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曉玟;攝影/楊煥世】 十二月十三日,Yahoo!奇摩宣布併購站無名小站,讓它朝「全民媒體」(Social Media)的方向又邁進一步。業界估計,這宗購併案的金額大約是二千二百萬美元,約七億一千五百萬台幣。 自從網路興起個人網誌(Blog)及相簿服務網站,鋒頭最健的就屬無名小站。創辦人是六位台灣六年級生,有的靦腆、有的耍酷,利用交大學校網路成立的網站,一個月造訪人次竟超過六五○萬人,衝上全球前三十名,眾所注目,成了Google、中華電信等急於收購的對象 Yahoo!奇摩又贏了。 當無名小站終被台灣最大的入口網站Yahoo!奇摩納入麾下,許多人討論的是Yahoo!奇摩在虛擬世界的影響力,成為台灣網路界的新帝國。大家沒注意的是,它可能是許多實體企業的直接競爭對手,悄悄偷走你的客戶,而渾然不知。 上半年廣告量逼近蘋果日報 外界預估Yahoo!奇摩今年上半年的廣告量接近十億元,逼近《蘋果日報》十二億、《聯合報》十五億、《中國時報》十六億的廣告量。當《中時》、《聯合》和去年同期比較,成長率低於二%,Yahoo!奇摩卻是以二○%的成長速度向前衝。「時間是站在網路媒體這邊的,現在才只是起點,」一位廣告公司媒體購買表示。 當網路已成長為僅次於電視的第二大媒體,Yahoo!奇摩當然又是最大的贏家。今年台灣三七.四億的網路廣告市場,Yahoo!奇摩就囊括近七成。 以ING安泰人壽為例,「明年我們會縮減平面媒體的預算,挪到網路媒體,」負責ING安泰人壽預算的達一廣告董事長徐一鳴指出。 Yahoo!奇摩搶走的,不只是媒體廣告。網路購物也侵蝕百貨公司的業績。今年百貨公司一檔一檔的週年慶,猛下促銷費,整體營業額比去年仍衰退二.三%。百貨公司怪罪於卡債風暴造成消費市場衰退,卻不知與Yahoo!奇摩合作的興奇科技(Yahoo!奇摩購物2),今年營業額預估五十億,直追實體百貨公司微風廣場的營業額。去年興奇科技的營業額才二七億,成長幾乎一倍。 自從六年前美國Yahoo!購併台灣奇摩之後,大家很習慣Yahoo!奇摩最大、幾乎樣樣第一,似乎不再深究Yahoo!奇摩到底多大?它的規模到底有什麼影響?什麼又是全民媒體? 其實,Yahoo!奇摩成長的軌跡,正是學習第二波網路經濟成長方程式的最好示範。 Yahoo!奇摩很大,大到幾乎就是台灣網路市場的代名詞。 在台灣,每一百個上網人口,就有九十七人造訪Yahoo!奇摩,每天,進出Yahoo!奇摩一方網頁的人次高達七百萬,上班族瀏覽新聞、青少年交友、甚至小學生查資料,問吃的、找樂的,都上Yahoo!奇摩。未來大家要建部落格,又是進入Yahoo!奇摩。 「(美國總部)老闆問台灣市場成長率多少?」Yahoo!奇摩董事總經理鄒開蓮充滿自信地說,「那就看我們(Yahoo!奇摩)成長多少,市場就成長多少!」 「這聽起來很自大,」鄒開蓮很了解自己的地位,更清楚台灣網路的生態,「可是這就是(台灣市場)痛苦的事實(painful fact)。」 「網路,是需要人頭的生意,」網路觀察家黃彥達分析,台灣僅僅一千兩百六十萬的上網人口,註定了獨佔網路公司的出現。「台灣是島嶼型經濟體,贏者通吃的畸形生態反而是自然現象,」他指出,在大陸型經濟體如美國、中國,就不會有寡佔。 難怪一個數位學習公司經理、Yahoo!的廣告主會說,「我不喜歡Yahoo!奇摩,但是得學會與怪獸相處。」 只做規模經濟的生意 如果只用台灣的眼光來Yahoo!奇摩的成績,恐怕還是小看了它。 業界估計, Yahoo!奇摩總營收約三十億,蕞爾台灣成為Yahoo!全球版圖上的第三名,僅次於總部美國與海外第一大市場英國。但是美國人口三億、每人GDP超過四萬美元,英國也有六千萬人口、每人GDP三萬美元的實力。 不論是數人頭、還是算消費,Yahoo!奇摩都不佔優勢,能做出遠超過台灣市場規模的成績,是因為它穩穩抓住網路商業模式的核心,完全專注、不斷創新,就是要做到最好。 「我(Yahoo!奇摩)只做規模經濟(scalable business)的生意,」鄒開蓮掌舵Yahoo!奇摩七年,把網路經濟、尤其是入口網站的商業模式看得清清楚楚。網路(network)就應該發揮network的效應,要做能相互連結、向外擴張、倍數成長的生意。 讓Yahoo!奇摩一戰成名的網路拍賣,就是最好的例子。 Yahoo!奇摩的網路拍賣不但是台灣市場第一,一年成交金額超過兩百億台幣,台灣五分之一的人口都在Yahoo!奇摩拍賣網上進行交易,讓全球最大的拍賣網路公司eBay在台灣毫無招架之力,退出市場。鄒開蓮還因此跟美國總部的最高經營團隊同台,向幾百位華爾街分析師介紹台灣的網路拍賣市場。 「拍賣就是規模經濟,」鄒開蓮解釋,只要建好平台,上來賣女裝、賣手機都一樣、吃的賣完還可以賣家電,同樣的平台、卻可以不斷複製、外擴,「不會因為開新的category(種類),又要多掛一缸子人在身上。這就是scalable business(規模經濟)。」 只要平台作好,買賣間相互連結、交流,人潮牽錢潮,自己長出規模。 到今天,Yahoo!拍賣就像經營擁有三六○萬件商品的不收攤夜市,每月吸引了五百萬以上的網友在此血拼。「這是聚沙成塔的規模經濟,我還看不到網拍成長的極限,」Yahoo!奇摩電子商務事業部副總經理洪小玲開心地說。 Yahoo!奇摩在台灣快速崛起的過程,靠的是不斷地收編網路各領域剛剛發芽的第一名,納為己有。 從六年前Yahoo購併入口網站流量最大的奇摩,三年前和興奇科技合作Yahoo!奇摩購物2(這個團隊曾經創造過台灣最大的拍賣購物網站,賣給了ebay),今年又再度購併最大的網誌無名小站。 「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生意我不做,」鄒開蓮說得明白,「不做什麼很重要。」 抓穩規模經濟做為發展核心,鄒開蓮甚至比美國總部還要堅定不移。當Yahoo!總部要開企業解決方案業務,鄒開蓮就認為不可行,因為每個方案都要量身訂製,完全不能用規模經濟的方式,所以她在台灣只「意思意思」的擺個人。後來,果然美國這項業務不了了之,鄒開蓮也慶幸自己沒有投入。 光有買賣交易,不足以讓流量不斷成長,必須要有內容,才能不斷吸引網友。Yahoo!奇摩也是用同樣的模式發展內容,而且創意更多。 【天下雜誌362期 Yahoo搶走了你的顧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