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報秘書》病態大樓症候群
資料來源∕環保署
一九七○年前後,歐美醫界首先發現一種沒有確定病兆的症候群。後來的研究發現,該症候群與室內空氣品質有關,發生的建築物通常密閉、沒有窗戶、但是有空調系統。這種大樓被稱為「病大樓(Sick Building)」,該組症候群就被稱為「病態大樓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
「病態大樓症候群」症狀有:一、刺激性症狀,包括喉嚨乾燥、黏膜及皮膚起紅斑發癢;二、神經毒性症狀,如頭痛、易累;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流鼻水。
通常這些症狀在員工到大樓上班後才發生,下班或離開大樓,尤其在周末假日,症狀就減輕或消失。整體而言,「病態大樓症候群」是員工對室內工作環境的一種症狀反應,不代表一種明確疾病。
【2006/02/07 聯合報】
上班打噴嚏 病態大樓症候群?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醫師提醒,有些上班族常打噴嚏、頭痛,不知道是「病態大樓症候群」作祟,還以為自己身體不好,即使求醫也找不出病因。
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說,病態大樓症候群指的是長期在辦公大樓工作的上班族,會感到眼睛乾澀、眼睛癢、口乾舌燥、咳嗽、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頭痛、想睡、皮膚紅腫搔癢等症狀。
楊振昌指出,使用電腦時間過長,或是內勤人員,都是此症的好發族群,不過,只要離開辦公室,症狀就減輕甚至消失,但一回辦公室,毛病又來了,所以很少人因此就醫。
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醫師說,有些人常鼻子癢、打噴嚏,不知自己出現病態大樓症候群,還以為是免疫力差,容易感冒,到處看醫師,也找不出原因。
專長環境毒性與健康風險評估的北醫大公衛所教授韓柏檉說,封閉式空調大樓,室內充滿懸浮微粒和不良氣體,雖然有空調,但不良空氣在密閉空間一再循環,不如開窗讓室外空氣流通來得好。
以辦公室的事務機器來說,韓柏檉指出,影印機的碳粉、傳真機的感熱紙,透過機器本身的熱能,會逸散到空間懸浮,是有害氣體。
裝潢材料及施工也是室內有害空氣的元凶。楊振昌說,曾發生過油漆工人在地下室施工,工人統統昏迷倒地,原來是油漆內的甲苯揮發,因地下室通風不良,工人吸入過多甲苯氣體而中毒。
韓柏檉表示,室內裝潢使用的揮發性有機溶劑,像油漆中的甲苯,或家具、三夾板的接著劑含甲醛的樹脂,都會讓人中毒,而鋪地毯也會孳生塵?,引發過敏。
上班族不易清楚辦公室空氣品質,林杰樑說,「如果從室外走進室內,感覺空氣差很多,就要有警覺。」
室內不保持通風,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也容易讓人感到頭暈。醫師和學者建議,多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不讓室內的空氣渾濁,才能預防「病態建築症候群」。儘管室外仍可能有汽機車排放的廢氣,但多少會被稀釋,開窗仍有助辦公室空氣流通。
「老闆應為室內空氣品質負責!」幾位醫師與學者都說,企業主應切實執行維護環境責任,如冷卻水塔三個月就要洗一次。
韓柏檉建議,上班族如果發現空調通風口冷氣機過濾網很快就變黑,就應該向公司爭取更好的空氣品質。
【2006/02/07 聯合報】
病態大樓 威脅人體健康
| | | | | | | 密閉玻璃帷幕辦公大樓,室內的髒空氣一直在封閉空間循環,越循環越髒,上班族不自覺的產生頭痛、眼乾、猛打呵欠等「病態大樓症候群」。 記者林錫銘∕攝影 | | | | |
| |
【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環保署委託學者調查發現,國內約有三成大樓是「病大樓」,空氣品質不良,不合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在這些大樓生活或工作,很容易引發「病態大樓症候群」。其中以新建或改建中的大樓情況最為嚴重。
環保署最近委託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進行「室內汙染物風險評估」。研究發現,一般住戶、學校及辦公大樓室內空氣品質普遍欠佳,甲醛濃度過高、細菌及真菌濃度都明顯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
調查顯示,引起「病大樓」的原因主要是建築設計不良、室內裝潢及用品,以及人為汙染。例如老舊影印機會逸散溶劑性氣態汙染物及臭氧,清潔劑稀釋不足會在地毯上遺留刺激性揮發物,空調系統中的濾網、冷卻盤管等如未定期清潔,過量的真菌(如黴菌)胞子會到處散布。
如果民眾在病大樓中工作或生活,估計有一到三成會產生「病態大樓症候群」,包括喉嚨或皮膚乾燥、發癢、頭痛、容易疲倦、精神不集中等症狀。
台灣年平均相對溼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許多密閉大樓使用中央空調系統,維護不足加上過度裝潢,導致揮發性有機物充斥室內,對體質較弱者,易引發過敏性呼吸道及心臟血管疾病,也潛藏極高的致癌風險。
不只辦公大樓,國內一般居住環境也都濕氣過高,且有黴菌汙染,黴菌存在空氣、地板、牆壁、家具、地毯中。調查顯示,生活在潮濕及發霉建築物中的兒童,較容易有氣喘、咳嗽、流鼻水等症狀。
根據一九九七年到二○○三年健保資料統計,台灣地區每年因過敏性呼吸道相關疾病,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健保醫療支出約卌億元;但這些疾病,究竟有多少源自「病態大樓症候群」,目前還沒有研究。
【2006/02/07 聯合報】
壁縫、合板家具 易孳細菌
記者朱淑娟、張幼芳、鄭育容、丁萬鳴∕台北報導
台師大化學所教授吳家誠表示,辦公大樓的空調系統定期消毒,居家用品避免受潮,牆壁不要有裂縫,就能有效降低室內空氣汙染。
吳家誠表示,室內公共場所的空氣品質,最大問題出在空調系統沒有定期消毒,因保養不良,微生物透過空調氣體傳送造成汙染。
除了定期消毒,也應依公共場所空間大小限制進出人數。
也是消基會義工的吳家誠說,消基會這兩年曾三度檢測台北及高雄世貿等大型室內展場,結果只能以「糟、很糟、非常糟」形容。
以二氧化碳濃度來說,台北世貿十六個測點幾乎都超過容許標準值,不但沒改善,且還在不斷惡化。
如何減少住家的室內空氣汙染?吳家誠建議,因台灣常有地震,有些住家的水泥牆縫隙過多,裡面容易孳生細菌。民眾應將家中牆壁縫隙填平,就能減少細菌繁殖。
吳家誠也提醒,家中不要使用太多合板材料的家具,因為合板有很多空隙,細菌容易孳生,建議多採用實木家具。窗簾、桌布等家飾布料應定期清洗,不要一掛就整年不理,同時應保持布料乾燥。
通常塗料含有揮發性有機溶劑成分,如苯、甲苯、甲醛,使用時塗料的有機成分會揮發,影響人體健康,引發頭痛、刺激眼睛等症狀。美國環保署建議民眾使用塗料時,應保持良好通風。
環保署表示,已有多個國家限制建築材料的成分,例如德國禁止使用在任何風洞測試中會釋放甲醛超過○.一 ppm 的木材產品,禁止進口含有甲醛超過○.一 ppm 的木材家具、超過○.二 ppm 的清潔用品。歐盟也開始對油漆及表面塗料推展生態標章。
國內建材是否含有毒性,目前並沒有特別的管理和規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雖有針對建材類做檢驗,但重點在於建材的耐燃性和防火性,建材或塗料毒性不在管轄範圍。
內政部營建署公關室主任蕭文雄表示,國內建管法規對於建築材料規定需符合國家標準(CNS),具有環保概念的綠建築亦是趨勢。
吳家誠表示,我國應儘快將室內空氣品質標準納入建築法中,並列入環境管理目標之一,同時訂出罰則,強制業者遵守。
【2006/02/07 聯合報】
建材塗料 八成含毒
記者陳東旭∕台北─上海報導
密閉辦公大樓空氣品質很差,至今政府卻無法可管,其實居關鍵的立法管制室內家具塗料,在大陸則已立法實施多年,台商們都在選材和裝潢中配合。由於台灣目前沒有法律可管,民眾就算自行檢測發現超標,也無法求償。
在上海經營塗料的美盈科奈米科技公司的台商陳維諒表示,去年台北市八德路一家企業總部落成時,特地以檢測揮發物質的儀器實地測量,發現地毯膠的芥子氣和木製裝潢的甲醛嚴重超標三、四倍,造成後續處理困擾。他表示,有機揮發化合物剛開始幾天可以揮發百分之卅,但後面的百分之六、七十要在後續幾年才會釋出,而且是無味,如果是密閉式大樓,情況更嚴重,遇到天氣熱就會釋出。
陳維諒說,有機揮發性化合物(VOC)會經年累月釋出,讓生活其間的民眾長期暴露在有毒環境中,這不是傳統民俗放個鳳梨吸一吸怪味,就能消除的。台灣百分之八十的塗料都有毒,木質漆的主要毒源是甲醛,室內塗料的毒來源主要是苯。
陳維諒表示,大陸已立法保護住戶並規定新裝修房屋的揮發性氣體標準,各裝修業都有裝潢完工三個月才通知住戶進住的習慣;台灣因為沒有相關規定,尤其是商業大樓、賣場因為租金太貴,經常昨天裝潢、今天就入住,這樣會嚴重影響健康,一些頭痛、背痛等文明病就會出來。如果非要趕著入住,他建議要用攝氏六十度以上的鹵素燈照射,加速揮發。
陳維諒指出,超標的塗料與有毒揮發氣體長久吸下來會嚴重影響人體,前年上海有一家三口陸續得了白血病(血癌),得病的男主人姊姊後來去照顧他們,結果也得了白血病,最後才查出來是居家裝潢和家具的有毒氣體肇禍,法院審理後判決家具商敗訴,面臨後續的巨額賠償。
陳維諒說,立法涉及營建署、環保署、原能會、衛生署、勞委會等多個部門,同時,立法還需顧及到家具、裝潢業者的可能反彈。
【2006/02/07 聯合報】「新」味多是甲醛 嚴重會致癌
記者龔莉∕台北報導
新屋或新家具有股「新」味,其實是致癌物質甲醛的味道,日本人說的「新屋症候群」,是指入住新屋時有咳嗽、胸悶、皮膚炎等毛病,正是因吸入甲醛,刺激上呼吸道所致,嚴重甚至致癌。
甲醛就是福馬林,在家具製造上幾乎無可避免,不只家具,木工裝潢、壁紙和油漆等的材料都含甲醛。
甲醛含量的標準,歐盟以 E0 為零含量,E1 含微量甲醛,以此類推;E1 級以上便超出安全標準。消費者最好向有信譽的廠商購買。
避免處於甲醛含量過高的環境,除了拒用含甲醛的家具,就是讓新家或新家具,在通風環境先放七十二小時以上。多數醫院都採用 E0 級板材,對健康最無害,但 E0 級的價格較 E1 級高出約二成左右。另外,甲醇與甲醛經常被混淆,部分業者會以「不含甲醇」為號召,誤導消費者,購買時要注意。
【2006/02/07 聯合報】
塗料未必毒 努力開發環保塗料
盧崑宗∕中興大學副教授(中縣大里)
報載密閉大樓空氣品質差,很大原因歸咎於建材塗料,更指台灣百分之八十的塗料都有毒,木質漆的主要毒源是甲醛,室內塗料的毒來源主要是苯。筆者認為有必要進一步說明。
通常木質建材包括家具在內,在它的表面施以一薄層的塗料,除了可以增加美觀,延長使用年限,若進一步使用一些機能性塗料,更可達到吸音、隔熱、防霉、防火等等的效果。
無可諱言,塗料一直被認為是空氣的汙染源之一,這主要是塗料的成分是一些高分子物質,需要添加大量的溶劑來降低黏度,方便刷塗或噴塗作業。對大部分塗料而言,這些添加的溶劑最後會揮發到空氣中,造成空氣的汙染或對人體的危害,這也是塗料業被詬病的地方。但溶劑的種類很多,並不只有苯或甲苯而已,而溶劑對人體的危害也因種類和濃度而異,例如,苯的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是五 ppm,甲苯和二甲苯為一百 ppm,另一種常用的有機溶劑乙酸乙酯則為四百 ppm。在兼顧塗料品質、成本及環境汙染的前提下,國內優良業者自有調配低毒性溶劑配方的能力,苯已經很少用為塗料溶劑了。
塗料可分為水性塗料和油性塗料。粉刷室內牆壁常用的乳膠漆或水泥漆即屬水性塗料,它是以水為溶劑,但為了塗料的乾燥性常會添加少量的有機溶劑,這些溶劑是屬於較低毒性的,使用時只要保持通風,對人體危害微乎其微。
木質漆的種類很多,國內一般常用的以油性塗料即溶劑型塗料為主,含有甲醛的是一種稱為胺基醇酸樹脂的塗料,因為它的耐熱、耐酸鹼等性能優於最常使用的透明噴漆,早期常用於家具的塗裝,市面所稱的烤漆即屬這種塗料,但用此種塗料塗裝的家具早期無法通過歐洲對甲醛釋出量的標準,木質漆業者已積極改進多年,目前此種塗料已漸少使用,或有使用者應無甲醛超標的問題。現在高品質家具的塗料,已漸由高性能的聚胺酯塗料即俗稱的 PU 塗料取代,消費者實無須擔心甲醛的問題。
關於甲醛釋出的主要來源是建材中的合板或粒片板。製造合板與粒片板最常使用的膠合劑是尿素膠,而甲醛就是製造尿素膠的原料之一,低品質的尿素膠與使用期間尿素膠的老化,這才是甲醛釋出的主要來源。降低甲醛釋出量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政府相關單位應儘速立法,規定室內裝修用建材甲醛釋出量,需符合國家標準(CNS)F1 級的標準才可使用,除可保護國內業者,更可遏止大陸及東南亞劣質合板的低價傾銷。
一般消費者若購買現成的家具產品,因為從製造到銷售過程中,所用塗料已充分乾燥,消費者不必擔心揮發性有機溶劑的問題,反而需注意家具若有使用合板或粒片板,它的抽屜內部或櫥櫃內部背板等有否完全塗裝,因為一層薄薄的塗膜可以減緩甲醛的釋出。若是居家室內現場裝潢,應儘量使用水性塗料,假如不得已使用油性塗料,惟有保持良好通風,才可保證施工者的安全,更可儘快有個舒適的生活環境。至於現場裝潢好的櫥櫃,可以擺放竹炭或木炭,可吸收一些有機溶劑或甲醛,也比民間盛傳放鳳梨的效果好。
所以密閉大樓空氣品質差,建材塗料並非罪魁禍首,而是在於我們怎麼選擇利用它。當然期許國內塗料業界,努力開發低汙染、高品質的環保型的建材塗料,才能符合消費者的期待,同時也才能擺脫塗料業是高汙染工業的刻板印象。
【2006/02/09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