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關係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共崛起】(轉貼)廣州人均值 近一萬美元
2007/01/05 22:25 瀏覽5,171|回應22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boxer

駐港解放軍 花花世界學親民
解放軍駐港十年,經常舉辦與民同歡活動,圖為開放軍營供香港民眾參觀摸索兵器情景。
中新社

解放軍駐港部隊昨天舉行駐港十周年慶祝大會,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署通令,嘉獎這批部隊。十年來,這批駐港官兵來到香港這個花花世界,都經歷過一段不小的文化衝擊,每個人都是點滴在心頭。

紀念駐軍十周年,新華社特地訪問了解放軍駐港部隊深圳基地汽車連,連長李延慶回憶當年進入香港執勤時說,儘管事前做了充分準備,當第一次穿過皇崗口岸進入香港時,還是一下子就「懵」(眼花撩亂之意)了。

新兵訓練微笑揮手

李延慶表示,解放軍進入香港初期,汽車連官兵除了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就連馬路上的香港市民對車上的官兵招手時,他們也只敢嚴肅端坐車內,目不轉睛注視前方,讓人感覺十分冷漠。

初到香港的解放軍給人呆板、嚴肅、冷漠的感覺,為了提升解放軍的親和力,拉近與香港市民的距離,汽車連的新兵訓練中心,還增加了「微笑」和「揮手」訓練課程。士兵馬煒特地買了一面小鏡子放在口袋裡,一有時間就對著鏡子練習如何活動嘴角的肌肉,改變市民的觀感。

來自山東的楊柯,到深圳接受新訓時覺得深圳很繁華,到了香港中環才知香港比深圳還要美麗。他也發現,駐港軍營的膳食比大陸內地好太多,不少人身材都因此發福。

封閉管理年假一天

駐港部隊共約五千人,由於實行嚴格的「全封閉式管理」,官兵一年只可外出一天活動。這一天就是官兵大肆採購的日子,大家拿出積蓄已久的餉俸盡情揮霍,手機、相機是大家的最愛,二千七百元人民幣買一支新款手機,眼睛都不眨一下。

駐港女兵少,來自安徽合肥的阮冬梅說,香港市民對女兵感到既好奇又熱情,頻頻邀請女兵一起拍照留念,「感覺自己好像明星一樣」。阮冬梅印象深刻的是香港人素質很高,大家都會守秩序排隊等候合影或參觀軍營、兵器沒有人爭先恐後。

解放軍進駐香港十年,始終罩上一層面紗,隨著駐港部隊頻頻舉辦各項交流活動、表演節目,香港人已越來越了解這批駐軍,駐港部隊也已成為香港風貌的一部分。

對曾派駐香港的解放軍官兵而言,這顆東方之珠所綻放的繁華與文明,不僅帶給他們震撼,也成為他們的軍旅生涯中,一段難以磨滅的回憶。

【2007/06/25 聯合報】

廣州人均GDP 將突破1萬美元

據稱,中國南方城市廣州於二零零六年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估計將超過一萬一千美元。按照國際標準,廣州正踏入「已開發」城市的界線,也將是中國第一個「已開發」城市。

上海「第一財經日報」今天報導,去年廣州的生產總值超過人民幣六千兩百億元,按照現行匯率和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將超過一萬一千美元,廣州將成為中國第一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的城市。

據統計,二零零五年廣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五千四百多億元。廣州市統計局預估,零六年廣州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四點四。按照這個速度,去年廣州的生產總值將達六千兩百多億元。

根據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廣州總人口為九百九十四萬多人,戶籍人口七百多萬人。按照現行匯率和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將超過一萬一千美元。

廣州市長張廣寧曾表示,預計今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六千億元,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將超過一萬美元。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即被認為是從「開發中」進入「已開發」狀態的界線。

報導引述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科研處處長彭澎說,「從目前的情況來說,廣州可以說是站在現代化的門檻上。」

相較於其他國家及地區,日本人均GDP於一九八四年超過一萬美元,亞洲四小龍的香港、新加坡、台灣及南韓的人均GDP分別於一九八七年、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二年和一九九五年超過一萬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零五年世界各國和地區人均GDP排名中,四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其中香港、台灣分別排名二十三和三十七,中國則排名一百零六。

零五年台灣的人均GDP為一萬五千二百七十一美元,南韓是一萬六千四百二十二美元。

另據統計,零五年廣州人均GDP達到八千五百美元,而北京、上海及深圳的人均GDP分別為五千四百多美元、七千六百美元和七千三百美元。

報導說,按照零六年的統計數字,估計廣州將成為中國第一個進入「發達狀態」的城市。

【2007/01/04 中央社】





北京人均GDP 突破6000美元

按常住人口計算,北京市去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000美元,達到發達國家中等以上水平。這是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柴曉鍾在5日召開的北京市發展改革工作會上公布的。

據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柴曉鍾介紹,北京經濟增長的動力將由過去的投資拉動型開始向消費拉動型轉變,消費由過去的「吃、穿、用」為主向「住、行、娛」升級。這標誌著北京已經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的水平,北京的綜合發展水平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柴曉鐘表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速度較快、結構較優、質量與效益較好、就業與物價平穩的態勢。他用「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等詞語來形容一年來的經濟形勢,又用了一連串數字加深人們對京城經濟的印象:北京市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人民幣大關,增長20%以上;工業企業效益綜合指數保持在18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兩萬元人民幣。

他同時透露,北京去年生產總值預期增長11%以上,已連續八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2007/01/06 世界日報】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2007/07/01 06:06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025337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美聯社:崛起的十年 中國讓全球敬畏
2009/12/04 09:53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政經崛起 美歐怕怕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2010.06.18 04:05 pm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布最新國際民意調查顯示,美國和西歐國家民眾普遍對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增長感到擔憂。

民意調查專業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對22個國家2.4 萬名民眾進行問卷調查。

BBC中文網引述調查表示,中國的國際形像在過去1年並未出現太大波動,除了中國以外接受調查的21個國家中,有15個國家民眾對中國大致持積極看法。

其中,巴基斯坦、肯亞及奈及利亞3個國家對中國的態度最為積極。

85%的巴基斯坦喜歡中國;在肯亞和奈及利亞,認為中國是積極影響力的人分別佔86%和76%。

但是在美國、西歐以及日本,對中國持負面觀點的人則大幅增加。

對中國態度最為負面的是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好的人佔總數的69%;其次是土耳其和德國,為61%;在法國、南韓及印度,也分別有50%、56%和52%的人對中國持負面印象。

美國和英國對中國持負面印象民眾佔總數的36%和35%,均低於兩國人民中對中國持積極印象的比例。

49%的美國人對中國態度積極,在英國這個比例達到46% 。

調查顯示,非洲和拉美國家民眾普遍將中國視為發展夥伴。中國正積極向這些國家投資。

美國、西歐國家及日本,則對中國軍力和經濟實力的增長感覺受到威脅。

【2010/06/18 中央社】

44%美人:中國是No.1經濟強權

位於美國華府的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3日表示,根據最新的調查結果,44%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現今全球首要經濟強權,只有27%認為美國是首要經濟強權。

全球金融風暴於去年8月開始從美國蔓延開來,在去年2月的調查中,尚有41%美國民眾認同美國是世界首要經濟強權,但最近的調查結果跌至27%;相較而言,原本認為中國是世界首要經濟強權的美國民眾卻從30%上升至44%。53%的美國人認為,崛起的中國對美國構成威脅,但仍有63%的美國人認為美國是世界的主要軍事強權。

除了中國的經濟地位讓美國民眾感同身受外,「皮尤研究中心」指出,美國「孤立主義的情緒飆升至40年來的新高。」49%受訪者表示,美國應該「在意自己的事」,讓其它國家以它們能夠採取的最好方式發展。這個數字比2002年12月的30%大幅成長。

調查顯示,只有32%的受訪者支持增兵阿富汗,40%受訪者認為應該減少在阿富汗的美軍兵力。歐巴馬1日宣布將增派3萬美軍前往阿富汗,以對抗神學士和凱達恐怖組織。「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結果與歐巴馬的決策出現衝突。

41%的受訪者認為,比起10年前,美國現在扮演一個較不重要或較不強力的世界領導者角色。皮尤研究中心總裁柯胡特表示,「非常糟糕的經濟」似乎是孤立主義情緒上漲的最主要原因,民眾「對我們正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進行的兩場戰爭感到不悅。」

udn行動版 m.udn.com,最麻吉的口袋媒體,最適合手機瀏覽的網站

【2009/12/04 聯合報】

美聯社:崛起的10年 中國讓全球敬畏

美國時代雜誌將美國過去10年經濟倒退、民心低迷、陷入戰爭泥淖的困境描繪成「地獄的10年」,國際通訊社美聯社則以「崛起的10年」指陳中國近年來的發展。美聯社2日指出,中國在過去10年以多樣的形式展現其崛起之姿,包括首次舉辦奧運、成為美國數千億國債的債權人,以及狂飆不輟的經濟成長。

美聯社表示,在80和90年代的多數時候,中國尚且是個無法抬起頭來的國家,但在過去10年中,中國重整了破碎的經濟、開始凝視地平線的另一端,並跨步邁向國土疆界之外,「中國彷彿以未曾有過的方式在參與、重塑這個世界,讓舉世在敬畏的同時有了恐懼和懷疑。」

中國崛起的影響遍及整個世界。它成了非洲最大的投資國,讓巴西農人為了提供製作豆腐的原料不惜在亞馬遜河流域砍樹闢建黃豆田,連美國IBM個人電腦部門都在2005年被中國聯想收購。此外,中國日益增加的鐵礦需求導致澳洲人紛紛奔往澳洲內陸地區礦場工作,還引發鋼鐵價格上漲,使得全球都發生街道人孔蓋失竊遭變賣案件,中國廉價的勞力也搶奪了美國和歐洲工業區的數百萬個工作機會。

報導說,中國目前擁有美國政府近8000億美元的公債,這在美國的欠債史上前所未聞,「自稱為馬克斯主義者的中國現在成了銀行家,只要稍微暗示將拋售手中的美國資產,足以讓全球市場陷入恐慌。」

經濟的突發猛進表現在中國廣大民眾生活的改善上。2003年至今,中國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加了74%,鄉間居民則增加了31%;而根據中國網路資訊中心的統計,中國目前的網路使用人口為3億3800萬,比美國3億700萬的總人口還要多。

不過,美聯社說,中國「崛起的10年」也帶來負面影響,造成貧富差距擴大,讓中國榮登溫室氣體排放量世界第一的「寶座」。世界銀行的報告且指出,在全球空氣品質最糟的20個城市中,中國的城市就占了其中的16個。

udn行動版 m.udn.com,最麻吉的口袋媒體,最適合手機瀏覽的網站

【2009/12/04 聯合報】



本文於 2010/06/19 03:56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716895
(轉貼)港爭2012雙普選 「不要讓阿扁看扁」
2008/01/14 07:24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貧困人口減半

中國:第一個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的國家 中國農業部官員19日表示,中國是第一個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的國家。

外交部當日舉行記者吹風會,介紹溫家寶總理出席9月25日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和第63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的情況。農業部官員介紹了中國在扶貧、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情況。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黃延信說,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

中國的改革開放從農村開始,農村的改革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繁榮了農村經濟,改善了農民生活,在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關於糧食問題,黃延信說,經過改革開放30年來的發展,中國成功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1978年到2007年,中國糧食產量由6,095.4億斤增長到10,030億斤,糧食畝產從336斤增加到634斤,在人口增加、耕地面積減少的情況下,人均糧食產量由637斤達到761斤。去年以來,全球糧食供應趨緊,糧價大幅上漲,中國保持了糧食供求和糧價的基本穩定,這是農業對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重大貢獻,也是對中國農業對世界農業的很大貢獻。中國在扶貧開發方面也取得顯著成績。

黃延信說,根據中國政府的貧困標準,中國農村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絕對貧困人口的數量,從1978年的2.5億下降到2007年的1479萬,佔農村居民總人口的比重從30.7%下降到1.6%。初步解決溫飽問題但不穩定的低收入貧困人口,從2000年的6213萬,減少到2007年的2841萬人,佔農村居民總人口的比重從6.7%下降到3%。他說:「中國扶貧開發取得的成就,不僅促進了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緩解了農村的貧困狀況,而且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中國扶貧開發的成就,還加速了全球減貧的進程。」據有關國際組織提供的數據,從1990年到2007年,中國減少的貧困人口的數量佔全球減貧人口的比重超過了70%。

在實現農業、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黃延信說,中國政府加強了對耕地的保護,明確提出要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和基本耕地。中國政府加大投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改善生產條件,在農業中推廣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實施節能減排。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不斷增強。

針對記者提出的中國糧食危機問題,黃延信說,中國政府始終重視糧食的生產問題,一直強調要立足國內,解決糧食的供給問題。從2004年到2007年,中國的糧食產量連續4年增產,今年夏糧又獲得了豐收,夏糧是連續5年增產。他說:「中國的糧食供應是有保障的,雖然國際糧價漲了,但對中國農村的影響不是太大。」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是聯合國189個成員國在2000年《聯合國千年宣言》中通過的一項行動計劃,旨在將全球貧困水準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涉及消滅極端貧窮、普及小學教育、降低兒童死亡率、促進男女平等、醫療、環境、全球合作等8個方面。

【2008/09/19 新華社】

港爭2012雙普選 「不要讓阿扁看扁」
香港泛民主派昨天發動爭取2012年雙普選遊行。主辦方宣稱有二萬二千人參加。
(路透)

香港泛民主派昨天發起爭取2012年雙普選遊行,有二萬二千人參加。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有許多市民對2012年未能雙普選失望,但希望社會能聚焦在可以實現的目標上,互諒互讓,建立互信。

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月底否決香港2012年實行普選,但稱香港「可以」在2017年普選特首;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則口頭承諾:香港最快可在2020年普選立法會。泛民主派認為要再等至少十年才能普選,並不合理,同時擔心當局到時會設下較高門檻,令泛民在參選階段已被「篩」出局,選民未必能享有真正的民主選舉。

台灣剛舉行完國會改選,陳水扁總統日前還諷刺香港還要再等十年才能普選特首,立法會普選更遙遙無期。泛民主派昨天遊行前夕即呼籲港人踴躍參與,不要「被阿扁看扁」。

數十名天主教徒昨天首先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禱告會,為民主前途祝禱。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否認爭取民主是「搞對立」,他說,上月廿九日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是北京再一次蔑視港人的民主意願,他感到遺憾。

遊行隊伍下午三時自維多利亞公園出發,由陳日君樞機和一批老人帶頭,經銅鑼灣和灣仔鬧區,遊行至中環政府總部。示威者高呼「堅持2012雙普選,不要2017假民主」,他們亦要求修改基本法,取消特首選舉提名委員會等「篩選」機制。

昨天遊行秩序井然,傍晚六時許,遊行民眾全數抵達政府總部,和平解散。一名警員在灣仔維持秩序時疑被打傷腰部,送院檢查。

【2008/01/14 聯合報】



本文於 2008/09/19 19:22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655306
家主共和 制度確當 天平國富 家和民強
2007/11/14 08:57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震河东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落後沒借口
回覆此篇 刪除2007/11/13 10:32

梅先生好:

希望借用梅先生之地,發表一點小言.

梅先生之言:國大難當不可為落後之借口,與吾心有淒淒焉.家大更有搞好的理由,有資源有空間,如果能讓人人在公平合理的制度下,在好的社會風氣之下,讓能幹的人有機會發揮才能,讓無能者早日下臺,讓犯法的人受到處罰,讓好人有好報.經過長期的努力,只要總方向正確,我想必將也是可以將大的家庭搞好的.

一大陸菜鳥,希望能與台灣同胞共勉


梅峰《中國立委 擬參選人》(MeiFeng) 於 2007-11-14 08:49 回覆: 刪除
家主共和 制度確當 天平國富 家和民強

震河東先生!

您說得對,國大人眾,資源自然豐富,只要家主共和,制度確當,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盡其才,地盡其用,律法適宜,賞罰嚴明,長期經營,不求速效,當然有可能管理得當,國富家和民強,漢唐盛世,就是明證!

與大陸同胞的您共勉之!

中國立委擬參選人
梅峰 謹敬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503493
中共不要以國大難管當落後之藉口
    回應給: 人在东莞(jxndlai) 2007/10/31 19:59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久遠

很好!
回覆此篇 刪除2007/10/30 14:28

尊敬的梅先生

看来您的意识形态还很重,林浊水为什么不是中国人?他领的不是中华民国护照及中华民国身份证?他所属的党不是中华民国的政党?他说他是台湾国人,就是台湾国人?那我说我是皇帝,我就是皇帝?

关于民进党,我觉得应该公正的定论,他的民主追求是值得人民肯定的,这个党有朝气,有理想.国民党没有朝气甚至没有理想,没有理念.国民党只想压回政权.一个党,要是没有灵魂,没有目标,迟早会谢幕的.

对于国民党,它从一个威权政党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民主政党,现在的国民党要比过去的国民党好,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民进党变坏这也是事实.

其实,我很欣赏陈水扁先生的精神,他出身贫寒,经自己的努力,终于位居"总统".他的人生历程值得每一个中国大陆的人民学习,中国大陆需要这种精神!至于他的台独思想,本人不认同.

你中国强?多大的地方?一个小小的岛,广东省的面积都是台湾的三倍!巴掌大的一点地方,谁管理都能发达!


年轻并不代表肤浅,美丽与空洞无须并驾齐驱。找一个适当的时候露一手,换来诧异眼光的同时,让自己多出一份优雅的自信. 
QQ:396844677
梅峰《中國立委 擬參選人》(MeiFeng) 於 2007-10-31 19:54 回覆: 刪除
中共不要以國大難管當落後之藉口 

人在東莞先生! 

謝謝您的「尊敬」,但對不起,無法回敬,我中國是極少人會如此用的! 

痞瘋認清事理,堅持原則,站穩立場,您一定要以「意識形態很重」稱之,則嘴巴長在您臉上,隨您去說,痞瘋走正道行明路,說真話做實事,有錯必認,有誤則改,先生給人戴帽子,要說出道理,有理走遍天下! 

林濁水是「虛幻」的台灣國人,他意淫如此,不是嗎?他雖拿中國身分證,可那是不得已,反正他做他的台灣國夢,痞瘋無暇管他,也不把他當中國人,他雖然天天做夢當皇帝,他現實上仍是自己的皇帝,痞瘋管他! 

瑞士面積小國,瑞典人口小國,各均不如我中國,人家一樣強,新加坡香港,所謂鼻屎大國家,您中共政府好意思跟人家比嗎?中共人民流離全球,中共不羞愧嗎!中共要真好,人民何必用腳投票,地小或許較好管,那也不是絕對的,很多小國很落後,許多大國一樣比中共進步,人家德國不管人口面積都不算小,您中共敢跟人家比嗎! 

是故不要以國大難管當落後之藉口,不行無能就下台,讓我中國來管管怎樣,一樣管的好!至於國民兩黨與耳東兇手,痞瘋無暇跟您為這些鬼磨牙,很抱歉! 

痞瘋 謹敬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81825
我中國本就強,你中國則還早
    回應給: 飄在東莞(jxndlai) 2007/10/29 00:22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飄在東莞先生!

痞瘋以為,您的政治判斷有問題,林濁水非我中國人,此君乃虛幻的台灣國人,您竟然會對「天堂之人」評論以 「公道客觀」,則您的政治水平,可以想像!

痞瘋如有冒昧失言,先生原諒!

中國立委參選人
梅峰 謹敬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77888
中国一定强
2007/10/28 13:59 推薦0


御风而行(广州)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林浊水的评论较为公道,客观

难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76883
(轉貼)十七大顯示的信心與虛心
2007/10/26 21:50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7.10.26 
十七大顯示的信心與虛心
林濁水

 維持了三十年全球最高的經濟成長率,在這樣的經濟基礎上進行東協加三的結盟,軍事上支持了高日本一倍的軍費支出,又透過上海會議與幾次聯合軍事演習等軍事上的合作部署,北京有學界提出報告說,中國的綜合國力已超過日本。於是華人世界,包括中國與台灣,許多人認為中國的時代的確已來臨,中國縱使在全球事務上與美國比翼雙飛,仍待努力,但做為亞洲區域霸權已儼然成形;但十七大政治報告卻高唱中國反對霸權主義,中國是不是假惺惺呢?

 中國從冷戰時代就主張反霸,當然知道所謂霸權的意思是什麼,所謂霸權並不只是心態風格上凡事單鞭主義、我行我素而已,更重要的是具備超常實力,成為國際事務的主導者。所以中國是不是口號上反霸,實質上以霸權自居,要看她對自己國力,怎樣自我定位。

 在胡錦濤的報告中,回顧了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後,對階段性的成績是相當滿意,對中國的發展也充滿了信心。然而,正因為信心的充足,所以對自己國家的定位處境反而能夠虛心面對,在報告中,胡指出中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但「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佔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所以提出了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然後很虛心的認為這樣奮鬥到二○二○年可望使中國成為「小康社會」。

 歷史上,做為霸權國家,從來都是最富裕的國家,而富裕的基礎正是掌握當時關鍵產業的先進核心技術,例如早期荷蘭,富到掌握全球六○%的海運,而其關鍵在最先進的造船技術;英國稱霸時,經濟力都至少與整個歐洲大陸總和相當,也同樣是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產業科技。

 從十七大報告上的經濟的內涵來看,中國領導人應當都知道國家距離霸權還有多遙遠,十七大報告中顯示他們也想有朝一日有為者亦若是地稱霸,但目前反霸恐怕是真的。當前北京的理想世界格局是扮演報告中所提的由美國霸權主導格局往「多極化」走,中國扮演其中平起平坐的一極,而非霸權。事實上,全球霸業固不用說,中國在東亞做區域霸權其實也還不足。

 反霸主張提出雖早,但同樣是反霸,在毛周時代仍積極革命輸出;同樣是多極主張,江領導班子僕僕風塵於大國外交,有在霸權世界中軋上一腳玩權力政治的濃厚民族主義色彩。現在的民族主義仍是中國的政權核心內涵,其虛心的結果是,擴張的非理性內涵明顯地不再氾濫。

 這樣的心態與視野,強烈地投射在十七大的報告中,由於信心而能比較虛心地面對世界真實圖像,於是關照面更寬廣、更人性化、也更務實,諸如對文化、和諧、以人為本、甚至「民主」等的關注都與前大有不同。

 對台政策,中國的包袱較重,其一中、統一、反獨是與長期兩岸分立現實迥不相合,是整個報告中距離理性最遠的一部分;但仍在總體調性支配下,使用了歷年最溫和的措辭,並且首次正式提出和平協議。這大出陷於入聯公投氣氛的大多數台灣人意料之外,有人甚至解讀這更表示完成對台統一成竹在胸。

 其實,放在總體調性中看,即是對建立政權正當性信心後對無法操之過急的對台事務的較理性調適,不必再高分貝地唱反獨促統的非理性民族主義所致。(作者為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74780
(轉貼)愈難瞭解的中共
2007/10/23 00:53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7.10.22 
愈難瞭解的中國
顧爾德

 為期一周的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全國代表大會閉幕了。一位開會期間在台灣講學的中國資深媒體媒人兼新聞研究者,有點訝異於台灣媒體對這次大會報導相當有限,而且焦點多集中在「兩個小朋友」身上──亦即李克強與習近平兩個被外界視為第五代的準接班人。

 相對的,關心中國政治發展的人更關切的「政治體制改革」能否推進,國際重要媒體所質疑的胡錦濤「科學發展觀」具體內容為何?實踐和諧社會的政策工具是什麼?台灣媒體著墨相當有限。

 人事接班問題,一直是中國政治吸引外界關注的重點之一,因中共相對不透明的權力運作機制,讓人對它充滿好奇。不過,如回顧當年十四大時,胡錦濤成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被隔代指定為接班人,到他順利接班、至今已掌權六年,台港媒體除著墨於他的共青團背景、與江澤民關係外,對胡錦濤以及整個第四代領導班子的決策思惟,似乎並沒有給讀者愈來愈多的訊息與分析。

 而今年的十七大,胡錦濤又避開了台灣內部喧騰的入聯議題,四平八穩地重提和平談判、「三個有利於」等老調,讓台灣的政客與媒體無法發揮。至於接班問題,中共內部各地方、各種人際網絡間的權力鬥爭,其實已經循著一套台灣民眾很不熟悉遊戲規模在進行。台灣人沒有足夠資訊去瞭解、甚至也懶得去瞭解,只能模糊地接收到「李克強」、「習近平」這些很不具體的印象。

 中共黨代表大會似乎已成了離台灣很遠的「外國內政」。只是,兩岸「特殊國與國關係」真的已經正常化到可以讓我們以對待美國大選、日本首相下台的心態,看待中國權力改組嗎?顯然還不行,因為它宣稱對你有主權,而其不透明性,又讓你缺乏足夠資訊判斷它的決策反應──即使你知道它的決策不是非理性的。

 台灣習慣性地從「兩岸關係」(或「特殊國與國關係」)的角度來觀察中國發展,反而會限縮了自己的視野,而讓台灣愈來愈難準確判斷中國的決策、兩岸的關係發展,甚至更實際的經濟事務。

 從新光北京天地到昆山中信酒店的糾紛事件,台灣民眾第一個反應可能是質疑中共保障台商的承諾與中國法治的程度。不過,從中國內部來看,可以發現近年來許多類似的糾紛中,台辦系統不再有能力全面掌控,甚至要動用到吳儀這種國家領導級人物出面,才能處理一個看似小小的兩岸商務糾紛。是不是中國人對台灣人愈來愈蠻橫了?其實更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社會內部結構在改變了。當一個地方政府都不敢露骨地用國家暴力處理一個拆遷案「釘子戶」,就可以想像,涉入這兩起台商糾紛的當事人,北京華聯負責人吉小安,昆山政協副主席須建明,他們擁有的政治人脈與經濟實力,豈是行政部門敢隨便動他們的?

 更值得警惕的是,世界級的石化王國台塑集團最近在中國遇到的挫敗。毋庸懷疑中國領導人、對台事務負責人對王永慶的禮遇。就統戰的角度而言,王永慶絕對是要大力爭取的。不過,對台政策不是中國決策最重要的一環,也不是只有對台部門可影響對台政策。台塑的競爭對手中國石化可是市值全球前幾名的股票上市公司,它對中國的決策當然有很大影響力,中國決策者能不照顧它的利益嗎?

 當中國依循著「和平崛起」路徑走向區域霸權,當它穩健地發展內需市場、持續經濟成長,它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也持續在變化。這些變化,都已非傳統派系權力鬥爭可以解釋,也不是從兩岸關係的角度可以掌握。不論是敵是友,它已愈來愈超乎台灣人的理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68862
(轉貼)Made in China 美國人愛恨交織
2007/09/25 02:37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Made in China 美國人愛恨交織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美國28日扣押大陸進口養殖海產,再加上先前中國輸美寵物飼料被指有毒、玩具火車使用含鉛油漆、和有毒牙膏等問題產品加起來,打遍全球的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標誌問號漸多,而且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持續增加,這對已造成美國上下不滿,一場貿易戰爭似乎正在醞釀。

美國人喜歡便宜東西,像堆滿平價超市、且逐漸走向高檔市場的中國大陸製家具、玩具、衣服、食品、化妝品、電器。非經連串打擊,他們不會輕言放棄這喜好。但愈來愈多跡象,從國會、報紙社論,到有人登廣告抨擊沃爾瑪百貨向中國採購太多,顯示這喜好正在變色。

芝加哥一位投資專家說:「品質是一回事,安全是一回事,我們如果繼續聽見安全有問題,那真的會衝擊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觀感。」一位外匯策略分析家則說:「中方最好留意一下,趕快整頓問題產品,不然很快會面臨國會通過不利中國的貿易立法。」

中國產品出問題,三天兩頭登上媒體頭條,國會一直想解決2006 年已達2330億的對中貿易逆差,現在可以借力使力,用產品安全問題爭取支持,加強在他們認為造成貿易失衡的人民幣匯率上對付北京。

為美商提供對大陸貿易諮詢的「中國策略」公司主持人溫格洛德說,大陸的產品測試和管理過去20年來已有改進,但中國目前明顯面臨「公關夢魘」。

他說,不滿情緒會擴大到政治層面:「國會議員下一次再提限制對中貿易的保護主義條款,會有很多人聽進耳裡。」

【2007-06-29 聯合晚報】



美國玩具廠 大打本土牌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本報香港二十日電】

近來中國製玩具讓消費者聞之色變,美國玩具商趁此時凸顯其產品為本土製的優勢,迅速成為市場新寵,準備迎接年底購物季的大好商機。

華爾街日報亞洲版報導,由於美泰兒(Mattel)和RC2等玩具商委託大陸業者代製的產品相繼出問題,讓消費者對大陸製玩具失去信心,美國玩具製造商趁機大打本土牌,保證自家產品絕對是美國製。美國國旗開始出現在部分玩具公司的網站上,連產品外觀都改以紅、藍、白代表美國國旗的顏色來包裝,再加上醒目的「美國製」三個大字。

以賓州建構積木製造商K'Nex公司為例,該公司上個月投入很多時間,重新設計產品的塑膠包裝,以凸顯其美國製的特色。該公司今年近三分之一的產品都經過重新包裝,而這些產品定本月底上架。

受先前大陸毒玩具問題影響,消費者在年底購物季選購玩具時,勢必會特別尋找美國或歐洲製的玩具。Wedbush Morgan證券公司分析師麥高文說:「我聽教育程度和收入較高的父母親說過,絕對不買中國製的產品。」連小朋友也不忘提醒大人,幫他們買玩具時,要先注意標籤上的標示。

話是這麼說,但事實上目前在美國銷售的玩具中,80%在大陸製造。今年夏天,美國回收的玩具多達2,200萬個以上,其中大部分雖然要歸咎於玩具商設計不良,但也有不少是因為玩具裡含過量的鉛,恐怕會影響兒童健康。

然而,麥高文也警告,玩具商大打「本土牌」的行銷策略,雖然可望為年底購物季帶來好業績,但卻非長久之計。許多仍在美國本土製造的玩具,大部分是較重的塑膠玩具,如果在大陸製造再運往美國銷售,運費成本太高。但如果廠商能降低這方面的成本,這些生產線勢必也會移往大陸。

此外,如果一味標榜其產品僅在美國製造,萬一以後如果想把生產線移往海外以壓低成本,無疑是自打嘴巴。

【2007/09/21 經濟日報】

打造亞洲新品牌:中國是火車頭
【文/保羅.泰柏勒】

編按:本文書摘刊引自《打造亞洲新品牌:全球化的品牌策略》(中文由財訊出版),原刊載於經濟日報【經濟書坊】專欄。作者保羅.泰柏勒(Paul Temporal)長期旅居亞洲,是全球品牌創造、發展與管理的權威,擁有25年以上的企業諮詢與訓練經驗,是亞洲與其他各國許多企業與政府單位的顧問。泰柏勒著作甚豐,暢銷書籍包括《殺手級品牌戰略》(經濟新潮社)、《亞洲大未來》(Branding in Asia),以及《卓越品牌管理》(Advanced Brand Management)等。讀者可以透過網站與泰柏勒博士聯絡:www.temporalbrand.com。

我在書中(編按:此即泰柏勒所寫的《打造亞洲新品牌》)提出品牌經營的基本要素,並以不同的亞洲品牌為例,說明這些商品如何邁向明星品牌的康莊大道,希望對於亞洲企業全球化或是想要進入亞洲市場的西方企業,能夠提供有效的方針。

很高興看到近年來,亞洲企業在品牌管理上有相當大的進步,愈來愈多的公司懂得運用品牌,作為策略上的武器,也懂得將品牌視為真正有價值的無形資產。

品牌運動 大陸是火車頭

雖然西方品牌仍然在全球各行各業中居於領導地位,但是亞洲品牌已經漸成氣候。在全球化的影響下,自由貿易之風盛行,區域自由貿易組織相繼成立,加上法規陸續鬆綁,使得西方品牌大舉進攻亞洲市場。在這種氛圍之下,亞洲企業不僅學會了如何運用品牌來防衛自己的市場,也開始將自家的品牌推向國際舞台,加以反擊。有些品牌動作很快,有些則比較保守,但整體觀之,可以看出亞洲品牌正在日漸茁壯當中。

國際經濟版圖的移轉,也是促成亞洲品牌化運動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勢力,來自於日漸壯大的中國大陸,即將成為全球工業的動力來源;另外,南韓近年來也積極塑造品牌。隨著這些市場的開發及法規的鬆綁,在這個過程中,品牌成為企業策略的主要武器。

實際上,西方國家目前的投資重心的確放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13億人口、逐年成長的可支配消費所得,以及大舉歡迎自由貿易的意願,使得大陸成為了一塊緊緊吸引著全世界商機的大磁鐵。

我認為在未來的10至15年之間,我們會見證到大陸如何引導亞洲的品牌化運動,大陸的品牌化運動,甚至是由國家層面來帶動。

近年來,大陸積極參與爭取舉辦國際大會,例如剛在上海舉辦的一級方程式大賽、2008年即將在北京舉行的奧運,以及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都是大陸在全球人口面前展現其文化與國家成就的機會。

政府奧援 活躍國際舞台

大陸政府不僅將國家形象品牌化,在經濟上,也大力協助企業,以便未來在國際舞台上爭取一席之地。

其他亞洲國家也緊追大陸的腳步,許多國家提供教育及財務上的協助,以幫助企業建立更好的品牌。

另外,在品牌開發上,亞洲企業不再受限於低品質的疑慮,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世界級產品,來自亞洲。過去由於缺乏品牌經營的觀念,亞洲企業並不太注重穩定的產品及服務品質;也因為生產成本低,許多西方國家將產品外包給亞洲國家生產製造,如大陸、馬來西亞、越南等。

雖說降低生產成本、提供高品質的產品,都是品牌經營的重要因素,但是品牌形象的塑造過程,才是品牌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以此而言,某些亞洲品牌會受限於國家形象,例如,如果在消費性商品上貼上「中國製造」的標籤,仍會帶來廉價及低品質的形象;反之如果貼上「日本製造」,則帶給消費者另外一種觀感。這是某些亞洲企業必須努力改變的既成事實。

我相信亞洲很快地會主導全世界的商業世界,書中的某些品牌很可能就是這股勢力的主導者。

【2006-09-23 經濟日報】

中、美、歐三足鼎力,誰是老大?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經濟的崛起,不只持續創下各項成長紀錄,成為世界各大經濟學家深入鑽研、討論的主題;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再到「中國所有」,其所代表的深廣且質量兼具的影響力,更一直是纏繞美歐兩大經濟強權心頭不去的懸念。如今,懸念再多一樁;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的經濟報告指出,今年中國大陸將首次成為促進全球經濟成長的最大推動力,再拿走一項美國第一的頭銜。一向是世界經濟龍頭的美國,老大地位真的不保?

從現有的經濟指標上看,中國大陸確實距離美國還很遠。以經濟規模來說,美國以2006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約13.25兆美元,穩居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排第四的中國大陸為2.63兆美元,連美國的個位數都不到;以代表國民生產力的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而言,去年美國是4萬4,197美元,中國大陸是2,003美元,還不及美國的5%;在貿易面,美國持續以一年1.92兆美元的進口額,高居全球第一大市場,遠勝中國大陸0.79兆美元的第三大進口量。凡此,都是支持美國穩坐全球經濟盟主大位的基石。

然而,中國經濟崛起的一大特徵,就是其以巨人成長之姿,不間斷地產生令各國政府及企業既羨慕又畏懼的數據;例如近四分之一世紀平均每年9.5%的高經濟成長率,不只創下難以跨越的世界紀錄,更成為經濟學家急欲破解的成長之謎;中國巨龍每年以千億美元之速累積的外匯儲備,已逾1兆美元,不只讓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永遠望塵莫及,這些儲備的運用在金融市場更是動見觀瞻;除了生產、投資,中國大陸亦在創新發展上急起直追,去年的研發支出已取代日本成為第二大,僅次於美國。

這些數據說明了中國經濟的巨大成長潛力,預測中國將美國踢下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龍椅的時間表,更是從2045年不斷往前提,如今最大膽的預言已是2015年,距今不過才八年,而今年德國就要先將世界第三大的經濟地位拱手相讓了。迫在眼前的奪位危機,不只美國感到芒刺在背,七大工業國(G7)的其他成員也對這個五年前才加入世貿組織(WTO)的後進,充滿陌生而不知所措的疑懼;原先依附中國崛起的亞洲中小型經濟體,亦開始深思經濟自主之路。

世界經濟地位的起落,攸關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發言權及政策方向的制定權,就像定期集會的G7,或是在WTO的各項談判,經濟大國的立場總能引領及主導議事方向,為其經濟發展謀求最大的利益,與經濟實力的維繫息息相關。在這方面,中國就靈活運用其深不可測的成長潛力,周旋於經濟大國之間;例如4月間不上G7會議桌、卻於5月間高調舉行中美經濟戰略對話的作法,正欲凸顯世界經濟已非G7作主、而是「G2」當家的形勢;此外,中國亦成功扮演第三世界代言人的角色,集聚了經濟以外的政治影響力。

中國大陸持續且快速的經濟成長,是已經看得到的事實;但這並不代表這尾經濟巨龍就能從此一飛沖天、所有發展經濟的預期成果都能隨著快速的成長而一一到來。相反的,從金融市場、經濟自由度、公共建設、法令規章、文化素養等各個深層檢視經濟成熟度的面向來看,這顯然是一條漫長、崎嶇又充滿不確定性的道路;尤其是在經濟高速成長後,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性調整期,包括產業結構、所得結構、成長結構、人口結構等等,在在都面對嚴苛的挑戰,也有失足的風險。

儘管如此,中國大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已在快速上升,雖然短期內不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老大,但起碼已取得與美國、歐盟鼎足而三的優勢地位。面對此一情勢,以經濟發展著稱國際的台灣,又豈能再視而不見。對台灣而言,經濟是根本,要發展經濟,就不可能排拒與中國大陸的往來,這是非常簡而易懂的道理,卻總是在意識形態中低頭。如今,企業界已不再為兩岸經貿鬆綁向政府進言了,這正說明了企業的心灰意冷。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兩岸經濟的互動模式已經易位,台灣卻還是既有的管理思維,能不令人憂心乎?

【2007-07-30 經濟日報】

中製品污名化 華商膽戰心驚
【歐洲日報/本報記者郭乃雄巴黎特稿】

法國媒體有關中國的新聞報導近來還真不少,從稍早前的毒牙膏,含鉛量過高的玩具、含甲醛超標的成衣,至最近的駭客(黑客)入侵法國官方網路、銷售冒牌減肥藥Acomplia案開審等,這還未包括隔鄰德國的法蘭克福車展上演「碰撞門」之新聞,中國汽車被指抄襲侵權,結果吉利、雙環、江鈴等廠商必須臨時撤展。有關報導接二連三,不啻「多事之夏」,究竟中國真的是被西方處心積慮妖魔化?還是本身確有許多不善之處值得自我檢討?

美國大玩具商美泰兒前後三次促中國廠商回收共計二千萬件玩具,理由是玩具漆料含鉛過高,對孩子體康有害。據悉,法國最大的玩具連鎖店La Grande Recre首次回收中國製玩具是五百多件的Dora,後來乾脆將芭比和蝙蝠俠的若干被疑漆料有問題的玩具配件,統統回收。不過,相對美國的如臨大敵,法國玩具商所採的應對措施是溫和得多,連官方的「競爭暨消費緝弊局」(DGC-CRF)在公布所檢驗的五千件玩具當中,發現含危害性商品高佔百分之十八時,也不想遽爾將矛頭指向中國。但此間解放報則補充指出,「中國製造」佔全球玩具市場百分之七十,驗出有危害性的商品當中,「中國製造」亦高佔百分之八十五。

低價商品恐遭波及

名牌玩具遭大批回收,至於毫無名氣的低價玩具會否遭到同樣命運?到現在為止仍是一個未知之數。此間一名進口華商透露,他真有些擔心這把火會燒到其他低價商品,其實不是始於現在,早在幾年前,海關當局對進口自中國的玩具、眼鏡、家電等一概實施嚴格檢查,既然幾年來都能過關,應該沒問題吧,耶誕節的訂單就快到了,他不想在全年的黃金檔有甚麼狀況發生,否則損失可不菲。該華商擔心的是,由於媒體的連串負面報導,「中國製造」標籤不知會否影響消費者的信心。

該華商可非過慮,最近有線電視Canal+便播出一個特緝,內容是對東莞一家玩具廠之寫實追蹤,當西方人對高含鉛油漆畏若蛇蠍之際,但鏡頭所見的玩具噴漆工,竟完全曝露在油漆氣體的包圍中,工人沒有任何呼吸過濾保護,每天十至十二小時不停為玩具上顏料,工人當中還有疑是童工的影子,這實在匪夷所思。這些鏡頭和日前法國競爭消費局爆出大賣場和供應商互相串通來損害消費者利益之報導,兩相比對確實讓人不安。

工人身處惡劣環境

當消費者付出不低價格購買玩具,原來玩具背後,卻是集團商人不顧商業道德謀取暴利,而生產源頭的工人卻在極端惡劣環境下出賣勞力,每月薪資微薄(一百二十歐元),西方人對「中國製造」是何觀感?乃可想像。

法國電視三台France三日前在午間新聞又播出一段報導,稱阿爾薩斯省的化驗所現時正檢查中國成衣是否存在危害物質,報導員說這是繼毒牙膏、玩具之後又有中國貨受到安全質疑。化驗師在回答採訪時指出,中國若干成衣的染色顏料及甲醛含量都受到關注,因為法國有消費者投訴因穿了中國成衣而滿身冒出紅泡疹及癬疥,報導還加插臨床所拍的圖片,作為佐證,化驗師表示若干成衣的染料存有毒性,消費者皮膚吸入多了會有致癌風險。新聞報導員意有所指地說:「這就是購買便宜貨的代價。」

說到減肥藥Acomplia的仿製案亦於日前開審,計有七人被告,首腦是一名法國人,從犯包括一名英國人,五名中國人,他們被檢控出售危害他人健康物品、不實宣傳、假冒商品、侵犯專利權等罪名。A-complia是法國大藥廠Sanofi-Aventis的新產品,兩年前接獲廿餘宗在網上買到冒牌藥的投訴後,即由該藥廠的專門查緝小組在線上全力追蹤,終於把被告等人抽出了出來。在此同時,印度亦傳出查獲大批中國輸入的冒牌威而鋼,並發現一個頗驚人的國際銷售網絡,原來中國製的冒牌威而鋼以曼谷為轉口地,輸入印度再輾轉傾銷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假威而鋼被發現含檸檬酸西地那非的濃縮物,服用者安全堪虞。在法國,中國冒牌威而鋼被查獲亦時有所聽聞,其中不少是轉銷北非地區。

十三日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向來被視為國際汽車工業的「奧運會」,然而中國的產品還未出場亮相,竟先遭到其他西方同業的警告,德國的寶馬和戴姆勒佳士拿強烈聲明在先,只要雙環產製的CEO和No-ble車型一亮相任何一個國際車展,即以抄襲侵權控訴雙環。結果廠商雙環、吉利、江鈴幾經評估得失,最後決定撤展,理由是保持尊嚴,不想「陸風碰撞門」事件重演,況且參展是為爭取榮耀,而非受辱。不過,華晨汽車則仍堅持參展,總裁劉志剛表示中國廠商確實受到不公平待遇,但參展若能有助瞭解海外消費者的批評,亦十分難得,況且他們的批評,有些亦不無道理,可以有助業者改進。

轉屈辱為改進力量

劉志剛的話某種程度可代表中國部分人的現代公民意識,即使外國人的批評不無雞蛋挑骨頭的味道,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幸虧這些苛評,在雲堆上自我陶醉的中國人才會清醒過來,看清自己的缺陷,然後努力知所改進。誠然如今「中國製造」的名聲已經蒙受汙點了,連海外華商每次與當地人談到「中國製造」,亦備嘗尷尬,但與其整天怪西方對中國明年辦奧運有「眼紅症」,倒不如下定決心全力自我改造,視屈辱是一種寶貴經驗,以砥礪來者。

正如奇瑞汽車的總經理秦力洪說,被責罵不可怕,可怕的是連膽量和信心都沒有。現在是中國人展現膽量信心,自我改進,提升形象之時候,不要再讓批評「中國製造」變成西方人的一種生活時髦!

【2007-09-14 歐洲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25749
(轉貼)「美國核武越強,中美更易開戰」?
2007/07/07 12:15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7.07.13  
中共兩年將超德 成第三大經濟體
白德華/上海報導

    中共官方統計,今年上半年大陸外匯儲備破一.三兆美元,半年增長竟超過去年全年總和,加上相關數據顯示,大陸經濟有過熱跡象,極可能導致緊縮政策一觸即發。此外,中共向上修訂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達一一.一%,創十二年新高,預計今年總產值將逼近德國,有機會在後年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官方媒體說,按GDP總量計算,目前中國排在美、日、德國之後,居全球第四。華爾街日報指出,大陸新公布的去年GDP總量已達二.七○五兆美元,已大幅接近德國GDP總量。去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二.三兆歐元(約三兆美元),但經濟增長僅二.五%,遠低於中國專家預期說,中國將繼續成為亞洲經濟增長火車頭,有機會在○九年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繼六月外貿順差再創新高後,大陸近日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貨幣信貸高增長趨勢不減。專家指出,這表明先前的緊縮措施效果不明顯,一旦十八日公布物價消費增長指數逾四%的話,短期內減免利息稅和加息措施都有可能出台。

    大陸今年上半修改出口退稅政策,導致企業拚命出口結匯,也造成六月份外貿順差二六九.一億美元創新高,六月外匯儲備就增加四百億美元,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其中可能含有大量熱錢流入。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研究員伍永剛指出,過快的外儲增長,將使人民幣升值壓力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匯率正頻繁刷新匯改以來新紀錄。六月末,人民幣匯率一美元兌七.六一五五元人民幣,到十一日的報價已到七.五七一二元。

中國時報 2007.07.10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動工
林克倫/台北報導

    中國南水北調輸水工程中,最具挑戰性的中線跨黃河輸水隧道於八日正式動工,該隧道位於黃河河床下方四十公尺處,總長十九.三公里、直徑七米,跨黃河長度四公里,採用比台灣雪山隧道更新機型的潛盾機挖掘,完工後將是中國最大跨江河輸水隧道工程。

    八日上午十時,河南鄭州附近鄰黃河北岸河床下四十公尺處,一部形同小火車般的潛盾機(大陸稱盾構機),開始緩緩轉動前方刀盤以削切岩土,據《人民日報》報導,此項工程象徵南水北調中線「咽喉」的「穿黃」樞紐工程正式啟動。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畫由長江支流漢江上游丹江口水庫引水,後沿著伏牛山與太行山脈前方平原一路北上,並在鄭州市區西方三十公里孤柏山嘴灣處穿越黃河,南岸起點為滎陽、北岸終點為溫縣,總長十九.三公里,黃河段長度四千二百五十公尺。

    水道採凌空飛架渡槽或是開鑿河底隧道兩種工程方案的論爭長達十年,最後由可免受溫度、風雪、地震等影響,且耐久性佳、檢修簡單的隧道方案出線,但如何在黃河河床底部卅五米至五十米處沙層開鑿出兩條隧道,對施工單位是項重大挑戰。

    為解決河底施工難度,負責施工的中線建管局從德國引進、外觀跟挖掘雪山隧道相似的潛盾機,技術部主管龐敏指出,「盾構機掘進技術安全可行」,希望借重潛盾機,將施工變數降至最低。

    黃河畢竟是中國文化源頭,在歷經數千年氾濫堆積下,誰也不知道河床底下有何「寶物」,施工單位人員坦言,最擔心在挖掘時會遇到堵塞潛盾機削盤的古樹、孤石等物體,為此德國設計公司還在潛盾機前方加裝超音波探測器,強化施工預報工作

    為確保已開挖隧道不會發生滲水、坍塌現象,潛盾機每前進一.六公尺必須停下來「喘口氣」,讓施工人員安裝鋼筋混凝土襯壁,並進行加固、灌縫等作業,而鋼筋水泥襯壁厚度達四十公分,完全可支撐隧道壓力

    「穿黃」工程採雙隧道設計,八日開工者為右引水洞,左洞預定八月中動工,潛盾機規畫每日挖掘十公尺,預計於○八年九月穿越黃河後,開始挖掘邙山斜洞,工程預計○九年三月貫通完工。

德:中國兩年內躍居世界第一大出口國

德國連續五年保持的世界第一大出口國頭銜馬上就要不保。德國批發與外貿同業公會表示,最慢兩年內,中國就會超越德國,躍居世界第一大出口國。

德國批發與外貿同業公會主席波爾納昨天在柏林表示,明年二零零八年德國和中國的出口金額非常接近,到了後年中國就會超越德國,「這點我非常肯定」。

歐洲聯盟第一大經濟體德國,從二零零三年以來就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今年出口金額可望首度超越一兆歐元(約新台幣四十五兆元)的關卡。

雖然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的頭銜不保,不過對德國來說並不是壞消息。德國工商總會表示,中國的出口百分之六十與德國企業有關,中國經濟崛起反而能讓德國得利。

【2007/08/15 中央社】

閩東三景 聯手進軍世界

福建寧德陳家東代市長透露,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旅遊風景區太姥山、白水洋將和新近獲證實的福安大規模冰臼群,聯手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陳家東代市長表示,目前寧德已多次開會研究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的具體相關事宜,預計年內將報國家有關部門批准。

太姥山旅遊風景區是一處以花崗岩峰林岩洞為特色,融山、海、川、島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風景旅遊勝地,觀賞面積逾92平方公里,保護面積二百平方公里。

白水洋旅遊景區因其奇特的地質地貌現象,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白水洋經地質專家考察,確認為世界稀有的淺水廣場,由一塊巨石鋪展水底,面積達八萬平方米。

剛由專家考察證實的福安大規模冰臼群,估計為距今約兩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時期的產物,遺跡資源集中、規模巨大,是目前冰川、冰臼考察發現史上絕無僅有的,堪稱「中國冰臼的寶庫」、「冰臼奇觀中精品」。

有關人士稱,福建寧德地質地貌獨特,太姥山、白水洋將和福安大規模冰臼群三景區都分別具備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的條件,太姥山、白水洋目前已是國家地質公園,此次聯手申報將為寧德推行閩東大旅遊區概念打下堅實基礎。

【2007/08/15 世界日報】

港深談合併 打造全球第三都會

香港與深圳關係越來緊密,香港特區政府前天邀請深圳高階官員和專家,討論把香港、深圳打造成國際大都會的可行性。專家稱如果香港和深圳組成「港深大都會」,在二○二○年時,經濟總量將達到一點一一兆美元,僅次於紐約、東京,成為全球第三大都會。

長期以來,深港合作的議題都由深圳方面提出,但這次「港深建構大都會」的建議卻由香港方面主動提出。香港的研究報告指出,在調查兩地學者、行業、企業代表及深港政府官員後,提出了十項建議,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建議香港允許深圳約二百萬居民只須持有智能卡,便可以隨時到香港消費、遊玩、探親和進行商務等活動。這份報告還建議將深港兩地機場鐵路完全接軌,把兩地機場連接成「超級航空港」。

星島日報報導指出,對於「港深都會」的建議,香港方面只有六成民眾同意,三成的民眾不表樂觀或對建議持保留態度。其中,香港的勞工團體對於低成本的大陸勞工,在香港可能獲得就業機會心存恐懼。而跨境犯罪問題也會變得更加嚴重,一些香港居民更擔心香港的房價和工資水平會被深圳拖低。

大陸媒體稱,香港與深圳的經濟聯繫越來越強,雙方關係也由開放之初香港引導大陸經濟,變成現在香港跟隨大陸經濟。這也是為何香港會提出「港深大都會」的主因。

【2007/08/15 聯合報】

中共黨員增至7239萬人

新華社公布,截至去年年底,大陸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七千二百卅九萬人,比前一年淨增一百五十八萬名。報導稱,全黨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結束後,黨組織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新鮮血液不斷補充,黨的組織和黨員隊伍充滿生機與活力。

新華社根據中共中央組織的資料說,從黨員的年齡看,卅五歲及以下的黨員有增多趨勢,共有一千六百九十一萬名。黨員中以女黨員、大專以上學歷黨員增幅最多,其中女黨員為一千四百廿九萬名,佔黨員總數的近百分之廿,比上一年增加零點五個百分點。

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黨員有二千二百萬名,佔黨員總數的百分之卅,比上年增加一點七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中共黨員隊伍的結構進一步優化、素質進一步提高。

【2007/07/10 聯合報】

「美國核武越強,中美更易開戰」?
 
2007/07/07 00:40 
鄭大誠 

日前有美國專家撰文認為,「美國核武越強,中美更易開戰」。文中的資料雖然大多是引用前陣子美國科學家學會有關中共核武的評估報告,不過兩位作者卻認為美中的核武落差將更會增加雙方大戰的可能性。對於這一點,筆者倒是有不同意見。 

首先,中共的核武現代化一直在持續著,雖然仍和美軍仍有一段距離,但差距卻不會是越來越大。誠然,中共目前僅擁有30餘枚洲際飛彈、20枚洲際飛彈核彈頭。但自1983年起,中共卻已開始發展配有多目標獨立重返大氣層(MIRV)能力彈頭的升級型東風5A型飛彈,射程增加為13,000公里,並裝配有更精準的導向系統。此外,中共還積極發展東風31型飛彈的改良型東風31A型。據信這些可達美國本土之洲際飛彈均具有攜行重型核彈頭之能力,可以具體地造成對美之戰略核嚇阻。海基方面,新型094型彈道飛彈潛艇每艘最多可配載16枚3級式巨浪2型飛彈。巨浪2型飛彈子型眾多,但至少都可攜帶3個以上多目標獨立重返大氣層彈頭,射程可達8,000公里,性能早已非吳下阿蒙。 

此外,對中共來說,有效的核嚇阻絕不是要與美國達成全面性的核武平衡。事實上在後冷戰時期,就連俄羅斯也放棄了冷戰時期「恐怖平衡」的思維。對中共來說,能以「小而精」的核武部隊來對美國本土與海外美軍造成不對稱的核嚇阻才是最重要的。美軍知道這點,也必然不會因為核武數量的差異來對中共採取「先發攻擊」。因為這不僅與小布希政府在2002年所公佈的「核武態勢」不合,新核武態勢的第二隻腳就是要用精準傳統武器作為「攻擊性打擊」嚇阻,來降低過去對核武的單一性依賴。同時在中共沒有使用核武的情況下,對北京使用核武還會遭受到各國在國際政治上的壓力。由此看來,美國實在沒有什麼重大誘因要在重大危機時先對中共使用核武。 

●東森論壇徵稿區→http://www.ettoday.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ettoday.com

(●作者鄭大誠,男,北縣人,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鄭大誠特區)


本文於 2007/08/19 04:20 修改第 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99808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