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梅峰臺中市長政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經濟財稅資料】(轉貼)
 瀏覽93,021|回應293推薦2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boxer
Vi

分遺產 配偶們只算一分

幾年前,有個財團大亨過世,他的大公子來找我,說他父親在外面有兩個女人,各生了兩個孩子,加上家中有母親和三個子女,遺產總共要分成八分,他只能拿到八分之一。另外,因為有其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母親要依法行使夫妻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但二奶和三奶的小孩不同意,還鬧上法院。

我問大公子,他的父親有二房、三房的事情已經持續多久?有無公開?從他口中得知,這是民國74年6月4日以前的事,依當時的法律,結婚只要有公開儀式,重婚仍屬有效。

不過,依民法舊法,元配是利害關係人,擁有撤銷權。只是,元配當時並沒有這樣做,因此二房、三房也變成了合法的配偶。在計算遺產時,不論大房、二房、三房怎麼搶著分遺產,「所有的合法配偶」只能算一分。

因此,這個例子中,遺產的確必須分成八分,但是元配原本可以分到的八分之一要再除以三,分給二房和三房。若是行使夫妻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先拿到二分之一的遺產,也要除以三。

所以,我勸他們不要打官司,和解為上策;他們照做,事情圓滿解決了。

不過,重婚若發生在74年6月5日以後,由於民法(第988條、第992條)已經修改,規定不能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原則上重婚無效,所以也談不上撤不撤銷的問題,對現代女性來說更有保障。

其實,很多人離婚時,證人根本不知道是誰要離婚,就隨便蓋章,離婚是無效的。如果再婚,可是另一方卻反悔,提起「確認婚姻有效之訴」贏了,就會變成兩個婚姻同時存在。

91年之前,重婚的第三人若是善意而且也不知對方的前一個婚姻依然有效,兩個婚姻就都是有效的。這時候,原來的配偶並沒有撤銷權,但重婚關係的另一方可以請求離婚。如果有兩個有效的婚姻,繼承時仍然會出現「多個配偶」的狀況題。

夫妻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在91年修法後,已經變成配偶的專屬權,不得讓與、也不能繼承。這樣也有缺點。舉例說,先生拋妻棄子離家出走,導致夫妻離婚,前妻才正打算請求,官司還沒打完,卻因為太鬱卒而過世了,但子女卻不能代她繼續請求。

另外,不少知名的財團創辦人都有二個以上的配偶;有些細姨比較強勢,先生年老之際,也會把不少財產登記細姨那兒,但因為差額請求權有專屬性,大房所生的兒子雖然是繼承人,也苦於不能向財產較多的細姨請求。

現在,立法院正推動把差額請求權改為非具專屬性(已一讀通過),未來法條一旦通過,74年以前結婚的合法配偶,包括細姨,若發生上面的情況,繼承人就可以反過來行使差額請求權了。(會計師全聯會理事長、勤實佳會計師事務所、房屋仲介、外牆更新公司負責人林敏弘口述,記者徐谷楨採訪整理)

【2007/01/31 經濟日報】

夫妻財產 法律規定有玄機

我有一個朋友,只有高中畢業,在公司當採購,「油水」頗多,開的是積架跑車,但他怕外人知道,很多財產都以太太的名字買。有次,他來聽我演講。我提到一個故事:有個大男人每次喝酒回家,都裝成醉茫茫,直接倒在床上,由太太脫鞋脫襪,還幫雙腳泡熱水,舒服得不得了。朋友心喜,回家後也如法炮製。

我朋友覺得我演講很有趣,也鼓勵他太太去聽我演講。果真,他太太來聽我談一場有關夫妻財產的題目,那時是85年底。我說,74年6月4日前結婚的老夫老妻,在那一天以前取得的財產,先生名下的財產當然是先生的,但太太名下的財產也是先生的,不過,民法(親屬編施行法)在85年修改,若是登記在太太名下的不動產,先生必須在86年9月26日主張是他的,否則就歸屬太太所有。

我提醒在場婦女:「在這個時間之前,妳們應該對先生更溫柔,等9月27日就過關了!」同時,我也吩咐在場男性:「到時候,千萬記得要主張太太的不動產是自己的啊。」

因此,那朋友的太太「忍」到9月26日。當天午夜,朋友打電話給我,直說太太的行為很奇怪,以前都會高興地幫他開門,服侍他卸下鞋、襪,幫他準備泡腳水,但今天卻故意用熱水燙他的腳,還不讓他進房門;而且,房門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本夫某某某經常酗酒,逾時歸家,本應開除夫籍,姑念多年夫妻感情,僅留家察看,以儆效尤。」

看看牆上的時間,已過午夜12點,日期是9月27日,我告訴朋友,什麼也來不及了。跟他一聊,我才知道,原來那天他沒來聽我講夫妻財產。

後來,這對夫妻因故不和。朋友很沮喪地來找我,我只好「死馬當活馬醫」。我請他查出太太名下的股票價值,共計三、四千萬,便接著找他太太「曉以大義」。我說,依法論法,「不動產」是太太的沒錯,但在74年6月4日以前登記在太太名下的「股票」(不是繼承或無償取得的),屬於「動產」,可就是先生的了;而且,就算想要把股票過戶,她先生也可以聲請假扣押。我順勢當和事佬,他們終於達成和解。

上面的例子和平收場當然是很好,可是,就女性的立場來看,85年的修法,雖然把「你的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情況,把不動產的部分改為「你的是你的,但我的還是我的」,但是股票等動產部分還存在不公平的情形,很多太太的動產,因為沒法證明是自己的原有財產,只能被認定為先生所有。此外,婚後在74年6月4日以前取得的財產,也不能作為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的標的。

幸好,去(95)年12月司法院大法官第620號解釋,把這個限制打破了,不管是74年6月4日之前或之後取得的財產,都在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計算範圍。可是,婚後在74年6月4日以前取得的動產,仍然有「太太的是先生的」問題。這個部分,必須留待將來修正親屬法來解決。(會計師全聯會理事長、勤實佳會計師事務所、房屋仲介、外牆更新公司負責人林敏弘口述,記者徐谷楨採訪整理)

【2007/01/24 經濟日報】

2005.12.22  中國時報


尋找真正經濟學家
吳惠林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丁學良在十月廿六日發表(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五個)一文,引起華人世界一片譁然。輿論關切層面有數個,但重點應在「合格的」定義和標準是什麼?

丁學良在接受專訪說,「國際上有十三種不同的方法比較經濟學系和經濟學家,其中的核心是對研究成果進行評介。這是經濟學界內部由不同的專家小組,用不同的方法論研究出的評價體系。目前國際公認的方法是,對專業的經濟學學術期刊進行排名,然後依據在不同等級的期刊上發表文章的數量進行評價。」

不過,這種所謂「科學、客觀量化」的標準縱使能界定「合格」的門檻,但這種「合格的經濟學家」是否能稱為「真正的經濟學家」呢?這不禁讓我想起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廿三日去世的夏道平先生,這位一生致力於台灣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的先驅者。

在一九八九年三月寫就的〈經濟學家的思路〉這篇文章中,夏先生指出,就人文社會學科在二十世紀所扮演的角色講,經濟學最為突出,但經濟學家卻被一般人士「褒貶」兩極化。夏先生有感而發,乃就思想言論的底蘊,將統統被稱為經濟學家的那群人分為三類,一是真的經濟學家,二是經濟工程師,三是特定經濟利益發言人。這三類人都同樣在使用經濟學的一些名詞、術語,和某些模型,但其間的差別甚大。

「特定經濟利益發言人」不必多加解說,這類人物大多是受僱於別人或某一集團,而為那人或那一集團的經濟利益辯護,夏先生覺得這些人每每把內心的真正企圖偽裝在富國利民的宏論中,藉以在輿論界造勢。「經濟工程師」是把公共經濟事務的處理當作一項工程來做,輕視了公共經濟事務是千千萬萬的行為人,形形種種的主觀意志表象。現實社會中這一類居多,夏先生認為即便是諾貝爾獎得主,有的充其量只可說是頂尖級的經濟工程師,而丁學良所引用的衡量標準也最適用於這類人物。

至於「真正的經濟學家」,夏先生認為必須具有經濟學家的思路。他分成七點談走向此種思路的一個大方向:一是應了解「人」與生物學或動物學家心目中的不一樣,重要的是「人」具有異於禽獸的意志、理念和邏輯思考;二是人的欲望滿足受外在種種限制,不得不有所選擇,但力求自由選擇;三是人在爭取自由過程中不能妨害別人的自由,在互動中形成分工合作;四是人類社會的形成和擴大,是由於人的自覺行為之互動,不是靠一個人或少數人的設計、規畫、指揮或命令而組織成的所謂「團隊」行為;五是「非團隊」行為是分工合作社會所賴以達成、擴大的基礎,是「無形手」(指市場)的作用,是「長成的社會秩序」;六是有形手(指政府)不應牽制或阻礙「無形手」運作,只能為其去礙;七是自由市場和政府間的關係是後者對於前者的運作,只可維護或給予便利,不得有干擾。

這七點看似稀鬆平常,但要深入其底蘊可說很不簡單,尤其在「自私自利」普及、求名求利當道,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被視為常態的當今社會,能堅持走這條路者恐怕極為稀少,但這種人物卻正是現時世界最需要的。這就讓我們更加懷念已過世十年的夏道平先生!(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後記:小弟抽換主題文章,前三位推薦者不知,很抱歉!



本文於 修改第 1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82159
 回應文章 頁/共3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安倍經濟學敗陣的教訓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安倍經濟學敗陣的教訓

日本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再度萎縮,經濟淪入「技術性」衰退,迫使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延後提高消費稅率,並提前舉行眾議院改選,以爭取時間挽救衰退。這套冠以安倍之名的經濟政策推出以來曾被寄予厚望,但現在的結果證明,寬鬆貨幣政策只能用於「急救」,擴大公共支出也僅能「救急」,必須靠徹底改造經濟結構方足以「救窮」。面對日本慘痛的教訓,不僅安倍內閣須改弦更張,全球經濟困難國家亦當引以為鑑。

安倍於一年多前提出振興經濟的三支箭:寬鬆貨幣政策、擴大公共支出及經濟結構改革,目標是擺脫經濟停滯與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帶領日本走出「失落的20年」。在日本銀行(央行)充分配合、大舉放鬆貨幣政策下,日圓大幅貶值,出口企業獲利暴增,股市一飛沖天。三支箭讓安倍在國內的聲譽鵲起,出席國際會議也走路有風。

然而,經過近兩年的運作,「第一支箭」寬鬆貨幣政策已成強弩之末;「第二支箭」擴大公共支出,也因提高消費稅率而中途墜落;「第三支箭」經濟結構改革則因政治考量,始終引弓未發。隨著經濟重陷衰退,安倍這場一度波瀾壯闊的實驗為之崩潰。如今事實證明,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只是用於體外循環的「葉克膜」,日本經濟終究走不出加護病房。

提高消費稅率雖非安倍之過,而是前任政府埋下的地雷,但的確使日本的復甦之路為之癱瘓。政府採取擴張性貨幣及財政政策,加上日圓貶值,使出口導向的大企業獲利增加、股市大漲,因此政策效益大部分歸於高所得者;富人的消費雖也會因所得、財富成長而增加,但邊際消費傾向卻比中、低所得者低,因此擴張政策對整體消費及經濟成長率的提升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今年4月又提高消費稅率,消費者不論貧富,都須負擔同樣的高稅率,如此又大幅削弱中、低所得者的消費能力。由此觀之,日本經濟連兩季萎縮,並不十分意外。

安倍經濟學這套政策組合,原本可望為其他經濟困難地區提供一項政策指引,尤其是歐洲。歐洲與日本同樣面對政府負債沈重、人口高齡化及個人所得成長緩慢等危機,且都基於政治考量而迄未強力推動經濟結構改革,因此許多經濟學者都擔心歐洲會淪為第二個日本,陷入長期的成長停滯與通貨緊縮。歐洲央行(ECB)一直在考慮是否要全面購買歐元區各國公債,現在日本的經驗無異給予歐洲一記當頭棒喝。

反觀美國,在實施近六年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第3季經濟成長率達3.5%,失業率也降到5.8%。然而,美國經濟表現之所以相對亮麗,卻不是靠量化寬鬆,而是基於兩大優勢。其一是美國經濟結構原本就高度自由化,對外貿易也相對開放,使經濟體系較具自動調整的機制,能夠隨著時間而逐漸療癒;其二是藉著頁岩石油及天然氣積極增產,使能源及原料成本大幅下降,並帶動石油相關產業蓬勃發展。

基於日本經濟未能扭轉頹勢、歐洲復甦始終欲振乏力、中國大陸及其他新興市場也成長減緩,全球勢必將更加依賴美國這個全球經濟火車頭,以美國作為輸出消費品的終極市場。不過,美國經濟成長雖佳,但因所得分配差距擴大,平均薪資成長緩慢,使整體消費支出仍不夠熱絡。一旦歐洲、日本或新興市場經濟再摔一跤,美國能否再為全球經濟提供緩衝、步履蹣跚的復甦之路會否中止,不無疑慮。

日本、歐洲乃至美國的經驗顯示,當經濟陷入停滯之際,光靠寬鬆政策硬撐,而不願、不敢拆除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的雷管,不僅將徒勞無功,反而治絲益棼。日本既已如此,台灣焉能不記取教訓。 

【2014/11/19 經濟日報】

彭博資訊專欄/日本需要行動 不是選舉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8日宣布國會提前改選,以期贏得選民支持他的經濟政策。在連兩季經濟萎縮、陷入衰退後,安倍希望獲選民背書,支持他明年暫緩調高消費稅。

日本經濟搖搖欲墜,承受不起加稅再次扼殺成長的打擊。問題是,安倍何不直接站上台宣布新政策,何必丟出選舉煙霧彈,分散日本官僚體系與政壇的注意力?

在反對陣營自亂陣腳、投票率預料偏低的情況下,安倍的自民黨選後篤定再執政。然而,安倍內閣支持率從一個月前的52%降到44%,不可能再贏得比兩年前勝選時更高的選民支持度,很難看出改選國會對他加速結構改革有何幫助。

這場選舉與其說是基於經濟需求,不如說與自民黨的需要比較有關。日本政治人物在推動棘手的改革前,會盡力尋求共識,偏好團體和諧甚於西方崇尚的創造性破壞。

然而,過去兩年來,安倍顯得準備拋開這種傳統作風,例如他就不顧大多數日本民眾反對,執意重啟核子發電廠。

那麼,為什麼在某些議題上,安倍的作風像個中國獨裁者,但在真正重要的議題上,卻又變回日本傳統領導人?

安倍發現,自民黨內部既得利益者與派系的勢力太大,只憑他黨魁一人之力,即使挾著廣大民意與國會兩院多數地位,也無法直接與其對抗。但若勝選能助他馴服黨內勢力,並以再做四年的任期安撫他們,或許就值得放手一搏。

我個人則對此存疑。在日本,尋求共識往往變成不作為的藉口。日本選民與國際投資人支持安倍,是因為他承諾果斷行動,他們希望,安倍經過兩年耕耘後,能認真落實結構改革計畫,降低貿易壁壘、鬆綁勞動市場、鼓勵創新、免除繁文縟節,並制定具約束力的糾正歧視行動計畫(AAP),以保障女性工作權。

我不是在唆使安倍踐踏日本的民主,但現在是展現魄力的時刻,即使會觸怒部分稻農、男性經理人、官僚和工會,也該勇往直前。那正是選民選他的理由。

(作者William Pesek是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編譯湯淑君)

【2014/11/19 經濟日報】

安倍3箭失利 選民還有熱情?

日本的選舉結果一向易測,但是政情的轉變,卻是如此的詭譎難測!

原本以為可以穩坐四年的安倍,卻因消費稅效應導致國內經濟反轉,而坐困愁城;原以為可以成為長期政權的安倍內閣,也於昨日突然宣布廿一日提前解散國會,十二月十四日進行改選。

如果把安倍經濟學,當成是一帖迷幻劑的話,那麼消費稅應該就是一注興奮劑,因為在安倍經濟學催化下,讓日人突然看到經濟成長的願景,也看到日本恢復往日大國榮光的海市蜃樓。只是沒想到安倍經濟學的迷幻效果如此強大,它不但迷幻了日本人民,也讓安倍迷失了自己,它讓安倍把提高消費稅誤當成是一帖可提振日本經濟的苦口良劑。

此外,安倍可能沒想到,迷幻劑與興奮劑是不能同時服用的,因為藥物間不但有排斥性,還有相互的取代性,也就是在興奮劑化學效應下,逐漸取代原本迷幻劑的藥效,讓之前的虛幻效果,竟然漸次地褪下,使日本物價出現飆漲現象,而物價攀升效應,不但抵銷之前日圓貶值的經濟紅利,也讓安倍經濟學逐漸現出原形,更讓日本人民開始感受到高物價的苦痛。

也沒想到迷幻藥的藥效會褪得那麼快,讓安倍從虛幻當中,再重新回到現實。日圓貶值經濟紅利的消失,讓安倍近期又再次提出寬鬆的貨幣政策,引發了另一波的日圓貶值潮;安倍經濟學的原形畢露,讓日本今年前兩季的GDP開始出現負成長,日經指數更是跌破了一萬七千點關卡;高物價的苦痛,更讓安倍的民意支持度跌破了五十%,開始在低迷的深水區徘徊。由此可見,活在虛幻世界容易,面對現實卻是異常困難。

若從現實面來看,安倍經濟學實施至今近兩年,卻出現以下三種特殊經濟現象。

首先是出口雖有成長,但是內需卻仍然低迷。日本整體經濟成長力,有六成來自內需市場,只有四成來自出口,在提高消費稅使人民不願意消費的連鎖效應下,讓日本內需市場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就算日圓貶值產生的觀光客增長效應,對於內需市場貢獻也相當有限。

其次是股票市場雖然大漲,但實質生產力卻沒增加。在提高消費稅後,內需市場逐漸萎縮的情況下,廠商不願意增加產能,並對日本的經濟前景感到悲觀,日本政府雖祭出四兆日圓刺激景氣對策,但卻是杯水車薪,經濟似乎又重陷長期衰退的漩渦。

最後是物價飆漲,但人民整體薪資卻沒成長。安倍經濟學希望以日圓貶值帶動薪資成長,以擺脫通貨緊縮的困境,目前日本物價雖然達到成長二%的目標,但薪資成長效應並未浮現,因許多廠商受惠於出口獲利後,優先拿來填補虧損,而沒有使用在提高員工的薪資。

安倍經濟學有三支利箭,但在提高消費稅,產生巨大後座力的反彈下,反讓這三支利箭,轉而射向安倍自己,真是成也消費稅,敗也消費稅。在這種情況下,安倍決定明年將暫時不調漲消費稅,並留待二○一七年四月再作調整;其次安倍也決定提前解散國會,力圖透過選舉動員,重新找回選民的熱情。

只是政治動員容易,但在經濟遲遲無法復甦的情況下,選民的熱情,恐怕難再找回。 

【2014/11/19 聯合報】

日本經濟 何去何從

日本陷入衰退對首相安倍晉三重振經濟的計畫是一大打擊,萬一「安倍經濟學」失敗,日本經濟何去何從?

何謂安倍經濟學?

安倍2012年接掌政權,不久便啟動三管齊下的計畫,稱為「安倍三箭」,希望藉政府擴大財政支出、日本銀行(央行)擴大貨幣寬鬆,以及大刀闊斧的結構改革,使通膨率升到2.0%目標,擺脫15年來癱瘓成長的通縮。

哪裡出了錯?

安倍經濟學起初見效,因為使日圓大幅貶值,對出口商大有助益,帶動股價與企業獲利齊揚。但為削減國債,政府4月調高消費稅率3個百分點至8%,導致消費者縮減開支,拖累第2季、第3季經濟連兩季萎縮,陷入衰退。

未來展望如何?

安倍宣布提前改選國會,有如把安倍經濟學交付選民公投。政府可望祭出更多刺激措施,日銀可能擴大寬鬆,以爭取選民支持。至於結構改革,包括提高婦女職場參與率、整頓受保護的農業等,因被視為攸關安倍經濟學的成敗,將受更嚴格檢視。 

【2014/11/19 經濟日報】

東京物語/物價飆…超市隨便買 結帳會手軟

「怎麼到超市隨便一買,就超過五千塊(日圓)。」實際在日本生活的我們,不必等日本政府定期公布經濟動態,已強烈感受到物價與消費稅調漲的雙重壓力,大宗購買時,結帳會手軟。

市面上不少零食、飲料改包裝,美其名是新配方,定價卻也一併改;某牌巧克力糖不漲價,但每包少給幾顆;超商自營品牌的百圓零食種類愈來愈少,開始主打有機、低卡的新零嘴,定價多二、卅日圓。冷凍食品大廠已宣布,因日圓貶值造成原料進口成本增加,明年部分產品調漲,勢必會帶動新一波外食漲風。

日本內閣府十七日公布七到九月的國內生產毛額年率,負成長百分之一點六,個人消費項目只有民間預期的一半。有人會問,過去一年常有對安倍經濟學的樂觀報導,說日本大企業賺錢、幫員工加薪,為什麼最新公布占GDP六成的個人消費,回復沒有預期的快。大概因為話只講了一半。

所謂「大企業」僅占日本所有企業的百分之零點三,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點七,都屬中小企業。日本中小企業在日圓急貶的這兩年,苦撐成本上漲壓力,大多無法替員工加薪。厚生勞動省最新公布的九月實質薪資,加上物價變動的因素,比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三。至於東京股市大漲一倍的獲利,與不進出股市的一般受薪階級無關。

其實親自到東京都內的連鎖服飾或生活雜貨店逛逛,不打折的時候,雖不致門可羅雀,靠外國人撐買氣確是常見景象。日本百姓搞不懂政府的經濟理論,只感受到薪水不是沒漲,就是沒有物價漲得快,平日看緊荷包比較實在。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消費稅緩漲,避免因二度加稅造成經濟衰退。事實上日本經濟學者對於新公布的經濟數字不佳,與今年四月消費稅調漲到百分之八有無直接關係,看法分岐。但延後十八個月調漲,至少可以減少民怨。 

【2014/11/19 聯合報】

觀察站/國會改選 對安倍經濟學公投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8日宣布為求延後提高消費稅率,將解散國會提前改選。

但許多民眾大感不解,安倍的四年任期尚未滿兩年,且掌握兩院多數席次。金融時報解析,安倍顯然想靠選舉鞏固勢力,而且把改選視為是對「安倍經濟學」進行公投。

除再次加稅的長期計畫不受歡迎外,重啟核電廠與解禁自衛隊等安倍其他諸多政策也惹人嫌。最新民調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已跌至44%的紀錄低點。

但安倍領導的自民黨顯然勝券在握,因為在野黨過去兩年一直是盤散沙,最大在野黨民主黨支持率自2012年底來從未突破8%。

延後消費稅也會引發日本勢力最大的企業遊說團體「經濟團體連合會」(簡稱經團連)不滿,其會長原定征不斷強調有必要如期調升消費稅。 

【2014/11/19 經濟日報】

 

觀察站/安倍鞏固權力 殺在野措手不及

一次眾議院選舉得花掉日本納稅人六百億日圓(約台幣一百六十億元),更何況還有兩年任期才屆滿,安倍宣布提前改選,葫蘆裡究竟賣甚麼藥?

安倍的說法是提高消費稅的政策改弦更張,而需要徵求新的民意背書。

然而,主要朝野政黨無人反對延期提高消費稅。因此分析家認為,安倍此舉無非是讓在野黨措手不及,趁機鞏固自己和自民黨的權力。

不過,提前改選也代表安倍默認最自豪的「安倍經濟學」,短期內無法改善日本經濟。與其等到經濟情勢進一步惡化,民怨更深,不如提前改選。

東京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佐佐木毅指出,安倍預計明年春天要將釋憲案送交國會,擴大自衛隊在海外的任務範圍,爭議性很高。明年他也準備重啟福島核災後停機的數個核電站,也將引起很大反彈。明年秋天,自民黨將改選黨魁。

佐佐木毅認為,藉由提前改選眾院,安倍可以鞏固延長自己和自民黨的權力。

自民黨在本屆眾院四百八十席中擁有二百九十四席,改選雖然會掉個幾席,但根據最新民調,自民黨要過半應無問題。

NHK在七日至九日的民調顯示,安倍的支持度為百分之四十四,自民黨支持度為百分之三十六點六,在野的民主黨只有百分之七點九。民主黨也坦承,只剩一個月時間準備,全國二百九十五個選區,該黨只能在一百二十四個選區推出候選人。

東洋大學社會系教授藥師寺克行則認為,連續兩季GDP衰退的規模讓安倍大吃一驚,也讓安倍拚命設法保住權位。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政策專家柯提斯表示,安倍提前改選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繼續等下去,情勢會更糟」。 

【2014/11/19 聯合報】

日本急了 中日韓自貿區加速談

中國大陸的自貿區大布局全面加速。繼日前中韓領導人宣布完成中韓自貿區協定(FTA)後,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天指出,經過五輪談判,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已取得一定進展,中日韓FTA第六輪談判將於十一月下旬在日本東京舉行。

中通社報導,大陸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以前在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上,日本的積極性一直不高。

由於日韓兩國的強勢產業有很強的相似性,現在中韓結束自由貿易協定,對日本也將形成一定衝擊,反而對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程發揮了「倒逼」(促使談判加速)作用。

中韓FTA可望在明年下半年生效實施,沈丹陽昨天在商務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中韓FTA加快兩國在全球、特別是東亞地區的價值鏈融合,為促進東亞和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提供助力。他直言,推動談判需要有強大的政治推動力,三國間穩定的政治關係是談判順利推進的基本保障。 

【2014/11/19 聯合報】

日相安倍宣布緩漲消費稅、解散眾院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路透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十八日宣布,原定明年十月調高消費稅,將延後一年半實施,「不附加任何但書,絕不再延」。他同時表明本月廿一日解散眾議院,下月十四日投票選出新眾院,以對本次重大政策轉彎尋求民意支持,「選舉席次未過半,我會下台」。

晚上七點十一分,安倍晉三走進設於官邸記者會場時顯然心事重重,忘記平日走到台前,要轉過身讓側拍的攝影記者,按十幾秒的快門。記者會他開宗明義說,「若繼今年四月調漲消費稅,再漲百分之二,會再次抑制個人消費,危及脫離通縮的目標」,導致「稅率調高了,稅收不增加」。聽過民間顧問的意見與內閣智囊團討論,「要讓安倍經濟學成功,必須延期十八個月。」

有人質疑明年消費稅未依法從現在的百分之八漲到百分之十,會永遠漲不成。安倍表示,二○一七年四月不管經濟情況如何,絕對會實施。日前公布七到九月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連續兩季負成長,他說,「經濟是活的,很遺憾沒能回歸成長軌道」。

至於加稅延期對健全財政計畫帶來的影響,安倍說,「會堅持二○二○年財政平衡的目標」。他說不會造成國際社會的不信任感,因為「經濟不能重建,財政無從健全。不能脫離通縮,財政收支平衡便是無法實現的夢。」

安倍表示,有很多人批評安倍經濟學失敗、做得不好,「那到底該怎麼做?很遺憾,我沒聽到任何具體的提案。我們真的有其他選項嗎?」他說,兩年前選舉,自民黨主張要奪回強大的經濟實力,「這個勢頭不能停下來,不能回到停滯的十五年,日本只有這一條路。」

對於下月的眾議院選舉,安倍指出,「有人說我們的席次一定會減少,我也有覺悟這將是場困難的選舉」。若自民黨、公明黨聯合政權無法維持過半數的優勢,「那代表選民否定我的安倍經濟學,我會辭職」。 

【2014/11/19 聯合報】

名家觀點/一直說Nein的德國政府

當多數國家忙於發債籌錢,德國政府居然說2015年要實現數十年來的頭次收支平衡且零舉債,被當地政壇視為史無前例的大勝利。轉身看看其他歐元區鄰國,歐盟說,共有七個國家的預算存在違約風險,至於標準則按1992年制定的馬斯垂克條約。只是萬一歐盟對成員國預算案祭出裁罰,自己也有斷炊風險,畢竟預算還得仰賴會員國臉色。總之,不及格的會員國趁火打劫,如果最後劇本再演一場拖延大戲,還真讓守法的德國人情何以堪。


圖/經濟日報提供

坊間頌揚德國人理性守法的報導許多,讓我來錦上添花一下。以上談到的預算平衡,得歸功於德國自成一套的財政法則。德國係屬聯邦制國家,由中央與地方劃分國家權力,在財政上亦受分權的影響而講究權責分明,惟以「團結」為最高指導原則,依此德國有了具特色的「財政平衡」制度,以制度促進彼此互助,從而降低各地因經濟情勢落差、迫使公共服務水準不均。

此一模式能運作成功,關鍵還在於各方對「平衡」的定義與共識,德國政府不僅用人口數計算,還考量州政府可能得扛起周邊經濟活動的負擔,估算實際的「財政需要」,並在此基礎上要求各州政府濟弱扶傾,重新進行財政分配。所以管你願不願意且彼此有多少利益衝突,此種「水平」財政互助模式讓邦與邦之間被迫團結,說是重視社會公平也好,對許多常常得為中央分配款搶破頭的地方政府而言,這種潛藏在德國人理性外表下的德式作風,其實再溫暖不過。

那中央呢?很多非聯邦制的國家對聯邦制的擔憂,正是地方政府可能削弱中央權力。但在德國,聯邦政府可針對前述財政平衡不足之處再行補貼,某種程度上也強化了德國政壇由上而下的「垂直」權力關係。總的說來,這種又水平又垂直的先後權責規劃,可見德國借重制度讓各邦彼此緊密結合,消除了東德當年併入的大部分疑慮,特別是即將出現名副其實的財政平衡,我覺得這真是制度造就習慣和文化,收事半功倍之效。

同樣的互助精神放在歐元區,則明顯此路不通,繼德國總理梅克爾被稱為「不女士(Frau Nein)」之後,最近德國政壇還出現了好多「不先生(Herr Nein)」-包括財長Wolfgang Schaeuble、央行總裁Jens Weidemann等,也對那些財政預算鬆散的國家、甚至一意孤行的歐洲央行頻頻說不。

可這有用嗎?歐盟先前未能主動訂定詳細的權責規定,也沒有嚴密的監管系統,現在困難來了,財政權被視為成員國的保命符,且當財政不OK的國家在歐元區數量占上風時,對比歐洲央行明年即將進入每月輪換投票權的制度,德國人恐怕得面臨情勢比人強的混亂局面,還得擔心到了沒投票權被禁聲的月分,會不會有意外出現。

德國人應體會甚深,今日世界第一強的局面(我說最強,是因為德國享有日本以外最低的籌資成本),是歷經多少風霜才得到,也令這份得來不易的「財政自由」彌足珍貴。這點其實很值得我們深思,先有節制而後得來的自由,是不是遠比吵糖來吃更為真實?

(本文作者為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2014/12/09 經濟日報】

油價啟示錄 拚經濟須靠實力

過去六個月,布倫特原油價格幾近腰斬,17日跌破每桶60美元,創下五年半來新低,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仍不為所動,並沒有減產計畫,油價最近雖稍有反彈,但持續探底的趨勢並不會改變。

基本上,OPEC就是一個類似聯合壟斷的卡特爾組織,而卡特爾策略之所以可以維繫,建立在兩個條件基礎上,一是卡特爾成員遵守協議,沒有背叛偷偷增產情形;二是沒有非卡特爾成員的第三方,進入市場並影響價格。先前油價在中國等開發中國家需求大增,以及全球資金氾濫的炒作,再加上OPEC的聯合策略下,油價支撐在一個超高的價格上,但當有第三方進入,供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使原先價格崩跌,而這第三方價格破壞者,便是美國頁岩油氣業者。

對於OPEC而言,不能減產,因為減產的結果,雖然油價獲得支撐,但市場占有率卻下滑,獲益者反是美國頁岩油氣業者,就如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納米所言,沙國或OPEC不可能採行任何導致市占率下滑的措施,讓他人作收漁翁之利。

如今OPEC只能以低價把頁岩油氣逼出市場,中東(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的產油成本仍遠低於頁岩油氣的生產成本,近來油價低到每桶60美元,已使許多頁岩油氣或再生能源業者計畫減少明年資本支出。

不過,即便OPEC策略奏效,但顯然價格再也回不到過去的高價,70美元成為天險,因為只要超過這個價格太多太久,頁岩油氣及再生能源就會再進市場。

尤有甚者,需求面的弱化,將使得油價支撐力道更弱,占全球消費量達三分之一的美、中兩國。美國國內產量已快能滿足其需求;在中國大陸的部分,隨著經濟成長趨緩,要期待再有大量用油成長,恐不切實際。再者,在資金面的炒作上,2005年率先高喊油價升破100美元的高盛,現在開第一槍,啟動資金潮撤離油價期貨。

2005年以來,產油國呼風喚雨的時代,看來比想像中還快落幕,更慘的是,有些國家過去十年因為油價收入而揮霍不已,如今國家財政、國際收支都是發展的重傷。

其中,俄羅斯總統普亭提醒俄國人民,準備好接受未來油價可能跌破60甚至40美元,若再加上美國及德國的加碼制裁,等同宣告俄國石油經濟,甚至是普亭時代的結束。產業面向,又何嘗不是如此,石化上游產業苦不堪言,下游產業則樂得成本下降;新能源相關產業的發展勢必減緩,各國股市大漲,但新能源相關產業(包括電動汽車)卻獨憔悴。

未來,取而代之的是,美元時代再度來臨,尤其當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持續採取量化寬鬆(QE)政策;另外,中國大陸也因為房地產、經濟成長降溫,而改採降息策略,那麼,美元獨強的形勢將更明確。

事實上,美元強勢的根本原因,不只是因為明年可能升息,而是奠基在實質面的競爭力上。

過去,我們會把全球各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區分為資源、效率、創新等三個驅動階段,每個國家都有其階段比較利益,據此發展經濟;但美國頁岩油氣開採技術突破、再工業化及3D列印策略已具成效,以及利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規範來鞏固及保障其創新智財利益,等於囊括所有經濟趨動的比較利益,因此升息只是表象,實力才是核心。

從此觀點來看,歐、日、中的貨幣政策,甚至操弄匯率,倘若沒有實質面的配套策略而改善經濟,那麼也許會有短期鴉片式的滿足,但長期終會被打回原形。

近來,有些專家建議,台灣擁有大量外匯存底,也可以更多彈性應用,但我們認為,連歐、日、中都沒有美國操弄貨幣的條件與能力,更何況台灣?專心提升創新實力比較實際吧! 

【2014/12/21 經濟日報】

財長及總裁們的矛盾與難題

2015-02-14 01:39:32  經濟日報 社論

全球20大經濟體(G20)財長及央行總裁日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聚會,會議議題最受關注的是近來各國一連串的貨幣寬鬆或降息動作,會後公報特別指出,「貨幣政策必須維持寬鬆,直到經濟成長、物價與金融穩定展望都能達到正常水準時為止。在當前各國貨幣政策分歧、金融市場動盪加劇的環境下,制定政策應審慎權衡,並明確對外溝通,將不利的外溢效應降到最低。」

顯然G20不僅替歐洲央行1月22日所宣布的購買歐洲公債政策背書,同時也宣告全球新一輪的錢潮可能再來。過去,各國財長及央行總裁,大多認為大幅度地寬鬆貨幣政策,不僅可能引發通膨,而且也將造成貨幣貶值,對於其他國家經濟產生衝擊,而這次G20財長及央行總裁們對寬鬆貨幣的聲援,顯然與過去的傳統觀念出現大逆轉。

如此態度轉變,也凸顯多數國家憂心若沒有來自央行的大量資金挹注,全球經濟可能將陷入低成長困境而無法脫離。

會議公報也指出,這也間接表明一項重要事實,就是全球主要國家在歷經多年倚賴短期支出與其他短期刺激措施後,始終未能成功制定出更持久的經改計畫。

由此可見,從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七年,包括巨量財政政策、結構改革等措施等其他方法,在未來將淪為配角,往後端看貨幣政策表演。但倘若把時間再往前挪一點,會前,美英財長才聯袂投書華爾街日報指出,結構性改革以及財政與貨幣政策,必須是全球成長策略中的一部分;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她的部落格也指出,信守去年11月澳洲布里斯班G20高峰會上列出的承諾,將可在未來四年創造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以及為全球經濟增加逾2兆美元。

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G20會前特別喊話,對全球最大的這20個經濟體來說,要想實現促進經濟增長的承諾,就應當把重點放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上;主辦國土耳其副總理巴巴坎(Ali Babacan)也一再闡述,占全球經濟比重高達85%的G20今年可望推動全球成長,只要各國實踐承諾落實結構性改革。但從會後結果來看,有多少人會再關注這1,000多項的改革呢?

我們暫且先不論改革無效,是因為改革與成長無直接關連?還是改革方法有問題?或是執行不力?回到貨幣政策,就學理來說,當央行提供貨幣流動性給資金市場時,使得企業得以取得更多更低廉成本的資金,可增加投資增雇勞工,促進經濟成長;對民眾消費者而言,更容易借到低息貸款,可以從事消費,促進成長。

不過,目前情形是,無論銀行或企業根本不缺資金,以美國為例,美國企業在國內的現金部位高達1.8兆美元,藏在海外的資金也高達2兆美元;歐洲企業也不遑多讓,現金部位超過2.6兆美元;而中國大陸500大企業持有現金規模也超過4,050億美元;其他日本企業有5,400億美元、南韓企業有2,700億美元,而台灣近兩年上市櫃企業現金估計就可增加56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禁要問,到底誰還缺錢?

再就民眾消費者而言,有錢人搶著買公債,即便是負殖利率,也照買不誤;沒錢的,忍受著沒工作或低薪惡性循環的煎熬,央行放再多的錢,也與其無關。同樣,沒錢的國家,像希臘借不到錢,看不到未來,只能想著賴帳。

因此,就全球及總體經濟而言,早就不是資金流動量的問題,而是資金沒有流入實質經濟,而只在金融及資產圈打轉,G20大剌剌支持寬鬆貨幣,不僅於事無補,浪費資源,也將更扭曲市場報酬與分配。倘若G20的財長及央行總裁們,看不出這道理,以後這個會議不開也罷。

與歐元脫鉤 瑞士法郎大漲

2015-01-16 04:03:17  聯合報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

瑞士央行十五日宣布瑞士法郎與歐元脫鉤,瑞士法郎對歐元一度狂升百分之卅五。圖為瑞士民眾用瑞士法郎兌換歐元的資料照片。 歐新社

分享

瑞士央行十五日突然宣布讓瑞士法郎與歐元脫鉤,震驚國際市場,消息一出,瑞士法郎兌歐元匯價一度狂升百分之四十一,來到○點八五一七瑞郎兌一歐元,創下有史以來最強勁紀錄,之後升幅縮小到百分之十四,來到一點○四瑞郎兌一歐元。瑞士股市盤中重挫百分之十,創廿五年來單日最大跌幅,藍籌股的市值蒸發一千億美元。

瑞郎升值對瑞士出口和經濟不利,Swatch手表、奢侈品公司歷峰集團(Richemont)和水泥製造商Holcim股價大跌百分之十一到十五,交易員形容為「大屠殺」,Swatch執行長稱央行的決定是瑞士經濟的「海嘯」。

為了防止瑞士法郎對歐元升值太多,瑞士央行自二○一一年起大買歐元,讓瑞士法郎兌歐元匯率不高於一點二○瑞郎兌一歐元。

由於歐洲央行預料最快廿二日推出全面量化寬鬆措施,支持政府大量購債,歐元勢必走貶,屆時瑞士央行捍衛瑞郎匯率底線的成本會太高。為防止過多熱錢湧入瑞士,造成瑞郎升值壓力,瑞士央行先讓瑞郎與歐元脫鉤,放手讓瑞郎升值,消化部分熱錢。

瑞士央行發布聲明表示:「瑞士國家銀行(央行)結束一點二○瑞郎兌一歐元的匯率底線。」央行同時宣布降息,從負百分之零點二五降至負百分之○點七五,但仍止不住瑞郎升值。

分析師說,瑞郎持續對歐元升值,不利瑞士經濟,因為瑞士有近五成出口輸往歐元區。

貨幣分析師史密斯說,瑞士央行先發制人,跑在歐洲央行量化寬鬆前面。「央行也許知道瑞郎對歐元升值的壓力會更大,因而選擇採取主動。」瑞銀匯率策略師傑佛瑞.余表示:「顯然他們看到不少資金流入,覺得捍衛成本過高。」

瑞士棄守匯率防線 全球匯市動盪

2015-01-16 04:03:18  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瑞士央行15日意外宣布棄守1.20瑞士法郎兌1歐元的匯率防線,提前因應歐洲央行(ECB)下周可能實施量化寬鬆(QE)而加深歐元走貶的壓力。瑞郎兌歐元應聲飆升達到歷史新高、兌美元也漲到三年來高峰。與瑞郎連動性高的金價上漲2%至每英兩1,253.25美元。

瑞士央行這項動作進一步升高了歐洲央行22日將推全面性QE的預期,帶動歐股勁揚,道瓊歐洲STX600盤中大漲逾2%至346.71點,英法德等三大股市的漲幅在0.8%至1.9%。

瑞士央行幾天前還強調,這項實施三年的政策,是擺脫通貨緊縮的必要條件,不料15日政策大轉彎,也出人意料宣布調降活期存款利率2碼,由負0.25%降至負0.75%,顯然有意在歐洲央行下周宣布購進公債之前,先打預防針。

瑞士央行解釋,「最近主要貨幣區貨幣政策差異拉大,此趨勢恐怕有增無減。歐元兌美元已大幅貶值,也因而導致瑞郎兌美元走貶,在此形勢下,本行認為維持匯率底線已無必要」。

受此消息刺激,瑞郎兌歐元勁升15%至1.02156瑞郎兌1歐元,曾一度狂升41%至0.8517瑞郎兌1歐元。瑞郎兌美元升14%至0.8730瑞郎。影響所及,歐元兌美元貶值0.8%到1.1696美元兌1歐元,跌到2003年11月來谷底,稍早一度跌破1.16美元大關至1.1572美元。

瑞士股市SMI指數大跌逾9.5%,創下1989年來最大跌幅,市值一日內蒸發1,000億美元。投資人憂心瑞郎升值過速會重創出口競爭力。

摩根大通全球市場策略師德雷頓說:「瑞士央行此舉是希望勸退投資人莫把瑞郎視為避險貨幣,也避免對瑞士經濟帶來負面衝擊。」

瑞士央行2011年9月開始為捍衛兌歐元底線,已砸下上千億瑞郎。央行副總裁丹亭13日仍強調,維持兌歐元匯率上限是貨幣政策的「核心」。

「三中一青」 一劍兩刃

2015-01-17 02:18:24 聯合報 黑白集

追蹤

#story_bady_info

民進黨與太陽花將兩岸經貿說成「買辦經濟」。朱立倫稱,兩岸和平紅利不能存在於少部分人或特權,將來會更重視公平分配。據說,將在春節前舉行的國共論壇,陸方將力圖改變政商大集合的負面印象,著重於讓兩岸和平紅利更普及於台灣青年世代與基層民眾,亦即「三中一青」。

在全球的經貿競合關係中,各國雖皆希望凸顯自己的強項並保護自己的弱項;但基本上,卻必須將國際經貿競合與國內社會均衡視為兩件事來處理。也就是說,在國際FTA中,必須以調整經濟結構來面對競爭;但面對國內社會,則須另以稅法及社會救濟等手段來處理社會均衡與轉型的問題。

FTA不是不必考慮國內的社會均衡,如美日談判,一直僵持在農產品上;但亦不能將FTA視為社會救濟手段,例如韓國不會說中韓FTA是「買辦經濟」,也不會透過FTA要求北京來照顧韓國的「三中一青」。

台灣未來若要參加TPP或RCEP,也絕無可能過度要求TPP或RCEP來照顧台灣的三中一青。台灣要參加,就須以調整經濟結構來調劑其競合損益;至於三中一青的問題,終須以社福政策或社會救濟來過渡及解決。

因此,國人須想想,若將兩岸經貿與台灣「三中一青」的社福思維糾纏在一起,是否是一個健康的想法?例如,民進黨並不反對大陸讓利,卻以一句民粹的「買辦經濟」否定一切;但若兩岸經貿因政治因素而向三中一青畸形傾斜,這在政治、經濟上對台灣的長遠傷害恐將不可輕估。如果真讓北京來照顧台灣的三中一青,則台灣的體質還有參與TPP或RCEP的條件嗎?

三中一青的思維若在兩岸間操作失當,將是政治凌駕並扭曲經濟的思維。一劍兩刃,不可不慎。

瑞郎與歐元脫鉤之啟示

2015-01-19 01:54:48  經濟日報 社論

上周四瑞士央行無預警棄守三年多前實施的1歐元兌1.2瑞士法郎匯率底限,讓瑞郎與歐元脫鉤,此舉震驚全球金融市場,也導致瑞郎兌歐元和美元匯率一度飆升39%,創下金融市場最急速升值的紀錄。瑞郎是全球主要避險貨幣之一,瑞士央行此舉不僅反映小國央行的無奈及不可預測性,而且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後續發展深值關注。

瑞士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經濟繁榮穩定,也是全球風險資金的重要避風港。在歐債危機爆發後,歐元區資金為避險大量流向瑞郎,導致瑞郎兌歐元大幅升值,嚴重衝擊瑞士鐘表、巧克力等製造業出口,瑞士央行遂於2011年9月設置1歐元兌1.2瑞郎的匯率門檻,以防止在歐債危機期間瑞郎不斷升值。

理論上,要守住瑞郎匯率門檻,瑞士央行只要啟動印鈔機,即可無限制供應為保值而購買瑞郎的外來需求,但抑低瑞郎匯率亦導致瑞士央行外匯儲備不斷增加,資產負債規模已擴大至瑞士GDP(國內生產毛額)的80%,比美國等實施量化寬鬆措施的國家還高,而且近來因為石油及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以及盧布和依賴資源出口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劇貶,避險資金湧入瑞郎有增無減,對瑞士央行的壓力愈來愈大。

但壓垮瑞郎匯率門檻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即將在本周開始實施的歐元區量化寬鬆措施,此一由歐洲央行(ECB)推出的大規模新購債計畫,勢將導致大量歐元流向瑞郎,瑞士央行若要捍衛瑞郎匯率底限,勢必買入更多歐元,任由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及風險繼續擴大。瑞士央行最終決定長痛不如短痛,因而無預警地取消瑞郎匯率底限。從政策宣布後瑞郎匯率飆升來看,過去底限和市場評價實在悖離太遠。

瑞郎匯率底限取消的影響是多層面的。瑞郎大幅升值對瑞士經濟造成可觀衝擊,不僅出口將受到更廉價的歐元區尤其德國產品的競爭,而且對經濟極為重要的觀光旅遊和金融業亦無可避免受到衝擊。持有巨額歐元的瑞士央行不僅會蒙受立即的巨額匯兌損失,而且其政策可信度及維護金融穩定的能力勢必受到質疑,對瑞士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產生負面影響。

瑞郎和歐元脫鉤,也將引發另一波全球金融及匯率波動。首先,因為瑞士央行不再支撐歐元,可能加重歐元貶值趨勢,而且受熱錢可能轉向的影響,包括丹麥、瑞典等和歐元連動性高的貨幣,亦可能跟進棄守匯率防線。ECB量化寬鬆政策實施的規模,也勢必因德國、荷蘭等歐元區核心國家擔憂金融動盪,致受到牽制甚至附加各種限制,ECB角色及貨幣政策有效性也必然受到更多檢討。

其次,瑞郎升值對享有貿易順差國家的貨幣及有避險功能的貨幣造成升值壓力,上周五亞洲貨幣包括日圓、韓元、新台幣等紛紛勁升,一反近月來貨幣競貶走勢,反映未來全球匯率波動勢必加劇。

再者,因為全球金融不確定性升高,以及投資者對各國央行政策可能產生的不信任感,將影響全球金融結構調整及新金融秩序建立的速度和期程,不利金融及經濟的長期穩定。

對台灣而言,瑞士央行棄守瑞郎匯率底線至少帶來以下啟示:其一,匯率政策長期悖離市場機制,是要付出可觀的代價,而且拖得愈久,成本愈高;其二,在美國聯準會(Fed)、ECB等大型央行主導的市場趨勢下,小型央行並無阻擋市場力量、逆勢而為的能力,瑞士央行政策大轉彎就是鮮明例證,足以作為借鑑;其三,全球央行政策的分化及協調性愈來愈差,在美國今年可能升息及歐洲、日本等可能擴大寬鬆政策的反向巨浪下,「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是唯一生存之道。台灣要有所覺悟,自立自強,才能不被巨浪所吞沒。

日本經驗/貨幣競貶 救不了出口

2015-02-03 02:55:54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面對全球通縮壓力及貨幣大戰的威脅,知名經濟學者紛紛援引日本的失敗經驗指出,單靠貨幣政策無法阻止通縮,而各國貨幣競相貶值也無法擴大出口。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表示,歐洲應從日本學到教訓,就是「光靠印鈔票還不夠。印鈔票會造成股市及房市泡沫,但未必能拉高消費者物價及經濟成長」。

皮凱提強調,「日本應該重新調整租稅制度,使年輕一代受益」。他主張對財富課徵累進稅,並批評安倍政府「提高消費稅率並非緩和日本貧富差距的好辦法」。

今年來全球已有十幾國調低利率,歐洲央行也實施量化寬鬆政策,顯示各國央行都在貶值本國貨幣。由日圓貶值經驗顯示,全球貨幣戰打的可能只是「空包彈」。

資本經濟學公司首席全球經濟學者傑索普指出,雖然日圓從2012年第4季開始大貶,但日本企業並未乘機攫取市占率;原因是企業維持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不變,享受日圓貶值帶來的獲利激增,而不追求出口量增加。

美元收割了世界,日元歐元收割了誰?

http://www.CRNTT.com  20160606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聯儲開啟三次量化寬鬆,在美國國內,並沒有導致通貨膨脹,原因和中國四萬億的刺激政策緊密相關;過去兩年,歐日也開啟了量化寬鬆,中心問題是解決各自的債務問題,也一樣未導致通貨膨脹,這要多謝俄羅斯、巴西、沙特等大宗商品生產國,由於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壓制了通貨膨脹,緩解各自的債務問題。 



  或許有人說,中國為何開啟四萬億來配合美國的量化寬鬆?成為美國通脹壓力的蓄水池?實際上這是各有所得,美國需要修復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而中國需要美元的信用以便加大本幣的發行量(這裡面的門道就不必多說了吧)。 



  但是,俄羅斯、巴西、沙特確是無奈,中國和美國都在“幫助”日本和歐洲,其一,美國能源自給度不斷提升,使得全球的能源供給力度加強;其二,中國重化工業化從頂峰開始回落,大宗和能源需求增長的速度下降。中美共同造成了大宗商品價格的暴跌,大宗商品國家被“收割”,結果,歐日合理地利用了這一機會,通過量化寬鬆修復自身的債務問題,而不帶來本身的通貨膨脹,但這是市場行為,只能說歐日這些金融專家非常精明。 



  天上從不會掉餡餅,歐日大量發行基礎貨幣並未造成通貨膨脹,在各自的本土穩定了貨幣的價值,實際上是收割了大宗商品國家,普京雖然是硬漢,但一樣處於被收割的角色;反過來看,大宗商品國家被收割,利益被迫讓渡(到歐日),造成本國通貨膨脹高漲,本幣貶值,財富劇烈損失,居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這從俄羅斯、巴西等國的高通脹率和貨幣貶值幅度上可以明顯地顯示出來,從沙特不斷拋售自身的外匯儲備上也可以看得到,從普京治下的俄羅斯貧困人口劇烈增長更可以看到。 



  這世界實際上時刻都在發生所謂“收割”的事情,美聯儲用三次量化寬鬆的美元收割別人。比如,現在的美元借助全球化,已經比二三十年前更加廣泛地深入到世界上的很多國家。 



  今天我們很多人都可以接觸到美元,如果放在三十年前簡直是無法想象的。阿根廷就更好笑,這個國家很多時間不准許居民持有美元,但這不管事,很多人在黑市渠道換取美元,然後藏在床墊裡。這是什麼含義哪?你付出了勞動(當然在勞動的過程中創造了財富),得到了報酬,這是本幣表示的,可是,當你將本幣換成美元的時候,意味著你放棄的本幣失去了對應的財富,而美元卻有了對應的財富,美元收取了鑄幣稅,而且有了對應財富的美元的信用是充分的。相反,本幣就無法收取鑄幣稅,也失去了對應的財富,結果只能是貶值,這是什麼? 



  美元對世界的收割! 



  歐日也一樣,通過量化寬鬆發行量歐元和日元,借助大宗價格的下跌,沒有引發通貨膨脹,源於在無形之中實現了購買力的轉移,盧布、雷亞爾等大宗商品貨幣的價值下跌,損失的部分轉移到歐、日貨幣之中。但是,這種寬鬆是有弊病的,如果大宗價格劇烈反彈,歐日就會膽戰心驚,所以,當三月份美聯儲不加息,此後原油等大宗價格開始反彈之後,歐日再也不敢繼續擴大寬鬆力度,顯得患得患失,原因也在這裡,源於通過大宗價格下跌來實現購買力轉移的機制不在了。 



  但歐元、日元是與美元不同的,無法大規模深入到別國的經濟體系和居民生活中,當大宗價格下跌的紅利不再之後,特別是大宗價格發生反彈,通脹很容易直線上升,特別是如果本幣發生貶值,通脹上升的就更快,也所以,最終的導演還是耶倫,因為美元掌握著商品的定價權、美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儲備貨幣。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美元處於貨幣生態鏈的最頂端,歐元日元處於第二級,自然難以享受到美元的“待遇”。 



  這就帶來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歐美日中四大經濟體都玩貨幣,玩貨幣的結果就是債務率不斷上升。據報道,到2015年底,按照中國、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依次計算,不包括資產負債表負債的公共和私人債務總額相對於GDP的比率分別為350%、370%、457%、615%。學術研究表明,債務總額占GDP的比例達到250%-300%的水平時,債務就會開始抑制經濟活動。大家不斷玩貨幣,債務率不斷上升,達到和超過經濟生活可以承受的水平,結果經濟增長速度和潛力就會不斷下滑。本周三,經合組織報告稱,對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在六個月內下調了0.3個百分點,將34個成員國今明兩年的總經濟增速預期分別下調至1.8%和2.1%,而去年11月的預期分別是2.2%和2.3%。如今,經合組織預計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增速分別為1.8%和2.2%,而不是今年2月分別預計的2%和2,2%,更不是去年11月預計的2.5%和2.4%。 



  為何經合組織不斷調低全球經濟增速?根子在債務,當債務超過250—300%的水平之後,就會持續侵蝕實際的經濟增長能力,我們看到,歐美日中都超過了這樣的水平,全球的經濟增速只能不斷調低,貨幣政策歇菜了。在此還可以看到另外一個現象是,經合組織預計明年更樂觀一些,這是不靠譜的事情,大家都在通過貨幣政策推動經濟增長,債務就會不斷升高,對經濟增長潛力的侵蝕會不斷加重,明年的樂觀從何而來?在此,可以稍微樂觀一些的只有美國,因為美聯儲開始收縮,國債/GDP之比在下降。但基於美國的債務率依舊很高,這種收縮一樣是麻杆打狼。 



  貨幣政策按說走到了盡頭。 



  經合組織也看到了全球貨幣政策走到了絕境,同樣在本周三稱:全球經濟正面臨增長低迷的困局,除非政府採取緊急行動,否則很容易出現新一輪深度滑坡。其實,經合組織的呼籲多此一舉,屬於站著說話不腰疼,看看歐美日中等國家和地區國債與GDP之比,大家財政都是空空,掏兩個糖果忽悠一把或許可以,用財政推進經濟增長的能力實在有限,當貨幣政策走到盡頭之後,只能是手足無措。 



  這就是今天的局勢,財政政策是無能為力,貨幣政策已經無效,但也只能寄托於貨幣政策,基於各國和地區都是高債務水平,根本無法承受比較嚴厲的貨幣收縮,更何況還要通過貨幣政策保增長,最終只能是不斷”培育“通貨膨脹,這實際是貨幣貶值,將債務問題交給全社會去承擔。 



  債務決定全球經濟低增長,而央行只能”培育“通脹(為了經濟增長,也為了債務不會過早爆破),結果是什麼?滯脹,所謂滯脹,就是信用貨幣的末日,黃金的節日,只記住這麼多就足夠了。 



  雖然美元在收割世界,歐、日也收割了一把大宗商品國家,但最終,是各國信用貨幣持有人被央行收割,這也是滯脹的含義。 



  收割、收割,這是新時代的“聯合收割機”。 



  來源:商業見地網   作者:如鬆 


本文於 修改第 9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240543
(轉貼)書摘/皮凱提:財富分配不均 瓦解社會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學家皮凱提訪台演講 16日起購票  

法國巴黎經濟學院教授皮凱提出版「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探討歐美十八世紀以來財富和所得不平均現象,英文版問世後,引發熱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盛讚此書「將是近十年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現年四十三歲的皮凱提被封為「搖滾經濟學家」,也被視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熱門人選。十一月十六日皮凱提將首度訪台參加「二○一四國際名人論壇」發表演說,並與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司法院前院長/中原大學講座教授賴英照、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進行焦點論壇。

「二○一四國際名人論壇」由聯合報、經濟日報、衛城出版共同主辦,臺灣金控、臺灣銀行主要贊助,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期貨交易所贊助。十月十六日起開放網路購票,一般票一千元,學生票五百元,四張以上九折優惠,另有包書套票方案,論壇資訊與購票請上官網:http://conference.udn.com/piketty,大宗購票請洽:(02)8643-3955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花十五年時間蒐集、整理資料撰寫而成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厚達六百多頁,皮凱提以歐、美等主要已開發國家的大量數據分析結果指出,廿世紀除因兩次世界大戰,讓財富分配不均情況減緩外,其他主要時刻資本回收率往往大於經濟成長率,貧富不均情況日趨嚴重。

他警告,如果再不改善,未來多數財富將握在占人口百分之一的富人手中。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目前譯成逾十六種語言在各國出版,中文版即將於十一月五日在台灣上架。皮凱提在接受聯合報記者蕭白雪獨家專訪時表示,非常期待台灣之行,參與論壇和討論,並和讀者對談,也藉此更加了解台灣。 

圖/聯合報提供

【2014/10/16 聯合報】

書摘/皮凱提:財富分配不均 瓦解社會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被西方知識界譽為「經濟思想的分水嶺之作」,作者皮凱提11月中旬將來台訪問。
路透
財富分配是當今最能引起廣泛討論和熱烈爭辯的議題之一。然而,關於財富分配的長期演變,我們究竟知道多少?是否真如十九世紀馬克思所深信,私有資本累積的慣性必然導致財富與權力愈來愈集中於少數人的手中?還是如同廿世紀顧志耐(Simon Kuznets)所認為的,經濟成長、自由競爭與科技進步等平衡力量,將會在經濟發展的後期階段減低財富分配不均,使社會較為平和穩定?

十八世紀以來財富與所得分配究竟如何演變?身處廿一世紀,我們又能從中獲取什麼教訓?以上是我在本書嘗試回答的問題。

廿世紀的經濟成長以及知識的廣為傳播,的確使得人類免於遭受馬克思所預言的末世景象。然則,資本及分配不均的深層結構卻未曾改變,即便有,也未曾達到二次大戰之後幾十年內,人們所樂觀想像的程度。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的成長率,如同十九世紀那樣,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這正是廿一世紀極有可能重現的情況。

所幸,還有一些方法可以讓民主與公眾利益重拾對資本主義及個體利益的控管,同時又能避免重蹈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覆轍。本書嘗試從歷史經驗中汲取教訓,就這個方面提出建議,本書的主要架構即是勾勒這些歷史經驗。


圖/衛城出版提供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古典政治經濟學在英、法兩國誕生之時,財富分配的議題便已經是各種研究分析的核心。大家都意識到許多重大變革正在發生,尤其是前所未見的人口持續成長、剛剛啟動的工業革命以及農村人口外移。究竟這些改變將會為財富分配、社會結構以至於歐洲政治生態,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馬爾薩斯牧師在一七九八年出版的名著《人口論》中,和同胞楊格一樣對於法國的政治情勢感到非常憂心,認為要避免同樣情形在英國發生,必須立即停止針對窮人的任何救濟措施,並且嚴格控管貧民的出生率,否則全世界終將走向人口過剩、混亂與貧窮。

事實上,若不正視一七九○年代歐洲菁英普遍恐懼法國大革命的現象,簡直無法理解馬爾薩斯各種推測的過度悲觀色彩。 

【2014/10/13 聯合報】

書摘/實因二戰衝擊 壓縮高所得  

從十九世紀李嘉圖和馬克思的分析,到廿世紀顧志耐的結論,可以說經濟學從過度偏愛災難性末世預言,到同樣過度傾向喜愛童話故事,或至少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根據顧志耐的理論,在資本主義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不論這些國家採取何種政策,又有哪些特殊國情,所得不均的現象都會逐步縮小,最後達到一個穩定而可接受的財富分配平衡。

這項理論於一九五五年問世,非常契合二次大戰之後歐陸經濟「光榮三十年」的美好時光,亦即「只要有點耐心,經濟成長終將使所有人受惠」的年代。英文有句諺語適足以代表當年的時代精神:「經濟成長如漲潮,水漲船高無例外(Growth is a growing tide that lifts all boats)。」

一九一三至一九四八年間美國高所得被壓縮的現象是相當偶然的,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一九三○年代經濟大蕭條跟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連番衝擊,而非自然而然發生。

顧志耐一九五三年出版的這篇研究,分析時間序列,也警告讀者勿輕率概括、以偏概全。不過在一九五四年十二月,顧志耐以美國經濟學會主席身分在底特律的年會當中發表演說時,卻選擇以樂觀許多的角度詮釋一九五三年出版的研究。正是這篇在一九五五年以「經濟成長與所得分配不均」為題出版的演說,促成「顧志耐曲線」理論的誕生。

根據這項理論,分配不均的現象乃是依循一條「鐘形曲線」演變,也就是說,它會隨著工業化與經濟發展而先擴大後縮減。根據顧志耐的說法,在工業化初期的分配不均自然擴大階段(在美國約略是十九世紀)之後,會進入分配不均迅速縮減的階段(在美國是從二十世紀前半開始)。

「顧志耐曲線」這個神奇理論的形成,其實證基礎非常薄弱。一九一四至一九四五年間,各個富有國家的所得分配不均出現大幅縮減,主要因素實為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其所帶來的重大經濟與政治衝擊(特別是對那些擁有大量資產的人),跟顧志耐所描繪的產業部門勞動力和緩轉移沒有關聯。 

【2014/10/13 聯合報】

書摘/鑑古看清趨勢 防貧富擴大  

財富分配問題之所以重要,不只是為了探討過去的歷史。

自一九七○年代以來,富國貧富差距再擴大,美國尤其嚴重。美國在二○○○至二○一○年的所得集中化程度,已回到一九一○至一九二○年間高峰,甚至略微超越。由此可見,了解當初貧富差距為何以及如何縮小極為重要。

不可諱言,貧窮國家及新興國家的迅速成長,正如當年富裕國家在戰後「光榮卅年」的成長一樣,可能是減緩全球層次財富不均的一股強勁力道。然而,這個過程也在新興國家內部引起許多憂慮,在富裕國家內部更是如此。

此外,近數十年在金融、石油和房地產等市場所見到幅度可觀的失衡現象,也令人質疑顧志耐和索洛描繪的「平衡成長路徑」是否真的存在:根據他們的說法,所有重要經濟變項都應該以同樣速率成長。

二○五○或二一○○年的世界,是否會成為金融交易員、超級經理人、超級巨富或石油輸出國家的囊中物?或者會由中國銀行持有?還是會掌握在寄身避稅天堂的上述各種人士手中?如果不提出誰將占有財富的問題,只是固守成見認為經濟成長長期而言會自然「維持平衡」,不啻十分荒謬。

就某方面來說,廿一世紀初的我們,處境其實和十九世紀的前人差不多:我們正目睹各種重大變遷,很難說這些轉變會走到什麼程度,也很難知道全球財富分配(不論是國與國之間或者是各個國家內部)幾十年後將會如何。

十九世紀的經濟學家有一項重要優點:他們都將財富分配視為核心議題,並且試著探究長期趨勢。儘管他們得到的答案未必令人滿意,問的問題卻切中要點。

實際上,沒有任何理由足以讓我們堅信經濟成長可以自動維持平衡。我們早就該讓財富不均的問題回到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再次提出十九世紀就開啟的問題。

要讓財富分配問題重回研究核心,首先必須盡可能蒐集歷史數據,以便了解過去的演變和當前的趨勢。唯有耐心整理出事實與規律性,並且比較不同國家的經驗,才有可能了解其中運作的機制並讓我們看清未來的模樣。 

【2014/10/13 聯合報】

借鑑/李嘉圖:土地收入加重稅金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發生的經濟與社會巨變,確實令人感到不安,甚至精神受創。當時多數觀察家都和馬爾薩斯與楊格一樣,對於財富分配和社會結構的長期演變,抱持相對悲觀甚至絕望的態度。李嘉圖(David Ricardo)和馬克思尤其如此。

李嘉圖 稀少性原則論地價

李嘉圖在一八一七年出版《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他所關注的主要是土地價格與土地租金的長期演變。

李嘉圖對以下邏輯悖論尤其感興趣:一旦人口及產出持續成長,那麼相較於其他商品,土地就會變得愈來愈稀少。此時土地價格和付給地主的租金應會持續攀升。長此以往,地主的收入在國民所得當中占據的份額將會愈來愈高,而其餘人口的收入所占的份額則愈來愈低,從而破壞社會平衡。

李嘉圖認為邏輯上與政治上唯一可行做法,就是針對土地租金收入課徵逐步加重的稅金。

李嘉圖關於土地價格的直覺看法,仍舊相當有價值:他的論點所依據的「稀少性原則」,可導致某些商品價格連續數十年維持在極高檔。這樣的現象已足以動搖整個社會。價格體系扮演無可取代的角色,協調著數百萬人的行動,在全球化經濟中,甚至是數十億人的行動。

問題在於,價格體系沒有任何限度,也不具備任何道德觀念。要分析廿一世紀的全球財富分配,若是忽略「稀少性原則」的重要性不啻是一大謬誤。

馬克思於一八六七年出版《資本論》第一卷,距離李嘉圖出版《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的時間正好半個世紀,兩人所面對的經濟與社會現實也已經有了深刻變化。馬克思關注的議題不再是農業能否養活不斷增加的人口,或者土地價格是否會一飛沖天,而是如何理解正蓬勃發展的工業資本主義的動態。

當時,最顯著的現象便是工業無產階級的窮困。儘管經濟不斷成長,或者說正因為經濟不斷成長,以及農村人口大量外移(原因是人口持續增加與農業生產率提高),使得愈來愈多工人擠在都會貧民窟之中,過著工作時間冗長,薪資卻低廉的生活。

孤雛淚 翔實描繪都會貧窮

新的都會貧窮開始出現,相較於舊制度時代的農村貧窮,它更為明顯、更令人震撼,也更加嚴厲。《孤雛淚》和《悲慘世界》等小說並非出自作家的想像。

資料顯示,一次世界大戰前財富不均狀況,未有任何結構性縮減。在一八七○至一九一四年間,頂多說是穩定維持在財富極度不均的狀況,就某些層面來說,我們甚至看到永無止盡的分配不均漩渦形成,使得財富愈來愈集中。

馬克思以李嘉圖的模型為基礎,根據他的「資本價格」和「稀少性原則」針對資本的動態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其中,資本主要是工業資本(機具、設備等),而非土地資本,故而有無限累積的可能。事實上,馬克思的主要結論可稱為「資本無限累積原則」,亦即資本注定無限制累積和集中的趨勢。

馬克思 提出資本無限累積

就跟前面提到的幾位一樣,馬克思也完全忽略了技術持續創新以及生產力不斷提升的可能性,而這兩者正是某種程度上可以平衡私人資本無止盡累積和集中的因素。

此外,馬克思也從未探討在資本私有權被完全廢除的社會之中,應當有什麼樣的政治和經濟結構。那些廢除私有制的國家所進行的悲慘極權試驗,適可證明這是多麼複雜的議題。

馬克思闡述的「資本無限累積原則」具有非常關鍵的洞見,對了解分析十九世紀與廿一世紀同樣重要,在某方面也較李嘉圖的「稀少性原則」更令人擔憂。一旦人口及生產力成長率相對低落,過去累積的財富的重要便相對提高,甚至可能過高,達到動搖社會基礎的地步。 

【2014/10/13 聯合報】

加薪刺激消費 通貨緊縮解藥

國內平均薪資停滯多年,甚至倒退回十五年前;政府警覺長期低薪已影響產業界吸引人才、甚至有人才外流現象,擬以財稅優惠鼓勵產業加薪時,卻有產業界龍頭老闆提出「加薪會導致通貨膨脹」的論點,這些現象及論述值得探討。

從企業經營角度言,降低成本不啻是獲利的基本法則,但壓縮成本所獲取的品質,常相對較差,最近的黑心餿油事件,即是不顧品質及顧客健康壓低原料成本的殷鑑。

人事成本在企業營運中占極重比例,也因此企業在可能情況下,會儘可能壓低薪資,但引發結果即是人員素質或績效無法提升,也間接使產業無法升級,僅能停泊在價格競爭的紅海中浴血奮戰。

台灣最近幾年的經濟成長及經常帳餘額,可說是犧牲員工薪資及壓低台幣匯率所得到的成果。經濟成長雖僅微幅,但薪資停滯即有違公平分配原則,意即薪資應漲的部分,跑到企業主的口袋裡去了。

這種縱容企業主掠奪員工所得的做法,產生了幾個問題:首先,是分配的公平性,若政府持續坐視分配的不公平及貧富差距擴大,未來將可能自經濟問題,蔓延為社會問題,甚至階級對立及仇富心理。

其次,從國家總體經濟動能成長角度看,長期壓低薪資成本,將因可支配所得不足後縮減消費,使經濟停頓不前。目前國內消費占總產出六成,薪資所得支付購租屋之生活基本支出後,已所剩無幾,更別奢言以消費提振經濟。

第三,也是值得後續經濟趨勢注意的,在美國次貸風暴後各國實施的寬鬆貨幣政策,目的原為藉低利率及央行向銀行購買房貸債權或相關證券,以提供市場流動性推動經濟成長,但幾年後卻發現,除了房價飆漲外,經濟仍疲弱不振,且根據貨幣理論中的「費雪方程式」,原可能引發的通貨膨脹竟也未發生,原來此寬鬆貨幣政策的效應,可能因房價高漲後,民眾所得在繳付房貸後所剩無幾而排擠消費,再惡性循環地影響經濟成長。

經濟學人持續對世界性的「通貨緊縮」提出警訊,若各國政府的寬鬆貨幣政策,只能引發房價上漲無能力提振消費能力,未來民眾喪失信心後,螺旋下降式的通貨緊縮惡性循環將指日可待。

據統計,個人消費需求在四十七歲後開始遞減,這些壯年族群卻是最有能量累計資產財富的;相對的,年輕族群消費需求最為殷切,但若因低薪無力消費,對經濟之損害難以估計,因此加薪提升信心及消費可謂是目前預防通貨緊縮的一帖解藥。

後續的配套措施,如持續吸引資金進行直接投資、增加工作機會,以及如何在加薪後提升國內的消費,則是政府未來應努力以達到永續成長的目標。 

【2014/11/15 聯合報】

今天能力或機會差的年輕人己成新生的貧賤一族,被迫為「啃老族」、「靠爸族」,結婚生子將是奢望。不是消沈就得憤世疾俗,很難保持積極甚至平和對待的心情。

 

加上台灣與中國都任都會區的房價這麼狂漲,以今日年輕人的薪水不吃不喝30年才可能買下與他們身份相合的房子。相對德國而言,同様條件只要8-10年即可,雙薪家庭15年大體可擁有自己房子,如今没有自己房子的人己很難在台灣生活了。

 

這種對年輕人慢性謀殺的局勢將持續多久呢?

 

朱敬一教你一次讀懂《21世紀資本論》

 

一、資本集中的必然趨勢

 

 

法國皮凱提(Thomas Piketty)教授的新書Capital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我暫譯為《21世紀資本論》)獲得紐約時報極佳書評,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甚至誇讚,此書是今年甚或最近十年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我花了幾天時間苦讀,不但同意克魯曼的評價,也對書中不少觀點心有戚戚。

 

皮凱提是法國人,22歲在英國拿到博士學位後就到MIT經濟系教

書,絕對是超級天才級的資質。他在美短暫數年即決定回到法國,在

巴黎教授經濟學。他的新書以鑽研法國300多年的財富與所得分配歷

史為起點,發掘一些獨到的證據與見解。皮氏探索的重點是極有錢的

上層10%1%、甚至0.1%的人,看看他們的所得是由哪裡來的、財產是如何累積的、稅制與法制上有些什麼玄機方便其累積、歷史事件如何衝擊等等。

 

在皮氏發表他法國的研究之後,他得到兩位貴人相助,幫他把類似的

研究推廣到英國與美國。幫他在英國做類似研究的是艾金森

Anthony Atkinson),他比皮凱提年長約30歲,是全球財政學界的泰斗。幫他在美國做類似研究的是薩伊茲(Emmanuel Saez),他是四年前美國經濟學會克拉克獎(頒給全美40歲以下最傑出的經濟學研究者)得主。有這兩位超級明星加入協助,而研究對象又包括法、英、美三大經濟領先國,其所建立的學說,大概就既有一般性、又有學界主流優勢。這是為什麼皮氏能以40出頭淺齡而大大有名的部分原因。

 

法國、英國、美國地域與文化差異不可謂小,但是都是老字號資本主

義國家。皮凱提、艾金森、薩伊茲觀察這些國家資本主義發展史時赫

然發現,這三國(甚至包括其他廿幾個市場經濟大國與新興經濟體)

都有一共同趨勢:各國資本持有的集中度從18世紀至20世紀初一路在攀升,直到20世紀初歷經兩次世界大戰、30年代經濟大恐慌、戰後政府大規模重建等外在因素,富人的資本集中度才大幅下降。但是,在1980年代柴契爾與里新保守主義一系列政策(包括對富人大減稅、公營事業民營化)下,富人的資本持有率又快速攀高。

 

皮氏分析,這個資本累積逐漸集中化的趨勢,是有理論背景與走向軌

跡可循的。如果我們再不改弦更張,那麼大約30年之內,全球各主要

市場經濟下的資本集中度,大概會有80%以上集中到社會最富有10%的人手中。這種情況大略與《孤星淚》的寫作背景、或是馬克思寫《資本論》時所見、或是法國大革命前夕的社會環境相當。由於財富分配太不平均,社會上絕對充滿不安定的因子。總之,這麼不平等的社會,絕對是無法永續的。

 

當前文說改弦更張時,我們所指涉的當然是指稅制改變等體制內

變革。如果不在體制內做改變,那麼難保不會發生戰爭、革命之類的

體制外翻轉。皮氏當然不希望走到那麼激烈的騷動,這是他做此研

究、撰寫此書的原因。

 

 

二、資本的動態演變

 

 

皮凱提的《21世紀資本論》關鍵論述是:如果政府放任市場自由運

作,或是採用像現在許多國家的小政府施政,那麼三、四十年後

社會上將近九成的資本都會集中在最富有的百分之十富豪手中。長此

以往,社會終將因為財富與所得分配太過不公,而產生動亂。

 

這樣的資本主義運作終將動亂論,其實與馬克思的資本主義終

將覆亡論相當接近。差別是:馬克思所參考的歷史資料非常少,但

是皮凱提所引所用卻是極為廣泛周延。馬克思的資本主義覆亡論顯然

沒有實現,皮氏推論是不是也可能言之過早呢?

 

要去挑戰皮氏的終將動亂論,恐怕要比挑戰馬克思的論述來得困

難。皮凱提用種種數據佐證:如果沒有一次與二次世界大戰,西歐諸

資本主義老字號國家極可能會有高得不像話的資本集中度,而馬克思

所預言的無產階級革命,就並非不可能。因此,我們只能說是世界大

戰的程咬金打亂了經濟運作的步調,而不是馬克思的終極推論有什麼

先驗邏輯錯誤。無論如何,不論是無產階級革命或是兩次世界大戰,

都是顛覆性的災難。由後者取代前者而讓資本主義剎車,實在不是什

麼光彩的事。

 

另一個挑戰皮凱提推論的難處,也是皮氏所擁有馬克思沒有的本事,

就是他的嚴謹數理模型推導。在經濟學文獻裡,關於經濟成長與資本

動態累積的理論,是有些專業門檻的;非要知道隨機過程論極限分

配論ergodic distribution theory)才能入門。皮氏對這些數學工具掌握精熟;而當他說:當資本報酬率(r)大於經濟成長率(g)時,資本佔國民所得的比重就會增加,而資本就會更集中在資本已然雄厚的富人手中,背後其實有嚴謹的數理推論,讀者根本無從挑戰;這與成百上千人對馬克思的推論指指點點,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r>g,則資本累積將更集中這個論述雖然是數學推理,但是背

後還是有些直觀(insight),可以幫助讀者了解。社會上的大有錢

人,大都是靠資本賺錢而不是靠勞力賺錢整體的經濟成長率(g

代表的是社會平均財富的增加速度。而資本的報酬率(r)則是

代表資本財富的平均增加速度。如果r大於g,就表示擁有大量資

本的大有錢人,其財產累積速度大於社會平均財產累積,而且是原本

資本越多者累積越快,這當然表示財富分配越來越不平均!

 

皮凱提的這些數理分析,其實不是要給一般讀者看的,而是要寫給主

流派、一切以數理推導是問的傳統經濟學家看的。皮氏在書中明白批

判當代經濟學者中數學之毒已深,而若干美國經濟學家甚至自以為接

近純粹自然科學,以致少與社會學家、歷史學家溝通對話。皮氏都認

為是走火入魔。但是皮凱提既然要論證資本主義之必然走向,當然就

必須要先說服主流經濟學家,是謂先安內、後攘外。我認為這個

策略是對的,只是稍微苦了一般讀者。

 

 

三、遺產稅的絕對必要

 

 

皮凱提除了寫《21世紀資本論》外,也是專業著作等身。2013年他與Saez教在Econometrica期刊發表專文,推導出最適遺產稅率,是50%60%之間。台灣稅率是10%

 

皮凱提在《21世紀資本論》中推論,如果照各國現在的政策走下去,

社會財富將越來越集中,災難恐將難免。而如果我們要避免災難,要

怎麼做呢?皮氏提到了幾個做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資本稅與遺產

贈予稅。在這裡,我要對照談談台灣的遺產稅。

 

你如果問我:過去十幾年中華民國政府所推政策中最爛最爛的是哪個

政策?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告訴你:就是在2008年將原本50%最高邊際稅率的遺產稅率,一舉降為10%。這個政策背後有太多太多的可疑之

處,我以下會逐一分析。

 

在遺產稅修低之後的六年裡,台灣的熱錢逐漸增加、房價被炒得日漸

飈高、貧富差距明顯地年年拉大。這種種惡果,當年主張修低遺贈稅

的一群人,都該讀讀皮凱提的書,然後閉門思過。

 

台灣降遺產稅,絕對是極有錢人遊說出來的。2008年時我們最高的邊際稅率50%,比起世界各不算高,賦稅改革委員會的非官員成員大都

反對這樣亂降稅。但是行政院高層絕對是聽到拿不上檯面的遊說,就

率爾決定要大幅降稅。

 

當時,中華經濟研究院某賦改會委員對此案有意見,行政院副院長驅

車親往遊說。台北商專另幾位賦改會委員有保留,副總統某個週末請

他們去總統府曉以大義。當年,我們的政府大員是如此不避諱地為大

有錢人降遺產稅,如今,他們看舉世叫好的皮凱提論著,最適遺產稅

率應是50%60%之間,能不慚愧嗎?

 

依台灣稅法,父母每年都可以對子女贈予數百萬台幣而享受免稅。因

此,有錢的父母親只要分年規劃,給子女遺產上億都絕對不必繳一毛

錢稅。在這麼寬鬆贈予免稅規定下,若是還需要繳遺產稅的,絕對是

財產十幾億的大富豪。因此,能夠從遺產稅率大降而獲利的,就只有

這些十幾億財產以上的大富豪。呼籲大降遺贈稅背後,若說沒有這些

人的黑手運作,你信嗎?這些大有錢人把財富幾乎免稅地移轉給子

女,就是皮凱提書中所述財富最後往極少數人集中的關鍵,也是

台灣社會貧富日益不均的重要因子。

 

也有些經濟學沒讀通的人說,降低遺贈稅就能讓原本在海外避稅的父

母親將資產匯回,有吸引資金回台的優點。但是台灣錢一向淹腳

目,我們從來就不缺資金,缺的是投資的機會。當實體投資機會不多

卻拼命吸引資金回來,其結果就是如某位台灣首富所做,買四間帝

,於是台灣都會區房價大漲,其結果當然又是苦了百姓、肥了財

閥。至於那些放水降遺贈稅的大官,他們當然也是惡化台灣社會所得

與財富分配的幫兇。

 

 

四、課資本稅建福利國

 

 

閱讀《21世紀資本論》需要相當的經濟學背景,也需要相當國民所得帳的概念。它不容易讀,但是值得大家花時間去讀。尤其是政

客、內閣裡平常不讀書的官員、學校裡被芝加哥市場萬能派洗腦

到不可救藥的學者,都需要研讀此書。一則自救,二則避免錯誤政策

毒荼台灣經濟。

 

我在前文已經提到皮凱提在《21世紀資本論》中最重要的論述:若經濟社會的資本報酬率(r)大於經濟成長率(g),則資本集中在最富有少數人之手的趨勢將不可免,終將醞釀社會動亂。觀諸近200多年資本主義發展史,皮氏發現資本報酬率動輒四趴五趴,但是已開發國家可見未來的經濟成長率頂多是兩趴,因此r>g的走勢似乎難以避

免,而未來動亂的推論也就難以迴避

 

那要怎麼辦呢?當然,就要想辦法抑制資本成長。怎麼抑制呢?在民

主國家,政府不能像極權國家那樣動輒沒收人民財產,因此抑制資本

成長唯一的辦法,就是課稅

 

課什麼稅呢?遺產贈予稅當然可以課,但是資本家七、八十年行將入

土才能被課一次遺產稅,且若生前安排得宜,就算課也可能課不到太

多,對抑制資本累積效果還不夠。於是皮凱提遂主張:每年課總資

本持有稅,例如每年1%2%。這種資本持有稅就像是房屋稅、地價稅一樣,個人持有期間年年要繳,只是稅基不只是土地房屋,而是所

有資產財富,包括股票、現金等等。皮凱提認為,既然資本報酬率動

4%5%,那麼抽個一趴兩趴〔1%2%稅資本家當然付得起,只是稍微減緩他們的資本累積速度而已。

 

皮氏估計,現在富有國資本總值約佔各國GDP的500%700%,若是課個1%的資本持有稅,對政府稅收當然大補。這些稅收他主張用於政府補助的教育與健保,而要透過健康改善與教育普及,去打破富有資本家持續富有、貧窮底層持續貧窮的社會不流動。

 

皮氏當然是社會福利國的擁護者,他認為要做到社會安全的種種制度

安排,租稅負擔率(政府總稅收佔GDP的比例)就一定要五成以

 

台灣呢?嘿嘿,差遠了。我們的租稅負擔率不到13%,幾乎比全球所

有國家都低。但是台灣又要推12年國教、又要推全民健保、又要推老年長照、又要發老農津貼、又要辦國民年金、又要向老美買武器、又要輕稅簡政。最近有人請我與皮凱提聯繫,要請他來台灣講經。

其實電郵往返時我最害怕皮氏問的問題是:台灣怎麼會這麼神經錯

 

 

五、課稅抑制資本集中

 

 

前文提到,皮卡提主張課資本持有稅以抑制資本集中。這種持有

如同房屋稅、地價稅,每年繳一固定百分比,不管你是否有用此資

本賺錢。但是皮卡提也了解,大富豪的財產通常不是因為擁有房地產

多,而是擁有股票多、金融資產多。房地產容易查,大衛魔術也變不

走。但是股票、金融資產卻是自己有長腳,很可能不在資本家隸籍的

國內。

 

大多數的情況是,股票是某控股公司的,該公司設籍在某避稅天堂,

而金融資產存放在瑞士,該銀行千方百計替客戶隱匿資料。因此皮卡

提知道,要有效課徵資本持有稅,一定要建立在全球各國財產資訊合

作互通的基礎之上。唯有各國資訊互通,才能建立個人資本總歸

,讓資本家無所逃遁。

 

前述資本總歸戶所需要的跨國資訊合作非同小可,皮卡提當然也知道

其困難。抵制跨國調查或調閱資訊最常見的說法,就是個資保

。也許我們電影看多了,像全民公敵這一類電影,侵犯個資

的受害者都是尋常百姓。但是我打從心底相信,泄露個資真正會侵害

尋常百姓的機率極小,但是因過度保護個資最可能獲益的,絕對是大

富豪、貴族、政客。

 

誠然,從基本人權的角度來看,保護個資對每個人都同等重要。但是

對我們勞動階級而言,在開曼群島既無紙上控股公司、在瑞士銀行也

無鉅額秘密帳戶,所謂資產個資云云,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在台灣擔

任公職要公佈財產,這對一窮二白的人而言根本無所謂,也只有家財

萬貫的大有錢人,才害怕錢財露白。更何況,全球各國資產帳戶互通

資訊,是為了避免大富豪逃稅;而要求逃稅大戶如實繳稅,目的是要

以此收入多做一些所得重分配的褔利措施,天經地義。

 

此外,公開互通財產帳資料是只限於政府稅捐機關之間,而不是

要向外人公開。如果不明究理的人權鬥士拼命阻礙財產個資在跨

國稅捐機關之間流通,那麼除了順遂大資本家跨國逃稅之外,其實也

是間接在幫助大資本家剝削底層近50%的無產人民,阻礙其向上階級

流動的基本人權。究竟是富人的財產隱匿資訊權重要,還是窮人的向

上階級流動權重要,人權鬥士真的要三思。

 

全球資產總歸戶難嗎?很難!總歸戶之後各國課相同或近似比例

(否則資本家又會往低稅國移動)的資本持有稅難嗎。非常難。所以

皮凱提所建議的抑制資本集中的所謂解決方案,嚴格說來只能算是個

呼籲,在可見未來實現的機會不大。

 

也許,要再等一陣子,等到資本累積集中之弊更凸顯,等到大部分人

民都理解到社會真的是“of 1%for 1%by1%”的時候,人民才會同意全球資產持有稅。皮凱提的貢獻,大概就是還沒有見到棺材就提醒大家帶手帕吧。

 

 

六、台灣所得分配的惡化

 

 

行政院主計總處與財政部最近都決定,將不再公佈十等分所得與廿等

分所得的統計資料;這表示將來唯一外界看得到的所得統計,只有五

等分資料。例如,若是要了解所得分配的不均度,就只能拿最高所得

20%者的平均所得與最低所得20%者的平均所得相比,再細的資料通通沒有。

 

2013年,最高20%所得級距的門檻是每年約185萬元。由於夫妻二人同在大學教書的家庭收入也超過185萬元,故他們與一口氣買四戶帝寶的大財主的家庭收入,同屬最高20%那一級。因此,這

五等分所得所算出來的不均指標,簡直粗糙到沒有鑒別力。假若今天

15年前大學教授的薪水都沒有漲,但是大財主今天的所得是15年前的30倍,則由五等分所得分配不均指標幾乎看不出什麼差別,那麼這個指標哪還有什麼意義?

 

不公佈細分所得資料不但是鴕鳥心態,也與全世界潮流不合。皮凱提

最廣為人知的貢獻,就是分析法、英、美、德諸國最高所得10%

5%1%、甚至0.1%者的資料,看看這些極端有錢人所得佔社會總所得的比例。每個人只要膝蓋健康都可以用膝蓋理解:究竟世界各國有沒有所得往極有錢人集中的趨勢,一定要觀察極有錢人的細分資料,才能得知真相。皮凱提也許並沒有那麼聰明,但是他膝蓋應該是健康

的。

 

皮凱提將20幾個國家最有錢人所得佔全國所得的資料彙集、公開,成為WTID(world top income database)資料庫,免費提供外界使用。資料庫涵蓋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北歐諸國等富國。在亞洲,則有日本、新加坡、印度、印尼、中國大陸加入。這些亞洲國家每一個的所得分配不均都比台灣嚴重,數據資料也不見得比台灣完整,他們都勇敢地呈現資料,台灣又有什麼好害怕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WTID的資料全都來自各國的報稅資料,而不

家庭收支調查資料。台灣有些不讀書、不用功的學者,完全不

了解全球現況,一直抵拒用報稅資料檢視所得分配不均。他們為了替

當權者遮掩所得分配不均的事實,就不斷地在府院高層散佈毒素,說

報稅資料不能用啦與國際不接軌啦等等。遺憾的是,這種

沒知識、沒常識的讒言居然也有人聽。如今,皮凱提用報稅資料、細

分資料做的研究成了世界主流,沒常識的讒言者還要囉噪什麼?

 

許多人都猜測太陽花學運之所以能積累這麼大的能量,應該與台灣社

會最近所得分配漸趨不均有關。這個猜測究竟有沒有佐證,一定要細

探資料方知。鴕鳥埋沙,哪裡是解決問題之法?鴕鳥的下場,八成是

被掠食者吃掉,因為他們看不到問題,當然也就沒辦法解決問題。

 

 

七、CEO超高薪資有道理嗎?

 

 

雖然皮凱提《21世紀資本論》一書的重點是資本累積與資本所得,但是他也特別分析了最近十幾年若干國家所觀察到的少數人超高薪

現象,例如華爾街高階經理人動輒千萬美金的年收入、數額大到

不可思議的股票分紅或績效獎金、中途離職還可再受補償的黃金降落

傘等等。不但華爾街如此,許多大公司的CEO、CFO等都有超級

肥貓的待遇。有不少文獻都估計,大公司CEO薪資與一般員工薪資

的比,在21世紀初達到高峰,有數百倍之譜。當然,這樣的超高薪資也是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

 

然而皮卡提與薩伊茲等人也發現,前述超高薪資的現象只在英語系國

家比較嚴重,如美、加、英;在歐洲大陸卻沒那麼明顯。這種地域特

殊性頗難解釋,但是也讓全世界產生區域對照組,便於以統計方法檢

定可能的理論假說。

 

經濟學上對於超高薪資現象概有兩種理論。第一,是Sherwin Rosen教授的superstar理論。這個理論說,由於民眾大多願意聽一流演奏、看一流表演(而不願意看二流者),故對馬友友這一級的大明星需求甚強。而由於現代展演電子流通管道便利,大明星如馬友友者也可以演奏一次讓千萬民眾聽個過癮;這是供給面的便利。綜合供需而言,就是全球願意付超高演奏費給馬友友。第二個理論,是認為能力特強的經理人大家都在搶。尤其在全球私募基金盛行之下,

有能力快速整頓公司再快速出售的基金經理人,其需求超旺,故薪資

超高。

 

不論是前述哪一種理論,基本上都是市場供需論,意即超高薪資是當

事人的超高能力的市場反映,不管你喜不喜歡,它是有道理的。

但是皮凱提不同意,其論點有二。一、如果超高薪資一切都能夠被供

需與能力決定,就沒有道理只出現在英語系國家。畢竟,歐陸諸國市

場與英國美國市場沒有差那麼多。二、人與人之間的能力,其差異是

微小的或連續的。數學上,不太可能在連續的能力基礎上,對應著跳

躍而一飛沖天的薪資結構。

 

基於以上觀察,皮氏認為管理階級的超高薪資,基本上是他們在公司

管理高層玩政治玩出來的。CEO等往往是公司董事的好友,階級相

若,因此今天我幫你、明天你幫我,互相標榜、疊為唇齒,遂有大家

都高薪的結果。換言之,皮氏認為超高薪資是沒有道理的。

 

你相信誰的說法呢?老實說,這沒得選擇。皮凱提的兩個反駁論點,

其實背後都隱含著統計推論,讓superstar理論與私募基金理論都通不過檢定。我們沒有辦法說皮凱提高層政治薪資決定論一定是對的,但是我們大概可以確定能力決定薪資論不適用於超高薪資那一群人。

 

 

八、學問為濟世之本

 

 

有人說,2011年轟轟烈烈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其背後的精神領

袖、論述支持者,就是皮凱提。皮氏某次受訪時說,華爾街佔領有

,因為資本主義運作不良。《21世紀資本論》一書,大概把資本主義運作不良做了最完整的詮釋。

 

也有人拿皮凱提與已經去逝的芝加哥大學教授弗利曼(Milton 

Friedman)相比。弗利曼研究一流、辯才無礙、科普文筆極佳。也只有這等功力,才能在凱因斯學派如日中天的1970年代,幾乎是憑其一人之力扭轉局面,打下了芝加哥學派的一片天、確立了小政府主張的論述基礎、影響了柴契爾與雷根、推動了教育券制度、建立了美國的全募兵制。這些,都是弗利曼宣揚市場機能的戰利品。

 

皮凱提是1971年出生,其出道是在1990年中,當時芝加哥弗利曼、貝克等大老都如日中天。皮氏能夠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斬荊披棘而起,其逆勢突圍的氣勢,確實與弗利曼有幾分相近。然而客觀分析,皮氏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90年以後大時代背景的幾點因素不可或缺。

 

其一,是最近十幾年全球各國國內與國際間貧富差距的明顯擴大,使

得社會至少有一半以上心有戚戚的無產階級基本支持者。其二,

是皮氏好友兼盟友薩伊茲(Emmanuel Saez)的相助。薩氏也是法國人,兩人差一歲,皮氏在MIT教書時薩氏在哈佛經濟系執教。

 

薩伊茲在財政學上的貢獻恐怕更超過皮卡提,而皮氏有這麼一位武功

高強的好友相挺,兩個人並肩作戰,當然要戰力加倍了。我曾向朋友

大膽預測,這兩人在十年之內,應該至少有一人會得諾貝爾獎。

 

當然,皮凱提所關注的,是實際問題,是大問題。美國、法國的情況

我感受不深,但是台灣的情況應該已經令不少人窒息。如果財產與所

得分配的不均再這樣下去、如果台灣都會區的房價再這麼狂漲、如果

年輕人的薪水還是那麼22K25K,我不相信局勢能持續。

 

即使沒有外在壓力,台灣都已經是以虛耗出了名。台灣年輕無產階級

面對財富日漸不均的壓力,當然是更加抗拒,也更會使僵局難解。在

全球化壓力下,台灣恐怕沒有多少內耗的空間。

 

但是問題要怎麼解決,是需要智慧的。皮凱提專業、科普並重的寫作

方式,是有道理的;他一則要靠科普平易的文字喚起民眾,但另一方

面也要靠專業素養提出有水準、能放上檯面的解決方案。最壞的情況

就是:民眾情緒被科普文字挑起來了,但是帶頭的人學問差、專業

弱,最後反而被民眾牽引而走,成為民粹,那就很難收拾了。幾十年

來我一直同意小時候所背青年手則裡一句話學問為濟世之

,旨哉斯言。

(朱敬一: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院士)

 

 

專訪〕皮凱提:被台灣低薪嚇一跳,GDP跑哪去了?

《風傳媒》

【這裡的圖片無法展示,對不起】

以《21世紀資本論》風靡全球的經濟學家皮凱提

接受《風傳媒》專訪。(吳逸驊攝)

 

 

葉瑜娟、閻紀宇、吳典蓉2014-11-18採訪報導〕以《21世紀資本論》一書在全球帶動風潮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1617兩日旋風式訪問台灣,皮凱提在離台前接受《風傳媒》專訪,除了強調應以累進方式課徵房屋稅,皮凱提也初步看了台灣的一些數據,對台灣不平等程度竟然高過歐洲多數國家及日本,頗感意外,未來考慮將台灣列為研究對象。

 

21世紀資本論》追究貧富差距的成因,皮凱提更多次譴責坐領高薪的肥貓,有意思的是,在個人持守上,皮凱提也堅守平等原則,日前他出席一場座談、在回應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時強調自己一毛出席費都沒有拿,接受《風傳媒》專訪時,皮凱提再次強調,出席演講要拿報酬,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皮凱提接受《風傳媒》訪問,是台灣行最後一個行程,坐在機場大廳

的茶館,皮凱提顯得相當輕鬆,談及這次台灣行幾次座談,很高興在

台大社科院那場,可以和台灣的年輕人意見交流。

 

皮凱提於著作中提到現行社會正逐漸走向靠爸資本主義,原本就

擁有資本的富人不斷累積財富,欠缺資本的人即使努力也難以翻身。

皮凱提提出的解藥是課全球富人稅來解決。

 

降了遺產稅.升了房價.皮凱提談解藥

 

另外,與靠爸最具直接關係的就是遺產稅,台灣最早的遺產稅為

50%,然而許多政治人物認為遺產稅過高導致資金外流將減弱競爭

力,紛紛主張應調降,最終於2009年一舉降為10%,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與皮凱提座談時曾公開批評遺產稅降為10%是錯誤的政策!

 

強調以公平稅制改善靠爸社會的皮凱提怎麼看台灣的遺產稅爭議

呢?皮凱提認為大幅調降遺產稅是不好的政策,他說即使調降遺

產稅吸引了資金,這些資金只會流往房地產市場,導致房價大漲,加

劇貧富差距。皮凱提說,房產無法流動,不像資金可以流到香港、新

加坡或中國,假如房屋持有成本低,會造成富人大量屯房拉高房價,

一般受薪階級更買不起房子。

 

對此,皮凱提提出兩個建議,一為改善房屋持有稅,二為與鄰近國家

合作。他認為與歐美相比,台灣的房屋稅才1點多趴實在太低,等於

鼓勵富人買房屯房,待房屋稅調高後,富人釋出手上房產,房價下跌

才能讓更多人買得起房。此外,他強調房屋稅應採累進稅率,並增加

級距,才能達到公平的目的。他接著說台灣應與鄰近的香港、中國、

韓國合作,增加金融透明性,好比現在中國就缺乏詳盡的稅務資料,

更難追蹤資金流動。

 

法國經驗.如何看待豪宅稅爭議

 

皮凱提認為提高房屋稅是降低房價的解藥,但回顧法國的稅制改革,

也曾因豪宅稅引起爭議,有人批評從持有房地產價值來課徵的豪宅

稅,由於鉅富往往能找到避稅方式逃稅,最終僅課到持有私人地產的

農民。

 

對此,皮凱提認為豪宅稅有一個主要目的即希望土地持有人能將豪宅

的價值投入市場。他提到以課徵豪宅稅的八百萬歐元標準來說,若一

個農夫擁有八百萬價值的土地,那一定是個大農夫,如果他想省下豪

宅稅,那他可以選擇脫手這些土地,讓資金流入市場就達成豪宅稅徵

收目的。他再度強調累進稅率的重要性,他說並不是稅率高就是公

平,像美國房屋稅率高但累進級距小,可能導致持有房產多跟少的人

要付的稅差不多高,應要想辦法增加級距才能達成公平,富人稅也應

比照累進稅率原則課徵。

 

80%重稅減低工作動力?.皮:打肥貓促進公共利益

 

為減少肥貓坐領高薪的現象,皮凱提主張理想累進稅率的最高稅率應

80%,引發許多討論,好比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雖贊成富人稅但覺

80%過高,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認為過度提高稅率將減低企

業家創業的動力,他並主張最高稅率不該超過50%,否則感覺就像

在幫政府工作

 

雖然當下皮凱提以感覺並非最重要的,是否有效才是重點博得滿

堂彩,但張安平高稅減低工作動力的說法確實反映許多人的心

態,面對此質疑皮凱提該如何說服?

 

皮凱提認為這個問題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他說許多大公司不論績

效及成果就給高級經理人百萬甚至千萬的酬勞,完全不符合公平原

則,長期下來對經濟也會有負面影響,所以他認為這並非感覺問題,

應透過課重稅遏止這種高薪肥貓。他表示尊重那些反對課重稅的意

見,但會以促進公共利益為由說服他們富人稅的好處。此外,他也推

估不同國家可能會遭遇的困難,好比美國最可能碰到肥貓反彈。

 

台灣不平等程度.甚於歐洲、日本

 

皮凱提以數據分析各國平等狀況並作比較,雖然他在寫作《21世紀資

本論》時尚未納入台灣數據,但訪台數日,他怎麼看台灣社會的平等

狀況呢?皮凱提表示,他訪台後看了台灣的一些資料,驚覺台灣的不

平等程度,雖然略低於美國,卻遠高於歐洲大部分國家及日本。

 

皮凱提也提到台灣的薪資狀況,他表示當他聽到台灣的薪資水平時

嚇了一大跳,他說對比於GDP,台灣的薪水低到不成比例,他

笑說我不曉得這些GDP到哪去了?但我確定它肯定去了某些地

方。一句笑語清楚點出台灣面臨的低薪困境:即使GDP有所成長

但薪資不增反減。此外,他也提到人們告訴他台灣薪水與房價的對比

也令他印象深刻。

 

受封搖滾經濟學家.聽眾不只年輕世代

 

如搖滾明星般受年輕族群歡迎,歐美媒體封皮凱提為搖滾經濟學

,此次整趟台灣行,除了少數產官學界大老外,台下幾乎清一色

年輕人,尤以大學生居多,對於深受年輕族群歡迎,皮凱提怎麼看

世代這個概念?難道只有年輕世代在乎平等嗎?

 

聽到自己的粉絲幾乎清一色年輕人,皮凱提笑了一下,說自己的確到

處都能看到非常多年輕人,他很開心能被這個族群信任並肯定

不過他也說聽眾多為年輕人的情況以亞洲地區特別明顯,他說除了台

灣外,在韓國演講的時候也遇到大部分年輕人,不過在歐洲或美國演

講的時候,除了年輕人以外也有為數不少的中年人。他說自己並不清

楚原因是什麼,不過他提到戰後嬰兒潮世代佔據了社會大部分的位

置,享受較高的薪資及便宜的房產,相較之下年輕人機會大不如前,

因此可能更為關心平等。

 

對演講要拿酬勞很訝異

 

在台灣參加了三場講座,皮凱提表示很喜歡在台大社科院與青年學子

對談的講座,因為該講座有很多時間可以與聽眾直接討論問題

他提到在台北會議中心舉辦的講座也不錯,只可惜那場沒有時間開放

觀眾提問,缺少與觀眾互動的機會。

 

此外,他也特別提到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問及演講費一事,表示主

辦單位曾經問過他演講費的事情,他說不需要之後就再也沒有討論過

演講費了,他很訝異大部分人都認為做這件事一定有報酬。他也

分享了各國演講邀約企劃書的差異,表示亞洲國家多半會給演講流程

及企劃書,韓國的演講企劃書已經多到瘋狂的地步,歐美則大部分

比較隨興,甚至沒有企劃書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218698
(轉貼)內閣醜聞、景氣不振 安倍民調跌破五成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內閣醜聞、景氣不振 安倍民調跌破5成

日本共同社十九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受內閣醜聞、景氣信心下滑等因素影響,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內閣支持率跌至百分之四十八點一,比九月分上次調查滑落六點八個百分點。

這份於十八日、十九日進行的電話民調顯示,不支持安倍內閣的比率從上月的百分之廿九上升至四十點二;安倍領導的自民黨的支持率也從百分之四十二下跌到百分之卅六點九。

高達八十四點八的日本民眾,沒有感受安倍的經濟政策提振景氣,顯示民眾對「安倍經濟學」的疑慮升高。此外,近六成六民眾反對明年十月起將消費稅率從目前的百分之八提高至百分之十,贊成提高消費稅率的民眾只有百分之卅一。

對於安倍政權推動賭場合法化希望刺激經濟,百分之六十三點八的民眾反對,贊成的只有百分之卅點三。

另外,六成受訪者反對重啟核電廠,只有不到三成二贊成。

這項民調結果,對安倍政權是一大警訊。他的各項重要政策,包括增加消費稅、賭場合法化、重啟核電廠等,民眾反對的比率都在六成以上。

共同社說,內閣支持率下跌,原因之一是受到了經濟產業大臣小淵優子不當使用政治獻金問題影響。四十歲的小淵被指非法使用獻金招待選民看戲,金額約台幣八百萬元,另外,她多次以政治獻金向胞姊經營的商店購物,購買嬰兒用品、化粧品等,金額超過台幣三百萬元。

安倍十九日已經決定接受小淵辭職,小淵最快於廿日與安倍會談並提交辭呈。這將是九月才改組上任的第二屆安倍政府首次有閣僚辭職,無疑將給政權帶來沉重打擊。安倍周圍人士稱「這一問題不能拖延」,應儘快處理。 

【2014/10/20 聯合報】

政治獻金問題 日經濟產業大臣小淵優子辭職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小淵優子因為後援會不當挪用政治獻金,今天上午辭職,重創安倍晉三政府。
路透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小淵優子因為後援會不當挪用政治獻金,今天上午辭職,重創安倍晉三政府。

安倍還有更多麻煩,另一女閣員法務大臣松島綠被控發紙扇給選民、違反選舉法規,反對黨要求她辭職,防衛大臣江渡聰德也有政治獻金問題。

40歲的小淵上午8時19分 (台灣時間7時19分)進入首相官邸,會晤安倍大約半小時後離開,前往經濟產業省,隨後舉行記者會宣布辭職。

小淵表示,不能因個人問題造成經濟和能源政策停滯,所以請辭。她說,為自己在經濟復甦、提升婦女地位方面,毫無貢獻而道歉。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小淵優子因政治獻金用途問題,今天上午黯然宣布辭職。
路透

小淵是日本前首相小淵惠三之女、日本首位女性經濟產業大臣,外界看好她可成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不料仕途提前報銷,安倍原本寄望她幫忙推銷重啟核電廠政策。

安倍2006年9月到2007年9月首度執政時,一年之間就有四位閣員因醜聞下台。他2012年12月再度出任首相,直到9月3日才部分改組內閣,自誇是二次大戰後,內閣陣容維持不換最長紀錄,但不到一個半月,就有閣員折損。

小淵優子後援會與自民黨群馬縣鄉土振興支部,舉辦支持者觀劇會,涉及收支不符。兩個團體每年包劇場讓支持者看戲,從支持者收來的費用,與支付給劇場的費用帳目不符,等於由政治團體負擔差額,有買票嫌疑。

報帳收據顯示,她的政治獻金部分用於在胞姐經營的精品店購物,品名有嬰兒用品、化粧品等,和政治無關。

安倍上個月改組內閣時指派五名女閣員,以拉抬支持率、落實他的承諾。安倍拚經濟的三支箭包括寬鬆貨幣政策、擴大財政支出、結構性經濟改革與成長策略,提升女性勞動參與率是第三支箭內容之一。 

【2014/10/20 聯合晚報】

日本首位女相 原本可能是小淵優子

40歲的小淵優子,擁有亮麗外表,有強大的執政黨導師在旁輔導,還具有避免在政治上樹敵的天賦,一直被視為是日本政壇的明日之星,更被認為將有可能成為日本有史以來的首位女首相,但如今卻因政治獻金問題,被迫辭去經濟產業大臣,讓她的仕途受挫。

小淵優子五次當選眾議院議員,父親小淵惠三是日本第84任首相。

小淵優子出生於東京都文京區。1996年畢業於成城大學經濟學部經營學科,畢業後進入東京放送(TBS)工作。1998年,父親成為首相之後。辭去在TBS的工作,成為父親的私人秘書。2000年5月,小淵惠三積勞成疾突然中風病逝,隨後在6月舉行的眾議院議員選舉,優子接替父親,在家鄉群馬縣出戰參選,憑著父親的巨大聲望和人氣,優子最終在6月25日父親生日當天,以壓倒性多數的16萬票順利當選,連任至今。

2006年9月,她在安倍晉三內閣中擔任文部科學大臣政務官。2008年9月,被麻生太郎首相提名為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少子化對策擔當,男女共同參畫擔當),成為日本最年輕(34歲零9個月)的入閣閣員。任內懷孕,是日本史上首位任內懷孕的閣僚。

在過去日本男權、資歷主宰的權力走廊裡,小淵優子的性別和年輕,不太可能讓她接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權利棒子。但由於目前熱門男性競爭對手欠缺,及選民對「安倍經濟學」能否成功存疑,意味著這位現年40歲的前首相之女,是下任日本首相的有力競爭者。

但是,這次她被迫辭職下台,是否將因此中斷她的政治生涯,或是暫時沈潛,養精蓄銳,等待來日再度出擊,這將是各方都在觀察的重點。 

【2014/10/20 聯合晚報】

冷眼集/安倍算盤 連掉好幾顆珠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支持率跌破五成,他重啟核電廠的政策遇到阻力、是否繼續調高消費稅面臨兩難,經濟產業大臣小淵優子被迫請辭,堪稱屋漏偏逢連夜雨。

安倍將復興日本經濟視為首要任務,但上台快兩年,迄今成效有限。

為解決通貨緊縮,安倍推動消費稅調漲,稅率今年4月1日由5%升到8%,然而,日本通膨並未明顯加速,反而經濟第二季比去年同期萎縮7.1%。日本8月核心物價只比一年前同期上漲1.1%,距離日本央行的2%目標仍有相當距離。

日本央行、財務省、企業界、國際貨幣基金 (IMF)支持繼續調高消費稅,不過,眼見經濟疲軟,安倍現在態度謹慎,可能要等第三季經濟數據出爐後再定奪。

安倍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如果調高消費稅對經濟影響太大,消費稅收入將無法增加,調高之舉就失去意義。

日本全國核電機組在311福島核電廠災變後全部停擺,安倍想要翻盤,但面臨地方民意反對,尤其是女性。安倍延攬小淵優子,就是想藉她化解反對力量,無奈算盤落空。

安倍9月3日內閣換血時,添了小淵等五名女性,支持率立刻上升,但據共同社18日和19日進行的最新民調,他的支持率再度降到48.1%。

日本亞洲論壇常務理事中村克彥接受彭博訪問表示,安倍這一任迄今犯的錯不多,反對黨目前應該無法把他拉下台。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安倍經濟學成功的難度已經提高。

【2014/10/20 聯合晚報】

2女閣員同日下台 安倍大挫敗

日本經產大臣小淵優子及法務大臣松島綠,廿日在東京相繼召開記者會宣布辭職。首相安倍晉三表示會對兩位大臣請辭一事負責。
歐新社、法新社

首相安倍晉三表示會對兩位大臣請辭一事負責。
法新社
日本廿日發生兩位內閣閣員同日辭職的罕見情形,兩名當事人還是被當做提拔女性政策的「看板人物」,首相安倍晉三說,「任命大臣的是我,任命責任在我本人身上。事情發展至此,我向全體國民深深致歉。」

經濟產業大臣小淵優子因招待支持者看戲與私用政治獻金,廿日上午向安倍提辭呈;法務大臣松島綠在自己的選區內送選民扇子,被指責違反公職選舉法,下午辭職。安倍已在廿日晚間迅速任命前內閣府副大臣宮澤洋一擔任經產大臣,前少子化大臣上川陽子接法務大臣。

安倍前年底組閣後長達六百一十七天內閣沒換人也沒人辭職,創二戰後最穩定紀錄;上月初安倍主動改組內閣,延攬五位女性入閣,年僅四十歲、破格入閣的小淵優子備受矚目,自民黨內認為她是未來的首相人選。

不過上周媒體踢爆小淵後援會二○一○年與二○一一年邀支持者看戲,實際支出三千四百萬日圓,卻只向支持者收取七百四十萬日圓,差額疑似由後援會等政治團體負擔,屬於違反公職選舉法的「利益輸送」行為。小淵還被指拿政治獻金在百貨公司購買嬰兒用品、化妝品、名牌物品,還向親人開的公司訂購「公務必需品」。

小淵於記者會表示,賞劇會費用差額「正如外界所質疑的,不能說它沒有問題」,將找會計師等第三方調查,但她不承認獻金私用,「交際、拓展人脈是政治活動重要一環,我認為這是用於政治活動。」小淵是前首相小淵惠三之女,二○○○年接收父親的地盤,當選眾議員,二○○八到○九年曾入麻生內閣。

松島綠則是被在野黨議員揭發,於二○一二到一四年,花一百七十八萬日圓製作兩萬多支扇子,在選區內發送。扇面畫有圖案、有法條,最新版有法務大臣的落款。松島表示這不是饋贈,是「討論資料」。她宣布辭職時說,自認沒有違法,只是不願拖累國政。 

【2014/10/21 聯合報】

觀天下/逆風安倍 快刀斬亂麻

評估兩位閣員所涉「醜聞」一時理不清,恐怕在國會臨時會成箭靶,令議題失焦、法案卡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決壯士斷腕,放棄兩名看板級女性大臣。有人說,因政治獻金報告疏漏,被在野黨追打的防衛大臣江渡聰德是內閣下一個「未爆彈」。

安倍第一次執政時,行政改革大臣佐田玄一郎在二○○六年底因政治獻金問題下台,後來農林大臣松岡利勝自殺、接任的赤城德彥辭職,防衛大臣久間章生、農林大臣遠藤武彥去職,閣員像骨牌般接連倒下,波及安倍本人因病請辭,其後自民黨輸掉參議院選舉。這次安倍不再護短,小淵的負面傳聞爆開後五天,准了她的辭呈;對為己辯護引來眾怒的「問題人物」松島,更是快刀斬亂麻。

成立僅一個半月的第二次安倍改造內閣,揭誓拚經濟、重地方。日圓貶值的利潤集中在大企業,中小企業勒緊褲頭,薪水階級薪資漲幅趕不上物價,靠股票獲利者讓都會百貨零售業高級品業績長紅,地方零售通路叫苦連天。改造內閣新設「地方創生大臣」由石破茂操盤,盼化解重都會、輕地方的民怨,保持自民黨在明年春天地方大選的優勢。不過這個命名為「實現實行」內閣,才熱身就跌跤。

上任一年多坐擁高聲望人氣的安倍,將體會順風跑步不難,逆風衝刺才是實力真正考驗。不少觀察家認為,這次兩位閣員同日下台,是安倍二○一二年底二度執政以來最大的挫敗,安倍的聲望和民意支持度雙雙受創,可能讓他更難推動不受民眾支持的政策。

安倍將消費稅從百分之五調到百分之八,明年十月可能再度調到百分之十,他還主張重啟二○一一年因福島核災關閉的核子反應爐。增稅和堅持核電兩項政策,都遭到多數日本民眾反對。大和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黑瀨浩一預測,為避免支持度繼續下滑,安倍可能延後一年調高消費稅。 

【2014/10/21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218696
性別繼續平權 問題只是拖延(轉貼)今周刊/負利率猛藥 助歐脫通縮?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歐洲祭出負利率猛藥 能擺脫通縮困境?撒錢競賽》解讀「超級馬力歐」的非典型救市


撰文 / 乾隆來
出處 / 今周刊   912期
關聯關鍵字: 歐洲經濟央行通貨緊縮特別企畫912
2014/06/12
  • 歐洲祭出負利率猛藥 能擺脫通縮困境?

歐洲祭出負利率猛藥 能擺脫通縮困境?

1

人口老化、經濟疲弱,是成熟國家共同面對的難題,當經濟體質往負面發展時,貨幣刺激政策竟是唯一解方?在美、日狂撒鈔票的帶領下,歐洲央行也進一步加入資金派對!

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總裁馬力歐‧德拉吉(Mario Draghi)再度出手救市了!

兩年前一席喊話
連歐豬國股市都暴漲13%


兩年前,他神乎其技地將瀕臨死亡邊緣的歐元搶救回來,讓歐洲經濟回到普通病房調養身體;不幸的是,兩年過去了,病人卻始終無法下床出院,而且老是昏睡不醒。

德拉吉這回又打了幾針令人驚呼連連的強心劑,而且誓言「還有厲害的招數在後面!」這位被媒體稱為「超級馬力歐」的「非典型央行總裁」,這次用負利率以及新台幣十六兆元的長期低利資金,逼迫不願放款的銀行增加放款,用藥與用量都超乎市場預期。

如果說,兩年前德拉吉成功救回了因為心肌梗塞而瀕死的歐洲,那麼這次德拉吉的任務是要處理複雜的高血壓、糖尿病、胃炎加上大腸癌的綜合併發症。超級馬力歐開出的特效藥有多強?新穎且劑量加倍的雞尾酒療法,能不能讓歐洲病人下床走路?應該不用太久就會有答案了。

二○一二年的七月二十六日,歐債危機仍狂風吹襲,歐元遭逢史無前例的崩潰壓力,德拉吉選擇在英國倫敦一場投資機構會議中,以最高分貝向全世界的投資人大喊:「歐洲央行將在職權範圍之內,用盡一切方法,來捍衛歐元!」敏感的投資界以及財經媒體立刻體會到,超級馬力歐將要啟動「超級大水車」、「無敵火箭炮」來消滅看衰歐元的敵人。

德拉吉一言九鼎,一刀終結了狂吹兩年多的歐債危機。

在德拉吉發表演說後,歐洲金融市場立即全面大漲,處境最艱困的西班牙,股價指數在三個交易日暴漲一三‧五%,十年期政府公債利率則從七‧六六%的歷史高點,瞬間大跌(債券價格大漲)至六‧六%,利率跌幅高達一個百分點。

不只是重災區的西班牙、義大利股市大漲,北邊的德國、法國、瑞典,甚至老是站在歐盟對立面的英國,股價都全面回升,泛歐Stoxx 600指數一周內大漲六%,全因為德拉吉這句「用盡一切方法來捍衛歐元」的保證。從德拉吉就任至今,代表歐洲股市的Euro Stoxx 50股價平均數已上漲六○%,戰果極其輝煌!

經歷兩年休養生息,歐洲股市出現罕見的連續第四年多頭榮景,德國DAX股價指數更強勢挑戰一萬點,但是,超級馬力歐卻又在六月五日的歐洲央行理事會後,宣布史無前例的龐大貨幣刺激方案,包括將銀行轉存央行的隔夜資金利息降到「負○‧一%」;直接以向銀行買入私人債權的方式,向銀行體系注入高達四千億歐元、相當於新台幣十六兆元的長期低利資金;另外搭配極具指標意義的再融資利率,由○‧二五%降至○‧一五%。

創新雞尾酒方案
想解決經濟、政治雙重困境

德拉吉降息的雞尾酒式方案中,領先所有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採用負利率,以及調降再融資利率,都是具有強烈指標意義的政策,傳達央行「極度寬鬆」態度的訊息;而四千億歐元的長期再融資方案,則是實質水淹市場的「大水喉」,而且由於這筆長期資金金額龐大、採取固定利率,期限又延展到二○一八年,等於告訴市場「未來四年利率不會上揚!」

這還沒完,德拉吉在宣布寬鬆救市政策的記者會中說:「寬鬆政策到此為止了嗎(Are we finished)?」「當然還沒。」德拉吉說,只要有必要,央行還有更厲害的招數在後面等著出手。

讓超級馬力歐再度出手啟動救市按鈕的時機,一個是五月二十六日的歐洲議會選舉,非主流、以「賭爛」為共同語言的邊緣派議員,竟然獲得總計三○%的席次,歐洲選民已經表達對現狀高度不滿的抗議聲;另一個就是六月三日公布的通貨膨脹率,五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比起四月竟然下跌了○‧一%,年增率也降至○‧五%,再度創下金融海嘯以來的新低。

歐洲的困境非常明顯:雖然歐洲股市不斷上漲,實體經濟與貨幣貸放卻反向沉淪。

如今歐元區整體失業率高掛在一二%,通貨膨脹率在二○一一年還有三%,現在卻只剩下○‧五%,全體銀行的貸款餘額與去年相比下跌三%,貨幣供給額M2年增率只有二‧五%,而且由於銀行不斷償還央行的救市借款,歐元基礎貨幣餘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一四%。

趨勢擺在眼前,歐元區失業率居高不下、投資與放款停滯不前、貨幣面的需求疲弱……,期待中的經濟復甦,根本遙遙無期。

複製華爾街作風
被主流媒體痛批獨裁、偷竊


通貨緊縮的現象,對於債台高築的歐洲企業與個人來說,又是一個不願面對的警訊。因為在通貨緊縮的時期,負債相對膨脹,不利於債務的償還,疲弱的需求與就業,更讓負債累累的歐洲年輕人無力償債,三年前引爆歐債危機的政府、企業與個人債台高築問題,不僅無法隨著時間消化,甚至可能舊病復發。

總部位在美國加州的古根漢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長閔納德認為,歐洲央行已經成為歐盟的救世主,在政治與經濟力量快速崩解的現狀下,超級馬力歐的表演,成效不只在總體經濟與金融市場,更是維持歐洲政治統合不可或缺的主角。

但是,閔納德的說法過度樂觀,他其實只對了一半。

德拉吉的超級寬鬆救市方案,實際上並沒有獲得歐洲內部一致的同意。德拉吉出生在義大利,在美國MIT(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指導教授是新凱因斯學派泰斗、諾貝爾獎得主莫迪吉安尼(Franco Modigliani)。德拉吉曾經在華盛頓的世界銀行工作五年,一九九一年回到義大利拯救瀕臨破產的政府財政,做到義大利財政部長,離職後立刻被高盛證券網羅為副董事長。他的貨幣政策,充滿了美國華爾街的色彩,雖然獲得股市投資機構的掌聲,卻與德國古典學派格格不入。

就在德拉吉宣布新一步寬鬆政策的當天,德國儲蓄銀行聯合會主席費倫雄(Georg Fahrenschon)就強烈批評,ECB的低利率政策,「將會摧毀歐洲資產價值」,而且「猶如在整個退休金體系的安全網上戳洞」,是「偷竊儲蓄者」的惡劣行徑。

不只保守派反對德拉吉過度寬鬆,連一向立場自由的媒體《明鏡》(Der Spiegel)也用了驚悚的字眼,說是「資本主義的末日」(End of Capitalism);主流媒體《世界報》(Die Welt)更血腥,直接用社論指名德拉吉是「歐洲的俾斯麥」、「一個無法控制的獨裁者!」

砸錢變成殊死戰
央行靠舉債解決「過度舉債」


《明鏡》、《世界報》以及德國金融圈對德拉吉爆發強烈的批評,說明了超級馬力歐與央行超級寬鬆貨幣政策的極限。畢竟金融海嘯以來,雖然各國中央銀行已經使出渾身解數,貨幣寬鬆政策數量龐大、時程永無期限,連使用的工具都像變魔術那樣不斷創新,但是全世界的經濟復甦卻還是氣若游絲。

舉例來說,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一手將聯準會的總資產從一兆美元狂吹到目前四兆美元,巨額美元淹沒全球股市,美國經濟復甦至今仍然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微弱的一次。日本央行違背所有經濟金融教科書的警告,主動從市場買進財政部發行的債券,金額高達每年五十兆日圓,是日本政府全年支出的二分之一,如今看到通膨上揚,經濟復甦卻還沒跟上。

至於歐洲,德拉吉兩年前啟動的超級救援,雖讓歐元區躲過崩潰危機,卻逃不出通貨緊縮的陰影;而在全球央行聯手印鈔下的金磚四國,中國、印度、巴西與俄羅斯,經濟表現也像地層下陷般步步下滑。

對包括德拉吉在內的全球中央銀行總裁來說,這次真的是再無退路的生死決戰,世界經濟的疲態,根源於過度的舉債,而央行總裁們則試圖用更多的債務、更大的刺激,期盼藥到病除,仰賴插管的病人能夠健步如飛。

其實,不論是日本、美國或是歐洲面臨的問題,都有高度的相似性。在人口老化、戰後嬰兒潮退休的大環境下,政府為了社會安定不斷加碼失業補助,老人拿了退休金卻省吃儉用,年輕人有失業補助而不願積極工作,中年勞工則躲在層層保護的勞工法令下,沒有提高生產力的壓力,企業主面臨過度保護的勞工政策,以及實際沒有增長的消費市場,不願投資展店。

「人口結構、勞工保護、市場需求」影響經濟基本體質的動能都逐漸減弱,光靠央行的貨幣刺激政策,能有多大的成效,著實在未定之天。

歐洲的德拉吉、日本黑田、美國柏南克真的很認真了,比起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東京霞關(日本政治中心)、華盛頓(美國白宮)那些光說不練的政客們,央行總裁們不只使出渾身解數,還把自己的歷史地位都拿上了賭桌,他們的努力的確讓人動容,贏得尊敬。

這場央行砸錢比賽的生死決戰,最終答案即將揭曉,日本黑田的貨幣化、歐洲德拉吉的負利率、接任柏南克的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的量化寬鬆,都將在不久後交出成績單。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超級馬力歐」連發3箭
向通縮宣戰—— 歐洲央行總裁6月5日震撼市場的談話重點


1.負利率 歐洲央行對一般銀行放在央行的存款收取額外利息,逼銀行將大量資金放貸至市場,而非留在央行。

2.16兆元銀彈 銀行將獲得歐洲央行規模4000億歐元(約合新台幣16兆元)為期四年的超低利息貸款,前提是要將這些貸款用來向私人部門放貸而非購買國債。

3.暗示QE 他宣示寬鬆行動尚未結束,正在準備大規模資產購買,若有需要將會使用非常規工具,仿效美、日央行的QE(量化寬鬆)作法。

整理:楊政諭

馬力歐的戰功與挑戰


戰功〉歐債危機期間捍衛歐元


德拉吉2011年11月接任歐洲央行總裁,釋出巨額資金,央行總資產半年內暴增1兆歐元(約膨脹50%,圖中箭頭所示),終結了歐債危機,創造出長達36個月的歐美股市多頭市場。

挑戰 1 〉通貨緊縮

歐洲投資低迷、失業率未降、經濟復甦若有似無,不斷上漲的股票讓富豪荷包飽飽,基層民眾卻無法受惠,2013年初以來,通膨率無法突破2%,德拉吉祭出「負利率」的電擊療法,試圖再創奇蹟。

挑戰 2 〉美國拚命印鈔

由於銀行持續償還救市資金,使歐洲央行總資產從2012年的高點3兆歐元一路下跌,今年3月縮至2兆1,848億歐元,回到希臘倒債危機時的水準;美國聯準會卻持續印鈔票造成總資產膨脹,歐元兌美元匯價不斷升值,加劇歐元區通貨緊縮的壓力。
彭博資訊專欄/安倍拚經濟 國內才是關鍵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爭取對抗中國的盟邦上不遺餘力,除了遍訪東南亞、澳洲、印度外,上周五又展開拉丁美洲五國行程。然而如果他把精力重新聚焦在最需要的國內,可能對日本更有好處。

日本官員說,安倍的拉美之行可望提振對該區的出口,尤其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稍早也訪問該區。日本出口確實需要提振:6月的出口比去年同期萎縮2%。

這個數字凸顯安倍真正面對的問題。安倍經濟學的成效還不如預期,安倍目標的競爭力部分即「第三支箭」仍未射出,而財政與貨幣另兩支箭的效果已僅止於此。

貨幣刺激已壓低日圓,但出口並未提振,反而升高進口產品價格。今年上半年的貿易逆差創下1979年來最高,國內物價雖一如預期上漲,但日銀把通膨提高到2%目標的能力仍大有疑問。

財政刺激也達到極限,實質所得因為安倍4月提高消費稅而承受壓力;加稅的目的則是為控制龐大的公共債務。在此同時,坐擁2.3兆美元現金的日本企業,仍遲遲不願投資在新設備或加薪。

供給面的改革將必須接棒。安倍截至目前最有企圖心的作為是,6月底公布一套複雜的結構改革計畫。許多規劃立意良好,例如強化企業治理和促進女性參與勞動力特別受好評,但改革大多力道不足,且過於繁瑣勢必削弱其影響。在日本迫切需要、且安倍曾經承諾的勞動市場、移民和稅制改革上,則因付諸闕如而飽受惡評。

安倍並未集中力量在這方面,反而耗費他逐漸減弱的政治資本在新安全政策,修改日本「集體自衛權」的立場,弱化戰後對和平主義的承諾。這項修改雖然長期以來獲得美國支持,但並不受歡迎。

為了繼續推動安倍經濟學,安倍承擔不起政治資本的折損。新結構改革遭遇強大抗拒,安倍的自民黨已開始搖擺,安倍必須靠高支持率才能獲勝。同樣的,安倍必須面對國內農民團體,才能克服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談判障礙。

二度出任首相的安倍低估了這個問題。他再三承諾將把全力集中在經濟上,不會像2006-2007年第一任時那樣、為日本民族主義者關心的議題而分心。他嘴巴說堅持承諾,但嘴巴說還不夠。規劃中的內閣改組將是安倍重用強力改革者的好機會,包括任用更高知名度的女性閣員。

如果安倍無力改變日本經濟,空有海外盟友將無濟於事。

(作者為彭博資訊編輯群)

【2014/07/29 經濟日報】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117800
歐巴馬得意揚楊 中產階級苦哈哈(轉貼)薪資倒退 美國中產苦哈哈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歐巴馬硬幹 七成民眾不贊成

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國情咨文後,美國媒體的分析評論多半聚焦在他的「行動年」訴求上,尤其是他打算繞過國會的掣肘,以行政命令來推動政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民調顯示,七成民眾不贊成他這麼做。

CNN報導,在收看歐巴馬國情咨文演說的美國民眾中,僅百分之四十四持正面看法,低於去年的百分之五十三。另外,僅有三成民眾認為,歐巴馬在重大議題上,可繞過國會,單獨行動,其他七成受訪者認為,應尋求國會兩黨的妥協,共同推動變革。

華盛頓郵報社論指出,歐巴馬對國會兩黨惡鬥及共和黨的「逢歐必反」已耐心盡失,但「行動年」的訴求既非共和黨所批評的「專制」之舉,也非改弦更張之策,頂多只是有助於實現歐巴馬之前所提的大規模改革方案目標。

紐約時報社論則認為,歐巴馬今年的國情咨文迥異於昔,他坦承國會掣肘,使得動用政府力量矯治所得不均、為全民謀福利的計畫都走進了死胡同,因此他祭出總統所有的職權,繞過那些障礙。

紐時說,在這種情況下,行政命令或許是歐巴馬唯一的選項,例如以行政命令提高聯邦政府承包公司雇員的最低時薪,可能對一般企業形成壓力,最終導致國會立法通過提高聯邦最低時薪。但那些改變有限,因為若沒有國會,歐巴馬無法為大多數勞工提高最低時薪、整頓社會安全系統、為數百萬移民授予法律地位或對健保法案提出必要的修訂等。

華爾街日報社論則批評,今年的國情咨文不吸睛,把今年稱為「行動年」更是古怪,難道過去五年是「怠惰年」嗎?社論指出,歐巴馬大可以專注於移民、稅制改革及自由貿易等兩黨較可能達成共識的議題,而不是在其他不可能通過的議題上耗費時間。

【2014/01/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歐巴馬硬幹 七成民眾不贊成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459218.shtml#ixzz2s66kga6b 
Power By udn.com 

歐巴馬國情咨文 宣示縮小貧富差距

圖/經濟日報提供

美國總統歐巴馬28日晚間對國會兩院發表國情咨文,表示將不惜繞過分裂的國會,直接運用行政命令推動提高低所得聯邦雇員工資等一系列的措施,以設法縮小貧富差距、加速經濟復甦。

在這場年度演說中,歐巴馬力圖消除外界對他大權日漸旁落的觀感,為第二個任期注入新活力。國情咨文主要聚焦於內政,尤其是以經濟為主軸,列出一系列政策提案,目標是協助受夠華府鬥爭的窮苦民眾賺更多、省更多,並找到工作,儼然把歐巴馬定位成捍衛低所得民眾權益的鬥士。

在兩黨國會議員、最高法院法官面前,歐巴馬宣布他將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來達成施政目標。但此舉可能再度升高白宮與共和黨籍國會議員之間已夠緊繃的關係。

歐巴馬表示,企業獲利攀升,股價高漲,社會頂層人士日子過得更好,但「平均工資紋風不動,不平等情況已加深,社會地位向上移動的腳步已停頓…我們的任務是要扭轉這種趨勢」。

歐巴馬宣布,數周後將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把聯邦政府雇員的最低工資提高40%至時薪10.1美元,另外也將設立新型的退休金儲蓄帳戶,由政府統籌管理。

他還承諾擴大職訓、升級學校的技術設施、敦促大企業執行長聘用更多長期失業者。

分析師指出,國情咨文內容凸顯歐巴馬已調整策略,不再尋求推動大規模立法,轉而鎖定能減少所得不均、為中產階級家庭創造機會的小型方案。

【2014/01/30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歐巴馬國情咨文 宣示縮小貧富差距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歐巴馬國情咨文 宣示縮小貧富差距-8458998.shtml#ixzz2s67j4t4e 
Power By udn.com 

歐巴馬推政策 不靠國會「自己來」

美國總統歐巴馬廿八日發表國情咨文演說。
(路透)
美國總統歐巴馬二十八日發表年度國情咨文演說,在歷經五年的政黨惡鬥後,歐巴馬決定擺脫國會的掣肘,誓言以有限的總統職權,解決貧富不均問題。對外關係方面,他表示美國的領導地位和安全不能只靠軍事,必須仰賴強而有力且有原則的外交手段;他將持續聚焦亞太地區,支持盟國打造更安全和繁榮的未來,但未提及「亞太再平衡」戰略。

歐巴馬也做出承諾,今年是「行動年」。他表示:「美國不會原地踏步,我也不會。」

圖/聯合報提供
這是歐巴馬第五次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演說,內容著重內政問題,包括促進就業、調高最低工資、改革移民政策、設置退休儲蓄帳戶、提升教育品質、能源政策、推動槍枝管制等;外交政策方面,則著重於持續反恐行動、今年完成阿富汗撤軍、削減敘利亞化武、解決伊朗核武問題、支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談等議題。

這場約一個小時的演說氣氛熱絡,歐巴馬被掌聲打斷將近七十次。全場最令人動容的一幕,是當歐巴馬介紹觀眾席一位在阿富汗服役時受重傷的士兵瑞斯堡時,單眼失明、左手還綁著護具的瑞斯堡豎起右手大拇指致意,全場觀眾起立鼓掌,掌聲持續一分多鐘才停止。

在美中關係方面,歐巴馬觸及的議題以經貿為主。歐巴馬說,美國的失業率是五年新低、房市反彈、製造業帶來許多工作機會、政府赤字刪減超過一半等,全球企業領袖十多年來首次宣布,中國大陸不再是世界最好的投資處,美國才是。

此外,美國有九成八的出口商都是小企業,與歐洲和亞太地區締造新貿易夥伴關係,將幫助小企業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他主張要為「美國製造」產品打開新市場,因為「大陸和歐洲對貿易事務不袖手旁觀,我們也不該當旁觀者。」

歐巴馬表示,他將在調高基本工資上以身作則,他將簽屬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政府的承包商付給雇員最低時薪十點一美元;不過,如果要讓更多民眾受惠,還需要國會配合修法。

針對引發朝野爭論的「歐記健保」方案,歐巴馬也向共和黨人士喊話,希望對方提出能降低開支,又能讓更多人獲得保障,並讓民眾有更多選擇的具體方案,停止永無休止的論戰。

美國總統歐巴馬介紹在阿富汗服役期間受重傷的美國陸軍上士瑞斯堡時,全場人士起立鼓掌向他致敬,瑞斯堡則豎起右手拇指回敬。
(路透)

【2014/01/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歐巴馬推政策 不靠國會「自己來」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歐巴馬推政策 不靠國會「自己來」-8459215.shtml#ixzz2s6BF7XRv 
Power By udn.com 

巨富 吃掉全美95%所得成長

歐巴馬執政期間美國的所得差距惡化,自2009年以來美國95%的所得成長果實,都由全美最富裕的1%人口收割。

柏克萊加州大學、巴黎經濟學院及牛津大學的經濟學家,根據美國國稅局(IRS)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自2009年以來,95%的所得成長通通落入最富裕的1%美國人口袋,該比率遠大於1990年代經濟擴張期的45%,以及2001年衰退之後經濟擴張期的65%。

最富裕的1%美國人2012年所得佔全美家戶所得比率逾19%,為1928年(即美股大崩盤前一年)以來首見,且平均稅前所得超過39.4萬美元。最富裕的10%人口所得比率也攀升至48.2%。

此外,2012年美國最富裕的1%人口所得躍增近二成,其餘99%人口的所得增幅僅1%,顯示美國貧富差距在2012年進一步擴大。

【2014/01/30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巨富 吃掉全美95%所得成長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巨富 吃掉全美95%所得成長-8458994.shtml#ixzz2s6C5YhJi 
Power By udn.com 

薪資倒退 美國中產苦哈哈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咨文中強調要改善中產階級生活和貧富不均問題,CNN指出,美國中產階級處境在很多方面退步:

美國總體經濟產出創下每年十五點八兆美元新高,但其中企業獲利所占比率創新高,薪資所得比率卻創新低。

這波經濟復甦讓年收入逾千萬台幣的美國富有家庭賺飽飽,但其餘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國人對復甦無感。二○○九年至二○一二年增加的所得,九成五被前百分之一的富人拿走。

美國就業市場從二○○八年的高峰至二○一○年的谷底,流失八百七十萬個就業機會,近半數為建築及製造業。美國目前仍未補滿當初流失的就業機會。

約四千六百五十萬名美國人生活窮困,相當於全美人口的百分之十五。貧窮比例在歐巴馬任內鮮少變動,這是一九六五年以來,該數據首次連續三年維持或高於百分之十五。

糧食券在經濟衰退期間激增,二○一三年有四千八百萬美國人靠這項救濟度日,創該制度一九六九年推行以來的新高紀錄。

【2014/01/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薪資倒退 美國中產苦哈哈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薪資倒退 美國中產苦哈哈-8459216.shtml#ixzz2s6CMl1mH 
Power By udn.com 

美去年第4季 經濟擴張3.2%

拜家庭支出大幅增長與出口上升之賜,美國去年第四季經濟擴張百分之三點二。民眾支出升幅創三年來最大,為二○一四年經濟持續上升奠定基礎。

美國商務部卅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生產毛額(GDP)折合年率增幅與彭博社調查的預估值一致,都是百分之三點二,雖然較第三季的百分之四點一回落,但成長構成因素較為健康。

二○一三年一整年經濟擴張為百分之一點九,二○一二年則增長百分之二點八。但經濟學家普遍看好今年約擴張百分之三。

消費支出成長是帶動上季經濟的最大功臣,此外,貿易逆差縮小、企業投資成長,也都有所助益。法國農業信貸北美首席經濟學家凱瑞說:「這是成長穩健的一季,這將有利今年的經濟加速成長。」

【2014/01/31 聯合報】



全文網址: 美去年第4季 經濟擴張3.2%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美去年第4季 經濟擴張3.2%-8459938.shtml#ixzz2s6CXLpZi 
Power By udn.com 

老將回歸 日高齡勞動力突破一成

日本高齡勞動人口持續增加,去年六十五歲以上就業人口,首度超過全體勞工一成,比歐美等其他先進國家多出一到五個百分點。

日本總務省勞動力調查顯示,二○一三年就業人口比前一年增加四十一萬人,達六千三百一十一萬人;但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生產人口下滑一百廿三萬人,增加主力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比二○一二年增加六百卅六萬人,增幅為百分之七。

先進國家都面臨少子高齡化的課題,有法定退休年齡的日本卻最先打破年齡障礙。三一一震災後公共建設需求大增,年輕人對建築業興趣不高,由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擔下任務,去年從事建築業的「老人」增加六萬人。部分建設公司廢除強制退休制度或延後退休年齡。前田建設社長小原好一說,「要集合這些老將,因為他們的技術值得信賴,是即戰力。」

二○一三年四月日本修正「高年齡者雇用安定法」,保障超過六十歲的老人繼續工作的權益,現在繼續雇用六十五歲以上的企業也增加了。

日本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中,就業或是有工作意願的比率,二○一二年時已達百分之十九點九,超過美國的百分之十八點五。日本人年紀一到,退休安養天年的定律,已被打破。

【2014/02/1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老將回歸 日高齡勞動力突破一成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495279.shtml#ixzz2tjST3Ou1 
Power By udn.com 

名家觀點/安倍經濟學 面臨四大挑戰

日本安倍晉三首相於2012年底推動大膽寬鬆貨幣政策(或稱安倍一箭)以來,迄今只歷經一年多,卻已較前幾任首相所為產生更明確的效果,亦即日圓急貶,日本股票、債券和都會區不動產等資產價格上漲,以及長期利率下降等令市場鼓舞的金融面「安倍景氣」。

安倍一箭預期的完整傳遞效果大略如下:金融面資產增加和雙率成本下降的成效,可以促進民間消費、企業投資和出口等有效需求,縮小財貨勞務的供需缺口,帶動薪資和物價上升,達成2%通貨膨脹率的目標。

市場產生一種「當前的安倍景氣將引導下一個實質面良性景氣循環」的預期。然而這種類似理性預期的前景,將因下列日本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在短期一、二年之內,恐將難以亮眼顯現:

一、日圓由貶回升的潛力:日本強大經貿實力和日圓相對安全的避險功能,使日圓促貶效果有其極限。

二、日本企業全球化:日本國內製造業持續進行海外生產 (2011年的比率約18%),輸出國內就業和移轉生產技術,造就國內薪資低迷和出口國際競爭力低下。

三、替代性低的能源進口比重偏高(2012年為34.08%):日圓貶值導致輸入性通膨上升、貿易條件惡化和貿易逆差擴大。

四、政府債務比重偏高(2013年占GDP比重為202.5%):刺激景氣的財政配套措施需要貨幣寬鬆的財政「貨幣化」,以抑制長期利率上升,但這將升高公債泡沫破滅的風險。

安倍一箭的貨幣大寬鬆措施難以有效改善上述結構性經濟問題,但這些問題的存在則限制了大寬鬆在提高有效需求的預期效果。日本國內物價上漲將有大部分是來自日圓貶值所引起的輸入性通貨膨脹和通膨預期心理發酵,由薪資上漲引起的需求面通膨將極其有限。

資產價格上漲,但薪資不漲,將產生金融面和實質面的不均衡發展,「富了資方、窮了勞方」,擴大貧富差距。再者,日本民間消費的GDP占比約61%,是帶動日本經濟的重要成分,而薪資所得成長則是其驅動力。

然而日本薪資長期低迷,例如,2013年的名目薪資倒退到23年前(1990年) 日本經濟泡沫開始破滅時之水準,實質薪資最近已連續二年減少。

有鑑於此,安倍首相在去年上任之初,便呼籲因日圓貶值而營收轉好的日本企業要提高薪資,但迄今曲高和寡,大部分企業僅以調高獎金來因應。今年以來,調高基本工資蔚為東西風潮,例如先進國家的美國、英國和德國,以及新興國家的越南、馬來西亞、寮國和緬甸等都已實施,或正檢討這個調薪的問題。

日本勞工本薪的調高應該會在每年3、4月「春鬥」的勞資協議上有所定奪,看來上漲不易,日本製造業薪資不漲有其結構性問題,包括(1)日本企業海外生產地—新興國家較低薪資水準壓低了日本國內的薪資成長;(2)國內不斷技術創新,以機械代替人工,工資上漲不易,(3)兼職員工比例增加且其薪資水準較低,壓低企業整體薪資水準。

安倍一箭在日本金融面產生亮眼的效果,但要提振實質經濟,則有待安倍二、三箭的落實,尤其是第三箭的重點在改革重要產業、激勵生產力上升和促進民間投資,而推動安倍一箭所展現的洞察力、意志力和執行力等,若能從一而終,應有助改善日本的結構性問題。台灣經濟也有諸多類似日本總體經濟和薪資結構的問題,我們當有所因應。

(作者是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榮譽顧問)

【2014/03/07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名家觀點/安倍經濟學 面臨四大挑戰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531199.shtml#ixzz2vDtbQXL4 
Power By udn.com 

終結通縮?恐致反效果

日本1日起提高消費稅,但物價的波動預料將衝擊經濟的健康,對安倍經濟學的成長政樂尤其是一大考驗,專家甚至也不看好能刺激通膨升高。

日本為了協助支應持續高漲的福利成本,自4月1日起將消費稅率從原來的5%提高到8%。

金融時報指出,對政府官員而言,提高消費稅當然是拉抬物價的最直接方式。但今天的物價上漲,並不保證長期趨勢就會看升,對央行想盡辦法要終結通貨緊縮的努力,可能還會有反效果。

事實上,17年前的1997年,日本將消費稅從3%提高到5%時,從宣布到實施之間,東證指數就暴跌20%,後來更把日本推入長達18個月的經濟衰退。

雖然那次的衰退其實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淵源更深,消費稅的衝擊倒在其次,但仍然足讓投資人與消費者聞之色變。

而且,民眾的感受實際也會造成影響。雖然通膨的希望升高,預估成長率卻已下滑。經濟學家如今平均預測日本今年的實質成長率會低於1.4%,明顯低於1月調查時的將近1.7%。

日本官員表示,經濟下滑將是暫時的。但日本共同社的最新調查顯示,66%的受訪者計畫削減支出,33%的受訪者不打算對消費支出進行任何調整,而擔憂經濟前景的受訪者更將近80%。

不過,還是有經濟學家相信,提高消費稅不會讓安倍首相的成長政策出軌。雪梨的野村公司策略師惠頓就說,環繞消費稅的不確定性,已被市場納入考量,東京日經指數股市今年來下跌約9.4%,在主要股指中表現最糟,就已充分反映這項因素。

他說:「短期來說,可以預期經濟數據會有些波動,數字令人失望的風險是有的。但我們對中期以後的走勢很有把握,相信政府的政策會發揮功用。」

【2014/04/01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終結通縮?恐致反效果 | 日本調高消費稅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8585139.shtml#ixzz2xfZhGdzG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052334
財政與貨幣政策均失靈,根源在社會因素出問題;人口老化致使生寡食眾,陰陽調和女人回家即解!(轉貼)安倍經濟學效益 七成日人無感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際財經】日本官員︰日元走軟恐使貿易赤字進一步擴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華社) 2014-01-28 15:23:27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Akira Amari)周二表示,由於當前的日元匯率走勢可能推高能源進口成本,貿易逆差恐會進一步擴大。

甘利明表示,日本貿易赤字擴大的最主要原因是能源成本上漲,日本國內核電站關閉後需要增加進口化石燃料來彌補缺口。

日本財務省本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貿易逆差為11474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787億元),赤字幅度創歷史新高。此前貿易逆差最大的是2012年的69410億日元。

由於核電站停運,用於火力發電的液化天然氣(LNG)和原油進口增加,再加上日元貶值推高進口價格,導致進口額大幅上升。2013年日本進口額為81.26萬億日元,較上年增長15%,創歷史新高。(J02)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財華中國網 (http://www.finet.com.cn) 或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

失業人數創新高 歐蘭德跳票

法國勞工部今天公布去年12月的失業人數新增1萬200人,達330萬3200人,創下歷史新高。法國總統歐蘭德要在2013年底前減少失業人數的承諾跳票。

12月的失業人數意外增加,統計法國2013年全年失業人數較2012年增加5.7%。

不過勞工部強調,2013年失業率上升速度已減緩。目前法國失業率高達11%左右。

但反對黨仍嘲諷歐蘭德要改善就業的承諾食言,並強烈批判他的政策失敗。

總理艾侯(Jean-Marc Ayrault)則表示,青年失業情況大幅改善,但仍必須加把勁,以徹底落實歐蘭德的承諾。

歐蘭德在年初宣布拚經濟政策,打算以減免稅負換取企業增加招聘。

【2014/01/28 中央社】



全文網址: 失業人數創新高 歐蘭德跳票 | 國際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8454916.shtml#ixzz2riu1lSry 
Power By udn.com 

奧朗德降低法失業人口政見 跳票

W報導,法國總統奧朗德最重要的施政綱領之一,即在2013年年底前結束該國失業率繼續攀升的局面,然而卻未能實現。

在法國勞工部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2013年12月法國失業人口增加了10200人,達到330萬,再創歷史新高。由此,法國全年新增失業人口爲17萬7800。

2014-1-28


嗆歐蘭德 法右派上街頭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數萬名群眾二十六日冒著滂沱大雨,在法國巴黎市中心舉行「憤怒日」示威,抗議法國總統歐蘭德上任以來推行包括同性婚姻合法化等多項政策,並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造成至少十二名警察受傷,一百五十人被捕。

這場遊行是由約五十個小型右派組織共同主辦,法國主要右派組織和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均未參加。主辦單位宣稱有十二萬人參加遊行,但警方估計約一萬七千人。

這場示威的主要訴求,是反對歐蘭德推動的各項政策,並表達對法國經濟持續不振、失業率偏高,以及政府房屋及稅務政策等議題的強烈不滿。還有人呼籲法國應退出歐盟,或要求政府尊重言論自由,顯然是衝著當局最近禁止被指為反猶太的爭議性喜劇演員迪厄多內(Dieudonne)演出而來。

儘管示威並未直接提及歐蘭德和「第一女友」崔威勒及女星茱莉嘉葉的三角戀情,但一名六十歲的婦人仍然抱怨,總統的醜聞已經夠多,讓法國蒙羞。

歐蘭德已成為法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最不受歡迎的總統,目前民調支持率僅約三成,而法國雖是歐盟第二大經濟體,失業率卻始終居高不下。

東京知事補選 反核牌失靈

東京都知事補選開打,反核牌沒引起共鳴,日本兩大報民調都顯示,舛添要一吸取自民、公明黨甚至無黨籍的票,與小泉純一郎結盟的細川護熙漸漸改變策略,街頭演講不再以「即刻廢核」為唯一主張。

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的前厚生勞動省大臣舛添要一,廿七日在新橋車站前發表街頭演講。這天是非假日,路過上班族抬頭注視,很少人停下腳步,發傳單的工作人員必須有「發十張退回九張」的心裡準備。這三年來進行三次的東京都知事選舉,似乎令政治冷感的日本人感到厭倦。

這場選舉出現與過去不太一樣的議題交鋒。前首相細川以反核為出馬競選的理由,把都政拉到國政層級,還沒奏效。四十多歲的女性上班族對本報記者說,「東京是這麼需要大量用電的都市,穩健減核我還能接受」,要馬上廢核,「我個人沒辦法支持那個說夢話的老人」。

「日本經濟新聞」本月廿三到廿六日做的民調顯示,贊成核電廠啟動的民眾有六成想投舛添,值得注意的是,反對再啟動的人也有三成想投舛添,也超過細川。八成四的東京都民支持緩步減核或廢核,細川沒吃到這些票。也就是說,能源政策沒有成為本次選舉的主軸。

「朝日新聞」於廿五、廿六日所做民調,也呈現舛添一支獨秀的領先局面,細川陣營開始搖動。周日在池袋車站的演講,細川改用了一半的時間訴求福利、奧運、防災問題。站台的小泉仍以廢核助講。

舛添廿七日站在宣傳車上高呼,他要讓東京的公司行號大賺錢,好替員工加薪。他指著新橋車站廣場展示的蒸汽火車頭,「東京就像那輛火車頭,要拉動整個日本」,這樣的政見,對一般人而言,似乎實際多了。

【2014/01/28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東京知事補選 反核牌失靈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454643.shtml#ixzz2riui1ABY 
Power By udn.com 

日逆差創新高 考驗安倍經濟學


圖/聯合報提供
日本財務省廿七日公布,二○一三年日本貿易逆差達十一點四七兆日圓(約台幣三點四兆元),創歷史新高,且是連續三年出現逆差。貿易逆差惡化,顯示安倍內閣振興出口及提高國內生產比重的政策,迄未達成顯著的效果。

政府並公布,去年十二月單月貿易逆差為一點三○二兆日圓(約台幣三千八百億元),比一年前同期倍增,是連十八個月逆差。出口雖比一年前增加百分之十五,但進口更增加百分之廿五。

去年石油進口增加百分之十六,是日本逆差迭創新高的主因。三菱銀行經濟學者中田和義表示,「如果核電廠重新啟動,能源進口將減少。」但核電廠能否重新啟動仍不確定。

另外,這項逆差數字也凸顯「安倍經濟學」寬鬆貨幣讓日圓大貶造成的副作用。去年日本進口液化天然氣數量只增加百分之零點二,但因日圓兌美元貶值超過百分之廿,導致日本比前一年多花了近百分之十八的金額採購這些天然氣。

農林中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者南武志表示,「如果能源進口成本提高,導致日本成為高成本國家,可能會使企業將營運中心移出日本,對『安倍經濟學』造成打擊。」

經濟學者表示,日本貿易形態已經改變;儘管日圓貶值,豐田汽車等大型製造業者繼續在海外生產。明治安田保險公司首席經濟學者小玉佑一表示,「日本不大可能靠出口帶動經濟成長,這與許多人的預期相反。」

儘管日圓貶值,但出口商為擴大利潤,不願降低價格促銷,因此出口量並未增加。同時日本一些產品的競爭力也下降,例如十二月智慧型手機進口額激增百分之卅五點,汽車進口額更增加百分之五十九點四。

政府官員強調,日圓貶值的效益終究會表現在出口增加上,有助於促進就業。日本貿易會預估,今年貿易逆差將減少約百分之十,因為美國經濟成長加速有利日本出口,且進口增加的幅度將會下降。

一位官員並自我解嘲表示,逆差增加,「我們或許可以從正面來觀察,而對民間消費強勁增加表示歡迎」。

【2014/01/28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日逆差創新高 考驗安倍經濟學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454652.shtml#ixzz2rivBweBh 
Power By udn.com 

日本負債達10兆美元 償債能力受質疑

日本去年貿易逆差激增並創下空前紀錄。
(路透)
日本去年貿易逆差激增並創下新高,反映能源進口支出增加與日圓貶值,這是連續第三年出現逆差,也凸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眼前的嚴峻挑戰。

財務省27日公布,去年貿易逆差較一年前激增65%至11.47兆日圓(1,130億美元),連續三年的逆差更是1979年有紀錄來所僅見,引發外界質疑日本能否維繫逾10兆美元、相當於兩倍經濟規模的龐大債務。

安倍矢言終結通縮的寬鬆政策雖促使日圓貶值、推升日圓計價的出口收入,並且提振獲利,但出口量迄今未見起色。

去年出口金額成長9.5%,是三年來首次上揚,但出口量卻萎縮1.5%,為連三年下滑。進口擴增主要歸因於原油與液化天然氣進口額分別躍增16%與18%。

去年12月連續第18個月出現逆差,出口較一年前成長15%,進口增25%,反映核電廠關閉導致能源需求增加、日圓走貶墊高進口成本、出口成長受限等因素,正威脅安倍欲振興經濟的努力。


圖/經濟日報提供
但滙豐控股駐香港日本經濟學家德瓦利耶預期,今年第2季起貿易逆差可望縮小,因消費稅調漲將使國內需求降溫,且歐美復甦料將帶動出口,匯率展望信心好轉的日本企業也可望擴大調降出口商品價格。

經濟學家已預期日圓貶值將出現「J曲線」效應,即出口成長將逐漸完全抵銷、且將超過進口成本攀升的影響。

同日公布的日銀會議紀錄顯示,決策委員會看好全球經濟復甦將帶動出口逐步「適度」成長,但部分委員指出,目前出口缺乏成長動力,可能反映日本企業外移和競爭力下滑。

日本11月經常帳逆差升至空前新高,為連二月逆差。

【2014/01/28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日本負債達10兆美元 償債能力受質疑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454507.shtml#ixzz2rivKJvyQ 
Power By udn.com 

日銀撒錢 效果恐不如Fed

金融時報報導,隨著美國聯準會開始退場,日銀的每月購債規模今年夏初將超越聯準會,讓日本成為全球挹注流動性的最大來源,理論上可望讓全球貨幣環境維持寬鬆,不過實際上流出日本的資金可能無法彌補聯準會縮減購債措施的影響。

倫敦資本經濟公司首席全球經濟學家杰斯普說:「以美元計算價值,日本金融機構所持有的額外流動性有潛力如美國金融機構的流動性一樣,可支撐全球市場。」

舉例來說,掌管124兆日圓資產的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GPIF)已被鼓勵擴大投入外國債券等風險較高的資產。散戶也受激勵,野村證券分析師後藤裕次郎(音譯)表示,以外幣計價的投資信託的淨流入金額在歲末年初時激增,且去年12月這類的信託銷售創紀錄。

分析師指出,日本許多家庭財富應會開始流向海外,因為近期國內通膨攀升,且銀行提供的儲蓄利率過低。

然而,分析師警告有多項原因會抑制資金流出日本。

杰斯普指出,日銀的寬鬆效果仍難與Fed匹敵,「日銀可能要花兩倍的力氣,才能在市場產生同樣效果」。

【2014/01/28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日銀撒錢 效果恐不如Fed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454508.shtml#ixzz2rivWPzid 
Power By udn.com 

安倍經濟學效益 73%日人無感

國際金融市場重跌,東京股市也 重挫。
美聯社

安倍晉三2012年12月26日獲日本天皇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 (首相)以來,踔厲風發以重振日本經濟為職志,「安倍經濟學」三箭已射兩箭 (日圓大貶、央行規模空前的QE),一年來成效如何? 日本共同社網站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73.0%受訪民眾無感。

這次電話民調在25、26日兩天實施。只有24.5%受訪者表示,他們真正感受到安倍政府帶來景氣好轉。但60.2%受訪者反對重啟核電站,幾乎是贊成者 (31.6%)的兩倍。

民眾大體上對安倍似乎仍抱期待。安倍內閣的支持率有55.9%,比去年12月28、29日實施的上次民調上升0.7個百分點,基本持平,可上可下,就看安倍接下來的表現。

安倍全力拉拔日本經濟脫離將近20年的通縮沉疴之際,主要由於日圓走弱及能源需求推高進口成本,日本的2013年貿易赤字創下11兆4745億日圓 (台幣3兆4423億元)新高,遠高於預測,比上年暴增65.3%,而且是連赤三年。日本原有的貿易赤字紀錄是2012年的6兆9400億日圓。

日本公視NHK分析,2013年貿易赤字勁增,主因是進口劇升,完全吃掉其實可觀的出口增幅。最大筆赤字來自中東,占13兆2000億日圓,因為中東是日本進口石油與天然氣的最大來源。出口額69兆7877億日圓,較上年增加9.5%。

2013年進口值躍增15%,達到81兆2622億日圓,而且是連增四季。液化天然氣進口急升17.5%,原油進口增加16.3%。

NHK報導,除了大幅增加原油進口以應發電之需,從中國大陸與台灣進口智慧型手機增加,也是貿易赤字陡增的原因。

安倍的難關還有一道。共同社26日公布的民調,另外包括民眾對核能發電的立場。安倍基本上支持核電,前提是經過日本原子能規範管制委員會確認安全,機組才准運作。

【2014/01/27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安倍經濟學效益 73%日人無感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452905.shtml#ixzz2riveTEj4 
Power By udn.com 

2014年 01月 28日 08:07

英文

安倍經濟學具誤導性?政府不願承認

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所推經濟政策的一個基本前提是,日圓疲軟對日本經濟有利,並將有助於重振日本關鍵的出口行業。而周一公布的貿易數據顯示,事實並非如此。

Reuters
自2012年12月安倍晉三上台以來,日圓兌美元已貶值18%。不過,這並沒有如預期般提振日本的出口(日本出口貿易量依然沒有增長),反倒是推高了進口成本。

加總來看,2013年日本連續第三年出現貿易逆差,並且是連續第二年貿易逆差創紀錄。

一些經濟學家稱,現在也許是時候重新思考“安倍經濟學”注重壓低日圓的做法了,或者至少也要問問日圓貶值幅度是否過大。但日本官員還遠未認識到這一點。

日本政府仍舊認為,幣值較低的日圓最終將能通過提高日本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來提振出口額,而隨著進口產品價格的升高,日本的進口也會自然回落,從而再度實現貿易平衡。

在日本政府看來,這一過程只是時間問題:也許曾因日圓匯率非常高而面臨虧損的日本制造廠商還沒有想調低產品價格,但他們很快就會這樣做。

此外,進口商品的成本也有所上升:一部iPad的價格已經上漲逾10%,進口德國轎車也變得更加昂貴。日本政府官員相信這類進口商品的需求最終會得到抑制。

然而,日本政府所承諾的日圓貶值的好處遲遲未現,一些私營領域的經濟學家由此認為,日本應停止努力擔當制造品出口國的做法,將這一角色留給像中國這樣的低薪資經濟體,並專注於發展服務業。不過,日本政府內部不會認同這一觀點,因為在政府看來,制造工藝是日本傳統中備受人們尊敬的一部分。

從某種程度來說,安倍晉三的政策是為了推動日本制造業的升級,將重心放在更具創新性的產品以及高附加值產品上,而不是已經被商品化的產品。安倍晉三的政策絕對不是為了加快日本去工業化的步伐。

誠然,日圓在近期下跌前已持續上漲五年,日圓匯率的高低也必須放到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周期裡來看:日圓兌美元當前的匯率依然較2007年6月份觸及的低點124.17日圓高出17%,較2008年9月份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時的108日圓高6%。這意味著,即使日圓目前繼續下跌,對日本也是有利的。

一位日本官員表示,如果日圓升值20%,為維持競爭力,必須再創造20%的附加值,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這都是很難做到的。

從根本上來說,安倍經濟學是為了阻止日本制造業的迅速空心化。產業空心化是2008年至2012年間日圓上漲導致的,日圓的升值迫使日本公司遷往海外,進而導致國內失業人數增多。該政策的思路是,通過扭轉已持續多年的通貨緊縮,安倍經濟學至少可以阻止日圓進一步上漲。

一些人士認為,只要日本的投資收入足以抵消貿易逆差,貿易逆差就不是什麼問題。的確,過去幾年中,日本的海外投資獲得了足夠回報,整體貿易因此保持了平衡,經常項目一直維持在盈余狀態。

但官員們稱,不應過度依賴這樣的收入,因為企業可以自由選擇在哪裡投入自己的收入,因此不能確保企業總會將利潤匯回國內。

還有其他一些危險因素:如果持續出現貿易逆差,那麼日本購買所需食品、石油和自然資源的能力就會面臨問題。日本政府最終還可能不得不開始從海外借款來償還巨額債務,並有可能因此受到海外投資者的支配。

當然,安倍經濟學的作用也有其內在的局限性。日圓匯率高企只是日本出口下降的原因之一,缺乏創新則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在電子產品行業。

另一位日本官員問,如果日圓匯率此前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日本是否就能夠創造出自己的iPhone呢?很可能不會。

Mitsuru Obe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051578
貶值救經濟 未能把對脈 解決少子化 消費方能增(轉貼)日Q3成長腰斬 安倍經濟學告急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日Q3成長腰斬 安倍經濟學告急

日本政府十四日公布,日本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一點九,比前季腰斬,主要受消費疲弱與出口下滑拖累。華爾街日報分析,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大膽實行的貨幣和財政寬鬆政策,已使日本擺脫經濟停滯和物價下跌,但日本企業仍不願加薪,國內消費不振,「安倍經濟學」已拉警報。

日本經濟成長降溫,加上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表明干預匯市仍是政策選項,日圓兌美元十四日貶破一百日圓關卡。

日本內閣府公布,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僅百分之一點九,遠低於前兩季的百分之四點三和三點八。

華爾街日報指出,安倍政府希望人民對經濟有信心,敢於消費,才能維持成長動能,但民眾迄今只感到物價上漲,薪水卻沒漲,仍感受不到安倍經濟學的好處。

問題出在企業不相信物價上漲能持久,因此不願加薪。

日本股市今年已上漲百分之四十,日圓貶值讓出口商獲利,消費者物價五年來首度上漲。

安倍希望他的振興經濟政策能創造「良性循環」,企業獲利增加,帶動投資和加薪,再刺激更多的消費。目標是把仰賴出口和政府支出的經濟體,轉變成較仰賴國內民間需求。

但企業界仍在觀望。讀賣新聞上周公布一項針對一百零五家公司所做的調查,只有八家正考慮提高底薪。

製造商仍有產能過剩現象,一些需要大量進口的公司則是日圓貶值的受害者。最近受訪的中小企業,有四分之三表示他們狀況持穩,或是比去年還糟。

民眾盼不到加薪,消費者需求也隨著對安倍經濟學的期待落空而減弱。政府明年四月開始提高消費稅,恐更不利消費。

花旗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村島喜一說:「安倍經濟學已拉響警報。在日圓未進一步貶值和全球經濟復甦不明下,日本景氣復甦正喪失動能。」

不過,市場普遍預期,第四季和明年第一季GDP將再度回升,理由是家庭和企業趕在明年四月消費稅調高前,增加支出。不過這恐怕只是短期現象。

【2013/11/15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日Q3成長腰斬 安倍經濟學告急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97107.shtml#ixzz2kjkJmPfl 
Power By udn.com 


日本GDP成長率 上季腰斬

  • 2013-11-15 01:40
  •  
  • 工商時報
  •  
  • 記者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安倍經濟學問世迄今已經1年,但對日本經濟的激勵效果似乎正在減退!日本政府周四公布第3季經濟季增年率,較前1季腰斬,其中出口與民間消費支出均下滑,而且通縮壓力依然存在,這對將拚經濟視為首要任務的安倍政府而言是一大警訊,也使人質疑安倍三箭已成強弩之末。

 日本政府表示,第3季GDP季增年率為1.9%,儘管略優於市場預期的1.7%,不過卻較首季的4.3%與第2季的3.8%成長率大縮水。

 日本今年來受惠於日圓貶值,讓該全球第3大經濟體的出口重現活力。

 第3季經濟成長動能大減,主要是受出口與民間消費支出等兩大引擎動力消退所致。其中出口較前1季下滑0.6%,個人消費成長也放緩至0.1%。

 摩根大通證券經濟學家安達表示,日本周四公布的GDP數據,凸顯安倍經濟學對日本經濟的支撐效果正在減緩。

 他指出數據顯示,除安倍射出的第2支箭擴大公共支出有所成長,其他如擴大購買資產與推動改革等另兩支箭效果都不彰。

 SMBC Nikko證券公司資深經濟學家渡邊也持謹慎態度。他展望未來,日本經濟成長恐將持續走下坡。

 他預期日本政府將透過多項政策,像是增加政府就業機會等,繼續支撐國內消費,希望能抵銷出口疲弱。

 他還預期,受下一會計年度(明年4月)日本消費稅將調升影響,明年首季可望看到內需大幅湧現,不過一旦進入新會計年度,日本經濟回落至衰退的風險勢必升高。

 此外,令外界憂心的還有出口低迷,恐使安倍致力推動經濟成長的努力受到威脅。憂心美國量化寬鬆措施可能退場,導致新興市場需求降溫,加上歐洲經濟欲振乏力,都會傷害日本出口。

 周四數據還顯示,日本用以衡量通膨壓力的重要指標GDP物價平減指數,在第3季為負0.3%。

安倍經濟推日股 日智庫憂成金錢遊戲 收聽
時間:2013/11/15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    新聞引據: 採訪

  日本安倍經濟實施1週年,但在日圓貶值下,日本企業第三季卻未能增加出口。在安倍經濟成效減退下,日圓將進一步貶值,這也推升日本股市今天(15日)創半年來新高。不過,日本智庫、總合研究所理事長寺島實郎(Terashima Jitsuro)卻擔憂,安倍經濟推升日股成為一場金錢遊戲,政府如何將資金轉換為具體的經濟成長,才是當務之急。

  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15日邀請日本智庫、總合研究所理事長寺島實郎專題演講「日本311強震後的突破與未來」。寺島實郎表示,安倍經濟學使得日本日經指數在這1年期間上揚近40%,但他也看到一個危機,就是這筆推升股市上漲的資金幾乎都來自於外資,而非日本國內的法人機構。

  他舉數據指出,這1年來,外國投資者買了12兆多的日幣,日本國內法人卻賣了11兆多。他認為,安倍經濟推升日股走勢,卻成為一場金錢遊戲,政府如何將資金轉換為具體的經濟成長,才是當務之急。寺島實郎說:『(翻譯)也就是說,日本的股票雖然表面上是上揚了,覺得很高興,但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問題就在於經濟的上頭,我們的成長策略是什麼?從非常虛晃的金錢遊戲裏頭,變成真正有成果的經濟成長,對我們日本是非常重要的。』

  三三企業交流會理事長江丙坤則認為,雖然安倍經濟促使日圓貶值,漸漸提升製造業出口,可能對台灣某些產業造成壓力,但日本的財政方案及相關經濟策略若能使日本的經濟成長,對於台灣的出口仍有幫助。

2013年 11月 14日 18:01

“安倍經濟學”仍未推動工資上漲



日本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長1.9%,低於前一個季度3.8%的增幅,凸顯了家庭收入的重要性。

家庭消費是日本經濟中一個關鍵的薄弱環節。第三季度家庭消費較上一個季度僅增長了0.1%。雖然市場普遍對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的經濟計劃看法樂觀,但這一點並沒有在普通民眾的工資上得到體現,畢竟工資是否上漲最終才是大多數日本人是否認為“安倍經濟學”取得成功的一個標誌。

今年上半年家庭支出顯著增加。股市上漲和日圓貶值是日本民眾認為好時光重返的跡象。而現在看起來,這種情況的出現看起來只是一次性的。一般工人的工資還沒有增長,儘管這些人在食品和能源方面的支出正在增加。10月份消費者信心回落至去年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

基本工資仍處於下降勢頭。日本勞動省(Labor Ministry)公佈的數據顯示,9月份基本工資較上年同期下降了0.3%。許多工人的夏季獎金的確比平時要多,但這也只屬於一次性增長,無法像工資不斷提高那樣帶給消費者足夠信心去消費。雖然物價已經開始回升,但主要是受到能源和原材料進口價格上漲的推動。需求升溫才是確保在長時間內擺脫保通貨緊縮的一個重要因素。

此外,為了應對龐大的公共債務,日本將從明年4月份開始將消費稅率從5%提高至8%。這將導致未來幾個月需求短暫飆升,因為消費者將趕在稅率提高前進行大採購,但這也將給隨後的消費勢頭帶來沉重打擊。

不過,安倍經濟學並沒有失去一切,人們仍在希望加薪最終變成現實。日本有數百萬工人的薪資取決於勞資談判,而下一輪勞資談判要到下一財年在明年4月份開始前才會啟動。

鑒於近期日本企業利潤飆升,且勞動力市場吃緊(每個空缺職位的申請人數減少),日本的工人在勞資談判中佔據上風。重要的是,安倍晉三一直在口頭要求企業提高薪資,造成企業在加薪問題上面臨政治壓力。不過,自稱在考慮給工人加薪的企業仍寥寥無幾。

日本的企業最終可能會認為給工人加薪符合它們的長遠利益。但如果企業不這麼認為,安倍晉三的經濟計劃將會以失敗告終。

Aaron Back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誰還想當企業家?
2014/01/15
【劉揚銘╱不自由撰稿人】

2014年的現在,如果你在街頭問年輕人:「最崇拜的企業家是誰?以後想成為哪個企業家?」很可能會得到一陣沉默。似乎從郭台銘說完那句「魔鬼就在細節裡」之後,台灣就再也沒有企業偶像了。

回想古早時代,我們還有王永慶、許文龍、林挺生、高清愿、施振榮、嚴長壽可以崇拜。但21世紀之後,台灣還有哪些創業故事,成功到可以讓大家耳熟能詳?你能舉出幾個30歲,不,40歲以下的成功企業家?許多人心裡都想不出答案。十年前在大學生心裡,郭台銘曾是比周杰倫還主流的成功願望,十年後,五月天阿信大概可以輕易勝過檯面上任何一個大老闆。

為什麼年輕人不再想當企業家?讓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看看:企業家,和年輕人。

黑心企業形象太差

近幾年來,企業家並沒有成為太好的榜樣。台灣引以為傲的科技業,有些擺脫不了血汗工廠的惡名,有些偷排污水但董事長毫不知情(可以想見這家公司是怎麼賺錢的,他大概也是看報紙才知道)。食品大廠中,有人永遠是塑化劑、毒澱粉供應商底下的受害者,有人運用特權炒房炒股、貸款利率還超低。更不用說建商,有官商勾結把捷運變成美河市的、有把拆民宅當成開發案的,也有鼓吹房價永遠不嫌貴被選為十大惡人的。至於讓人不知道該歸類到哪個產業的徐旭東,一下宣布不再投資台灣,一下卻要社會給他一點同情心,也真是太不爭氣。黑心企業形象太差,怪不得年輕人不再想要效法。

近期常上新聞的企業家,由左至右分別是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頂新集團魏應充、遠雄董事長趙藤雄、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

說也奇怪,企業的形象已經這麼慘,卻也不想幫自己擦脂抹粉。即使上市上櫃公司賺的錢已經超越金融海嘯以前,工商團體還是高喊「先讓企業賺錢,再談員工加薪」。即使GDP成長已經來自企業獲利,政府還是強調「弄好經濟,再談公義」。那些大喊「社會不要仇富」的人沒搞清楚,世界上不會有人仇富,大家仇的是為富不仁。

當然我們不能一竿子推翻一船人,相信台灣還是有許多良心企業。只是信任被一旦被毀壞,要重建就很困難。經濟奇蹟以來,我們認為企業能提供更便宜的價格、更便利的產品,是富有創新精神、經營效率、規模經濟,卻到頭來才發現,啊!其實便宜便利是來自黑心原料、偷工減料、官商勾結。一旦信任感不再,企業家也從經營策略的神壇上被請了下來。

「做自己」變成全民運動

換個角度看看年輕人的想法。也就和「郭台銘語錄」差不多時間開始,大家眼中的「台灣之光」不再是出口到海外的某大企業家,而變成了獨立自主的運動員、麵包師、公益捐贈者、服裝設計師。跟你談最多夢想的人,不再是職場升遷的主管、創業致富的老闆,而是電影導演魏德聖、九把刀、齊柏林,還有搖滾樂團五月天。

反正沒人可以解決不景氣,公司老把人才資本當做人力成本,壓低薪資說好要提高競爭力、獲利之後就加薪,但受薪階級的收入還是倒退了16年,企業依然高聲向政府要求補助與租稅減免。一轉眼,年輕男生發現自己在科學園區單車單眼加單身,年輕女生卻遠在台北當敗犬,許多人不想或無法結婚,不然這樣吧!乾脆去大陸工作之後和中國人結婚。於是,單車環島開始流行、路跑健身變成時尚、咖啡店慢慢成為小確幸、有機小農是一種選擇歸隱。

一回過神來,台灣的國民歌曲已經從〈愛拚才會贏〉〈向前走〉〈成功一定是咱的〉,變成了〈瘋狂世界〉〈後青春期的詩〉和〈第二人生〉,當職場愈來愈沉重,「找自己」就變成了全民運動。反正新聞都來自鄉民的行車記錄器,部落客的影響力甚至大過電視媒體,網路美女不靠唱片公司也能賺大錢,拚經濟?還不如做自己。

很多人說,當代年輕人變得沒格局、志向小,不再為集體的成功打拚,只在乎個體的小確幸,失去「行船人」的氣魄卻只想唱「純情曲」。然而對照社會環境來看,這趨勢也不過是一種演化罷了。過往的「成功」到底是用哪些代價換來的?過往的「富裕」到底為我們買來哪些東西?當我們反思這些得與失,甘願放棄某些企圖心來交換更好的生活環境,也不能說是不合理。

年輕人並非不再想當企業家,只是我們需要對社會、對地球都更友善的經營策略,需要更能實現個人夢想的職場,寧願犧牲消費的便利也要維護環境永續。我們的生活不一定要追求更多,應該追求更好,而這種「更好」,也不過就是從每個人每天的生活做起。過日子和拚經濟的差別沒有想像中大,問題是,你得先想好自己要過哪種日子,才去拚怎樣的經濟。

※延伸閱讀》

‧良心何在:大企業豈能毫無社會責任感?
‧再談企業的社會責任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社會企業」啟發年輕人

============================================================

作者簡介╱劉揚銘:

在政大念了7年經濟學,可惜搞不懂經濟學,在商業管理類雜誌擔任編輯7年,但還是搞不懂管理學。現為不太自由的撰稿人與編輯。討厭深奧的學問(尤其是數學),喜歡簡單的常識,試著以不同角度觀察經濟社會,質疑過去習以為常的現象,提出另類觀點。部落格:宅宅的一萬個為什麼



全文網址: 誰還想當企業家? - 劉揚銘專欄 - udn專欄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494582#ixzz2qVI1tKDD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028208
(轉貼)彭明輝/台灣為何不會進步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彭明輝/台灣為何不會進步

教師節時,學生回來看我。我問他們:過去廿年,台灣高科技產業技術是不是很少進步?五年前,台灣的產業技術是不是大部分都還領先南韓?他們都認為「確實如此」。

於是有一個奇怪問題:我們留學生一向遠比南韓多,大學教授發表論文在質與量上也明顯領先南韓,國際上略有名氣的學者數目也大幅超過南韓,甚至產業技術也領先南韓,為什麼最後卻是南韓產業技術升級,變成「後進國技術升級」成功典範,以及國際學界研究的焦點;而台灣的產業技術,幾乎都上不去?答案很簡單:國內政商界「不勞而獲」機制太發達,以致有政治與經濟資源的人都不願意上進!

當年台灣與南韓決定發展半導體產業時,台灣走代工而南韓走自主技術,這就決定南韓可以有的成長空間遠大於台灣。接著政府縱容員工股票分紅,以侵占原始股東資產,並製造假帳的詐欺手段吸引人才,使得國內最頂尖畢業生,都淪陷在最不需要創意和研發的代工產業,註定浪費台灣人的智慧。後來,兩大政黨為了鞏固選舉地盤,輪流帶頭炒作房地產,使得民間資金幾乎都被沒人住的豪宅套牢;想上進的企業卻借不到長期研發與開拓新市場所需要的穩定資金。光這三件事就足以扼殺國家產業升級的所有生機。

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看,上述道理不難懂。難懂的是:過去政商界領導人,難道都不知道這是在坐以待斃,讓下一代工作機會一一被新興國家奪走,並且斷送台灣的未來?

他們都懂!只不過代工產業的原始股東,是公股銀行(其實是納稅人),短多長空的經營策略,是犧牲公股銀行與納稅人,而高階經理人和核心的民間股東,從中取得大量不勞而獲的利益。高科技產業無心技術升級,因為那種經營模式太累,也因為政府給他們太多不勞而獲的利益:租稅減免、進口外勞、壓低員工薪資而發股票分紅、以低於成本價租借園區廠房給企業等。此外,縱容他們交互持股與炒作股票,更是許多高科技產業高階經理人和核心股東,迅速積聚財富的重要管道。有這麼多不勞而獲的管道,那個經營者會有心從事辛苦的產業升級?

選民苦不堪言,政黨輪替已經兩次,為何沒有一個執政黨願意出來改革?財團會去收買立委和政務官,鞏固他們的既得利益!那麼,在野黨總該願意出來揭弊吧?政黨輪替的過程,他們也雨露均霑地得過好處,甚至很可能早已是鼠狼一窩,難分彼此。執政黨的立法院長竟然涉嫌去為反對黨立院黨鞭關說,這在國際上是匪夷所思的情節。難不成他們長期以來,一直在共同分配各種說不得的不當利益,以致情深意濃?

政黨之間只有惡質的合作,沒有良性的競爭,這好像違背民主的常態?關鍵問題在於,藍綠都有大量的鐵票部隊,願意不分是非黑白地投票,以致兩黨大老都可以不勞而獲地持續連任,根本無心改革。

台灣的問題好像很複雜,其實只有一個問題:鐵票部隊鞏固了政治上的不勞而獲,而政治與經濟上的不勞而獲相互勾結,以致政商都無心於良性的競爭,忙著輕輕鬆鬆地到處撈不義之財。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2013/10/26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彭明輝/台灣為何不會進步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彭明輝/台灣為何不會進步-8253762.shtml#ixzz2jI47Ehob 
Power By 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023635
馬桶不做事 國家反更好(轉貼)馬、王、柯該各做一件事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名家觀點/馬、王、柯該各做一件事

近來政局紛擾不安,我認為三位主角,馬英九總統、王金平院長、柯建銘總召,三人應該各把重點放在一件事上。

對於檢察官濫訴的問題,有些人因此家破人亡,馬總統曾經擔任過法務部長,應改革濫訴的問題,這將是全民之福。

我曾經對王金平院長說,「你是不可替代的院長,但你不可能一輩子做院長」,所以應該為後繼者建立制度,讓任何人都可以扮演好議長的角色。包括提升國會效率及紀律,貫徹院會政黨化、委員會專業化,且為避免干擾議事,媒體應退出委員會現場,改以閉路電視對外播放等。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台商轉型升級非常重要,也是台商赴大陸發展的好機會,受衝擊的產業也能得到政府幫助,柯建銘總召應該說服民進黨,讓服貿協議儘速在立法院順利通過。

台灣政局紛擾,不但影響兩岸談判的進度,更影響台灣經濟發展,從兩岸角度來看,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時,最擔心的是韓國,這也表示ECFA後續協商若能早一點完成,台灣就占有捷足先登的機會,但若韓國與大陸的自由貿易協商先完成,台灣的優勢就將減弱。

但很顯然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立法院耽擱下來,將讓往後的貨品貿易協議進度受到影響,加上貨貿協議困難度本來就比服貿協議大,對岸也因此會擔心服貿協議遲遲不過關,會影響爾後的貨貿協議。

事前與業界的溝通,是任何經貿談判最重要的事,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兩岸洽簽ECFA早收清單的經驗,我一直主張業界是最後決定的力量。

大體而言,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台灣總體經濟發展絕對是利大於弊,本應儘速通過此一協議,讓台灣企業得以有更多機會,遺憾的是,該協議被過度渲染的反對意見扭曲誤導,以致遲遲無法通過。此種結果,一方面顯示朝野政黨惡鬥內耗,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也顯示主管部門與相關產業團體事前的諮詢溝通及事後的因應說明確有不足。

我過去在WTO入會談判時曾為取得進展,要求政府相關部門(經濟部工業局、農委會、經建會)必須與產業團體溝通協調;另為了因加入WTO以及推動亞太營運中心計畫,配套修正的74項法案能順利通過,我率各部會人員主動拜會民進黨、新黨、國民黨黨團幹部,並按法案性質分別邀請各委員會委員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午餐會,請主管部會次長以簡報方式詳細說明,以爭取支持。

過去在兩岸小組開會時,我一再強調ECFA後續談判必須與產業團體溝通及說明,而不是由兩岸小組決定,其因在此。

為考量ECFA後續的貨品協議、爭端機制等的協商,以及與其他國家簽署FTA的順利進行,政府除了強化談判團隊及決策流程外,亟需參考過去我國參加WTO入會的溝通經驗以及日本加入TPP的溝通協商方式,建立經貿協議談判過程中與利害關係產業團體之諮詢溝通機制,並依對國會負責之精神,主動向立法院相關委員會提出進度報告,以利兩岸後續各項經貿協議的協商與推展。 (本文由前海基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江丙坤口述,記者李仲維記錄整理)

【2013/10/02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名家觀點/馬、王、柯該各做一件事 | 關說案風暴延燒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8198658.shtml#ixzz2gZXxm412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015871
政府只能抽稅 不該便宜收費(轉貼)德國高速公路免費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德國高速公路上的廁所

德國,不僅是全世界高速公路密度最高的國家,而且還是現代高速公路的發源地。從希特勒1933年上臺後,德國就開始規劃建設現代高速公路,封閉行駛、立體交叉,反游標、緊急停車帶甚至服務區等,應有盡有。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賓士,是由人來駕駛,更可用來載人。高速行駛的汽車需要休息和補充油料,長時間駕駛和乘坐的人也需要休息和補充能量。所以,停車場、加油站、休息室、餐廳以及廁所是高速公路服務區的五項基本設置。

       借著休假的功夫,開車在德國境內轉了一大圈,行程3500公里,除了睡覺、看景以外,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高速路上奔波。每天多次進出高速公路服務區,於是,就特地留意了一下德國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的設置,尤其是體驗了各種服務區的廁所。有些感觸。

pastedGraphic.pdf

       德國的高速公路的服務區,大致可以按照大小和功能分為兩種:一種是服務設施全面的具備五大功能的大型的服務區,可以加油、停車、有小賣部、咖啡館和餐廳,甚至還有旅館可供長途駕駛的司機們休息:還有一種是小型的臨時休息站,不設加油站和餐廳,也沒有服務人員,只能停車休息,設置有一些無人值守的衛生間。

        服務區內的廁所,多設在餐廳的樓下,入口都設有閘機,如廁者需要向閘機內投入0.7歐元的硬幣,方可進入,機器會給如廁者彈出一張價值0.5元的代金券,可在服務區的餐廳等消費時使用。代金券在德國境內的各個高速服務區內的餐廳內都通用。由於收費,廁所都配備有專職的保潔人員,頻繁在打掃衛生。所以服務區內的廁所都非常乾淨,幾乎沒有什麼臭味。每當沖水時,有一個自動清潔坐墊圈的設施會轉圈對坐墊圈消毒。在廁所間的門上,還掛著一幅廣告,廣告詞是:過去在公共廁所我都是撅著如廁,現在有了消毒衛生的廁所,我終於可以坐著了!

        休息站內的廁所,絕大多數不收費的。一般是全金屬的馬桶利於清潔,廁所裡也提供手紙和洗手池。由於沒有服務人員值守,這種廁所,管理人員是不會經常打掃的,估計也就每天過來一兩趟,換換紙,清理一下。所以,衛生狀況難以與服務區內的廁所相比,而且有臭味,有的地方的臭味還不小。但絕沒有大便不沖的現象——金屬製造的恭桶其自動沖刷的力量很大。

pastedGraphic_1.pdf

        從體制上來看,功能較全的服務區,是商業化的產物,是一種商業經營的行為,所以,如廁需要交費,從0.5元漲到0.7元,好像也沒有什麼聽證,一開始有一兩家服務區帶頭漲價了,後來就逐漸蔓延到全德國,而且收0.7元只給0.5元的代金券,多出來的2毛錢就被服務區截留了。而一般的休息站,則是高速公路的配套,是屬於政府的設施,管理自然也由政府進行管理。德國政府不能收取除稅收以外的費用,高速公路通行不能收費,如廁自然也就不能收費。沒有經常性的收入,廁所失於管理也就在所難免。能維持廁所的正常使用已屬不易,要求清潔無臭味實屬奢求。所以,以往在高速路上跑的時候,我們都是儘量避免在休息站如廁,好在原西德地區內的高速路上,幾乎每隔幾十公里就可以見到服務區。

        德國統一已經20多年了,但在生活中有時還能體會到東西兩德的陰影。比如,原西德地區的納稅人要繳納一個團結稅,團結稅的使用方向則是原東德地區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而這種陰影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及休息站的設置上,也略見一斑。比如,在服務區的設置上,東德地區的高速公路上,服務區明顯少於西德地區。有的高速路上一兩百公里的距離內都沒有服務區。好在德國高速不收費,所以道路雖然封閉,但進出的路口還是較多,有需要加油吃飯的過路客,只要被提示一下路邊較近的城鎮,引導他們去社會公共的餐廳、加油站即可。

       撇開資金和服務區的管理等問題不說。對於吃飯、加油這類的大事,把車開出高速到路邊的村鎮裡去,尚能得到司機們的原諒,但是,如果一般的駕駛疲勞休息和上廁所也要開出高速公路那就有些不近情理了。所以,作為對服務區設置不足的補充,不設有加油站和餐館的休息站,在東德地區的高速公路上更為多見。

        由於既有的習慣,一開始,還不願意上休息站的廁所,連續開了100多公里沒見到服務區,內急不堪,只好將就著把車開進休息站。停車後才發現與原先對休息站廁所髒亂差的認識不甚相同。東德地區的高速公路很多是統一以後建設的,所以,與原西德地區相比,東德地區的休息站面積更大、廁所的間數也更多、建築設施更新、自動化程度更高。或許是因為設備新的原因,或者是管理的因素,這些不收費的廁所,比西德地區不收費的廁所要乾淨許多,臭味也要小很多。廁所內的設施的自動化程度很高,恭桶沖刷、洗手液、洗手水,烘手機等多是自動感應的,手伸進去,自動出水、自動烘乾等。

       用西德人民繳納的團結稅修建的東德地區的高速公路休息站,其舒適程度遠高於西德地區的高速公路休息站,這讓西德人民很不舒服,所以,很能理解西德地區人民要求取消團結稅的呼聲。東西地區休息站中不收費廁所的差異,可能是管理上差異的反映;但服務區內的收費廁所和休息站的免費廁所,則絕對是體制上的差異。不能要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完美化,因為服務都是有代價的,服務水準越高,成本費用也越高,政府未必有財力解決。商業化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完美的服務,但收費又是必然的。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乾淨廁所。

pastedGraphic_2.pdf

他山之石-談德國賦稅制度

地區:
分類:
標籤:
文字-AA+A

他山之石-談德國賦稅制度

刑男大律師專訪黃士洲副教授 

【記者吳振昕/台北報導】日前由會計業界與財稅學者共同選出的「年度最佳稅法判決」,發揚行政法院法官首度在稅務判決中引用國際人權兩公約,開了保障人權的先例,長久以來被批評為停留在威權時代的台灣賦稅人權似乎綻露曙光。長期致力於推動賦稅改革、保障賦稅人權的快樂聯播網FM89.3每週日下午18:00~19:00「TORO刑男大律師」將於本週日起一連兩週專訪甫於德國考察賦稅制度回國的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政稅務系黃士洲副教授,暢談台德賦稅制度上保障人權的差異,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德國賦稅制度有何值得學習之處,聽眾朋友不要錯過精采的節目。 

  黃士洲原本是專門辦理稅務行政訴訟的律師,他表示經手的一百多件稅務案件中,勝訴的只有個位數,民告官很難贏,更讓他驚訝的是出庭的稅務人員多半不具法學素養,但是法官的判決卻仍然偏袒稅務人員,甚至有的法官的判決文照抄稅務機關的答辯書,完全沒有自己的看法,讓他感覺到很強的無力感。他也覺得要改善台灣的賦稅環境,唯有從教育著手,因此放棄律師的高薪投身教職。黃士洲表示目前他的學生有超過五成將來都是稅務基層人員,如果他們能從教學中學到一些正確的法律知識與賦稅人權觀念,日後在工作上才能改變目前的現象。 

  中華人權協會曾於民國99年進行「賦稅人權大調查」,調查結果「稅務機關行政權過大,任意曲解所得性質」高居民怨第一,國內的基層稅務人員養成教育到底出了甚麼問題?黃士洲指出國內的稅務人員多半是從財稅系或會計系通過高考而產生,在學期間,修習法律相關科目比重不到一半甚至更低,加上受訓期間,課程內容的安排與考核多半也是徒具形式,造成我國基層稅務人員法學素養普遍低落。反觀德國的基層稅務人員,他們在每一個邦(相當於省)都有專屬稅務學院,在為期三年的課程中,總共有八大類的課程,其中有六大類與法律有關,財會相關課程只佔一大類,另外一大類是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方面,人民如果要成為稅務人員,就要先考入稅務學院中,經過兩年訓練及一年實習,並通過考核後才分發到基層稅務機關中任職。 

  在德國,稅務人員主要的訓練在「合法」徵稅,而在台灣稅務人員主要的訓練在於達成預定的稅收目標,這兩個不同的觀念造成不同的租稅制度。黃士洲表示我國的基層稅務人員雖然法學素養不足,但是可一路升遷到局長、部長級等有決策權力的職務上,以致於制訂稅務制度時無法兼顧保障人民的權益,然而德國如要擔任有決策權力的職務,一定要擔任過三年以上的稅務律師或稅務法官才能出任,因為他們認為稅務機關在向人民收稅時第一考量是合不合法,而不是稅收的多寡,所以決策階層一定要有很深厚的法律基礎,這一點和台灣的稅務機關很不一樣。 

  國內的稅務行政救濟制度看似完善,然而「賦稅人權大調查」卻指出「訴願制度只是擺著好看,行政救濟形同虛設」及「法官不熟稅法,行政法院等同敗訴法院」亦分居民怨之二、三名。到底台灣的行政救濟制度又出現了甚麼狀況?黃士洲表示,德國和台灣都有原處分機關復查的制度,而德國沒有上級機關的訴願制度,但是他們在19世紀時就已在每一個邦設立專屬的稅務法庭,如果民眾不服復查決定,便可直接至專屬稅務法庭提告。稅務法庭的法官都是從擔任至少三年稅務律師、而且表現良好的人才中推薦而來。反觀台灣的法官的遴選是從考試而來,不一定有實務經驗,與現實脫節的「恐龍法官」時有所聞。而行政法院的法官在學時又多半沒有受過稅法的訓練,在法官養成教育時又是接受稅務機關的訓練,因此主觀上就會認為「人民都想逃漏稅」,自然偏袒稅務機關的意見。 

  主持人「Toro 蔡」表示,台灣行政訴訟案件有高達60%以上是稅務案件,而稅務案件又是這麼專業,政府應該學習德國成立專業的稅務法庭,讓稅務案件能得到較專業且公正的審理。同時也希望聽眾朋友能夠把握這兩個禮拜的節目內容,從黃士洲教授分享的德國經驗中,看清楚國內稅務制度弊端,共同敦促政府改革。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83034
頁/共3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