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振興中醫打擊西禍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醫政資料】請女士注意(轉貼)
 瀏覽15,822|回應56推薦2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慕亞
Vi

睡覺不穿胸罩 小心「走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女性睡覺時,該不該解放咪咪,讓乳房透透氣!專家建議,就算是小籠包姊妹,也應該乖乖穿上胸罩,避免胸型走位變形,否則時間一久,就可能成為乳房外擴一族。

整形醫師張高榮表示,門診時經常可見咪咪外擴的女性朋友,乳房並不見得很大,但就是不能向內集中靠攏,而是各往左右兩側移動,要是脫掉胸罩,情況更為明顯。

乳房外擴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夜裡睡覺時,沒穿上胸罩,要是正面正面躺著睡時,兩邊乳房往兩側移動,久而久之,兩個乳房的距離就越來越大。

許多太平公主總以為自己胸部又不大,就算睡覺不穿胸罩,也不會有問題,其實不然,張高榮建議,只要是乳房在 B 罩杯以上的女生,晚上睡覺時,最好能穿上胸罩,避免乳房往外走位。

另外,想要擁有一對堅挺不垂、不外擴的乳房,平常可透過 DIY 按摩,來維持挺而美的胸型,睡前或洗澡時,持續用手輕輕拍打乳房,合併冷熱水交替,促進刺激,保持乳房組織彈性。

張高榮特別提醒拍打的方式,是由下往上拍打,可別打錯方向,至於,塗抹一些含有女性荷爾蒙的乳液或豐胸霜,會有一定效果,但成效並無法持續,只要停止使用,就會打回原形。

張高榮表示,想擁有挺而美且符黃金比例的胸型,一定得趁早,最關鍵的時期就是青少年發育階段,此時營養攝取一定要夠,多多攝取牛奶及蛋白質。補藥效果也不錯,民間流傳的青木瓜燉排骨,不妨試看看。

【2005/08/07 聯合晚報】

本文於 修改第 9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34218
 回應文章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雲端藥歷發威 健保季省十三億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健管論壇/雲端藥歷發威 健保季省13億

2015-02-10 02:58:37  聯合報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台灣醫療便利,民眾一年平均看病高達十五次,等於每個月都在看病,衛生福利部希望透過雲端藥歷與電子病歷讓民眾自己管理健康,或能使健保免於破產危機。

衛福部資訊處長許明暉表示,推動電子病歷,也是為了偏鄉醫療的便利性。

許明暉以一名住在桃園市復興區的病患為例,過去患者往返山區到市區看病往往費時四小時,一旦有了電子病歷,可以直接在區公所衛生局取得病歷,不用再千里迢迢下山拿病歷。

許明暉表示,台灣每天看病人數高達一百萬人,就有一百萬份病歷拿來拿去,改為電子化後不僅傳遞方便,也讓病患調閱病歷、轉診都更容易。

台大醫學院長張上淳曾目賭患者在急診室久候紙本病歷,他說,患者和家屬的焦躁心情,醫護人員都能理解。他在擔任衛生署副署長期間,積極推動電子病歷,希望為患者解決問題。目前各醫院幾乎都已做到病歷無紙化,但接下來更大的挑戰在於跨院間如何無障礙調閱病歷。

除了電子病歷,衛福部近兩年陸續完成建置雲端藥歷與健康存摺,提供醫師、藥師即時取得患者用藥資訊,避免重複開藥,而健康存摺則是讓民眾可以在雲端上取得個人就醫紀錄,方便個人做健康管理。

衛福部長蔣丙煌表示,推動健康雲的最終目的,是希望每個民眾擁有自己的資訊,可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健保署長黃三桂有感而發說,「健康的責任在自己,不是國民黨也不是民進黨的責任。」

健保署統計,國內民眾一年看病十五次,歐美人一年才看病四到五次。黃三桂表示,台灣民眾高就醫次數的背後代表台灣病患重複領藥的情況嚴重,對健康也造成危害。

國內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大約只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一,卻花費了百分之卅四的健保資源,未來步入高齡社會,各項社會保險都有破產危機。

健康存摺概念來自金融存摺,透過資訊揭露比照理財觀念,讓民眾自我管理健康。黃三桂表示,去年第三季因雲端藥歷減少重複開藥,就省下十三億元。

目前健康存摺可以下載最近一年的就醫資料、處方藥品、手術與疾病名稱,未來將納入小兒預防接種、成人健康篩檢及重大檢驗數據,建構從搖籃到墳墓的健康雲,將調閱病歷的權利還給民眾。

雲端藥歷vs.健康存摺 製表/黃文彥

電子病歷 把科技帶進健康照護

2015-02-10 02:58:35  聯合報 記者黃文彥、鄭涵文/台北報導

衛生褔利部與聯合報合辦「Dr.雲的健康管理學」論壇,現場專家雲集,左起為高雄市立旗津醫院院長郭昭宏、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北醫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衛褔部資訊處長許明暉、健保署長黃三桂、聯合報社長項國寧、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衛福部長蔣丙煌、台大醫學院長張上淳、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張珩與醫學資訊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劉建財、台中榮總院長許惠恒、台大醫院發言人譚慶鼎、秀傳醫療體系副總裁古鳴洲及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 記者楊光昇/攝影

分享

前言

根據聯合報元氣網調查,九成民眾高度期待電子病歷,但實際申請者只有一成。由衛福部與聯合報主辦的「Dr.雲的健康管理學」論壇,針對電子病歷、雲端藥歷、健康存摺三大主題,由衛福部官員、醫師與醫療資訊專家,教您一次搞懂電子病歷,做個聰明的病人。

十年磨一劍,台灣推動電子化病歷十年,目前全台四百九十五家醫療院所,已有三百四十三家進行電子病歷交換,對於發展個人醫療與健康照護產業都將帶來重大影響,專家更認為,未來結合數位化穿戴裝置,將是指日可待。

聯合報與衛生福利部日前共同舉辦「Dr.雲的健康管理學」論壇,包含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衛生福利部部長蔣丙煌、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張珩、台大醫學院院長張上淳、慈濟大學教授葉金川等人與會,聯合報社長項國寧也出席致詞。

對於衛福部近年建置有成的電子病歷、雲端藥歷與健康存摺,擁有資訊背景的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形容,三者將會發揮相乘效果,可以激發無限想像。

張善政表示,政府在雲端提供這些資料,未來民眾可望透過智慧型手機等數位裝置,直接下載健康雲的內容了解個人健康狀況,透過網友與民間團體的力量,將產生無限可能。

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張珩表示,非常看好台灣的健康照護市場,關鍵就在於台灣擁有世界一流的醫學技術與資訊科技。

台灣醫療支出約占國內生產毛額百分之六,相較於美國的百分之十七,台灣在心肌梗塞九十分鐘內成功治療的比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八,甚至優於美國的百分之八十。

在醫療支出遠不及美國的情況下,台灣還能保有如此優秀的醫療水平,張珩認為關鍵在於資訊化。發展電子病歷的目的是要讓醫療資訊不再有截斷面,也就是出現照顧的不連續,以病人為中心的連續性照顧,必須要以醫療資訊交換為基礎。

張珩也說,未來將可透過4G與藍芽等雲端科技,提供民眾健康資料的加值服務,個人化醫療的條件已經成熟。

衛生福利部資訊處長許明暉指出,以健康為概念的產品創新現在比比皆是,未來也可望發展穿戴裝置精品化。他舉例,每個人拿的手機不外乎蘋果與安卓系統,但下載的App卻可以讓標準化的手機客製化,「這塊是健康促進最重要的一環,我們希望把資訊科技帶進健康照護。」

電子病歷的推動,不僅有利於病人及醫療機構,也能精進公共衛生並強化醫療產業。智慧醫院的經驗將創造「整廠輸出」的機會,形同在台灣練兵,把醫療資訊的經驗銷售到海外。

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建議,大家應快去申請自然人憑證及健康存摺,體驗雲端醫療的益處。

目前華碩也積極建立兼顧資訊安全及經濟規模的健康雲,希望往後提供最符合個人需求的健康照護資訊,且在各種平台都能觀看、使用。吳漢章坦言,健康雲勢必會遭遇個資法的挑戰,但軟硬體整合仍是必然趨勢。

健管論壇/不用等跑趕 醫病關係加溫

2015-02-10 02:58:38  聯合報 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談起電子病歷的好處,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笑說,電子病歷能提升醫學生的人權。怎麼說呢?以前醫學生向資深醫師做個案報告,做不好會被「甩病歷」,「但電子病歷甩不出去,可減少對年輕醫師人格的摧殘。」語畢全場笑聲一片。

玩笑歸玩笑,實際上電子病歷的好處,是醫、病雙方都能得到溫暖的「醫病關係」。

台大醫院發言人譚慶鼎說,電子病歷匯入資料方便,不只病人不需重複填表單,醫師等待病歷、病人跑流程的時間減少,醫病互動的時間就多了。

從電子病歷的概念出發,各醫院也自行研發各種照護App,加強遠距照護、提升民眾自我照顧意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指出,未來的醫療就算病患在家裡,也依然是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

台中慈濟醫院開發的「隨手健康卡」,可插在手機上,把病歷帶著走。看診前,患者還能匯入血壓、症狀等資料,避免「白袍高血壓」,也可讓醫師先暸解。簡守信說,健康卡甚至可依病人狀況匯入相關衛教資訊。

遠距健康照護App在糖尿病照護上也頗有成效,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許惠恒說,病人可透過App上傳血糖資料,供醫護人員監測。曾有病人說,「就像有個管師在背後盯著」,讓他自我鞭策,認真量血糖、控制飲食。電子病歷搭配遠距醫療照護,也幫助偏鄉的民眾省下不少時間和車錢。高雄市旗津醫院院長郭昭宏舉例,若民眾不太舒服,卻不知道是否需就醫,可先透過App諮詢,以免花了兩個小時車程,最後只看診五分鐘。

譚慶鼎說,電子病歷是一個人一生的健康照護紀錄,除了文字、病況影像,還包括民眾自己的健康紀錄。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長劉建財則說,有這樣到哪兒都能調閱的完整紀錄,可讓醫師考量更多面向,未來就醫將更安全、品質更好。

健管論壇/超商按幾個鈕 就知吃啥藥

2015-02-10 02:58:39  聯合報 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台灣的醫療體系從紙本病歷演進到電子病歷、健康存摺,前後建置超過十年,如今終於打下基礎,民眾也可申請健康存摺,但這些服務要普及便民,還有一段路的距離。專家指出,從使用者出發將是下一步的關鍵。

「或許未來有一日,民眾可到便利商店按幾個鈕,就知道該吃什麼藥,再按一按鈕,物流系統就會送藥來。若需要醫師,黃勝堅就會帶他的醫師去你家看你。」前衛生署長、慈濟大學教授葉金川描述著想像中,未來個人化醫療的可能樣貌。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說,未來最該做的是「還資於民」,但「資」指的是「資訊」而非「資料」。舉例來說,量測出來的血壓值屬資料,但「血壓偏高,需就診檢查」則屬資訊,能讓民眾理解並決策。

他舉最近電影「大英雄天團」中的個人照護機器人「杯麵」為例,指出個人化的健康照護,應是給精準、最符合病人當下所需的資訊,就像杯麵會先掃描、評估患者後,才給治療建議,而非用一堆資料把民眾淹沒。但李友專也坦言,要達成並不容易。

使用介面是否親民,也是服務普及的關鍵。李友專以政府檢舉交通違規的App為例,若要檢舉違規停車,打開App後要填很多頁資料、附身分證字號,還要附照片,多數人還沒進入最後一頁就乾脆放棄。健康存摺也一樣,現在要辦健康存摺還要先申請自然人憑證,不太友善。

就社區醫療方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院長黃勝堅建議,醫院的訊息應能和診所流通,做好分級醫療。他強調,社區醫院絕不僅是「在社區的醫院」,應融入居民生活,基層社區照護和全人照護才會愈趨完善。

分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276009
(轉貼)我為何離開長庚醫院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年11月9日星期日

我為何離開長庚醫院

給過往的病患們

我是皮膚科吳唯銘醫師,我在2014年11月1日由高雄長庚醫院離職, 在醫院體系待了十幾年。 ㄧ路由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到擔任皮膚科主任。卻在這幾個月下定決心離職,我知道許多病患無法諒解,怎麼能說走就走呢?但其實,作為一個皮膚科醫師,我深深覺得待在醫院系統的無奈。大家可能會想,要做研究,發展專長,應該是醫院最適合不過了。其實不然,自從醫院加入醫療總額後,一直處心積慮要減少健保業務,以提高本身的獲利,因此限制主治醫師門診次數,限制看診人次,是早已實施的方法。近年來,我擔任主任的期間,希望可以引進重要或新式的治療方法。比方說,貼膚試驗,是診斷許多全身性濕疹的重要工具,一個套組不過十來萬。但醫院高層認為,這是健保業務,不用浪費這些錢。再者,皮膚的照光設備也是治療皮膚病的利器,多買ㄧ台照光機不超過百萬,但可以讓病患不用常常排隊等候,結果醫院也可以拖個兩年三年以上,新式的準分子雷射治療白斑,乾癬是近年來一個重要工具,但拖了兩年還是不見蹤影。再來皮膚科業務繁忙,一天下來手術的病例可以超過20位,但卻永遠只有一位技術員負責。每天忙得像狗一樣,更遑論醫療品質。究其原因,也還是一句話,這是健保業務。在我看來,儘管官員們自豪台灣的健保福利良好,但其實醫療品質不斷下降,但民眾不會知道,有些疾病也許好的藥膏一條,病就會好,但給較爛的藥,可能會多拖幾次才會改善,有些病人容易看,有些卻可能要去調大筆資料研究其過往病史才能找出病因,又或者需要時間研究才能知道是否有新治療方法。但現今的制度並不鼓勵這種醫師,一個病患一個人頭,一樣多的新台幣,最後這些困難的病患往往成了人球,沒人想碰,雖然無奈,但這就是台灣的醫療。

長庚醫院從我進入做住院醫師至今,已經幾乎把所有原廠藥膏換成台廠學名藥,拿Dermovate ointment 來說,這是皮膚科的類固醇最強的藥膏。可以說是我們治療病患的最後一線,幾年前,長庚醫院為節省費用曾經把這項藥膏換成台廠,結果有些病人第二次回診即抱怨療效不佳,我與林口的皮膚科醫師聯合向院方抗議,結果無效,因此我發動病患用人海戰術寫院長信箱去抱怨,結果醫院終於換回原廠,在休兵兩年以後,這兩個月醫院又再次換成台廠藥膏。我還能說什麼呢。在我看來,長庚醫院在老董事長過去以後,一堆新的管理者可以說是無頭蒼蠅,沒有能力,也沒有足夠的權力作出改變。長庚醫院的經管制度,和一群滿清末年的宦官們沒什麼兩樣。不尊重專業,只追求利潤,損失醫療品質而不在意的地步,真是夠了。

在良醫與庸醫之間,如果做一個良醫會損失自己的時間,下降自己的薪水。而庸醫卻大發利市,反正看病會不會好也沒人會管,這樣的健保制度要如何提高醫療品質,然而這就是你我現在的狀況。

在心灰意冷之際,我離開長庚醫院,我決定放逐自己一段時間,很抱歉讓關心的病患們找不到人了。如果你的疾病因為我而改善,恭喜你,但是你的醫師已經無法再照顧你了。但如果你的病不能改善,我在此致上我深深的歉意,並期望你能找到比我更好的醫師。祝福你。

22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
  2. 健保寵額制度是醫療崩壞的最後一根稻草!民眾不知道的是,政府官員,衛生官員,有力人士自己還是都會想辦法貼錢或是凹廠商來取得原廠藥使用,前提是這原廠藥在台灣還有人代理!所以民眾只好笨笨的,自己用健保學名藥,然後達官貴人們用原廠藥。台灣人,如果還永遠想要用一毛錢換一塊金磚,那吳主任所敘述的事情,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的!

    回覆
  3. 吳醫師你辛苦了

    感謝有你我才知道有生物治劑 才能過的輕鬆點

    也到今天才知道 當年是爭取權益把台廠的藥換回原本的

    希望你以後有更好的發展 感謝你

    回覆
  4. 去哪請保持聯絡。邱顯學

    回覆
  5. 學長,看完之後,真是心有戚戚焉~

    閒下來的時間很美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作是忠於自已的一種鼓勵

    在生命轉彎的地方,風景也可以很美好

    祝福你,找到下一個衝刺的目標! 我是懿聖

    回覆
  6. 白色巨塔下的悲哀呀

    回覆
  7. 您好:

    文中提到的醫療問題很重要,
    想請問此文可否授權轉載到關鍵評論網,
    讓更多人重視我國的醫療困境?

    懇請回覆,
    謝謝~~

    鄭少凡 Ken Cheng
    Editor
    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email:akenken@thenewslens.com
    0927633932

    回覆
  8. 謝謝您,吳醫師~治好我兒子的病。千言萬語,感激心頭,不及言謝。無論如何,願祝您一切平安喜樂!

    回覆
  9. 吳醫師加油 雖然跟您接觸時間不多 但可以感覺得出您是位仁心仁術的好醫師 加油! by 皮膚科李政翰醫師

    回覆
  10. 吳醫師您好,看了你這篇文章,讓我覺得你真的是位為病患著想的人,很扼腕之前沒能遇到你,或許我就不會半放棄自己的皮膚了。希望你別因為環境而改變自己的心,祝你順心。

    回覆
  11. 錢到哪裡,品質就到哪裡,一分錢一分人力×時間,一分合理的人力時間才要求的了(達得到)一分品質⋯⋯但現在是錢固定(總額),一直增加給付範圍,又要求品質(這些需人力及時間卻無產值)卻不付出代價⋯⋯這種壓榨人力時間又不增加薪水的盤算是考驗人性終將失敗!!

    回覆
  12. 吳醫師: 看了你的文, 心中非常的認同, 我們的使命就是去減少病人的苦, 給他們期待, 我也努力的在對很多乾癬及脂肉性皮膚的患者最好的診後護理--我們全都免費的為這些重度長期不會好的患者提供服務及到好前的定期追蹤, 一起努力...

    回覆
  13. 一個有良知, 有道德勇氣的醫生, 在台灣今天短視近利, 金錢至上的社會風氣下, 很可能就此斷送自己大好前程, 卻得不到眾人掌聲。 這樣是太有良心? 還是太傻? 吳醫師, 建議您自行開業, 用最好的藥及治療給那些出得起自費, 毋須屈就健保的病患吧!

    回覆
  14. 我去年有給吳醫生你開刀過,我的感覺你是個好醫生,也許暫時休息讓自己放空是個不錯的選擇,希望以後如果吳醫生有打算自己開業的話,可以告知大家,感謝

    回覆
  15. 有良心的好醫師都不幹了,那麼病人該怎麼辦呢?

    回覆
  16. 醫療機構非慈善事業,所謂仁心仁術指的是有良心的醫生~~吳醫師應是其中之一.既然醫療院所非慈善機構,那就算在經濟學的範疇,所以獲利才是醫院的目的,不用怪健保,應該是人心問題,為了利益,冒險鑽法律漏洞的人很多,不論為了生存及獲利,劣幣驅逐良幣在所難免.不過像吳醫師這麼好的醫生,應該在合理獲利及服務人群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讓需要您的病人能有更好的醫療品質!!

    回覆
  17. 在人生的道路本來就有很多的無可奈何,從文中聽到吳醫師你是位站在病患立場的好醫師,如果你想照顧你的病患,讓更多病患擁有健康,請你與我聯絡加fb朱璟姿,我們可以聊聊

    回覆
  18. 吳醫師您好
    我是去年有給您做過雷射治療的病患
    因為想再次回診想不到您已離開長庚醫院
    不知道現在哪裡能讓您在看診呢?

    回覆
  19. 身為見習醫學生 我也不希望看到惡質醫病關係繼續蠶食台灣醫療體系

    回覆
  20. 吳醫師:
    我是85年在屏東大武營一起當兵的,當時您是連上的醫官,感覺你是一位好醫師,現在您要離開自己最愛的職場,因環境因素,加油,祝福你。85年屏東大武營醫護兵:詹小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239109
(轉貼)全民免費醫療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全民免費醫療


開放分類:HOT醫療政治


全民免費醫療是指政府設立的一種醫療體制,病患只要花極少的錢或不花錢就能享受相對應的醫療服務。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夠完全的免費醫療,但這些免費醫療國家在看病時仍需支付一定的費用,如藥費等。


編輯摘要


百科幫你漲姿勢



衛計委官員稱完全免費醫療會造成巨大浪費


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指出,在醫療衛生服務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完全免費的。即便有個別國家推行所謂的“免費醫療”,也不是全部免費,而是有限定的項目和類別的。醫療服務全免費,不僅不符合醫療衛生規律,而且會造成醫療資源浪費。中國應立足國情,從實際出發,努力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2013-11-5衛計委官員稱完全免費醫療會造成巨大浪費百科檔案


 近期,“俄羅斯免費醫療”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有關專家指出,世界上真正的免費醫療制度是不存在的。中國應立足國情,從實際出發,努力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需求。


中國醫療體系進步很大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11月1日在北京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世界上沒有完全免費的醫療,任何形式的醫療體系,都需要找到各種資源進行籌資,如稅收、社保或個人支付等,以支持服務的提供。政府有責任建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但個人也有責任,免費會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說,各國建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需要遵循幾個共通的原則:一是政府需負起責任,使人們在有需要時能夠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二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規避健康風險因素;三是鼓勵預付制的保險機制,保障人們在生病時不用支付一大筆錢;四是保證貧困居民也能看得起病。


他說,各國為了支持醫療服務的提供,建立了三種籌資體系:基於國家稅收的體系,如英國;基於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體系,如德國;基於個人支付能力的體系,如美國。籌資的方法多種多樣,世衛組織不作推薦。此外,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醫療體系,尤其是像中國這類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國家。


如何評價一國的醫療體系的績效?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衛生系統發展負責人林光汶說,主要從三個方面,即能不能保證任何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服務,提供的醫療服務是否滿足大家的需求,醫療保險的籌資與分配是否公平。中國在醫改之前,整個體系存在問題,現在正在進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改,比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


施賀德說,中國的醫改步伐很快,衛生支出中政府支出在增加,個人支出在減少,這是走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中重要的里程碑,同時醫保覆蓋95%的居民,這點也非常重要。接下來,中國仍需要在人人享有公平的服務、擴大藥品和服務範疇、提供數量多和質量標準的初級衛生保健等方面繼續改善。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衛生系統發展技術官員馬丁·泰勒說,前段時間,俄羅斯提到要實行免費醫療,但實際上,政府和個人都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中國的很多指標甚至好於俄羅斯。“每個國家的服務體系都是有些方面好點,有些方面差點,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醫療體系。”


“免費醫療”只能保障患者享有最低的醫療服務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際合作司司長任明輝說,就醫療保健服務而言,世界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不免費,是指患者在接受服務時是否繳費。即使是號稱實施免費醫療的國家,患者在看病時也許是免費的,但是實際上醫療費用已經在個人和企業的各種稅收或者繳納的保險中體現了。所謂的免費醫療根本不存在。


據瞭解,俄羅斯目前沒有推行新的醫療保障政策。俄羅斯現有的醫療保障體系,沿襲了蘇聯的公費醫療制度,每一位俄羅斯公民均可免費享受包含在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內的基本醫療服務,其資金主要來源於醫療社會保險資金。看病不要錢,但買藥需自付。公立醫院看病排隊現象嚴重,患者看病等待時間長。“免費醫療”只能保障患者享有最低的醫療服務。


任明輝認為,醫療體制改革是世界性的難題,關鍵點在於處理好公平和效率。這在任何國家都是一項艱巨的工程。確保人人平等、方便地獲得醫療服務,並控制費用合理增長,是各個國家醫療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情況更為複雜。


免費醫療理論上不成立,實踐中也行不通


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傅衛認為,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是農村人口,城鄉和地區之間差異大,衛生資源總量有限。2012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為28914.4億元,人均衛生費用2135.8元,衛生總費用佔GDP的5.15%。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健康需求快速增長。醫療服務費用單純靠政府承擔,是不現實的。


傅衛說,新醫改提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可以分為基本和非基本,基本部分主要應由政府提供,非基本部分主要應由市場提供。我國只有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才能適應醫療衛生改革的需要。


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指出,在醫療衛生服務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完全免費的。即便有個別國家推行所謂的“免費醫療”,也不是全部免費,而是有限定的項目和類別的。醫療服務全免費,不僅不符合醫療衛生規律,而且會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專家應亞珍說,醫療服務的一個特點是需求彈性大,對價格的敏感度高。一旦免費,很容易造成過度利用。如果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其結果有兩個:一是醫保資金無法承受,免費醫療難以持續下去;二是醫療資源無法支撐,醫院人滿為患,居民排隊等候,反而使真正有需求的人無法得到救治。當醫療全部免費時,個人就不再關心醫療支出,過度消費就會出現。國際研究認為,在醫療費用支出中,個人自付比例在20%—30%之間是最合理的,最有利於節約資源。免費醫療在理論上不成立,在實踐中也行不通。


收起全文


2013-11-1衛計委司長稱不存在真正的免費醫療制度百科檔案


2013-10-10俄羅斯的全民免費醫療並不是“完全免費”百科檔案


全民免費醫療 - 簡介



全民免費醫療圖冊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英國在世界上率先建立全民免費醫療體制,成為全民醫療保障的典範,也成為福利國家的典範。《人民日報》“求證”欄目2012年3月26日刊登文章《哪些國家提供免費醫療》,該報駐外記者對全球70多個國家的醫療制度進行調查發現,只有古巴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免費醫療,即患者看病無需花任何費用。通常人們提到的免費醫療國家,如加拿大、英國、西班牙、俄羅斯、南非等國,全體國民確實無需繳納醫療保險費就可獲得基本免費治療,但實際上看病時仍需支付一定的費用,如藥費、掛號費等。



根據《2010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數據,在全世界193個國家的衛生費用支出中,個人衛生支出為零的國家一個也沒有。人們平日認為免費醫療的國家,如英國、日本、美國、印度等,2007年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例分別為18.3%、18.7%、54.5%、73.8%。中國的個人佔比在2001年時為60%,到2011年下降到35.5%。


全民免費醫療 - 類型


不存在完全不花錢的免費醫療,討論免費醫療服務時應對其免費的範圍、內涵、空間作出一些界定。目前實行全民基本免費醫療的國家分為兩類:


一類是花錢少但能享受到非常低端的醫療服務,如非洲一些國家以及老撾、柬埔寨、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建立了公共診所,提供一些基本免費的醫療服務,但是保障水平很低,經常缺醫少藥,是用於該國貧困人口的最低層次的保障,遠遠滿足不了一般居民的需求;


另一類為發達國家,一般都發展了醫療保險,看病花費相對較少,但為了享受保險,居民的稅負很高。[1]


全民免費醫療 - 實施國家或地區


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人均收入高達4萬美元,然而,其實行的全民免費醫療模式卻是以社會商業保險模式為主,所謂的社會商業保險模式就是: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美國醫療保險改革法案於2012年經總統奧巴馬簽署正式成為法律。


美國政府計劃通過醫改將醫保覆蓋率提高到95%,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擴大“醫療保險救助計劃”的覆蓋人群。該計劃由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共同出資,主要為低收入群體獲得醫保提供補貼,目前共涵蓋約6000萬人。根據醫改法案,從2014年起,“醫療保險救助計劃”的覆蓋人群將新增1500萬,增幅達25%。


德國


德國也是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模式的國家,但醫療費用不是國家出的,而是有社會保險來承擔醫療費用,德國實行的全民免費醫療模式是:由保險公司籌資,然後由社會統一承擔醫療費用。


英國


英國的NHS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歐洲最大的公費醫療機構和世界最好的醫療服務體系之一。每個在英國有居住權的人都享有免費醫療的權利。


在英國,就業者與雇主按工資的一定比例交納國民保險稅,如普通中低收入(4615—30940英鎊/年)人群的國民保險稅佔其收入的11%,同時雇主再為僱員付同樣的數額。實際上,NHS的資金只有11%來自國民保險稅,81%來源於國家財政預算,一小部分來自醫藥費,1%來自其他收入及慈善機構捐贈。


NHS提供的醫療服務實行基礎醫療和醫院兩級服務制。英國居民首先在住地附近的小診所或社區醫院登記一個家庭醫生(GP),就像去派出所上戶口。只要不是急診,有病就由這名醫生負責。記者註冊的家庭診所,就是一所一般住宅的房子,有2—3名醫生、2—3名護士和2名前台工作人員,輪流值班。診所的電腦與社區和有關醫療部門聯網,沒有大型醫療設備,只備常用藥,類似於中國一些單位的醫務室。在大城市,居民步行20分鐘就可以到達一個診所。


病人憑醫生處方到NHS藥店“買藥”,只付處方費,每張處方約6英鎊,但牙科、眼科等專科醫療要收一定費用。據官方數字,2002年僅英格蘭就開出6.17億張處方,因此,NHS系統對藥價控制很嚴。包括家庭醫生、社區醫院以及老年疾病康復中心等在內的基礎醫療是NHS的主體,覆蓋全國,75%的NHS資金用於此。如果有大病或需要進一步檢查,由GP醫生替病人與醫院的專科醫生預約安排。病人一旦住院治療,則享受全額免費醫療。


雖然英國人可以獲得全額的免費醫療模式,但是在福利佔很大支出的前提下,英國的全民免費醫療模式還是以基礎醫療為主。


西班牙


西班牙實行全民免費公共醫療,這個機制被稱為“國家衛生體系”,全民性、福利性、資金來源的公共性是其三大特點。法律規定的“全民”享有醫療服務的權利,不但包括西班牙公民,也包括取得合法居留權的外國人。一個人只要一就業,就應加入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繳納社會保障金,申領醫療卡,憑卡在公立醫院免費就醫,其沒有工作的配偶、子女均一同享受免費醫療。


國家衛生體系的所需費用主要由政府財政提供,這部分資金大約佔全部資金的96%,其餘為民眾繳納的一部分社保資金。據西班牙衛生部的資料,2005年西班牙國家衛生體系的預算為485.72億歐元,人均醫療費用支出約1100歐元,公共醫療衛生體系的支出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5%。


雖然西班牙的全民免費醫療模式有利於民眾,但是由於大部分的費用都是政府買單,因此,給西班牙政府帶來了極大的財政負擔。[2]


丹麥


丹麥人不僅看病住院分文不花,連住院的伙食費都由政府買單。病房一切生活設施應有盡有,病人住院空手進去即可。不過由於丹麥實行的是高覆蓋的社會福利,因此,國家財政需要承擔很大的壓力,而隨著國家經濟的滑坡,國家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新加坡


新加坡也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模式,不過它的醫療模式有別於英國、法國或者美國。新加坡實行的是一種醫療儲蓄的全民免費醫療模式。新加坡的保健儲蓄、健保雙全和增值健保雙全計劃是幫助公積金(CPF)存戶和他們的家屬支付住院費的。其中,保健儲蓄是一項帶強制性的全國儲蓄計劃,幫助個人儲蓄,以用於支付住院費用。每一個有工作的人,包括個體業主,都需要按法律要求,將每月工資收入的6%-8%存入保健儲蓄,直至退休,有利息,免交個人所得稅;健保雙全計劃也被稱為大病保險計劃,是一項低保費醫藥保險計劃,目的是幫助公積金存戶支付頑疾或重病所帶來住院費和指定醫藥費。每年的保費介於12新元(約1.65新元兌換1美元)至249新元不等,可用保健儲蓄支付,最高受保年齡是75歲。增值健保雙全計劃是為那些希望得到比健保雙全計劃更多保障的存戶而設立的,可用來承擔部分住院費。保費介於36新元至1200新元,可用保健儲蓄支付。保健基金是保健儲蓄計劃的補充,建立於1993年,是由政府設立的捐贈基金。根據財政收入和國家經濟狀況,政府每年撥1-2億新元,主要資助保健儲蓄仍不足以支付醫療費的貧困國民


新加坡的醫療收費由國家定價,分A、B1、B2、C四個等級。政府對A、B1、B2、C的津貼率分別為0%、20%、65%和89%。住院費超過500新元(C級)至1000元(B2級),方可啓動保健儲蓄。


實施於1990年的健保雙全計劃屬於社會保險性質,採用自願參加原則,按照付錢和共付比例制,對投保者住院及部分門診費用給予償付。目前,已有超過50%的新加坡人加入了這一計劃。


面對不斷高漲的醫療費用,新加坡政府已決定從2012年7月1日起,通過增加健保雙全計劃的月保費等方式來減少病人承擔的醫療費用比例。


其具體做法是:一、增加保額。重病患者每年可要求償付的上限從原來的3萬新元增加到5萬新元,終生可要求償付的上限也從原來的12萬新元增至20萬新元。二、增加保費。隨著可要求償付上限的提高,保費和自付額也增加。按年齡層來計算,保費增加從每個月1.50新元(30歲以下)到11.25新元(74至75歲)不等,平均為10新元左右。70歲以上新加坡人可享有保費折扣,每投保10年可獲得10%的折扣,折扣上限是40%。三、增加自付額。自付額是指投保人在要求賠償前所必須自行承擔的費用。經調整後,自付額將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500新元。不過,自付額在每一個保險年度裡只須繳付一次。四、減少共同保險費。病人和健保雙全共同承擔的保險費減少,從而使病人能獲得更多的醫藥賠償費,減少醫藥費的支出。


此外,從2012年10月份起,新加坡的增值健保雙全計劃將交由職總英康保險合作社負責。增值健保雙全計劃的A計劃和B計劃,也將更名為康保雙全MA計劃和MB計劃。在新計劃下,增值計劃的35萬個投保人可在支付較少保費的同時,享有更多的賠償。也就是說,投保者的終身索償額將提高近一倍,多項手術與住院的索償上限也相應提高。康保雙全MA和MB計劃的一項特點是,住不同級別病房的病人,其所須支付的自付額將有所不同。另一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增強,新加坡還計劃提高健保雙全計劃投保者的年齡上限。[3]


古巴


2012年3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全世界只有古巴實行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免費醫療。


古巴的醫療制度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全程免費醫療,從門診、檢查、化驗、住院、手術,甚至病人住院期間的餐費,一律免費;二是全民免費醫療,不論你有沒有工作,不論你是富人還是窮人,一律不用交費;三是看病十分方便。古巴的醫療網覆蓋全國城鄉。據古巴統計局統計,2010年年底古巴共有76 506名醫生,平均每147個居民就有1位醫生。古巴有一個完善的“三級醫療體制”和“社區醫療模式”。在全國76 506名醫生中,將近一半(36 478名)是家庭醫生。


據統計,古巴每年用於免費醫療衛生和免費教育方面的開支佔政府預算的50%左右,2010年佔預算的46.7%,其中醫療衛生佔預算的20%左右。古巴官方已意識到,醫療和教育開支過大已影響到國家對工農業和其他部門的投資,使經濟整體發展受到影響。2009年12月,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勞爾·卡斯特羅在古巴全國人大一次講話中強調,要根據國家經濟的實際狀況,來調整衛生和教育方面的開支,要在保證醫療和教育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削減或取消不合理的開支。古巴領導人和一些學者承認,在實施全民免費醫療制度的過程中,存在“浪費、挪用資金和盜竊的現象”。


自2010年以來,古巴政府已開始削減醫療衛生的經費,2010年削減了14%,2011年又削減了7.7%。[4]


俄羅斯


俄羅斯是醫藥分開的,普通公民到醫院去看病是免費的,一些常規病,比如像感冒,醫生開處方,然後到藥店去買藥,醫院和藥店之間是沒有任何關聯的,藥店的藥售價也不是特別貴,國家對於這些基礎藥品的價格也有限制。對於重大病症,包括癌症、一些突發性的一些重大病,所有這些醫療的費用都不用個人來承擔,都是由國家承擔的,包括病人在醫院住院的食宿全都是由政府承擔的。


在蘇聯解體前,其醫療系統是按社會主義模式建立的,政府掌控,高度集中,給大眾提供基本的公費醫療。上世紀80年代,蘇聯的醫療系統比較落後,20%的醫院沒有熱水供應,17%的醫院缺乏衛生消毒設備,人均醫療費用是歐洲的八分之一,美國的二十六分之一。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經濟上實行休克療法,但醫療不在其範疇。1991到1993年啓動的醫改,開始從公費醫療向醫療保險制度轉變:政府負責為老人等弱勢群體買單,企業負責為僱員買單,病人到醫院只需說出自己的醫療保險卡號,就可以享受到幾乎是免費的醫療服務。



但是這種改革幾乎是換湯不換藥,保險公司和病人仍然沒有選擇權,醫院的效率低下,甚至比改革前情況更糟。從2006年起,普京開始了"醫療優先"新醫改,重點是擴大政府醫療開支,改進醫療基金的使用,增加醫療系統的基礎設施。給醫院和診所配備一流的設施,建設新的救治中心,實行全民免費體檢,提高醫生的收入等等,改變了俄羅斯的醫療面貌。之後4年內,俄羅斯進口醫療器械產品數量激增,年增長率超過10%。醫療機構也發生變化,社區診所快速發展起來。


2011年普京繼續推進醫改,承諾在未來5年政府增加醫療開支100億美元,並且把在職人員法定醫療保險費率從工資總額的3.1%,提高到5.1%,從而有更充足的醫療費用。這為全民免費享受醫療服務奠定了財力基礎,任何人都不會因沒有錢而被醫院拒之門外,急需動手術的病人也不必以繳費為手術的前提條件。


但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的全民免費醫療,仍是基本的醫療保障。從政府投入來說,俄羅斯的醫療開支佔GDP的比例,雖然已從2008年的3.5%上升到今年預計的4.7%,但只有達到6%,俄羅斯的醫療水平才可以達到歐洲的平均水平。換言之,俄羅斯實現了免費醫療,但醫療水準仍有待提高。[5]


2013年10月,俄羅斯衛生部長在一個醫療媒體論壇上宣佈,保證俄羅斯公民將永遠在俄羅斯聯邦內能夠免費享受醫療服務,而且保證醫療服務項目每年都會增加。


全民免費醫療 - 中國神木縣


神木縣



神木縣的“全民免費醫療圖冊


2009年3月1日陝西省神木縣在國內率先實行“全民免費醫療”保障制度,凡擁有神木籍戶口的城鄉居民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都將享受“免費醫療”的政策優惠。


主要內容是,全縣幹部職工和城鄉居民,只要擁有神木戶口並參加了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都享受每人每年100元的門診醫療卡待遇,如果住院治療,則執行起付線報銷制度。


具體規定為:起付線以下(含起付線)住院醫療費由本人支付,起付線以上費用予以報銷。起付線標準為:鄉鎮醫院每人次200元;縣級醫院每人次400元;境外醫院每人次3000元。此外還把安裝人工器官、器官移植等特殊檢查、治療費和材料費也列入報銷範圍,每人每年報銷上限為30萬元。


2012年3月,為了切實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進一步完善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健全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神木縣全面啓動實施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對因大病導致自負醫藥費用較高的患者,在全民免費醫療報銷的基礎上再給予一定補助。具體標準為:大病患者年度自負的符合全民免費醫療規定範圍內的住院醫藥費用累計在3萬元以上的,予以救助,共分為五個救助檔次,最低救助40%,最高可達60%;患惡性腫瘤、惡性血液病、心腦血管病、腎臟病、肝臟病五類重大疾病的,救助標準上浮10%。


救助金全部在神木縣民生慈善基金的收益中支出。[1]


官方態度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際合作司司長任明輝說,就醫療保健服務而言,世界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不免費,是指患者在接受服務時是否繳費。即使是號稱實施免費醫療的國家,患者在看病時也許是免費的,但是實際上醫療費用已經在個人和企業的各種稅收或者繳納的保險中體現了。所謂的免費醫療根本不存在。“免費醫療”只能保障患者享有最低的醫療服務。


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傅衛認為,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是農村人口,城鄉和地區之間差異大,衛生資源總量有限。2012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為28914.4億元,人均衛生費用2135.8元,衛生總費用佔GDP的5.15%。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健康需求快速增長。醫療服務費用單純靠政府承擔,是不現實的。



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指出,在醫療衛生服務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完全免費的。即便有個別國家推行所謂的“免費醫療”,也不是全部免費,而是有限定的項目和類別的。醫療服務全免費,不僅不符合醫療衛生規律,而且會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專家應亞珍說,醫療服務的一個特點是需求彈性大,對價格的敏感度高。一旦免費,很容易造成過度利用。如果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其結果有兩個:一是醫保資金無法承受,免費醫療難以持續下去;二是醫療資源無法支撐,醫院人滿為患,居民排隊等候,反而使真正有需求的人無法得到救治。當醫療全部免費時,個人就不再關心醫療支出,過度消費就會出現。國際研究認為,在醫療費用支出中,個人自付比例在20%—30%之間是最合理的,最有利於節約資源。免費醫療在理論上不成立,在實踐中也行不通。[6]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204906
(轉貼)瑞典推醫療旅館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FOCUS新聞】醫院的氛圍 瑞典想改變、推醫療旅館

如果說醫院是個扼殺尊嚴的地方,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有時候特定的氛圍,讓尋求康復的人在醫院裡反而消沉,瑞典試圖打造一種新模式,瑞典隆德大學醫學院推出了醫療旅館,也可以說是病人旅館,簡單地來說,是開了飯店,然後注入醫療服務,最關鍵的是,病人不用擔心龐大的醫療費,因為瑞典政府補助,所以病患自付的醫療費只有帳單上的11%,因為是飯店,不叫醫院,所以沒有會客限制時間,病患家屬可以自由入住,住一晚要價合台幣不到4千。

這是很多人踏入醫院看到的第一個印象,繁忙的醫護人員、擁擠的病房,甚至是這個給人感覺寂靜冷清的長廊。半島記者:「全球醫院面臨兩難,缺乏病床導致醫院走道充斥病患,危及病患健康。」

不過現在這些問題通通能解決,一踏入瑞典隆德大學附設醫院打造的病患旅館,室內裝潢雖然簡單,但少了醫院的冰冷感。入住客人vs.半島記者:「昨天出生的。」

把對待飯店客人的經營模式套用在醫療服務上 ,這是瑞典第一家為病患而生的旅館,像這樣的房間在其它醫院一晚要價約1萬4,但在這裡4千不到,病患旅館之所以能便宜入住,全歸功於政府的醫療補助,病患只需付賬單上11%的費用,就能享受良好的醫療品質。

旅館宣傳影片:「我們照料的客人來自各大醫院,護士24小時服務,提供幫忙和諮詢,我們和醫院密切結合,病患旅館有108個非吸菸房,旅館級的住宿品質,每房配有浴室 電視、電話和警報器。」

這樣的醫療服務,對經常往返住家和醫院,與做健檢服務的病患來說,相當熱門,經營方式當然就和飯店一樣,營造活潑有生氣的氛圍,這裡看不到病人服,沒有所謂的會客時間,親友能自由check in入住。

這名婦人因罹患帕金森氏病,行動遲緩、喪失平衡感,但她看起來精神奕奕,在這她沒有被當成病患看待,關鍵就在醫療人員提倡的理念,保健工作要自己來。神經科醫師:「我們習慣確保你能靠自己處理這些事,我們需要一段觀察期,這是一大優點。」

入住病患:「今天我出城了,情況也很好,在醫院外頭,社區裡,我也有自己的生活,我不想要這個樣子。」

醫療團隊表示,今日能造福這些病患,也是因20多年前,大醫院床位以及醫療資源供不應求,讓他們想出這套病患自行check in的方式,節省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院方人員:「最大問題在醫護人員的花費、醫療用藥以及其它治療的設備。」

院方人員vs.記者:「所以如果有病患用了這個床,但不需所有的服務或功能,那這張床就沒法被有效運用,這就是(旅館)開始的想法。」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裡餐廳提供的3餐,沒有什麼低鹽、低油的難吃醫院餐,而且連酒也不是禁忌的話題。院方人員vs.廚師:「你們也提供白蘭地?對,我們也有。」

餐飲經理恩達爾:「我們注意到病患不舒服,他們不想吃,我們會走過去問說,在飲食上有麻煩嗎?能幫你嗎?我們能為你做點別的。」

病患蒙妮卡:「在醫院你總覺得自己病懨懨,那一身的病人服,老在做檢測,來到這感覺好多了,就像飯店。」

這套把病人當客人對待的醫療體制,而今也被複製到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挪威、芬蘭,以及丹麥。

最近修改:2014-06-05 22:45:34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110981
(轉貼)派遣醫師遊走 楊志良轟:爛到根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派遣醫師遊走28家署立醫院 楊志良轟:爛到根
2010-07-06 新聞速報 【中時電子報/綜合報導】

衛生署長楊志良針對外包亂象,怒指簡直是外包廠商綁架醫院,廠商醫師兼給民眾看病,甚至只開該藥廠的藥物給病人,再向健保局申請給付,簡直「爛到根部」。(資料照片)

包括國內28家署立醫院現皆採外包經營模式,不只院內清潔打掃委外,就連重症治療、急診、呼吸照護病房及洗腎等重要醫療業務,皆採用與外包廠商合作的方式。衛生署長楊志良針對外包亂象,怒指簡直是外包廠商綁架醫院,廠商醫師兼給民眾看病,甚至只開該藥廠的藥物給病人,再向健保局申請給付,簡直「爛到根部」。

楊志良針對醫療外包現象,下令徹查28家署立醫院。據了解,目前癌症醫療採外包模式者有五、六家,呼吸照護病房約四、五家,洗腎外包則約五家,其中以署立南投醫院外包情形最嚴重。

衛生署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表示,癌症治療儀器動輒上億,就連醫學中心也不見得能負擔,且外包並非全然不好,患者可省去等待醫學中心療程的時間,直接在署立醫院內進行。

但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則指出,根據醫院業務外包原則,凡涉及診斷、治療,及核心護理醫療作業皆不可外包,但山地離島則不在此限。黃焜璋表示,衛生署未來將取消外包制,改採租借設備的方式替代,並由署立醫院聘外包派遣醫師,重新擁有醫療的主導權。

衛生署是第一個爛到根的 西藥廠走狗


衛生署很爛 爛到根了

疫苗 應該是藥廠 要開保證書
變成 衛生署保證 納稅人幫忙賠錢 爛

西藥一堆不能治好病的藥 好科學阿
(血壓藥 血糖藥 洗腎 到死都不會治好)

消滅好的中醫不手軟的
因為能治好很多病 所以不科學

西醫管中醫 如同神父管道士 不倫不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042755
(轉貼)黑人多胖 愈窮愈肥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28州成人肥胖率 再度攀升

【世界日報╱路透芝加哥29日電】
2010.06.30 08:04 pm

兩個健康維護團體29日發表年度調查報告指出,去年美國28個州的成人肥胖率再度上升,只有華盛頓特區的下降,美國成人現在比一年前更肥胖。這兩個團體警告,治療肥胖應成為醫療改革的重要部分。

「美國健康信託」(Trust for America's Health)組織負責人李維說:「肥胖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公共健康挑戰之一,不同的種族、地區和收入的群體之間存在很大差異。」該組織與「羅伯.伍.詹森基金會」資助這項年度調查報告。李維還說,美國已經採取「勇敢措施」解決肥胖問題,但減肥效果尚不明顯,尤其是南部一些州。

在成人肥胖率最高的11個州中,有10個州在南部,其中密西西比連續六年名列第一,肥胖率高達33.8%。38個州的成人肥胖率超過25%。

種族與收入繼續是影響肥胖率的重要因素。至少在4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非裔和拉美裔的肥胖率高於白人。年收入低於1萬5000元的成人,肥胖率約為35%,年收入超過5萬元的成人,肥胖率僅為24%。

該報告還發現,80%的美國人認為,兒童肥胖是美國一個日益嚴重的全國性問題;50%的人認為,兒童肥胖問題很嚴重,現在應該花錢解決這個問題。84%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體重正常;但研究顯示,約三分之一兒童和青少年(1200多萬人)肥胖或體重超重。

【2010/06/30 世界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033498
(轉貼)江陳六會 主打健康食品認證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江陳六會 主打健康食品認證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010.06.30 03:47 am

第六次江陳會將納入「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原本市場以為將以新藥認證為主,但昨(29)日傳出將以健康食品相互認證為主軸,而非新藥認證。

這項由衛生署主談的「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負責談判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的官員,包括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局長康照洲,及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局長卲明立;經濟部也共同參與談判。

經濟部官員透露,兩岸醫療協定的談判主軸,原本是以新藥臨床試驗相互承認為目標,現在將改由安全門檻較低的健康食品,建立兩岸健康食品的相互認證。

官員透露,醫藥認證相當複雜,且涉及臨床試驗的優良實驗室認證(GLP),至今尚未建立一致的標準,尤其兩岸目前正在進行中央標準檢測的協和作業,在雙方尚未建立共識之前,很難單就醫藥品進行彼此承認。

康照洲昨天說明,第六次江陳會中,有關醫療協定的探討項目約有六、七項,含蓋生技新藥、中草藥、醫材、化妝品等各類醫療,甚至連健保也會共同提出討論。對於健康食品相互認證納入兩岸醫療協議主軸,他則表示,「並不清楚,但聽過這樣的言論。」

康照洲表示,兩岸新藥如果都能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臨床許可,相互承認是比較容易,至於其他醫療及健康產品,相互承認是未來值得期待的目標。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的發起,由生策會去年10月在大陸建立共識後,立法院長王金平向陸委會提議,首要目標是新藥臨床相互認證,能在第六次江陳會談完成簽署。推廣這項協議目的,是希望台灣已取得FDA核可臨床試驗新藥,可直接在大陸上市。



【2010/06/30 經濟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031550
抓到重點!(轉貼)日落實減碳 推廣全民「日生活」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醫技職缺飽和 放眼國外吧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10.06.23 02:55 am

台灣有十所學校設有醫技相關科系,一年招收七百五十人,畢業約六百人,但只有三成可通過考試,取得放射師執照;即使如此,台灣目前醫院診所相關職缺已近飽和,人力需求有限。醫技相關科系畢業生要有相關產業或國外謀職的打算,不要獨鍾在大醫院上班。

放射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魏聰文指出,目前即使有執照,仍有人三、五年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者,九成五者到醫院上班,薪水約三萬四千多元;少數人到醫材儀器商擔任技術人員,薪水比較好,每月達四、五萬元。

雖然醫院評鑑要求醫學中心每卅床要設有一名醫技人員,實際上,醫院平均每廿三床到廿五床就有一名醫技人員,人力綽綽有餘。

對於對岸開放更多台商醫院,所增加的就業機會,魏聰文表示,還是得比較待遇,才能吸引人才。不過,已有不少台灣醫技人員投身新加坡醫療市場。

魏聰文指出,新加坡近年國際醫療發展蓬勃,醫技人員需求量大,但該國一年約只培育卅名醫技畢業生,吸引不少台灣人前往發展,台灣去年九月至今,已有八到十人在星國就業,未來兩年還需四十位,且待遇好,薪水可近六萬元,做滿兩年又可移民,吸引力大。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像驗血以前多靠人工操作,現在機器代勞,人力需求自然減少,但隨著藥廠需要生技人才,也不失為醫技畢業生的就業管道之一。

【2010/06/23 聯合報】

寄200張履歷 放射師找嘸頭路

【聯合報╱記者江良誠、簡慧珍/彰化縣報導】
2010.06.23 02:55 am


國內的放射師人力供應已達飽和,相關科系畢業不見得都能進醫院工作。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潘俊宏攝影
「我以為醫學相關科系畢業,又有專業證照,找工作一定沒問題,誰知道寄了兩百多張履歷,卻只能在家做代工!」小惠說的是她在家「孵豆芽」一年多的痛苦經驗。

小惠去年從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畢業,畢業前考取放射師執照,她認為,畢業後一定能進入醫院當放射師。

未料一年來寄出的兩百多份履歷都石沈大海,她只好在家裡和媽媽一起做家庭手工。

她說,「政府和學校明知道放射師的市場萎縮,卻仍廣招學生,情況再不改善,和她一樣背景的失業族群會越來越多。」她質疑。剛畢業的學弟學妹將進入職場,她更惶恐了,怕學弟妹打電話問她就業狀況,乾脆關掉手機。

彰化縣醫檢師公會理事長楊玉英說,醫學系訂有招生總額制度,每年畢業生人數和市場需求差不多,因此醫師少有失業問題。

但包括放射師、醫檢師和職能治療師因健保給付缺乏明確規範,且畢業人數比市場需求多出三到四倍,背後隱藏失業危機。

楊玉英表示,全國醫檢師公會曾和各學校商量,希望減收或減招學生,但學校為了經營,哪肯自廢武功?她認為政府應該主動整合各校,避免更多學生受害。

【2010/06/23 聯合報】

日落實減碳 推廣全民「日生活」
2010-06-22 中國時報 【黃菁菁/東京廿一日電】
 日本環境省廿一日起推動「挑戰日生活」運動,即呼籲民眾要早起早睡,減少夜生活,以助於削減辦公室和家庭的耗電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防止地球暖化。

 日本環境大臣小澤銳仁廿一日在記者會表示,白天利用太陽光生活是減排的捷徑,今後一整年都將鼓勵民眾過「日生活」。

 環境省指出,若日本國民改成集中在日間活動的生活型態,一天只要減少一個小時的燈光和電視等用電,每個家庭一年可減碳三%,相當於減少八十五公斤的二氧化碳。而且從健康的觀點來看,早睡早起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比較健康的生活型態。

 日本政府的減碳目標,是要在二○二○年以前達到比一九九○年減少二五%二氧化碳。

 日本在自民黨執政時曾推動夏季輕裝運動,公家機構和企業也調高空調溫度以配合減碳,但效果仍相當有限。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021775
西醫救不了自己還想救人(轉貼)醫師的平均壽命比全國人民總平均少十年!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醫師壽命為何較短?

七十五年全國人口平均壽命:男性為七五點○五歲,女性為七八‧七六歲。
台北市的開業醫師最近十年平均壽命僅六三點七四歲,其中內科系統醫師六八‧一六歲,外科系統醫師六一‧九八歲。比一般國民平均壽命短了十年。
接觸病患,受到疾病傳染的機率比一般人高 。
以欠缺運動、生活不規律與壓力過大影響最鉅。

陳俊忠 醫望 2001

為什麼醫生的平均壽命比一般人短?

辣筆神刀
1樓
最近看了一些關於中國人平均壽命統計的資料,結果讓我大為震驚,中國人口平均壽命是71.8歲,屬於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然而作為掌握了大量醫學健康知識的醫生,是西醫,平均壽命不到六十歲,太可怕了。
按照道理,醫生知道如何戰勝疾病,怎樣生活更健康,生命應該比普通人長才對,但是為什麼反而短了? 恐怕和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有直接關係,檢疫官大醫生以後注意休息,節假日一定要休假,給再多的加班費也不能加班,到底身體健康最重要。 這個社會不愛惜醫生,醫生們自己要學會愛護自己啊。 不知道那些當官的口口聲聲說一直在保護醫療隊伍,不知道是怎麼保護的。 只知道在大規模疾病襲來的時候,廣大醫生護士被推向第一線,隨便誇幾句,其實也不是誇獎,只不過是比平時少了幾句批評。 等疫情退了,醫生又被貶得一文不值了。 唉,人啊!
從這個意義上說,醫生其實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別人的健康。

醫師的平均壽命比全國人民總平均少十年!


文/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家醫科主任 許禮安醫師

首先要解釋所謂值班是指上班時間以外的責任,例如我星期二值班,就是從星期二早上七點半上班一直到星期三下午五點半下班才解除責任,足足三十四小時。若連值兩天,就足足五十八小時,因為我習慣會留在病房,所以等於關在醫院三天兩夜。

上班時間當然一直忙碌:看門診、巡病房、探視住院病人、看其他科會診的病人、出去看居家的病人、開個案討論會、教學、寫病歷、寫檢查報告、接諮詢電話等等。值班時段和上班責任一樣,沒事可去睡覺,較忙時半夜須起來十多次或甚至整夜沒睡在解決病人的問題,天亮後繼續上班。醫師值班是不能補休的,包括週末例假日及國定假日。

沒有排到值班的下班時間就要看書(醫學教科書、醫學期刊、研究論文以及其他醫療相關資訊)或參加醫學繼續教育課程及醫學研討會進修。我每個月要值班十到十二天,平均每週工作(上班加值班)一百到一百二十小時,這還沒算到下班後進修的額外時間。所以醫生會短命,因為拿命來換錢!

醫師的平均壽命比全國人民總平均少十年,外科醫師則比所有醫師的平均壽命再少十年。一般人只看到醫師之高薪,沒看到醫師之賣命,只看到醫師家屬之享福,沒看到醫師本人之辛苦。醫師的天職使命會讓他們為了病人的健康而犧牲自己的健康。俗話說:「第一賣冰、第二作醫生」,所以立志賺大錢者建議從商或買股票、炒地皮,切記忌入醫師行列。

值班的晚上,通常是在研究並書寫病人的病歷、和家屬開家庭會議、更改病人的醫療處方、在病床邊執行醫療處置等工作中度過。有時候我會去查房探視病人入睡了沒。其實有時候會想要效法南丁格爾,在夜晚提著燈,沿路安慰尚未入睡的病人,幫已經入睡的病人蓋被子。只不過一則怕嚇到病人及家屬,再則是自己沒有恆心。在此提出來,只是想提供各大醫院的護理主管參考實行。

曾經有段時間是回到宿舍睡覺,稱之為on call值班,病人有事才叫值班醫生出來,後來為了不打擾老婆的睡眠,也為了自己的安心,即使醫院只提供一半的值班費,我還是寧願睡在醫院,就近陪著病人。

值班時睡覺的地點也經過幾次的演變,我曾經睡在討論室的長桌上或是沙發上,也睡過往生室的陪病床,現在則是睡在醫師值班室的雙層木板床。唯一還沒睡過的是病床,因為我認為不能隨便睡病床,否則會打擾到床上的世界,何況要睡病床早晚有機會。

其實值班有時很平安,一夜沒事,病人安眠醫生也安眠(很感謝父母給的名字當中有個「安」字)。有時值班很忙,病人接連出狀況,甚至在半夜相繼往生,只覺得病人和我有緣,我才得以為他送終,也是感恩。有時半夜起來七、八次或甚至整夜不得闔眼,因為病人睡不著、突發狀況或往生,或是決定何時讓家屬帶病人留一口氣回家。

值班時的睡眠品質通常不佳,因為常要保持警覺,所以即使一夜沒事,一覺到天亮,隔天上班時仍然覺得虛弱疲憊。常常病人不舒服或睡不著,醫生就得睡不好。病人常常到天亮才放心入睡,醫生則是天亮以後要撐著繼續上班。以前在我還算年輕的住院醫師年代,值班夜裡起床十次也無妨,隔天還可以撐著,現在人近中年,體力明顯衰退,醫生的短命宿命逐漸逼近,我想我該認命。

許禮安醫師小檔案
現任: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家庭醫學科駐院醫師
經歷:花蓮慈濟醫院家醫科及心蓮病房主治醫師、
   東華大學兼任校醫、
   慈濟大學臨床講師
專長: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
網址:許禮安醫師的個人專區

7分中醫 3分西醫抗壓法
撰文者:李采洪
收藏商周
(訂戶獨享)
列印本篇文章
加入我的知識庫
立即訂閱:
紙本雜誌
電子雜誌
「醫師平均壽命比平常人少10歲以上」,因為醫師承受的壓力比一般人大。要如何解除這巨大壓力?看免疫學博士孫安迪怎麼做。

練氣功養生,隨時隨地都可以練吐納,調節體內氣場與磁場。
多數人只注意到醫師的高所得,而且,一般人認為,醫師應該最懂得保養、最注意健康。事實上,「醫師的平均壽命比平常人少10歲以上,只有62到63歲(編按:95年國人男性平均壽命約74歲,女性約81歲)。」台大醫院口腔內科主治醫師孫安迪一語道出醫師的壓力。

孫安迪今年54歲,他的同班同學,好幾年前已經有人「走」了。他的老師輩,大約到60歲時,得到癌症、糖尿病、心臟病、肝病、腎臟病者,比比皆是。「醫師要負擔病人的生老病死,聽病人吐苦水,身心壓力非常巨大。」

孫安迪以自己為例,他平均1週2天半的門診,要看300個病人,1個月下來,大約要看1,000個病人。除了看診之外,還要教學、做研究、參加國際醫學會議。做研究必須和國際醫學研究競爭;教學則每2年就要被評鑑一次是否續聘;同時,近年來,台大醫院針對每位醫師的門診看診數計算業績點數,再加上還有病人投書,在在都形成醫師的壓力。

除此之外,孫安迪還要演講、寫書(編按:他出過19本與健康有關的書),還利用寒、暑假到大陸的中醫學院擔任客座教授。在如此繁忙高壓的環境下,孫安迪卻沒生過重病,看起來還比實際年齡年輕,究竟他抗壓的秘訣何在?

14年前,孫安迪在免疫學的研究上出現瓶頸,他發現,西醫懂得很多,但治療方法有限,不是用類固醇,就是用免疫抑制劑,於是他開始接觸中醫,除了發現中草藥有不少免疫調解劑,為了實際體驗傳統中醫,孫安迪也開始練氣功。

白天練氣功、睡前練吐納 
中藥湯、西藥丸並行

雖然很忙碌,但孫安迪每天12點以前一定睡覺,上午6點到6點半間起床,起床後,他會視時間狀況,練10分鐘到30分鐘的「調氣養生功」,而中午看診休息時間,雖因醫院「病氣」重,不適合練氣,但孫安迪還是在研究室內擺一張醫療用的電磁場調節椅,坐在椅子上,調節體內氣場和磁場。平時出門上班或演講,孫安迪從不開車,因為利用在計程車上時間,他可以練吐納(即腹式呼吸)。

這是看了kay's diary 得到的靈感寫的
(她是說律師的辛酸)

當醫師似乎地位和財富同時報到
但是其實醫師有自己才知道的辛酸

1. 根據統計, 醫師平均壽命比一般人少10年, 而精神科醫師的壽命又比醫師少10年
2. 醫師的工作時間跟一般人不同, 往往在別人休息的時候(例如晚上, 假日)還要上班
3. 醫師的工作是採責任制, 沒有固定的下班時間, 也就是雖然到了名義上的下班時間, 但是只要事情沒做完, 就得留下來繼續完成, 而且沒有加班費可領
4. 因為朋友都是醫師, 大家都很忙, 大家的空閒時間都不一致, 所以若想要來個朋友間的聚會, 常常找不出一個大家都有空的時間
5. 工作不容許有絲毫失誤, 壓力大
6. 不能臨時請假, 要在一個月前先計畫好休假(因為要排值班, 或門診病人會預約)

中國內地醫護人員健康狀況堪憂平均壽命低於全國
http://www.cyol.net 2010-02-11

37.02%有挫敗感
2月5日,廣州市衛生部門公佈的一項對廣州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17.4%的廣州醫生護士曾有過自殺念頭。

這份報告顯示,廣州醫生護士中37.02%有挫敗感,33.19%對將來覺得氣餒,39.83%很多時候感到憂傷,89.91%認為在工作中需要跟難相處的患者打交道,44.28%感覺在工作中絕對需要防範病人對醫療行為提出質疑或追究,若有機會重新擇業,近半不願再選現職。 從結果看,廣州醫護人員心理健康問題較嚴重,總體抑鬱程度高於一般人群,隨著醫患矛盾增多,對患者的防範心理較重。

這項調查是2008年廣州衛生部門針對12個區84家醫院1182名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而做的,其中男性佔39.26%,女性佔60.74%,平均年齡為35.84歲。

調查還顯示,14.93%的廣州醫生護士對自己缺乏信心,36.45%有內疚感。 63.03%的醫護人員感覺自己比以往更容易累,50.38%認為對其他人或事物的興趣少了,而有13.2%的人則經常或較多時候感覺心情抑鬱、不快樂。

據了解,廣州醫護人員(臨床醫生佔66.38%,護理人員佔33.62%)每周平均工作46.4小時,57.68%平均月收入1001—3000元。 61.89%認為社會地位有所降低,21.84%覺得工作壓力很大,20.5%感到工作緊張程度很高。 如需重新選擇職業,46.13%表示不會再選現職。

這些數字表明,廣州醫護人員工作負荷重、壓力大、強度高、自評社會地位低,職業壓力較大,對當前執業環境、收入現狀不滿意,希望有所改善,對選擇醫護職業信心不足。

超過1/4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胡大一教授披露中國內地醫生群體健康狀況不佳,超過1/4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35歲以上男性醫生高血壓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2倍。

胡大一教授在“關愛醫生,相約健康行”——中國醫師高血壓患病及診治調查項目啟動儀式上稱,去年完成的對全國386家醫院的4032名醫生開展專項調查發現:近一半男性醫生患有高血壓,其中心內科男醫師平均十年冠心病危險已達4%,女醫師則為2%,40歲以上無論男女,相對發病風險都遠高於同齡普通人群。

胡大一教授指出,從已有的調查證據評估心血管風險,中國男醫生相比同齡同性別健康人群高4倍,目前有1/3男醫生肥胖,男醫生煙民佔29.8%。 這次調查包括外科醫生等醫生人群吸煙率,醫生對危險因素的認知,醫生對自身健康的關注狀態等等。 國際上長期倡導健康從醫生做起。 英國歷史上曾以吸煙為紳士風度,但醫生最早調查發現75%吸煙的醫生70歲前丟失生命,於是醫生們成為降低吸煙率最快的示範人群。 他強調說,美國的心血管醫生基本上禁煙,美國冠心病死亡率每年遞減2%。 胡大一希望,中國的醫生應帶頭,對自己的健康有緊迫感和責任感。

勞累過度損害醫務工作者健康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勞累過度等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元兇”。

首先,勞累過度。 “除了在醫學界有24小時班這個概念外,在其他的行業,很少有這樣的班制。其次,假期極少。北京朝陽醫院院長王辰指出,大家都知道:人生病是從來不分過節與工作,不分白天與黑夜的。所以,醫院肯定是異常繁忙與艱苦的工作場所,醫生通常是下了夜班繼續頂白班或上手術台。第三,患者理解不夠。“我想大家肯定看到過很多醫生被病人打的新聞報導。 現在的醫患關係不同以往。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醫生說,我們也希望得到患者的理解,可是現在對於患者能說聲“謝謝”已經是奢望了,患者的不理解讓很多醫生覺得非常揪心。

醫生應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意識

“從先前的數項小規模調查中我們驚訝地發現,我國醫務工作者的高血壓患病率高於全國高血壓普查的結果,且呈一定的上升趨勢。”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會長、北大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冷希聖表示,這種狀況與醫務工作者常年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精神高度緊張,生活作息規律性差有著密切關係。 但由此也反映出醫生雖然是最了解醫學知識的人,但卻同樣缺乏對自我健康的管理。

作為醫生,需要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照顧好病人。 “尤其是外科醫生群體長期超負荷工作,但對自我健康關注不多,如嗜煙嗜酒嚴重,身居醫療一線卻不能掌控自己的健康,這次調查中,外科醫生被特別關愛。我們將從自我角度關注健康,並將其輻射到自己的病人讓社會受益。”冷希聖如是說。

據悉,這次由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和外科醫師分會承辦,賽諾菲-安萬特公司給以了大力支持的調研將在全國50餘家醫院開展,針對近萬名內外科醫師的高血壓篩查及隨訪管理跟踪調研。 調查包括,調查內、外、全科醫生血壓現狀,調查醫生對慢性病風險的認知狀況,促進醫生關愛自我善待健康,對約10%的“問題醫生”應用教育、改善行為、治療“三套馬車”進行教育和“健康重塑”。 最後,通過最終的相關調研分析報告,幫助醫生認識自身健康狀況,提供指導意見。 (李穎)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007875
(轉貼)一位外科醫生眼中的中醫和西醫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位台灣內科醫師眼中的中醫(2010-05-02 12:44:28)
 分类:杂谈
    
蕭老師,您好:
 
我是最近拜讀完您的大作‧一邊讀著,心中有許多的感動、感觸,與感想,一時還真不知從何說起‧感覺您應該是一位熱情豪爽的人,也就容許我隨性道來‧
 
我是一位執業20年的西醫內科醫師,主治內分泌,包括糖尿病,甲狀腺等‧在這些年的執業生涯中,予其說看的是疾病,倒不如說看的是人性‧在醫生、病人、疾病的三角關係中,病人是學生,醫生應該扮演老師的角色,而疾病則是教具,讓病人藉由疾病而改變不良的習性、心性‧就拿糖尿病來說吧,我常告訴病人:吃進去的是因,測出來的血糖值就是果,所謂因果就是這麼一回事‧而修行就是先看這張嘴 ─吃進去的,說出來的‧管不住自己的口慾和情緒就是不及格啦!習性、心性不改,治好的疾病還是會再回來的‧
 
西醫的侷限性當然是有,病人問我:看中醫好不好?我回答:中醫很好,但好的中醫師很少‧我覺得好的中醫師養成不易,就'像您在書中說的:想學好中醫,光靠聰明也不夠,還要靠靈性,悟性和德性‧像我在學西醫時,抽骨隨、扎血管、採檢體等技術都還算高手,但有一陣子跑去學經絡,點穴,就是沒啥成就‧因此,我的心得是 ─ 好的中醫師就像藝術品,要有天份,但是西醫師則像是規格化的日用品,可以大量生產‧
 
話又說回來,若從死亡率下降、人類平均壽命延長來看,西醫也的確功不可沒,過去肺結核、傷寒等傳染病、瘟疫,殺人無數,女人生個孩子像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生下的孩子還不知道帶不帶得大‧而人類平均壽命延長,百歲人瑞愈來愈不稀奇,搞得每個年輕人都得養好幾個老人‧
 
現在台灣的西醫有健保局把關,醫師愈來愈不容易使壞了,有時還蠻可悲的‧檢查多做了、藥多開了,健保局會核刪,還要放大100倍扣錢,但是檢查少做了、藥少開了,又會被病人告上法院‧曾有一位學法律的醫師自嘲說:現在台灣最大的黑道組織就是醫師,因為每3個月就會有一位醫師被定罪‧
 
拉回主題,看完您的大作,現在我在看診時會鼓勵病人,尤其是不良於行的病人,自己拍打、拉筋,跟診護士偶爾投來奇怪的眼光 ─病人都看不完了,還在那兒比手畫腳‧但是病人和家屬則露出開心的笑容,看了自己也很樂‧
 
因為不滿足於西醫的侷限性,我還去學了催眠、靈氣與自發功,讓治療的領域可以更廣‧我想,下一個目標應該是學習針灸吧‧您5月14日在台灣的演講,我一定會去聽的‧
 
心懷感恩的讀者  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946a60100i0di.html


一位外科醫生眼中的中醫和西醫
收件匣X

回覆

e2

 寄給 886tcm
顯示詳細資料 5月3日 (2 天以前)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946a60100i0di.html

收到一封台灣外科醫生的來信,從西醫的角度看中醫,很精彩,貼出來與大家分享。

   蕭先生,您好:

本月初的第一個星期五在高速公路上無意間聽到您接受台灣飛碟電台的訪問,忍不住寫了這封信,是為了表達對您的贊同。您的大作「醫行天下」
(上下兩冊)出版沒多久,我就買來詳讀了內容。我非常同意您的觀點與說法。

當我自我介紹之後,您可能會更為驚訝我的特殊的身份與所具備的專業,卻能同意您的看法。我是一位學有專精養成良好的外科醫生,是一位徹徹底底的西醫。

台灣的醫學教育與醫療制度與管理可說是徹底失敗的,因為它完完全全學自美國這個完全沒有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的極端資本主義的國家。所謂極端資本主義,它的宗旨只有一項,就是拋棄仁義道德,競逐利益。我就是因為多年來參加過極多的國際醫學會議並發表論文。每參加一次國際會議,就加深一次對美國的嫌惡。學習美國,讓台灣沉淪與墮落。醫者已毫無醫德可言,人人無不變成美式的逐利之夫。醫院的托拉斯化,是醫療浪費的罪魁禍首,也製造了更多沒有醫德的醫生。醫生要把病人弄得不死不活才有錢賺,很快將病人醫好,就沒得賺了。這絕對是台灣西醫抗拒中醫的理由之一。

病人來醫院求診,其目的就是把病醫好。其實可以不介意是用什麼方法把病醫好。說真的,若用安慰劑能治好病人,也是治好這個疾病。我不確定人物記得正確,但是有這麼一則故事,大約是說莊子看魚似乎很快樂,有人質疑莊子不是魚怎知魚快樂呢?
他的問話是「你不是魚怎知魚樂?」,莊子回道:「我當然知道魚快樂,只是不告訴你,我是用什麼方法知道魚快樂」。

西醫則不同,需要有證據,證明是你把這病治好。所謂的需要有證據,就是得花大筆的錢,做一大串的檢查而且要有數據才算數,醫療浪費於焉開始,永無止境。而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做了很多檢查,卻可千萬別診斷出來,不能做確診,不能治好,才可以做更多的檢查,才可能申請到更多費用。換句話說,一個醫術越差,越沒醫德的醫生,才能賺更多的錢。很快診斷出來並且治好它肯定是賺不了錢。這些都是真實發生在眼前的台灣的活生生的荒唐劇,每天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試想,這種情況下,沒有醫療浪費,也難,不是嗎?

台灣對中醫的管理,也與蕭先生所說的如出一轍。就像是叫天主教管佛教一般的可笑與令人可恨。用西醫那套方法教育與管理中醫,因此在台灣所有中醫系的學生,幾乎在考上西醫執照之後,都放棄了原本所學的中醫,全部執行西醫的業務。而後將中醫執照租給想大撈一筆的部份品德不佳的民間中醫,因此西式方法管理出來的中醫,水準會是什麼怪胎模樣,可想而知。

但是管理者卻不自知。在台灣醫界最慘的事莫過於:是由一位不知羞恥為何物,沒有一點智能的人,卻佔著最高的醫療管理單位的人。台灣的醫療不千瘡百孔才是怪事一椿呢。

因為您的書,讓我再買了一部叫「大中醫」的書來看。其實從您與「大中醫」的作者,大約可以猜出您們對中醫的期望,有心將中醫發揚光大的雄心。這種種都是極為值得稱道的大志氣與大志向。您的書主要介紹拉筋與拍打治病,也強調田野中有多少能人高士卻一直被棄置。這個看法與大中醫一書所想表達的觀念是一致的。大中醫是將中醫的治病,無論是事實或上古流傳下來的傳說,以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出來。您的書與大中醫都是介紹並引起民眾對中醫有大興趣,有更正面看法的好書。

但是,我有一個看法。我相信不是中醫不好學。而是中醫難懂,難懂與不易學,嚴格說來是大不同。而中醫最難懂的莫過於,其內容多是文言文。一個人對中文造詣若沒到某種程度以上,是不容易明白中醫書籍在說啥!
再是,人們最容易犯的錯是,往往將穴道經絡與西醫的解剖學的位置劃上等號。這些再再地證明,是學習中醫,明了中醫的障礙。學中醫絕不可以將解剖學的觀念直接套用在學習穴道、針法與灸療之上。必定得直接從中醫書籍上去瞭解,練習與實證,唯有如此才是學習中醫的正確方法。中醫的「氣」頗為抽象不具體,它是用感知的方式來瞭解的,因此要瞭解「氣」這東西就夠讓想學中醫的人大費周張了。

說起來有趣,目前將中醫保存得比較完整而且有用心在做研究的國家,且更能夠承認中醫的價值的國家是德國與法國,還有就是英國。我個人認為是有它的道理存在的。而越來越莫名其妙的地方就是台灣,從最近台灣將「推拿」兩個字排除在任何位置之外以後,衛生單位卻又偷偷地打電話到各中醫診所,請他們偷偷地另設一個門執行推拿工作。類似荒唐的作法,足可以寫一部二十一世記台灣目睹之怪現狀了。

最早有福利制度及醫療保險的國家是德國,起因是俾斯麥為了攏絡人心而設立的。因此歷經幾代之後,德國也是最早明白福利制度與醫療保險逐漸產生的負面影響有那些,所造成的醫療浪費與越來越龐大的支出已經到了無法承受的程度。目前國際上描述健保制度與醫療各方面的怪現狀的作者正是一位德國人。然而對福利制度,又沒人有勇氣喊停,為的是選票。這也是所謂的「民主不民主」的原因。也養成了目前台灣更多不懂羞惡的心、好吃懶做的年青人。

因此德國才用更大的心力去研究中醫,他們越來越明白,好的中醫可以拯救目前的醫療保險制度於萬劫,才足以撥亂反正西醫一切的惡。或許更多的人喜歡用中西醫是互補的兩個不同位置與方向的醫療。中西醫的整合可以使醫療成為真正完美無缺的一個圓。互補的兩個系統,沒什麼好比較的。其實我還有更多的看法,用文字敘述不宜太冗長。

總歸一句話,我會不排斥中醫,至今甚至有很多方面同意中醫,原因非常簡單,若中醫一無是處,它是沒有理由屹立在這世上數千年的。這是1981年,在我成為一位真正西醫開始就存在的一個觀念。

祝 醫安

一名台灣醫師
2010年4月14日 於高雄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62670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