌。3.針對年輕人口的特殊議題很少有研究或相關教育,例如生育力、懷孕、基因、荷爾蒙狀態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心理社會和長期存活的議題以及年輕女性較高的死亡率。4.診斷出乳癌的年輕女性經常感覺到孤立,而且也很少跟有相同經驗的同輩接觸。

賴執行長表示,年輕乳癌相較於一般乳癌來說,預後雖然較差,但若能做自己健康的主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原位癌的存活率可達百分之百。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08/10/03 台灣新生報】

50歲前得乳癌 罹患第二個癌症風險較高

【新唐人09月06日訊】(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六日電)長庚醫院分析二十五年的乳癌病患資料,發現五十歲前就罹患乳癌的女性, 得到第二個癌症的風險,明顯高於超過五十歲的乳癌患者,約百分之二的人,得到骨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等,一旦繼發癌症,半數患者只能再活二點八七年。 

這項由嘉義長庚醫院癌症中心及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冠德、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主任陳訓徹等人進行的研究,參考衛生署1979到2003年癌症發生率登記資料,發現在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個婦女在五十歲前罹患乳癌,其中一千零八十五人後來罹患第二個癌症,比例為百分之二點零二。

這項研究顯示,五十歲前比五十歲後罹患乳癌,發生第二個癌症的相對危險度,增加四成三。第二個癌症包括:骨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甲狀腺癌、食道癌、腎癌、肺癌、非黑色素皮膚癌、血癌等,這也和歐美乳癌患者的繼發性癌症並不相同。

根據這項研究,五十歲以後得乳癌的人,後來罹患子宮內膜癌和子宮體癌的危險,也會提高。

陳訓徹今天指出,很明顯可以看出,台灣乳癌病患的繼發癌症,與女性荷爾蒙的陽性反應率較高有關,另一個可能與藥物有關,乳癌荷爾蒙療法的藥物「泰莫西芬」長期使用,也會提高子宮內膜癌的罹癌風險。

他說,年輕的乳癌患者不僅要追蹤預防乳癌復發,也要注意防範子宮體癌和卵巢癌。970906

乳癌荷爾蒙新藥 減低復發率
 2008/9/8|作者:|點閱次數:33|推薦朋友|新聞評分|環保列印
 【本報台北訊】停經後乳癌患者的荷爾蒙治療用藥,主要以荷爾蒙拮抗劑太莫西芬(Tamoxifen)為主,昨日台灣乳房醫學會學術研討會,針對近年大型研究指出,以第二線用藥芳香化←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為先期用藥,可使復發率減低。

停經後、且荷爾蒙接受體陽性之乳癌患者,一般均使用傳統之荷爾蒙拮抗劑太莫西芬治療五年,可以有效降低復發率,但仍有抗藥性,少數發生子宮內膜癌、腦中風的副作用,台灣健保則以芳香化←抑制劑,作為太莫西芬治療不理想的第二線用藥。

台灣乳房醫學會昨日針對是否建議患者,改以芳香化←抑制劑,作為乳癌先期治療進行討論,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曾令民說明,近年研究指出,先期使用太莫西芬的停經後婦女,約有四成復發率,在前期兩到三年達到高峰,且多數為遠處轉移,治療較不易,另外則有子宮內膜癌、下肢靜脈拴塞等可能風險。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盧彥伸說明,以芳香化←抑制劑作為先期治療、後期再改採太莫西芬的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可拉長「無疾病存活期」,亦即降低復發率。

曾令民說,由於健保給付限制,芳香化←抑制劑價格昂貴,國內芳香化←抑制劑使用率明顯低於他國,然而醫師建議易復發族群,如淋巴腺腫瘤、腫瘤分化差、腫瘤基因過度表現、腫瘤較大者,先期荷爾蒙治療採用芳香化←抑制劑,較能降低復發風險,而副作用則為骨質疏鬆。

曾令民說,芳香化←抑制劑一個月藥價約三到四千元,較一個月藥價約三到四百元的太莫西芬昂貴,然而根據成本分析顯示,長期而言降低遠期轉移治療、復發率費用的芳香化←抑制劑經濟效益高。

台灣乳房醫學會陳訓徹表示,美、英、韓國皆已由健保給付芳香化←抑制劑,近期也將舉辦共識會議,討論國內健保是否應放寬給付。

香港乳癌基金會推免費檢查
2008-9-18

圖:黃振權(右一)表示,高危女性及早檢查乳房,可減低患乳癌風險

【大公報訊】醫學調查顯示,乳癌是本港女性癌症中,每年個案增長最快的癌症,每四名患癌女性中,就有一位罹患乳癌,其中以四十至五十九歲的女性為高危組別。香港乳癌基金會推出「免費乳房X光造影」檢查服務,向領取綜援、從未接受過相關檢查的高危組別女性,提供免費檢查服務,首期受惠名額約兩千個,即日起接受報名。

在衆多女性癌症中,乳癌是本港每年個案增長最快的癌症。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梁婉薇表示,每四名患癌女性中,就有一位是乳癌患者,但本港女性仍普遍欠缺預防乳癌的意識,在四十至五十九歲的高危組別中,有接近三成的女性,未聽說過乳房X光造影檢查,高達八成五的女性,也沒有接受每兩年一次的例行乳房X光造影檢查。

放射科醫生黃振權表示,乳房X光造影檢查是其中一種有效利用X光,進行乳房攝影的普查方法,輻射副作用微小。他指出,定期檢查有助於女性在較早階段發現癌症,而及早接受乳房普查,不但避免化療、手術痛苦,也節省每名病人平均高達五十萬元的醫療成本。

40至59歲女性高危

香港乳癌基金會昨日推出免費乳房X光造影檢查服務,以推廣乳房護理知識。梁婉薇表示,乳癌的高發病期是四十至五十九歲,本港有數以萬計此年齡段女性,當中不少肩負生活重擔,但缺乏乳房普查嘗試,特別是低收入家庭女性,更難以負擔每次千餘元的檢查費。

基金會今次計劃向本港四十至五十九歲、領取綜援、從未接受過乳房X光造影檢查或有相關家族病史的女性,提供免費檢查服務,首階段可使約兩千名女性受惠,服務醫院包括東華三院、聖保祿醫院胡寶星夫人婦女診斷治療中心、養和醫院、香港港安醫院及荃灣港安醫院。

梁婉薇透露,基金會現正籌集善款,未來或會擴大資助人士年齡層和數量。相關免費檢查服務,採取報名形式,先到先得,由即日起至十月三十一日接受申請,檢查則安排在明年三月前進行,市民可撥打乳癌基金會電話25256033查詢。

【商報專訊】實習記者陳佩芝報道:香港是全亞洲其中一個乳癌病發率最高的地區,而且有持續增加和年輕化趨勢,香港現今每22名女性就有1名患有乳癌,故女士們不容忽視乳癌的預防工作。香港乳癌基金(基金會)由昨日起至明年3月31日推出免費乳房X光造影檢查計劃,將提供超過2000個名額,對象主要是本港領取綜援的、介乎40至59歲高危組別的女性。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關嘉美呼吁,所有年齡的女性每晚都要進行自我檢查,愈早發現乳癌,痊癒的機會愈高。

    基金會於2005年3月成立,是香港首間專門支援和幫助乳癌病人的慈善機構。基金會主席蔡梁婉微表示,40至59歲是女性罹患乳癌的高危組別,有接近三成的女性并未聽聞過乳房X光造影檢查,高達85%的婦女并沒有接受每兩年一次例行乳房X光造影檢查。放射科專科醫生黃振權表示,若乳癌腫瘤小於1厘米,而癌細胞并沒有擴散到腋下的患者,只須做電療及腫瘤切除手術,不必做化療,更有機會保留完整乳房,乳房保留成功率高達65%。

2000綜援婦免費驗乳癌

(明報)9月18日 星期四 05:15

【明報專訊】乳癌    是影響女性的頭號癌症,本港每日有6.2人證實患上乳癌,患病率相等於每22人便有一人中招。為令更多人認識到定期檢查乳房的重要,香港乳癌基金會昨起免費替2000名綜援    中年婦做乳癌X光造影檢查,名額先到先得。

醫生:乳癌年輕化勿掉以輕心

市面私家醫生做乳癌X光造影檢查,收費約1000至2000元。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40至59歲的婦女屬乳癌高危一族,但最近她接觸過兩名30歲未婚女性患上乳癌的個案,深覺乳癌有年輕化和普及化的趨勢。她呼籲女性不能掉以輕心,要多留意是否有乳癌徵狀,每月自行檢查乳房。放射科專科醫生黃振權鼓勵所有女性定期作X光乳房檢查,因為能更全面地照出平時「摸不到」的硬塊,以便在癌症初期及時發現,及早發現初期乳癌可減低死亡率、避免擴散,保留乳房的機會亦較大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018434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