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歷史文字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轉貼)千年折磨 滅絕邊緣的吉卜賽人
 瀏覽4,637|回應4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八月十二日,居住在希臘境內、信奉希臘東正教的吉普賽基督徒,慶祝「福音母后(Our Lady of Good Tidings)」節日時,同時給一位吉普賽嬰孩施洗。

(照片\美聯社;圖說:張毅民)

【中時電子報獨家披露 新新聞特別報導】

歷史遺忘了這場「種族滅絕」浩劫

同樣是納粹大浩劫,同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周年,
猶太人因為本身強勢,又結合了更強勢的美國,
於是猶太人受害的故事被炒作得如火如荼。
但同屬大浩劫受害者的吉卜賽人,卻幾乎無人聞問,
千年了,地球上被「妖魔化」的吉卜賽人,仍在流浪,
這個風的民族,歷經千年折磨,如今仍徘徊在滅絕的邊緣...

千年折磨 滅絕邊緣的吉卜賽人

【新新聞黃創夏-中時王榮霖】94.8.19

大浩劫時代,原本就已很少的吉卜賽人被殺掉超過一半,的確真的到了「種族滅絕」的邊緣。但吉卜賽人在大浩劫時所身受的那些經驗,卻因為缺乏有力國家的關懷,因而掩蓋不彰......

文\南方朔【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本期新新聞】

有「英國童謠桂冠詩人」之稱的南斯(W.B. Rands, 1823-1882)曾寫過一首〈吉卜賽阿珍〉:

她在耳朵傍別著幾枝矢車菊
當她走進小巷裡
「親愛的,妳可有姓名?」
「啊,先生,我叫吉卜賽阿珍。」

「親愛的,妳的皮膚可真黑」
「先生,的確不怎麼美
因為啊,超過半年多
都在帳蓬和樹下過活。」

日、曬、風、吹
雨啊,請輕輕地向下飛
歲月漸凋,請溫柔、同情
好好對待吉卜賽阿珍。

但能像這麼溫和同情吉卜賽人的,在世界上已可算鳳毛麟角了。儘管今天舉世有許多人都喜歡吉卜賽音樂,愈來愈多人跳那種和吉卜賽人有關的佛朗明哥舞,但祇要一講到吉卜賽人,種種根深柢固的成見就全都翻了出來。人們都認為吉卜賽女人和男人非奸即盜。觀光客到中歐、東歐,或前蘇聯地區遊玩,導遊領隊一定會再三叮囑要提防機場車站附近的「吉卜賽小扒手」;歐美的一些社區,祇要聽到有吉卜賽人經過,一定會趕快關緊門窗,鎖好畜欄,放出獵犬。而吉卜賽人受到這樣的待遇,已將近千年了。

二戰期間過半數人口被屠殺

也正因此,同樣是納粹大浩劫,同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周年,猶太人因為本身強勢,又結合了更強勢的美國,於是猶太人受害的故事被炒作得如火如荼,但同屬大浩劫受害者的吉卜賽人,卻幾乎無人聞問。同樣在談受害,仍要比分貝的大小和利益關係。猶太人死了將近六百萬人是浩劫,廣島人死了二十四萬人是災難,中國人死了數千萬人,並不重要;吉卜賽人在納粹集中營裡死了五十萬人,就更不足一提了。所謂「人道主義」,固然有它真實的一面,但也有比實力、計算利益,以及被偏見影響,因而有其荒誕殘酷的另一面。由於這些因素,它使得我們對大浩劫時的吉卜賽人所受到的經驗完全無所理解:

我們不知道,當時在歐洲及北非的猶太人總數在一千一百萬人左右,中歐和東歐即約八百萬人,在大浩劫裡死亡的估計在五至六百萬人左右;而當時全歐的吉卜賽人則約為九十五萬人,死在集中營裡的有三種估計,一說是在二十萬到五十六萬人間,一說是在四十二萬到四十九萬人間,由於吉卜賽人的調查無法像猶太人那樣全面,因而估計的落差極大,因而後來的說法都以概括的五十萬人為準。五十萬人,已整整超過人口總數的一半。因此,所謂「大浩劫」,所謂「種族滅絕」,就比例而言,吉卜賽人可以說是比猶太人更符合定義下的條件。

人種珍稀性 成活體研究最愛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德國與日本都曾以活體實驗這種殘無人性的「前衛醫學」對待被迫害的種族。這些醫學研究的資料,後來都到了美國手中,發展出另一種「活體藥物實驗」,是美國軍事醫學和心智控制術研究的重點。而納粹在德國本土達豪(Dachau),柏根--貝爾森(Bergen-Belsen),布肯瓦(Bucienweld),拉芬斯布呂克(Ravensbruck),以及在波蘭奧斯維辛--柏肯瑙(Auschwitz-Birkenau)等地的集中營,都有這種活體研究的任務。由於吉卜賽人乃是最古老的印歐人種,他們的珍稀性,使得他們受「歡迎」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猶太人,而這點乃是我們不知道的。

我們也不知道,納粹對猶太人的「最後解決」,其實是從吉卜賽人開始的。早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波蘭的「齊姆諾」(Chelmno)集中營,就開始用卡車排放的一氧化碳率先屠殺了大約五千名吉卜賽人,為「最後解決」開啟了先聲。而最惡名昭彰的「奧斯維辛--柏肯瑙集中營」,其中的奧斯維辛乃是主營,柏肯瑙乃是附營,在這個附營裡即有吉卜賽營,它存在了十七個月,囚禁吉卜賽人兩萬三千人,殺了兩萬零七十八人。而最殘酷的,乃是一九四四年八月三日,當時仍有最後的囚徒兩千八百九十七人,他們在晚間全被驅趕進了毒氣室,一次全部殺光。對吉卜賽人,這是最浩劫的一天。這也是全球殘存至今的吉卜賽人把八月三日訂為「吉卜賽浩劫日」的原因。

我們不知道,當時在歐洲及北非的猶太人總數在一千一百萬人左右,中歐和東歐即約八百萬人,在大浩劫裡死亡的估計在五至六百萬人左右;而當時全歐的吉卜賽人則約為九十五萬人,死在集中營裡的有三種估計,一說是在二十萬到五十六萬人間,一說是在四十二萬到四十九萬人間,由於吉卜賽人的調查無法像猶太人那樣全面,因而估計的落差極大,因而後來的說法都以概括的五十萬人為準。五十萬人,已整整超過人口總數的一半。因此,所謂「大浩劫」,所謂「種族滅絕」,就比例而言,吉卜賽人可以說是比猶太人更符合定義下的條件。

人種珍稀性 成活體研究最愛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德國與日本都曾以活體實驗這種殘無人性的「前衛醫學」對待被迫害的種族。這些醫學研究的資料,後來都到了美國手中,發展出另一種「活體藥物實驗」,是美國軍事醫學和心智控制術研究的重點。而納粹在德國本土達豪(Dachau),柏根--貝爾森(Bergen-Belsen),布肯瓦(Bucienweld),拉芬斯布呂克(Ravensbruck),以及在波蘭奧斯維辛--柏肯瑙(Auschwitz-Birkenau)等地的集中營,都有這種活體研究的任務。由於吉卜賽人乃是最古老的印歐人種,他們的珍稀性,使得他們受「歡迎」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猶太人,而這點乃是我們不知道的。

我們也不知道,納粹對猶太人的「最後解決」,其實是從吉卜賽人開始的。早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波蘭的「齊姆諾」(Chelmno)集中營,就開始用卡車排放的一氧化碳率先屠殺了大約五千名吉卜賽人,為「最後解決」開啟了先聲。而最惡名昭彰的「奧斯維辛--柏肯瑙集中營」,其中的奧斯維辛乃是主營,柏肯瑙乃是附營,在這個附營裡即有吉卜賽營,它存在了十七個月,囚禁吉卜賽人兩萬三千人,殺了兩萬零七十八人。而最殘酷的,乃是一九四四年八月三日,當時仍有最後的囚徒兩千八百九十七人,他們在晚間全被驅趕進了毒氣室,一次全部殺光。對吉卜賽人,這是最浩劫的一天。這也是全球殘存至今的吉卜賽人把八月三日訂為「吉卜賽浩劫日」的原因。

社會經濟差異 造成刻版印象

因此,在這個吉卜賽悲傷音樂,發源於吉卜賽人的佛朗明哥舞,以及吉卜賽占卜術日益盛行的時代,人們祇知道猶太人大浩劫,卻對就比例而言,可算更大的吉卜賽人大浩劫懵無所知。這乃是一種悲哀,而這種悲哀當然有著它被客觀現實所扭曲的原因。猶太人雖是少數種族,但他們是菁英的少數,原本即有較大的發聲力量;加上戰後,美英要用猶太人建造的以色列做為他們在中東利益的代理人;同時也要用「猶太問題」來約束德國的崛起,這些因素,遂使得人們似乎祇認為猶太人才有大浩劫。於是,弱勢了近千年,至今仍然弱勢的吉卜賽人,他們的大浩劫遂被刻意地遺忘了。

而吉卜賽人大浩劫的被冷落、被遺忘,當然是有原因的。吉卜賽人是古老的印歐民族,由後來的語源分析裡吉卜賽語裡大量的梵語痕跡,顯示出他們大概起源於印度,在中古時期一路追逐著風向北方移動。他們大概在埃及停留過相當長的時間,在大約一千年前,由巴爾幹半島進入了歐洲,十五世紀則正式進入了西歐。

在那個仍然是農村經濟的時代,吉卜賽人在農村和城鎮的外圍逐水草而遷移,儘管在有些地區如南歐的安達魯西亞,已有吉卜賽人的定置社區,但遷移仍是他們的主要生活方式。但因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乃是在定置中富裕,於是,愈到後來,吉卜賽人的貧窮化,以及被歧視,也就愈嚴重。在歐洲,吉卜賽人多半依靠馬匹買賣、獸醫、修補鍋桶、從事民俗醫療活動、演奏音樂及舞蹈,以及從事流動性的商販活動等維生。

而就在這種「富--貧」、「定置--遷徒」的社會經濟差異,甚或對立中,一種對吉卜賽人的刻板印象即逐漸發展出來,並在互動中成為事實。它的道理就和視別人為妖魔,而後以對待妖魔的方式對待之,最後對方就真的變成妖魔一樣。

歌劇卡門 徹底醜化吉普賽人

而把這種「吉卜賽刻板印象」表現得最完整、最具體,把歧視隱藏在浪漫的假象下,而後把歧視變為一種普遍平民觀點的,就以法國十九世紀作家梅里美(Prosper Merinee, 1803-1870)所著,而後被大作曲家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改編為歌劇的「卡門」了。梅里美在「卡門」這部作品的後記裡,對吉卜賽人曾做了補充式的說明,那篇後記可以說乃是「吉卜賽人刻板印象」的重要文獻。

「卡門」寫的乃是美艷的吉卜賽女郎卡門狂放媚惑的悲劇故事。故事以浪漫傳奇為外形,把吉卜賽女子神話化,但她被神話化的方向,卻不是貞潔、賢淑、聰慧、神聖,而是放蕩、無忌、任性、美麗的殘忍等;除了吉卜賽人的刻板印象外,「卡門」甚至還藉著描寫那個巴斯克人騎兵軍官,讓巴斯克人也同樣被負面化。

巴斯克人乃是法國和西班牙交界的巴斯克地區之原住民,乃是古歐洲的山嶽民族之一。吉卜賽人和巴斯克人,都在「卡門」裡被賦予了「法律之外邊緣社會」的特性。「卡門」強化了這兩支少數民族違法亂紀、不守禮教,無法被大社會整合,男盜女奸,專幹走私、竊盜、引誘良家婦女,或從事不體面職業的系統化偏見。也正因此,當我們讀到近代英國重要詩人教授,曾任牛津大學詩學教授的布隆登(Eamund Blunden, 1896-1974) 會寫出這樣的詩句,也就不足怪異了:

吉卜賽人懶散多嘴,吃著偷來的蘿蔔
他們好吹笛,用蘆葦桿製作;
老婦們奮力的吹,她們皮膚如頭髮般黑
他們沒有一個人有好子過活的準備。

因此,在納粹掌權之前,吉卜賽人早已被貶成了劣等人種,他們不守禮法,非奸即盜,他們的小孩專幹扒手,而婦女則會算命占卜,有巫女的媚惑性。「犯罪傾向」成了人們定義吉卜賽人的主軸。繼承了這樣的傳統,納粹一步步擴大對吉卜賽人的迫害,也就不足訝異了。

戰時浩劫至今仍未獲得平反

根據近代的後來研究,我們已知道,納粹當權後,即針對威瑪共和時的亂象做了反省,認為法律不嚴,執法不力,類似於吉卜賽人的犯罪大盛,因而必須對吉卜賽人加強監控。它於一九三五年頒布紐倫堡系列法案,許多即針對吉卜賽人。而一九三七年,更開始做種族的學術研究,一種為種族歧視和種族滅絕做準備的「偽科學」開始啟動。在近代心理學界惡名昭彰的學術教父瑞特(Robert Ritter)即在迫害吉卜賽人的偽學問上擔任主導角色。納粹頭子希姆勒(Heinrich Himmler)在影響下即下達了「對吉卜賽人瘟疫作戰」的命令。而正是有了一大套包括醫學、人類學、文化學的偽科學,後來殺吉卜賽人遂和殺猶太人一樣,都很合乎科學的道理。

大浩劫時代,原本就已很少的吉卜賽人被殺掉超過一半,的確真的到了「種族滅絕」的邊緣。但吉卜賽人在大浩劫時所身受的那些經驗,卻因為缺乏有力國家的關懷,因而掩蓋不彰。儘管像納粹那樣的殺害,在戰後迄今的六十年裡已不存在,因而吉卜賽人遂大量生育,要生回以前被殺掉的人口--到了今天,全球已號稱有吉卜賽人五至六百萬之眾。

但吉卜賽人的處境有變好一點嗎?絕對沒有。祇是以前那種「積極性的有計畫之消滅」,轉變成「消極性的在不理睬中進行自然的歧視」。舉例而言,在一九八○年時,捷克都還以「人口爆炸」為理由,對吉卜賽婦女強迫節育。近代各國對吉卜賽人的歧視,並沒有太多改善。吉卜賽人在這個世界上,仍然靜悄悄地在流浪。近代英國女詩人瑞秋.費爾德(Rachel Filld)的詩句可做見證:

昨夜,吉卜賽人來到
無人知他們來自何方
也沒有人知道他們走往何處
根本無人理會他們的動向。

在古老沼澤路的樹旁
我看到他們圍著篝火
襤褸的兒童和狂吠的狗焰花則飛騰如花朵

黑眼姑娘披著蒙面圍巾
老人臉上則都被時間刻得皺紋的圈圈
男人在喉間紮著手絹
他們耳間都帶著銀色大耳環

他們如楓葉般破爛赤紅一片
在秋天霜降的時候
他們祇停留了一個夜晚
天一亮就已全部遠走

見不到嶙峋的吉卜賽狗
吉卜賽兒童的影蹤已無
祇有一堆燒剩的灰燼
他們曾在此金樂聲狂舞

走矣,他們已離去
有誰知去到了何處?
祇有風聲颯颯
掠過楓樹的枯枝!

吉卜賽人仍在流浪,這是個風的民族,千年折磨,在邊緣中徘徊在滅絕的邊緣。近代西班牙最偉大的詩人洛卡(Feaerico Lorca, 1898-1936)是唯一用「高貴」稱讚吉卜賽人的大人物,他說:

「吉卜賽人乃是最高尚、最深刻,也是西班牙最有貴族元素的人種。他們把他們的風格做了最好的表現,他們嚴格的守齋,他們重視親友,他們是安達魯西亞語言和普遍真理的代表。」

但在今天,又有誰知道他們的大浩劫呢?



法國南部庇里牛斯山區的帕米葉(Pamiers),每年的八月二十日到二十八日,都會聚集許多吉普賽基督徒,共同慶祝以「生命與光明」為主題的宗教慶典。

(照片\法新社;圖說\張毅民)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49801
 回應文章
(轉貼)羅姆人的哀愁 吉普賽的曙光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羅姆人的哀愁vs.吉普賽的曙光
羅姆人 (Romani) 就是我們所聽過的吉普賽人 (Gypsies)。「吉普賽」其實是外人賦予他們的名字,或許是錯誤的相信他們是來自於埃及 (Egypt),「吉普賽」這個名字就一直被世人錯誤的沿用。
羅姆(吉普賽)女郎。攝影/高依汾
羅姆人 (Romani) 就是我們所聽過的吉普賽人 (Gypsies)。「吉普賽」其實是外人賦予他們的名字,或許是錯誤的相信他們是來自於埃及 (Egypt),「吉普賽」這個名字就一直被世人錯誤的沿用。但隨著自身民族意識的啟發,「吉普賽」,這個帶有歧視味道的用語,才在近幾年被正名為「羅姆」(Roma)。

歧視壓迫

若了解其歷史,羅姆人在整個歐洲大陸其實是最受壓迫、歧視、誤解的民族。她是一個流浪的民族,為何如此,至今仍是個謎。由於語言相近的關係,一般公認,他們是來自印度半島的一支民族,於西元14世紀抵達歐洲。歐盟估計,歐洲的羅姆人口現大約有一千多萬人 (大多集中在中歐地區)。但他們長久以來卻一直得不到尊重與認同,反而經常受到無理的對待與歧視。

上個月,一則來自義大利的外電報導,令人心痛。報導說:「一對年僅10幾歲的姊妹花溺斃度假海灘多日,無人理會,現場僅有一條薄薄的白布覆蓋著。諷刺的是,陳屍現場的不遠處,是一家大小正在開心地玩耍戲水。他們對這姊妹花的屍體完全是視若無睹。」為何如此?因為這對姊妹是羅姆人。

2008歐盟人權機構的報告指出,「居無定所的羅姆人,無論是在住房,或是教育等層面,都是最受歧視的族群。其中又以境內有六萬多羅姆人口的義大利,最為嚴重。」今年六月,屬極右派並反移民的義大利內政部長在國會中,就曾提出想要採集境內所有羅姆人的指紋 (包括小孩在內),以維護社會安全的主張。歐盟抨擊,這是一種類似過去法西斯與納粹所採行「種族登記」的手法,嚴重違反人權。德國納粹期間,除了猶太人,羅姆人也是受害最深的族群。

雖然迷人浪漫的羅姆人歌謠與佛朗明哥舞蹈的互相搭配,令全世界人風靡,也成了西班牙的文化代表,但卻抹不去人們心理長期以來對羅姆人的偏見。曾經擔任歐洲羅姆人權利研究機構副執行長的詹姆士‧哥斯頓教授 (James A. Goldston) 說:「在今日的歐洲,有關羅姆人負面的說法可以在兒童故事書、傳奇故事和每日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在輕鬆自然的對談中,毫無疑慮的顯露出對羅姆人的負面觀感。」

騙子、小偷、骯髒、不可信任、陰險等等,是最常聽到的評語。也由於此根深蒂固的傳統偏見,哥斯頓教授說:「一些著名的人權提倡者,在碰到所屬的母國因羅姆人問題遭受到國際社會抨擊時,他們也會自然地流露出替母國緩頰的舉動與言論。」

自然地,羅姆人經常成為被攻擊洩憤的目標。1993年羅馬尼亞的一個小鎮 (Hadareni),一群憤怒民眾無端攻擊羅姆人聚集區,不僅殺死三名羅姆人並放火焚燒居所。然而事後,沒有人因為此暴力事件遭受到司法的起訴,而地方首長在接受訪問時竟然說:「受害者是吉普賽人,起訴他們會遭受到當地人民的反對。」如今,受害者及其家屬們仍在等待那遙不可及的正義。

曙光

所幸,歐盟近幾年的擴張已帶給羅姆人一線曙光。冷戰結束後,隨著中歐的前共黨國家紛紛希望申請加入歐盟的同時,「哥本哈根準則」(Copenhagen Criteria ) 自然成為歐盟考核是否同意的標準。換言之,歐盟東擴已成為中歐國家推動改善羅姆人權益的重要誘因。歐盟認為,改善及保障少數族裔權益對在歐盟內部推動多元的民主文化,是至關重要的。前歐盟委員會主席羅馬諾‧普羅迪 (Romano Prodi) 表示,「平等地對待少數族裔,是歐盟的基石」。

歐盟資料顯示,1990年起,布魯塞爾在幫助少數族裔的事務上已投資超過100百多億美元。越來越多羅姆年輕人開始接受較為良好的教育,可以攻讀法律、公共行政、以及其他具有技術性的學科;另外,羅姆人經營的電台、雜誌及報紙等媒體也逐漸地解禁。例如,2001年匈牙利政府開放羅姆人可以24小時的經營自己的電台。羅姆人也開始知道如何利用合法手段在歐盟的司法體系內為自己爭取權益,對抗歧視與壓迫。例如,在歐盟的人權法庭中,控告匈牙利與捷克對羅姆孩童實施教育隔離 (educational segregation) 政策。

這些年的努力證明,羅姆人權益保障的問題,確實已成為歐盟檯面上的主要議題。2003年11月,歐盟就特別針對羅姆人現況進行10個月的實地調查,並在2004年9月公布。這份長達52頁的報告指出,羅姆人在歐洲的處境確實是相當艱困,雖然比較過往起來已有少許進展,但歐洲人權組織、羅姆人代表和其他團體,仍必須積極互相合作以確保歧視與壓迫能在未來真正地消失。

必須承認,幾百年來留存在人們內心的偏見不會一夕間就消失的。要不然我們就不會聽見仍有政治人物否認歧視迫害少數族裔的事情發生;不會看到新聞報導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等地有光頭黨攻擊羅姆人或警方迫害羅姆人的事件發生。又例如,在希臘,羅姆人仍時常遭受到警方過度使用武力的威脅;在德國,警方常把羅姆人列在防治犯罪措施的名單之內;在西班牙,非羅姆人的父母親經常抗議其小孩與羅姆人的孩童相處在同一間學校。

前聯合國消滅種族歧視委員會 (UNCERD) 主席麥克爾‧謝里菲斯 (Michael E. Sherifis) 說:「委員會沉痛地理解到,羅姆人幾世紀以來所遭遇到種種不人道的待遇…人道的普世價值,不容忽視,否則人類歷史又何以能夠前進去追求真善美。」說的真好!

【2008-08-22 聯合新聞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995983
(轉貼)羅馬發現狼穴 傳曾哺育兩王子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羅馬母狼銅像 2500歲? 1300歲?
義大利朱庇特山上博物館內一尊青銅製「母狼」(She-wolf),是羅馬最強而有力的象徵。
美聯社資料照片

義大利朱庇特山上的博物館內放著一尊青銅製的「母狼」(She-wolf),長久以來一直是羅馬最強而有力的象徵之一。不過這尊「母狼」的身世最近遭受挑戰,專家指博物館刻意誤導民眾,遲遲不願承認「母狼」其實是中世紀的產物,反而堅稱「母狼」已有二千多年歷史。

「母狼」在羅馬歷史上有著傳奇性的地位,據說牠曾經哺養過兩位羅馬的偉大創建者,也是後來義大利墨索里尼在推動重返羅馬帝國榮耀時,宣傳上使用的圖騰。多年來,朱庇特博物館都對外宣稱,「母狼」青銅雕像是西元前5世紀伊特魯里亞時期的產物,之後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Pope Sixtus IV)於1471年捐給博物館。

不過專家指出,「母狼」雕像應該在西元第7或第8世紀時才出現,換言之,比原本官方所說的時間足足往後延遲了一千多年。數十年來一直領導國家考古學辦公室的阿迪亞諾,本周在羅馬報紙頭版上登出的談話中說,朱庇特博物館一直不願公布專家考察的結果,「這件事瞞了大眾和專家大約一年的時間」。

博物館館長克勞帝奧堅稱,館方沒有要隱瞞這個資料,此事目前仍然「未定」,館方希望透過「碳14年代測定法」得出結果後,再提供一個確切的日期,況且一般認為,中世紀時期羅馬的象徵是獅子。

【2008/07/12 聯合報】

羅馬發現狼穴 傳曾哺育兩王子


























這是挖掘出來的狼穴內部裝飾。相傳這裡就是羅馬建城王子被母狼養大的地方。

(路透)

義大利考古學家相信他們已找到羅馬古老傳說中,母狼哺育一對孿生王子的洞穴。傳說這對孿生王子建立羅馬城。


考古學家在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宮殿廢墟附近發現這地下洞穴,裡面有貝殼、彩色大理石拼圖、浮石等裝飾。


專家們說,他們「合理的確信」,這裡就是古羅馬人所崇拜的地方「狼穴」。


文化部長魯特利在記者會上說:「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羅馬傳說的証據,是母狼哺育羅穆拉斯與拉姆斯王子的洞穴。」


考古學家在對第一位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宮殿進行修復時,在過去不曾探勘的地區發現這個十六公尺的洞穴。


根據傳說,羅馬是由羅穆拉斯與拉姆斯兩位王子所建,他們嬰兒時被惡毒的叔父丟進台伯河裡,但一匹母狼救了他們,並以牠的奶將兩人餵大。兩名王子在西元前七百五十三年建羅馬城。而此狼穴成為古羅馬人崇拜的地點。


考古學家相信,奧古斯都刻意將自己的宮殿建在此神聖地點的附近。


【2007/11/21 歐洲日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517303
(轉貼)迷你裙歷史 少說七千年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時尚歷史 少說有7千年

如果在歐洲一處古代居住地點發現的小雕像可提供任何指引,那麼我們可以知道女性藉由穿著吸引眾人目光,最少有七千五百年歷史了。

考古學家說,歐洲最大史前文明「文加文化」部分地點最近進行考古開挖,發現當地是一座大都會,複雜度高,居民也愛好藝術與時尚。

這座新石器時代的居住地就位於現今塞爾維亞北部一處坐落在河流、高山與森林間的河谷地區,其中可發現男性在冒著煙的熔爐附近跑來跑去,熔化金屬鑄造工具。牛拉著一車的礦石,經過藝術工作坊,一旁還有一群穿短裙的婦女。考古學家庫斯曼諾維奇─克維柯維奇說:「根據我們發現的雕像,年輕婦女穿著很漂亮,就跟今天的女孩一樣,會穿著小可愛與迷你裙,手臂戴著手鐲。」

這個不知名的部族生活在西元前五千四百年至四千七百年間,居住在佔地約一百二十公頃的居住地上,就是現今的塞爾維亞普洛奇尼克,當時他們就已經知道貿易、手工藝品、藝術與冶金術。在這個居住地點附近可以發現溫泉,證明這是歐洲最古老的溫泉spa。

庫斯曼諾維奇說:「他們追求美,製造出六十多種不同的美麗陶器與雕像,其中不只是為了神,也有些是純粹為了娛樂。」

這些考古發現也顯示當地擁有先進的分工與組織。家家戶戶有爐子,還特別挖洞掩埋垃圾,死者則井然有序埋葬在墳場。居民就睡在羊毛墊子與皮毛上,用羊毛、亞麻與皮革製成衣服,並會飼養動物。

這個社區相當寵愛孩子,藝術品中包括玩具,如動物以及會發出聲響的黏土玩具,還有一些體積小、看起來相當拙劣的罐子,明顯是兒童玩耍時製作的。

其中一項最令考古學家興奮的是,他們發現一個高度發展的金屬工作室,裡頭有熔爐,還有銅製鑿子、雙頭槌與斧頭等工具。庫斯曼諾維奇說:「這或許能証明,歐洲開始進入銅器時代,比我們原本認為至少還要早了五百年。」

【2007/11/13 歐洲日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503811
偏重政治!(轉貼)英史最具影響力十二人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韓國蚩尤征服中國軒轅?
「韓國人來搶中國文化…,韓國歷史小說《蚩尤天皇》將蚩尤追溯為韓國祖先,並杜撰蚩尤征服軒轅…。大陸網民討伐…。」這是最近媒體披露,網路上頗具爭議的話題。
【撰文/白兆美】

「韓國人來搶中國文化…,韓國歷史小說《蚩尤天皇》將蚩尤追溯為韓國祖先,並杜撰蚩尤征服軒轅…。大陸網民討伐…。」這是最近媒體披露,網路上頗具爭議的話題。

蚩尤是韓國人嗎?

回溯5年前,中國三皇五帝神話章節裡的「蚩尤」,竟在2002年轉世,成為鼓舞全球8,000萬韓人為韓國足球隊加油、讓南韓隊挺進世足盃前四強的精神象徵「紅魔鬼」。

包括蚩尤在內,端午、中醫、漢字、豆漿…等中韓爭議,真的是韓國人在「奪史」嗎?還是我們想太多?除非是韓國有心人士有計畫地在「補充」未曾納編、未經考證的歷史文化,史學家有必要去深究其因並釐清事實;否則,只要是沒有竄改歷史之虞,那麼,聽聽就好,不必動氣。

愛好和平的民族

現今國人,提到韓國人,多半會聯想到「民族性很強悍」,事實上,他們和世界大多數人一樣,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史書未曾記載20世紀之前的韓國,去跟他國爭正統或發明,也沒有侵略他國的紀錄。這或許是因為有關這個地理範疇裡的歷史書籍,總是以中國帝王史為中心,往往忽略了半島東鄰的反應。這也難怪,被強國──如歷史上的中國、日本──「教化」、「壓迫」逾千年,到了19世紀西方列強東來,又被迫打開門戶的韓民族,這時才真正從被動防禦改採積極主動、捍衛本土文化與民族生存策略,戮力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過去,韓國雖然深受中國文化影響,許多文化卻早已「在地化」,包括節慶的祭典儀式、漢字的解釋、中醫的臨床運用等,也就是所謂「本土化」已久。南韓人民不再認為這些「歷史的中國」或「歷史上屬於中國的事物」本土化之後,仍然屬於「現在的中國」。

韓民族是很講究群體文化的民族,對外團結、為大局犧牲小我的事例,不勝枚舉。語言方面,韓國人最習慣使用的「所有格」是「我們的」勝過「我的」。例如:中文的「我先生說…」,韓文是「我們的先生說…」。

歷史解釋因人/時而異

歷史不死也不會變,但歷史的詮釋可以有千百種。要真相就需要求證,拿出證據。若無文字歷史,至少得提出考古文物做佐證,否則,強爭歷史正統毫無意義。目前網路與媒體報導的韓國人搶中國歷史文化的爭議,與其是在網路上互嗆,不如讓史實證據說話。

針對幾項網路上熱烈討論的中韓歷史爭議,就筆者所瞭解的情況如下:

(一)韓國去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申請登錄「江陵端午祭」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對此,多半的華人反應十分憤慨,但再仔細一看,韓國申報的並非是「端午節」,而是狹義且侷限於一個地方、也就是地方性質的「江陵端午祭」,這跟華人認定的「端午節」當然有差別。

(二)韓國將「中醫」改為「韓醫」,並將申報世界遺產?事實上,在台灣通稱的「中醫」,在南韓稱為「漢醫」。1986年韓國修改醫療法時,即已將「漢醫」名稱改為「韓醫」,而「漢醫」和「韓醫」的韓語發音完全一樣。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傳聞與事實有一點出入。韓國人要申報的其實是朝鮮時代宮廷內醫院醫官許浚耗時14年在1610年完成的《東醫寶鑑》。許浚將當時的醫學知識和韓國當地的療法、臨床醫學集結成《東醫寶鑑》,並將此一醫學稱為「東醫」,延用至今。而韓國人有意要申報的就是這《東醫寶鑑》,並非「中醫」。進一步要釐清的是,申請項目並非文化遺產,而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遺產」(Memory of the World)。

(三)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這聽起來十分荒謬,不過,這只是某一學者的理論,絕大部分的韓國人本身都不太信服;至於南韓宣稱是豆漿的發源地一事,也只是豆漿業者的商業宣傳手法而已,沒有必要太在意。就像許多廣告常見「最好」、「正港」等字眼,除非有客觀證明,否則意義不大。

回頭再看最近在大陸網路上發燒的話題,南韓歷史小說《蚩尤天皇》中,蚩尤打敗黃帝那一段。這也只是小說而已,並非教科書,沒有竄改歷史之虞。再者,蚩尤到底屬於華夏、苗蠻、東夷,那一個部族?學者意見仍有分歧,還有待研究釐清。

歷史會改變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已經發生的歷史,沒有「假如」(What if) 存在的餘地。歷史,依據不同民族、文化、時代等差異,可能會有不同的解釋和理解,卻不可能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

因此,蚩尤、端午節、漢醫(中醫)、豆漿,原本屬於那裡就一直都會是那地方的。

這一連串的「事件」,或許發揮了警惕華人──尤其中國政府和人民──的作用。就像近年來,台灣開始重視著作權、商標權等,也知道著作權是原創者的,商標權則是「先登記先贏」的道理。

若瞭解這一點,南韓人在國際社會上積極登載他們認為的傳統文化遺產之際,華人是不是該好好檢討,自己或許根本不重視或不想要這些歷史、文化?

【本文摘自新聞大舞台八月號】

英史最具影響力12人 缺莎士比亞、達爾文

英國保守黨今天公布英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十二位人物,包括科學家牛頓等人入選,十九世紀倡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及投票權的佛西特 (Dame Millicent Fawcett)是唯一入列的女性,但知名的前首相邱吉爾及佘契爾夫人都未進榜。

保守黨影子內閣教育大臣韋立茲(David Willetts)指出,多項調查發現許多英國兒童的基本歷史知識十分貧乏,「國家記憶的失去代表的是國家認同的消失」,英國民眾必須加強了解歷史,特別是影響英國發展的重要人物。

由保守黨與知名歷史學家所遴選的十二位英國史上最重要人物包括:

傳教士聖可倫巴Saint Columba(西元五二一到五九七年),他的重要事蹟是將基督教傳揚到蘇格蘭,五六三年並在愛奧那島上興建教堂和修道院;阿佛列大帝Alfred the Great(西元八四九到八九九年),他建立城鎮和學校,積極推動教育;亨利二世(西元一一三三到一一八九年),重建司法制度,設立法院和監獄。

孟德福爵士Simon de Montfort(西元一二零八到一二六五年),是英國現代民主政治的先驅,一二六五年他設立第一個議會,開放選舉議會成員,是古希臘以來的創舉;蘇格蘭詹姆士四世James IV of Scotland(西元一四七三到一五一三年),以博學多聞著稱,他和亨利七世的女兒結褵,促成英格蘭與蘇格蘭統一。

財經專家葛瑞斯漢Sir Thomas Gresham(西元一五一九到一五七九)創辦皇家交易所,也就是現今證券交易所的前身,在政府陷入財務困境時,拯救走貶的英鎊;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西元一五九九到一六五八年),是查理一世國王主政時期的重要法官,查理一世被斷頭處決後擔任護國君,作風開明,是惟一非皇族主政的領袖。

發現地心引力的牛頓Isaac Newton(西元一六四三到一七二七年),是英國史上偉大的科學家及數學家,一六八七年完成曠世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對科學有極重要影響;克萊夫Robert Clive(西元一七二五到一七七四年),是英國在印度帝國的創辦人。

皮爾Sir Robert Peel(西元一七八八到一八五零年)創辦倫敦市警察局,之後出任首相,禁止婦女與兒童在礦坑工作;佛西特(西元一八四七到一九二九年)爭取婦女投票權及接受高等教育權利不遺餘力,是劍橋紐漢姆學院Newnham College的共同創辦人。

最後一位被列入英國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是貝萬Aneurin Bevan(西元一八九七到一九六零),工黨出身的他創辦國家醫療制度NHS,造福民眾健康,是勞工運動重要領袖。

名單公布後,包括科學家達爾文、文豪莎士比亞、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納爾遜將軍等都未上榜,引起不少爭議。

【2006/12/27 中央社】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0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