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振興中醫打擊西禍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乳癌子宮頸癌資料】(轉貼)發現多晚
2007/01/12 04:46 瀏覽20,198|回應45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調查:9成乳癌是「無意中發現」 6成「為時已晚」
作者:崴達  類別:癌症腫瘤  日期:6/29/2006 2:19:40 AM  今日/總瀏覽:3/129

記者梁惠雯╱台北報導

每50個婦女就有1個會罹患乳癌,但台大公衛研究所的研究卻顯示,台灣近9成乳癌病例,並非由定期檢查發現,而是「無意中發現」才就醫;且有6成癌患在發現時已屬晚期,腫瘤在2公分以上,至於第零期的則不到1成。顯示台灣婦女對乳癌的知識相對欠缺,患者預後情形也較差。


北市婦幼醫院外科主治醫師陳火木表示,與歐美相較,台灣乳癌病患受到民族差異影響,較為年輕化,對社會的影響更大;另一個重大差異則是,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發現時,乳癌均已較晚期,大多在第二期或更嚴重,故腫瘤較大,也影響預後。

根據台大公衛所調查,台灣只有8.4%的婦女,每個月會定期做乳房自我檢查,且其中只有3成的人,步驟正確。有近9成(89.3%)的乳癌病例,並非是由定期檢查發現,而是無意中發現才就醫,也難怪台灣乳癌發現時,有6成腫瘤是大於2公分的第二期,第零期則不到1成(歐美7成乳癌病患,為第零期及第一期)。

陳火木指出,每位婦女應在每個月月經結束一週內,自我檢查乳房,如有摸到任何硬塊(無痛性腫塊),應立即就醫。不過真正早期的乳癌,自我檢查是觸摸不到的,只有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才能發現第零期及第一期的乳癌。

據統計,兩公分以下的乳癌,治療效果相當好,8成以上可以活過10年,同時罹患乳癌也不一定要切除全部的乳房,現在已有相當良好的外科整形技術,即使切除乳癌,也可保全完整的乳房外型。

陳火木呼籲,高危險群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將高於正常人4倍,因此如果有特殊家族史(停經前得過兩側乳癌者)、一側乳房得過乳癌、切片檢查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等,從35歲起,即應每年接受醫師檢查,必要時再安排超音波檢查。

至於40歲時,應做第一次乳房攝影,以後每年以超音波及乳房攝影交替檢查,到了50歲以後,篩檢則以乳房攝影為主。北市衛生局局長邱淑媞說,「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手指,還是要透過專業精密的儀器,才能確保癌症不上身」,正確面對乳癌,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是降低乳癌死亡率的唯一寶典。

東森新聞報 2001.7.24




乳癌

  1. 乳癌之危險因子
  1. 高年齡層:台灣目前發生的高峰於35-55
  1.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
  2. 切片有異形細胞增生
  3. 特殊家族史
  4. 一等親為乳癌患者
  5. 更年期後肥胖
  6. 曾得過卵巢或子宮內膜癌
  7. 第一胎生育年齡超過30
  8. 未曾生育者
  9. 初經在12歲以前
  10. 停經在55歲以後
  11. 中度飲酒

  1. 乳癌之臨床表現

    若腫塊甚硬,形狀不規則,邊緣不清楚,且固定在皮膚或胸壁上,或皮膚成凹陷,橘皮樣變化,甚至紅腫潰爛,乳頭下陷或有不正常分泌物,均應懷疑是否為乳癌

  1. 乳房腫瘤之影像學檢查
    1. 乳房超音波:
      1. 對於緻密乳房有較高之診斷率,30歲至40歲的婦女,可優先考慮
      2. 若為囊種則以細針抽吸確定診斷
    2. 乳房X光攝影:35歲以下非必要不做
      1. 可適用於無法觸摸的腫瘤
      2. 對於50歲以上婦女,為最佳之篩檢工具
      3. 若出現密集的顯微鈣化點,或不規則邊緣腫塊,應做大範圍切除,並送病理化驗

  1. 乳房保留手術病人的條件
    1. 乳癌病期:大部分第一期及第二期患者
    2. 腫瘤之相對大小
    3. 腫瘤位置
    4. 多發性病灶者不宜
    5. 廣泛性腺管內原位癌者,局部復發率較高,不宜採用


  1. 乳癌之輔助治療

淋巴節有轉移者

停經與否ER (+)ER (-)
停經前化學治療±tamoxifen化學治療
停經後tamoxifen±化學治療化學治療±tamoxifen
70歲以上tamoxifen化學治療±tamoxifen

淋巴節無轉移者

將復發危險率分為三組

預後因子低危險中度危險高危險
腫瘤大小1 cm1-2 cm2 cm
ERpositivepositivenegative
Nuclear gradeGrade 1Grade 1-Grade 2-3

治療方式

  • 高危險群:比照淋巴節有轉移者
  • 中度危險群:
    • ER(+),給予Tamoxifen
    • ER(-),不需輔助治療
  • 低危險群:不需輔助治療

  罹患乳癌是現代女性的惡夢,根據美國癌症協會1997年的報告 (1997' Cancer Facts & Figures' Released by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在美國當年有180,200例新增乳癌病例(佔女性癌症發生率之榜首),43,900位女性因乳癌而過世 (僅次於肺癌的66,000例)。按照中華民國衛生署的報告 (1996) 女性因乳癌死亡的病例為764人 (次於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及子宮頸癌),一位美麗的女仕原可擁有亮麗的人生,往往因為罹患乳癌,身心受到摧殘人生變成灰色。雖然目前對於乳癌的治療已相當進步,但是如何“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仍有賴女性同胞們自己時時提高警覺,對於身體各部分如有異常,應立即去看醫師尋求診治,切勿掉以輕心延誤治療的時機。
  秀傳紀念醫院 ”乳房疾病防治中心” 的成立將帶給乳房疾病患者更多的希望,本人除了欣喜乳房疾病患者有一處更佳的診治環境外,也特別利用此時為大家介紹一下核子醫學對於乳癌疾病防治的主要臨床應用。
核醫乳房腫瘤掃描
  乳房超音波檢查及X光乳房攝影是目前用來診斷乳房腫瘤的設備中,最方便、最有效的診斷利器,極為適合拿來當乳房腫瘤篩檢的工具。然而,這二種檢查對於鑑別乳房的腫瘤到底是良性或惡性,有時有其困難性,特別是針對小而緻密的乳房、患有纖纖囊腫疾患的乳房、接受過整型的乳房(隆乳術)及結構變形的乳房 (乳房開過刀或接受放射線治療),檢查準確性會明顯降低。當然,如果直接開刀切片檢查能獲得最準確的診斷,但是這畢竟是一個侵入性的方法,因此須要一個準確又不具侵入性的檢查來彌補前述二個檢查的不足。
  核醫乳房腫瘤掃描是一項較新的檢查,1992年首度被發表可以協助乳癌的偵測,1997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可使用於偵測乳癌。雖然核醫乳房腫瘤掃描對於1公分以下的腫瘤診斷率較差,因此並不建議直接當做乳房腫瘤篩檢的工具,但國內外的經驗卻顯示核醫乳房腫瘤掃描對於合併有上述特別情況的乳房腫瘤,診斷率卻明顯高於乳房超音波檢查及X光乳房攝影;因此建議對於合併有上述特別情況的乳房腫瘤或對開刀切片有所顧忌的病患,可以進一步接受核醫乳房腫瘤掃描檢查。

罹患乳癌是現代女性的惡夢,秀傳紀念醫院 ”乳房疾病防治中心”的成立將帶給乳房疾病患者更多的希望,本人除了欣喜乳房疾病患者有一處更佳的診治環境外,也特別利用此時為大家介紹一下核子醫學對於乳癌疾病防治的主要臨床應用。
文∕彰化秀傳核子醫學科主任 蔡世傳
66歲女性病患擁有小而緻密的乳房,X光乳房攝影並未發現病灶,核醫乳房腫瘤掃描發現示蹤劑異常聚集,病理切片確定為乳癌。
43歲女性病患曾進行隆乳手術,X光乳房攝影並未發現病灶,核醫乳房腫瘤掃描發現示蹤劑異常聚集,病理切片確定為乳癌。
另外,已有相當多的國內外研究也顯示出核醫乳房腫瘤掃描也可以反應出乳癌對於化學治療藥劑的抗藥性。核醫乳房腫瘤掃描的作法係以靜脈注射放射性藥品後,等候約十分鐘,再以核醫掃描機進行乳房掃描,掃描時間約需三十分鐘。視情況需要,可能須再等候二至三小時,再進行另一次掃描(不須再注射放射性藥品)。
核醫骨骼掃描
  約有50%的女性乳癌病患可能發生骨頭轉移,因此一旦確定診斷為乳癌之後,病患無論在手術前評估或手術後追蹤,皆應進行骨頭轉移的篩檢。核醫骨骼掃描是核子醫學科最常進行的檢查,對於偵測骨骼病變是一項非侵犯性且高靈敏度的好方法,而且可對全身骨骼做一次篩檢,能夠早期發現無症狀的骨骼病變,這對偵測骨骼轉移極為重要。
  在骨骼病變的早期,只要有骨骼代謝或骨骼血流的改變,即會在骨骼掃描的影像中顯示不正常放射活性聚集或缺損。這與一般臨床上常用的X光照射,須在骨骼內鈣質增減大於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以上才能顯現病灶相比較,核醫骨骼掃描顯然在骨骼病變的早期診斷,特別是對無症狀的癌症骨骼轉移的早期診斷有其重要地位。核醫骨骼掃描的臨床適應症以偵測癌症骨骼轉移最常應用,其中包括不明原因或已知有癌症的骨頭疼痛,已知有骨骼轉移而欲知是否有其他病灶,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後評估療效及是否有進一步骨轉移等等。
  核醫骨骼掃描的作法係以靜脈注射放射性藥品後,等候約三小時以上,再以核醫掃描機進行全身掃描,掃描時間約需三十分鐘。
42歲女性乳癌病患,核醫骨骼掃描發現示蹤劑異常聚集,為癌症多發性骨頭轉移。


40歲女性乳癌病患,核醫骨骼掃描並未發現示蹤劑異常聚集,並無骨頭轉移現象。

乳房中心的組織與功能
文∕彰化秀傳腫瘤中心院長 徐龍雄
  近年來台灣婦女乳癌的發生率逐年在增加。根據衛生署在民國85年的統計報告,乳癌的發生率高居女性癌症的第2位,死亡率為第5位(見附圖1及2);以地理區位劃分,台灣中部地區包括彰化縣為全國之第2位(見附圖3)。為了減少乳癌對本縣婦女生命及健康的威脅,社區醫院必須提升並發展乳癌防治的機能。秀傳乳房中心即根據此目標而建構。

 (圖1)民國85年台灣
 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

 (圖2)民國85年台灣
 女性十大癌症死亡率

(圖3)台灣中部地區包括
彰化縣為全國之第2位

  乳癌並非是一種單純之癌症,從診斷以至於治療有眾多因素的考量,需要各種專科醫師之聯合服務。傳統的醫療作業使病患常求診於醫院各處的不同科系,加上各專科醫師間之溝通與互動常不盡理想,有時會導致非必要的延長療期,甚至延誤病情。除醫療方面的考量外,醫院必須提供全方位的病患照護,因此也有必要加入復健、心理、營養、社工、衛教等等專業人員之服務。此外,社區醫院也必須致力於社區民眾保健及預防工作。由乳房中心組織之形成,來集中各科專業人員,會有助於定期性乳癌防治專案之推動。乳房中心並可代表醫院進行與政府衛生機構,以及民間衛生保健團體在乳癌防治工作方面之互動與合作。

本文謹就秀傳乳房中心所希望能發揮之功能簡述如下:
(一) 乳癌的篩檢與診斷
  乳癌的篩檢包括乳房攝影、超音波以及乳房觸診。更重要的是進行上述篩檢之後所有資料之保存管理,以及根據篩檢結果遵行後續臨床處理途徑的設計與執行;這方面必須有完善的規劃才能確保篩檢的實際成效。
  乳癌篩檢的發現,從完全正常、非癌症異常,可疑癌症影像以至於典型的癌症形態等都有可能出現,而根據上述的每種情況所必須採取的後續步驟就有所不同。舉例而言,有時影像極難以判斷,該婦女半年內必須重作乳房攝影以資比較,才能作進一步的處理決定,因此乳房中心必須要規劃流程以確保複檢工作的完成。
  如果切片檢查有其必要時,患者必須能迅速被安排至諮詢門診及乳房外科門診。切片組織檢體的獲取有不同之方法,例如:針刺定位手術切除或以超音波導向、用Mammotome真空抽取組織。整個程序並包括檢體攝影以及重複術後乳房攝影等,外科與放射科醫師在作業上必須要有緊密的配合。此外,病理報告之及時性與標準化也是確保高品質診斷服務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 乳癌的治療
  乳癌中心的核心醫師成員包括乳房外科、內科腫瘤、放射線治療科、放射診斷科、病理科、核子醫學科、整型科、家醫科以至於中西整合科醫師。乳癌中心定期舉行治療討論會以取得專科醫師對個案臨床處理之共識,例如:決定治療模式、手術範圍、乳房重建、復健、化療與放療之組合、順序、免疫療法之應用、中西醫結合藥物治療以減輕治療毒性及副作用等等。目前,這種科際整合的治療是能維持最佳醫療品質的作業方式,而這種作業只有在乳房中心的專業組織架構下才能容易進行。

(三) 乳癌病人全方位的照顧
  除了生命直接受到威脅以及身體的病痛以外,乳癌病人在心理上、家庭關係上或職業上都受到極大的衝擊,病患在這些方面的問題,有時也需要其他專科人員的協助。乳房中心能提供良好管道,使社工、義工、心理師等人員容易與主治醫師溝通,而能更深入了解病人之病情與需求,配合醫療以協助病人。
在國外,除病友會活動之外,乳房中心更提供假髮、義乳之選購協助,職業婦女病患美容化妝教導、營養諮詢、特殊郊遊活動等足供我們參考與借鏡。
(四) 乳癌教育及諮詢
  乳房中心正式編制有不同專科醫師舉辦社區教育演講會。藉由乳癌知識的傳輸,以及對各種正統乳癌療法(例如:切片檢查、化療或放療)的深入介紹,可以加強輔導民眾從事正確的醫療行為,分述如下:
1.踴躍參與篩檢。
2.定期作正確的乳房自檢。
3.病變的早期發現與就醫。
4.不因懼怕化療或放療而延誤正當醫療。
5.不因恐懼診斷手術而諱疾忌醫。
6.不亂服偏方草藥。
  除了民眾教育以外,乳房中心也可提供對乳癌病人之姊妹、成年女兒以及特別有多位癌症患者家族歷史之婦女的諮詢服務,包括乳癌危險度評估、醫師個案面談、營養師防癌飲食諮詢、乳房自檢訓練等項目。
結論
  乳房中心的成立,旨在整合醫院各方面的資源致力於乳癌的防治。其功能為多面性,從確保乳癌病患得到最高品質的多科整合醫療服務,以至於發展社區民眾之篩檢及教育,對於乳癌之控制應可發揮具體之效用。

迷你乳房腫瘤切除機之介紹
MAMMOTOME乳房中心新利器

文∕彰化秀傳乳房疾病防治中心主任 吳永康

  由於新科技不斷的被引進醫學領域,使得近二十年來醫學界對疾病的治療有著突飛猛進的成就。很多以往無法處理的或處理起來非常複雜與困難的疾病,在新技術的引進後均變得簡單而容易。MAMMOTOME(迷你乳房腫瘤切除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在以往乳房細小腫瘤(0.5公分以下)或乳房深層之腫瘤(1公分以下)由於用手無法觸摸的到,故臨床上當醫師認為此細小腫瘤有可能為惡性時,常常要花很大的功夫才能把可疑的腫塊切除,不但費時亦在病人身上留下比較大的傷口。但在迷你乳房腫瘤切除機MAMMOTOME的引進後上述的手術就變得簡單而容易,其最大的優點是手術時間變得很短同時,也不會在病人身上留下任何疤痕。
  圖一是MAMMOTOME的外觀包括了主機及手術刀兩部分。首先利用超音波對將要被切除的腫瘤進行定位(圖二),定位後再在超音波的引導下將手術刀放至腫瘤的下方(圖三)進行切除。手術刀是利用抽吸及切割的原理來對腫瘤進行切除(圖四),由於整個過程均是在乳房內部進行故皮膚上只有手術刀進入時的小切口,所以傷口很小不會留下疤痕。

(圖一)
(圖二)
(圖三)

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模式,是目前治療乳癌的新趨勢!
文∕彰化秀傳腫瘤中心副院長 陳明豐

  乳癌又稱乳腺癌,中國古代稱之為“乳岩”,為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目前乳癌的治療以西醫療法為優先選擇,對於早期的乳癌以手術為主,再依病情配合術後的放射線治療;但對晚期的乳癌而言則以放射線治療為主再依病情配合化學藥物治療。那麼中醫在治療乳癌的角色如何呢?
  在過去的研究報告中治療乳癌的中藥大致可分為三種劑型。第一種劑型是外用藥膏或藥散,如:太乙膏用於乳癌出現潰瘍前,生肌玉膏用於乳癌出現潰瘍後,而青黛膏則用於濕疹樣乳癌。事實上,這些外用藥的作用主要是改善發炎或促進傷口修復,它們直接對抗癌細胞的作用相當有限。
  第二種劑型是注射用的中藥萃取物,如:天津市人民醫院自1970年底起,從雲南山慈菇中提煉出秋水仙鹼作為主藥,製成複方秋水仙鹼針劑(每支含秋水仙鹼10mg),治療準備根治手術的乳癌共84例。患者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複方秋水仙鹼,總量10至50毫克。結果腫瘤消失5例(6%),腫瘤縮小到一半以上者有23例(27.4%),腫瘤縮小但未達一半以上者有45例(54.7%),總有效率為81%。
該藥於1972年11月以後於大陸9個省市23個單位進行評估,有效率高達89.9% 但有7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食慾不振、腹脹、噁心等消化道反應。約半數患者有關節痛、頭痛及乏力,少數有心悸、失眠、手指麻木感。由於廣泛的副作用,目前複方秋水仙鹼針劑已不多用。
  最近被廣泛應用的中藥針劑是鴉膽子乳劑,其用法是將10%鴉膽子乳劑(每支2毫升0.2g)2~5支溶於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靜脈點滴每日一次30日為一療程,每位患者1~3個療程。鴉膽子乳劑雖然使腫瘤縮小的有效率不高(只有28%),但可提高患者體液性免疫力,而且大多數患者(70%)有體重增加現象。
  目前應用於治療乳癌的第三種劑型以口服的中藥方劑為主。它們又被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固定處方的方劑,如中藥平消片(即P235片,由鬱金、白礬、火硝、五靈脂、乾漆、枳殼、馬錢子及仙鶴草等8味中藥組成)。平消片在動物實驗中被發現可以促進荷癌動物的免疫力,在臨床實驗上則發現大多數患者獲得症狀的改善,主要為疼痛減輕、食慾增進、精神好轉,但腫瘤縮小效果則不顯著。

第二類非固定方劑而是依「辨證論治」原則,也就是依病人的體質及症狀選擇合適的中藥方劑,此種方式是目前中醫治療乳癌最普遍使用的模式。
  一般而言,乳癌患者依「辨證論治」最常被區分為以下五種證型:第一型是「肝鬱氣滯」型,此型患者的症狀以精神抑鬱、情志不疏為主,伴隨胸肋苦滿、口苦咽乾、目眩、心煩易怒及脈弦等症狀。也就是說此類患者有情緒壓抑的症候,治療則以具改善憂鬱症狀(中醫稱疏肝理氣)的中藥方劑為主,如:逍遙散加減。
  第二型是「脾氣虛型」,此型患者的主要症狀有食慾減少、食後腹脹、下痢、瀉痢等消化功能不良的症狀。治療則以具調整腸胃蠕動,促進消化吸收或止瀉作用(中醫稱健脾消導)的中藥方劑為主,如香砂六君子湯或參苓白朮散加減。第三型是「肝腎陰虛型」,此型患者的症狀主要有手心及足心煩熱、兩肋隱痛、腰酸痛、兩目乾澀、頭暈耳鳴、咽乾、盜汗等,這些症狀類似更年期的症狀。而治療則以能調整性荷爾蒙失調(中醫稱滋補肝腎)的中藥方劑為主,如:六味地黃丸加減。
  第四型是「肝腎陽虛型」,此型患者的症狀主要有身倦乏力、少氣懶言、腹脹食少、畏寒肢冷、尿少、大便溏泄、浮腫、腹水、脈細弱。這些症狀類似早期心臟衰竭,患者有明顯熱量代謝低下的現象。其治療則以具強心及提高熱量代謝(中醫稱健脾溫腎)的中藥方劑為主,如:附子理中湯加減。第五型是「氣血兩虛型」,此型患者主要的症狀有面色蒼白、疲倦乏力、少氣懶言、心悸、不眠、手足麻木、下腿抽筋等症狀,此類症狀反應人體的能量(元氣)缺乏及血液供應不良的現象。治療則以具提高能量(元氣)改善循環(中醫稱雙補氣血)的中藥方劑為主,如:八珍湯加減。雖然各家研究報告結果不一,但絕大多數的研究報告指出:依辨論治使用中藥可以改善乳癌患者接受手術、化療或放療的副作用,提高患者免疫力並提昇生活品質。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不論是外用中藥、中藥針劑或口服中醫方劑在乳癌治療上都只能擔當輔助的角色,它們共同的特色是可以減輕患者接受西醫療法的副作用,改善生活品質。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模式,是目前治療乳癌的新趨勢!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034190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媽媽屁股大 女兒罹癌多
2007/10/13 23:41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啥! 媽媽屁股大 女兒乳癌率多7倍
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與媽媽臀部大小有關?(圖為本報資料照片)

2007/10/09 16:54
記者陳國華/編譯 

根據英國最新的研究顯示,臀部愈大的女性,生下的女兒罹患乳癌的風險愈高。專家表示,女性臀部愈大,體內的雌激素含量也愈高,而懷孕初期或末期,如果血液中的雌激素太多,容易引起胎兒未成熟的胸部組織產生病變,進而提高胎兒未來罹患乳癌的風險。 

豐胸翹臀一向是愛美女性追求的目標,不過專家表示,女性如果臀部太大,對她未來的小孩可能反而有害。英國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臀部愈大的女性,生下的女兒未來罹患乳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7倍。 

參與研究的專家表示,臀部愈大的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含量也愈高,在懷孕初期和末期,雌激素會影響胎兒的胸部組織。不過專家強調,所謂的臀部大並不是指臀圍的尺寸,而是兩個髂骨之間的距離,也就是醫學上所稱的「髂脊間徑」,一般人大約是25到28公分,如果超過30公分以上,就是屬於大尺寸的臀部。 

這項研究除了指出引發乳癌可能的原因之外,也有助於未來研發治療乳癌的藥物。不過也有婦產科醫師指出,這項研究是以6千名芬蘭女性為樣本,如果有不同種族的女性為研究對象,將更能證明這項說法的正確性。

母親屁股愈大 女兒乳癌多7倍

2007年 10月 09日 19:30 ╱ 壹蘋果網絡

豐胸翹臀一向是愛美女性追求的目標,不過根據英國最新的研究顯示,臀部愈大的女性,生下的女兒罹患乳癌的風險愈高。

臀部愈大 女兒罹癌風險高
專家表示,女性臀部愈大,體內的雌激素含量也愈高,而懷孕初期或末期,如果血液中的雌激素太多,容易引起胎兒未成熟的胸部組織產生病變,進而提高胎兒未來罹患乳癌的風險。報告顯示,臀部愈大的女性,生下的女兒未來罹患乳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7倍。

超過30公分 就是大臀部
不過專家強調,所謂的臀部大並不是指臀圍的尺寸,而是兩個髂骨之間的距離,也就是醫學上所稱的「髂脊間徑」,一般人大約是25到28公分,如果超過30公分以上,就是屬於大尺寸的臀部。



本文於 2007/10/14 03:34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54903
(轉貼)喂母乳可防乳癌
2007/10/07 07:04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特稿﹕乳癌的八大錯誤觀念
DWNEWS.COM-- 2007年10月5日3:11:11(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多維社記者陳瑋報導/每年十月是世界乳癌防治月﹐對于乳癌罹患率逐漸上升﹐年齡層卻不斷下降的情形﹐讓不少專家開始感到擔心。所以加強對乳癌的知識﹐定期做檢查﹐就可以預防並提早發現乳癌。電子專欄作家史蒂芬妮(Pamela Stephan)同時也是乳癌中心的義工﹐特別列出一般婦女對于乳癌的八大錯誤認知。(chinesenewsnet.com)

多維健康頻道(chinesenewsnet.com)

1. 止汗劑會導致乳癌(chinesenewsnet.com)

乳癌發生主要與女性荷爾蒙有關﹐而乳腺和汗腺的作用並沒有直接關系﹐關于止汗劑可能導致乳癌的說法﹐美國的癌症協會雜志曾有正式的學術討論﹐專家一致認為﹐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止汗劑與乳癌有關聯。 止汗劑是透過其中所含的鋁鹽成分﹐造成汗腺蛋白質變性而使汗管無法暢通﹐並不會被淋巴吸收。不過﹐長時間使用含礦物鹽類的止汗產品﹐可能造成皮膚的色素沉著﹐嚴重時會引起淋巴結腫大﹐或許是因此而引起導致乳癌的說法和恐慌。(chinesenewsnet.com)

2. 家族中沒有乳癌史﹐就終生不會的到乳癌(chinesenewsnet.com)

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的人﹐即外婆﹑母親或姊妹曾有乳癌或卵巢癌者﹐是屬于乳癌的高危險群﹐其發生乳癌的機率是一般婦女的兩倍以上。但是﹐如果家族中沒有乳癌史﹐婦女仍然有機會會得到乳癌﹐所以還是要按時做自我檢查。(chinesenewsnet.com)

3. 得了乳癌等同宣判死刑(chinesenewsnet.com)

很多人聽到癌症等于宣判死刑﹐其實乳癌就如同感冒一般﹐不會感到那麼沉重。在科學進步的現代﹐乳癌經過開刀及化學治療﹐存活率很高﹐80%的患者至少都可以活超過5年﹐有些人還可以活超過十余年都沒有問題。(chinesenewsnet.com)

4. 年紀大的女性才會得到乳癌(chinesenewsnet.com)

年紀越大的到乳癌的機率越高﹐但是不是代表年紀輕的婦女就免疫。早期乳癌患者大部分在五十至六十歲左右﹐而現今罹患乳癌的病人年紀有越年輕的趨勢﹐所以太年輕並不足排除罹患乳癌的可能性。(chinesenewsnet.com)

年齡層在40到59歲間的婦女比年紀輕的人罹患乳癌機率提高4%﹔60到79歲的人又多了7%﹐但是只要維持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就可以有效的阻止乳癌發生的機率。(chinesenewsnet.com)



每年十月是粉紅絲帶乳腺防制運動日
(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5. 服用避孕藥會提高乳癌發生的機率(chinesenewsnet.com)

女性服用口服避孕藥並不會增加乳癌發生的危險性﹐過去的研究均指出女性賀爾蒙暴露的累積與乳癌的發生具有高度的相關﹐而避孕藥的主要成分就是女性賀爾蒙﹐因此許多人開始擔心這一﹑二十年來避孕藥廣泛使用與乳癌發生率的增加是否有所關連。(chinesenewsnet.com)

不過仍有學者持續研究避孕藥與乳癌的關系﹐所以在服用避孕藥前﹐還是與醫生咨詢並做好健康檢查﹐比較安全。(chinesenewsnet.com)

6. 高脂肪飲食容易造成乳癌(chinesenewsnet.com)

過往的醫學專家對于高動物脂肪的飲食習慣與乳癌之間有很強烈的關連﹐因為曾經有一些醫學研究證實這種關系﹐也有人將西方的婦女偏高的乳癌發生歸疚于高動物性脂肪的攝取。但是科學的研究一日千裡﹐哈佛大學的Dr Michelle Holmes根據14年高達89,000位婦女所做的飲食調查﹐結果發現高脂飲食的婦女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會雖然比較高﹐但是患乳癌的機會似乎並沒有增加﹐不管是動物脂肪﹑多元不飽合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或是順式的不飽和脂肪酸﹐都不會增加乳癌的機會。(chinesenewsnet.com)

這研究似乎對于許多醫師是一個當頭棒嚇﹐長久已以來他們都懷疑高脂飲食與乳癌有很直接的關連﹐甚至有些營養師建議最好每日飲食熱量來源必須低于20%,以用來預防乳癌﹐顯然這種警告太過于杞人懮天。(chinesenewsnet.com)

7. 家族一但有人證實罹患乳癌﹐所有女性都會罹患(chinesenewsnet.com)

目前的統計資料顯示﹐乳癌病人中約有十分之一有家族史﹐而在美國有家族史者﹐則高達五分之一。然而﹐有家族史並不必然代表有遺傳基因﹐更不一定代表有遺傳風險。因此﹐在評估家族罹患乳癌風險時﹐首先必須要建立家族癌症圖譜。所以家族有人罹患乳癌﹐只是增加罹患的機會﹐並不代表年紀到了一定會有﹐定時做乳房檢查﹐注意生活飲食﹐一樣可以遠離乳癌的威脅。(chinesenewsnet.com)

8. 喂母乳可以預防乳癌﹔但罹患乳癌不可以喂母乳(chinesenewsnet.com)

的確﹐有研究結果指出﹐女性每年花在喂哺嬰兒母乳的時間愈長﹐罹患乳癌的機率愈低﹐平均每年可減少至少百分之四點三至百分之七罹患乳癌的機率。但不幸罹患乳癌也不要害怕﹐只要及早發現積極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7成﹐沒有淋巴轉移更高達9成﹐且結束療程2﹐3年後﹐一樣可以計劃懷孕﹐他呼吁女性勇敢接受治療﹐至于平常﹐則要多吃蔬果及低脂飲食﹐重視定期自我檢查與就醫篩檢。



本文於 2007/10/07 07:33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43911
(轉貼)子宮頸疫苗效果佳 越年輕接種越有效
2007/10/07 06:55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醫師:子宮頸疫苗效果佳 越年輕接種越有效
中央社╱中央社 2007-10-03 17:27

(中央社記者顧恆湛台北三日電)三軍總醫院婦癌科主任賴鴻政今天表示,可有效預防「菜花」與「子宮頸前期癌」的人類乳突病毒 (HPV)四價疫苗,在最新研究中,對於乳突病毒的其他十種類型,也可能有交叉保護效果,可增加近一成的保護力。民眾若經濟上許可應施打疫苗,可降低罹癌機率,接種年齡越年輕越有效。

四價HPV疫苗為用來預防會引發子宮頸前期癌的HPV第16與18型,及會引發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的第六與十一型共四種HPV病毒。

賴鴻政指出,人類乳突病毒(HPV)是造成子宮頸癌的元兇,已找到HPV超過一百種型別,其中子宮頸癌病例有百分之七十是由16與17型所引發。依據在美國微生物醫學會年會發表的論文中顯示,四價子宮頸癌疫苗的保護力,除原本四型外,對另外十種類型的HPV乳突病毒也有交叉保護作用。

他指出,原本HPV四價疫苗對子宮頸癌病變的保護力約百分之七十,研究發現增加交叉保護效果後,約可提升一成,保護力可達八成。

他說,有性行為就有感染HPV風險,包括即將有性行為或是已經有性行為的女性,施打HPV都具保護作用,越年輕施打效果越好。

賴鴻政說,HPV四價疫苗對HPV31、33、35、39、45、51、52、56、58、59也有交叉保護作用,可降低百分之三十八這十種HPV型別引發的子宮頸癌前病變,而子宮頸癌病例約有百分之二十是由這十種型別引起。

961003。

四 合 一 子 宮 頸 疫 苗 防 多 種 癌   醫 生 籲 仿 效 外 國   為 學 童 注 射

}">
}">
子 宮 頸 癌 一 直 是 困 擾 婦 女 的 惡 疾 , 注 射 疫 苗 有 助 預 防 , 最 新 研 究 發 現 四 合 一 疫 苗 除 可 預 防 由 第 5 、 11 、 16 及 18 型 人 類 乳 頭 瘤 病 毒 ( HPV ) 引 致 的 子 宮 頸 癌 , 並 對 另 外 10 種 HPV 起 交 叉 保 護 作 用 , 可 預 防 陰 道 癌 、 肛 門 癌 及 生 殖 器 官 疣 等 , 未 來 或 可 預 防 經 口 交 感 染 HPV 引 致 的 口 腔 癌。 婦 產 科 專 科 醫 生 建 議 政 府 仿 效 外 國 , 把 此 疫 苗 加 入 學 童 防 疫 計 劃 內 。   記 者 : 梁 瑞 琼
 

根 據 最 新 的 癌 症 資 料 統 計 , 在 2004 年 子 宮 頸 癌 是 本 港 女 性 第 五 大 常 見 癌 症 。 子 宮 頸 癌 主 要 由 人 類 乳 頭 瘤 病 毒 引 起 , 本 港 七 成 患 者 由 第 16 及 18 型 引 致 。 其 他 型 的 HPV ( Human Papillomavirus ) 亦 會 引 致 陰 道 癌 、 外 陰 癌 、 肛 門 癌 、 生 殖 器 官 疣 ( 俗 稱 椰 菜 花 ) 、 咽 喉 及 嘴 部 腫 瘤 , 甚 致 口 腔 癌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醫 學 院 婦 產 科 名 譽 臨 床 副 教 授 盧 永 傑 解 釋 , HPV 可 感 染 身 體 任 何 一 處 , 而 陰 道 及 口 腔 壁 膜 較 薄 , 易 受 病 毒 感 染 , 約 五 成 口 腔 癌 是 由 HPV 引 致 。 若 與 帶 有 HPV 人 士 進 行 口 交 , 感 染 HPV 的 機 率 亦 較 高 , 間 接 增 加 患 口 腔 癌 的 風 險 。

產 生 交 叉 保 護 作 用
現 時 預 防 疫 苗 有 兩 種 , 包 括 四 合 一 及 二 合 一 兩 種 , 前 者 可 預 防 6 、 11 、 16 及 18 型 HPV 引 致 的 子 宮 頸 癌 , 後 者 則 可 預 防 16 及 18 型 HPV 引 致 的 子 宮 頸 癌 。 
一 項 為 期 五 年 、 涉 及 近 萬 名 15 至 26 歲 女 士 的 研 究 發 現 , 四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可 預 防 98% 由 第 6 、 11 、 16 及 18 型 HPV 引 致 的 子 宮 頸 癌 , 額 外 預 防 10 種 HPV 所 致 的 疾 病 , 例 如 生 殖 器 官 濕 疣 、 子 宮 頸 、 陰 道 及 外 陰 病 變 , 成 效 約 38% 。 盧 永 傑 表 示 , 該 10 種 HPV 在 結 構 上 與 第 16 及 18 型 相 似 , 疫 苗 能 對 這 些 病 毒 發 揮 功 用 , 產 生 交 叉 保 護 功 效 , 為 女 士 提 供 額 外 的 保 護 。 另 一 種 二 合 一 的 疫 苗 , 則 可 保 護 三 種 其 他 HPV 所 致 的 疾 病 。 
盧 永 傑 認 為 , 四 合 一 疫 苗 能 預 防 多 種 由 HPV 引 致 的 疾 病 , 理 論 上 也 可 預 防 口 腔 癌 , 但 仍 要 進 一 步 研 究 。 該 疫 苗 適 合 9 至 26 歲 女 性 注 射 , 但 本 港 的 接 種 比 率 較 低 , 近 100 萬 名 合 適 的 女 性 中 , 只 有 約 一 萬 人 已 注 射 疫 苗 , 他 建 議 政 府 仿 效 外 國 , 將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列 入 學 童 防 疫 注 射 計 劃 內 , 長 遠 可 減 低 醫 療 開 支 。


兩 種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比 較
【 女 性 保 障 範 圍 】 
四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4 種 HPV ( 第 6,11,16,18 型 ) 
二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2 種 HPV ( 第 16,18 型 ) 

【 效 力 】 
四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98%
二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90%

【 可 預 防 疾 病 】 
四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子 宮 頸 癌 、 陰 道 癌 、 外 陰 癌 、 肛 門 癌 及 生 殖 器 官 疣 
二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子 宮 頸 癌 

【 交 叉 保 護 】 
四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10 種 HPV 病 毒 
二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3 種 HPV 病 毒 

【 獲 准 使 用 國 家 】 
四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85 個 
二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4 個 

【 符 合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臨 床 研 究 要 求 】 
四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是 , 可 預 防 子 宮 頸 癌 
二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否 , 只 限 預 防 感 染 

【 全 國 防 疫 注 射 計 劃 】 
四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美 國 、 加 拿 大 、 澳 洲 、 法 國 、 意 大 利 、 希 臘 及 芬 蘭 
二 合 一 子 宮 頸 癌 疫 苗 : 沒 有 

資 料 提 供 : 中 大 婦 產 科 名 譽 臨 床 副 教 授 盧 永 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43909
(轉貼)生育可治乳癌
2007/10/05 06:22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更新: October 3, 2007 18:04

胸部偉大易患癌?
調查顯示多數人誤解
(新加坡3日訊)女人胸大易得乳癌?

一般人都有這樣的誤解,以為只有大胸脯的女人才會得乳癌。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也會害死人。

根據樟宜綜合醫院乳房服務部門最近的調查,發現很多人對乳癌有錯誤觀念:

★每10個女性便有4個誤以為,只有大胸脯的女人比較容易患上乳癌。

★每10個女性有超過4個以為,乳房X光檢驗的輻射會引發乳癌。

★每3個女性便有一個不知道,乳癌會蔓延到其他部位。

★超過半數的女性以為,會痛的才是腫瘤,其實乳癌很多時候是不痛的。

衛生部的統計數字顯示,新加坡每年有1300個女性第一次被診斷長乳癌,以及有2110個女性切掉乳房。

近年來的乳癌病例,因為腫瘤比較早被發現,所以患上乳癌也未必嚴重到要切掉整個乳房。

至于是否切掉整個乳房,要看以下兩大情況:

★如果腫瘤長在好幾個地方,已經很大,或已經蔓延開來,才切整個。

★如果發現得早,還沒蔓延到乳房以外的地方,則只切硬塊,可以保住乳房。

切除乳房可重造
病人鬆一口氣

陳細鳳(左)及早發現乳癌而得以保住乳房;李玉珠同時切乳與造乳,失而復得。
要命還是要乳房?

癌症病人、56歲的何麗麗(譯音)說,當醫生問她“要命還是要乳房”時,那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抉擇。

當時,丈夫不在她身邊,無法給她意見,她痛苦得很想跳樓死掉算了。

何女士說,后來她再去找了一名醫生,聽取了第2種見解。

醫生讓她知道,切掉乳房后可以重造新的,她才知道乳房可以“失而復得”,不禁鬆了一口氣,也非常感激醫生相告。

摘除及重造乳房的收費

★9500元至1萬8000元(約2萬1000至4萬1400令吉)

“自體重造術”(使用病人本身的組織)。

價錢相差很多是因為需視手術的複雜程度而定。

留醫一周才能出院。

★4500元至7000元(約1萬至1萬6000令吉)

造單邊義乳(使用硅酮袋或鹽水袋)。

需留醫2到3周。

★4500元至6000元(約1萬至1萬3000令吉)

“硬塊切除術”(摘除部分乳房)。留醫一天。

★6500元至7000元(約1萬5000至1萬6000令吉)

“乳房切除術”(摘除整個乳房)。

(一般留醫3天)

(註:以上是新加坡政府醫院私人病人的收費)

研究:四十歲以上女性診斷罹乳癌存活率較高
 
2007-10-03 14:35/法新社雪梨三日電 

澳洲研究機構今天發布一項新報告指出,婦女在四十歲以上才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比較四十歲以下即診斷出罹患乳癌,前者的存活率比較高;研究顯示,乳癌在年輕婦女身上更具侵略性。

這項研究也顯示,無論年長或年輕婦女患者,愈早發現乳癌,以及腫瘤愈小,存活率就愈高。

「澳洲健康福利協會」與「國家乳癌中心」抽樣一萬名婦女進行研究,受試者都是在一九九七年診斷出罹患乳癌。研究結果發現,患者乳癌腫瘤愈大,存活率愈低。

患者在診斷時,乳癌腫瘤直徑為一公分或一公分以下,經過五年之後,有百分之九十八的比率存活下來。

如果腫瘤直徑達三公分或更大,則存活率下降至百分之七十三,而未測量腫瘤大小的末期乳癌婦女,則存活率降至百分之四十九。

如果患者能夠在癌細胞擴散到淋巴結之前診斷治療,則存活機率較高;年齡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四十歲以下婦女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無論腫瘤大小,存活機率都比年長婦女罹患者來得低。

乳癌腫瘤一公分或以下的年輕婦女,存活率有百分之九十五,而腫瘤成長超過三公分者,存活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七。

國家乳癌中心主管左巴斯表示,在五十多歲時診斷出乳癌的婦女存活率最高。

她告訴法新社說,乳癌在四十歲以下婦女身上,表現傾向更具侵略性,腫瘤也更大。

懷孕治乳癌 美研究:胎細胞保護母體一輩子 
2007-10-03 09:49/記者陳廣先/編譯 

美國癌症學家在最新一期的醫學研究報告中指出,女性在懷孕的時候,會從小嬰兒體內得到一種胎細胞,這種胎細胞,可能可以殺死乳癌的壞細胞,甚至可以進一步降低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

美國西雅圖科學家發表的最新醫學研究顯示,小baby可能可以保護母親降低罹患乳癌的機會,甚至進一步的殺死母體內的乳癌細胞,這項醫學研究是以82名女性作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女性在懷孕時,腹中的胎兒傳輸給母親的胎細胞,可能可以降低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

82名女性研究對象當中,有35名曾經罹患過乳癌,科學家後來發現,這35名女性在懷孕過後,體內的乳癌細胞大幅下降,科學家認為,這樣的過程,可能就是因為嬰兒的胎細胞,幫助母體清除原本體內的乳癌細胞。

科學家同時表示,這樣的胎細胞並沒有使用期限,將可以保護母體長達一輩子,進而降低罹患乳癌的機會。



本文於 2007/10/05 06:31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40365
(轉貼)魔術胸罩 偵測乳癌
2007/10/02 07:42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高科技魔術胸罩 能偵測乳癌

英國波頓大學的科學家正在研發一款高科技「魔術」胸罩,可以偵測到乳癌早期病徵,如果正在接受治療,還可以評估治療的療效。

織入纖維內的微波天線系統,可以偵測到胸部早期癌細胞造成的細微溫度變化,然後傳送到另一獨立設備進行資料分析,如果溫度超過預期就會發出警訊,提醒穿戴者接受進一步檢查,在腫瘤長大及擴散前找到病灶。

波頓大學希歐瑞斯教授說:「乳癌的溫度比正常乳房組織稍微高一點。」

這款胸罩價格將比一般胸罩貴上一千至兩千元新台幣,不會危害健康,希歐瑞斯教授希望兩年內就能上市。

英國癌症研究協會發現,如果婦女減少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減肥與勤加運動,未來二十年,有十分之一的乳癌病例是可以預防的。

【2007/10/01 中央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35887
(轉貼)不生育 易罹癌
2007/09/30 00:36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醫師:生育可減少罹患婦癌機率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癌中心主任鄭丞傑今天表示,生兒育女可以減少罹患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機率,不孕或不育婦女將是婦癌的高危險群,婦女朋友若結婚後,千萬不要老是想「再過幾年才生」,未生育的三十五歲以上婦女,務必至少每年到婦產科做一次檢查和評估。

鄭承傑說,根據北醫生殖醫學中心的資料,不孕症門診目前三十五歲以上的求診者越來越多,已佔八成左右,四十歲以上的也佔了兩成,這些人即使借助人工生殖科技,懷孕率也是比三十五歲以下的婦女低得多,因為卵巢功能平均在三十五歲左右,就開始加速老化。

他指出,最近門診有一名胖胖的四十歲張小姐和男友交往七年,但至前年已三十八歲才結婚,婚前避孕多年,婚後一年開始想要生育都沒消息,經門診檢查,發現是多囊性卵巢,病患二十多年來月經週期都是四、五十天以上,但一直不曾就醫過。

鄭丞傑說,張小姐病理檢查證實是子宮內膜癌,所幸細胞分化良好,沒有向外轉移的跡象,目前張小姐正為了一圓高齡媽媽夢而努力奮鬥中,她很後悔當初不想生育,也沒有針對不正常的月經週期去求醫過。

 他指出,罹患多囊性卵巢約佔十五至四十五歲的育齡婦女的百分之四,女性若月經週期超過兩個月以上,有肥胖、長痘、頭皮較油、多毛等症狀,有可能是罹患多囊性卵巢,應該盡快找醫師檢查治療,以免造成婦癌的發生,而喪失生育能力,甚至切除了雙側卵巢,連維持女性特徵的荷爾蒙也沒有了。

【2007/09/29 中央社】

長期不育或不孕,小心婦女癌症找上門! 
2007-09-29 00:00/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醫藥疾病 晚婚晚育是當代的潮流,目前台灣地區三十至四十歲的婦女,有高達三分之一是未婚狀態,即使已婚婦女,也有不少已經到了卅七、八歲,還打算「再過一、兩年才準備懷孕」,因此不孕症門診目前不但卅五歲以上的求診者越來越多,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設計,已佔了八成左右,四十歲以上的也佔了兩成,這些人即使借助人工生殖科技,懷孕率也是比卅五歲以下的婦女低得多(根據北醫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統計,不孕病患成功懷孕:年齡卅歲以下50%左右,卅至卅九歲38%,四十歲以上則只有30%),卵巢功能平均在35歲左右,就開始加速老化了,更何況高齡求孕者之中,還有不少人合併了其他的不孕因素或高危險妊娠因素,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輸卵管阻塞、糖尿病、高血壓...等;不過,最糟糕的莫過於,本來一直在看不孕症門診,或者本來還不打算懷孕,結果卻長出婦癌,變成婦癌門診的常客了!

胖胖的40歲張小姐和男友愛情長跑了七年,前年已38歲才結婚,婚前避孕多年,婚後一年開始想要生育,卻半年都沒消息,經門診檢查,發現是多囊性卵巢,病患廿多年來月經週期都是四、五十天以上,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8﹝身高160,體重73﹞,但一直不曾就醫過。

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她的子宮內膜厚度達到25毫米﹝正常的生殖年齡層婦女,即使在黃體期,也很少會超過20毫米﹞,病理檢查證實是細胞分化良好的子宮內膜癌。由於她很想生育,而影像醫學檢查又顯示極可能癌細胞仍只侷限在子宮內膜,沒有侵犯到其他地方去,因此給予黃體素療法六個月,之後證實已經沒有異常細胞,轉介她去看不孕門診,半年中她在某醫院做兩次試管嬰兒都失敗,再回到我的婦癌門診,再安排一次子宮內膜搔刮,發現又是子宮內膜癌了,所幸細胞仍是分化良好的,她仍然極度想再試試懷孕的機會,因此再安排一次影像醫學檢查,結果還是沒有向外轉移的跡象,同時安排一次腹腔鏡檢查,做了骨盆腔淋巴結摘除、腹膜切片及細胞學檢查,都顯示沒有癌症轉移,因此再度開始又一次六個月的黃體素療法,目前她正為了一圓高齡媽媽夢而努力奮鬥中,她很後悔當初不想生育,也沒有針對不正常的月經週期去求醫過。

43歲的李小姐,未婚,1994年即已因嚴重的月經痛就醫,而發現卵巢有巧克力囊腫,但她拒絕手術,因此每年固定回婦產科門診追蹤檢查超音波一、兩次,到了2004年發現那顆卵巢腫瘤內出現了實心的部分﹝巧克力囊腫內原本充滿了月經血,是濃稠的液體﹞,而且血中的CA125指數也比過去上升了一半,因此懷疑已惡性化,乃被轉介到我的婦癌門診,開刀證實是第三期的卵巢癌,因而摘除子宮、兩側卵巢輸卵管以及骨盆腔和主動脈旁的淋巴結,術後並接受化學治療,至今已三年多,沒有復發的跡象。不過她曾說:「如果當年我有男朋友,積極要懷孕,可能會接受手術摘除巧克力囊腫,也許可以減少後來變成卵巢癌的機會,是不是?」

這兩個病例告訴我們:不孕或不育的婦女,就是婦癌的高危險群!事實上生兒育女可以減少罹患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機率,早已經過臨床醫學和流行病學的研究證實。因此婦女朋友們,如果已經有了合適的對象,尤其是已經結了婚的,千萬不要老是想「再過幾年才生」,因為卵巢功能在35歲之後就加速老化了,而長期的不生育,也會提高罹患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至於一直還沒出現「白馬王子」的35歲以上婦女,務必至少每年到婦產科做一次檢查和評估,以免罹患癌症,而喪失了生育能力,甚至切除了雙側卵巢,連維持女性特徵的荷爾蒙也沒有了。



本文於 2007/10/02 07:41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32848
(轉貼)拿掉子宮 先想清楚
2007/09/07 06:13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轉貼)拿掉子宮妳想清楚了嗎?
【鄭丞傑 醫師】
2
 【文章出處】www.womenclinic.com.tw

藝人范曉萱日前公開表示二年內想結婚,
但因不打算生小孩,為了避免麻煩,想把子宮切除,一勞永逸。

這種想法對不對?好不好呢?

臨床上我們偶爾可以見到智障女孩的家長們,要求為女兒切除子宮,以避免她自己不會處理月經,以及被登徒子搞大肚子的困擾。

也有一些比丘尼嫌處理月經麻煩,要求割掉子宮,尤其住在山上的出家人,實在不喜歡為了買衛生棉而下山;同時她們不喜歡衛生棉,正如她們也不喜歡戴胸罩一樣。

對這些狀況,醫學上還是認為不合乎子宮切除手術的適應症,更何況是一般只為了省麻煩,不想生育就要求割除子宮的人。

大凡手術都是為了三個目的:一是挽救生命,二是矯正功能,三是改善生活品質,其中二和三其實也是相關的。理論上對一個正常的子宮下「撒手間」,是去除其功能,不過是否會改善生活品質?這可要好好的思考。

對一個飽受經痛之苦的子宮肌腺症或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或對一個長期因子宮肌瘤而出血、貧血的患者而言,切除子宮是去除下腹大患,是會改善生活品質的。

但對於骨盆腔內沒有疾病的婦女,切除子宮會改善生活品質嗎?手術的好處,其實只有不再需要處理月經,以及不想生育的人不再擔心懷孕而已。 壞處卻不少,例如:手術如造成骨盆腔粘連,反而會長期下腹疼痛;膀胱及尿道失去子宮的支撐,少數人可能出現尿失禁;有些人會有心理障礙,進而影響性生活;手術和麻醉也有其一定的風險,例如大出血、感染、藥物過敏……等。

因此手術的目的原本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利多於弊才開刀,弊多於利則不宜貿然為之。

另外,有不少頂客族年輕時排斥生育,但到了四十歲左右,卻大都改變主意,真正堅持不生的為數不多。而子宮一旦切除,就沒辦法再生了,因此婦產科醫師對於四十歲以下的婦女進行子宮切除術,大都會慎重考慮有沒有可能用其他方法替代,以便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對於惱人的月經,現在有子宮內膜熱灼術,不必非得割除子宮不可。避孕方法一籮筐,更沒有道理切除子宮來避孕。

總之,子宮切除不難,但是應該仔細考量其必要性,如果不能改善生活品質,如果反而衍生出其他問題,如果可能造成終生的遺憾,實在沒有必要切除一個正常的子宮。



本文於 2007/09/30 00:34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99108
(轉貼)黑人婦女乳癌易奪命
2007/09/07 03:41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Vi

黑人婦女乳癌易奪命
2007年9月6日 HKT: 16:13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乳癌在黑人婦女身上較致命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黑人婦女乳癌患者的腫瘤,有較大機會屬於對荷爾蒙療法沒有反應的類別,因而難以像其他人般依靠這些療法減輕病情。

美國醫學界早已發現,黑人婦女患乳癌的機會較白人少,但卻較容易死於這種癌症的現象。密歇根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的專家,利用全國癌症資料庫的數據進行一項大型研究後,發現這個現象是跟生理有關。這項研究分析了逾17萬宗在1998年診斷的個案,當中有一成患者是黑人婦女。

研究人員研究95000多名癌細胞已擴散的婦女後,發現腫瘤已從乳管擴散到其他部位的黑人婦女中,約三成九人的腫瘤屬於雌激素受體陰性,白人婦女的比率則是兩成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99047
乳癌何時發作 公式算得出
2007/09/01 19:30 推薦0


Vi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乳癌何時發作 公式算得出

更新日期:2007/09/01 16:00 記者: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胸部堅挺的女性別高興得太早,根據國外經驗,乳房緻密度較高,罹癌的風險也可能較高。乳癌是女性一大殺手,國內學者正在建立本土罹乳癌風險公式,預計二年後,有家族史的女性將可透過數學公式,得知自己何時會罹患乳癌、何時復發、何時死亡!

台灣地區婦女乳癌發生率每年以8%的速度增加,且早期乳癌只占36%,死亡率則居高不下,高居十萬分之11 。但歐美國家早期乳癌占60%,且死亡率逐年下降。台灣乳房醫學會今天開會,希望積極找出乳癌高危險群。

醫師提醒,胸部堅挺的女性要特別注意。胸部包括腺體、脂肪、結締組織,當胸部越堅艇,乳房緻密度越高。台大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陳秀熙說,和同年齡相較,乳房緻密度較高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會也較高。

陳秀熙說,將生育史、乳房攝影術、家族譜全部計算在內,目前已經找到女性罹乳癌的數學公式,計算風險後,就可得知該女性是不是乳癌的高危險群。

依此公式,家中的媽媽、姑姑、阿姨等親屬若都是乳癌病患,該女性就具有高度的家族遺傳傾向。陳秀熙說,透過遺傳諮詢,可以預測出該女性何時會得乳癌、是否會復發、轉移,甚至推測出何時可能死於乳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91418
FW...大陸冷凍蝦驗出禁藥! 
2007/09/01 17:00 推薦1


Vi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Vi

大陸冷凍蝦驗出禁藥! 衛生署:全數扣留、未流入市面

    記者:記者徐敬芸、鄭偉宏/台北報導

大陸進口水產品又出問題!衛生署抽驗大陸進口的冷凍蝦,結果發現最近半個月來,有5批近4萬6千公斤,被驗出禁藥消基夫喃代謝物,衛生署已經下令,在還沒有改善之前,禁止大陸冷凍蝦進口,而這也是國內第一次禁止大陸冷凍蝦進口。

衛生署最近提高中國進口白蝦抽驗,結果半個月中就驗出有5批不合格,從7月30日到8月15日為止,總共有5批被驗出禁藥硝基夫喃的致癌代謝物,檢出量從1.1到39ppb不等,總重量達4萬6千公斤。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長鄭慧文指出,8月21號驗出這個結果後,隔天就全面禁止中國所有蝦類的進口,目前5批查驗不合格含有致癌物的5批白蝦,都完全滯留在海關,沒有任何不合格的蝦子流落到市面上。

而被驗出的硝基夫喃,其實是一種抗生素,台灣已經歐盟早已經禁止使用,不過卻還是有業者為了避免水產生病,而偷偷使用,民眾一旦吃下肚,恐怕有致癌風險。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這個致癌抗生素與蛋白質結合後非常穩定,而且不容易被破壞,所以如果煮熟、加熱、煮沸,甚至用烤的,大概都不能破壞硝基夫喃的代謝物,如果大量服用,可能會引起孕婦產下畸胎,在實驗動物裡面也發現,它會導致細胞的突變,也會引起實驗動物的癌症

由於國內的養殖蝦最近頻傳生病,業者只好以進口蝦代替,像去年下半年中國蝦進口數量只有200多噸,今年上半年已經突破2200噸,就佔所有進口蝦8、9成,不過在安全考量下,衛生署下令,除非中國水產改善,否則短期內禁止中國蝦進口。



本文於 2007/09/01 17:00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91318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