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邊境線上建成最大兩國商品交易市場 |
|
|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
新華社哈爾濱10月18日電(王良武、程子龍)10月18日,備受中俄兩國人民關注的中俄東寧——波爾塔夫卡互市貿易區商品交易中心正式建成並開始營業, 當天還舉辦了首屆中國——俄羅斯國際商品交易會,除了互市貿易區的5000多個經營業戶外,俄遠東地區和我國內地的900多家企業參加了交易會。 中俄東寧——波爾塔夫卡互市貿易區是2000年9月21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的,規劃佔地6平方公裏,一期工程商品交易中心佔地3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投資5.5億元,共有攤床和精品屋6000余個,是迄今為止中俄邊境線上最大的兩國商品交易市場。 據介紹,東——波互市貿易區是嚴格按照“一區兩國、封閉運行、境內關外、自由貿易”的模式運作建設的,它將在建成沿邊最大的對俄商品展示、交易平臺的基礎上,遵循“錯位發展、差異取勝”的原則,打造建材、家電對俄專業市場。同時大力發展會展經濟,舉辦各種國際性交易會、洽談會和展銷會。東——波互市貿易區將成為中俄邊境線上規模最大、檔次最高、政策最優的商品集散地,也將成為中國商品採購中心和俄羅斯商品輻射中心。(完) |
|
[2004-01-17] 黑龍江聯「三江一海」衝向世界
黑龍江省委書記宋法棠日前在會見世茂集團主席許榮茂、本報社長張國良一行考察團時指出,今日黑龍江正呈現著當年沿海開放的熱潮。對內主要實施「三江一海」(江蘇、浙江、珠江三角洲和上海)戰略:即積極發展同江蘇、浙江、珠江三角洲和上海合作;對外重點加強對日、韓、俄,特別是香港地區的合作。要把黑龍江建設成東北亞地區的大通道、大平台、大窗口。
文:本報記者 楊旭辰、張會群、趙寶城
塞北臘月雖正值寒冷季節,然黑龍江大地卻到處呈現一派熱氣騰騰景象。宋法棠說,「三江一海」合作戰略的提出,是源於對三省一市產業結構、經濟特點的深刻分析和清醒認識。黑龍江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三江一海」是糧食主銷區;黑龍江重型工業基礎雄厚,「三江一海」輕型工業、高科技產業發達;「三江一海」有沿海開放優勢,黑龍江沿「邊」開放優勢明顯;黑龍江的老工業基地改造等需資金,「三江一海」則資金雄厚,極需資本轉移。這種經濟的互補性給黑龍江與「三江一海」合作提供了極好的結合點。這一點已被實際的交流合作所證實。
「三江」千企千億進軍黑省
起初,粵商受黑龍江富集的資源優勢和獨特的對俄區位優勢吸引,原廣東省長盧瑞華率全省21市地逾500企業、近2,000老闆到黑龍江,雙方在五個方面形成緊密合作:加大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聯手推進資產重組,借「殼」上市;加快傳統產業升級;聯手拓展東南亞、東北亞國際市場。目前,黑粵兩省已建成合作項目達300多項,總投資額逾百億元。
浙江投資更顯迅猛之勢。15萬商人攜500億資金進軍黑龍江,在哈爾濱等多個中心城市打造「溫州商城」,合作領域已拓展到糧食、電子、輕工、醫藥、機械、石化、紡織、建材、汽車、商貿等十多個行業。前不久,浙江省長呂祖善又親率由800多黨政領導、企業人士組成的經貿代表團赴黑龍江,與黑龍江省政府聯合舉辦「黑浙經濟社會發展交流會」。從商貿洽談情況看,浙江商家對黑龍江的農林牧資源、綠色食品資源、醫藥資源及石油、化工礦產資源和房地產開發及對俄經貿合作的關切較高,也很關心黑龍江的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政策。是次浙黑洽談,收穫頗豐,五天共簽訂各類經濟技術貿易項目95個,投資金額78.57億元。僅糧食一項,黑向浙銷售商品糧就達50億公斤。
江蘇、上海亦同黑龍江達成多項投資協議。僅愛建集團一家就投資70多億元改造哈市老城區。資料顯示,到2003年12月,「三江一海」在黑龍江已簽投資額在500萬人民幣以上的企業逾千家,總投資額超過1,000億人民幣。黑龍江與「三江一海」已形成領域廣泛、方式各異、成效明顯的合作局面。
日韓俄為黑對外開放重點
宋法棠指出,解決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資金不足等問題,必須實行各方位開放接軌戰略。近年來,黑龍江已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合資合作,建立外企5,000餘家。今年前10個月,黑龍江省對外貿易超過5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逾10億美元。
宋法棠說,從發揮地緣優勢考慮,我們把同日本、韓國、俄羅斯的合作作為重點,努力把黑龍江建成聯結南北的大通道、大平台、大窗口。為此,黑省繼在韓國成功舉辦招商活動後,宋法棠書記和張左己省長又帶團在日本和俄羅斯相繼舉辦三個大型招展活動,簽訂多項合資合作項目。在日、俄掀起新一輪投資黑龍江熱潮。在日本,小泉首相特別強調,黑龍江省代表團是他在大選之後會見的第一個外國代表團。按慣例,大選後15天內不會見外國客人。他還告訴宋法棠,大選後自民黨的主要幹部第一次聚餐吃的是「中國料理」,喝的是中國美酒。
宋法棠向小泉介紹了黑龍江省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新情況,強調中國政府關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決策給黑龍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黑龍江省願在現有基礎上加強與日本在經濟、科技、貿易方面的合作,加強人員交流。小泉對此表示贊同。據介紹,宋法棠贈送小泉一幅「一衣帶水銘千古,以鄰為善益八方」的書法作品,受到小泉大加讚賞。陪同宋法棠拜會小泉首相的中國駐日大使武大偉說,日本首相在大選剛剛結束就會見外國地方政府官員,這是極為罕見的。
宋法棠與小泉的會晤,不僅在政治上具有深刻意義,在經濟層面上也傳達了日本政府支持本國大企業到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創業發展的信號。
三菱、豐田、日綿、日商井等知名大企業總裁紛紛約見宋法棠,就參與黑省老工業基地改造洽談。是次宋法棠率團出訪共舉辦4次投資說明會,簽訂投資合作項目11項,投資總額1.55億美元;貿易合同9個,總金額3,401萬美元;經濟合作項目5項,金額929萬美元。
港商闖關東正當其時
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張左己,在會見本報社長張國良和世貿集團主席許榮茂一行香港工商界人士時指出,中央支持老工業基地振興,支持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支持糧食產區和扶持老、少、邊的優惠政策,黑龍江是中國各省唯一四項政策獨享者。這些優惠政策對外商投資黑龍江是個難得機遇。
他說,黑龍江非常重視與香港的交流合作,兩地經濟互補性強,經貿與文化交流活躍,港商近年來在黑龍江的投資情況良好,投資額居黑龍江外資額首位。據了解,港商在黑龍江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
張左己希望能有更多港商到黑龍江謀尋商機,指出港商闖關東正當其時。
第一,這是經濟發展規律使然。50年代,資源、產品、人才、技術、資金都是由北向南流動。80年代改革開放後,人才、物流、資金又由南向北轉移。因此,南資北上是大勢所趨。
第二,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決策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港商可參與黑龍江老工業改造項目,四煤城、兩林都及大慶油田等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建設。同時,利用黑龍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開發綠色食品及中藥產業。房地產開發、服務貿易等市場潛力很大,港資也將大有可為。
第三,黑龍江土地資源富集,成熟技能勞動力廉價,電力充足且便宜。這諸多要素都可大大降低投資成本。尤其是對俄發展經貿具獨特優勢。黑港聯手開拓俄羅斯市場,既可規避港商投資風險,又可實現雙贏。他指出,香港的許多產品適合出口俄羅斯,而且通過俄市場可進入東歐市場。我們在25個口岸闢建的對俄經貿「直通車」大平台,可為港商提供最後一道產品加工的條件,然後直接進入俄市場。另外,還可利用俄羅斯的資源生產加工產品、推銷到第三國。
優化環境 法規透明
當記者問及以何方式吸引港資來黑時,省長張左己充滿信心地說:「最主要的是讓他們能賺大錢,一傳十、十傳百,來的人自然多起來」。他同時強調,另一方面還要做好投資環境建設。
他介紹,黑龍江省把2004年作為「招商引資年,優化環境年」。目的就是先「把家裏收拾美了,政策法規透明了,各種管理部門作風好了,再培養一批懂外語、懂商務的人才搞好服務。」張左己坦言,「目前在黑龍江少數地方仍然存在『中梗阻』、『末梢型』的弊端。我不敢保證不出問題,但我敢保證一旦出了問題,我們能在第一時間把問題解決好」。
東寧建「一區兩國」邊貿城
前來考察投資的世茂集團主席許榮茂先生深受鼓舞,當即決定在哈爾濱市松北新區開發3.5平方公里,建設一座涵蓋商服一條街、金融一條街、旅遊一條街及高級豪宅,包括超五星級大型賓館在內的新城區,預計總投資將超百億元。
同時擬在黑龍江省對俄經貿的重要口岸——東寧,開發建設一個佔地12平方公里(中方6平方公里、俄方6平方公里)的「一區兩國」邊貿城。該城將建設貿易流通區、產品加工區、旅遊度假區、博彩娛樂區和一所培養對俄貿易專門人才的大學園區。開發建設這樣一座「一區跨兩國」的園區,是許榮茂先生的一個創舉。它的建成,將對包括中國內地、香港乃至東南亞、東北亞諸國開展更緊密經貿合作起到巨大帶動作用。
|
一個區域,橫跨瑞典、丹麥,匯聚多國人才,打造出歐洲第七大高科技重鎮。三百六十萬人口,使用三種貨幣,通行百種語言,這裡是最環保的城市,也是最多元的生活圈。 作者:蕭富元 出處:天下雜誌 |
猛抬頭,馬爾摩藍得無邊的天空上,已畫出一道道白色拖曳的飛機排氣痕跡。遠遠的奧瑞松海峽上,奧瑞松橋(Oresund Bridge)像是一條漂浮在海上的長龍。
這裡是北歐人口最稠密、也是國界最模糊的區域。 馬爾摩不但是瑞典著名的生態城,也是瑞典最多元的文化城,二十八萬人口中,有將近三成居民是在海外出生。馬爾摩居民來自全球一百六十四個國家,通行一百種語言,更是瑞典伊斯蘭移民的大本營。 馬爾摩的多元風景,就從這條長達七.八公里的奧瑞松橋展開。
歷史上,馬爾摩一度屬於丹麥,地理文化和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緊密相連。馬爾摩能夠從工業老城轉型為生態重鎮,最重要的策略選擇,就是興建這條連接馬爾摩和哥本哈根的奧瑞松橋。
「通鄰」造橋 奧瑞松生活圈成形
自從一九七○年代,馬爾摩即開始規劃奧瑞松橋,但是首都斯德哥爾摩並不贊成,擋下數十年;馬爾摩最後冒著私自「通鄰」的壓力,決定自籌經費,向國外銀行貸款三十億歐元,和丹麥政府一起攜手造橋。 七年前,奧瑞松橋完工通車,橋東馬爾摩的地位由谷底翻身。從馬爾摩開車或搭火車,二十分鐘內即可抵達橋西哥本哈根。面積是台灣的五分之三、三百六十萬人口、涵蓋瑞典、丹麥兩國的奧瑞松生活圈正式形成。
站在扭轉大樓第五十一層樓自己的套房裡,瑞典企業家漢克松指著窗外說,自從奧瑞松橋通車後,馬爾摩房價上漲了三倍、失業率也比過去減少了五%以上。從落地窗看出去,到處都在施工,這種大工地的景象在北歐難得一見。
一區兩國,自治共管
在奧瑞松區域,沒有人爭吵它到底該算丹麥,還是瑞典?一區兩國,各自過得好好的,兩邊的地方政府,更共同籌設了由十八個瑞典人和十八個丹麥人組成的奧瑞松委員會,每年集會兩次,討論區域內的各種事務,委員會主席則由兩國輪流擔任。
每天,有將近一萬四千人在兩「國」之間通勤。 個頭高大、留著金色短髮的丹麥人露意莎,在奧瑞松網絡公司(Oresund Network)工作,在瑞典上班一段時間後,決定從哥本哈根搬到馬爾摩,因為這裡的房價、生活費比丹麥便宜一半以上。過去十年,像露易莎這樣搬到瑞典居住的丹麥人,成長了五倍。 相反地,瑞典這頭,也有超過一○%的居民,每天通車「出國」上班,因為哥本哈根的薪水比馬爾摩高兩成。
二十幾歲的露意莎說,奧瑞松通行歐元、丹麥克朗和瑞典克朗三種幣值,雖然錢包總是有各國零錢很麻煩,但是她也不會搞混或算錯。為了方便每年來往於此地的三千萬國外旅客,奧瑞松委員會正在考慮,是否兩邊舉行公投使用單一貨幣。
貢獻近三成GDP
奧瑞松不但是歐洲最繁忙的生活圈之一,也創造了強大的經濟實力,丹麥和瑞典兩國的GDP,有二六%是由奧瑞松區域貢獻。 除了經濟動能,奧瑞松區域更號稱是北歐的「人才首都」,區域內共十二所大學,八成人口說英語,並且是歐洲地區第七大高科技製造基地,奧瑞松的工作人口中,有近半從事生醫科技業。 軟體產業霸主微軟在歐洲最大的研發中心,就選擇設在奧瑞松。
微軟歐洲區研發總經理泰爾加(Niels Bo Theilggard)分析,這個區域有超過十萬人從事科技產業,微軟在此不但可以延攬丹麥和瑞典的科技人才,又有地利之便,足以吸引東歐的頂尖人才。 三百六十萬人口,規模和挪威相距不遠,儼然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第四大「國」,奧瑞松人漸漸發展出獨特的區域認同感。
區域內的四所瑞典大學和八所丹麥大學,本來各有各的學制和行政機關,目前已整合為擁有十五萬大學生的超級奧瑞松大學(Oresund University),所有的課程開放共同選修,圖書館資源共享,教師與研究人員也能互相交流、合作研究計劃。 對奧瑞松而言,或許正如美國政治學者安德森(B. Anderson)形容,國家是一種「想像的共同體」,國界也是虛無飄渺的存在。不過,既然是橫跨兩國的共同生活圈,難免會出現兩種不同制度的摩擦。
兩種制度的摩擦
負責區域發展規劃的奧瑞松網絡公司總監奇蘭寇克(C. GyllenKrok)坦言,一區兩國固然理想,執行上還是會有一些「小」問題。例如,兩國勞動市場、社會福利制度不盡相同,如果瑞典人到丹麥工作,他未來的退休金要怎麼算?由哪國政府負擔?奇蘭寇克不諱言,這的確是個大問題,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 最大的麻煩是稅制協商。
瑞典這廂是看「居住地」繳稅,丹麥那廂則以「工作地」繳稅,一不小心,就會被兩頭課稅。 奇蘭寇克觀察,相較之下,搬到瑞典居住的丹麥人更多,享受瑞典的教育、醫療資源,卻在丹麥工作、繳稅,瑞典政府顯然覺得自己吃虧。 兩年前,兩國達成協議,丹麥政府每年要補償一定金額給瑞典政府,「但是,丹麥人很會做生意,最後補償的金額總是比該付的還要少,」奇蘭寇克委婉地笑著說,吵歸吵,移民到奧瑞松的人口,還是繼續成長。
如果是在其他國家,馬爾摩這種胳臂往外國彎的做法,必定引起母國的反感,甚至會遭受不愛國的指控。但是,瑞典人似乎並不擔心馬爾摩會鬧獨立。 老家在馬爾摩一小時外小城隆德的瑞典國會議員楊笙(M. Johansson)笑著說,原本瑞典政府擔心奧瑞松橋一開通,更控制不住天高皇帝遠的馬爾摩。
沒想到,不但有更多丹麥人移往瑞典,「還意外幫瑞典賺到一座免費的國際機場。」從馬爾摩到哥本哈根凱什楚普國際機場,只要二十分鐘,瑞典政府不花一毛錢,南部就多了一座北歐最大的國際機場。 一個區域兩個國家,奧瑞松的成功模式,啟發了波羅的海另一邊的德國。十一年後,丹麥和德國漢堡之間,也會有一座跨海的跨國大橋,「到時,我開車到漢堡只要兩個半小時,」生意遍及歐陸的漢克松已經盤算好,要在這片未來之城,好好馳騁一番。
Copyright c 2008 天下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