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梅峰臺中市長政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家國主義失業資料】(轉貼)施洛德即將失業?
 瀏覽35,005|回應183推薦2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早早安(顏俊家)
Vi

失業問題 七年難解 施洛德即將失業?


歐洲特派員 陳玉慧

德國總理施洛德廿二日晚間突然宣布,原訂於二○○六年投票的總理大選將提早於今秋舉行,德國境內政治風向球突然轉向。右派基民黨黨主席梅克爾女士有機會挑戰施洛德,並成為德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總理。

施洛德突兀的決定來自他所領導的社民黨在北萊茵省地方大選大敗,至此,施洛德的社民黨和共同執政的綠黨已在地方政府選舉中全面落敗,意味他如果繼續執政,已得不到任何一個地方政府的支持,跛腳的情況已惡化至全面癱瘓。

德國最近有條社會新聞讓全國深受震撼。一對中年德國夫婦長期失業,一直靠失業金過活,但施洛德政府推出的哈茲失業解決專案申請程序複雜,這對夫婦在仔細讀完哈茲案的申請程序後發現,不但他們未來的工作機會幾乎毫無指望,甚至也不再符合申領失業救濟金資格,在絕望的心情下,這對夫婦當晚留下遺言控訴政府,雙雙自殺身亡。

德國經濟成長率停滯在百分之一不前,失業率居高不下,目前有五百萬德國人失業,在施洛德執政近七年以來,景氣每況愈下,一九九八年選前他信誓旦旦把自己塑造成解決失業問題專家,到了二○○二年大選卻只以八千票險勝連任。七年前,施洛德因失業問題而取代執政十六年的總理柯爾,曾幾何時,他可能也要為失業問題提早下台。

廿二日晚上,當北萊茵省大選選情明朗化後,施洛德在短短一小時內做出令許多人不敢置信的決定,他在決定前並未告知出身綠黨廣受民意愛戴的副總理和外交部長費雪,許多綠黨重要成員由驚訝到失望憤怒,綠黨主席羅絲和費雪隨後表態全力支持重選。

社民黨內對施洛德決定的反應兩極化,但黨主席穆特費辛廿三日再度呼籲黨內團結,以贏得大選。政治觀察家對施洛德的決定並不看好,一般認為,施洛德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提早重新舉行大選,但民意對施洛德政府相對不滿,施洛德的支持度已降至有史以來最低,重新大選無疑是自殺。

施洛德在六年半年間宣稱走新中間路線,將致力拉進貧富差距,改善社會福利,更倡言解決失業問題;但檢視他過去七年的執政成績,幾乎全不及格,他還公開表示,錯全是過去的執政黨造成,國庫赤字也是過去政府留下,過去的執政黨是黑金黨,他做的已不錯了。談到自己第二屆只以區區幾千票贏得大選,施洛德的反應是,多一票也是贏,「不然要怎樣?」

施洛德的說法令人有似曾相識的感受,不但新中間路線再也不必提起,德國經濟停滯了十年,似乎也與施洛德毫無干係。如果這樣德國選民讓施洛德再當選,那才真讓人跌破眼鏡。

【2005/05/24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8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64496
 回應文章 頁/共1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白人、少數族裔 財富差很大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白人、少數族裔 財富差很大

美國白人家庭和少數族裔家庭的財富差距又擴大。圖為去年感恩節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右)和夫人在華盛頓的食物銀行發食物給弱勢家庭過節。
路透

丕優研究中心12日公布研究報告顯示,經濟復甦並未為美國各族裔帶來同等利益,導致白人和少數族裔家庭近年來財富差距更加擴大。

2010年美國白人家庭的中位資產是黑人家庭的八倍,去年擴大到13倍;白人與西班牙語裔家庭的財富差距也從九倍擴大到超過10倍。

研究人員發現,白人與非裔的財富差距已達到1989年以來的最高點,白人與西語裔的財富差距則達到2001年以來的最高點。

聯邦準備理事會的消費者財務調查顯示,2013年美國一般家庭的資產扣掉債務後,大致擁有8萬1400美元淨值。

經濟衰退導致股市崩潰和房價暴跌,使美國所有家庭淨值嚴重縮水。2007至2010年,美國家庭的中位淨值銳減39%。

研究人員現在探究經濟復甦對家庭財務的影響,並證實許多人的感受:經濟復甦步調沈緩而又不均。

2010至2013年,少數族裔家庭中位收入減少9%,白人家庭只減少1%。研究人員認為財富差距擴大可能是一些因素所致,包括收入減少、儲蓄率降低、各家庭擁有的資產性質不同。

經濟衰退結束以來,股票之類的資產比房價更快速復原,而白人家庭比少數族裔更可能擁有股票,並隨著股市劇漲更加有錢;受到房市崩跌衝擊最大的少數族裔,財富則持續減少。

2010到2013年,白人家庭擁有房屋的比率從75.3%降到73.9%,少數族裔這種比率則從50.6%降到47.4%。 

【2014/12/13 聯合晚報】

驚人民調 18%美國人:一生負債難清

信用卡網站CreditCards.com在11日公布調查顯示,約18%的美國人感覺一生都無法擺脫負債,43%身背債務的人預期,61歲以後仍有債務負擔。

老年人的負債壓力更大,31%年逾61歲的人認為欠債永遠還不清。這項調查包括房貸債和信用卡負債。從2001到2011年,65歲以上老年人的中位房貸債務增加了82%。

但年輕人對還清欠債更感樂觀,調查顯示,認為永遠還不了欠債的18至29歲年輕人只占6%。信用卡公司網站副總裁法默說,年輕人對還清欠債持樂觀態度,可能只是他們的美好願望,每個年齡段都有人認為,還清欠債是舉手之勞的輕鬆事。

調查認為,38%的美國人將在今年的節日購物季背上債務,15%的白人表示將一生都將負債,認為負債到死的非裔和西語裔分別占9%和8%。

年齡50到64歲的人群中,44%負有節日購物債,為各年齡群之最。年收入超過7萬5000美元的家庭,更可能背負節日債。

與去年5月的調查相比,如今認為負債到死的人幾乎增加了一倍。法默說,持這種看法的人是因季節的不同而變,民眾通常在春季較感樂觀,許多人到5月才付清節日購物債。

今年的調查表明,55%的人認為一個月即可還清節日購物債,74%的人認為需三個月,只有5%的人表示,要用一年才能還清節日購物債。

期盼加薪是對還清欠債樂觀的另一原因,儘管收入並沒有隨著就業的增加而提高,但每周的平均收入過去一年提高2.4%,通貨膨脹率只有1.7%。

調查是訪問美國本土1001個成年人的結果,正負誤差為3.6個百分點。 

【2014/12/12 世界日報】

經濟悲觀 美國人哀嘆「很難熬出頭」

雖然美國經濟情況改善和工作機會增加,但「紐約時報」的最新民調顯示,一般民眾對勤奮致富和力爭上游的展望,卻比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更為悲觀。

這項民調旨在探討美國民眾對各種經濟事務和財務的看法,並發現只有64%的人仍然相信美國夢,創下大約20年來的最低點。連2009年初金融危機最嚴重時,都有72%的美國人仍然相信只要勤奮工作就能夠生活富足。

俄亥俄州一名退休公務員說:「情況已今非昔比,不只較低層生活難過,中下階層也很難熬出頭。現在的政治人物根本不清楚福利計畫的用意,不知道協助貧民購買食物也是在資助農民,只顧裁減扶貧計畫。」

儘管對攀登社會階梯感到悲觀,大多數民眾卻擔心華府管制太多扼殺經濟活力,甚至超過對貧富不均的關切。

雖然經濟學家和兩黨政治人士都對美國富裕階層與中產階級差距不斷擴大表示不安,可是接受調查的民眾卻有42%擔心管制過度會影響經濟成長,認為這比管制太少可能造成財富分配不均更嚴重,只有38%認為缺乏管制會造成更大的問題。

紐約州尼加拉瀑布市一名已退休社會學教師說:「我不懂財富分配不平等的意思,要每個人所得相同是不可能的人,這種想法根本荒唐。要求經濟平等絕不可能。」

不過,只有52%民眾認為美國的經濟系統很公平,讓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追求成功;45%認為現有體制不公平。家庭所得較高的人,更可能認為體制公平。。

民眾對「富有」的定義也似有很大的出入。26%的東北部居民認為家庭年所得在10萬到19萬9000元之間才算富有,中西部則有22%的人認為家庭年所得不到10萬元也可能算是富有。只有7%的人認為四口之家年所得必須達到百萬才算富有。

接受調查者幾有一半認為美國經濟情況良好,不過多數人認為經濟一直停滯不前,雖未惡化也沒有改善。這可能是因為幾有六成的人家庭財務維持原狀。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擔心沒有足夠財力頤養天年,30至64歲的人更擔心這點。 

【2014/12/12 世界日報】

對中貿易逆差打擊 美喪失320萬工作

美國經濟政策學會(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11日發表名為「中國貿易,外包及工作機會」(China Trade, Outsourcing and Jobs)的報告,指2001年到2013年期間,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已經造成美國因此被取代或喪失320萬個工作機會,其中加州、德州、紐約、伊利諾、賓州為流失最多工作前五名。

由於商務部部長普利茲克(Penny Pritzker)、美國貿易代表弗洛曼(Michael Froman)以及中國副總理汪洋都將出席的第25屆中美商貿聯委會(JCCT),16日將在芝城召開,這項報告出爐後,讓這場中美商務高層會議更受矚目。

這份統計數據顯示,2001到2013年間,在美國減少的320萬個工作機會中,三分之二屬於製造業,換言之,兩國貿易逆差的結果,讓製造業在10年間,減損240萬個就業機會。

而電腦及電子零件業在這10年間,足足減少124萬9100個職缺,占39.6%。

前10個受中美貿易逆差影響的州別及職位減少,分別為加州(56萬4200個)、德州(30萬4700個)、紐約(17萬9200個)、伊州(13萬2500個)、賓州(12萬2600個)、北卡羅萊納(11萬9600個)、佛州(11萬5700個)、俄亥俄州(10萬6400個)、麻州(9萬7200個)及喬治亞州(9萬3700個)。

經濟政策學會的商貿與製造政策研究主任史考特(Robert E. Scott)強調,與中國的貿易,讓全美50州及哥倫比亞特區的就業市場都受影響,美國製造業更因此元氣大傷。

他建議,如果民意代表及官員們真的關心支持製造業的發展與工作,必須終結與中國不公平的貿易政策,包括操縱貨幣政策、關稅與非關稅壁壘、非法產業補貼、反傾銷、工資與勞工權利等,都抑制了美國出口的成長。

此外,跨國公司迅速增長的外包經營方式,更讓中國進口美國的商品數量如洪水入侵,均為美中貿易逆差遽增主因。

報告中提到,與中國貿易逆差產生的影響,並不局限直接的工作機會損失,因為低工資國家的競爭,也拉低美國工資水平,同時降低企業廠商的議價能力,對美國整體經濟帶來相當影響。 

【2014/12/12 世界日報】

跟著就業走 美國移民湧郊區

美國移民人口愈來愈向四方擴散,與十年前相較,有更多移民定居郊區。專家預測,這個循序漸進的長期趨勢,再加上歐巴馬總統最近宣布移民行政令的影響,將使美國各地社區未來呈現迥然不同的面貌。

布魯金斯研究所根據2000至2013年的普查數據分析,2000年,半數以上移民居住全美最大都會區的郊區,如今由於更多移民遷居郊區而非聚居都會中心,使此比率擴增至61%。

該研究所都會政策計畫資深分析師威爾森說:「在就業機會往郊區遷移之際,移民也開始追逐負擔得起的住屋、優秀學區、良好治安、上班方便,理所當然地,他們也往郊區搬遷。」

威爾森說,與一般美國民眾相較,依然有更多移民居住都市或郊區,但他們往郊區遷移的趨勢卻明顯得多。以致,過去數十年一向包容移民的芝加哥、洛杉磯等大都會區,都市移民人口依然很多,但郊區卻有更大的移民成長空間。

在外國出生人口的成長最多的都市中,華府和亞特蘭大名列前茅,而這兩個城市的移民增長幾乎都在郊區。人口普查局和白宮預算管理局對都會區的定義,左右了這項排名,例如華府都會區將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馬里蘭州費德烈郡、西維吉尼亞州一小部分都囊括在內,都會中心僅占極小部分,因此其郊區移民人口的激增,自然會使該都會區的移民人口上升。

威爾森並指出,有九個主要都市的郊區都明顯看到移民人口成長的趨勢,這些都市包括芝加哥、克利夫蘭、洛杉磯、鹽湖城和亞特蘭大。

移民往郊區遷徙,部分得歸因於「逐業而居」,哪裡有就業機會就往哪裡搬遷。移民政策研究所美國專案主任凱普斯說:「這不僅是郊區化,而是跟隨美國整體經濟的趨勢。這也是非常區域性的現象,例如德州經濟景氣大好,德州都會區的移民人數也隨之暴增。」

在全美各都市中,德州休士頓是成長最迅速的都會區,也是在經濟衰退後仍保持繁榮的少數城市,自然吸引包括移民在內的外來人口移入。休士頓的移民人口自2000年以來成長了約六成,其140萬移民人口占總人口約四分之一,它也是移民成長最多的25個城市中,移民人口破百萬的三個城市之一,其他兩個是邁阿密和華府。

自2000年以來移民成長率最大的各城市,大多是規模較小的城市,由於其移民總人口不多,即使小規模的移民遷入都可能使得其面貌出現大幅改變。

目前,許多東北和中西部規模較小城市已經因為移民的遷入,扭轉了老化人口形成的經濟衝擊。凱普斯說:「由於最近移民人口的成長,為製造業、服務業注入生命力,使部分新英格蘭較小城市猶如浴火重生。」

在經濟衰退前,東南部因房市榮景,營建業就業機會不虞匱乏,吸引更多移民湧入;經濟衰退之後,東北部的移民人口成長則較快,主要是受到低薪服務業和旅館業就業機會的吸引。凱普斯說,未來全美各地移民的遷徙,將持續受到就業的牽引。 

【2014/12/12 世界日報】


美報告:青年高教育低收入 影響深遠

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公布報告指出,美國年輕世代面臨高教育、高失業與低收入的衝擊深遠,除了遲婚與難以獨立外,財富累積與退休計畫都受到影響。

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JEC)30日公布報告顯示,2003年美國25至34歲的千禧世代中,約4成已成家,2013年下降至37.2%。

相同期間,2003年,11%的千禧世代仍與父母同住,10年後為14%,提高3個百分點。

隨著經濟結構改變,美國年輕世代傾向遲婚或不婚,與父母同住,延後獨立;同一時期,減除通貨膨脹後的實際收入降低10%,失業率則達17%,遠高於5.8%的全國平均數,也高於2008年金融風暴前的12%。

國會報告顯示,美國千禧世代一如全球年輕族群,面臨高學歷、低就業與低薪資水準的困境;63%的美國年輕人擁有大學教育學位,較1994年接受高等教育同齡族群的52%,增加了11個百分點。

過去20年間,美國院校學費大幅提高,年輕世代教育成本增加,隨資訊化與工作外移,社會新鮮人一職難求,畢業即失業,學貸纏身,難以成家立業。

報告分析,美國千禧世代受經濟環境變遷衝擊,影響深遠,年輕人即使後來因景氣回春,找到不錯的工作,但長期收入偏低,仍將影響財富累積與退休準備。 

【2015/01/01 中央社】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253706
青年失業與服貿關係很小,主因在性別平權女未主內!(轉貼)學運反高潮:原來還是台獨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運反高潮:原來還是台獨

學運提出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民間版》,儼然是《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台獨版》。這是三一八學運最大的反高潮,原來,搞來搞去還是台獨那一套。

學運主張「先立法/後審查」,這個《監督條例民間版》(現改稱《兩岸協定締結條例》)以「兩國論」為架構,其極盡刁難又以幾乎能使未來兩岸任何協議皆簽不成為目標,更欲對已簽成的所有協議翻案否決;倘若此一「民間版」即是這場學運的政治宣言,則這場學運其實是「換一塊路牌的台獨」。

其實,台獨何必如此折騰台灣人?只須宣布民進黨若再執政,即啟動ECFA第十六條的終止條款,讓一切歸零即可,何須訂此《兩岸協議簽不成條例》?

這場學運的基礎群眾心理不是台獨,而是新世代對國情的憂慮與不滿,對兩岸關係的恐懼與猜疑,及對己身前途的徬徨與焦慮等等;幾名學運發動者引爆了積澱已久的情緒,不料卻給了大家一個「重新回過頭去搞台獨」的答案,這難道不是令人錯愕的反高潮?

對兩岸關係的恐懼與猜疑,確實普遍存在於台灣民間;許多支持服貿的民眾,對兩岸關係的警覺也不下於反服貿者。雙方的差別不在有無警覺,而在所主張的對策不同。挺服貿者主張迎向全球化的挑戰,用全球化的成果來節制兩岸關係;反服貿者則是「逃中/避中」,進而「逃全球化/避全球化」,最後遁入「鎖國/台獨」,才會出現這種《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台獨版》。

林飛帆在凱道談話指出,「我們的行動,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之間,也做了新的定義」。然而,什麼是他的「新定義」?是「戒急用忍」嗎?是「正名制憲」嗎?是「一邊一國」嗎?是「用三分之二的高門檻阻禁兩岸一切協議」嗎?這些若就是隱藏在「民間版」下的「新定義」,則其中哪一種「新定義」不是已經被驗證為根本行不通的「老辦法」?那又何新之有?

這場學運掀開了大家都深覺憂慮的問題,主事者卻誤認為或誤導為「換一塊路牌的台獨」就是能解決問題的「新定義」。全球化才是台灣面對的真正問題,兩岸關係固使台灣的全球化課題更形複雜;但不面對大陸,就不可能全球化;不全球化,就無以節制大陸。因此,台灣必須選擇「迎對」或「退卻」。仔細觀察可知:這場學運在「反馬」的剽悍表象中,內藏的卻是「逃中」的失敗主義。其實,「恐中/懼中」是台灣人的共同心理,「反中/抗中」亦是台灣人的共同警覺,但「逃中/避中」卻是「失敗主義」;在失敗主義之上,不可能構築任何有建設性、有發展性的「兩岸新定義」及「全球化生存戰略」。若走上台獨的回頭路,更是必敗無疑。

因而,這場學運並未對「反中/抗中」提出任何新對策;只是將「反馬」炒作成「抗中」,將「反國民黨」炒作成「反共產黨」,亦即又把空泛八股的「抗中」轉移為殘暴的「內鬥」而已。倘若這場學運的政治宣言就是「再回頭去搞台獨」,則這場學運的戲劇性雖然很高,其實只是複製了台灣不斷上演的「老戲碼」,看不出任何新意。

這場運動若只是捧紅了兩名二十多歲的學運領袖,這個社會承付的代價未免太大了。但如果學運的參與者與觀察者驀然回首,能發現這場學運其實只是恐懼心理及失敗主義的台獨鎖國老梗,則這個「見山又是山」的過程,也算是讓大家又增長了一些政治見識。

學運欲以《兩岸協定締結條例》作為這場太陽花學運的法律印記,這要看學運要角的堅持程度如何。即使聽任立法院以藍綠惡鬥來面對這個版本,恐怕已不可開交;倘若學運要角堅持立院非通過此一版本,那就更難以收拾。

這一代「全球化世代」的生涯確實十分辛苦,西班牙沒有「兩岸問題」,青年失業率達五十七‧七%,整個歐元區亦達二十四‧二%。因此,台灣青年應認知,「全球化」及「兩岸問題」不是馬英九一個人造成的,且不解決兩岸問題就很難解決全球化問題,而不贏得全球化的挑戰即難以節制兩岸關係。因此,台灣新世代絕對不能有「逃中/避中/逃全球化/避全球化」的失敗主義心理,而應知無論對兩岸競合或全球競合而言,皆須有「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的迎戰決志。

【2014/04/1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學運反高潮:原來還是台獨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03420.shtml#ixzz2ySVcV1wf 
Power By udn.com 
[文章分享]


美、日、歐薪資都倒退,全球搶救低薪潮

【2014/04/07/遠見雜誌/林佳誼】

台灣人加薪不容易,美國、日本的實質薪資也倒退十幾二十年,歐洲各國的低薪族數量更是驚人,搶救低薪成為全球運動。

近年來台灣人熱烈討論的薪資倒退,其實並不是台灣的獨特現象,早就已經是全球共通的問題。2013年8月,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PI)一紙報告指出,美國實質薪資退回2000年水準,12年來多數勞工所得原地踏步。2013年日本勞工平均月薪31萬4054日圓(約台幣9萬3804元),創1990年以來新低。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歐洲。你恐怕很難想像,身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幾乎全歐失業率最低的德國勞動市場,低薪族數量卻是高得嚇人。

熟悉的中產階級時代,已經結束了

過去幾年歐債危機期間,德國經濟仍能維持成長,背後有項主要原因很諷刺,就是薪資成本低,使得出口競爭力提高。德國有所謂「短工」(mini-jobs)制度,容許雇主每月最多支付450歐元,且無需負擔員工的社福保險費用。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統計,2012年德國有將近800萬人,月薪不到450歐元(約台幣1萬7774元),從事極低薪或短工型態的工作,與20年前相比幾乎多了一倍。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德國專家凱普勒(Andreas Kappeler)就說:「德國在1985到2008年間,薪資高低差距的擴大幅度,是OECD國家之最。」而深受歐債陰霾影響的西班牙,過去幾年年輕人失業率甚至將近一半。西班牙EADA商學院與顧問公司ICSA聯合調查,2013年西班牙資深主管平均年收入仍增加近7%,至8萬330歐元。但一般勞工年收入則向下沉淪。中階主管年薪年減3%,至3萬6522歐元。其他基層雇員則年減0.4%,落至2萬1307歐元。

「過去7年間西班牙最慘的是一般基層雇員,購買力下降4.7%,但中階主管更慘,足足倒退8.6%,」EADA商學院教授科斯塔(Jordi Costa)接受西班牙媒體採訪時指出。

眼前所看到的,已經是一個跨國性的勞動市場崩壞。被《彭博商業週刊》譽為全美最炙手可熱的經濟學家柯文(Tyler Cowen),2011年出版《大停滯》一書時就指出,就業與薪資市場的秩序已徹底改變。過去人們習以為常的安穩中產階級時代,已經結束了,無論你的收入、你的生活,或是所能給予下一代的栽培,都不再保證安全穩當。

法國巴黎經濟學院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也在新書《二十一世紀資本
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暫譯)中表示,資本主義演變至今,透過資本利滾利收入的人,早已比依賴經濟增長的人,也就是一般的受薪階級,財富累積得更快。

三大結構性因素,讓各國都加不了薪

根據30個已開發國家組成的OECD統計,從1980年代開始,會員國的經濟收入中,勞工所分得的經濟果實「勞工占比」(labour share),就持續萎縮。1990年代初期,有66%經濟所得由勞工分享,到2000年代已經下滑至62%。意味著生產力成長無法轉換為薪資成長,更多流向資本家手中。《經濟學人》警告,隨著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未來勞工從經濟大餅中分到的比例,恐怕還會更少。

單一國家勞工難加薪或許是個案,但從美國、歐洲到亞洲,各國勞工都落入同樣困境,意味背後必然有結構性的原因。

衝擊1〉隱形雇用成本攀升,壓縮薪資增幅

首先是,隱形雇用成本不斷攀升。面對外界指摘不加薪,各國企業界經常喊冤是社福保險和稅收等隱形雇用成本不斷攀升,才壓縮實際薪資增幅。例如美國俗稱「歐巴馬健保」的「平價醫療法」(PPACA)自2014年1月1日上路。根據美國聯邦醫療服務中心估計,2021年前美國健保開支將攀升到近5兆美元。這筆鉅額開銷將擠壓基礎建設、軍備支出,有礙維持企業競爭力,也可能使所得不均擴大。

不過左派人士則主張,工會無能、政府傾向資方,才讓勞工成為犧牲者。以日本為例,工會組織年年按例「春鬥」,與雇主進行勞資談判,但過程往往流於形式,2002年來,春鬥談成的實質薪資調幅幾乎是零,直到今年才在安倍經濟學加持下出現轉機。

衝擊2〉窮國廉價勞工拉低全球薪資水準

第二個調薪難的原因是全球化襲捲。已開發國家勞工常把問題怪罪於窮國廉價勞工搶走原本屬於他們的工作,並拉低薪資水準。這說的沒錯,學界研究也證實全球化讓先進國家勞工首當其衝。

世界銀行前經濟學家、現任紐約城市大學教授米拉諾維奇,根據1988年∼2008年間全球化對所得帶來的影響,把全世界分成兩組贏家和兩組輸家。兩組贏家分別是美國、歐洲、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的富人,和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中產階級勞工。這兩組贏家都享受到了全球化帶來好處。

然而同時,先進國家與東歐國家的一般中產階級,以及非洲等地赤貧人口,卻成了全球化趨勢下的輸家。他們的所得停滯,甚至不增反減

衝擊3〉科技崛起,大量取代勞力與腦力

第三個原因是科技日新月異,大量取代了人類的勞力與腦力。《大停滯》作者柯文2013年9月在新書《中等的結束》(Average is over,暫譯)中宣稱,自動化、科技化對於就業市場的衝擊才正要開始。從無人車到智慧型家用產品,層出不窮的創新將使更多既有工作消失。過去,最容易受到科技衝擊的,是那些重複性高的例行性工作。但隨著電腦運算能力突飛猛進、大數據時代來臨,自動化浪潮將捲向全球數以億計的專業人士。

英國牛津大學2013年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未來20年內將有47%現存職業面臨自動化導致的工作機會流失。該份報告列出的高危險職業,還包括會計/審計(20年內工作流失機率高達94%)、技術文件撰寫人員(89%)、民航機師(55%),以及經濟學家(43%)和醫療技師(40%)等專業人員。都是過去不受機器化影響、收入中上的白領專業人士。

「這是一場電腦和人類的競賽,而人類必須贏」「我們必須找出人類的真正擅長之處」,美國科技巨擘谷歌執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1月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也說。他把當前狀況與工業革命時期相提並論,隨著更多工作自動化,未來20∼30年,就業將成為各行各業最大難題之一。

面對低薪浪潮 各國政府奮力迎戰

面對這個空前變局,到底該如何迎戰?施密特建議,各國政府應該把更多資源投入教育和創業。唯有透過教育提升人力素質和技術水準,才能培育出能夠因應自動化浪潮變局的勞動大軍。此外,政府也應該對創業者提供更多支援,因為未來引領產業變革的,很可能不是目前檯面上的大型企業,而是你我都還不知道的小型新創業者,就業機會也將來自這些尚未出現的雇主。

例如已開創出一波就業熱潮的美國頁岩氣革命,領導者就是小型新創企業,而不是殼牌(Shell)或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等已把持市場數十年的石油巨擘。也有愈來愈多優質企業企圖用高報酬來提振員工士氣,希望員工愈滿意,企業愈賺錢。

例如美國第二大零售通路商好市多(Costco)就以提供業界最高薪資提升員工提高滿意度與服務品質,獲利與成長均比第一大零售通路商沃爾瑪(Walmart)高。

縮短美國貧富差距 是歐巴馬頭號任務

面對低薪浪潮,各國政府也紛紛希望企業加薪。以美國為例,縮小貧富差距已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第二任的頭號任務。他大力提倡將法定最低薪資從每小時7.25美元調升到10.10美元。為什麼歐巴馬這麼急切?因為根據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PI)報告,2012年美國勞工週薪中位數768美元,經通膨調整後恰好倒回2000年。

進一步從時薪收入角度分析,2000∼2012年間,美國所得後60%的大多數勞工實質薪資倒退0.2%,最後20%的低所得者更大減4.5%。但在此同時,前10%的高所得者卻仍享有11%的增幅,形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兩極。

薪資停滯、所得分配不均,導致中產階級快速消失,淪為無產階級,已經成為美國經濟與政治的最大危機。反映貧富差距的美國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在2012年創下46年統計以來新高紀錄。哈佛大學勞動經濟學家卡茲(Lawrence Katz)甚至宣稱,「美國中產階級已經崩解。」

日相安倍軟硬兼施 整體薪資漲幅僅0.1%

跟歐巴馬一樣,希望企業調薪的還有日本政府。日本目前實質薪資水準已退回23年前,情況比台灣嚴重。因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自2012年底上任以來,千方百計、軟硬兼施要求企業加薪,歷經一年努力後,終於在2014年開春收到第一張成績單。

雖然幅度微乎其微,只有0.1%,但今年1月已是日本勞工基本底薪睽違22個月來的首度成長。只是,若加計獎金和加班費後的整體薪資,反而下滑了0.2%。儘管近來豐田汽車、日立、東芝等大型企業均表態調薪,但這波加薪潮的力道恐怕相當薄弱。安倍仍會持續呼籲企業加薪。

整體而言,改變教育制度、鼓勵新創企業與拿出激勵企業加薪的手段,是目前各國專家與政府一致的解決對策,值得台灣參考。

「救失業 我施政無方」 歐蘭德可能不再選

法國總統歐蘭德今天坦承自己在政策上或有過失,尤其是未能降低失業率;他說,「若我無法在任期結束前降低失業率,你覺得我還會(在2017年大選)面對法國人民嗎?」

歐蘭德的5年任期剛過一半,他晚間透過90分鐘的電視訪問表示,他不去想2017年競選連任的問題,現在問這個也太早,而且還說「你們都看到我的支持率了吧?」

歐蘭德的支持率創下第五共和總統的最低紀錄,目前僅有13%。但他說,他任期內最糟的一天,是法國公民古戴爾(Herve Gourdel)在非洲被恐怖分子斬首的那天。

他坦承自己在政策上或許有過失,尤其是未能降低失業率,他原預計失業率會在去年底降低,但沒有實現,讓很多人失望,也讓他自責。在財務政策上,他說,明年起到他任期結束前,不管對哪個族群,都不會再有額外的稅。歐蘭德也對巴黎申請2025年的世界博覽會主辦權表示支持。

有關他的私生活,歐蘭德僅表示,過去的生活很愉快、平靜、幸福,是很美好的人生,他選擇參選總統,這個決定要以他一部分的私生活為代價,但總統一職是很美妙的任務。 

【2014/11/07 世界日報】

紐時:美25-54歲男性無業者日多

紐約時報11日報導,從1960年代末期以來,美國愈來愈多25-54歲的男性沒有工作。以25-54歲的男性人口而言,無工作男性比率從1960年代末期的5%,到2000年上升為11%,今年再增加為16%。

紐時指出,美國人口統計局每個月都調查無業者的狀況,他們發現24-54歲男性無工作的主要原因有:

‧在學:自2007年以來,多數因在學而未就業的男性,似乎主要是因為找不到兼職工作而繼續念書,而非因為要念書而不工作。

‧照顧家人:目前因照顧家庭及家人而不工作的男性,已是2000年時的兩倍。

‧失能:在無業男性中,約20%自稱失能,50歲以上自稱失能者尤其大增。

‧退休:自2000年以來,25-54歲男性中,提早退休者略增;但55歲以上人口延後退休的情況不減反增。 

【2014/12/12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075583
(轉貼)日本/就業冰河期…百封求職信 面試沒半次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日本/就業冰河期…百封求職信 面試沒半次
錯過新卒期 日大學畢業生求職恐難翻身 / udnnews

圖為一群東京大學畢業生,一起將學士帽拋向天空,慶祝順利畢業。 圖/聯合報提供

三月底的東京,大學畢業生在盛開的櫻花下踏出校門。老一輩的人說,花中最美是櫻花,人中極品是武士。好的武士要像櫻花,花開時轟轟烈烈,凋零時唯美不戀棧。對應史上不算好的年代,日本青年更需具備堅強的武士道精神。

「今後你們的人生,有四十年要在職場度過,」東大校長濱田純一對畢業生演說。堅強,是濱田傳授給東大生的社會生存法則。六十三歲的濱田,出生於戰後嬰兒潮,他們締造戰後經濟奇蹟,是終生雇用制下的「企業戰士」、「猛烈社員」。但適用濱田那代的日本法則,對這代年輕人來說,全變了樣。

日本人從小拚命補習、擠進名校窄門的關鍵理由,就是希望日後能在激烈的求職競賽中,搶到大企業的金飯碗。 圖/聯合報提供
四十年職涯 燦爛櫻吹雪

先進名校、再進大公司,曾是日本普遍認定的人生之道。但就業冰河期延續至今,即便是人生勝利組的東大生,也難保證前途光明。

根據日本總務省勞動調查,今年二月日本失業率百分之四點三,每位求職者對應不到一個工作機會。以勞動市場中,較獲青睞的大學應屆畢業生來看,今年約五十六萬人,有效職求人倍率雖提升至一點二七,高於去年的一點二三,但仍是十二年來次低,足見就業冰河期尚未明顯融冰。

錯過新卒期 求職多鬱卒

日本企業傳統偏好採用大學應屆畢業生,即所謂「新卒(應屆畢業生)一括採用」,一旦錯過新卒期,求職難度將大大攀升。於是,不少大學生帶著「終生一試」的高壓心情,盼能在激烈求職競賽中,擠入社會窄門。

獨立行政法人勞動政策研究研修機構研究員小杉禮子表示,不少人寫了上百封的求職信,在企業層層篩選後,可能換不到一次面試機會,「如此競爭激烈,也難怪有愈來愈多中途放棄求職的大學生。」

經濟不景氣,只能打工謀生,圖為一名女性在街頭發送傳單。 圖/聯合報提供
文部科學省調查(相當於我教育部)指出,二○一一年大學畢業生未就職率高於二成。

小杉推估,若是扣掉已轉入非典型就業的打工族、以及參加司法考試學生與死亡不詳者,「當年未順利從學校跨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占全體畢業生一成五左右,約有八萬多人。」

打工拚三餐 滿街飛特族

她指出,這些中途棄權者,錯過黃金求職期,有些人可能成為靠打工過活的飛特族、派遣族,甚至是成為不工作、不上學,也未接受職訓的尼特族。調查顯示,截至去年底,日本約有一百八十萬飛特族,以廿五至卅四歲者為大宗。派遣族有九十萬大軍;尼特族則是六十三萬人。

而包括飛特族、派遣族在內的日本非典型工作者高達一八一三萬人,占勞動市場三分之一強。

窮忙過一生 武士已凋零

日本暢銷書「窮忙族」作者門倉貴史推估,一位正職員工從工作到退休,約可賺到二億日圓,非典工作者終生所得不過是正職員工的五分之一。更別說是尼特族,時間一長,終身所得所剩無幾。

年輕人的求職困境,是已進入少子化、高齡化社會的日本,必須時時警惕、趕緊推出作為的關鍵時刻。

日本這一代的年輕人,人生才剛過四分之一,若是無法重拾希望、活力,好比錯過了花期,來不及轟轟烈烈,就已經凋零。

【2013/05/28】

英國/零工無敵何必養正職 企業緊縮求生
台商蔡惠玉。 特派記者潘俊宏/攝影
從倫敦、伯明罕到曼徹斯特,到處可見辦公大樓招租的廣告,曼城是英國最大工業城,廠房出租的廣告到處都是,英國台商感受特別深刻,以前找個貨車司機,徵才訊息公告一兩周後只有10人來應徵,現在只要一天就能收到上百封面試信,顯示企業倒閉出走後,只剩失業者留下來。

已經在英國經商超過十五年的台商蔡惠玉就說,現在的景氣跟以前根本不能比,企業想活下來都很難,緊縮人事支出的狀況下,就是以最少人力做最多的事。從事電腦器材進口貿易的余祖揚也說:「能不裁員就萬幸了,更別說要加聘人手。」

余祖揚以自己的公司為例,創業3年,擁有13名員工,營業額8000萬台幣,雖然想要擴充規模,但每一步都得小心謹慎,尤其是看到周邊工業區的大廠紛紛出走,危機意識更強烈,「招聘新員工」等業績穩定再說吧!

余祖揚分析,過去景氣好,生意很好做,對企業來說,多聘僱人力,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但現在大環境很差,每一分錢都要斤斤計較時,多聘僱一個人,就是多一份支出,而且英國勞動權高漲,各種福利都不能少,否則被政府一盯上,抓到違規動輒幾千英鎊的罰款會讓企業自己關門大吉,對企業主來說當然是盡量縮減人力開銷。

蔡惠玉也持相同看法,聘用長期雇員有各種不同的支出,包括福利、保險等,現在景氣差,尋找人力的方式,當然是直接找臨時工,有人力仲介負擔各種繁瑣的行政事務,如果臨時工態度不佳,還可以隨時更換,成了企業最佳幫手。蔡惠玉強調,公司運作還是要有自己的員工,只是能省則省,大環境不佳就是得做出調整,精簡人力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余祖揚分析英國的青年失業問題,面試過上千位新人,他說:「印度裔、波蘭與立陶宛的求職者最積極,有能力有學歷,相形之下,純英國人最難帶,要求最多,時間一到就下班,即使有加班費也不願意為公司多做一些,因為自己的時間最寶貴。」他強調,英國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其實有很多工作機會是被外國人搶走的。

在曼徹斯特,波蘭人大舉進軍,取得身份後,願意做最基層的工作,不抱怨,只要有好的待遇,再重的粗活都願意做,這是英國年輕人做不到的事,蔡惠玉認為,這就是一種就業市場的排擠效應。

【2013/05/28】

日本/安倍三支箭 挺青年就業
圖/聯合報提供
今年一月在日本成人式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年輕人熟悉的網路通訊軟體line,丟了幾道提問,「各位有著怎麼樣的夢想?」「期待日本成為怎樣的國家?」安倍盼年輕人能給他意見,作為施政參考。

安倍收到那些回應不得而知,不過,不少青年對於政壇上長期出現的老人政治及更迭過快的內閣,多不抱期待。日本青年或許更務實等待,當「安倍經濟學」奏效再說。

「喜歡安倍嗎?」卅六歲上班族松田康沉思了一下,他拿出紙筆劃出安倍的政治光譜, X軸寫經濟, Y軸寫愛國主義,「安倍三支箭看起來有模有樣,但是卻在國際政治立場上對抗中國,會有效嗎?」「很難從喜不喜歡的觀點來回答。」

松田是俗稱「冰河期世代」青年。會有這樣的標籤,是因為他在大學畢業那一年,日本企業在歷經長年不景氣,減少釋出職缺,令不少人求職碰壁。不過,他糾正,「我在二○○○年春天畢業,比起真正的就業冰河期早了兩年。」

名校畢業的松田,畢業後在一家大集團工作,還被派往西班牙實習。不過,正如不少日本青年已看穿終身雇用制如浮雲,松田早早換了更能兼顧人生志向的工作,偶爾他還「分身」協助太太創業。

安倍晉三,這位在一九五四年出生,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目前正以三支箭:大規模量化寬鬆、財政支出與成長策略,避免日本闖入第三個失落十年。「第三支箭」成長策略,旨在開拓更多新工作、新機會,鼓勵女性、青年投入就業,減緩少子化、高齡化現象侵蝕日本社會。

眼下的日本,青年失業率長年高於整體失業率,十五至廿四歲族群的失業率,更幾乎是整體失業率的兩倍。更別說社會上的正職工作難尋,不少年輕人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低薪、貧窮的社會谷底,再也回不來。安倍如何扭轉局勢,他的「line友」及臉書上廿萬粉絲團,都在盯著看。

【2013/05/28】

日本/解凍二一人生 老鳥帶菜鳥解救尼特
尼特族走進人群,在旅館打掃浴室,再過一次人生之橋。 圖/聯合報提供

日本是亞洲最早意識到「尼特族(NEET)」現象的國家,尼特的日文「二一卜」看起來就像中文的「二一」。在台灣,大學生二分之一學分被當,會被退學;在日本,不工作、不上學的尼特族,人生也像是陷入「二一」窘境。

過去十年,日本尼特族都維持在六十萬人以上,因年輕人愈來愈少,日本決定一個也要救,今年相關預算已追加到六十億日圓(約台幣廿億元),盼協助尼特族解凍二一人生、重返社會。

輔導尼特族在派報公司工作,累積工作經驗,協助他們自立。 圖/聯合報提供
初春的東京,冷冽的風中飄起毛毛雨。非營利機構Sodateage Net資深輔導員大村立秋開著小巴,載學員去實習地點:一家夾報公司與一間三溫暖。它們都是支援尼特族自立的友善商家。

穿著藏青色制服的大村領著聯合報系採訪團隊步入地下室。十來坪的空間裡,幾位學員跟著輔導員阿部賣力打掃浴池、化妝間。幾個月前,他們許下承諾,要努力「撤出」尼特族。勞動,是他們重返社會、學會自立的關鍵一課。

「很多人常抱怨工作辛苦,但不工作也有不工作的辛苦喔。」四十二歲的大村協助尼特族自立約九年,「前」尼特族經歷,讓他對「現役」尼特族,有著更多同情理解。

目前約廿五名學員在odateageNet 立川總部接受輔導,每個人都一張學習進度表,除了聽講座,還要參加企業實習。大村說,職場實習可讓學員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也能為日後求職做好準備,「有個觀念很重要,學員嘗試失敗了,不打緊,再來一次就好。」

日本約是在十年前開始關注尼特族現象,官方最早的救援想法是,尼特族除了造成人生自我損失,日後也必須請領救濟金造成社會負擔。時至今日,日本進入少子、高齡化社會,無法工作的尼特族,形同人力資源蒸發,是日本社會整體損失。

厚生勞動省職業能力開發局育成支援課室長輔佐永井祐一表示,協助尼特族,最重要是鼓勵自立與重返社會。七年前,日本設立廿五個尼特族自立中心,目前達一百六十所,今年預算更從以往的廿億日圓,提高到六十億日圓,明年要擴展到二百六十所。

他指出,官方為尼特族設計的自立方案,分三階段實施,包括釐清人生課題、提供輔導課程及體驗職場。今年上路的新方案還將開闢「合宿過夜」活動,協助增強群體生活經驗。

【2013/05/28】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66185
(轉貼)英國/重休閒、怕做事 青年嬌貴似玫瑰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西班牙、英國、日本失業困境
西班牙青年近半找不到工作。為了生活,失業年輕人爬入資源回收桶,將桶內的紙撿出來交給外面的夥伴。 記者鄭超文╱攝影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為青年尋路」二部曲—拚出頭路專題,今天推出國際篇。

採訪團隊遠赴多國取材,探討西班牙超過五成的青年高失業率,對整個世代的人都陷入困境,英國則為減少年輕人畢業找不到工作,要求留校時間多一年;而日本就業冰河期長期無法解凍,也讓年輕人的夢想跟著冰凍。

我們想提醒為政者,這些慘痛經驗,台灣應引以為戒,各方都應謹慎面對青年就業問題。

※延伸閱讀》
‧「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徵選青年講者

【2013/05/28 聯合報】

英國/百萬尼特潮 淹沒日不落
英搶救百萬尼特族 想領津貼得先求職 / udnnews

英國物價高漲,沒錢的年輕人多是買個速食席而坐,簡單解決一餐。 特派記者潘俊宏/攝影

昔日的日不落國金色招牌,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與2010歐債風暴後更顯黯淡,英國試圖想重新擦亮招牌,但並沒有從谷底走出,失業率從海嘯前的5%攀升至8%,即使提出各種政策搶救失業,卻始終無法立竿見影,16至24歲的年輕人在這一波衝擊中受害最慘,找不到工作的百萬尼特族只能領著失業者津貼度日。

尼特族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根據英國教育部2012年第三季的最新統計,16至24歲的尼特族大軍高達102萬7000人,2012年第四季數字略往下降,但依舊有高達89萬3000名尼特族,與2007年相比較,尼特族人數足足增加近20萬人,已讓英國政府要讓青年失業人數降至50萬人以下的美夢破碎。

青年穿著薄衫,不畏飄雪在街頭當起人形立牌。 特派記者潘俊宏/攝影
四人一失業 領津貼過活

英國倫敦16到24歲的青年就有12萬人待業中,平均每四個年輕人就有一個失業者,但與其他地區比較,已經是失業率最低的地區,越往北部失業狀況越嚴重;英國教育部數據顯示,16到18歲的尼特族,倫敦有4.5%,東北地區最嚴重,數字高達8.8%,尼特族已經是英國政府最沈重的負擔。

看到數字越來越嚴重,英國政府正急著解決青年失業問題,去年4月宣布推出青年契約(Youth Contract),同年11月投入超過10億英鎊,支付給16萬個雇主2275英鎊,只要雇主聘用年滿18至24歲的英國青年超過26周就能領到「現金獎勵」,藉此鼓勵企業多聘用年輕的失業者,幫助他們有人生第一份工作經驗。

青年頂著零度低溫扮起街頭藝人,只為賺取一些零錢。 特派記者潘俊宏/攝影
政府當推手 救失業青年

英國就業智庫IES研究主任Jim Hillage分析,學徒制有資格的限制與規範,學徒與接受的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督導員還會固定到工作場所訪視,但青年契約完全不同,不用任何資格,只要企業向政府申請登記,並成功聘僱青年就能收到政府給的現金獎勵,此舉就是希望尼特族的履歷中可以出現第一筆工作經驗,幫助年輕人脫離尼特族。

但他也強調,青年合同契約希望能創造青年40萬個就業機會,但從目前措施中仍無法看出立竿見影的效果,英國政府要搶救青年失業,必須做出更多的改變才能扭轉現狀。

青年契約中也撥出一部份的經費給提供學徒制的中小型企業,只要中小企業願意提供實習機會給學校的學徒,就能領到1500英鎊的現金獎勵,甚至還有25萬個不支薪的實習工作機會在各地的就業中心(JobCentre Plus),Jim Hillage指出,從最新數據顯示,因為第三季是畢業季,造成16到24歲的尼特族突破100萬人大關,但從政策推出後,確實有讓尼特族數量下降至第四季的89萬人,但實際成效還得靠時間來證明。

在英國創業、從事電腦器材進口貿易的台商余祖揚就分析,短期措施確實能讓青年失業數字降低,但周邊工廠都在緊縮人力,甚至還有大廠已經裁撤英國生產線在伯明罕的工業區中需要大量人力的企業越來越少,能否吸納這麼多青年失業者?都還是未知數,他苦笑,英國與其他歐陸國家或南歐四國相比較已經好很多,只能安慰自己要知足。

【2013/05/28】

英國/重休閒、怕做事 青年嬌貴似玫瑰
杜絕依賴 英改革社福制度鼓勵就業 / udnnews

28歲的麥肯擁有油漆粉刷二級證照,一直找不到固定的工作,只能當個派遣臨時工。 特派記者潘俊宏/攝影
「不介意做什麼,只要有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就很滿意。」28歲的Lewis Mckeen每天接受人力仲介公司的派遣,到曼徹斯特周邊的工廠打零工,賺取時薪6.5英鎊的最低薪資,打工生涯已經持續好幾年,言談中也透露出想找一份穩定工作的心情,但就是無法如願。

Lewis受訪時正在一家電腦進口商協助產品包裝,當天只有不到五度的低溫,要將出錯的標籤撕掉,並重新換上正確的標籤,但他滿臉笑容的和工頭有說有笑,他說:「結束上午的工作後,下午要到另一個工廠,晚上還要到市區接第三份臨時工作,這對打工者來說是稀鬆平常的事。」他很開心能把時間排滿,這樣能多賺一些錢,即使隔天就是復活節連續假期,對他來說,今天仍有滿檔的臨時工作已經很開心了!

其實Lewis擁有國家級的油漆粉刷二級證照,本來擁有一份還算穩定的工作,在曼城的一家油漆裝潢公司上班,幾年前因為經濟不景氣倒閉後,就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好到人力仲介公司登記,每天接受指派到工廠打零工,領著最低工資。

他說:「自己還不是最慘的,一起在人力仲介公司的同伴中,還有不少四十幾歲的中年人,都是失業後,從打零工做起。」他強調,經過幾年的鍛鍊,不介意工作的內容,只要有工作有錢賺的地方,就願意做,否則將無法負擔每個月450英鎊的房租。

Lewis其實可以領失業者津貼,只要每周工作不滿6小時,每周就能領到超過50英鎊的津貼,還有每個月250英鎊的房屋補助金,Lewis說:「補貼加一加,每月可領到490英鎊,不工作也能活下去,只是怕領久了就越來越不想工作。」

自己獨立門戶開一間油漆裝潢店,靠著自己的專業餬口,一直是Lewis的目標,但事與願違,Lewis說:「依照英國政府的法規,必須擁有安全健康卡才符合安全法規合法開店,考了兩次都失敗,每一次報名費高達35英鎊,讓我必須先存夠錢才能報名。」也因為如此,只能先棲身在人力仲介公司,每天靠著苦力賺取微薄的時薪。

聘僱Lewis的電腦進口商老闆蔡惠玉說:「Lewis,已經是比較勤快的打工仔,而且也很認真找工作,有些打工仔動作慢,不願意多做事,時間一到就閃人。」她分析,這是英國青年的通病,總覺得需要有自己的時間,不願意犧牲下班時間進修,否則以Lewis的例子,應該可以盡快考取相關證照,靠著專業開店賺錢,但很明顯,他覺得打工生活已經夠忙碌了,不願意再犧牲更多休閒時間。

【2013/05/28】

西班牙/失去戰場的鬥牛士 青年半數沒頭路
願景/西班牙就業無望 / udnnews

西班牙青年失業率之高,舉世震驚。 特派記者鄭超文/攝影

馬德里凡塔斯圓形鬥牛場上,鬥牛士英姿煥發挺直腰桿,無所畏懼地揮舞著紅布,迎戰狂奔而來的公牛;場邊傳來狂熱高昂的《西班牙進行曲》樂聲,觀眾為鬥牛士高雅和勇敢的奮戰精神歡呼不已。

鬥牛場外卻是截然不同的世界。接受最好的教育與訓練,該是對世界充滿無限憧憬的年青人,真實人生中四處碰壁,焦慮、不甘、更無可奈何,就像是擁有一身武藝鬥牛士,卻找不到自己的戰場。

兩人一失業 找嘸競技場

西班牙青年失業率舉世震驚。房地產泡沫化及歐債危機衝擊下,今年二月分西班牙整體失業率為26.3%,青年失業率達到55.7%,每兩個年輕人就有1位失業。西班牙工人團結工會(UGT)青年部主任薩莎托妮亞(Silvia Sazatornil Naya)指出,逾六百萬失業人口中,三十五歲以下就占二百六十多萬人。

二百六十多萬失業青年中,約五十萬是剛踏出校園就失業,二百十一萬則因為經濟危機而失業,而且全都是長期失業者(失業逾一年),她語氣沈重地說,「2008年時,年輕人約六個月就可以找到工作,現在要2年」。

「目前就業市場一灘死水,」西班牙聯合工會(CCOO)工作與移民政策秘書洛佩茲(Paloma López Bermejo)說,「現在年輕人能有的工作機會,都是短期合約,條件都非常苛刻,薪水很低,遣散門檻很低。」她以「垃圾合約」來形容,僱主把工作分好幾個人做,並且用比較低的薪水僱用年輕人,月薪只有300到500歐元。

月賺萬把塊 麵包配水吃

「西班牙多數年輕人每月賺不到600歐元。」三十二歲的蘿拉(Laura Domingo)把僅存積蓄和友人合夥開補習班,但投資還無法回收,每月生活費全靠打零工,她努力同時做很多事,當翻譯還要聯繫補習業務,她也當中文家教,有時候在博物館帶兒童活動,她還盤算著接暑期營隊,「一周可以賺到1000歐元」。

蘿拉時有零工可接,情況還算好,她說,「以麵包配白開水果腹的年輕人大有人在」。憤怒的西班牙年輕人終於在2011年5月15日全國各地發起大規模草根運動,蘿拉當時睡在馬德里太陽門廣場,「那時警察說我們是暴力者,600歐元的低薪,才是對我們的暴力!」Laura語氣憤怒但堅定。

30歲的貝塔具有建築師資格,但公定四十五歐元的時薪,她只拿到3歐元。 特派記者鄭超文/攝影
三十歲的貝塔(Berta González Salinero),是個建築師,氣質溫婉優雅。2007年畢業後,曾到巴拉圭、挪威實習,去年回到西班牙,卻陷入沮喪又絕望之境。她說,畢業時她有很多機會,很多建築師事務所打電話給她,現在公司都寧願聘用薪水很低,甚至不用錢的實習生,「專業人士很難找到工作」。

去年貝塔在事務所工作,「最大困難是賺很少的錢,工資和工時不平等,」她苦惱地說,「在西班牙建築師是有公定價格,一個小時45歐元,我真正拿到的只有3歐元,薪水非常低,低到不值得去做。」

對於高青年失業率,西班牙政府鼓勵年輕人再回到學校進修,以作好進入職場準備。B貝塔開始念碩士,想改行當老師,很快地,她發現此路不通,「許多同學都是為了逃避現實才來念書,這不是辦法,畢業後還是要面對現實,」她決定一邊讀書,一邊工作,和現實接軌。

拒絕被低薪剝削,貝塔選擇和友人合開工作室,但接案情況愈來愈艱難。她說,以前市政府公開標案門檻較低,年輕人和自由業者都可以參加,現在市政府經費少了,標案少,門檻卻提高,上年度營收要有200萬歐元以上才可以參加,這無異是為大公司、為政客的好朋友獲利量身訂作。在西班牙有關係才能拿到合約,才有工作,這是普遍現象。「我不知道我可以撐多久!」她擔憂地說。

蓓戈妮亞每月要負擔250歐元的社會保險費,但所賺薪水不到這個數字,她說「我不敢生病」。 特派記者鄭超文/攝影
念電影、現做電影剪接蓓戈妮亞(Begoña Ruiz),去年和從事電影產業的男友從巴賽隆納搬來馬德里,以為馬德里是大城市,會有較多機會,沒想到馬德里的電視節目紛紛刪減,每月只有一、兩個個案可做,她說,「目前狀況不是最糟的,去年有一段時間,好幾個月沒有任何收入。」

「念書時,我就知道做電影這行,收入不多,但以前我還有錢可以看電影、去旅行,但現在我不能看電影,不敢shopping,什麼都不敢做!」她還說,在西班牙像她這樣的自由業,每月還要負擔250歐元的社會保險,「我有時一個月都賺不到250歐元,我必須像超人一樣,我不敢生病!」

蓓戈妮亞認為,這種有工作、沒工作的不穩定情況,還會維持好長一段時間。沒錢,讓願望的實現變渺茫。「我29歲了,我很希望有個家庭、有小孩,但一個人一個月生費就要700歐元,我不知要如何擁有家庭?」蓓戈妮亞急切地說。

愛蓮娜目前靠救濟金及教中文維生。 特派記者鄭超文/攝影
大學主修中國文化、會說中文的愛蓮娜(Elena Blazguez),本來在NGO工作,因西班牙政府刪減預算,去年五月她失業了,「我花很多時間找工作,另一個NGO提供我一分工作,非全職,但月薪只有500歐元,我覺得不公平!」愛蓮娜說,很諷刺的是,以前月薪1000歐是低薪,現在竟是高薪。

什麼都沒有 出走是出路

因生活所逼,有更多年青人學非所用,屈就一分低薪的工作。三十五歲的羅傑洛(Jesús Rogero García),很幸運地在大學找到教職,他的朋友做完博士後研究找不到工作,只好在超級市場當售貨員。

看到滿街的失業者,大學生納內更加努力念書。 特派記者鄭超文/攝影
才大二的納丘(Nacho)則說,他看到有很多學長姐,畢業就失業,為屈就一分簡單卻低薪的工作,會在履歷上將大學學歷塗掉,好讓老闆不會因他學歷太高而認為他不穩定。

看到這些處境,主修衛生生物學的納丘,除了更努力念書,爭取獎學金和實習機會外,他還打算修第二主修、並學習中文;他說,「我們是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代,卻是機會最少一代!」他只能暗自祈禱,等他踏出校園時,西班牙景氣會復甦了。

更糟的是,西班牙政府大幅刪減社會福利,並且延後退休年齡,薩莎托妮亞說,這一代年輕人因失業,延後進入職場;又因為退休年齡延後,將終其一生都在工作,他要到很老的時候才能離開職場,且退休後,手頭上是「什麼都沒有」。這是「什麼都沒有的一代!」

草根運動團體「青年沒有未來」成員帕迪亞(Pablo Padilla)以悲傷語氣說:「西班牙年輕人只有三種選擇:失業、不穩定的低薪、出走!」

馬德里的地鐵站的轉彎處或角落,經常見到許多年輕街頭藝人。地鐵Cuzco站,每天上班時間總有一位梳理整齊、帶著微笑年輕人,一支手風琴和一台伴唱機,用青春地彈奏一首首動人的樂曲,路人匆忙經過,並沒有投入注目,那樂曲獨自在地鐵長廊裡飄盪。 鬥牛士沒有戰場,才華沒有人欣賞,這就是西班牙獻給年輕人的未來!

【2013/05/28】

西班牙/三代連環啃…他當米蟲 他靠嬤養
二十五歲的米蓋爾失業後,靠著祖母的退休金和租金,度過人生低潮期。 特派記者鄭超文/攝影

念建築、二十五歲的米蓋爾(Miquel Ramón Alonso Gomel),大學畢業後在一家不動產公司上班,自去年十一月失業了,他沒有失業保險,更無法獨立生活,一直以來他與祖母住在只有幾坪大的minipiso(西班牙語,小房子的意思),為增加收入,還將樓下一個房間租出去,米蓋爾就靠著祖母退休金和租金,渡過人生的低潮期。

擔任剪接師的蓓戈妮亞,目前仍須家人資助,未來想有個家,她想都不敢想。 特派記者鄭超文/攝影
像米蓋爾這樣,因為失業和低薪,必須持續接受家人的支援,或是搬回家住,在西班牙很普遍。與朋友合開工作室、平均月薪約600歐元的貝塔(Berta González Salinero)說,「我別無選擇,只能搬回去和家人一起住。」接案不穩定的蓓戈妮亞(Begoña Ruiz),家人每月還資助她500歐元,「沒有錢心裡會很慌,家人支助會讓她較安心」。

西班牙工人團結工會(UGT)青年部主任薩莎托妮亞(Silvia Sazatornil Naya)說,一般來說,西班牙年輕人搬到外面、獨立生活年齡是二十九歲,因為經濟危機,年輕人延後獨立,租房子很貴,回家和父母住的比例提高;20到29歲年輕人,十個當中有七個必須依賴父母過活。

此外,最近很多年輕人因房貸壓力重,而發生不少起自殺事件。西班牙聯合工會(CCOO)工作與移民政策秘書洛佩茲(Paloma López Bermejo)指出,很多人繳不起貸款,去年被法拍房子多達10.1萬件,因此很多人只好搬回家住。

在房地產還未泡沬化,很多年輕人放棄學業去打工,每月可以賺到一千四百歐元,泡沫之後,這群年輕人丟了工作,因為無一技之長,很難再找到工作,情況很慘。

沒有工作、沒有受教育、也沒有受訓,整天無所事事的「尼特族」,在西班牙社會稱作「NiNi族」。2011年底西班牙統計18-24歲NiNi族比例達23.1%,預估有75萬年輕人,幾乎每四個年輕人就有一個尼特族。

年輕人失業,成為啃老族,逐漸拖累上一代。薩莎托妮亞指出,隨著經濟危機拉長,現在不只兒子失業,兒子的爸爸也失業,工作也受到影響,變成「啃祖父族」、「啃老祖宗族」,三代都受影響。她指出,目前西班牙有180萬戶家庭沒有收入,要依賴退休金或政府補助生活。

馬德里自治大學社會系教授羅傑洛(Jesús Rogero García)表示,因為經濟危機,目前可能有逾百萬年青人回家當啃老族,年輕人不只延後獨立、延後結婚,也延後生小孩;一旦他們的父母,即40~50歲的這一代工作也受到影響,就無法支持家庭和年輕人,將會衍生更大悲劇。

【2013/05/28】

日本/擺脫生人恐懼症 卸下臭臉變萬人迷
成立自立中心 日政府砸錢搶救尼特族 / udnnews

「卅代」(年紀為三字頭的日本年輕世代)的氏井,是非營利機構Sodateage Net 的「畢業生」。他目前在一所小學任職,協助肢障學生上下課,這是他從尼特族脫身後的第二份工作。

初見氏井,約略能從他堅定、聚焦的眼神,感受他已褪去尼特族常有的「生人恐懼症」。

喜歡現在的工作嗎?「非常喜歡」,氏井不假思索的表達對現在工作的喜愛。氏井來Sodateage Net之前,有五年繭居家中。直到有一天,他的父親上網發現 Sodateage Net,建議他試試。

輔導員大村回憶,氏井剛到時,如多數尼特族般,因晨昏顛倒精神不濟,一張撲克臉,擺明不想與人說話。

但是經過一年多的輔導之後,氏井交到了朋友,臉上的線條柔和了,表情也豐富了,整個人變開朗。

大村也分享當年成為尼特族的心境,「我總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對未來很茫然,在生活中累積的各種不順遂一次爆開後,就再也不想工作、不想說話,身體也跟著病了。」

與大村相處一整天,發覺大村比起多數拘謹的日本人,更善待「外國人」,總是細心照顧身旁人的需求。

這或許是撤出尼特族的人才會懂的,愛是一切的解藥。

【2013/05/28】

日本/再過一次生命橋 給糧給彈拉他脫尼
「試想一下,人生就像是一條長長的橋,走到一半,橋的中間破個洞,很多人不小心掉下來,我就是站在河岸下游的救生員。」年輕的Sodateage Net執行長工藤啟以此開場白,介紹他的工作。

工藤原本在美國攻讀商學課程,自小因父母投入寄宿家庭行列,讓他有機會與尼特族一起長大。

十年前,他回國籌設尼特族自立中心,迄今已協助八千名尼特族自立。他目前工作重心已從下游延伸至上游,專門預防高風險群「尼特化」。

工藤說,尼特族與失業者最大不同是,尼特族已失去了工作意願,連找工作都不願意,「日本的失業率比起一般OECD國家低,但失業時間一長,也容易形成尼特族。」「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讓尼特族,在充足配備下,再過一次生命之橋。」

他指出,尼特族一直都存在於日本社會,只是在過去經濟好、人力充足,即便對尼特族置之不理,社會運作也不會發生困難,但是現在受少子化影響,即便尼特族人數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年輕人中的尼特族比例卻上升了,」這點讓人很擔憂。

過去很少有來自台灣的機構、團體到訪 Sodateage Net,不過,韓國每年約有廿個團體來此交流。工藤認為,任何一個國家在邁向更成熟的經濟路上,自然會因社會分配問題誕生尼特族。

【2013/05/28】

西班牙/留或走…整個世代找出路
不甘坐以待斃 西班牙青年出走找生路 / udnnews

「To be, or not to be」是莎翁名劇《哈姆雷特》的大哉問;現在是西班牙年輕人的大夢魘。

許多西班牙年輕人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留下來或出國。

馬德里市邊緣區的舊社區有一處無人聞問、遭廢棄的舊車庫,經濟危機發生後、約兩年前,舊車庫出現了年輕人跡影,經常在此聚會,甚至設立小型工作室,使得這裡三百坪空間,有了生機,這裡是西班牙青年創業協會總部。

西班牙文車庫garaje,青創協會取aje為縮寫,「希望仿效Google、Microsoft、Apple都是自車庫開始的創業精神,」現任馬德里青創協會主席孟瑞(Ángel Monroy García)說,經濟危機發生後,會員人數倍增到千人,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加入創業行列,「年輕人要自救,不想辦法就死了。」

危機改變了西班牙人的想法。孟瑞說,危機以前的西班牙人非常保守,念書、畢業後到大公司上班,成家立業,或者去考律師、公務員;危機之後,年輕人開始有了創業想法和精神,「與其等政府救,還不如自救」。

危機之後還有另一個改變,孟瑞說,大企業家形象被瞄繪成吊著雪茄、旁邊圍著一大群保鑣的企業家,令人民反感,反倒「創業家」受到尊敬,「現在有一種風氣,大官拍照,旁邊都要站一個創業家,增加好形象」。危機之後,銀行封殺對年輕人貸款、公司行號貸款,西班牙政府設立三千萬歐元的基金,指定貸款給年輕人創業,漸漸推動創業風氣。

二十一歲就開始創業的孟瑞,現有五家企業,他認為,創業可以解決失業。他以他經營小旅館為例,一年營收只要有十萬歐元就可以養五個員工,包括他自己。因此,假設西班牙政府花了一千億歐元救銀行,若拿來扶植創業,五百萬人就有工作機會。

經濟危機之中,二十九歲的桑地(Santiago Moran)去年夏天,選擇與七位友人合夥創業。每人出資三千歐元,另向信用合作社貸款,在市中心開設了語文補習班,提供西班牙、中文兩種課程。補習班運作至今已收支平衡,但仍面臨招收學生、其他業者競爭等難題。

桑地坦言,現在不是創業的好時機,但在危機中也要活著,保持樂觀,西班牙結構正在轉變中,年輕人必須努力採取行動做一些改變,他不想出國,更被拒絕被看成是「失落的一代」,眼前雖有很多困難,「這是八個人的創業,我不是自己一個人。」

補習班另一位股東蘿拉(Laura Domingo),一直以來她熱愛她的生活方式,熱愛西班牙,即便她的男友將在今年夏天返回阿根廷找工作,她依然決定留在西班牙繼續努力;但面對失業、創業維艱的殘酷現實,「我給自己兩年的時間,如果撐不住,我也要出國,」蘿拉不經意透露出她內心的掙扎與疲倦。

遠走他鄉,似乎是更多年輕人的選擇。建築師貝塔(Berta González Salinero)打算到智利工作。「西班牙政府對外宣傳,描繪西班牙是充滿陽光、很快樂的國度,我在馬德里感受到的是全面的挫敗與沮喪,我們都準備好了,進到社會卻什麼都沒有!」她焦慮又不平地說,「聽到愈來愈多年輕人自殺,年輕人去搶老人的社會事件;還有很多人兩年後就沒有社會保險,生活根本過不下去…我很難想像十年後的西班牙會是什麼!」

去年五月就失業愛蓮娜(Elena Blazguez)現已放棄找工作,靠政府失業救濟金及中文家教過活。她認為,「西班牙的經濟不會再起來,我不喜歡我國家的情況,沒有希望!」愛蓮娜說,去年她和52個同事一起被解僱,有的年紀大了,很難再找到工作,她算幸運,因為年輕、會說中文,她還有機會到國外找工作。她計畫和男朋友明年一起到南美洲工作,「我肯定在國外會比在西班牙有希望。」

歷史總是風水輪流轉。十年前因為阿根廷經濟危機,來自布宜諾斯愛利斯的馬汀(Martiniano Caballieri)拿到巴賽隆納電影學院的獎學金到西班牙求學、工作,房地產泡沫化以前,他還有五、六個節目可以做,現在很少有節目可以做,就算有,競爭很激烈。

馬汀去年耶誕節曾回鄉去,他看到阿根廷經濟愈來愈好,看到父母、哥哥弟弟陸續成家,小孩哇哇墜地,有些新成員他都不認識了;他曾以為在西班牙有機會,可以讓他成家立業,今年初,馬汀向馬德里電視台提了一個節目企劃,未獲青睞,這讓他下定決心,「這是我最後的嚐試與努力,沒有,我就回阿根廷,」馬汀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

望向阿根廷,似乎讓馬汀重燃希望,「我在阿根廷有房子,我已經三十五歲了,時間不多了,我在阿根廷、巴賽隆納、馬德里都待過,我需要一個地方可以安身立命,成家立業。」

很難想像有一個國度,像西班牙這樣,一整個世代的年輕人都在找出路。西班牙聯合工會(CCOO)工作與移民政策秘書洛佩茲(Paloma López Bermejo)指出,去年已有四十萬人離開西班牙,包含移民及七萬名西班牙人。西班牙統計局預估,情況若不改善,未來每年還會有50萬人出走,且將延續到2020年。

「年輕人出走,是社會的悲劇。」馬德里自治大學社會系教授羅傑洛(Jesús Rogero García)表示,對任何國家來說,無法給年輕人發揮所長的機會,自己培養出來的年輕人只能服務他國,是國家的悲劇。

年輕人出走,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的重大損失。UGT總工會青年部主任薩莎托妮亞(Silvia Sazatornil Naya)表示,歐洲曾有機構預估,一名大學畢業生出走,當地社會一天就損失二千歐元的產值;而目前出走的都是具備專業能力的年輕人,而且絕大多數出走後就不會再回來,回來也只是安度晚年。

「如果西班牙知識分子、研究人員都出走,西班牙的工作只能由低一層的人來做,這對國力發展、經濟恢復都是負面的,我不願意再想下去了,」她憂心地說。

圖/聯合報提供

【2013/05/28】

英國/強迫面試沒得挑 她批就業輔導爛
英搶救百萬尼特族 想領津貼得先求職 / udnnews

頂著金色捲髮的18歲年輕女生從倫敦特別就業中心(Jobcentre Plus)走出來,對於領失業者津貼確有做不完的義務有滿肚子抱怨,她說想找到零售業的工作,卻每天被要求要到各種不同的工作面試,英國政府態度強硬,如果不從,將會先縮減津貼,直到就範為止,她痛罵:「津貼制度真的爛透了!」

她描述,幾個月前離開學校後,選擇拒絕學徒制,因為每小時只有2英鎊的時薪,簡直就是剝削勞力,堅持不用願意成員其中一員後,就得成為失業者,開始到倫敦特別就業中心報到,只是沒想到要找一份零售業收銀員的工作這麼難。

從第一次踏進倫敦特別就業中心開始,就領到一本小冊子,上頭清楚的記載未來找工作的日程表,並由輔導員安排面試的時間,她抱怨,因為我才18歲,輔導員很積極幫我安排各種工作面試,每周就要求我申請十個工作機會,不管喜歡與否都要嘗試。

甚至還有些工作義務性的勞動工作,只能領到微薄的時薪,例如幫義工團體打掃,雖然我很不願意做,但輔導員告訴我:「想繼續領津貼,就得無條件的接受安排。」我需要錢生活,所以只能任人擺佈。

有時候遇到其他失業者,發現年紀大的失業者每周只要申請幾個工作機會,但因為我才剛剛離開校園沒多久,每周十個工作要申請,還要大老遠的去面試,「有時候覺得很疲憊,但為了每周60英鎊的收入,只能咬牙苦撐。」

她強調,我有能力工作,但倫敦特別就業中心始終無法幫我介紹一個好的工作,尤其是收銀員的工作,都沒有適合我面試的機會,加上我的工作經驗是一片空白,所以目前只能領失業者津貼度日。

【2013/05/28】

英國/加入學徒制 19歲拿到國家證照
英國的學徒制類型五花八門,不只動手做的有職業證照,例如油漆工、運輸司機等,連辦公室的文書工作也有學徒制,Ryan Makin就是科技公司的文書學徒,今年才19歲,已經完成三年的學徒生涯,拿到市場分析助理的證照。

Ryan談起自己擔任學徒的過程,唸完中學後,進入社區學院學了一年後決定找工作,在理髮店工作一年後,才決定參與學徒制,因此進入創投公司擔任文書助理的工作。

Ryan說:「進入學徒制後,第一年在學院修課,二、三年邊工作邊學習,就能拿到國家證照,對以後找工作很有幫助。」只是在職場當學徒的期間,每兩周到三周,一位擔任督導員的女士會到創投公司來觀察Ryan的表現,並為Ryan工作表現打分數,做為以後是否能拿到國家證照的重要依據。

「剩下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能完成為期三年的學徒課程,正式取得市場分析助理的證照。」Ryan很開心地表示,自認不是念書的料,中學畢業就想直接就業,但16歲的年紀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只好先從學徒做起,原本以為自己喜歡理髮,後來發現興趣缺缺,來到創投公司當助理,學到很多,如果老闆願意,想繼續留下來工作。

另一位學徒Jessica Robinson今年已經20歲,透過學徒制轉換了好幾個工作,都找不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領域,直到從學徒制網站找到這家創投公司,擔任文書助理,學到很多電腦文書處理軟體,又有很多人願意提供指導,如果學徒制期滿,也希望能繼續留下來工作。

台商蔡惠玉指出,在英國找工作很重視履歷,幾乎所有的老闆都會打電話到求職者前一個工作,詢問他平時的工作表現,做為是否聘用的重要依據,如果得到「拒絕回答!」心理就明白這個求職者肯定有問題,才會讓前一個雇主不願意背書;她強調,英國人不認為辭職對公司是一種傷害,如果培養的人才能到大公司,甚至願意大力協助,因此只要看到求職者帶著上一個工作的「推薦信」,顯示這個求職者在上一個工作表現良好才能獲得這種待遇,這是和台灣的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

【2013/05/28】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66098
資本主義瘋狂觀念 無止境成長破壞生態(轉貼)學界:提升經濟成長 才能解決失業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閣拚經濟 管中閔喊「黃金交叉」

圖/聯合報提供

江內閣昨天就位,扛起經濟規畫大旗的新任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昨天喊出「黃金交叉」,期盼讓我國經濟成長率(GDP)能向上突破百分之四;失業率則向下降,壓到百分之四以下;他對在今年內達成,「有相當程度的樂觀」。

去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僅百分之一點二五,勉強「保一」;一到十一月平均失業率則為百分之四點二四(十二月統計數字尚未出爐)。另外,與經建會去年訂下今年的經建目標: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三點八、失業率百分之四點一相比,財經小內閣喊出的「黃金交叉」難度更高,凸顯江內閣的企圖心。

展望今年經濟,管中閔說,「審慎樂觀」,從目前的經濟數據來看,已經看到復甦曙光,要達成今年的經建目標百分之三點八,「不認為會有問題」;更希望經濟成長率能超過百分之四,失業率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力拚所謂的「黃金交叉」。

他強調,值得審慎之處,則是國際經濟情勢的不確定性,各國貨幣貶值所引發的後遺症不會馬上顯現,後續效果有待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權威經濟預測機構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最新的經濟預測傳來佳音,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為百分之三點六,在亞洲四小龍之中僅次於香港,也是唯一上修預測的經濟體。主計總處本周五(廿二日)也將公布最新預測,可望跟進上修。

環球透視報告指出,全球經濟復甦,重啟台灣的「出口引擎」,今年全年台灣出口總值可望較去年成長百分之八點八。

不過,管中閔表示,不能因為經濟數據好,就沾沾自喜;台灣經濟問題不會因為短期數據好看就完全解決,長期的產業結構調整,依舊不能停頓,「唯有產業結構調整,民眾薪資才有可能漲上來。」

他預警,今年經濟如果有兩位數成長,明年一有風吹草動,台灣又會「打回原形」;希望之後推出的政策,能夠調整長期的經濟體質。

【2013/02/1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新閣拚經濟 管中閔喊「黃金交叉」 | 內閣改組新挑戰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7703778.shtml#ixzz2LMjAliex 
Power By udn.com 

學界:提升GDP 才能解決失業

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教授單驥認為,管中閔想讓經濟成長率坐三望四、失業率坐四望三不難,只要經濟成長率能超越4%或更高,失業率降到4%以下的機會自然增加很多。

換句話說,單驥認為失業率下降的根本之道,是要趁國際經濟有復甦跡象的此刻,儘量提振國內經濟成長率,「經濟成長率是本,失業率下降是結果」,政府經濟政策的重點應致力於經濟成長率的提升。

中央大學副校長李誠指出,失業問題要治本,不能光用數據評估。失業率下降不代表勞動市場一定好,也可能是因為勞動力退出市場,或是有很多工作但薪水低、全職者變打工族,從原本有穩定工作變成不穩定,這些都會使得失業率下降,但勞動者「無感」。

圖/經濟日報提供

以青年失業率為例,台灣是高教育水準失業率高,低教育水準相對沒問題,或者乾脆不出來工作,跟父母伸手要錢,這才是台灣勞動市場的基本問題,必須予以重視,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環球透視(GI)近日上修美、日、中經濟成長率,台灣經濟成長率也上修至3.6%,位居亞洲四小龍成長亞軍。新任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昨(18)日提及,已發布數據都比去年好,似乎已看見復甦曙光,說不定主計總處近日將上調經濟成長預估。

主計總處本周五(22)日將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外界推估,在主計總處仰賴甚深的GI,全面上調全球與主要經濟體成長率後,本周三度上修經濟成長率機會不低。

根據GI最新數據,全球經濟成長率由1月的2.5%上修至2.6%,其中,美國經濟成長率由上月的1.7%上調至1.9%。

日本由上月的零成長調高至0.4%。大陸經濟成長率由月的8.0%調高到8.2%。亞洲四小龍方面,GI本月上調台灣經濟成長率至3.6%,比起主計總處1月底預估的3.53%還高,也是本月唯一獲得上調的亞洲四小龍。

閱讀祕書/什麼是黃金交叉?

該名詞常用於股市,指代表股市資金動能的M1B年增率,高過M2,即出現黃金交叉。M1B高於M2,代表資金轉往可隨時動用的活期存款,反映投資意願轉強。

經濟學上,並沒有失業率和經濟成長率的「黃金交叉」,但有類似概念,就是「歐肯法則」。歐肯法則指的是失業率與經濟成長率的「黃金交叉」。美國經濟學家歐肯1962年發現,經濟成長率和失業率之間存在「一升一降」的負向關係。失業率一旦走高,並超越經濟成長率,一國經濟就容易陷入歐肯法則的惡性循環中。 (姜兆宇、林安妮)

【2013/02/19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學界:提升GDP 才能解決失業 | 內閣改組新挑戰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7703576.shtml#ixzz2LMjcRxda 
Power By udn.com 

新聞眼/產業帶動就業 黃金交叉還要拉更開

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喊出「黃金交叉」,為今年台灣經濟指路,說白了,就是希望經濟成長率(GDP)超過失業率。質言之,這個目標並非空中樓閣,更重要的是,黃金交叉不該只是經濟低迷後的曇花一現,關鍵還是能愈拉愈開,讓台灣民眾能共嘗經濟成長的果實。

經濟成長和失業有何關係?經濟學家歐肯(Arthur Okun)發現,失業者增加時,內需消費急凍,國內產品乏人問津,惡性循環下,各行各業裁員,消費力道又更弱,經濟成長率自然滑落。

台灣在一九九○年代以前,經濟成長率都穩定高於失業率;直到二○○一年網路泡沫破滅,當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首度出現負成長,失業率卻衝破百分之四,相對於黃金交叉來說,堪稱台灣經濟史上第一個「死亡交叉」。

二○○一年以後,台灣經濟連遭打擊,包括二○○三年的SARS、二○○八到二○○九年的金融海嘯、二○一一到二○一二年的歐債風暴,失業率都高於經濟成長率。

這也顯示,台灣經濟體質衰弱,歐、美、中等主要經濟體只要重感冒,台灣總免不了「躺平」的命運。

管中閔昨天宣示,將力拚台灣經濟的「黃金交叉」,這顯示,台灣經濟調體質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以管中閔力推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為例,希望能結合觀光、醫美、金融等「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說到底,用產業帶動就業,才能化解「薪凍」的窘境。

畢竟,經濟成長率再高,只是虛幻數字;能夠反映在就業機會、薪資待遇,口袋滿滿,幸福有感,才是硬道理。

小辭典/黃金交叉

經濟學上,並沒有失業率和經濟成長率的「黃金交叉」,但有類似的概念,就是「歐肯法則」。

美國經濟學家歐肯一九六二年發現,經濟成長率和失業率之間存在「一升一降」的負向關係。以美國為例,失業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將使經濟成長率降低二個百分點;失業率一旦走高,並超越經濟成長率,一國經濟就容易陷入歐肯法則的惡性循環中。 (姜兆宇)

圖/聯合報提供

【2013/02/1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新聞眼/產業帶動就業 黃金交叉還要拉更開 | 內閣改組新挑戰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7703783.shtml#ixzz2LMjmHGa4 
Power By udn.com 

觀察站/行動內閣 是該動了

行政院長江宜樺今上午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王金平談民眾對油價連續大漲的不滿,就在同一時間,經濟部長張家祝也在臨時更改下午經濟部內部開會題目,從討論電價到檢驗油價;上午另有一場景是,勞委會主委潘世偉在新春團拜場合提及今年調高基本工資的可能,從這幾個場景觀察,這個以學者為重要成員的新內閣,上路第二天,看來頗有對外展示不同面貌的企圖,只是企圖心之外,大家還期待新內閣持續展現行動力。

這麼短時間雖難評論新人新政,但就在台灣漸失競爭優勢,經濟成長力道漸弱。台灣人從商人到年輕人都已感受韓國、東協國家、中國大陸的競爭力,在換了許多任財經首長後,台灣人對我們走馬燈般的財經首長或政府高官,甚至高官們提出的經濟成長率高、失業率走低的經濟字眼 「黃金交叉」,已經無感。

敏感的台灣股市這兩天很冷靜,相較上回陳沖內閣上台後,台股投資人熱切反應,這回對江內閣走馬上任,卻無激情;換上新任經建會、經濟部長,也無掌聲,也沒噓聲,台股指數漲跌不多。因為股民仍在期待我們能開完會真的改善油價計算結構、國營事業更有效率、電力能源政策能有解決之道。

不過,冷靜的社會回應,倒是一契機,讓我們的內閣可回歸基本面,好好針對問題及結構,做些可長可久的政策規畫,但此回的民意回應冷靜,新內閣可不要解讀為大家都很滿意現在的內閣,而是過去過度期待,有很深的期待落差,新內閣請快點動起來,除了信心喊話,我們更需有行動力的新內閣官員。

【2013/02/19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觀察站/行動內閣 是該動了 | 內閣改組新挑戰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7704537.shtml#ixzz2LMjxnH00 
Power By udn.com 

外地工作 房租補助5千

限18至29歲 民眾:不會為千元離家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27235
(轉貼)美失業率降至六.五趴 專家:要等二○二五年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失業率降至6.5% 專家:要等2025年

美國聯準會(Fed)日前結束為期兩天的決策會議後宣布,在全美失業率降至6.5%,且通膨率不超過2.5%前,將繼續維持目前的超低利率政策。但專家指出,目前就業市場改善速度還是太慢,恐到2025年才會恢復至衰退前的水平。

從勞工部數據估算,全美失業率若要從11月的7.7%,降至6.5%,就業市場得即刻創造出190萬個就業機會。而依目前就業市場每月新增15萬就業人口的速度,至少得花一整年時間才有這麼多的就業人數。

但如考量人口自然成長,每月實際的就業人口應高於15萬人,才能使失業率降至預期目標。

Gluskin Sheff & Associates首席經濟學家與策略師羅森堡(David Rosenberg)估計,若要使失業率在一年後降至6.5%,每月需新增27萬就業人口;若要在2014年底降至該目標數值,每月需新增20萬就業人口。

以目前美國經濟的成長動能,幾乎不可能達到上述目標,這也是為什麼聯準會預期,直到2015年底全美失業率才可能降至目標數值。

羅森堡估計,以目前每月新增15萬就業人口的速度,失業率得到2018年才會降至聯準會的目標。

就算失業率降至6.5%,也不能代表經濟全面復甦。據勞工部數據,2007年經濟衰退前的失業率為5%左右,而在2003年10月至2008年7月之間,失業率未曾升破6%。

另一個關鍵變數是經濟學家假設全美勞動參與率為63.6%,代表有工作或正在找工作的勞動人口占總勞動人口的比例。若有更多的勞動人口因退休、返校進修,或放棄找工作而退出就業市場,失業率的下降速度可望加快。

華府研究機構布魯金斯學院估計,如果嬰兒潮世代陸續退休為勞動參與率下降的唯一原因,全美失業率得到2025年才會降至衰退前的水平。

【2012/12/16 聯合報】



全文網址: 美失業率降至6.5% 專家:要等2025年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569018.shtml#ixzz2FFTMdH1y 
Power By 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03015
很慘啊
    回應給: 健保免費連線【梅峰】(MeiFeng) 推薦0


boxer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這樣景氣恢復遙遙無期了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97382
(轉貼)歐元區失業率 再創新高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boxer

11.7%!歐元區失業率 再創新高

歐盟統計局30日公布,歐元區10月失業率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1.7%,高於9月的11.6%;總失業人數由9月的1849萬人,增加到1870萬人;而青年失業率更逼近24%。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表示,歐債危機明年可能還會更進一步擴大且深化。

統計局指出,西班牙的成人失業率最高,達到26.2%;奧地利最低,僅4.3%;德國及荷蘭分別為5.4%及5.5%。

青年(25歲以下)失業情況尤其嚴重。

10月歐元區17國青年失業人數比一年前增加35萬人,失業率達23.9%,歐盟27國的青年失業率也高達23.4%,而1年前分別為21.2%及21.4%。其中希臘25歲以下青年的失業率8月(最新數據)達57%,西班牙10月青年失業率亦達55.9%。

其他經濟指標同樣疲軟。德國零售額及法國消費支出的減少幅度都超出預估;西班牙居高不下的通膨率,將加重政府的退休年金支出,使財政更加困難。

面對經濟疲軟,德拉吉指出:「我們尚未度過危機。大部分歐元區國家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開始復甦。整頓預算將使一些國家的經濟活動發生短期的萎縮,但這是不可避免的工作。」

德拉吉在巴黎與歐元區各國金融首長舉行會議。他表示,歐元區各國政府應迅速推動銀行同盟,以避免金融業解體。央行已經準備依據新的公債購買計畫,無限量地買進部分國家的公債;但在西班牙提出紓困請求之前,央行還不能運用這項工具。

出席這項會議的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也表示,歐元區經濟危機距離解除還很遙遠;各會員國必須整頓預算,並組成銀行同盟,使歐元區能夠擁有更穩定的經濟基礎。

不過她也指出,歐元區的經濟情況仍然脆弱,各國政府應採取「合理的」速度來整頓預算,以免抑制經濟成長。

【2012/12/01 聯合報】



全文網址: 11.7%!歐元區失業率 再創新高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536437.shtml#ixzz2DpMprdac 
Power By udn.com 

名家觀點/用力印鈔票 拚就業極大化

美國聯準會(Fed)最新決議,祭出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措施,每月除將繼續購買規模400億美元房貸擔保證券(MBS),另外,將新增每月購買450億美元的美國公債,一般稱其為第3波量化寬鬆措施(QE3)的擴大版,預計買得愈多,影響就會愈大。而且,當收購金額累計超過第2波量化寬鬆措施(QE2),就會對市場出現明顯影響。

聯準會有兩個職責,一是物價穩定,二是就業極大化。一般聯準會宣告要推量化寬鬆措施,聲明稿一定會提到「在物價穩定的前提下」將如何做,目前看來美國物價屬於較穩定的情況,因此就把焦點擺在第2個職責上。

美國物價持續穩定看起來是可能的,因為影響物價很重要的一項因素-油價,趨勢是向下的。美國本身近期發現許多頁岩油和頁岩氣後,原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大增,西德州中級原油(WTI)的價格還在高檔,但整個趨勢,大家認為是看跌的。

油價看跌,且實際經濟成長率低於潛在經濟成長率,美國經濟存在有緊縮缺口,物價並無太大上漲壓力,聯準會因而把關注點放到就業層面上。美國公布最新11月失業率仍然高達7.7%,聯準會認為太高,因此決議失業率要到6.5%以下才會滿意,很顯然的,在就業極大化的層面上,願意多做一點。

其次,聯準會此時願意再提擴大版的QE3,多少是因為美國財政懸崖的問題。到目前為止,財政懸崖要怎麼解決,還沒有很明確的方案,儘管大家了解最終會有妥協版,但過程中已造成大家的不安,而且無論如何妥協,財政勢必有緊縮的效果,在美國經濟還不是很穩健的當下,貨幣政策必須是寬鬆的,形同買一個保險。Fed當初推出的第一波量化寬鬆措施(QE1)規模為1.65兆美元,QE2為6,000億美元,這回的QE3 擴大版,預期會突破1兆美元規模。

我認為,QE3在推出之後,從今年9 月至今,約已買了4個月MBS,依照QE3擴大版繼續買下去,到明年底其規模就會超過QE ,當金額累計超過相當規模時,較明顯的影響就會出現。

在美國方面,QE3擴大版若能把股市持續墊高,財富效果將會愈高,而且買愈多MBS,房屋抵押貸款利率會壓低,美國房市也會持續復甦。目前美國就業市場已慢慢復甦,房屋市場也在回穩轉堅中,若財政懸崖的風險不致太大,整體美國經濟應已回到復甦的軌道上。

美國物價若繼續保持穩定,QE3擴大版將在美國經濟回復的此刻加上一把助力。從金融面來看,則會放出大量貨幣,這些貨幣勢必追求高報酬、高風險標的,將會流向經濟成長較佳的新興經濟體。

這些新興經濟體包括亞洲成長相對較快速的各國,其經濟成長表現相對高於已開發經濟體,預期過多的貨幣一部分會流向這些市場,另外一部分則會流到可避險的貨幣,在瑞士拒絕熱錢,而日本政治局勢紛擾的現在,到亞洲新興市場或成長率更高的其他地區新興經濟體都是可能的。

對台灣而言,這次的QE3擴大版,不免對新台幣對美元匯率造成升值壓力,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美國經濟能夠好轉,對全球經濟及台灣出口都是一件好事,台灣股市多少會有外資流入,也將形成資金效果。

(本文由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口述,記者葉小慧採訪整理)

【2012/12/14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名家觀點/用力印鈔票 拚就業極大化 | 美加碼QE規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565538.shtml#ixzz2F37jhjPJ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97378
(轉貼)失落的年代 年輕人失學失業惡化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失落的年代 年輕人失學失業惡化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十一日發表一項報告指出,全球經濟衰退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失學、失業,報告警告說,這種現象已危及「從校園投入職場或家庭生活的傳統途徑」。

報告指出,根據二○○八到二○一○年的數據,由已開發國家組成的OECD成員國,平均約有百分之十六年齡在十五至廿九歲之間的年輕人失學或失業,由於全球經濟近來更趨動盪,這種現象可能持續惡化。在受到歐債危機影響最甚的國家,尤其是愛爾蘭與西班牙,問題特別嚴重。報告認為,未來數年,新一代的年輕人可能前途黯淡。

OECD指出,十五歲的青少年如果展望未來十五年,平均可能接受七年的教育、工作五點五年,失業一年,完全離開勞動市場一點三年,雖然最後一類的部分成員已經成家,年輕成人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現象,尤其是在生育率偏低的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意味問題嚴重許多。

根據這項報告,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人失業的可能性較低,在廿至廿四歲的年齡層中,教育程度較高者的失業率減少百分之八,廿五至廿九歲的年齡層則減少百分之六點七。

報告並發現一項重大的逆轉趨勢。年輕女性首次比年輕男性更可能完成高中教育,接受大學教育的比例已經超越男性,甚至在職業教育方面也已經迎頭趕上。這種落差在冰島與葡萄牙尤其突出。

另外,以規畫未來的職業生涯而言,OECD國家的青少年,女孩也比男孩更有企圖心,而且比較期望社會地位高、專業的職業生涯。

【2012/09/1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失落的年代 年輕人失學失業惡化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359892.shtml#ixzz26IykQgca 
Power By udn.com 

業世代/先進國家 尼特族變多了

失業的美國民眾上網找工作。OECD指出,全球經濟衰退將使先進國家中的「尼特族」增加。
美聯社
全球1190萬年輕人失業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11日公布報告指出,先進國家失業率7月為8.0%,顯示成員國有4790萬失業人口,其中年輕人首當其衝,有1190萬人失業。全球經濟不景氣讓既未升學也未就業的年輕「尼特族」增加。

OECD成員中美國8月的失業率8.1%、加拿大7.3%,相較之下歐元區7月的失業率平均是7.3%,但各國數字差距很大,西班牙失業率高達25.1%,葡萄牙15.7%次之,愛爾蘭14.9%排第三。

針對年輕人的失業問題,OECD指出,「年輕人在這波就業危機首當其衝,OECD會員國7月青年失業率16.1%,下降0.1個百分點,歐元區青年失業率22.6%,上升0.1個百分點」。

OECD集合了全世界開發程度最高的國家,其根據2008到2010年的數據指出,15到29歲的人有16%沒有就學也沒有工作,而近來經濟不景氣只怕會讓這種趨勢更嚴重。

在歐債危機受創最深的國家,尤其是愛爾蘭與西班牙,這個問題特別嚴重。而且OECD的報告悲觀認為,下一代年輕人未來幾年面臨的狀況不太可能好轉。

生育率低的國家越嚴重

OECD指出,典型15歲人口在未來15年,將有7年接受教育、工作5.5年、失業1年,而且有1.3年完全退出就業市場。雖然在最後階段,部分年輕人可能已經擔起養家責任,青年高失業率凸顯問題遠較我們認知的還要嚴重,特別是西班牙與義大利等生育率低的國家。

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人比較不容易失業。報告發現,20至24歲人口當中,教育程度較高者,失業率少8個百分點;25至29歲年齡層則減少6.7個百分點。

小檔案:尼特族

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其英文全稱是:「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中文稱作「尼特族」或「啃老族」。

【2012/09/12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失業世代/先進國家 尼特族變多了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358033.shtml#ixzz26Iz3nf47 
Power By udn.com 


失業世代/南韓頂尖大學生 也找不到工作

為了在大公司找到高薪工作,南韓高中生上大學的比例幾乎是4分之3,結果使大學生供過於求。南韓前30大企業去年雇用26萬大學生,剩下6萬名大學生擠不進去,讓青年失業率飆到7.3%,是整體失業率的兩倍多。

今年25歲的金惠民以優異成績從南韓頂尖大學畢業,英語流利而且有三星信用卡公司與AT Kearney顧問公司的實習經驗,可是她應徵20家公司全部沒錄取。

金惠民說,「以前大學學歷還有實質意義的時候,頂尖大學畢業通常是進入前10大公司的保證。我認真讀書,把每件事做好,可是很多人也跟我一樣啊」。她現在開始學中文,就是為了讓自己進大公司的機會再多一些。

南韓本來是全世界最重視學業成就的國家,家長花大錢讓孩子上學,學生一天念書超過12小時就為了進大公司。愈來愈多年輕人都頂著高學歷,可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所謂「前30大企業」,根據韓國工業協會資料,只佔總就業率的6.8%。

現在政府的態度180度大轉變,南韓總統李明博說:不要念大學,直接去工作。

延世大學經濟學教授宋泰允說,「對學歷的狂熱還有要求每個人追逐相同工作的社會壓力,讓南韓付出代價。問題不是工作太少,而是缺乏就業品質,與求職者一味追逐大企業,缺乏思考其他工作選擇的彈性觀念」。

【2012/09/12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失業世代/南韓頂尖大學生 也找不到工作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358038.shtml#ixzz26IzGoX8Y 
Power By udn.com 

美國也窮忙 低薪低就業經濟難成長

美國經濟情況自2010年2月觸底以來,終於有好消息傳出,民間部門就業機會增加約460萬個;但同時也傳來壞消息,許多新的就業機會薪資水準都不高,富國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馬克指出,除非美國人開始賺到更多錢,否則不要指望他們會提高開銷。而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也表示,除非美國服務業也能振興,才能同時提高就業率,又解決薪資水準不高的問題。

美國最新的消息傳出,雖然就業機會增加約460萬個,但大部分都是低階、低薪職務。且在數量上也無法彌補美國經濟衰退期間,所造成的890萬失業人口。對此,富國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馬克指出,除非美國人開始賺到更多錢,否則不要指望他們會想開始有更多的開銷。而在台灣,據統計,每月薪資在2萬元以下的勞工數,更長期維持在100萬人左右,顯示低薪趨勢不謀而合。

另根據美國勞工部統計,自2010年2月美國經濟觸底以來,大部分就業機會的增長都在專業和商業服務方面,約達140萬;教育和衛生服務約有96萬;休閒和餐飲74萬。對此,馬克深入研究數字發現,有近40%的私人部門就業機會增加,但一直都僅在零售業、休閒、接待、臨時工作人員和家庭醫療保健等方面。

另外,馬克在研究報告中也指出,這4個行業薪資加權平均每小時工資僅每小時15美元(約合台幣450元),且有很多的工作都只是兼差性質。

林建山則表示,今年美國政府在歐巴馬總統的倡議下,鼓勵製造業回流,希望能藉此刺激製造業復甦,進而帶動美國經濟回春。然而,以製造業本身的就業結構來說,所提供的都是屬於專業性的職缺,對美國失業率的提升還是有限。除非美國服務業也能振興,才能同時提高就業率,並解決薪資水準不高的問題。

另外,美國整體工資的增長也是比較慢的。過去12個月內,平均每小時收入只增加1.7%,勉強超過1.4%的通貨膨脹率。馬克特別指出,由於美國消費者支出占整個經濟值的2/3,如今消費緊縮的結果,將使美國經濟成長指數迅速往下掉。結論是除非美國人開始賺到更多的錢,否則不要指望他們提高消費。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2012/09/12 台灣醒報】



全文網址: 美國也窮忙 低薪低就業經濟難成長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358732.shtml#ixzz26IzSa0jX 
Power By udn.com 

年輕人找工作/飛澳洲當台勞…

年輕人到澳洲旅遊打工,乍聽頗令人豔羨;但媒體報導清大經濟系畢業生,與一百五十位台灣人在這座澳洲屠宰廠房裡辛勤的工作,講白了他們就是台勞。

台灣經濟起飛後,大量引進外勞,從事工資低廉的傭工。如今澳洲的工資高,當地人不願從事產業,同樣也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打工的年輕人,近幾年人數增加最快的就屬台灣人,目前超過一萬三千名,這現象說明了台灣經濟的衰退。

赴澳洲打工,動機不一,若只為體驗人生花掉賺來的錢,那麼下一站呢?至於為了累積人生的基金,得咬牙嚥下被歧視欺侮,比起草莓族,還超有骨氣!

過去亦有台大研究所畢業生留美,到屠宰場殺豬,忍人之所不能,終完成哈佛博士學位,如今成為名教授。俏江南老闆出國打工,打出一片江山,這些事例,實足年輕人取法。

外地藍領工,趨之若鶩,然而當今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卻傳台北水電工缺八千人,到處護士荒,或者是在本地就拉不下臉?若能著眼未來前景,願改變觀念,暫時屈就,那麼職場的供需,會呈現雙贏的場面。

【2012/09/1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年輕人找工作/飛澳洲當台勞…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359851.shtml#ixzz26J1HvvNM 
Power By udn.com 


年輕人找工作/窩在家當宅男…

最近很多年輕人投入職場,有些父母陪著應徵,希望小孩順利進入職場,我想到表姊的小孩。

退伍後,侄子窩在家裡除吃飯外就是上網,剛開始不以為意,因為侄子說已經在人力銀行投遞履歷了,在等回音。誰知這一等就是一年,表姊夫妻急了,問他:快一年多,沒有廠商回信請你去應徵嗎?侄子說:有啊!可是我覺得工作性質不適合,有的公司福利制度不夠健全,所以我還在等待適合的工作。話畢轉身回房關上房門!

日子匆匆而過,侄子仍然宅在家裡,工作遙遙無期,有天表姊看報紙說很多大公司都缺人,於是又提出工作的事情,誰知兒子丟出一句話:我覺得學歷不夠,所以我決定考研究所繼續念書!兒子要讀書父母能說什麼!只能資助兒子念書。

那天在婚宴場合看到表姊夫婦,談起侄子,表姊嘆了一口氣說:「前些日子我兒子說碩士已讀畢要再續攻博士,已經快卅歲的人呢!可是他說要讀書我能說反對嗎?」我只能安慰她說:兒孫自有兒孫的想法!妳就不要操煩啦!表姊一臉無奈的苦笑,眼神裡卻有著無措的茫然!

【2012/09/1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年輕人找工作/窩在家當宅男…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359850.shtml#ixzz26J1clrio 
Power By udn.com 

橘:青年失業率降不到9% 王如玄應「引咎辭職」

記者陳佳雯/台北報導

基本工資調漲問題行政院緊急踩煞車。對此,親民黨黨團總召李桐豪14日表示,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應該先解決「青年失業率過高」的問題。他說,如果今年年底前15到24歲青年人的失業率不能從12.96%降到9%以下,王如玄就該「引咎辭職」。

▼親民黨團總召李桐豪表示,青年失業率節節高升,最應該被重視。(圖/記者陳佳雯攝)

李桐豪說,行政院沒有搞清楚問題,這次工資調幅很小,重點應該是勞委會要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但王如玄過去四年來重視基本工資,忽略「沒工作的人要有工作」;而青年失業問題更為嚴重,15到24歲的青年失業率是12.96%,高出總體失業率的3倍,但勞委會都沒去解決,因此親民黨也將這個問題視為是對內閣不信任案的標準之一。

李桐豪接著說,如果年底之前沒有辦法讓青年失業率,從12.96%降到9%,王如玄就應該「引咎辭職」。他舉經濟部長施顏祥為例,日前施顏祥說如果物價上漲率每個月超過2%,就會辭職。李桐豪因此呼籲,身為部長的王如玄應該要把自己的責任搞清楚。

李桐豪說,造就良好就業環境,勞委會責無旁貸,加上基本工資1.42%的調幅真的太低了,因此他主張,在組織調整時應該把勞委會改為「人力資源部」。



原文網址: 橘:青年失業率降不到9% 王如玄應「引咎辭職」 | ETtoday政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914/102616.htm#ixzz26RI1eoQ9
博士失業比率飆高 「要他們端茶都很難」

2012/09/30
【聯合報╱記者許雅筑、鄭宏斌/台北報導】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過去五年來,擁有大學以上學歷者的平均失業率為各類學歷之冠。博士生畢業一年後,待業或失業比率最高達百分之四點五;換句話說,每年約四千名博士畢業生中,就有一百八十人找不到工作。

根據教育部民國一百零一年版教育統計,博士畢業生近廿年來成長快速,在八十學年度時,博士畢業生有六百零八人,九十九學年度則增加至三千八百四十六人,足足多了五點三倍,超過大學生、碩士生增加幅度。

但博士畢業生在就業職場上卻處處碰壁,教育部近三年調查博士生畢業一年後動向,待業或失業中比率介於百分之三點七至四點五間。這群高學歷菁英,求職時不願屈就,寧可回到校園擔任助教或進行博士後研究。獲博士學位者近八成進入教育界、一成進入政府部門,進入民間企業者不到一成。

立委陳學聖說,不少人拜託他替子女介紹工作,他們的學歷不是碩士就是博士;但博士對企業主而言「很難用」,擔心他們太有主見、放不下身段或把公司當成跳板。他在找研究助理時,也不喜歡博士,因為要他們端個茶都「很困難」。

立委鄭麗君也說,身邊有許多博士畢業的朋友,正面臨求職困難的窘境,有些人無法進入校園擔任正式教職,只能當流浪兼課講師,「一個禮拜即使兼滿了課,還是只有兩萬多元」。她感嘆,「現在年輕人好像不讀碩士,就會被笑。」但一味鼓勵深造,只會讓學歷貶值,而文憑也不該是唯一辨識標準。

鄭麗君指出,「高學歷、高失業率」起因於就業機會減少與低薪化趨勢,政府應帶動產業創新、發展知識經濟,此外也要鼓勵學生適性發展,加強技職體系,而非催眠孩子「念得愈高愈好」。

立委李貴敏建議高等教育建立「產學合作」制度。立委陳碧涵則認為,問題癥結在於教育政策缺乏「前瞻性」,沒有考慮到未來產業趨勢及各類人才需求數目,導致部分領域博士過剩。



全文網址: 博士失業比率飆高 「要他們端茶都很難」 - 高等教育論壇 - 文教要聞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15587#ixzz27yvduJey 
Power By udn.com 
劉憶如:青年失業,頭號難題
台灣青年失業率再攀升,該如何對症下藥解決問題?青年失業,已在二○○八年海嘯過後,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頭號難題
【作者/劉憶如;圖片/劉國泰】

青年失業,已在二○○八年海嘯過後,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頭號難題。

自○八年至今,年輕族群的失業率,幾乎不論在哪一個國家,都大幅超過其他年齡層。例如去年第一季,OECD國二十五歲以上的平均失業率為七%,但十五至二十四歲的青年失業率,則為一七.三%。

這因此引發根本層面的問題:失業惡化時,為什麼年輕人首當其衝?

這個問題有幾個可能的答案。

第一,年輕人是最沒有職場經驗的,也因此是企業在景氣衰退,縮編規模時,最容易被裁撤的一群人。

第二,青年人往往從事一些對景氣波動敏感的行業,例如零售業等服務業。因此在經濟衰退時,其就業機會隨之大幅降低。

第三,海嘯發生時,恰逢戰後嬰兒潮屆退休齡,當他們申請延退以因應不景氣時,青年就業空間也因此遭到壓縮。

如果原因如上,問題的解決也就應對症下藥,且應有長短期區分。長期解決之道,當然在於創造經濟成長,以及基礎教育的加強。而短期則包括職業訓練,加強媒介功能等。

觀察青年失業率,許多國家在○八海嘯前差異不大;但卻在海嘯後,因經濟復甦情況不同而拉大差距。

例如○七年,法國青年失業率為一九.一%;與其他葡萄牙等國的一六.六%至二二.九%,大致相當。

但過去四年來,法國青年失業率自一九.一%小增至二二.一%;其他深陷歐債漩渦的國家,卻大幅惡化,增加為二九.一%至四六.四%間。因此,要解決青年失業問題,必須維持經濟的成長。

其次,教育的作用亦極明顯。加強教育彈性,讓青年有機會學習新技能,降低受景氣波動影響的風險,減少因轉業不順,而產生的摩擦性失業。

尤其金融海嘯帶來許多關鍵轉變,包括全球消費投資重心移轉,糧食、環保、醫療的重要性大增等,均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提供給具相關知識與訓練之青年人才。因此,政府的教育資源須更有規劃、有效率地投入。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507期;訂閱天下雜誌電子版

年輕人勞參率降 學者籲提對策

行政院長陳沖日前曾關切,國內十五到廿四歲族群失業率偏高,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九月該年齡層失業率雖小幅下跌零點零四個百分點到百分之十三點五七,不過,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說,勞動參與率才能更真實反映青年就業情況。

「勞動參與率」即勞動人口占整體比例,九月分十五到廿四歲年齡層勞參率由八月的百分之卅點三七,下滑到百分之廿九點六四,辛炳隆說,顯示年輕人退出職場人數增加,可能選擇延畢、或準備公職考試等,卻未計算於失業人口中,這些隱性問題都值得政府重視,並提出因應對策。

【2012/10/22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年輕人勞參率降 學者籲提對策 | 要聞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7447484.shtml#ixzz2A41kJwdX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68974
(轉貼)法政府鼓勵雇青年 補貼四分之三薪水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法政府鼓勵雇青年 補貼7成5薪水

法國總統歐蘭德為兌現對抗失業的競選支票,29日推出23億歐元(約台幣864億元)的補貼青年就業計畫,目標是2014年底前創造15萬個職缺給年輕人。

從明年起,法國企業雇用青年(16到25歲)至少一年,最低只需付四分之一薪水,基本薪資的四分之三由政府支付,而且承諾付三年。

青年失業在許多歐洲國家都是難題。法國失業率為10%,但25歲以下青年的失業率高達22.8%。由於法國勞工法讓企業不易解雇員工,雇主更不願意雇用年輕人。而且許多產業在聘用全職員工前,要求員工具備無薪的實習經歷,且對新進人員僅提供短期約聘,這些做法都不利於青年就業。

法國政府29日在內閣會議中提出稱為「未來工作」的計畫,由政府補貼公部門、非營利機構和私人企業雇用年輕人,希望明年能創造10萬個工作機會,2014年再創造5萬個職缺。明年預估的支出為23億歐元。

歐蘭德在內閣會議上說:「我們正在打一場就業戰爭,這是我們的首要挑戰。」勞工部長薩賓會後表示:「這是對青年失業對症下藥」。

政府將優先補貼雇用貧窮郊區和鄉下地區沒有高中學歷的青年。某些產業也是優先補貼的對象,例如醫藥、數位和綠色科技產業。

這項計畫將於9月送交國會通過,由於歐蘭德的社會黨在國會占有穩定多數,而且就業是主要競選承諾,在國會過關應不成問題。不過,法國明年預算必須撙節300億歐元(約1.1兆台幣)才能符合歐盟減赤的規定,歐蘭德能否一面減少開支,一面降低失業率和提振經濟成長,才是真正的考驗。

法國企業主協會立刻潑冷水。協會主席凱胡表示:「未來工作計畫只是治標不治本,這個政府愈來愈無法因應我們面臨的困境。現在是該降低赤字的時候,難道政府看不出這個計畫需要花大錢嗎?」

【2012/08/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法政府鼓勵雇青年 補貼7成5薪水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7329484.shtml#ixzz24yT3Pc7D 
Power By udn.com 

聯合筆記/就業報告與美國大選

美國勞工部固定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五公布上月的就業報告。最新的就業報告剛好在民主黨全代會落幕後的隔天早上發布,對照前一晚的激情,除了鐵桿支持者,看到報告的人心裡大概都涼了一半。

歐巴馬應該事前就得知報告內容,所以才會在全代會演說時猛打預防針,坦承經濟情勢不盡理想,懇求選民再給他四年撥亂反正,明天會更好。

八月失業率降到百分之八點一,極接近二○○九年二月歐巴馬上任時的水準,可算是就業報告唯一可喜之處。但其實也沒什麼好高興的,失業率下降是因為有卅五萬人放棄求職,不再被列入就業人力計算。分母變小,讓只增加九萬六千個工作的八月,失業率反而下降。

《大西洋月刊》資深主編湯普森分析,現今就業市場復甦的速率和二○○一與一九九○年經濟衰退期間相同,差別在於前兩次衰退的幅度深得多。去年,美國每月平均增加十五萬三千個工作。今年到八月為止,每月平均增加十三萬九千個工作;最近三個月的平均值只有九萬四千個。

而且,公部門的職缺呈現減少,增加的是像食品工業等低薪的職缺,沒有大學文憑的人和中年男性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換言之,這三年來美國經濟有在復甦,但速度減緩。

老實說,小數點後第三位的失業率下降,變化細微到上千萬在就業市場掙扎的美國民眾難以察覺生活在好轉,就是所謂的「無感復甦」。任憑第一夫人蜜雪兒多麼會說小故事,柯林頓再怎麼強力背書,歐巴馬如何大談願景,擺在眼前的經濟現狀殘酷無比。就算聯準會甘冒政策護盤的罵名,推出第三波量化寬鬆救市,白宮易主的可能性依然不減。

【2012/09/12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聯合筆記/就業報告與美國大選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357298.shtml#ixzz26EByKr8K 
Power By udn.com 

宅男不工作/父母崇尚文憑 要怪誰?

拜讀十三日「窩在家裡當宅男」一文,同事的兒子也是類似的情形,退伍後,一直找不到他認為滿意的工作賦閒在家,後來決定報考研究所,現正準備開學。

同事擔心地說,兒子研究所讀的是數學,將來也不知能不能找到工作?剛好這幾天媒體報導,北市水電工缺很大,薪水也不錯。我把這則新聞告訴同事,並對同事說,年輕人只要肯吃苦,可以去學一技之長,勝過一紙文憑。不料同事聽完,很不屑地說:「我栽培他書讀那麼高,怎麼可能讓他去做水電工?從小我就要他好好讀書,將來才能穿皮鞋坐辦公室,不要像他老爸一樣當黑手,每天做得一身髒汙。」

我一時無言。同事一方面擔心兒子的未來,一方面又不想讓兒子,去學她認為較底層的工作,歸根究柢,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作祟。

其實,我們在責備現在的孩子是草莓族、啃老族的時候,不妨想想,造成這些失落世代,除了大環境的因素,父母是不是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呢?

【2012/09/1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宅男不工作/父母崇尚文憑 要怪誰?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362355.shtml#ixzz26RKoXfNS 
Power By udn.com 


宅男不工作/別逃避「社會」這所學校

拜讀十三日「窩在家裡當宅男」一文,感慨不已,社會不也是一所學校嗎。我想起了我那些身心障礙的學生們,他們每周三天到職場實習,兩天回學校上課。

他們實習的職場,包括餐盒工廠、麵包店、洗車場、工業區、麵條工廠、超市、便利商店等,看到他們在職場認真工作的模樣,雖然動作及反應慢了些,但他們都很願意、也很認真地學習。

這些實習並沒有薪水,是去職場學習工作技能及工作態度,回到學校雖然多少都會講講工作的辛苦處,但看得出來,他們學到很多,也知道唯有認真學習,才有獨立自主的一天,才能夠自食其力。

在此勉勵年輕人,千萬不要為了逃避工作,而不敢面對社會這所學校。如果社會上只剩某些少數的行業,許多工作都沒有人做了,那我們恐怕也無法做好自己的工作。

【2012/09/1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宅男不工作/別逃避「社會」這所學校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362357.shtml#ixzz26RKuQKxp 
Power By udn.com 

連鎖餐飲業 美經濟成長支柱

美國50個州裡面,多達26州8月份失業率上升。圖為洛杉磯求職者等候面試。
美聯社

美國就業市場復甦緩慢,但餐飲業一枝獨秀。圖為達爾登公司旗下的紅龍蝦餐廳。
美聯社(非報系)

近年來,美國不少產業將工作外包,使工作機會不斷流失,但連鎖餐飲服務業不受影響,反而趁機吸收過剩的勞動人口,並爭取預算有限的中低產階級家庭,業績扶搖直上。

事實上,近十年來連鎖餐飲業是推動美國經濟成長的助力之一。今年7月全美的就業人口只比10年前增加2.2%,但提供全套服務的餐飲業卻增加18%。據達爾登 (Darden)餐廳向美國證管會提交的文件,旗下每一家Olive Garden或Red Lobster餐廳平均雇用三至五名經理,以及50名至185名的時薪人員。

達爾登21日公布強勁的財報。在截至8月底止的會計年度第一季中,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近5%,獲利則增加4%。其他同業,例如百勝(Yum!Brands)等連鎖餐飲集團,近來也都有穩健的財報。

分析達爾登餐館的財報結果,可以發現中產家庭的消費預算仍受擠壓,富裕家庭則相對不受影響。在達爾登旗下的高檔牛排館Capital Grille,每名顧客的平均消費介於70至72美元(約台幣2065元至2124元),同店營收成長4%,但目標客群為中產家庭的Olive Garden與Red Lobster,營收分別成長0.3%與下降2.6%。

雇員的薪資與營收比重也愈來愈少,根據達爾登的財報內容,第一季營收比去年同期增加4.8%,但勞工成本僅增加2.2%。達爾登的勞工成本在2010年約為營收的33.1%,2012年降至31.3%,在2013會計年度的第一季更降至30.4%。

這個趨勢也反映美國勞工市場供需不均的現況,因目前的失業率若非8.1%而是5%,餐飲業者勢必要支付更高的成本才能找到合適員工。目前的高失業率代表業者在聘僱人手時有很多選擇,員工沒有籌碼要求提高薪資。

【2012/09/22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連鎖餐飲業 美經濟成長支柱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7380960.shtml#ixzz27FUKrBov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63712
頁/共1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