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健康醫療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健康】(轉貼)避開致癌九大因素
 瀏覽22,626|回應102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話對癌症來說再恰當不過,專家歸納出九大致癌因素,只要避免這些危險,全球每年死於癌症的七百萬人可以減少三分之一以上。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伊薩提博士發表的報告顯示,根據廣泛科學研究和政府報告,二○○一年全球七百萬人死於十二種癌症,其中二四三萬人和這九大因素有關,包括:吸菸、喝酒、肥胖、蔬果攝取不足、不安全性行為、缺乏運動、都市空氣汙染、室內燃燒煤炭、注射針筒汙染。

伊薩提指出:「只要避免這九大因素,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避免。預防比醫療科技更能減少癌症死亡,只要在生活形態和環境方面多加注意就可奏效。」

而這九大因素中最可怕的殺手首推抽菸,在所有癌症死亡病例中占了廿一%,其次是喝酒和蔬果攝取不足。由於開發中國家的抽菸人口近年來有增加趨勢,預料造成的生命損失會更大。

研究顯示,不論中低所得或高所得國家,菸、酒都是最危險因素,但中低所得國家的第三大殺手是蔬果攝取不足、高所得國家則是肥胖。

【2005/11/18 聯合晚報】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450317
 回應文章 頁/共1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多買時令水果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反季節水果購買要謹慎

 一位多年從事水果生意的水果商告訴記者,很多反季水果都是用一些化學物質催熟、保鮮的,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反季水果反而成了「問題水果」。

  四種常見的問題水果,消費者注意不要誤食:

  草莓:中間有空心、形狀不規則又碩大的草莓,一般是激素過量所致。草莓用了催熟劑或其他激素類藥生長期變短,顏色也新鮮了,但果味卻變淡了。

  香蕉:為了讓香蕉表皮變得嫩黃好看,有的不法商販用二氧化硫來催熟,但果肉吃上去仍是硬硬的,一點也不甜。二氧化硫對人體是有害的。

  西瓜:超標準地使用催熟劑、膨大劑及劇毒農藥,從而使西瓜帶毒。這種西瓜皮上的條紋不均勻,切開瓜瓤特別鮮,可瓜子卻是白色的,吃完嘴裡有異味。

  葡萄:一些不法商販和果農使用催熟劑———乙烯利。使用者把乙烯利用水按比例稀釋,將沒有成熟的青葡萄放入稀釋液中浸濕,過一兩天青葡萄就變成紫葡萄。

  這位水果商告誡消費者,如果可能最好少買反季水果,應當多買時令水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61971
(轉貼)身體的求救訊號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 心臟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有:
1. 心臟有問題呼吸會不順暢,胸口會悶也會刺痛,刺痛的時間是短暫的,一發作幾秒鐘就過了,最多一分鐘。
2. 嚴重了會從前胸痛到後背膏肓肩胛的地方,十天半個月會來一次,三、五個月發作一次,時間越短越嚴重。
3. 心臟不好會牽扯到左邊手臂酸、麻、痛,因為我們心臟的神經與左手臂的神經是同一條,所以左邊的心臟有問題會牽扯到左手臂。
4. 心臟也會牽扯到頸部僵硬、轉動不靈活,早上起床脖子經常扭到;因為心臟有問題,頸動脈會狹窄,血液供應不順暢,旁邊的筋失血自然僵硬。
5. 心臟有問題,火毒(心火) 就會上升,火毒慢慢上升到了額頭停留在這裡,不可能從額頭跑出來,停留時間久了,這裡就會長爛瘡,很多人會頭昏,到達這裡會經過兩個面頰,經過眼睛,所以心臟有問題,兩個面頰會泛紅。
6. 另外,火毒到了頂就會往下降,從額頭順著兩個眉陵骨繞著太陽穴穿過我們的後腦,延著頸部進入咽喉,進入腸子,從肛門出去;所以火毒降下來,兩個眉陵骨就會酸痛;有的朋友機能亢進,慢慢眼睛壓力會大,眼睛會往前暴出來,即所謂的 "凸眼症" 。
7. 火毒降下來,順著兩個太陽穴,太陽穴在兩側就叫" 偏頭",血管就會擴張,一擴張就刺激到旁邊的神經,痛的受不了。
8. 慢慢的火毒會從後腦下來,這就開始發脹,感覺怪怪的,接著穿到頸部,頸部停留過久,淋巴就會腫大;慢慢進入咽喉,咽喉就容易發炎,經常會感覺有東西哽在裡面,吞又吞不下去,吐又吐不出來。再來火毒會進入腸子,腸子會燥進,越來越熱,溫度太高水份會來緩和,水份來的多來的快,腸子裡的糞便就會爛掉,我們就會拉肚子;水份來的不足,糞便就會乾燥,排不出來。
9. 心臟有問題會造成我們的脾胃受傷,脾胃一受傷,消化吸收的能力就降低,吃進來的食物不能消化,最後會胃脹,那些東西會反沖回頭,叫做 "胃酸" 。
10. 心臟有問題,養份不能輸送,總覺得體力不夠,想吃多點來補充,過多的食物會帶來大量的糖份,排除糖份都靠肝臟、腎臟,過多的糖份會導致肝、腎衰竭,很容易得 "糖尿病" 。
11. 心臟有問題,人的神經就會衰退,一點事情就會緊張,就會受到驚嚇,晚上睡覺不易入睡,睡著以後就做惡夢,惡夢會延續,所謂的 "惡夢連連" 。更年期婦女為什麼會面赤、面紅、身體會熱、皮膚會癢,因為心臟、腎臟不調合,加上內分泌混亂,女性賀爾蒙不足所造成的。
二、 肝臟有問題時尤其得了肝炎,以下的4個現象不可以有任何一個現象經常性的發作
1. 右上腹悶痛。
2. 右後腰酸痛。
3. 右肩感覺酸、麻、痛,甚至造成右手舉不起來。
4. 小腿晚上睡覺時容易抽筋。
肝臟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有:
1. 肝臟像拳頭一樣,有正面,有背面正面如果硬化、腫大,會擠到我們的肋間神經,肋間神經就會脹痛;如果在背後,會造成右腰酸痛。
2. 肝臟不好,晚上睡眠品質會不好,翻來覆去不容易睡著;起床後口乾、口苦、口臭,刷牙時牙齦會流血。平常為食物沒有興趣,不吃不餓,吃一點點就有飽感;走路走個兩步小腿就會很酸,會感覺全身越來越疲勞,手腳也是越來越沒有力。
3. 肝臟不好的人,腳會經常扭到,扭到了又好不了;不小心割傷了,傷口也不容易癒合。
4. 喜歡喝酒的朋友,忽然酒量減少了。或是有久治不癒的皮膚病,週而復始好不了,都要注意肝。
三、 當腎臟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有:
1. 腎臟有兩條通路,從腳底的湧泉上來,走到腳後根內側,再順著腿的內側往上走。
第一條 從後方上來走到腰與膀胱結合,再順著脊椎兩側往上走當我們腎臟不好,氣會不足,血就上不來;因此腰會酸,背會痛,再往上到頸部,頸部會覺得僵硬;到了後腦勺會感覺昏脹不舒服,到了頭頂會覺悶脹,過了頭頂往下到兩個眉心之間的" 精明穴",氣不到會覺兩眼乾澀。
第二條 從前面上來,經過大腿跟我們的生殖器及肝臟結合,最後延著身體兩側到胸前與肺臟結合。
腎臟有問題,大腿兩側會酸、軟、無力,經常發癢。
無法把氣送到胸口與肺臟結合,我們的呼吸就慢慢不順暢,久了以後裡面的氣管就會自然閉鎖,一閉鎖空氣就不易進來,人就會感覺到窒息,必須" 乾咳"來減緩它。
2. 氣不足不能與膀胱結合,造成膀胱中括約肌的細胞就容易代謝死亡而造成鬆弛,排尿狀況不好,頻尿,久了以後細胞慢慢壞死,最後就尿失禁。
3. 看東西的瞳孔部份叫做" 視覺",就是由腎臟直接控制,腎有問題,不能將腎水送達到眼睛,眼會覺得乾、酸、澀、慢慢視覺就會模糊,嚴重會出現黑影,叫做 "飛蚊症",久了以後壓力會越來越大,造成" 青光眼"。
4. 早上起床,腳後跟會不舒服因為,人在休息時,血液是在肝,腎臟會暫時缺血,起床須把血液送至全身,由於腎臟不好,氣太弱,血液來的太慢,關節失血自然就會僵硬,活動一下,血液循環到了關節才會輕鬆。
5. 人活著就會講話,講話耗元氣,本身腎臟不好氣太弱,再把氣耗掉就會不想說話,因工作不能不說話時,聲音就會出不來,就會沙啞。
6. 想要深呼吸總是覺得氣不夠,自然呼吸就會快,呼吸一短促,鼻腔就會缺血,鼻腔的黏膜因為缺血,抵抗力就會減低,空氣中的塵蹣就會破壞它,破壞了當然就會敏感,天氣潮濕、變化,承受不了就會發作,稱為"過敏性鼻炎" 。
7. 男性朋友的攝護腺,婦女的卵巢、子宮都間接、直接跟腎臟有關,因此,腎臟有了問題,到了一定的年齡,攝護腺就會肥大;婦女因腎臟不好,卵巢、子宮就會虛弱、寒冷,虛寒就沒有力量將每個月應該排出的經血排掉,排不乾淨都還滯留在子宮裡,每個月經血都要出來,不能完全排掉都停留在子宮裡,久了難免造成血塊堆積,形成腫瘤,稱為 "子宮肌瘤 "。
8. 每個月經血出不來,在裡面來回撞擊,子宮的內膜會受不了這些經血會受不了這些經血在裡面的推擠,就會變形、異位,稱為" 子宮內膜異位";慢慢的內分泌就會混亂,過多的分泌物,赤白帶就會形成。
9. 時間久了,腎臟越來越不好,氣越來越弱,手腳就會開始冰涼,尤其到了冬天特別冰冷。慢慢久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走也不是,肯定會造成神經受傷,晚上睡覺不好入睡,好不容易睡著了,一點點聲音就會被吵醒,縱使睡著了,整夜都在作夢,有睡跟沒睡一樣,天天都很累。
四、 脾胃出現問題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的現象會有:
1. 肩膀疼痛可能的症狀: 右肩經常痛時"肝臟 "有問題。左肩酸痛時" 心臟"與 "胃" 有問題。兩肩同時感覺不舒服,脖子經常覺得僵硬時 ,肯定是" 消化器官"出了問題。
2. 偏頭痛:你常感覺太陽穴的兩邊有疼痛的現象, 雖然長期求診.吃藥還是無效 ,你可能同時還伴有便秘. 排便困難或腹瀉及胃腸脹氣等現象。這只要治好消化器官的毛病,自然可治好困擾多時的偏頭痛。
3. 一般人都以為 "便秘" 及"腹瀉 "是兩件分開的事, 可是有些人會有便秘及拉肚子同時交替出現的現象,平時常覺得食慾減退 .腹部脹氣. 胸部有壓迫感或心悸.呼吸困難及失眠等現象, 而且感覺自己的體力一天天減弱.肌肉消瘦 ,又查不出原因, 有以上現象你可能已罹患"慢性腸炎 ",不趕快處理可能會造成致命的腹膜炎。
4. 小腸與淋巴系統 :不明原因的疼痛經常困擾我們, 若你的咽喉沒有發炎,但經常不舒服或疼痛 ,脖子兩側也經常脹痛, 肩膀與手臂外側也會有不舒服與脹痛,但查不出原因 ,經過推拿. 按摩也只能站時紓解,此現象請多注意 "小腸" 與"淋巴系統 "已亮起紅燈。
5. 大腸:當你經常覺得口乾 .口苦 ,想要多喝水,而且容易鼻塞 .流鼻涕 ;平時沒有蛀牙,但牙齒會痛 .脖子兩側會脹大些 .不舒服. 無法提重的東西,以上在告訴我們 "大腸" 已亮起紅燈。
五、 糖 尿 病
1. 糖尿病不只是胰島素不足而已,而是腎臟、肝臟、心臟都不是很健康的情形下所形成的,因此不易醫治。而且易造成其他病變如:腎臟衰竭、中風、失明、截肢 ……………。
2. 糖尿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明顯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三多(吃多、喝多、尿多)一少(體重減少)。
糖尿病患者可能發生下列幾項症狀:
1. 視力異常:因糖尿會引起眼睛末梢微血管阻礙,造成眼睛易疲勞、視力模糊、細小字看不清,嚴重者會導致失明。
2. 易疲勞:因體內血糖無法進入細胞,導致全身無力。
3. 皮膚抵抗力差:體質通常呈現酸化,末梢血管易堵塞,傷口不易癒合、易化膿、也易引起牙周病、香港腳。
4. 神經障礙:肌肉和神經組織得不到滋養,因此阻塞循環不良,指尖出現麻痛,重者甚至失去感覺。
5. 傷口不易癒合:糖尿末期,因末梢血管壞死,傷口發黑、潰爛不易癒合,有時甚至需截肢以延續生命。
可怕的併發症:
1. 酮酸中毒、乳酸中毒、低血糖而引起休克、昏迷。
2. 心血管病變: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肌梗塞、下肢皮膚變黑壞死。
3. 腎臟病變、眼睛病變、神經病變及各種感染。
六、 頭 痛
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根據調查顯示,全台至少60萬人有頭痛情形,頭痛藥越吃越多,但卻越吃越無效,頭痛情形更加惡化,還有部分民眾每月至少頭痛 15天以上,3 成以上因而濫服頭痛藥,結果頭痛依舊,卻養成吃藥成癮的惡習。

其實頭痛和內臟有一定關係。依位置來說:前額反射心臟,兩側太陽穴附近腸胃,頭頂心和後腦杓則是腎功能異常,耳後兩側反射肝臟,頭昏為腎氣不足,但是頭會暈眩則要多注意肝臟,尤其是男性。
七、 便 秘
現代人生活忙碌,常食用低纖維質的速食,不常喝水,不常運動,往往有便意,卻無法正常排便,加上情緒不穩,服用藥物或不當使用營養補充品,也會造成便秘。長期便秘的人,因為糞便累積在大腸的時間太長,常有脾氣不好或內分泌失調等後遺症。
其實,造成便秘的真正原因,跟心火是有很大的關係,火毒往下傳動至腸胃,會造成腸子蠕動過慢,水分被吸收,糞便來不及排出,形成便秘。而若蠕動太快,水分來不及被吸收,則會變成腹瀉。甚至心火往下到直腸肛門而形成痔瘡。 便秘時間太長,則有可能是腸燥症、結腸癌、糖尿病的警訊。

八、 肩膀或頸部酸痛
不通則痛 ,痛則不通. 主要因素即是由內臟氣血運行不順,與臟腑機制不健全所導致 .一般而言, 肩膀或頸部酸痛是很有學問的,並非所謂運動傷害 ,五十肩, 韌帶發炎…等單純原因而已 .所以, 為什麼民眾花了時間和金錢,長期復健 ,痛點注射類固醇, 或服用止痛藥,達不到效果之外 ,精神的煎熬更為痛苦。
 其實, 酸痛的位置可反射出內臟問題,像是長期左邊頸部和肩膀酸痛 ,主要因為心臟位於人體左側, 長期心火上升,或心臟功能出了問題自然會出現氣血阻塞 ,就會有左邊頸部或肩膀僵硬, 酸痛,轉動不靈活 ,或常常習慣落枕.... 甚至會延伸至左肩胛骨酸痛。
  同樣的 ,肝臟位於人體右方 ,當肝陽上亢, 肝火上升時,剛才所提及之酸痛現象就會出現在右側身體 .有時酸痛位置會跑, 會由單側變為兩側,因為長期心肝火氣都未消除 ,火往下傳動後, 會造成腸胃蠕動障礙,而肩膀兩側即是反射腸胃。
如果每天能利用一點方法,把身體裏面的火氣和毒素向體外排掉 ,保持氣血通暢, 酸痛毛病自然消除!
九、 腰 酸 背 痛
人體組織結構,透過現代醫學能非常正確的告訴我們,血是行走於血管之內,血管是隱藏於肌肉之內,而肌肉則附在骨架之上。肌肉與骨之間則有氣,又稱為五臟之氣 .年齡漸長氣血漸弱,尤其更年期雌激素減少,更加速骨質流失 ,所以應該多加保養。否則容易造成骨頭表皮剝離。
長期姿勢不良或意外傷害都容易造成長骨刺或椎間盤突出,因而使氣血行進時壓迫到神經產生不適。通常只會影響一條脊髓神經,而坐骨四周神經叢,由上而下直達腳尖,所以坐骨神經影響範圍較廣,疼痛情形更為嚴重。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61968
(轉貼)我不喜歡幫人退燒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發現一篇不錯的網路文章, 可惜沒有註明作者是誰, 判斷應該是一位有醫德的醫生. 
我年輕時曾經做過醫院的社工員, 因此對於醫病關係有深刻的認知.  
很多時候一些錯誤的觀念與習慣的養成, 醫生與病人雙方都有相當的責任. 
例如, 病人生病時一定很痛苦, 當然希望能馬上藥到病除, 
如果吃藥兩三天病還沒好,   就猜想這個醫生不行或是他開的藥不好, 
馬上又去打聽哪個醫生看得比較好(意思是指哪個醫生開的藥比較有效), 
有時候換到第三個醫生時病也正好到了該痊癒的時候, 
就誤以為第三位醫生最棒,他的藥最有效,以後就只找這位醫生看病.  
醫生們(尤其是開業醫)了解病患的心理,就會給予高劑量的用藥,以便獲得患者的信任.
如此一來,肥了醫生的荷包,增加健保支出,更賠上自己的健康,划算嗎?
如果你也有一發燒就要吃退燒藥的習慣,請好好看看下面這篇文章,或許能改變你的想法.....
===================================================================== 
我不喜歡幫人退燒(真希望大家都有這種常識)
如果我告訴你,我的三個孩子從未沒有使用退燒藥(包括燒到40度以上),你相信嗎?
我連續看過數萬人次的民眾從未沒有為他們打過一劑退燒針,你相信嗎?
你大可相信的,因為我不喜歡幫人退燒!
事實上,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發燒是最不須要處理的,因為發燒不是病,
它是生病時一種自然而健康的生理現象。會發燒,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常。
發燒是身體出了狀況的警示,好比敵機來襲時防空警報響起一般。
我們要治療的是病,是擊退敵機,那有想盡辦法消滅警報器的道理。
 
 發燒的原因
 我們的腦子裡有個叫「下視丘」的地方,專門負責調節人的體溫,讓體溫維持在一定的範圍。
當這個體溫調節中樞受了某種影響就會發燒。可引起發燒的原因相當多,
不過絕大多數是由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體,黴菌)感染造成的。
病原體感染人體後,體內的免疫系統便會動員白血球與敵人作戰,並刺激淋巴球產生抗體配合消滅敵人。
當病原體與白血球作戰後,其殘骸會釋出一種 叫『熱原素』的東西,隨著血液循環到下視丘把體溫調高,
人就發燒了!所以說,發燒是免疫功能正常下,人體對疾病的一種健康的反應。
反之,如果免疫功能太差,例如有些早產兒、老年人與重病者,想燒也燒不起來。
 
 會燒過頭嗎?
不會的!大多數民眾都以為發燒就應該馬上退燒,否則萬一燒過頭了,燒壞腦筋,怎麼辦?
他們通常可以舉出例子加以証明。其實每個例子都是誤會! 
他們所舉的都是腦膜炎的個案。腦膜炎是病原體侵入腦部引起發炎的疾病,
其主要症狀為頭痛、頸僵、嘔吐、高燒、昏迷等。好了之後,一部分人有癩癇或智障的後遺症。
一般民眾不知道『腦膜炎』這個病,只曉得該病人曾經發高燒,就認定是它幹的,真是天大的冤枉!
其實一個腦膜炎的患者,不管燒到多高,有沒有退燒藥,結果都是一樣的. 試想,
破壞腦組織的那些病原體,要治療疾病的話,應該努力消滅病原體才對,給退燒藥有什麼用呢?
何況發燒有一定的生理極限,高溫到某個限度就會停下來,不會愈燒愈高的。
持續高燒是因為病原體還沒被完全消滅之故,等病原體消滅了,燒自然就退了!
 
需不需要使用退燒藥?
發燒是人體生了病的警示,發燒的高度、形態與時間,都可提供醫師當作診斷與治療的參考。
不當的退燒有時會隱蔽病情,影響診斷。譬如說合併腹痛的發燒,未經診斷前不給退燒藥
(也叫作解熱鎮痛劑)已是醫界的共識。不過發燒引起種種的不適,到底需不需要給退燒藥應該視情況而定。
在不是禁忌(不合併腹痛)的情形下,如果學生須要繼續上課的話,給顆退燒藥是恰當的。
碰到講也講不通的家長給些退燒藥也是可以解釋得過去的?如果是上班時間,我會考慮吃個退燒藥,
否則發起燒來臉紅、心悸、四肢無力,如何面對病人呢?至於在家沒事的話,
我只會多喝開水,多休息以待燒退。小孩子對發燒耐受力比大人好,有時燒到39度以上仍然若無其事,
活蹦亂跳的。如此,為什麼要給退燒藥呢? 我是不贊成一發燒給退燒藥的。
本人初來大村衛生所上班時,發現護理人員打完預防針後就例行發給退燒藥,覺得這樣相當不好,
容易讓民眾以為發燒就想該馬上吃藥退燒。於是交待護理人員往後不用發給退燒藥,
以教育民眾取代之。打預防針(主要是三合一疫苗)引起的發燒通常兩三天就好了,根本不須要治療!
榮民總醫院有項研究,把打三合一疫苗引起發燒的小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給退燒藥,一組不給退燒藥。
結果發現不給退燒藥的這組其血清抗體濃度較高,可見發燒多少還是有驅動免疫方面的益處。
 
需要打退燒針嗎?
原則上是『能不打針盡量不打針,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藥』。『退燒針』在先進國家早已被禁用!
可能是國人太愛打針的關係吧!衛生署尚未明令禁止。 許多開業醫也樂用不疲!
然而純從醫學的觀點與教育的立場來看,打退燒針應該盡量避免的!
除了針劑可能引起的種種併發問題之外,試想,有多少擔心焦慮的父母帶著小孩半夜求診,
只為了本來他們可以自行處理的發燒呢? 有多少發燒的病人或家屬在看完病後主動要求醫師
為他們打一針呢?也許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也許有的醫師也一視同仁的對待自己的親人!
不過,我仍然深信,當個醫師的小孩,好處之一是針打得比別人少!
 
發燒要不要看醫生?
我建議發燒的病人還是趕快看醫生為宜,好讓醫師為您診斷並治療你的病。 
領了藥之後,除非有發燒以外的重要症狀,否則應該放心的把藥吃完再說,
千萬不要只因為發燒而一再求診!有不少父母們,小孩吃了藥後燒還不退或退了又燒起來,
以為該位醫師的處方沒效,半夜三更又帶去看急診,甚至一連看了幾位醫師,真不值得如此!
要知道,我們治療的是病,不是發燒啊!而疾病引起的發燒本來就是起起伏伏的,
不管有沒有使用退燒藥都是這樣。等急性期過了之後,燒也就退了!
 
如何照顧發燒的病人?
前述提及,我的三個小孩從沒有使用過退燒藥,那麼我是怎麼照顧他們的呢?
簡單的說,盡量讓病人舒服一點就是了!譬如說讓室內通風良好、多喝開水補充散失的水分、
衣物不穿過多以舒適為宜、冬天用溫水,夏天用自來水擦操、冰枕可使頭部、臉部涼快些,
以上都是幫助病人的好方法。
我常告訴年輕的媽媽『一個優秀的母親要學會孩子發燒時不使用退燒藥』。
 
結論
發燒不是病,它是疾病所引起的一種症狀罷了!我們看醫生的目的是要治療病,不是要治療發燒,
退燒藥的使用,只不過是讓病人舒服一些而己。為了免於民眾因『發燒看病』所苦,
衛生單位應該多多教育民眾正確的面對與處理發燒的常識。
筆者看病時,是否要開給退燒藥常常由患者自己決定,發現不少年輕的媽媽都能接受不使用退燒藥的觀念,
也因此減少了帶小孩子看醫生的次數。
筆者認為單純為退燒而打針應該被避免的,當民眾的醫療常識提昇之後,除非醫師認為給退燒藥對病人
的健康有所幫助(少數案例如此)否則是否開給退燒藥應該由病人自己或家屬來決定。
民眾也應該學會如何使用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
相信將來有一天『病由醫師看,退燒自己來』會成為為普偏的醫療常識。 
也許這篇文章叫作『我喜歡教人退燒』來得更貼切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61927
中國人求生 老了才想動(轉貼)台灣男、女不愛動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男、女不愛動 高居世界二、三名

國內有400萬「不動族」!根據調查,台灣男、女不愛動的比率分居世界第二、三名,有近四成的台灣男女,過著幾乎完全不動的生活,不運動、不爬樓梯、不走路,過著坐式生活。今逢立冬,一進入冬天,國人活動指數更是直直落。

衛生署今天發表委託陽明大學進行「國際衛生組織身體活動量表監測系統」,調查超過6000個民眾的身體活動情況,並與其他20 個世界衛生組織國家相比較。

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劉影梅指出,「身體活動」並非單指運動,而是指日常所有的身體活動,包括擦地、走路、爬樓梯、拖菜籃買菜等,只要有動,都計算在身體活動。

400萬人 都是不動族

國內有38%的人活動不足,遠高於國際17%的平均值,身體活動量不足的人比各國平均值的二倍還多,推估國內有400萬人過著身體活動不足的生活。

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男性身體活動量不足者比率高達38%,不活動的情況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最不愛動的第二名。

台灣女性身體活動量不足比率也高達39%,排名世界第三名,僅次於比利時女性、日本女性。

而最喜歡大量的身體活動的國家則以紐西蘭居冠,捷克、美國緊跟在後。日本人是最不喜歡大量身體活動的國家,巴西、台灣則分居二、三。

若以年齡區分,還在學的學生每周進行費力活動、中度費力活動的比率超過八成,身體活動量很好。但是一進入職場,身體活動量大幅下滑,每天久坐不動的時間平均高達七小時。

45歲以後 反而動起來

劉影梅說,國人還有個極特別的現象,45歲以後身體活動量緩步上升,到退休前,每周進行中等費力活動的人反而回升到六成五。與國外隨著年齡增加,活動量漸減完全不同。

【2006/11/07 聯合晚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33512
(轉貼)打疫苗 對抗子宮頸癌最佳武器
推薦0


aliceta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打疫苗 對抗子宮頸癌最佳武器

「如果妳不想罹患子宮頸癌,施打疫苗將是個不錯的選擇。」第18屆國際婦產科醫學會昨起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一連舉行5天,子宮頸癌疫苗可說是這屆大會最熱門的話題,與會各國醫師也對剛出爐的研究報告感到興趣,並認為施打疫苗是降低子宮頸癌罹患率的最佳途徑之一。

美國達特茅斯醫學院婦產科暨家醫科教授戴安娜哈潑(Diane M.Harper)發表論文指出,她的研究團隊以美國、加拿大及巴西的15~25歲年輕女性為對象,367名實驗組分別施打3劑子宮頸癌疫苗,至於365名對照組則僅施打安慰劑,追蹤53個月後發現,實驗組女性體內的人類乳突瘤病毒(HPV)抗體濃度,遠高於對照組。

戴安娜表示,人類乳突瘤病毒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主要元凶,超過兩百個亞型中,全球8成以上子宮頸癌婦女和感染16、18、31及45亞型有關,如果能透過施打疫苗來防範這幾種亞型人類乳突瘤病毒的感染,應可大幅減少罹癌人數。

她們的研究發現,從施打疫苗那天起,實驗組女性體內的人類乳突瘤病毒抗體即顯著上升,到了第7個月、亦即完成3劑疫苗注射後,抗體濃度上升到最高點。戴安娜指出,女性體內的人類乳突瘤病毒抗體濃度,只要超過自然感染抗體濃度10倍以上,就有保護效果。

另一項由知名婦產科教授杜賓(Dubin G)的研究則顯示,同樣是施打疫苗,10~14歲組女性的人類乳突瘤病毒抗體濃度,比15~25歲那組來得高,可見年紀愈輕的女性,她們對抗體的反應愈敏感,施打疫苗的保護效果愈好。

西班牙巴塞隆納西班牙生理研究院傳染病暨癌症登記中心主任塞維爾布希(Xavier Bosch)警告,目前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的婦女有年輕化趨勢,大約30歲就開始出現子宮頸癌前期病變,並在45歲起陸續惡化為子宮頸癌,她們若能及早施打疫苗,將可獲得比較好的預防效果。

葛蘭素史克藥廠北亞地區醫學總監唐海文說,一般疫苗都以氫氧化鋁為佐劑,而這劑疫苗還加了單磷醯脂質這種免疫促進劑為佐劑,可直接活化免疫機制,提升人體對疫苗內抗原產生的免疫反應,進而強化獵殺入侵人類乳突瘤病毒的能力。

【2006/11/07 民生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32775
(轉貼)抗癌 要靠雞尾酒療法
推薦0


aliceta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抗癌 要靠雞尾酒療法
【記者薛桂文/報導】

「標靶治療」直接命中癌細胞、不傷正常組織,已成癌症治療新趨勢;其代表藥物「基利克」的發明人梅特(Alex Matter)最近來台訪問,他強調,未來的抗癌之戰很難只靠標靶藥物,而須採「雞尾酒療法」,多管齊下。

現任諾華新加坡熱帶疾病研究中心執行長的梅特表示,傳統癌症治療如化學藥物、放射線,較難分辨細胞好壞,往往一視同仁消滅,使正常細胞也遭殃;而標靶治療則找出癌細胞的基因特性,只作用於此,效果好、傷害少,像基利克問世時,便曾被譽為「神奇子彈」。

問題是,癌症常是多因子造成的,而現有標靶藥物多半僅作用於部分基因,療效非百分之百;梅特承認,這是標靶藥物的限制,所以,未來對付癌症,標靶治療雖是主流,但也須搭配其他療法,就像愛滋或其他慢性病,常併用多種藥物一般。

梅特說,隨著新藥不斷研發,癌患治癒的希望日益升高,但相對地,社會也要有付出昂貴代價的準備。他以治療胃腸道基質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基利克為例,從1983年有此念頭,到2001年藥品上市,總共花了18年、數百億美元的成本,是極龐大的投資,藥價自然不便宜。

他認為,昂貴的藥價不應由患者獨力承擔,否則窮人豈非只能坐以待斃?梅特認為,昂貴的醫療應是社會整體的課題,如何設計良好的保險機制,共同分攤風險,才能使更多人用得起新藥,使更多生命得以獲救。

事實上,在完成基利克的研發後,幾年前,梅特已將研究重點從癌症轉移到熱帶地區疾病,而研究室也從瑞士轉移到新加坡,他帶領上百人團隊,每年1600萬美元的預算,從事登革熱、瘧疾、結核病等新藥的研發。

梅特表示,這些疾病在全球仍有許多受害者,但因多處於較落後國家,其國民所得低,藥廠無利可圖,研發新藥的興趣自然不高,像結核病已40年沒有新藥問世,瘧疾藥物也有抗藥性、副作用等問題,而登革熱甚至到現在還無藥可用。

令人振奮的是,梅特的團隊已找到多個有效的化合物,目前已發展到臨床試驗前的階段,順利的話,2012年就會有新藥問世;67歲的他笑說,做了40年的藥物研究,他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在退休前再多為幾種新藥催生,看到更多人得救!

【2006/09/13 民生報】

子宮頸癌疫苗 在台上市了
【民生報/記者張雅雯/報導】

衛生署昨天核准子宮頸癌疫苗「嘉喜(Gardasil)」上市,藥廠預估12月開始在各醫療院所鋪貨,對子宮頸癌的預防效力可達七成,雖然自費市價尚未確定,但若以美國一劑120美金來推估,打完三劑至少需花費上萬元,這支用來預防癌症的疫苗,依舊是價格不斐的高貴疫苗。

衛生署藥政處處長廖繼洲表示,癌症有了疫苗可以預防,固然是一項里程碑,但這支疫苗並非對所有型別的人類乳突病毒(HPV)都有保護力,因此即使接種疫苗,仍然必須定期接受抹片檢查、進行安全性行為,才能有效預防子宮頸癌,更不能誤判為治療用藥。

根據統計,子宮頸癌一直高居婦女癌症發生率首位,台灣地區每年新發現約5700名個案、900人死亡;而研究顯示,子宮頸癌主要是經由性行為傳染HPV而引發,雖然多數婦女感染後,病毒會在7~8個月後自然消失,但部分未消失而持續感染者,可能在10~20年間,發生輕度或高度癌前病變。

目前已知有17種HPV分型是子宮頸癌的高危險型別,廖繼洲表示,國內子宮頸癌病例中,感染HPV第16型比例最高、約60%,18型約佔10%,52、58型分別佔8%、3%;根據國內外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六個月內施打三劑「嘉喜」疫苗,可預防HPV第6、11、16、18型感染,推估對子宮頸癌的預防效力可達七成。衛生署並援引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FDA)的規定,核准使用對象為9~26歲女性,必須經醫師處方才能施打。

部分人接種疫苗後,可能產生發燒、疼痛等不良反應,衛生署提醒對疫苗成分過敏者以及孕婦,不適宜接種,已要求廠商提供相關衛教手冊;此外,目前的研究顯示,接種「嘉喜」疫苗的效期至少可維持五年,然而之後是否需要再追加,還得視進一步的追蹤研究。

甫獲得藥證許可,廠商表示年底上市的價格以及進貨量,還在評估中,但醫界推估,以美國一劑就需要120美金計算,國內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的價格,三劑應該會突破新台幣一萬元。

另外,一支同樣以子宮頸癌為預防目標的疫苗「美適康」(Cervirax),今年三月送衛生署審查,廖繼洲表示,若相關資料夠齊全、證明有效,衛生署一定會儘速核准。

【2006/10/17 民生報】

處女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效果佳
【民生報/記者張雅雯/報導】

「處女情結」被視為是一種歧視女性的古老思維,然而甫上市的預防子宮頸癌疫苗,研究證實9~26歲的「處女」接種,對於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第16、18等四種分型的保護效果可達百分百,至於對已有性行為的女性,醫師建議不論有無施打疫苗,定期的抹片檢查還是不可少。

馬偕醫院婦癌科主任王功亮表示,已有性行為的女性,現在施打疫苗是不是仍然有效益?取決於接種前是否已感染了此疫苗所含的HPV型別,然而目前即使有HPV NAT檢測,但只能檢驗出「有」、「無」感染,無法辨識型別,意義不大,因此並不需要做這項檢測;但他建議,此類女性先做抹片,確認是否已產生子宮頸的病變,因為疫苗只有預防功效,對於罹病者而言,重要的是早期尋求正確治療。

嘉義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曾志仁表示,台灣是全球第32個核准子宮頸癌疫苗上市的國家,仿單核准9~26歲女性使用,也完全依循美國FDA的指引。他解釋,國外會選擇這個年齡層進行試驗,與歐美性開放的風氣有關,認為9歲就可能有性行為、26歲後幾乎不會有處女;但國內婦產科等醫學會經開會研商,建議未滿12歲的女孩,經過家長與醫師諮詢後再施打。

那麼超過26歲的女性,是否就不建議施打?曾志仁認為,年紀與性行為的發生,不見得有絕對關係,照理說沒有性行為者,還是符合「尚未有被感染的風險」條件,但是此疫苗的試驗結果,只能確認對9~26歲處女的保護力;王功亮表示,超過26歲女性、甚至是男性的接種安全及保護效果,國外目前正進行臨床研究,因此暫時不建議,也不在衛生署核准的使用對象中。

【2006/10/17 民生報】



部分乳癌 可免摘淋巴結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前乳房醫學會理事長、萬芳醫院一般外科顧問醫師劉自嘉分析,國內用來偵測乳癌是否轉移的前哨淋巴結偽陰性越來越低,亦即準確度越來越高。

劉自嘉昨天在「二○○六台北國際乳癌研討會」指出,前哨淋巴結是乳癌腫瘤經由淋巴轉移的第一個淋巴結,國外十四年前開始經由其切片檢查,用來研判腫瘤有否擴散,如患者前哨淋巴結有轉移,才需考慮施行腋下淋巴結廓清術,國內也從七年前開始此一治療。

劉自嘉分析八十八年到九十三年,國內十一家醫院做前哨淋巴結切片的偽陰性結果,當時八家醫院偽陰性百分之七,三家超過百分之七;去年二月,則以十六家醫院分析,只有一家百分之五,其他降至百分之五以下。

劉自嘉強調,八成的第一、二期乳癌病人,腫瘤都沒有轉移,過去一旦發現乳癌,常清除大多數的腋下淋巴結,病人不但多挨刀,更造成手臂淋巴水腫,「有人還會腫得像腿一樣粗」,或是手臂痠麻、舉不起手,苦不堪言。

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俞志誠說,國內乳癌病人一年約新增五千五百名,其中兩成五至三成五為第一期病人,即乳房腫瘤小於三公分,如沒有超過兩顆腫瘤、乳頭也沒有分泌物,通常不必切除乳房,再經前哨淋巴結切片化驗未擴散,也不必摘取多數淋巴結。

【2006/09/04 聯合報】

結合兩治癌老藥 殺癌效果五倍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一邊餓死癌細胞,一邊使用毒殺細胞殺死癌細胞,中研院院士洪明奇結合兩種治癌老藥,發展抗癌新藥物endo-CD,對乳腺癌、結腸癌擁有一加一等於五的殺癌效果,洪明奇盼今年完成動物實驗,隨即進行人體實驗。

中華民國乳房醫學會今天舉辦國際研討會,洪明奇發表了抗癌新藥endo-CD的最新進展。

惡性腫瘤組織中血管數量急遽增加,洪明奇說,腫瘤需要血管供應養分,抗癌老藥血管內皮抑制素(en-dostatin),可阻斷新生血管功能,停止供應腫瘤營養,把癌細胞「餓死」。

另外,洪明奇結合了癌細胞自殺基因療法的CD(cytosine deaminase)所產生的酵素,將本來不具有毒殺性的5-flourouracil催化成毒殺癌細胞的化療藥物。

洪明奇解釋,本來沒有作戰能力的年輕人,就像5-fu,把年輕人送到戰鬥訓練營,便是加上CD,年輕人有了上場殺敵的能力。也就是說,5-FU加上CD,變成有毒殺癌細胞的靶向化學治療藥物。

利用兩種老藥的協同作用,發展出了抗癌新藥endo-CD洪明奇興奮的說,動物實驗時,發現了一加一大於二,甚至等於五的殺癌效果,比兩個藥物單獨存在時的效果強大許多,令人驚奇。

【2006/09/02 聯合晚報】

曾罹癌 應避免用微波爐?
【記者陳惠惠整理 (陽明大學教授張武修解答)】

問:聽說微波爐會致癌,這是真的嗎?家人十年前曾罹癌,雖然沒復發,是不是最好不要再用微波爐?(汪姓讀者)

答:微波爐會致癌?好像沒有這樣的說法。有關電磁波會不會致癌,國際上爭議很大,現階段,只能說有研究發現高壓電塔的輸配電線跟成人的腦瘤、小孩的血癌間有些相關性,但前提是,要經過多年的暴露,潛伏期約需要三年到五年。相較於菸品的致癌性,可說是低得多。

至於高壓電塔的輸配電線跟其他癌症的相關性,國際間只視之為可能的致癌物,現階段仍無研究可以證實。

但提到家裡電器釋放出的電磁波量,跟高壓電塔的輸配電路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民眾千萬不要太恐慌。基本上,生活裡適當使用微波爐是沒有問題的,只要留意在微波爐運轉時不要靠得太近即可。

【2006/08/30 聯合報】

口腔癌 光療法不留疤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口腔癌是台灣男性的第四大癌症,傳統切除手術讓不少病患開不了口,台大醫院引進光動力療法,在患部塗抹特殊感光物質,然後再照射LED紅光,就能殺死腫瘤細胞,對於白斑、疣狀增生及早期麟狀細胞癌,效果相當良好。

台大醫院牙科部教授江俊賓今天在中華牙醫學會研討會發表了最新口腔癌治療效果,透過光動力療法,台大醫院順利治療了100多名口腔白斑、10名紅白斑、30多名疣狀增生患者。

江俊賓指出,所謂光動力療法係將5-氨基酮戊酸(ALA)塗抹在腫瘤細胞,約兩小時之後,再將波長635的LED紅光直接照在患部,持續照射約1000秒,症狀輕微者只需一次,較嚴重的病患則必須接受三至四次的治療。

臨床發現,光動力療法能夠激發腫瘤細胞,並讓細胞凋亡,平均一個月就能消除口腔疣狀增生,經過術後追蹤,一百多名病患口腔內病變完全沒有復發。

江俊賓表示,傳統口腔癌治療以外科切除手術為主,有時切除範圍太大,縫合難度較高,還必須進行皮膚移植,部分病人在術後的張口度也受到影響。

至於光動力療法則好處多多,由於不是侵入性治療,術後沒有傷口,口腔裡也沒有疤痕,術後也不覺疼痛,病患滿意度相當高。

不過,光動力療法對於疣狀過大以及晚期麟狀細胞瘤的效果就較差,江俊賓提醒民眾,如果發現口腔黏膜有異物,或是潰瘍久久不癒,就應提高警覺,趕緊就醫。

另外,光動力療法,除了適用在早期口腔癌之外,對於早期子宮頸癌、皮膚基底細胞也有不錯的效果。

【2006/08/24 聯合晚報】

皮膚反覆出現紅疹 當心淋巴癌上身
【記者林上玉/台中報導】

不痛不癢的紅疹反覆出現,當心皮膚淋巴癌上身,一名中年男子出現奇怪紅疹,以為是毛囊炎惡化,最近情況更嚴重,檢查結果居然是罕見的皮膚淋巴癌。

一年多前,這名中年男子在妻子陪同下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看診,主訴症狀是近半年來出現的奇怪紅疹,一開始是在皮膚上散在性出現,約兩周後會自行潰瘍、結痂、消退,僅留下不起眼的色素沉澱。

患者自恃年輕力壯,起初不以為意,還以為是毛囊炎惡化造成,但最近冒的疹子持續長到10元硬幣大小,且潰瘍出血,疹子雖不痛不癢,這名男子卻擔心是體內無法排毒或職業病引發,趕緊就醫接受皮膚病理切片檢查,結果發現是罕見的CD30陽姓的皮膚淋巴癌。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楊仁宏說,患者一聽到是癌症,頓時慌了手腳,還好進一步正子攝影檢查,排除體內淋巴結或內臟器官的侵犯,之後開始逐步追蹤治療。

他指出,病人罹患的是CD30陽性、未分化大細胞皮膚淋巴癌,是皮膚T細胞淋巴癌的一種,其致病原因不明,臨床上的表現可為單發或多發,病灶由紅豆般大小的丘疹至5~6公分大的紅色腫瘤都有,病患多為男性,且以四肢部位較多。

【2006/08/02 民生報】

治癌 台大研發超快超細雷射光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雷射光可以找到癌細胞,甚至治療癌症?台灣大學研究團隊突破了雷射穿透限制,研發出頭髮百分之一細小、10兆分一秒快速的超級雷射光束,除了能夠診斷癌症,未來甚至可以用來殺死癌細胞。

該項研究隸屬於國家衛生研究院所推動的整合性醫藥衛生科技研究計畫之一,由台大電機工程系暨光電所教授孫啟光執行,結合台大細胞生物研究所、中興大學奈米中心及倍頻式光學顯微等技術。

就像隔空取物一般,研究小組研發的雷射光束可以做到隔空照相,不用接觸組織,就能觀察到細胞活動,相當神奇。孫啟光表示,新顯微技術利用鉻貴橄欖石雷射為光源,製造出中心波長1230奈米(約百分之一頭髮細小)、10兆分之一秒的超快脈衝光的雷射。

此雷射可以穿透皮膚及黏膜,並在上皮組織細胞中產生足夠的光學信號亮度,直接產生了清晰的掃描影像,且不會產生光毒性及失真現象。

此項專利技術贏得了國際光學界的高度重視,已獲頒全球光學德國徠卡顯微系統的重大貢獻創新獎,被喻為目前最熱門的光學研究之一。

【2006/08/21 聯合晚報】

治癌 台大研發超快超細雷射光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雷射光可以找到癌細胞,甚至治療癌症?台灣大學研究團隊突破了雷射穿透限制,研發出頭髮百分之一細小、10兆分一秒快速的超級雷射光束,除了能夠診斷癌症,未來甚至可以用來殺死癌細胞。

該項研究隸屬於國家衛生研究院所推動的整合性醫藥衛生科技研究計畫之一,由台大電機工程系暨光電所教授孫啟光執行,結合台大細胞生物研究所、中興大學奈米中心及倍頻式光學顯微等技術。

就像隔空取物一般,研究小組研發的雷射光束可以做到隔空照相,不用接觸組織,就能觀察到細胞活動,相當神奇。孫啟光表示,新顯微技術利用鉻貴橄欖石雷射為光源,製造出中心波長1230奈米(約百分之一頭髮細小)、10兆分之一秒的超快脈衝光的雷射。

此雷射可以穿透皮膚及黏膜,並在上皮組織細胞中產生足夠的光學信號亮度,直接產生了清晰的掃描影像,且不會產生光毒性及失真現象。

此項專利技術贏得了國際光學界的高度重視,已獲頒全球光學德國徠卡顯微系統的重大貢獻創新獎,被喻為目前最熱門的光學研究之一。

【2006/08/21 聯合晚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01941
(轉貼)攝取高劑量維他命D 有助減緩乳癌惡化
推薦0


aliceta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攝取高劑量維他命D 有助減緩乳癌惡化

倫敦帝國學院最新研究顯示,攝取高劑量維他命D有助減緩乳癌惡化的速度。

這項對279名乳癌患者做的研究發現,初期患者體內的維他命D含量,比末期乳癌患者高出很多,為維他命D有減緩乳癌惡化速度再添例證。研究員指出,患者應攝取維他命D或多曬太陽。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帕米萊說:「以前的研究顯示,住在緯度較高且較少接觸到陽光的婦女,乳癌罹患率較高。」

維他命D也稱為陽光維他命,牛奶、奶製品、鱈魚油、及某些油魚皆含有這種維他命。身體曬到陽光時,也會製造維他命D。

以前已有研究顯示,維他命D可防止攝護腺癌、大腸癌、胰臟癌細胞分裂。實驗室實驗已顯示,維他命D可阻止癌細胞分裂,提高癌細胞死亡的可能。

科學家雖不知體內維他命D含量少是造成乳癌的病因,或乳癌造成的結果,但這項發現及其他結果顯示,維他命D可能與乳癌從初期惡化到較嚴重階段有關。研究刊登在《臨床病理學期刊》。

【2006/10/18 民生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01554
(轉貼)初夜過三年 須做子頸抹片
推薦0


aliceta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初夜過三年 須做子頸抹片
調查發現,七成女性的初次性行為發生在十五歲到廿九歲間,但廿九歲前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女性卻不到兩成。婦產科醫師提醒,初次性行為滿三年,就應做子宮頸抹片篩檢。

台灣癌症基金會昨天公布「台灣女性子宮頸癌認知調查」結果,調查對象為十六歲以上女性,有效樣本為一千零八十一份,調查時間為今年八月。

子宮頸癌發生率高居國內女性癌症首位,但調查發現,七成五的受訪女性不知造成子宮頸癌的元兇是人類乳突病毒(HPV)。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從調查結果來看,台灣女性對子宮頸癌的認識仍相當薄弱。

調查還發現,近六成女性不知道初次性行為後就要開始做抹片檢查。儘管仍有四成受訪女性具有正確觀念,但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受訪者初次性行為發生在十五到廿九歲間,廿九歲前就做抹片檢查的婦女,卻不到兩成。

賴基銘說,從調查結果來看,女性做初次抹片檢查的高峰期是從卅五歲後開始,而非初次性行為後進行,這跟健保提供卅歲以上女性每年一次免費抹片篩檢的宣導有關。

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鄭文芳提醒,子宮頸癌前病變是無症狀的,一直要到子宮頸癌侵襲才會出現不正常陰道出血、陰道有惡臭、褐色分泌物,以及月經不正常等現象。但鄭文芳也強調,雖然子宮頸癌可能出現上述症狀,但並非有上述症狀就一定罹患子宮頸癌,最好還是找婦產科醫師檢查。

【2006/10/06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884454
(轉貼)止汗劑 不會致癌
推薦0


aliceta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止汗劑 不會致癌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避免臭汗淋漓,不少人都會使用止汗劑,不過網路上流傳,止汗劑有防腐劑,而且使用會導致女性乳癌。但是皮膚科醫師則說,目前並沒有證據證實這些說法。

秋老虎發威,悶熱的天氣讓人汗流浹背,止汗劑可以化解成為「汗味」戰士的尷尬。不過網路流傳,止汗劑含的鋁鹽及防腐劑會影響雌激素,而且止汗劑使用的區域相當靠近胸部,又時常是在女性刮完腋毛之後使用,可能更容易吸收,擔心止汗劑暴露可能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止汗劑的成分是金屬鹽,塞住汗腺就不會流汗,因為鹽有殺菌成分,不需要加防腐劑,更不必擔心防腐劑過量。

蔡呈芳說,止汗劑致癌的說法並沒有得到證實,有些人認為,因為噴止汗劑不流汗,毒素無法排出,就會致癌,也毫無根據。

不過蔡呈芳也說,很多人覺得怎麼噴還是汗流不止,其實是因為誤把體香劑當成止汗劑。同時,不少人在洗澡後、出門前噴灑,或是在大量流汗後「補」噴,也一樣沒有效果。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使用方式。

蔡呈芳說,止汗劑應該在睡前使用,如果乾的太慢,可以稍微用吹風機吹乾,才能達到止汗的效果。另外,如果有濕疹,或是皮膚發紅、乾裂,這時都應該停止噴,免得對皮膚過於刺激。

【2006/09/17 聯合晚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862123
(轉貼)一天一杯咖啡 不用看醫生?
推薦0


aliceta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一天一杯咖啡 不用看醫生?
中央社

心臟不好、胃負擔過重甚至有可能致癌,咖啡多年來成眾矢之的,承擔這些罪名。科學家今天在國際咖啡學術研討會表示,許多指控並不公平。

咖啡不僅沉冤得雪,還可能降低得到帕金森氏症或糖尿病的機率。近兩個世紀以來,咖啡研究主要圍繞在「咖啡因」上,造成許多對咖啡的誤解。法國專家聶尼格表示:「咖啡成分不只咖啡因,長久以來相關研究太過一元化。」咖啡實際益處多多。

咖啡含有強大的抗氧化物綠原酸及類黑素,可以成功攔截破壞DNA的游離基及原子粒子,避免細胞受到攻擊。喝咖啡也可將肝硬化的風險大幅降低百分之八十。

瑞典研究機構的專家佛瑞宏在研討會表示,有「病理證據」可以證實喝咖啡可以預防男性罹患帕金森氏症。咖啡與糖尿病的關聯也由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圖密列托所證明,每天喝五到六杯咖啡,得到第二期糖尿病的機率掉了一半之多。

DNA氧化是造成多種疾病的元兇,特別癌症。研究顯示,咖啡比水果及蔬菜更能有效防止DNA氧化。

美國毒理學專家庫格林提出不同觀點警告,咖啡有可能是三十多種致癌物質的溫床,不過目前還無法證實咖啡與癌症有直接關聯。

流行病學家育特瓦表示,喝咖啡成癮的病患也無需人心惶惶。他的研究顯示,心臟病患者每天享用咖啡並無大礙。問到有無建議咖啡每天攝取量,他則委婉表示:「臨床研究與實際醫療建議要畫上等號並不那麼容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855197
頁/共1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