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光復大陸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漢疆兩中】一個中華疆域 兩個主權中國
 瀏覽73,056|回應243推薦8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8)

Abr
早早安(顏俊家)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
貪汙無罪嫖妓有理(一邊一咯,叫雞聯盟)
sunism
天煞孤星
久遠
曾太公


 「一疆兩中」與「中國台北」


梅峰/罷免護扁立委行動聯盟召集人


2007/04/28


民進黨以對岸用「中國台北」,而非奧運正式的「中華台北」名稱,來矮化我國,且未「國進國出」,因而拒絕聖火入境,筆者為陳水扁政權的睜眼說瞎話,忘記以小事大需用智慧,且嚴重輕忽參與奧運對兩岸和平與選手志業之重要性,感到極端遺憾!


其實,老以為自己是「台灣國」而自稱「台灣」,並以「中國」稱呼對岸之民進黨,至今仍活在虛幻與謊言中,才是真正的中共同路人,因中共始終以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一部份,是臣屬於他們的地方政府,故絕不會稱呼我為「中華民國」,而永遠以「台灣省」之「台灣」稱之,而民進黨更以避免混淆當藉口,為了去中國化,而樂得與對岸唱和,結果吃虧上當,還自以為聰明,其實「行不更姓,坐不改名」,怕混淆為何不讓中共去變,而多數百姓只是不願「被」併吞,失去我國得來不易之民主政體,且對到底應稱呼為台灣國或中華民國,並不那麼計較,也都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是台灣省人,更是中(華民)國人。


顧名思義,國家即代表「國」是「家」的組合,再由「國」是「囗」、「口」、「一」與「戈」四個部件組成可知,國家之要素為疆域、家口、一統政權及國防武力,而自簡體字「國」之組成部件是「囗」與「王」亦可看出,對中共專制國家來說,其最根本要素僅需疆域與獨裁者,其他都是次要。而除非填海造陸或地層下陷,否則疆域應是最神聖,且無法分離拆分或更改的,領土分佔更是國與國間之最大分別,國旗與國號甚至可說是象徵性的,國防武力則基本上附隨於政權,至於政權更是會政變、流亡或改選的,而家口也是會生離死別、投誠或移民的。


首先,岩里正男的「特殊國與國關係」,綠軍的「兩國論」與「一中一臺」,都無法明確呈現當前兩岸憲法,均相互強調原始疆域包含對方管轄領域之現實,也才因此衍生綠軍「正常國家」之「正名」及「制憲」要求,與當前兩岸政治與軍事之對峙困境,這相對於世界上多數國家,應該都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三者都是綠軍未來之終極願景,而絕非政治現實!


再者,黃光國的「一中兩憲」、張亞中的「一中兩國」、國民黨的「一中各表」、宋楚瑜的「兩岸一中」、馬英九的「一國兩區」,與新黨的「一國兩治」,亦都絕非實況,因為「一中」或「一國」均指「一個中國」,但「中國」是啥?到底是「文化中國」?「歷史中國」?或者我方所說的「中華民國」?還是中共所稱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相信言人人殊,莫衷一是,但兩國憲法卻率皆強調具對方轄區之所有權,所以「一個中華疆域」之「一疆」,確為雙方憲法與多數人民之認知共識,因為現實是最重要與再清楚不過的。


而「兩憲」、「兩國」、「兩岸」、「兩區」、「兩治」與「各表」之定義,基本上都模糊不清,全是單方面欲讓仗勢欺人之中共接受,逃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具備各自不同體制之國家要素,因而「兩個中國」之「兩中」才是真正現況,且其代表性更是全面的,此即「兩個中國政府」,「兩個中國人民」,「兩個中國轄區」,「兩個中國憲法」,及「兩個中國主權」等等,全都說得通!是故筆者以為「一個中華疆域,兩個主權中國」,所謂之「一疆兩中」,方為無人敢否定的兩岸政治現實,與我國不畏強權並維護雙方立場的最真確描述!


更有甚者,「一疆」符合藍軍期望,「兩中」掌握綠軍立場,「一疆兩中」綜合藍綠雙方原則,是終結我國兩岸問題無休止爭戰的萬靈丹,如此團結一致,矛頭向外,方能終止多頭馬車之無效統獨口水,以致力於人民福祉之牛肉政策研討,至於中共是否枉顧現實,繼續穿著「一個中國」之「國王新衣」,此時就全看其自信心足夠否,否則如果連現狀都不敢承認,又將如何擴及兩岸之中程協議與未來目標呢!


至於各種不同之終極政治主張,如臺獨、獨臺、左統、右統甚至中華家國等等,都只是各方期望而尚未達成的不同「理想」;而政治是要進步的,所以中華民國不可能屈服於一個政經,尤其是政治,現皆落後之不文明政府,甚且中國大陸是中共政權竊據自中華民國,我們怎可枉自菲薄,自願做敗家子呢!


總之,奧運只有明年是中共辦,下一次不知又要隔幾年,因此嘴長在他的臉上,我們人在屋檐下,就暫時低個頭,不如隨他去亂報他的,我們就自家報自個正確的,且奧委會是大家的,我們只要照著奧運「中華台北」之規章行事,公道自在人心,何必去理睬他的瘋人哮語;因此他喊他以為的「(紅色)中國台北」,我有我認定的「(自由)中國台北」;他說他的「越南進,中國入」,我有我的「越南進,中國出」;大人們彼此各說各話,睜隻眼,閉隻眼,滿足對方難解之政治面子,但卻務必讓子弟快快樂樂,安安心心的比賽競技,國人輕輕鬆鬆,興高採烈的加油觀戰,這才是政府家長的莫大功德,何苦搞得風聲鶴唳,雞飛狗跳,甚至斷送先前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奧運國際舞臺呢!


「一個中華疆域,兩個主權中國」之「一疆兩中」


2005/07/15 04:47


立梧先生! 謝謝您的回應!


小弟很不喜歡花太多時間討論這個令人生厭之問題,但今天既然是小弟激起先生對此事之興趣,小弟就勉為其難花點時間就教於先生吧!因為有些似是而非之言論是很容易誤導讀者的,尤其是邏輯之錯亂。


若有「正名」之議即可否定「名正言順」,這個邏輯如果成立的話,則任何辯論都可免了,因為先生之邏輯即是說,只要有人質疑,則所質疑之事必定正確,而不必再講道理,不必再去辯論,來求得正確之結論了。


中華民國憲法是客觀存在之事實,不是嗎!小弟有以個人之好惡否定此事實嗎? 「中(華民)國」不代表「中國」,那代表什麼?今天不能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亦代表「中國」,就否定「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事實吧!這不但不可恥,更是鐵的事實。小弟想請教的是,「南朝鮮 (ROK - Republic of Korea)」有因為「大韓(人民民主共和)國(DPRK -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代表「韓國」,而沒出息的說自己不代表「韓國」嗎?因此重點是旁人如何區分它們,而非自己自甘墮落吧!


「中華民國」如果是「台灣」,那先生何不說「秋海棠」是「香蕉」,或「日本 」是「北海道 」呢?現在之事實是,「中華民國」之控制區域僅及臺澎金馬,但依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更改之。」,兄台想當敗家子,將自己的領土丟掉嗎?兄台能夠因為強盜以武力強佔自己的家園,就說那些家園不是自己的嗎?小弟說得不是事實嗎?


中華民國並未消失,只要一氣尚存,就不能放棄自己的權利,否則就是敗家子。


大陸朋友稱您是台灣人,而自稱是中國人,如果您接受的話,您就是上了他的當的敗家子。您必須正色的告訴他:「我是中國人,您是大陸人」,這是要讓他知道,大陸是「中華民國」的,我們終有收回的一天,否則您就是在自取其辱,自願做敗家子。


所以「兩個國家,兩個主體」是錯誤的,「一個中華疆域,兩個主權中國」才是正確的現實。至於未來兩岸欲如何發展,各種之不同政治主張,如臺獨(台灣共和國)、獨臺(中華民國放棄大陸領土)、左統(解放台灣)、右統(收復大陸)甚至中華家國(以家主政治統一中國)等等,都只是各方期望而尚未達成的不同「理想」,又如何能說是現實呢?


至於『同為華人族裔,何不順其自然,不搞政治統戰,我們可以在現實的基礎上,促進民主化的發展,促進彼此間的協作,拉進彼此的距離』之說法,小弟同意,因為發動戰爭是罪惡,而統獨是為達到人民幸福目的之手段罷了!而「距離」與「炎黃子孫」、「國家」甚或「政治」之相關性,小弟不予置評,因為是第一次聽到,實在不知有何相關。


小弟粗淺見解,就教於先生!


梅峰 敬草


若名正言順何以有正名之議?


立梧 letwo


2005/07/14 01:19


我們要以客觀來面對事實,而不以自己心中的好惡來面對事實,否則事實將會走樣,走樣的事實會影響我們判斷的基準,最後得到萬劫不復的結論,將有損我們的共和國,有損人民福址。


世界華人本是系出同源,無論身在何處,我們有宗親會,我們情感相通,互助提攜,就算遠在印尼的華人受難,我們感同身受,政府相挺,民間出錢出力。我們也都會希望華人同胞族裔都過得光榮、有尊嚴與幸福的日子。


但是,中華民國如何能代表中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這沒有什麼好可恥的,這只是事實而已,有位大陸朋友,也許這樣的大陸朋友很少,他稱我台灣人,而自稱中國人,並把台灣與中國完完全全的分開,這令我突兀,因為這樣強調有點作做,但我可以感到他是為了向我釋放善意,他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卻又必需尊重我們中華民國與他的國家是對等的兩個國家、兩個主體,我很感謝他的善意,這很難得,雖然就算他把台灣當做中國不可拆分的一部份,我也不會跟他生氣,但這件事給了我感想,同為華人族裔,何不順其自然,不搞政治統戰,我們可以在現實的基礎上,促進民主化的發展,促進彼此間的協作,拉進彼此的距離,我們只是國家不同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也沒什麼多大的差異,華人的特性就是很重宗族觀念,無論美籍、日籍、印籍、德籍、大陸、台灣的華人族裔,從來都是有出自本能的向心力。


印尼暴動期間,一位印尼華僑同學跟我說過,同為華人,他很羨慕中國和台灣的同胞,因為中國的華人與台灣的華人都有自己的國家,這是印尼患難的華人所缺乏的。 我想,炎黃子孫,國家不是距離,「政治」才是距離。 「政治」的距離,才是造成今日兩岸問題的根源。



附註:以上五位推薦人與痞瘋修正後加入之文章與圖說無關,很抱歉!



由以上所列舉的史實可知,領土的獲得依賴實力,翻開古今中外的史冊,各民族為了爭取領土,亦即生存空間(Lebens Raum)莫不奮戰不懈,血跡斑斑。中國武俠小說中常出現「土地寶劍,有德者居之」這句話,意即無德之人是保不住土地或寶劍的。至於這「德」字應作何解釋,常可因人而異。現代國際通行的「主權」(Sovereignty)這名詞所代表的觀念是一種舶來品,它是西洋各國在相互爭戰之間,為了休養生息,維持勢力平衡,由妥協而形成的產品,即互相承認權力範圍,起初是默認(Understanding),後來演變為承認(Recognition)。它的重點是「國際承認」,但承認與否還是要看實力。



姚立明也是留德的:他的一中兩國論就是一個中華民族 兩個獨立國家(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加坡? 三個中國:中非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疆兩韓、一疆兩中、一疆兩德、一疆兩越。 一疆兩中一蒙。 新加坡?

本文於 修改第 3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10566
引用者清單(2)
2008/09/07 12:35 【不平則鳴】 看豬走路和吃豬肉的差別: 以馬總統兩岸發言, 請教尋王爽城巧克力!
2007/07/30 03:48 【曾太公落美洲】 本主欄﹐原為梅峰答立梧文﹐現經增加二三文﹐已失原旨﹐太公撤銷原推薦﹗
 回應文章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一中兩國」的理論與政治爭議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六、 建議與結論

對於當前國內政治亂象,以及兩岸緊張關係,使許多人心中產生嚴重的焦慮。如何找出一套說法,讓國內民眾、兩岸執政者可以接受,是許多有志之士努力的方向。筆者認為張亞中所提的「一中兩國」即是一個不錯的方案,縱使在上節中提出許多困境,但是「一中」滿足中共的要求;「兩國」符合台灣執政者與人民的需要,能兩方兼顧。而且,筆者試圖在本節中提出,有關政治修辭與策略的建議,希望有助於「一中兩國」的概念,成為兩岸新定位。

(一)內外有別:「新兩國論」與「整個中國,兩對等政治實體」

誠如前所提及,「一個中國」在國內政治市場,如同票房毒藥,不僅綠營大加撻伐,藍營對此概念,也有口難言的尷尬。因此,建議不妨改稱為「新兩國論」,讓這個「新」字,充滿無限的解釋(胡全威,2003b)。當然這種說法,中共方面,恐怕無法接受。但是一方面可以像中共解釋「新」的意涵,就是有別於過去的「兩國論」。另方面,也可以用張亞中所提的「整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與中共對話。在國內解釋而言,對等政治實體,對方是政府,我們就是政府;對方是國家,我們就是國家,所以,符合台灣人民認同我們是主權獨立國家的需求。

以這種「內外有別」的方式(中共其實也是以這種手法在操作兩岸議題,應該體認不得已的因素),取得雙方的共識。也使各方都能對各自的民眾宣傳,這就融合了「兩國論」中的兩個國家與「一中各表」中「各自表述」的精神。

(二)歷史研究「一個中國」

不可否認,「新兩國論」的主張,已經預設了一套價值與理論,認為台灣畢竟脫離不了這個「中國」圈。在此前提下,要如何讓台灣民眾願意接受「一個中國」下,還可以有不同的國家。就應該發展出一套中國的「政治學」,中國的國際關係。還原過去的「中國」其實是天下、文化觀的面貌,藉此,了解歷史上如何理解「春秋戰國」時代、「三國時代」的國中有國的概念。讓人們不會懼怕「一個中國」,透過歷史的傳達,可以比較容易接受「一中兩國」的具體主張。[14]

(三)中共承認「中華民國」;台灣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在西德模式中,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西德與東德相互承認對方是國家,這個也就是台灣方面,一個重要的訴求,我們認為「中華民國」是一個正常國家。中共方面,應該對此體認,否則再多的對台統戰的好話,都不過是空談一句。

另方面,要對方讓步,台灣執政者也應有相對應的善意,否則永遠只是空談。號稱再多的善意,不過是自己國內的政治口號。執政者能做的,就是不要去玩「民族主義」的火。固然,台灣民族主義的出現,有其現實的客觀因素。但如學者所指出,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Anderson, 1999)。而這種想像,政治的操弄,扮演很大的角色。如果,我們在認同上,鼓勵「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在兩岸關係處理上,就可以與對岸在同為中國人的共識下對話。譬如「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幫中國人」、「兄弟之邦」等等,一切變得在情感基礎上,可以理性對話。

但是倘若一旦成為兩個民族,可是中共十三億人,又是以「數典忘祖」的心態來看待台灣人,那麼兩岸關係只有更趨緊張,絲毫沒有和緩的空間。因此,台灣方面,不應放棄自己也是中國人的身份,這是有助兩岸和平關係發展的重要因素。

最後,我們也認為,縱使再好的兩岸定位模式,也比不上彼此之間先具備的互信。這就好比一九九二年的「九二共識」或「九二年香港會談」的基礎,就是奠基於兩岸互信下的「密使會談」。有這種互信,雙方表面上的文字遊戲,才有可能。

兩岸領導者當然可以選擇戰爭,但是這不僅禍國殃民,更是歷史的罪人。兩岸要尋求和平,就應務實找出解決之道,抱持著對等而且互信的態度,逐一化解彼此的衝突,包容相互的差異,「為全體中國人創造最大福祉」。

參考書目

Anderson, Benedict,吳叡人〈譯〉

1999 《想像的共同體》。台北:時報。

王雪美

1999 <兩國論定調:一個民族兩個國家>,《聯合報》,716日。

王爾敏

1977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華世。

朱雲漢等編

2002 《華人社會政治學本土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桂冠。

林美玲

1991 <民進黨立委「樂觀其成」,《聯合報》,611日。

張亞中

1998 《兩岸主權論》。台北:生智。

張宗智

2004 <鮑爾:尋求兩岸統一,勿片面扭曲>,《聯合報》,1026日。

李登輝&中鳩嶺雄

2000 《亞洲的智略》。台北:遠流。

胡全威

2002a <「九二共識」雖死……>,《聯合報》,111日。

2002b <「一中各表」與「兩國論」的爭議>,《聯合報》,114日。

2003a <設立跨兩岸官方機制之芻議—論 「兩岸委員會」之可行性>,17期,頁28-39

2003b <泛藍何不採取一中兩國?>,《中國時報》,1222日。

2003c <何不公開政策辯論>,《聯合報》,1224日。

胡文輝&游奇昌

1991 <「侵犯位子」之爭兩主角昨言詞過招,展現歷年來罕見的精彩大論辯>,《聯合報》,323日。

黃昭元

2000 <兩國論的憲法分析:憲法解釋的挑戰與突破>,收錄於黃昭元主編之《兩國論與台灣國家定位》。台北:學林文化,頁1-33

蘇起

2001 <做而不說的兩國論>,《國家政策論壇》,15期。

2003 《危險邊緣: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台北:天下文化。

蘇起&鄭安國

2002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沈富雄

2001 <陳立委「一國兩國」 為一中解套>,《中國時報》,830日。

施正峰

2001 <統合理論與台灣>,http://www.taiwannation.org.tw/republic/rep11-20/no19_07.htm

徐履冰

1991 <郝院長如戰民進黨立委雙方詞鋒犀利>,《聯合報》,322日。

楊羽雯

1998 <張榮恭:應以分裂國家模式處理兩岸關係>,《聯合報》,31日。

2000 <蘇起建議「重回1992年共識」>《聯合報》,429日。

魏鏞

1998 <一中模糊,兩國凸顯,欲辯無力>,《聯合報》,224日。

鍾蓮芳

1998 <「一中兩國」引發新黨內部齟齬>,1998222日。


[1]後來論文收錄在一九九二年出版,民主基金會編印的《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的<中國問題之法律定位:一中兩國>。

[2] 有關兩岸治理、兩岸三席,張亞中指出是得自歐盟經驗與建構主義的主張(2003245-250)。此外,關於跨兩岸的機制,應該由個別事物做起,還是直接成立綜合性的「兩岸委員會」較佳,參見胡全威(2003a),有較詳細的討論。

[3]九二共識的達成,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兩岸密使的功勞,參見胡全威(2004)。

[4] 不過,「九二共識」事實上,在蘇起提出之前,已有學者在報章的文章上使用。參見胡全威(2003c)。

[5] 參見2001115日,《中國時報》。轉引自蘇起&鄭安國(200281)。

[8] 有關比較部分,一中各表參考自蘇起&鄭安國(2003);兩國論參考自李登輝&中鳩嶺雄(2000);一中兩國參考自張亞中(199820002003)。

[9] 沈富雄原文指1991321日,經查詢立法院公報檢索系統與聯合報檢索系統,正確日期應為1991322日。

[10] 參見沈富雄(2001);徐履冰(1991);胡文輝&游其昌(1991)。

[11]\參見 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un/2/today-s1.htm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ul/2/today-s1.htm等。

[12] http://www.future-china.org/fcn-tw/200211/2002110904.htm

[13]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2001188/A2060392.html。另節錄一段大陸網站上的類似說法,可供參考:「德國模式:此為五十年代,臺灣《自由中國》創刊人雷震最初提出的模式,其主張援引德國等分裂國家的模式處理中國問題。 在七十年代。中美關係正常化談判進程中,美國喬治城大學戰略部主任克萊恩於1976年在國會作證時,明確提出以“德國模式”解決兩岸問題。1990年,陳水扁在擔任所謂“立法院”增額“立委”時,亦提出仿1972年東、西德簽定兩德《基礎條約》,簽定所謂《“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基礎條約》,試圖以“德國模式”來定位兩岸關係,即在“一個中國”的架構下,兩岸為相互承認的政治實體,同時,避免予對方以國際法上的承認。在臺灣前途問題上,主張主權擱置,將統一與獨立均視為未來之長遠目標,這就是陳水扁上臺後,提出所謂“未來一個中國”概念的藍本。但此一模式,事實上承認國家的同一性,並預設“一個中國”的前提,故遭到民進黨內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反對。同時,德國模式又主張兩岸各自擁有主權,並作為國際法上的主體,均有資格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實質上是主張現階段“兩個中國”論,這也是大陸方面一直加以反對的。眾所周知,德國模式是冷戰的產物,並由國際條約或協定加以規定,與台海分裂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事實上,德國最終統一,是在冷戰後蘇東劇變的情況下實現的,西德憑藉其強大的經濟、政治實力合併東德,從而完成了兩德統一。但大陸迄今仍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且綜合國力不斷增強,而臺灣經濟衰退,政局混亂,並無西德那樣的經濟、政治實力來合併大陸,故德國模式,顯然是行不通的。」參見網址:http://www.tongxin.org/j-sys-news/page/2003/623/1754_173.shtml

[14] 有關政治學本土化的問題,參考朱雲漢等編(2002)。此外,有關歷史上「中國」概念的研究,可以參考王爾敏(:441-480)。此外,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在20041121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114069
「一疆兩中」──「中國史」就是「本國史」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梅峰/罷免護扁立委行動聯盟召集人

親民黨立委李復甸、張顯耀及國民黨立委郭素春,認為教育部新修之高中歷史課程,將「本國史」改為「中國史」,界定對岸為外國,改變了兩岸關係的定位,違反了憲法對中華民國國土範圍的規定,因此向司法院大法官聲請釋憲,並要求「暫時處分」,立即停止使用新版歷史教科書,筆者為這三位委員之愚蠢作為,唏噓不止!

首先,教育部並未將第一冊之「台灣史」改為「本國史」,且在立法院第五屆第四會期之《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專案報告》中,尚以「中國大陸」、「中共」及「台灣」稱呼兩岸;當然,將「中國史」以「本國史」稱之,更能彰顯我中華民國炎黃子孫之源流,但立委也不能就因此自我否定,認為「中國」不是指「中華民國」之「本國」,還傻呼呼的去告教育部違憲!

我們當然了解民進黨政府去中國化之用心,而其實近十年來,的確亦大有進展,許多人均無形中毒而不自知,這才是民進黨與中共最成功之處,只要提及「中國」必認為是對岸,而講到「台灣」,無不認為是我國,民進黨更常以避免混淆當藉口,其實「坐不改名,行不更姓」,怕混淆為何不讓中共去變,且「台灣」到底指的是蝦米碗糕,台灣國?台灣省?台灣區?台灣島?少人認真計較,總之,就是開口「台灣」,閉口「中國」!

其實,老以為自己是「台灣國」而自稱「台灣」,並以「中國」稱呼對岸之民進黨,才是真正的中共同路人,因為中共始終欲矮化我們,以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一部份,是臣屬於他們的地方政府,是故永遠以「台灣省」之「台灣」稱之,而絕不會稱呼我為「中華民國」,而民進黨卻偏偏上了當,還自以為聰明;其實除了忘祖滅宗之極少數死硬台獨基本教義派,多數百姓之所以支持民進黨,是不願「被」中共統一,而失去我國得來不易之民主政體,且對到底應稱呼為台灣國或中華民國,並不那麼計較,也都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是台灣人,更是中國人。

再者,如果連現狀都無法說清楚講明白,又如何能談及國家未來之方向,朝野甚至兩岸自然是雞同鴨講,莫名其妙的互批亂鬥,而毫無對話、合作與解決問題之可能;而中共政權目前更是強勢與主體,強勢者坐擁諾大資源可以收買分享,當然必須主動禮賢下士,施出善意,展現誠心,如反而昧於現實,只憑拳頭,以大欺小,仗勢而為,睜眼說瞎話,連現狀都沒有自信去承認,弱勢者又要如何去因應呢?

因此筆者在此要再分析兩岸之客觀現實,以黃光國教授主張之「一中兩憲」來說,「兩憲」的確是事實,但「一中」之原則,雖均為「兩憲」所載明,可卻都是各自一廂情願之企盼或未來願景,而絕非已成之現實,更非兩岸人民當今一致之願望,而其他類如馬英九的「一國兩區」、宋楚瑜的「兩岸一中」及新黨的「一國兩治」,甚至「一中各表」、「特殊國與國關係」、「兩國論」與「一中一台」等等的主張,均絕非「客觀之政治現實」。

顧名思義,國家即代表「國」是「家」之組合,再由「國」是「囗」、「口」、「一」與「戈」四個部件之組合可知,國家之要素為疆域、家口、一統政權及國防武力,而自簡體字「國」之組成部件是「囗」與「王」亦可看出,對獨裁國家來說,其最重要之要素僅需疆域與國王獨裁者就夠了,其他都是次要;因之國家要素之疆域,除非填海造陸或陸地下沈,否則應是最神聖,且無法分離分割不會變更的,而國與國間最大分別亦在領土之分佔,國旗與國號甚至可說是象徵性的,國防武力基本上是附隨於政權的,至於政權更是會政變、流亡或改選的,而家口也是會生離死別、叛變、投誠或移民的。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具備各自不同體制之國家要素,因此「兩個中國」是現實,但兩國憲法又皆強調具對方疆域之所有權,所以雖然「一個中國」有爭議,但「一個中華疆域」的確為雙方憲法共識,是故筆者以為「一個中華疆域,兩個主權中國」,所謂之「一疆兩中」,兼顧了事實與立場,才是完全無人敢否定的兩岸政治現實。

至於未來兩岸欲如何發展,各種不同之政治主張,如台獨(台灣共和國)、獨台(中華民國放棄大陸領土)、左統(解放台灣)、右統(收復大陸)甚至中華家國(以家主政治統一中國)等等,都只是各方期望而尚未達成的不同「理想」;而政治是要進步的,所以中華民國不可能屈服於一個政經,尤其是政治,現皆落後之不文明政府,甚且中國大陸是中共政權竊據自中華民國,我們怎可枉自菲薄,自願做敗家子呢!

中美對法理台獨認知的差異及其成因

阿扁為著轉移人們對貪腐醜聞關注的焦點;為綠營參加今秋立委與明春最高領導人選舉拉抬聲勢,騙取選票;討好拉攏台獨基本教義派,改變其因國務機要費而身陷孤立無援的困境,以及企圖任滿下臺後能取代李登輝作台獨教主,正一步步加劇炒作“ 法理台獨”議題,繼修改歷史教科書,更改公營企業名稱,清除蔣氏父子銅像後,現又一反其過去“ 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宣示臺灣要獨立,正名,制憲,發展,以及沒有左右,只有統獨的所謂“ 四要一沒有” 。這一連串舉動雖可能僅為其一種虛張聲勢的做作,絕無付諸實踐的膽量與魄力,但仍難免牽動兩岸,甚至國際的敏感神經,因為碰觸“ 法理台獨”比走鋼絲還令人觸目驚心,豈能不擔心。

大陸與臺灣,因國共內戰在美國因素介入下被迫中斷,而造成兩岸長期對峙。由于兩岸在行使治權上各有其特定範圍,互不相涉,從外觀上看,儼然是兩個獨立的政治實體。時間一久,不但在國際上有可能被誤認為兩個互不相屬的國家,而即在內部,受野心分子長期挑撥誤導,頭腦不清的人也可能在國家認同上發生疑惑。中國的分裂確實太長久了。今日維繫兩岸仍為一個國家的,僅僅依靠兩岸的兩部“一中憲法”,即“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中華民國憲法“ ,而尤以後者關係重大,因分裂的威脅基本上來自臺灣內部的台獨勢力。他們企圖把暫時的治權分裂,導向為永遠的主權分裂,而遂行台獨。而阻礙其實踐此一野心的,主要的就是臺灣的“一中憲法”。這部當年由國共兩党與社會賢達共同參與制定,?于1947年1月1日在南京公布,?于同年12月25日實施的憲法,自李登輝登基後,在台獨勢力?力介入下,已被修得千瘡百孔,面目全非。所幸其中涉及主權的部分,在來自內外?大壓力下仍能保持完整。臺灣與大陸依“ 中華民國憲法”仍清清楚楚地同屬一個主權,同為一個國家。因此,我們說,今日的中國是一個治權分裂,主權統一的國家。然而這部賴以維繫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憲法,卻僅僅實行于目前由台獨勢力掌權的臺灣,而大陸政府與人民對其無法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它的脆弱性何止是鋼絲,簡直是一條已腐朽的繩子。

“ 中華民國憲法”條文中,涉及兩岸主權統一最為重要的規定,應為第二條關于主權的規定,以及第四條關于領土的規定。其餘關于國旗,國號等規定,因必然受前二者規定的制約,在彰顯主權上,不可能單獨發生作用,因此僅居于次要地位。依第二條規定,享有主權的是全體中國(”中華民國“) 國民。依第四條規定,領土所及範圍依中國固有之疆域。依此,則不僅大陸與臺灣屬于中國領土範圍,即過去在不平等條約下喪失,且尚未收回的土地也屬于其領土範圍。因此,所謂“ 法理一中”或”法理台獨“ ,主要依據的就是憲法的相關規定,而與其他任何法律規章無關,因為有關領土,主權的規定,只可能出現在作為基本大法的憲法中。因此,台獨分子要從事法理台獨,也只能從修改,或制定憲法著手,而尤其是涉及主權,領土的部分。在明瞭憲法與法理台獨的關係後,筆者欲嘗試從此一角度切入,為法理台獨下一定義,以供參考:法理台獨者,意圖通過修憲或制憲的手段,變更”中華民國憲法“中有關主權與領土的規定,使臺灣脫離中國主權與版圖之行為也。

這些年,每當阿扁言行上有出現踩踏大陸設定的”紅線“ 之虞時,美國往往先于大陸向阿扁施壓,以免釀成台海衝突,被拖下水。而大陸在吸取教訓後,也樂得儘量保持沉默,以免被阿扁再度利用來為其拉抬聲勢,爭取選票。在這一方面,似乎中美兩國已有了某種程度的默契。這對共同壓制台獨行動自很有幫助。然而,其先決條件則必須中美對某一言行,是否有衝撞”紅線“ 之虞,要有基本共識,而不能出現認知上的分歧。筆者認為,面對阿扁近月來一連串向實踐“ 法理台獨”探索的舉動,例如修改教科書,更改公營企業名稱,清除蔣氏父子銅像,乃至近日宣示“ 四要一沒有”等,是否已構成法理台獨的一部分,或僅僅只是一種為選舉造勢的炒作,中美在看法上似乎已出現了分岐。前者認為,這已是實踐法理台獨的行為。因此,必須有相應的反應。而後者則認為,這極可能僅僅是為爭取選票的造勢做作,其表演的對象僅為臺灣島內的選民,而不是大陸或國際。因此,尚毋須過度反應。

根據筆者上述對法理台獨的定義,則只要尚未觸及憲法中維繫一中的核心規定,即第二條有關主權的規定,以及第四條有關領土的規定,即尚難謂已實踐了法理台獨。美方顯然是持此一觀點,因此才主張,在行為尚未完成前,他們還無法判斷其行為是否屬于法理台獨的實踐。然而,若將法理台獨視為一種犯罪行為,則從犯罪學的觀點,可將犯罪行為分為謀劃,準備與著手三個階段。而後者又視著手後之結果分為未遂與已遂兩種情?。各個階段與結果,可依犯罪行為的不同,而構成不同的刑事責任。一般情?下,除內亂,外患罪外,對仍處于準備階段的犯罪行為,不予處罰。對犯罪已遂者,固必須予以處罰,而對未遂犯,則限于法律有明文規定者,始予處罰。根據美方的見解,顯然認為,宣示“ 四要一沒有”等舉動,非但沒有進入實踐台獨的著手階段,甚至連“ 準備”階段都談不上。否則,依法理台獨的性質,應屬于內亂罪或外患罪的範疇,至為明顯,則一旦進入準備階段,即已構成犯罪,何須待其實施完成呢?然則美方對實踐法理台獨的見解,顯然不是建立在對實施犯罪行為階段的分析上,而是行為人有無實施犯罪的故意上,亦即阿扁的舉動究竟是意在實踐法理台獨呢,還是僅為選舉的炒作而已?

阿扁是個今天說過的話明天就忘了的人。昨天還說“ 四不一沒有”,台獨行不通就是行不通,今天就變成了“ 四要一沒有”,臺灣要獨立,要制憲。究竟哪句話是真的,哪句話是假的,恐怕連他自己也鬧不清楚。因此,難怪美國人會認為,要等其行為有了結果後,才能判斷是真是假。然而,正如筆者在拙文開頭時所說的,法理台獨比走鋼絲還驚險,因為目前維繫兩岸的,僅僅是一部如同已腐朽繩子一般的“一中憲法”,隨時都可能斷裂,令人墜入萬丈深淵,粉身碎骨。兩岸的長期對峙,是美國人一手導演和維持的結果,因為這符合他們的戰略利益。然而對兩岸人民而言,兩岸的或分或統,或戰或和,卻關係到其切身利益,甚至民族的興衰榮枯。如何能掉以輕心?不可能等到行為有結果後,才采取手段。阿扁雖只是個假台獨分子,根據他過去的表現,他?沒有真正的政治理念,而只有個人與家族的利益。然而,鑒于他目前陷入從政以來空前的危機與困境,可說已到了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地步。如果說,他過去利用台獨勢力,只是為著政治上的利益,而此時卻已涉及其身家安危與自由的得失,不得不完全投靠台獨勢力。因此,在後者要挾下,他從假台獨一變而為真台獨,誰說絕無可能呢?然而美國人是不會驚覺到此一危險性的,當然也不會對此真正關心。

自從大陸頒布“ 反分裂國家法”後,法理台獨的紅線劃在哪里,是十分清楚的。部分台獨分子認為,大陸不可能認真執行這部法律,只是拿來嚇唬嚇唬人的。尤鑒于大陸近日正忙于召開各種重大會議,而奧運與世博也將相繼舉辦,必無暇分心處理法理台獨的問題,更何?後面還有美日作靠山呢。如果他們真有這個想法,那將是極大的誤判。我們願意真誠地奉勸有這種想法的人,尤其是有權力啟動法理台獨工程的人,多去瞭解一下,大陸一向在面對領土主權問題上的反應吧。莫說是一個偌大的臺灣島,即使一個沙洲也會寸土不讓。大陸已一再警告美國人,臺灣問題是涉及中國國家民族核心利益的問題。為著保衛領土主權的完整統一,會不惜付出整個民族的鮮血,以及讓經濟倒退二,三十年的代價。這樣莊嚴的聲明,難道是隨便說說的嗎?當然我們也希望,大陸方面此時尚毋須反應過早或過激,以免再為阿扁利用來拉抬聲勢,為選舉拉票。如何判斷,如何取捨,只能存乎一心。我們相信大陸人才濟濟,一定能作出正確的判斷,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化解眼前法理台獨的危機,使兩岸關係,繼續朝著有利于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


高中課本去中國化釋憲案 大法官不受理

國親立委今年三月間向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提出釋憲案,主張教育部修改歷史教科書綱要涉及國土領域改變,有違憲之虞,並聲請暫時處分。大法官會議認為,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並非立法院行使職權所適用法律,也非司法院違憲審查客體,今天決議不予受理。

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李復甸等一百一十一名立委在三月六日向大法官會議提出釋憲案,指教育部在2005年一月二十日所修正的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將原來的「本國史」更名為「中國史」已違反中華民國主權獨立,以及憲法上對中華民國國土範圍和兩岸關係的定位。

釋憲案也主張,高級中學教科書各科目審定委員會重新審定的行為,不當濫用審查權限,不但違反一綱多本原則,也違背憲法所揭櫫多元教育的旨趣。

大法官會議認為,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並非立法院行使職權所適用法律;且司法院只對憲法疑義及法律與命令等一般抽象法規範的合憲性進行審查,重新審定的行為是否違憲,司法院無法作違憲審查,因此決議不予受理。

大法官會議表示,由於已對釋憲案作成不受理決定,聲請人有關暫時處分的聲請已無審酌必要,應併予駁回。

【2007/06/22 中央社】



本文於 修改第 10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111608
您是適用哪國憲法!(轉貼)誰還相信中國憲法?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7.01.24 
誰還相信中國憲法?
莊柏林/北市(律師)

日昨,中國時報披露中國當局近期查禁三本書,分別是:《我反對──一個人大代表的參政傳奇》以及作家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伶人往事》尚未出售即遭禁,章詒和雖然揚言採法律行動,部份華裔作家也紛紛挺身聲援,但結局恐怕仍是凶多吉少。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這與台灣目前適用的憲法第十一條「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第十四條「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的內容相同,但中國自一九四九年建國迄今,並未落實執行,與國民黨在二蔣統治時代一樣,其箝制言論出版自由之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去年中國停刊《冰點》雜誌,經全球輿論著文發言抗議批判後,始准復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在中國因忍不住中國當局的種種迫害,始流亡法國,其作品在中國遭禁。高說過在中國自由民主化以前決不回國,足見中國保障出版自由的憲法,顯屬具文,毫無意義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056242
(轉貼)落實統合論∕陳長文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6.02.05  中國時報

國統綱領,廢不廢? 亦統亦獨 落實統合論

陳長文(作者為律師,曾任海基會秘書長)

陳總統表示要「認真思考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的談話,自毀多次信誓旦旦宣示的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引起美國嚴峻的批評。就實而言美國發言的強悍程度,已構成了干涉內政,如果民進黨真的那麼強調台灣主權獨立與尊嚴的話,理應悍辭駁斥。但筆者也能理解美國這越權背後的「無奈」,因為面對台灣反覆不定、不講誠信的領導人,美國也確有其不得不強硬以免被玩弄於股掌的無奈。

對此,我們除了覺得無奈外,筆者不禁要問,「統」與「獨」到底是什麼,台灣還有任令國家領導人自說自話的奢侈嗎?

在兩岸關係的論述中,民進黨最大的問題是,常透過一連串簡化的推論,例如,將反對台獨等化為支持統一,再等化於支持被尚不民主的中國「併吞」。這是一種不道德的扭曲。反對台獨的人,也可能並不支持統一;縱使支持統一,絕大多數支持的是未來的、兩岸制度條件(民主與均富)接近後的統一。

至於國民黨重複訴求「反台獨」,也不夠負責。台獨不管好不好,但終究是一個具體、可想像的選擇。國民黨在反對台獨之後,要給人民什麼樣具體、可想像的建設性選擇呢?

建設性的論述,必須可以勾劃未來並且描述現在。筆者認為,台灣大多數的人都是「統派」,只是其支持並非「統一」,而是「統合」。這種統合論可以用現狀與未來二個構面來描繪。現狀上,其所描繪的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積極性與建設性的「現狀維持」。並不以維持現狀為已足,而是在「促進兩岸人民和平、安全與福祉」的目標引導下,進行友善交流,並加速地撤除兩岸在文化、經濟、社會上的各種藩籬。這種現狀,可以預期會展現出無限可能的階段性聯合,包括自由貿易、經濟聯合、共同市場、共同貨幣等等。

漸漸地,「現狀」會在時間的嬗遞中演變成一種有無限想像空間的「未來」。「她」可以是一種在台灣與中國大陸之上,透過共同協議擬制「超國家」。其既非典型的國際組織,也非傳統的「國家」。至於置身其下的台灣與大陸,彼此沒有隸屬的關係,是二個平等又合作的政治實體。

當然,「她」也可能是「統一」的,但卻不是像民進黨憂心的那種「併吞式的統一」,這樣的統一必須是台灣人民願意接受的,代表台灣所開出的「統一條件」(民主、均富)均已達成。「她」也可能是獨立的,一個新而獨立的「台灣共和國」會在未來產生,但這也不會與「統合論」相衝突。因必然也代表合致了「共識」程序,也就是兩岸人民均覺無妨,台灣即使獨立,「兩國人民」依然是兄弟朋友。這個可能性不會不存在,當中國大陸成為民主政體、經濟富裕的國家,制度上的進步,就會擁有態度上的包容。

只是,要到達以上境地,必須要有想像力,要能超越、打破傳統意義的「國家」框架去自由的思想,此外還必須要有「同理心」。以陳總統在新春談話引起美國關切為例。美國的反應中,提到了一個很重要觀點,那就是兩岸未來走向,不是台灣單方面決定,而是「兩岸人民都接受的方案」。這與台灣向來倡言的「台灣前途由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決定」的說法,是很不相同的。

把「前途自定」當作願望可以理解。但也須務實從國際現勢思考,我們會發現,台灣未來的決定,現實上並不單方操縱在台灣人民之手,而是「共同」操縱在兩岸人民之心。

也不必對這種「共同決定」的現實憂心。所謂的「共同決定」,意指「共識的追求」。換言之,兩岸分合的安排絕不是靠數人頭決定的,十三億人的決定不會優於二千三百萬人的決定。雙方的意見是平等的。如果,在政治上共識一時無法尋得,那麼先在經濟上、文化上先去找「共識」,換言之在這種共識決的機制下,化異求同,就變成最重要的工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545782
(轉貼)台灣可以續抱美國大腿嗎?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曾太公

專訪∕新新聞副總編輯黃創夏

【美中台新局 新新聞獨家專訪】

專訪國策院長田弘茂談台海新趨勢:美國新孤立主義抬頭 兩岸動武機率愈來愈低

「中國正在崛起,看中國臉色辦事的國家,祇會增加不會減少,台灣想突破則益發困難;其次,台灣可用的外交資源愈來愈有限。」國策院院長田弘茂談起台海新局勢時,特別強調政府要先面對客觀的現實。

台灣可以續抱美國大腿嗎?

【新新聞黃創夏-中時王榮霖】94.10.7

田弘茂預測,未來兩到三年間,美國會因伊拉克戰爭的失敗,將會興起新「孤立主義」,在亞太地區將更不願意插手,屆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將會因此更加強。這種局面之下,台灣政府需要先認清客觀的事實 ......

文◎周奕君、黃創夏

在台灣民主化發展的歷程中,田弘茂和他所領導的國策院(前身為國策中心),從上世紀九○年代之後,一直扮演著重要的推手角色,總統選舉方式由「委任直選」改成「直接民選」、憲法體制改為「改良式雙首長制」,包含「凍省」,田弘茂與國策中心,都扮演了提供理論基礎的重要角色,政黨輪替後,田弘茂更從理論走入實務,歷任外交部長與駐英代表。今年他重回國策院,當下他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台灣必需認清客觀事實,重訂整體國家戰略。

所謂的客觀事實,田弘茂特別強調要注意美國的角色將要轉變,田弘茂預測,未來兩到三年間,美國會因伊拉克戰爭的失敗,將會興起新「孤立主義」,在亞太地區將更不願意插手,屆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將會因此更加強。

這種局面之下,台灣政府需要先認清客觀的事實,再因此規畫外交與國家安全的思維,田弘茂分析,胡錦濤對台動武的可能性將越來越低,但「兩手策略」將會出招不斷,在這種新局勢下,「若是兩岸動武可能性降低,美不傾向與中國對抗,就必須調整既有國防布局的方向。」

田弘茂的專訪摘要:

問:你如何解讀二○○五年以來的國際格局,特別是台灣、胡錦濤、美國三方互動下,台灣有什麼角色和機會?

答:「中國崛起」不僅影響國際權力結構、戰略資源分配等等,還影響美國在中東的戰略。美對中東的戰略,除希望在中東取得軍事據點,這和石油利益密切相關外,也希望在中東推動民主,但布希已經付出代價 —— 戰爭,是否能繼續維持資源供應,或被迫撤退,會影響到美國如何去處理「中國崛起」問題。

第三個影響國際局勢發展的是歐盟面臨到嚴重的挫折,歐憲是法國前任總統提出來的,卻連法國都未通過歐憲,短期內很難改變這種局勢,再加上歐盟在統合後經濟不如預期,原本設定的一些經濟指標都未達成,歐盟很難成為一種在國際社會中強大的聲音。

問:所以中國崛起將會是未來主導國際格局最主要的角色嗎?

答:大格局來看,必需要重視的還是中國的崛起,以及台灣該如何因應。美很難將伊拉克的問題處理的很好,遜尼派等更成為恐怖主義的來源,美國在伊拉克死亡的人數不斷提高,國內壓力就接踵而至,美在伊拉克駐軍都開始不耐煩了,產生一種情緒出來:「Why I am here?」

美國在這兩三年內必須面臨到一個很大的抉擇,就是要不要撤退,如果美軍撤退,就會發生越戰後的效應,短期內,美國內部將會有一種孤立主義抬頭的趨勢,不願意再介入國外事務,除非真的是一場師出有名的戰爭,如果出兵理由還是處於灰色地帶,人民不會認同,這種情形和美未來如何因應中國崛起,以及如何面對台海問題都有關聯。

問:但若美國右派繼續掌政,是否可以將焦點轉移對中國更強硬,創造外在敵人減緩內部反對,如美國極右派政正積極鼓吹「中國威脅論」?

答:新保守派雖強調「中國威脅論」,但傾向於「軟性圍堵」,過去冷戰那種圍堵已不可能,美若想建立「反中」的軟圍堵態勢,祇有日本比較可能會支持,但日本和中國也有經濟上利益的重疊,其他像南韓、泰國、澳洲、菲律賓,都擺明了不願與中國對立的態度,所以新保守意欲的軟圍堵基本上沒有可實行的客觀基礎在。我認為美對於中國崛起的態度,比較可能的是轉為「調適」的心態:從經濟到國防,甚而延伸到政治、外交的區塊,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慢慢占有一席之地,美必須試著去接受這個事實。

問:美國有些保守派曾評估,中國城鄉差距拉大後很有可能面臨內部分裂,你如何評估?

答:中國還存有馬列主義的結構,負面來看是不民主,但也顯現中國依舊強勢的統治能力。有人說中國會垮,但我還沒有聽過任何一種有力的說法,表示它會從什麼地方垮起,就算過去一年中國各地發生七萬個抗爭,涉及超過七百萬人民,但還是無法動搖中國統治的基礎,短期內根本看不出中國會從內部崩解的跡象。

台灣不必先設定一種最高戰略指標,假設中國在幾年後會崩潰,這樣太不切實際。對於中國,很難利用宗教、族群、階級等概念去劃分,所以想在中國作跨省的、組織性的動員,很難找到共同的基礎,而且更厲害的是,他們給菁英很多好處,所以現在中國很多知識份子變成被共產黨拖著走,因為共產黨除了政權,都可以將許多好處都跟這些人分享,這些人自然會對共產黨一些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我認為台灣不要先預設中國可能會垮這種結果,用來成為國家外交戰略的指標,這是一種 miss guide,不是一種務實的想法。

我們還要注意,包括台海議題,中國都在主動 push 中美的協商機制,像胡錦濤拋出「美中共管台海」的議題,就是在促進美中雙方的協商,若美願意接受中這種協商機制,中也釋放出不想引起衝突的意圖,最後整個台海問題就會變成是北京和華府間的問題。當中美透過這種協商開始共管台海,主政者必需要知道,胡錦濤就不會再理你啦。

原本中共很擔心,台灣本土派在掌握政權後,會憑藉資源的運用來推動台獨、制憲,但胡錦濤雖不願意放棄「對台動武」這說法,更不希望動武,這牴觸到了他們的「發展綜合國力」最高國策,還有二○○八年的奧運,最主要的,他不願意跟美國對立,除非他和美國已經協商好,不然胡錦濤不會願意在和美國未完全溝通之下,就貿然和美在台海議題上起衝突。

且以年初以來情勢看來,胡錦濤已經發覺,台灣要走向法理台獨的動能已經慢慢消失,至少近期台灣會走向法理台獨的可能性很低。對外,胡錦濤和美採取協商策略;對台,他就把台灣分成兩塊,把泛藍拉得很緊,製造了一種穩定的對話平台,而綠營部份,他也切割了好幾塊,用各種不同的利益誘惑,像農產品、觀光利益、學費等等,以後還會繼續出手,胡對台的資源尚未用盡。

問:中共兩手策略,又是「反分裂法」又拉攏在野黨,台灣是否面臨戰略不明確的困局?

答:政府正面臨到一種新情勢,中國崛起而美也正慢慢在接受這種事實,願意與之合作。尤其如今美碰上依舊膠著的中東局勢,更不願意與中為敵。另一方面,若中國認為台灣走向法理台獨的可能性不高,同時觀察到台灣二○○八年選舉情勢未定,藍綠會變色也說不定,因此中國會產生一種冀望,這樣就可以作出一種假設,台海在未來幾年會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很低。

中國制定「反分裂法」,時機不對也不必要但已是既定的事實,所以胡錦濤釋放出一些和平的訊息,想把整個衝擊最小化。兩岸局勢按目前發展,可能是不必動武的情勢,中國會在不違反戰略目標的前提下,持續地對台釋放善意,去落實他們所謂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對台灣不同領域、階層、利益團體等區塊,展現和平攻勢的企圖。所以,除非台灣當局願意接受中國的大原則,不然台灣要不要談,對中國都沒有影響,因為他們沒有動機,也不認為非得跟你談不可,對中國來說這不是必要的問題,胡錦濤年初也說了,祇要中華民國的架構放在那裡就好。中國目前對台海局勢愈來愈有自信,因為他們客觀資源和能力都足夠,胡錦濤的作法,就是拉攏人心,讓台灣內部逐漸感受到中國的「和平攻勢」,然後挖台灣內部和中國對立基礎的牆腳。

問:台灣要如何作出因應的新戰略選擇?

答:八○年代以來,本土意識抬頭,李登輝、陳水扁,他們可以此設定一種敵對的心理來動員人民。但現在中國對台使用軟性的策略,這種塑造敵意的方法就無法奏效,這種局勢下,台灣對中的敵我意識就漸漸沒那麼清楚了,胡錦濤所訴諸於台海利益的結合,向台灣人民顯現出和中國友好就有利可圖的情勢,台灣內部的本土意識或許會在這攻勢下逐漸被沖淡。

中國這種對台的力道祇會增加不會減少。台灣將有兩大問題,第一,看中國臉色辦事的國家,祇會增不會減,胡錦濤不斷釋放和各國利益結合的和平攻勢,消除各國對中國威脅的戒心,就是要將中國變成解決國際事務不可或缺的成員,因此台灣想突破則益發困難;第二,台灣可用的外交資源愈來愈有限,首先就是國內外交預算的不足,雖然陳水扁表示要增加,但在藍營把持立院下,想要大幅度的增加外交預算不可能;再來就是民間企業,過去許多企業會隨著政府「跑」投資,但失敗的居多,所以現在的企業不會再像以往那麼地配合政府,尤其目前到中國投資的企業增多,有些企業會擔心對台灣政府「聽命行事」而得罪北京當局,這是客觀的現實。不是說產業界沒有愛台灣的人士,這是我們必須認清的事實,這並非失敗主義,而是要務實面對的客觀事實。

當初我在外交部,積極地推動民主、人權外交,當時我就意識到國家的外交資源在不斷流失、弱化,對於一些西方國家來說,可以爭取到民間的支持,或是國會通某些對台灣有利的決議案。但這並不算是戰略安全上的考量,像是歐洲等國家對於台海問題感覺是很遙遠的,如果沒有這些議題,他們祇會覺得這是美國的事,和他們無關。所以,即使是拿自由人權作為外交的籌碼也要十分務實地看待,要知道使用的方式和極限,也不要對有沒有顯現出成果過於樂觀。

到最後,台灣的國際空間和外交還是跟兩岸關係和策略息息相關。他說讓台灣以「Taiwan China」的名稱加入 WHA 答就是個開端,中國就是會釋放出這些利益給你,但表明台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看台灣要不要接受,或是能接受到什麼程度,他會不斷給你空間,但不是台灣要的空間。所以面對嶄新的兩岸情勢,台灣內部要針對在國際和外交的一些政策思惟重新作檢討,看要不要作根本性的調整。如台灣在國防上的建軍布局上可能因此也要再作調整,若是兩岸動武可能性降低,美不傾向與中國對抗,就必須調整既有國防布局的方向。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406630
(轉貼)全球經濟 中共領航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陳水扁總統。(蔡明德攝)

【中時電子報火線專訪】

中晚總主筆楊渡:台灣 有最好的機會 卻作最壞的選擇 台灣 遺落在月台的小孩?!

【中晚總主筆楊渡 ─ 王榮霖】94.8.3

面對全球化浪潮及世界新動力核心中國的崛起,台灣主政者仍沉溺在權力的操控,台灣空有最好的機會卻作最壞的選擇,當邊緣化夢魘襲身之際,毫無世界觀的政客猶在喃喃自語;台灣,像是被遺落在月台上的小孩......

經濟學人:中國對全球經濟影響力與日俱增

(中央社倫敦二日專電)

「經濟學人」指出 ,躍升的中國經濟對全球不論是通貨膨脹、利率走勢、債券殖利率、房市行情、薪資水準、企業獲利乃至期貨 價格,影響力與日俱增,堪稱是至少近半個世紀以來,最深遠的全球經濟變化,而且效應可能再持續二十年。未來全球經濟發展,中國無疑扮演領航地位。

這份英國財經權威雜誌在「中國與全球經濟」特別報導指出,中國雖然不是唯一快速竄升的新興國家,卻是最重要的一個,從二○○○年起,中國對全球 GDP 成長率的貢獻幾乎是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三個新興國家相加起來的二倍。

特別的是,中國不僅提供廉價的勞工,同時開放國內市場,進行貿易與外商直接投資,它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也因此比一九五○年代中期快速成長的日本經濟來得大。

「經濟學人」分析,中國提供大量低廉勞力,除了提升全球經濟成長潛力,抑制通貨膨脹,並帶動勞動薪資、資金、商品和資產的變化。近年來包括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實質薪資成長率都很低,如果以薪資收入來計算,可能創下數十年來美國最低的薪資成長水準。

勞工薪資低廉相對帶動企業獲利成長,去年美國稅後淨利以 GDP 的貢獻度來看,是近七十五來的最高水準 ,歐洲和日本地區也寫下至少二十五年來的最佳成績。

報導進一步指出,中國對全球經濟價格的影響,除了出口商品價格下跌,中國大量進口的石油和其它原物料價格則隨之飆漲。中國是全球鋁、鋼鐵、銅及煤第一大消費國,石油的消費量則全球排名第二。因此,中國對這些原物料需求的改變,都將對全球期貨商品物價造成重大影響。

自二千年以來全球三分之一的石油需求都來自中國,間接導致油價走揚,由此推論,一旦中國經濟疲弱,石油價格勢必將大跌。不過目前中國每人的石油消費量僅有美國的十五分之一,未來幾年,隨著中國人民收入提高,與購車人數增加,對石油的需求仍將十分殷切,換言之,短期內油價仍難回跌。

「經濟學人」解析,原物料上漲可能引發的通貨膨脹壓力,在中國大量出口廉價商品後被抵消,或大幅減輕通膨壓力,近年來包括美國聯準會在內的許多國家央行決策官員,自認貨幣政策得宜才得以抑制通貨膨脹, 事實上,中國才是幕後最大功臣。

舉例來說,過去十年美國的鞋子和服飾的平均價格下跌百分之十,實質下跌幅度應為百分之卅五。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因此至少減少一個百分點。如果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百分之廿五到卅,恐怕會「悔不當初」,因為人民幣大幅升值肯定會造成急速的通貨膨脹。

低通貨膨脹率使利率保持在歷史低點,造成資金浮濫,民眾大量申請房貸炒作房市,從上海到紐約,倫敦到杜拜,全球房市行情發燒的始作俑者,就是中國。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大量買進美國債券,導致長期債券的殖利率遲遲無法彈升。為維持人民幣緊盯美元的匯兌水準,中國大量買進美國公債,今年上半年中國的外匯存底增加至少一千億美元,達七千一百一十億美元,領先全球,其中四分之三的資金都是美元,造成資金成本得以降低。

部分經濟學家認為,短期內市場對人民幣再升值的預期與揣測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向中國,如此一來將迫使中國人民銀行購買更多美國債券以穩定人民幣匯率,一旦如此,長期債券殖利率將持續維持低檔難反彈。

「經濟學人」指出,未來美國房市的走勢,要看北京財經官員的臉色,而不是由西方國家的央行決定。

經濟學人:人民幣升值無助解決美貿易赤字

(中央社倫敦三日專電)

英國權威財經雜誌 「經濟學人」指出,美國嚴重的貿易赤字問題肇因於國內儲蓄率過低,而不是中國的不公平貿易,最近人民幣升值百分之二點一對解決美國龐大貿易赤字幫助不大,即使人民幣未來一年再升值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仍無助「冰凍三尺」的美國貿赤沈苛。

「經濟學人」指出,美國政府指控中國憑藉人民幣低匯率,生產並出口低廉的商品是導致貿易失衡的元凶,與事實大有出入。今年中國的貿易順差約為一千億美元,與美國的八千億美元貿易逆差相比,僅占一小部分,顯示美國的逆差來源來自中國以外的地區。

「經濟學人」說,美國民眾大量消費少有儲蓄,才是造成貿易逆差直線上升的主因。

報導指出,最近人民幣升值百分之二點一,對解決美國龐大的貿易赤字問題幫助很有限,即使如許多經濟學家預期,人民幣未來十二個月再升值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對解決美國貿易赤字仍是「杯水車薪」。

雖然人民銀行結束十年緊盯美元的政策,人民幣百分之二點一的升值成本,預料將被出口廠商自行吸收,削減內部獲利,將不會反映在出口商品的價格。換言之,中國廠商的出口競爭力不會因為小幅的人民幣升值而被削弱。

「經濟學人」警告美國,不應過度鼓吹人民幣大幅升值,否則目前低利率、低通貨膨脹率的平穩經濟狀況將遭到破壞,通貨膨脹壓力一旦增強,美國將「後悔莫及」。

美分析家:中海油事件升高中美政經緊張關係

(中央社)

分析家今天指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最近試圖進入美國石油工業的事件可能是中國和美國政治及貿易關係緊張情勢升高的象徵。中海油今天已宣布,由於來自美國國會「空前的政治性反彈 」,它已退出競標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優尼科。

曾擔任美國駐中國外交官,目前是美國保守派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和中國事務專家的譚慎格說,中海油事件顯示,中國一如預料,正在展現它的經濟實力。

美國國會議員對中國企圖買下一個美國石油公司, 卻不准外國公司進入其能源產業表示憤怒。他們也對一個共黨國家竟試圖進入敏感的美國石油工業,以及中國刻意阻撓美國公司進入中國,造成中美間鉅額貿易逆差,表示不滿。

譚慎格說:「新仇舊恨造成了對中國企圖的疑慮。 這種疑慮與一九八○年代美國國會對日本企圖的疑慮相似,但讓美國對中國疑慮更加火上加油的是中國已宣布的對台灣的威嚇和打壓政策─如果不是直接訴諸武力的政策。」

他說:「所以如果在整個貿易緊張情勢中再加入戰略和國防上的憂慮,就無怪乎美國國會對中國未來的企圖有類似的反應。」

美國國防部上個月在一項報告中也對中國擴張軍力和台海兩岸軍力逐漸失衡表示憂慮。

不過,目前正在北京參加首次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的美國副國務卿左里克,今天對美國視中國為一個新興經濟競爭者和軍事威脅的跡象卻輕描淡寫。

左里克說,他與中國方面曾進行了「非常有用」和 「非常坦率」的討論。他說:「我在會中所提的是美國過去七屆政府所持的一個共同論點,那就是美國的政策目標是希望中國融入世界安全、經濟和政治體系中。」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29927
(轉貼)民主外銷 反統戰第一步∕朱建陵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曾太公

2005.08.01  中國時報

《天安門脈動》民主「外銷」 反統戰第一步

朱建陵

針對台灣批評中共同意水果零關稅進口是「統戰」一事,中共商貿部台港澳司司長、海貿會常務副會長王遼平日前反擊說,這是台灣對中共善意的「汙」名化。

對中共統戰部來說,所謂「統戰」,其實只是「交朋友」而已,不是什麼髒字眼。中共現任統戰部長,是當年「(共青)團中央第一美女」劉延東,不過她今年已經六十歲了,台灣不能「誣」指中共打美女牌統戰。

對於中共的統戰,台灣避之唯恐不及,絲毫沒有反擊之力,思之令人費解。如果統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台灣為什麼不能起身應戰?中共對台統戰的依據,是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提倡的「民本」思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高位。對此,難道台灣沒有一點反擊能力?

拚經濟 真正做到民本

統戰是一場大型戰役,需要後方大量支援。台灣對中共統戰的首要防衛工作,就是要真正做到「民本」,讓中共失去批評的口實。因此,台灣現在反統戰的第一要務,應該是「拚經濟」,而不是「拚政治」。

其次,以大陸目前的內部情況而論,留下太多台灣可以發動統戰攻擊的空間,但台灣主政者的眼光卻太過偏狹,認為那些都是中共的「內政」,台灣不需插手干預,殊不知這些涉及「民主」的領域,正是中共的痛腳,台灣自可以長驅直入大陸民心。

關於民主,台灣不是沒說過,只是搞錯了方向,最終只能流於內部消費,對大陸普通老百姓一點影響都沒有。拿最近的例子來說,國民黨首度透過直選選出黨主席馬英九,有媒體報導說,已經有大陸民眾反思:「為什麼台灣能、大陸不能?」其實,這種報導只是把一口痰說成一隻鵝,讓台灣人民自己看了爽而已,真相不是這樣。

只搞政治 民選又怎樣

對大陸一般民眾來說,「民選」又怎麼樣?台灣民選出來的李登輝能和江澤民比嗎?江澤民愛唱的「我的太陽」,李登輝會唱嗎?江澤民主政下,大陸經濟總體情勢的膨脹或緊縮,一切都在黨中央的操控下,這是李登輝做得到的嗎?

至於台灣民選出來的阿扁,在大陸民眾心目中,更與「濤哥」不能相提並論。在大陸媒體中呈現出來的阿扁,是台獨之心不死的、是媚日反共的、是在台灣內政上捉襟見肘的,而胡錦濤,則是經常為民生疾苦「揪心」的,是高瞻遠矚、把台灣控制在手掌心的。然後,對大陸民眾來說,台灣的民選有什麼了不起?

台灣主政者弄錯了方向,是因為主政者的腦袋總是跟著美國人的調子轉,以為選舉就是民主。事實上,民主應該是一種生活、一種態度,如果台灣能多了解大陸,並像中共官員「關心」台灣農民生計那樣地「關心」大陸民眾的民主權益,必然可以把中共統戰得唏哩嘩啦。

民主牌 抓住大陸痛腳

為了統戰,台灣應該為大陸老百姓發聲,問問為什麼學子參加聯考,北京學生上北大的分數要比其他省市低個一、兩百分;為什麼網路管制容許部分色情存在,但政治全沒了;為什麼一個屬於上百萬人共同記憶的校園 BBS 站被當局說關就關;為什麼總覺得有人在偷聽、偷看我的 MSN;為什麼在家裡看 A 片都可能會被公安抓走;為什麼「老大哥」隨便可以找人出門聊天,一聊就是十天半個月;為什麼大批軍人退伍轉業變成法官,搞得司法體系亂七八糟;為什麼半數以上的大陸民眾看不起病;為什麼申請才能遊行,但卻從來沒人申請得到同意;以及為什麼貪官的比例這麼高、外逃如此容易等等。

大陸的社會、政治問題太多了,而追蹤這些問題的線索,都可以歸結到「民主」。這是台灣的強項、大陸的痛腳。要發動對中共的統戰,台灣就應該關心大陸民眾的真實生活,而不是把自己關在大門裡,以為民選總統就是台灣民主的唯一優越性。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27247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