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梅峰臺中市長政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經濟財稅資料】(轉貼)
 瀏覽93,774|回應293推薦2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boxer
Vi

分遺產 配偶們只算一分

幾年前,有個財團大亨過世,他的大公子來找我,說他父親在外面有兩個女人,各生了兩個孩子,加上家中有母親和三個子女,遺產總共要分成八分,他只能拿到八分之一。另外,因為有其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母親要依法行使夫妻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但二奶和三奶的小孩不同意,還鬧上法院。

我問大公子,他的父親有二房、三房的事情已經持續多久?有無公開?從他口中得知,這是民國74年6月4日以前的事,依當時的法律,結婚只要有公開儀式,重婚仍屬有效。

不過,依民法舊法,元配是利害關係人,擁有撤銷權。只是,元配當時並沒有這樣做,因此二房、三房也變成了合法的配偶。在計算遺產時,不論大房、二房、三房怎麼搶著分遺產,「所有的合法配偶」只能算一分。

因此,這個例子中,遺產的確必須分成八分,但是元配原本可以分到的八分之一要再除以三,分給二房和三房。若是行使夫妻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先拿到二分之一的遺產,也要除以三。

所以,我勸他們不要打官司,和解為上策;他們照做,事情圓滿解決了。

不過,重婚若發生在74年6月5日以後,由於民法(第988條、第992條)已經修改,規定不能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原則上重婚無效,所以也談不上撤不撤銷的問題,對現代女性來說更有保障。

其實,很多人離婚時,證人根本不知道是誰要離婚,就隨便蓋章,離婚是無效的。如果再婚,可是另一方卻反悔,提起「確認婚姻有效之訴」贏了,就會變成兩個婚姻同時存在。

91年之前,重婚的第三人若是善意而且也不知對方的前一個婚姻依然有效,兩個婚姻就都是有效的。這時候,原來的配偶並沒有撤銷權,但重婚關係的另一方可以請求離婚。如果有兩個有效的婚姻,繼承時仍然會出現「多個配偶」的狀況題。

夫妻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在91年修法後,已經變成配偶的專屬權,不得讓與、也不能繼承。這樣也有缺點。舉例說,先生拋妻棄子離家出走,導致夫妻離婚,前妻才正打算請求,官司還沒打完,卻因為太鬱卒而過世了,但子女卻不能代她繼續請求。

另外,不少知名的財團創辦人都有二個以上的配偶;有些細姨比較強勢,先生年老之際,也會把不少財產登記細姨那兒,但因為差額請求權有專屬性,大房所生的兒子雖然是繼承人,也苦於不能向財產較多的細姨請求。

現在,立法院正推動把差額請求權改為非具專屬性(已一讀通過),未來法條一旦通過,74年以前結婚的合法配偶,包括細姨,若發生上面的情況,繼承人就可以反過來行使差額請求權了。(會計師全聯會理事長、勤實佳會計師事務所、房屋仲介、外牆更新公司負責人林敏弘口述,記者徐谷楨採訪整理)

【2007/01/31 經濟日報】

夫妻財產 法律規定有玄機

我有一個朋友,只有高中畢業,在公司當採購,「油水」頗多,開的是積架跑車,但他怕外人知道,很多財產都以太太的名字買。有次,他來聽我演講。我提到一個故事:有個大男人每次喝酒回家,都裝成醉茫茫,直接倒在床上,由太太脫鞋脫襪,還幫雙腳泡熱水,舒服得不得了。朋友心喜,回家後也如法炮製。

我朋友覺得我演講很有趣,也鼓勵他太太去聽我演講。果真,他太太來聽我談一場有關夫妻財產的題目,那時是85年底。我說,74年6月4日前結婚的老夫老妻,在那一天以前取得的財產,先生名下的財產當然是先生的,但太太名下的財產也是先生的,不過,民法(親屬編施行法)在85年修改,若是登記在太太名下的不動產,先生必須在86年9月26日主張是他的,否則就歸屬太太所有。

我提醒在場婦女:「在這個時間之前,妳們應該對先生更溫柔,等9月27日就過關了!」同時,我也吩咐在場男性:「到時候,千萬記得要主張太太的不動產是自己的啊。」

因此,那朋友的太太「忍」到9月26日。當天午夜,朋友打電話給我,直說太太的行為很奇怪,以前都會高興地幫他開門,服侍他卸下鞋、襪,幫他準備泡腳水,但今天卻故意用熱水燙他的腳,還不讓他進房門;而且,房門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本夫某某某經常酗酒,逾時歸家,本應開除夫籍,姑念多年夫妻感情,僅留家察看,以儆效尤。」

看看牆上的時間,已過午夜12點,日期是9月27日,我告訴朋友,什麼也來不及了。跟他一聊,我才知道,原來那天他沒來聽我講夫妻財產。

後來,這對夫妻因故不和。朋友很沮喪地來找我,我只好「死馬當活馬醫」。我請他查出太太名下的股票價值,共計三、四千萬,便接著找他太太「曉以大義」。我說,依法論法,「不動產」是太太的沒錯,但在74年6月4日以前登記在太太名下的「股票」(不是繼承或無償取得的),屬於「動產」,可就是先生的了;而且,就算想要把股票過戶,她先生也可以聲請假扣押。我順勢當和事佬,他們終於達成和解。

上面的例子和平收場當然是很好,可是,就女性的立場來看,85年的修法,雖然把「你的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情況,把不動產的部分改為「你的是你的,但我的還是我的」,但是股票等動產部分還存在不公平的情形,很多太太的動產,因為沒法證明是自己的原有財產,只能被認定為先生所有。此外,婚後在74年6月4日以前取得的財產,也不能作為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的標的。

幸好,去(95)年12月司法院大法官第620號解釋,把這個限制打破了,不管是74年6月4日之前或之後取得的財產,都在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計算範圍。可是,婚後在74年6月4日以前取得的動產,仍然有「太太的是先生的」問題。這個部分,必須留待將來修正親屬法來解決。(會計師全聯會理事長、勤實佳會計師事務所、房屋仲介、外牆更新公司負責人林敏弘口述,記者徐谷楨採訪整理)

【2007/01/24 經濟日報】

2005.12.22  中國時報


尋找真正經濟學家
吳惠林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丁學良在十月廿六日發表(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五個)一文,引起華人世界一片譁然。輿論關切層面有數個,但重點應在「合格的」定義和標準是什麼?

丁學良在接受專訪說,「國際上有十三種不同的方法比較經濟學系和經濟學家,其中的核心是對研究成果進行評介。這是經濟學界內部由不同的專家小組,用不同的方法論研究出的評價體系。目前國際公認的方法是,對專業的經濟學學術期刊進行排名,然後依據在不同等級的期刊上發表文章的數量進行評價。」

不過,這種所謂「科學、客觀量化」的標準縱使能界定「合格」的門檻,但這種「合格的經濟學家」是否能稱為「真正的經濟學家」呢?這不禁讓我想起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廿三日去世的夏道平先生,這位一生致力於台灣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的先驅者。

在一九八九年三月寫就的〈經濟學家的思路〉這篇文章中,夏先生指出,就人文社會學科在二十世紀所扮演的角色講,經濟學最為突出,但經濟學家卻被一般人士「褒貶」兩極化。夏先生有感而發,乃就思想言論的底蘊,將統統被稱為經濟學家的那群人分為三類,一是真的經濟學家,二是經濟工程師,三是特定經濟利益發言人。這三類人都同樣在使用經濟學的一些名詞、術語,和某些模型,但其間的差別甚大。

「特定經濟利益發言人」不必多加解說,這類人物大多是受僱於別人或某一集團,而為那人或那一集團的經濟利益辯護,夏先生覺得這些人每每把內心的真正企圖偽裝在富國利民的宏論中,藉以在輿論界造勢。「經濟工程師」是把公共經濟事務的處理當作一項工程來做,輕視了公共經濟事務是千千萬萬的行為人,形形種種的主觀意志表象。現實社會中這一類居多,夏先生認為即便是諾貝爾獎得主,有的充其量只可說是頂尖級的經濟工程師,而丁學良所引用的衡量標準也最適用於這類人物。

至於「真正的經濟學家」,夏先生認為必須具有經濟學家的思路。他分成七點談走向此種思路的一個大方向:一是應了解「人」與生物學或動物學家心目中的不一樣,重要的是「人」具有異於禽獸的意志、理念和邏輯思考;二是人的欲望滿足受外在種種限制,不得不有所選擇,但力求自由選擇;三是人在爭取自由過程中不能妨害別人的自由,在互動中形成分工合作;四是人類社會的形成和擴大,是由於人的自覺行為之互動,不是靠一個人或少數人的設計、規畫、指揮或命令而組織成的所謂「團隊」行為;五是「非團隊」行為是分工合作社會所賴以達成、擴大的基礎,是「無形手」(指市場)的作用,是「長成的社會秩序」;六是有形手(指政府)不應牽制或阻礙「無形手」運作,只能為其去礙;七是自由市場和政府間的關係是後者對於前者的運作,只可維護或給予便利,不得有干擾。

這七點看似稀鬆平常,但要深入其底蘊可說很不簡單,尤其在「自私自利」普及、求名求利當道,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被視為常態的當今社會,能堅持走這條路者恐怕極為稀少,但這種人物卻正是現時世界最需要的。這就讓我們更加懷念已過世十年的夏道平先生!(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後記:小弟抽換主題文章,前三位推薦者不知,很抱歉!



本文於 修改第 1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82159
 回應文章 頁/共3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誰憐中低所得者債台高築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Vi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近年來經濟成長率大幅下滑,民間消費增長率下降更快,中低所得的消費者,多已借債度日,債台高築,日益嚴重,令人憂心忡忡。

一國經濟發展目的,在提高人民生活水準,讓人民過好的生活;當人民生活水準提升,消費支出必將增加,進而擴大國內需求,加速經濟成長,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台灣在民國四一年至八八年的四八年間,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八.四%,同期間民間消費支出,亦同步以每年八.四%的快速成長,成為支持經濟快速成長的主導力量,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被各國譽為「經濟奇蹟」。

可是,政黨輪替五年(八九至久三年)來,執政當局政策搖擺不定,且以意識形態治國,一切為選舉,不時挑起政治惡鬥,投資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驟降為三.三%。由於成長減緩,平均每年每人所得僅增加一.三%,而且失業率上升,消費能力大幅萎縮;加以不確定因素上升,在職者有隨時被裁員淪為失業者可能,有支出能力者也不敢大肆花費,致使消費支出增加率下降更為快速,僅及二.四%。經濟成長緩、消費支出慢、內需擴大不足,經濟成長更緩;如不能及時突破,有陷入惡性循環之虞。

不過,長期民間消費結構變化卻朝向正確方向發展。台灣在民國四十年至六五年的廿五年間,食衣支出占民間消費比率高達五十%至六五%,純粹是以衣食為主的低所得社會;自六五年每人所得超過一千美元後,住與行受到重視,支出大幅增加,占民間消費比率突破卅%,至目前維持在卅七%上下,而食衣所占比率則相應降至五十%以下,目前更降至廿八%。至民國八十年每人所得接近一萬美元時,國人對於醫療、育、樂更為重視,連同其他支出,占民間消費比率突破卅%,目前升至卅五%左右。近年來,民間消費以住、行、醫療、育樂支出為主,食衣支出比率大幅降低,已邁入中高所得、富裕社會的消費支出形態。

不過,如就五分位法高低所得組比較,政黨輪替以來,除最高所得組與最低所得組平均每戶間的所得差距擴大,顯示所得分配惡化外,更發現近四年(八九至九二年),五分位組中,除最高所得組的廿%家庭,計一三九萬戶的每戶可支配所得,較政黨輪替前民國八八年的可支配所得有增加外,其餘四組計五五六萬戶家庭的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均較八八年低;顯然四年來每戶可支配所得縮減,已擴及八十%家庭。因此,這八十%家庭為維持既有的消費水準,不得不降低儲蓄以為支應,其中第二、三、四組中高所得者六十%的家庭平均每戶儲蓄,較八八年分別萎縮十至卅三%,而第一組所得最低的廿%家庭,在最近四年中有兩年可支配所得無法支應消費的需要,淪為負儲蓄,不是動用過去的儲蓄,就是借債支應,情況極為嚴重。

進一步根據金融機構對消費者貸款統計分析,亦顯示中低所得者的債務負擔極為沉重:

一、全體金融機構包括信用卡發卡單位,至今年五月對消費者貸款超過六.一兆元,是政府債務餘額四.一兆元的一.五倍。而政府債務也要人民繳稅來償還,因此,人民債務的總負擔高達十.二兆元,相當去年 GDP 十.二兆元的百%。

二、金融機構對消費者的貸款中,個人消費性貸款及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在八八年底時,才五○五一億元,去年底即驟增至一兆三六四七億元。政黨輪替短短五年間,增加的消費性債務,即達過去四八年累積債務的一.七倍。尤其信用卡及現金卡貸款利息高達十八%,加上各種手續費,合計超過廿二%,每三年負擔即增加一倍,一年利息與手續費要花費一千五百億元,負擔極為沉重。

三、此種個人消費性貸款、信用卡及現金卡放款,沒有抵押品,多以學生及中低收入者為對象,風險性極高,隨時有變成呆帳的可能。近年來由於投資不振,金融機構為爭取業務,大力推動消費性貸款,使消費性貸款在金融機構貸款中比例大幅提升,有兩家已超過警戒線,被外資分析師報告降低其投資評等。而一年多前韓國信用卡公司爆發財務危機,前車可鑑,不可不慎。

高消費雖代表台灣自貧困走向富裕的表徵,但這種借債消費,以維持基本生活,不僅太沉重,也會侵蝕個人及社會競爭力。如何突破此一困境,深深考驗執政當局的智慧。

【2005/07/28 經濟日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24166
(轉貼)提早了四五年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七月四日的美國時代雜誌(TIME)以「如何重振一個褪色中的品牌」為題,報導宏碁轉型以來,在現任董事長王振堂帶領下發展的方向與成果,並且稱許宏碁的成功蛻變。該篇報導指出,目前許多個人電腦(PC)公司都放棄經銷以對抗戴爾(Dell)的直銷模式,但宏碁卻堅持採取經銷營運模式,與強而有力的經銷商合作,也證明不但能夠攻取主要市場,且省去布建直銷模式的費用;而宏碁成功的故事對台灣其他資訊公司也深具啟發意義。

記得一位過去台灣在飛利浦最高階的經理人曾指出品牌對於華人的困難度,他認為要出現真正的國際華人品牌,需要卅年的時間,而出現一個真正的全球品牌,則需要五十年的時間;這句話是在五年前說的。的確,在五年前,我想從沒有人奢望台灣可以出現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全球品牌,但現在宏碁做到了,時程提早了卌五年。

根據市調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調查,宏碁今年第二季個人電腦出貨量在泛歐與西歐地區均位居第三,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則在泛歐與西歐均高居第一,且在歐洲十二個國家居冠。此外,宏碁第二季出貨量在亞太地區市占率也提升,排名第五。今年第二季宏碁整體 PC 出貨量在全球位居第四,成長率為百分之六二.二,遠超過戴爾的百分之廿三.七與惠普的百分之十六.三。

締造出這樣的戰果,宏碁不僅站穩全球第四的地位,更突出的是成長率著實驚人。而宏碁與新聯想不同,新聯想雖然占有率仍居第三位,但其中大部分掛的仍是 IBM 的品牌,五年後當聯想不能再使用IBM品牌時,若仍能排名前茅才算數,但 acer 卻紮紮實實是宏碁的品牌。

到底宏碁有什麼法寶,能夠從褪色而變成最耀眼的品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用一句話道出了關鍵點;他說:高科技廠商競爭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如何整合資源、創造品牌價格,發揮「共存共榮」的營運模式;像美國大廠「好處拿盡」的營運模式,早晚會出問題的。

簡單地說,就是分享與合作;先看「合作」,五年前,當宏碁決定將負責研展製造的事業獨立成為緯創資通公司後,新宏碁便能專注於資源整合者的角色。有哪些資源可以或必須整合呢?首先是生產資源;台灣原本就擁有充沛的代工能量,宏碁割捨製造部門後,更有立場可以整合台灣代工的生產資源。但只整合生產資源是不夠的,還必須整合通路;過去宏碁在中南美洲或後來在歐洲的成功,均採與當地通路商合作的模式;宏碁也曾在各地採直營的模式,但都沒有成功,即便是台商自以為最瞭解的中國大陸市場亦是如此,當然,以通路見長的燦坤 3C 都失敗了,也不能苛求其他台商。因此,當宏碁決定在歐美積極拉攏大型通路,在中國大陸也決定改為總代理制度時,就不足為奇了。

甚至在國內市場,宏碁曾因其關係企業全國電子而與燦坤 3C 鬧翻,但燦坤與宏碁雙方已於本月重啟合作關係,兩家業者表示這次合作將是全產品線的合作,宏碁甚至希望新增燦坤這家通路夥伴後,能為其營收帶來一成左右的貢獻。第一波攻勢是,原本市價二萬九千九百元的液晶電視,特價一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立刻造成搶購,以燦坤內湖門市為例,首賣當天進貨十五台,一天就賣掉十三台。

與通路商的合作,也意味著利益分享;宏碁的利益分享尚不止及於通路商,也分享給其代工廠商。在東森電視購物的頻道上,當宏碁喊出只留百分之二利潤時,那麼,價格便成為無往不利的利器。為什麼今年第二季甚至未來,宏碁能夠掠奪其他廠商的占有率,價格是主要的原因,宏碁放棄了自身品牌高額的利潤,分享給消費者、通路商及其代工夥伴,而宏碁的高成長表現也正是反映出大家對此策略的認同。事實上,包括台塑、奇美的成功,又何嘗不是如此?每當油價上漲時,他們在考慮調高原料價格與否,總是會先想到下游合作廠商的利益。

也許有些人會質疑,acer 的品牌價值那麼低,才七億美元不到,真的能算是全球品牌嗎?如果品牌的價值是用這家公司可以因為此品牌而賺到多少錢來衡量,那麼,相對於戴爾或惠普,也許 acer 品牌價值不高;但對於消費者及其合作廠商而言,acer 的價值卻遠高於戴爾或惠普,因為他們從宏碁那裡分享到了更多的利潤與價值。

宏碁的成功,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宏碁顛覆了市場經濟競爭零和的定律,在一個全球化競爭的環境裡,合作與分享反而才是可長可久的策略。經濟是如此,事實上,政治與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

【2005/07/23 經濟日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19048
(轉貼)兒子往生 公婆要媳代還錢 門都沒有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兒子往生 公婆要媳代還錢 門都沒有

記者蘇位榮/台北報導

獨生子死了,父母對媳婦明算帳,要求歸還兒子生前向他們「借」的幾百萬元。台北地方法院審理後認為,這對父母雖曾匯款給兒子,但沒有證據能證明雙方有借貸契約,判決媳婦不必還錢。

黎姓夫婦向法院指出,獨生子在去年二月病逝,他們沒有孫子女,所以媳婦與他們共同繼承兒子遺產,媳婦繼承一半,他們夫妻各繼承四分之一;但兒子在生前,從民國八六年起就陸續向他們借錢,他們因為寵愛獨生子,對兒子有求必應,陸續匯款借錢給兒子共四百七十萬元。

黎姓老夫婦認為,媳婦既然繼承了兒子一半的遺產,也應繼遺承兒子的債務,按繼承一半的比例,媳婦應代兒子還債務二分之一,應該還他們二百卅五萬元。

陳姓媳婦則向法官喊冤。她表示,清查丈夫生前所有在銀行的戶頭,公婆匯給丈夫的只有一三○萬元,而父母贈與兒女金錢是人之常情,她不明白公婆竟要她還錢。

陳女指出,公婆雖有匯款給丈夫,但一直無法證明與丈夫間有借貸關係,公婆究竟為何匯款給丈夫,她不清楚,但經查丈夫銀行戶頭後發現,丈夫在病重時,婆婆竟從丈夫的戶頭中提領二百萬元,丈夫既然在戶頭內有這麼多的錢,還有必要向公婆借貸嗎?公婆既然主張丈夫生前向他們借錢,就應負舉證責任證明此事,但公婆卻無法證明。

法官審理後認為,查明雙方匯款紀錄,黎姓老夫婦只有匯給兒子一三○萬元,其他的匯款並不是匯給兒子,且他們始終提不出證據證明匯款一三○萬元是借款給兒子,既然黎姓老夫婦與其子間並沒有借貸關係,判媳婦勝訴,不必代夫還錢。

【2005/07/22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18638
(轉貼)誰管中小企業死活?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人人都知道,台灣經濟之能有今日,能夠創造出舉世稱羡的經濟奇蹟,全都是機敏靈活又艱苦卓絕的成千成萬中小企業的功勞。十分湊巧,近年來當中小企業的光環急速退色、地位一落千丈,台灣經濟也從過去常年保持百分之九乃至兩位數的高成長率,忽爾淪為以追求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的成長率為施政目標猶不可得,甚至墜入以前不可思議的負成長困境。這兩者必定有十分緊密的關聯,只是大家都說不清。但要扭轉目前此一兩敗俱傷的局面,我們還是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徹底弄清楚是什麼原因讓中小企業與台灣經濟成長動力一起走衰;當然,更要緊的還是,要怎麼做,中小企業與台灣經濟方能重振雄風。

中小企業創造台灣經濟成長的黃金時代,其實裡面並沒有什麼玄妙之處。四十多年前台灣經濟之能夠跳脫貿易失衡、成長停滯、國內市場飽和、經濟走投無路的泥淖,全賴我們揚棄落後國家普遍迷信的保護主義與鎖國政策,決定充分發揮具有比較利益的競爭優勢,向國際市場爭取發展機會。而我們所仰賴的,就是每個落後國家都鄙夷不屑的出賣廉價勞工的大好機會。

由於既缺乏天然資源與資本,技術更遠落於先進國家之後,當時的台灣唯一有競爭力的,就是一大群不可勝用,但勤奮節儉、努力學習的低廉勞動力。與先進國家相比,這一群機會成本為零的優秀勞工,其工資低到十倍以下,正是先進國家夢寐以求的至寶。因而當其他落後國家都關緊大門,不准先進國家企業越雷池一步時,我們張開雙臂,積極爭取海外企業將過時的機器設備搬來台灣,利用我們的廉價勞力將進口零件半製品加工裝配之後再以外國品牌透過外國運銷管道銷往先進國家。說穿了,我們的做法與輸出台勞到外國工廠打工並無二致,只不過受到人員移動的限制,把外國工廠搬來台灣給工人打工而已。

但是這些加工裝配的工作,所需的設備過時而簡陋,簡單的廠房甚至客廳即工廠,耗費不大,更省掉了成本極高、具有強大規模經濟的諸如品牌與行銷管道的建立,或產品開發與技術研發等工作;因此,邀集三兩好友,親朋間起幾個會,一個企業就可以接單生產了。於是中小企業雨後春筍一般快速萌生,整個台灣就在其無比旺盛的活力之下,將廉價勞工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過美好的時光終於走到終點;二十年前,東南亞的落後國家終於發覺台灣經濟奇蹟的奧秘,一個接一個地如法炮製,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速成的經濟奇蹟,而他們所倚恃的廉價勞工,其工資低到台灣的十倍乃至數十倍以下,台灣所仰仗的發展策略只好拱手讓給泰國、馬來西亞、廣東、越南,乃至其後絡繹不絕,總數高達數十億的更廉價勞工。以加工出口業為其命脈的中小企業,乃如花果飄零一般地四散海外,或枯萎消散。三十年的好日子一去不返,台灣的中小企業已是明日黃花,台灣經濟的黃金時代,也成了白頭宮女閒話的天寶遺事。

風水輪流轉,當中小企業不再憑藉廉價勞工為先進國家做代工,取而代之的,則是廉價技術人員配合廉價企業家為外國的高科技產業做代工。不過由於進口的機械設備其成本動輒以百億計,做為代工先決條件的技術要求也必須靠大量的研發經費維繫,因此新一代的代工者都必須是超大型的企業;大企業吸取台灣人才與資源的精華維持其生機,政府傾注一切力量扶持、補貼、挹注,他們成為聚光燈唯一的焦點,是台灣經濟命脈之所繫。相反地,失去代工機會的中小企業,卻只好投入創新求變,開發新產品、新市場,在大企業量化生產的縫隙裡找尋更專門、更精密、更細緻的生存空間。

中小企業仍然佔台灣企業之中的絕大多數,他們對就業、附加價值、貿易順差的貢獻依然遠非吸盡國家精華、受盡政府雨露的大企業可比;但這一大群遠處於聚光燈外、身影模糊難辨、早已乏人聞問的中小企業,今天所肩負的工作也遠非過去的黃金時代所可比擬;他們要發揮更多創意,面對無比巨大的風險,從事過去連大企業都不必費心的產品開發、技術研發、人才培訓、市場拓展、品牌形象建立乃至行銷管道營造等艱難工作。可是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政府關愛的眼神卻吝於投注,百億、千億的巨額經費,籠統地丟在全國產業發展上,宣稱其中絕大部份用於中小企業;但那都只是據中小企業所佔比重信口開河,誰也說不出究竟其中那些真正讓多少中小企業實際受惠。既然今天中小企業才是台灣經濟的最主要成分,就業、創匯、附加價值的產生也以其為主要依歸,而中小企業卻面臨比大企業更加艱難的處境,起碼該有人告訴我們,政府究竟為中小企業做了什麼事,或什麼也沒做。

【2005/07/15 經濟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10591
(轉貼)近十年平均每戶勞動報酬 所得差距擴至一一.六七倍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5.07.12  中國時報

尤子彥∕台北報導

依據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就受雇者的勞動報酬而言,以五等分位組推估,近十年來台灣地區最高與最低所得組的平均每戶勞動報酬,呈現貧富差距惡化的現象,最高所得組與最低所得組的所得差距從七.一一倍攀升至十一.六七倍。

經建會主委胡勝正昨指出,隨著產業結構轉型與經濟活動漸趨高度知識化,所得差距持續擴大已成為全球趨勢,台灣也不例外,政府唯有多管齊下,提供教育與職訓機會、促進租稅公平合理,並提高國人就業率,才能有效縮小貧富差距。

根據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灣地區依據五等分位組推估的所得分配差距倍數,過去都維持在四至五倍之間,不過在兩千年前後,國內經濟成長率一度出現負成長,使得所得分配的差距倍數劇升至六.三九倍,而後隨著政府釋出大量公共服務就業機會,創造約三十三萬個短期的工作機會之後,這項家戶可支配所得的差距倍數,才逐年下降至去年的六.○七倍水準。

最低所得組 收入不增反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若單就受雇者的勞動報酬而言,同樣依據五等分位組推估,近十年來台灣地區最高與最低所得組的平均每戶勞動報酬,呈現的貧富差距更形惡化,不但從七.一一倍大幅攀升至十一.六七倍,最低所得組,家戶勞動報酬更是不增反減,從十年前的二○萬餘元滑落至前年僅剩下十四萬餘元。

反觀最高所得組,平均每戶勞動報酬從一四○萬餘元,成長至一七一萬餘元,顯示低所得家庭隨著高齡化、高失業率與低工資報酬的壓力,所得偏低情況嚴重。

胡勝正表示,改善所得分配惡化必須仰賴多管齊下的政策,政府除積極建構社會安全網,致力推動租稅改革之外,提出積極性的就業政策有效降低失業率,才是解決貧富差距惡化的釜底抽薪之計。

在地型創業 增加工作機會

經建會去年起推動「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即是希望到二○○八年之前,創造六十萬個服務業的新增工作機會,此外,政院開發基金亦決議將投入兩百億元,作為數位內容、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資與融資專款,經建會也規畫由中美基金提撥五十億元,辦理服務業貸款,均是著眼促進就業的重點政策,鼓勵民眾發展在地型創業模式,以解決產業轉型過程造成的高失業率問題。

胡勝正指出,貧富不均的所得差距愈來愈大,雖是全球化的現象,但政府藉由擴大社會福利支出,近年來也發揮縮小所得差距一.○二倍至一.三一倍的效果,有效改善所得分配差距。除此之外,根據國外經驗,解除工時限制等勞動市場的彈性化,將有助於紓緩勞動市場的失業率,也都是未來政府思考的政策方向。

縮短貧富差距 扁:投資教育 落實稅改

記者陳敏鳳、陸倩瑤/台北報導

總統經濟顧問小組會議昨天提出我國家庭所得分配差距達到六點○七倍,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報告,陳水扁總統指示,政府施政必須擴大「贏者圈」,為實現公平正義投入更多資源和決心。

陳總統也指定下次經濟小組的討論主題,包括如何透過租稅大赦等策略,引導駐留海外的國人資金回流及如何加強吸引外資來台投資,有效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等三大議題。

針對陳水扁總統要求落實租稅改革,進行租稅大赦以引導資金回流,財政部昨天表示,「租稅大赦」是明年稅制改革重頭戲,赦免對象將以個人海外所得或資產為主,並同步調整遺產稅及贈與稅稅制結構,才能讓海外資金回流國內。」

陳總統說,在知識經濟時代,全球主要工業國家所得分配差距均呈現持續擴大趨勢,政府改善所得分配惡化最有效的策略大都在於強化教育投資、改善就業輔導機制與改革稅制,增進社會弱勢階層向上流動的能力與機會。

此外,陳總統也指示,勞動政策主管機關應本於提升就業率的基本前提,積極研究提升現行勞動法令彈性鬆綁的可能性。

陳總統說,政府應寬籌經費,協助弱勢就業,推動「青年職場體驗計畫及「補助企業主僱用失業者」,並對原住民、外籍新娘、青年、婦女的就業輔導,設定具體目標,投入必要資源,以縮短貧富差距。

租稅改革議題後,總統經濟顧問小組會議昨天討論台灣所得分配及就業對策議題,由行政院經建會主委胡勝正提出報告。

他在會中指出,我國目前貧富、城鄉差距都有拉大等現象,他並舉台大學生為例,台北縣市學生的比率為百分之五七點六八,而外籍與大陸配偶數目增多,也將形成就業上的弱勢族群,增加社會福利負擔。

陳總統裁示說,總統經濟顧問小組兩年來,討論主題大多著重於經濟發展戰略、改善國內經濟環境及策進政府經濟施政效能等議題。但在經濟成長過程中,難免因市場失靈、資訊不對稱、不同產業附加價值成長不均衡的變化等缺失,衍生所得分配不均、失業率異常波動等現象,影響整體經社體制的健全發展。

陳總統表示,根據資料顯示,台灣家庭所得最高百分之廿與最低百分之廿的差距,在一九九○年之前介於四到五倍,到二○○三年差距為六點零七倍,已出現分配差距略微擴大的現象,不過相較於南韓的六點八倍、美國十點二倍、香港十七點七倍及新加坡的廿點九倍,仍處於相對均衡的狀況。

經濟小組召集人林信義表示,未來會針對過去投資東南亞的種種利弊提出檢討,希望改善過去投資失敗的經驗,鋪設台商投資東南亞的環境,以避免大陸的磁吸效應。

【2005/07/12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07826
(轉貼)誰能縮減貧富差距?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Vi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的貧富愈來愈懸殊,早已是國人共同的感受;當總統府的經濟顧問小組拿十四年來的實際數據做為佐證,建議陳總統提出有效改善對策,顯然情況的惡化已經到了不容再漠視的地步了。但陳總統聽完報告後提出幾項耳熟能詳的藥方:早日落實稅改、強化教育投資、改善就業輔導機制,不痛不癢、不見新義,很難讓我們對未來的所得分配懷抱樂觀的期望。

可能大部份國人早已忘卻,台灣經濟發展經驗最讓人刮目相看的,還不是超高的經濟成長率,而是在經濟最快速發展的階段,我們以事實否定了前此經濟學界斷定經濟成長與所得平均二者如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鐵則。從民國四○年代後期到六○年代後期,當平均每年實質成長率高達百分之九的超高水準時,國內的所得分配,依前五分之一家庭所得與後五分之一家庭所得相差的倍數觀察,年年都呈現明顯的改善,到民國六九年達到了我國有史以來的最佳情況,差距縮小到四.一七倍。這不僅是台灣空前絕後的最低倍數,在當時可以評比的世界諸國中亦名列前茅。但自茲以後,即每下愈況,到七九年已升高到五.一八倍,八九年政權輪替時再增為五.五五倍,隔年更高達六.三九倍,同時經濟也淪入負成長的困境;與我們高成長、分配最平均的黃金時代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所得分配惡化從二十多年前即開其端,顯然與政權輪替並無關聯,只是近年來情勢加速惡化,恐怕與執政團隊不無干係。但不論責任誰屬,要扭轉所得分配持續惡化的趨勢,首先必須精準地釐清其所以致此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而不是人云亦云地隨便唬攏幾句敷衍了事。

所得分配能否平均,最根本的關鍵,端在於獲取所得的條件分配是否平均。最粗略地劃分,一切所得都來自兩類生產要素:勞力與資產,前者人人與生俱來,而後者則包括不動產、資本財與人力資本,至於金融資產則通常只是實體資產的代表,不需贅計。勞力既然人人都具備,分配最為平均,因此所得愈多來自勞動,最後分配的結果就愈平均。反之,資產的分配最不平均,不論不動產、資本財,還是來自教育訓練與經驗的人力資本皆然。因而當這一類生產要素身價愈高,所得分配就愈不平均。

台灣在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的表現,即其明證。民國四十年代後期台灣首開落後國家風氣之先,以出賣廉價勞工給先進國家做為發展的主軸,大力推動勞動密集度最高的加工出口業,發展的主力乃是老闆與員工齊力打拚的眾多中小企業;技術不高、資本不豐,因而所得的主要來源就是人人具備的勞力,所得分配自能在加工出口業加速推動經濟成長時顯著獲得改善。

民國七五年以降,隨著東亞及南亞落後國家紛紛覺醒,一皆投入出賣廉價勞工的行列,工資遠高的台灣乃被排擠出局,必須改走資本密集度與技術密集度更高的科技產業路線;於是專賴基本勞力維生者,工作機會被廉價勞工橫奪,工資被迫向中國大陸看齊,地位一落千丈。相對於此,擁有資本者則大發利市,尤其人力資本積累不易又奇貨可居,更成為主導贏者圈的利器。努力要追求產業升級,為台灣經濟找尋新出路的政府,不遺餘力地拉抬這些新興產業,大事減免租稅之餘,還給予各種名目的補貼,乃使已經愈來愈偏斜的所得分配,更大幅度倒向科技新貴。再加上嚴重扭曲變形的租稅制度,免除了絕大部份資產所得的稅負,更助紂為虐地剝削已走向末路的勞動所得者,所得分配當然要加速惡化。

所得分配不均的根源既在此,要謀求改善之道,也要對症下藥。就所得來源這一根本層面而言,政府必須努力為低資產、低技術、靠勞力謀生者開拓市場、擴大需求。中國大陸同意十五項農產品零關稅進口,在台灣受到農民如此殷切的期待,對政府為政治操作而再三拖延如此憤怒不耐,其原因即在於此。我方要求中共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好不容易獲得對方首肯,政府卻以種種枝節問題從中作梗,引起民間強烈反彈,其原因亦在此。其實一切關閉台灣市場、封鎖台灣經濟、扼殺台灣經濟競爭力的做為,都直接損害極多弱勢所得者努力爭取更多更好工作機會的勝算。若棄這些根本之圖於不顧,只知鞭策那些績效本就不被肯定的公立就業輔導機構為無米之炊,除了做做姿態、敷衍了事,還有何其他意義?

稅改若真能將那些資產所得免稅的漏洞徹底彌補,才能將所得分配不均的最不公平因素消弭,但今天所謂的稅改云乎哉?至於強化教育投資,政權輪替以來,那一個家有子女的父母不為政府的教育做為痛心疾首,叫苦連天?也許那一天當政府不再無端吹皺一池春水時,我們的人力資本會積累得更多、更快、更好,所得分配當然也會分配得比較平均一點。 

【2005/07/12 經濟日報】

2005.07.22  中國時報

貧富差距加大所透露的嚴重隱憂

中時社論

這樣的場景我們似乎愈來愈習慣、甚至麻木了:媒體報導高科技電子業今年平均每個員工可以分紅三百萬、五百萬,下一則說的是,失業漢攜子燒炭自殺;或者,富豪嫁女,玫瑰就用了五萬朵,另一邊,有小朋友倚在鳳梨園裡說,等鳳梨長大、賣出去了,她才有錢上小學 ……。

中產階級消失了,新貧階級興起了;上億豪宅賣到不夠,天下寒士卻難得棲身之所;富爸爸散步雲端裡,窮爸爸雙腳抽不出生命的汙泥。贏家全拿,輸者一無所有,富者愈富、窮著愈窮,階級的流動停止了,生命的盼望凝住了,台灣,貧富的差距正往極端前進。

經建會最近向陳水扁總統報告「我國所得分配與就業對策」,根據所發布的所得分配狀況,在個人部分,近十年來,台灣高低所得組的勞動報酬差距,從七.一一倍擴大到一一.六七倍,高所得者平均年收入超過一七○萬,低收入者一年卻只有十四萬,兩者的差距創下歷史新高;在家計部分,家庭所得分配的差距為六.○七倍,對此懸殊的差距,行政院謝院長「欣慰」表示,與韓國、香港、新加坡相比,台灣的比值還算是低的。然而,眾所皆知,富者比較有機會擁有的資產與所得形式往往有各種「隱身術」、並未計算進來,因此數據並不能全然反映實際的所得差異;再者,所得分配的變動不能只看絕對數值,更重要的是變化的趨勢,台灣家庭所得差距擴大、形成社會隱憂,這一點,連經建會自己都承認的。

台灣家庭所得分配差距倍數逐步揚升,六○年代在四.一倍至四.三倍之間狹幅變動,七○年代略升至四.五倍至五.一倍;八○年代,變化不大,五.二倍至五.五倍,九○年代是五.五倍;在五○年來首見的經濟負成長下,到了二○○一年所得差距到達歷史新高六.四倍,最低所得家庭收入平均下降十一%,但高所得家庭的收入居然還成長了二.一%;這一年,低收入家庭出現負儲蓄率現象,一三四萬戶低收入家庭的儲蓄率是負一.六二%,也就是說這些家庭當年所得少於支出,必須舉債度日,這是台灣第一次出現的狀況─還要再列出多少個「歷史新高」、「台灣首見」才能讓政府官員理解到整個社會是呈現著一種如何令人焦急的不均與不公趨勢;媒體社會版上還要出現多少則窮人活不下去的悲劇新聞才能讓政府官員明白:貧窮是人命關天的事?

台灣所得分配不均有兩大理由:第一種是就業機會減少,經濟成長趨緩,產業外移,使得高替代性、低競爭力的工作者失去機會,這一類人屬於社會低層者比例較高,還有就是知識經濟崛起,工作門檻提高,更使得基層工作者愈來愈難找工作;第二種是政策失誤所致,最明顯的就是租稅不公平,政府對財團鉅富的稅負一再減免,財團稅負由九○年代的十八%降到二千年的十二%,是工業國家中最低,近期財政部通過最低稅負制,但為了不要引起太大的衝擊和反彈,因此訂定了過高的免稅額、低稅率以及海外所得不列入等,如此「網開多面」,又真的能夠捕到多少大尾的魚?又能發揮多少社會公平?恐怕連財政部也要承認效果有限!

由於租稅制度中過多、過當的減免優惠措施,造成受薪階級竟然承擔了國家七十%稅負的怪異現象,前一陣子財政部公布台灣前四十名鉅富中只有十五個人繳了一%稅,已幾乎引起全民共憤,令人忍無可忍,如此不公平的現象,孰令致之?或許政府真的該提高警覺了,人民對社會傾斜、貧富差距擴大的憤怒情緒已累積到臨界點了,再放任不管、再提不出合理有效的對策,整個社會要不是進入自我放棄的負面思惟裡,就是爆炸出難以預期的混亂不安。台灣這幾年的自殺潮與治安惡化,有多少是所得分配不均擴大下,人民的絕望與挫折所致?政府應該深思。台灣有沒有變得更好、更公平公義,政府部門自己的數據就已經說得夠清楚了,別再阿Q地自我安慰說:「不錯啦,有改進了啦!」─還是拿出具體作為吧!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07186
嫁出去之女性不得繼承家族遺產有它的道理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香港小甜甜」之稱的香港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與公公王廷歆的四百億港元爭產官司,明天將在香港終審法院開審。(本報系資料照片)

嫁出去之女性不得繼承家族遺產有它的道理

梅峰評論

中國民法讓嫁出去之女性可以繼承遺產,小弟以為是極為不智的,所以法改了,但多數女性仍然放棄繼承,如此部份施行當然造成更大之不公。

這不是男女平權的問題,這是傳統習慣與公平之問題,大家如果都照此慣例行事,爭產新聞就不會發生,因此家家就會平等,就不會發生甲姓之產業落到乙姓之情事。

試想如果女性欲分父母之遺產,因為女性已嫁出去,這樣豈不讓甲家之產業落到乙家,如果全部中國家庭都這麼做,那還稍好些,但中國之傳統文化無法接受,就會發生某家如此,某家不如此之不公平情事,當然爭產官司不斷了,社會秩序與公平當然無法維持。

至於公公與媳婦爭產,當然就在媳婦是否生子,媳婦如果無子,個人全數繼承先生遺產,公公如果分文未得,當然亦造成家庭間之產業移轉,則違背公平原則,如果有子則當然另當別論。

不過家庭之尺度(size of family),此即家庭之大小,亦是重要因素,小家庭之問題,其實是這個官司之重點,在古時甚至現在,有錢有勢之家庭,極少以小家庭之型式存在,財產分配問題當然小,媳婦當然不可能與公公爭產呀!

總之,家國主義之經濟問題很重要,需要大家之關注。

爭一千六百億元遺產 香港小甜甜鬥公公

【記者邱淑宜∕綜合報導】

被香港媒體稱為「世紀爭產案」的香港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與公公王廷歆的爭產官司,明日將在香港終審法院開審,這場官司纏訟多年,不僅是香港歷來審判時間最長的民事訴訟案,雙方聘請的都是知名律師,預估整場爭產訴訟的律師費高達港幣二億元(台幣約八億二千萬元)。

龔如心丈夫王德輝曾經兩度被綁架,第一次發生在一九八三年,家屬付了鉅額贖款後獲釋。第二次發生於一九九○年,家屬付了數千萬美元贖金,但綁匪沒有釋放他,當年五六歲的王德輝從此有如自人間蒸發,大筆遺產由龔如心繼承,她因此成為香港第一富婆,由於她喜歡綁兩條麻花辮,故博得「香港小甜甜」的稱號。

但王廷歆不甘家產落入媳婦手中,於是和龔如心打起爭產官司,提出兒子在一九六八年的遺囑,指王廷歆是王德輝遺產的唯一受益人,但襲如心卻提出另一份王德輝一九九○年所立的遺囑,以龔如心為受益人。

兩人對簿公堂,二○○二年十一月,香港高等法院判龔如心敗訴,前華懋主席王德輝遺產全歸其父王廷歆所有,法官並認為龔如心所持王德輝遺囑是偽造,衍生案外案,此案正在調查中。

龔如心不服上訴,官司一路打到終審法院,雙方各有近卅個三吋厚文件夾。王德輝遺產目前估值逾港幣四百億元(台幣約一千六百億元)。

今年九四歲的王廷歆與龔如心再度對簿公堂,雙方律師陣容仍一貫「大陣仗」,各自由英國重金禮聘專打文書案件的御用大律師助陣。法律界估計連同今次終審上訴,整項爭產訴訟的律師費估計高達港幣,如此部份施行當然造成更大之不公二億元。

雙方律師均表示,對勝訴有信心。王廷歆自二○○二年勝訴後一直未曝光,明天也不會到法庭聆聽結果,但今年十月,則會在龔如心涉假遺囑案初級偵訊中現身。消息透露,王廷歆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 Robert Neville Thomas,而龔如心亦聘用身兼英國大律師公會專業水平委員會主席的英國御用大律師 Geoffrey Vos,兩人均以打商業糾紛官司出名。

【2005/07/10 聯合晚報】

香港女富商龔如心 保住四百億港幣遺產

記者劉雲龍∕香港報導

香港女富商龔如心與公公王廷歆的「世紀爭產案」,昨天出現戲劇性發展;龔如心反敗為勝,獲終審法院判決「終極勝利」,可保留先生王德輝超過四百億港幣遺產,結束這件香港歷來耗時最長的民事訴訟。

龔如心丈夫王德輝是華懋集團前主席,曾兩度被綁架,第一次發生在一九八三年,家屬付了巨額贖款後獲釋。第二次發生於一九九○年,有台灣人參與;家屬交了數千萬美元贖金,但綁匪沒有釋放他,王德輝從人間「蒸發」,時年五十六歲。後來台、港警方拘捕幾名綁匪,分別在兩地判刑,其中包括幕後主腦、台灣情報員陳麒元,部分人前年底已刑滿出獄。

一九九七年,王廷歆要求法院宣布失蹤七年的兒子王德輝在法律上已經死亡,他向法院提出王德輝一九六八年所立的遺囑,申請遺囑有效,該遺囑指明王廷歆是王德輝遺產的唯一受益人。但龔如心卻提出另一份王德輝一九九○年所立的遺囑,以龔如心為受益人。

王廷歆與襲如心公媳對簿公堂,香港高等法院二○○二年裁定龔如心提出的遺囑是偽造,判她敗訴。龔如心不服上訴,去年上訴庭再裁定遺囑是偽造,維持原判,龔如心向終審法院提上訴。

這件爭產案在高等法院原訟庭共開庭一百七十二天,創下香港最長民事案件審訊的新紀錄,龔如心動用陣容強大的律師團,法院傳喚多位筆跡專家作證,訴訟費高達數億港幣。

終審法院三位法官昨天一致裁定龔如心勝訴,法官陳兆愷表示,王德輝一九九○年立的遺囑,是他生前的最後遺囑,因為遺囑的見證人謝炳炎在聲明中非常清楚地說明,他親眼看見王德輝在一九九○年簽署有關遺囑;雖然謝炳炎已病逝,不能出庭,但法庭考慮所有證據後,認為沒有任何理由不接受謝炳炎的書面聲明。

另位法官李義指出,由於至今無法證實王德輝遺囑上的簽名真偽,因此謝炳炎的書面聲明便成了案中關鍵,該聲明具法律效力,高等法院原訟庭和上訴庭當初的裁決,是錯誤套用引證標準。

龔如心昨天知道勝訴後,如釋重負,希望日後可以恢復家庭和諧。今年六十多歲的龔如心,有「亞洲第一富婆」之稱,喜歡紮著兩條辮子,綽號「小甜甜」。她對工作一絲不苟,生活儉樸,最常吃的東西是漢堡和炸薯條。

【2005/09/17 聯合報】

龔如心爭產勝訴 四百億遺產未解凍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香港富婆龔如心昨天在翁媳世紀爭產案中獲判終審勝訴,確立她是亡夫王德輝四百億港幣遺產的繼承人,但因她正面對偽造文件的刑事訴訟,遺產仍然未能解凍,要待刑事審訊結束,確定龔如心沒有偽造遺囑,王德輝遺產管理人才會將巨額遺產交出。

小甜甜龔如心連輸兩仗卻能戲劇性反敗為勝,關鍵是她呈交的王德輝在一九九○年遺囑,終審法院五名法官一致裁定見證人謝炳炎(王德輝的管家)雖已去世不能接受盤問,但生前口供確定該份遺囑是王德輝最後一份遺囑,這口供不能忽略。

謝炳炎在一九八二年開始擔任王德輝的管家,他力證王德輝與龔如心恩愛非常,常見二人牽手。

不過,王德輝一九九○年意外墜馬後心情變差,同年3月某晚,王命謝炳炎進入辦公室,王德輝先在四份文件上簽署,再指示謝在文件上加簽,謝沒有查看文件內容下依話照辦,謝炳炎在口供中稱,他曾核對由律師提供的四頁王德輝遺囑,確認文件上的見證人簽名是自己手筆。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六日,謝炳炎肝癌不治,另一遺囑見證人亦於同年去世。警方後來將遺囑及兩名見證人的簽署樣本送交政府化驗所,認為謝的簽名屬偽冒。

【2005/09/17 聯合晚報】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05701
小弟靜觀孫大千與此案之關連(轉貼)禿鷹案 孫大千:某女媒體人穿針引線 質疑林明達以「多空交戰」掩護禿鷹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弟靜觀孫大千與此案之關連

梅峰評論

小弟在台大曾與孫大千一起參加民權初步研習營,他的表現特別突出。所以抬面上自羅馬以來之所有台大年輕學運人士,幾乎都與小弟同時期的,孫大千還算晚期的。

小弟與大千第二次交手,卻是在六、七年前之宋網上。

大千文才沒話說,其他小弟對他的評論與看法,就看他未來的表現了,小弟在此祝福他。

禿鷹案 孫大千:某女媒體人穿針引線 質疑林明達以「多空交戰」掩護禿鷹

薛孟杰/台北報導

遭股市禿鷹案要角林明達影射「爆料原因不單純」的親民黨立委孫大千上午主動回擊,質疑林明達就是要以「多空交戰」掩護禿鷹,由於金融主管單位曾數度要求黑金中心「搜索勁永」,他認為只要查明是誰要求搜索,就可以查到禿鷹集團。

孫大千並透露,禿鷹集團牽扯層級既高且廣,某位經常上扣應節目的女資深媒體人,在李進誠、林明達與媒體間穿針引線,釋放訊息安排專訪,所以此案已成為金主、政府與媒體共同參與的重大案件。

股市金主林明達昨天召開記者會大爆內幕,並且影射股市老手黃三郎是勁永案的主角,而黃三郎女性合夥人的丈夫就是曾經踢爆禿鷹集團的親民黨立委孫大千,孫大千也因此舉行記者會回擊。

孫大千指出,自從他三月十六日追查禿鷹案以來,發現禿鷹集團一路採取四大策略突破檢方偵查,首先就是用盡一切手段讓外界認為,只有勁永案有禿鷹,忽略其他案件也遭攻擊。其次以勁永案多空交戰格局,掩飾禿鷹非法放空,然後透過積極偵辦勁永案中的多方、而對空方放水,最後放話挑起金管會與黑金中心衝突對決模糊焦點,所以要讓禿鷹集團無所遁形,就一定要釐清背後的關鍵。

孫大千表示,多空交戰是市場常態,但禿鷹集團可惡的不在於放空的動作而是在放空的時機。例如勁永案,從八、九元一路漲到廿六元,但林明達卻在勁永最低點時開始放空,大家看好勁永上漲,卻只有林明達堅定投入資金賭勁永下跌,從廿六元到八元間利益驚人,雖然林明達表示總共只放空勁永二千多張,但是否有利用其他金主人頭戶放空還有待查證,究竟是誰提供訊息,讓林明達知道勁永「一定會出事」,該人一定與禿鷹難脫干係。

孫大千並指出,金融單位曾數次要求黑金中心搜索勁永,卻未被接受,事後卻被咬成黑金中心「也有問題」,但是他認為,此事才證明黑金中心沒有被有心人利用,因為黑金中心的檢察官並沒有主動搜索權,一定要收到金融單位要求才能展開搜索,據他瞭解林明達曾表示「賠錢」的「飛宏」,黑金中心也曾一再接到主管單位要求「搜索」,但當時檢察官已經接獲立委提供的資料,所以沒有上當,禿鷹集團無法放空,賠錢自然不令人意外。他也因此大膽預測,只要查清楚誰要求檢調搜索勁永、飛宏,禿鷹就呼之欲出。

孫大千表示,市場傳言,禿鷹集團放話要在一週內絕地大反攻,他也收到不少對他不利的「警告」。檢調單位提供訊息指出,這段期間,有某經常在電視節目現身的女性媒體工作者,在替李進誠、林明達與媒體間穿針引線,這位媒體工作者,不僅一再撰文或公開用多空交戰模糊焦點,否定禿鷹存在,甚至還安排林明達接受專訪,他希望媒體在專訪前要謹慎查證,善盡媒體社會責任,而非遭禿鷹誤導利用。

孫:林明達受高人指點

2005.07.06  中時晚報

薛孟杰/台北報導

禿鷹案要角林明達影射親民黨立委孫大千揭發禿鷹案是要「做多」一說,孫大千上午鄭重駁斥。孫大千指出,黃三郎是他太太的老闆,他當然認識,但就是因為太太在股市工作,所以他問政很小心避免與她的工作有牽扯,也從不炒股票。何況當時揭發禿鷹案,是因為調查局有人檢舉「聯電」遭禿鷹襲擊而非「勁永」,在立法院率先爆料「禿鷹」者也不是他,林明達不惜祭出烏賊戰術,就是要扯下所有人讓他們都閉嘴。

孫大千指出,他自己的太太在股市工作,所以對於股市進出都很小心,如果說他爆料禿鷹集團就是要「做多」,那麼請問,率先在立院質詢此案的親民黨立委李桐豪、劉文雄,以及其後提出類似質詢的台聯立委廖本煙、親民黨立委沈智慧、民進黨立委蔡其昌,又是屬於「空方」還是「多方」?何況他三月十六日質詢的是聯電遭禿鷹攻擊,不是勁永,會把他與勁永串在一起,顯見林明達幕後有高人指點,該人也頗熟悉新聞生態,目的就是要藉著媒體將全案導向「多空交戰」「政治介入」,而沒有「禿鷹」,只要成功就可以讓禿鷹集團脫罪。

孫大千指出,林明達昨天的說法頗多漏洞。例如黑金中心如果是禿鷹,就應該比照處置聯電的方式強勢搜索勁永,讓勁永股價無量下跌,但是黑金中心三月十五日反而停止搜索,讓勁永漲回,這與市場熟知的操作手法相違背。

孫大千在上午記者會後也向媒體表示,從這幾天發展不難看出,全案幕後有高人指點,吃定檢調偵查不公開,再利用媒體必須搶新聞的特性,誤導全案朝黑金中心與金管會鬥爭、只是多空交戰的方向發展,甚至還扯上他,意圖搞成「政治鬥爭」,孫大千也反問媒體,自己既然要爆料,難道會笨到不先瞭解爆料內容與自己有無干係,林明達現在反咬他,顯見此案的壓力已經越來越大。

2005.07.06  中國時報

被點名幕後主導者 黃三郎:林明達瘋了!

杜蕙蓉/專訪

被林明達指為勁永案主角、股市老手黃三郎昨日說,「林明達起瘋!才把我扯進勁永案。」被指為幕後主導者,他覺得很冤枉,三月才認識林明達,但自己買進勁永股票是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買進以後的事,已是軋空後、約在四月間,後來也認賠賣掉。黃三郎說,也因與勁永案扯不上,所以才沒有被約談。

問:何時認識林明達?與勁永案關係?

答:林明達近年在市場股票操作很有名,我很好奇,透過朋友介紹,三月初和他在復興南路朋友住處見面,當時還有二、三位朋友在場,期間,林明達很堅定的說,有官員向他保證可以去放空勁永,他也一路從一○元放空到一八、九元。當天,我只是聽聽他的說法,雙方沒有任何的協商或是放空勁永股票。

問:你後來有進出勁永嗎?

答:因為聽過林明達講勁永,讓我的印象很深刻,勁永出事後,股價由二六元重挫至八元,吸引黃崇仁四月初買進一萬多張,我認為黃崇仁都敢買了,所以在勁永十一元時,也跟進買了一千多張,但後來勁永股價跌至七元,就認賠賣了。

問:為何被扯上勁永禿鷹案?檢方有無約談你?

答:我和勁永案無關,當然不會被約談,林明達一定是「起瘋了!」,才會亂咬一通。

問:為何林明達說你作多還結合國會勢力?

答:他指的是立法委員孫大千和他的太太「小蘭」!「小蘭」是我在證券公司同事,一定會認識,但小蘭不買賣股票,頂多是捧場性質,以一、二張為代表,至於孫大千是同事的先生,所以認識,但沒有來往。

問:你怎麼看勁永案?

答:禿鷹一定有,從陞技、千興、勁永等,都是有計劃性的被放空,而且也有主管機關要員涉入,只是沒有處理乾淨,現在是查黑中心和金檢局在鬥爭。

2005.07.06  中國時報

孫大千:做賊的喊抓賊

陳重生/台北報導

針對股市禿鷹案要角林明達在記者會上的影射說法,親民黨立委孫大千昨晚以「完全不符事實」、「做賊的喊抓賊」回應。孫大千今天上午將在舉行記者會,聲稱將提出破解禿鷹的關鍵問題。

2005.07.06  工商時報

黃三郎 炒股紀錄 汗牛充棟

陳淑泰

被林明達指稱是勁永作多集團的首腦─黃三郎,是業內主力圈內知名的「大戶級」人物;一名老業內指出,投入市場資金在高峰期,超過十億元身價的黃三郎,目前在主要下單號子吉祥證券操作資金仍達三到五億元,包含配合的內外圍實戶,少說可以喊得動的銀彈有七、八億元之譜,如果採融資、當沖操作,更可動員到一、二十億元資金。

業內透露,因為黃三郎喜歡集中火力在同一檔股票、大進大出,加以對某些傳產族群基本面有獨到看法,所以即便他行事低調,但大家都喜歡私下打聽他正在操作的股票,好搭趟便車、賺些價差。黃三郎目前約莫五十多歲,個子瘦瘦小小,看起來十分不起眼,走在路上會被認為是一般的歐吉桑;縱使早年也會與台光鄭南興等市場主力出入酒店,但不注意的話,根本看不出來他是可以在股市裡呼風喚雨的人。

就像其他業內大戶一樣,財力也會大起大落,黃三郎三年前實力大增主因,就在於抓到當時股價僅剩一、兩元的鋼鐵股燁隆景氣脈動,藉著傳產翻身順風車,獲利以倍數計。

黃三郎前幾年在華碩證券下單,也曾投資該證券成為大股東、出任副董事長,但後來華碩被併到其它券商之後,這兩年他就移往吉祥證券下單,但在吉祥證純粹是客戶身分,和大老闆沒有直接的關係。

以往黃三郎因涉嫌炒作股票被調查局移送,或遭檢方起訴的紀錄相當輝煌,包括宏益纖維、集盛、楠梓電、新亞建設等多檔股票都曾經被他「染指」,且近期新亞股票還讓他套牢好幾千萬元。早在八十二年就有他被證期局股市監視小組移送後、被北檢署依違反證券交易法起訴的紀錄,在八十四年到八十五年,因涉多件炒作案被移送檢方,他還經常成社會新聞的主角。

2005.07.07  中國時報

孫大千撇清 問政與小蘭無關

陳重生/台北報導

被林明達影射協助做多的親民黨立委孫大千,昨天反駁指出,黃三郎是他太太小蘭(陳端梅)的老闆,他當然認識。但他和太太從來不談工作上的事,問政很小心避免有所牽扯,他手中也沒有勁永股票。

孫大千說,小蘭一直不想曝光,昨天記者會前,他問她要不要陪同出面說明,把事情講清楚,但小蘭不願意。孫大千說,小蘭是個股市工作者,進出股市都很小心,與本案根本完全無關,遭到禿鷹集團烏賊戰術抹黑、作賊喊抓賊,捲入是非,她覺得十分無辜,也很遺憾。

孫大千說,他追查禿鷹集團初期,太太對他不是很諒解,因為這對她的工作一定會有影響。由於股市是個重視訊息面的環境,別人看到小蘭的先生在立法院揭發此事,就不敢與她接觸,「明明只是路人甲、路人乙」,卻被牽扯進來,黃三郎已講得很清楚了。

孫大千同時指出,三月十六日他在立法院委員會揭發禿鷹案,是因為證券相關主管單位和調查局有人檢舉「聯電」遭禿鷹襲擊而非「勁永」,何況在立法院率先爆料「禿鷹」者也不是他。

孫大千說,事實上,率先召開記者會爆料的是親民黨立委劉文雄、李桐豪,在他之後提出類似質詢的還有親民黨立委沈智慧、台聯立委廖本煙及民進黨立委蔡其昌。但為什麼朝野立委一致要求偵辦,卻一直沒有動作,明顯有證券主管官員在包庇。

2005.07.07  中國時報

被影射居間穿針引線 女記者:太抬舉我了

陳鳳英/台北報導

被立委孫大千影射在「勁永禿鷹案」中穿針引線的某周刊女性記者昨日表示,她個人從未見過股市作手林明達,不知道外界為什麼這麼器重她,認為她可以在勁永案中穿針引線擔任「禿鷹反撲總策劃」。她強調,查黑中心若有證據的話,歡迎去查。

先前曾為文批評孫大千「不知為誰喉舌」的她表示,在孫大千並未指名哪一位女性媒體工作者之前,她不願對號入座,但只要立委或媒體點名指她涉案的話,她絕對會告到底。

她並澄清與林明達從未見過面,「我連林明達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只有在電視上看過」,竟然還有人說她操控李進誠、林明達,「實在是太抬舉我了」。

至於有人暗指她到查黑中心翻桌一事,這位女記者也相當不解地表示,她今年至今只有在博達前董事長葉素菲交保那天去過查黑中心,不知為何會傳成這樣。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01189
(轉貼)紐時精譯 >> 億萬富豪麻煩多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It's Difficult Having to Be A Billionaire

田思怡譯

原文請見本周一(4月18日)隨本報出刊的紐時周報五版右

今年富比世全球十億美元級富豪名單已出爐,一如往年,這是個壞消息,你沒上榜,我也沒上。

但也許你幻想自己上了榜。你或許幻想過擁有幾棟房子、搭自己的遊艇四處遨遊和花時間數鈔票是什麼滋味。你若是企業人士,得知十億級富豪俱樂部大門仍敞開,也許還得到小小安慰。的確,今年富比世榜上的十億富豪總數是691人,比前一年的587人多,換句話說,還有希望。

但即使永不可能躋身十億級富豪之列,容我緩和你們渴望的心情。不要妒羡這些人,對大多數超級富豪來說,每增加一塊錢財富的效益早已消失。我無法提供經驗談,但八九不離十,擁有數十億美元比只有數百萬美元,沒有多出太多好處,而且還有些重大負擔帶來的壞處。十億富豪的光環遮蔽了一個悲哀的謬誤。樂透彩對我們大多數人的誘惑就是此一謬誤的體現。

期待中樂透大獎,掀起民眾瘋狂搶購彩券的熱潮,他們殊途同夢,希望中獎可以辭掉乏味的工作、還債和確保子女的未來。但他們的行為沒什麼道理。多數人只要有少少一、兩百萬美元,就能解決十億美元能解決的幾乎所有問題。理性的樂透玩家尋求的則是比較容易中的獎,金額較小,但仍能改變人生,而不是為了微乎其微的中大獎機會排隊,那種毫無意義,邊際效益很小的巨額大獎。

樂透的謬誤可悲,因為我們之中應有更多人可以成為百萬富翁,如同湯瑪斯.史坦利和威廉.丹柯在他們令人著迷的著作《隔壁的百萬富翁》中所翔實呈現的。他們發現,繼承財產甚至高等教育,都不是必要條件,主要條件是節儉,只要假以時日,和一份像樣的收入。

成為百萬富翁能提供安全感、較好的醫療和學校。但你不應假設會讓你快樂至極。

另一方面,擁有數十億美元,在很多方面會扭曲你的生活,相當不值得。十億富豪經常擔心他們自身和家人安全。他們也許還擔心別人是否真正喜歡的是他們,還是他們的錢,以及要如何避免養出驕縱得無可救藥或無能的孩子。

如果成為十億富豪有好的理由,多半是利他的。

總之,十億富豪對社會有用,而且,假設他們不是以不當手段致富,我們應感謝他們這麼不怕麻煩。這是困難的工作,但總得有人做。

【2005-04-21/聯合報/C7版/教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89609
(轉貼)天縱英明的台灣富豪 / 潘罡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5.06.19  中國時報

日前鴻海總裁郭台銘一番有關政府與共產黨的言論,引起社會譁然。無獨有偶的是,最近英國《觀察家報》報導,全球超級富豪隱藏在海外的資產高達十一.五兆美元。而這些免稅的資產,每年讓各國政府損失稅收達八千六百億美元。

事實很明顯,所謂富豪階級的道德價值觀,確與常人有很大差異,這種現象舉世皆然,最後仍要歸咎於人類的貪婪掠奪習性。因此只要成為富豪,不論其出身背景或教育水平,很容易就浮現自私貪婪性格,並排斥民主制度賴以立足的「社會正義」準則。

從法國大革命到共產主義,資產階級付出了慘痛代價,迫使他們反省所作所為,也催生了社會福利制度。但資本主義挾自由之名戰勝共產主義後,富豪似乎越來越無忌憚,而且隨著地球村成形,他們的影響力也從以往單一國度延伸到整個國際,讓各國政府束手無策,儼然變成新的寡頭階級。

由於情形相當嚴重,日前俄國總統普丁曾揚言要消滅財閥寡頭,以免他們危害國家發展。某些政府也採取跨國合作方式來制衡富豪,幾年前三大男高音逃稅案就是明證:卡瑞拉斯、帕華洛帝、多明哥在德國逃稅,德國政府便透過國際司法力量,迫使三人補稅並繳納罰款。

人類很容易忘記歷史教訓的。因此新生代的富豪似乎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天縱英明的結果,忘記整個社會國家事實上是他們的後盾。如果沒有全民納稅維持社會治安穩定,建立軍隊抵禦外侮,推動國民教育儲備人才等等,試問這些富豪如何放心賺大錢?但這些社會主義的啟示,似乎並不能感動大富豪,因此他們處心積慮把錢挪到海外逃稅,買便宜土地低價高報來抵稅。他們得之於國家社會如此之多,卻不思更積極回饋。

當然,並非所有富豪都是如此慳吝。二○○三年美國商業周刊曾做過一份統計,當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夫婦的淨資產總額為四六○億美元,但歷來他們的慈善公益捐贈總額已超過二三○億美元。不論財富規模或對人類歷史所產生的貢獻影響,和比爾.蓋茲相比,台灣富豪的成就都只能算是小兒科!

如今政府只是要向他們徵收一點宛如九牛一毛的所得稅,就有人怨聲載道,還用共產黨來形容政府。共產黨究竟是怎麼回事?等台灣經濟凋敝鬧革命的那天,他們就會知道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84860
頁/共3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