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健康醫療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抗癌】(轉貼)唾液精液 都傳乙肝
2005/08/06 09:29 瀏覽16,730|回應42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狂老

梅峰 評論

小弟是卅多年之乙肝帶原者,但直到在瑞典上醫院,才知道別說是口交了,連接吻及一般性交之精液都會傳染。有位瑞典朋友甚至為想與小弟嘿咻,還在規定的一年半裡打了三針預防針,而小弟在台時竟然完全不知道,對前妻充滿著抱歉,真不知她被傳染否?可見自由中國之衛生署有多可惡,到現在還說謊。

口交感染 B 肝 是真的!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口交也會感染B型肝炎!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說,國內成年人B肝帶原者,估計有一半是因為性行為、打針而感染,B肝透過體液與血液傳染,若伴侶嘴巴有破皮或傷口,就可能因口交感染B肝。

肝基會昨天舉辦全民 BQ 大調查問卷統計分析結果發表會,該項調查是由匯豐汽車協助該會發放問卷一萬五千份,由一般民眾回答,共計分析五千八百七十八份問卷。所謂 BQ ,是指對B型肝炎的知識。

肝基會研究發展組組長魯惠雲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有五成八的民眾不知道自己有沒有B型肝炎,進一步分析一千三百七十九名四十歲以上填答問卷的父親,發現有一半以上的爸爸都誤以為B肝是飲食傳染的。

事實上,A型肝炎才是因飲食不衛生經口傳染,許金川表示,B、C型肝炎是帶原者含有病毒的血液、體液,透過身體皮膚傷口或破皮感染給沒有帶原、沒有抗體的民眾,因此如果性伴侶有一人帶原,另一人沒有帶原、也沒有抗體,未帶原且沒抗體者就應該施打疫苗預防感染。

許金川指出,肝炎病毒入侵引發感染的破皮或傷口不見得要流血,在性接觸摩擦時,即使皮膚破皮沒有流血,也可能會因為接觸到帶原者帶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而感染B肝。

許金川表示,調查也顯示,八成的爸爸所做的肝臟檢查並不完整,這些爸爸往往僅有抽血做 GOT 與 GPT 的肝功能檢查,若數值正常就以為肝臟正常,卻忽略應該也要抽血做甲型胎兒蛋白與腹部超音波檢查。

匯豐汽車總經理李榮華說,過去五年,該公司有十名同仁因為肝病過世,因此該公司員工特別重視肝臟檢查追蹤的重要,發起肝臟篩檢活動,同仁響應熱烈。

許金川指出,國內B肝帶原者估計在廿歲以上的成年人有百分之十五到廿,大約每一部車子坐的五名乘客中就有一人是帶原者,一個家庭中也平均有一名帶原者。

許金川建議,國內醫療體系應該可以仿效汽車必須定期檢查的制度,讓帶原者必須每半年接受包含抽血、腹部超音波的完整追蹤檢查,才能防止帶原者演變成肝硬化、肝癌而不自知,而沒有B肝帶原且沒有抗體的民眾,則應該儘快施打疫苗,以預防感染肝炎。

【2005/08/05 聯合報】

2004.11.13  中國時報

定期肝檢 帶原者省不得

黃庭郁∕台北報導

台灣有三百萬的B型肝炎與卅萬的C型肝炎帶原者,其中超過六成的無症狀帶原者,對於自己比一般人高出一百五十倍罹患肝癌風險渾然不知。國內肝病防治權威許金川提醒,定期接受完整的肝功能檢查,是慢性肝病帶原者一定要做的功課,馬虎不得。

肝癌防治基金會執行長、臺大醫院內科教授許金川說,台灣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對肝病的觀念不夠清楚;受到傳統醫學影響,很多人以為有口臭、長痘痘就是肝不好,其實未必正確;因為肝臟沒有神經,不會疼痛,一個病人很可能已經有肝腫瘤卻還依然可以跑跳,也讓肝癌的及早發現更加困難。

他指出,慢性肝炎患者已知有比健康人高出一百五十倍的肝癌風險,務必養成定期檢查追蹤的習慣。建議健康帶原者每半年抽血一次,檢查肝功能與甲種胎兒蛋白,每年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肝硬化患者每四到六個月追蹤一次。長期使用抗血栓藥物、抗生素、消炎止痛藥、甲狀腺用藥、普拿疼、灰指甲用藥等藥物,也應定期檢查肝功能。

一般民眾要避免感染B、C肝,應注意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網路一夜情,刺青、穿耳洞器材應消毒,絕不共用刮鬍刀、共用針頭。要避免傷肝,則應謹記不要自行購買西藥長期服用,不自行使用中草藥偏方,不自行摘取來路不明植物、草菇服用,日常生活注意飲食均衡,不喝酒,並且養成適度運動的好習慣。

2004.11.13  中國時報

台大治肝癌醫師 罹肝癌猝逝

黃庭郁∕台北報導

六十一年次的前台大外科醫師劉明松是B型肝炎帶原者,加上本身所學就是以肝癌醫療為主,對自己的健康一直都很小心謹慎,半年前才為自己做過檢查,一切正常。今年九月下旬,已經到義守大學附設醫院任職的他突然覺得疲勞,抽血檢查赫見發現肝指數飆高。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只見肝臟已經布滿腫瘤,並且有骨頭轉移,診斷為肝癌末期。

震驚之餘,劉明松帶著檢驗病歷回到當年接受醫學訓練的臺大醫院,向自己的老師、臺大醫院外科主任李伯皇求救。其實包括劉明松自己都知道,這樣嚴重的病情,恐怕已是回天乏術。院內同事群起搶救,抱著最後一絲希望為劉明松施行化療,但劉明松很快就陷入了肝昏迷,在上月十二日病逝。從發病到死亡,只有短短的三周,不只讓群醫再感醫學時有窮盡,更令醫界不勝唏噓。

看著學生猝逝,李伯皇難過的表示,一位好醫師還來不及發揮就殞落真的很可惜。他感慨說,醫生不是神,是人,不可能免於疾病,而且醫生的環境更險惡,除了忙碌之外,醫院是一個有細菌,藥物、病毒與院內感染等問題的工作環境,現在大家都在推動動病人安全,醫師安全也必須要被重視。

他說,看肝炎的醫師得肝炎其實蠻多見的,有一些醫護人員是在幫病人開刀過程中,碰觸到帶原患者的血液而感染,因此引起猛爆性肝炎的例子也時有所聞。

他無奈地說,醫師們都應該要了解B型肝炎帶原就是肝癌的高危險群,但是醫師多半很忙碌,包括他自己在內也是一樣,病人太多,根本沒辦法停下腳步。年輕醫生要多注意自己的健康。

一位年輕醫師的猝逝,也在臺大醫院裡引起恐慌效應,很多醫師都急忙找同事幫自己檢查,開始對自己的健康有更多警覺。

與劉明松生日才差三天,一同在台大接受醫學訓練的台大醫院雲林分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約翰感嘆說,外科醫師的辛勞不足為外人道。別人下班的時候他們才剛走出開刀房,準備迎接病房的其他工作,這樣的辛苦對很多人來說很不可思議,卻是外科醫師生活的常態。

本文於 2007/07/04 22:59 修改第 1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32812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金針菇和香菇可防治癌症
2007/07/01 17:48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3月28日 08:30:29  來源:新華網

金針菇和香菇可防治癌症

     新華網新加坡3月27日電(記者王建新)新加坡研究人員發現,金針菇和香菇中含有的某些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助於預防和治療癌症。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金針菇莖內的一種蛋白可以刺激宮頸癌患者體內的天然抗癌機制,從而使患者依靠自身免疫力來對抗癌細胞。

    他們正在為這個研究成果申請專利,並希望與藥劑公司合作,將這種蛋白製成病毒疫苗輔助劑,或利用遺傳工程方法研製癌症細胞疫苗。

    而該校微生物系的研究人員則發現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多醣體有許多增強免疫力的特性,如強化自然殺傷細胞,從而改善免疫功能,預防和治療癌症。自然殺傷細胞是免疫系統中的特種部隊,能識別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和癌細胞,並將其殺滅。

    實驗顯示,食用香菇多醣體7天的實驗鼠在接受癌細胞注射後,95%的腫瘤被抑制;而已患癌症的實驗鼠在食用香菇多醣體後,其腫瘤縮小了85%。

    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一種新的香菇多醣體提取方法,產量比傳統提取方法高100倍,有望降低這類療法的成本。(完)

新加坡國大:預防過敏症 金針菇可抗癌



(新加坡訊)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發現,金針菇含有一種蛋白,可以預防哮喘、鼻炎、濕疹等過敏症,也可以提高免疫力,甚至對抗病毒感染及癌症。

新加坡不少兒童患有過敏症,單是患上哮喘或濕疹的兒童就各達20%。

國大兒科系蔡考圓教授透露,過敏症是一種由Th2細胞激素引發的免疫系統失調疾病。抗體本來是對抗侵襲身體的外來物質,不過當免疫系統失調時,患者所產生的抗體,不去對抗“外敵”,反而去“打”自己身體裡的細胞組織。

金針菇的莖含有大量的一種蛋白,可以刺激身體產生更多Th1細胞激素,來抑制Th2細胞激素所引發的疾病。

她接受訪問時說:“我們體內其實含有許多對抗疾病的機制,不過當一些部份失調時,我們就得借助外在因素來把它調整回來,金針菇的蛋白扮演的就是這角色。”

刺激病人天然抗癌機制

此外,蔡教授發現,這種蛋白也可以刺激子宮頸癌病人體內的天然抗癌機制,靠病人自己的免疫能力來對抗癌細胞。

蔡教授正在為這個研究申請專利權,並希望和藥劑公司合作,將這個蛋白製成病毒疫苗輔助劑,或利用遺傳工程方法,研製癌症細胞疫苗。

她說:“即使沒有患癌症,人們也可以吃金針菇來加強免疫系統,不過應該避免過度烹煮,吃火鍋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但蔡教授表示,患有紅斑狼瘡或關節炎的病人最好不要常吃金針菇,因為這類疾病是由Th1細胞激素引發的,吃了金針菇,病情可能會加重。

日本冬菇防癌功效高

國大醫學院另一組研究人員則利用椎茸(俗稱“日本冬菇”)進行研究,發現椎茸對預防和治療癌症方面功效非常高。

微生物系的黃瑪莉副教授透露,椎茸理所含的香菇多醣體有許多加強免疫的特性,包括強化自然殺手細胞,從而改善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或癌症細胞。

她進行實驗,從椎茸的蘑菇帽中提煉出香菇多醣體,連續喂老鼠7天,再注射癌細胞,可以抑制95%的腫瘤。當已經患有癌症的另一組老鼠食用香菇多醣體後,它們的癌腫瘤也縮小了85%。由此可見,椎茸的香菇多醣體不但能夠預防癌症,也可以治療癌症。

她透露,在日本的醫院,香菇多醣體已經獲准使用在人體醫療上。據報導,為患胃癌和患結腸直腸癌的病人注射香菇多醣體,可增加病患的生存几率。不過現有的香菇多醣體提煉法非常昂貴。

她和學生葉安德博士研發了一種提取方法,可以比傳統方法提煉多至少100倍的香菇多醣體。這相信可以使這類療法變得更便宜。

黃副教授說:“雖然我們的研究著重于金針菇和椎茸,不過,其實各種菇類都含有這些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癌功效的蛋白和香菇多醣體,只是不同的菇類含量不同,因此多吃菇類對身體健康有益。不過菇類含有高纖維,吃過多可能瀉肚子。”

細胞激素:cytokine
紅斑狼瘡:Lupus
椎茸:shitake mushroom
香菇多醣體:lentinan (星洲日報‧2005/03/22)



本文於 2007/07/02 06:48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88999
(轉貼)乙肝帶原 半年健檢
2007/06/18 04:29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7.07.11  
標靶治癌藥 絕非萬能
黃啟銜/彰化員林(教師)

    日昨,貴報報導健保局準備將治療肺癌的昂貴藥物艾瑞沙,由三線用藥給付改為二線用藥,這對肺癌患者及家屬確實是好消息,可以減輕不少負擔,然而標靶治癌藥物絕非萬能,過度期待有時也會受傷害。

    筆者的母親六月底剛因為肺癌而過世,從發現罹癌到往生,僅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這之間母親服用艾瑞沙給我們全家帶來慘痛的經驗。

    二月底母親因為身體不適送進台北一家大型教會醫院急診,當時發現右肺嚴重積水,住進病房後不斷檢查,醫生判定是肺癌3B,已屬肺癌末期,治療方法除了傳統化療外,服用艾瑞沙是另一項選擇,主治醫生提及不抽煙、年紀大的東方女性肺癌患者服用艾瑞沙效果比較好,雖然當時母親沒抽到免費試用而必須自費買藥,但是家裏還負擔得起一天一顆兩千三百元的藥物,於是我們決定不進行傳統化療,直接吃艾瑞沙,當時主治醫生也提及,艾瑞沙並非對每一位病患都有效,服藥兩星期後沒效就不用吃了。

    那些日子,全家對艾瑞沙寄望甚深,母親一直認為艾瑞沙就是她的救命仙丹,兩三個星期後回診時,主治醫師也沒給我們確切的答案,只說母親病情不好也不壞,我們解讀為病情沒有惡化,於是母親繼續吃艾瑞沙,直到五月,母親一切都不對勁,轉到另一家大型醫院就診也未見改善,最後到台大門診,台大醫生問了一個問題:母親吃艾瑞沙之前是否做了基因比對,原來吃艾瑞沙是否有效可先做基因比對來判斷,霎時全家完全崩潰,多花了許多錢,最重要的是延誤了許多寶貴的治療時間

    母親住進台大病房時已無法進行化療,在加護病房插管撐了三個禮拜就往生了。

    標靶治癌藥物並非萬能,但是確實是一些病患的一線生機,找對的醫生在適當的狀況用適當的方法治療,生命才會有奇蹟。

中國時報 2007.07.10  
標靶治療 抗癌新主流
神農/台南市(醫藥工作者)

    健保局修正肺癌標靶藥物「艾瑞莎(Iressa)」給付規定,由現行用藥規範嚴格的三線用藥,有條件放寬為二線用藥。雖然只是一「線」之差,卻是肺癌患者的大福音。無論就提高生活品質或延長存活率,甚至減輕民眾經濟負擔,健保局能夠重視重症病患的就醫權益,用心值得肯定。

    癌症標靶用藥的發明,是醫療科技的大躍進,研發藥廠貢獻良多。商賈求利,無可厚非,但也因藥商存在「專利權」等同「暴利」的心態,無形中抵消了善行功德,讓許多患者深陷「用不起」的困境,面臨生死交關的掙扎,真正體認到「錢非萬能,沒錢萬萬不能」的無助無奈。數年前,筆者服務的外資藥商上市治療慢性骨隨性白血病新藥,在尚未通過健保給付時,病患需全部自費,一天治療費用高達數千元,且需長期服用。彼時,病患和家屬自嘲:「根本不用治療,光看藥價就『嚇死』了!」有些醫院努力想要減輕病患負擔,一再要求公司調降價格,但公司自恃「孤行獨市」的無可取代,展現賣方主宰市場的強勢作風,硬到連一塊錢都不肯降,讓業務員夾在中間,十分為難。

    相較於癌症用藥規範的嚴苛,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慢性病患的長期用藥,就顯得寬鬆、人性化。舉最新高血壓治療用藥ARB類為例,只要醫生敢開,或者在病歷表上加註一些「說明」,強調用藥的正當性,患者不分尊卑貴賤,幾乎都不必繞一圈,就能獲得處方。但或許是來得容易就不知珍惜,最近兩年,我在藥局的過期藥品回收箱裡,不時看到這類高價藥被丟棄,健保資源的糟蹋浪費,令人感到痛心惋惜。相形之下,一顆動輒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的癌症標靶治療藥,比較不會有這種「暴殄天物」的情況發生。

    標靶治療勢必成為抗癌主流,連帶的健保負擔也會愈加沉重。台灣健保財務已瀕臨末路,健保局應該好好思考「保大病,不保小病」的急迫性,杜絕醫療資源的浪費。

跳過肝硬化 年輕醫師B肝變肝癌

肝癌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但臨床卻顯示,約有一成肝癌患者直接從肝炎發展至肝癌,一名因垂直感染B型肝炎的年輕醫師就跳過了肝硬化階段,前後長出了兩次腫瘤,目前仍在服藥,持續觀察中。

五年前,該名醫師才32歲,在接受抽血檢查時,肝功能指數(ALT)異常,經超音波篩檢,發現肝臟附近長出一顆一公分大小的腫瘤,切片結果證實為惡性組織,立即接受外科手術,切除腫瘤。

日前該名醫師接受檢查時,再度發現肝功能異常,透過超音波篩檢,結果又掃到了第二顆腫瘤,隨即接受了外科切除手術,目前則合併使用干安能及安適能,來抑制肝臟組織繼續發炎。

新竹馬偕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重助表示,該名病人屬於較少見的肝炎直接惡化為肝癌個案,由於沒有施打過B肝疫苗,出生時,因母子垂直感染,從小就是B肝帶原者。

考上醫學院之後,該病患瞭解到B肝的可怕,畢業之後,擔任住院醫師、總醫師,乃至於主治醫師,他都小心翼翼,定期追蹤,檢查肝臟功能指數,可說是一個好的B肝病人。

陳重助強調,如果該名患者不具醫師背景,可能就不清楚肝炎、肝癌的可怕,也就不會每三個月接受一次肝臟功能檢查,儘管目前必須終身服用藥物,但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

一般來說,干安能抗病毒效果佳,但容易產生抗藥性,臨床顯示,在服用兩年之後,抗藥性高達三至四成,此時,如果合併使用干適能,除了有效抑制病毒量之外,還可大幅降低干適能的抗藥性。

陳重助呼籲,國內眾多B肝帶原者千萬不要等閒視之,務必定期接受檢查,症狀穩定的帶原者最好每六個月追蹤一次,如已出現肝硬化,則需每三個月到院檢查一次,目前有不錯的抗病毒藥物可供選擇,只要確實遵守醫師指示用藥,都能妥善控制B肝病毒。

【2007/06/17 聯合晚報】

中國時報 2007.07.17  
克服二次罹癌 張永川助病友燃信心
袁庭堯/高雄報導


「癌症侵蝕我的身體,但無法侵蝕我的意志力!」五十七歲的張永川與惡性淋巴瘤、肝癌纏鬥十年,病魔擊垮原本如日中天的事業。如今他做資源回收,收入捐給抗癌協會、也認養癌症病童,還不時到安寧病房鼓勵病友,用生命的餘溫發光發熱。

張永川曾是國際某知名潤滑油台灣代理商,民國八十七年事業正值顛峰之際,身體出現不明潰爛,就診發現罹患末期淋巴癌。

與病魔痛苦纏鬥四年後,末期肝癌也找上身。「惡性淋巴瘤;慢性C型肝炎合併肝硬化及肝癌」張永川的診斷證明書形同一張無情的生死狀。

同住安寧病房的病友們早已不敵折磨、相繼辭世,只剩張永川一人。當時的他,只能用虛弱的眼神送病友最後一程,既孤單又沉痛。

走過痛苦的化學、放射治療,張永川一度相信偏方,受盡皮肉苦,延誤治療最佳時機,連醫師都搖頭。

當一切跌到谷底,親情的呼喚也沒用,醫護人員真誠耐心的陪伴,讓張永川看到人性的光輝,也找到孤注一擲的勇氣。

「命就一條,拚!才有贏的機會!」

老天爺留給張永川一條生路,當他有力氣下床、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後,早上做資源回收、爬山游泳,下午到醫院探望癌症病友。吹簫、聊天、說故事樣樣來,當個散播歡樂的小丑。他用誠意、過來人的身分,走進無數臨終病友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重建信心,也讓家屬燃起希望。

此外,他將資源回收的微薄盈餘全數捐給抗癌協會,或認養醫院癌童。張永川說,要用餘生最大的愛,陪伴病友踏實地走完人生最後的路程。

「癌症侵蝕我的身體,但無法侵蝕我的意志力!」張永川以此自勉也鼓勵病友,勇敢的做生命鬥士,努力過,就算闔眼也不留遺憾。

本文於 2007/07/17 23:03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67218
(轉貼)一天兩杯咖啡 肝癌風險降半
2007/06/07 08:18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咖啡一日兩杯 肝癌風險降43%

根據「腸胃病學」期刊刊出的研究報告,喝咖啡似乎能降低罹患肝癌的風險,每天喝兩杯可使風險降低百分之四十三。

瑞典斯德哥爾摩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的蘇珊娜.拉森及艾麗西雅.沃克兩位博士在該刊撰文說:「咖啡對肝功能及肝臟疾病的潛在好處,相關資料過去廿年來不斷增加。」許多研究發現,喝咖啡和肝酵素值呈反向關係。肝酵素值顯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風險。

研究人員因此大規模分析已發表的傳染病學研究報告,觀察喝咖啡和肝癌風險之間的關係。他們所分析的報告,包括涉及兩千兩百六十名肝癌患者及廿三萬九千一百四十六名對照組的十一項研究。這些報告都發現喝咖啡和肝癌風險呈反向關係,且在六項研究中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喝兩杯咖啡,罹患肝癌的風險降低百分之四十三。

拉森及沃克指出,喝咖啡對肝癌防治有保護性效果,這在生物學上是似乎可信的說法。他們表示,咖啡含有大量綠原酸等抗氧化劑,能對抗氧化壓力並抑制致癌原的形成。此外,動物實驗研究也明確顯示,咖啡以及綠原酸對肝癌有抑制效果。

【2007/06/07 聯合報】



喝咖啡 「也有提高罹癌風險之說」

喝咖啡能降低罹患肝癌的風險?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昨天表示,過去也有研究指出喝咖啡會升高罹患肝癌的風險,有關飲食防癌與抗癌的研究,必須小心解讀,也要觀察飲食抗癌背後的機制是否具說服力。

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肝臟醫學會理事長的陳定信表示,喝東西或吃東西對人體的影響,需要很長的時間觀察,因此會有很多干擾因素。如果瑞典的研究有觀察到喝咖啡減少肝癌風險的現象,就要看這一長時間的觀察期間,干擾因素有無去除?如果干擾因素有去除,就要研究喝咖啡減少肝癌風險的機制是什麼?

他認為,提出咖啡能降低罹患肝癌風險的科學家應進一步研究並說明喝咖啡預防肝癌的原理,且此原理要能被解釋與信服,如此的飲食防癌或抗癌研究才有可信度。

陳定信說,美國在佛明罕進行的飲食與血脂肪研究,歷經數十年觀察與嚴謹的研究設計,結果才有辦法說服醫學界,因此,對層出不窮的飲食抗癌與防癌研究,應該更小心地解讀與觀察。

【2007/06/0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48021
(轉貼)美國肝癌成長最快 亞裔造成
2007/05/13 19:14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肝癌成長最快 亞裔造成

肝癌是美國成長最快的癌症。原因是亞裔移民美國造成的。

位於費城的「B型肝炎基金會」負責人卜絡克,11日於亞太裔健康組織在國會的亞太裔健康說明會作此表示。

亞太裔社區健康組織協會、亞太裔健康論壇及B型肝炎基金會11日在國會舉行亞太裔健康說明會,希望喚起國會對亞太裔健康問題之重視。此活動是亞太裔文化傳統月的一部分。

卜絡克說,全世界的B型肝炎患者,大部分是亞洲人。他說,多年前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B型肝炎研究,根本沒有蒐集有關亞太裔的資料。他說,美國有100萬B型肝炎患者未被計算在內,其中70%是亞太裔。

卜絡克說,B型肝炎問題其實已解決了一半。卜絡克說,乙型肝炎有預防疫苗,又可以醫治。他呼籲成人及孩童都應做檢查及注射疫苗。

紐約市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醫務總監曾達華說,美國疾病管制中心估計,全美B型肝炎患者共有150萬人,其中大部分是亞裔。他說,亞裔罹B型肝炎的機率,為一般美國人的5至11倍。

他指出,光是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即有三千多個B型肝炎病人。而如果不治療,這些人中將有四分之一會死於肝癌。

曾達華說,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的病人99%是亞太裔。

他說,亞太裔有15%至20%罹乙型肝炎。而華人及韓裔罹患肝癌的比例更高。

【2007/05/12 聯合晚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09839
(轉貼)肝癌名醫 吐血才驚覺罹肝癌
2006/12/31 16:38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7.04.08 
中國每年近五十萬人死於B型肝炎
中央社

 中新社報導,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負責人王釗今天指出,中國全球感染B肝病毒人數最多的國家,目前全國每年有近五十萬人死於慢性B型肝炎引發的肝臟損害和肝癌。

 王釗是在治療B肝新藥「素比伏」 (Sebivo)在中國上市發表會上作了以上表示。

 王釗指出,中國全國約有一億二千萬人呈B肝表面抗原陽性,其中約有三千萬人是慢性B肝患者﹔B肝已成為中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與北京諾華製藥有限公司今天宣佈,雙方合作展開的「希望家園」病人公益教育項目正式啟動,計劃在全國多個城市的重點醫院舉辦一百二十場講座,由權威專家向患者傳播正確的防治知識,回答患者問題,並為參與者定期提供免費的相關資料。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肝病流行病學專家莊輝說,慢性B型肝炎治療的關鍵是抗病毒,但目前的抗B肝病毒藥物不能完全滿足臨床需求。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素比伏,作為一種新的核(上屾下甘)類似物,為患者和醫生帶來了新的選擇。

 首次納入中國註冊臨床研究GLOBE試驗和在全國十八家臨床試驗中心進行的兩項臨床試驗的結果均顯示,素比伏比原有的治療藥拉米夫定 (干安能),有更快更強的病毒抑制作用和更高的e抗原血清轉換率,而且抗藥性明顯降低、安全性更高。■

肝癌名醫 吐血才驚覺罹肝癌
肝腫瘤權威林毓萌把時間都給了病人,屢屢錯過健康檢查,直到肝癌末期才發現。
和信醫院/提供

今年秋天,醫界接連送走了二位正值壯年的名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肝膽腸胃腫瘤權威林毓萌、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名醫楊勉力分別才54歲和60歲早逝。尤其林毓萌身為肝癌權威竟到腫瘤破裂吐血,才驚覺自己罹患肝癌且已是末期。醫師強烈呼籲,應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癌症。

和信醫師慨歎道,「如能在轉移前發現,就可以救回林醫師了!」林毓萌每天都在治療肝癌病人,殷勤催促高危險病患定期檢查。卻因忙於醫療,自己卻多年未作檢查。竟然一直到吐血,才知道自己得肝癌,並早已轉移肺部,一生致力對抗肝癌,最後卻死於肝癌,從發病到病逝才短短四個月,讓人憾恨惋惜。

林毓萌10月2日離開人世時,年僅54歲。

林毓萌還觀察到自己肝癌的表現極為奇特,因此生前就決定捐出身軀,接受解剖,供其他醫師研究,盼能造福以後的肝癌病人。

而另一個婦產科名醫楊勉力,在肺癌重鎮台北榮民總醫院工作,也是接連錯過健康檢查,肺癌在體內蔓延,呼吸困難,才發現是肺癌導致肋膜積水。

楊勉力積極對抗癌症,但是因為發現得太晚,已經錯過開刀的黃金時期,癌細胞接連侵襲腦部、胸部。他的同事們也深受打擊,醫師天天在為病患生存拚搏,卻忘記要維護自己的健康。

【2006/12/31 聯合晚報】



林毓萌 看診不要命 花生當晚餐

林毓萌在和信醫院是一般內科主任,被稱為「林八點」,因為下午一點開始的門診,林毓萌總是仔細地看診到八點才休息,最高紀錄是凌晨一點,才看完所有病人,他總是踏著星光回家。也總是錯過用餐時間,屢屢以生充飢,護士因此叫林毓萌「土豆伯」。在林毓萌發病後,許多人都自責未勸阻他少吃易含黃麴毒素、致肝癌的花生。

時值壯年的土豆伯,鎮日忙於工作,過去從沒有生過病。但去年6月突然大量出血吐血,他自己診斷為「肝腫瘤破裂」。院內同僚默默祈禱,土豆伯這一次一定是「誤診」。但是畢竟他是林毓萌,他是肝癌專家中的專家。

林毓萌是個很受病患喜愛的醫師,就連醫院內的人生病,都指名要找林毓萌。即使他的看診時間再長,病人也不會跑掉,等到三更半夜仍靜靜坐在診間外守候。

即使生病之後,在人手短缺時,林毓萌還是會抱病參加晨會和肝癌團隊討論。歷經三次血管栓塞化學治療,肝腫瘤控制得很好,但是肺轉移卻毫無起色,奇蹟沒有在土豆伯身上出現。

10月2日,林毓萌離開人世。由於林毓萌的肝癌症狀表現特別且動脈畸形,土豆伯還捐出身軀,作為癌症醫學研究之用。在林毓萌過世之後,和信醫院也特別發布「懷念林毓萌醫師特輯」院訊,要紀念這位令人感佩的好醫師。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也撰文指出,失去他是莫大的遺憾。

【2006/12/31 聯合晚報】

婦科名醫楊勉力 肺癌救不回
在抗癌日子中,不孕症名醫楊勉力持續臨床工作,一直做到沒有體力才肯休息。
楊懷哲/提供

接生新生兒無數的婦產名醫楊勉力,日前因為罹患肺癌,併發肺動脈血栓離開人世。在抗癌的日子裡,他沒有停下手邊工作,一邊接受化療,一邊看門診,「護士小姐,藥打快一點,病人在門診等我呢」的催促聲似乎還在診間迴盪。

迎接新生命,卻發現孩子是唐氏兒的悲涼臉孔,讓楊勉力決定走上產前遺傳診斷領域。台北榮民總醫院成立國內第一個羊水實驗室,楊勉力擔任舵手,首開國內先例,為高齡孕婦抽取羊水。

從過去,羊膜穿刺術是極冷僻的領域,到如今,羊膜穿刺檢查已經成為高齡產婦產檢的共識。30多年來,優生保健組主任楊勉力不曾稍離工作崗位。

為人謙和但忙於臨床工作的楊勉力,不知道癌細胞悄悄在肺部肆虐。去年3月,他覺得呼吸困難、肚子痛痛的,檢查赫然發現已經是肺癌第四期了,早錯過開刀時機。

本來醫師為楊勉力安排化學治療,但是楊勉力說,臨床工作繁重,想要維持體力看診。因此改用標靶藥物艾瑞莎治療,幸運的是,肋膜積水很快地退掉,病情控制得很不錯。

不過,癌細胞沒有放過楊勉力。今年初,癌症再度復發,蔓延到了腦部,胸部病灶也持續惡化。求生意志堅強的楊勉力,腦部動了珈瑪刀,試遍了各種藥物;因為「他好想要活下去。」

楊勉力的主治醫師、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婉轉的建議他,「放下工作,去安排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吧。」楊勉力卻選擇了繼續看病人。

楊勉力就這樣一邊接受化療,一邊看門診病人。他不憂著自己的死,選擇面對即將迎新生的樂。治療時,還不時催促護士,藥打快一點,下午要看病人,病人在診間等他呢!

優生保健組的同僚醫師楊明智回憶,工作能讓楊勉力忘記生病的痛苦,他想要做到沒有力量為止。他總是說,怎麼可以放棄工作。

一路走來,楊勉力很堅強,但是藥物畢竟不是仙丹。直到今年9月,他還在為產婦看診,10月14日,楊勉力告別他摯愛的臨床工作,永遠的沉睡,年僅60歲。

【2006/12/31 聯合晚報】



本文於 2007/04/09 04:45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017806
(轉貼)B 肝帶原 全台逾三百萬人
2006/10/01 19:15 推薦0


aliceta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B肝帶原 全台逾三百萬人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是 B 肝帶原者,以為沒有任何不舒服就沒事,今天「世界肝炎日」,醫師提醒,三分之二的 B 肝帶原者都不自知,等到覺得不適,肝上腫瘤甚至都已經長到十多公分大小。

台灣地區的成年人,估計約每五人就有一個是B型肝炎帶原者。因此全台灣至少有三百萬人是帶原者,造成肝病猖獗。在十月一日世界肝炎日,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每年約有超過五十萬人死於原發性肝癌,而B、C 型肝炎病毒就是肝癌的首要危險因子,八成以上的肝癌是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

不過,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簡榮南表示,根據門診經驗,B 肝帶原者中三分之二都不知情,也不知道自己是肝硬化、肝癌的高危險群,而且因為肝臟沒有神經,如果沒有定期追蹤,肝癌生長只要四到六個月,萬一又長在肝臟深部,很可能發現時為時已晚。

B肝帶原者因為病毒繁殖率高,放任不管,至少2%患者會演變成肝硬化,若進展到肝硬化,每一年更有3%至10%會形成肝癌,因此一定認真治療殺死病毒。

簡榮南也說,帶原者更常忽略的是,一些人經過治療,可能肝臟不再發炎,身上測不到 B 肝病毒,就以為危機已解除。事實上,這些「健康帶原者」,肝臟中一種蛋白質「表面抗原帶原」,仍可能引起肝癌。

有些患者心想每半年追蹤很麻煩,驗不出病毒後就自動不來,結果「鐵齒」一次,就造成遺憾。簡榮南說,最近才有一位患者規則追蹤一陣子後心想沒事,鬆懈了一年才來,結果肝癌已經是八公分大小。

因此肝炎帶原者不要嫌麻煩,最好每半年追蹤一次,而且不能只是抽血,還是要照超音波,徹底檢查。

【2006/10/01 聯合晚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878075
(轉貼)B 肝新藥九月上市
2006/08/29 00:59 推薦1


aliceta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B肝新藥九月上市

【記者楊心怡/報導】

台灣成年人高達15-20%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九月又將上市一種新的治療藥物Entecavir,其抗病毒效果較現有藥物都更好,且副作用也較少。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楊培銘指出,目前治療B肝的藥物主要有三種,包括口服的干安能、干適能,及針劑型的干擾素。而新藥Entecavir的作用機轉與干安能相似,但根據體外試驗結果,其抗病毒藥效是所知口服藥物中最強,且無特別副作用。

不過,實驗結果也顯示,未曾服用干安能者,使用 Entecavir 的抗藥性機率為零,但服用干安能且產生抗藥性者,轉服Entecavi-r,一年後可能有七%患者產生抗藥性,比例上來講仍高。

因此,楊培銘說,未來第一線藥物仍會以干安能為主,因其安全,又有健保給付;若患者產生抗藥性,此時才會使用第二線藥物,其首選為干適能,而新藥作為第二線藥物可能性較大。

楊培銘認為,Entecavir的標準療程,目前尚無定論,可能與干安能一樣,以一年為一療程;但他強調,新藥的抗病毒效果較強,E抗原轉陰的時間或可較干安能短,也許可縮短療程,但因其抗原可能再轉陽,長期效果仍待觀察。至於費用,新藥初期預計不會有健保給付,實際費用多少仍未知。

【2006/08/28 民生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827206
(轉貼)酒喝多 想護肝 來杯茶、咖啡
2005/12/06 18:59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編譯朱邦賢∕華盛頓郵報五日電

研究人員四日發表報告說,對太常喝酒,體重過重或血液中含鐵過多的人而言,咖啡和茶或許可以降低肝臟受到嚴重損害的風險。

一項以將近一萬人為對象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喝咖啡或茶超過兩杯者,罹患慢性肝病的機率要比每天喝不到一杯者低一半。

上述研究是美國糖尿病與消化和腎臟疾病國家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系統公司所做。研究結果發現,咖啡對於從病毒感染等其他原因罹患肝病的人沒有保護作用。

協助做研究的康斯坦絲.魯爾說:「是否該鼓勵病人多喝咖啡和茶,目前仍言之過早,但我們的研究確實提供一種實際良方,能讓可能罹患慢性肝病的高危險群大幅降低罹患肝病的機率。」

魯爾表示:「除此之外,我們希望我們的研究能提供肝病研究人員一些指導方針。」

魯爾和同事在美國胃腸科醫學會的胃腸科醫學期刊上撰文道,咖啡因似乎是關鍵所在。

【2005/12/06 聯合報】

中西合醫 降癌患死亡率
廣 告
Love Rectangle

【陳柏因╱台北報導】據估計,逾九成癌症患者都會瞞著西醫偷偷吃中藥,北醫附醫自兩年半前開始試行中西合醫計畫,在中西醫師共同把關下,減少患者亂吃藥的機會,果然將化療癌患猛爆性肝炎死亡率由平均八成降至百分之五,這結果將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指出,台灣每年有三萬六千人死於癌症,臨床顯示,逾九成癌患私服中藥,由於中、西醫師都不知對方治療內容,無法控制可能引發的副作用,該院從二○○三年起,透過院內轉介讓癌症化療病患接受中西合醫方式。有趣的是,戴承正的哥哥即是北醫中醫部主任戴承杰,兄弟兩人聯手格外有默契。

減少藥物傷肝率
戴承正指出,台灣慢性肝炎病患高達三百萬人,其中約二到三成化療的癌患會因肝炎惡化引發猛爆性肝炎,致死率高達八成以上。但兩年半來,該院廿名化療病患,自從配合中醫投藥後,僅一人死於肝炎,死亡率僅百分之五。
戴承杰說,化療藥物由肝臟代謝,依不同癌症的肝炎病患,投以保肝的小柴胡湯、黃連解毒湯、茵蔯五苓散為主,再視病患排便、黏膜潰瘍病況,增減以大柴胡湯、甘露飲等,於化療前開始進行中藥調理,再透過醫院的病歷系統,讓西醫知道中醫師開出什麼藥方,中醫師也能了解西醫治療進度,兩者相輔相成,降低化療患者的肝傷害。

中西醫合治建議表
*西醫師確診病因,由合格中醫師會診及處方、調藥
*勿自行到中藥房購買中藥服用,以免延誤病情
*勿亂服偏方或他人處方
*不論服用中、西醫藥物,都應詢問開出該處方的原醫師才能減藥、停藥
資料來源:北醫附醫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中醫部主任戴承杰

今日晚報 2007.01.22 
大陸B肝帶原者眾 體檢槍手應運生
中央社

中國大陸最近出現一種新興兼差工作「體檢槍手」,據報導,由於中國B型肝炎帶原者眾多,每當應屆畢業生求職及跳槽旺季,許多徵求「體檢槍手」貼文便出現在網路上。

上海「青年報」今天報導,近來中國大陸不少B肝帶原者聚集的網站上,出現多張徵求體檢槍手的貼文。

上海高校應屆畢業生小張說,他學的是熱門專業,今年七月畢業,去年下半年就拿到兩份工作,「都是外企,對我的條件也比較滿意,但體檢後,卻因為我是乙肝攜帶者(B肝帶原者)婉拒了我,理由是工作壓力較大,可能我的身體會吃不消。」

小張為此感到很鬱悶。最近他又找到第三份工作時,他根據前輩傳授的經驗,決定找人代他體檢。

他說,「其實你只需要抽一點血,對你的身體不造成任何傷害,我還會給你五百元錢。對你來說這是舉手之勞,對我來說卻是一個關乎前程的大問題。」

小張表示,「在乙肝攜帶者的圈子裡,入職體檢百分百要透過槍手替代,這已經是潛規則。」最近尋求槍手的B肝帶原者不少,有人甚至呼籲成立「體檢槍手聯盟」。

做過體檢槍手的小王說,他在網路上看到有人發廣告作體檢槍手,也隨便應了一個,想不到兩次就賺了一千多元,現在有空便兼職。他說,最近三個月,他已做過兩次槍手。

小王表示,體檢分兩種,一種是福利體檢,通常不需要貼照片,很容易過關;另一種是入職體檢,有些單位要求貼照片,過關相對較難。他也提供一些體檢相對寬鬆的醫院。

報導說,由於醫院在體檢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使一些體檢槍手頻頻得手。

調查發現,在體檢過程中,有些醫院並沒有醫護人員陪同,護士僅詢問姓名和年齡,即使中間換人,由於沒有照片,不會被發現。

據稱,針對這些作弊方式,不少公司也採取「突擊體檢和人力資源部參與體檢過程」方式進行防範。有些公司還選擇能「上門提供體檢服務」的醫院為公司員工進行體檢。

此外,中國各地網路上還出現各種逃避B肝檢查的方法。例如,有家公司專賣B肝體檢作弊藥,「藥物可以使乙肝病毒在短時間內休眠,活躍程度極大得降低。」

公司網頁宣稱,這種藥物可在醫療體檢過程中使B肝病毒在兩小時內不被發現。

但瑞金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欣欣否定這種療效。他說,要使B肝五項檢查從陽性轉陰性,從醫學理論上說不通,如果服用不當,還可能造成肝功能損傷。



本文於 2007/01/22 22:01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473601
(轉貼)B 肝病毒藥物 療效獲證實
2005/08/16 09:09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

肝病有國病之稱,但不少肝炎患者自行尋求中草藥、偏方,甚至購買來路不明的黑藥丸,效果存疑。醫師指出,B肝病毒藥物的治療效果已經證實,請民眾有信心接受治療,以免花錢反而傷身。

「歐洲肝臟研究學會」最新研究證實,以新一代抗B肝病毒藥物「干適能(Adefovir)」治療B肝患者,一年後有三成四病患的肝臟纖維化情形獲得改善,兩年後獲改善者達五成三,三年後六成三有明顯療效。這項研究結果刊載於今年六月的「新英格醫學期刊」,證實干適能對B型肝炎的治療效果。

國內B型肝炎帶原者約三百萬人、C型肝炎帶原者也有卌萬到五十萬人,新店慈濟醫院內視鏡科主任林憲宏昨天指出,慢性C肝若以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治癒率可達八至九成,但B肝治療效果過去較不顯著,直至五年前第一個抗B肝病毒藥物「干安能(Lamivudine)」引進,B肝治療才較有彈性,包括干擾素、口服抗病毒藥物干安能、干適能,都能列入選擇。

林憲宏表示,三種藥物各有所長,以同為抗病毒藥物干安能和干適能為例,由於干安能作用較快,對於急性發炎有好的抑制效果,遇到B型肝炎嚴重急性發作的患者,通常會先採取「干安能」,快速抑制急性發炎現象。另外,由於目前干適能尚未獲得健保給付,臨床上也以干安能為第一選擇。

國泰醫院肝臟中心主治醫師林俊麟指出,干適能的抗藥性低,適用於長期服藥或使用干安能後出現抗藥性的患者,不過,目前健保尚未給付,單月藥費約六千至七千元。至於干擾素,林俊麟說,主要是調節免疫作用,無法在肝臟發炎太嚴重的情況下使用。

林憲宏說,並不是所有的B肝帶原者都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原則上肝功能數值達正常人兩倍,約七十至八十以上,或已出現肝硬化,才需要服藥。林俊麟也說,不論是口服抗病毒藥物還是干擾素,若肝功能數值未達正常值兩倍,即使治療,效果也不好。

林憲宏說,許多病患對西藥治療沒有信心,自行停藥,或是服用偏方、中草藥等,有時反而影響病情。他最近就收治一名四十多歲的B肝患者,因為關節疼痛,自己購買黑藥丸,可能是黑藥丸含類固醇,停藥後引發猛爆性肝炎,不幸死亡;另有一名卅多歲的B肝男性患者,聽說蛇膽可清肝火,購買來路不明的蛇膽服用,竟引發腎衰竭,必須洗腎。

【2005/08/16 聯合報】

B 肝患者亂吃中草藥 小心傷肝

【記者詹建富/報導】

國內B型肝炎帶原者多達二至三百萬人,根據一項針對二百名感染慢性 B 肝的病友所進行的訪談調查發現,近九成的受訪者曾服用中草藥或保肝片(丸),但醫師提醒,切莫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或黑藥丸,如果 B 肝帶原者吃到添加類固醇的藥物,很可能保肝不成,反而引發猛爆性肝炎,不可不慎!

根據一家跨國藥廠針對亞洲及台灣 B 型肝炎病人的調查,在全體一千二百名受訪者中,台灣病友有二百人,其中九成都是中壯年人,這些病友逾八成都有慢性疲勞的症狀,另有四成表示沒有食慾。但令人訝異的是,有高達百分之八七的受訪者表示曾服用中草藥或保肝片、保肝丸來治療慢性 B 型肝炎,且有百分之四十認為中草藥比較沒有副作用。

對此,新店慈濟醫院內視鏡科主任林憲宏指出,臨床上經常可見 B 肝患者在親友的好心介紹下,服用中草藥或偏方,不料卻出現肝功能異常,甚至傷及腎臟的情況。他就曾收治一名四十多歲 B 肝患者,因為關節疼痛毛病,自己購買黑藥丸來吃,但可能是黑藥丸添加類固醇,停藥後引發猛爆性肝炎,不幸死亡。

林憲宏強調,包括腫瘤科、風濕免疫科的病人或多或少會接受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治療,但它如果用於治療 B 肝病患,就需格外小心,因為類固醇短期使用也許效果不錯,但只要一停藥,就可能促成肝功能指數往上飆,許多病患被蒙在鼓裏,可能引發無可挽救的遺憾。

林憲宏表示,還有一名卅多歲 B 肝男性患者,聽信偏方蛇膽可以清肝火,購買蛇膽來吃,卻引起猛爆性肝炎。他並強調,衛生署核准的中藥製劑大致都沒有問題,但市售保肝丸(片)其實都無法抑制病毒,而大多數患者的肝功能指數原本就起起伏伏,不代表是吃了保肝藥丸起作用。

台大內科教授、肝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也指出,台灣地區每年約有近二至四百人罹患猛爆性肝炎,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或是健康食品所引起。例如演藝圈中的老大哥石英,是 B 肝帶原者,就是在親友介紹下,服用所謂的保肝健康食品,才會讓肝炎更加惡化,最後只剩換肝一途。

【2005/08/16 民生報】

B 肝帶原者用藥態度 呈兩極化

【記者詹建富/報導】

國內B型肝炎帶原者眾多,但許多帶原者對於該不該接受治療?何時治療?常一知半解,加上治療藥物不斷推陳出新,有的又會產生抗藥性,也增加患者用藥的疑慮。

新店慈濟醫院內視鏡科主任林憲宏表示,慢性 B 型肝炎的治療目標在於抑制病毒、降低肝臟發炎壞死、肝功能指數恢復正常化、防止疾病惡化等等。但國內B肝帶原者對疾病的認知,出現兩極化的現象,有的以為沒有外顯症狀,根本毫不在意,有的則一發現肝功能稍微高一點,就憂心忡忡,要求醫師多開一些保肝片,甚至動輒要求開給抗 B 肝病毒藥物。

不過,林憲宏指出,根據醫界的共識是,唯有 B 肝帶原者的肝功能指數超過正常值兩倍以上,才需進一步接受治療;而目前治療藥物選擇比過去更有彈性,可依照病情不同,病人可選擇施打干擾素或口服抗病毒藥物,如「干安能」、「干適能」等,但目前健保局尚未給付干適能,民眾一個月藥費需七至八千元。

他表示,「干安能」與「干適能」各有所長,臨床治療上遇到嚴重急性發作者會先採用「干安能」,以快速抑制急性發炎現象,若需要長期服藥者則傾向用「干適能」作為第一線用藥。但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用藥都不宜任意停藥,即使 B 型肝炎 e 抗原陽性已消失,但建議需至少繼續治療半年以上,以減少肝炎復發。

至於干擾素的用藥時機,則同樣需在肝功能異常且達兩倍以上,但如果肝功能指數異常偏高,則使用要特別小心。林憲宏說,干擾素的臨療治療效果可維持較為持久,但缺點是較不適合肝硬化的病患,而且會有頭痛、惡心、體重減輕等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林憲宏指出,以往醫界認為肝硬化是不可逆的現象,但最新的研究已證實,使用「干適能」治療肝纖維化病人,一年後有三成四病患經切片證實纖維化可獲改善,三年後高達百分之六三的病人有明顯療效,顯示要讓「國病」逆轉,並非不可能。

【2005/08/16 民生報】

健康傳真》B 肝帶原 要服藥嗎?

【記者魏忻忻整理】

問:卅多歲的孫子因為母體垂直感染B型肝炎,成為帶原者,當時醫療並不發達,也沒有疫苗。這些年來一直按時檢查,超音波和胎兒蛋白正常,但有脂肪肝,請問如此需服藥嗎?

另外,曾孫一歲八個月,僅注射B肝疫苗兩劑,按時程是否應接種三劑?應如何補救?(台南讀者)


答:定期追蹤肝功能、甲型胎兒蛋白和腹部波音波,對B肝帶原者是必要的,而除非肝功能異常,醫師才考慮開藥。

B肝治療藥物包括干擾素、抗病毒藥物和保肝片。肝功能異常的程度較輕微,通常開給保肝片;若肝功能數值達正常值兩倍以上,可考慮給予「干安能」等抗病毒藥物。

臨床經驗發現,肝功能達正常值五倍以上者,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效果較好;肝功能達正常值三倍以上,也可考慮干擾素治療。

至於讀者孫子的脂肪肝,也不建議服藥,應該要多運動,運動即可有效減輕脂肪肝,不需要服藥。

有關B型肝炎預防接種,通常母親懷孕後期,會檢查是否有B肝帶原,若確定母親為B肝帶原者,且e抗原為陽性,表示可能傳染給新生兒,就要在新生兒出生後立即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另外,所有的新生兒都需要接種B肝疫苗,接種時程是出生滿三至五天、出生滿一個月及出生滿六個月,共注射三劑。

理論上,若有缺打,缺幾劑就應該補打幾劑。以讀者曾孫的狀況,若確定只接種兩劑,通常會建議先補打一劑,一個月後再抽血檢驗抗體是否足夠。

不過,由於每個人狀況不同,不知讀者的曾孫為何只接種兩劑?建議可先詢問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預防接種組,待查明讀者曾孫的相關接種紀錄後,將給予適切的建議。疾管局電話(02)23959825,轉預防接種組。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培銘、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預防接種組解答,記者魏忻忻整理)

【2005/09/23 聯合報】

本文於 2005/09/23 16:19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44537
政府有責任保障人民的健康
2005/08/15 13:07 推薦1


早早安(顏俊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既然性行為也是傳染B型肝炎的途徑之一

衛生署就有必要作防治宣導的工作

畢竟B型肝炎在台灣的普及率實在太高

政府應該正視這個疾病

我想 呼籲大家性行為使用保險套的措施

應該積極進行 以避免B肝蔓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43587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