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罵長虛偽 謝:誠實面對自己 才幫得了扁
陳水扁出版新書「台灣的十字架」,抖出與謝長廷的長扁心結。謝長廷今天公開露面,強調兩人過去曾經互相幫助,也有很多感性互動,自己一直覺得是真誠的。
謝長廷還意有所指的說,自己現在幫不了陳水扁,阿扁必須誠實面對自己、向支持者道歉,別人才幫得了他。
陳水扁的新書,披露長扁心結的始末,面對媒體的追問,謝長廷說兩人曾經互相幫忙過,也有很多外界不知的感性互動,他一直感覺是真的,他覺得就算時空變化,也不用否定自己。
謝長廷說,陳水扁在83年台北市長選後,曾經公開稱讚自己是台灣最偉大政治家,這是阿扁自己講的。至於現在怎麼講,他不會澄清,他也意有所指的說,陳水扁必須誠實面對自己,別人才幫得了他。
至於陳水扁為什麼要爆這些料?謝長廷說,陳水扁現在要怎麼講,他不會澄清,不過阿扁必須誠實面對自己,別人才幫得了他。謝長廷強調,他覺得人應該活在未來,只是活在過去、檢討別人,活得很痛苦。
謝長廷說,陳水扁新書很多情節都是小事,也可以從善意的角度去解釋,搞不懂阿扁為什麼要把這些小事記那麼清楚。
至於陳水扁書中披露,92年競選連任時,謝長廷曾阻擋蘇貞昌擔任副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強調絕無此事,這件事陳水扁很早就已自己決定,謝長廷還說,自己面對阿扁時的言行都很謹慎「怎麼可能那麼傻」說這樣的話?
陳水扁的囚犯困境
【廖坤榮】
「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賽局理論(Game Theory)中常被運用來解釋軍備競賽、關稅、廣告行銷等決策行為的理論。
它最早源自匈牙利裔美籍數學家兼電腦發明人馮鈕曼(John Von Neumann)於一九二八年提出的「兩權相害取其輕」(或稱「壞中取小」)定理,之後弗雷德(Merrill Flood)於一九五一年據以提出「囚犯困境」之說,其後再由塔克爾(Albert W. Tucker)予以明確公式化和命名。
所謂「囚犯困境」旨在描述真實世界中既競爭又合作行為現象,此理論經數學證明個人間的互動皆係從理性自利出發,致其互動結局既可能「雙贏」也極可能「雙輸」。
在此可引其中一個最有名、被引用最多的案例說明之:「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因缺乏直接證據可判定兩人犯罪,於是決定將之分開囚禁及分別偵訊。
偵訊時,警方對兩人提供下列選擇:A、若甲乙中之一方認罪並作證指控(或稱背叛)對方,而另一方保持沉默,則前者可即時獲釋,後者將被判監十年;B、若甲乙兩人都保持沉默(或稱相互合作),則二人都將被判監半年;C、若二人都招供,則將同時被判監二年。」
其實不僅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犯罪學、社會學乃至於生物學等領域經常運用「囚犯困境」進行決策分析,一般人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以找到類似「囚犯困境」的行為模式。
此外,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那許的分析,人性在被隔離限制條件下,將會產生各謀自身利益的謀略,而不會去選擇義大利經濟學者帕雷托所主張的以追求兩人共同利益為優先的「帕雷托最佳解決方案」(Pareto Optimum)。
這種彼此背叛是兩位嫌疑犯共同的「優勢策略」(dominant strategy),也是賽局中所謂的「那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
其實在「囚犯困境」的理論模型中,最佳的集體利益原本應是兩人都選擇緘默,如此則兩人都將只會被判刑半年(B),然而在現實考量中,人們卻往往都會做出利己背友,亦即集體最佳、個人次佳的選擇,這也正是台灣諺語中「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現實寫照。
以目前正鬧得沸沸揚揚的陳水扁「海角N億」密帳案為例,陳水扁與律師團所盤算的應是前述「囚犯困境」中的A組合,也就是他方認罪而己方堅決否認犯行的組合選項,期能取得脫罪開釋的完美結局(best pay-off)。
然而當台泥及中信辜家等企業界人士已先後向特偵組吐露行賄扁家之事實,而郭銓慶、陳鎮慧、林德訓、馬永成、吳景茂等人也紛紛坦承協助扁家錢進海外之時,陳水扁及其家人想從這場眾目所視的賽局中全身而退,實已幾近是不可能的夢想。
因此,若參照上述「囚犯困境」理論,眼前陳水扁不想認罪的「優勢策略」,其實並不符合「囚犯困境」模型中的理性自利抉擇。
因為他似乎忽視賽局理論中的理性抉擇是一種互動行為,也就是一方的理性選擇必然會影響另一方的理性抉擇。白話點說,就是我的計算必須考慮你的計算,而你的計算也考慮了我的計算的結果。
尤其如今特偵組於起訴書中已明確請求法官對「態度良好」、「配合辦案」或已轉為汙點證人的吳景茂、郭詮慶、陳鎮慧等人從輕量刑或免除刑責,如果陳水扁及其家人堅持抗拒或隱瞞,則不僅無法實現無罪開釋的結局,也達不到個人次佳的「那許均衡」。
況且起訴書中亦明指其「犯罪情節重大」,一旦他繼續抗拒或毫無悔意,最終極可能被判處最嚴厲之刑責。縱橫政治圈數十載又精於謀略算計的陳水扁,不可能算不出其中的利弊得失吧?
建議陳致中下回探監時,可為老爸送去本《賽局理論》或《囚犯困境》,提醒他做出真正符合現實與個人理性的抉擇。
(作者為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
如此一往情深 換來的是什麼
【中時社論】
選在扁案世紀大審的前夕,陳水扁將他在看守所期間所撰寫的《台灣的十字架》搶先上市。不出意外,面對檢方就他所涉弊案的指控,他一概都否認,不認帳也就罷了,他在這本書中更不惜對他昔日的同志,進行了一次相當不留情面的撻伐,幾乎有半數以上的綠營天王都被他點名批判。
這也意味,綠營在邁入後扁年代後所硬撐起來的表面和諧,至此算是完全戳破了。
要知道,迄今為止,民進黨內的多數領導精英,對扁所涉的種種令人不堪聞問的弊案,多半是選擇隱忍不發的,絕大多數都不願對扁「口出惡言」,扁被檢方起訴時,儘管外界已有「是非不分」的質疑,民進黨中央還是發聲明坦承與扁「無法切割」,不論這是基於利害考量,或是顧念同志情誼,民進黨終究是選擇對扁一路相挺。
然而民進黨對扁的這種「一往情深」,最終換來的卻是扁的「主動切割」。在扁的《台灣的十字架》一書中,他批謝長廷、批游錫堃、批蔡英文,更批民進黨,總而言之,他認為所有人都對不起他!
看看扁在書中所寫的這段話,語氣有多刻薄:「沒有人欠我,只有我欠大家,我欠民進黨,我欠蔡主席,我做得不夠,我犧牲的還不夠!」這種語言修辭假如翻成白話文,簡單地說就是「你們全都對不起我!」不僅蔡英文主席對不起陳水扁,整個民進黨都辜負了陳水扁!
我們不知道這種指控蔡英文接不接受,至少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陳水扁留給蔡英文的民進黨,究竟是怎樣的爛攤子!
當蔡英文還在南北奔波替財務吃緊的民進黨募款之際,陳水扁在海外逐一曝光的帳戶卻個個都是以億計數,其中被掛名當人頭的還包括民進黨在內,這其中隨便拿任何一個戶頭總額的零頭,都可以立刻紓緩當下民進黨的財務壓力,但這些錢卻全是陳致中的!想想蔡英文扛的是多重的十字架?但扁卻認蔡英文與民進黨都對不起他!
對謝長廷的敗選,扁的怨言顯然更多!他批謝切割立委選舉、切割行政團隊、切割總統,指責謝長廷「否定過去八年,等於是否定自己」。
扁說這些話的用意,顯然是認為如果當初謝選擇擁抱陳水扁,說不定還有機會勝選!我們不知道謝長廷是否同意這種說法,但如果倒帶到前年底的立委選舉現場,就知道那根本是場扁直接主導的選舉,謝根本一直被晾在邊緣充當配角,那場主打「入聯公投」的選舉,不僅最後讓民進黨的立委席次跌到僅占四分之一以下,還賠上了台美關係,謝其實用不著切割就已經被拖累了!
而當總統大選起跑之際,也正是扁的國務機要費案次第爆發之時,陳水扁或許不願承認,但所有政情觀察家大致上都同意,謝的這場選戰會打得這麼辛苦,陳水扁正是他最大的包袱,他何曾不想切割?他根本切割不了!
陳水扁的算盤打得很清楚,他不等民進黨領導精英與他切割,搶先做切割的動作,他不批呂,不批蘇,卻選擇痛批蔡英文、謝長廷與游錫堃,用意當然很明顯,他還要主導民進黨未來的命運。
扁的戰略很清楚,用「司法不公」對抗所涉弊案的指控,用「建國夢想」裹脅深綠群眾,用扁系人馬裹脅民進黨,他甚至有一百種以上的方法吸引媒體注意,藉由這些手段,他尋求進一步操縱綠營未來的路線走向,在這個過程中與他漸行漸遠的,不就是謝長廷與蔡英文等人嗎?他被關在看守所中,都不願放過這兩人,豈是偶然的?
隨著扁案審判時程的推進,陳水扁未來的政治動作只會多不會少。一路以來民進黨中央對扁案的立場,都是選擇緘默以對,也都不願做任何切割,如今卻輪到陳水扁回頭來對民進黨算帳,甚至還主動對民進黨當下的領導層進行切割。
講得再白一點,一個已經退黨的人,一個對所涉弊案很難澄清的涉案人,卻一直到現在都還在持續凌遲民進黨,還企圖持續綁架民進黨,甚至還想繼續在民進黨內興風作浪,民進黨走到這般田地,如果繼續選擇對扁一往情深,外界恐怕也只有嘆息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