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今天報導,台灣的陳水扁總統今天駁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和平高調,台灣的兩黨總統參選人則表達審慎的歡迎態度。
紐約時報的報導並說,陳總統對中國態度強硬,民主進步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相對溫和,導致台北部份人士質疑他們兩人在扮黑臉和白臉,目的是為了提高謝長廷的勝算,但陳總統說,他跟謝長廷的立場「完全一致」。
對胡錦濤的提議,報導引述陳總統指出,「今天已經非常地清楚,在一個中國原則的框架之下,要來簽署兩岸的和平協定,那不是和平協定,對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來講,那是投降協定。」
陳總統在台北時間十八日上午於總統府接受紐約時報記者九十分鐘的專訪。
報導指出,胡錦濤十五日在北京的中共第十七次黨代表大會開幕演說中提議台海兩岸簽署和平協定,結束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以來的兩岸敵對情勢。
不過,這項提議附帶一項中國大陸堅持而多數台灣政治人物都拒絕接受的條件:談判必須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進行。北京主張,台灣是北京統治之下唯一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報導指出,這項條件使得胡錦濤提出包括台灣終究將與中國統一的模糊建議不可能成為談判的基礎。
不過,胡錦濤的語氣顯然和以往中國在台灣選舉期間表現的激烈對立態勢大不相同。一九九六年,中國就在台海試射飛彈來恐嚇台灣選民,結果卻收到反效果,對主張尋求兩岸和解的政治人物選情造成損害。
報導指出,胡錦濤的發言顯示出中國的對台政策已更為複雜。他們試圖越過陳總統的敵意,讓台灣選民感覺中國並沒有威脅性。不過,由於陳總統堅決主張台灣應更為獨立,中國的官員對於陳總統仍懷有敵意。
報導指出,雖然並沒有制定新憲法、改換國旗或是中華民國的國名,陳總統上任七年以來,一步步走向正式宣佈獨立。
報導指出,陳總統在專訪中再次強調:「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政府。」
報導也指出,中共在北京舉行黨大會在政治上是敏感時刻,中國政府也希望此時能避免國內及國際上的爭端,而陳總統選擇在此時接受專訪。
報導指出,陳總統在專訪時明白表示,他對胡錦濤也沒有好感。報導引述他對胡錦濤的評語:「他是可怕的對手、也是厲害的角色,他笑裡藏刀、甚至口蜜腹劍。」
紐時記者在訪問陳總統之後也用電話訪問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報導指稱,馬英九的民調領先,對於胡錦濤的和平談判提議也比較能接受。
馬英九表示,大體而言,它是符合國民黨的政策。他指出,國民黨的立場是:一個中國,而台灣及對岸各自表述。他也說,兩岸的談判應該是討論和平協議,而非台灣的前途,因為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人民來決定。
馬英九也強調,中國大陸應撤除對準台灣的近千枚飛彈,而且在開始談判之前就應先撤除。
報導也指出,民進黨內最近也意見分歧,有的傾向推動台灣步向正式獨立的法律步驟,也有較溫和的是傾向與中國加強經濟關係。
報導指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十六日對台灣本地的媒體表示,他可以接受與中國大陸的和平協議,只要是由台灣人民來主導決定,而且任何協議都必須維持台灣主體性與尊嚴。
謝長廷競選總部外交事務主管、立法委員蕭美琴表示,謝長廷不願斷絕任何將來可能對話的路。
報導指出,陳總統對北京不斷的批評使得謝長廷顯得較為溫和。這點也引發一些疑問:是否陳總統與謝長廷在扮黑臉和白臉,以對中國的兩手政策來鞏固謝長廷的勝選?
報導引述陳總統指出,「大家都不反對兩岸簽署和平協定,但是大家的前提、條件都不一樣,胡錦濤有胡錦濤的主張,馬英九有馬英九的說法,謝長廷有謝長廷的高見,而本人也有本人的堅持;我想不能說都接受和平協定,就說我們是歡迎的、無條件的。」
他表示,在這一方面,「謝長廷跟我看法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