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聖接受中時電子報專訪的精彩摘要專訪∕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撰文∕黃哲斌
郭至楨問:很久未在電視上看到你,立委選舉落選後,請談談近一年來你的生活目標及感觸?
陳學聖答:立委卸任後,我給自己的期許是「放空、沉澱、再出發」,也曾考慮過是否離開政壇,在中時等媒體八年、從政十五年,二十三年來一直在基層跑,一直較少留過時間給家人,曾經考慮回歸自己的生活,朋友們怕我真的離開政壇,於是我放空自己,回想五年十年後,如果要再從政,一定會作不一樣的事情。
因此,許多朋友勸我留在台北三年,三年後應該能夠高票當選,就像賴士葆一樣;但高雄的教授友人認為我的個性較直率,搞不好在南部能夠更加如魚得水,我也不希望一輩子的政治生涯都只在台北,因此我放棄台北的一切,發現南部的天候等等真的更適合我,我也常開玩笑,就像以前還在媒體,被派到南部擔任特派員,一切重頭學起。
問:你放掉北部耕耘的一切,南下重新找回未來的目標?
答:沒錯,而且我不但是以眼睛,而以行動來表示。大家常說高雄是港都,與海洋生活在一起,但實際上,我們對海洋是陌生的,我還特地學著去開小船,走過之後,才知道我們以前了解得很有限。
而且從海上看台灣西岸,你會驚訝為何煙囪這麼多,從北到南幾乎是一條垃圾線,因為我們太不珍惜了;當我實際擁抱這片土地,而不是坐在書桌上想像,我發現我學到更多,而且變得更謙虛。
問: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你也曾提到「從海上看台灣」,請問你還看到了些什麼?
答:我覺得「台灣人沒看到自己」。海是很大的、陸地是很小的,大家如果都在地上你爭我奪,那是很狹隘,應鼓勵我們的子民走向海上,心胸才會開闊,但必須有信心及毅力,去克服海洋的萬變,也能超越目前的亂象。
問:這一年,我知道你也參與許多公益性活動,為什麼?
答:我接觸的社福團體很多,包括腦性麻痺、顏面傷殘…我認為社會上人與人關係冷漠疏離,許多弱勢族群更加猶豫徬徨,過去十五年,我不斷協助他們,在爭取法案、與機關溝通周旋。我一直認為,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都能有很好的表現。
問:反觀這一年,你對於台灣政局似乎是局外人,你如何解讀三合一選舉等政治現況?
答:坦白講,我根本不想看這次選舉。我最近幾乎只翻翻報紙標題,我也當過媒體記者,知道其中有多少是政治人物放話、有多少是記者自己填版面、有多少人說的是假話。我認為一切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理解政治要聞版,我反而鼓勵大家多去看看國際版。
問:若就選舉結果,是否藍勝綠敗?放眼二○○八大選,你有何看法?
答:我覺得內心還是有點欣慰,民眾終究對政局還是有點信心,上次立委我敗選,當時投票率較上屆少了百分之十,反應出民眾對政治人物的厭煩,這次三合一選舉,雖然民進黨拼命想打口水戰,但選民仍有定見,這次投票率高,且給綠營一個教訓。
當然,民進黨的支持者因為失望而不投票,但並未轉給國民黨,這是必須警惕的,馬主席要成立廉能委員會,藍營當選人必須把握機會,否則下次跌得會更重。
問:你提到這次選舉,人民給國民黨一個機會與希望,但似乎是馬英九的光環效應帶著往前衝,但馬能夠一人獨挑大樑嗎?
答:短時間可以,長期來說不行。所以我們認為,他應該少花時間往外跑,多思索他的光環為何與團隊形象有落差?他兼任黨主席,應該沉澱下來思考領導與管理的當務之急。
問:國民黨百年老店有許多需要改革之處,加上王馬之間的心結,他們可能化解心結,齊心合作嗎?
答:很難,兩人原本就是競爭關係,彼此有瑜亮情結,就像馬宋之間一樣;但政治本來就是妥協的藝術,馬英九取得領導權之後,必須讓對方心服口服,應該要有自己的方向感,讓支持者認同,與王金平之間,只要不傷害對方,就是最重要的。
王金平就是要看馬英九如何表現,如果馬錯失了自己的機會,就必須把機會讓給王;馬英九則應把握自己的機會,當改則改,不打折扣,自然能贏得民眾的認同。
問:三合一藍營勝選後,泛藍支持者面對明後年的北高、立委選舉,一直期望國親再整合,但馬宋會似乎了無新意,你如何看?
答:國民黨既然已經成為選民心中的主流,就要有大黨的胸襟,體諒小黨在邊緣化過程的心情;親新兩黨也應該認知國民黨的角色,不該有「成事一定在我」的堅持,放棄私念,以大局為重。
況且「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選民是流動的,他們自有定見,就像連戰的豁達,但他的大陸之旅,一定會有其歷史評價;我認為宋先生也會從中獲得些許想法。
問:正如你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三合一選舉已可看出兩黨競爭的大趨勢,放眼後年的立委選舉,改成單一選區之後,會產生更多「周錫瑋效應」嗎?
答:不管藍或綠的小黨都面臨這種問題,如果不與大黨合作,只是早死或晚死的問題,有些人因為拉不下臉,怕別人覺得他背叛,有些人則抱定與原來的黨共存亡的決心,所以我才說,政黨合併的趨勢越明顯,大黨越是要「有容乃大」。
問:二○○六年就是北高市長的對決,你認為藍綠對決的氣勢,能夠延續到年底嗎?
答:北市本來就是泛藍大本營,只要整合得好,藍營贏面就很大;反觀高市,民進黨因為三合一敗選,對於南台灣重鎮高雄市更是勢在必得,一定會投入所有資源,希望保住高雄這個反攻二○○八的最重要基地。
所以,泛藍若不能理解傾聽南部人想法,一廂情願以為,縣市長勝選氣勢能延續到北高選舉,那麼一定會踢到鐵板。但對於泛藍而言,高雄市也是非贏不可的一仗,必須北高都勝選,台灣整體才能向上提升。
問:高捷弊案重創民進黨在高雄的戰將與民心,你認為市長選舉中,綠營有較具贏面的人選嗎?
答:高捷案的確扮演泛藍三合一選舉的坦克車,但等到市長選舉,高捷案除非有突破性的案情發展,否則不太可能再影響選舉。
高捷案發生後,地方上也有些聲音,認為應該跳脫以往的派系,由不同的人選出來,就像馬英九選黨主席,在南部也以七比三的懸殊比例,擊敗南部人脈雄厚的王金平,因此,高雄市長選舉,藍綠都可能推出地方關係並非雄厚的人選。
問:高雄縣市原本派系氣氛濃厚,但你認為藍綠可能推出耳目一新的人選,就你一年來的經營,如何看待高雄?
答:我最大的感想是,我自己對不起高雄,所有北部人都對不起高雄,當我在南部深耕一段時間後,回到台北,一位朋友告訴我「他是高雄人」,我問他為何沒告訴過我,他回答「因為你沒問過」。
台灣長期的發展下,高雄人不太會以自己的出生地為傲,一般總會想到「下港人」,難脫鄙視意味。我必須肯定謝長廷,他在市長任內,讓高雄人比較具有光榮感。但前些時,高捷案讓高雄人比較抬不起頭來,我如果有機會,我會讓高雄人對於高捷比較有信心,重新燃起信心與光榮感。
問:就你觀察,高捷的施工品質與進度有何問題嗎?
答:我如果入主高雄市政府,簽署的第一份公文會是「徹查高捷弊案,徹查高捷的施工品質」,讓高雄市民重建信心;連呂副總統都成立小組,但是否表示一般人民的信心不足?
如果我有機會,應該讓一般民眾參與調查監督,而非官官相護,讓民眾透過此一案件,重新建立民眾對於政府的信心。
問:農曆年後就是黨內初選,泛藍爭逐者眾,你怎麼看?
答:南部人不太相信黨內初選,黨內都要讓民眾相信初選玩真的。我也希望馬主席建立制度,然後排除派系壓力,我也期許以運動家精神,改變傳統請客吃飯的風氣,即使我輸了,我也會支持勝出的人選。
問:就你的觀察,高雄市還有哪些改善空間?
答:就業率是比較差的,而且還有些隱藏性的失業率,家戶所得也比較保守,如果大環境不好,消費自然會更保守,搶案也會多。
我認為高雄還是有些機會,北市人在盆地裡決策,不了解高雄與大海在一起,我認為高雄要走自己的路,高雄市處於亞太地區的中心點,但被政治力所束縛,我認為高雄如果走出自己的風格、走出自己的路,是很有機會的。
另外,高雄二○○九年舉辦世運會,應該趁此機會與目標,從硬體與軟體全面提升,也是從地方城市邁向國際城市的最好機會。
問:但整個國際局勢來看,上海崛起會影響高雄港,加上兩岸經貿的政策限制,你有何解套之法?
答:高雄最好天然條件就是國際港,但如果以人為束縛,高雄就不再是高雄了。西元兩千年之後,高雄港的名次每年就掉一名,不知是否與民進黨執政有關,但如果不再改變,高雄的優勢就不再了,高雄港將一去不回,變成一個空港,所以應該讓高雄變成兩岸直航的實驗港口,才能維持其優勢條件。
新加坡的轉運地位兩年前曾被馬來西亞取代,但新加坡政府下定決心,以經營效率又搶回來;當然,我們面對的不是馬來西亞,而是更強大的對手,但政府要為台灣著想,只要想通了,維持一定的政治安全度,何妨放手一搏。
問:作為一個國際性城市,你對於高雄經營網路城市有何看法?
答:謝長廷擔任市長期間就有意打造「智慧城」,但據傳也可能變成弊案;我認為應該把握二○○九年,一舉超越台北,但要透明監督,不再要有弊案,我認為高雄人對於政府是很寬容的,應該要善待高雄人的善良。
立委落選 陳學聖找到「藍海」
從海上看台灣西岸,你會驚訝為何煙囪這麼多,從北到南幾乎是一條垃圾線 …
如果入主高雄市政府,簽署的第一份公文會是「徹查高捷弊案,徹查高捷的施工品質」…
(馬英九)應該少花時間往外跑,多思索他的光環為何與團隊形象有落差?尤其他兼任黨主席之後,更應該沉澱下來,思考領導與管理的當務之急。
泛藍若不能理解傾聽南部人想法,一廂情願以為,縣市長勝選氣勢能延續到北高選舉,那麼一定會踢到鐵板。
【中時電子報郭至楨、黃哲斌∕台北報導】
媒體記者出身,兩屆台北市議員、兩屆立委,前年立委連任落榜,陳學聖意外面臨生命的轉折。一年不見了,他去了哪裡?
陳學聖接受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專訪表示,「學會開船」是他的第一件收獲,離開了台北的盆地思考、離開了從陸地看海洋的觀點,他悄悄南下高雄,考上開船的執照,揚帆迎浪,從海上望回西岸,重新思考自己與這塊土地的未來性。
「從海上看台灣西岸,你會驚訝為何煙囪這麼多,從北到南幾乎是一條垃圾線,因為我們太不珍惜了;當我實際擁抱這片土地,而不是坐在書桌上想像,我發現我學到更多,而且變得更謙虛。」陳學聖說。
他毅然放棄台北的十數年耕耘,南下高雄開拓自己的第二春,問起這段「意外的旅程」,陳學聖慨然:「我最大的感想是,我自己對不起高雄,所有北部人都對不起高雄,當我在南部深耕一段時間後,回到台北,一位朋友告訴我『他是高雄人』,我問他為何沒告訴過我,他回答『因為你沒問過』。」
陳學聖認為,長期以來,許多南部人以「下港人」自居,多少隱含對家鄉的缺乏自信;陳學聖頗肯定謝長廷市長任內,的確讓高雄人比較具有光榮感,比較能夠提及家園時抬頭挺胸。
不過,陳學聖也指出,高捷弊案及工安意外頻頻,再度讓高雄人黯然,他宣示,一旦他入主市政府,簽署的第一份公文將會是「徹查高捷弊案、徹查高捷施工品質」,而且他希望讓市民團體參與調查監督,撇開官官相護的陰影,重新建立民眾對於政府機關的信心。
對於高雄市的未來發展,陳學聖直指「失業」問題,他認為高雄要走自己的路,由於地處亞太地區的中心點,加上優良的港口條件,只要擺脫政治力束縛,高雄很有機會走出自己的風格。此外,高雄市將於二○○九年舉辦世運會,若能趁此全面提升硬體與軟體,也是從地方城市邁向國際城市,一舉超越台北市的最好機會。
因此,他呼籲中央,「高雄最好天然條件就是國際港,但如果以人為束縛,高雄就不再是高雄了。」「西元兩千年之後,高雄港的名次每年就掉一名,如果不再改變,高雄優勢將一去不回,變成一個空港」,他疾呼,讓高雄變成兩岸直航的實驗港口,才能維持其優勢條件。
距離市長選舉不到一年,陳學聖目前只有「智障者體育運動協會理事長」、「腦性麻痺協會理事長」、「物保護協會理事長」等公益團體的頭銜,與地方實力雄厚的對手相較,他能否有機會領銜代表泛藍參戰?
陳學聖表示,就像馬王主席之爭,大家都看好南部基層實力雄厚的王金平,結果馬英九卻以七比三的懸殊比數勝選,只要有公平的初選機制,他相信自己很有機會,萬一落敗,若能建立一個良好的黨內制度,他也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