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陰陽資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男女有別資料】(轉貼)女愛交談
 瀏覽39,688|回應195推薦2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嘻嘻嘻
boxer

上網 男人尋樂子 女人愛交談


法新社華盛頓廿八日電

男性大多覺得開口向人家問路很丟臉,事實也證明這點。他們連上電腦網路問路都不及女性踴躍。

丕優電腦網路與美國生活計畫的最新研究報告發現,美國男性日益深入電腦網路的隱密世界尋求娛樂,女性上網卻大多是為了實際用途及與朋友交談。

這項研究對電腦網路在現代世界扮演的日益重要角色,呈現最新的簡要寫照。調查結果發現,男性比較可能上網查看天氣預測、看新聞、尋找自己動手做各種事情的資訊、追蹤運動比賽結果,以及尋找財經或就業資訊。他們也更常上網聽音樂、下載軟體,更可能在網路上尋找娛樂、加入網路虛擬運動團體,以及試聽音樂和試看影片。

女性則比較常利用電腦網路與別人交談,例如透過電郵或新聞團體與外界溝通,也比較可能尋求健康和醫療援助,以及尋求宗教慰藉。

調查結果顯示,上網的女性有八七%會利用電腦網路閱覽地圖或尋求開車指引,男性這種比率只有八二%。網路也呈現男性本「色」。上網的男性有廿一%會造訪成人網站,女性只有五%這樣做。

擬定這項報告的丕優研究員費洛斯說:「如果男女使用網路的整體型態有什麼差異,那就是男性重視網路提供的廣泛經驗,女性則重視網路提供的人際連絡。」

【2005/12/30 民生報】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502097
 回應文章 頁/共2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男女人數相等 團隊最能創新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男女人數相等 團隊最能創新

「男女平等」這個詞因為科學家的實驗而有了新解:如果小組內男女員工人數相等,小組可以發揮最佳創新能力,成員更願意分享知識、完成任務,也更具實驗精神,組長是男性或女性影響不大。

英國衛報報導,倫敦商學院上月底出版的研究指出,男女成員比例相等的組合,可以在團隊內創造「充滿安全感的溝通氛圍」,並為成員帶來自信。

這項研究,調查一百多組來自十七個國家的廿一家公司的企業團隊,發現在性別比例失衡時,比例較低的一方較缺乏自信心,對團隊的貢獻也較小,男女皆然。

【2007/11/02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84116
(轉貼)澳洲:女醫生細心問診 收入比男醫生少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今日晚報 2007.10.22 
澳洲:女醫生細心問診 收入比男醫生少1/3
中廣新聞/謝佐人

澳洲「醫生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澳洲女醫生賺的錢比男性同業少三分之一,因為女醫生細心問診聆聽,花在病患身上的時間比較多。

根據統計,澳洲女醫生平均每小時看3.65個病人,而男醫生一小時可以看4.22個病人。而男女醫生花在病人身上的時間長短不同,就反映在他們的收入上。

澳洲醫師公會要求當局改革醫療計費制度,也就是將計費改為根據醫生看病時間的長短,而不是以看了多少病人為計算基礎。但是澳洲衛生部堅持拒絕改變。

研究還指出,女醫生比較願意聆聽病人抱怨訴苦,而且病患在面對女醫生看診時,也比較會傾訴心理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68881
(轉貼)馬場貴客 女多男少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馬場貴客 女多男少

「小哲媽媽,這裡是馬術俱樂部,我們要和你確認一下晚上的時間,要提醒小哲,今天晚上要練馬。」走進會員接待中心,馬術俱樂部的櫃台人員正忙著打電話和晚上要來上課的小會員們確認時間。

星期四下午,正當大多數人還在辛苦工作之際,在台北近郊的漢諾威馬術俱樂部,有好幾位女騎士和小騎士們在馬場上奔馳。看著她們可以獨自騎馬,氣定神閒的繞著馬場小跑步,顯然功力不弱,其中一位會員的外籍老公還帶著一本書坐在場外,一邊看書、一邊陪著老婆練馬。

原本以為馬場應該都是有錢有閒的企業負責人,面對這種景象,真是讓人大吃一驚,心中不禁浮出馬場怎麼會女生比男生多的疑問?

站在第一線指導學員的教練們就指出,就他們觀察,大多數人都對騎馬有興趣,因為,電視節目或電影內容,經常都可以看見騎馬的鏡頭,近幾年,大陸歷史劇十分流行,無形中也是台灣騎馬風潮的幕後推手。

很多男性的血液中都有想學騎馬的基因,只是礙於經濟或時間不允許,反觀女性和小朋友則有較大的彈性空間,可以快快樂樂的學騎馬,有部分會員買馬後,根本沒有空騎馬,都是太太和小朋友在騎。

「老公忙著賺錢,可能沒有空騎馬,但太太和小朋友的空閒時間較多,以漢諾威馬場為例,小朋友會員占了四成、夫妻檔大約占了三成多,男性會員的比例大約只有二成多。」漢諾威馬術俱樂部行銷企劃經理張福駒說。

他指出,騎馬不是一個便宜的運動,一般上班族根本負擔不起,特別是需要負擔家計的男性上班族。雖然馬場的數量變多,價格稍微下降,一般的年輕男性上班族還是不敢輕易嚐試。

反倒是女性上班族或平時不用上班的少奶奶們比較捨得花錢,對她們來說,騎馬並不是一項很累人的工作,而且對瘦身很有幫助,還可以加強肌肉力量,矯正脊椎側彎的毛病,況且,騎馬的費用和去做一次SPA和美容護膚相去不遠,減重效果還更明顯。

另外,由於台灣家庭小孩子愈生愈少,每一個都是父母親心目中的寶,許多中上階層的家庭也會送小孩都馬場來學騎馬,希望透過學習馬術,和馬的溝通,培養小朋友的耐性、勇氣和領導統御的能力。

張福駒指出,這些小王子和小公主的體力沒有問題,但由於平常被寵壞了,教學中比較困難的部份,是要讓他們運用同理心,感受馬匹的需求,透過解決人和馬之間的溝通障礙,學習如何和其他人溝通。

【2007/10/21 經濟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67165
既為女人 應做淑女(轉貼)淑女風潮 席捲福建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愛黑澀會 最愛是…偷窺

「我愛黑澀會」獲得二○○七年金鐘獎娛樂綜藝節目獎入圍。該節目自開播以來,製造了許多話題,目前收視率也頗高。

這樣的節目雖然為許多想一圓明星夢的女孩創造了正當的管道,卻也隱然型塑了新世代扭曲的價值觀。許多十四、五歲的女孩為了參加選秀,因而超齡裝扮,個個濃妝、穿著高跟鞋、唱著情歌、擺動腰肢,學習成人魅惑的眼神和肢體動作,而這樣的表演形態已經背離一個青春少女該有的樣貌。

美眉們在舞台上表演固然有看頭,但這個節目卻讓人有種「物化女性」的觀感,在服裝及個性的塑造上,皆以男性視角為出發點。

例如,服裝是短裙、是貼身上衣,美眉們表現得可愛、笨拙,滿足男性喜愛女人美麗、但不聰明的潛意識;同時亦吸引男性保護女孩子的慾望,其行銷手法包括在網站上以加入會員就可觀看美眉私密影片的噱頭吸引網友,滿足偷窺慾望。並且由陳建洲身為老大來帶領美眉們,更凸顯男性駕馭女性的大男人主義。

當然,這是一個自由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走的路,沒有對錯好壞之分。不過回歸到一個重點,這些女孩大多未成年,她們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為自己做決定嗎?

然而,觀眾同樣容易遺忘,有一天當大家看膩了,她們會被製作人拋棄,會被大眾遺忘,但想必還是會有另一群人繼續投入。這股一波接著一波的美眉風潮,將是台灣流行文化中,非常值得關注的奇特現象。

【2007/10/21 聯合報】

淑女風潮 席捲福建

笑不露齒、行不露足,撫琴烹茶繡花樣樣精通……傳統觀念上,中國女性都期望自己能達到那樣的「標準淑女」。近日在福建各地,一股「淑女風潮」也逐漸興起,八閩女性紛紛進入當地興起的「淑女學堂」,拜師學藝做「淑女」。

白領拜師學藝

香港文匯報報導,在廈門,專為打造「淑女」而開設的巾幗園,開班一年多來,就已經吸納了兩千多位學員,其中職場白領約佔六成。

培訓部部長楊芳表示,白領的工作需要接觸高層次的人群,她們對禮儀、言談等方面有更高的需求,因此,她們願意支付不菲的學費來自我提升。

據報導,楊芳又說,修養學堂的課程是經過專家研討設置的,每周上課一次,從「廳堂」到「廚房」的禮儀修養幾乎所有都包羅了,並且會針對性地邀請教授人員,如:專業模特公司的教練負責培訓禮儀、廈門航空空乘部資深乘務員負責培訓美儀、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教導學員如何維護女性權益等等。

提升禮儀言談

曾姓學員在某外企任行政主管,各方面條件都很不錯,但一進廚房她就完全沒有了職場上的女強人風範。報導說,她表示,家裡都是老公打理,同事來了自己卻什麼都不會做,覺得挺沒面子。因此,她選擇了到巾幗園學習「廚房課程」,做個更全面的淑女。

報導指出,據業內人士分析,即將畢業的女大學生也是「淑女學堂」的潛在客戶群,面臨就業壓力的學生們如能加強「外在」和「內在」的修飾,便能在職場起跑線上勝人一籌。

巾幗園的形體老師表示,他們也有一些年約50歲左右的婦女學生。報導說,他認為淑女是沒有年齡限制的,年紀大的女性容顏不及年輕女性,所以她們更要注重內在氣質的鍛鍊,更想當一名淑女。

報導指出,「望女成鳳」一直都是家長們對家中女兒的期望。如今一般的智力培訓班已經滿足不了這要求,他們希望自己的女兒能精通琴棋書畫、溫文爾雅。於是,當地也出現了一些針對16歲以下女童的「家有淑女」培訓班。

母女一同研習

據報導,巾幗園也為「小淑女」們開設了「親親母女卡」,母女一同到園內上課,女兒學舞蹈,媽媽學茶道,正如學員李玲女士所言:「家有兩淑女,何樂而不為呢!」

【2007/10/21 世界日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66020
(轉貼)基隆市唯一女水電工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她,技拚男人 基隆市唯一女水電工
記者阮南輝/攝影

高工電子科畢業的吳偉靜原本從事家庭電器修理,但每次颱風過後,經常有客戶找她幫忙修理水塔馬達,吳偉靜帶著各式工具,爬上爬下修理水塔的俐落身手,不輸男生水電工。

41歲的吳偉靜獨力照顧3個孩子,在東明路開設家庭電器修理店,她說,幾年前,有客人表示抽水馬達壞了,但找不到人修理,還說她會修電器,應該也會修馬達,拜託她幫忙修理。

吳偉靜表示,她念高工電子科時,一年級共同科目中就有基本電學,所以修理馬達不會太難,沒想到,當初原本是是客串當水電工,結果客人幫忙介紹,尤其是颱風過後,生意格外的多。

吳偉靜說,她平時還是以家電修理為主,修理水塔馬達是客串性質,收費是材料工本費外,加一點施工費,這幾年來,她還未碰過第2個從事修理水塔馬達的女生。

【2007/10/16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58725
(轉貼)瑞士一九八一年 男女平權方入憲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男權民主? 

儘管瑞士是世界上最早實行民主的國家之一,但在歐洲,除列支敦士登外,它卻是最晚通過婦女選舉權的國家。 直到1971年,婦女才允許參與聯邦選舉;1981年,男女平等權利才被列入憲法。 

瑞士54%的投票人是婦女,但在聯邦及州政府中,儘管近年來婦女人數不斷增長,仍遠遠少於男子。2003年,國民院的婦女比例為26%;聯邦院的婦女比例佔24%;各州議會中的比例為24%,州政府的比例為22%。 

各黨派中被選舉的婦女比例不同。 2003年全國大選中勝出的候選人中,綠色黨50%是女性候選人,社會黨為46%。 而在瑞士人民黨中,婦女候選人人數只佔5.5%。 

儘管婦女在瑞士國會中所佔比例仍較低,但與其它國家相比,該比例相對較高。 2003年10月(最近一次大選之前),各國議會聯盟(the Interparliamentary Union)調查表明:瑞士國會婦女比例居世界第20位。 在該表格中,美國和安道爾共和國並列排第60名,英國排第50名。 

目前,瑞士聯邦政務會中有兩名女議員。 1999年,瑞士有了第一位女主席--露特‧德賴弗斯(Ruth Dreifuss)。 當時的聯邦總理也是一名女性:安內馬利‧胡貝爾-霍茨(Annemarie Huber-Hotz)。 

在1999年到2003年間,瑞士聯邦議會中有兩民女議員。 但在2003年大選中,基督民主黨的露特‧梅茨勒(Ruth Metzler)落選,瑞士人民黨的克里斯托夫‧布洛赫爾人民黨(Christoph Blocher)勝出。2004年的瑞士國會將再次由六名男議員和一名女議員組成。 

2003年4月, 4名婦女被選入蘇黎世州政府。 這是歷史第一次,蘇黎世州政府的女議員人數(4人)超過男議員(3名),是瑞士婦女政治的另一大突破。 

國民院的大多數婦女屬於左翼黨派。 最近一項立法投票的研究表明:右翼黨派的女議員比右翼男議員更左傾。 


國際人權發展中的婦女人權
林秋足

                                               作者:林秋足(總統府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小組執行秘書

壹、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民所應享有的權利已經不再僅限於各國憲法所保障的國民權利,尚包括國際人權法所保障的普世人權。近年來,占人口一半的女性人權問題,因國際依存關係的日漸緊密,已由過去內政問題變成為國際問題了,透過聯合國體系的推動下,國際社會中有不少人權保障公約係以女性保障作為主題,多項國際人權公約已被各國廣泛接受並國內法化,且在人權議題國際化的同時,權利的內容與主題也趨多樣性,尤其,女性所遭受的差別待遇及受到應有保障等婦女人權議題,伴隨先進國家及聯合國舉辦的國際會議風潮,次第進入國際政治與經濟發展的討論議程中。

  尊重與保障婦女及弱勢人權是國家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同時也脫離了國際人權體系,因此,國人對於國際人權的認識並不深入,迄今我國有關人權的知識與實踐仍有與國際脫軌的現象。由於婦女人權的發展係伴隨著國際人權體系規範而來,要瞭解國際婦女人權之形成與歷史,必須先對整個國際人權法的歷史發展與理論作概略介紹,本文乃由國際人權發展脈絡及其所包含的種種權利,來說明國際婦女人權發展及其所重視的議題。

貳、國際人權的發展

 今日被大家朗朗上口的「人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先人前仆後繼爭取而來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人權是經歷了不同的階段,逐步擴張發展,大體上可分為下列三個主要階段:

一、第一代人權 -自由權的提出  

 有關人權的觀念,雖然其精髓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自然法」的思想,但是當時並沒有明確表示「權利」的字眼,所以人權概念的出現可說是近代的事。十七世紀英國思想家洛克(J. Locke, 1632-1704)提出「人生而自由」的天賦人權是近代人權思想的起點,主張人們建立政府的全部目的,只是為了保護人民根據自然法而享有的自然權利,生命、自由與財產等權利為根本;一旦政府的作為違背了這個目的,人民便有權利起來革命,推翻政府。十八世紀法國思想家法國的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繼承源自於洛克的理念,更進一步地發展出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論,具體提出「主權在民」的思想。同是啟蒙時代的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Montesquieu,1689-1755)強調國家機關的權力分立主張三權分立,影響近代憲法結構,在制度上對人權保障有重要意義。

 洛克及盧梭等啟蒙時代思想家的思想,對十八世紀末的美國及法國革命起了關鍵作用。1776年傑佛遜(Jefferson)在其執筆的《美國獨立宣言》明白指出「人生而平等,且享有造物者所賦予不可剝奪的權利,那就是生存、自由及追求幸福」。1789年法國大革命由國民議會通過的《人與公民權利宣言》即所謂的「法國人權宣言」,該宣言正式採用「人權」的字眼,指出「人權」是「自然、不可剝奪和神聖的」、「任何政治團體的目的是在對於自然與不因時間而改變之人權的保障,這些權利是自由權、財產權、安全權與反抗壓迫權」。

 「自由權」主要目的是保障人免於國家權力的侵害,堪稱是最狹義的基本人權,也是十八、九世紀以降,「立憲主義」國家所保障的內涵。第一代人權為公民與政治權利,從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主要為人民反抗君主壓迫,要求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平等、生存、財產保護諸權利。但是,在此階段人權的主體僅限於西方白人菁英,歐美各國的有色人種、女性及非基督教徒都無法享受平等的人權保護。

二、第二代人權-社會權的開展

  在十八、九世紀基於自由放任之思想,為免國家權力擴張侵害基本人權,認為「作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當時資本主義盛行,強調自由競爭,造成資本集中,形成資本家與勞動者的新階級,又因為工業革命帶來大量機械生產,財富分配不均,導致生產過剩與失業問題,一般大眾未能享有真正的自由與實質的公平,弱勢的勞工甚至連生存的基本需求都無法保障,造成社會問題與衝突,有鑑於此弊病,不同的社會主義思想紛紛出現,各國政府為避免社會衝突與不安,逐漸建立社會福利與社會安全制度,因此,傳統的自由權觀念面臨修正,為了解決自由放任經濟體制下所造成的弊病與矛盾,著重在生存、受教育等權利的伸張,進一步使人權保障更為具體與實際,社會權的概念因而產生。

 社會權希望透過國家在行政與立法上的積極作為,提供人民必要的生存照顧及生活條件,使人人擁有人性尊嚴的生存。社會權的保障是自由權得以實現的基礎,直到1919年威瑪憲法將社會權入憲以後,勞動基本權更逐漸被視為基本人權的重要內涵。社會權一般在憲法上所指的基本權利包括:生存權、工作權、勞動權、受教權等,一般而言第二代人權為經濟及社會人權,時間大概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隨著新的人權發展及物質條件的改善,社會權進一步發展到精神生活的追求及人文環境的維護,因此,有關文化權、學習權、組織工會、醫療保健等亦包含在廣義的社會權範疇中。

三、第三代人權-集體人權

 194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聯合國憲章》就已包括促進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於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祉性質之國際問題,另外《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都在第一條開宗明義宣布:「所有人民都有自決權。他們憑這種權利自由決定他們的政治地位,並自由謀求他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非國家興起了反殖民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都是集體人權的要求與實現。

  第三代人權大致屬於集體人權的性質,受益者包括個人、民族、國家及人類全體,主要特點就是使人權國際化及普及化。集體人權與個人人權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因為某些個人權利行使不能脫離群體系絡,甚至只有在瞭解並保障群體權利後,個人人權才得以完全實現。其內容包括:人民自決權;少數民族住民權的保障;避免破壞生態環境影響生活環境,要求永續發展的環境權;以及反省侵略與戰爭對生命的危害,要求尊重人類生命價值的和平權;乃至反對經濟先進國家依據其利益強勢主導的全球發展,要求保障落後者及弱勢者的發展權;以及健康、生態平衡、災害救助等的權利。

叁、國際人權體系所規範之婦女權內涵

  聯合國在經社理事會下設立人權委員會負責草擬世界人權法案之工作,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第一部在國際社會上確立普遍性人權基準的文書於焉誕生,人權問題大部分是各國政府對其國內人民侵害基本人權而引起,它究竟是內政或是國際權限?其爭議持續良久,直到1966年《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俗稱A、B公約)正式生效後,人權問題就明確劃規為國際權限之內,所謂的國際人權三法正式形成。該等國際人權法的宗旨是在保護世界人權,其中有關相對等保護或稱平等保護(equal protection),如投票平等權、受高等教育平等權、工作報酬平等權及不應受歧視等男女平等理念,一直是人權運動的主題。

 1945年聯合國成立以來,就將女性地位的提升列為重點工作,並成立專職女性人權機構負責追蹤研究,各會員國在加入聯合國時就必須表達對基本人權及男女平權觀念的肯定,在聯合國各項人權公約的指引下,各成員國因國際公約的簽署必須將公約內容國內法典化,各國藉由法律制度的規範來改變根植於社會及文化中的性別不平等現象,茲將涉及婦女人權發展的重要國際文件略述如下: 

一、1945聯合國憲章(Charter of United Nations)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雖有一些條約規範禁止販賣黑奴或戰爭法上的人道條約,有關人權保障的一般性條約往往與少數國家的強權政治緊緊相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有德國納粹對猶太種族的絕滅行動,終於喚起世人對於人權問題的關注。1942年中美英俄等26國在美國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宣言》明確表示保護生命、自由、獨立和宗教自由及保護本國及各國人權之重要,1945年6月5日50個國家代表在美國舊金山一致通過《聯合國憲章》,同年10月24日經中法英美俄五國批准。憲章中與人權有關的內容主要在序言、第一章及第九章,其中與婦女人權有關之內容如次:

(一)序言:「我聯合國人民,同茲決心……重申基本人權,人格尊嚴與價值,以及男女與大小各國平等權利之信念。」

(二)第一章關於聯合國的宗旨及目的,其中第一條第三項規定:「促成國際合作…並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並激勵對於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的尊重」。

 本憲章並不能視為對於會員國賦予具體的法律義務,宣示會員國應國際合作以達成尊重人權的目標。

二、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聯合國憲章對於人權及基本自由並無明確內容或定義,美國總統羅斯福夫人耶雷娜雅‧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當時擔任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在其建議下成立起草委員會完成本宣言,聯合國大會於1948年12月10日正式通過。本宣言雖屬道德勸說性的宣言,但是一個國家如果發生侵害人權事件,常被引用辯護,因此,被公認為人權運動的里程碑。

  宣言包括序言和三十條條文,第一至二十一條主要規定政治和公民權利,第二十二至三十條規定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重申人人在法律及權利平等,明列人人享有人格尊嚴、國籍權、集會結社自由權、選舉權、工作權、同工同酬權、教育權等,具體規範男女平權,在其第十六條及二十五條更明言對於婚姻權及母職的保護:

   (一)第十六條:婚嫁及成立家庭權利。

   (二)第二十五條:有權保持健康與福祉所需之生活水準,且於失業,患病等致有喪失生活能力之情形時,有權享受保障。母親與兒童應受特別照顧及協助。

三、1966年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宣言通過後,人權委員會開始起草國際人權公約,期間遭遇釵h困難及問題,歷經十二年的討論與修改方得以完成。本公約包含工作權、職業選擇權、工會權、社會保險、家庭權、教育權及文化權等,一般國際公約對於締約國具有拘束力,但因考慮到各國經濟、社會、文化的特殊性,本公約第二條條文規定,僅要求締約國「逐漸實現」、「盡最大能力」實現這些權利保障,本公約之目的係透過國際合作幫助國家減少實踐權利保障之困難。在其第十條家庭權明言對於母親與兒童之保護:

 第十條:家庭權(對家庭之建立和在有需要照顧或教育之依賴之兒童時)應受最廣泛的保護和協助;婚姻應經雙方自由同意;母親在生產前之合理期間內應特別保護,如有給休假和給付社會福利金;兒童和童工應受特殊保護。

四、1966年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本公約起草過程與背景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相仿,本公約的內容為國際人權保障男女公民權及政治權的總結,包含司法賠償權、生命權、遷徙自由權、隱私權、宗教思想自由權、參政權、人身自由權等,本公約與其他人權公約不同的是,它對締約國具有強制拘束力,亦即締約國必須在其國內立法、行政、司法機關執行該公約權利保障。

五、1953年婦女政治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Political Rights of Women)

 政治權係指公民有依據法律相關規定享有政治地位平等及參與國家管理的自由權利,主要包括參政權、選舉權及被選舉權。這雖然是西方「立憲主義」國家、聯合國憲章及人權宣言所保障的內涵,但是,迨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大部份國家的女性在法律上無法享有政治權利。聯合國為促請各國在法律上承認婦女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爰制定有本公約。

 本公約是第一份以婦女為主題的國際公約,也是聯合國第一次在國際文書中宣布各成員國在男女平等原則上負有法律義務,宣示意義較強,尚無實際運作的機制。其中有關實體保障權利的條文,內容如下:

(一)第一條:婦女有權參加一切選舉,其條件與男子平等,不得有任何歧視。

(二)第二條:婦女有資格當選任職依國家法律設立而由公開選舉產生之一切機關,其條件應與男子平等,不得有任何歧視。

(三)第三條:婦女有權擔任依國家法律而設置之公職及執行國家法律所規定之一切公務,其條件應與男子平等,不得有任何歧視。

六、1979年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CEDAW)

 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及《婦女政治權利公約》成為保障婦女權利的基石,但是因為長期處在男性強權的社會文化中,各國在法律上存有歧視婦女現象仍然普遍存在,於1967聯合國大會制定以女性為主題闡明婦女人權的國際性文件《消除對婦女歧視宣言》。

  嗣後聯合國為在保障女性權利上獲得具體進展,於是在該宣言的基礎上草擬公約,促使締約國用法律來保障男女平等並消除對女性一切歧視的法律,最後終於在1979年12月18日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公約》。為審查締約國執行本公約之進展,特設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並要求締約國應就本國實行公約各項規定所採取的立法、司法、行政及其他措施進展,向聯合國秘書長報告,此為聯合國對於婦女人權最重要的法律文書,稱之為國際婦女權利憲章

七、1993消除針對婦女暴力宣言(Declaration   on Violence   Against Women )

 1970年代國際上對於婦女議題的討論,多半集中在政府法律對婦女的歧視問題,及如何確保婦女公平地參與各國經濟發展過程,至於直接侵害婦女個人身心的問題並無太多著墨,本宣言通過後,國際社會開始正式意識到暴力侵害婦女也是性別歧視的一種表現。

(一)第一條:對於婦女的暴力行為一詞係指對婦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侵害或痛苦的任何基於性別的暴力行為,包括威脅進行此類行為,強迫或任意剝奪自由,而不論發生在公共場合或私人生活中。

(二)第二條:對婦女的暴力行為應理解為包括但並不僅限於下列各項

  1.在家庭內發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為,包括毆打、家庭中對女童的性虐待、因嫁妝不足而引起的暴力行為、婚內強姦、陰蔕割除和其他有害於婦女的傳統習俗、親密關係人的暴力行為,以及剝削婦女的暴力行為。

  2.在社會上發生的各種對婦女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暴力,包括強姦、性虐待,在工作場所、教育機構和其他場所的性騷擾及威嚇、販賣婦女及強迫賣淫。

  3.國家所做或縱容發生的對婦女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為,不論它發生在何處。

肆、男女平權漫漫長路(代結語)

  「男女平等」這個被現代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四個字,其實是歷經漫長路才逐漸發展而成的概念,在過去男性體能優勢及傳統男權優越的社會價值下,女性是附屬於男人及家庭,直到十八世紀歐洲發生工業革命及法國大革命,促成經濟、社會發生重大變化,人們萌生追求自由、平等、互愛等思想,當新資產階級的男人反抗君權爭取人權後,女性才開始質疑男權的神聖性

  一七七六年美國獨立,傑佛遜所發表的美國獨立宣言充份發揮洛克所主張的人類應有的獨立、自由、平等精神,但是當時美國及歐洲地區的婦女尚無投票權。迨至十九世紀中葉美國發生南北戰爭時,女性投票權運動才開始發展,期間最弔詭的是,女性參政權及經濟權的提升竟然是肇因於戰爭,戰爭使人權被戕害到極至,它讓婦女面臨失去丈夫、兒子的悲痛,同時,也因為後方男性勞動力短缺,女性必須走出家庭加入工作行列,填補原來男人所扮演的角色,證明女性與男性具有相同的工作能力,並凸顯女性對於國家的重要性。迨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大陸的男性有感於戰爭期間女性對國家的貢獻,女性才開始陸續擁有選舉投票權。

  您知道瑞士的婦女什麼時候才有投票權嗎?瑞士在釵h人的觀念裡它是一個尊重多元文化的民主先進國家,有人甚或稱之為人間天堂,主張人生而自由的大思想家盧梭就是出生於瑞士,但是您可以想像到他們曾在1959年提出要求投票權被拒絕嗎?瑞士婦女一直到1971年才享有聯邦選舉投票權,在阿本塞羅登州的州內選舉權則遲到1991年才通過。回顧各先進民主國家光光爭取投票權平等就花了將近二百年的時間,至於其他第三世界國家還有得奮鬥呢!可見男女平權之路是漫漫長路。

 財產自由、精神自由與人身自由是基本人權的核心,從上述人權公約及人權發展歷程看來,人權勢必要隨時代作一定程度的修正變化,所謂男女平等並不是指男性和女性所有的權利義務都完全一樣,而是指在尊重男女差異的基礎上互享有人權平等,因此,婦女人權除了保障大家所熟悉的政治、財產、受教育等權利的法律平等外,尚應包括免於歧視、人身安全及婚姻選擇權等。台灣的婦女人權問題,歷經婦女團體及人權人士多年爭取與奔走下,有關法律上的政治權、女性受高等教育權及工作權方面,確有長足的進步,不過與北歐先進國家仍尚有一段距離;另一方面,又因為長期受制於重男輕女及家醜不外揚的傳統觀念,有關被歧視、人身安全及家庭暴力等問題常常被忽視,仍有待我們大家努力,其餘如:失婚婦女、原住民婦女及外籍新娘等弱勢族群的經濟、健康、教育及暴力侵害等問題,也都是我們未來應該關注的課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51916
男人如真不結婚 倒霉的還是女人(轉貼)男人為什麼結不了婚?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男人,你為什麼結不了婚?
你可能是個單身王老五,也可能有相識多年的女友, 但你們共同的特色是:不敢也不想結婚。 男人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是你想太多,還是你壓根沒了解女人的真正心情……
【文/吳凱琳;特約攝影/黃建賓】

過去,在教育條件、經濟收入上,女人都不敵男人。結婚,壓根不是男人需要太擔心的問題。

曾幾何時,現在的男性,面對婚姻時,似乎「恐懼」多過「期待」。

根據內政部最新調查,到去年底為止,15歲以上人口數一共1,873萬人,其中3成4未婚。而在未婚人口當中,又以30~34歲青壯人口的未婚比例最高,達45.84%,比女性足足多出15個百分點。

一直以來,男性在婚姻的議題上,似乎成了透明人,輿論媒體關注的焦點都在女性身上。今年5月,苦等多時的男人終於可以在書市上找到一本專為男人而寫的《把妹達人》,這本書至今仍盤踞博客來網路書店心理學類書籍的暢銷排行榜。

企業也開始關注這個問題,SIP單身俱樂部總監盧瑞琪表示,這2年在新竹科學園區,相親活動甚至成了公司人力資源的工作之一。科技大廠包括台積電、聯電、鴻海集團、友達等,今年陸續委託SIP,在七夕情人節前為公司的未婚男性員工舉辦單身聯誼。

家庭經濟支柱 vs. 心靈伴侶

男人的恐懼不是沒道理。

在男人的認知裡,成為家庭經濟支柱是他們對婚姻的承諾,但在現代社會,男人要有能力進入婚姻,擔負起一家之主的角色,卻必須比過去花費更多時間。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孫中興便表示,根據非正式統計,男性希望最晚在40歲之前完成婚姻大事,這個數字定義有其道理。

「總得有房子、車子,才有條件談結婚,如果我有能力,對方就不需要辛苦工作,這樣才覺得有成就感,」32歲的台灣諾華藥廠(NOVARTIS)業務專員洪士恆,似乎說出了多數男人的心聲與壓力。

但令男人有點挫折的是,這種自我期許,在實踐難度上,似乎也越來越高。

面對未來高度的不確定性,工作與收入可以維持多久?既有的競爭力可以持續到何時?

加上,女人在職位、收入上的步步進逼,男人維繫自信比過去更需要費把勁。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女性薪資佔男性比例已突破8成。

不穩定、不確定,讓男人有了更高的危機感,因此希望累積更多的經濟能力,才願意走入婚姻。

但就在此刻,女性隨著收入越來越高,對男人的期望從「經濟性」轉向「心靈層次」。

台灣華特迪士尼公司零售及市場推廣經理王心怡,就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好朋友,可以天南地北地聊天;是貼心的男朋友,讓她可以撒嬌;是盡責的丈夫,為小孩付出愛心;是好父親,能夠開導她、帶領她體驗新事物。至於另一半的經濟條件,「只要穩定就可以了,」王心怡說。

但男人準備好扮演這些「完美」角色了嗎?

如果以2年研究所與2年兵役計算,一般男性真正出社會時已在26歲以上,30歲時才出社會工作沒幾年,「談到結婚,心裡都有極大的社會不安全感,」惠瑞捷資深應用工程師張廷瑋說。

此時年齡相近的女性多半已有2~3年的工作經驗,相較之下男性的社會經歷與成熟度明顯不如女性。女性遇到的挫折會超乎男性想像,但男人卻無法給予任何幫助。偏偏男性此時遇到的難題,在女性看來又覺得: 「有那麼嚴重嗎?」

「除非兩人的社會歷練達到差不多的程度,這樣的關係才有可能長久,」張廷瑋說。

單刀直入 vs. 前期蘊釀

當男人在工作上充斥著不確定的競爭、收入上又不見得領先女性更多時,處理兩性關係的能力,更是考驗著越來越多男人能否及早跳脫王老五生活的一大變數。

台灣的男性從小沒有機會接受完整的情感教育,很多價值觀,都還維持在過去。

孫中興比喻,在美國,高中的畢業典禮活動是舉辦正式的舞會,男生得邀請自己喜歡的女生參加,很早便開始學習兩性關係的相處與互動。但反觀台灣,高中畢業典禮卻在丟水球,像是小孩子在玩遊戲。

情感教育付之闕如,男性對於兩性關係的想法便顯得太過簡單,「在他們的認知裡,男女之間,要不是愛人,就是路人,不然就是仇人,」孫中興說。

因此,當碰到喜歡的女性,什麼也沒想,直接跳過朋友階段,單刀直入表明要對方成為自己的女友,因此冒犯了女性而不自知。

孫中興舉出一則真實案例,剛認識沒多久的一對男女在MSN上聊天,

男生問說:「最近在做什麼?」

「當表妹的家教,」女生回答。

「太好了,以後你就可以教我們的小孩讀書。」

女生看了立刻下線,兩人再也沒連絡。

女性喜歡按部就班,從朋友開始做起,先觀察再做決定,若太快要求進入愛情關係,只會讓她們避之唯恐不及。

維持獨立性 vs. 專注兩人世界

男人既不懂得如何有技巧地處理感情關係,更不想為另一個人改變自己,他們希望維持原有的獨立自主。但女人卻希望擁有不被打擾的兩人世界。

58年次、和朋友合夥創辦維思網絡科技的吳欣,毫不諱言在今年初受洗成為基督徒之前,習慣自由的他,「愛自己甚過一切,不希望為了遷就對方而改變自己。」

為了自己不被干擾,男人當然希望另一半也一樣地獨立。「知道自己要什麼,有自己的生活圈,不需要為她操心太多事,」這是31歲、智慧自動公司(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rporation)研究科學家賴玠平對另一半設定的必要條件之一。

但是,女人卻不這麼想,既然是男女朋友,就該時時刻刻在一起。「她們理所當然地以為男友要時常陪在身邊,或是幫她處理所有的大小事,像是找車子、接送、打掃房間等,」賴玠平談到自己和前女友相處的經驗時說。

但是,總得有人要先讓步,否則便成了無解的難題。

「如果你主動釋出好意,對方也會回饋給你,就像送禮一樣,」王心怡說。其實不用太麻煩,只要撥個時間,彼此溝通好什麼時候讓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什麼時候陪女生去做她想做的事情。

溝通技巧大退步,有理說不清

然而,溝通是需要練習的,男女之間本就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各有各的溝通習慣和說話方式,稍一不小心,便弄巧成拙,成了扼殺一段關係的始作俑者。

在語言天賦上,男人原本就居於弱勢,再加上網路普及,習慣面對電腦,不擅於言詞。

盧瑞琪指出,隨著網路發達,儘管人與人之間彼此的距離拉近,但是實體交往與溝通的技巧卻是大幅倒退。面對電腦時,我們可以口若懸河、天南地北地說個不停,但等到真正見了面,卻像是個啞巴,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而工作場所缺乏與異性互動的機會,更讓問題雪上加霜。有位竹科工程師在參加SIP舉辦的活動時,告訴盧瑞琪:「今天我說話的量,是我過去一個月的總和。」

女性也面臨同樣的困擾。報名參加SIP的一位女性會員,便曾向盧瑞琪抱怨,她一天只會碰到6位男性,一是部門主管,但是已經結婚;另一個男同事有了女朋友;至於第3個男同事,個性有點惹人厭,所以沒興趣。其他遇到的3名男性則是大樓管理員、家裡樓下的7-ELEVEN的店員,還有她爸爸。

到底男女之間的溝通模式,有哪些重要的差異?

1. 男生看未來,女生想的是過去

交往6年的男女正協議分手,最後女生對著男生說:「你知道我用的哪一個牌子的口紅?」

「你平常有在擦口紅嗎?」男生不解地問。

這是真實發生在吳欣身上的對話場景,完全符合《親愛的,怎麼說你才懂?》的原文書名“Why Men Never Remember And Women Never Forget?”。

男生永遠是向前看,在男性的大腦裡,過去是一片空白。但是女性記得過去的點點滴滴,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個地點、發生了某件事。

《時報周刊》社長張國立形容得非常貼切,「女人的數學平均而言不太好,可是她們清楚記得的數字可不少,而且非常明白這些數字對她的意義。」

此外,女人天生就敏感細膩,喜歡注意細節,男人卻是神經大條,缺乏察言觀色的能力,女友換新髮型、穿新衣、變胖變瘦、心情好壞,男人都不會察覺到。

「女生希望自己被注意到,」作家吳若權表示,如果今天女友左右兩邊戴了不同的耳環,她會很希望你對她說:「妳兩邊的耳環不一樣。」

2. 男人愛說理,女人要的是安慰

多數的男人都曾和女友有過類似的對話內容。

女人:「工作好累……」

男人:「你為什麼這麼累?是因為工作量太大,還是時間管理沒做好?」

女人:「你是在責備我嗎?」

男人是理性思考的動物,在職場上的訓練就是要成為一個problem-solver(問題解決者),面對任何事情便不由自主地開始分析、找原因、提出解決方法,早已成了慣性。

但是女人要的是安慰與理解,她一點也不想聽男生的長篇大論,只要男生的同理心,並和她站在同一陣線。

另一方面,女人比較容易把事情悶在心裡,不像男人習慣公開爭論,唯一的發洩方法就是回家向另一半訴苦。作家劉黎兒便說,「女生需要吐苦水,把心裡垃圾丟掉,男生要做的就是附和,然後表示同情。」

下次當你女朋友說她身體不舒服,千萬不要說帶她去看醫生,當女朋友抱怨老闆的不是,也不要像是專家一樣開始滔滔不絕地分析,只管先聽就好。

3. 男人說過即忘,女人卻認真看待

男人常常漫不經心,忘記自己說了什麼,女人卻是認真看待,因此總覺得男人不守信用、說話不算話。

洪士恆的一位男性朋友便曾受過這樣的教訓。有一次電話上他隨口對女友說:「如果星期六下午有空,就一起吃飯吧。」

當天女友早早化好妝、換好衣服,左等右等卻等不到他的電話。「你為什麼不來接我?」女朋友生氣地打電話質問他。

「我現在和客戶討論事情啊。」

「你不是說星期六要一起吃飯?」

他壓根兒忘了自己說過這句話,當時只不過是隨口說說,女友卻很認真地把它當作一回事。

「女人會把和男人的溝通列為最重要的事情來處理,每個動作都含有自己對男人的感情,」劉黎兒一針見血地指出。

男性的一舉一動,女性都看在眼裡,男性說的一字一句,女性全部記得清清楚楚。如果你無法百分之百保證,最好不要說出來;如果不幸說了,就要百分之百要做到。

4. 男人喜歡直接,女人喜歡拐彎抹角

男人喜歡抓語病,在字面上和女人爭辯不休。事實上,女人說了什麼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字面背後的意義。

張廷瑋印象很深刻,以前曾有一次和女友發生爭執,女友抱怨:

「你每次態度都這麼不好。」

「我哪有每次,只有這次啊。」

後來他才明白,重點不在「每次」,而是「態度冷淡」。

「當女性抱怨時,別管她說了什麼,而要去想背後的目的,」《優勢男生存法則》(The Way of the Superior Man)的作者大衛‧戴達(David Deida)說。當女性說:「你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看電視?」她並不是不喜歡你看電視,而是希望你可以找時間點多陪她。

男女之間的互動其實相當微妙,需要親身去體會。劉黎兒提供了中肯的建議:多和女性朋友聊天,了解女性的想法和行為習慣,或是請教已婚的男性朋友,從他們的經驗中學習如何與女性相處。

不論是在婚姻或是愛情關係中,理解與欣賞彼此的差異,找出並經營其中的共同點,這段關係才有收成的可能。

【2007年10月Cheers雜誌 你有Sense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48121
(轉貼)賺女人錢 萬名雅芳先生趴趴走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男貪美色女貪財──旁觀澎盧情慾光碟事件

2005/10/07 00:26
鴉片煙榻上的絲旗袍 

男人女人之間永無寧息之日,情場與職場一但重疊或者交集、就一定會牽扯到名、利、權力與性。桃色事件的真實狀況,其實就只有當事人捫心自問才知道答案。這次澎盧的情慾光碟事件,如同前一階段的TVBS主播外遇桃花事件一般各說各話,也一樣牽扯到多位關係人的糾葛。 

那時鬧得滿城風雨的自拍錄影帶事件已經落幕了,潘彥妃從此消失,陳勝鴻自己出資成為餐廳老闆,看情形也難再坐上主播台。而這次的澎盧情慾光碟事件一路紛擾熙鬧又勞師動眾、轟動武林也驚動萬教;檢方主動偵辦、三教九流全都到場,各方人士在媒體捆竹砲似的麥克風前輪番上陣、無一遺漏。 

由此可見,盧靚的魅力和影響力的確不小、澎恰恰的色膽也相當大! 

其實女人愛美展示玲瓏曲線、男人愛美女姿色想一親芳澤,都是很正常的人性。只是超越了情理,逾越到觸法的程度,就很難不讓當事人低頭掩面。許多輿論抨擊澎恰恰玩大哥女人,或是以其在演藝圈的地位玩免錢的很沒品。同時也有人同情澎恰恰、歸罪於盧靚,說是盧靚設下美人計並找來黑道勒鎖澎恰恰。 

其實明眼人一看即知,事情的狀態不難分辨。 

一個規規矩矩的男人不會在婚後接二連三的跟妻子以外的女人有染,這個論點也就是徐乃麟說澎恰恰不值得同情的原因。反觀盧靚,曾有報導說他是好女孩,敬業有禮的他是因為被澎恰恰欺負,才會找黑道的人出面去幫他理論。該報導一路護航盧靚,說盧靚出道六年,沒在演藝上發光,卻因捲入澎恰恰光碟案暴紅。報導中強調盧靚畢業於台灣國立藝術大學,是非常敬業有禮貌的好女孩兒。總之該報導寫到最後,歸總為澎恰恰應該先怪自己大頭管不了小頭,怨不得盧靚。 

平心而論,澎恰恰絕對有錯、但盧靚就對了嗎?一個真正乖巧的女孩子,會去用威爾剛色誘男人自慰、並進一步與這個男人發生性關係同時還用屋內的監視器拍攝?推論到此,即便是我再不顧及邏輯倒車回推盧靚是個好女孩,也無法為盧靚解釋:一個好女孩怎能夠將自己的性愛光碟交給黑道?又怎麼會拿得出手用性愛光碟去換錢?好女孩應該是以息事寧人的心態,急欲用錢換回光碟才是。 

整起事件絕對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男貪美色女貪財。若真要論起孰是孰非,此二人都難辭其咎。個人造業個人擔,澎盧兩人也即將為這起光碟事件付出無法估計的代價。 

(●作者鴉片煙榻上的絲旗袍,大學畢,從事新聞傳播業。簡介上表示新聞工作應該客觀無私,但是工作立場不代表個人觀點。下班以後也想說說工作上不能說的話,寫寫工作上不能寫的文章,這樣的反向麻醉有助於「我第二天重振雄風繼續工作,於是我假想自己躺在鴉片榻上,吹吸吐納出對政治人物的不以為然。」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賺女人錢 萬名雅芳先生趴趴走

這是男女平等的時代,不僅男性化妝、保養品市場日漸成長,以往以女性為主的行業也愈來愈多男性投入,美妝直銷業者雅芳現在就有一萬多名「雅芳先生」。

雅芳近年擴充男性產品、加強對男性行銷,業績明顯成長,2002年銷售額62億美元 (近台幣2018億),2006年變成87億美元 (約台幣2831億)。在此同時,雅芳男性業務代表人數逐漸增加。

雅芳在美國有65萬名業務代表,男性將近1萬3000人,但雅芳的業務代表資料表上不要求填寫性別,實際男性代表人數可能不只如此。另一知名直銷業者玫琳凱有70萬名代表,其中5738人是男性。

奧蘭多58歲建築消防設備檢查員麥金尼,看到推銷雅芳產品20年的妻子一年做了數十萬美元業績,三年前加入雅芳,開始帶著型錄工作,做消防檢查時順便推銷。現在,他一年業績80萬美元 (約台幣2602萬),下線170人。

賓州34歲矯正司官員達米柯原本只是幫太太在雅芳宣傳品上貼貼紙,四年前也加入雅芳,兩夫妻現在每年可賺三萬到五萬美元獎金。達米柯表示,以前嘲笑他的同事,後來都變成顧客。

【2007/10/01 聯合晚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35726
(轉貼)人類和動物差不多 擇偶男重外貌女挑剔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男人嗓音低沉 女人較愛
【聯合報╱編譯組/法新社華盛頓二十五日電】

最新研究顯示,嗓音低沉的男性生養的子女也較多,原因應是相較於聲音較高的男性,他們對女性更具吸引力,因而能夠選擇的對象也更多。

此一研究是第一個針對男性聲音高低和「達爾文適者生存理論」之關聯進行的研究。

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研究生艾皮塞拉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在東非坦尚尼亞北部對遊牧民族哈德薩族進行了研究。

他們拜訪了九個哈德薩族營地,要求四十九名男性和五十二名女性對著麥克風大聲說哈德薩語的「哈囉」,同時錄下所有聲音都並做音頻分析。所有受訪者都被問到子女總數和存活下來的數量。

艾皮塞拉說:「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理論用常人能懂的話來說,就是孩子的數量,我們發現,嗓音低沉的男人孩子數目比聲音高亢的男人多。」

艾皮塞拉表示:「從前假設聲音低的男性會遺傳較好的基因給下一代,其實並不正確,應該是他們比較有機會和更多女性親近。」

【2007/09/27 聯合報】

人類和動物差不多 擇偶男重外貌女挑剔

科學證實了大多數女性早就知道的事實:男性擇偶重視外貌。不過,女性挑選伴侶比較挑剔。

印第安納大學認知科學計畫的陶德(Peter Todd)說:「很多人自稱要尋找擁有特定條件、配得上自己的對象,可是他們最後挑中的人未必符合這些條件。」

陶德領導的小組,對慕尼黑26名男性和20名女性進行研究,發現人類與大多數哺乳類動物類似,在擇偶時遵照達爾文理論:女性挑剔、男性好競爭。

這些從26歲至40歲出頭的研究對象,參與「快速約會」,也就是與每個約會對象面對面交談三至七分鐘,然後更換對象,事後挑出他們希望再會面的人。

陶德說,快速約會讓研究人員能夠在短時間內探討各種擇偶決定。

這些研究對象應要求先填寫問卷,列出他們希望意中人擁有哪些條件,包括財富地位、家庭承諾、外貌、健康和魅力。快速約會後,研究人員把問卷結果與當事人實際挑選的對象加以比對。

研究結果發現,男性的選擇與他們事前表明的偏好不符,對女性大多以貌取人。他們也不太挑剔,任何女性只要有最起碼的吸引力,幾乎都能讓他們動心。

女性的實際選擇也未能反映她們的偏好,不過她們比較挑剔。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女性很清楚她們對男性的吸引力的重要性,並據以選擇較理想的男性。

【2007/09/04 世界日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96073
(轉貼)20 萬德國爸 請帶薪育兒假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元普渡》從祖牌到嬰靈 女性難超渡

現代女性與祖先牌位之間的張力,以及嬰靈超渡日益頻繁的問題,是台灣社會越來越重要的宗教議題,在這農曆七月時節更值得一談。

祖先牌位一直都是以父系氏族傳承為主,來延續血緣共同體在精神面(慎終追遠)與物質面(私有財產的確保與分配)的凝聚力。然而,隨著現代社會婚姻態度的轉變,祖先牌位的習俗出現了一些問題。

過去女子被寫入祖先牌位,因為嫁入男方家,生男育女,成為男方族譜的一員。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女子選擇不婚或離婚,這樣的女子按照傳統習俗就將成為孤魂野鬼,無法受到父系家族的紀念。像這樣的女子如果還抱著死後需有人祭拜的觀念,目前比較多的選擇是皈依宗教團體,讓無家(祖先牌位)可歸的亡靈找到新去處。

但這又衍生一個問題,如果同一家人皈依不同的宗教信仰,那他們死後就去不同的世界,再也沒有親人團圓的天倫夢了。對於新世代追求個人主義式生死解脫的人,毫無困難。但老一輩還殘留親人團圓信念者,就必須看破不管現實人間,還是死後世界,都不再具有團聚的必然性了。未來的靈魂個體戶—孤魂野鬼將變成常態,反而那些隸屬於傳統父系祖先牌位的祭祀,將逐漸式微。生時同交歡,死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聚七月半。

祖先牌位在現代人宗教習俗中沒落,取而代之的是關心個人在今生今世的幸福與自我解脫,人們重新找尋自己生命起源與終點的詮釋。但是對於禍福難測的人世,死去親人的靈魂依然被視為作祟的來源。

日益頻繁的嬰靈超渡,其實就是傳統宗教信仰面對性關係日益頻繁所衍生的調解途徑。性觀念的開放,卻讓性行為變成更多女性身心的夢魘。男性依然順應生物本能,不願避孕,女性則在避孕不便或缺乏避孕知識的情況下懷孕了,卻在現實條件限制下被迫墮胎。墮胎不僅危害身體健康,在傳統宗教信仰影響下,被除去的胚胎轉變成冤親債主,成為女性內心的愧疚。身心受苦的女性,還必須承擔父母譴責的陰影,並沒有因為性觀念的逐漸開放,而享有更多對等自主的情慾生活。對嬰靈的超渡,只是在身心受苦中,暫時抒解壓力的釋放管道,無助於女性追求情慾上的對等性。

農曆七月超渡看不見的鬼靈,也讓我們正視生命的出現與消失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吧。

【2007/08/27 聯合報】

粉紅商機 女性專機將起飛

英國實驗發現,兩性的確對顏色有不同偏好,男性愛藍色,女性則喜歡粉紅色。歐洲已有女性專用海灘和計程車,現在又有企業家準備設立「紅粉航空」 (Fly Pink),只收女性客戶,除了飛機漆成粉紅色外,女客在起飛前更可享用航空公司提供的修指甲服務及粉紅色香檳。

英國新堡大學神經科學家安雅‧赫柏認為,兩性顏色喜好有進化上的根據。她表示,古早時男性負責狩獵,只要分辨得出獵物即可,而女性採集果實,要挑選比較紅的,也就是成熟的果實。

女性對粉紅色的喜好不但有科學根據,也意味龐大商機。現代女性經濟獨立,成為不可忽視的消費族群,義大利已設有女性專屬的「粉紅海灘」,沙灘上除救生員外,禁止男性進入,女士不必再忍受男人色迷迷的眼光,可安心享受陽光與海水。英國沃里克郡有一家只載女性客人的「紅粉佳人」計程車行,駕駛全部是女性。Grange酒店集團現正試辦在倫敦的酒店闢出女士專屬樓層,服務單獨出門的女性遊客。

【2007/08/22 聯合報】

女性吃牛排 感情獲滿足

現代女性自我接受度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忠於自己」,許多女性約會時,不再故作淑女,而會坦言自己愛吃牛排,她們覺得生菜沙拉已經過時。事實也證明,不做作、愛吃肉的女姓,比較易找到終身伴侶。

瑪莎.富來區 (Marth Flach)在交友網站Match.com上這樣介紹自己:「我喜愛建築、紐約客雜誌、狗、牛排和玩周日字謎遊戲。」

她理想中的男友為:「聰明、有趣、善良、愛紅酒和大牛排。」

她重覆提到牛排,這招果然管用。她第一次與韋基(Austin Wilkie)約會就大吃牛排,他們交往的一年間,也不時到紐約市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的漢堡店吃漢堡,一年後,韋基向她求婚。今年3月,他們在曼哈坦西36街的Keens牛排餐廳試餐,他們結婚的餐點包括迷你乳酪漢堡和許多牛排。

韋基太太青少年時只吃素食,她甚至常穿一件「肉就是謀殺」的T恤衫。到她30多歲時,她開始吃牛肉,當她在網站上介紹自己時,她已經悟出牛排不但可讓人滿足口腹之慾,也可讓人得到感情的滿足。

她說,吃紅肉發出的訊息是,她是「不做作、實際、不神經質。雖然我不胖,我對體重不過度憂慮,我對飲食沒有問題。吃漢堡意味著,我不浪費錢,和我交朋友不需要花大錢。」

聽好:沙拉已經過時,吃不過分燒烤的牛排才合乎現在時尚。

餐飲界和交友專家表示,對許多女性而言,肉食非但不是謀殺,肉食已經成了交友重要策略。

Smith & Wollensky餐廳集團的概念發展副總史提爾曼(Michael Stillman)表示:「女性點牛排的數目讓我吃驚。」該集團2006年4月在曼哈坦西58街的餐廳「高品質肉食」(Quali-ty Meats)開張,該餐廳除了提供傳統牛排以外,其設計和菜單都特別為了迎合女性顧客的喜好,該餐廳還提供海鮮餐。史提爾曼說:「女性顧客更喜歡我們的牛排餐,和我兩、三年前在我們其他餐廳所見的現象大不相同。她們喜歡帶骨牛腰肉和牛仔肋眼牛排。」

女性過去的傳統是在與男友約會前,先在家裡吃點食物,約會時,只點少量餐飲,以顯示淑女的矜持。許多女人仍然保持這種作風。德州視訊監看設備銷售人員安隹雅.貝怡(Andrea Bay)說:「第一次約會的時候最好不要點大餐,因為妳不想被稱作大胃公主。」28歲的貝怡身材曲線玲瓏。

但對其他女性而言,約會時只吃沙拉顯得不討喜的懦弱。

34歲的TV Guide編輯米雪.海勒(Michelle Heller)說:「只吃沙拉顯得無用、無趣和孩子氣。我不要被認為了無生氣和呆板。」

【2007/08/19 世界日報】

20 萬德國爸 請帶薪育兒假

【聯合報 ╱ 歐洲特派員陳玉慧/二十二日電】

為了拉抬一蹶不振的生育率,德國家庭部長德列燕推出了「爸爸計劃」。從今年起,產假和育兒假不再是母親的專利,做父親的一樣可請假,假期可長達十四個月,且還可照領六成七的薪水。

「爸爸計劃」已在生育率全歐最低的德國引起效應。愈來愈多男士因無後顧之憂,相繼請假在家照顧孩子,到上周為止已逾廿萬人。德國家庭部長德列燕說:「德國終於趕上北歐國家,像是這方面一直有超越性政策的瑞典了。看到這麼多父親申請帶薪育兒假,我真的很欣慰。」德列燕本人一直是職業婦女,卻育有七個兒女。

雖然這套鼓勵生育的政策在德國引起熱烈的討論和回響,但並非人人叫好。德列燕在她自己的保守政黨裡也遭到批評,圖林根省省長亞陶斯便這麼說:「政府不應該干預及決定誰來養育子女。」

柯隆家庭經濟學者謝達說:「很多男人很願意在家帶孩子,卻礙於財務問題而不敢嘗試,在政府補助下,能領百分之六十七的薪水,很多人的心願都可以達成。」她還說:「德國境內的經濟政策意見領袖也支持這項爸爸計劃,因為他們希望婦女可以快一點重返工作崗位,只有如此,高收入雙薪家庭才有可能安心養兒育女。」

漢堡「爸爸機構」的負責人雪佛則表示,新政策不但可以提高育兒率和經濟生產力,「也為現代男性提供了另一個角色扮演的可能,現代新男性對傳統的父親角色也有點膩了」,在家養育孩子還可加深他們和孩子的關係,使他們感到更獨立,也更有責任感。

雪佛說,過去德國政府將育兒福利政策全放在婦女身上,使得德國成為全歐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平均每個婦女生育一點三七個孩子,甚至低於瑞典的一點七五個。他認為新政策將對德國新一代家庭倫理觀念產生重大影響,也有助於生育率的提高。

德國近年生育率過低,境內知識分子和意見領袖相繼強調家庭價值的重要,並呼籲德國人「勇敢」生孩子,德列燕的家庭福利政策也相對獲得歡迎和好評。

【 2007/08/23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78738
頁/共2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