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他山之石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亞洲】(轉貼)印度矽谷
 瀏覽9,888|回應32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ikolalo

■ 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印度 Infosys 公司投下台幣廿億元經費,在班加羅爾附近新成立全球數一數二的教育中心,可容納四千五百人受訓。
(歐新社)

七月炎夏,在有印度西南部有「印度矽谷」之稱的班加羅爾一所體育館內,廿四家軟體和資訊服務業公司正在聯合徵才,近三萬名大學畢業生摩肩接踵,反映印度資訊科技業(IT)蓬勃發展的景象。

印度急速竄上世界資訊服務業一線地位,班加羅爾現已躋身全球科技界公認的世界五大資訊科技中心,資訊系統公司(Infosys)則是一大推手,這家公司一九八一年由七位工程師集資一萬盧比(相當於當時的一千二百美元)成立,目前的年營收超過十億美元,客戶包括波音、思科、戴爾、東芝等大企業集團,在全球卅餘國家有四萬員工。

Infosys 成立十年內躋身全球五百大企業,是印度成長最快的企業,Infosys 的崛起,正是印度短短十數年間由落後貧困、躍居資訊大國的縮影,IT 是印度唯一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印度已是全球第二大軟體輸出國,資訊服務出口一年達一八○億美元。

二千年的千禧蟲(Y2K)問題讓印度得到天賜良機,歐美大牌公司對這項利潤微薄的苦工嗤之以鼻,印度公司卻你丟我撿,軟體代工出口金額由八億美元,暴增至二○○三年的一四○億美元。

IT 服務全球化趨勢方興未艾,Infosys 帶動了「業務流程外包」到印度的風潮,「財星」五百大企業中已有將近一半把軟體服務相關需求,委外到印度代工,從客服中心、軟體開發和維護、咨詢、到硬體支援,為印度經濟注入源頭活水。

印度在 IT 委外業擁有四把金鑰匙,工資低、技術水準整齊、擁有全球第二大英語人口、以及地理位置。在歐美國雇用一名軟體工程師的費用,在印度可請十個。最近外流的 IBM 公司內部文件顯示,IBM 在歐美地區大幅裁員,卻打算到印度招聘一萬四千名生力軍。證諸 Infosys 公司的榮景,和印度軟體和資訊服務業一年將再成長百分之卅二的榮景,在在都證明,印度IT業前途一片大好。

【2005/08/06 聯合晚報】

紡織業 印度經濟金雞母

■ 編譯倪婉君/綜合報導

今年一月全球紡織品出口配額取消後,印度和中共成為兩大主要受惠國,印度紡織品在短短數月攻占全球市場,速度之快連本土製造業者也稱奇,紡織業儼然已成印度經濟最大的「金雞母」。

根據歐盟進口資料顯示,印度今年一至五月間出口至歐洲的紡織品數量,比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十一,來到廿二.一億美元(約台幣七○四億元)。美國同期數據顯示,印度紡織品出口額從去年七.八八億美元增至今年九.八七億美元。

印度在美國和歐洲兩大市場的紡織品出口量成長的速度,僅次於中共。印度發展紡織情勢大好,預估在二○○五至二○○六會計年度出口額可望上探一五○億美元,較去年增十四億美元。為力保紡織品出口這塊大餅,印度過去兩年來積極改善設備「增加產能」,估計已注入七億美元興建工廠和添購設構。

【2005/08/06 聯合晚報】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33669
 回應文章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盈拉為什麼贏?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月旦李光耀

 

張三一言

 

【在月旦李光耀之前,先談清楚一些政治道理。

1,若要用人的權利作代價去交換國家強,這個強國不要也罷。

2,專制之高效不一定有益於民眾,今天之崛起就是典例。專制之效並非絕對好事,專制有一個反面高效:三面紅旗、各類政治運動,餓死幾千萬人也高效。

3,作為人,絕不能以付出做人的代價(例如放棄人權、出賣人的尊嚴、靈魂),交換生活的滿足。公平正義、人權是人的靈魂,沒有它就是行屍走肉,活著如豬。豬要求的只是欄寬闊些、飼料好食些、有性有繁殖;有這些就是豬福了。】

 

 

[1] 李光耀的身份:20世紀最成功的獨裁者。

 

李光耀(Lee Kuan Yew19230916~ 20150323日),又名GCMGCH,新加坡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客家人。畢業於新加坡萊佛士學院。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創始人之一、新加坡人民行動党秘書長。 (自治政府首任總理),新加坡開國元首、國父、新加坡最高領導人、國務資政以及內閣資政、立法議會(196512月改稱國會)議員、總理公署高級部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名譽理事長。是新加坡華裔政治家、新加坡李氏家族政治制度的創始人、20世紀最成功的獨裁者。20150323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活了91歲。

 

 

[2] 李光耀對不起同宗。

 

李光耀曾祖父李沐文(Lee Bok Boon,客家人)於1862年從廣東大埔移居到海峽殖民地,李光耀是第四代華裔;忘祖滅宗,終生拒絕回鄉祭祖。

 

在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反對以華語為通用語文,把英文定為“第一語言”,學校教育主要是英文,華語被排在第二等地位;新加坡憲法和法律檔以英文書寫。在新加坡550萬人口變成80%以上說英文。這樣就從語言上切斷了跟中國漢人的內在血緣連結,消除了華人文化基因。現在中國祖父到新加坡探望孫輩,要通過翻譯才能溝通。

在這樣叛祖事實下,李光耀才反口復舌提華語。

 

 

[3] 李光耀的廉潔:獨占國家公權力、占財富的大頭

 

為甚麼說他貪腐?因為李家一家獨貪國家政治公權力,事實是只准李家一家腐不與眾共貪腐。

 

這個城邦小國,總面積才600平方公里;而這座位於城市中心的總統府,占地面積竟達100英畝!總統府對面的Istana Park,那才是平日供民眾休憩的公園,卻只有足球場一般大小!睹之令人氣結。巨大的總統府占地,對照渺小的Istana公園,新加坡官民懸殊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Istana是總統府,宮殿的馬來語)

 

李顯龍、何晶夫婦控管了新加坡神秘、擁有特權、新加坡最大的經濟實體淡馬錫与举世知名的主权基金,掌握了涵盖新加坡国内外各关键领域主要的企业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

 

李光耀當過30年總理,如今,他的兒子又當總理;整個新加坡,就像他們李家開的一個大公司,取用隨興。這個家族還用得著貪污嗎?

 

 

[4] 李光耀的政治 

 

李光耀可説是早期开明,权力巩固后就专制。

 

甚麼是李光耀的“新加坡模式”?答案:李光耀的政治就是現代化的造神+人治+英雄的政治;就是獨裁+假民主;獨裁是實質,民主(選舉)是外表;披著民主外衣實行個人和家族貪腐專政獨裁的小國模式

 

李留反對黨與中共養花瓶黨不同。後者純作擺設,前者是在看死你是我政治權力的籠裡雞,作不了反,故而留下來添點民主色彩,利大大弊小小。從另一角度看是李沒有足夠力量根除反對勢力,所以還有實質的異己力量存在;這只能在民主法統下才能出現的事實。中共特小氣,除了完全在它控制下之政治花瓶黨外,其它獨立於中共的政治異己勢力的全數根除滅盡;不會有新加坡式的小反對黨存在,這是專制獨裁極權法統的必然。

 

日本自民黨一黨獨大與中共一黨專政、李光燿一黨獨裁不同。一是前者有新聞自由,後者沒有;二是前者沒有迫害政治,沒有把法律黨作政治工具去迫害反對黨;後者中共取締所有反對黨和異己政治勢力、李用權力和把法律當作政黨和權力工具打壓政治反對派。前者是民主的一黨獨大,後者是專制獨裁的一黨專政;前者是暫時的、可變的,後者是固定的,不可變的──除非出現革命性的變化。

 

李光耀在國內滅共,剷除或壓偏國內所有政治反對力量,取得了獨裁的條件。李光耀上台剷除國內共產黨,但是,在國外,一面加入英聯邦,跟美國結盟(新加坡政府過去五十年一直是美國的盟友),從來沒有反美,以確保自己的國家安全。一面與共產中國眉來目往,彼此稱兄道弟。

 

 

[5] 李光耀的控權伎倆

201157日舉行的新加坡第16屆國會選舉,反對黨得票率40%,轉化為議席卻只有7%87席中的6席);而李光耀父子掌控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得票率只有60%,議席卻占了93%87席中的81席)。

看看這個比例就更清楚了:

反對黨—— 6個議席占選民40% = 6.67% 選民/每個議員;

執政黨——81個議席占選民60% = 0.74% 選民/每個議員;

也就是說,反對黨議席的含金量是執政黨議員的9倍。(封從德   新加坡·李光耀假民主的秘訣)

 

 

[6] 給李光耀獨夫算命

 

隨著李光燿之死,李光耀時代、李光耀的價值觀也跟著結束了。李光耀生於和始作祟於專制當盛之時,而專制之勢早在李死前已經衰敗,民主正興,李之專制模式將隨李而逝,實屬必然。同理,中共一黨專政也必沿此路而行。在此提醒人們留意一個歷史事實:古之專制數千年而衰,今之專制,(例如我現在月旦的李氏皇朝)將於二三代而亡。

 

 

[7] 李光耀的亞洲價值

 

甚麼是李光耀的亞洲價值?

 

李登輝給的答案是:李光耀的「亞洲價值」是中國的皇帝制度。

《今日美國報》說李光耀的「亞洲價值」五大原則是:一、社會、國家比個人更重要;二、國之本在家;三、國家和社會要尊重個人;四、和諧比衝突更能維持社會秩序。五、宗教與宗教之間不僅應和平共處,而且應互補。用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的最概括的話來說,就是「社會第一,個人第二」;事實是李家皇朝第一,國民第二;是中國或東亞數千年來的專制極權價值。

 

在此,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李光耀把專制獨裁極權的垃圾標新立異當新時興推銷。

 

李光耀的亞洲價值=中共的維穩。

 

不同的是李用其專制獨裁成功地演完了亞洲價值,中共維穩不穩。

究其因,是李能做到用人才廉潔專政,中共做的是用忠黨奴才貪腐專政;李氏穿民主選舉外衣,中共披一黨專政馬褂。

 

凡堅持某一獨特性價值觀,並把它置於與普世價值相容地位的,叫做進步價值觀(文化),凡把具有某國特色的價值觀作為抗拒普世價值的,叫使反動價值觀(文化)。李的亞洲價值觀是反民主反人權反普世價值的反動價值觀。

 

 

[8] 李光耀與中共。

 

因為國內滅共,引起中共毒罵:“…李光耀等人就是這樣從英國的褲襠裡鑽出來的。”、“帝國主義者的傀儡”、“新加坡李光耀傀儡政權”、“拉赫曼—李光耀傀儡集團”。有人統計過,《人民日報》曾經94次稱李光耀為傀儡。

 

但是,李光耀畢竟是小國大獨裁者,與共產極權心有靈犀一點通、臭味相投,所以,他又是國際上著名通共容共的獨裁者。因為容共,特別是向中共輸好,所以最終討得中共歡心。獲取中共真理部《人民日報》12次稱李光耀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李為甚麼國內滅共,國外挺共?

   

理由:李與共都是專政獨裁者,一國不能存二(獨裁之)主;你共產黨專政作主,不如我李光燿專政獨裁,所以在國內非滅共不可。因為李與共同性質同偏好,所以對不與之爭權雄利的外共友好。

 

 

[9] 甚樣思想的人挺李? 甚麼樣思想的人反李?

 

頌聖李光耀的出發原點是豬觀點。因為李是獨夫,建立是專制獨裁制度、實行專制獨裁治國,置自己為人主,把國人視為其治下之臣民,所以,在邏輯上擁李者必置自己於奴隸、奴才地位,自我定位為奴。這是中國或東亞幾千年的觀點和傳統,也就是所謂李光耀的亞洲價值觀的實質。可以說,李的亞洲價值觀就是把人當作豬的價值觀。這一觀點邏輯上必擁朝古越,只是其名太臭不好說出口而已。

 

批判李光耀的出發原點是人觀點;人的觀點就是以人性、人權、人的獨立與尊嚴為原點的觀點。這一觀點必定反對朝古越中新的專制制度。

 

 

20150402   HK

盈拉為什麼贏?

華裔美女,政治新鮮人。帶領反對黨,用四十八天讓泰國變天。塔信的么妹盈拉,短短一一五二個小時,從一張白紙到像個老練的政治人物。《天下》採訪團隊,大選後第二天立即飛往曼谷現場直擊,解開盈拉為何每一步都如此精準的祕密。

2011-07-12 天下雜誌 476期

文/賀桂芬.辜樹仁

七月二日,泰國大選前一天。

緊張。

曼谷近郊的高爾夫球場上,宏碁泰國分公司總經理楊宏培和台灣駐泰代表陳銘政相約打球。綠草如茵,陽光燦爛,但兩人的心裡似乎都有塊東西梗著,空氣中明顯飄著不安。兩人的話題,都圍繞著隔天即將進行的大選。

從二○○六年九月十九日,前總理塔信被軍事政變趕下台,五年來,泰國換了四任總理,政局始終動盪,社會紅黃分裂。

微笑國度的微笑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暴力抗爭、流血衝突、武力鎮壓,天安門事件的翻版在曼谷街頭上演,九十二人葬身其中。

打球的前幾天,包括花旗在內的往來銀行都建議楊宏培,把泰幣換成外幣避險,因為他們評估選後會亂,泰股、泰幣一定下跌。楊宏培自己和陳銘政,也都這麼認為。

楊宏培買了外幣,台灣外交部也採納陳銘政建議,在投票當天發出旅遊警示,將泰國提升為黃色警戒區。不只台灣,澳洲、日本、加拿大、英國,也都做出類似示警。

曼谷的外國記者圈裡,選前已經沒有人討論盈拉會不會贏,而是討論會贏多少,選後會怎麼亂。

「大家都認為她會贏,沒想到會贏這麼多,」楊宏培說。

泰國歷史上,只發生過三次單一政黨贏得過半國會席次。前兩次是塔信領導的泰愛泰黨包辦。第三次,就是盈拉的為泰黨,五百席拿下二六五席。幾乎和泰國民主一樣老的執政黨民主黨,所有行政資源都掌握在手上,卻是大輸收場,席次從原本就不過半,少了三分之一。

七月一日晚間,新北市中和一家玻璃廠交誼廳裡,一群泰勞聚精會神盯著衛星電視。當畫面傳來為泰黨取得壓倒性勝利時,大家興奮地跳起來振臂歡呼。

沒有看到電視新聞的,也同樣由千里外的家人來電獲知這項喜訊。

泰勞都支持紅衫軍、擁戴塔信,也愛屋及烏支持盈拉。

任職於玻璃廠,二十六歲的沙提(Sathit Lamyuang)說,「雖然塔信貪汙,可是全世界哪個政治人物不貪汙?畢竟塔信過去為人民做了很多事,所以大家都還是願意支持他。」

大選結果揭曉的第二天晚上,《天下》採訪團隊抵達曼谷。原本重兵駐守防亂的民主紀念碑四周,一片寧靜。

全都估錯 過半大勝前一天晚上,結果才出爐,民主黨領袖、現任總理艾比希立刻宣布敗選,並很有風度地恭喜盈拉。美國女大使也立刻發表聲明,祝賀泰國這次選舉「一切都很成功,恭喜盈拉女士和為泰黨獲得勝利。」這一紙代表國際社會的聲明非常重要,堵住軍方的嘴。

極有可能出任外長的為泰黨副發言人披沙亞(Pithaya Pookaman)接受《天下》專訪時指出,這是一次具有指標意義的選舉,將決定泰國的未來,也讓泰國步上民主常軌。

五年前,軍方發動政變推翻塔信政府,讓泰國民主倒退、國家倒退。這次選舉,是把權力歸還給人民,讓人民自己決定,他們想要什麼樣的政府和政黨?什麼樣的政策對他們最好?

「人民必須問問自己,過去五年是不是生活過得更好了?是變富有了?還是更窮了?感覺更安全了嗎?自由是不是被剝奪了?這次選舉,就是人民意願的表達,」披沙亞告訴《天下》記者。

宋奔,三十三歲,曼谷摩托計程車運將,老家在泰國最窮的東北五省中的武里喃府(Buri Ram)。那裡的人民不是種稻,就是養蠶,宋奔家也一樣。當地年輕人很多都到以色列、台灣、韓國當外勞,但出去前都得把土地拿去抵押借錢,付十幾、二十萬的仲介費,宋奔家也一樣。若非兩個哥哥到汶萊當外勞給家裡寄生活費,日子還真過不下去,宋奔十六歲那年也不可能到曼谷念高中。

宋奔高中畢業後,在一家車床公司做了十幾年,日薪才一百多銖(約莫與台幣等值),他再怎麼省吃儉用,也存不了錢。十年前,他和做美髮的女友湊了五萬銖,買了摩托車,轉行做運將。一天工作十小時,一個月可以賺到一萬多銖。結了婚、生了小孩,夫妻倆沒辦法帶,只能送回老家給媽媽照顧。

他和她 讓泰國變天

宋奔幾乎天天打電話給母親,「不管(塔信)換了幾個黨,我們那個村都支持他。因為他說到做到。」

最讓宋奔感覺窩心的,是塔信看病只要三十銖的政策。

以前泰國的農工階級最怕上醫院,怕開刀、怕住院,那表示得花一筆大錢,沒錢、沒保險,就算是公立醫院也不收。塔信上台之後,推出小病只要三十銖,大病自付額也只要以前的五分之一左右。就算沒錢,公立醫院也不能拒收,若遭投訴,必遭處分。

還有一村一百萬鄉鎮基金,讓農民可以零利率融資,借一次只需付三百銖手續費,由村中五名長老負責審核,一年一還。宋奔的媽媽也借過五萬塊,賣了米便提前把錢給還了。

曼谷常塞車,摩托計程車輕巧好鑽,很受短途民眾歡迎。但有限的牌照都掌握在地頭蛇手裡,要做這生意,必須先付三、五萬買照,再每個月付一千塊給地頭蛇。塔信一上台,把這些牛鬼蛇神全都掃蕩一空

問宋奔在塔信之前,他投不投票?他搖搖頭,不投,因為老覺得不干自己的事。塔信第一次選,他也沒投。但他上台之後,「好多事情都變好了,就像給了我新玩具一樣,我開始對政治有興趣。」

沒客人的時候,宋奔就用手機聽收音機。紅衫軍示威,他一定到。這次盈拉選贏了,他們一伙人當天晚上喝酒慶祝,還跑到民主黨黨部嗆聲。

四十五歲的艾莉,離婚,育有一子。她來自呵叻省(Nakhon Ratchasima),也是東北部的農業省。家裡有一畝薄田種木薯,養不活八個子女。艾莉十四歲就到曼谷,小孩照顧小孩,給有錢人家當褓姆。

艾莉和宋奔不同,她熱衷政治,從十八歲有投票權開始,每次都回鄉投票。

以前沒塔信的時候,泰國人都怕官、怕警察,「因為他們隨時可以找你麻煩,」艾莉說。泰國民眾也很怕到政府機關辦事,公務人員對上門洽公的民眾經常愛理不理,辦事很慢。

塔信上台之後,規定公家機關中午必須輪流午休,沒有不可抗的因素,不得讓洽公民眾等候超過十五分鐘。父母官變成公僕,民眾第一次有了當家做主的感覺。

讓艾莉感受最深的,是她老家以前雞鳴狗盜,年輕人吸毒的很多,「塔信上來之後,全部消滅,」她比了個揮刀的手勢。

她支持盈拉,因為她是塔信的妹妹。雖然盈拉沒經驗,但艾莉相信她會做得和塔信一樣好,因為她經營企業很成功,塔信的班底也還在,這些班底已經證明過他們的能力。很多人都說盈拉選得上、坐不久。艾莉說,她不希望這種事發生,假如真的如此,她還是會一直投為泰黨。

泰國人篤信佛教,生性平和,一向認命。以前政治從來不干他們的事,政商軍方勾結貪腐,他們不是不知道,但這世界不就這樣嗎?

微笑國度 不再認命

塔信上台之後,給了他們可以依賴的現實,讓他們在貧窮裡有了接觸未來的可能。原來,政治可以帶來這麼大的改變。

塔信創造了成功坐完四年的紀錄,還寫下連任成功的歷史,拿下七七%的席次,把曼谷政商精英傳統勢力和軍方嚇壞了,再這樣下去,他們的世界會被他永遠顛覆。於是,塔信被軍方政變趕下台,流亡海外

但這一次,宋奔和佔泰國七成人口的農工階級,決定不再認命,用選票迎回泰愛泰黨的變身—為泰黨。從來不了解宋奔、艾莉這般市井小民的企業家、外交官、銀行和外國記者,全都錯估了他們的意志力。資訊流通,民心思變,任誰也擋不住。 

皇位繼承左右泰國未來十年發展

皇室話題,在泰國是不能說的祕密。無論台商、外商、泰商,或泰國普通老百姓,記者問起相關問題,不是大兜圈子,就是連連搖手。

但要談泰國未來怎麼走,不能不談皇室。

現年84歲的泰皇蒲美蓬備受人民愛戴,他學養俱深、親民、知民。但皇室擁有的權力,多少也造成泰國多年來政局變動的一些問題。皇室和軍方關係密切,軍方人事晉升,都必須皇室點頭。泰國發生過多次軍事政變,也有好幾任總理都是軍人。而且無人不知,黃衫軍的背後,就是皇室。

泰皇年事已高,脊椎宿疾令他近來已經很少露面,兩年前還因為罹患肺炎住院七個多月。泰皇的健康、皇位由誰繼承的問題,在泰國卻幾乎提都不能提。法律明文禁止任何對皇室的批評或攻擊。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的非官方授權傳記《國王從不微笑》,在泰國仍舊被列為禁書。英國《經濟學人》也曾經因為犯忌被封鎖。

雖是禁忌,但大家都知道,皇后支持私生活備受爭議的太子接班,皇帝則希望二公主詩琳通繼位。

1979年取得女王儲身分的詩琳通,長期擔任泰皇秘書,時常代表國王出席重要場合。她豐富的學養,還有兒童小說等文學創作,親民的形象,受人民愛戴更甚她的太子哥哥。

問題是,泰皇的健康,似乎不允許時間站在他這一邊。唯一肯接受採訪,但要求匿名的一家華文報社社長說,不見得。據他了解,皇后得過子宮癌,最近還昏倒住院,「看誰先走,如果太太先走,就可能是二公主繼位。」這位社長和軍政及皇室高層相熟。

他指出,無論公主還是王子繼位,繼位之後很短的時間內,皇室的角色就會有變化。皇室不會消失,但可能朝英國和日本的方向改變,皇室僅具象徵意義,不具任何實權。

皇室角色變化牽動政治生態出現什麼樣的演變,其實才是真正左右泰國未來十年政經走向的關鍵。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089747
眼界尚屬有限 許多為己開脫(轉貼)去問李光耀 一代總理的深思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書摘》去問李光耀 一代總理的深思

作者:艾利森、布萊克維爾與韋恩(Graham Allison and Robert D. Blackwill with Ali Wyne) 

翻譯:林添貴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ugust 25, 2013
《去問李光耀》中文版書封。 
《去問李光耀》中文版書封。
《去問李光耀》英文版書封。
《去問李光耀》英文版書封。
歐巴馬2009年亞洲之行出發前,在白宮與李光耀交換意見。(Getty Images)
歐巴馬2009年亞洲之行出發前,在白宮與李光耀交換意見。(Getty Images)
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2009年出席APEC峰會前,與李光耀在新加坡會面。(Getty Images)
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2009年出席APEC峰會前,與李光耀在新加坡會面。(Getty Images)
李光耀,這位新加坡「國父」及過去50多年的主導人物,他把一個貧窮、貪腐的城市國家建設為現代國家,人民所得現在已高過於大多數美國人的水平。(Getty Images)
李光耀,這位新加坡「國父」及過去50多年的主導人物,他把一個貧窮、貪腐的城市國家建設為現代國家,人民所得現在已高過於大多數美國人的水平。(Getty Images)
李光耀認為習近平是情緒上非常穩定的一個人,不會讓個人的不幸或苦難影響他的判斷。(Getty   Images)
李光耀認為習近平是情緒上非常穩定的一個人,不會讓個人的不幸或苦難影響他的判斷。(Getty Images)
李光耀不想被認定為政治家。(Getty Images)
李光耀不想被認定為政治家。(Getty Images)
雖然美國因為國債與赤字而焦頭爛額,但李光耀認為美國的更新和復興能力,讓其繼續稱霸全球。(Getty Images)
雖然美國因為國債與赤字而焦頭爛額,但李光耀認為美國的更新和復興能力,讓其繼續稱霸全球

前言

李光耀是過去半個世紀非常獨特的一位政治家。身為新加坡「國父」及過去50多年的主導人物,他把一個貧窮、貪腐的城市國家建設為現代國家,人民所得現在已高過於大多數美國人的水平。他不僅是思想家,也是行動家,精於轉型以及改造。

從尼克森、季辛吉於19711972年間設計的「向中國開門」政策,以至日後每位白宮主人,包括歐巴馬在內的每位美國總統,都親赴新加坡或邀請李光耀到白宮交換意見。從鄧小平開始積極思考走向市場經濟,進而啟動30年的兩位數成長,而後到胡錦濤以及內定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李光耀都是他們在中國之外最有影響力的諮商對象。

《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Lee Kuan Yew: The Grand Master's Insights o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 2013/7/19)共分十章,以中國崛起做為起始,並探討美國、美中關係、印度、伊斯蘭極端主義、地緣政治和全球化以及民主等問題。每章都以關鍵問題做為開端。答案有些頗為尖銳,因為他先天就抗拒「政治正確」,從來不迴避爭議。以下是本書摘要精華。
 
中國的未來
 
中國領導人真的有心取代美國成為亞洲第一號大國嗎?甚至是世界第一大國嗎?

當然啦。為什麼不呢?他們已經把一個貧窮社會,透過經濟奇蹟變成現在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依高盛(Goldman Sachs)預測,即將在未來20年之內躍居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他們繼美國人之後,把人類送上太空、用飛彈射下人造衛星。他們有4000年文化、13億人民,許多聰明才智之士一個極為巨大的人才庫。他們怎麼會不希望成為亞洲第一號大國?甚至是世界第一大國呢?

中國有意成為全世界最大強國。各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尤其是中國的鄰國,已經把這一點列入考量。這些政府正在重新調整定位,因為他們曉得若是妨礙到中國的核心利益,後果不小。中國只要拒絕其進入所得及購買力與日俱增的13億人口的市場,就足以實施經濟制裁了。

和別的新興國家不一樣,中國要當中國,要大家接受它是中國,不是西方的榮譽會員。

第一是什麼意思?如果中國成為亞洲霸主,中國對待其他國家的行為將會如何改變呢?

他們整個心思的核心就是遭到欺壓和羞辱的殖民化以前的世界。中文的中國即是「中央王國」在從前的世界,他們是一方霸主,其他國家和他們是主從關係,藩屬要帶朝貢禮到北京來。譬如,400年前汶萊蘇丹帶著絲綢去上貢,卻死在上國,現在北京還有紀念他的祠堂。

他們期待新加坡人在中國愈來愈強大之下要更尊敬以待。他們告訴我們,大國、小國都平等:「我們不是霸權。」但是我們做出他們不喜歡的事時,他們就說你讓13億人不高興,請搞清楚你的地位。

中國成為第一大國的策略是什麼?

中國人認為上上之策就是建立一個強大、繁榮的未來,利用數量龐大、愈來愈訓練有素、有高度技術的工人贏過其他所有國家。他們將避免任何和美國弄僵關係的一切行動。挑戰像美國這樣一個比他們強大、技術先進的國家,會傷害他們的「和平崛起」。

我聽到「和平崛起」這個字詞的第一個反應,是告訴他們的一個智庫:「這個字詞矛盾不通,崛起是一種令人驚詫的事。」他們說:「那你會怎麼說?」我答說:「和平復興、演進或發展。」恢復古老榮光、發揚昔日偉大的文明。但是現在這個崛起策略已確定,現在中國人必須盡可能去解釋它。一年前,有位年逾七旬的中國領導人問我:「你相信我們和平崛起的立場嗎?」我回答他說:「是的,我相信但是有一點要提醒你們。你們這一代經過抗戰、大躍進、文革、四人幫,最後又是改革開放。你們知道會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危險,中國若要無災無厄繼續發展,內部需要穩定、外部需要和平。可是,你們給這一代年輕人灌輸了太多的驕傲和愛國精神,這是很輕浮的。」

即使中國像美國那樣,開放專業人才移民進來,試問他不懂中文,到了中國,又怎麼融入社會?中文是非常難學的語文,不論是單字或發音。花幾年功夫,可以學會中文會話,但是很難學會快速閱讀。

我不曉得中國是否能夠克服語文障礙和伴隨而來的吸收外來人才的困難,除非中國把英文當做主要語文,像新加坡這樣。當地的兒童先學中文,再學英文。他們或許在青少年時期到美國,然後語文流利,可是已經有4000年的中文雋語在腦袋裡。

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絕對值趕上美國,是遲早的事。但是創意可能永遠趕不上美國,因為中國文化不允許理念自由交流和競賽。要不然你要怎麼解釋一個人口四倍於美國的國家假定中國的才智人口也是四倍卻沒有辦法在科技上突破呢?

中國在過去三十年維持的兩位數成長率,會在未來數十年維持下去嗎?


過去三十年,中國的經濟以非凡的百分之十年增率,甚至百分之十二的年增率在成長。中國能至少在下一個十年維持如此高的成長率嗎?我認為可以做得到。中國的起始點很低,而國內13億消費者因為可支配所得成長,將會推升其成長率。

中國會成為民主國家嗎?

不會。中國不會成為自由民主國家;中國若成為民主國家,則會崩潰。關於這一點,我很肯定,中國知識分子也了解。如果你認為中國會出現某種革命以爭取民主,那你就錯了。天安門廣場的學生今天都到哪裡去了?他們完全不相干了嘛。中國人民要的是復興起來的中國。

我不認為你可以把和一個國家的過去毫無關聯、完全陌生的標準強加在他們身上。要求中國成為民主國家也是一樣。5000年來有紀錄的歷史中從來沒有數過人頭;所有的統治者以皇帝之權力統治;如果你不同意,就砍人頭,不是數人頭。但是我同意在這個即時通訊和人造衛星的時代,你不能有野蠻行為,然後推說這是內政問題現在他們也開始講人權問題了,他們認知到如果想在國際社會,不只在先進國家、也在開發中國家受到尊敬,他們不能對自己老百姓採取野蠻行為。

中國真的會變成第一嗎?

他們最大的優勢不在軍事影響力,而是經濟影響力他們有充沛的人力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以低廉的成本做事。他們的影響力只會成長再成長,終致超越美國的力量。

我們要怎樣評估習近平?

他沒有胡錦濤好命。他的父親被下放過,他本人也被下放過。他鎮定應對,在華南省悄悄上進,晉升為福建省委書記。然後調到上海,再進入北京。他並不是一帆風順。他的生平經驗一定把他鍛鍊得很堅硬。

他很內歛。不是說他不會跟你交談,而是說他喜怒不形於色。不論你是否說了什麼話惹惱他,他臉上總是帶著微笑。他有鋼鐵般的意志,比胡錦濤堅強。胡錦濤登上大位,並沒有經歷過習近平那樣的考驗和磨難。

我會把他歸類為曼德拉這一級的人物。情緒上非常穩定的一個人,不會讓個人的不幸或苦難影響他的判斷。換句話說,很了不起。

美國的未來

美國是否已陷入系統性衰退?

絕對沒有。美國因為國債與赤字而焦頭爛額,但是我堅信,美國絕對不會淪為二等國家。從歷史來看,美國已展現出很大的更新與復興能力。美國的實力在於思想不落窠臼,不論想像面或務實面,都具足;擁有多元化的卓越核心,能競逐創新,擁抱新理念和新技術;美國社會從世界各國吸引才智之士,將他們同化為美國人;美語形同開放系統,是科技、發明、企業、教育、外交界領袖及全球各國菁英的共同語言。

今天及往後數十年,美國將是制訂遊戲規則的佼佼者。涉及國際和平與安定的任何重大議題,沒有美國的領導,就無從解決,並且還沒有哪個國家或集團可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

未來數十年,美國將是一個虛擬的美國帝國。不論你是非洲人、南美洲人、印度人、菲律賓人、中國人或韓國人,美國人會讓你在美國和他們在國外的跨國公司工作古往今來所有成功的帝國都兼容並包其他種族、語言、宗教和文化的人。

美國的文化是我們從零開始,打敗你。這就是為什麼我有信心美國經濟會復甦。他們在製造業上輸給日本和德國。可是他們出現互聯網、微軟和比爾‧蓋茨、戴爾你需要什麼樣的心態呢?這出在歷史因素。他們來到空曠的新大陸,好好加以利用,殺了印第安人、接管他們的土地和水牛。就是這樣,你在這裡蓋個城鎮,你當警長、我當法官,你當警察、當銀行家,我們動手幹吧。這樣的文化傳承到今天。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

美國文化和東方文化兩者之間有一項根本差異,就是個人在社會的地位。美國文化裡,個人利益至上。這使得美國社會更有積極競爭力、有稜有角、有高度表現。

美國政府有哪些事最讓你擔心?

當你實行全民民主,為了贏取選票,你必須愈給愈多。為了在下次選戰擊敗對手,你必須承諾給得更多。因此這就像沒完沒了的大拍賣,而代價,就是下一代揹負國債。

美國政治人物似乎患了羞澀畏怯的毛病。美國學界和新聞界放言高論美國的問題和弱點,可是自越戰結束以來,美國選民卻顯得不願傾聽政治領導人辯論嚴肅的議題。或許是這個原因,共和黨或民主黨都不願專注在削減赤字支出,尤其是社會福利項目,增加儲蓄和投資,或最最重要的,是改善美國教育制度,培育未來能在國際間競爭的工作人才這一類的迫切需要。

我不苟同美國政治評論家們的說法。我不認為民主政治必然導致發展。我認為國家要發展,需要紀律大過於需要民主。民主意識一旦興盛,導致缺乏紀律和失序的環境,將不利於發展。政治制度價值的終極試金石是它是否有助於社會為大多數人民提升生活水平,加上能有與社會其他成員共存並容的個人最大自由
個人至上這玩意若是太超過,是不行的。這使得美國社會難以凝聚。亞洲知道這樣是行不通的。任何國家若希望有個健全的社會,少女和老嫗夜裡能上街、年輕人不會被毒販騷擾,就不該效仿美國模式一個社會頂尖的百分之三至五的人能有節制地享受這種自由,知道如何面對這種理念的對立。如果讓大眾一起來,必然出亂子每天電視上都是暴力、情色鏡頭,整個社會曝露其中,必定毀了這個社會。
多元文化會毀了美國。大量墨西哥人和中南美洲人繼續湧入美國,在全美國散播他們的文化,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如果他們的生育率高過白種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又和他們住在一起,誰的文化會勝出?白種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會改變他們,還是新移民會改變既有文化?他們會互相影響、互相改變,但是即使只有一部分的改變,對美國文化也是可悲的事。
他們說人們自己會想。你真的相信通過不了小學程度測驗的人,當他在答覆有關語文、文化和宗教等問題時,曉得他做的抉擇會有什麼後果?我們曉得後果。我們會餓肚子、我們會有搶糧暴動、我們會四分五裂。

美國有淪為歐洲的風險嗎?

如果你遵循歐洲的意識型態方向,你就完了。社會之內一定有激烈競爭,成就差的人需要更多支持,但是處理他們的需求,做法不能扼殺社會動力。

如果美國變得更像歐洲,撒出更寬廣的社會安全網,失業救濟和醫療補助將在十年內暴增一兆兩千億美元我不曉得這筆錢要從何而來如果美國走這條路,即使民間企業接管,經濟成長也將緩慢下來。

美國要維持全球霸業,需要做什麼?

二十一世紀將是爭霸太平洋的世紀,因為太平洋是成長之所在。這是產生全球經濟力量的地方。美國如果守不住太平洋,就不能成為世界領導人。

美國不能因關注中東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和石油而分神,使得別人,尤其是中國,在東南亞搶占了美國的利益。中國人的注意力沒有分散,他們到處尋找能源,也到處交朋友,包括中東。

美、中關係的未來

美、中發生重大對抗的機會有多大?

這不是冷戰。蘇聯過去是和美國競爭全球霸主。中國則純粹以中國本身國家利益而行動。志不在改變世界。

(中、美)是會為影響力而產生鬥爭。我認為鬥爭將會逐漸化解,因為中國人需要美國,需要美國的市場、美國的技術,需要派留學生到美國學習做生意的方法和訣竅以便改進本身的命運。這要花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功夫。如果和美國爭吵,成為死敵,所有這些資訊和科技能力都會被切斷。兩國之間的鬥爭將維持在允許他們仍可取得美國資源的水平。

他們的關係有一項穩定的因素那就是每個國家都需要對方的合作及健康的競爭關係。中、美之間發生軍事衝突的危險性很低。中國領導人曉得美國的軍事優勢銳不可當,而且未來數十年仍將獨步全球。他們將會全力現代化本身軍隊,不去挑戰美國,但是在必要時要能藉由封鎖或其他手段擾亂台灣經濟、對台灣施加壓力。

尼克森總統是個很踏實的戰略家。他會和中國交往,不去圍堵中國;但是他也悄悄地布建一道退路,以防中國不依全球優秀公民的規矩行事時可做為備案。在這種情勢下,各國將被迫選邊站,他安排妥當要把日本、韓國、東協、印度、澳洲、紐西蘭和俄羅斯聯邦爭取到大棋局裡美國的這一邊。

美國無法制止中國的崛起,必須接受與大中國並存,對美國來說,這是全新的現實,因為過去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大到足以挑戰美國的地位。中國將在二十至三十年內足以挑戰美國的地位。

美國在處理中國崛起時,應避免什麼政策和行動?

從一開始,就別把中國當做敵人。否則,它將發展成反向戰略(counterstrategy)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勢力;事實上,已經有人在討論這種戰略。兩國之間在西太平洋競爭霸權,勢所難免,但不必然導向衝突。

美國對中國最大的長期影響來自於每年接待數以千計中國留學生,以及某些中國最能幹的學者與科學家。他們將是推動中國改革最強大的力量。

中國的政策和行動應如何調整以建立可持久的對美合作關係呢?

從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九一年,中國介入一系列的戰爭,差一點使之分裂這一代的中國人吃盡苦頭:大躍進、飢荒、差一點和俄國人開戰文革大動亂我毫不懷疑這一代希望和平崛起。但是孫子輩呢?他們認為他們已經成功,如果開始展現強大武力,將會有個非常不同的中國孫子輩絕對不會聽從父祖輩的話。

另一個問題更為嚴重:如果你一開頭就相信世界對你不仁不義、世界曾經壓榨你、帝國主義曾經壓迫你、洗劫北京,罄竹難書那可不妙你回不去舊中國,當時你是世界唯一的天朝大國現在你只是許多大國當中之一,許多國家比你更能創新發明,更靈活彈性。如果我是美國、歐洲或日本,我會花時間設法讓年輕世代不具敵意心態,而是接受、理解現在你也是利害關係人這一點佐立克(Robert Zoellick)說的真好讓他們覺得他們也是利害關係人,如果地球暖化了,他們碰上的麻煩絕對和別人沒有兩樣。

印度的未來

印度的民主治理制度對其長期前景會構成什麼限制?

印度浪費數十年時間搞國家計畫和控制,使之深陷官僚作風和貪瀆腐敗。去集中化的制度將允許班加羅爾和孟買等更多區域中心也能成長和繁榮種姓制度一直是論功行賞制的敵人印度是個未臻完善的偉大國家。其潛力沒有充分開發、利用。

印度的文化對其長期前景會構成什麼限制?

印度其實不是一個國家。是湊巧沿著英國人興建的鐵路沿線的32個民族之集合體。英國人來了,征服他們,並建立統治權,把175個王侯之邦納入統治,由1000個英國人和數萬名培養成思維、行動都像英國人的印度官員來治理。

我很反對一個社會不把菁英培養成出類拔萃的人才。我很反對以出生決定社會地位的封建社會。最好的例子就是印度的種姓制度。

你只要瞧瞧印度和中國的營造業,就會明白把事情做好和光說不練兩種業者的差異有一部分是因為印度是個非常多元化的國家不是一個國家,而是講330種不同方言的32個不同的國家在中國,百分之九十的人口為漢人,語言雖然腔調不同,文字卻相同。如果你在德里站起來用英語演講,12億印度人當中或許2億人聽懂你在說什麼。如果你用印度語說話,或許有25000人聽懂你在說什麼。如果你用坦米爾語演講,或許有8000萬人聽懂你在說什麼。因此,中、印兩國差異很大我們在拿橘子和蘋果比較我要再做說明,以免被誤解。印度的上層階級一點兒也不遜於世界上任何國家的菁英。婆羅門僧侶階級和世界各地菁英一樣聰明才智高超,但是他們面臨同樣的障礙。依據他們的種姓制度,如果你是婆羅門,卻和非 婆羅門嫁娶,你的階級要下降,因此每個階級的基因就被凍結起來。

未來十年印度的經濟前景相對於中國的經濟前景是什麼情形?

別把印度和中國相提並論。他們是兩個迥然不同的國家。但是,印度這樣子就出局了嗎?不。印度比整個東南亞國協加起來還大。

印度的民主模式尤其是相對於中國的專制模式,對亞洲其他國家有什麼意義?

如果印度能比中國模式得到更好的結果,那就很有意義,可是不會。

民主不應該被拿來做因循苟且的遁詞。有許多專制政府經濟失敗的例子。也有許多民主政府經濟表現十分優異的例子。真正的議題是任何國家的政治制度,不論是民主或是專制,是否能夠凝聚在經濟成長,並替大家創造就業機會,一定需要政策共識,並且要確保這些政策沒有大漏洞,能持續一致的執行。

印度能在亞洲做為反制中國的戰略力量嗎?

我有個自私的動機,希望印度在全球政治上能儘早崛起為經濟大國。如果印度沒有崛起,亞洲將會沉淪。(這是李光耀1974年對塔他J. R. D. Tata說的)
韓國太小,越南也太小,東南亞則太相異。你需要有個大咖來維持平衡。

地緣政治和全球化的未來

往後十年,世界將會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第一,是歐元區。如果希臘債務危機不能處理得當,將波及葡萄牙、西班牙和義大利。接下來就會出現連鎖反應,不僅傷害歐洲的經濟,也傷害到美國和中國的經濟。

第二,是北朝鮮這個長年不斷的問題。年輕的金正恩上台了,試圖向全世界展現他和先人一樣大膽、敢冒險。 第三,是日本的停滯,這間接影響到整個亞太地區。日本社會老化已妨礙經濟。日本因為希望維持民族血統純正,也不接受外來移民。 第四,是中東可能因為伊朗正在發展核彈而爆發衝突,這勢必對市場產生災難性的重大衝擊。伊朗的核子計畫是全世界最可能搞砸了的挑戰。中國和俄羅斯不太可能執行聯合國的制裁行動,並且如果伊朗覺得他們執行制裁行動的可能性不高,伊朗將當成默許而繼續研製核彈。不論美國是否支持,以色列在某個時點將被迫決定,是否要試圖摧毀伊朗固若金湯的地下掩體。如果伊朗有了核彈,沙烏地阿拉伯將向巴基斯坦買核彈,埃及也會向別人買核彈,接下來是中東各國競相核武化。再來,這個地區爆發核子戰爭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你從全球金融危機學到什麼教訓? 

全球財金危機是因為監理制度過度自由,加上認為完全自由的市場將允許極大的創新,並把資金分配到報酬率最高、最賺錢的企業去的觀念所造成。當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決定,不必再監管衍生性金融產品之後,點燃導火線。一旦你發現你可以把一大堆好資產和壞資產冶於一爐,把風險轉移到歐洲及世界各地,你等於展開龐茲式(Ponzi)詐騙,遲早總會停下來…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工作就是替自己賺取最大的利潤,因此光是譴責銀行家及獲利者並沒有道理。你定了這些規則,他們是按這些規則行事啊。

使世界起了永久性改變的是科技,是人類克服自然,遠勝過政治和意識型態面所有的改變…比起其他任何因素更影響你們這一代生活的,是科技加速改變。由於人類基因組已經繪製完成,你將會更健康、更長壽。未來幾十年生物科技的發現將大放異彩…全世界會有更多食物和商品供給消費。貿易和投資將在全球擴張,並且愈來愈多新興國家的消費社會也會大盛…愈來愈多人享受到經濟成長的果實,更加繁榮。

但是全世界人口大增也產生嚴重的問題: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冰原融解,並且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改變了全世界的氣候。人口密度大增之後,人類爭奪全世界同一個有限度的空間,及其有限的資源(如石油),摩擦與衝突將會增多。還有其他深刻、難解的問題:愛滋病、毒品走私、非法移民、全球黑道 等等。這些和全球恐怖主義都是全球化世界的一部分。

當前的世界充滿前景,也暗藏危險。新科技、即時通訊和快速交通已把全世界整合起來。人人都清楚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移民蔚為風潮。數億人從貧窮國家向富有國家移入,以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大改變已在發生中。美國和歐盟等既有大國,必須接納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等新興國家。其他許多開發中國家…也努力試圖追上。同時,每天釋出的二氧化碳有增無減,地球暖化的現象還在持續。氣候變遷將大大改變我們的棲息地,可是我們無法預測將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今天最大的挑戰是就全球經濟均勢的結構大變化做調適。未來數十年,中國以世界貿易組織成員身分在世界經濟中充分競爭,一定會出現劇烈轉變。印度不會脫隊…我們必須提升我們的教育、技能、知識和科技水平。在知識經濟中,科技日新月異,人人都必須終身學習。那些沒受過良好教育,以及未能被重新訓練為熟悉電腦、或在每五到十年學習新技能並且汲取新知識的人,將會發覺愈來愈難在一般工廠找到工作,因為這類工廠在新加坡已無法維持經濟生存。

李光耀是如何思考的

人生有一個事實,那就是無論事情是大是小,天底下沒有兩件事是平等的。生命絕無平等可言。即使是長得一模一樣的雙胞胎,也有一個先誕生,排行在前。人類是如此,部落是如此,國家也是如此。

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個宗教、沒有一個意識型態能夠征服世界,或依據自己的想法改造世界。世界太多樣化了。不同的種族、文化、宗教、語言和歷史,需要不同的道路走向民主與自由市場。全球化世界裡的社會—藉由人造衛星、電視、網際網路和旅行相互連結—將會相互影響。哪一種社會制度在發展的特定階段最符合其人民的需求,將由社會達爾文主義所決定。 我成長在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不自覺地成為儒家思想的信徒。儒家的信念是人人以君子自我期許,社會必將大治;思想就這樣灌輸進來。最高理想就是君子…這代表他不做奸邪壞事、他努力行善事、他忠於父母、忠於妻室、好好教養子女、善待朋友,是皇帝忠心耿耿的好臣民…基本哲學是社會要順利運作,必須以民眾利益為念,社會優先於個人的利益。這和美國個人權利至上的原則大不相同。 我出外旅行時…會注意觀察一個社會、一個政府如何運作?為什麼他們好?…思想不只是來自閱讀。你可以閱讀到好點子,但是你如果不能把它化為己有,它根本就與你無關…我一再努力汲取別人之長…你絕對不能低估與有學問的人討論問題的重要性。向高人請益要比吸收或博覽群書更加有效。因為在簡短的對話中,你可以從學識及經驗淵博的高人吸收到他已有的精髓。

我從1973年以來學到什麼?對人類及人類社會有些更基本、改變不了的部分有了認識;對人類及社會那些可以加以改進、或是退步、甚至崩潰之虞,也有更深的體認…我體會到文明社會有多麼脆弱…我也了解到個人成就根本不重要。人到六旬,遠比五十之齡,更能體會所有世俗的光榮和成就皆是過眼雲煙;和知識、道德或精神成就相比,感官的喜悅只是短暫性質…我不禁忖想,我之為我,有多少是天生的、又有多少是後天培養的?如果我沒有經過奮鬥冶鍊,我會是如何不同的一個人?…做過生死攸關的決定,也經歷一個又一個嚴酷的危機,我的觀點、志向和優先目標已歷經根本的、我相信也是永久的轉變。我或許在形體、心智和情感等硬體面沒有改變。但是在軟體面,例如對神、光榮或黃金的反應,已受到我的經驗 之制約。換句話說,不論硬體(天生)多麼寬宏大量,沒有軟體(後天培養),硬體也不會有太大成就。

從我對人民及領導人的經驗觀察,我相信一個人百分之七、八十的能力、癖性和脾氣是遺傳來的。你受孕形成生命的那一天,至少七成已經在子宮內定了。如果你註定要成為能幹的人,你會成長為能幹的人。如果你註定遲鈍,你會成長為遲鈍的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改變這一點…我不相信美國人書上說的,你可以教人如何當領導人。我認為,你要嘛生來就是領導人,否則你就不會是領導人。你可以教人當經理人,你沒辦法教人當領導人。他們必須有格外的驅力、氣魄、韌性及克服萬難的意志。   

●有誰是你敬佩的領導人,為什麼?
   
戴高樂、鄧小平、邱吉爾。因為戴高樂膽氣過人。他的國家已被占領,他只是個一顆星的將軍,而他代表法國…當英軍和美軍奪回北非時,他到了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他在那裡碰到一位法國四星上將。他說:「吉拉德呀,你是法國將軍。幹嘛讓美軍在外頭站崗保護你?」他是個硬漢…他有膽氣和才幹。鄧小平是個偉人,他把一個即將像蘇聯那樣內爆的一窮二白國家,改造成今天這個樣子,即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邱吉爾,是因為如果換了任何人來做都會放棄,可是他說…「我們將在灘頭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在街頭作戰。我們絕不投降。」當你的部隊已被打敗時要說這樣的話…需要極大的意志、活力和決心不向德國人低頭…

如果你問美國人,他們敬佩誰,他們會說羅斯福。但是羅斯福有兵力,也有美 國的 工業力量。  

●你希望後人記住你什麼?   

我不想被認定為政治家。首先,我沒把自己歸類為政治家。我自認為是個有決心、堅持不懈、一以貫之的人。我立志做大事。我努力追求,以迄成功。就是這樣而已…任何人自以為是政治家,需要去見心理醫師。  

作者介紹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貝爾弗科學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國國防部特別顧問。 

羅伯特‧布萊克維爾(Robert D. Blackwill):外交官、政治學者、貝爾弗科學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理事會和董事會成員,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  

艾利‧韋恩(Ali Wyne):貝爾弗科學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購書:中文版(時報文化)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qg%28SellItems%29&id=BCB0215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019526
尊重自己的文化(轉貼)孟買民眾慶祝印度曆新年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孟買民眾慶祝印度曆新年

今年的印度曆新年是4月11日,印度孟買的市民身著傳統的服裝遊行慶祝新的一年。 
美聯社

【2013/04/11 聯合新聞網】



全文網址: 孟買民眾慶祝印度曆新年 | 鏡頭寫真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7824502.shtml#ixzz2QARmjfpX 
Power By udn.com 

曼谷札記/馬來人字典裡 沒有「義」這字

2015-02-06 04:20:44  聯合報 曼谷記者 林以君

情境圖 ingimage

分享
馬來西亞華人說,馬來人不講「義」氣。乍聽,會一楞。

馬來西亞有一群華人用了近卅年的時間,藉由翻譯華、馬文學作品拉近華人與馬來人的距離。近十五年他們開始把「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及「三國演義」翻成馬來文版。

翻譯之難,在於如何用另一種語言當支撐,翻過一座座文化差異的山頭,還能夠不失原意。

馬來西亞「翻譯與創作協會」在漫天字海中翻找「三國演義」的最佳詮釋方法。「譯創會」會長吳恆燦說,「桃園三結義」對華人很重要,因為華人講義氣,「馬來人就是少了這一點,少有感恩想法」。

三國人物以關雲長(關公)最能貼切詮釋「義」,關羽「義薄雲天」的忠義形象更深植在華人心中。翻譯三國演義,如果「義」字翻不到位,這怎麼行。

吳恆燦和參與翻譯的學者所能找到最接近「義」的馬來文是「Setia 」,勉強接近的華文是「效忠」。

「Setia」範圍很大,對國家、朋友、師長、夫妻到伊斯蘭教的「阿拉」,都可以用「Setia」,卻與華人所認知的「義」還有距離。

馬來人沒有「義氣」的概念,但絕非不知感恩,而是因宗教信仰,每年「歸零」,施與受之間自有應對。

大部分馬來人信伊斯蘭教,「開齋節」如華人過農曆新年,開齋節後朋友間的好事、壞事都「一筆勾銷」,「你原諒我,我也原諒你」。感激歸感激,「所有你幫過我的事,我都向阿拉交待過了」,這些事「不會放在頭腦裡」。

馬來文和華文對同一件事的解釋本就不同,例如,馬來文形容見識不足的人,就如同趴在椰殼下的青蛙,以為天空就只有椰殼那麼大而已,這就是「井底之蛙」。不懂文化差異的華商曾抱怨,不講義氣算什麼?馬來人尊敬朋友,但要他們用華人印象中的「忠義」、「義氣」對待人,不太可能。

翻譯不難,最難「翻」的是文化障礙,馬來文沒有「義」、「義氣」,就是文化差異,不是誰對誰錯。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47572
(轉貼)這樣的印度你還會嘲笑嗎?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樣的印度你還會嘲笑嗎?

印度實現免費醫療制度,無論是上至心臟病,下至感冒牙痛等,都可以在豪華的印度醫院裏接受免費治療,治療期間還有標準為10美元/日的營養補貼,也就是說住院期間的飲食支出也是全免的。而且患者還可以為世界的醫學研究提供個人的治療情況,為世界醫學事業作出貢獻。

印度實現免費的教育制度,在印度,所有適齡兒童都必須強制入學接受教育。但是並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學校方面還提供免費的午餐。而且這個免費教育的範圍是從幼稚園到大學,為了鼓勵一些外來移民和印度的少數民族入讀普通的學校已融入印度社會,政府還對此有補貼。完善的高等教育,印度的高等教育體系承襲英國的高等教育制度,是人類最完善的高等教育制度。印度理工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理工大學,在美國和印度的教育界有“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到麻省理工來的”的說法。

印度實行民主選舉制度,所有的議員、官員都由選舉產生,每隔四年舉行議會選舉,選出議會及總統,每到這個時期,印度都會有十多億人前往投票站投票,填寫選票之後,虔誠的印度人還會把選票回執戴在身上,因為印度人民相信,有選票庇佑,出入平安,能治百病。

印度經濟發展迅速,目前印度是金磚四國裏發展最好,經濟結構最完善的。現在印度已經建立起完善的工業體系,在化工及鋼鐵方面均為世界第一,例如世界第一的鋼鐵企業安賽樂米塔爾。在制藥和IT技術方面也經次於美國,遠遠超越以低端製造業為主的中國和依賴資源出口的俄羅斯與巴西。

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實現自由經濟貿易制度,在印度是除非是公共事業行業之外是沒有國企的,所以印度最大的企業都是私營企業如塔塔、信實、威普洛、旁遮普等。而且印度政府的立場是支持內資,限制外資。所以即使華為這樣擁有技術和價格優勢的企業,在印度也發展困難。

印度發展不搞先發展後治理的模式,上世紀印度獨立時,美國著名化工大王杜邦拜訪印度向尼赫魯總統建言,在印度開設化工廠。但尼赫魯總統拒絕了,他說,潔淨的恒河水是印度人的母親河,絕對不能有一絲污染。60年來印度從來沒有化工問題,並且建立了以機械,鋼鐵,生物技術,IT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工業。

印度與中國都是世界五大文明發源地之一,印度擁有比中國更淵源流傳的歷史,所以擁有同樣歷史自豪感的中國人非常容易融入印度社會,在印度社會裏,中國人是屬於帝利階級,受到印度人民的尊敬。不會像其他國家一樣受到歧視。

  印度的老百姓,實實在在地分享了經濟增長的成果。當下,印度人平均月工資65112盧比,約合人民幣6650元。其中孟買和班加羅爾人均工資最高,目前人均約8.6萬盧比,折合人民幣12700元;與中國接壤的東北部首都地區最低,月均工資在52000至48000盧比(人民幣4200至5360元)之間。

美國《福布斯》雜誌統計”印度40富豪榜“,其中排在前四名的富豪財富綜合高達2000億美元,比中國富豪福布斯榜的前50名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而且其中有傳統的石化、鋼鐵行業,也有新興的IT技術和制藥行業。但是前40名單裏沒有一個從事房地產的。

  印度目前人口將近12億,但是在如此龐大的人口,印度政府從來不搞計劃生育,並且鼓勵生育。這是因為印度的糧食自給率非常高,印度自1973開始綠色農業以來,目前糧食自給率達到170%,在保障國內供給的同時還有餘力供應其他國家,例如中國、菲律賓、孟加拉等國家。去年中國從印度進口將近六千多噸稻米。

印度有很多苦行者,他們從事苦修來探尋人生的道理,很多人會奇怪他們沒有收入,如何度日呢?實際上因為印度糧食產量非常高,政府每年會免費給印度的寺廟撥給大量的糧食,這些寺廟則免費提供食物給苦修者和遊客及居民等。所以印度從來沒有餓死人,更沒出現過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的說法。  

印度有一部完善的規定議會民主政體的憲法,這是印度民主政治的標誌。經過多次修訂,這部憲法多達395條,1000多項具體條款,號稱“世界上最長的憲法”。印度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從政治上確定了私有制在國家中的統治地位,同時規定公民的平等權、自由權、文化教育權和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權。 

印度的電影業:印度的歌舞劇,韓國的歷史劇,日本的倫理劇,臺灣的苦情劇號稱亞洲影視業四大代表,其中印度歌舞劇位居首位,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印度沒有審查制度,題材自由發揮。所以培養了號稱寶萊塢的孟買影視城,年產影片七千多部出口額近70億美元。其中《印度超人》《米高傑克遜》等風靡全球。有人會問為什麼印度的電影總是要穿插歌舞?這正是印度人民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的體現,在民主的制度下,每個人都充滿了幸福感,自然會載歌載舞。

印度國營鐵路是印度為數不多的國企,作為公營企業是被限制盈利的。印度火車大多是是免費的,可以隨時上車,隨時下車。儘管每年依賴印度政府財政補貼,但是印度國營鐵路一直拒絕出售車票牟利。印度國營鐵路的社長Lakeshi.Mohan表示納稅人修築的鐵路就應該無償的為印度人民服務。  

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每一個措施都是為人民所考慮的,印度的鐵路從來都是以慢速運行,方便人民可以隨時上車下車。因為印度的鐵路都是免費的,可以隨時爬上車,也可以隨時下車。  

這就是真實的印度,這樣的印度你還會嘲笑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43448
過猶不及 不學二流(轉貼)韓籍交換生:台灣沒有真正韓國專家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韓籍交換生:台灣沒有真正韓國專家

金俊植
圖/擷自台大意識報

泡菜與番薯 獲熱烈轉載

台大校園內的獨立媒體「台大意識報」昨天刊出一篇「泡菜與番薯,Life is good?」,訪談首爾大學中文系大三的金俊植來台交換半年來的心得,引起臉書的熱烈轉載。金俊植提出對台灣的評價,認為在台灣任何想法、任何身份、任何一種穿著都可以被接受,這樣的環境好令人羨慕;但他也批評,台灣根本沒有真正的韓國專家,都不夠深入也不夠批判。

金俊植在訪談中指出,雖然台灣有統獨問題,但這樣的討論很令人羨慕,每個人都有自己關於「到底國家是什麼?」的想法,因為在韓國,目標很明確,沒有辦法挑戰。

韓國人民 為國家存在

他說,其實每次看台灣主流媒體提到韓國 ,說什麼韓國簽FTA競爭力太強 、台灣企業要緊張、台灣人要團結等等 ,他都覺得很荒謬 。在台灣關於韓國的報導都不提負面因素 ,韓國人達成經濟之後, 失去了什麼? 沒有人告訴你。 像台灣現在在拚經濟嘛,達成目標以後,會失去什麼?在韓國很明顯能看到,達成競爭力後,人民並不幸福。韓國人的心態是「人民是為了國家存在的。」我們非常犧牲自己,被大企業剝削、被國家剝削。像他當兵兩年,一小時才領臺幣兩塊錢,沒有人覺得不對,這完全是為了國家。臺灣反過來,好像太分裂了,自己最重要,國家不知道在哪。

金俊植舉例說,在台灣,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懷疑,但韓國卻不是這樣,在韓國沒有同志,「我就沒有任何一個同志朋友」,又或許只是有卻不敢告訴大家。在韓國大家都穿的一模一樣,就像是他第一天到台大上課,按照韓國的習慣都是穿西裝,但他穿西裝走近教室,轉頭一看,不僅沒人穿西裝,還有人穿拖鞋,讓同學都以為他才是老師。

韓國企業 來不及轉型

金俊植更談到反媒體壟斷與反核,他指出,韓國過度依賴大企業,依賴度高達40%,根本來不及轉型,就像是台灣可以趁著核能發電只佔總發電量16%的時候反核電,但韓國根本沒人會提出,也有學生反媒體壟斷,雖然台灣的媒體有部分很荒謬,但至少有多元不同的聲音。

「我好羨慕台灣」

金俊植直言:「我好羨慕台灣。」韓國的年輕人只能想辦法畢業後擠進大企業,只要有人站出來反企業壟斷,肯定會被列入企業黑名單,絕對進不去大企業工作,台灣能反對各種事,反旺中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韓國,我們沒有選擇,真的沒有選擇。」金俊植還指出,台灣介紹韓國都只說好的方面,告訴台灣人要愛國,要愛用國貨,但台灣轉型成韓國那樣的模式,肯定會不快樂。

※延伸閱讀》 
‧台大意識報/泡菜與番薯,Life is good?
‧台大大陸社/韓國現代史讀書會 
‧愛跟韓比 媒體恐造成國人信心負面影響

【2012/12/10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韓籍交換生:台灣沒有真正韓國專家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55823.shtml#ixzz2EijjfD50 
Power By udn.com 


愛跟韓比 媒體恐造成國人信心負面影響

台灣媒體喜歡將韓國與台灣的發展做比較,但韓國駐台代表說,媒體若長期負面報導強調本國不如人,恐怕會讓人民對國家失去信心。

無論是社會新鮮人薪資、經濟發展、文創娛樂產業等方面,媒體總愛比較台灣與韓國的表現,各式批評常讓台灣人覺得身陷窘境。

駐台北韓國代表部代表丁相基接受「全球中央」雜誌專訪時表示,通常民眾對本國要求較高,拿外國的優點來批評自己也是一種愛之深責之切的表現,批評是為了刺激政府做得更好。但他也提醒,媒體若長期負面報導強調本國不如人,恐怕會影響人民,逐漸對國家失去信心,甚至打擊自尊心。

他說,台、韓兩國輿論在與外國做比較時,前者常見聚焦式、後者則多採分散式。就像近來台灣常拿經濟文化娛樂等與韓國集中式地做比較,凸顯了雙方的對立與競爭感,而韓國則與各不同國家在各領域上做比較,所以對台灣並無針鋒相對的情緒。

丁相基對於台灣的醫療健保、言論自由、教育、人權、快樂指數等讚賞不已,他覺得台灣在各方面具有優勢,應善加利用。

※延伸閱讀》
‧投票/媒體愛拿台韓相比,會影響國人對國家的信心嗎?

【2012/12/04 中央社】



全文網址: 愛跟韓比 媒體恐造成國人信心負面影響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43024.shtml#ixzz2EijzaKPO 
Power By udn.com 

韓籍交換生:韓達成競爭力 人民不幸福

金俊植 
圖/擷自台大意識報
韓國近年常被台灣拿來比較,然而,在一般韓國人的眼中,對於台灣的看法又是什麼呢?一位首爾大學中文系三年級、來台灣大學當交換生的金俊植,昨日在《台大意識報》發表「校園意語:泡菜與番薯,Life is good?」一文,文中他探討台灣人看台韓,與韓國真實社會的差異,該文也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被國家、企業剝削 韓國人民不幸福

金俊植指出,每當看見台灣主流媒體提到韓國簽FTA競爭力太強,台灣人要團結等報導,他都覺得很荒謬,因為台灣對於韓國的報導幾乎不提負面因素。他認為,在韓國其實很明顯能看到達成競爭力後,人民並不幸福,因為韓國人的心態是「人民是為了國家存在的。」他們非常犧牲自己,被大企業剝削、被國家剝削。但台灣卻是反過來,認為自己最重要,國家卻不知道在哪。

金俊植表示,韓國是一個高度壓迫的社會,各個社會單位壓迫個人,家庭、學校、老師都壓迫你,你要演好你的角色,社會完全軍營化,當明星的也要被公司剝削,而當學生的,從小就被教導要往資本的方向走,才能達成一定的社會階級。

反觀在台灣,所有一切都可以被懷疑,每個人都有自己關於「到底國家是什麼」的想法,這種懷疑的精神可以讓社會很多元。每個人想穿什麼就穿什麼,不過台灣人普遍不知道自身擁有的社會有什麼好處,還有該怎麼保留。

韓國大企業太強勢 社會難有批判聲音

而針對韓國大企業的壟斷現象,金俊植說,韓國被大企業壟斷約有40至50年了,三星甚至可以控制李明博。比如說馬英九有633政策,那要靠誰達成?一定是鴻海幾個大企業。韓國有747,要達成的話也必須依賴這幾個大企業。

那如果韓國有反旺中這類的活動,他會站出來嗎?金俊植坦言絕對不會,因為大企業會有黑名單,反對的人絕對進不去大企業工作。但偏偏韓國一般上班族的薪水跟台灣的22k差不多,所以大家都拼命往大企業跑,「整個社會,特別是學校,很悶,沒有反對的聲音出來。台灣目前往韓國這樣的方向發展,有一天,也許換你們沒辦法再站出來。」

金俊植還指出,韓國政府雖然沒有直接控制媒體,但媒體從沒批判過李明博,也沒批判過三星。「因為你一批判,廣告就不見了。如果在臺灣,鴻海不給你廣告,還有別家。不過在韓國,沒有三星的廣告等於其他大企業的廣告也沒了。韓國有中小企業嗎?沒有,什麼都沒有。媒體還敢批判嗎?敢批判的一成媒體有是有,但是賺不到錢,越來越薄弱。」

金俊植認為,現在台灣人都舉韓國當例子,但當有一天,「你們轉型到像韓國這樣的模型也不會快樂。」



全文網址: 韓籍交換生:韓達成競爭力 人民不幸福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56008.shtml#ixzz2Eik6F7Fl 
Power By udn.com 

「韓國多好? 高自殺率沒人提」

韓籍交換生金俊植
圖/擷自台大意識報
台大學生刊物「台大意識報」最近登出一篇名為「泡菜與番薯,Life is good?」的報導,專訪韓籍交換生金俊植,談他來台一年的觀察,文章在網路上熱烈轉載。金俊植昨晚接受聯合報訪問時表示,台灣人只知道韓國經濟發展,以為韓國一切美好,但成功背後的高自殺率、惡劣勞工條件,台灣人卻少知悉。

金俊植直言:「我好羨慕台灣。」他表示,在台灣任何想法、任何身分、任何一種穿著,都可以被接受,這樣的環境好令人羨慕;韓國只要有人站出來反企業壟斷,肯定會被列入企業黑名單,絕對進不去大企業工作,但台灣能反對各種事,反旺中就是最好的例子。

金俊植表示,台灣很少報導韓國的負面消息,媒體提到韓國,都只強調經濟發展成功;但隨著經濟成長,韓國人所面臨的高自殺率、工時長,甚至社會福利、健保等社會議題幾乎不提,讓台灣人徒留美好的想像。

金俊植舉例,在台灣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懷疑,但韓國卻不是這樣;在韓國沒有同志,「我就沒有任何一個同志朋友,」又或許是其實很多人不敢講出來。

他說,韓國人的心態是「人民是為了國家存在的,我們非常犧牲自己,被大企業剝削、被國家剝削。」像他當兵兩年,一小時才領台幣兩塊錢,沒有人覺得不對;台灣反過來,好像自己最重要,國家不知道在哪。

金俊植指出,在韓國能很明顯看到,提升競爭力的背後,人民並不幸福;但台灣卻仍朝著這個目標向前,達成目標後,會失去什麼?他擔憂,台灣的良善多元價值,會在拚經濟,一切向錢看齊氛圍下,逐漸喪失。

金俊植表示,韓國大企業壟斷是長期以來的現象,他憂心台灣也逐漸出現這樣的趨勢,「尤其用錢就可以買到媒體。」他指出,來台灣一年,發現台灣言論自由度正在降低,企業財團規模日漸擴大,已經「回不去了」。



全文網址: 「韓國多好? 高自殺率沒人提」 | 台灣人美化韓國?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557654.shtml#ixzz2EikDcY36 
Power By udn.com 

台灣學生看韓流 背後失去什麼?

台大意識報最新文章「校園意語:泡菜與番薯,Life is good?」在網路上引發學生熱烈討論,有學生擔心台灣將重蹈韓國覆轍,未來社會只剩下一種聲音;也有學生認為,不該只看到韓國經濟發展,而不去思考經濟發展背後的韓國失去了什麼?

長庚大學醫學系學生張復舜指出,這篇文章反映出台灣和韓國最大的差異,在於韓國已經是「高度壟斷」的社會,不但媒體壟斷、資本壟斷,連政治意識也是壟斷的。他憂心,台灣目前正走在成為下一個韓國的道路上,假如民眾沒有危機意識,將來台灣社會很有可能只剩下一種聲音,所有人都只追求同樣的目標。實際上在韓國除了外表可以整形,文化、思想也就像是被整形般,人人都只崇拜單一的範本。



全文網址: 台灣學生看韓流 背後失去什麼?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555827.shtml#ixzz2EikK9TcG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01039
過猶不及 不學二流 我太西化 韓多傳統(轉貼)韓籍交換生:台灣沒有真正韓國專家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校園意語:泡菜與番薯,Life is good?

受訪者簡歷

  金俊植,首爾大學中文系三年級生,來臺逾半年,目前是臺大中文系的交換生。自今年十月初開始,每周五於大陸社舉辦韓國現代史讀書會。

為什麼會想來臺灣?

我在韓國辦過臺灣史讀書會,臺灣有國際上幾個很有特色的現象:臺灣人有一種精神分裂、國家分裂的狀態。我們很感興趣,就自己找一些書來讀。通通唸完、開讀書會,會後有十個學生來臺灣 ,學校也有補助 ,安排一星期的行程看臺北 、金門島等等 ,那時候想:「臺灣真的不錯耶」,就來了。

首爾大學的學生或一般韓國人對臺灣人的想法是什麼?

坦白說 ,沒有看法 ,因為在主流韓國社會中臺灣不見了 ,就像臺灣人只看到美國 、日本和中國大陸一樣 。我們看臺灣 ,基本上通過大陸的視角,聽過郭台銘,偶爾出現馬英九,從來沒聽過民進黨。然後前年臺灣不是簽ECFA嗎?韓國人很緊張, 「怎麼辦? 臺灣跟中國合作 ,已經零關稅打進中國市場 ,韓國呢?」跟你們聽到韓國簽FTA的反應一樣 。 那時報紙寫華人大聯盟欺負韓國人 ,還提出一個專門名詞叫 “CHIWAN” , China 和 Taiwan。一個華人的經濟團體,就像明星團體一樣要進攻韓國企業,很恐怖。

在臺灣參加過印象較深刻的活動有哪些?

我不想特別提一個活動,因為我交換來臺大本身就很特別。臺大的校園環境完全不一樣,有學術環境能讓像意識報這樣的社團運作。韓國根本沒有這樣的環境,首爾大學的異議性社團在我入學時,大部分都倒掉或地下化了。韓國人每分每秒都要做對未來找工作有意義的事, 這是作為韓國學生很基本的事情。 像我大一時 ,同學全都在準備公務員考試 。去圖書館看,大家都看一模一樣的書。反過來說,我覺得臺大學術環境太好,但是你們都不認為。

跟臺灣人交流的經驗中,有沒有不太能適應的地方?

好問題,太多了。比如說韓國人從不各付各的,我在韓國都是學長、老師請客。還有韓國人不喜歡算錢,像85塊的便當,臺灣人是真的數85元,但是韓國人直接拿100元不找就走了。之前跟同學吃飯,一個人要85元,我拿90元出來就先走了。對韓國人來說這樣就可以了,但是臺灣同學跑過來還我五元,在韓國人的觀念裡,這代表「我們不是朋友」,因為朋友之間不算錢。我們家庭的觀念會擴大到朋友、社群,甚至國家。我們是一家人,家人不計較錢的,所以韓國人的人際關係非常密切,不像臺灣超級遙遠,不知道朋友在哪裡、有沒有朋友。

會想透過不同國家的角度去看韓國嗎?

其實每次看臺灣主流媒體提到韓國 ,說什麼韓國簽FTA競爭力太強 、臺灣企業要緊張、臺灣人要團結等等 ,我都覺得很荒謬 。在臺灣關於韓國的報導都不提負面因素 ,韓國人達成經濟之後, 失去了什麼? 沒有人告訴你。 像臺灣現在在拼經濟嘛,達成目標以後,會失去什麼?在韓國很明顯能看到,達成競爭力後,人民並不幸福。韓國人的心態是「人民是為了國家存在的。」我們非常犧牲自己,被大企業剝削、被國家剝削。像我當兵兩年,一小時才領臺幣兩塊錢,沒有人覺得不對,這完全是為了國家。臺灣反過來,好像太分裂了,自己最重要,國家不知道在哪。

我來臺灣的其中一個原因是: 我們太愛國了, 我希望不要愛國。 我覺得臺灣的經驗對韓國人來說非常重要, 特別是反對國族主義、 國家主義的現象比照韓國的愛國主義。但是來臺灣以後就覺得很荒謬 , 因為你們都舉韓國當例子, 我們要愛國 , 韓國人都用三星,臺灣怎麼辦啊?兩邊都不滿意自己,這是永遠不會滿意的情況,但你們轉型到像韓國這樣的模型也不會快樂。

能否簡單介紹韓國現代史讀書會的規劃、為什麼想辦和有期望達成什麼階段性的目標嗎?

其實辦讀書會是好玩,想透過我的方式跟臺灣同學對話。那這個讀書會是在講韓國現代史,他們要先瞭解韓國,再回到臺灣社會。我之前在韓國辦過臺灣史讀書會,我知道韓國人看臺灣歷史、臺灣現況是多麼荒謬。

讀書會第一階段是了解讀本,我勉強找了幾本書,像這本《韓國學生運動史》比較有趣,這是自由時代雜誌社[註1]於1989年出版的,當年還有臺韓相互比較的動作。我個人認為韓國跟臺灣歷史、社會結構非常像,冷戰後的結構、資本主義後的新自由主義浪潮……面臨的問題其實很相似。只是臺韓斷交後,民間、甚至學術方面的交流都沒了。韓國傾向往中國跑,臺灣就不見了。

第二階段會提到白色恐怖、七零年代的勞工等等,重點是最後──現代資本主義威權體系,像三星幾個大企業的壟斷。臺灣社會對韓國的想像其實很薄弱,藝人是其中之一。我覺得藝人是威權體系下長出來的東西,五個陌生人怎麼會組成一個團體?某天突然說:「我們是少女時代。」其實這些團員完全沒分到錢,一個月一個member只有四萬左右的薪水,相當於普通韓國上班族的薪資。

這裡又分成兩個部分來談:第一個部分,韓國社會完全軍營化。公司非常剝削這些歌手,從中獲取巨大的利益後再去培養其他明星團體。韓國團體每年越來越年輕,藝人還沒上完國民教育就要猛烈的練習,才能成為一個明星。這現象表現出韓國社會的環境。不僅僅是明星團體,學生也是一樣,從小被教導要往資本的方向走,才能達成一定的社會階級。

第二個部分談到大企業壟斷和資本社會。臺灣目前還沒有大企業,不知道壟斷是什麼。好像從反旺中後有一些模糊的概念。而像韓國長期被大企業壟斷,比方說我畢業後一定要在三星、現代等大公司工作,如果在韓國有反旺中活動,我會站出來嗎?絕對不會。反對一個企業壟斷,就是反對所有大企業的意思。他們手上有黑名單,反對的人絕對進不去大企業工作。而大企業跟其他企業的薪水差距又極大,一般上班族拿的薪水跟臺灣的22k差不多,所以大家都拼命往大企業跑。整個社會,特別是學校,很悶,沒有反對的聲音出來。臺灣目前往韓國這樣的方向發展,有一天,也許換你們沒辦法再站出來。現在的臺灣,反旺中還可以去蘋果。但是在韓國,我們沒有選擇,真的沒有選擇。

韓國的媒體環境是不是長期處於被企業壟斷的狀態?

韓國很久以前就有媒體法案,基本上媒體跟政府是獨立的。韓國的政經環境,是政府、企業和媒體,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架構。他們互相合作,又交相聯姻,比如說三星的孫子跟中央日報的女兒結婚,李明博的女兒又跟誰結婚……韓國人的家庭觀念又很龐大,形成社會裡頭一個固定的階級。

臺灣是解嚴後黨政軍退出媒體,韓國政府雖然沒有直接控制媒體,但是有限制媒體的報導範圍。那媒體從日本殖民時期開始就跟執政當局妥協,到現在仍然如此,從沒批判過李明博,也沒批判過三星。因為你一批判,廣告就不見了。如果在臺灣,鴻海不給你廣告,還有別家。不過在韓國,三星、現代已經是一個家庭了。沒有三星的廣告等於其他大企業的廣告也沒了。韓國有中小企業嗎?沒有,什麼都沒有。媒體還敢批判嗎?

敢批判的一成媒體有是有,但是賺不到錢,越來越薄弱。可以說這個三角形的架構都壓迫這一成的媒體。像MBC(文化廣播公司)是反政府的,這次因為李明博直接派自己的人空降董事會,就發動罷工。罷工以後咧?要媒體報導才會有人知道嘛。誰來報?沒有人報,因為他們是一成的。唯一一成媒體罷工,另外九成沒報還批判他們搞社會混亂。慢慢這一成也不見了,沒有希望。

韓國被大企業壟斷有四、五十年了,一個大企業是一個家庭。臺灣中小企業很多嘛,大部分都是全家人當董事。中小企業還好,不過大企業的話,一家人壟斷真的很恐怖。其實三星已經超越李明博了,三星可以控制李明博。比如說馬英九有六三三政策,那六三三要靠誰達成?一定是鴻海幾個大企業。韓國的話有七四七,李明博要達成這個目標的話必須依賴這幾個大企業,要聽他們的話。沒有他們怎麼達成這目標?

韓國依賴大企業大概40%,依賴程度太大了,來不及轉型。就像韓國核能占全國總供電量33%,要談轉型,多麼難!反觀臺灣的核能占供電量的16%還可以想到要節能、要怎麼處理等等,但是已經達到33%時,誰會提出?比較臺、韓社會,我覺得臺灣如果一直往韓國這方向跑,很可能以後就來不及轉型了。現階段以韓國人來看稍微有希望。大致上是這樣子,媒體這部分真的很荒謬,臺灣媒體不錯啦,至少還有蘋果日報。

在臺灣談國族主義,牽涉統獨爭議,有人認為自己是臺灣人、有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尚未形成高度共識。韓國的情形呢?

很羨慕,因為我們太明確了,沒辦法挑戰。臺灣有統獨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關於「到底國家是什麼」的想法,大批不同想法出現,你有你自己臺灣的想法,他也有他自己的,不過兩個人都一樣是臺灣,也許可以一起存在。我覺得這種懷疑的精神可以讓社會很多元。

我無法否認韓國,我還是要認同南韓。在臺灣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懷疑,但韓國不是這樣。像韓國沒有同志,我自己沒有一個同志朋友,又或許應該有但也不會告訴你。大家想法一樣,穿得一樣,長得又一樣。像我第一天來臺大上課的時候,我穿西裝,因為在韓國學生都統一穿西裝。結果轉頭看,後面沒有一個人穿西裝,還有人穿拖鞋,大家都以為我是老師。

韓國是高度壓迫的社會,各個社會單位壓迫個人,家庭、學校、老師都壓迫你,你要演好你的角色。臺灣就無所謂,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我好羨慕。不過臺灣人普遍不知道自身擁有的社會有什麼好處,還有該怎麼保留?我覺得這部分完全沒談,很可惜。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韓國,你推薦哪一本書或一部電影?

其實我覺得臺灣真的沒有,不管是書或所謂的韓國專家,都不夠深入也不夠批判。所以大家就來參加我的讀書會吧!

[註1]自由時代雜誌社為1984年鄭南榕先生創辦且主持的雜誌社,《韓國學生運動史》係自由時代系列叢書第20號,此書於1989年二月出版,是年鄭南榕在抗拒國民黨強制拘提時自焚於雜誌社,而自由時代週刊也於半年後停刊。

本文於 修改第 7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01036
(轉貼)早不把台灣當對手 韓要挑戰日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早不把台灣當對手 韓要挑戰日

韓國近年積極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最快在下月就會邁入「已開發國家」之列。圖為首爾市中心的上班族。
記者林澔一/攝影
今年,是南韓國力傲視全球的一年。韓國貿易總額破兆,成為第九大貿易國;韓美FTA三月生效,全球GDP的百分之六十一因此成為南韓的「經濟領土」;人均GDP更將突破二點三萬美元,南韓早已自亞洲四小龍晉身到世界富國。

早年台灣曾亞洲四小龍之首,南韓殿後,並在亞洲金融風暴中重重跌了一跤;但自從二○○三年南韓擘畫了「FTA Roadmap」(FTA藍圖)之後,兩國命運大不相同。

從人均GDP觀察,自南韓在二○○四年人均GDP首度超越台灣後,兩者差距愈來愈大,國際貨幣基金預測到二○一六年南韓人均GDP突破三萬美元。

「金磚四國」之父歐尼爾預測,至二○五○年時南韓人均GDP將達到六點五萬美元,名列世界最富國家之一。

台灣總將南韓視為競爭對手,但走訪首爾就會發現,很早以前,南韓已不再提及「亞洲四小龍」,南韓早就不把台灣當對手,南韓要挑戰的是日本。

本報系採訪團曾在今年五月走訪南韓訪問當地學界,對於台灣,只有ECFA能稍稍能引起南韓學者興趣。

一位研究南韓產業的學者表示,「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台灣和南韓早已走上不同道路,台灣走代工,南韓則是走向品牌,台灣和南韓是互補關係」。話說得婉轉,實則暗指在產業結構發展上,南韓早已和台灣分道揚鑣,台韓將走向台日合作模式。

近年來在許多產業政策上,台灣開始以南韓為馬首是瞻。南韓總統李明博競選提出七四七政策,台灣跟著提六三三;美牛議題,南韓很快地派出查核團赴美,台灣也依樣畫葫蘆。


圖/聯合報提供

【2012/05/2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早不把台灣當對手 韓要挑戰日 | 南韓躍已開發國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123044.shtml#ixzz1wDTqNCvN
Power By udn.com
南韓躋身20-50俱樂部 全球第7個

南韓朝鮮日報廿八日報導,南韓將於六月進入人均收入兩萬美元、總人口五千萬人的「二○─五○俱樂部」,象徵南韓正式躋身已開發國家行列。目前全球只有六個國家躋身這個俱樂部,南韓將是第七個。

朝鮮日報在頭版頭條引述南韓統計廳的資料報導,南韓人口將於六月廿三日突破五千萬大關、人均收入達兩萬美元。報導說,在國際上,人均兩萬美元是衡量一國是否為已開發國家的門檻,人口五千萬人則是區分人口大國及小國的標準。

南韓在二○○七年人均收入已達兩萬美元,接下來兩年跌回兩萬以下,二○一○年又重新站上兩萬,去年為兩萬一千七百八十五美元。

至於台灣,根據我主計總處官網公布,今年四月底止,台灣人口總數為二千三百廿四萬五千十八人,去年人均所得為二萬一百卅九美元,今年預估為二萬六百零八美元。

南韓統計廳的資料是以一年在南韓居住三個月以上的人口為基準,包括外國勞工在內。

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底南韓總人口為四千九百七十七萬人,平均每分鐘增加零點四三人。以此計算,到今年六月廿三日,南韓人口將首次超越五千萬人。

朝鮮日報和樂金(LG)經濟研究院共同調查世界人口和收入動向後發現,在一九九六年英國加入「二○─五○俱樂部」後,南韓是全球第一個進入此俱樂部的國家。

「二○─五○俱樂部」目前有日本、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及英國這六個國家,分別在一九八七、一九八八、一九九○、一九九○、一九九一及一九九六年入列。

報導指出,這些國家進入「二○─五○俱樂部」後,人口和國民收入多半持續成長,只有德國在一九九○年代初受兩德統一影響,國民收入短暫跌破兩萬美元,但很快就恢復。

韓國金融研究院院長尹暢賢表示,南韓將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的國家中,唯一進入「二○─五○俱樂部」的國家。

朝鮮日報說,南韓總人口在一九六○年達到兩千五百萬,五十二年後倍增。由於南韓進入「二○─五○俱樂部」的時間比其他已開發國家晚,人均國民收入兩萬美元的實際價值也不同於其他國家。

【2012/05/2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南韓躋身20-50俱樂部 全球第7個 | 南韓躍已開發國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123010.shtml#ixzz1wDUFWw6B
Power By udn.com
南韓 躍居已開發國家

南韓將在下月成為全球第7個「20-50俱樂部」的成員,同時達成人均所得突破2萬美元、總人口達5,000萬的條件,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
(彭博資訊)
朝鮮日報報導,南韓將在下月成為全球第7個「20-50俱樂部」的成員,同時達成人均所得突破2萬美元、總人口達5,000萬人的條件,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

南韓統計局27日表示,去年底國內總人口為4,977萬人,平均每分鐘增加0.43人;以此推算,1年內在國內居住3個月以上的人口數(包括外國勞工)將在6月23日首度超越5,000萬人。

另據南韓央行的資料,去年國民人均所得比前年成長9.3%至2萬2,489美元,創歷來新高,在人口逾1,000萬的國家中排名第1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南韓統計局估計,今年南韓國民人均所得將增至2萬3,680美元。

根據朝鮮日報與LG經濟研究院的調查,南韓將是1996年英國進入「20-50俱樂部」後,首個人口突破5,000萬、人均所得逾2萬美元的國家。目前世界上的「20-50俱樂部」成員只有日本(1987年)、美國(1988年)、法國和義大利(1990年)、德國(1991年)和英國等6個已開發國家。

報導指出,1960年南韓總人口為2,500萬人,52年來成長了1倍;且若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南韓國民所得在2010年就已逼近2萬9,997美元,高於義大利同時期的水準(2萬9,480美元),接近日本(3萬3,885美元)和法國(3萬3,910美元)。

躋身「20-50俱樂部」代表南韓正式邁入已開發國家之林。根據往例,成為俱樂部成員後,人口與國民所得通常可望保持此一水準、或持續成長;唯一的例外是德國曾因東西德統一,導致1990年代初期人均所得一度跌破2萬美元。

韓國金融研究院院長尹暢賢說,南韓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的殖民國家中,唯一一個能有如此成就的國家。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芝加哥大學教授盧卡斯(Robert Lucas)則將南韓的經濟發展稱之為「奇蹟」。

【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南韓總統李明博表示,國內反對韓中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聲浪不高,可望在2年內與中國敲定FTA架構。

南韓與中國本月2日同意展開雙邊貿易協商,研擬的FTA架構將允許兩國加入日本的三邊自由貿易協定,李明博認為進展將比「預訂時間更快」。

李明博上周在首爾接受美國財經電視網CNBC專訪說:「此舉不會比韓美FTA的冗長協商來的久,韓美FTA遭逢龐大反對聲浪,韓中FTA卻未引發太多負面情緒。」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2/05/29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南韓 躍居已開發國家 | 南韓躍已開發國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122753.shtml#ixzz1wDUb9PQm
Power By udn.com
南韓以開放政策 逼自己成長

韓國雖然開放美牛進口,但價格較貴的韓國牛肉還是很多人購買。首爾一家超市內的肉品區,商家用看板告訴民眾,韓國牛肉健康無虞。
記者林澔一/攝影
南韓商工部前部長金喆壽認為,南韓國力大幅提升,正是拜FTA之賜。對南韓而言,FTA有兩層意義:一是擴大了經濟舞台,獲得海外市場;二是藉由市場開放,提高國際競爭力。

韓國前大統領盧武鉉曾說:「要想成為發達國家,光努力是不夠的;不挑戰就無法成為發達國家。」韓國為了成為發達國家,從一九七○年代以開放政策逼自己成長。

與美國洽談FTA過程中,很多人本來認為韓國將「亡國」;高麗大學教授李景台說,開放反而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韓國原無大型賣場,後來開放家樂福、Wal-mart進入市場,國內企業也向其學習;而今在韓國大賣場都變成Lotte、E-Mart、Home Plus等,都是國內企業的天下,家樂福和Wal-mart反而撤出韓國市場。

李景台還舉例,二○○六年美國要求韓國廢除國產影片配額制,曾引起韓國藝人集體剃頭抗議,時至今日韓國國片市占率仍達百分之四十,根本就不用擔心洋國影片入侵,韓流反而席捲了亞洲。

韓國官方與智庫認為,透過開放市場,一邊與外國競爭,一邊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實力,成功地穩住了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正因為堅定不移地推進開放政策,勇敢開放門戶,才造就了今天的韓國。

【2012/05/2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南韓以開放政策 逼自己成長 | 南韓躍已開發國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123047.shtml#ixzz1wDV5USPS
Power By udn.com
中韓FTA 李明博:2年內敲定

南韓總統李明博表示,南韓反對韓中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聲浪不高,可望在兩年內與中國大陸敲定FTA架構。

南韓與大陸本月二日同意展開雙邊貿易協商,研擬的FTA架構將允許兩國加入日本的三邊自由貿易協定,李明博認為進展將比預訂時間更快。

李明博上周在首爾接受美國財經電視網CNBC專訪說:「此舉不會比韓美FTA的冗長協商來的久,韓美FTA遭逢龐大反對聲浪,韓中FTA卻未引發太多負面情緒。」

南韓財政部估計,韓中FTA將提高經濟成長三個百分點,並在未來十年內創造卅三萬個工作機會。

本月參訪緬甸的李明博說:「緬甸過去和北韓進行軍備交易,因此推動南韓與緬甸的經濟合作相當重要,我們將協助緬甸步入正常軌道。」華府日前才鬆綁對緬甸的經濟制裁。

李明博表示,緬甸提供南韓企業眾多機會,僅大陸一半的低工資是一大吸引力。

【2012/05/2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中韓FTA 李明博:2年內敲定 | 南韓躍已開發國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123048.shtml#ixzz1wDVQYPYN
Power By udn.com
尹啟銘:未必要跟韓國走同條路

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昨天說:「台灣有自身優勢,培養國家競爭力是長期工作,不一定要跟韓國走同一條路。」

台經院研六所所長楊家彥說,「韓國從來都沒有把台灣當成競爭對手」,「不必事事都跟韓國比」,但是台灣也不能再停留在過去亞洲四小龍的思維裡。

楊家彥說,過去台、韓發展階段類似,在機械、鋼鐵、紡織等產業競爭性高;反觀當前台灣、韓國的發展模式已大不相同,我國應著眼本身優勢,差異化發展,才能保有競爭力。

楊家彥表示,不同於韓國大財團企業,台灣產業結構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靈活度高、涵蓋範圍廣,應抓住這個優勢多元發展,自行車產業即是一例。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也說,台灣當務之急,是提升中小企業附加價值。

楊家彥說,若如韓國自稱,六月躋身「已開發國家」,可見韓國已做到「內外兼顧」,不僅對外經貿布局積極,內需市場也有一定規模。

林建甫說,「人均所得」目前台、韓都差不多,但韓國近年成長速度確實比我快許多,未來台灣應加速六大新興產業與四大智慧產業發展;至於人口規模,台灣難以相提並論,不過我移民政策可以再更開放,以彌補這部分落差。

【2012/05/2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尹啟銘:未必要跟韓國走同條路 | 南韓躍已開發國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123050.shtml#ixzz1wDVrmfS7
Power By 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29462
(轉貼)馬國柔佛與新加坡 早已是共同生活圈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馬來西亞打造超級都會 緊鄰新加坡

馬來西亞柔佛州計畫建造一個比新加坡大3倍的超級都會,並改善連接兩國的海陸空交通。圖為柔佛州(圖中上方) 連接新加坡邊界的大橋。
(法新社)

馬來西亞計畫在緊鄰新加坡的柔佛州建造一個面積兩千兩百一十七平方公里的超級都會,足足比新加坡大三倍,並以個人和企業優惠稅率、放寬外籍知識工作者進駐等獎勵措施,推動這個極具野心的造城計畫。

法新社報導,馬來西亞伊斯甘達(Iskandar)經濟特區是馬國政府二○○六年推行的五個經濟成長走廊之一,該計畫將把現有的城鎮、海港和機場與新建設整合,並在二○二五年前在當地建造主題樂園、國際學校、旅館、醫院與商業區。

馬來西亞大力鼓吹各界投資,就連過去的競爭對手新加坡也不例外。伊斯甘達發展局執行長伊布拉欣說:「我們視兩國為合作關係,因為要創造更多財富就需要彼此。」

新加坡全球資本與發展集團執行長馬丁也對此計畫抱持樂觀態度,他說:「新加坡缺乏建設空間,商業成本日益增加,我們的策略是順著新加坡情勢而動。」馬丁說,他已在伊斯甘達區找房子,準備全家從新加坡搬來。

伊斯甘達區將包括柔佛州首府新山,由於許多當地居民在新加坡工作,貨品也透過新加坡進出口,該計畫將改善柔佛州連接新加坡的海陸空交通。

此外,伊斯甘達區也對外資祭出公司與個人所得稅優惠、開放百分之百外資的商業公司、雇用外籍知識工作者員額毫無限制等措施,吸引外資進駐。伊布拉欣說,投資者反應不錯,第一批招攬投資的基礎工程將於十八個月後完工。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過去頗有心結,一九六五年馬國還將新加坡逐出馬來西亞聯邦,讓新加坡被迫獨立建國。但數十年來兩國逐漸體認合作雙贏的現實,新加坡國營淡馬錫投資公司這次也加入伊斯甘達開發計畫,將在當地建造面積超過兩百公頃的「健康生活城」。

【2011/04/19 聯合報】

馬國柔佛與新加坡 早已是共同生活圈


柔佛州位於馬國南部,是馬國南端的一扇門,與新加坡不論在經濟上或生活上的往來,均相當密切。從小在柔佛出生、現在台北工作的韓先生昨天說,柔佛南部與新加坡兩地已是共同生活文化圈,有點像是中國廣東省與香港。

柔佛州為馬來西亞十三個州屬之一,大小與台灣差不多,首府為新山,是馬來西亞第二大城市,南面隔著柔佛海峽與新加坡毗鄰。柔佛有新柔長堤和新馬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兩條橋長度約莫一、兩公里,兩國也有發行兩地專用的證件,方便車輛快速通關,車道也像機場海關一樣。

經濟上,韓先生說,馬國常有農產品、飲用水輸往新加坡,新加坡則有電子產品輸到馬國;新加坡人在周末假日時,也常至馬國度假旅遊,往來密切,南柔地區已成為兩地共同生活文化圈。

他說,新加坡為抑制汽車數量成長,對汽油有所管制,油價比較貴,先前還有新加坡人為省錢特地到馬國加油;後來新加坡政府怕外匯流失太多,開始管制。

他說,許多新加坡人也是從馬國移民過去的,所以常見同一家族的親屬分散在兩地;現在新加坡因為少子化,很多馬國人也被吸引到新加坡的大學念書,新加坡政府還提供獎學金優惠;新加坡的許多勞工也是從馬國過來的,兩邊常有合作關係。

韓先生覺得,新加坡是進步的國家,柔佛州的柔佛港本來想依賴低廉價格與新加坡競爭,但也沒成功。他認為,行政效率、管理是新加坡的強項,柔佛有些地方地理條件不錯,硬體可能追得上,但軟體方面還是新加坡強。

【2011/04/19 聯合報】

遊樂園、教育城 超級都會應有盡有

馬來西亞伊斯甘達區計畫初步看來相當成功,至去年底各界承諾的投資金額達兩百三十億美元(約台幣六千六百八十億元),比原定目標多出百分之四十八,其中逾四成資金來自海外。

法新社報導,伊斯甘達區商機無限,已吸引許多不同店家進駐。美國知名暢貨連鎖店Chelsea Premium Outlets今年十一月將在此地開幕,亞洲第一間樂高主題樂園二○一二年底也將於此區開張,松木國際電影公司也計畫在此設置亞洲電影製片區。

此外,伊斯甘達區計畫設置教育城,目前全球已有六所學校在此建立分校。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醫學院的伊斯甘達區分校今年年底將招收第一批學生,英國知名寄宿學校馬爾博羅書院也將於今年設置第一個英國以外的分校。

新加坡知名的鷹閣醫院目前正在伊斯甘達區建造一個耗資一億五千六百萬美元的院區,提供醫療旅遊等服務。區內不少地方也在興建高檔住宅與高級公寓。

【2011/04/19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603807
垃圾馬桶亂政 要靠槍擊翻盤(轉貼)菲總統表現 近八成民眾肯定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菲總統表現 近8成民眾肯定

【中央社╱馬尼拉7日專電】
2010.12.07 10:02 am

「亞洲脈動」(Pulse Asia)最新民意調查顯示,近8成的菲律賓民眾肯定正、副總統的施政表現,但調查中並未詳細分析原因。

這份於10月20日至29日進行的調查指出,在1200名受訪的成年人當中,有79%肯定艾奎諾總統(BenignoAquino III)的施政表現,3%不滿意,另有18%沒意見。

副總統畢乃(Jejomar Binay)的民意肯定度比艾奎諾略低1%,為78%,有3%的民眾不滿意他的表現,另19%沒意見。

調查並顯示,100%的受訪民眾聽過或讀過有關艾奎諾和畢乃的其人其事。

總統府馬拉坎南宮發言人陳顯達(Edwin Lacierda)回應,新發布的民意肯定度遠高於5月總統大選時獲得的43%選票,意味著即使是沒有投票給艾奎諾的民眾,現在也對他和內閣團隊有信心。

陳顯達補充,民眾看到艾奎諾在扶貧和反貪等工作上的努力,認為未來一片光明。

雖然正副總統廣獲民眾認可,但在內閣成員中,只有3人獲得過半數民眾的肯定,他們分別是社會福利部長、司法部長和衛生部長。

【2010/12/07 中央社】

菲外匯存底創新高

【中央社╱馬尼拉7日專電】
2010.12.07 08:44 pm

美元強勁流入把菲律賓外匯存底推至歷史新高,截至11月底已達613億美元,較中央銀行全年預測值600億美元多出2%。

菲律賓中央銀行總裁泰譚柯(Amando Tetangco)今天在一份報告中說,最新的外匯存底金額不但高於去年同期的441億6000萬美元和去年底的442億4000萬美元,也高於前1個月的571億5000萬美元。

泰譚柯把外匯存底大幅增加歸因於政府外匯作業、海外投資進帳及央行所持黃金增值。

他說,即使中央政府及中央銀行償還到期的海外債務,但得力於海外菲勞匯款持續湧入、出口及服務業進帳、商務程序外包公司盈利、直接投資以及證券投資,外匯作業得以保持活躍。

泰譚柯補充說,目前外匯存底總額足以支付約10.7個月的貨物進口及服務、勞動支出,同時也相當於菲律賓以原來期限計算短期債務的11.2倍,或是以剩餘期限計算的6倍。

以剩餘期限計算的短期債務,是指在1年以內到期的未償外債,加上未來12個月內公私營業者長期貸款的本金償付。

報告指出,儲備資產扣除短期債務後的淨外匯存底,同樣自1年前的571億美元增至613億美元。

【2010/12/07 中央社】

查前朝貪腐 菲真調會被判違憲

【中央社╱馬尼拉7日專電】
2010.12.07 08:44 pm

菲律賓總統艾奎諾3世就職後不久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以徹查前政府涉嫌貪污及不法情事,最高法院今天宣佈真相調查委員會違憲,必須廢除。

反貪打腐是艾奎諾3世(Benigno Aquino III)的競選口號,他6月30日就職,7月30日即簽署第1號行政命令,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任命前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戴維德(Hilario Davide Jr.)為主任委員,專門負責調查前總統雅羅育(Gloria Macapagal-Arroyo )執政9年間的弊案和醜聞,「為民眾討回公道」。

8月12日,4名在野黨眾議員以真相調查委員會的功能與監察專員辦公室重疊,要求最高法院廢除。

最高法院今天以10比5的票數,判決總統府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違憲,最高法院代理新聞官蓋拉(Gleoresty Guerra)說,憲法規定法律之前所有國人均應獲得平等保護,但真相調查委員會顯然是針對特定對象,也就是雅羅育政府,而排除先前其他政權的貪污指控。

蓋拉補充,雖然最高法院法官大多數是雅羅育時代所任命,但他們的判決與政治色彩無關。

總統府發言人陳顯達(Edwin Lacierda)對最高法院這項判決表示失望,聲稱這只是行政部門暫時性的挫敗,艾奎諾3世肅貪、改革的決心不變。

陳顯達說,總統府備有其他對策。但他並未做更詳細的透露。

最高法院限馬拉坎南宮15天內提出答辯。

【2010/12/07 中央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317394
(轉貼)與中共競爭 印度勝在人口與民主?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與中國競爭 印度勝在人口與民主?

‧美國之音中文網 2010/11/07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袁野/華盛頓電】
中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跟自己的鄰國在經濟方面似乎已經水乳交融;然而在地緣政治方面,它跟鄰國的猜忌卻仍然不能消釋。而美國重返亞洲的努力則在這個地區得到了廣泛的積極回應。美國之音財經縱橫節目正在播出大型專題系列報導《鳥瞰中國及其鄰邦》,全面反映中國與其鄰國的經貿關係發展,分析中國和美國在重塑亞洲過程中的互動關係。今天請聽第五部分「中國和印度:在競爭中求合作」,解剖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特殊關係。

在新興經濟體中,印度和中國常常被相提並論。人們在談到兩國經濟成就的時候,「龜兔賽跑」、「龍象之爭」、「中印共同體(Chindia)」等說法不絕於耳。

兩國進入21世紀後都經歷的持續高速發展,但軌跡不同。看好中國的人說,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印度4倍,人均GDP是印度的三倍以上,中國每年的出口總額幾乎相當於印度的GDP,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印度的八倍。

但對印度經濟更樂觀的人則認為,印度的經濟結構更加平衡、合理;印度的增長倚重面向未來的IT產業,而不是製造加工;印度和美國的夥伴關係更加自然平順,不向美中關係那樣波瀾起伏;印度還有「人口紅利」和「民主紅利」。

《超級大國:印度和中國的龜兔賽跑》一書作者、印度傳媒業企業家拉格夫‧巴爾說,如果這場賽跑的終點是今天的話,印度無疑是輸家。但問題是,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兩國經濟成就的比較遠遠不止經濟數字的加減乘除。

巴爾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我們可以把2000年的中國和2010年的印度加以比較。現在的印度和10年前的中國在經濟規模上相差無幾,但是,印度的民主政治體制要佔有一些優勢。因此雙方實際的差距並不是10年。所以,如果你簡單地說,中國經濟是印度的四倍的話,這是不準確的。我的意思是說,如果印度把幾件關鍵的事情作好,而中國由於政治上的狂妄而陷入困境的話,那麼印度的增速很可能會超過中國,兩國的距離會因此縮小。」

巴爾解釋說,如果從經濟結構來預測兩國的增長潛力的話,印度更佔優勢。

他說:「印度的經濟結構和西方自由民主國家的更為相似。國內消費佔比很高達到58%,政府消費佔11%。所以,印度經濟中總消費佔了大約7成左右。所以,印度沒有嚴重的失衡問題。當然,投資水準過低是印度經濟的一個主要問題。」

20世紀末,中國和印度先後啟動了經濟改革,並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國在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印度有望在未來20年內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三大經濟強國。

中印經貿關係近年發展迅速。據中國官方統計,2009年,兩國貿易額超過430億美元。中國是印度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印度是中國的第九大貿易夥伴。

但是,美國權威時事刊物《國家》雜誌的國際經濟專欄作家、前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布魯斯‧斯多克斯(Bruce Stokes)說,從貿易數字上看,印度經濟的開放程度以及對全球一體化的參與程度遠遠無法和中國相比。

他說:「美國和中國的貿易相當於美印貿易的10倍。從這個角度來說,印度想和中國平起平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印度最大的財經傳媒Network18的創始人巴爾說,印度在貿易上的劣勢在最近一輪全球經濟下行中反而被證明是一種優勢。巴爾舉例說,2008年底到2009年初,印度經濟減速程度遠遠小于中國。而正是由於國內需求的支撐,印度也沒有像中國那樣需要如此龐大的刺激措施才能實現反彈。

他說:「印度經濟的一些部分,比如農村,還有國內消費,和外界相對隔絕。印度不需要美國或歐洲的消費需求才能保證自己經濟引擎的運轉。印度經濟有一種內在的力量。我想世界已經注意到這一點。我想世界也注意到,印度銀行系統沒有明顯的壞帳問題。2008年後的危機當中,沒有一家印度銀行需要重新注資。」

印度總理辛格和中國總理溫家寶最近在出席東亞峰會期間分別表示,兩國增長潛力並非零和遊戲,世界經濟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中印經濟的共同增長。

《國家》雜誌的國際經濟專欄作家,前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斯多克斯也認為,只從經濟對手的角度去理解中印關係是不全面的。事實上,兩國經濟在近年來的共同利益正在上升。

他說:「在世貿組織多哈回合的談判中,中國和印度在一些問題上採取合作,捍衛雙方的共同利益,站到美國和歐盟的對立面。還有,印度商界對於來自中國的投資機會越來越感興趣。雙方近期開始討論這個問題。」

本星期,歐巴馬總統啟程前往亞洲。印度是歐巴馬總統亞洲之行的第一站。在經濟方面,預計美國對印度的高技術出口限制、擬議中的雙邊投資協議、以及雙方能否就最終簽署自由貿易協議達成更多共識將成為主要看點。

但是,前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斯多克斯說,印度更加看重和美國的戰略關係,同時把經貿關係的中心放在亞洲。他說,和推動雙邊經貿關係相比,印度更感興趣的是美國是否支援其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行列。

他說:「印度希望美國成為一種戰略上的保障。這樣,可以防止中國在印度洋地區過於自信,防止中國對喜馬拉雅山脈以外的印度領土有非分之想。但是,印度清楚地看到,印度經濟的未來是在亞洲。」

除了中國外,印度積極致力於擴大和其他亞太地區國家的經貿關係。在和南韓和新加坡簽署自貿協議後,印度正在和日本、澳大利亞、歐盟、以及加拿大進行有關協商。美國商界人士擔心,美印互相採取的限制措施將進一步削弱本來並不強勁的雙邊經貿關係。

【2010/11/06 美國之音中文網】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262224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