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匯金融集團/研究分析團隊】
綜合媒體11月15日報導,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George Papandreou)15日指責德國應該為愛爾蘭和葡萄牙借貸成本上周(8日至12日)出現的大漲負責,稱柏林在恐嚇債券市場。
德國這段時間力推私營借貸機構分擔未來救助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對愛爾蘭和葡萄牙可能尋求救助的擔憂刺激兩國借貸成本上周大幅上漲。
帕潘德里歐在巴黎告訴記者,德國等國政府建議向高負債國貸款的銀行和市場應該準備好承擔可能出現的違約,這導致身處困境的愛爾蘭和葡萄牙等國借貸利率出現螺旋式上升,“這可能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這就好比對人說:‘你現在非常困難,所以我要在你肩上增加負擔。’這樣很可能會把人壓垮。”
葡萄牙和愛爾蘭兩國正在艱難應對日益膨脹的公共債務和赤字,為籌得資金,它們必須向債券買家支付更高的收益率。歐元區16個成員國的財政部長定於16日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預計重點將圍繞愛爾蘭和其他高負債國的形勢進行探討。
結論
據歐盟統計局資料,希臘去年的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5.4%,高於目前深陷債務風暴的愛爾蘭,財政狀況是歐盟27國中最糟,也高於4月時歐盟統計局估計的13.6%。另外,希臘去年債務占GDP比高達126.8%,也比4月估計的115.1%高,同樣位居歐盟之冠。目前處於風暴中心的愛爾蘭,去年的赤字占GDP比僅低於希臘,為14.4%,債務負擔第二重的是義大利,債務占GDP比為116%。歐盟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歐元區16國平均赤字比為6.3%,歐盟27國則為6.8%,債務比則分別為79.2%和74%。照歐盟規定,赤字比和債務比各不得超過3%和60%。
由以上的資料,我們更可以清楚明白當景氣好的時候,大的經濟體與小的經濟體可以和平相處,共同繁榮;但是,一旦發生危機了,小型經濟體變得脆弱不堪,如同愛爾蘭和葡萄牙,根本無法自行依照歐盟的標準來復甦,所有配合當地民情的政策都受到管制,綁手綁腳,而且,一有狀況整個歐元區都被拖累,所以,歐元儘管在德國與法國的帶領下往前衝,但是,偶爾來一次「歐債危機未散」的消息,整個金融市場又再次的籠罩在歐債的陰霾下。
好匯金融集團研究部相信,此風暴很快又會被市場上的新消息蓋過去,總而言之,最近外匯市場風浪大,投資人須步步為營;我們也認為,投資人也許可以開始逢低佈局歐元多單進場。
匯率換算表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329&f_SUB_ID=3013&f_ART_ID=105878
評論╱美國公債收益率暴漲 推升美元
‧聯合理財網 2010/11/16 08:50 【文╱遠東商銀】
日本週一公佈9月工業生產修正較前月降1.6%,為連續四個月下降,另產能利用指數亦下滑1.1%,但將到期的政府刺激政策提振最後消費,促使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較前季成長0.9%遠優於預期而提振日圓,美元兌日圓觸及82.41低點。日本經濟財政大臣海江田萬裡警惕第三季經濟擴張緣於消費暫時增長,但產出與出口疲弱,並受日圓升值拖累,經濟處於停滯,黯淡的前景令日圓承壓,另華爾街日報報導,一群親共和黨的知名經濟學家和共和黨議員,與政治策略師們將呼籲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貝南克放棄購買6,000億美元公債計劃,大幅推高美國公債收益率,刺激美元空頭回補,而且美國10月零售銷售成長1.2%優於預估值,激勵美元兌日圓漲至五周高點83.24。預估美元兌日圓支撑於82.80-83.00,阻力於83.50-80。
昨日歐元區公佈9月貿易盈餘29.0億歐元優於預期,另愛爾蘭反對黨發言人NOONAN稱,相信歐盟已經著手解決愛爾蘭問題,市場寄望愛爾蘭獲得援助,並有宏觀對沖基金買回歐元,扶助歐元兌美元觸及1.3750高點。隨著中國緊縮貨幣政策的疑慮打壓風險偏好,另愛爾蘭獨立報報導愛爾蘭財政部長或於今日詢問其他歐洲同僚向愛爾蘭銀行業挹注資金,愛爾蘭的危機恐殃及整個歐元區,使歐元面臨極大壓力,兌美元跌至1.3564低點。市場關注今日歐元區各財政部長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預估今日歐元兌美元阻力於1.3620-50,支撑於1.3500-20。
週一報導指FED可能不得不削減資產購買計劃規模,使美國公債收益率暴漲,提供美元支撐,而且市場揣測中國進一步收緊政策及愛爾蘭的債務問題打擊風險承擔意願,使英鎊兌美元於1.6153高點備受壓力。持續發酵的愛爾蘭債務問題令市場擔憂英國銀行業在愛爾蘭的敝口及對出口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另本周英國將公佈通貨膨脹數據及央行會議紀錄,衝擊英鎊兌美元跌至1.6042低點。預估今日英鎊兌美元阻力於1.6060-90,支撐於1.5920-50。
評論╱愛爾蘭風暴將結束?
2010/11/18 【好匯金融集團╱研究分析團隊】
根據報導,紐約匯市週三,歐元反彈並實現小幅上漲,因意外疲軟的美國經濟數據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美聯儲)實施進一步刺激措施提供了支持。美元小幅下跌,幫助遏制了歐元近期受愛爾蘭主權債務危機影響而出現的下跌勢頭,並阻止投資者進一步買進作為避險貨幣的美元。
週三公佈的10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CPI)報告引發歐元溫和反彈。該報告顯示,10月份美國CPI較9月份上升0.2%,能源價格上漲連續第四個月推動CPI上升;同時﹐10月份核心CPI較上年同期上升0.6%,升幅為1957年該數據開始編制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10月份新屋開工數下滑至18個月來的最低水平,這表明房地產業復甦依然低迷。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週三稱,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美國10月份新屋開工數下降11.7%,折合成年率為519,000套。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當月建築許可數增加0.5%,折合成年率為550,000套。
結論
因愛爾蘭債務危機遲遲未退散的擔憂之下,深陷債務風暴的愛爾蘭17日雖未直接開口求援,但終於同意與歐盟合作。此消息一出,加上上述美國所發布的數據雙重影響下,歐元昨日呈現反彈,金價也因此止跌,由每盎司1330美元緩步上漲中。因此,儘管美元指數已由11月初的75.6攀升至79.3,但是,好匯金融集團研究部門認為,今天美元的強勢只是短暫的,屬於調整匯價的階段,並且,美聯儲的定量寬鬆計畫中的收購國債市上週五才開始,釋放出來的美元還未發酵,所以,只要當新增的美金流入市場,反應貨幣的流通性時,美元屆時會重反跌勢中。
評論/愛爾蘭有望獲救 美元漲勢暫竭
‧聯合理財網 2010/11/18 08:26 【文/遠東商銀】
中國國家統計局經濟景氣監測中心週三發佈調查顯示,第三季消費者信心指數較前季下跌5點至104.0,為連續上升五個季度後首次出現回落,顯示對通貨膨脹的擔憂影響消費者信心,另新華社引述中國總理溫家寶的話稱,國務會正擬定措施控制物價上漲過快,並加強監管及維持市場秩序,令市場愈發擔心中國政府將致力於收緊政策防止經濟過熱,引發股市及大宗商品遭到近恐慌性拋售,支撐美元兌日圓至觸及83.54高點,但市場傳聞有一大筆執行價在83.50日圓的期權到期,阻礙美元進一步走升。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埃文斯表示,需要實施寬採取更多支持經濟的舉措,另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羅森格倫認為若經濟前景未明顯改善,預計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6,000億美元公債計劃將全部實施,使美元承壓,並隨著美國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前月升0.2%及營建許可僅55.0萬戶,另房屋開工年更降至51.9萬戶,創2009年4月以來最低,不及預期的數據打擊美元,兌日圓回吐至83.04低點。預估美元兌日圓阻力於83.40-60,支撑於82.60-80。
歐元區財經首長同意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合作,共同商討對愛爾蘭銀行業紓困的架構,但愛爾蘭總理考恩抵抗向外界發出紓困請求的壓力,另愛爾蘭財政部長Brian Lenihan表示,歡迎外界協助解決其銀行體系問題,不必需要對愛爾蘭提供財務援助,然而愛爾蘭銀行業者越來越仰賴歐洲央行(ECB)融資,並有跡象顯示愛爾蘭的狀況正影響葡萄牙和西班牙,導致歐元區較脆弱的成員國短期融資成本跳升,恐危及整體區域的穩定,而且歐盟主席范龍佩警告稱,歐盟正面臨存亡危機,不安的情緒令昨日歐承壓,兌美元觸及1.3460低點。隨著美國公佈疲軟的通貨膨脹與房屋數據,另FED官員表示可能需要採取更多支持經濟的舉措,引發美元遭拋售,而且美國白宮表示有信心歐洲有能力應對愛爾蘭等歐洲國家的債務危機,提振歐元兌美元反彈至1.3565高點。預估今日歐元兌美元支撑於1.3500-20,阻力於1.3620-50。
市場關注愛爾蘭的財務問題發展及英國央行最近一次政策會議的投票情況,另中國進一步收緊政策的疑慮,打壓風險資產,週三使英鎊兌美元徘徊於1.5856低點。隨後英國公佈10月失業金申請人數減少3,700人,為7月以來首次下降,另9月ILO失業率持平7.7%,顯示英國失業情況在有所好轉,提供英鎊支撑,並據英國央行公佈會議紀錄顯示,儘管央行已經做好進一步寬鬆貨幣準備,央行內部仍呈現三派意見,一位贊成加息,一位希望採取更多刺激經濟的舉措,但大多數委員贊成按兵不動,並認為考慮到CPI的情況,在經濟沒有出現增長跡象前,放寬政策顯得不成熟,符合預期的央行會議紀錄激勵英鎊兌美元回升至1.5948高點。預估今日英鎊兌美元支撐於1.5850-80,阻力於1.5980-1.6000。
評論╱愛爾蘭債務的疑慮重創歐元
‧聯合理財網 2010/11/15 08:40 【文╱遠東商銀】
傳言中國將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及新興市場國家將採取更多資本管制措施,抗議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貨幣政策引發輸入性通貨膨脹,導政上週五亞洲股市走軟,中國滬綜指數重挫逾4%,創十四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拖累大宗商品全線下挫,而且歐洲債務危機損及投資人風險偏好,高收益貨幣承壓令日圓受益,美元兌日圓滑落81.66低點。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於首爾舉行兩天高峰會,誓言避免貨幣競相貶值,匯率應由市場決定,並允許面臨鉅額資本流入的國家採取管制措施,整體上G20會議不算成功,但承諾在明年上半年討論衡量各國間失衡情況的參考性準則細節鼓舞市場,而且美國11 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至 69.3優於預期,激勵美元兌日圓反彈至82.65高點。預估美元兌日圓阻力於82.60-80,支撑於81.80-82.00。
市場愈發擔心愛爾蘭將成為下一個申請援助的歐洲國家,另上週五歐元區公佈9月工業生產較前月大降0.9%,為去年3月以來的最大月降幅,而且法國及義大利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分別成長0.4%及0.2%不及預期,並傳聞歐盟已為愛爾蘭準備800億歐元救助金,加劇歐元賣壓,兌美元重挫至六周低點1.3575。隨後愛爾蘭官方否認向歐盟尋求援助,另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歐盟已做好準備應對愛爾蘭金融危機的任何狀況,並傳言有宏觀基金買入歐元,推升歐元兌美元至1.3777高點。預估今日歐元兌美元阻力於1.3750-80,支撑於1.3620-50。
歐元區二線國家的財政問題提升避險意願,上週五打壓英鎊兌美元至1.5988低點。隨著歐洲領導人表示不會使歐洲外圍國家公債持有人進行債務減計,緩和市場緊張氣氛,提振英鎊兌美元反彈至1.6183高點。預估今日英鎊兌美元阻力於1.6150-80,支撐於1.6000-20。
外資獲利出場 亞幣齊貶
‧聯合理財網 2010/11/12 【聯合晚報╱記者周品均╱台北報導】
新台幣匯率上午開盤一度衝上30.015元,升值幅度逾5角,市場都在緊盯匯價是否突破30元大關,但在外資大舉匯出造成台股大跌、亞洲貨幣齊貶的狀況下,匯銀人士認為這波新台幣升值行情已暫告一段落,午盤暫收30.222元,升值3.1角,成交量放大至7億美元。
新台幣昨日盤中最高匯價來到30.02元,寫下近3年的新高,今日盤初再度突破30.02元的關卡,來到30.015元,不過,外資今日出現獲利了結、大舉匯出情況,台北股市下探的同時,新台幣匯率交易區間也走貶,從開盤升值幅度逾5角到午盤鎖小為3.1角,包含韓元、星元等亞洲貨幣也紛紛走貶,人民幣則一反市場態勢,今日中間價開在6.6239元,再度寫下匯改以來新高。
匯銀人士指出,全球匯市在進入年底之際,會逐漸顯現獲利了結賣壓,在外資交易氣氛轉冷的情況下,匯市流動性將轉弱,受到全球同步回補美元的影響,美元走強、非美幣別紛紛走貶,舒緩新台幣升值壓力,預期這波新台幣升值態勢將進入尾聲。
匯銀人士表示,今日外資大舉匯出,新台幣走貶,成交量較昨日上午的4億多美元放大至今日的7億美元,美元買盤明顯,10日也有相同的情況,加上外資在假期前往往先進行獲利了結的經驗來看,新台幣持續升值的機會較小,預期再貶值
本文於 2010/12/02 10:20 修改第 6 次
(轉貼)美狂印鈔票真能救經濟?
2010/11/16 03:17 推薦0
QE2政策解讀/美狂印鈔票真能救經濟?
‧今周刊 2010/11/15
美國政府在日前宣布第二波的量化寬鬆政策,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說,此舉將開始啟動美國經濟的「正向循環」;但在危機經濟學家魯比尼的眼中,這無解於美國眼前的經濟問題,只怕未來量化寬鬆政策還將持續下去。
【文/莊 芳】
魯比尼:量化寬鬆有「成癮」危險
為了讓經濟加速復甦,美國聯準會(Fed)宣布二度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2,QE2)政策,在明年六月底前,要買入六千億美元中長期債券。大撒鈔票的決議一出立即引起各界負面解讀,逼得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還不得不向媒體投書,企圖為這項政策辯護。
就和去年第一次祭出量化寬鬆政策一樣,這次同樣造成全球股市給予「漲聲」反應,黃金也創歷史新高價位;但是除了帶動金融市場上揚以外,對於實質經濟的幫助成效如何恐怕才是真正的重點。
「量化寬鬆」有二就有三
危機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就認為,二度量化寬鬆不僅無助於美國經濟加速復甦,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會讓這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從加護病房搬到了需要長期看護的慢性病房。
「QE2將無法帶動經濟復甦,也無法預防通貨緊縮的壓力。因此在QE2之後,還會出現QE3、QE4。」這是魯比尼在看到聯準會針對二次量化寬鬆方案後的第一句評論。
魯比尼言下之意,如果第一度量化寬鬆是一劑「救命」的強心針,那麼,二次量化寬鬆則像嗎啡;這一針,幾乎注定了美國必須長期仰賴「寬鬆」來降低痛苦,或者說,它將讓美國愈來愈難「戒掉」寬鬆的貨幣環境。
魯比尼曾在二○○八年二月寫下美國「走向金融災難的十二步」,如今,又以相似的模式預期未來美國貨幣政策走向。
不僅是唱衰QE2的政策,魯比尼甚至將接下來的量化寬鬆細節一一描述出來。他認為,在QE2對控制通貨緊縮風險以及帶動疲弱經濟成長作用不大的前提下,那麼,聯準會將會執行第三波的量化寬鬆政策,也就是在明年年中QE2結束後,「持之以恆」地買入更多的公債。
聯準會將繼續維持低利環境
緊接而來的第四波量化寬鬆,時間點或許已接近美國下一屆的總統大選,屆時,因應在野共和黨的強力挑戰,執政的民主黨或許得施行減稅政策。而歐巴馬政府為了補足稅收缺口,又必須靠聯準會的財政赤字貨幣化來達到目的。簡單的說,聯準會又要印鈔票,再次撒出大量貨幣。
不過,在魯比尼眼裡看來,美國對於經濟刺激效果一定無法滿足,所以會再搬出第五波的寬鬆政策。
「QE5會是什麼情況呢?我想,政府可能會仿效一九五○年代的作法,直接對市場『承諾』美國國庫券的利率。」他預估,聯準會將「昭告天下」,會把十年期國庫券的利率鎖定在一%,一旦超過,聯準會就會出手買到它跌回一%,以維持市場低利環境。
如果局勢演變真如魯比尼的預期,那麼,二次量化寬鬆的確像是美國經濟的第一劑嗎啡針,它將讓美國對「寬鬆」成癮,只怕供藥一斷,又將顯露出經濟醜陋的原形。
為什麼美國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頒布量化寬鬆政策?魯比尼日前接受專訪時指出,美國之所以持續採取這樣的手段,主要原因是量化寬鬆對於刺激實質經濟的效能不足,事實上,魯比尼認為聯準會根本是搞錯了救經濟的方向。「依我看,重點應該放在『成長』才對吧!」
針對「寬鬆」與「成長」的關聯性,柏南克的腦袋裡自然有一幅完整的「連結圖」。他在投書《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文章中舉例,正因為寬鬆的貨幣環境促成低利率水準,才會有更多人買得起房子,會有更多人能用房屋再融資而刺激消費,企業也會願意進行投資,改善失業率。
一言以蔽之,柏南克的想法裡,在聯準會宣示「繼續印鈔」、「繼續低利」之後,美國經濟的「正向循環」將正式啟動...
《今周刊》725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稀土戰爭/下一場全球經濟危機
◎封面故事:電視生態沉淪下的文化大危機/電視亡國
◎焦點新聞:「電視教父」回憶「廣告教父」/王偉忠:孫大偉的創意改變了台灣
◎征服股海:QE2政策解讀篇》美狂印鈔票真能救經濟?/魯比尼:量化寬鬆有「成癮」危險
◎高科技:身分曖昧不明、軟硬體處於史前時代/社群網站PTT難成「台灣版臉書
◎焦點新聞:當狀況外的市府遇上用力過猛的廠商/誰該為花博「煙霧秀」負責?
◎話題人物:比鄭弘儀大膽、比李濤尖銳/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格倫貝克一張嘴 撼動整個歐巴馬王國
◎兩岸風雲:麥當勞要往中國內陸發展 得先問它/鄉村基把中式速食賣上紐約交易所
◎征服股海:連中華電這隻大象都開始跳舞飆漲/熱錢入侵下 台股選標的有新法則
◎彭博商業周刊:助歐巴馬當上總統 幫共和黨贏得期中大選/歐巴馬的敵人與恩人
【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723期;訂閱今周刊電子雜誌
(轉貼)美「狂印鈔票」 中國將藉 G 廿關切
2010/11/11 23:53 推薦0
美「狂印鈔票」 中國將藉G20關切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10.11.11 12:04 am
胡錦濤
新華社
G20高峰會11、12日在南韓首都首爾舉行,會談前夕,由於匯率緊張情勢、全球經濟失衡以及美國採取激進貨幣寬鬆政策,形成了一股不祥氣氛。從柏林到北京,都對美國購買6000億美元公債的計畫感到不安。
2008年金融危機讓G20的影響力超越G7,成為鞏固全球經濟發展、加強金融改革的重要機制,這次雖然先進和新興經濟體都熱衷於展現合作精神,有關匯率與貿易失衡的爭議,勢必成為G20這兩大壁壘的爭執焦點。
在會議登場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 (FED)計畫在8個月內購買6000億公債的以提振經濟的計畫,有如「狂印鈔票」,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不滿,挑起「匯率戰爭」的火藥味。
出口導向的國家擔心龐大的美元流入他們的市場,可能造成美元相對貶值,本幣升值而使出口受到影響。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已批評美國,未充分考慮新興經濟體所受到的衝擊,表示要和「美國財政官員好好談談」。
歐巴馬
美聯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更直指美國採取「中國式策略」,各國領袖都表示要在高峰會上向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關切」,但由歐巴馬日前在訪問印度時力挺寬鬆政策的談話來看,期中選舉遭到挫敗的歐巴馬也不敢輕言讓步。
除了匯率,全球經濟失衡也是重要議題,預料各國皆會同意,美國向世界其他國家購買出口品、貿易赤字不斷增加;世界各國則累積鉅額順差的時代已告終。
美國猛印鈔票、中國堅守匯率都是焦點。中國必須增加消費、減少儲蓄、降低對出口的仰賴、並強化貨幣。但中國的改革步調和速度都有待討論,美國的貨幣寬鬆政策使問題更複雜。
南韓總統李明博已表示,G20領袖在首爾高峰會期間,恐怕無法就改善全球貿易失衡的具體準則達成協議。首爾高峰會即使達成折衷協議,可能只是同意需要繼續協商。
【2010/11/10 聯合晚報】
中美成箭靶 G20恐難達共識
【中央社╱台北11日電】
2010.11.11 10:30 pm
為對抗資產泡沫與貿易保護主義,20國集團(G20)上月承諾設法解決匯率與貿易失衡,如今卻難以在這項基礎上達成共識。
加拿大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指出,他「沒有那麼確定」首爾峰會明天落幕前會達成協議。G20籌備委員會發言人Kim Yoon Kyung今天告訴記者,談判代表無論就匯率政策、還是導正貿易與資金流動失衡現象,都尚未化解歧異。
對世界兩大經濟體─美國與中國,誰該扛起更多責任去修正呈現扭曲的貿易與投資流通,與會代表看法分岐,也造成磋商進度遲緩。若無法化解這些歧見,資本管制恐會增加,並阻礙全球經濟復甦。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執行長阿克曼(Josef Ackermann)表示:「他們得處理這不確定性的根本起因,亦即這些失衡現象。這並非要追究到底是逆差國、還是順差國的責任─市場自然會決定誰處於順差、誰處於逆差─而是要創造一個足以找到適當平衡點的框架。」
G20財金首長上月集會,同意邁向「更市場導向的匯率機制」與「減少過度失衡」。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於隔週宣布,將挹注6000億美元以提振經濟成長,巴西、德國與中國紛紛表示此舉將導致美元貶值,助長熱錢流竄,增添資產泡沫風險。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今天在與南韓總統李明博(Lee Myung-Bak)共同出席一項記者會上表示:「美國能對全球經濟做出最重要的貢獻,便是繼續成長,因為我們持續位居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市場,也是其他所有國家成長的一大動力來源。」
歐巴馬隨後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G20峰會召開前夕,中國宣布8月與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280億美元新高,使得批評中國刻意壓低人民幣匯率的聲浪高漲。
美財長蓋特納(Timothy F. Geithner)上個月建議G20應考慮制定目標,以控制經常帳收支過度失衡的現象,不過卻遭到中國與德國的反對。為了達到經常帳項目收支數值化目標,包含中國在內的國家可能得讓他們的貨幣升值,使其出口產品更形昂貴。
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今天在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專欄中寫道,美國與中國目前都在刻意壓低匯價。
蓋特納則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有線電視公司(CNBC)專訪時回應:「我們永遠不會把壓低美元匯價當成獲取競爭優勢的工具。」
蓋特納8日表示人民幣應進一步升值,今天人民幣兌美元攀抵17年來最高價位,自6月以來累升3%。中國本週加快人民幣升值腳步,自8日以來升值幅度達0.7%,為2005年7月棄守緊盯美元政策以來最大3日升幅。
【2010/11/11 中央社】
人人為己 G20數字化綱領難喬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10.11.11 05:19 pm
G20峰會登場 樂施會鬧場盼重視貧窮議題 / 路透
南韓總統李明博上午在G20「企業高峰會」致詞,表示G20成員之間對經常帳失衡問題的立場仍多分歧,有待嚴肅討論。
歐新社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20國集團(G20)第五次高峰會今晚在南韓首爾揭幕,主題為「超越危機,共享成長」 (Shared Growth Beyond Crisis)。G20成員占全球經濟85%,希望本次峰會開啟一個全球合作的新紀元。
但危機期間打造的團結形象,現在已分裂為人人為己,各國追求適合本身復甦步調的貨幣和財經政策,在匯率和貿易失衡等問題上,G20成員彼此嫌隙尤深。
南韓總統李明博上午在G20高峰會的會前會「企業高峰會」表示,關於如何削減經常帳失衡,特別是要不要為為此問題設定「數字化綱領」,G20內部分歧仍大,有待討論。
削減經常帳失衡 分歧仍深
在首爾華克山莊舉行的企業峰會上,李明博表示,從10月的慶州G20財長會議以來,問題已有「些微進展」,當時各國同意不要貨幣競貶,但是關於如何削減經常帳失衡,「許多國家之間分歧仍深」。
他表示:「我想,(與會的G20領袖)將在今晚嚴肅討論這個議題」。他表示,領袖們將會支持「數字化綱領」這個概念。數字化意指一國的經常帳盈餘或赤字應設GDP比例上限。
李明博說,「領袖們目前仍然抱持彼此相反的看法,但他們終於還是會在某一點上找到共通之處」。他說,「在貨幣議題上,我們將會達成某種協議」。
G20領袖今天的活動包括數十場雙邊會晤,G20峰會正式開幕是當地晚間6時(台灣晚間7時)在南韓國立中央博物館舉行的歡迎晚宴,接著是12日一整天在COEX會展中心的會議。
幕後,峰會12日結束的聯合聲明要如何措詞,協商小組已忙碌第三天。李明博雖說領袖們會支持數字化綱領的概念,但將只是概念,可能不會有進一步細節。一位參與公報協商的G20官員說,「公報草案裡沒提數字,定稿裡也不會有」。
【2010/11/11 聯合晚報】
都是錢作怪!G20聚焦5議題
【聯合晚報╱路透】
2010.11.11 05:19 pm
G20峰會登場 樂施會鬧場盼重視貧窮議題 / 路透
G20高峰會今天登場,以下是預期的主要議題:
全球貿易失衡
消除出口富國和負債纍纍消費國之間的分歧,已成為20國峰會的基石。各國領導人已商定一個平衡的成長「框架」。金融危機期間,全球貿易大幅萎縮,經濟失衡縮小,但當復甦腳步穩定後,失衡問題又再度開始擴大。美國和中國之間的8月份貿易差距,更創下歷史新高。
貨幣議題
外匯匯率是經濟失衡辯論的核心焦點。美國和其他國家敦促中國讓人民幣匯率加速升值,同時譴責北京為獲得貿易優勢持續低估人民幣。但美國許多盟國將聯準會上周宣布第二波量化寬鬆視為削弱美元的手段,因而美國在推動這項議題上恐將面臨更艱困的局面。
在先前G20高峰會上,各國領袖曾為閉幕聲明是否提及中國持續低估人民幣一事計較,但目前為止,這項針對中國的情形尚未發生。
20國集團財長上月同意避免貨幣貶值競賽,20國領袖本周可能也會支持這項承諾。
金融監管
各國領袖將批准「新巴塞爾協議」(Basel Ⅲ),提高銀行資本的質和量。這是金融危機後的改革核心,也將同意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提案,加強對櫃檯買賣衍生商品市場的監管,並減少對信評機構的依賴。
然而,監管議程其餘部分不太可能出現重大進展。儘管G20支持FSB一系列廣泛的建議,以控管被評為「大到不能倒」的銀行,但由於在應否加徵資本附加費上存在分歧,顯示協議很可能會對具體措施著墨不多。
貿易
成長緩慢的先進經濟體都希望靠出口讓經濟健康發展,但這是在貨幣和失衡問題上造成緊張的根源。各國領袖可能會在避免保護主義和致力完成長期停滯的多哈(Doha)回合貿易談判問題上,同意做出廣泛的承諾。
對於東道主南韓來說,迫切議題將是獲得與美國之間的新自由貿易協定,但雙方對開放汽車進口標準仍有分歧。
外交
G20峰會展開之前,日本和中國兩個亞洲最大經濟體因為釣魚台的領土爭端引發緊張局勢;日本和俄羅斯的關係,也因為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造訪日俄之間有領土主權爭議的島嶼而結凍。
另外,中國利用稀土的壟斷地位在外交糾紛取得優勢,引起外界擔心。其他可以想得到的外交議題包括陷入僵局的北韓核子計畫談判,以及世界大國努力限制伊朗的核子活動。
【2010/11/11 聯合晚報】
對立取代合作 中美要「好好談談」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陳澄和、王麗娟/綜合報導】
2010.11.11 02:31 am
慈善團體「樂施會」成員十日在G廿高峰會舉行前夕,戴起與會領袖面具,高舉要求G廿領袖對抗貧窮的標語。
(法新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十日抵達南韓,準備出席G廿高峰會。美國最新的量化寬鬆政策,預料將導致美國成為會議箭靶。
(法新社)G廿高峰會十一、十二日在南韓首都首爾舉行,預料以往合作、團結的氛圍,將轉換成對立與劍拔弩張;匯率、全球經濟失衡、美國採取的量化寬鬆政策將成爭端焦點。
美國的狂印鈔票買公債決定,令國際不安,中國更表示要和美國官員「好好談談」。
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讓G廿凌駕G七,成為鞏固全球經濟發展、加強金融改革的重要機制,這次雖然先進和新興經濟體都熱中展現合作精神,有關匯率與貿易失衡的爭議,將成G廿這兩大壁壘的爭執重點。
美國聯準會購買六千億美元公債刺激經濟的量化寬鬆政策,迫使許多國家祭出對策,防止匯率激烈波動與升值。日本表示不會跟進美國的量化寬鬆措施,但可能擴大現有的五兆日圓(六百廿億美元)資產收購計畫;南韓則打算恢復對外國人持有的公債課稅百分之十四,防止熱錢湧入。
中國、德國等主要出口國家認為聯準會的行動將引導美元貶值,讓美國商品獲得不公平的價格競爭優勢,泰國、印尼、巴西則擔心美元熱錢湧入尋找高報酬標的,導致本國貨幣升值壓縮出口,還會在股市與其他資產形成泡沫。
各國領袖都表示要在高峰會上向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關切」;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認為美國並未顧慮到對新興經濟體的衝擊,表示要和「美國財政官員好好談談」;德國財長更痛斥美國的印鈔票救經濟計畫。
全球經濟失衡也是峰會的重要議題。截至九日,與會各國對全球經濟失衡仍無共識,南韓G廿峰會發言人金倫敬表示,G廿副財長九日於會中仍是各執立場。
【2010/11/11 聯合報】
公報草案搶先曝光/避免競貶 市場決定匯率
【經濟日報╱編譯何信彰/綜合外電】
2010.11.11 08:20 am
20國集團(G20)領袖高峰會的公報草案10日曝光,與會領袖將重申會逐步讓匯率交由市場決定;消息來源透露,G20不會就經常帳餘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設限;金融時報則說G20將以較嚴格的標準監管跨國銀行。
據道瓊社取得的公報草案表示:「我們將邁向以市場決定為主的匯率體系,並提升匯率彈性以反映內在的經濟基本面。」這點與20國財長10月底在南韓發表的公報一致。
然而,起草20國領袖高峰會的官員,仍未決定要怎樣來討論外匯干預。公報草案說,G20將「避免競貶」,這和財長公報如出一轍,但這次的草案特別把「競貶」加上引號。
路透社報導,一位參與協商的G20官員透露,G20會後聲明將提到各國應有「彈性的匯率措施」,不會點明中國人民幣等個別貨幣。
這位官員還說,峰會在12日會後發布的最終聲明,將不會有任何的數字目標,包括經常帳失衡在內。這位官員說:「草案公報中不會有什麼大的數字,最終版公報中也不會有。」
這位官員說,協商過程中曾討論要對外部失衡列出準則,不過公報中不會有相關細節。
對於美國考慮限制經常帳失衡一事,德國和其他幾國已明白表示反對。
【2010/11/11 經濟日報】
東道主南韓 宣示經濟地位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報導】
2010.11.11 02:31 am
此次的廿國集團(G廿)高峰會,將成為南韓崛起的展示櫥窗。紐約時報報導,人稱「推土機」的南韓總統李明博將向國人與世人說明,南韓已成世界的中心國家。處處撙節的南韓為了這次兩天的高峰會砸下大錢,花費超過八億六千萬美元(約台幣兩百六十億元)。
G廿宣布高峰會將由南韓任東道主時,李明博即說,峰會前南韓的國際地位是被動、分量不足,如今國際討論問題已無法將南韓排除在外,南韓已從亞洲外圍國家晉入世界中心。
南韓是亞洲第一個舉辦G廿峰會的國家,也是第一個非七大工業國(G七)的主辦國。南韓同時是「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中,率先從援助接受國變身提供國的國家。南韓一度比北韓還窮,現今則號稱是全球第十三大經濟體;此次在全球金融風暴後的經濟衰退中,南韓復甦速度遠比其他任何已開發國家更快。
南韓一度因一九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被迫接受紓困而大感尷尬,G廿成為南韓重返世界經濟的里程碑。
【2010/11/11 聯合報】
佐立克:新興國熱錢 不能全怪QE2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10.11.11 08:20 am
世銀總裁佐立克。
(路透)
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表示,各界過度渲染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對新興市場的疑慮,只要成長速度不同,資金自然會流入高成長區域。他也預測目前的匯率緊張情勢仍將持續,但最終會出現新的貨幣體制,不過他否認支持重返金本位制。
佐立克10日在新加坡記者會上表示,對熱錢的疑慮被誇大了,就算沒量化寬鬆政策,只要經濟發展速度不同,資金自然流入成長較快的新興市場。
在20國集團(G20)領袖舉行高峰會前夕,佐立克呼籲各國重心放在「成長」,「如果全球經濟正常成長,調整匯率就簡單的多。如果全球仍和低成長搏鬥,或前景充滿疑慮,要調整匯率就比較困難,因為大家只看到眼前的小利,而不把餅做大。」
佐立克也警告,保護主義恐怕會隨著匯率緊張持續升高,「匯率緊張的情形確實存在,若未妥善處理,可能激發保護主義,這是我一直試圖阻止的情況。」
他還說,「不論大家承認與否,我們正朝向布列敦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第三版前進。」他指的是一套新的貨幣制度。佐立克認為,在這套新制度下,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都將成為準備貨幣。待人民幣國際化且朝開放資本帳時,也將納入準備貨幣之列。
佐立克日前投書倫敦金融時報,表示G20領袖在改革全球貨幣體制時,應考慮用黃金做為市場預期通膨、通縮和貨幣未來價值時的國際參考基準。
他10日在新加坡表示,黃金是「房間裡的黃色大象」,是眾所周知但卻故意被忽略、不去討論的問題。「因為此時市場信心低落,黃金便成為另類貨幣資產。決策者應該要考慮把黃金當成一種指標,以了解市場對政策的看法。」他也澄清,不支持重返金本位制,「我不相信我們可以重返固定匯率制度,因此我不相信我們可以重返金本位制。國際貨幣市場的未來充滿變數,我們有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2010/11/11 經濟日報】
歐巴馬:各國應導正進出口失衡
【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2010.11.11 02:31 am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國集團(G20)高峰會前夕發表公開信呼籲,各國要盡一己之力導正進出口失衡問題,他強調美元走勢及全球經濟取決於美國的復甦。
歐巴馬敦請各國捐棄歧見,盡力提振經濟成長。他說:「當所有國家都奉獻己力--新興國家不輸給先進國家,出超國不輸給入超國--我們就都能受惠於較高的經濟成長。」
他認為「美國對全球經濟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達成可創造工作、提高收入及增加支出的強勁復甦。」
面對其他G20國家重砲抨擊華府以美元貶值來追求繁榮,他說:「美元走勢最終取決於美國經濟的基礎實力。」
歐巴馬呼籲G20領袖支持各國財長上月採取的立場,反對貨幣「競爭性貶值」,以及貿易出超國和入超國間「過度失衡」。
他建議G20委任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監管上述議題。他說:「如果我們團結合作,在危機發生前夕,避免會危及全球經濟發展的貿易失衡現象,就能強化全球復甦。」
【2010/11/11 經濟日報】
觀察站/美國不放手 全球都沒轍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特稿】
2010.11.11 12:04 am
美國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 (QE2)再次引爆全球黃金、石油、原物料商品全面飆漲,也讓疲於奔命的各國央行只能在有限工具下「盡點人事」,但隨著中國人行近日大手筆強勢拉升人民幣的舉動,及亞洲主要國家紛紛抗議表態下,不排除明日登場的20大工業國家G20高峰會上,各國將向美國施壓,要求減緩QE2的釋金印鈔,以化解全球各國面臨通膨泡沫化和貨幣大戰危機。
就在上周五美國宣布第二輪量化寬鬆後,新一波的全球危機似乎「再次翻版」,歐債危機再起,歐元續貶。而貨幣大戰逼升人民幣升值大秀,此次竟是由中國人行領銜主導,讓人民幣在短短幾天內狂升至6.6345元的匯改以來新高。
這種原本是人行抵死阻升的匯價,竟在G20高峰會前輕易叩關,看得出為了聯合G19對抗G1的美國,中國這回可真是破釜沈舟,以退為進,擬以人民幣的大幅升值,換美國減緩印鈔釋金帶來的全球膨膨、資產泡沫等重大危害。
雖然先前為打擊熱錢,巴西央行率先啟動了「熱錢稅」並連續拉高稅率,但結果熱錢照樣源源流入巴西等新興市場,就連泰國的資本利得稅,也一樣未見具體阻擋熱錢,甚至台灣連熱錢稅都不想提,因為根本緩不濟急、不見功效,中國人行甚至考慮以升息、緊縮貨幣對抗熱錢帶來的通膨壓力。
這些動作說明各國央行再厲害,也阻擋不了美國一波又一波的印鈔熱錢,說破了,真正解救各國央行、減緩新一波通膨危機的「特效藥」,也只有「請」美國行行好、減少釋金數量,也因此能否在G20高峰會上形成共識,成了目前全世界唯一的希望。
【2010/11/10 聯合晚報】
(轉貼)美國印鈔救市 全球央行頭大
2010/10/13 18:34 推薦0
歐洲債信危機又起
2010-11-09 工商時報 【記者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放大
表為歐元兌美元走勢。(資料來源:路透社、繪圖:張瓊丹)
歐洲主權債信危機再起,美國與中國可能已就匯率與量化寬鬆等爭議達成某種默契,促使美元匯價周一展現近來難得一見的漲勢,全面勁揚,兌歐元匯價一度回升突破1.39美元,兌亞洲貨幣也告走揚。
專家指出,歐洲債務危機將使得歐元持續下跌,而本周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也將抑制熱錢炒作亞洲貨幣的意願,美元短期內可望呈漲多跌少的局面。
愛爾蘭的財政赤字問題愈演愈烈,儘管政府宣布將擴大削減赤字,然而投資人仍是擔心政府可能難以達成目標,致使愛爾蘭公債與德國間的利差益發擴大,顯示投資人購買愛爾蘭公債意願低落。周一歐盟官員至愛爾蘭商談該國削減赤字計畫,而市場則是盛傳歐盟對愛爾蘭進行紓困可能勢在必行。
愛爾蘭的問題波及歐元區其他外圍國家,如葡萄牙,投資人擔心這些國家也和愛爾蘭一樣,儘管有野心勃勃的削減赤字計畫,然而卻是無力執行。
受此影響,歐元自上周五即告疲軟,美元周一已從本月4日的10個月低點1.4283美元一路挺升1.392美元。瑞士銀行表示,歐洲債務危機再起,可能會重創投資人對歐元信心,未來3到6個月內美元可能會升至1.3到1.25美元。
在此同時,美元兌亞洲貨幣匯價周一也是全面走升。根據彭博社周一指出,美國財長蓋特納對於在G20高峰會上,追求為經常帳差額訂定數值化目標的態度已經有所軟化,蓋特納日前說,要在G20高峰會達成此一數值化目標是一不切實際的想法。接著中國大陸副財長王軍則是回應聯準會收購資產可望大大促進全球經濟成長。
這樣的情況耐人尋味,引發市場臆測美中之間已就人民幣匯率與量化寬鬆政策的爭議已取得某種默契,即是美國不再堅持要把經常帳差額在佔國內生產毛額4%的目標之內,以交換中國降低對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批評聲浪。此一發展可能促使亞洲貨幣近日的漲壓有所減弱。
受此影響,加上市場擔心亞洲新興國家將進一步採取資本管制措施,美元兌亞洲貨幣匯價周一挺升,兌韓元匯價升至1115.6韓元。不過市場人士指出,周一有多個亞洲國家進場干預,包括南韓與菲律賓。
美元跌 避險夯 金價東山再起
【中央社╱台北25日電】
2010.10.25 11:06 pm
因美元走軟推升投資人購置貴金屬避險保值的需求,金價從7月以來最大週線跌幅反攻。白銀、白金也紛漲。
台北時間上午11點29分,黃金現貨上揚0.81%後報每盎司1339.15美元。黃金價格上週挫跌2.9%,為7月2日截止期間以來最大單週損失。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黃金期貨攀升1.07%後報每盎司1339.30美元。
首爾Korea Exchange Bank Futures Co.資深交易員Hwang Il Doo表示:「G20財長會議決定遏止所謂的貨幣戰爭,並將匯率交由市場決定,看來都是美元的利空因素。」他認為:「市場預期美國將進一步量化寬鬆,造成美元走跌。對黃金而言是一項利多。」
G20財長與央行總裁會議在23日於南韓落幕。因各國自貶貨幣刺激成長的貿易戰迫在眉睫,會中G20成員國為平息憂慮達成共識,將遏止「貨幣競貶」並讓市場操控匯率。
追蹤美元兌歐元、日圓等6種貨幣表現的指標—美元指數(Dollar Index)下挫0.5%後報77.077點。
黃金直到上週之前已連漲5週,受惠市場預測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可能擴大寬鬆貨幣政策,造成美元下貶。金價走向通常與美元相反。
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td.駐墨爾本分析師Mark Pervan和Natalie Robertson今天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貴金屬市場正將注意力轉往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FOMC)下週會議,並「翹首盼望聯準會將宣佈量化寬鬆措施。
聯準會主席柏南奇(Ben S. Bernanke)曾表示因通膨過低、失業率又過高,可能授權更多的資產收購。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將在11月2日、3日集會。
在各國央行維持低利率、各國政府砸錢數以兆計只求刺激成長之下,金價今年計漲22%,目前正攻向第10年連漲,為至少自1920年以來最長的連勝紀錄。金價表現已經超越全球股票、政府債券和多數的工業金屬,促進交易所黃金相關產品的空前投資。
白銀現貨繼上週挫跌4.3%、創下9週來首度週線收跌之後,台北時間今天上午11時28分上揚0.84%,報每盎司23.483美元。白銀在10月14日曾以每盎司24.92美元寫下30年來高點紀錄。
白金上揚0.6%,報每盎司1688.875美元。鈀金上揚1.39%,報每盎司600美元。鈀金在10月14日也以每盎司605.13美元創9年來最高紀錄。
【2010/10/25 中央社】
立院:豪宅大車應徵奢侈稅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2010.10.13 09:29 pm
奢侈稅是否課徵,備受各界關注。立法院法制局今天提出報告建議,豪宅可加徵150%到200%的地價稅與房屋稅,3000cc以上汽車可根據不同級距加課牌照稅。
有關奢侈稅等議題,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表示,若損耗能源到一定程度,或花費社會資本很高、買的商品昂貴得不得了,只要國會支持,社會取得一定共識,「我不排除」。財政部也表示,正積極研議奢侈稅、房屋稅、地價稅、所得稅等相關規定,將在各界形成共識後,於適當時機推動。
立法院法制局今天提出「從外國立法例談我國課徵奢侈稅之可能性與相關修法方向研析」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應先對奢侈品有明確定義,消費必須要具有明確的炫耀性,並依國民生活習慣而定。
報告列出幾種常見的奢侈品,包括豪宅、排氣量大汽機車、遊艇與飛機。對此,法制局建議修改土地稅法、貨物稅條例使用牌照稅法,針對豪宅加徵150%到200%地價稅與房屋稅;3000cc以上汽車可按不同級距,加徵50%、75%、100%、150%等牌照稅。
法制局建議,針對5噸以上飛機,課徵新台幣1萬6380元到4萬320元牌照稅,5噸以下課徵9900元到1萬7550元牌照稅。
至於珠寶、金飾、手錶,法制局認為不需修法,行政院可在現行營業稅法5%到10%範圍內自行調整。對於特殊消費行為,法制局建議地方政府可依娛樂稅法,針對電影、演唱會等調整稅率。
法制局也提醒,為降低加稅的反彈,增稅除應配合修法,也應先與民眾充分溝通宣導,而非無預警放風向球,才能更容易使國人能接受。
【2010/10/13 中央社】
美國印鈔救市 全球央行頭大
‧聯合理財網 2010/10/13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特稿】
就在亞洲各國忙於應付美國印鈔,引發源源不絕熱錢的防堵政策下,美國聯準會預告可能展開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讓原本重挫百餘點的美股全面翻紅、國際美元轉弱,迫使回貶一天的亞洲貨幣全面回升,泰國、韓國央行近期採取的積進管制熱錢動作,效果大打折扣,也讓台灣財政部研擬課徵熱錢稅,究能發揮多大效果,令人憂心。
事實上,美國量化寬鬆造成全球資金大泛濫,而新興國家、亞洲國家更是首當其衝成了受害國,就算巴西央行針對外資採取資本利得稅大幅提高一倍至4%、泰國央行宣布開徵熱錢15%債券稅,連菲律賓、印度、台灣也都透露不排除跟進,甚至韓國央行更是直接進行金檢、要求原幣匯入等管制也都無法遏止一波波熱錢持續流入亞洲市場,也無怪乎中國外匯管理局驚覺事態嚴重,撂下重話強調「人民幣匯改不等於升值」,將採取必要的管控熱錢手段。
央行總裁彭淮南雖在此次熱錢防衛上,已經利用了最邊際效益,以最省的子彈有效地防守台幣在此波亞幣升值中,相對穩定。但從泰國、巴西等國家採取的熱錢債券稅率,其效果似乎有限,因為只要市場有價差、有預期,熱錢就不會在意少少的4%或15%的資本利得稅。
因此,面對這一波熱錢來勢洶洶,真正的導火線還是來自「中、美匯率大戰」,從美國一連串的對人民幣升值施壓、及近日更不時釋放出聯準會可望再展開第二波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國不停止「印鈔」、全球熱錢就不可能停止作怪,換言之,市場間也高度懷疑美國不斷地印鈔,多少也拌隨著「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間接促成亞洲貨幣全面跟進升值,「以鄰為壑」將美國內部製造出來的禍端、移轉到亞洲市場,以分散歐、美貪婪的貨幣摃捍操作引爆的金融風暴苦果,看來這場對抗國際熱錢的大戰,除非中國人行拿出更強大的抵制動作,阻止美國不斷升值炒作和印鈔動作,否則不管是泰國、巴西、或是台灣相以制定「熱錢稅」打熱錢,可能都將是無功而返。
因此,想打熱錢、阻升亞洲貨幣,中國對人民幣的強勢匯率態度,及對美國施壓的回擊,或許才是這波熱錢泛濫引發亞洲貨幣狂升的真正解決核心。
立院:豪宅大車應徵奢侈稅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2010.10.13 09:29 pm
奢侈稅是否課徵,備受各界關注。立法院法制局今天提出報告建議,豪宅可加徵150%到200%的地價稅與房屋稅,3000cc以上汽車可根據不同級距加課牌照稅。
有關奢侈稅等議題,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表示,若損耗能源到一定程度,或花費社會資本很高、買的商品昂貴得不得了,只要國會支持,社會取得一定共識,「我不排除」。財政部也表示,正積極研議奢侈稅、房屋稅、地價稅、所得稅等相關規定,將在各界形成共識後,於適當時機推動。
立法院法制局今天提出「從外國立法例談我國課徵奢侈稅之可能性與相關修法方向研析」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應先對奢侈品有明確定義,消費必須要具有明確的炫耀性,並依國民生活習慣而定。
報告列出幾種常見的奢侈品,包括豪宅、排氣量大汽機車、遊艇與飛機。對此,法制局建議修改土地稅法、貨物稅條例使用牌照稅法,針對豪宅加徵150%到200%地價稅與房屋稅;3000cc以上汽車可按不同級距,加徵50%、75%、100%、150%等牌照稅。
法制局建議,針對5噸以上飛機,課徵新台幣1萬6380元到4萬320元牌照稅,5噸以下課徵9900元到1萬7550元牌照稅。
至於珠寶、金飾、手錶,法制局認為不需修法,行政院可在現行營業稅法5%到10%範圍內自行調整。對於特殊消費行為,法制局建議地方政府可依娛樂稅法,針對電影、演唱會等調整稅率。
法制局也提醒,為降低加稅的反彈,增稅除應配合修法,也應先與民眾充分溝通宣導,而非無預警放風向球,才能更容易使國人能接受。
【2010/10/13 中央社】
本文於 2010/11/09 20:40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