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政信賴度不足是民進黨敗選原因 |
閻光濤/整理
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時事評論員郭正亮在《中國評論》月刊3月號發表專文《民進黨何處去》。郭正亮認為,儘管民進黨已經警覺到執政信賴度不足是敗選原因,但對相關現象卻切割處理,讓人感覺避重就輕。而當九二共識成為美中兩大強權都能接受的兩岸框架,民進黨拒不接受、又提不出可行的兩岸平台,不但讓選民恐懼既有的兩岸經貿機會恐將不保,還使民進黨淪為美中台三角經貿互動的局外人。如果民進黨在兩岸經貿深化的過程中,始終只能扮演除弊監督的反對角色,而不能扮演積極興利的領導功能,這些依靠兩岸經貿維生、利益更加複雜、隊伍更加龐大的經濟選民,四年之後仍將繼續成為國民黨經貿安定牌的俘虜,民進黨選情只會更加雪上加霜。作者提出:我們不禁要問:同樣為了兼顧保台立場與兩岸突破,民進黨能否發展出‘沒有台獨的台獨’路線,能夠提出北京‘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兩岸框架?文章內容如下:
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初稿2月15日出爐,列舉敗選因素高達20多項,包括執政信賴度不足、國民黨動員行政資源、兩岸經貿恐嚇、台商挺馬廣告、台商返鄉投票、民進黨廢除鄉鎮黨部、中國大陸採購農漁產品、投票日1月14日不便返鄉投票、國民黨最後文宣奏效、民進黨廣告數量不足等等。
黨主席蔡英文1月曾表示,敗選檢討將是大刀闊斧,包括黨的長期問題、選舉團隊、大環境影響,結論也不預設立場。事後來看,報告只對各項因素逐一列舉,不但看不出優先順序,也看不出未來改善之道。也難怪前立委林濁水感嘆令人失望,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也直言由黨務主管執筆敗選報告,真正的問題敢點破嗎?
敗選關鍵:人民不放心民進黨執政
恩格斯在總結1848年革命失敗的教訓時,曾指出失敗原因不應該從一些領袖的偶然動機、優點、缺點、錯誤或變節中尋找,而應該從經歷動盪的國家社會狀況和生活條件中尋找。他說:如果一個政黨的失敗,只是因為某人不可靠,這個政黨的前途也未免太可悲了。
換句話說,攸關政局變革的總統大選,最後決定人民投票的關鍵因素,並非競選過程的操作技術,而是影響人心的深層結構。民進黨走不完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關鍵並不在蔡英文或競選團隊的個人因素,不在競選文宣技不如人,也不在國民黨的行政動員乃至買票,更不在投票日不便返鄉投票,或民進黨不該廢除鄉鎮黨部。
畢竟,雙英選票差距高達80萬票,如果再加上宋楚瑜,藍綠55比45的基本選票結構幾乎不動如山,民進黨幾乎原地踏步。有人以2008年謝長廷只得到544萬票,表示2012年蔡英文贏得609萬票,成長65萬票也算成就,但眾所皆知,2008年民進黨因為扁案跌到谷底,謝長廷得票遠低於民進黨的歷史平均值。就此而言,蔡英文充其量只是讓民進黨回到原有的歷史水準。
敗選檢討報告提到人民對民進黨的執政信賴度不夠,恐怕才是藍綠選民結構不動如山的真正關鍵,特別是不放心民進黨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導致期待兩岸開放能帶來更多發展機會的經濟選民,在最後關鍵選擇投給國民黨。
避重就輕:九二共識與兩岸經貿密不可分
遺憾的是,儘管民進黨已經警覺到執政信賴度不足是敗選原因,但對相關現象卻切割處理,讓人感覺避重就輕。例如針對九二共識,民進黨以民調數據指出九二共識作為單一議題,只影響1%選民投票,由此推論兩岸路線對選舉影響有限。但在另一方面,卻又承認選民對民進黨執政可能造成的經濟不確定感到疑慮,同時也承認國民黨的經濟恐嚇牌奏效,但不管何者,事實上都已和九二共識綁在一起,難以切割。
例如在投票前一天,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表態挺九二共識,對中間選民來說,關切重點顯然不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內涵,而在王雪紅所認知的沒有九二共識,兩岸經貿將難以持續。換言之,國民黨的成功之處,在於把九二共識與兩岸經貿機會連結。同樣作為兩岸安定牌,這次國民黨打出的九二共識,本質上是兩岸經貿安定牌,並非兩岸政治安定牌。
2000年,兩岸安定牌是政治牌,國民黨打主張台獨會引發戰爭。2012年,兩岸安定牌是經濟牌,國民黨打否定九二共識會導致兩岸經貿倒退。
最大不同在於,當兩岸安定牌主打政治,美國未必支持中國大陸,企業不便表態,人民也容易反彈,但當兩岸安定牌主打經濟,美國卻支持中國大陸,企業也競相表態,人民也因為擔心利益受損而默許。
換言之,九二共識成為美中兩大強權都能接受的兩岸框架,民進黨拒不接受、又提不出可行的兩岸平台,不但讓選民恐懼既有的兩岸經貿機會恐將不保,還使民進黨淪為美中台三角經貿互動的局外人。美中兩大強權的空前表態,導致台灣主流勢力紛紛跟進挺馬,經濟選民的最後跟風,才導致雙英差距在最後兩週突然拉大。
兩岸經貿深化 民進黨危機繼續擴大
就此而言,兩岸經貿安定牌可說是國民黨威力空前的選舉武器,好比水銀洩地,滲入台灣經濟血肉,全面影響日常生活。例如北京當局因為擔心陸客引發選舉糾紛,在選前兩個月大量減少陸客來台,結果導致南部旅館住房率下滑五成以上,引起觀光業者恐慌。這些利益當事人既已明白陸客縮水的經濟痛苦,自然會成為兩岸經貿安定牌的俘虜。
馬順利連任後,兩岸經貿勢將更加迅猛發展,將更深入台灣經濟血肉,進一步重塑台灣的選民結構。未來四年,兩岸將陸續浮現以下七種新興的經貿合作趨勢:
一、台商將更深耕大陸內需市場,更易受大陸政府影響。
二、大陸將開放更多個人證照,吸引更多台灣個人執業。
三、陸資銀行將來台開業,金融貸款將深入台灣各行各業。
四、陸資公司將來台開辦,產生更多來台幹部與台灣雇員。
五、陸資參股將全面延伸,在台灣各行各業產生資本聯盟。
六、大陸採購將全面深入,在台灣各行各業產生利益共生。
七、陸客觀光將更加擴大,使台灣觀光相關產業更依賴中國大陸。
可預期的是,如果民進黨在兩岸經貿深化的過程中,始終只能扮演除弊監督的反對角色,而不能扮演積極興利的領導功能,這些依靠兩岸經貿維生、利益更加複雜、隊伍更加龐大的經濟選民,四年之後仍將繼續成為國民黨經貿安定牌的俘虜,民進黨選情只會更加雪上加霜。
兩岸政經分離 過於一廂情願
面對兩岸經貿日趨緊密、以及中國大陸崛起的兩大趨勢,民進黨並非毫無警覺,只是因為長期把九二共識等同於一中,因此試圖把原就綁在一起的九二共識和兩岸經貿議題切割處理。但民進黨執政八年早已證明,缺乏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平台,兩岸經貿最多只能突破到小三通,其他幾乎都難以處理。
以民進黨主席參選人蘇煥智為例,他也認知到中國大陸崛起是全球化的一環,主張台灣必須積極投入中國大陸市場,並正面肯定中國大陸崛起的事實,但另一方面,蘇卻認為只要民共兩黨避開一時難解的主權矛盾,積極提出解決兩岸經貿的務實主張,就能有效改善民進黨與北京的關係。
誠如邵宗海教授所言,解開兩岸困局的關鍵,不在單方是否具有善意態度,而在雙方是否具有對話基礎。蘇煥智兩岸政經分離的思維,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早已有過,但由於遲遲無法建立兩岸對話基礎,當時各界最關心的三通問題,歷經八年也難有突破。
一中各表兼顧兩岸與保台
正因為看出兩岸經貿深化的不可逆轉,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才會坦承民進黨必須積極改變兩岸論述,否則根本難以因應美中聯合支持的九二共識框架。建議民進黨改採沒有台獨的台獨路線,微言大義頗值得深入分析。
國民黨認知九二共識內涵為一中各表,可說是國民黨兼顧兩岸突破與保台立場的論述創新。一中各表正是最典型的沒有統一的統一路線,兩岸現實沒有統一,並未否定國民黨接受象徵性統一,但藉由政治現實與政治象徵的混合論述,國民黨卻得以兼顧保台立場(現實沒有統一)與兩岸突破(象徵性統一)的兩大戰略目標。
深入檢視,國民黨並未放棄終統目標,只是從1980年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兩岸都是中國人的明統,轉到2007年政黨信念改為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也正是在邁向一中各表的過程中,國民黨主席連戰於2005年展開兩岸破冰之旅,啟動飽受綠營抨擊的連胡會,從此拉開國、民兩黨的兩岸差距,使國民黨同時得以兼顧保台立場與兩岸突破。2008年馬總統大勝,除了扁貪腐因素之外,國民黨能夠藉由連胡會突破兩岸僵局,也成為中間選民挺馬主因。
訴諸一中各表,國民黨可以一石二鳥:一方面標舉一中滿足北京,一方面以各表凸顯兩岸並無統一共識,藉此安撫拒統選民。國民黨既未改變象徵性的終統目標,又未啟動現實的統一進程,沒有統一的統一既沒有時間表,就能使國民黨在保台立場與兩岸突破上左右逢源。
尋找民共對話基礎:邁向一中憲法各表?
我們不禁要問:同樣為了兼顧保台立場與兩岸突破,民進黨能否發展出沒有台獨的台獨路線,能夠提出北京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兩岸框架?
事實上,民進黨的兩岸困境,可說是自創牢籠,只要坦誠面對憲法,坦誠面對執政歷史,解套只在一念之間。執政八年,民進黨並未制憲正名,2004年陳總統甚至公開表示制憲正名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既然難以制憲正名,就只能沿用既有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問題,該條例的兩岸法律定位,正是一中兩區(一個中華民國、台灣地區vs大陸地區)。民進黨儘管拒絕承認,八年執政卻已成為一中兩區的實際執行者。
換言之,2000-2008即使發生政權輪替,中華民國台灣所依循的一中兩區法制並未更動,兩岸法律定位始終如一。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因此有感而發,坦承中華民國憲法現狀是一中憲法,可說是民進黨內少見的誠實發言。
民進黨執政八年,既然都以一中兩區處理兩岸關係,何以對一中各表或一中原則如此抗拒?關鍵在於,一中兩區源自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定義全由中華民國自行決定,但一中各表或一中原則屬於兩岸政治框架,在兩岸懸殊的國際現實中,一中必將被解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進黨拒絕在國際場合使用易被誤導的一中,卻能安然接受“中華民國憲法衍生的一中兩區相關法律,顯示民進黨仍能在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雙元論述中尋找解套空間。在象徵意義上,兩岸各自遵循的一中憲法仍然維持各自的虛統框架,但在現實政治上,兩岸卻各自享有互相獨立的完整治權。
換言之,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可理解為虛統一中(象徵性沒有台獨),以一中憲法滿足北京;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可理解為現實台獨,以中華民國只限台澎金馬堅守主權在民。
只要民進黨能從中華民國憲法衍生出一中憲法各表路線,九二共識就不再具有爭議性,藉由政治現實與政治象徵的混合論述,民進黨同樣也能兼顧保台立場(現實台獨)與兩岸突破(一中憲法)。
兩相比較,國民黨以象徵性統一(一中)滿足北京,民進黨以象徵性沒有台獨(一中憲法)滿足北京;國民黨以現實沒有統一堅守主權在民,民進黨以現實只有台澎金馬堅守主權在民。
接受中華民國憲法 納入國際主流秩序
面對迅速深化的兩岸經貿,以及美中支持的九二共識兩岸框架,民進黨作為執政導向的在野黨,並無片面反對到底的空間。民進黨要邁向執政,要能穩住大局,就要坦然接受中華民國憲法,不可能永遠遊移在在野就否定中華民國,主張制憲正名與執政就接受中華民國,默認一中憲法的統獨兩極之間。
邁向制憲正名的台獨黨綱,作為民進黨早期政治運動的理想,當然無可厚非,但民進黨早已不是革命團體,更已不是體制外運動,甚至還曾在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下執政過八年,早已坦承做不到制憲正名。政治現實既已如此,民進黨繼續堅持脫離國際現實的台獨黨綱,只會製造自己邁向執政的困難。
歷史上,英國工黨曾因為堅持脫離現實的國有化黨綱,導致持續在野18年,直到廢除黨綱才重新執政。日本社會黨更因為堅持不結盟的反美日安保黨綱,導致永遠在野,甚至最後不敵國際現實,在日本政壇瓦解消失。
不幸的是,民進黨邁向制憲正名的台獨黨綱,與日本社會黨反美日安保的不結盟黨綱,脫離國際現實的程度幾乎相同。面對兩岸經貿的迅猛發展,以及美中聯手支持的九二共識框架,繼續堅持不合時宜、連自己執政都坦承做不到的台獨黨綱,只會使民進黨淪入永遠在野的厄運。
作為捍衛台灣主權和民主的政黨,新時代對民進黨的召喚,已經重新定義了代表台灣人民的保台內涵。民進黨必須轉型為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必須轉型為納入國際主流秩序的政黨,才可能同時因應兩岸經貿與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挑戰。
【中央網路報】
|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
|
2012.05.29 04:18 am
|
|
|
蘇貞昌當選民進黨主席宣布恢復「中國事務部」、創設「中國事務委員會」,是否調整對「中國」稱謂也引發討論。蘇系中常委蔡憲浩昨天說,民進黨兩岸關係「該往前走了」,恢復中國事務部代表重視、面對兩岸問題,至於名稱要叫什麼都好,重點是務實。
蔡憲浩說,兩岸問題「他(蘇貞昌)很有想法」,會讓大家很有感覺,但中國大陸也須有誠意。
持續絕食靜坐的許信良說,「『中國」事務部」是在挑戰大陸,建議改成他辯論時提出的「『兩岸」關係委員會」等較不敏感稱謂釋出善意。他也問,若中國大陸提出「放棄台獨」等前提,蘇要如何因應?
蘇系立委吳秉叡說,兩岸互動、組織名稱「不會是鐵板一塊」,重點是發揮溝通、討論平台的最大效能,只要黨內凝聚出共識,「名稱沒那麼重要、可討論」、「蘇不會在名稱上堅持」。
不少黨內立委也認為稱謂可討論。新系立委段宜康說,名稱可調整、可討論,關鍵是恢復專責單位,清楚界定與中國往來方式、放寬與中國交往的視野與範圍,與當地公民團體、媒體等互動,彰顯自由、民主、人權價值。他說,裁撤中國事務部後,與兩岸學者互動的經驗與資料無法累積,影響非常大。
立委林佳龍說,應建立具戰略縱深的兩岸互動機制,釐清中國事務部、委員會、甚至政策會、智庫的兩岸角色分工,「不同層次要用什麼名稱都要討論」。
立委蕭美琴說,名稱不重要,兩岸互動障礙也不在名稱,關鍵是民進黨無法接受中國設的政治前提,如一再要求修改黨綱;成立中國事務部、委員會代表黨要積極面對兩岸問題,但僅止組織與人力層次,應回歸政策面,若要調整路線須經黨內程序確立、達成共識。
【2012/05/29 聯合報】
|
全文網址:
蘇系:「中國」稱謂可討論 | 民進黨兩岸政策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123017.shtml#ixzz1wDOeJy9D Power By udn.com
笨蛋!問題就在「中國」這個稱謂上! |
|
2012/05/29 09:43:50瀏覽1146|回應5|推薦11 |
|
|
笨蛋!問題就在「中國」這個稱謂上!
蘇貞昌選上黨主席後,立即宣布恢復「中國事務部」,表示重視兩岸問題。昨天也有民進黨人士,面對這問題時,提出是否要調整對「中國」這個稱謂。
民進黨如果真要往身心建全的方向走,一定要認清國際潮流,一定要看清兩岸形勢,更要明白自己身陷甚麼樣的處境。
我國儒學大師,聖人孔子說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則民無措手足」,因此,名正是何等重要,名不正國乃滅亡。
民進黨其中有一部份人,一心想搞台獨,張口閉口,稱對岸為中國,稱自己為台灣,但形勢比人強,客觀條件愈來愈遠,台獨已經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胡同。
現在蘇貞昌終究了解這個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恢復了「中國事務部」,但美中不足的仍在「中國」這個稱謂上卡死,如果稱對岸為中國,那自己是那一國?
眾所周知,中國是中華民國簡稱,不稱自己是中國,那要稱哪一國?尤其是在國際之間,稱中華民國是台灣,更是不相稱,如此自貶身價,不是笨蛋就是別有所圖,想利用這種稱謂傳播台獨思維。
因此,在此呼籲民進黨的有志之士,採納許信良說的「『中國」事務部」是在挑戰大陸,建議改成他辯論時提出的「『兩岸」關係委員會」等較不敏感稱謂釋出善意。
如此,我們在日後與中共談判時,才能平起平坐,層次平等,一個中國,各自解讀,這也是對岸同意的,他們不能反悔。
|
�X�B:
笨蛋!問題就在「中國」這個稱謂上! - 侉子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hsin1947/6497768#ixzz1wG0DcY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