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光復大陸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漢疆兩中】一個中華疆域 兩個主權中國
 瀏覽73,086|回應243推薦8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8)

Abr
早早安(顏俊家)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
貪汙無罪嫖妓有理(一邊一咯,叫雞聯盟)
sunism
天煞孤星
久遠
曾太公


 「一疆兩中」與「中國台北」


梅峰/罷免護扁立委行動聯盟召集人


2007/04/28


民進黨以對岸用「中國台北」,而非奧運正式的「中華台北」名稱,來矮化我國,且未「國進國出」,因而拒絕聖火入境,筆者為陳水扁政權的睜眼說瞎話,忘記以小事大需用智慧,且嚴重輕忽參與奧運對兩岸和平與選手志業之重要性,感到極端遺憾!


其實,老以為自己是「台灣國」而自稱「台灣」,並以「中國」稱呼對岸之民進黨,至今仍活在虛幻與謊言中,才是真正的中共同路人,因中共始終以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一部份,是臣屬於他們的地方政府,故絕不會稱呼我為「中華民國」,而永遠以「台灣省」之「台灣」稱之,而民進黨更以避免混淆當藉口,為了去中國化,而樂得與對岸唱和,結果吃虧上當,還自以為聰明,其實「行不更姓,坐不改名」,怕混淆為何不讓中共去變,而多數百姓只是不願「被」併吞,失去我國得來不易之民主政體,且對到底應稱呼為台灣國或中華民國,並不那麼計較,也都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是台灣省人,更是中(華民)國人。


顧名思義,國家即代表「國」是「家」的組合,再由「國」是「囗」、「口」、「一」與「戈」四個部件組成可知,國家之要素為疆域、家口、一統政權及國防武力,而自簡體字「國」之組成部件是「囗」與「王」亦可看出,對中共專制國家來說,其最根本要素僅需疆域與獨裁者,其他都是次要。而除非填海造陸或地層下陷,否則疆域應是最神聖,且無法分離拆分或更改的,領土分佔更是國與國間之最大分別,國旗與國號甚至可說是象徵性的,國防武力則基本上附隨於政權,至於政權更是會政變、流亡或改選的,而家口也是會生離死別、投誠或移民的。


首先,岩里正男的「特殊國與國關係」,綠軍的「兩國論」與「一中一臺」,都無法明確呈現當前兩岸憲法,均相互強調原始疆域包含對方管轄領域之現實,也才因此衍生綠軍「正常國家」之「正名」及「制憲」要求,與當前兩岸政治與軍事之對峙困境,這相對於世界上多數國家,應該都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三者都是綠軍未來之終極願景,而絕非政治現實!


再者,黃光國的「一中兩憲」、張亞中的「一中兩國」、國民黨的「一中各表」、宋楚瑜的「兩岸一中」、馬英九的「一國兩區」,與新黨的「一國兩治」,亦都絕非實況,因為「一中」或「一國」均指「一個中國」,但「中國」是啥?到底是「文化中國」?「歷史中國」?或者我方所說的「中華民國」?還是中共所稱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相信言人人殊,莫衷一是,但兩國憲法卻率皆強調具對方轄區之所有權,所以「一個中華疆域」之「一疆」,確為雙方憲法與多數人民之認知共識,因為現實是最重要與再清楚不過的。


而「兩憲」、「兩國」、「兩岸」、「兩區」、「兩治」與「各表」之定義,基本上都模糊不清,全是單方面欲讓仗勢欺人之中共接受,逃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具備各自不同體制之國家要素,因而「兩個中國」之「兩中」才是真正現況,且其代表性更是全面的,此即「兩個中國政府」,「兩個中國人民」,「兩個中國轄區」,「兩個中國憲法」,及「兩個中國主權」等等,全都說得通!是故筆者以為「一個中華疆域,兩個主權中國」,所謂之「一疆兩中」,方為無人敢否定的兩岸政治現實,與我國不畏強權並維護雙方立場的最真確描述!


更有甚者,「一疆」符合藍軍期望,「兩中」掌握綠軍立場,「一疆兩中」綜合藍綠雙方原則,是終結我國兩岸問題無休止爭戰的萬靈丹,如此團結一致,矛頭向外,方能終止多頭馬車之無效統獨口水,以致力於人民福祉之牛肉政策研討,至於中共是否枉顧現實,繼續穿著「一個中國」之「國王新衣」,此時就全看其自信心足夠否,否則如果連現狀都不敢承認,又將如何擴及兩岸之中程協議與未來目標呢!


至於各種不同之終極政治主張,如臺獨、獨臺、左統、右統甚至中華家國等等,都只是各方期望而尚未達成的不同「理想」;而政治是要進步的,所以中華民國不可能屈服於一個政經,尤其是政治,現皆落後之不文明政府,甚且中國大陸是中共政權竊據自中華民國,我們怎可枉自菲薄,自願做敗家子呢!


總之,奧運只有明年是中共辦,下一次不知又要隔幾年,因此嘴長在他的臉上,我們人在屋檐下,就暫時低個頭,不如隨他去亂報他的,我們就自家報自個正確的,且奧委會是大家的,我們只要照著奧運「中華台北」之規章行事,公道自在人心,何必去理睬他的瘋人哮語;因此他喊他以為的「(紅色)中國台北」,我有我認定的「(自由)中國台北」;他說他的「越南進,中國入」,我有我的「越南進,中國出」;大人們彼此各說各話,睜隻眼,閉隻眼,滿足對方難解之政治面子,但卻務必讓子弟快快樂樂,安安心心的比賽競技,國人輕輕鬆鬆,興高採烈的加油觀戰,這才是政府家長的莫大功德,何苦搞得風聲鶴唳,雞飛狗跳,甚至斷送先前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奧運國際舞臺呢!


「一個中華疆域,兩個主權中國」之「一疆兩中」


2005/07/15 04:47


立梧先生! 謝謝您的回應!


小弟很不喜歡花太多時間討論這個令人生厭之問題,但今天既然是小弟激起先生對此事之興趣,小弟就勉為其難花點時間就教於先生吧!因為有些似是而非之言論是很容易誤導讀者的,尤其是邏輯之錯亂。


若有「正名」之議即可否定「名正言順」,這個邏輯如果成立的話,則任何辯論都可免了,因為先生之邏輯即是說,只要有人質疑,則所質疑之事必定正確,而不必再講道理,不必再去辯論,來求得正確之結論了。


中華民國憲法是客觀存在之事實,不是嗎!小弟有以個人之好惡否定此事實嗎? 「中(華民)國」不代表「中國」,那代表什麼?今天不能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亦代表「中國」,就否定「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事實吧!這不但不可恥,更是鐵的事實。小弟想請教的是,「南朝鮮 (ROK - Republic of Korea)」有因為「大韓(人民民主共和)國(DPRK -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代表「韓國」,而沒出息的說自己不代表「韓國」嗎?因此重點是旁人如何區分它們,而非自己自甘墮落吧!


「中華民國」如果是「台灣」,那先生何不說「秋海棠」是「香蕉」,或「日本 」是「北海道 」呢?現在之事實是,「中華民國」之控制區域僅及臺澎金馬,但依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更改之。」,兄台想當敗家子,將自己的領土丟掉嗎?兄台能夠因為強盜以武力強佔自己的家園,就說那些家園不是自己的嗎?小弟說得不是事實嗎?


中華民國並未消失,只要一氣尚存,就不能放棄自己的權利,否則就是敗家子。


大陸朋友稱您是台灣人,而自稱是中國人,如果您接受的話,您就是上了他的當的敗家子。您必須正色的告訴他:「我是中國人,您是大陸人」,這是要讓他知道,大陸是「中華民國」的,我們終有收回的一天,否則您就是在自取其辱,自願做敗家子。


所以「兩個國家,兩個主體」是錯誤的,「一個中華疆域,兩個主權中國」才是正確的現實。至於未來兩岸欲如何發展,各種之不同政治主張,如臺獨(台灣共和國)、獨臺(中華民國放棄大陸領土)、左統(解放台灣)、右統(收復大陸)甚至中華家國(以家主政治統一中國)等等,都只是各方期望而尚未達成的不同「理想」,又如何能說是現實呢?


至於『同為華人族裔,何不順其自然,不搞政治統戰,我們可以在現實的基礎上,促進民主化的發展,促進彼此間的協作,拉進彼此的距離』之說法,小弟同意,因為發動戰爭是罪惡,而統獨是為達到人民幸福目的之手段罷了!而「距離」與「炎黃子孫」、「國家」甚或「政治」之相關性,小弟不予置評,因為是第一次聽到,實在不知有何相關。


小弟粗淺見解,就教於先生!


梅峰 敬草


若名正言順何以有正名之議?


立梧 letwo


2005/07/14 01:19


我們要以客觀來面對事實,而不以自己心中的好惡來面對事實,否則事實將會走樣,走樣的事實會影響我們判斷的基準,最後得到萬劫不復的結論,將有損我們的共和國,有損人民福址。


世界華人本是系出同源,無論身在何處,我們有宗親會,我們情感相通,互助提攜,就算遠在印尼的華人受難,我們感同身受,政府相挺,民間出錢出力。我們也都會希望華人同胞族裔都過得光榮、有尊嚴與幸福的日子。


但是,中華民國如何能代表中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這沒有什麼好可恥的,這只是事實而已,有位大陸朋友,也許這樣的大陸朋友很少,他稱我台灣人,而自稱中國人,並把台灣與中國完完全全的分開,這令我突兀,因為這樣強調有點作做,但我可以感到他是為了向我釋放善意,他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卻又必需尊重我們中華民國與他的國家是對等的兩個國家、兩個主體,我很感謝他的善意,這很難得,雖然就算他把台灣當做中國不可拆分的一部份,我也不會跟他生氣,但這件事給了我感想,同為華人族裔,何不順其自然,不搞政治統戰,我們可以在現實的基礎上,促進民主化的發展,促進彼此間的協作,拉進彼此的距離,我們只是國家不同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也沒什麼多大的差異,華人的特性就是很重宗族觀念,無論美籍、日籍、印籍、德籍、大陸、台灣的華人族裔,從來都是有出自本能的向心力。


印尼暴動期間,一位印尼華僑同學跟我說過,同為華人,他很羨慕中國和台灣的同胞,因為中國的華人與台灣的華人都有自己的國家,這是印尼患難的華人所缺乏的。 我想,炎黃子孫,國家不是距離,「政治」才是距離。 「政治」的距離,才是造成今日兩岸問題的根源。



附註:以上五位推薦人與痞瘋修正後加入之文章與圖說無關,很抱歉!



由以上所列舉的史實可知,領土的獲得依賴實力,翻開古今中外的史冊,各民族為了爭取領土,亦即生存空間(Lebens Raum)莫不奮戰不懈,血跡斑斑。中國武俠小說中常出現「土地寶劍,有德者居之」這句話,意即無德之人是保不住土地或寶劍的。至於這「德」字應作何解釋,常可因人而異。現代國際通行的「主權」(Sovereignty)這名詞所代表的觀念是一種舶來品,它是西洋各國在相互爭戰之間,為了休養生息,維持勢力平衡,由妥協而形成的產品,即互相承認權力範圍,起初是默認(Understanding),後來演變為承認(Recognition)。它的重點是「國際承認」,但承認與否還是要看實力。



姚立明也是留德的:他的一中兩國論就是一個中華民族 兩個獨立國家(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加坡? 三個中國:中非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疆兩韓、一疆兩中、一疆兩德、一疆兩越。 一疆兩中一蒙。 新加坡?

本文於 修改第 3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10566
引用者清單(2)
2008/09/07 12:35 【不平則鳴】 看豬走路和吃豬肉的差別: 以馬總統兩岸發言, 請教尋王爽城巧克力!
2007/07/30 03:48 【曾太公落美洲】 本主欄﹐原為梅峰答立梧文﹐現經增加二三文﹐已失原旨﹐太公撤銷原推薦﹗
 回應文章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中華家國才能統一中國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引用文章 您加油,再想想

中華家國才能統一中國
修改刪除     回應給: 黑雨(blackrain)2007/07/28 18:31 推薦0


梅峰《斷背騸馬 叛黨亡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 您加油,再想想

▼ 黑雨先生!

█ 不是硬要擠出意見,而是你名不正則言不順,其它都是白講。

▼ 不知是誰「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拳頭大者,硬將狐狸說成是狼,硬將小鳥裸露在外,卻說穿著新衣裳,您老弟要接受嗎!

█ 這是我的站,我當然願意回覆,而不是因為要誰知道我的存在。否則,老兄四處發表長篇大論的,則又算什麼?怕人忘記你?

我沒長針眼,但是老兄大概只會用屁眼看人。


▼ 您老弟未長針眼,當然很好,可是為何一直忘記痞瘋描述的「一個中華疆域」前提,痞瘋非常納悶,痞瘋更非神仙,屁股有眼,可以看人,請您老弟說話客氣點,大家如果要這樣損來損去,沒有什麼意思,因為我們不是要吵架,只是想解決問題,如果您無此意願,痞瘋會馬上退下,絕不再上來,痞瘋之前如有對您老弟失敬之處,在此先向您道歉,並請您原諒!

█ 什麼叫兩個主權中國?你開什麼玩笑啊?兩個主權中國,還用得著統一麼?一個中國就是一個中國,只不過現在有兩個政權存在,一個位於大陸,另一個位於台澎金馬,如此而已。若老兄的建議獲得採納,那就是兩個中國了。

▼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不是「兩個主權中國」,那是什麼?更有甚者,這是在「一個中華疆域」內的「兩個主權中國」,當然有統一的必要,不過痞瘋不認為為何就非統一不可,也不認為當為統一而統一,痞瘋基本上願為中國統一至最優越之制度而努力,而非為大家一起爛而統一,痞瘋更不願做敗家子,丟失老祖宗的祖產!

請問一個中國是什麼?痞瘋前面文章已經陳述:『但「中國」是啥?到底是「文化中國」?「歷史中國」?或者我方所說的「中華民國」?還是中共所稱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您老兄不願意對痞瘋文章好好理解並辯駁,卻一直迴避問題,自說自話,如果這樣辯論下去,沒有意思,痞瘋一定馬上退下!

痞瘋之意見不需要任何權勢單位採納,現況就是現況,即使全天下的人都不承認,但卻又說不出痞瘋何處有錯,痞瘋都不會理睬,所以痞瘋只問您老弟一句話,痞瘋何處陳述有錯?老弟不要以中共政權是否接受當擋箭牌,痞瘋才不甩這專制政權仗勢欺人之睜眼說瞎話說法,如果您要接受,只有中共接受才算數之說法,痞瘋亦會馬上退下,因為我們已經沒有對話之基礎!

明明就是在「一個中華疆域」內的「兩個主權中國」,您老弟硬要將中共與我國矮化成,「一個位於大陸,另一個位於台澎金馬的兩個政權」,痞瘋不知您與兩岸政權談過否,有哪一邊承認自己只是一個政權,而否定自己是一個國家?

█ 兩個中國代表什麼?代表兩個獨立國家!兩個獨立國家之間,任何一方都可以輕易拒絕統一,名正言順的。如果這個獨立的中國在台灣,那就叫獨台,懂了沒有?

▼ 不懂!一點都不懂!小老弟,痞瘋一直說是:『在「一個中華疆域」內的「兩個主權中國」』,您老弟一直說未長針眼,卻總是要忘記痞瘋所說之前提,『在「一個中華疆域」內』,請問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何者沒有主權?不是獨立國家?痞瘋納稅、服役、設籍都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至今已經九十六年了,不是獨立國家是什麼,中華民國僅是政權嗎?中華民國有僅屬於自己的疆域、人民、政府、國防與外交關係,這不是國家是什麼!

『在「一個中華疆域」內的「兩個主權中國」』叫做「獨台」嗎?您怎麼老是忘記中共政權先將中華民國分裂之事實,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誰成立的,歷史有多久?到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分裂祖國「中華民國」,已經先「獨陸」,還是「中華民國」在「獨台」,「中華民國」憲法從未放棄中華固有之疆域,何時「獨台」過,至於少部份人的叫囂,那不能算數,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內,亦有許多要回歸「中華民國」者,只要實際行動尚未成真,尚未文書化,這些都不算數!

█ 老兄自以為找出良策,殊不知在第一步的表述上就出了問題!則您的下文,還有申論的必要麼?

▼ 先生服從霸道政權之威嚇,看不清楚現實狀況,卻要曲解痞瘋現況定義,痞瘋拿您沒辦法,這非任何良策,這只是將現實定義的讓人不得不信服罷了!表述亦未出任何問題,因為至今為止,尚無人可以反駁痞瘋,讓痞瘋信服,先生的說法也說服不了痞瘋!

█ 兩岸若能按照您的兩個中國來表述,那民進黨可是高興死了!您的理論還沒出門,則兩個中國在法理上已經成形,那對未來的統一而言,勢必更增困難,且毫無希望。

▼ 民退黨、共產黨甚或任何政黨是否高興,與痞瘋正確描述現實之說法無關,痞瘋目的只在說出事實罷了!甚且痞瘋是說:『在「一個中華疆域」內的「兩個主權中國」』,民退黨何時承認過:『在「一個中華疆域」內』,他要高興或不高興,痞瘋認為是他的智慧,與面對真理的態度。至於痞瘋說出兩岸真實現況,這與法理何干,痞瘋全然不管,否則要上國際法庭,打國際官司再說,再者,法律是人訂的,現實大於法律,法律不符合現實,也是可以修正的,所以痞瘋管他什麼法理不法理!

█ 記住,一個中國永遠是原則,沒有什麼兩中的空間。如果一中不守,則任何一方都有永遠脫離一個中國的權力。所以,絕對不要用兩個主權中國來稱呼兩岸。

▼ 您老弟是否是中共之代言人,開口閉口:「一個中國永遠是原則」,這是中共睜眼說瞎話的說法,痞瘋就不吃這一套,有本事叫中共馬上攻過來,吃下中華民國,痞瘋都還一輩子不會認輸!況且不守「一中」有何了不得,加兩個字「疆域」成為「一個中華疆域」原則,才是現實,至於要不要守「一個中華疆域」原則,也不是中共單邊霸道即可,還是要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家主化,讓「中華民國」對其有信心,否則就別妄想做白日夢!因為痞瘋不認為該為統一而統一,除非統一真正可以讓人民更幸福!

█ 兩岸今天的情況是特殊的,不能妄想用簡單的一句話就帶過。不然,您就得用一個明確的原則敘述。

▼ 就是因為特殊,所以痞瘋才會加『在「一個中華疆域」內』於『兩個主權中國』前,這比岩里政男之「特殊國與國關係」清楚多了!這何來妄想,而全是事實,不接受痞瘋說法,就說出痞瘋問題所在,甚至更清楚說明您的描述!

█ 今天的一個中國是分裂的,內戰尚未結束,兩岸各有政府。

▼ 痞瘋同意!

█ 並不能因為兩岸各統治一塊,就簡單的認為這是兩個主權國家。

▼ 痞瘋同意,所以才說:『在「一個中華疆域」內』的『兩個主權中國』!

█ 因為,民進黨及台獨也是這樣想的啊!

▼ 痞瘋無法同意,因為現實就是現實,痞瘋不管任何人如是想,或不如是想,這與現實無關,也改變不了現實!

█ 這樣想就有個壞處,只看表面現實而忽略了兩岸的特殊存在。所以了,你說的兩個主權中國,其實很對台獨的胃口。因為,他們只要對岸先承認彼此都是對等的主權國家,若是這一點確立了,那麼要不要偷渡成台獨都無所謂了。因為大陸已經失去了法理上統一台灣的理由。

▼ 有何壞處?只要您看清楚,痞瘋說的是:『在「一個中華疆域」內』的『兩個主權中國』!至於對不對「台獨的胃口」,與現實無關!且兩岸本來就是對等的主權國家,至於中共已經分裂了祖國,您好像從未搞清楚,所以民退黨真要偷渡成「台獨」或「獨台」,中共無權廢話,只有我中華疆域之正統中華民國才有權說話。

當然啦!國際現勢是,誰的拳頭大,誰就有權說話,因此這點中華民國就要檢討,為何自貶到這種地步,只有將自己的拳頭練好,否則再有理都沒用!

█ 所以老兄用心雖善,但是立論的基礎很危險,搞成兩國論了。

▼ 痞瘋不過是一個不懂現實的小孩,真真實實的說出實情罷了!所以立論絕對正確,毫不危險,痞瘋更無法同意這是兩國論!

█ 在國際上,任何用字遣詞都要力求精準,會有模糊或誤解空間的表述絕對不能幹,這也就是我為什麼不贊成老兄用「一個中華疆域,兩個主權中國」來描述兩岸現狀了。

▼ 相反的,痞瘋用字遣詞,絕對精確,毫無「模糊或誤解空間」,因為痞瘋從來討厭所謂之模糊或模稜兩可,請您說出痞瘋之「模糊或誤解空間」處,再給痞瘋戴帽子!

█ 中共不會傻到同意這種對於兩岸現狀的描述。因為,兩個主權中國=兩個中國

▼ 中共同不同意,傻不傻,與現況真實描述無關,這個世界還不至於是睜眼說瞎話的人說了才算,否則兩岸不會僵在那裡!本來就是『在「一個中華疆域」內』的『兩個主權中國』,也即『在「一個中華疆域」內』的『兩個中國』!

█ 兩個中國,只要其中一個肯改名就好了,幹啥統一?

▼ 兩個簡稱為「中國」之「兩個中國」,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是「中華民國」,有何改名之必要,這與是否統一無涉,「中華民國」是中國之正統,所以絕對不會改名,要改就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去改,因為是他先分裂「中華民國」的!

至於是否要統一,痞瘋再度重申,不要為統一而統一,要為十四億中國人之福祉增進而統一,只有統一能夠達到這個目的,再談統一,否則就別哮想,中共不家主化,國家不可能長治久安,中華民國不會被統一的!

而痞瘋更以為,將來應該是實行民主政治的「中華民國」去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否則毫無統一之必要,而痞瘋之「中華家國」,更是具有中國特色,此即重視家庭價值所得之社會主義,能產生以家庭作主最佳制度的國度,如能統一在「中華家國」下,才是值得統一的兩岸最佳選擇!

最後,痞瘋再度重申,痞瘋已經將話說的很清楚,先生如果尚要為中共專制政權開脫,甚至說話無禮,痞瘋隨時會摸摸鼻子,自行退下,基本上不會再上貴棧!

痞瘋 謹敬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痞瘋《梅峰》


本文於 2007/07/28 19:13 修改第 5 次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trackback.jsp?no=55105&aid=2335209
您加油,再想想
    回應給: 梅峰《斷背騸馬 叛黨亡國》(MeiFeng)2007/07/28 15:14 推薦1


黑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梅峰《斷背騸馬 叛黨亡國》

不是硬要擠出意見,而是你名不正則言不順,其它都是白講.

這是我的站,我當然願意回覆,而不是因為要誰知道我的存在.否則,老兄四處發表長篇大論的,則又算什麼?怕人忘記你?

我沒長針眼,但是老兄大概只會用屁眼看人.

什麼叫兩個主權中國?你開什麼玩笑啊?兩個主權中國,還用得著統一麼?一個中國就是一個中國,只不過現在有兩個政權存在,一個位於大陸,另一個位於台澎金馬,如此而已.若老兄的建議獲得採納,那就是兩個中國了.

兩個中國代表什麼?代表兩個獨立國家!兩個獨立國家之間,任何一方都可以輕易拒絕統一,名正言順的.如果這個獨立的中國在台灣,那就叫獨台,懂了沒有?

老兄自以為找出良策,殊不知在第一步的表述上就出了問題!則您的下文,還有申論的必要麼?

兩岸若能按照您的兩個中國來表述,那民進黨可是高興死了!您的理論還沒出門,則兩個中國在法理上已經成形,那對未來的統一而言,勢必更增困難,且毫無希望.

記住,一個中國永遠是原則,沒有什麼兩中的空間.如果一中不守,則任何一方都有永遠脫離一個中國的權力.所以,絕對不要用兩個主權中國來稱呼兩岸.

兩岸今天的情況是特殊的,不能妄想用簡單的一句話就帶過.不然,您就得用一個明確的原則敘述.今天的一個中國是分裂的,內戰尚未結束,兩岸各有政府.並不能因為兩岸各統治一塊,就簡單的認為這是兩個主權國家.因為,民進黨及台獨也是這樣想的啊!

這樣想就有個壞處,只看表面現實而忽略了兩岸的特殊存在.所以了,你說的兩個主權中國,其實很對台獨的胃口.因為,他們只要對岸先承認彼此都是對等的主權國家,若是這一點確立了,那麼要不要偷渡成台獨都無所謂了.

因為大陸已經失去了法理上統一台灣的理由.

所以老兄用心雖善,但是立論的基礎很危險,搞成兩國論了.

在國際上,任何用字遣詞都要力求精準,會有模糊或誤解空間的表述絕對不能幹,這也就是我為什麼不贊成老兄用”一個中華疆域,兩個主權中國”來描述兩岸現狀了.

中共不會傻到同意這種對於兩岸現狀的描述.因為,兩個主權中國=兩個中國

兩個中國,只要其中一個肯改名就好了,幹啥統一?


長廷歪,苦到扁,皇朝弊連天.
歡迎各位來到我的,一同發表對於時事的看法.

本文於 2007/07/28 16:47 修改第 3 次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trackback.jsp?no=55105&aid=2335072
引用者清單(2)
2007/07/28 18:59【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中華家國才能統一中國
2007/07/28 18:57【馬白臉沒有資格選總統】中華家國才能統一中國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35235
「一疆兩中」的兩岸現況定義,有錯嗎!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引用文章 注意用詞


「一疆兩中」的兩岸現況定義,有錯嗎!
修改刪除     回應給: 黑雨(blackrain)2007/07/28 03:11 推薦0


梅峰《斷背騸馬 叛黨亡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 注意用詞

▼ 黑雨先生!

謝謝指教,只是不知痞瘋用詞何處有誤,請先生指教!

█ 別緊張,您似乎見不得別人有點意見?

▼ 不知緊張的是先生還是痞瘋,先生似乎非得讓人知道自己的存在不可,總是硬要擠出自己的意見,請問先生如果主意不好,痞瘋為何當接受而不反駁!

█ 兩個主權國家就是兩國論了,既然是兩國,在法理上就沒有統一的必要性。如果大陸硬要和台灣統一,反落個強取豪奪的罪名。

▼ 先生不知有否長了針眼,沒有看到痞瘋一直強調,「一個中華疆域,兩個主權中國」之「一個中華疆域」前提嗎?這叫做「兩國論」嗎?況且自由中國即使硬要吃下紅色中國,本來也是應該的,因為中共篡奪中華民國所屬之大陸後,再進行陸獨分裂國土,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故只要中華民國有實力能吃下紅色中國,又有何不可,更何況今天美帝,不怕被世界輿論制裁,以「強取豪奪」的罪名,吃下伊拉克,其他國家敢廢話嗎!

█ 所以,現實上兩岸各擁主權,但是不能簡略的以兩個主權國家稱之(如此在法理上已是兩國),這樣接下來的統一道理就很難說通了。

▼ 您承認兩岸各擁主權,但又似乎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都不是主權國家,是故「不能簡略的以兩個主權國家稱之」?而除了睜眼說瞎話之中共政權,仗勢欺人,不承認「中華民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甚至「中華民國」,何者不認為自己是主權國家?

痞瘋再請問老兄,如果兩岸不是主權國家,那是什麼?您可以去發明一個名詞嗎!痞瘋以「一個中華疆域,兩個主權中國」定義現況,有何用詞錯誤?本來現實上就是兩個主權國家,但卻都認為自己一部份的領土被對方佔有,不是嗎?法理上是不是如此,痞瘋不很懂,也似乎不很重要,反正事實就是如此!

█ 所以了,大陸為啥不去和巴拿馬統一?因為法理上歷史上從來互不相屬,又有什麼統一的正當性?

▼ 蒙古帝國曾統一蘇聯中東數百年,英國都曾殖民香港,美國也曾殖民菲律賓,所以只要有實力,有興趣,大陸當然可以去統一巴拿馬,以掌握巴拿馬運河,統領全世界,許多時候拳頭大就是硬道理,哪裡管你「法理上歷史上從來互不相屬」,哪裡管你什麼「統一的正當性」,不是嗎!但痞瘋絕對亦承認,有「法理上歷史上的相屬」,當然對「統一的正當性」有很大之幫助!

█ 名若不正則言必不順。老兄贊成統一很好,但用字遣詞卻不能不注意。

▼ 痞瘋何處「名不正言不順」?何處「用字遣詞不注意」?請先生告知!痞瘋會檢討改進,但總得知道在何處!統獨不是真理,除非對兩岸百姓有好處,否則沒有非要統一的道理不可,痞瘋個人贊成,長遠來說,讓人民全體能更幸福之統一,但不贊成為統一而統一,請先生了解!

痞瘋 謹敬

本文於 2007/07/28 03:19 修改第 2 次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trackback.jsp?no=55105&aid=2334210
注意用詞
    回應給: 梅峰《斷背騸馬 叛黨亡國》(MeiFeng)2007/07/28 00:33 推薦1


黑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梅峰《斷背騸馬 叛黨亡國》

別緊張,您似乎見不得別人有點意見?

兩個主權國家就是兩國論了,既然是兩國,在法理上就沒有統一的必要性.如果大陸硬要和台灣統一,反落個強取豪奪的罪名.

所以,現實上兩岸各擁主權,但是不能簡略的以兩個主權國家稱之(如此在法理上已是兩國),這樣接下來的統一道理就很難說通了.

所以了,大陸為啥不去和巴拿馬統一?因為法理上歷史上從來互不相屬,又有什麼統一的正當性?

名若不正則言必不順.老兄贊成統一很好,但用字遣詞卻不能不注意.


長廷歪,苦到扁,皇朝弊連天.
歡迎各位來到我的,一同發表對於時事的看法.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34212
黑雨痞瘋算老幾,能夠否定現實嗎?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引用文章 有意見


黑雨痞瘋算老幾,能夠否定現實嗎?
修改刪除     回應給: 黑雨(blackrain)2007/07/27 16:48 推薦0


梅峰《斷背騸馬 叛黨亡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黑雨先生!

謝謝回應!

不過要反駁他人,不要斷章取義,有本事將痞瘋全文拿來檢驗,說出痞瘋問題所在!

第一階段,「一個中華疆域,兩個主權國家」,痞瘋講的是「現時實況」,這不是任何一個人現在可以否定的,除非痞瘋描述有誤,請問痞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身分證,是其人民嗎?請問痞瘋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疆域嗎?請問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保護痞瘋嗎?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拿馬有建交嗎?

是故「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何者不具主權國家之所有要素,何者不是國家?既是「國家」,為何要被矮化為「政府」,要知道加入聯合國與否,與是否是國家無關,請問您黑雨與痞瘋算老幾,能夠否定現實嗎?您要加入「分裂」,痞瘋以為是多餘的,因為這是在說明原因,而前面已經描述了,是在「一個中華疆域」內。

再者,為何兩個主權國家就不能統一,而且還是相互聲稱對方疆域屬於自己的「兩個主權國家」,更有甚者,為何兩岸就非得統一不可,痞瘋不以為然,因為統一是希望所有人民走向幸福,而非關入曾為文化大革命之煉獄,痞瘋以為,中共政權如果優越,或願被好的制度統合,大家自會融合,否則真逼急了,我中國學外蒙古獨立也可以呀!

至於中程階段的「中華邦聯」,只是痞瘋個人想法,且尚未為文說明,隨您怎麼反對,痞瘋沒意見,不過,痞瘋基本上願為中國統一至最優越之制度而努力,而非為大家一起爛而統一,痞瘋更不願做敗家子,丟失老祖宗的祖產!

痞瘋 謹敬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trackback.jsp?no=55105&aid=2333609
有意見
    回應給: 梅峰《斷背騸馬 叛黨亡國》(MeiFeng)2007/07/27 03:56 推薦0


黑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不贊同第一句話.既然是兩個主權中國,那就不必統一了.

應該改成”一個中國疆域,分裂的兩個主權政府”.

只有在兩岸氣氛佳的情況下,較為鬆散的邦聯架構才有可能成為選項(只是有成為選項的可能).而且,如果在沒有簽訂統一進程的情況下,則邦聯恐怕尚不如聯邦可靠.

如何保証不讓台灣跑掉,這是中共的最高指導原則.

所以,就算在兩岸環境好,氣氛佳的情況下,讓兩岸組成邦聯亦不太可能實現.因為,邦聯只要宣佈脫離,馬上就可以成為另一個國家.這個方式,讓中共更沒有好的藉口出兵復台.

我覺的,邦聯就好像”洗錢”管道,讓台灣有機會”漂白”,搖身一變(也很像旋轉門制度,進去轉一圈就具備獨立資格了),弄成另類的實質獨立.

而中共也不應該贊成這種具有風險的統一中程方案.


長廷歪,苦到扁,皇朝弊連天.
歡迎各位來到我的,一同發表對於時事的看法.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33615
兩岸統合三部曲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31763
胡扯一通!(轉貼)「憲法一中」與「終極統一」沒有兩樣?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憲法一中」與「終極統一」沒有兩樣

「憲法一中」是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的主張之一,雖然本土選民對此大表質疑,但他日前在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訪問時,又再次對外重申了「憲法一中」的主張,其欲對中國表態的味道十分濃厚。

在訪問中,謝長廷主張,「在維持兩岸交流的同時,也維持台灣的國格和尊嚴」。「他也提及未來的任務是要讓台灣本土政權能夠實現一個正常國家所應擁有的地位和空間」,他還批判馬英九的主張,「就是毫無批判力地接受對方,實在是很可惜」。

不過,謝長廷強調:「憲法一中」是對現實最好的描述,對憲法一中的一中將如何定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解釋。過去,謝長廷一再強調:馬英九主張維持憲法一中的條文,他本人則主張要修掉。問題是,中華民國憲法本與台灣無關,台灣只要制訂新憲即可,何必以「憲法一中」自縛手腳。謝長廷對「憲法一中」念茲在茲,反而令人懷疑他對正名、制憲是真心支持嗎?對「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案是真心支持嗎?所謂的「憲法一中」,會不會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另一種說法?

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乃外來政權強加於台灣之物,與台灣或台灣人民都沒有關係。這部憲法在一九四六年制訂於中國南京,當時,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解放區,根本沒有派代表參加制憲,所以說,這部憲法根本不是「一中」,頂多只能叫「半中」。而且,還沒真正行憲,這部憲法就被「臨時條款」凍結了。更重要的是,在一九五二年「舊金山和約」生效以前,台灣仍屬於日本的領土,只不過由盟軍統帥指派蔣介石部隊前往受降軍管。可見,這部憲法制訂之際,台灣並非中國領土。既然如此,不管是「憲法一中」或「憲法半中」,皆與台灣毫無瓜葛。

原本跟台灣沒有關係的中華民國憲法,身為本土政黨總統參選人的謝長廷,卻硬把台灣扯進去,這不是附和所謂「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的謬論嗎?如此一來,正名、制憲、入聯,豈非失去理據?假使主張「憲法一中」,台灣涵蓋於中華民國憲法之內,還有什麼制憲可言?中國不是可以振振有詞,抨擊台灣的制憲是片面改變現狀嗎?以「憲法一中」為基礎與中國談判,不是事先就用一中繩索綑住自己了嗎?

其實,中華民國的問題不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接不接受,而在於中華民國早已不存在了。一九七一年的聯合國大會,通過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案,「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為中國出席聯合國之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驅逐在聯合國及一切與其有聯繫之組織內非法佔據席位之蔣介石代表」。如今,中華民國之名仍存於聯合國憲章,但實際上它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而消滅了。

老實說,要維持台灣的國格和尊嚴,就得先釐清:中華民國憲法與台灣無關、台灣與中國無關。「舊金山和約」規定,日本放棄對台灣之主權,卻未規定台灣主權之歸屬。按照聯合國憲章之自決原則,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既以民主方式自治,便已形成以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所組成之主權獨立國家。台灣目前所需努力的,就是將此現實法理化、正常化,絕不是到「憲法一中」自投羅網。

所謂的「和解共生」,本無可厚非。然而,台灣早已承認中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對方卻把我們視為它的一部份,並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在這種情況下,台灣與中國要和解共生,必須以中國先廢除「反分裂國家法」,且承認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為前提。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便妄想以「憲法一中」博得中國施捨和解共生,這跟馬英九的終極統一似乎沒什麼兩樣,都是違背台灣主權獨立之主流民意的論調。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23252
共產黨不也是陸獨(轉貼)老共眼裡 國民兩黨都是獨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共眼裡 國民兩黨都是獨

國內藍綠既然如此勢不兩立,在選舉時,強調彼此政策的對立,自不在話下。但是非常奇特的,一旦到了大選,雙方兩岸政策其實卻趨於接近,二○○○年、二○○四年和二○○八年全都一樣。

二○○○年大選時,國民黨李登輝光環籠罩下的國民黨,主張「特殊兩國論」;宋楚瑜主張「歐盟模式」,所謂歐盟是不同獨立國家間的特殊合作關係;而陳水扁依他發動而在民進黨內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則是「台灣主權獨立,目前國號是中華民國,兩岸主權互不隸屬」。三通方面三人都不反對,但要審慎以赴,三人在主權定位立場和大政策上都趨同。

兩千年之後,藍軍發動捍衛一中原則,痛批本土化。但到了二○○四年大選時,雙方各自發動「手護台灣」和「親吻台灣土地」兩項群眾運動,都強調本土立場。而經貿政策上,一方面藍軍力主儘快三通,而陳總統則請出三通急先鋒蕭萬長做財經總顧問,其政策取向也不言而喻,雙方又大大趨同。

二○○四年選後,藍由連戰帶頭痛批民進黨政府「去中國化」,但如今選戰逼近,國民黨又從反對去中國化,轉到要「台灣化」上頭來,呈現了大同小異的狀態,其情形是:

國家定位上,都以台灣為主體,對中華民國國號接受也都同;但一是衷心擁戴,一是「目前」忍受則是小異。

對九二會談,認為都是正面的,這是大同;但一方認為形成了九二共識,一方認為值得肯定的是求同存異的「九二精神」。

在加入聯合國的公投上,公投審議委員們雖然表態封殺「台灣」名義的案子,但國民黨卻調整立場為「中華民國、台灣、其他名義都可以並列」,結果和民進黨之間,有「台灣」的大同,和「中華民國」的差異。

在國家安全上,有軍購的大同,而在質量上則有異(不算小異,也不是大異)。

在兩岸經貿上,都要開放,但也都考慮到對台灣勞工衝擊的社會外部效應,這是大同;至於異則在是否以九二共識為前提。

國民黨的調整在現實上是合理的。因目前對於未來獨統的主觀認同民意支持度呈現五十五比三十的對比;對於客觀地認知國家的現狀,中華民國國民只是二千三百萬與十四億之比,則呈現七十六比十五的落差。

不過這樣調整雖符合了國民黨的總體利益,但對以訴求激進統一做為政治本錢的個人,當然是不利的,於是他們努力抵制,以致修改黨章、廢除統一,功敗垂成,於是國民黨既主張「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又主張「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產生了邏輯上的自我矛盾。

但一則總體而言,向本土靠攏的作法,已使兩黨由異而趨同;二則,國民黨的作法如要拿來向北京表態,而北京的態度則是謝、馬兩人差別不大。事實上北京眼裏,過去國民黨就已屬C型台獨了,如今北京看來更像由B趨A,這種表態其實是無效的了。

【2007/07/18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18157
(轉貼)讓聖火登台 執政黨加分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7.07.14  
讓聖火登台 其實可為執政黨選情加分
中時社論

    奧運聖火究竟還能不能來台?最近好像呈現著「外熱內冷」的狀態,先是國際奧委會日前請台灣重提聖火路線,對岸在國際場合開始改以「中華台北」稱呼我方。但中華奧會卻是到現在都沒得到政府高層的授權,對於聖火入出境台灣的路線規畫,也沒有具體明確的指示或提示談判底限。也可以說現階段的狀況是:國際奧會、北京奧會與中華奧會都希望儘快為聖火來台與找個台階下,只剩下執政高層依舊僵在那不願表態,而時間上也確實不能就這樣一直拖下去,我們真的很擔心,屆時會不會還是最壞的結果。

    不諱言,四月間北京奧運組委會公布聖火來台的路線後,執政當局選擇在當晚就直接宣布拒絕,整體考量上並非沒有道理。執政高層認為在北京奧會與中華奧會當時的會談紀要中,只談定從台北香港,但北京卻在談定後再加澳門,讓我方有被耍的感覺。畢竟澳門並非奧會成員,北京讓聖火從台北到香港、再到澳門的安排,要說讓人不會產生政治聯想恐怕也很難。再者整個協商過程中,北京及大陸官方媒體都一再以「中國台北」稱呼我方,這些動作都讓我方高層認為,如果再不喊煞車,就很難避免不被矮化了。

    但情況顯然也非全無轉圜的餘地。在民進黨內總統初選是由兩岸政策上較持溫和立場的謝長廷出線後,陳總統很快的就在宣布新揆張俊雄的記者會上主動表示,希望相關單位能在不矮化國家主權地位的前提下,積極協商奧運聖火來台的相關事宜。只不過隨後國際奧委會雖在六月十四日發函中華奧會,請台灣於六月二十七日前重提聖火路線,我方卻未加以回應。據了解,在國際奧委會發函中華奧會前後,兩岸之間曾透過非正式管道溝通,對岸曾暗示可接受聖火離開台北後,只到香港,不再轉經澳門,以免我方認為台灣被矮化,但此一方案並未被我高層接受,仍堅持一定要由第三國進出。因此並未提出新路線,等於說是錯失了一次重新協商奧運聖火來台路線的機會。

    而在稱呼上被一再矮化的爭議,執政高層的顧慮,顯然是傳達到了北京,因而在上個月二十六日北京奧運組委會在公布奧運聖火相關議題時,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孝愚曾三度稱我方為「中華台北」。國台辦發言人楊毅也在次日的記者會談到聖火問題時,改口稱呼我方為「中華台北」。從這些刻意的修辭調整看來,顯示北京並不想再在政治問題上糾纏不休,而改以聖火順利登台為優先順位。當然,就算屆時聖火還是來不了台灣,北京也不想將責任攬到他們那邊。也可以說,球現在是落在台北這邊了。

    台北這邊的抉擇是:在對方已一再改口稱我方為「中華台北」之後,還接不接受從越南胡志明市到台北、再到香港,同時不再轉經澳門的聖火路線規劃?這已經是回到當初兩岸奧會協商時曾書面確認過的路線了。我們的看法是,如果兩岸在通航的飛航識別區上已經慣常的將香港視為「第三地」,再加上香港又已是奧會正式成員之一,這種規劃應該是「雖不滿意,但已勉強還可以接受」了。否則難道要聖火離開台灣後,還要再繞行「第三地」再轉到香港?如果真要堅持這樣,那或許就是執政高層真的是考量不想讓聖火來台了。

    我們最常聽到不讓聖火來台的說法,是因為總統大選將屆,如果聖火來台一事處理不好,怕會不利民進黨選舉,也因此執政高層才會在態度上幾無轉圜空間。針對這一點我們倒是有比較不同的看法,我們以為,就是因為先前對聖火議題的若干堅持,讓北京方面已不再玩小動作,既願意在路線上刪去澳門,也主動在對我方的稱呼上改為「中華台北」,僅就這幾點而言,對執政當局而言已是加分了,如果能再大開大闔的讓聖火順利登台,等於證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並不全然是僵化而無彈性的,我們真的看不出有何理由會不利執政黨的選情?相反的我們反倒認為它對民進黨在爭取中間選民上會有幫助。要知道,以民進黨給選民的刻板印象,不讓聖火登台並不令人意外,接受聖火登台反而才會令人眼睛一亮。這其間的選擇,還真是政治智慧的考驗了。

    謝長廷日前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專訪時,表態希望兩岸兩會立刻重啟談判,既然要創造兩岸和解氛圍,何不先積極促成聖火來台呢?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11119
《兩岸和平研究學術研討會》披遞符原檔下載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兩岸和平研究學術研討會》披遞符原檔下載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兩岸和平研究」學術研討會
時間:2007年6月11日(一)
地點:台北市指南路二段64號 綜合院館5樓國際會議廳

場次一:和平研究理論

中國和平崛起與和平世界秩序/時殷弘
「和平研究」的發展回顧/姜家雄

場次二:兩岸關係發展與和平

兩岸和平問題研究/黃嘉樹
當前兩岸和平互動的探索/王正旭

場次三:政治發展與兩岸和平

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央-地方關係新論—理論、現實與政策/楊光斌
台海和平的外部與內部環境初探—從民主化的角度觀察/董立文
是助力?還是阻力?—論中國社會私營企業主的政治參與/柳金財

場次四:經濟社會發展與兩岸和平

歐洲一體化經驗對海峽兩岸交流與合作的借鑒意義 中國大陸環保組織的發展與困境/房樂憲
兼論台灣綠色行動/王信賢
東亞經濟一體化與兩岸經貿合作/蒲俜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10796
(轉貼)台海和平的外部與內部環境初探 —— 從民主化的角度觀察/董立文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海和平的外部與內部環境初探 —— 從民主化的角度觀察/董立文》披遞符原檔下載

場次三:政治發展與兩岸和平

台海和平的外部與內部環境初探 —— 從民主化的角度觀察

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

董立文

壹、外部環境

目前全世界人口有67億,而亞洲有35億人,亞洲是全世界最特殊的區域,在政治上是專制與民主的交界處;經濟上是全球經濟成長最迅速的區域,卻也是最富有的社會與最貧窮的社會的雜居地;亞洲是世界上主要宗教與文化的集中地,包括儒家文化,基督教,回教,印度教與佛教文明等五大文化體系;亞洲也是九十年代以來世界軍費增長最高的區域,尤其是軍購的總額遠超出世界其他區域。

亞洲的民主目前還處於比較混亂的狀態,而且亞洲模式下經濟發展往往不能馬上帶來政治上的寬鬆和自由。然而,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的時候太平洋這邊還只有兩個民主國家(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但今天亞洲已經有十幾個(基本上)能履行職能的民主政府。東亞的民主國家不僅有日本,還有了南韓,臺灣,菲律賓,泰國,以及最近的印尼和東帝汶。雖然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走向民主,但民主進程並非一帆風順。泰國、南韓、臺灣、菲律賓、印尼的民主都遇到了政治麻煩。不過,總體而言,亞洲民主發展的速度驚人,民主潮流對地區穩定還是有積極作用的。

首先,在亞洲發展中國家,領導人的地位越來越取決於他們迎合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的能力,這些中產階級期望的正是更多政治自由。其次,為了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亞洲的領導者也更多地依賴於外國直接投資,而外國投資者要求的是可預見的政府透明度與善治能力,及法律法規的健全。最後,亞洲快速的經濟增長也帶來兩大失衡,第一個是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的失衡;第二個是貧富差距的失衡。一方面,這兩種失衡都激發對民主的渴望,另一方面民主制度確能相對有效的緩和失衡所激發的矛盾。

台灣與大陸一樣在亞洲的政治經濟發展潮流中前進,而2007年是台灣與大陸政治發展的重大轉折年,宏觀來看,台灣與大陸政治發展的主軸問題,在台灣是民主發展的「轉型正義」問題;在大陸是威權轉型的「社會正義」問題,但是,事實上轉型正義問題與社會正義問題的根本還是民主。

貳、台灣的轉型正義問題

根據美國學者林茲(Juan J. Linz)林茲與史德本(Alfred Stepan)指出要鞏固及深化民主,5個條件至為重要,分別是: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政治社會(political society)﹔法治(rule of law)﹔
有效的行政部門(effective state apparatus)﹔經濟社會(economic society)。而民主鞏固的關鍵定義是:「主要的政治行為者、政黨或組織化的利益團體、勢力或機構,均認為除了民主過程外,別無其他獲得權力的方法。簡言之,民主必須被視為當地唯一的競賽規則」。1

當然,民主化乃是連續性、漸進式的過程,其最後完成的「公民社會」階段,有賴於民主價值之深入人心。就此而言,政治文化的潛移默化,對民主的鞏固具有絕對關鍵的影響:從威權到民主體制,菁英和民眾是否相信民主體制的價值,將民主價值視為內在規範的準則,能普遍支持民主政體,即使民選政府的能力不足以解決問題,對現政府的支持或許有起有伏,但仍對民主普遍支持,此即民主鞏固的落實。2

從這種角度看臺灣民主政治的發展,可以肯定台灣已到達民主鞏固的階段。二○○○年的總統大選,在相對多數決的總統選舉制下,陳水扁總統雖然獲勝,但卻是實質少數的總統,爭議因而湧現;二○○四年總統大選,陳總統又以少許差距獲勝,爭議再現,甚至進入司法程式。二○○六年,立法院內有三次罷免總統提案未獲通過,又是一個大爭議。

但是,這麼嚴重的「敵對與惡鬥」都沒有動搖到「除了民主過程外,別無其他獲得權力的方法」及「民主被視為是台灣唯一的競賽」這個隱形的共識,也沒聽到主要的政治勢力為了直接扳倒政敵而主張修改相關憲法條文,或是主張就讓台灣回到廿年前的專制政治。這裏隱藏了台灣的政黨與人民對民主價值的高度共識及熱愛。

更難得的是絕大多數的各級政府公務人員、司法人員,軍隊、員警及情治單位維持中立,正常的堅守崗位,守護著國家安全與政府的正常運作,使得人民正常的生治,社會職能正常的運轉。絕大多數的人民,正常的工作,下班之餘也許去參加倒誰或挺誰的街頭運動,但是,上街的人與在家的人心中都有一條適可而止的界線,這條界線就是不可以讓社會失序混亂,這裏隱藏了台灣民主的核心價值。

陳總統的國務機要費案也好,馬市長的特別費案也罷,不管它們的過程是如何進行,但是,它的結論早已確定,那就是,無論下一任總統是誰,下一任的市長是誰,他的國務機要費案或是特別費都會被別的政黨或是媒體拿放大鏡檢視。這就是民主的勝利。

但是,台灣政治轉型的核心問題,可用一句話總結:「有轉型而無正義」。轉型正義的概念與行動起源於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對侵略國德國及日本軍閥進行的審判。七、八○年代轉型正義的焦點在人權以及相關的法律問題。八、九○年代起,隨著第三波民主浪潮的興起,轉型正義所關心的內容,從單純的法學轉移到政治問題,以建立強而穩固的民主政體為重點。3根據吳乃德的看法,「轉型正義」是所有從威權獨裁轉型至民主的新興民主國家,所共同面臨的政治和道德難題。對於那段記憶仍然鮮活的歷史—對人權普遍的蹂躪、對人性不移的冷漠、高傲的加害者、無數身心俱殘的受害者—對於這段歷史,我們應如何面對和處置?因為轉型過程不同、道德理念不同,不同的新民主國家對轉型正義經常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台灣的民主轉型至今,將近20年過去了,我們對這項民主社會最重要的道德問題之處理,態度仍然是勉強的、不完整的。4

由於過去台灣太重視民主卻很少談其中的正義問題,例如政治上顧及民主轉型,而忽略威權遺緒的影響;在經濟轉型上,強調自由化卻很少談分配正義;在社會福利支出上,強調發展而忽略救濟,所以常會為了順利轉型,不願深刻檢討既得利益的干擾,忽略掉正義問題,甚至刻意忽視兩者間的差異性,但進入到民主鞏固深化時,正義問題又會浮現出來,例如目前的黨產議題、正名,乃至於特支費的爭議,都是威權遺緒作祟,導致與民主法治體制的衝突。

吳乃德固然認為在我國民主轉型後轉型正義所追求並不強烈,但他認為轉型正義依然必須有部分必須追求,特別是在歷史正義的部分。因為轉型正義與歷史正義的追求,往往是建立在對未來的希望上。追求轉型正義與歷史正義正是希望讓悲劇或錯誤不再發生,因此固然我國追求轉型正義的訴求並不強烈,還是應該努力的追求歷史正義。吳強調,唯有「將正義還給歷史」時,我國才能夠脫離威權年代,並不再延續威權時代遺留下來的族群分裂。

其次,新興民主國家在轉型過程中有個非常大的潛在問題,就是大企業的參與,大財團的介入對民主政治造成負面影響,當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的實力超過了國家與政府,金權政治被強化,除了傷害大多數人民外,也將傳統政治基礎一併摧毀,於是主張「全球治理」的呼聲興起,希望透過符合公平正義、分享原則,以生態環境的新價值觀,來規範全球化及企業霸權。5

全球化中政府與政黨的角色具有的積極功能,不是代表著反全球化,而是認清全球化過程中有受益者與受難者,再以政府的力量介入加以調整。而政黨的定位與政府差別在於代表哪一群人的利益,所謂「都會黨」與「鄉村黨」的分化也在於此利益的代表性上。所以在全球化過程中,政黨競爭的不是誰比較優越,而是各自的政治代表基礎與政策差異在哪裡,以及全球化過程中各自所要建立政府功能的定位為何。這些問題在2008年總統大選時都會被選民檢驗。

參、大陸的社會正義問題

根據林茲的定義,中國目前還是一個威權政體,它指的是一種既非民主,又非全權的一種政治體制,並有三個特點:有限的政治多元化,非意識形態化和有限的政治動員。6比較有趣的是中國非意識形態化的方式,嚴格的說,中共目前處於意識形態混亂的狀態。

首先,胡錦濤從二○○一年主政後,五年間最讓外界印象深刻的,就是他製造意識形態口號的能力,舉其犖犖大者就有「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和平發展或是和平崛起論)、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不久前,中共出版三卷《江澤民文選》,並在北京中南海舉行學習江澤民文選的報告會,因此現在又要黨政幹部重新學習「江選」三卷所談到的「反和平演變、穩定壓倒一切、十二大關係、三講、三個代表」等等,這就非常為難中共黨的宣傳機器及官方理論專家。

其次,中共黨內爭論已經越來越浮上檯面,例如,今年在「求是」雜誌上已經有五個政治局常委就「和諧社會」的問題發表專文,而五篇內容並不一致。他們爭論的焦點不是改革與反改革的問題,而是改革的方式與速度的問題。簡單的說,如果不考慮權力鬥爭而就事論事的話,那麼爭論的焦點是「小康」與「和諧」孰輕孰重的問題。

比較明顯的是溫家寶在「兩會」前夕的2月26日,發表「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文章,全長5000多字,文中所及的中國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施政方針政策,已超出作為政務院總理通常負責的經濟事務本身。該文主要在中國涉外媒體大加宣傳,旋即引發國際輿論廣泛關注與猜度。但是,最重要的是重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並以此來界定現狀、方針與政策,當然是以「和諧」為先。

同時,「求是」雜誌刊載了曾慶紅二月七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江澤民文選》專題研討班上的總結講話摘要,題為「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理論和實踐創新」,副標題是「關於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發展」。簡單的說,對於現階段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定位,曾不但迥異於溫家寶,還指明:「如同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我們只有準確把握了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才能真正理解鄧小平理論一樣;如同在本世紀初,我們只有準確把握了我國的社會歷史方位和黨的歷史方位,才能真正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樣;在當前,我們只有準確把握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性特徵,才能真正理解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的這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這些內容對溫家寶的針對性強,而以「小康」為先。

隨後,五月份的《瞭望》雜誌刊載「承前啟後迎接十七大」一文,技巧的揉合溫與曾的差異,重提十六大在黨章的總綱部分鄭重加進「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字樣,並寫明了「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並且強調:「鞏固思想統一,加強黨的團結,避免有的同志一味『盲目追新』割斷歷史;而另有同志又忽略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新境界,把一次大會低估為了無新意的簡單重複,甚至極錯誤地認為『老話複製』」。7

最後,該篇文章宣稱:「省部級幹部研討班在熱議中獲得兩點結論、三條共識。兩點結論即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三點共識即為: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共識,對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的理論源泉和現實意義的共識,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的內容概括及用以武裝思想、推動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的共識」。

事實上,「和諧社會」所談的就是社會正義的問題。中國官方新華網與新浪網從1月24日就開始的2007年兩會「網民關注的熱點問題」調查,根據這個兩會網路民調(16108人參加)顯示,醫改、反腐及住房三大問題最受公眾關注。92.7%的受訪者表示對目前的醫改現狀「不滿意」。這次反腐以68%的得票率位居第二,住房則位列第三。

今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的社會藍皮書《200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據其在全國進行的「社會和諧穩定問題全國抽樣調查」。在調查的17個社會問題中,排在第一至第三位的社會問題依次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就業失業」問題和「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問題。最高20%的人口與最低收入者,實際上收入差距達到18倍左右。而財產的差距實際上擴大得比收入還要快。不同行業收入差距明顯。一般製造業和壟斷行業的工資水準這幾年也在迅速拉開,在國家定價的制度當中,公務員的工資也由於區域之間財政的差距越來越大,地區差距也達到了十幾倍。在收入分配的問題上,社會經濟地位認同普遍偏下的情況值得關注。調查表明,大概有50%多的人認為自己是下層或者是中下階層。

有趣的是,調查顯示,對「黨和政府是有辦法管理好我們國家的」這一判斷表示比較同意或很同意的占91.6%;對「中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地位值得驕傲」表示比較同意或很同意的占88.9%;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狀況是很好的」表示比較同意或很同意的占90.5%。大陸專家認為,我國現實經濟社會生活中確實存在不少矛盾、挑戰和壓力,但絕大多數人對我國在黨和政府領導下,解決問題、應對挑戰、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是有信心的,態度是樂觀的。

這裏,外界的評論值得參考,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的問卷題目來看,當問到宏觀及一般性抽象問題時,受訪者的答案都是樂觀良好,但是,當問題越具體且靠近受訪者的生活時,答案就越負面,所以,受訪者認為收入增加了,但卻不滿意醫療支出,他們相信中央政府,卻不信任地方政府。8

事實上,「醫療、教育與住房」的確成為中國新的「三座大山」。連續十九次的降價並沒有給老百姓帶來真正的好處,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國醫療資源只是投入到少數大城市,被少數人享用。

目前國內醫療體系中發生的許多問題,根源都在於政府部門職能界定不清,在於政府有些部門利用其權力設租與尋租。這裏既有我們藥品審批制度及監管制度的問題,也有相關部門借助國內制度的缺陷來為己謀利甚至於把這種非法謀利合法化及制度化的問題。9

影響社會分配公平的深層原因,是資源相關的一系列制度缺陷,大陸學者常修澤以能源行業及土地開發為例,說明制度缺陷主要特徵是:產權國有與收益集團化;中央與地方在經營收益上不合理;配置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扭曲社會不同利益群體的收入分配;資源環境產權保護不力損害農民。10

「三座大山」的問題最後都指向「深層的制度缺陷」,說明人治體系與行政改革不可能有效遏止這些問題的惡化,也只有民主制衡體系才能有效控制這些問題。事實上,這也是中共十七大的難關,民主改革在不觸及「不搞多黨制及三權分立」的底線下,能怎麼走?能走多遠?令人非常好奇。

肆、兩岸和平與穩定的基礎

從前面的討論看來,2007年台灣與大陸都會忙於內政與處理內部問題。而兩岸和平與穩定的基礎更多的將奠立在兩岸政治的「正義」問題上。

過去七年來的兩岸關係也是比較奇特的,在兩岸政府中斷交流與協商的情況下,還維持了相對和平狀態。兩岸關係從政治層面而言,基本還是處於停滯僵持的狀態,期間臺北與北京都曾經做過努力,嘗試的改善與穩定兩岸關係,民進黨也與中共進行交流與溝通。但是,由於台灣每年都有選舉,藍綠惡鬥及政黨勢力的消長,對北京來說似乎總是處於觀察期;相對的,中共開啟了「十七大」權力接班的部署,上海陳良宇超大貪腐案的震盪、國台辦人事改組等,對臺北來說,也有一個評估期。同時在國際上有美國反恐戰爭後續問題與北韓核武問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兩岸談判的客觀條件並不成熟,兩岸關係的政治突破始終未能完成,其自然的結果就是雙方各自努力於政策佈局與創造籌碼,等待條件的成熟再進行直接談判。目前看來,這樣的觀察評估期可能將延續到二○○八年。

兩岸政治僵局似乎難以解決,這表現在中國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及民進黨不承認「一中原則」為談判前提。如此一來,「一個中國」原則反而成為兩岸關係緊張的根源。「一個中國」的問題對兩岸政府而言,是關係到主權、民族情感、歷史文化傳承、國家利益、安全與尊嚴的問題。當中國不承諾放棄以武力手段解決兩岸關係的問題時,「一個中國」這個名詞,就變成了動武的原則,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實在很難接受是它?而過去七年來的兩岸關係似乎對「一個中國」問題磨合出一種冷處理的對應方式,未嘗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距離二○○八台灣總統選舉越近,台灣的主流主張將越清楚的呈現,原則上綠營強調台灣主權與主體地位,藍營強調民主與自由。民進黨謝長廷的主張已為大家所熟悉,倒是最近馬英九提出新主張值得一提,他說:「我們對台灣民主將更為成熟深具信心。所以,我們不但不畏懼與大陸接觸交流,反而支持擴大交流,因為如此不僅有利於台灣經濟,也有利於大陸的民主發展,可以創造新的「雙贏」。在「六四」十八週年的今天,我們必須鄭重的提醒,自由民主必須是兩岸的共同語言,因為能夠真正促使兩岸有效對話並建立互信的共同基礎,只有自由與民主」。11

從台灣整體的角度而言,台灣對大陸的主張藍綠合而為一就是「主權與民主」,未來中共還可以像過去七年對民進黨的主權要求「冷處理與硬打壓」兩手並進,事實上也對陳水扁的「大陸民主化」呼籲置之不理。但是,當國民黨也正式提出「民主自由」的訴求時,恐怕這會成為未來兩岸關係不可迴避的重要課題,民主和平的可能性應當值得深思。

1 Juan J. Linz and Alfred Stepan, Democratic Tran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Southern Europe, South America and Post-Communist Europe (Baltimore and Lond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 1~15.
2 關於「民主鞏固」的詳細討論,請參閱耿曙、張雅雯,「從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觀察臺灣民主鞏固的進程」,臺北市政府主計處廉政電子報第 5 期,2006年2月24日。
3 “Transitional Justice” from Wikipedia.
4 吳乃德,「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聯經出版網站。
5 相關討論請參閱Naomi Klein著,徐詩思譯,拒絕商標(台北:時報出版社,2003年);Noreena Hertz著,許玉雯譯,當企業購併國家(台北:經濟新潮社,2003年)。
6 Juan J. Linz,” Tot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s,” in Fred I. Greenstein and Nelson W. Polsby 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3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75), p. 264.
7 葉篤初,「承前啟後迎接十七大」,瞭望新聞週刊。 台海和平的外部與內部環境初探—從民主化的角度觀察 3-2-5
8 Joseph Fewsmith,” Assessing Social Stability on the Eve of the 17th Party Congress,”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 20.
9 白名,「公平分配醫療資源成關鍵」,金羊網-新快報,2006年9月21日。
10 常修澤,「資源制度缺陷影響公平」,瞭望新聞週刊,2007年5月14日。
11 馬英九,「自由民主必須是兩岸共同語言」,聯合報,2007年6年4日。

參考書目

一、中文

吳乃德,「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聯經出版網站。 BE%FA%A5v%BBP%B2%7B%B9%EA>

耿曙、張雅雯,「從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觀察臺灣民主鞏固的進程」,臺北市政府主計處廉政電子報第5期,2006年2月24日。

Naomi Klein著,徐詩思譯,拒絕商標(台北:時報出版社,2003年)。

Noreena Hertz著,許玉雯譯,當企業購併國家(台北:經濟新潮社,2003年)。

聯合報

瞭望新聞週刊

金羊網/新快報

二、英文

Fewsmith, Joseph, “Assessing Social Stability on the Eve of the 17th Party Congress,”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 20.

Linz, Juan J. and Stepan, Alfred, Democratic Tran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Southern Europe, South America and Post-Communist Europe (Baltimore and Lond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Linz, Juan J., “Tot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s,” in Fred I. Greenstein and Nelson W. Polsby 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3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75). Wikipedia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10792
(轉貼)中國和平崛起與和平世界秩序/時殷弘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和平崛起與和平世界秩序/時殷弘》披遞符原檔下載

場次一:和平研究理論

中國和平崛起與和平世界秩序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時殷弘

壹、美國權勢與中美權勢轉移趨向

美國在冷戰結束後一個時期裏,擁有全面的和非常顯赫的世界優勢,以致有人並非很誇張地將這個時期稱作「單極時刻」。在這個實際上是歷史的反常時段裏,單極權勢陶醉中的美國(尤其登臺初年的布希政府)是那麼抱負非凡和難容異端,以致2002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用一種現在看來不免可笑的大言宣告:「20世紀自由與極權主義之間的偉大鬥爭以自由力量的決定性勝利告終,最後贏了的是單獨一種可持續的國家成功模式:自由、民主和自由企業」,而這些價值觀的傳播開闢了一條「不僅是美國的而且向所有國家敞開的道路」。1

然而,自「9·11」事件至今、尤其是伊拉克戰爭至今,美國遭遇就蘇聯權勢衰落以來空前嚴重的困難和挑戰,其國際權勢廣泛和深刻地局部逆轉。這樣的事態發展最直接地說是由跨國恐怖主義、「反恐戰爭第二階段」和伊拉克戰後局勢導致。跨國恐怖主義以其引起空前震撼的「9·11」襲擊,凸現了美國權勢在穆斯林世界面對的巨大、經久和異常難以克制的挑戰。不僅如此,它造成了對美國國家資源、精力和注意力的長時間重大牽制,使之不能不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無法集中致力於先前大致形成的地緣政治基本目標,無法(與相反情況下相比)較多效能地阻滯一個長期趨勢,即其他實在或潛在的權勢中心(當然首先是中國)逐漸崛起和壯大。2

然而,將中國崛起和美國對此無奈歸因於美國「無力東顧」是錯誤的。即使假設美國沒有遭遇跨國恐怖主義和伊拉克戰爭給它帶來的巨大和嚴重的後果,它也必然經歷由中國迅速崛起造就的「權勢轉移」趨向,那首先由近30年前鄧小平發動的改革開放導致中國經濟持續騰飛引起,而這騰飛完全未「得益於」中近東事態對美國國家資源、精力和注意力的重大牽制。不僅如此,即使假設美國未曾受到這牽制,能夠繼續像9/11事件以前許多觀察家指出的那樣愈益將「戰略重點」轉移到東亞太平洋,它也無法真正有效地阻滯中國崛起。為什麼?因為一項決定性的反差,那略微誇大地說是中美關係問題根本形勢蘊含的根本戰略「秘密」:中國崛起壓倒性地依靠和平的經濟力、外貿力、外交力等等廣義的「軟權勢」,就此而言美國壓倒性地側重於軍力部署、軍力增進、軍事同盟構建和強化的對華防範戰略很不適切,或者簡直是「牛頭不對馬嘴」。就晚近而言,自1996年克林頓政府與日本制訂「美日安保新指針」以來,哪年哪月美國不在主要針對中國加強其中西太平洋軍力和軍事同盟,但與此同時哪年哪月中國不在成功地增長自身的國力和國際經濟、政治、外交影響?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中國和平崛起與美國對華防範和阻滯是兩個至今並不真正相交的大軌跡,或者說中美之間在總體上處於一種「不對稱競賽」,亦即中國見長的經濟/外貿/外交影響競賽對美國見長的軍事能力「競賽」。全世界現在都很清楚,中國正在這「不對稱競賽」中逐漸取得兩者相權總的相對領先趨勢,儘管這趨勢並非全無逆轉可能。

從中長期看,亞洲政治和世界政治中的根本事態之一,在於中美兩國之間的「權勢轉移」趨向,即力量對比和國際影響對比變遷趨向,雖然其完成遠非命定主義意義上的必然。這一趨向已經由中國迅速擴展和增長的經濟影響以及中國愈益積極的外交態勢凸現出來。從國家規模、發展速度和綜合國力增進大勢上看,如果中國能持續地維持國內政治和社會基本穩定,同時積極有效地發展政治經濟改革和加速軍事力量現當代化,那麼在21世紀初期鄰近終了時,美國以外的任何一個實在和潛在強國都將在總體力量上較顯著地亞於中國,中國在總體力量上目前同美國相比的巨大弱勢也將大大縮小,在東亞的力量對比格局將尤其如此。整個這一事態趨勢具有重大的眼前和未來意義,並且躋身于決定未來美國權勢和世界格局的中長期最重要因素之列。

貳、中國和平崛起的主要含義和戰略裨益

中國的崛起是和平崛起。即使要特別謹慎和特別精確,仍可以說這崛起至少至今和在可預見的未來定然是和平崛起。作為一整個歷史時期中的國家方向或根本戰略取向,和平崛起在其最起碼的意義上直接意味著兩件事情:

第一,中國要崛起為世界強國(World Power);
第二,中國要崛起為世界強國而不經過強國間的全面戰爭(major war)和強國間經久的冷戰對抗。

與此同時,和平崛起還在幾乎同樣最起碼的意義上比較間接地意味著第三件事情:中國要爭取成為的是可持續的頭等強國,而不是先前世界現代史上屢見不鮮的迅速崛起而後迅速跌落的強國。在不經過強國間的全面戰爭和經久冷戰對抗的意義上和平崛起,即在避免這兩種代價(直接和間接的、短期和長期的多方面代價)可能非常巨大的事態的情況下崛起,不僅是達到頭等強國地位的需要,也是經久地維持這一地位的需要3。

和平崛起有其越來越明顯的巨大的戰略裨益。和平崛起在絕大部分時候、絕大部分方面壓倒性地依靠和平的、非軍事的權勢資源和權勢行使。經濟力、外貿力、外交力(特別是外交綱領、外交風格和外交技能的吸引、說服和其他柔性功能)、文化力、移民力、國家發展成功本身在民族國家巨大規模之外帶來的格外的威望力和勸阻力等等4:所有這些力量或權勢的特徵在於其非暴力傷害性、漸進累積性、廣泛彌漫性以及很大程度的互利性,這樣的力量是最不易阻擋、最少引發強烈阻力、最小化的成本發生和後果方面相對最可接受的,因而一定意義上是最無敵的力量。

對此,需要做的保留只是:

(1)軍事力量、軍事意志和軍事體制效能在某些至關緊要的可能的緊急情況下最為緊要,而且它們在平時的遏阻最壞情況發生的根本威懾作用,連同它們可產生的威望、影響力和偶爾必需的強制性外交能力,同樣至關重要;(2)和平的權勢資源發揮的政治效應有時不那麼完滿或高效,而且往往作用緩慢。但是,它的最大好處是相對成本低,而且效應相對經久。

中國資源不富,內部困難多,因而一定要格外地講究保持低成本;中國很有耐心,很少「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之事,因而經得起上面說的相對緩慢;中國的抱負長遠偉大,因而更傾向于相對經久的權勢效應。

和平崛起在中國政府對中美關係的戰略操作方面有其鮮明的表現。中國有一種近年來愈益連貫、成熟和高效的對美大戰略,那總的來說就是在堅持中國緊要利益和發展中國力量、大致不對美國做單方面重大退讓的同時,持之以恆地避免不必要地刺激美國,防止美國形成較強烈的被挑戰感,高度注意爭取控制中美關係中的對立成分,有節奏地處理對美態勢和政策的鬆緊張弛,積極採取旨在增信釋疑的言行和必要時做出有限的妥協舉措,並且盡可能促使美國政府較多地追求對華協調與合作,爭取美國逐漸較多地適應中國的迅速發展。這一大戰略的成就已經相當巨大。

與此相比,可以認為美國缺乏真正內在連貫的、能有效應變的對華大戰略,這主要在於一種越來越使美國的決策者和對外政策思想界頭疼的對華兩難:遏阻中國發展則內外力不從心,並且會起對美國甚為有害的巨大的經濟和戰略反作用,「包容」中國(首先是經濟意義上的「包容」)則大大增進中國的力量發展和國際影響,同時並無可以據此按照美國意願和意識形態去根本「改造」中國的確鑿希望。

參、中美關係的可能的根本前景

以中國的和平崛起持續下去為前提,美國在今後一個歷史時期內很可能傾向於愈益認真地考慮、甚至逐漸採取某種和平的「最終解決」,即區分不同功能領域和地理區域內的力量對比和影響對比,接受中國特別就國內生產總值、對外貿易總量和在亞洲的外交/經濟/政治影響而言的領先地位,連同中美間的相互戰略威懾和中國主要在近岸海域(以臺灣東岸海區為界線)的對美軍力均勢甚至起碼優勢,連同和平的或基本和平的台海兩岸統一;與此同時,美國持久保持其技術領先地位、世界和中西太平洋軍事優勢以及在其他某些大區域的外交影響優勢。這將是中美間權勢轉移趨勢之開始完成的應有和可有形態。換言之,這就是中美之間的「分秋色」,亦即美國最終接受中國作為世界性強國的和平崛起。5

當然,從另一方面看,中美兩國間的中長期「結構性矛盾」正在變得比過去更為深刻,也許有如遠處的地平線上正在集聚的烏雲。中國經濟總量和對外貿易持續高速增長;中美經貿矛盾越來越具有結構性和獨立的重大意義;中國在東亞乃至世界其他多個地區的經濟、政治和外交影響迅速擴展和增強;中國大眾民族主義逐步高揚;中國持續和加速地進行軍事現代化;中國由趨於緊迫的經濟必需驅動而在全世界廣泛爭取戰略意義重大的能源。特別是,中國持續和加速的軍力發展很可能遲早成為美國戰略家和保守派心目中最突出的問題。超級強國美國決心維持自身最重要、最顯赫的戰略資產,即美國的軍事優勢,中國則從根本和起碼的國家利益出發,決心實現必不可少的軍事現代化:這一矛盾並非沒有可能損毀中美關係的未來。6 為了增大第一種前景的可能性和爭取防止第二種前景,中國需要高度認真地注意控制已變得更深刻的中美結構性矛盾,增進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責任」承擔,擴大中美之間在國際政治和全球性重大問題上的磋商範圍,增進其磋商深度,發展中美之間互惠的經濟交往和有選擇的戰略合作。

至少在今後幾年內,中國最需要重視和提防的是正在變得更重要更突出的中美經貿矛盾,明瞭爭取在治標和治本兩方面緩解這矛盾對於保護中美關係和中國崛起之外部有利環境的非常重大的意義,在護衛中國緊要的經濟安全的同時努力防止美國國內對華保護主義壓力發展到嚴重地步,防止(也許極而言之)西方主要經濟體愈益傾向于斷定根本的自由貿易原則和經濟全球化須予廢棄或逆轉,從而根本損壞中國和平崛起的一大條件或源泉。中國還需要在軍事方面堅持一項經久的基本國策,亦即軍事力量現當代化總的來說服從于國家和平崛起的戰略方向和戰略需要,並且開始高度關注和努力緩解在環境保護問題上漸漸突出的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重要矛盾。與此同時,中國還應當重視美國在亞洲晚近得到加強、很可能會繼續得到加強的對華外交競爭,更積極更精明地從事這主要是關於造就朋友、贏得善意和加強柔性影響的比賽,進一步增進中國在外交方面的卓有成效的「軟權勢」。

肆、中國和平崛起與和平世界秩序(I)

在非常基本的意義上,重大的歷史性創新關係到在價值觀念的層次上對世界史的貢獻,在價值觀念的層次上對世界的吸引力和對本國人民的鼓舞力。在現代世界史上,無論是荷蘭人、英國人還是美國人,其崛起為頭等強國的過程中都在這方面創新良多,貢獻良多。至今,中國已開始顯現的、很可能具有世界史意義的一個價值創新趨向,是和平崛起觀念體系,連同與之密切相關的和諧世界理念。

在這觀念體系和理念中,有一個非常重大的成分已經首先得到了當今事實的相當充分的證實,或者說得到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民族成就的證實,那就是國際政治理論家理查·羅茲克蘭斯在1985年著書強調的「貿易國的興起」,7加上它反映的世界政治很大部分性質和機理的轉變傾向(這些轉變在1977年時,由「複雜的互相依賴」理論的提出者羅伯特·基歐漢和約瑟夫·奈作了較早的揭示和論說8)。在這變化中,戰爭作為國家利益的有效工具的價值在迅趨衰減,國際關係的日常首要問題越來越從領土—軍事安全轉向經濟問題以及「軟權勢」問題,國家在經濟、文化、外交和道義影響方面的表現一般來說越來越比它們的軍事表現重要,全球範圍內國家(特別是大國)內部社會形態、基本價值及主要政策觀念愈益增多同質性(這大致相當於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世界市場和現代經濟一種「非常革命的作用」),同時各種跨國的非傳統威脅愈益突出。在這樣的變化中,中國作為巨型「貿易國」的興起以及作為和諧世界理念提倡國的思想和實踐貢獻,無疑是順應和推進世界基本潮流。在這樣的變化中,中國經和平崛起和對外關係的長期戰略操作,有巨大的便利和可觀的前景和平地成為世界強國。

世界秩序的方向很大程度上由什麼樣的國際政治文化及戰略文化最有影響決定,而什麼樣的國際政治文化及戰略文化最有影響,則由哪個國家載體——它們的——取得了最引人注目的成功決定。假如美國自冷戰結束前後基於「華盛頓共識」的世界新秩序論取得巨大成功,或者假如布希政府尤其自9/11往後的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際政治戰略取得巨大成功,那麼世界秩序方向本會是美國式的,不管是美國式的自由國際主義還是「進攻性現實主義」。然而,越來越明顯,冷戰結束後至今,真正成功的巨型國家不是美國而是中國:中國作為「貿易國興起」的成功,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之哲理和根本戰略的成功,中國和平發展的成功,中國國際交往方式或和平外交的成功。這將在一定程度上規定國際政治文化及戰略文化的方向,由此影響和參與塑造世界秩序方向。

伍、中國和平崛起與和平世界秩序(II)

世界政治的很大部分基本性質的變遷,連同中國和平崛起與其代表的那種國際政治文化之影響和參與塑造世界方向,決定與過去的歷史時代相比,未來世界秩序已有遠為更大的可能是和平世界秩序。任何世界秩序都主要有三項基本要素,即國際權勢分佈、國際規範體系和跨國價值觀念體系,中國崛起與未來世界秩序的關係主要就是它與這三項基本要素的關係。關於國際權勢分佈前面已作了那麼多談論,因而這裏只需談論後兩項。

國際規範的性質對整個國際體系的性質有部分的規定作用。在國際規範與國際體系的其他一些要素之間存在因變數與變數的關係,而從本文的主要話題出發特別要突出其中兩對關係,即(1)國際體系界限—特別是文化或狹義文明的界限—的擴展(或者簡單地說是國際社會的擴展)與國際規範演變之間的關係;(2)國際權勢分佈的變遷與國際規範演變之間的關係。16世紀以來這兩對關係的歷史表明,現代國際體系界限的擴展與國際權勢分佈的變遷都導致了現代國際規範的重大演變。9 就其根本維度而言,當今的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大概可以被特別簡約地概括為兩大方面:

第一,中國這個富有文化特徵的巨型國家在政治、經濟、外交、思想文化交往和人口流動等各個領域,以迅速增進的廣度和深度和平地介入和「纏入」外部世界,由此可以說已經並正在繼續導致全球性國際體系的重大擴展—在其界限和內涵豐富性意義上的擴展;

第二,中國和平崛起已經並正在繼續導致國際權勢結構的變化,它的長遠效應越來越有可能是變更性的。按照常理和現當代世界基本經驗,這些擴展和變遷勢將引發國際規範的有關演變。在其中,首先是當代中國的根本行為模式(和平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巨型「貿易國的興起」),然後連同中國的文明、文化、價值取向、國際政治觀和國際規範意向,將參與決定未來國際規範的很大一部分演變。10這大有助於增進未來世界秩序的和平性質和價值觀豐富性。

以非常宏觀和濃縮的方式,現代跨國價值觀念的基本範疇可以被概括為「經濟成長」、「自由」、「社會正義」和「生態保護」。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主要的民族成就是在「經濟成長」範疇,但這個跨國價值遠非出自中國的創造,而且現在從政府到輿論,中國人越來越感到這一成就多年裏在過大程度上以減損社會正義和犧牲生態保護為代價。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中國社會的經濟自由—13億人口有了經濟自由當然是世界史上自由的巨大擴展,但經濟自由本身同樣不是中國的價值創新,何況中國在其他一些基本自由或自由權的較充分實現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綜觀中國的發展和這發展對世界的影響,可以說中國目前在力量或權勢增進方面越來越有巨大和堅定的信心,在和平地(和正當地)改變世界力量對比或權勢格局方面的信心也顯著增長。而且可以預料,伴隨中國的崛起,國際規範體系勢將發生重大的進步性的演變。所有這些都將增進和平的(和正義的)世界秩序前景。但是,現在大概還難以預言當代中國將對世界基本的跨國價值體系有什麼世界歷史意義的大貢獻。無論如何,有一點已經相當明確,那就是中國人已經開始面對一項歷史性挑戰,即與維持強勁的「經濟成長」同時,在中國這個非常巨大、複雜和多種歷史積澱不足的國家充分實現「自由」、「社會正義」和「生態保護」,或者說沿著大有利於實現後三類跨國價值的方向成功地轉變當今中國的經濟成長模式。中國能否成為世界強國,特別是能否經久保持為世界強國,和平的世界秩序是否同時可以是在和平之外有其他偉大歷史性進步的世界秩序,將在很大程度上由中國能否成功地對付這一挑戰決定。11

1 「單極時刻」見Charles Krauthammer,」 The Unipolar Moment,」 Foreign Affairs (America and the World , 1990~1991). 又見Stephen G. Brooks and William C. Wohlforth,」 American Primacy in Perspective,」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2002).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引語見 White House,「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 C. , September 2002), p. 1.

2 關於這一巨大的兩難,參見美國一位著名的對外政策和戰略學者的下列直白:「戰略觀念內在的一個理念是,你的諸種目的總是有某種程度的緊張……進行反恐戰爭與謀求延滯一個超級強國挑戰者崛起這兩者以種種不同方式處於彼此間的緊張之中。如果你要實行一種將恐怖分子推回去的戰略,你就必須非常雄心勃勃,在一種重新安排世界上一整個地區(中近東)的大有風險的嘗試中花費巨量財富和努力……那趨於惡化你的經濟狀況,以致一個在其他地方崛起中的挑戰者更容易最終趕上你的經濟力量……相反,如果我們更為保守和節省我們的資源,試圖延遲我們的國內生產總值被或許是一個崛起中的中國超過的那一天,你就會沒有能力像我們正在做的那般有力地進行例如在伊拉克的戰爭,中東政治變更的前景就會遙遠得多,如果它還有點符合現實的話。」「Military Victor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Conversation with Stephen D. Biddle, Senior Fellow,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by Harry Kreisler (January 27, 2006). http://globetrotter.berkeley.edu/people6/Biddle/biddle-con6.html.

3 時殷弘,「中國崛起的條件:從對外關係角度出發的討論」(該文定稿於2005年7月),載于時殷弘,國際政治與國家方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 這些就是愈益增長的中國權勢的源泉,也是中國崛起的源泉。

5 時殷弘,「中美戰略對話的重要意義和可能前景」,中國評論(2006年2月)。

6 「中國的某些評論者已經知道危險。……在美國關於中國的觀念從經濟夥伴轉為潛在威脅方面,愈益增長的軍事力量可能成為‘關鍵問題’。……美國對中國軍事現代化仍有一‘容忍底線’,但如果北京取得遠為超出其邊界的投射力量,它就可能被捅穿。‘如果這趨勢發展下去,某天美國對華輿論就可能改變’。」Dickie, Mallet and Sevastopulo,」 Washington Is Turning Its Attention From the Middle East….,」 Financial Times (April 7, 2005).

7 Richard Rosecrance, The Rise of Trading State: Commerce and Conquest in the Modern World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5).

8 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 Jr.,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Boston: Little Brown, 1977).

9 時殷弘,「現當代文明中的國際規範演變」,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問題論壇(2006年夏季號)。

10 同上。

11 本文這最後兩段基於時殷弘,「中國崛起與世界秩序」(卷首語),歐洲研究,第5期(2006)。

參考書目

一、中文

時殷弘,「中國崛起的條件:從對外關係角度出發的討論」(該文定稿於2005年7月),載于時殷弘,國際政治
與國家方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時殷弘,「中美戰略對話的重要意義和可能前景」,中國評論(2006年2月)。
時殷弘,「現當代文明中的國際規範演變」,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問題論壇(2006年夏季號)。
時殷弘,「中國崛起與世界秩序」(卷首語),歐洲研究,第5期(2006)。

二、英文

「Military Victor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Conversation with Stephen D. Biddle, Senior Fellow,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by Harry Kreisler (January 27, 2006). http://globetrotter.berkeley.edu/people6/Biddle/biddle-con6.html.
Charles Krauthammer, 「The Unipolar Moment, 「Foreign Affairs (America and the World, 1990~1991).
Dickie, Mallet and Sevastopulo, 「Washington Is Turning Its Attention From the Middle East...,」 Financial Times
(April 7, 2005).
Richard Rosecrance, The Rise of Trading State: Commerce and Conquest in the Modern World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5).
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 Jr.,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Boston: Little Brown, 1977).
Stephen G. Brooks and William C. Wohlforth, 「American Primacy in Perspective,」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2002).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 C., September 2002), p. 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10784
頁/共2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