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贊成 「不撤彈 不談判」
特派記者范凌嘉∕英國劍橋十一日電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上午與劍橋學生座談,有留學生主張中國若不撤除飛彈,台灣就拒絕談判;對此馬英九表示他「完全可以接受」,他認為未來談判議題應列入和平協議,「沒有人喜歡生活在刀尖、槍尖,甚至是飛彈下。」
劍橋台灣留學生協會舉辦這場座談會,原本只有約七十名台灣留學生報名,但現場卻湧入兩百多名大陸留學生。有台灣留學生問馬英九當選總統後最想做什麼,馬英九警覺性也很高,「你這個問題太敏感,我如果答覆你,記者一定會報導我在發表政見。」引來現場哄堂大笑。
物理系博士生呂培華表示,他很高興馬英九說「統獨應由台灣人民決定」,但台灣當務之急,是要解決七百顆飛彈對準台灣的問題,台灣應該學中共堅持一中原則的精神,若對岸不撤除飛彈,就不要談判,人民有權利不要活在恐懼中。
馬英九回應,「這想法我完全可以接受」。但他解釋,兩岸商談氣氛,應一步步改善,若雙方各有堅持且堅持到底,最後一定會對衝;台灣即使軍事力量不如大陸,但如果中共真的出兵,在沒有挑釁狀況下攻擊台灣,美國日本不會坐視。
對於中共打壓,馬英九表示近年來有四次出訪遭到中共打壓,但他不會因為受打壓,就放棄追求和平的想法,這樣和平永遠得不到,「你打壓我,我咬牙和血吞,但仍然繼續堅持想法,一定要維持台灣人民應有的尊嚴。」
大陸留學生詢問什麼是統一的成熟條件?馬英九表示,統獨都是台灣人民的選項,因台灣已經是完全民主的社會,不可能有個人或政黨可強迫大家決定,「但台灣與大陸若在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社會公平有更大相似性時,也許有統一機會。」馬英九補充,雖然有機會,但能否實踐,還要看台灣人民是否同意。
【2006/02/12 聯合報】
兩岸關係 馬英九明提二P三C論
中央社倫敦十二日專電
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明天將到英國政經學院,對台灣當前兩岸關係發表重要談話,希望為兩岸關係建立新典範,建立和平(Peace)與繁榮(Prosperity)的二P階段,透過從對立(Confrontation)、和解(Conciliation)到合作(Cooperation)的三C階段,建立兩岸長遠和平。
馬英九表示,兩岸問題非僅侷限在兩岸問題,而是希望解決族群、統獨、省籍、經濟的台灣內部問題以及國際問題,為兩岸關係營造新典範。
他指出,所謂新典範,非單純回到務實的「九二共識」路線,而是希望導向新願景,國民黨希望超越舊思維,尋求新的典範。
【2006/02/12 中央社】
廢統論 反制馬英九效應
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謝長廷口中的「馬英九現象」對陳水扁的衝擊有多大,從馬的「終極統一論」逼出扁的「廢國統會說」即可看出。
去年十二月三日,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大敗,扁成黨內眾矢之的,馬英九則在國民黨內站穩領導地位,扁不擔心馬厚實了內部權力基礎,卻極在意馬英九逐漸顯現出他在台灣社會意見領袖的分量。
對扁來說,一旦馬英九現象被「過度膨脹」,馬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在社會上發酵,政治實力已不如人(國會、縣市長席次皆是朝小野大),要是連民意取向都發生骨牌效應,未來施政將更加寸步難行,這是扁及其幕僚間最不樂見的事。
因此,去年底馬英九接受國外媒體訪問,提出「終極統一目標」的說法,便被陳水扁視為對他一項相當震撼的挑戰,深怕對民進黨所一再強化的「台灣主體意識」產生衝擊。於是,扁在去年底,馬英九「終極統一論」出口後沒多久,便指示國安會加以研究因應,並清楚地要國安會以「廢除國統會、國統綱領」作為反制對策。當時豈止年初一談話還沒擬定,連元旦祝詞都還在思索中。
而在國安會研議階段,扁先遇到元旦祝詞,當時,扁的加強「台灣主體意識」一段,就是衝著「終極統一論」而來,只不過當時多數解讀,認為扁是為了防跛鴨,及轉向重拾基本教義派支持,以穩固領導地位才會如此宣示,殊不知,那已是反制馬英九效應的第一步。
緊接著,國安會對研議廢國統會、國統綱領有了初步意見,扁便立即於年初一直接拋出此議題,即便事後幕僚不斷強調只是「認真思考」階段,並未打算即刻執行,但是就當時扁談話的語氣、內容、前後文,即便沒有「廢的具體作為」,欲廢之而後快的態度也夠明確了。
隨後,因讓美方「感到意外」,扁透過管道向美溝通,但是過程中,扁並未承諾要收回成命,而是不斷強調其談話背景與源由,簡單的講,就是是被「逼」(中共因素、終極統一論等)出來的。
事後,雖然媒體報導美國反應報得沸沸揚揚,但府方內部認為美方的壓力已暫且得到緩和。接著,就是馬英九也修正了終極統一論的講法,最近一次已調整為未來由台灣人民決定。「反制馬英九效應」,沒讓終極統一論發酵,對扁而言,這樣的操作,即使被批評為是在「走鋼索」,但效果畢竟是達到了。
【2006/02/12 聯合晚報】
大陸人入黨 呂游批馬
本報記者∕台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表示,不排斥中國大陸民眾加入國民黨。副總統呂秀蓮、民進黨主席游錫?昨天同聲質疑,游錫?並說,未來北京、上海可能會有國民黨分部。
台聯立法院黨團總召黃適卓昨天提出嚴正抗議,認為此舉可能促使中國對台灣進行「木馬屠城」。他要求內政部在本周召開政黨審議委員會,針對國民黨的違法舉動給予警告;若真有中國人士成為國民黨員,則應解散國民黨,以維護台灣民主憲政秩序。
呂秀蓮昨天出席台北市呂姓宗親會祭祖暨新春團拜活動,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大家可以公開質疑馬英九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不是也要鼓勵中國國民黨員加入共產黨呢?
近來馬英九一連串終極統一論、台灣前途由人民決定等談話,游錫?也說,民進黨主張台獨,但最後應由台灣人民決定,馬英九雖指「尊重台灣人民決定」,是否隱藏「中國人民也可決定」這部分沒有說出來?如果是如此,和民進黨用語不同。他到現在都還未弄清楚馬英九的原意。
【2006/02/12 聯合報】
馬:連戰和平之旅是起點 會展開積極對話
中央社倫敦十二日電
目前人在英國倫敦參訪的台北市長馬英九,明天將在倫敦政經學院(LSE)發表兩岸關係重要演說。馬英九認為,前國民黨主席連戰的和平之旅,只是一個起點,他會在這個基礎之下,努力展開積極性對話。
他表示,過去故總統蔣經國所做的改革,是採務實的路線,但在前總統李登輝時中斷了,他希望能繼續這個務實做法,但這只是一個起點,不能只有停留而停滯不前,否則,兩岸之間將沒有出路。
馬英九進一步說明,務實路線只是一個方向,並非務實就是一種答案,他想要讓兩岸三地的人民、美國與日本了解我們的誠意與決心。
目前人在歐洲參訪的馬英九,已在英國進行多場座談,由於倫敦政經學院是英國頂尖高等學府,是培養英國乃至世界各國社會菁英的搖籃,學術地位崇高,邀請的演講者大都是世界級的領袖,包括美國總統柯林頓及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等,都曾在此發表演講。馬英九是近年來第一位在政經學院發表演說的華人。
【2006/02/12 中央社】
呂秀蓮:中國化是馬英九參選總統最大挑戰
中央社台北十二日電
副總統呂秀蓮今天表示,二千○八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最大挑戰是國民黨把台灣帶向中國化,他如何向本土做交代,而且馬英九父親馬鶴凌的墓誌銘上寫著要統一反台獨,這句話注定二千○八年,選民會檢驗馬英九;對問鼎二千○八年總統大位,呂秀蓮重申,大位不可以智取。
呂副總統晚間接受年代電視台專訪,對主持人問到如何看待馬英九現象,她表示,馬英九是從市長、主席邁向參選總統之路,選民將檢驗他在國民黨的表現,包括黨內的團結與國會的表現,譬如說監察院怎麼可以廢掉一年,這是毀憲,軍售問題應理性討論不是全面杯葛。
呂秀蓮表示,二千○八年馬英九邁向總統之路,最大挑戰就是國民黨這個舊政權是否能蛻變、革新,現在媒體對馬英九很寬容,他做錯事,媒體會避重就輕,當他參選總統,這些都可能會被檢驗,國民黨最大挑戰是把台灣帶向中國化,如何對本土做交代,必須讓台灣主體性檢驗,對民進黨而言,則是防腐與迎接全球化挑戰。
馬英九日前接受國際媒體專訪時說統一是終極目標,日前投書媒體又改口說維持現狀,呂秀蓮說,檢視馬英九過去言行,說了幾百次不選台北市長,最後還是選了,選舉取向的人所說的話,最後統統要拿來檢驗。
主持人問到任何民主國家副總統都是當然下屆總統候選人,呂秀蓮是否有意角逐二千○八年總統大選?呂秀蓮說,沒有規劃,且以擔任過兩任副總統候選人的經驗,她相信大位不可以智取,端看連戰與宋楚瑜兩人,鐵板神算都說他們會當選,結果還是落選,她認為,這不是天命問題而是天理與民心。
【2006/02/12 中央社】
馬憂廢統論 重演布希批扁事件
| | | | | | |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右)十日下午忙裡偷閒,在劍橋友人與政大國關中心甘逸驊(中)的導引下,漫步劍橋卅分鐘。圖後方為國王學院教堂。 記者范凌嘉∕攝影 | | | | |
| |
【特派記者范凌嘉∕英國劍橋十日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昨天與劍橋大學院長、教授座談時表示,陳水扁總統提出「廢國統論」,他擔心四月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時,會重演兩年前美國總統布希公然批評陳總統的情形,這對兩岸關係會有爆炸性的影響。
馬英九十日傍晚這場座談有十多位學者參加,馬英九用字遣辭溫和,從頭到尾沒有批評陳總統。會後馬英九表示,他只是就事論事,他在國外一向不批評自己的元首,「但是陳總統的廢國統論所造成的影響,我也不能不說,畢竟在學府談這類事要講真話。」
馬英九分析,台獨最主要的內涵是「法理台獨」,亦即更改國號、限縮領土至台澎金馬,這些做法就會被其他國家視為法理台獨。無論台灣願不願意,國際現實就是如此,在紅線範圍內,台灣享有選舉總統、國會、地方政府之權,不會受到干預;但如果越過紅線,就會招致強烈反應,「這點謀國之士不能不了解」。
馬英九直言,他擔心四月底胡錦濤訪美,會重演兩年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時,布希當面對溫家寶批評陳總統的事件,「不管總統說了什麼話,我們國家元首被別的國家元首批評,我的心裡還是很難過。」
連戰四月要再度訪中,馬英九是否會託連戰轉達意見,馬英九回應,他回台灣後,會深入了解連戰此行的時間與目的,斟酌情況,提出必要建議。
有學者以馬英九在亞洲華爾街日報的投書,質疑馬英九主張的維持現狀,「現狀每天在變」;馬英九坦承,現狀的確時時改變,但美國認為台灣不應跨過紅線、總統公開承諾四不一沒有,這些都是構成現狀的要素,美中台三角關係「互信」是很重要的,希望陳總統認真考慮的廢國統論,不要真的實現。
【2006/02/12 聯合報】
藍:混淆分際 應回歸體制
記者尚毅夫∕台北報導
藍營不認同在野黨主席出席國家安全會議,認為這是破壞憲政制度之舉,不僅架空行政院、立法院,也混淆執政與在野分際,政府應首重回歸正常體制運作。
親民黨中央政策會主任張顯耀說,依據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規定,總統得邀有關人士出列席國安會議,如總統認為有必要,可邀請在野黨主席聽取國家安全大政簡報,沒有必要修法。
他表示,就目前憲政運作來看,大家已覺得國安會是太上皇,總統藉著國安會干預、架空行政院,若在野黨主席固定出席國安會議,甚至會架空立法院。張顯耀認為,大家應該遵守憲法運作與維持權力分際。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潘維剛則認為,目前國家安全會議不常開,國安會諮詢委員猶如太上部長,修法等於是替國安會的違法亂紀解套,她強調,回歸正常體制運作最重要。
【2006/02/12 聯合報】
兩岸關係 馬英九拋 3C2P
特派記者范凌嘉∕英國格林威治十二日電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表示,追求兩岸和平穩定是國民黨的一貫精神,雖然任務艱鉅,但國民黨有強烈決心,透過和解與談判完成;他強調兩岸關係要用「以小事大」精神,發揮智慧,不能用蠻力硬碰硬,不然只有毀滅一途。
馬英九將於英國時間十三日晚上(台北時間十四日凌晨)在倫敦政經學院(LSE)發表重要談話。馬英九將提出「兩岸關係新典範」,宣示將以善意與耐心,從國內、兩岸與國際三面向兼籌並顧,追求兩岸的永久和平。
馬英九將訴求「三C階段論」,主張兩岸從對抗(Confrontation)、和解(Conciliation)過渡到合作(Cooperation ),以期達成和平(Peace)與繁榮(Prosperity)的「二P目標」。
馬英九十三日將先後在 LSE 與英國皇家三軍聯合研究所(RUSI)發表演講。 LSE 與 RUSI 向來只邀全球重量級的政治人物演講,馬英九是近年來唯一受到 LSE 主動邀請的華人。
馬英九對這兩項行程高度重視,旅途中多次修改講稿,並頻頻與國民黨文傳會主委鄭麗文等幕僚討論,連講題也是調整後才定案。馬英九在 LSE 演講題目暫定為「Bridging the Divide 」(為分歧架橋),宣示國民黨對兩岸關係的最新立場。
馬英九表示,兩岸問題非僅侷限在兩岸問題,而是涵蓋國內、兩岸與國際三大面向。
他認為兩岸的問題不光是中共打壓而已,因為雙方都有深厚敵意,導致瀕臨危險局面,但民進黨政府從不溝通,反而不斷挑釁,以此為炒作選舉的民粹手段,這些都需要國民黨努力化解。
馬英九指出,中共對於台灣不只有飛彈威脅,還有潛艦、先進戰機等,兩岸不能因為敵意進行軍備競賽,這會使情況更惡化。他說,撤除飛彈只是化解兩岸關係緊張的一環,無論兩岸敵意多深,互信基礎多低,應建立和解溝通基礎,進一步積極對話談判。
【2006/02/13 聯合報】
李登輝:馬英九別認為自己帥
記者何明國∕台北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昨天在台北國際書展「主題活動廣場」和讀者談讀書經驗,現場擠滿等著李登輝簽名的年輕讀者。不過現在年輕人風靡的書,李登輝沒聽過;李登輝年輕時讀的書,時下年輕人「莫宰羊」。
李登輝說,他從小喜歡看書,十六歲開始讀探討人生問題的書,影響他最多的三本書是歌德晚年完成的代表作詩劇「浮士德」、英國作家湯瑪斯卡萊爾的「衣裳哲學」、日本作家倉田百三所寫的戲曲「出家人及其弟子」。這三本書啟蒙他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內容至今未忘。
李登輝談他早年讀的這三本書,現場年輕人聽的「霧煞煞」,主持人是出版界新秀顏秀娟,她問李登輝知不知道,文學類以外,時下年輕人最風靡的書是什麼?李登輝一臉茫然,顏秀娟說答案是「美容大王」,李登輝丈二金剛的表情;主持人只好再問他,「知不知道大S?」李登輝很誠實說:「不知道。」現場觀眾不禁莞爾。
主持人問李登輝和孫女巧巧(李坤儀)有沒有一起討論讀過的書。他說,最近和巧巧討論到日裔美籍作家福山的著作「誠信」,該書正好是巧巧在國外求學時,老師開的「書單」。
李登輝說,他讀這本書的感想是,價值觀和信賴感很重要,現在台灣最欠缺的就是價值觀,如果沒有「TRUST」,將無法立足。
他也談及領導人的要件,要有信仰、公私分明、願意放棄權力等。他奉勸政治人物不要迷信「charisma」(魅力),像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不要認為自己長得帥,魅力今天存在,明天就可能消失。
在記者追問下,李登輝還透露,今年廿六歲的巧巧還沒有男朋友。他還爆料說,巧巧到倫敦經濟學院念經濟學,金融管理實習時,「天天在銀行打電話,要人還錢」,她覺得沒意思,後來改讀流行市場「fashion marketing」。
【2006/02/13 聯合報】
赴英演講 馬英九盼台灣成歐盟思考主軸
中央社倫敦十三日電
台北市長馬英九今天下午將拜會英國王家三軍聯合國防研究所(RUSI),向與會智庫學者、官員與外交官演講,馬英九表示,會從經濟層面讓台灣扮演區域跳板角色,政治層面讓歐盟考慮兩岸和平的進展等觀點,希望這些看法能成為歐盟思考的主軸。
他上午接受中央社等媒體提問表示,所謂安全涵蓋面不限於軍事,主要談東亞和平到兩岸和解,對歐盟有何種意義,因為歐盟對東亞關係一直在增加中,也重視與中共關係,他們希望在這個領域與美國競爭。
馬英九指出,當歐盟與中共關係愈來愈密切時,也必須面對中國所發生的問題,這也就是它們在天安門事件時對大陸實行武器禁運,表達對人權關切,後來本來要解禁,但去年大陸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則暫緩。
因此,從一九八九到二千○五年,歐盟對大陸最起碼都是關切人權與和平,這也成為歐盟思考的主軸。
他認為,大陸人權部分是否改善,不需要台灣幫忙,但在兩岸關係上有否朝和平邁進或悖離和平,台灣則可以提供一些看法。
馬英九說,他主要內容是去年連戰去大陸訪問所達成的願景,既然歐盟把反分裂國家法列為可考慮因素,將來兩岸在和平方面的進展,應也可以考慮進去,也就是說,反分裂國家法究竟對兩岸間關係有什麼影響,應做為歐盟觀察對象。
在經濟層面,馬英九說,與歐盟有關係的是兩岸簽訂共同市場,如兩岸能朝此方向邁進,一旦大陸與東協簽訂自由貿易區,所形成的一個大的自由貿易區或經濟整合,台灣如果不如此做,會衍生新出走潮,對台灣不利。
他強調,如能有新的結構性安排,對台灣有良性作用,也能讓台灣不要被邊緣化,因此,台灣想要突破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被邊緣化困境,務必要順勢而為。
【2006/02/13 中央社】
馬英九:訪美與軍購案 無直接關係
中央社倫敦十三日專電
台北市長馬英九今天上午接受記者訪問指出,美國方面早從去年起即邀請他訪問,他今年也會再訪問美國,雖然時間沒有敲定,但「與軍購案並沒有直接關係」。
他表示,由於國民黨的黨史館與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有一個近代史研究計畫要揭幕,他可能會出席,至於確實的時間與地點,並沒有確定。
不過,馬英九指出,對於到國外訪問,他不排斥會見關鍵的人,就關鍵的政策,表達關鍵看法。
另外,中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鄭麗文強調,國民黨的確規劃希望馬英九到美國,參訪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但確切時間沒有定案。
【2006/02/13 中央社】
國民黨版軍購案 考慮美中台關係
中央社台北十三日電
重大軍事採購條例草案將在立法院新會期闖關,國民黨預定二月底提出軍購主張,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天說,詳細內容還沒有定案,將考慮兩岸、美中台關係等,並與其他在野黨溝通後再做決定。
國民黨團書記長潘維剛接受記者詢問時說,國民黨思考的方向,不僅是軍購案內容,還考慮兩岸關係、美中台三方關係等。也將和其他在野黨溝通,提出最合適的版本。
國民黨籍立委丁守中(台北市)說,國民黨軍購小組最近沒開會,已改由國民黨智庫、政策會組成的國安小組研擬軍購案。這個小組明天將集會,目前還未討論具體主張。
也是國民黨國安小組共同召集人之一的丁守中說,國民黨部份軍購主張已見諸媒體,二月底、三月初提出的看法,不會具體針對潛艦、反潛機、愛國者三型飛彈三項軍購提具體清單或方案,只有原則跟大方向。
詢及軍購主張是否等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返國才會定調?丁守中說,「應該是」。
立法院長王金平一月下旬擔任宏都拉斯總統就職特使,他在過境美國華盛頓時表示,國民黨已經定調,二月底會提出國民黨版軍購案,提供朝野黨團協商,相信軍購案在立法院很快進入實質審查。
【2006/02/13 中央社】
等軍購案底定 馬英九四月訪美
| | | | | | |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中)在台英商務協會副主席耿德(右)陪同下,乘坐泰晤士河遊艇。馬英九望著沿岸風光,心中若有所思。 記者范凌嘉∕攝影 | | | | |
| |
【特派記者范凌嘉∕英國格林威治十二日電】消息人士指出,國民黨正積極為黨主席馬英九規畫四月訪問美國事宜,將參訪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並有數場黨政行程。由於時值軍購案通過與否的關鍵時刻,馬英九的訪美計畫,立刻引起國安單位高度重視。
這將是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之後,第一次訪問美國。
國民黨方面對此極度保密,相當低調,國民黨高層表示,日前蔣家把兩蔣日記交由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暫管,國民黨也提供許多重要歷史文獻與黨史資料,馬英九這次造訪史丹福大學,將參觀胡佛研究中心的學術研究成果。
國民黨核心幕僚分析,軍購案沒有進展之前,馬英九「不方便」訪美;但黨版軍購案在二月底、三月初提出後,狀況可望明朗,國民黨與美國的關係會比較緩和,四月初將可大勢底定,因此是訪美的適當時機。
核心幕僚透露,即使馬英九不到美國,美國官方也透過智庫系統與退休官員,到台灣與馬英九積極接觸,了解國民黨的想法。
據了解,這次智庫也出面邀請馬英九訪美,再加上美國僑界殷殷期盼,馬英九行程可能會很滿,並且跟美國國務院人士在特定場合「不期而遇」。
據指出,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四月間也將再度前往大陸。時值連戰和平之旅一周年,連戰很想看看祖墳整修狀況,連戰幕僚已數次赴大陸商談此行細節,這次可能造訪北京、西安、上海與南京等地。
【2006/02/13 聯合報】
藍:麻疹早發好 難道要拖到二○○八?
何博文、郭淑敏∕台北報導
國民黨首度提出「台獨是人民選項」後,黨內高層評估,已充分達到原先預期的效果。至於引發的各項爭議,高層人士指出,「就像人一生都會發一次麻疹,早發比晚發好;兩岸統獨議題是馬英九的罩門,二○○六年發完麻疹後就免疫了,難道要拖到二○○八年前夕才發作?」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將於週日清晨返台,隨即在機場召開記者會說明此次訪歐成果。對近來國民黨刊登廣告列入台獨選項議題,引發的各方爭議,馬英九將再完整詳述國民黨維持現狀的立場。
正在比利時繼續訪歐行程的馬英九也強調,「台獨是部分台灣人士的選項」,但不是國民黨的主張,也不應該是台灣未來的方向。國民黨主張的是維持中華民國現狀,「過去是如此,現在是如此,未來還是如此」。
馬英九昨天抵達比利時安特衛普,當他看到安特衛普港邊辦公室外懸掛中華民國國旗時,隨即與同行成員台北縣長周錫瑋等人高唱中華民國國旗歌。馬英九強調,這是台灣企業在海外投資展現經貿實力,才會有如此成果。他強調,台灣要提振經濟,避免不必要內耗,使國力更伸展。
據了解,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對這次台獨選項論述非常有信心,還要求黨中央不需要再針對這項論述多做發言或闡述,「因為我們說得很清楚,也已經定調不會有退縮或改變。」
但桃園縣長朱立倫表達不以為然。他表示,台獨不但不該是國民黨的選項,也不該是台灣的選項,作為一個有理念、負責任的政黨,本來就應反對不利台灣的選項。朱立倫表示,等馬英九訪歐返國,他將與馬安排見面,當面提出相關的建議。他強調,「馬英九能吸引到中間、淺綠選票,是因為他的改革、清廉,不是他的統獨立場。」
台海風雲 馬:該有解決方案了
中央社
台北市長馬英九今天說,他一直思考如何尋找出達到兩岸和平的路徑,跨越鴻溝,將來仍有很多地方可以發揮,也會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架構。他還說,「台海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真正要到了解決方案的時候了」。馬英九並希望歐盟,討論解除中國大陸武器禁運議題時,能把台海兩岸在和平方面協商談判進展,考慮進去,他覺得歐洲不能自外於東亞和平。
馬英九傍晚在結束招商行程,與媒體會餐時,對歐洲之行提出看法說,台灣真的不能自己關門做皇帝,不管外面的情況,像歐洲這樣子的地方,與美國、日本相比,對台灣關切真的少很多。
他還說,愛爾蘭與比利時應該解決國家內部認同問題,也發展出本身認同模式,否則一旦打仗,勢必牽扯到其他國家,所付出的代價是沒有辦法想像的,這也代表他們有追求和平決心,目的仍在繁榮,這也許是兩岸必須追求的目標。
他表示,台灣應從更寬廣角度解決,但最重要仍是「觀念」,包括了和平、繁榮與民主。
記者詢問台灣內部問題究竟是政治、領導人或朝野對立?馬英九指出,台灣就是因為內部的統獨問題,對外的承認與尊嚴問題,處境比當年,也許五年或十年前的情況,不會好到那裡去。
他認為,台灣民主化是很大資產,至少從他過去從事對歐洲工作來說,威權時代有人對台灣戒嚴不滿,但現在很多人對台灣肯定,但為什麼反而局面不容易打開?這一方面也必須深思。
談到對英國學生演講內容,馬英九說,學生提問兩岸關係仍是重點,他一直思考如何尋找出達到和平的路徑,跨越鴻溝,但這只是開始,將來仍有很多地方可以發揮,也會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架構。
他並認為,「台海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真正要到了解決方案的時候了」。
馬英九表示,這次的歐洲行,不僅與義大利杜林市長等人接觸,也與世界經濟論壇一些官員談城市競爭力與國家競爭力,後來與瑞士當地國際組織接觸,也有收穫,因為接觸層級與機構,都是過去不曾有過的。
施明德 樂見馬「選項」
何榮幸、曾薏蘋∕專訪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提出「台獨選項說」引發軒然大波。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昨日指出,任何民主政黨都應尊重台灣前途不同選項,民進黨已經解決這個問題,「台獨選項說」可謂「馬英九的一小步,國民黨的一大步」,這是朝野形成共同外交、國防、兩岸政策的開始,他樂見馬英九跨出這一步,希望馬英九不要退縮。
此外,對陳總統打算廢除國統會,施明德強調,民進黨執政後,陳總統已經做到不提、不用、不談、不廢國統會。國統會、國統綱領已形同放在字紙簍中的木乃伊,陳總統卻從字紙簍中拿出來再丟回去,讓木乃伊又活過來,「細菌跑出來後,美中日都打噴嚏」,「台灣可以不在乎中共反應,但不能不在乎美國反應。」他認為,陳總統「很不聰明、沒有政治智慧」,接下來很難收場。
國統會已是木乃伊 扁讓它復活
他表示,如果陳總統此舉意在二○○八大選與馬英九進行統獨區隔,所有作為都耗在選舉考量,這將是台灣民主的悲哀,他希望這不是陳總統的主要考量;如果陳總統意在「逼美國出面向中共施壓」,台灣那有這個能耐?
至於民進黨即將舉辦的中國政策大辯論,施明德則質疑,陳總統接不接受結論最重要。陳總統若不接受或是僅供參考,則辯論沒有意義,甚至沒有舉辦必要;陳總統若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