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梅峰臺中市長政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經濟財稅資料】(轉貼)
2004/11/19 04:50 瀏覽94,536|回應293推薦2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boxer
Vi

分遺產 配偶們只算一分

幾年前,有個財團大亨過世,他的大公子來找我,說他父親在外面有兩個女人,各生了兩個孩子,加上家中有母親和三個子女,遺產總共要分成八分,他只能拿到八分之一。另外,因為有其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母親要依法行使夫妻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但二奶和三奶的小孩不同意,還鬧上法院。

我問大公子,他的父親有二房、三房的事情已經持續多久?有無公開?從他口中得知,這是民國74年6月4日以前的事,依當時的法律,結婚只要有公開儀式,重婚仍屬有效。

不過,依民法舊法,元配是利害關係人,擁有撤銷權。只是,元配當時並沒有這樣做,因此二房、三房也變成了合法的配偶。在計算遺產時,不論大房、二房、三房怎麼搶著分遺產,「所有的合法配偶」只能算一分。

因此,這個例子中,遺產的確必須分成八分,但是元配原本可以分到的八分之一要再除以三,分給二房和三房。若是行使夫妻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先拿到二分之一的遺產,也要除以三。

所以,我勸他們不要打官司,和解為上策;他們照做,事情圓滿解決了。

不過,重婚若發生在74年6月5日以後,由於民法(第988條、第992條)已經修改,規定不能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原則上重婚無效,所以也談不上撤不撤銷的問題,對現代女性來說更有保障。

其實,很多人離婚時,證人根本不知道是誰要離婚,就隨便蓋章,離婚是無效的。如果再婚,可是另一方卻反悔,提起「確認婚姻有效之訴」贏了,就會變成兩個婚姻同時存在。

91年之前,重婚的第三人若是善意而且也不知對方的前一個婚姻依然有效,兩個婚姻就都是有效的。這時候,原來的配偶並沒有撤銷權,但重婚關係的另一方可以請求離婚。如果有兩個有效的婚姻,繼承時仍然會出現「多個配偶」的狀況題。

夫妻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在91年修法後,已經變成配偶的專屬權,不得讓與、也不能繼承。這樣也有缺點。舉例說,先生拋妻棄子離家出走,導致夫妻離婚,前妻才正打算請求,官司還沒打完,卻因為太鬱卒而過世了,但子女卻不能代她繼續請求。

另外,不少知名的財團創辦人都有二個以上的配偶;有些細姨比較強勢,先生年老之際,也會把不少財產登記細姨那兒,但因為差額請求權有專屬性,大房所生的兒子雖然是繼承人,也苦於不能向財產較多的細姨請求。

現在,立法院正推動把差額請求權改為非具專屬性(已一讀通過),未來法條一旦通過,74年以前結婚的合法配偶,包括細姨,若發生上面的情況,繼承人就可以反過來行使差額請求權了。(會計師全聯會理事長、勤實佳會計師事務所、房屋仲介、外牆更新公司負責人林敏弘口述,記者徐谷楨採訪整理)

【2007/01/31 經濟日報】

夫妻財產 法律規定有玄機

我有一個朋友,只有高中畢業,在公司當採購,「油水」頗多,開的是積架跑車,但他怕外人知道,很多財產都以太太的名字買。有次,他來聽我演講。我提到一個故事:有個大男人每次喝酒回家,都裝成醉茫茫,直接倒在床上,由太太脫鞋脫襪,還幫雙腳泡熱水,舒服得不得了。朋友心喜,回家後也如法炮製。

我朋友覺得我演講很有趣,也鼓勵他太太去聽我演講。果真,他太太來聽我談一場有關夫妻財產的題目,那時是85年底。我說,74年6月4日前結婚的老夫老妻,在那一天以前取得的財產,先生名下的財產當然是先生的,但太太名下的財產也是先生的,不過,民法(親屬編施行法)在85年修改,若是登記在太太名下的不動產,先生必須在86年9月26日主張是他的,否則就歸屬太太所有。

我提醒在場婦女:「在這個時間之前,妳們應該對先生更溫柔,等9月27日就過關了!」同時,我也吩咐在場男性:「到時候,千萬記得要主張太太的不動產是自己的啊。」

因此,那朋友的太太「忍」到9月26日。當天午夜,朋友打電話給我,直說太太的行為很奇怪,以前都會高興地幫他開門,服侍他卸下鞋、襪,幫他準備泡腳水,但今天卻故意用熱水燙他的腳,還不讓他進房門;而且,房門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本夫某某某經常酗酒,逾時歸家,本應開除夫籍,姑念多年夫妻感情,僅留家察看,以儆效尤。」

看看牆上的時間,已過午夜12點,日期是9月27日,我告訴朋友,什麼也來不及了。跟他一聊,我才知道,原來那天他沒來聽我講夫妻財產。

後來,這對夫妻因故不和。朋友很沮喪地來找我,我只好「死馬當活馬醫」。我請他查出太太名下的股票價值,共計三、四千萬,便接著找他太太「曉以大義」。我說,依法論法,「不動產」是太太的沒錯,但在74年6月4日以前登記在太太名下的「股票」(不是繼承或無償取得的),屬於「動產」,可就是先生的了;而且,就算想要把股票過戶,她先生也可以聲請假扣押。我順勢當和事佬,他們終於達成和解。

上面的例子和平收場當然是很好,可是,就女性的立場來看,85年的修法,雖然把「你的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情況,把不動產的部分改為「你的是你的,但我的還是我的」,但是股票等動產部分還存在不公平的情形,很多太太的動產,因為沒法證明是自己的原有財產,只能被認定為先生所有。此外,婚後在74年6月4日以前取得的財產,也不能作為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的標的。

幸好,去(95)年12月司法院大法官第620號解釋,把這個限制打破了,不管是74年6月4日之前或之後取得的財產,都在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計算範圍。可是,婚後在74年6月4日以前取得的動產,仍然有「太太的是先生的」問題。這個部分,必須留待將來修正親屬法來解決。(會計師全聯會理事長、勤實佳會計師事務所、房屋仲介、外牆更新公司負責人林敏弘口述,記者徐谷楨採訪整理)

【2007/01/24 經濟日報】

2005.12.22  中國時報


尋找真正經濟學家
吳惠林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丁學良在十月廿六日發表(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五個)一文,引起華人世界一片譁然。輿論關切層面有數個,但重點應在「合格的」定義和標準是什麼?

丁學良在接受專訪說,「國際上有十三種不同的方法比較經濟學系和經濟學家,其中的核心是對研究成果進行評介。這是經濟學界內部由不同的專家小組,用不同的方法論研究出的評價體系。目前國際公認的方法是,對專業的經濟學學術期刊進行排名,然後依據在不同等級的期刊上發表文章的數量進行評價。」

不過,這種所謂「科學、客觀量化」的標準縱使能界定「合格」的門檻,但這種「合格的經濟學家」是否能稱為「真正的經濟學家」呢?這不禁讓我想起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廿三日去世的夏道平先生,這位一生致力於台灣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的先驅者。

在一九八九年三月寫就的〈經濟學家的思路〉這篇文章中,夏先生指出,就人文社會學科在二十世紀所扮演的角色講,經濟學最為突出,但經濟學家卻被一般人士「褒貶」兩極化。夏先生有感而發,乃就思想言論的底蘊,將統統被稱為經濟學家的那群人分為三類,一是真的經濟學家,二是經濟工程師,三是特定經濟利益發言人。這三類人都同樣在使用經濟學的一些名詞、術語,和某些模型,但其間的差別甚大。

「特定經濟利益發言人」不必多加解說,這類人物大多是受僱於別人或某一集團,而為那人或那一集團的經濟利益辯護,夏先生覺得這些人每每把內心的真正企圖偽裝在富國利民的宏論中,藉以在輿論界造勢。「經濟工程師」是把公共經濟事務的處理當作一項工程來做,輕視了公共經濟事務是千千萬萬的行為人,形形種種的主觀意志表象。現實社會中這一類居多,夏先生認為即便是諾貝爾獎得主,有的充其量只可說是頂尖級的經濟工程師,而丁學良所引用的衡量標準也最適用於這類人物。

至於「真正的經濟學家」,夏先生認為必須具有經濟學家的思路。他分成七點談走向此種思路的一個大方向:一是應了解「人」與生物學或動物學家心目中的不一樣,重要的是「人」具有異於禽獸的意志、理念和邏輯思考;二是人的欲望滿足受外在種種限制,不得不有所選擇,但力求自由選擇;三是人在爭取自由過程中不能妨害別人的自由,在互動中形成分工合作;四是人類社會的形成和擴大,是由於人的自覺行為之互動,不是靠一個人或少數人的設計、規畫、指揮或命令而組織成的所謂「團隊」行為;五是「非團隊」行為是分工合作社會所賴以達成、擴大的基礎,是「無形手」(指市場)的作用,是「長成的社會秩序」;六是有形手(指政府)不應牽制或阻礙「無形手」運作,只能為其去礙;七是自由市場和政府間的關係是後者對於前者的運作,只可維護或給予便利,不得有干擾。

這七點看似稀鬆平常,但要深入其底蘊可說很不簡單,尤其在「自私自利」普及、求名求利當道,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被視為常態的當今社會,能堅持走這條路者恐怕極為稀少,但這種人物卻正是現時世界最需要的。這就讓我們更加懷念已過世十年的夏道平先生!(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後記:小弟抽換主題文章,前三位推薦者不知,很抱歉!



本文於 2007/08/26 02:58 修改第 1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82159
 回應文章 頁/共3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學者悲觀╱經濟二次衰退 機率非常高
2010/05/28 03:10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希臘的現代啟示錄

‧THE ECONOMIST 2010/05/27
希臘危機,或更恰當地說,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看起來已經有失控的危險。繼葡萄牙和希臘之後,西班牙的債信被降級,而義大利也令人擔憂。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希臘的債務危機正在蔓延中。歐洲需要大膽、廣泛的解決方案-而且要快

希臘危機,或更恰當地說,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看起來已經有失控的危險。繼葡萄牙和希臘之後,西班牙的債信被降級,而義大利也令人擔憂。歐洲股市下跌,歐元兌美元已跌到一年來的最低點。

雖然僅佔歐元區2.6%的GDP,但希臘危機所發出的三項警訊卻遠遠超越其國界。

首先是經濟方面。希臘已成為政府債務的象徵。財政緊縮和缺乏出口實力使它無法擺脫困境;位於歐元區內,它也沒有貶值的空間。而民眾也不願忍受薪資和福利的縮減。

葡萄牙有高預算赤字,且長期無競爭力;西班牙的債務較低,但似乎無法調整其經濟狀況;義大利也有沈重的負債。而非歐元區的英國已經讓它的貨幣貶值,但它的預算赤字也令人不安。

其次是政治上。希臘的重建是必然的。我們推測他們將很快地提出一項450億歐元的計劃,以應付希臘即將到期的債務,並爭取時間重新安排還款,為其他脆弱的經濟體展開早該做的結構性改革。

一直以來,德國試圖支持希臘,但選民並不支持。而德國總理梅克爾因擔心在5月9日的選舉前得罪選民,故未向選民解釋支持希臘對德國的利益何在。

現在,醞釀救市計劃已攀升到1000億歐元以上,因為已經沒有私人的資金願意投入。歐洲政府猶豫愈久,就愈多人對救援希臘的承諾產生懷疑。每次政客怪罪投機客,投資人就會想,他們到底了不了解事情有多糟糕?

政治和經濟上的失敗導致危機的擴散。投資人對主權債的恐慌蔓延,可能使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企業及銀被摒於全球資金市場之外;歐洲銀行間的市場交易也可能失靈。就連英國也可能遭殃,尤其如果它5月6日的選舉情況不明。

因此,有必要在希臘和其他搖搖欲墜的國家間設置一道堅實的防火牆。歐洲決策者優先要做的就是如同政府對銀行所做的:在危機發生前就要說服投資人,他們將會動用一切必要的資源。

※活動》歡慶獨家上架,答題可抽NEWSWEEK辦公小物!

【本文譯自《THE ECONOMIST》MAY01-07/2010,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美今年首季經濟成長3%

【中央社╱華盛頓27日專電】
2010.05.27 11:57 pm

美國商業部今天公佈,今年首季經濟成長3%,比去年第4季的5.6%為低。

今年首季經濟成長未如預期。政府一個月前仍預估成長3.2%;市場專家則預期成長3.4%。

市場專家指出,3%的成長率在平常時期屬於健康數字,但在去年經濟大幅衰退的情況下,今年首季只成長3%,顯然不夠亮麗,也無法說服僱主開始僱用新員工。

今年前三個月,美國失業率都高達9.7%。4月份更攀升到9.9%。

專家指出,年經濟成長需達5%才能降低失業率1個百分點。依照今年前3個月的經濟表現,今年失業率恐將全年維持在9%以上高檔。

【2010/05/27 中央社】

美上週首申失業救濟人數下降

【聯合報╱記者傅依傑/即時報導】
2010.05.28 12:16 am

美勞工部27日上午公布,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1萬4千人,至46萬人,比經濟學家預期45萬5千人略多,反映美就業市場好轉,但復甦緩慢。

美申首失業救濟人數去年3月達65萬人高峰,隨後逐漸下降,今年4月中旬達48萬人。

【2010/05/27 聯合報】

美國房市轉強 待失業率滑落

【經濟日報╱記者黃俊苔/即時報導】
2010.05.27 08:25 pm

寶來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賴盈良指出,美國4月新屋銷售雖攀升至兩年高峰,但購屋補貼政策在4月底到期,使得5月以來美國貸款申請人數呈現下滑。最新數據已較前一周好轉,若能翻正將代表REITs長線投資價值浮現。

賴盈良說,失業率仍是重要進場訊號,有工作的人在目前房價偏低下,將會進場買房,失業率滑落對於房市將有實質支撐。

【2010/05/27 經濟日報】

2010-5-26

學者悲觀╱經濟二次衰退 機率非常高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歐債危機與南北韓爭端衝擊等利空相繼出現,全球經濟是否會出現「二次衰退」或「W型反轉」?中國科技大學商學院長董瑞斌表示,今年國內經濟高成長是因為去年景氣太差,加上這波景氣快速上揚,是各國政府救市奏效,但民間消費並沒有強勁成長,他預估,經濟復甦出現「W型反轉」的機率非常高。

當經濟衰退後,在很短時間內快速反彈,這種經濟復甦型態稱為「V型反轉」;若「V型反轉」後繼無力,景氣又再度走下坡,則稱為「W型反轉」。

「大家要慎防景氣出現W型反轉!」董瑞斌指出,從這波景氣復甦的結構來看,根本沒有太多樂觀的理由;他表示,現在看到全球景氣落底反彈,第一是各國政府砸下大筆預算救市,第二是企業財報好轉,讓很多人認為,景氣非常熱絡成長。

各國舉債救市 銀彈不繼

董瑞斌說,包括台灣在內的各國政府,為了因應金融海嘯,早就大舉舉債來救市,現在已經沒有子彈可以用,更面臨何時退場的問題。其次,企業財報好轉,是因為去年上半年太差,所以今年上半年數字很亮眼,而且,企業廠商去年沒下單,導致現在訂單全都出爐,但這樣的榮景,很快就會後繼無力。

董瑞斌表示,現在麻煩的是,國內外失業率同樣居高不下,這將嚴重阻礙民間消費的成長,若內需這塊沒有同步跟上來,經濟復甦成長勢必失去支撐力道。外需這塊也是,各國現在都自顧不暇,台灣若單想靠出口外銷來貢獻經濟成長率,是非常困難的。

對於歐洲債信危機與全球股市大跌,董瑞斌指出,短時間要處理不容易,加上這波景氣反彈的結構,本來就不是很健全;因此他預估,「國內今年進入下半年後,經濟成長率將快速下跌,季成長率甚至不排除零或負成長」。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也表示,雖然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超過兩位數,但截至目前為止,傳來的消息都是壞多於好,接下來,景氣實在很難有樂觀的理由,尤其是國際經濟情勢陷入高度渾沌不明,今年下半年經濟還有很大的變數與不確定性。

本文於 2010/05/28 03:28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90338
不解決老化問題 蕭條自然更嚴重(轉貼)民調:七成五日人認為十年後日更差
2010/05/24 00:44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全球新戰略物資─稀有金屬

‧ROMINTERNATIONAL 2010/05/23
要論及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經濟,就不能不論及稀有金屬。一般來說,我們把鐵以外的金屬稱作「鐵金屬」,而其中產量特別低,而且又是高科技設備不可或缺的金屬,再另外特稱為「稀有金屬」。


【前言】
從基本的觀念、過去新聞的動態解析,到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本書讓你清楚明白世界脈動,從此輕鬆看懂國際財經新聞,了解世界局勢!

高科技設備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屬

要論及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經濟,就不能不論及稀有金屬。一般來說,我們把鐵以外的金屬稱作「鐵金屬」,而其中產量特別低,而且又是高科技設備不可或缺的金屬,再另外特稱為「稀有金屬」。既然稱它們為「稀有」了,那就真的是既稀少,又珍貴。

哪些金屬會被歸類為稀有金屬?基本上依不同的國家或機構,可能會略有差異。但一般來說,大體上不脫是那些埋藏量本身就極少的金屬、需要高度技術與消耗龐大能源才能精煉得出來的金屬,或者是生產成本太高導致產量稀少的金屬等等。

在日本,被視為稀有金屬的元素總計有三十一種。其中包括了會用於製造眼鏡鏡框等的鈦、電鍍時會使用的鉻、胃部X光攝影時需要喝下去的鋇、被歸類為貴金屬的白金、運用於行動電話、數位相機,以及個人電腦等的鈹、運用於顯示器與電子材料等的鍶,還有運用於汽車車軸或螺栓等處的釩等等。

另外,稀有金屬還有另一種運用方式,便是在某種主要材料中加入某種稀有金屬,以強化主要材料的強度、耐熱性與耐摩耗性等性能表現。比方說在鐵中加入鈷以增加其強度與防鏽能力,就是這種實例。

稀有金屬現在已被廣泛運用在從家庭用品到主要產業、高科技等各種領域。而生產了許多高性能產品的日本,事實上稀有金屬的消費量就占了全世界二十五%!今後若是產品的性能愈來愈複雜,就會需要愈來愈多的稀有金屬。

處心積慮確保資源的日本

稀有金屬的問題點在於,資源的埋藏地非常有限,僅在某一小部分國家存在。而其中有許多種,是集中在中國、巴西、俄羅斯、哈薩克、澳洲、非洲等地。



比方說,要製造超導裝置不可或缺的鈮,巴西就占了全世界九成的產量。運用於高級切削工具的鎢,全球有九成產量集中在中國。而全世界能產出釩的,只有中國、俄羅斯,以及南非三個國家。

所以,稀有金屬交易完全是賣方市場,而產出國一旦碰上天災或政局不安等混亂情況,無法繼續安定供給的可能性就很高。只要價格高漲,對於想利用期貨交易賺一票的投資人來說,也就成為最好的投機標的了。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態發生,已有歐美國家設置了稀有金屬的儲備制度。而在石油危機中飽嚐了身為資源小國悲哀的日本,也不例外。畢竟再怎麼說,日本是百分之百仰賴稀有金屬輸入的國家。一九八三年以後,日本便針對鎳、鉻、鎢、鈷、鉬、錳、釩這七種稀有金屬,定下國家與民間合計應儲備有全國消費量六十天分量的目標。

不過,近幾年來由於稀有金屬價格高漲,無論是想增加儲備量,或增加儲備的種類,都有所困難。二○○七年九月錳價上揚時,日本便釋出了儲備的錳來因應。其背景,則是因為中國輸出量減少的緣故。經濟持續發展的中國,把原本拿來輸出的稀有金屬,轉來供應國內所需。

解決稀有金屬問題的王牌

中國、巴西、俄羅斯,以及印度這「金磚四國」,於近年成就了顯著的經濟成長。而有人說在那之後,將會是墨西哥、奈及利亞、埃及、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韓國、菲律賓、越南,以及印尼這十一個被稱為「新鑽十一國」的時代來臨。光這些國家的人口,加起來就有嚇壞人的四十億人;而要是這四十億人每人都開始購買行動電話、個人電腦、數位相機、液晶電視或電漿電視、油電混合動力車等等東西的話,顯而易見的,稀有金屬會更加嚴重不足。

在電子技術方面擁有過人的實力,但稀有金屬卻得仰賴外國的日本,今後有必要更致力於強化資源回收的措施。

幸運的是,日本存在著無數被稱為「都市礦山」的廢家電產品與廢車。從這些廢棄物中,除了能回收鐵跟銅之外,也能取得稀有金屬。這些廢棄物即使外表乍看之下像是垃圾,但其實是一座座的「寶山」。

日本對於從廢棄物中回收出金屬資源的技術能力相當高,故只要一旦對都市礦山的積極利用上了軌道,以金屬資源回收大國,甚至是以稀有金屬先進國的立場,在這領域中領先世界其他各國,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本文轉載ROM INTERNATIONAL新書《看懂世界經濟的第一本書》,由如果出版)

西班牙、義大利大砍赤字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2010.05.27 02:46 am

歐洲各國政府近日紛紛擬定作戰計畫,削減公共支出與薪資,並提高退休年齡和加稅,以降低預算赤字,並拉抬市場信心。

歐元區債信危機陰影籠罩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丹麥24日紛紛推出削減預算計畫,加入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的行列。這些國家被迫吞下「財政苦藥」,藉以證明對債務和赤字宣戰,希望挽回市場信心。

英國女皇在對新國會的演說中公布聯合政府的預算縮減計畫,第一步將先削減62.5億英鎊(89億美元)的預算支出。

法國上周已宣布,將凍結三年的公共支出,並將最低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象徵該國自1981年社會主義改革以來的一大轉折,法國金融報紙回聲報(Les Echos)頭條就說:「這次,是戰鬥。」

德國也正在修法,希望在2019年前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丹麥政府也推出40億美元的預算縮減計畫,做法包括減少社福津貼、延後減稅,希望在2013年將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降至歐盟規範的3%。

西班牙在國會擁有席次的各政黨領袖25日也表示,各黨國會議員已同意自6月起減薪10%;地方首長與議會也同意依照薪資比例減薪,即薪資最多的首長減薪幅度也最大,減幅最高可達15%,減薪措施將持續到明年底。

西班牙內閣上周已通過二年削減150億歐元(190億美元)預算計畫,將凍結國家退休金,今年所有民間勞工也平均減薪5%。西國至今共已提出650億歐元的預算削減措施。

義大利政府25日通過兩年削減240億歐元(259億美元)的預算撙節措施,希望在2012年時將赤字占GDP比率降至2.7%。

不過,這些政府如今面臨最困難的任務,將是向選民解釋削減支出的原因和方式。

雖然歐洲各國都強調要減少支出,許多分析師、經濟學家及政治人物都警告,若歐洲削減過多支出,會有抑制需求的風險,進而使歐洲、甚至全球經濟陷入二度衰退。他們說,全球經濟復甦至今仍不穩定,若赤字良藥太苦,可能反而具致命危險。

【2010/05/27 經濟日報】

謝國忠:歐元墜落

‧先探投資週刊 2010/05/27
歐洲各國領導為經受債務危機的南歐各國,提供了總額約一兆美元的緊急援助。該援助計畫目的在於「震懾」市場。然而,這種震懾僅僅維持了短短數天,目前的歐元在貿易中比援助計畫實施前更為弱勢。


【文/謝國忠】
施救?自救!

從表面上看,歐元區問題似乎並沒有美國、英國或日本那麼嚴重。但是,歐元區同美國、英國或日本並不一樣,當事態嚴重時,主權國家的中央銀行可以把債務貨幣化,從而導致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顯然,市場也會有足夠的容量。

拯救希臘可不像拯救一家華爾街銀行。拯救銀行可以有成本預期,但是希臘債務越滾越大,巨型財政赤字還在以兩位數增長。如果拯救計畫不附加條件,希臘的債務還會增長得更快。這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參與救助的原因。

當前的拯救計畫要求希臘政府削減相當於其GDP一○%的開支。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有成功的先例。像希臘這樣以服務業為核心的經濟體,很難想像它能夠在經濟蕭條期減少如此多的開支。真若這樣,經濟必然崩潰。無論走哪一條路,結果都是一團糟。

雙頭怪物

很多分析師都認為,歐元是一隻「雙頭怪物」,很難長久。南歐國家財政平衡性差,通脹率高,因而常常陷於貶值的壓力。而北歐國家的財政平衡性強,通脹率低,貨幣非常堅挺。作為結果,南歐國家的利率很高,而北歐國家則實行低利率。

歐元誕生時,金融市場就預期,歐元區利率將會與德國一樣低。就這樣,一代人富起來了,僅僅是通過購買南歐國家的債券,做空北歐國家的債券,很多人因此而一夜暴富。但這一切實際上只是泡沫,但南歐國家確實能以很低的成本借錢。

歐元區悲劇

放棄歐元,對德國是件好事。德國接受歐元,完全是因一九八九年為兩德統一所付出的犧牲,但實際上,德國並不會這麼做。歐洲所有國家的債務和存款都暴露在金融機構面前,在歐元瓦解、每個國家回歸自主國家貨幣前,所有人都會把存款轉移到擁有強勢貨幣的國家。

我擔心的是,歐元區國家會因歐元而深陷其中。南歐國家需要多年的扶持。除了拯救基金,為了穩定歐元區的金融機構,歐洲中央銀行還不得不購買南歐國家的債券,這個過程將加劇整個歐元區的通貨膨脹。

市場聚焦歐元可謂所來有自。有人認為,歐洲中央銀行會採取比美聯儲更為嚴格的貨幣政策,但實際上,它只會採取與美聯儲力度差不多的措施。這意味著,歐元將會重新定價,以反映歐洲中央銀行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

至於歐元將貶值多少則很難量化。一種貨幣重新定價時,很容易產生匯率超調。我認為,歐元正在進入超調範圍。超調可能將使歐元跌至一·一五歐元兌一美元。但在今年年底前,有可能反彈至一·二五歐元兌一美元。

紙幣危機

歐元區危機將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幣值就是證據之一。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於一個經濟體來說是擴張性的,但它會產生相對弱勢的貨幣,從而從別處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因此對於他國來說,最終的影響更多是負面的。

除了歐元區,英國的處境也很可怕。它的預算赤字同希臘相當,大選產生的聯合政府不大可能進行激烈的改革。那麼怎樣才能把英國拉回正軌?英國極度依賴金融和地產,它的工業在很早以前就已被挖空。英國基本上除了泡沫工業,所剩無幾。

政策制定者們對弱勢的英鎊未能帶動出口感到疑惑。可是英國現在究竟還能出口什麼呢?英格蘭銀行現在用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人為地支撐著英國經濟,其之所以有成效,是因為還有外國人在購買英國政府的債券。當英鎊遭遇危機時,處境將比歐元更糟糕。

一直以來,由於應對危機的方法總是帶有貨幣貶值傾向,這導致全球貨幣供應量的增速超過了GDP的增速。儘管緩慢的全球經濟增速似乎只會帶來通貨緊縮,但這也會使貨幣供給更充裕,從而加劇通貨膨脹。

對整個世界而言,真正的悲劇在於紙幣價值的幻滅。每當危機發生,政策制定者總是傾向藉貨幣貶值為錯誤埋單。當所有人都這樣做的時候,相互間的短期影響可能比較微弱,但是從長期來看,世界對紙幣的信心將破滅,世界正在進入不穩定的高通脹時代。
(本文與中國《新世紀》周刊雜誌第總四○一期同步刊出)

本期其它精彩當期文章延伸閱讀

◎封面故事:權值股表現 台股領頭羊
◎焦點議題:從Computex看電子新趨勢
◎產業脈動:生技搭橋連接兩岸新商機
◎基金導航:新興亞債吸引國際資金駐足
◎謝金河專欄:全球經濟到了新轉折點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 週刊》1571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歐元弱勢 成為利差交易貨幣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10.05.25 09:19 am


西班牙央行上周末宣布接管儲蓄銀行CajaSur,引發新一波銀行危機疑慮,歐元匯率應聲重貶近2%。歐元匯價不斷探底,使歐元成為利差交易的融資來源。
(彭博資訊)歐美短期利率的差距逼近一年來最小,歐元相對於美元的短期貸款成本降低,加上歐洲央行(ECB)可能繼續寬鬆政策立場,讓歐元意外成為融資貨幣,用以投資收益較高資產。

管理全球最大外匯避險基金的FX Concepts公司董事長泰勒表示,投資人開始使用歐元作為融資貨幣。用歐元融資沒有日圓便宜,但在危機中卻安全得多,「這個世界看起來愈糟,歐元看起來也愈糟。」

彭博資訊資料顯示,過去六個月期間,借歐元以投資澳元、紐元、巴西里爾和挪威克朗,投資報酬率達10%。但用美元和日圓進行相同的交易,卻分別產生7.5%和7.4%的虧損。

歐洲債信危機促使ECB開始購買政府公債等措施,以支撐歐元區的貨幣和經濟,但相較之下美國經濟復甦較快,聯準會(Fed)正逐漸收回刺激經濟的措施。彭博資訊預估,聯準會年底前會升息到0.5%,ECB將按兵不動。歐元區目前基準利率為1%,美國則在零到0.25%間。

倫敦摩根大通全球外匯策略部門主管諾曼德指出,ECB的寬鬆政策將讓投資人繼續利用歐元作為融資貨幣,投資高收益貨幣、商品貨幣和新興市場貨幣。該公司日前下修歐元匯率到年底前的預估值,從1.35美元降至1.2美元。

過去最常見的融資貨幣是日圓,美元在2008年12月聯準會(Fed)將基準利率降至零到0.25%的空前谷底,且前景不斷惡化後,也加入融資貨幣行列。但今年來投資人已逐漸放棄利差交易的做法,因為波動性不斷增加,但歐元一洩千里讓此種交易捲土重來。

另外,據瑞士銀行(UBS)駐新加坡外匯策略部門全球主管墨希烏丁(Mansoor Mohi-Uddin)的最新報告,未來十年美元會因為美國經濟表現可望超越日本和歐洲,擺脫過去十年作為避險工具的身分,回歸1980年代初期和1990年代後期的情形,隨著股市上漲而升值。投資人有信心追逐風險時,美元走強的機率高於疲弱,這代表外匯市場將發生重大變化。

【2010/05/25 經濟日報】

歐元趴倒 上周漲幅全吐出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10.05.25 09:19 am

西班牙央行上周末宣布接管儲蓄銀行CajaSur,引發新一波銀行危機疑慮,歐元匯率應聲倒地,上周兌美元的漲幅24日全部跌光。

歐元兌美元24日在紐約早盤最低下跌1.78%至1.2346美元,把上周的漲幅全數吃光。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歐盟的危機可能減緩美國經濟復甦,這番話讓歐元更抬不起頭。

西班牙銀行(央行)日前宣布接管儲蓄銀行業者CajaSur,央行會先從政府的銀行重整安定基金(FROB)中拿出5.5億歐元(6.9億美元),強化CajaSur的資產負債表。媒體估計,整個金援規模將達20億歐元。CajaSur是由羅馬天主教會管控,總資產占西班牙金融體系的0.6%。

新加坡瑞士銀行(UBS)外匯策略師貝利表示,周末這件事可能對歐元造成壓力,讓市場對歐元區銀行體系穩定度再起疑心。

格拉那達大學經濟分析學教授瓦維德指出,西班牙央行此舉無疑是在警告其他儲蓄銀行,如果不在FROB下個月底到期日前完成合併,可能也會被政府接管。

但西班牙政府上周才宣布150億歐元的撙節支出方案,希望修補公共財政,避免淪入希臘的困境。投資人擔心,部分歐元區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會惡化到政府無力負擔紓困的程度。

瑞士信貸分析師羅培茲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政府介入對金融體系而言是大利空消息,對主權風險預測和整體經濟而言都是如此。

摩根士丹利公司預測,處理西班牙的儲蓄銀行問題,可能耗費430億歐元。

【2010/05/25 經濟日報】

歐元疲軟 反有利德國經濟

【中央社╱柏林25日專電】
2010.05.25 07:38 pm

南歐債信危機導致歐元疲軟,不過對經濟高度仰賴出口的德國來說不見得是壞事。根據工商業界的評估,歐元貶值可望帶動出口,增加50億歐元的產值。

德國工商聯合會(DIHK)執行長旺斯勒本(MartinWansleben)表示,歐元這一波的貶值可望為今年的經濟增加50億歐元(約合新台幣2000億元)的產值,可確保8萬個工作機會。

他指出,隨著歐元貶值,德國製造的產品在海外價格更便宜,出口競爭力也隨之增加。

此外,根據「德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Deutschland)的普查,寶馬(BMW)、英飛凌(Infineon)等汽車和半導體大廠,對歐元貶值的態度也趨向樂觀,與政府的憂心忡忡形成明顯對比。

不過,德國工商聯合會警告,歐元如果繼續貶下去,對歐洲企業來說,原油和原料的成本將隨之上揚,因此不應過度樂觀。

【2010/05/25 中央社】

法國興業預估12個月內歐元可再貶到1.1美元

【經濟日報╱記者李俊祥/即時報導】
2010.05.25 08:22 pm

法國興業銀行看衰歐元,預估歐元可望在12個月內跌到1.1美元,但看好美國及日本兩個成熟經濟體的股市,也特別偏愛石油和黃金。

駐巴黎的Bokobza在法國興業銀行在台北辦的一場論壇指出,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及愛爾蘭等五國所持有的外債佔各國的國內生產毛額從26.9%到99%不等。要解決各國問題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投資人也需要時間對烏雲罩頂的歐元資產恢復信心。

在這前提下,美國聯準會可能會比歐洲央行提早升息,因此全球資金可望往美元資產跑。Bokobza說,全球對科技設備的資本支出已經回到2000年的水準,而且在上升趨勢中,對美國的那斯達克成分股「是好事」。他也建議投資人可以投資到亞洲的科技類股。

Bokobza也指出,日本可望在新興市場以及美國、英國之後才升息,因此日元長期看跌,但這反而對日本股市有正面影響。他表示日經成分股目前屬於「非常便宜」的階段。

在原物料方面,Bokobza說全球對原物料喜好自2002年以來並未隨著經濟起落而大幅改變。但他認為石油及黃金是比其他原物料來得好的投資標地。

他指出,大陸占全球基本金屬40%-60%的需求。因此基本金屬價格對大陸需求「太敏感」。Bokobza也強調,從新聞面觀察,市場對大陸經濟的成長前景已有些許雜音,這對基本金屬不是好事。

【2010/05/25 經濟日報】

歐洲股市重挫 跌幅逾3%

【中央社╱綜合外電報導】
2010.05.25 07:16 pm

歐洲各國股市今天午盤時全面大跌,跌幅達3%至5%,原因是市場對歐元區經濟與南北韓間緊張情勢的憂慮升高。

倫敦與法蘭克福股市的跌幅超過3%,巴黎股市的跌幅已逾4%,而米蘭和馬德里股市更暴跌逾5%。

世界與新興市場股市今天都已下滑至2009年9月以來的最低點,根據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organ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MSCI)世界指數,全球股市下挫1.6%,來到2009年9月初以來的最低點,變動更大的新興市場指數跌幅也超過3%,來到8.5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2010/05/25 中央社】

民調:七成五日人認為10年後日更差

【中央社╱東京23日專電】
2010.05.23 03:37 pm

日本電通總研公司一項最新的網路民調顯示:高達75.2%的受訪者認為10年後的日本會比現在更差;對10年後感到不安的人口比例高於1996年所創下的70.7%紀錄。

電通總研3月針對18到69歲的1000名日本男女進行網路民調。被問到「10年後的日本」會如何的問題時,75.2%的受訪者回答說「不認為會比現在更好」;民眾感覺到福利措施、教育水準、社會治安等似乎會愈來愈差。

對於老年後的生活,在金錢方面感到不安的受訪者多達50.3%,這些人認為,不應當下享樂,而應該把錢存起來,以備將來之需。

民眾被問到花錢的重點為何時,回答「為了頤養天年而存錢」的佔59.5%,比例最高。電通總研表示,這顯示,當前景氣雖已開始復甦,但消費者對於將來感到不安,所以勒緊荷包,不太敢消費。

調查也顯示:日本民眾對於環保、社會問題的關心度很高,認為購物時應顧及「地球問題、公共性問題」的民眾佔45.1%;雖然認為價格貴了點,但對環保有利的商品會想購買的人佔46.9%。

電通總研永續研究部部長白土真由美表示,未來不再是價格便宜、功能好商品就大賣的時代,企業應該儘早針對環保意識的日益高漲進行意識革命。

【2010/05/23 中央社】

本文於 2010/05/27 19:36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85487
次貸危機,政府出面;政府出事,要靠誰救?(轉貼)主權債務風暴 尤勝次貸危機
2010/05/20 02:43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勿輕忽大陸金融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5.22 02:42 am

政府在制定黃金十年的經濟發展計畫,必須考量大陸升值、升息議題對台灣經濟與金融穩定的影響。台灣對大陸貿易與直接投資關係相當密切,兩地股市的連動亦日益增溫;過去台灣加權指數與上海綜合指數相關係數約為七成,最近二年以來,兩者關係逼近九成。再者,2009年大陸股市全年上漲約八成,台灣股市亦有約當的表現;然而今年初迄今,上海綜合指數下跌21.2%、台灣加權指數下跌11.6%,名列亞太股市表現最差的兩個市場。

為達到高度經濟成長,中國大陸一直維持人民幣低估與寬鬆的貨幣政策;甚且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時,設定經濟成長率保八的目標,推出人民幣4兆元的經濟振興方案,鼓勵銀行加速發放貸款,支援經濟增長。2009年新增貸款規模居然達到通常年份規模的二倍(約人民幣10兆元),且今年上半年仍然持續擴張中;同時外匯存底累積達到近2.4兆美元(占全球30%以上),加以貨幣基數與貨幣乘數拉動貨幣供給的大幅增加,導致人民幣有升值、升息的壓力。

有關人民幣升值議題,大陸流行的觀點是1985年日圓因廣場協議而在短期內大幅升值,嚴重影響了日本出口部門甚至整個經濟的競爭力,造成日本長達十年以上的經濟失落。據此大陸普遍認為,中國應堅決抵制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避免重蹈日本在20多年前走過的老路。

然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資產泡沫,才是導致日本經濟停滯的根本原因。日本政府因擔心日圓升值帶來的經濟緊縮效應太大,試圖通過減息降低影響,在升值的同時採取越來越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資產價格泡沫極快速地膨脹。直到1989年中日本央行才被迫開始提高利率,貼現率從2.5%上升到6%,終於戳破了資產價格泡沫,使得企業、住戶和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嚴重惡化。中國經濟狀況與當時的日本類似,例如:龐大的外部經濟失衡、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嚴重的資產泡沫,如果現在拒絕讓人民幣升值或升息,其實就在走日本的老路。

雖然中國為了控管資產泡沫的現象,在4月份陸續推出抑制房價上漲的措施,但成效有待觀察。倒是大陸地產股股價大幅下跌,連帶提供資金的金融股亦隨之下滑,顯示大陸所隱含的金融風險。

中國金融隱憂還包含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自然壓抑動用升息政策的勇氣。為達成國家設定的經濟目標,各級地方政府透過近8,000家性質不同的地方融資平台,大採擴張性建設,包括基本建設與涉入房地產開發,其債務總額在去年一年大幅成長,至今可能已累積到人民幣11兆元。未來一旦資產泡沫破滅,將導致銀行呆帳大幅上升,使得地方政府的隱藏性巨額債務成為金融風險的製造者。

大陸為維持高度經濟成長,應會儘量延緩升值時機,或放寬匯率波動區間採緩步升值的策略,並努力隱藏通膨所帶來的升息壓力,這些舉動將使金融穩定受到挑戰;加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延燒,人民幣兌歐元升值,貿易順差下降,也將延緩人民幣升值的時機。再者,美國、歐元區的量化貨幣寬鬆政策退場遲緩,過度流動性資金將襲擊全亞洲,埋下總體金融風險的種子。上述趨勢將加大短期資產泡沫,通膨壓力隨之而來,這就是亞洲與中國正面臨的金融系統風險。

追根究柢,金融不穩定的病因主要是貨幣政策、匯率政策長期淪為經濟成長的附屬品,日本經濟長期的失落與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皆是血淋淋實例,台灣必須有所警惕。再者,中國金融風險之大,政府必須審慎面對。

【2010/05/22 經濟日報】

美財長:美不會發生歐洲債信危機

【聯合報╱記者傅依傑/即時報導】
2010.05.20 12:13 am

美財長蓋納19日上午說,美國不會發生歐洲主權債信危機,美經濟復甦力道比歐洲強得多。 

他同時說,歐洲應有「能力」處理當前債信危機,度過難關,當前要務是,歐洲儘速將先前宣布的紓困案付諸實施。

蓋納正啟程赴北京,出席美中戰略經濟對話(SED),途中接受美財經電視網CNBC訪問時, 作上述表示。

【2010/05/20 聯合報】

歐債風暴 恐變雷曼翻版
2010-05-19 工商時報 【記者劉聖芬/綜合外電報導】
放大

歐債風暴持續蔓延,引發外資圈「全球經濟是否會陷入二次衰退的疑慮。圖/美聯社

 彭博社周二報導,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距今不到2年,全球金融體系又受到新的試煉。這次令人擔憂的不是次級房貸或特殊的金融衍生工具,而是銀行手上持有的希臘、葡萄牙與西班牙等歐盟會員國政府所售出的公債。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歐洲銀行業截至去年底,希臘、義大利、葡萄牙與西班牙公債曝險部位總計達2.29兆美元。

 歐洲金融類股已受到投資人的懲罰,行情直洩;歐洲債券違約保險成本也急升。分析師指出,最壞的狀況是,有倒債危機的歐洲政府進行債務重整,恐怕會侵蝕資本,並引發另一波信用緊縮。

 德國投資銀行Merck Finck & Co.駐慕尼黑分析師貝克指出,有人擔心雷曼風暴續集可能上演。他說,「勾消債務與貸款違約的直接風險,加上諸如銀行間失去互信等間接風險,恐導致一場系統性危機。」

 根據英國銀行家協會,3個月期倫敦銀行同業的美元拆放利率(Libor)於周二升抵0.465%,是自去年8月5日以來的新高。歐元兌美元匯率則於周一跌到2006年以來最低。

 希臘政府於去年底預測,該年的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將躥升逾兩倍至12.7%,引起投資人一片嘩然。歐盟貨幣事務委員阿穆尼亞也表示,希臘的財政已變成「整個歐元區的一大憂慮」。

 M.M. Warburg銀行的基金經理人哈普佛表示,歐洲主權債信危機若持續延燒,第一個問題會是歐洲銀行與保險業者將須勾消部份曝險部位;第二個問題則是經濟,如果歐洲國家致力於削減支出,恐抑制經濟成長。

 投資機構Sanford C. Bernstein駐倫敦分析師霍夫曼貝金指出,往好處看,次貸危機讓大家現在更加了解金融體系的脆弱,與需要怎麼做來穩定它;往壞處看,這場主權債務風暴的規模尤勝於次貸危機,次貸危機還是可以期待政府出面救銀行,但現在政府出事要靠誰救。

希臘收到首筆援貸 歐元還會貶?
2010-05-19 中國時報 【蔡鵑如/綜合報導】
 上周五貶至四年新低的歐元兌美元匯價,十七日持續下探至一.二三九五美元。但十八日出爐的歐元區四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月增率僅達○.五%,代表歐元區暫無通膨壓力,歐元因此回穩至一.二四美元以上。然分析師警告,由於歐元區陷入經濟亂局,歐元匯價在上周重貶近四%後,未來數月勢將持續走貶。

 歐盟執行委員會十八日證實,希臘已收到第一筆援貸共兩百億歐元,其中一百四十五億來自歐盟,五十五億來自IMF,以因應希臘政府十九日到期的八十一億歐元國債。

 但歐洲真正的危難還在後頭。若歐元跌勢加劇,投資人將更加質疑,這個貨幣體制是否仍然可行。為化解壓力,歐元區可能被迫把頻繁違反歐盟財政規定的國家逐出。

 希臘債信危機將蔓延至歐元區其他國家的恐慌心理,是引爆這波歐元賣壓的主因。為拉抬歐元、弭平市場恐懼,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推出七千五百億歐元緊急援助計畫,歐洲央行亦同意收購歐元區國家公債。

 希臘、西班牙等國並祭出財政撙節措施,以降低預算赤字,但這又引發經濟成長可能減緩、失業率將飆高的憂慮。由於今年歐洲經濟預期僅有微幅成長,分析師擔心減支將把經濟推向衰退深淵,刺激歐元進一步貶值。若上述國家無法達成緊縮目標,歐元的貶值幅度將益發慘烈,恐將成為二○○八年雷曼兄弟垮台的翻版,引爆另一波金融危機。

 歐元區財長十八日在例行月會中喊話,稱區域經濟不會因緊縮措施而陷入二度衰退,並強調歐元是可信賴的貨幣。

歐洲處於金融風暴第2階段
2010-05-19 工商時報 【記者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放大

 盧比尼警告,維持低利率過久,恐成美國二次衰退的風險之一。圖/美聯社

 素有「新末日博士」封號的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教授盧比尼(Nouriel Roubini)近來接受媒體訪問表示,爆發債信危機的歐元區,目前正處於金融危機的第二階段。此外,美國有2成的機率陷入二次衰退。

 盧比尼周二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今天(Today)」訪問時也提到,希臘問題只是「冰山一角」,籠罩歐元區的債務危機還沒結束,「歐元區目前仍處在典型金融危機的第二階段。」

 他指出,歐元區在經濟及財政上爆發重大問題,令市場持續擔心部分歐洲國家的償債能力;獲得鉅額金援的希臘,是否能落實緊縮政策讓市場穩定下來,仍不無疑問。

 上周與「經濟學人」美國商業版編輯畢夏普(Matthew Bishop)對談時,盧比尼預測美國往後幾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只有2%,失業率則盤旋在9%和10%之間。盧比尼說,「我預料美國經濟有三分之二機率處於溫和復甦,出現二次衰退的可能性約20%。」

 然而盧比尼也警告,還是有眾多變數可能釀成二次衰退的風險,包括了未能妥善因應財政問題,以及維持低利率的時間過久。

 盧比尼對於華府政壇的政策對立甚表憂心,民主黨方面似乎還未覺悟到控制預算支出的必要性,共和黨國會議員則愈來愈朝堅決反對加稅的極端立場靠攏。

 他提到,「如果民主黨否決削減開支,共和黨否決增稅的話,財政赤字勢定失控,主權債信陷入違約風險,政府恐大開印鈔機應急,進而形成通膨問題。」

 不過對於包括美國財長蓋特納在內的歐巴馬政府經濟團隊官員積極推動經濟改革,盧比尼予以肯定。

 談到希臘危機時盧比尼指出,歐元區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未來5年潛伏的危機是,希臘等經濟表現低迷的後段班國家,可能會決定或被迫退出歐元區。

對抗危機 央行應有新作戰計畫
2010-05-19 工商時報 【吳慧珍】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董事長羅奇(Stephen Roach)投書金融時報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速度和嚴重性尤甚以往。過去30年,平均每3年才爆發1次金融危機,但如今與2008年底刮起的全球風暴才相隔18個月,歐洲就慘遭主權債信危機重創。從金融危機如骨牌般接連爆發來看,世界經濟愈來愈詭譎多變,一定要有新作戰計畫才能因應。

 自1997年泰國引爆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化,到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每次危機都有各自成因,但它們有一共通點,那就是貨幣寬鬆政策。市場流傳所謂的「葛林史班對策(Greenspan put)」,即市場出現崩跌時,執掌聯準會的葛老會及時挹注流動性遏阻跌勢,但也就是這種頭痛醫頭的短暫止痛策略,醞釀了下一場危機。

 亞洲金融風暴止息後依然餘波盪漾,亞洲政府採取貨幣融通政策,結果引發股市泡沫。2000年網路泡沫化後,美國聯準會為刺激經濟再度下貨幣寬鬆猛藥,導致接下來的房市和信用市場崩盤災難。而美國次貸危機掀起的全球金融海嘯好不容易才平息下來,歐元區又被財政赤字壓力逼向解體邊緣。

 遺憾的是,各國央行又重蹈覆轍,將政策利率維持在近乎零的低檔谷底。照聯準會的說法,這種破壞穩定的狀況還會繼續延長一段時間,然而隨著時間流逝,此般遲遲不肯撤回貨幣寬鬆措施的作法等於為下一場危機鋪路。是否又是資產泡沫化、信用過度擴張或物價通膨釀禍還無法定論,但不難理解的是,這些都可能成為另一場危機的導火線。

 羅奇認為,欲斬斷金融危機的連鎖反應鏈條並不容易,因此我們有必要另闢蹊徑,歷史或許能為我們指點迷津。回溯到1970年代末的大通膨(Great Inflation)時代,當時美國社會瀰漫著絕望到谷底的悲觀氣氛,連政客和決策者都深信,整個金融體系不願也不能承受對抗停滯性通膨的痛苦。

 但當時聯準會主席伏爾克(Paul Volcker)一連串打擊通膨的升息動作帶來曙光,到1981年,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攀至19%的高點。如同30年前緊縮貨幣成了驅散美國通膨噩夢的救命符,緊縮貨幣或許是解決當今世界金融危機的唯一辦法。

 羅奇強調,他並非建議各國央行應即刻緊縮貨幣政策,而是應該消除這種宏觀調控政策的道德危機。當全球金融危機前仆後繼引爆後,不該再迷信財政或貨幣寬鬆手段所營造的安全感假象。為了將政策方向導向貨幣緊縮,央行有必要擘劃值得信賴且透明的經濟刺激方案退場機制。

 為此有3件事非做不可,一是確立政策利率「正常化」的目標;二是建立宏觀預測機制,以確認在何種情況下應讓利率回歸正常化;三是訂定調整政策利率的時間表,以協助達成利率正常化目標。

 至於如何讓以上方法有效運作,羅奇建議參照聯準會的作法。

 步驟1是宣佈讓實質的聯邦基金利率,回歸到平均2%的長期利率水準。

 步驟2是規劃為期3年的美國經濟宏觀預測目標,為此建議將美國平均實質經濟成長率和通膨率設在2.5%,另外務使美國失業率於2013年前回跌至6%。

 步驟3是假設以上的預測目標皆達成,即可宣布9度調升聯邦基金利率的利率正常化方案,每回調幅為50個基點。

 羅奇最後表示,央行是不甚完善的機構,它們雖以對抗通膨著稱,卻無法維持通膨戰爭結束後的和平,現在提出新的作戰計畫,才是當前這個危機四伏世界唯一希望之所繫。

好險! 美企業獲利 沒被歐債拖累
2010-05-19 工商時報 【記者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企業正密切注意歐洲的主權債信危機。儘管歐洲的不確定因素令人緊張,然而據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和紐約券商Miller Tabak的調查和意見顯示,截至目前為止,歐洲的財務危機尚未使美國企業的獲利展望受到影響。

 分析師對美國企業的獲利展望維持不變,也意味著新興市場經濟體對美國跨國企業的重要性逐漸提升,以及美國國內的成長前景也十分強勁。

 摩根士丹利5月初對金融分析師進行的調查顯示,目前商業環境惡化寫下2年半來之最,反映了歐洲主權債信危機造成市場動盪,亦可能對銀行體系造成衝擊,然而分析師對美國企業的展望則維持不變,甚至保持樂觀。

 歐洲有難而美國獲利信心依舊的兩極反應,也代表著來自歐元區以外強勁的成長表現,足以推動獲利上升。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今年美國的經濟成長率預估為3%,新興市場國家則有6%,然歐元區只能勉強維持在1%。

 花旗集團的經濟學家預估,即便歐洲發生財務危機,且影響美元匯率,美國企業今年的海外獲利約攀升25%。經濟學家指出,「除非歐洲發生極嚴峻的衰退,才會影響美國海外獲利情形。」

 新興市場國家對美國出口商的貢獻最大,歐元區僅占美國總出口的14%,而銷往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比重則為19%。即便美國企業的歐洲分公司面臨挑戢,但母公司仍然有賺錢,美國通用汽車周一公布了2007年來首度獲利。

 紐約券商Miller Tabak分析師葛林豪斯(Dan Greenhaus)表示,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挑選了100家上季營收主要來自美國本土的企業,並為這些股票做成價格加權指數,該指數今年漲幅達3.42%,表現甚至超越標普500指數和道瓊工業指數,分別領先157和156個基點。

信心不足 歐洲債信危機擴大 歐股暴跌
2010-05-19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董媛瑜】
歐洲債信危機不但未平息,反而引發新一波動盪,甚至對金融體系造成震撼,導致投資人信心大失,今天歐洲各國股市開盤都重挫了百分之三左右。分析師警告,類似雷曼兄弟倒閉案的危機恐怕再度重現。儘管歐盟祭出近一兆美元紓困計畫,仍無力挽救歐元貶勢,或消除市場對於歐元區國家財政的疑慮。

18號銀行間 3 月期美元貸款利率飆至 9 個月來新高,倫敦同業美元拆借利率 (Libor) 升至 0.465%,創去年 8 月 5 號以來最高點。歐元兌美元則貶至 2006 年來最低點。

歐洲金融業令人擔憂的,不只是兩年前雷曼風暴時持有的次級房貸或衍生性商品,而是各銀行握有的歐盟政府公債,包括希臘、葡萄牙及西班牙等財務堪憂國家。由於投資人擔憂,紓困措施要求各國減低預算赤字,將阻礙經濟成長,憂慮已反映在拋售歐洲金融企業股票。

希臘、葡萄牙及西班牙等國家銀行,雖然大部分躲過了 2008 年金融危機的虧損潮,如今卻遭遇股價創空前跌幅危機。

《彭博社》報導,分析師認為在最壞情況下,歐盟政府進行債務重組,恐侵蝕金融業資本,進而激起另一場信貸風暴。分析師指出,當前歐洲財務問題有可能變成「雷曼第二」;銀行業面臨的資產減記及貸款違約等直接風險,加上銀行間不信任感加深等間接風險,恐引爆另一個系統性危機。

根據統計,兩年前由美國開始蔓延的金融危機,才讓歐洲金融業共蒙受 5420 億美元的資產減記及信用虧損。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 調查,至去年底歐洲眾銀行持有的希臘、義大利、葡萄牙及西班牙曝險部位,總額竟高達 2.29 兆美元。如果希臘主權債務付諸重組,恐導致歐洲銀行業虧損達 750 億歐元。

本文於 2010/05/22 08:25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80934
(轉貼)加總理籲 世界領袖重視債務問題
2010/05/19 05:04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社論-莫因競爭力排名躍升而躊躇滿志
2010-05-19 工商時報 【本報訊】
放大

影音》就職2週年演說 馬:改變已經發生

 就在馬政府上台兩周年前夕,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表了最新全球競爭力調查,其中台灣排名由去年的第23一舉躍升為第8,表現令人驚豔,也為即將就定位的新閣帶來好彩頭。對於國家競爭力的排名提升,我們認為值得慶幸,卻無意錦上添花,畢竟國際政經情勢變數猶多,從精益求精的角度出發,有待新閣興利除弊之處紛繁,此刻還不是躊躇滿志的時候。

 其實,此次台灣競爭力排名大躍進,也是在預期之中。因為IMD係遞延評鑑,今年排名是以第一季為止一年間的表現為準。猶記去年此時,上台才一年的馬政府因應全球金融風暴正左支右絀,偏偏IMD又潑了一盆冷水,將台灣競爭力排名從第13陡降至第23,還被部分媒體援引而大大諷刺一番,當時的劉內閣「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委屈可想而知。

 其後,隨著台灣在內的亞洲多國率先走出風暴而邁向復甦,對照歐、美、日等工業國家經濟仍坐困愁城,競爭力的此消彼長已可預見。因此,今年不管是身為金融風暴禍首的美國終於跌下冠軍寶座,由新加坡取而代之,抑或台灣首度擠進前十名,都算是IMD還了亞洲一個公道。尤其此次台灣在企業效能(第3)、政府效率(第6)、經濟表現(第16)與基礎建設(第17)等四大子項排名全面挺進,足見過去一年公私部門的應變努力深獲國際肯定。

 但若綜觀近5年台灣的競爭力排行變化,起落波動甚大,去年的第23是最差表現,今年的第8又是歷來最佳,較諸新加坡、香港、美國與瑞士連年位居前4強,顯示台灣競爭力雖因客觀環境改變而有相對優勢,卻仍不具備絕對優勢。因此,如何提升台灣的絕對競爭力,

 以與領先的星港勁敵有所區隔,又能一較長短,這將是新閣必須深思與面對的一大挑戰。

 這次的新閣組成過程,原本各界期待能夠有所補強,一方面讓適任者留下,並給予更多歷練機會,另方面則出現幾位新面孔,既能培養新生代人才,也符合社會大眾對新局面的熱望。但依現實演變看來,卻陷於人事安排紛擾不斷,內閣改組規模大幅縮小,遠遠不如原先預期。即使如此,在我們看來,最重要的是無論新任、舊任,都要掌握新政策方向,積極有所作為。以「打造黃金十年」為號召的新執政團隊,其中有屬於馬核心的新金管會主委與舊財長,以及獻策有功的新經建會主委與識大體留任的金管會副主委。按理新員舊吏同質性與共識甚高,只要相看兩不厭,應該可以揮灑出一番新氣象。

 但我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提醒,為政之道除了口號與目標不斷翻新,重點還是在於執行力。近日透過馬英九總統的不斷鼓吹,「黃金十年」已成為各界耳熟能詳的流行語,我們非常期待經建會新主委能發揮所長,審視瞬息萬變的國際情勢、細究後ECFA時代台灣的SWOT(強弱機危),儘速研擬出配套,化高深學理為可行方案,以利黃金十年的推展。

 我們也特別冀望留任的財政部長,因為他是馬政府最久任的部長,與高層互動甚深,儘管稍早傳出階段性任務完成而將去職,卻因高層遍尋不著接棒者而留任,等於間接肯定他的地位無人敢取代。過去兩年,財政部的階段任務是減稅救經濟,卻落得「劫貧濟富、藏於富民」的社會觀感。隨著景氣復甦,不能加稅的阻礙排除,財長若能回歸「健全財政、藏富於民」的專業思考,則必然令人刮目相看,也有助於延長台灣財經黃金周期。

 雖說財長向來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比起英國新財相奧斯本一上台就要推動超嚴苛的刪預算與增稅收計畫,台灣財長的運作空間綽有餘裕,仗義直言或等因奉此,全在一念之間。

 總之,絕對競爭力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要讓民眾雨露均霑,唯有全民皆有所感,才會又正向回饋到競爭力的強化與排名上。期勉新閣除了勇於爭取官位為國貢獻,就定位後也要展現有識之士的擔當,為全民創造福祉。如果這次的新閣氣夠長,明年此時馬總統就職三周年,IMD公布的第3張成績單將會是最具參考性的成果驗收。

債務滾雪球 救希臘=救德法銀行

歐元17日一度貶到1歐元對1.2237美元的4年來新低價位,顯示歐盟上周宣布近1兆美元的紓困方案對金融市場只有短暫激勵作用,市場擔心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已如滾雪球般掃到歐洲各大銀行,導致銀行銀根吃緊,阻礙歐洲經濟復甦。

在歐洲領袖紛紛提出歐盟紓困計畫不足以解決債務問題的警告後,歐元續貶。德國總理梅克爾承認,紓困方案只不過是急救措施,主張歐元區政府嚴格控制赤字,甚至不惜把不控管財政支出的國家趕出歐元區。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也警告說,歐元區國家在財政政策上需要「量子跳躍式」改革。

歐元區財長17日在布魯塞爾集會,德、法財長持續施壓,要求歐元區國家採取更嚴格預算緊縮措施。

紐約時報報導,對歐洲各大銀行來說,問題加倍。短期借款成本提高,可能導致銀行減少新放款,並要求償還舊貸款,阻礙經濟成長。

法國和德國等較具實力的經濟體內的金融機構看似安全,其實這些金融機構握有大量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的債券,這些國家已被點名有債務危機。

投資人擔心許多政府在龐大赤字下苟延殘喘,歐元區經濟衰弱國家的債務必須重整,將使這些國家的債券價值大跌,重創歐洲金融機構,也許波及全球銀行體系。歐美股市的金融股上周五全面重挫。

哈佛大學經濟史學家佛格森(Niall Ferguson)說:「歐洲的紓困方案不是救希臘,而是救法國和德國的銀行。他們在火上澆了一點水,但火勢尚未被撲滅。」

【2010/05/18 聯合報】

加總理籲 世界領袖重視債務問題

加拿大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今天表示,世界領袖在減少政府債務一事上,行動可能要比原先預計的還要快些。

哈珀今天在對加拿大青年峰會演說時指出,希臘債務危機,及其他一些歐洲國家財政健全的顧慮,使得20國集團今年6月在多倫多集會時,無可推卸的必須對此一問題做出果斷的決定。

哈珀表示,世界經濟領導國家不僅應向市場表示減少政府債務的決心,更應注意長久性的預算盈餘。他說,目前市場對政府是否有決心如此做,存懷疑態度。哈珀因此認為,20國集團領袖在處理政府債務一事上,行動一定要比6個月前認定的還要快。

哈珀透露,他稍早前曾致函20國集團領袖,敦促他們一定要勇於面對財政問題,並盡力解決,否則政府財政將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在今年6月於多倫多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上,加拿大還將提出嚴加管理金融機構的建議,但拒絕開徵銀行稅。

加拿大進步保守黨(Progressive ConservativeParty)長期以來一直聲稱,由於對銀行管理較為嚴格,加拿大銀行從來沒有涉足致使歐美銀行陷入困境的投機事業。因此,在剛過去的金融危機中,加拿大銀行並不需政府紓困方案。在這種情形下,對加拿大銀行開徵銀行稅並不公平。

哈珀表示,20國集團中開發中國家會員亦同意加拿大此一看法。這些開發中國家不應對上次的金融危機負責。

哈珀今天也呼籲世界主要國家,應適度地實施刺激經濟方案,以免全球經濟再陷入危機。哈珀指出,目前一些國家的經濟仍極度脆弱。

哈珀也指出,20國集團儲蓄高的國家,應設法擴大內需。哈珀所指,很明確的是中國。中國目前正處於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以協助全球經濟度過難關。

【2010/05/18 中央社】



本文於 2010/05/20 00:33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79668
(轉貼)台灣高房價的幕後黑手
2010/05/19 04:45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高房價的幕後黑手
建商用這麼昂貴的價格去標地,為什麼不趕快開發?事實上,建商養地的手法全都符合法令,「我照你遊戲規則走,你不能講我囤積土地有錯。關鍵是政府要有作為,要逼得地主受不了,一定要開發,」宏大不動產鑑價董事長卓輝華說。
【文/陳一姍.熊毅晰】

土地稅制,是縱容建商囤地、囤房的主要元兇。從建商的「養地」水位,就可以發現台北市的土地供給並未如外界所言緊俏。

財政部出身,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協理吳金終說,在先進國家中,大概就屬台灣的土地稅制最為落後。

台灣一塊土地有四種價格,除了市價,三年調一次的是公告地價;根據公告地價上下二成的申報地價是課地價稅用的;公告現值是課土地增值稅用的。「就連大陸課土地增值稅都是用實際交易價格,」吳金終批評,台灣所得稅、營業稅都現代化了,只有土地稅都不動。

全世界最落後的土地稅制

台灣的房屋價值,也有兩個。市價之外,房屋稅則是根據各地地方稅捐稽徵處評定的「房屋構造標準單價」。這個單價已經二十七年沒有修改,立委賴世葆曾估計,目前一平方公尺四五八○元的單價,只有實際價值五分之一。

價格不透明,房地產交易因此也怪象叢生。卓輝華直言,在台灣,不少房屋買賣簽三份合約,一份是「公契」,提供政府單位報稅用;「私契」,雙方真的買賣用的;還有一分「假契」,銀行貸款用:賣一千萬,寫一千三百萬,跟銀行借個七成,全是靠貸款買房。

政府也有建停車場減免地價稅的優惠,囤地成本更低。

台大城鄉所教授華昌宜直言,台灣的土地稅制關鍵不在稅率不高,而在稅基。台北市公告現值最接近市價,但也是打七折;公告地價更是只有四成,導致台灣的土地稅、房屋稅率表面高,但是加總實際負擔,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台灣的空屋、空地持有成本太低了,大家都把房子當黃金一樣買,有錢就買了放在床底下,」他形容。到底台北市有多少空屋,這個數字卻無人知道。

吳金終說,當年是因為支票匯款不發達,都用現金交易,查緝不易,為了避免爭議,才權宜用公告地價或公告現值。現在二十一世紀,誰買賣房子是用現金?要掌握交易價格一點都不困難,問題在政府要不要改。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445期;訂閱天下雜誌知識庫;訂閱天下雜誌電子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79664
婦女回家 唯一良方(轉貼)歐元 跌回起漲點
2010/05/13 00:09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羅比尼:希臘可能被迫放棄歐元

「末日博士」、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12日上午說,希臘及其它債信危機國如葡萄牙、西班牙等, 未來數年可能被迫放棄歐元,以重振本國經濟。

他說,歐元區將留下財政與經濟較強健國家,希臘等「拖累國」將離開,自求多福。

他說,希臘目前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總額逾13%,超過歐元區設定標準4倍,雅典要將預赤比例從13%降至3%,「幾乎是不可能任務。」

羅比尼接受彭博電視訪問, 作此表示。

【2010/05/12 聯合報】

火燒連環船:談歐洲債信危機因果

金融海嘯餘威猶存,世人又擔心二次衰退何時再祟厲人間;因而每有一個經濟風暴發生,就立被視為全球經濟可能又將沉淪的指標,最近的事件就是希臘債信危機。但希臘並不是唯一的指標,跟她綁在一起的就有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西班牙等被謔稱為歐豬(PIIGS)的五個歐盟的成員國。如果這五國都如火燒連環船一般一個牽著一個陷入泥淖,則不僅全球第一大經濟區塊會發生危機,全球經濟都難免池魚之殃。

然而,事實上不論希臘還是歐豬五國,絕不是全球經濟情況最糟、政府負債最重的國家。現在掛名全球第二或第三的經濟大國日本,不僅國債累積已近其GDP的兩倍,而且二十年來深陷停滯之中,迄今難以自拔。然而日本無人杞憂,希臘或歐豬五國則惶惶不可終日,豈非怪事?

其實毫不足怪。日本儘管經濟停滯不前,政府負債累累,但日本政府儘可以舉更多的債從事各種擴張性的支出以刺激經濟景氣,或極力壓低匯率以改善出口情況,即使對經濟成長率貢獻不大,起碼可以苟延殘喘。但希臘等國則不然;自從加入歐盟、接受統一的歐元,即失去經濟政策的重要自主性。由於須服膺歐盟嚴格的國家財政規定,這些國家即使面對金融海嘯如此巨變,也不敢輕易舉債以刺激景氣、擴張需求,在統一的貨幣之下,不論貿易情況何其惡劣,也毫無單獨貶值的可能;甚至還要配合強國的腳步,逆勢升值。即使如此,其國家財政卻仍不斷惡化;因為經濟巨變本來就會降低稅收、提高福利支出,情況愈險惡,惡化也愈嚴重。

最悲慘的是,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為了滿足歐盟嚴格政要求,這些國家還被迫減薪、減少政府支出、增稅以改善財務狀況。但這些手段正是最激烈的緊縮政策,只會使失業升高、就業機會減少、國內需求萎縮;進而政府的福利支出又被迫增加、稅收自動縮減,財務狀況反而更加惡化,形成一個無休無止的惡性循環。

這個無止境的惡性循環,倘若對治無方,可能造成兩個結果:其一是拖垮希臘、拖垮歐豬五國,甚至連歐盟都元氣大傷。其二是歐盟在大規模輸血之後,發現窟窿愈補愈大,終於放手讓希臘或其他情況危急的國家退出單一貨幣,如英國一樣,仍保留其歐盟成員的身份,讓它們可重獲貨幣升貶值的自由;乃至進一步,壯士斷腕,讓它們完全脫離歐盟,跟日本一樣,自行設法盡力施救瀕臨滅頂的經濟。

一旦重獲自由,這些國家儘可透過自由貿易協定之類的機制,繼續保持與歐盟及其他國家之間的經貿優惠條件;如果全民一心,政府的政策又妥善,則達到與日本一樣的狀態或非難事,甚至還有可能振衰起敝,再現新機。

這一場本來或不致發生的災難,其源頭正是十年前歐盟魯莽地要求各成員國統一貨幣,卻未能達成政治上的統合,鑄下今天這個火燒連環船的大錯。等到災難過去,即使有若干會員國退出,歐元應該還會持續,等待下一個猝不及防的巨變的考驗。但其他經濟區塊可能會以此為殷鑑,在政治統合之前不敢輕言建立統一貨幣。

除此以外,我們也可指出,今天全球各國普遍出現嚴重財政赤字、沉重國家債務,另有一個罪魁禍首。包括希臘在內,當金融海嘯驟然來襲,在若干極有影響力的凱因斯學派信徒的全力鼓吹、厲聲恫嚇之下,全球的政府都迫不及待地舉債救市,期望透過巨額的赤字支出,搶救經濟不致崩潰。今天事實證明,這樣的主張可謂藥不對症;因為公共建設的前置作業期極長,短則三、五年,長可達七、八年;用這樣的遠水救不了近火,卻留下難以收拾的財政爛攤子。這樣的覆轍,千萬別重蹈。

【2010/05/12 聯合報】

嚴防歐債危機後座力

由希臘債務危機引爆的全球金融動盪周一出現轉 機,歐盟27國財長宣布建立一項總額7,500億歐元( 約9,550億美元)的穩定機制,為歐元區高負債國家 構築「防洪堤」;歐洲中央銀行則暫拋獨立性顧忌 ,決定從次級市場購買成員國公債,並恢復金融海 嘯期間一系列非常規措施,向市場注資;同時,包 含美國聯準會(Fed)在內的全球主要央行亦與歐 洲重啟換匯協議,以提供美元表達支持。三劑猛藥 齊下,立收奇效,全球金融市場以強力彈升回應; 然歐債問題牽連複雜,危機或已緩解,但未根除, 其強大的後座力更不容小覷。

歐債危機這一幕,與2008年9月雷曼兄弟轟然倒 下的情景何其類似;儘管引爆事件的主角不同,一 為國家,一為企業,但其衝擊、政府決策態度及政 策選項卻如出一轍:同樣都引發金融市場「獸群攻 擊」的連鎖反應,同樣是在救與不救之間猶豫不決 ,同樣是以非常規的財政、貨幣政策撒錢救市,市 場也同樣立即報以掌(漲)聲,並逐漸恢復金融秩 序。那麼,循著這樣的軌跡,也就不難預見,歐債 危機緩解之後的調整,會對台灣、亞洲甚至全球帶 來那些經濟影響。

首先,還是回到希臘危機的起源。表面上,希臘 是被沉重的短期債務及龐大的財政赤字壓垮;但希 臘會落至此一境地,還是因為加入歐元區後,失去 運用利率、匯率雙率政策以因應自身經濟需要的彈 性,轉而在不需一體化的財政面放縱。這是歐元區 德、法之外的經濟弱勢國家的共同難題,也是希臘 危機終將傳染的根源所在。因此,歐盟設立近兆美 元的穩定機制,或能防止區內高負債國家遭到攻擊 ,為財政整頓爭取時間,但若區內成員的強弱經濟 結構無法拉近,例如德國創造更多需求、希臘賣出 更多商品,危機仍可能一再復發。

再者,這樣的結構調整,也可能掐熄初見復甦之 苗的歐洲經濟,甚至陷入更深的衰退,進而牽動高 度依賴對歐出口的亞洲經濟表現。以中國大陸為例 ,去年對歐盟出口占其總出口額的比率達19.7%, 因而歐洲經濟若不幸發生二次衰退,或需求因結構 調整而內化,大陸必受衝擊;至於台灣,近年直接 對歐洲出口比重雖僅略高於一成,但經大陸轉往歐 洲的份額不低,因而也會間接受到影響。

實體經濟的調整效應外,亞洲還須嚴防全球資金 再次重分配的資產泡沫風險。在希臘危機惡化前, 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已出現經濟成長過快、國 際熱錢湧入、房市資產價格飆漲、通貨膨脹蠢動的 警訊,亞洲央行正為貨幣政策的退場如何不傷及復 甦幼苗而苦思良策;如今,歐洲的積極救市方案勢 必再度打亂亞洲政策制定者布局,因為歐美極度寬 鬆的貨幣政策已讓亞洲為熱錢所苦,歐盟新方案形 同宣布現行寬鬆貨幣政策將持續,甚至還將注入更 多流動性,其無論推升亞洲資產價格或導致亞幣升 值,都非亞洲央行所樂見,也將是更艱巨的挑戰。

此外,歐盟大舉救市計畫應可暫平歐債危機,但 歐元的命運依然是未解的懸念。歐盟的集體行動明 確宣示了穩定歐元區經濟及維護歐元的決心,但也 破壞了歐洲單一貨幣的獨立原則;區內經濟體發展 不同調,亦讓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左右為難;歐元 區政策治理及財政紀律的不確定性,不只令廣納新 成員變得困難,還可能引發既有成員出走,歐元區 解體並非危言聳聽。樂觀來看,希臘事件也可能促 使歐元區改善制度缺陷、強化制度維護,既是歐元 的危機,也是歐元的轉機;而歐元命運將牽動美元 、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變化,更是動見觀瞻,需要高 度關注。

【2010/05/12 經濟日報】

歐盟以債養債 像給毒蟲再打一針

歐盟決定拿出1兆美元拯救歐元區債務問題,但是專家批評,這種「以債養債」的做法治標不治本,全球經濟仍舊充滿不確定性,加上希臘和葡萄牙債信評等可能再被調降,甚至波及德國和法國債信,歐洲股市10日暴漲一天,11日又普遍走跌。

歐盟決議成立總額高達7500億歐元(1兆美元)的穩定基金,協助陷入債務危機的希臘和葡萄牙等歐元區國家。歐洲主要股市10日全部強力反彈,西班牙漲幅高達14.72%,美股道瓊工業指數也大漲404.71點。

不過,以上榮景有點一日行情的味道。英、法股市11日跌了近1%左右,希臘跌幅超過2.4%,西班牙跌3.4%,只有德國小漲0.33%。美國股市道瓊指數11日午盤在平盤附近震盪。

歐洲國際政府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沙利(Razeen Sally)與其他專家警告,歐盟正重蹈「以債養債」的覆轍,再度以舉債來解決眼前的債務危機,如同處理2008年與2009年初的的信貸市場崩盤時,對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提供紓困。專家因此質疑,這次的搶救方案只能暫時解決問題。

沙利說,全球經濟「仍虛弱且高度不確定」,最大的烏雲是大西洋兩岸的公債暴增。芝加哥北方信託首席經濟學家卡斯瑞爾(Paul Kasriel)以「給毒癮患者再打一針」形容最新的紓困措施。

聯合信貸(Unicredit)分析師柯雷克也憂心忡忡,他說:「這個紓困方案強迫歐盟國家收購他國的問題債券,只會創造更多債務而非減少債務。」

信評機構穆迪公司表示,希臘經濟前景「黯淡」,下個月可能和葡萄牙一起被調降債信。分析師指出,歐盟灑重金扮演救火隊,可能衝擊歐元區財政,導致前五大經濟體德國、法國、荷蘭、奧地利和芬蘭,失去最高信評等級。

【2010/05/12 聯合報】

歐盟救市 滋養亞洲通膨怪獸

歐盟提出的1兆美元救市方案僅演出一日慶祝行情,歐股11日普遍回跌。分析師並警告,拯救歐債危機的銀彈恐怕使亞洲經濟更熱過頭。
(路透)
歐盟大手筆推出近1兆美元的緊急救市計畫,雖然一時穩定人心,但可能導致更多熱錢湧入亞洲,使經濟過熱情況雪上加霜;萬一計畫失效,高度仰賴歐洲市場的亞洲國家也將遭池魚之殃。

華爾街日報報導,早在希臘危機加劇之前,中國等亞洲國家就說,高度的經濟成長及大量的資本流入,使本國的房地產及其他資產價格高得危險。

雖然亞洲市場歡迎歐盟推出7,500億歐元(9,550億美元)的穩定方案,但經濟學家及分析師警告,該計畫最終可能為亞洲市場引進更多資本。

歐美的寬鬆貨幣政策已推升亞洲資產價格,特別是新興市場債券及房地產。歐盟的救市計畫顯示,借貸成本目前仍將維持低點。美國聯準會與全球主要央行重啟換匯機制,將使全球資金市場更易取得美元。

豐亞太控股公司經濟學家紐曼說:「解決希臘危機勢將加重亞洲問題。」

儘管歐洲深陷債務危機,最新數據卻顯示,亞洲經濟仍強勁成長,通膨威脅揮之不去。例如,中國4月出口較去年同期激增30.5%,市場預估同期間消費者物價年增2.7%。


而紓困計畫可能變成資本流入亞洲的管道,因為在亞洲的歐洲大銀行會利用注資以擴大獲利豐厚的亞洲業務。

資本流入通常會造成貨幣升值,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下降。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說:「亞洲苦於投資人太多而非太少,強勁的全球資本流入加深通膨壓力,並助長資產價格泡沫,挑戰亞洲各國央行的能耐。」

若救市計畫未成功阻止金融市場惡化,歐洲各國被迫大幅緊縮財政,將重創經濟成長,對亞洲產品的需求也會下降。

歐元區問題還可能衝擊亞洲的銀行借貸。國際清算銀行(BIS)說,歐洲銀行業跨國放款給日本以外的亞洲國家約1.1兆美元,高於美國銀行(3,560億美元)與日本銀行(2,230億美元)加起來的金額。

【2010/05/12 經濟日報】

德法債信受拖累 3A評等不保

信評機構穆迪公司(Moody's)表示,希臘經濟前景「黯淡」,下個月債信可能降至垃圾等級;德國和法國協力解決希臘債務危機,也可能失去「AAA」最佳評等。

穆迪上月數度表示,未來可能進一步調降希臘和葡萄牙的信評,10日又發表報告指出,最快四周內將做出決定。穆迪說:「希臘調降評等的幅度可能超過預期,來到Baa級,或是只比垃圾級高一級;調降至投資級以下也有可能。」穆迪目前給希臘信評等級為A3 。

在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同意出資7,500億歐元成立穩定基金為希臘紓困後,希臘債券價格10日飆漲,兩年期公債殖利率大跌1,000個基點至9.16%。

穆迪說,葡萄牙的債信可能被調降一級,從Aa2降至Aa3,仍屬低風險的投資等級。此外,愛爾蘭債信短期內不會有大變動,仍會維持在Aa1,但展望為負向。

歐盟日前宣布提供金額空前的貸款援助希臘,以捍衛歐元並避免希臘危機持續蔓延。為了表示支持,德國、法國和義大利三國央行10日已開始收購政府公債。

不過,分析師指出,歐盟灑重金扮演救火隊,可能衝擊歐元區財政,導致前五大經濟體德國、法國、荷蘭、奧地利和芬蘭,失去最高信評等級。

標準普爾(S&P)目前給整體歐元區的信評為AA-,比最高等級低三級。益華證券(Evolution)策略師詹金斯說:「歐盟再三保證希臘不會倒債,加上穩定基金的龐大規模,都可能促使標普重新評估歐元區的信用評等。」

聯合信貸(Unicredit)策略師柯雷克也對歐盟紓困希臘的後果憂心忡忡,他說:「這個紓困方案像是最高段的龐氏騙局(Ponzi game),強迫歐盟國家收購他國的問題債券,會創造更多債務非減少債務。」

【2010/05/12 經濟日報】

  熱門關鍵字:精選飆股 | 生活美學 | 送租片券 | 房市交戰 | 文學脈動
最新 | 發燒 | 哇新聞歷史新聞轉寄列印討論
歐元 跌回起漲點

近1兆美元的歐洲救市方案使歐元匯價10日一度狂飆,但很快就跌回起漲點。分析師認為,歐元長空格局依舊不變。

歐元兌美元匯價11日續挫至1.27美元,盤中一度大跌1%至1.2667美元。相較之下,歐元匯價20日盤中曾一度飆漲至1.3094美元價位,可惜這波漲勢只是曇花一現。

交易員正在押注歐元對美元會繼續下挫,認為歐洲經濟增長速度落後美國,可能因本次的債信危機而陷入停滯,甚有二度衰退的危險。此外,歐洲央行10日開始收購政府公債,也引發投資人對質疑歐洲央行的資產體質。

包括「股神」巴菲特在內,許多知名投資人都已公開對貨幣問題表示憂慮,擔心目前的擴張性財政與貨幣政策終將使貨幣價值貶值。部分投資人選擇黃金作為紙幣貶值的避險工具,紐約商業交易所黃金近月期貨價格11日盤中漲至五個月高點,一度漲到每英兩1,225.2美元。黃金現貨價最高漲至1,224.82美元,逼近歷史最高紀錄。

東京德意志銀行外匯策略師深谷說:「違約風險暫時消退,但僅有緊急措施不足以提振歐元。」歐洲最終必須重建高負債國家的財政。基於債券殖利率差,以及美國與歐洲復甦速度的不同,「歐元仍被高估,今年年中歐元兌美元若跌破1.25美元兌1歐元,也不足為奇」。

新加坡瑞銀集團外匯策略主管墨希烏汀說,歐洲紓困方案使風險胃納捲土重來,「新興市場貨幣與大宗商品貨幣的表現因此改善」。歐元的漲勢「很難持續,只是給受困的歐元多頭提供賣出的機會而已」。他預測歐元兌美元長期公平價值在1.2美元。

三菱UFJ信託銀行公司交易員井上說:「救援方案規模比預期大,信用市場的恐慌暫時消退,但疑慮仍揮之不去,很少人願意大買歐元。關鍵在負債纏身的國家能否執行撙節計劃,展現領導力。」

【2010/05/12 經濟日報】



本文於 2010/05/13 01:02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72263
(轉貼)韓國翻身的條件 希臘一個都沒有
2010/05/08 13:07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政府預算瘦身 歐盟點名葡西義法

南歐國家債台高築,導致歐元區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歐洲聯盟官員今天點名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和法國,要求這些國家近日內就必須提交新的財政瘦身計劃。

歐盟執委會經濟專員雷恩(Olli Rehn)告訴德國「商業日報」(Handelsblatt)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確遭到投機客的狙擊,不過政府的預算赤字必須改善,義大利和法國也一樣。

他說,下週一召開的歐元集團會議,就會討論這些國家的瘦身計劃。

為了防止債信危機重演,歐盟未來除了將監督各會員國的預算,也將透過各種經濟指標,改善南北差距的結構性問題。

雷恩說,根據執委會的規劃,各國政府在交給國會批准前,必須將預算書交給歐盟審查,如果有必要,歐元集團將提出修正的建議。

他還說,執委會打算定期檢驗各會員國的貿易收支餘額、生產力和勞動成本等指標,縮小歐元區內部的競爭力差距。

至於競爭力領先歐元區其他國家的德國,雷恩建議,德國應該強化內需,調整貿易結構。


★ 要進修!就上 udn 進修線上 ★

【2010/05/11 中央社

克魯曼專欄/脫離歐元 希臘的終極命運

希臘會是下個雷曼嗎?不會,它既不夠大,牽連也不夠廣到讓全球金融市場像2008年那樣凍結。不管什麼因素造成道瓊指數6日一度暴跌近1,000點,歐洲的情況應該不是原因。

你也不必相信分析師說我們即將面對一波政府債券拋售潮。事實上,美國的舉債成本6日跌到幾個月來的低點。

儘管憂心者警告英國可能步上希臘後塵,英國利率仍小幅下跌。這是好消息。

壞消息是,希臘的問題比歐洲領袖承認的還嚴重,而且其他歐洲國家也有程度不一的相同問題。

許多觀察家現在預期希臘的悲劇會以違約收場;我卻愈來愈認為他們太樂觀,我想違約之後緊接著就是脫離歐元。

現在看已愈來愈明顯,問題出在歐洲缺少成功的貨幣區所需的重要特質,尤其是缺少了中央政府。

想想經常被拿來作比較的希臘與加州。兩者都深陷財政泥淖,過去都有違約紀錄。但加州的財政災難卻不像希臘那樣危險,為什麼?因為加州花的錢大部分來自華盛頓,而非沙加緬度。州級預算可能被削減,但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給付、社會安全支票和國防承包商的付款仍源源不斷。

這表示加州財政災難不會阻止該州分享更廣的美國經濟復甦。對照下,希臘削減赤字卻會對原已低迷的經濟帶來沉重壓力。

唯一能大幅紓解希臘痛楚的是經濟復甦。復甦可創造更多稅收,減輕削減支出的壓力,創造就業。

如果希臘有自己的貨幣,它可以嘗試藉貶值貨幣、提升出口競爭力來帶動復甦。但希臘屬於歐元區。

那麼結局會是如何?理論上,我認為有三種方法讓希臘留在歐元區。

第一,希臘勞工可藉受苦來自我救贖,接受大幅減薪來提升希臘競爭力,直到就業再度增加。

第二,歐洲央行可採取更擴張性的政策,包括買大量政府債券,並接受(甚至歡迎)帶來的通膨;這將使希臘和其他困頓的歐元區國家的調整更容易。

第三,財政較健全的歐洲政府可提供弱鄰國更多援助,以使危機較可忍受。問題是,這些方法在政治上似乎不可行。

剩下的方法似乎難以想像:希臘脫離歐元。但當排除所有其他選項後,剩下的就是這項。

如果它發生,就會像2001年阿根廷從似乎根深柢固、牢不可破的美元聯繫匯率制度脫勾。

當時結束美元聯繫匯制也被認為無法想像:即使暗示這種可能性都可能引爆銀行擠兌。但銀行擠兌終究發生了,阿根廷政府也實施緊急限制提款措施。這為貨幣貶值打開大門,最後阿根廷走過這扇門。

如果希臘發生類似的狀況,將引起傳遍歐洲的震波,並可能觸發其他國家的危機。

但除非歐洲領袖能夠、且願意採取比現在更大膽的行動,這就是情勢發展的方向。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吳國卿譯)

【2010/05/08 經濟日報】

韓國翻身的條件 希臘一個都沒有
陷入國家破產危機的希臘,能不能像「IMF學長」韓國那樣,在接受國際金援後,藉著強勁的出口,重新尋回國家與民族的自尊?從幾個方向來檢視,韓國學長的幹勁以及迅速復甦的條件,希臘一個都沒有。
【文/乾隆來】

向「IMF學長」看齊 成功度過破產危機?

陷入國家破產危機的希臘,走上十二年前韓國同樣的路,接受IMF(國際貨幣基金)巨額金援,這個西方現代文明起源的文化古國、世界第七大觀光大國,能不能像「IMF學長」韓國那樣,在四年的勒緊褲帶後償還IMF金援,最終走出危機,重新尋回國家與民族的自尊呢?

韓國快速清償了550億美元的IMF紓困貸款。【攝影/陳永錚】
四月的最後一個晚上,希臘財政部前的廣場猶如戰場,反對黨左翼聯盟組成的遊行群眾,舉著紅色的大旗幟,以及「反對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標語進行抗議。群眾暴動其實已經持續了將近半年,去年十二月,數百名希臘學生封鎖了雅典市中心的憲法廣場(Syntagma Square),導火線是在十二月六日被員警槍擊致死的十五歲少年。

示威的學生攻擊雅典的許多家銀行,在國會外靜坐抗議,長期的抗爭不斷在靜坐與暴烈的衝突之間反覆,參與者從學生、工人、公營事業的員工,到公務人員,希臘這個三千年的文明古國,猶如破敗的第三世界國家,不知何時會爆發全面的衝突。

陷入一片混亂的文明古國

希臘的警民衝突,不單純來自政治因素,更來自瀕臨破產的國家財政。

就在十五歲學生遭到槍殺的第三天,也就是去年十二月八日,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Fitch)宣布,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由「A-」降為「BBB+」,同時下調了五家希臘銀行的信用等級,其中包括希臘四大商業銀行,並將希臘政府財政狀況前景展望,確定為「負面」,這是希臘主權信用評等在過去十年中首次跌落到A級以下。除了惠譽之外,穆迪以及史坦普兩家信評公司,也同步調降希臘主權評等。

從去年底到四月,短短四個月內,希臘主權評等已經從績優的A-級,暴跌至垃圾等級,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令人震驚,更顯示在當今資金快速流動的金融市場,即使是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也可能瞬間破產。

被信用評等公司降為垃圾等級,又面臨即將屆期的龐大債務,希臘金融市場幾乎崩潰,在銀行的交易室裡,兩年期的希臘國債利率一度暴升到二三.九%,利率走勢圖猶如飛彈,瞬間以九十度的仰角向天空奔去;銀行交易室外,示威抗議的群眾向員警丟擲汽油彈。

已經走到懸崖邊緣的希臘政府,不可能再有任何正常的管道來解決問題,擺在面前的只剩三個「斷手斷腳」的選擇:一是宣布債務重組;第二是索性宣布破產;第三則是向歐盟(EC)、歐洲央行(ECB),以及IMF求援,接受嚴苛的條件,換取國際組織最後的金援。

歐盟的各級官員已經在多次場合宣示,絕對不會容許任何一個歐盟的國家破產,甚至連債務重組也不是選項,因此,希臘只剩下接受援助的「EC–IMF」方案。國際組織提供給希臘的是總金額達到一二○○億歐元、相當於一六○○億美元的金援承諾,利息約為五%;代價則是,希臘必須採取極為嚴厲的緊縮措施,包括提高營業增值稅、凍結公務人員與勞工薪水、減少政府雇員,並且大幅調降退休金、福利津貼等費用。

外債高築、國家財政破產、不斷的群眾運動與警民衝突的場景,在十二年前的韓國,曾經是國際媒體天天報導的焦點。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引爆國際資金從亞洲抽離,當時韓國的外匯存底剩下二百億美元,政府外債卻高達一五八○億美元。韓元匯價在九七年十一月十七日暴跌,突破一美元兌一○○八韓元的歷史紀錄,四天之後,韓國政府決定接受IMF的援助,開始與IMF談判接受金援的金額、未來緊縮財政的具體方案、以及償債計畫。但是匯市與股市仍然繼續崩跌,國家瀕臨崩潰。

韓國人視IMF金援為國恥

歷史的發展總是有太多神似之處,希臘在四年前加入歐元系統的時候,舉國歡騰,視為國家發展的重大突破;而韓國在金融風暴之前的一九九六年,經濟成長率創下七%的傲人成績,更剛剛迎接第一個民選的文人總統金泳三(之前的韓國總統都是軍人轉任),又獲得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接納,成功進入「富人國家俱樂部」,韓國的國家榮耀達到歷史新高。

不料韓國的榮耀瞬間破滅,金泳三政府被迫接受IMF五百五十億美元的金援,以確保韓國的債務得以到期續償,但是韓國付出極為沉痛的代價,緊縮方案極為嚴苛,國家主權受到嚴厲的限制,韓國人民以「國恥」來記錄這段歷史...

《今周刊》698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兩岸三地1000大/中國100兆消費力大爆發 賺第二波財富
◎特別企畫:股神巴菲特對未來投資的最新建議:小心!通膨怪獸回來了!
◎話題人物:坐擁百億地產 台北市鑽石地主人杜萬全辭世
◎焦點新聞:成功度過破產危機?韓國翻身的條件 希臘一個都沒有
◎個人理財:租金易跌難漲 包租公三都會區聰明布局
◎封面故事: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陶冬:北京調工資 搞定匯率與內
◎特別企畫:集中買進 八年賺三倍/巴菲特信徒:產品越日常、越簡單越好
◎高科技:競爭白熱化 蘋果、谷歌互踩地盤
◎美國商業周刊:雷曼律師揭露傅德的漫天大謊/誰在乎差了兩億美元?
◎征服股海:展望第二季 21檔優質股出列

【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698期;訂閱今周刊電子雜誌



本文於 2010/05/12 04:04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67001
(轉貼)低利率比高房價更可怕
2010/05/04 14:05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歐元區國家擬籌700億歐元 力挽狂瀾

經昨夜6小時的磋商,歐元區16個會員國同意籌措700億歐元,因應歐元自發行以來面臨的最嚴重危機。

希臘債務危機延燒,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也被市場盛傳是下一個希臘,「歐洲人之聲」(European Voice)週報報導,為遏止歐元區國家債務危機升高影響歐元匯率,決定籌備700億歐元銀彈,力抗市場投機炒作。

預料歐盟各會員國財政部長明天可望同意,凡面臨債務危機的歐元區國家,都可使用這筆700億歐元解決債務的燃眉之急,以抒解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償債高利率的壓力。

歐元區國家領導人也同意,應盡快採取措施力阻市場對歐元的投機炒作,儘速恢復投資人對歐元的信心,以及穩定歐元區各會員國的財政,不致步上希臘的後塵。

法國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說,投機市場已不單單對準希臘,目前已有蔓延至歐元區的趨勢,歐元區國家絕不能讓歐元匯率動盪不穩,更不能讓少數人的貪婪毀了歐元。

他說,若歐元區會員國不能穩住危局,整個世界都會受到影響,歐元區國家要傳達一致訊息,下週一歐洲股市開盤,他們將採取措施捍衛歐元。

此外,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JoseManuel Barroso)以及歐洲理事會主席范宏畢(HermanVan Rompuy)也相繼信心喊話,向市場展現歐盟做歐元區國家後盾,以及力挺歐元的決心。

這週歐元匯率下滑幅度達4%,昨天歐元兌美元匯率跌破1:1.30關卡為1:1.2529,創14個月新低,對日圓的匯率也創下2001年12月新低紀錄。


★ 要進修!就上 udn 進修線上 ★

【2010/05/08 中央社】

南方朔:報稅時節的心理不平衡感!

每年到了報稅時,我的心理就極端不平衡。而這種不平衡現在已到了極點。

像我這種六十齡級的老賊,是見證台灣經濟興衰的一代。四十年前進入社會,薪資只有台幣一千五,只能去別人的公寓家裡分租一間房。但那個時代台灣經濟成長快,薪資調整也快,兩千、五千、一萬,而換個工作即所得加一番,到了1990年代終於擠進了百萬年薪階層。儘管每年繳稅廿多萬也心甘。

但這種心甘情願的感覺現在早已消失了。現在的台灣,統治者眼中只有富人,這個優惠那個減稅不斷,還有各種巧門來避稅,愈富的人愈少繳稅,九百萬薪資所得者負擔了百分之72的綜合所得稅率。當政府集稅愈來愈柿子撿軟的吃,被視為軟柿子的薪資所得者,那種相對的剝削感就會愈來愈增。

而問題還不僅如此而已。當今的台灣舊的偏差加上新的偏差,問題其實是走在惡化的方向上:

——當今的馬政府優惠及減稅太多,到了明年將累積減少稅收6358億,等於每個國民損失二萬七千元。而新增債務則達1.4兆,等於每個國民負擔六萬二千元。財政的惡化,使得政府藉移轉性支出來縮短貧富差距的籌碼已告消失。

——最近十年來,台灣經濟是有成長,但成長都集中在資訊出口產業及台商企業部門,它造成本地高品質工作機會的減少及報酬的降低。台灣薪資所得的不增反降,這乃是主因。

——而問題更嚴重的,可能是台商部門成長快速,他們早已不是鮭魚,而成了巨鯨巨鯊。最近台北房地產狂飆,財團的炒地養地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層的原因其實與台資龐大化之後的回流有關,超過一兆兩兆的錢根本不必靠貸款,即捧著現金買豪宅。當馬英九得意的說「不只是鮭魚返鄉,連鯨魚都回來了」,不同的人聽了後即可能每個人的心頭滋味各不同。台灣的「外生經濟」(Exogenous)對「內生經濟」(Endogenous)的衝擊現在剛剛開始,而它顯然不會是讓人高興的經驗!

因此,在富人優惠減稅,薪資所得者卻負起主要租稅責任,而薪資所得又進入低成長的此刻,難怪一到報稅季節,大家的心理不平衡全都上來了。而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台灣中位數的家庭只年入50萬,能夠年入百萬即已在百分之八的家庭以上。那些買豪宅、開名車、吃大餐的真正有錢人又是從那裡跑出來的?這又教像我這種每年忠實納稅的人心理怎麼平衡得起來。

台灣的貧富及租稅問題其實是已到了相當危險的程度。貧窮問題在台灣已被體制化和邊緣化,而富人則被優惠化和隱藏化。以台灣的經濟規模,年入百萬就已是百分之八以上的富人,大富的隱藏化有多嚴重已可知矣!

(作者為作家)


★ 要進修!就上 udn 進修線上 ★

【2010/04/28 聯合報】

低利率比高房價更可怕

中國人民銀行周日宣布調升存款準備率0.5個百分點至17%,距2008年9月金融海嘯前的17.5%高點,僅一步之遙。人行今年來已三度上調存準率,連同近期密集發行央票收縮資金,人行對直接升息似仍保留,其關鍵則與全面打房有關;因為在高房價尚未明顯回跌下,低利率若於此時反轉,付不出房貸的的違約風險將大幅升高。對比台灣,兩岸情況何其類似;目前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打房不遺餘力,既是紓解庶民之怨的「政治正確」,但更可能是為下半年升息預先鋪路,以避免房價自高檔下滑、利率卻自低點反彈的衝擊。

自高房價被民眾票選為民怨之首,房價議題廣受關注,政府更是動作頻頻。然而,房市交投雨打不驚,依然活絡。第一季國泰房地產指數顯示,全台平均成交價單季上漲近3%,達每坪19萬元;同期間全台推案量達1,955億元,是近六季單季新高;僅見的冷卻現象是,推案量成長較多的北部地區,議價空間已擴大,全台各地區的30天銷售率也從去年第四季的18.2%降至14.5%。這顯示,高房價廣受議論後,政府政策、民眾認知及建商心態已開始調整,但速度、力度不是很快,後續房價會否如政府預期下跌,尚有待觀察,畢竟決定房價的因素非僅政策一端。

但現今的高房價問題被過度政治化、簡單化,反而忽略了高房價的經濟影響,尤其是台灣利率水準正處於歷史的最低點1.25%,並已維持一年多,而低利資金環境代表相對較高的投資報酬率,例如民眾向銀行借前六月利息僅1.5%的房貸,用來賭未來半年房價漲幅超過3%,在投資上是再簡單不過的選擇。

因此,真正讓人憂心的,並非北市豪宅是否續創天價,而是一旦房價自高檔回跌、利率卻自低點反彈時,那才是考驗的開始。因為央行不可能永遠維持低利率政策,特別是各國已陸續收回金融海嘯時期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市場對美聯準會(Fed)升息的預期心理增溫,最快下半年央行或許就須反向調高利率,如果央行此時沒有適當的配套機制,難保不會引爆房貸違約地雷。

這樣的隱憂,來自目前全台房貸戶的利率近百分之百是採指數型利率,亦即房貸利率是跟著銀行定存利率浮動,當定存利率走高、房貸戶的利息支出也加重;前年12月央行力推銀行指數房貸客戶的利率「季調改月調」,更加速房貸支出和利率調整的連動。簡單說,如果央行下半年升息,銀行跟進調高存款利率,房貸戶次月利息支出就會增加。

當央行利率升幅低於房價未來預期漲幅時,民眾或許還可忍受墊高的房貸成本;萬一房價不漲反跌,大量倒帳給銀行的情況便可能出現。特別是目前銀行房貸餘額4.9兆元中,約有三成是央行降息以來的新增房貸,這些在利率低點進場的房貸,對利率反轉的敏感度更高,借款人是否有能力或意願履約,央行和銀行都必須謹慎觀察。

觀察過去央行貨幣政策動向,降息的速度往往比升息快,例如2000年至2003年間,央行三年半內調降利率3.25個百分點;2003年至2008年的五年間,央行才調高利率2.25個百分點;2008年6月底起的八個月內,政策利率更走低2.375個百分點。央行利率驟降緩升,對房貸族來說較有利,但不代表央行利率不會大幅彈升;而且,房市在央行升息後可能降溫,現在低利率、高房價的環境,對購屋自住的民眾來說,實是包裹雙層糖衣的毒藥。也因此,央行積極打房實有著更深層的風險憂慮,也預示了未來升息步驟宜緩不宜急的方向。


★ 要進修!就上 udn 進修線上 ★

【2010/05/04 經濟日報】



本文於 2010/05/09 03:01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62361
(轉貼)克魯曼專欄/歐元陷阱 綁死成員國
2010/05/02 00:32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德國通過對希臘紓困296億美元

歐盟、國際貨幣基金2日與希臘達成紓困協議,德國梅克爾政府3日即快馬加鞭,通過於3年內對希臘金援296億美元法案。

德國政府承認,希臘破產可能拖垮歐元,傷害德國自己的經濟。梅克爾說:「我們不僅是幫希臘,也在穩定歐元區,助人助己。」之前,由於德國在希臘紓困案上推拖拉,導致德國與梅克爾遭到痛批。


★ 要進修!就上 udn 進修線上 ★

【2010/05/04 聯合報】

挖百姓荷包 美地方政府萬萬稅

  • 2010-05-03
  •  
  • 中國時報
  •  
  • 【蔡鵑如/綜合報導】

     美國各州政府鬧窮,為了「開源」,無所不用其極從老百姓荷包挖錢,項目五花八門,從理髮稅、小丑稅到熱氣球稅,創意十足。

     密西根州及內布拉斯加州打算增添理髮稅,因為理髮被視為「個人美容」,屬於「奢侈享受」。除了理髮稅,密西根州還對狗美容、馴馬、皮草處理、葬儀社、修水電、馬殺雞與除蟲服務課稅。

     內布拉斯加州擬向徵友相親、修機車、擦鞋、徵信社、標本剝制、腳底按摩等六十項服務課稅,預期明年州庫可進帳四百四十億美元。

     緬因州把腦筋動到逗人開心的表演。州參議院提案,小丑、諧星、雜耍班子、腹語師、漆彈遊戲、讓小朋友實地親近動物的可愛動物區、鬼屋都要加徵五%州稅。若表決過關,新制明年一月起上路。

     肯塔基州則打算讓享受高檔服務的富貴一族吐出更多錢,舉凡熱氣球體驗、加長型禮車、高爾夫果嶺費、私家庭園都在課稅範圍,預期一年可增加三.五至四億美元稅收。

     在田納西州,住宿飯店附送的早餐,未來將不再免費消費者仍不必支付早餐費用,但會收到早餐的稅單。州政府預估,此舉一年可帶來一至兩百萬美元收入。

     密爾瓦基愛樂管弦樂團最近槓上威斯康辛州政府,因為政府對管弦樂表演課稅。該團認為藝文演出具教育功能,不該被視為娛樂節目。

     在密蘇里州,瑜珈課被歸為休閒娛樂,要課四%州稅,但瑜珈業者指稱,瑜珈是心靈活動,應可豁免州稅。

     環保是趨勢,但要過綠色生活得付出較高代價。懷俄明州是全美風勢最強的地區,風力發電產業蓬勃發展。州政府最近通過法案,二○一二年起將針對風力發電課稅,每百萬瓦小時一美元。

     西維吉尼亞州議員則提案課徵塑膠袋稅,店家每使用一個塑膠袋得支付五美分稅金。不過法案未過關,提案人打算明年捲土重來。

各國印鈔還債 巴菲特:看空所有貨幣

「股神」巴菲特1日在股東年會上說,各國政府在金融危機後面臨的龐大赤字,讓他對所有貨幣維持長期價值的能力感到悲觀。他並且說,希臘債務危機將充滿戲劇性 (high drama),但不知最終要如何解決。

巴菲特表示:「過去幾年來,世界發生的一些大事,讓我看空所有貨幣維持長期價值的能力。」目前的顧慮之一,是各國政府將發行更多貨幣來償付債務,不但破壞幣值,也會引發具有殺傷力的通貨膨脹。

對許多國家長期以巨額預算赤字運作的問題,他說:「這種情況不能再維持下去。世界要如何戒斷對巨額赤字融通的依賴,將很難觀察清楚。」

不過,巴菲特指出,只要美國還能以美元借貸,就「不可能發生欠債違約的事」。他說:「只要能夠印製自己的鈔票,就不會違約。」

巴菲特說,希臘債務危機為歐元區製造了一個「真正有趣的情勢」,因為希臘雖是掌握自己預算的主權國家,但因身為歐元區會員國,「卻不能印製自己的貨幣」。

他說:「大家看到的可能是一種試驗,我不知道這部電影要怎麼結束。我會儘量不去看那種電影。」


★ 要進修!就上 udn 進修線上 ★

【2010/05/03 聯合報】

克魯曼專欄/歐元陷阱 綁死成員國

沒多久前,歐洲經濟學家常嘲笑美國經濟學家質疑歐洲邁向貨幣同盟是否明智。就在今年元月有一篇文章還宣稱:「整體來看,截至目前歐元的發展仍比許多美國經濟學家的預測好得多。」

這篇文章總結歐元懷疑者的觀點為:「它不可能實現,是個壞主意,不可能持久。」歐元真的實現了,但現在它似乎被懷疑者說中,是個壞主意。至於它能不能持久——突然這已變成爭議未決的問題。

要了解歐元的困境—和它帶給世人的教訓—我們不能只看新聞報導。現在所有人都只注意公共債務,以致大家可能以為這是單純政府未能控制支出的問題。但公共債務只是希臘問題的一部分,對葡萄牙更是如此,對西班牙而言也非全部的問題。

這些今日瀕臨危機的國家在三年前沒有一個出現嚴重的財政問題,即使希臘2007年的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也未超過美國1980年代中期的情況,而西班牙實際上還有盈餘。這些國家全都吸引大量外國資金流入,主要因為市場相信加入歐元區讓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公債變成安全的投資標的。然後全球金融危機發生,資金流入枯竭,稅收劇減,赤字激增,當年鼓勵市場擁抱這些危機國家的歐元區會員資格,如今變成了陷阱。

這是什麼樣的陷阱?在資金充裕的年頭,危機國家的薪資與物價上漲比歐洲其他國家快。但現在錢不再滾進,這些國家必須讓物價回到正軌。

但現在要這麼做比當年歐洲國家各有自己的貨幣時難多了。在當年,物價可以靠調整利率導引回正軌,例如希臘可以藉調降希臘貨幣德拉克馬兌換德國馬克的匯率,來壓低與德國的比較薪資水準。但現在希臘和德國使用相同貨幣,要降低希臘物價水準就只能靠德國通貨膨脹加上希臘通貨緊縮。由於德國不會接受通膨,所以只剩希臘通縮了。

問題是,通縮——薪資與物價下跌——不管在哪裡永遠是極痛苦的過程。它不可避免牽涉長期不景氣和高失業率,並會加劇公共和民間的債務問題,因為在收入減少時,債務並未減少。

如果希臘未來幾年經濟展望略微好些,希臘的財政災難仍會很嚴重,但也許還能控制得了。可惜不是。本周稍早標準普爾調降希臘債信時表示,歐元計價希臘GDP可能直到2017年才能恢復至2008年的水準,這意味希臘不可能靠成長度過難關。

這正是歐元懷疑者擔心發生的情況。他們曾警告,放棄調整匯率的能力將引來日後的危機,而這已經發生。

那麼歐元會如何?直到最近,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分析師認為,歐元崩解基本上不可能發生,因為任何即使只暗示考慮脫離歐元的政府都會引來災難性的銀行擠兌。但如果危機國家被迫違約,到頭來還是可能面臨嚴重的銀行擠兌,迫使他們採取暫停銀行提款等緊急措施。這將打開脫離歐元之門。

歐元本身是否陷於險境?簡單的說,是。如果歐洲領導人不快採取更強力措施,提供希臘足夠避免災難的協助,勢必引發一場始於希臘違約的連鎖反應,並很可能以範圍遠為廣泛的破壞收場。

另一方面,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教訓?

赤字鷹派正嘗試占據歐洲危機的解釋,說它是政府赤字罪惡活生生的教材。不過,這場危機真正告訴我們的是,政策拘束衣加身的危險。當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歐元時,三國的政府已甘於接受不能印製太多鈔票等規範的限制,但這麼做的同時也喪失了彈性因應危機的能力。

當危機發生時,政府須採取行動。這是歐元建構者忘記的事——但我們不能忘。(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要進修!就上 udn 進修線上 ★

【2010/05/01 經濟日報】



本文於 2010/05/04 10:07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59446
(轉貼)歐巴馬:美經濟脈動更強了
2010/05/01 00:59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歐巴馬:美經濟脈動更強了

美總統歐巴馬30日中午指出,首季GDP數據顯示,美經濟脈動已更強壯;去年經濟萎縮,現終於重新成長。

他說,首季GDP是美經濟復甦一個里程碑。

但他同時指出,仍有數百萬民眾失業,等待工作,有些職位可能一去不返。

針對發布首季GDP,歐巴馬近中午11點半在白宮草坪發布簡短聲明,作上述表示。美電子媒體實況轉播。 

美商務部30日上午公布,首季國內生產總額(GDP)成長3.2%,低於去年第4季漲5.4%,也比經濟學家預期升3.4%略差,但這是美連續第3季GDP上揚,反映美已步走70年來最嚴重經濟衰退。

首季GDP一大亮點是消費,勁升3.6%,比去年第4季升1.6%好得多,反映美民眾對經濟重燃信心,敢於消費。 

消費佔美經濟活動約70%,消費回春,為經濟復甦關鍵。 

【2010/05/01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3958456
頁/共3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