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他山之石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歐洲】(轉貼)荷蘭簡介
 瀏覽39,111|回應17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荷蘭人口是台灣的四分之三,土地面積是台灣的四分之 五,國民所得大約是台灣兩倍
三分之一的家庭沒有小孩
三分之一的家庭是單親家庭
九分之二的家庭有兩個小孩
剩下的是一個小孩或三個以上
百分之五十的婦女在家中生小孩
產假有十六周
結婚與同居的權利義務相同
六五歲以上老人每個月政府發兩萬兩千一百元
很喜歡旅遊,平均每天有三百萬人出國!「台幣計算」
看病至少要等 三至七天,要先預約排時間,不是隨到隨看
很喜歡旅遊,平均每天有三百萬人出國!「除非很緊急」
沒有醫師處方,在藥房只能買到維他命及止痛藥
到餐廳用餐是最近幾十年才流行的,而且有段時間餐館都是中國人開的
用餐很悠閒,一桌一個晚上通常只做一個桌次的生意,不趕時間(當然也不趕客人)
用餐堅守「各付各的(go dutch)」的原則
送禮一定附發票,不是要讓你知道花多少錢,是讓你不滿意可以去更換,或方便維修
流行二手商店,一年還有幾次節慶會有全國性跳蚤市場
在荷蘭買房子貸款可以貸百分之一二○,因為裝璜也要花錢
發生車禍,通常雙方車主下來握個手,換個名片就走了,因為吵架不能解決問題,保險公司會處理
荷蘭女王的公務車是福特,私家車是富豪,不浪費公帑
荷蘭主流媒體有不成文規定,不報醜聞 ...
地方報不用錢 全國性大報紙星期日不出刊,讓大家休息
大學畢業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份免費週報(intermediair)每年填一次問卷就可以一直看,這份報紙份量跟雜誌差不多,內容精彩,水準很高,是靠廣告收入維持的
工作者不論年資都有廿三天的年假,部份人因縮短工時代替加薪,可有卅六天年假
六月份會發度假費一個月,因為怕員工沒錢度假會影響工作情緒
很喜歡旅遊,平均每天有三百萬人出國!「二○○一年時全國才 一、六○○萬人」
無法承受工作壓力也算公傷,許多人(將近一百萬)因此在家休養
荷蘭人相當幽默,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在學校就要輪流講笑話
荷蘭人基本上不加班,該度假就度假,商店早上十點開門,下午六點關門,只在八個小時工作時間內工作,經濟力還是排在世界的前端
荷蘭人不相信權威,彼此以平輩相處,老闆也是直呼其名
荷蘭人少有貪污,因為沒有人送賄
荷蘭人會四種語言很普遍
九成的荷蘭人覺得自己很幸福,八成六覺得自己很健康很喜歡旅遊,平均每天有三百萬人出國!「這才是政府的目標嘛!!」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82999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俄烏鬥「氣」 歐盟怕被拖下水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俄烏鬥「氣」 歐盟怕被拖下水


趙竹成∕政大民族系教授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為了天然氣供應價格到底該是多少,吵得不可開交。連俄羅斯國防部長都跳下來插花,把三百年前俄烏雙邊統一時的邊界歷史問題拿來說嘴。烏克蘭總理更把一九九四年的解除核武備忘錄翻出來,揚言打國際官司。弄得歐盟緊張,深怕遭池魚之殃。

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來看,市場價格自由化本就是經濟開放必走的路,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目標又設定在二○○七年,在自由經濟這件事上總得有些作為。況且,俄羅斯在天然氣供應前蘇聯各國這件事上又裏外不是人,Gazprom 賣天然氣給前蘇聯各國,不僅沒賺甚至還要倒貼。波羅的海三國,喬治亞、烏克蘭在政治外交上一直與俄羅斯不和,甚至歧視國內的俄羅斯人,限制其國民待遇(如立陶宛和拉托維亞)。目前 Gazprom 賣到西歐平均價格是每千立方米約二二五美元,烏克蘭卻只付五十美元。結果,這些國家一面要政治自主排除俄羅斯的影響,另一面卻不願付多些錢給俄羅斯,其中容或有經濟的難處,但 Gazprom 在商言商,也有其商業立場,不一定與烏克蘭國會選舉的事情有關,因為,十二月中俄羅斯能源部已開始與波羅的海各國,莫爾達瓦,喬治亞,亞塞拜然等國談判關於提高天然氣價格的事情。其中,供應給亞塞拜然的價格提高到二二○至二三○美元,喬治亞雖說要提高俄羅斯到亞美尼亞天然氣的過境費,但也同意將價格提高到一九○美元。雖說烏克蘭最新的價格在九十五美元,但相較之下仍低於一般俄羅斯供應前蘇聯各國的價格。

目前,烏克蘭主要主張就在於俄羅斯輸往歐洲天然氣管路的過境費用,要由每千立方米一公里的一點零九美元,提高到如波蘭境內的二美元,或是德國境內的二點五美元。烏克蘭總理更獅子大開口,要求俄羅斯全年輸往歐洲天然氣的百分之十五留在烏克蘭。至於烏克蘭揚言要提高俄羅斯在克里米亞軍事基地租金的說法,並不那麼實際。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爭執硬要把歐盟拖下水,烏克蘭的主要籌碼就是把歐盟拉在一起,透過歐盟的壓力轉移到俄羅斯身上。但俄羅斯自然也不會「斷氣」,明顯的會用「減壓」的方式先因應,歐洲天然氣有問題,去找烏克蘭。尤申科當然不會要俄羅斯的貸款,錢不是問題,如果隨便向俄羅斯妥協,如何向歐洲展示烏克蘭的重要性?

只有土庫曼在這場戲中撈了點好處,小賺一筆。土庫曼同時賣天然氣給俄羅斯與烏克蘭,趁機漲了五到十美元,分別是六十五美元及六十美元。

俄羅斯有句俗話:一切都會沒事。慢慢談,總會有個皆大歡喜,面子裡子兼顧的結果出來,不急。

【2006/01/02 聯合報】

俄斷烏天然氣 影響全歐


  
 
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發言人一日表示,俄國切斷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並開始將管線降壓,並保證俄國對歐洲其他地區的天然氣供應不受影響。圖為烏克蘭首都基輔附近的主要天然氣管。
法新社
 
 
【編譯陳世欽∕綜合一日外電報導】

由於未就價格達成協議,俄羅斯一日切斷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並將烏境輸送管線降壓。這些管線也是俄國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主要渠道。

俄國國營天然氣公司發言人說:「局面演變至此要怪烏克蘭,我方別無選擇,只好降低烏國輸送管線的壓力。」該公司強調,這純屬商業糾紛,如果歐洲的供氣受到影響,要怪烏國。

俄國總統普亭卅一日表示,如果烏國接受調高氣價的新方案,俄方願意延至今年四月再實施,然而基輔當局不接受。俄國準備將供應烏國的氣價由目前的每一千立方公尺五十美元調至二百卅美元,烏國原則上同意,卻希望有緩衝期。烏國總統尤希成科表示,烏國可以接受的價格上限是八十美元。

俄國供應歐洲所需天然氣的四分之一,大約八成取道烏國,前述最新發展使歐洲可能面臨能源危機。俄國方面表示,調價是必要措施,如果烏國不擅自截留,歐洲的瓦斯供應不會受到影響。不過義大利天然氣公司表示,俄方曾經通知,供應可能中斷。中歐國家已經擬妥應變方案,歐盟預定四日召開會員國能源主管官員會議,磋商集體應對之策。烏國官員表示,烏國擁有足供數星期使用的存貨。

親西方的尤希成科試圖領導烏國加盟北約與歐盟,使俄國極度不滿。

烏國官員指出,這正是俄國執意對烏國大幅漲價,卻讓白俄羅斯等親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續享廉價的原因。

【2006/01/02 聯合報】

歐盟施壓 俄恢復供氣


編譯陳世欽∕綜合二日外電報導

俄羅斯一日中斷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導致管線下游歐洲各國相繼發生供氣量銳減情況。各國的抱怨如排山倒海,迫使俄國國營天然氣公司二日宣布將增加供應,讓歐洲各國恢復正常供氣。

批評者指出,調漲天然氣價格是克里姆林宮針對烏國前年爆發橘色革命,最後導致親西方的尤希成科出任烏國總統的迂迴報復。

美國國務院表示,突然中斷供氣使區域能源供應呈現不穩定,並使外界認為,俄國企圖挾能源施展政治壓力。歐洲聯盟四日將召開能源部長緊急會議討論對策。

俄國國營天然氣公司二日指控烏國一日擅自截留數量約一億立方公尺原欲供應其他歐洲國家的俄國天然氣,總值超過二千五百萬美元。該公司表示將自三日起增加供氣量,彌補被烏克蘭截留的部分,讓管線下游的歐洲各國恢復正常供氣。

烏國領導人否認竊取俄國天然氣,而且指控俄國對烏國施加經濟壓力,恣意勒索,以達破壞烏國經濟穩定之目的。不過尤希成科表示,他將設法與俄國總統普亭復談。

歐洲各國二日相繼感受到俄國切斷天然氣供應造成的影響。德國魯爾天然氣公司表示,這場能源危機可能衝擊德國工業。匈牙利天然氣公司的一名發言人表示:「局面於今天上午惡化,目前的供氣量已銳減百分之卌。」他強調,居家供氣不會受到影響。匈牙利所需的天然氣約有八成來自俄國。

奧地利 OMV 公司表示,來自俄國的供氣量減少大約三分之一。斯洛伐克國營石油公司發言人表示,接收的西向轉輸天然氣只有以往的五分之三。

【2006/01/03 聯合報】

俄羅斯停止對烏克蘭輸送天然氣


中央社莫斯科一日專電

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新聞發言人庫普揚諾夫說,俄方今天上午十時 (台北時間下午三時)開始,準時停止對烏克蘭輸送天然氣。

由於俄羅斯總統蒲亭十二月卅一日在克里姆林宮召開年度最後一次政府首長會議時曾提出,如果烏克蘭接受天然氣新合約,俄羅斯考慮在二○○六年第一季給烏克蘭過渡時期優惠價格。

蒲亭要求政府與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在二○○六年第一季給烏克蘭過渡時期優惠價格,在二○○六年第一季維持二○○五年每一立方米五十美元的優惠價。但是這項提議的前提,是烏克蘭必須依照俄羅斯提出意見簽訂新合約。   

另外據庫普揚諾夫表示,俄羅斯經烏克蘭輸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不受影響,仍將全面運營。該公司提供的天然氣佔歐盟消費量的一半左右,其中百分之八十途經烏克蘭運往歐洲。俄羅斯天然氣公司也要求所屬單位在對烏克蘭斷氣時間內,要嚴防天然氣被竊事件發生。所以莫斯科觀察家說,今天俄羅斯對烏克蘭斷氣措施,是向烏克蘭持續施壓。

二○○五年,烏克蘭按每一千立方米五十美元的價格購買俄國天然氣。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現在要求烏方按每一千立方米兩百卅美元的市場價格購買,但遭到烏克蘭方面拒絕。烏克蘭官員表示,該國有充分的天然氣儲備,足以在俄羅斯公司切斷天然氣供應以後維持至少數周時間。

【2006/01/01 中央社】

俄停止天然氣供應 烏克蘭稱尚無影響


中央社基輔一日法新電

繼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宣布俄羅斯已開始切斷輸往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之後,一名烏克蘭能源部發言人今天說,烏克蘭的天然氣系統還沒有出現壓力下降的情況。

發言人說:「我們還沒有感覺到任何變化,這裡一切情況都好。」

在烏克蘭總統尤申科拒絕俄羅斯蒲亭總統提供卅六億美元貸款以負擔調漲費用的建議後,基輔與莫斯科之間的價格爭執以僵局收場。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今天宣布開始降低輸烏克蘭天然氣系統的天然氣壓力。

該公司強調,此舉不影響對歐洲其他客戶的供應。

【2006/01/01 中央社】

2006.01.04  中國時報

全球需求大增 俄等國「氣」焰高張

尹德瀚∕紐約時報新聞分析

俄羅斯與烏克蘭為了天然氣價格鬧得不可開交,連帶歐洲老百姓也受累,在寒天還得擔心暖氣的供應可能不足。這個現象也凸顯出,全球天然氣需求量激增後,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國家,其影響力已日增。

近年來,全球對天然氣的需求大幅成長,乍看之下,這樣的市場需求顯然賦予俄羅斯極強大的談判籌碼。俄羅斯的天然氣蘊藏高居全球第一,多達一千七百兆立方英尺,佔全球總量的廿七%;伊朗和卡達則分居二、三名,蘊藏量分別為九百七十一兆立方英尺和九百一十兆立方英尺。

但分析家指出,如果一個國家對天然氣的需求太過依賴俄羅斯或任何其他國家,可能導致這個國家考慮分散進口天然氣的來源或尋求其他替代能源。例如和俄羅斯接壤的芬蘭就計畫興建全球最大的核能發電廠,一旦計畫完成,芬蘭將可大幅降低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

冷戰期間,美國曾經擔心歐洲國家太過仰賴俄羅斯的天然氣,這回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爭執殃及歐洲國家的天然氣供應,彷彿使當年的憂慮又隱約浮現。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野心勃勃,計畫要開發北極圈內的天然氣,特別是巴倫支海的續托曼天然氣田,並正積極尋找美國的雪佛龍石油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為合作夥伴。另外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已和美國聖地牙哥的山譜拉能源公司達成協議,將供應天然氣給加州和墨西哥北部。

但如現在就擔心美國會依賴俄國進口的天然氣,未免言之過早。美國目前的天然氣大部分係從加拿大用管線輸送過來,一部份係從卡達、埃及和安哥拉以油輪進口。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國際間對天然氣的需求居高不下,讓俄羅斯和其他天然氣生產國有相當大的調漲價格空間。上月有艘裝滿液態天然氣的油輪從加勒比海地區的千里達暨托巴哥共和國啟程,準備開往美國,半途卻改變航程駛往英國,因為有買家願意用高出原價許多的價格向貨主買這批貨。

話說回來,天然氣生產國如果以為自身擁有資源就吃定進口國,到頭來可能自食苦果。一九八○年代有個例子,當時北非阿爾及利亞共和國短暫切斷以管線輸送到義大利的天然氣供應,結果反而傷到自己,損失了幾十億美元的出口外匯。

俄恢復對歐供應天然氣 並與烏克蘭展開談判


中央社莫斯科三日法新電

正當歐洲國家困於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可能持續的天然氣價格戰爭,俄羅斯已恢復供應天然氣給這些重要的歐洲客戶,而烏克蘭官員也飛來莫斯科展開談判,以解決危機。

在分析家評估這起事件的影響之際,法國、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均表示,供氣已恢復正常。此事件已暴露歐洲國家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發言人柯普里亞諾夫表示,「恢復供氣的作業幾乎完成,公司履行了對歐洲客戶的責任」,「公司是在補償遭非法汲取的天然氣供應,但無法永遠持續做下去」,他並指控基輔「持續竊取」供應西歐的天然氣。

俄羅斯與烏克蘭官方均證實,烏克蘭國營天然氣公司的高層人員今天前來莫斯科,與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談判,以解決兩鄰國間的危機。

歐盟執委會要求雙方重回談判桌,並對此項威脅全歐洲天然氣供應的爭議表達關切。

歐盟已召集一項四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天然氣供應協調會議,俄羅斯與烏克蘭國營天然氣公司的人員也將與會。

烏克蘭政府今天表示,烏克蘭已致函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巴洛索,要求派遣專家監視位於烏克蘭境內天然氣管線的實際狀況。

但今天稍早,歐盟輪值主席國奧地利表示,歐盟不會在兩國僵持之間擔任調停者,解決方案必須經由俄羅斯與烏克蘭談判達成。

【2006/01/04 中央社】

烏俄達天然氣協議 施若德曾助牽線


中央社柏林七日專電

俄羅斯和烏克蘭日前達成天然氣價格協議,德國媒體報導指出,前總理施若德曾運用私人關係,施壓俄方與烏克蘭妥協。

根據施若德的親信向八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明鏡週刊」透露,施若德曾親自打電話給俄羅斯總統蒲亭和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負責人米勒,要求他們與烏克蘭妥協。

不過,施若德在柏林的辦公室不願證實這項消息。

先前由於烏克蘭拒絕俄方開的高價,俄羅斯在元月一日切斷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造成仰賴俄羅斯天然氣的歐洲大為緊張。不過俄烏雙方四日達成協議,俄羅斯隨即恢復供氣。

俄烏兩國的天然氣爭端引爆時,施若德所屬的社民黨人士曾公開呼籲施若德動用關係,影響俄羅斯的態度。

施若德任內與俄羅斯總統蒲亭私交甚篤。卸任後的他是北歐天然氣管集團(NEGP)內定的監事會主席。該集團負責興建連接德國與俄羅斯的波羅的海海底天然氣管,是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與德國能源集團的合資企業。

【2006/01/08 中央社】

俄烏「爭氣」效應 中國日本起戒心


中央社北京八日法新電

觀察家指出,在俄羅斯上週對烏克蘭使用能源武器而且獲得震撼效果時,中國和日本正在一旁憂心忡忡的觀察,擔心有一天會有同樣的情況降臨。

這兩個亞洲強權對克里姆林宮從未完全放心過,而俄羅斯大幅提高售給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之舉,更無法增加他們對俄方的信任。

東京大和研究所經濟學家渡邊浩說:「控制一個國家的能源即是控制這個國家的活動。」

對中國和日本而言,不幸的是,俄羅斯擁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氣蘊藏量,也是第二大原油輸出國,在亞洲的能源角力遊戲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要角。

亞洲的石油與天然氣消費國對俄羅斯、烏克蘭能源爭端的反應,最多只能作到避免過份倚賴克里姆林宮。

俄羅斯打算建造一條油管,把西伯利亞石油運送到太平洋,這個計劃充分凸顯出莫斯科、北京和東京三邊關係的複雜性。

俄羅斯在六日宣布今年夏天開始動工建造油管,造價約在一百五十億到一百六十億美元之間,一年可以輸送八千萬噸石油。

關於這兩個亞洲經濟體何者會獲得這條油管的優先使用權的問題,俄羅斯似乎搖擺不定,觀察家說,這種態度可能是為了獲得最有利的合約。

俄羅斯總統蒲亭去年十一月訪問東京時曾經一再強調日本會先取得石油。

但在此兩個月之前,他在克里姆林宮告訴西方訪客說,這條油管的石油將先供應給中國。

雖然宣稱不擔心烏克蘭的前車之鑑,但日本似乎面對相當大的風險,因為它在能源方面愈來愈倚賴俄羅斯。值得關切的問題之一,是俄羅斯可能在兩國的北方四島爭議中,使用能源作為籌碼。

【2006/01/08 中央社】

2006.01.13  中國時報

俄烏之爭何嘗是雙贏

本報訊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天然氣價格紛爭結束了,但是它所觸發的烏克蘭國內政治鬥爭卻方興未艾,正搬演「橙色革命」之後的政治劇。

俄羅斯以每千立方公尺二百卅美元的價格供氣,算是天價,但這是賣給「俄烏能源公司」,俄烏公司再以九十五元賣給烏克蘭,吃了虧的是這家公司,差價竟有一百卅五元之多,而從公司名稱上看,這公司似乎是俄國與烏克蘭合組的,其實不是那回事,它設在瑞士,是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工業公司與奧地利銀行合組的,與烏克蘭完全扯不上關係,所以吸收差價的是俄國,烏克蘭是仍只是出九十五元而已,有這樣的結果,烏克蘭當是爭勝了。

但是烏克蘭國會在會議中竟然對烏國總理葉哈努羅夫大肆抨擊,說與俄國的協議有損國家利益,話剛說完便提動議解散政府,而四百席議員中有二百五十人贊成通過,葉哈努羅夫立刻從總理變成代總理了。正在哈薩克出席會議的總統尤申科聞訊也只能跳腳。

尤申科忘了憲法規定從今年元月一日起,政制已由總統─國會制改為國會─總統制,總統已無絕對大權,國會有權解散政府,而反對派就抓住這個題目與機會與他展開戰鬥。

反對派就是競選總統失敗的亞努科維奇,以及被尤申科解職的前總理季莫申科女士。三月間國會選舉時,他們都要向尤申科挑戰,現在則是先來一場前哨戰。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此新聞所下的標題說:「烏克蘭國會議員給橙色革命亮了紅燈」,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丁最高興,俄國雖然在天然氣價格上沒有佔便宜,但為烏克蘭政治製造了混亂,而即使目前尚未使尤申科政權垮台,但這場政爭已為將要加入北約的尤申科政府添加許多困難。

三月間的烏克蘭國會選舉將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很不易預料。如果尤申科敗給這些反對派,橙色革命就此結束。目前,烏克蘭國會可能趁勝追擊,試圖逕自任命新總理,以架空尤申科,果此,則尤申科必定試圖解散國會,那末這齣戲便愈演愈熱鬧了。

管線爆炸 俄羅斯與喬治亞激烈爭執


中央社莫斯科二十二日專電

在嚴冷寒流來襲時,俄羅斯對喬治亞天然氣管道與高壓電同時遭到破壞。喬治亞總統宣稱這是俄羅斯蓄意破壞,俄羅斯方面則認為是恐怖爆炸,並批評喬治亞把經濟事故渲染成政治事件。

來自喬治亞首都特比利西消息指出,自一九九○年代開始,喬治亞全境冬季供暖八十%來自天然氣,今天俄羅斯對喬治亞天然氣管道與高壓電同時遭到破壞。由於當地目前氣溫為攝氏零下十度,明天會下降到十五度,此事對喬治亞造成極大衝擊,總統喬治亞薩哈希維利已經下令明天全國中小學停課。

薩哈希維利今天指責俄羅斯對此事難辭其咎。他說:「我們從俄羅斯方面獲得的解釋不充分而且矛盾,喬治亞遭到俄羅斯聯邦方面的嚴重蓄意破壞。」他說:「我們早就聽到俄羅斯政客聲稱要讓我們斷電斷氣的威脅,現在終於發生了,就在喬治亞遇到最酷寒的冬天的時候。」今天下午,俄羅斯在喬治亞駐軍司令部與大使館都遭到當地民眾包圍抗議。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國際委員會主席扎圖寧說,薩哈希維利總統說詞都是無證據指控。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發言人庫普揚諾夫說,喬治亞不要把經濟事故搞成政治事件,該公司已經緊急協調亞塞拜然提供天然氣給喬治亞。據俄羅斯能源單位表示,遭破壞天然氣修護要四天,高壓電修護要一星期。

俄羅斯南部北奧塞梯共和國境內通向外高加索地區的天然氣管道今天發生兩起爆炸事故,向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的天然氣輸送暫停。俄羅斯副檢察總長辦公室發言人普洛柯波夫說,俄羅斯通往亞美尼亞與喬治亞的主要天然氣配送管遭到兩起爆炸破壞,根據初步訊息,他們已經發現土製炸彈碎片。這是蓄意的恐怖破壞行為。與此同時,位於俄境內通往喬治亞的一段輸電線路遭到破壞。

自從薩哈希維利在二○○三年底以「玫瑰革命」取得政權,並且保証融入西方,包括加入北約組織之後,喬治亞與俄羅斯的關係一直陷於緊張。莫斯科觀察家認為,此事件會使俄羅斯與喬治亞關係更冷。

【2006/01/23 中央社】



本文於 修改第 7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505777
(轉貼)紀登斯:「致未來歐洲的一封公開信」∕江靜玲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5.10.05  中國時報

繼歐盟主要國家法國和荷蘭全民公投反對歐盟憲法後,土耳其能否全面參與歐盟,可能進一步引發歐盟跨世紀政治工程分裂危機。廿世紀末以「第三條路」學說興起全球政潮的英國社會學大師安東尼紀登斯(A Giddens)面對這項新危機,發表了一封「致未來歐洲的一封公開信」,支持土耳其加入歐盟。紀登斯重申建立一個公平且具社會正義歐洲聯盟的重要性,強調擴大是歐盟最具威力的外交工具,認為只有如此才能把和平民主,以及開放市場的種子散播出去。紀登斯警告,歐盟憲法一定要持續,若缺乏進一步的政治改革,未能落實政治管理,歐盟將無法在全球政經文化上扮演有效角色。

這封由紀登斯和倫敦政經學院全球政府中心研究員貝克(u Beck)共同署名的公開信,三日起在歐盟廿五國媒體發表。本報亦同時受邀加入發表這封公開信,並歡迎讀者直接參與歐盟討論(ESM@policy-network.net)。

紀登斯在這封公開信中首先指出歐盟必需以正面且建設性的態度,釐清法國和荷蘭兩個歐洲聯盟發起國今年分別對歐盟憲法投下反對票的事實,不能就此讓歐洲質疑派成為主流。

信中強調,歐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原始、最成功的一項政治組織實驗。這個組織結盟不僅在柏林圍牆倒塌後重新統合了歐洲,其政治影響甚至遠及烏克蘭和土耳其,造成這些國家的政治改革。

歐盟目前經濟成長或許令人失望,但紀登斯提醒,歐盟曾使歐洲最貧窮的國家愛爾蘭,成為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更注入民主到在南歐的前獨裁國家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紀登斯認為,歐盟的作為和建樹,具有深遠影響。歐盟的成就是對整個歐洲歷史的影響,這個聯盟完全顛覆了種族主義、殖民主義和軍事極權主義,其所建立和支持的建制,例如歐洲人權法庭,不僅揚棄,且在法律上與歐洲自己過去的野蠻歷史行徑抗衡。

到目前為止,整體而言,令人們對歐盟感到不安的,不是歐盟的失敗,而是歐盟的成功。廿年前,東西歐統一,像是做夢一樣不真實,如今東歐也加入歐盟了。大家現在反而擔心,「歐盟到底要擴展到什麼程度?」人們開始憂心,有朝一日,將在歐盟下失去自己的國家和文化定位。

對此,紀登斯反問道,如果歐盟在一夜間解散,歐洲人是否會對自己的國家和文化定位更有安全感呢?以英國而言,蘇格蘭、威爾斯和英格蘭間的定位問題依然存在。國族主義和鎖國主義,是一個國家和國家利益最大的敵人。信中強調,歐盟是一個真正可以交換主權的場合,國家文化可以在此交流,經濟可以在此獲得改善。歐盟是一個無論從經濟、移民、法律、環保、國防,以及其他角度看來,都比孤軍奮鬥更能增加國家利益的地方。

然而,隨著歐盟憲法觸礁,歐盟前景似乎充滿不確定性。紀登斯表示,這種心態不能存在。歐盟派此時應更確定三個問題。第一,是否希望歐洲以自己的價值觀站在世界上?第二,是否希望歐洲經濟強大?第三,是否希望有個公正具社會正義的歐洲?如果答案是確定,歐洲只有向前看。

擴大是歐盟最具威力的外交政策和工具。信中認為,只有如此才能把民主和平,以及市場開放經濟散播出去。紀登斯指出,如果歐盟中斷其在巴爾幹半島的支援,巴爾幹半島根本沒有穩定的希望。如果歐盟堅持排除土耳其,也將因此失去廣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如果歐盟不持續展開更多政治革新,歐洲將無法扮演有效的全球角色。

紀登斯強調,歐洲只有重新整備一途。在改革下,更加強深植對社會正義的關切。這封公開信最後呼籲,歐洲應面對基本事實,並加以回應,以期讓歐洲聯盟如果不是「那個」唯一的(the),至少是「一個」(a)在本世紀影響全球趨勢的主要力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404238
在德東 左派黨是最大黨
推薦1


早早安(顏俊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左派黨這次從兩席跳升到五十四席 是這次德國大選成長最多的政黨

左派黨是由原東德共產黨(PDS)與社民黨(SPD)內不滿施洛德總理者聯合組成的

在德東(原東德)他們的得票率還超過基民黨聯盟(CDU)和社民黨(SPD)兩大黨

為什麼在共產黨垮台15年後 德東地區的人還願意給左派黨支持 這很值得省思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93297
(轉貼)德國大選》梅克爾僅小贏 同志扯後腿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梅克爾 歐新社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安姬拉‧梅克爾,一九九○年從無名小卒竄起,二○○五年成為基民黨總理人選,出頭之快,寫下戰後德國政治史紀錄。但她和社民黨對決,在她的德東老家,得票不但落後社民黨,還不敵剛成立的「左黨」,只拿第三。

梅克爾一九五四年出生於漢堡,三歲跟牧師父親遷居柏林北方八十公里的東德小鎮譚普林,為了免受共產當局注意,全家凡事低姿態,梅克爾因此自小有點靦腆,但靦腆的外表底下,她精於算計,善於利用機會卡位。

她從一九九○年獲得當時西德總理柯爾不次拔擢,一路竄升,但一九九九年柯爾身陷財務醜聞,她六親不認上報撰文,大聲疾呼基民黨「揮別老賊」,然後取而代之,成為基民黨領導人。

這次選舉,泰晤士報派人到她譚普林鎮訪問,她的老師道納斯對她讚不絕口,說她聰明,數學和俄文成績特別好,但問到是否會投梅克爾一票,老教授回答「不」,因為「沒有哪個政客能解決德國的問題,梅克爾也沒轍。」

梅克爾的父親一天不批她領導的基民黨就活不下去,妹妹也從無好話,她的大學教授哥哥支持綠黨,只有媽媽是死忠支持者,德國統一已經十六年,政治理念卻愈來愈分歧,而且沒有多數,梅克爾的老家不過是縮影。

民調顯示德國人七十%對未來悲觀,六十%對政客沒信心。卅六歲的藝術家布蕾肯菲說:「這年頭我沒法支持任何一黨。全部謊話連篇。」

譚普林有一萬七千人口,其中四分之一失業,高於德東的十八.五%和德西的九.七%,白天景象蕭條,入夜更像死城,談起兩大黨都一肚子火,賭爛投給「左黨」。

物理學家出身的梅克爾慣於內鬥,卻不習於對外決勝負,她的選戰主題曲是滾石合唱團名曲 Angie,一首不祥的選戰送葬歌,歌詞悲嘆「所有我們那麼珍愛的夢,好像全都煙消雲散」(All the dreams we held so close seemed to all go up in smoke)。

選戰期間,基民黨籍巴伐利亞邦總理史托伯說,德東選民似乎智商不足,不能由他們決定國家的前途。接著發生一件殺童案,基民黨籍一名部長又說,殺嬰是典型的德東行為。這兩句話寫下「基民黨德東自毀記」。

【2005/09/24 聯合晚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91692
(轉貼)德國大選》施洛德只小輸 對手幫大忙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施洛德 歐新社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德國大選,施洛德的民調始終落後梅克爾,一度差廿%之多,危急之際,天上掉下來一個禮物,是梅克爾的經濟顧問基爾霍夫。施洛德在隨後的選戰裡緊咬基爾霍夫死纏爛打,硬把梅克爾的領先幅度啃光,最後打個難分勝負。

莫名其妙幫了施洛德大忙的基爾霍夫是海德堡大學稅法教授,以鼓吹廿五%的單一所得稅率知名,由於經改是這次大選主軸,梅克爾聘他為顧問,也就是影子經濟部長。選戰老鳥施洛德向來精於找議題,這次選戰,他的政見會不屑以梅克爾為對手,而是招招對準基爾霍夫的單一稅率主張。

十四日在波茨坦廣場上台,施洛德捲起袖子,先慷慨激昂以美國卡崔娜颶風為反面教材,說明全民團結一心解決問題的重要,接著話鋒一轉,聲音放慢,說:「有一位海德堡來的教授 ...」,話聲暫落,製造氣氛,「他要實行廿五%的單一稅率 ...」再度停頓,吊足胃口,然後重砲攻擊,「有人私底下認為這點子還不錯,」那些人都是有錢人,接著施洛德睜眼揚眉,掃視全場說:「可是,不夠的稅誰繳?」他念出一長串職業:護士、公車司機、警員、消防隊員,以及所有上夜班、輪班、周末也不得休息的人,他們全部要喪失目前的減稅,補足有錢人少繳的稅。

「這樣公平嗎?」他猛揮拳頭,「這就是團結嗎?」全場為之瘋狂。這樣的表演到處照搬,只要他一句「有一位海德堡來的教授 ...」,台下就接腔幫著罵。

基爾霍夫主張低收入階級免稅,中度收入者減稅,施洛德當然完全不提,基爾霍夫的廿五%稅率根本不是基民黨和梅克爾的政綱主幹,基民黨的正式立場是把所得稅從卌二%降到卅九%,群情激憤之下,也無人理會。

基民黨指控施洛德抹黑、販賣恐懼、製造不安。施洛德自己政績不行,人心思變,是社民黨得票率只有卅四%的原因,但他奔走表演,硬是嚇得不願把票投給社民黨的民眾,也不敢把票給基民黨,結果造成選後僵局。

【2005/09/24 聯合晚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91687
(轉貼)德國大選》德國 淪為歐元區後段班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梅克爾(上)以經改為號召,但基民黨得票率只略高於卅五%,施洛德(下)的社民黨也只有卅四%多,選舉看板拆除的畫面,似乎象徵選民把他們各打五十大板。(歐洲圖片新聞社)

【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德國經濟過去一向居歐洲火車頭地位,如今在歐元區卻淪為後段班,這次大選,經濟衰退問題、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是主要議題。

前總理柯爾曾承諾,要讓德東欣欣向榮,現任總理施洛德曾承諾要讓失業率減半,不過選民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兩德統一帶來的繁榮只是泡沫,政府大舉投資德東基礎建設,等錢花完了,企業垮了,失業率一飛沖天。

統一之前,西德政府提供失業者職業訓練,幫助他們取得謀生技能,但大量東德失業人口,拖垮了政府就業輔導系統。

德國十一.四%的失業率創二次大戰後新高,失業人口已達五百萬,每天都有一千個工作機會化為烏有,有些地區,尤其是德東,失業率在廿%以上,五個人有一個沒事做。

住在巴伐利亞的多娜塔.惠特曼三年前失去做了卅四年的工作,丈夫寇特比他早一年失業,兩人靠一千一百歐元(約台幣四萬四千元)的社會救濟金,根本不夠生活支出。寇特把收藏多年的唱片上網拍賣,不料社會福利處發現他們這項收入,要他們繳回半年救濟金。

而今年實施的「哈爾茨改革方案」把將失業救濟金和社會救濟金合併,長期失業者能領的錢大幅度縮水,惠特曼夫婦很快將無法負擔住了廿二年的房子。

失業人口有著吐不盡的苦水,四九歲的工程師施奈德寫了二八六封求職信,全部石沈大海。廿二歲的秘書黛瑪會多國語言,但應徵一二○個工作也都沒有下文。四三歲的朱拉謝克失業以來做過店員、卡車司機、警衛、工人,最近兩年根本找不到工作,在哈爾茨方案下被迫接受政府提供的時薪一歐元(約台幣四十元)的工作。

消費者信心和購買力沈谷底,有人出了本「哈爾茨食譜」,鎖定每天支出少於五歐元(約台幣二百元)的四口之家,教導他們怎樣花小錢填飽肚子,包括摘野菜省下菜錢、自製乳酪等。

選舉期間,朝野陣營的競選海報斗大的字體吶喊著:「更大成長、更多工作」、「全面改革救失業」、「新觀念創造新工作」,只是這些多半是空話,選舉結果變成「政治僵局」,預示這個二戰後的經濟模範國前途艱難。

【2005/09/24 聯合晚報】

德國大選》德國空轉 歐洲陷泥淖

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歐洲目前多事,逼到眼前急待處理的問題一堆:要確保伊朗不建核武,要解決數千萬人失業問題,要振興衰疲的經濟,要阻極端份子擴大勢力,要因應中國大陸崛起,在在都是棘手問題。

德國是歐盟最大經濟體,一向扮演火車頭角色,因此歐洲對德國的選舉寄望甚深,希望出現一個果斷的領導人,原先被認為有望成為德國第一位女總理的梅克爾,競選時也不斷呼籲選民「給予多數支持,讓領導人能放手作為。」

選舉結果,德國政局陷入僵局,期望德國帶領歐洲走出泥沼的希望落空,法國外交事物分析家穆阿西感嘆:「德國選在最糟的時間點癱瘓。」尤其歐盟十月三日就要磋商土耳其入會案,而以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武問題也不容再拖。

歐盟眼前最大的問題是,德國空轉期間,誰來帶領歐洲前進?

英國首相布萊爾認為,要和中共等新興強權競爭,歐盟必須簡化官僚系統、加強全球化、增加科技研發經費,但現在歐盟廿五個成員國裡,沒有人要跟隨他。

而法國自己都沒有方向,五月公投拒絕了歐盟憲法,七三歲總統席哈克不久前因眼睛血管問題住院,更像跛鴨總統,二○○七年總統選舉卡位戰提前上演,席哈克的中間偏右陣營分崩離析。

德國大選後,歐盟該如何走的問題,看起來更加無解。

有些人擔心,中間路線不彰,可能使極端勢力坐收漁利。極左派反對刪減社會福利、調整勞動規則,極右派則主張限制外國移民,而移民是歐洲勞動力重要來源。法國前教育部長費容說:「法國和德國同病相憐,民眾對制度和傳統執政黨出現信心危機。」一語道破歐洲目前的情況。

【2005/09/24 聯合晚報】

柏林圍牆倒十五年 … 德國統一了嗎

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德國統一十五年了,當年出生的嬰兒如今已是高壯少年。許多人都還記得十五年前,柏林圍牆一夜倒下,多少德國人揮著國旗站在布蘭登堡城牆上,那天,「德國是全世界最快樂的民族。」

十五年後,卻有不少德國人認為,十月三日是德國統一日,但德國卻未真正統一,統一紀念假日應予取消。

十五年來,德東人或德西人對統一都有抱怨,抱怨永遠大同小異,兩邊人民都覺得統一吃力不討好,德東人民多數認為,政府未盡到照顧德東的責任,德西人民則認為德東拖垮德國的經濟。奇怪的是,十五年來,政客還不斷以口水保證未來會更好,這種了無新意的競選說辭,到此刻還在德勒斯登大選補選的現場上演。

德國人這麼多抱怨,說起來要怪前總理柯爾,當年他快速促成德國統一,並口口聲聲保證,德東經濟很快就會像德西一樣繁榮,整個德東將會是一片「璀璨富麗的田園」。柯爾的話實在說得太滿了,如果他對統一有貢獻,他對統一也有過失,最大的過失便是低估統一的困難,以及沒有任何沙盤推演,草率行事。

十五年來,現在仍有三分之一的德西人從未踏足德東,除了沒興趣外,德東的高失業率和景氣蕭條更使人裹足不前。

統一十五年,真正付出的其實是德東人。十五年前,他們推翻四十五年的共產政權,有勇氣站出來追求自由與民主,他們放棄本來的生活,放棄國號國旗和身分認同,投入全然陌生的政治體系和文化潮流中,沒有德東人民當年的勇敢抉擇,就沒有德國統一。

德東地區經濟轉型很慢,除了政府沒有周全的配套,也與一九九○年代後半全球不景氣有關,但德東人努力投入新的工作環境,有一半人口每天開一百公里以上的車程到德西就業,而有四分之一的德東公司是新興行業,以前德東人從未接觸過,必須從頭學起。

德東人努力適應德西生活,但卻得不到德西人的心。德國統一的故事像愛情,許多德國作家也在文學作品中呈現這種微妙的情愫,如當紅新銳作家赫爾曼便在她的短篇故事集裡描繪那樣的兩德愛情;德東作家莫妮卡.馬洪則以寓言故事赤裸寫出一個德東女子對她德西男人的堅貞愛情,衣帶漸寬,至死不悔。

德國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經歷分裂與統一的國家,如果統一是始無前例的實驗,那麼,時間便是統一實驗室裡最必要的條件。兩德雖未必真正統一,兩邊人民生活條件仍不平等,未同工同酬,但是兩德也愈來愈分不開了,今天卅歲以下的德東年輕人很快融入自由經濟的資本社會,他們適應力強,吸收極快,比德西人更像德西人。

再十五年後,德國統一究竟帶來什麼樣的面貌,就要看這些「後圍牆時代」的德東年輕人如何發展,屆時,無法適應資本主義的老一代東德人將逐漸淍零,新興德國那時才可能興起。

【2005/10/03 聯合報】

2005.10.03  中國時報

統一十五年 德東人不滿現狀

張筱雲∕慕尼黑報導

十月三日是德國統一十五周年紀念日,但各地冷清,完全嗅不到歡欣鼓舞的節慶氣氛,這和十五年前的激動、興奮簡直天差地別。激情過後,經過十五年的現實考驗,德國人發現統一的國家似乎並未如想像中美好。

對老百姓而言,慶祝統一是執政者的事,他們關心的是,今年十月三日剛好碰上星期一,可以有好幾天連續假期,算是小小的安慰。

總理施若德在與梅克爾的電視辯論中曾經說,東西德在最短的時間內和平統一成功,可謂歷史上的奇蹟,世界上一些處於長期分裂狀態國家非常羨慕這項成就,卻被日爾曼人悲觀、愛抱怨的民族性,把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塗上濃厚悲劇色彩。

德國總統科勒固然不否認這一點,但他不想粉飾太平,他清楚德東人民不滿現狀,他為了加強信心特別表示:「兩邊生活水準達到一致需要時間,並非一蹴可及,請務必要忍耐共體時艱」,同時,他也呼籲各黨派高層應該誠實面對現狀,不要「比賽開空頭支票」。

來自德東的梅克爾對此也抱樂觀態度:「統一之後,雖然有那麼多問題,所幸國家一直處於穩定狀態,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

一個統一、強大的德國向來是西方大國的夢魘,卻是德國執政者數十年來的夢想,所幸當時東德土地面積、人口僅西德的三分之一,如果情況顛倒過來,恐怕將成不可能的任務。即使如此,「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是有錢的西德那邊埋單,付出天價的結果。

統一後的德國雖經濟走下坡,但建設德東已經有明顯成效,目前完成百分之五十的預期目標。尤其,古蹟、文化遺產和老建築物的修護更達到百分之九十八,許多歷史城市又恢復昔日光彩。

2005.10.04  中國時報

德國需要另一個十五年

余德培

在國際看法分歧下,一九九○年十月三日東德宣布併入西德。十五年來德國面臨的不僅是兩德統一的整合問題,還要面歐盟整合,尤其是歐盟東擴所帶來的另一次整合問題。從兩德統一到歐盟東擴的整合,對德國經濟的影響,很值得我們觀察及了解。

在統一工作進行之初,德國人對統一充滿了期盼與嚮往。東德人期盼的是:享受和西德人一樣的生活水準和政治自由;西德人嚮往的是: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德國,柯爾總理甚至樂觀而有信心的指出,東西德的統一將為新的德國帶來經濟繁榮,以及德東和德西地區相同的生活水準;惟達成此一目標,約需耗費五至十年的時間。同時,柯爾也向西德人民保證,統一的負擔是在德國能力範圍之內,不需要增加人民的稅負。

不難想像的是,當時柯爾之所以對兩德統一抱持樂觀的看法,除了政治上要贏得選舉的考量外,西德當時繁榮的經濟情勢也是導致柯爾對統一成本估計較為樂觀的因素之一。一九九○年西德的經濟成長率為四.五%,通貨膨脹率為二.三%,失業率為六.五%,對外貿易順差為五百五十億美元(占西德 GNP 的四.三%)。就整體而言相當不錯,假設西德經濟在統一後也能持續有此表現,則柯爾所持「統一不需要增加西德人民額外稅負」的看法可能有實現的機會。

但遺憾的是,統一過程的複雜和統一代價之龐大是超出想像的,從兩德統一後的整合到歐盟東擴後,德國和東歐的整合,兩者對德國經濟的衝擊頗大。從一九九一年至二○○四年間,德國經濟的年平均成長率為一.一%,年平均失業率為十%左右,年通膨率為一.五%,遠較德國統一前失色。

事實上,從一九九○年以來,德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屬於長期的結構性問題。茲分述如下:

一、兩德在勞動生產力上的差距及減輕此差距所需的巨額投資。統一時東德勞動生產力大約只有西德的三十%至四十%左右。為改善兩德在勞動生產力上差距,Donogh McDonald 和 Gunther Thumann 估計在一九九一至二○○一年間德國政府需投資德東地區一兆至一兆九千億馬克。此數字尚未包括公共建設,如鐵、公路和電傳系統等。也未考慮減輕德東嚴重環境汙染問題所需要的環保投資。至今兩德勞動生產力差異和德東地區投資不足仍未解決。

二、外來移民人口導致失業率上升。在統一前,從東歐諸國和東德移民到西德的人數高達一千四百萬人,占德國總人口的二十%左右。外來移民增加了西德的勞動供給,降低了西德結構性失業。統一後德國高工資水準和優厚的社會福利制度雖然吸引了大量的移民進入德國,但由於工資是透過勞資雙方共同協議,往往高於勞動生產力,同時最低工資率的規定也使得工資結構無法有效調整,如此僵硬而無效率的勞動市場使得外來移民在德國面臨失業的命運,而德國政府更要承擔失業補助的財政支出。

三、日益惡化的財政使德國政府面臨舉債或加稅的選擇。兩德統一屆滿兩年後,德國財政赤字激增,利率調升至空前之高水準,連帶影響歐洲整體經濟不振。柯爾不得不在一九九二年年底降低重貼現率,甚至打破當初不加稅的承諾,提出增稅的要求。未來財政結構性的調整必須從落實稅制改革和嚴控社會福利支出兩方面著手。

面對上述結構性問題,德國企業也採取因應措施。一九九○年代中期以來,部份大型德國企業前往亞洲地區投資、設廠生產,中小企業則更密集的前往東歐諸國投資。根據 cologne 經濟研究機構的調查,約有六十%的德國中小企業均已在東歐設立生產據點。換言之,由於德國勞工已失去了競爭力,德國的中小企業必須以東歐為生產腹地,提升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至於不能順利調整的企業只有宣告破產或倒閉。目前宣告破產的企業數目大約是十年前的三倍,二十年前的五倍。當然,這些企業的破產也導致了部份德國大銀行發生危機。

回顧過去,當年柯爾錯估情勢,輕許承諾,一個不當的兩德統一決策不但未造福德國人民,反而使德國經濟生病了,企業出走,民怨四起。展望未來這個經濟上的沉痾也許需要另外一個十五年或二十年才能消除。

台灣經濟已在十字路口多年了,如何透過適當的政策或制度來增加台灣大環境的整體競爭力,恐怕是執政黨當急之務,否則台灣的企業只有破產倒閉或外移另覓生存空間,屆時要台灣經濟不生重病也難!

(作者為東吳大學經濟系教授)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91681
(轉貼)愛爾蘭 全球最適居國家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愛爾蘭 全球最適居國家

諶悠文∕綜合報導

 英國最新版的《經濟學人世界數字》袖珍書(The Economist Pocket World in Figures),根據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壽命、工作保障、政治自由和氣候等九項標準,評選出愛爾蘭為全球最適宜居住的國家,險勝第二名的瑞士和第三名的挪威,而前十名除了澳洲以外全部是歐洲國家;日內瓦和蘇黎世同登世界適宜居住城市的榜首。

這本口袋書研究了一八○個國家,記載多項數據並列出二百個圖表,其中包括一些趣味小統計,如:盧森堡人最喜歡飲酒,希臘人煙癮最大,平均抽菸量最多,印度人則閱讀時間最長。泰國人看電視時間最長,平均每星期廿二.四小時,其次為菲律賓和埃及。盧森堡的手機佔有率最高,平均每一百人有一一九.四點支手機。

另外,馬其頓的失業率最高,達百分之卅七.六;非洲的辛巴威犯罪和貪污問題嚴重,被評為居住品質最差的國家;最差居住城市則為巴格達。至於最廉潔的國家是芬蘭,中亞國家土庫曼貪污最嚴重。

倫敦西區(West End)是全球辦公室租金最貴的地方,不但是巴黎的兩倍,甚至比東京市中心高。但說到道路擠迫,香港則高居第一,倫敦只排名第廿三位。

歐洲小國安道爾侯國的國民平均壽命八三.五歲,是全球國民最長命的國家。疾病方面,丹麥人乳癌罹患率最高,匈牙利人的肺癌發生率最高。馬拉威的道路最不安全,即使每千人只有略多於兩輛汽車,交通意外致死率卻排名世界第一,部分原因可能是馬拉威嚴重缺乏醫生,平均每八.八萬人只有一名醫生。相比下,要是有傷病,在義大利就幸福多了,義大利平均每一六五人便有一名醫生照顧。

2006.02.09  中國時報

百年啤酒.新移民 新富天堂 愛爾蘭更愛傳統

陳一姍、江靜玲∕都柏林報導

某個星期四的深夜,都柏林國會旁,愛爾蘭政治人物常常一起喝兩杯的酒吧。角落的樂團演奏著熱鬧的傳統愛爾蘭民樂。黑髮,紮著馬尾的女侍,送上點的健力士啤酒。打聽清楚是從台灣來的,這位大連姑娘忍不住問了:「你們台灣的小 S 到底生了沒啊?」

百年啤酒,新移民;本土酒吧,華人話題;新舊夾雜,正是愛爾蘭這個新富之國的寫照。經濟快速發展,讓整個都柏林活像是個大工地,天主教堂的屋頂與新大樓上的起重機,一起填滿都柏林的天際線。

社會資本豐富 最適合居住

愛爾蘭富起來了!更難得的是,卻沒有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混亂。《經濟學人》二○○五最新評比「哪裡是最適合居住的地方?」,總和國民所得,自由、衛生、失業率、家庭生活、氣候、政治安定與安全、性別平等和社區生活等多項指標之後,第一名竟然是愛爾蘭,打敗了瑞士、挪威、盧森堡和瑞典。讓愛爾蘭奪冠的主因,是這個社會穩定而強固的家庭與社區生活,與良好的經濟表現。

近幾年,國際社會探討國家發展時,一個新興主題是「社會資本」。包含社會網絡、信任與組織的社會資本,正是愛爾蘭新富而好禮的憑藉。

駐愛爾蘭台北代表處組長于德勝在都柏林已經六年,他觀察,一直到現在愛爾蘭還是保有很強的社區傳統。只要走出都柏林市區,愛爾蘭人彼此見面一定會打招呼,互相問好。

愛爾蘭人際關係比其他地方緊密。心理學家奧圖指出,美國曾經做過人際圈的實驗,東岸的人與西岸的人,要透過多少人做橋樑,才能發生交集。在美國答案是五個人。在愛爾蘭,只要兩個人就夠了。

仔細觀察愛爾蘭人見面交談的話題,常常是「喔!你也認識他啊!」接下來的對話就是,我跟他是那裡、那裡的同學,或著我跟他曾經一起參加什麼、什麼活動。

愛爾蘭人常常把這種緊密,歸因於「小」。不論原因如何,這樣的緊密造就了效率,也形成約束與信任。以招商為例,招商局談回來的契約,經濟部長願意接受,不擔心圖利,不左思右想,擔心被外界批評。其實是因為整個社會對於公務員操守信任,對於人性還抱持肯定。不過,一旦背叛這個價值,愛爾蘭社會也會給予無情的批判。

于德勝說,基本上,這個國家人民是守法的,犯罪率很低。這可以從愛爾蘭的法院,夏天可以放三個月暑假看出。

延續傳統價值 新世代堅持

樂觀、自信、對威嚴解體,是公認如今卅、卌歲新世代愛爾蘭人的特質。但詢問這群新社會中堅的結果,卻意外發現,他們對於傳統的堅持。

IECB 經濟學家麥克可伊(D McCoy)是愛爾蘭年輕一輩的重要經濟智囊,辦公室角落擺著小孩的照片。前不久,他第四個小孩才剛出生。他嚴詞批評過去由天主教壟斷,封閉,存在著不公平、不正義的愛爾蘭。但他卻堅持小孩要上主日學,為了小孩,麥克可伊星期天還是上教堂,「這個社會需要支柱」他說。

「我還是希望用傳統的方式,教養小孩,」愛爾蘭最早的經濟智庫 ESRI 經濟學家杜菲(D Duffy)也說。他特別送小孩去學傳統愛爾蘭曲棍球(Hurling),就是覺得延續傳統很重要。

在愛爾蘭,麥克可伊與杜菲都不是特例。根據統計,近五成愛爾蘭人還是維持星期天上教堂的習慣,比例在歐洲最高。而愛爾蘭人對家庭、傳統重視的程度,可以從每年十二月廿四日耶誕夜,愛爾蘭「國際機場」堅持關閉一天,所有飛機都不起降,要讓員工回家與家人團聚看出。

在愛爾蘭新社會中言論廣受爭議的評論家梅爾斯(K Mayers)以「爆發」(explosive)形容當前的愛爾蘭現象。他認為,過去十年是愛爾蘭最好的年代,有文化、有民主,更有和平安定希望,但也充滿危險,挑戰著愛爾蘭面對新社會的智慧。

老一代的愛爾蘭更堅持傳統重要性,前財長杜可斯以「演進」(evolutional)描述現在的愛爾蘭,認為社會自由固然是好事,因為拿走舊框架,是建立一個新框架的開始,但他仍然堅持自己比喻,「咖啡壺也可以裝茶水,但是,不可以因此把咖啡壺稱為茶壺」。有些傳統社會價值是永遠不會貶值,更是無法取代。

2006.02.09  中國時報

中間擠往上提 魔術胸罩效應

江靜玲∕專訪

「你是明星」(you’r a Star)是愛爾蘭二○○五年收視率最高的一個電視節目。這個讓觀眾參與投票的電視節目,總決賽當晚,愛爾蘭電訊系統在一分鐘內擠爆,超過一百六十萬個簡訊送達製作單位,觀看節目的人比當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訪問愛爾蘭時前往瞻仰的還多。這個節目充分滿足了大部分的愛爾蘭人「只要我想我就能」的現代愛爾蘭社會新信心。

大衛麥克威廉斯(D McWilliams)是愛爾蘭目前最受歡迎的作者,他的新書「教宗的子民─愛爾蘭新精英」,甫上市便銷售一空。他被喻為是「愛爾蘭社會的新眼睛」,也被稱為是愛爾蘭「你是明星」世代的代言人。根據麥克威廉斯,愛爾蘭的經濟發展使整個社會發生了一種「魔術胸罩」效應。向來貧窮的愛爾蘭社會裡,中產階級劇增。大家不僅向中間擠,而且還爭先恐後的向上提昇。

經濟和社會變遷,同時在愛爾蘭的新社會裡衍生出兩大新興族群。一個叫做Decklander,一個叫做 HiCos。前者,並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而是一種意識形態的統稱,Deckland 是一種心神狀態,住在這裡的人,好像住在消費天堂中,什麼都講求最新的、最快的,社會經濟提昇,使這個族人群從心理到生理都享受到自由解放。至於 HiCos,則是一群既要有消費能力,還要有金錢買不到東西的族群,一如這個稱呼的來源─Hibernian Cosmopolitans。HiCos 享受經濟利益但不遺棄傳統的一群。

麥克威廉斯以他在愛爾蘭當了十年的 HiCos 的經驗指出,「如果魚與熊掌可兼得,為什麼不呢?」。他和律師妻子住在都柏林近郊靠海的住宅區裡,有著一對五歲和三歲的兒女,以及一個波蘭保姆。他的父母就住在隔壁,他堅持以愛爾蘭方式教育子女,好讓子女知道自己的根在那裡,自己的父母親是從那裡來的,「所以我的孩子不會變成一個住在英語系國家,看美國電視長大的小孩。」

但另一方面,麥克威廉斯在倫敦和克羅西亞都有房子,他和來自北愛的妻子約定每年只工作九個月,休假三個月。他在愛爾蘭有一個電視節目,兩個專欄,他不願意成為任何一個機構、公司裡的一員,「我不能想像自己屬於任何企業團體。」

他靠媒體生活,卻與媒體甚少聯絡。他批評愛爾蘭的媒體很差勁,是「社會領導媒體,而非媒體領導社會」,可是,他還是紅的不得了。他不到卌歲,屬於愛爾蘭一九七○年代後出生,新社會精英代表。

問他今天的愛爾蘭人的定義是什麼?他說,愛爾蘭人自以為是歐洲人,可是愛爾蘭人其實與英國和美國更接近,所以今天的愛爾蘭人應該是「大西洋人」。

儘管屬於愛爾蘭新富社會裡的新族群,這個自認是大西洋人的愛爾蘭社會新人類,最相信的還是傳統家庭價值,「這是愛爾蘭最珍貴的遺產,如果有一天,愛爾蘭的家庭價值消失了,成為一個只知道價錢,不明白價值的社會,我們就什麼都沒有了。」

2006.02.09  中國時報

昔日爭相出走 現在人人嚮往

陳一姍∕都柏林報導

在全世界,愛爾蘭應該是唯一一個國家,人口數變動有如坐雲霄飛車。移民,愛爾蘭的老問題,也是新問題。

人口外移,是困擾愛爾蘭長達一世紀半的問題。十九世紀愛爾蘭著名的馬鈴薯飢荒前,愛爾蘭有六百五十二萬人口。飢荒讓愛爾蘭死了兩百萬人,貧困的日子又逼走一百多萬人。上個世紀初,愛爾蘭人口僅剩三百萬人,而且還一路減少。一九六六年,愛爾蘭人口數陷入最低點,僅剩二百八十八萬人。這個情況,直到七十年代才好轉。提升的原因是經濟好轉,生育率提高,但依舊是外移的多,移入的少。

「我們從來不相信,會有人要移民來愛爾蘭,」幾乎愛爾蘭受訪者都這樣說。愛爾蘭沒有出關閘口,離境不用蓋章,因為大家還是不相信有人要留在愛爾蘭。二○○三年都柏林國際機場才設入境櫃台,五個小小櫃台,比北海道機場還少。「對愛爾蘭而言,移民不是準備好的事情。」SIPUT 工會首席經濟學家歐爾登說。

二○○四年歐盟東擴時,愛爾蘭、英國、瑞典是唯一三個對東歐十國移民,不需要申請工作簽證就可以自由入境的國家。而在這之前,愛爾蘭自一九九八年起,人口已轉為淨移入。移入人口中,有一半是原先離開的愛爾蘭人,有一半是外國人。「現在法國畢業的女孩,會到愛爾蘭找工作;我們從英國、美國延攬科學家,這些都是過去沒有發生過的事,」愛爾蘭科技基金會負責人哈里斯說。

原本人少,加上移民多,已讓愛爾蘭成為歐洲工作者平均年齡最輕的國家。歐爾敦說,一位德國勞工學者走在都柏林街上,左顧右盼之後竟然問他「這是歐洲嗎?怎麼大家都這麼年輕。」整體看來,愛爾蘭迄今對移民態度依舊正面。經濟學者杜菲實證研究指出,由於九十年代以後,愛爾蘭發展的高科技、金融、生技都是知識經濟產業,吸引的都是高素質、年輕的外勞。「愛爾蘭沒有很好的社會福利,到愛爾蘭不是來享福的,都是工作移民,」社會學者克瑞克莉也說。

不過,隨著移民人數日益增加,移民政策已成為主流話題。一月廿三日,愛爾蘭第一大報,愛爾蘭時報以頭版頭刊登「移民政策」民調,七十八%民眾主張應對東歐十國,採取許可制。同一天,愛爾蘭第二大報,愛爾蘭獨立報也以頭版頭刊登,外勞女傭在愛爾蘭超時工作的情況。「凱爾特之恥,」標題這樣寫著。

不過相較於歐洲對移民採取「數量限制」,工會聯合遊說團體經濟顧問史維尼指出,愛爾蘭工會主流意見仍認為,在全球化時代,移民、外勞問題很難用數量管制。花旗銀行信託管理部部門主管萊特也說,愛爾蘭自己就是一個移民國家,過去,愛爾蘭人移民到其他國家討生活,現在是回饋的時候。

2006.02.09  中國時報

快樂引導成功 不再抱瓶宿醉 社會你中有我 教育不爭作百校

江靜玲∕特稿

離開台北後,最懷念的是施行垃圾不落地的日子。因為在日趨冷漠的台北市,那是唯一可以有機會看到左鄰右舍,張三李四的時候。待在都柏林時,不知怎麼,老是想起倒垃圾時,台北僅有的一點人和社區間的微溫記憶,暗自思忖,應是愛爾蘭還存有和善和熱切。愛爾蘭的社會結構雖然在轉變中,但他們還沒有遺棄樂觀緊密的社會關係。

這在經濟成功的國家裡,是十分罕見的。撰寫「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一書的美國社會學家柏特南(R Putnam),去年九月到愛爾蘭,計畫寫一本有關經濟發展成功後,社會資本衰退的新書。他跑到愛爾蘭的古蹟 Hillof Tara ,結果發現有一大堆的愛爾蘭歷史俱樂部已經在那裡舉行討論會,他只好離開,另到一個愛爾蘭的城鎮,結果差點被那裡的腳踏車競賽給撞個四腳朝天。本來以為可以在愛爾蘭這個歐洲新富國家裡發現社會資本衰退現象的柏特南只好放棄的宣告,「愛爾蘭根本是個社會資本氾濫的地方」。

愛爾蘭的社會緊密,同時反應在他們的政黨政治上,愛爾蘭有不同的政黨,卻從來沒有左右派的分界,與歐洲其他國家完全不同。愛爾蘭人說,他們不在政黨政治上分裂,各個黨派都很務實中庸,愛爾蘭社會的基本法則是,「如果你不是解決方法的一部分,你就是麻煩的一部分」(If you are not part of the solution, you will be part of the problem.)。

在教育上,一九六○年,愛爾蘭在貧窮時便投資教育,台灣在一九七○年社會尚未富裕時,也投資了國民義務教育。兩者最大的不同,或許是教育的理念和態度。早年貧苦時,兩國的父母都相信,多讀書,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愛爾蘭可能比台灣還差一點,因為愛爾蘭失業率高,很多父母鼓勵孩子勤學是為將來離開家園,移民到別的國家。

但是,愛爾蘭人從來都沒有忘記,教育的中心價值是─服務人群,這與愛爾蘭傳統的宗教責任信仰有關。愛爾蘭不羨慕牛津劍橋或哈佛耶魯,因為他們覺得愛爾蘭的大學也很好,許多愛爾蘭年輕人甚至選擇離家比較近的大學就讀,不一定非得到首府都柏林念書。愛爾蘭的大學沒有一個進入全球排名百大,甚至連前兩百大的排名都沒有,可是,愛爾蘭認為教育素質平均,提供公平教育環境,比僅有一、兩所明星大學重要。亞洲國家,包括南韓和大陸都在拚所謂的世界百大一流大學,愛爾蘭所講求的卻是每個大學都應有嚴謹的教育水準,並維持通才教育的平衡公平和水平。

愛爾蘭人天性樂觀,他們不能明白我們「苦中作樂」的哲理,因為快樂似乎生長在愛爾蘭人的血液裡。一九九○年,愛爾蘭進入世足四強,結果愛爾蘭敗給義大利,輸了那場球。可是,愛爾蘭人對自己球隊表現實在太滿意,所以,輸球後,依然留在場內狂歌高唱,愛爾蘭人帶勁的表現,讓一些弄不清楚情況的人忍不住問,「他們贏了嗎?」,「不,他們輸了!」。

「不是成功引導快樂,是快樂引導成功」,愛爾蘭樂天性格,過去總遭歐洲國家嘲笑為無可救藥。但如今,愛爾蘭證明,樂觀進取是成功的另一要素。

如果上帝沒有創造威士忌,世界將為愛爾蘭所統治。以前西方政界喜歡拿這句褒貶皆具的話大開愛爾蘭玩笑。如今,酒瓶對愛爾蘭人還是很重要,因為失去引伴飲歡的愛爾蘭,就不是愛爾蘭了,但他們已經不再是個宿醉不醒的醉漢。(本系列完)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69576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