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家庭資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不孕難產資料】(轉貼)
 瀏覽42,685|回應188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4.10.22 中國時報

王晴怡∕北市(大學生)

據報導台北市因為出生率逐年下降,市府研擬免費補助「第三胎寶寶」一年的奶粉及尿布錢。此一鼓勵生產政策,看似誘因頗高,對於生產第三胎的家庭似乎也不無小補,然而以台北市的家庭生態,以及整個大環境是否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環境而言,這項政策的效果恐怕值得商榷。

一般而言,傳統重男輕女觀念較重的家庭,生了兩胎都是女生常會「再接再厲」繼續期待第三胎;或仍有追求子孫滿堂的「使命感」的家庭,其生產意願本來就較高。而那些只生一胎或兩胎,甚至沒有小孩的家庭,通常是因為多方考量子女未來的扶養、教育費用以及照顧子女所花的心力,尤其都會區競爭激烈,孩子小小年紀上語文補習班或才藝班已是家常便飯,奶粉、尿布錢比上這筆花費,還是小事一樁呢!加上台北市職業婦女或雙薪家庭日增,在沒有時間照顧小孩的情況下,工作場所又未能提供完善的托育制度,大環境也沒有良好又足夠的育嬰處所,孩子的照護環境差,當然這些婦女多胎生產的意願便越來越低了,是故這項政策的影響,恐怕不及這些真正要鼓勵生產的對象吧!

人口數減少,根本原因在於現代緊湊的工作環境下,整個社會並沒有良好的托育政策,是故改善嬰幼兒的照護環境才是長遠因應之道。

本文於 修改第 2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67327
 回應文章 頁/共1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論生育的政策導向∕穆光宗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論生育的政策導向


穆光宗
/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


簡体連結
http://www.usc.cuhk.edu.hk/wk.asp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進入「人口/戶籍」類尋找


  最近一段時間,計劃生育綜合改革成了中國計劃生育事業一個新的生長點。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的目的之一是為了穩定低生育水平。但如何正確理解穩定低生育水 平的實質卻大有講究。基本的指導思想應該是穩定,而不是繼續下降。改革的事業無疑需要改革的精神來推進。結合一些地方的政策導向所表現出的“少生就是一 切”的傾向,筆者以為生育的政策導向問題很值得在理論上進一步探討和澄清。


  
1、正確理解“穩定低生育水平”的要義


  我近年堅持的一個觀點是:少生不是一切。人口問題雖然有宏觀的表現,卻與微觀的家庭利益息息相關。我們過去強調宏觀的多了些。到了低生育水平 的新發展 時期,我們必須在穩定生育率和維護家庭養老的傳統之間進行必要的平衡。我們要的是雙贏:一方面是未來的人口增長壓力能夠通過計劃生育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另一方面是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時能儘量在“政策生育”的框架裏重建堅強有力的家庭結構,為維護家庭養老這種珍貴的傳統提供基礎性的支持(保證最必要的子 女數)。在這個意義上,在“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提高群眾的滿意程度”的提法之外,加上“優化人口結構”的提法完全必要。


  鼓勵按政策來生育而不是朝更少生的方向去努力,這更符合“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宗旨。更進一步的問題是,所謂的“穩定低生育水平”絕不僅僅是要 在生育水 平上做文章,而是如何在核心問題(穩定低生育水平)和邊緣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增進家庭的生育權益、改善婦女的生殖健康)上進行平衡:一方面,邊緣性 問題的解決將有助於穩定低生育水平;另一方面,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時期也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家庭生育權益的保障問題、群眾滿意度的提高問題等邊緣性問題的解 決。但這裏所說的邊緣性並不是說其重要性是第二位的,而只是從工作的重點來排序。


  1999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題就是“對生育的選擇決定著對未來的選擇”。可持續發展提出了“以人為本”的要求,因此我們需要實施新的生育工程予 以配合。 我們不妨稱之為“生育的三合一工程”,其一是生育控制工程,就是繼續實施對生育的節制,將自發的生育行為控制在社會合理的期望之內;其二是生育優化工程, 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遏止人口素質逆淘汰;其三是生育保障工程,保障婦女的生殖健康、保障家庭的生育權益。


  按政策生育而不是按指標生育,這是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含義之一。過去是儘量少生,現在則要鼓勵群眾重建堅強有力的家庭結構。最主要的是我們對獨 生子女現 象要抱一種客觀的認識態度。早在1995年,我就在和顧寶昌博士合作的《重新認識中國人口問題》一文中明確提出“少生不是一切”的命題,流播甚廣。雖然也 招致一些批評,但不少的後續研究終究還是接納了這麼一個認識,而實踐也在以不同的方式不斷證明“少生不是一切”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至今,我依然堅持 這種觀點:絕不能將人口問題簡單化為生育問題,也不應該將生育問題簡單化為生育數量的多少問題。過分關注生育數量的減少恰恰無可避免地帶來了家庭結構甚至 更廣義的社會結構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將人口問題只理解為當下的問題,其實任何問題都需要有一種深重的歷史感,人口問題就更是如此,人口的運行有一個長的時 段,在不同 的時段表現著不同的特點和影響。簡單說,要以瞻前顧後的縱向歷史感來把握政策的制訂。總之,我們必須考慮政策所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這才是有遠見的表現, 也是真正負責的精神。


  穩定低生育水平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我們必須心中有數。說到底,穩定低生育水平本身也不是目的,而只是達到我們終極性目標的手段和橋樑而已。從 宏觀上 說,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減緩人口增長的壓力,為社會總體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人口條件、人口環境,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強調微觀上的利益訴求,就是要充分 保障家庭的生育權益。必要的生育子女數是維護家庭養老傳統的關鍵之一。


  
2、農村獨女現象不宜鼓勵


  我們是要更多的獨女戶還是要更少的獨女戶?這是一個直接涉及政策導向的重大問題,但遺憾的是迄今沒有引起學界的足夠關注。據筆者獲得的絕對可 靠的信 息,山東某市出臺了這樣的政策:對符合二胎生育政策、自願報名終生只要一個女孩的夫婦,除每月享受雙倍的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外,還給予不低於3000元的 一次性重獎。這個政策性很強的規定明確無誤地宣示了政府對農村獨女現象的鼓勵。但其後的風險卻不著一筆,沒有任何討論。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似乎很有點奇怪:一方面我們在努力謀求解決上下擔憂的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保障問題,另一方面卻在傳統思路和工作邏輯的慣性 中繼續借 助行政、經濟或者文化的力量鼓勵著農村獨女現象的擴展。基於多年的觀察、思考和研究,筆者想指出一點:對於計劃生育弱勢群體的關懷,社會保障層面的制度建 設固然是迫在眉睫、任重道遠,但生育政策層面上的適當調整卻更為關鍵、更具影響。


  談到中國的生育政策,大致不出三個基本問題:一是我們要不要控制人口?二是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政策?三是我們如何來推行這麼一個政策?。在 第一點 上,我沒有異議。中國需要控制人口,這不僅是社會的需要,更是廣大育齡人群的需要。但在第二點和第三點上,我都有保留意見。簡單說,對第二點,我的看法是 政策的定位是有偏差的——就是偏緊。對第三點,我的看法是政策的運行也是有偏差的——就是偏硬。當然,歷史本身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國的計劃生育事業 也不例外。所以,從歷史變遷的視角出發,我個人的觀點需要做一點修正。就最表像的政策運行來說,中國的確取得了不少的進步。無論在制度環境的建設上還是幹 部素質的提高以及計劃生育的投入和工作方式上,都有很大的改觀,說得形象些:剛硬的色彩有所退隱,而人文的關懷逐漸彌漫。但工作方式和政策導向還是屬於不 同層面的問題。首先是政策設置,其次是政策導向,再次是政策運行(工作方式)。這是一個逐漸具體化的過程。


  政策導向有二點需要檢討:一是生育問題與其他問題相割裂的做法,特別是將生育問題和養老問題相割裂的做法,以為生育問題是當下的問題,而養老 問題是遙 遠的問題,兩不搭界或者關係不大。或者以為養老問題可以單純通過社會保障制度的建構而逐步消解。其實,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二是將關注點過分集中在生 育數量上,而且存在著生育數量越少越好的傾向;簡單說,就是“少生就是一切”的做法。


  為什麼鼓勵農村獨女現象不值得提倡?從經濟學的角度說,歸根結底是因為獨女選擇弊多利少。在個人(家庭)或者社會的層面上,獨生子女都是一個 有利有弊 的選擇。從利上說,一個似是而非的觀點認為,獨生可以減輕家庭的生養成本,同時可以減輕社會的撫養成本和發展成本(如提供公共教育資源、就業機會、土地資 源等)。但其實大可討論。實際生活中,獨生是加大了投資的密度,所以投資的總量不一定真的減少。但這些投資卻並不能保證獨生子女一定更出色、獨生子女父母 一定更有發展、獨生子女家庭一定更小康、更幸福。在社會的層面上,相對減少人口增量,是否可以降低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對就業的壓力?國內外真正嚴謹的研 究幾乎有一致的結論,關係並不確定。許多的假設條件一放到現實生活中,馬上就會出現理論與現實的背離。


  但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家庭,我相信:更少的獨女戶是更理想的選擇。理由是:首先,獨生子女家庭本質上屬於“風險家庭”。因為獨生,所以天然地 就賦予了 這樣的家庭以種種脆弱的特徵。事實上,各級政府採取的各種照顧和優惠做法實際上已經承認了獨生子女家庭是風險家庭的性質。


  更進一步,在理論上,我們可以嘗試將獨生的風險性、脆弱性概括為以下若干方面:


  (1)成長風險。主要是夭折、重病的風險。萬一成長中途出現意外而孩子的父母年事已高,那麼這個家庭未來的保障就大受影響,這對所有獨生子女 家庭都是 客觀存在的生存風險,問題還在於社會轉型時期的公共安全問題(來自交通、犯罪、環境等方面)並未見減少。根據相關調查,獨生子女的成長風險有放大的趨勢。 如果這樣的風險發生在父母已過適齡生育的中老年,打擊將是毀滅性的。現實生活中,有成千上萬這樣的案例時刻在拷問我們的靈魂和良知。


  (2)成材風險。“獨柴難燒、獨子難教”,古有明訓。由於父母的愛過分聚焦、期望過高、養教方式不甚科學等原因,相當數量的獨生子女家庭深深 受到成材 問題的困擾。希望和壓力並在,孤獨和脆弱同行。獨生和優生、優育、優教之間並沒有建立起強有力的社會聯動機制。一個孩子並不能絕對保證成材,如果孩子不成 器,就可能成為大問題:老無所靠反成其累。


  另一個不被關注的方面是一旦獨生子女父母重病或者死亡或者離婚,那麼對獨生子女的生活、學習、工作都將帶來嚴重不利的影響。所有家庭可能遭遇的問題獨生子女家庭也一樣可能遭遇,“上帝”並不會因為是獨生子女可能成為孤兒而在命運上格外開恩。


  (3)養老風險。因其普遍性而成最被關注的風險問題。一旦獨生子女離開父母去外地發展出現兩地分居的情形,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在生活照料和情感 慰藉方面 的支持上必然出現缺損的問題。在農村,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風險更為巨大:一則“三農”問題反映出的土地收益低下問題說明土地養老保障並不一定真有保障,所 以如果沒有持續的、規範的、誠信的社會保障制度的依託,不用等到將來,現在我們對未來的風險就一目了然了。二則在養兒防老的文化傳統中,獨女的養老風險更 大。獨生的決策實際上放大了孩子未來的養老負擔,因為孩子缺乏最起碼的迴旋餘地。


  鄉村的養老文化大致可以理解為兒子、孫子養老,選擇獨女實際上是放棄了家庭養老古老傳統,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老來誰養(包括經濟上的支持、 生活上的 照料和情感上的慰藉)?即便女兒能夠承擔起養老的任務,那麼負擔也可能是很重的,特別在婚後如果雙方父母缺乏自我養老支持力(如缺錢、有病、不能自我照 料)的時候就更是如此,因為她沒有其他的力量可以分擔。傳播甚廣的“四二一”的說法擔心的就是這個問題。


  獨生子女幸福嗎?幸福的時刻也許是短暫的,等父母老去、需要照料和支援的時候,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必然會感到力不從心。他們內心的憂傷不正是社會政策的敗筆嗎?也許在塵土高厚的往昔中,我們再也找不到具體的責任人,但國家和政府作為責任主體卻永恆存在。


  而且,由於獨生固有的風險,所以獨生子女家庭無形中增添了很多非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味的情感成本或者說心理成本,譬如對遠走他鄉的孩子的牽掛 和思念、 對孩子不爭氣的失望和傷心,如此等等。獨生子女家庭實在是輸不起的家庭,但這種拂之不去的“輸不起心理”並不一定是他們自主選擇下的自作自受,而是特定的 人口國情和人口政策下我國社會性生育決策的一種民間心理成本。


  (4)國防風險。在和平年代,獨生子女當兵可以輕鬆地看作是錘煉孩子的一種有效方式;但一旦發生事故或者戰爭,那麼無論是國家還是家庭,都將 承受極其 嚴峻的選擇、極其殘酷的考驗、極其巨大的壓力。如果獨生子女家庭成為中國家庭的常態家庭並成主流,那麼一段時期內國防的風險就會成為一個非常現實的國家安 全問題。


  (5)發展風險。一個社會的發展需要合格的人力資本的依託、需要合格的人力資源的支持。一旦獨生子女發展出現偏差,那麼不幸的不僅是獨生子女 自身、獨 生子女父母,而且是由他們組合成的獨生子女社會。雖然“發展風險”表現得相當隱蔽和複雜,但它的客觀實在性同樣無可置疑。


  一旦遭遇了成長風險、成材風險和養老風險,獨生子女家庭就極可能馬上轉化為“弱勢家庭”、“殘缺家庭”、“病態家庭”。類似的負向的家庭變遷將成為計劃生育時代社會的巨大創痛。


  上述風險的發生既有時間上的前後向關係,也存在著因果上的聯繫性。這種風險鎖鏈告訴我們,孩子的命運、父母的命運、家庭的命運和整個社會的命運都是相關的。單個獨生子女的問題是社會發展問題的必然組成部分。


  其實,在我國開始提倡獨生子女政策的起初,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啟動,經歷了歷次暴風驟雨般的政治運動整個國家幾近百廢待興,計劃生育無可避免 地烙上了 計劃經濟年代左傾意識形態的深重印記,並延續至今。當時我們還能保持一種相對清醒的認識,認為這是一代人的政策,屬於非常時代的非常選擇,是明顯帶有急剎 車性質、明顯犧牲了千家萬戶生育權利的一個無奈選擇。然而,讓後人深感意外的是,這種次優的選擇在其後的歲月中卻逐漸發生了異化,在一些人的眼裏居然成了 最好的選擇。


  給獨生子女政策以準確的歷史定位是我們越來越難以回避的問題了。無論如何,作為一種帶有明顯強制性色彩的生育政策要保持住“最優性”在本質上是與可持續發展的“以人為本”原則天然衝突的,事實上只是某種意識形態裏的“自我感受”卻不是生活的真相。


  難道我們對人口過剩的恐懼已經轉化為一種對民間生育選擇的本能排斥?否則為什麼到了今天,還會出臺政策性很強的繼續鼓勵獨生子女的做法呢?依 我的理 解,我們要完成的與其說是歷史的重建、不如說是歷史的回歸。20世紀70年代的晚、稀、少政策導向就是歷史性回歸的指向。但我清楚地知道,政策的調整首要 的是認知的更新。


  
3、幫助國人科學決策生育:新政府的新職責


  在我們根深蒂固的印象中,政府計劃生育的職責似乎就是如何完成人口計畫、控制住人口的問題;如果做得再好一些,那就是提供各種各樣的知情選擇、優質服務。但我想提醒一點,幫助國人特別是農民科學決策生育是政府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科學決策生育的兩大理論依據是生育效用的最大化和生育風險的最小化。譬如,在生育數量的選擇上,就中國可預見的國情來看,獨生子女的選擇無論 在效用上 還是在風險上可能都是次佳的選擇,因此儘量在與政策生育不衝突的前提下減少獨生子女人口的增量可能是非常值得政府優先考慮的政策新導向。這就是前文提到的 “歷史回歸”的本意。


  前文已經對獨生子女家庭是風險家庭作了框架性的理論分析,這個分析的意義在於提醒我們獨生子女政策本質上是一個風險決策、是一種次優選擇。這才是歷史的真相。如果我們認可這樣的結論,那麼儘量遏止獨生子女群體的擴展就應該成為政策性調整必須考慮的內容。


  筆者幾年前曾明確提出“人口問題具有相對性”的判斷。也就是說,人口問題並不必然隨著人口的增長而更加嚴重,人口增長既有阻力效應,也有推力 效應。任 何過分悲觀的、簡單線性的推理不但不足以服人,反倒有誤人之嫌。歷史地看,中國人口問題具有非常濃重的制度根源和體制背景。“對外開放、對內搞活”作為人 類歷史上一個堪稱偉大的制度創新活動不僅使中國走向了全面小康的道路,而且極大地提升了對不斷增長的人口的承載力。誰能否認國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人 口更少但體制更惡的過去所不能相提並論呢?那種認為中國人口承載力是一個極限常量的觀點很難站得住腳。如果筆者的觀點能使一些同好者在驅之不散的人口危機 論調中看到一抹亮色、增添一份底氣,那可以理解為對計劃生育傳統認知的一種平衡。


  “獨生利弊互見”的判斷被誤讀為“少生就是一切”,個中有巨大的政策風險。作為一個公共政策,必須站到社會和家庭雙贏的立場上來。如果說獨生 子女是次 佳選擇,那麼獨女在農村倘若蔓延成一種社會性現象就更不明智了。說穿了,一些地方政府鼓勵獨女現象是作為政績的一部分來考慮的,而很難讓人信服是從民眾的 利益出發來考慮的。因為在權力人口“少生即好”的價值取向中,下級是要服從上級的,上級是根據上層的價值取向來考核下屬的。我們很難短期內撼動“少生即 好”的價值體系,是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除非真有為民生計的改革精神,否則很難奢望一些政府邁出敢為天下先的步伐。


  獎勵是一種誘惑和暗示,一些追隨者可能為眼前利益所惑而削弱了生育決策的科學性。這種獎勵是一種變相的贖買政策,政府給了錢,你就放棄生育二 胎的指 標。一種變相的生育指標商品化、市場化的做法,特別對一些困難家庭、難以作出科學、理性決策的家庭來說,3000元以上的利益激勵是有效力的。當然,獨女 戶作出獨生的選擇似乎是個人人權問題,如果是自願不生,那就承擔完全責任,與政府無涉。政府的政策生育是有一定選擇空間的,是否用足這樣的空間是民眾自己 的事。但不宜通過政府鼓勵的方式去變相擴展風險家庭、弱勢家庭的比例,它們終究是社會潛在的病灶,規模過大是社會所不能承受的。


  任何一時的決策都是根據當下的情形、當下的認知作出的,所以難免具有短時性和局限性。在生育問題上,除非是真正成熟周詳的考慮,否則任何決策 都難逃短 期決策的定位,都可能根據情勢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自願報名終生只要一個孩子”這個句子本身只是一個假設,往往會被變化的事實所改寫。


  在農村,獨生子女戶是弱勢家庭,獨女戶更是最弱勢家庭,短期看也許有利,政府有獎勵,短期內撫養的負擔也輕一點,但這種做法不太符合農村的情 況,不宜 大面積鼓勵。對有些家庭來說,作出獨女的選擇是可能是目光短淺、一時衝動的表現,因為家庭未來的不少保障只能來自生育活動所積累的資源。到了老年,年輕時 的豪氣和瀟灑換來的卻可能是不期然的落寞甚至悔恨。2001年筆者到江西南昌調研,一個已經退休的老計生專幹就直言不諱:選擇獨生子女是“弱智”的表現。 這裏的“弱智”大致可以理解為目光短淺。她曾經是很有覺悟,也官至縣計生主任,但到了老年,孩子卻不能為他們提供多強的晚年支持,致使其生活質量大受影 響。事實總是無情。


  真正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的話,我們政府部門還要為廣大群眾在生育決策上提供科學的支援,幫助他們矯正生育決策上不科學、不理智、不周全的方面,努力幫助他們實現適度生育、優化生育的微觀目標。在適度生育和優化生育的問題上,社會的利益和家庭的利益是可以整合起來的。


  說得嚴重些,助長某些家庭目光短淺的做法是對家庭和社會的雙重不負責。因為破壞了家庭結構必然使生育的內部性和外部性均無可挽回地表現出強烈 的負面影 響,而這,無論如何都不會是我們的本意。順便解釋一下,筆者提出的“生育內部性”是指生育活動對家庭內部成員或者親屬網路所帶來的影響,而“生育外部性” 則是指生育活動對家庭以外的世界或者說就是外部社會所帶來的諸多影響,無論是內部性和外部性,都可正可負。生育的內部性和外部性表明的是生育效應的兩個維 度。


  這些在當前被認定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的家庭一旦在未來遭遇養老等困境時,就很有可能會要求政府作出補償,因為當下的“重獎”行為是有明確的評 價和導向 的。既然當年是政府所鼓勵的,那麼現在有問題了,政府能沒有責任嗎?真是這樣的話,實際上就是一種不恰當的制度安排導致了家庭生育行為的無過錯失當,政府 當然難辭其咎。


  當然,說到底,決定生育是基本人權,是悉聽尊便的事。正如有人選擇了不育一樣,在一個人口過剩的年代,政府是很難干涉的,相反地,到可能生出 幾分寬 慰。但實際上,過分的少育和過多的生育一樣都是過了頭的選擇,都是不宜鼓勵的傾向,倘若形成氣候、成了文化現象,就更是嚴重。這就是筆者在思考之餘要提出 適度生育和優化生育理論的緣由。


  提高群眾的滿意度不能僅僅從當前利益來衡量,而是能否在科學生育理論的指導下實現計劃生育、優化生育的目標。“獨生子女”從一開始就不是最優 的選擇, 而是迫於當時人口增長過快、人口過剩而我國又想早日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這樣的形勢而作出的權宜之策。但為了達到降低生育率的目標,我們卻將次優的選擇誇大為 最優的選擇,這是令人遺憾的。


  這種政策導向將進一步加劇農村今後的養老危機。雖然現在我們看不到,但在理論上我們是不難推測的。在文化上,女兒不養老在農村是不成文的規 定。人口控 制存在著文化的邊界性,跨越了邊界必然導致衝突、付出代價。在地方上,一些做法常常拿政策作為科學來對待。這是可怕的。否則還要信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 一標準”這樣的道理幹嗎?政策的公共行為是應該而且可以被批評的,批評如果是建設性和善意的,那就必然有其積極的影響。政策的科學性既在其合理性,也在其 可行性,這些都可以通過理論上的論證和實踐上的檢驗來體現。


  總之,將獨女戶的待遇等同於一般的獨生子女家庭,不僅可以提倡男女平等的社會風尚,而且可以遏止風險家庭、弱勢家庭的無度擴張。對所有的計劃 生育家庭 都要給予補償但不宜獎勵。按政策生育者,在待遇上一視同仁(該在利益上補償就補償),而不對獨女的選擇過分鼓勵。獨女戶和其他的計劃生育戶一樣可以獲得利 益上的補償,這是沒有異議的,但不宜重獎。重獎無異於鼓勵。這也許是目前條件下我們能夠作出的最好選擇。

參見穆光宗、苗景銳:“人口現代化和生育現代化:人口發展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根本目標”,《人口學刊》2002年第6期。


  《世紀中國》(http://www.cc.org.cn/)上網日期2003年09月05日


  Copyright 2000www.cc.org.c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中社網資訊產業有限公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除特別聲明外,本站不擁有文章版權。如引用,請注明原始出處。

please quote the original source if you are going to use this paper


文章來源:http://www.cc.org.cn/zhoukan/zhonguoyanjiu/0309/0309051009.ht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97235
未來七年 小學將減千多班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未來7年 小學將減1147班

少子化效應對國小的衝擊加劇,教育部最新預估,即使推動小班制,未來7年內,國小仍將減少1147班,超額教師問題還是很嚴重,但教育部保證不會資遣老師,每年還會招考300人。

教育部統計處最近發表95-110年國中小學生人數預估報告,統計發現,近6年全國小學新生人數已從每年32.4萬減為27.2萬人,平均每年減9000人;到了101年,將減為近20萬人。總計未來7年內,全國小學生將驟減42.3萬人,平均每年減7萬人。

統計處預估未來7年內,全國小學將減少1608班,若教育部落實推動「五年精緻國民教育方案」,在99學年把每班人數降到29人,全國仍將減少1147班。

教育部國教司司長潘文忠指出,目前每年約有2000名國小老師退休,即使國小不斷減班,未來5年內,全國每年還可新聘300名老師,雖然很少,但已比今年的200多人還要多。

不過,由於未來國小還要減1000多班,勢必有許多老師會因減班被超額介聘到其他學校,但到底用何標準決定誰是超額老師,目前尚無統一規定,也因此導致有超額教師的國小,人心惶惶,尤其資淺、沒有家累的老師,更擔心被超額掉,抱怨「單身變成原罪」。

潘文忠說,學校多出超額老師,當然要先徵求自願調校者;此外,已被列冊輔導的不適任教師,也不應被當成超額教師踢到其他學校;至於決定超額教師的標準,因校而異,很難由教育部統一訂定。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指出,全教會極力爭取推動小班制,減緩少子化衝擊,確保老師不被資遣、每年可新聘教師,讓教學現場還可新陳代謝,已屬不易,希望教育部未來在減少師資培育量的前提下,持續讓更優秀的大學生也有機會進入教師職場,造福學子。

【2006/12/14 聯合報】




少子化效應》學生不足 34高中職瀕倒閉

教育部預估,少子化效應將在5年後,衝擊高中職招生。學生數不到500人的34所私校,恐將面臨倒閉,教育部強調會盡力輔導,但這幾年已有5校倒閉或停招。

教育部統計處最新預估報告指出,少子化效應兩年前開始影響小學招生,99學年起國中新生數將由31.3萬人減為107年的近20萬人;國中畢業生也將由每年31.2萬人減為109年的19.5萬人,高中職及五專新生來源,將在短短10年內,一下子減少近12萬人。

教育部統計,94學年全國約1/8共61所高中職,學生總數不到500人。少子化效應還沒到,今年已有17所高中職招生不滿200人,被教育部列冊輔導。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副主任許志銘指出,過去幾年,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這5縣各有一所私立高中職倒閉或停招,大多位於偏僻鄉間,在人口外移後,出現招生困境,有的早期還是明星私校,但因缺乏招生策略及辦學特色,宣告倒閉。

許志銘說,少子化效應5年後來襲,勢必有更多私校面臨倒閉危機,教育部除了進一步推動高中職小班制,降低少子化衝擊,也會加強輔導招生不足的學校宣導招生、建立特色,不會任其倒閉,因為這些學校大多位於教育資源不足的中南部鄉鎮,一旦倒閉,學生要到更遠的地方就讀,也不利將來推動12年國教。

許志銘指出,教育部輔導的私校,也有浴火重生的成功案例,例如桃園縣的方曙工家,近年來因和台積電等知名廠商產學合作,學生就業更有保障,招生有起色。將來若還有學校倒閉,教育部會安排學生就近轉校,老師轉聘他校,不得已才由學校資遣。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則認為,學生數不到500人的高中職,收不到足夠學費,便無法改善軟硬體,教學品質直直落,任其茍延殘喘,對繳學費的學生不公平,若無法轉型,還不如及早結束。

【2006/12/14 聯合報】

少子化效應》公投小班制 高市教師會提案

因應少子化及提升教學品質,高雄市教師會提出國小班級人數由目前每班34人逐年遞減,至99學年度為每班不超過25人的公民投票案,昨天經高雄市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這是全台第一個由人民自行提案,經地方政府同意的公投案。

昨天的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由公投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財團法人亞太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洪美華主持;該委員會有19名委員,昨天有12人出席,其中3人中途離席,經過無記名投票表決,最後以7:2通過審議。此案將函送行政院核定。

市府民政局第二科長方聰士表示,依規定,公民投票案連署人數應達提案時最近一次市長選舉選舉人總數5%以上、約5萬7千多人;公投結果,投票人數須達二分之一以上,且有效投票數超過二分之一同意、約57萬多人才算通過,可謂工程浩大。

高市教育局估算,以目前國小每班34人,逐年遞減,至99學年度的每班25人,將增加15-20億元的教育經費,其中教師人事費占大宗。例如96學年度減為33人,全市就要增加600個班級;若減至31人,則要增加639班。教育局原規畫,99學年度要減為每班31人,與教師會所提的25人有一段差距。

高雄市教師會理事長薛宗煌強調,像美國、日本、上海等學校班級人數都在25人以下。教師會教育政策中心執行秘書任懷鳴得知公投案通過後說,將再開會討論如何進行連署。

【2006/12/14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90808
(轉貼)法蘭西要小孩不要婚姻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浪漫法蘭西 要小孩不要婚姻
愈來愈多法國人選擇生兒育女卻不結婚,連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賽葛蘭.賀雅都和伴侶同居廿五年還生了四個小孩,卻不願結婚。圖為賀雅廿六日在巴黎正式接受社會黨提名並發表演說的神情。
(美聯社)
 
國防部長 愛同居 有意參選總統的法國防部長蜜雪‧艾利歐馬利和伴侶維持近廿二年的同居關係。圖為艾利歐馬利巡視軍事基地檔案照。
(法新社)

法國可能是讓人感覺最浪漫的國家,婚姻在當地卻日漸不受重視。越來越多情侶選擇一起生兒育女、買房子,建立家庭生活,卻不尋求教會或法律認可他們的伴侶關係。一個世代以來,法國人口與出生率持續增加,結婚率卻降低了百分之卅以上。

法國「國家人口統計學研究所」主管社會趨勢變遷研究的普萊奧克斯表示,婚姻在法國的重要性已不如以往,結婚也不如過去普遍。

從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到法國,歐洲北部許多地區結婚率都在下降。社會學家稱之為歐洲社會的「柔性革命」,亦即某個世代擺脫舊世界的傳統與制度,邁向更強調個人獨立的社會。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法國情侶遠離婚姻的速度不但比歐洲多數國家快,更大幅超越美國。法國的結婚率比美國低百分之四十五。在二○○四年,法國的結婚率是千分之四點三(每千人有四點三人結婚),英國是千分之五點一,美國則為千分之七點八。

法國結婚率日益下滑的趨勢,係受到人口結構與文化的影響,包括達到適婚年齡的世代幾乎普遍對宗教不熱中、城市地區出現年輕人離家獨立的大規模遷徙活動,以及法國轉型為不僅包容、甚至支持個人自由選擇生活形態的社會。

法國的非婚生子女增加率更驚人。法國去年出生的頭胎小孩中,有百分之五十九是非婚生子女,且大多來自選擇不結婚的父母,而非意外懷孕。非婚生子女增加並非單親媽媽、少女懷孕或貧窮婦女增加所致,而是各種社經背景的情侶選擇不受婚姻束縛的結果。

法國最受矚目的兩位女性政治人物就選擇與伴侶同居,而不結婚。明年將代表社會黨角逐總統大位的賽葛蘭.賀雅和社會黨黨魁歐朗德同居廿五年,育有四子。賀雅曾表示並不喜歡婚姻,還以「資本家的制度」形容婚姻。同樣可能參選總統的現任國防部長蜜雪‧艾利歐馬利和伴侶維持將近廿二年的同居關係,她最近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她和伴侶「一直沒時間結婚」。

協助天主教教會「法國婚姻預備中心」訓練輔導員的狄卡桑諾瓦表示,婚姻在卅年前是傳統的一部分,人們結婚是因為父母無法接受孩子不結婚或未婚生子;現代人不結婚並非基於反叛或抗拒宗教,而是認為,與某人相愛,和社會並無關係。

【2006/11/27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63413
(轉貼)西班牙女產十三歲胚胎收養兒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西班牙婦女產下"13歲"新生兒 胚胎能否永久存活?
2006年11月6日 08:47
[我要留言]
  西班牙一名婦女近日產下一名試管嬰兒,在移植之前,發育成嬰兒的胚胎已冷凍13年。英國《泰晤士報》4日說,這名嬰兒創下了出生時最“年長”的世界紀錄。

  “13歲”新生兒

  這名新生兒出生在巴塞羅那一處名為馬克斯研究所的生育問題診所,診所沒有公佈新生兒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以及父母的身份。

  馬克斯研究所說,這名嬰兒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出生時最“年長”的健康新生兒。在此之前,這一紀錄由2003年5月在以色列出生的一對雙胞胎保持,其胚胎冷凍時間為12年。

  不過,由於生育治療的隱私性,保存年代更為久遠的胚胎在此之前已成功誕為嬰兒也並非不可能。

  產下嬰兒的母親已年滿40歲,嬰兒胚胎由一名在馬克斯研究所接受過治療的女性捐獻。她1993年在診所接受治療後成功懷孕,多餘的胚胎冷凍保存。而這次,為確

保成功率,診所一共移植了6個冷凍胚胎,不過只有一個最後“長大成人”。

  胚胎能否永久存活?

  在保存胚胎時,馬克斯研究所採用了生育問題診所常用的辦法,在零下196攝氏度環境中深度冷凍。13年過去後,胚胎仍能發育成一名健康嬰兒。《泰晤士報》說,目前科學界沒人知道胚胎到底可以冷凍保存多久。

  報道說,現有證據顯示,胚胎很可能可以在冷凍環境下保存數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不失去其發育為嬰兒的能力。

  科學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這一猜測。以色列研究人員對比了兩組試管嬰兒,其中一組的胚胎冷凍時間在2年至9年之間,而另一組胚胎冷凍時間不到6個月,結果發現,兩組的移植成功率接近,都在5%左右。

  研究人員由此認為,胚胎冷凍保存時間長短不會對其存活率發生重大影響,“長時間低溫貯藏是安全的治療手段”。

  不過《泰晤士報》說,這些研究並不能說明胚胎是否能在深度冷凍條件下永久保存,因為與“永久”比起來,研究中涉及的時間仍然太短。

  收養胚胎之辯

  在巴塞羅那產下這名新生兒的婦女並非不想要包含自己骨血的親生子女,但她和丈夫的生殖系統都有一些問題,使得自然懷孕難以實現。而在通過體外受精懷孕後,她又3次流產,不得已才“收養”了沉睡13年的胚胎。

  《泰晤士報》認為,這名婦女能實現懷孕產子的心願得益於西班牙完善的胚胎收養體系。一些專家認為,英國等歐洲國家缺乏這種體系,導致大量胚胎不必要地遭到銷毀。

  英國規定,胚胎只能低溫貯藏5年,在此之後,胚胎的父母可以通過書面許可形式讓胚胎延期保存5年。但這一規定遭到一些研究人員抨擊,他們認為,就算親生父母不再需要,這些胚胎也可以捐獻作研究之用,或讓無法自然懷孕的人收養。




美成立首家人體胚胎庫 1.8萬美元可挑胚胎
2006年08月07日 16:47:19  來源:北京青年報

美成立全球首家人體胚胎庫 1.8萬美元可挑胚胎

生命誕生寫真集[組圖]

全球第一家人體胚胎庫上月底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成立。受不孕症困擾的夫婦花費大約1.8萬美元就可以在這個胚胎庫獲取符合他們特定要求的胚胎,甚至包括挑選自己未來孩子眼睛和頭髮的顏色。

但一些反對者指責說,這等於是在“買賣生命”,把能孕育成胎兒的胚胎當作超市裏的商品來交易,有違於人類道德準則。

來源高學歷捐獻者

與傳統胚胎來源不同,美國得州“亞伯拉罕生命中心公司”設立的人體胚胎庫完全利用互不相的男女捐獻的精子和卵子製造胚胎,提供給有需要的夫婦。“亞伯拉罕生命中心公司”說,與以往採用試管嬰兒手術剩餘胚胎的方法相比,這種方法受孕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麻煩也更少。

此外,從費用上說,定制胚胎也比試管嬰兒手術更便宜。

公司負責人瑞安說,向這個胚胎庫提供精子的男子大多都擁有博士學位,而提供卵子的女子也都擁有大學學歷,他們都經過嚴格體檢,確保身體健康。

定購胚胎的夫婦事先可以查看捐獻者嬰兒時期的照片及其醫療記錄和個人簡歷,以挑選他們想要的捐獻者。選中後,為提高生育幾率,每對夫婦需要支付約1.8萬美元“收養”兩個胚胎。這兩個胚胎可以植入妻子的子宮,也可以另外找一名代孕母親,植入她體內。

優勢新方法好處多

據瑞安介紹,利用互不相識的捐獻者提供的精子和卵子結合成的胚胎,比用試管嬰兒手術剩餘胚胎有多方面的優勢。

首先,試管嬰兒手術剩餘胚胎都部分來源於患不孕症的夫婦,因此其受孕成功率相當低,據專家估計只有30%左右。而用健康捐獻者的精子和卵子結合成的胚胎,其受孕成功率就高很多,可以達到70%。

其次,透過移植試管嬰兒手術剩餘胚胎產下的孩子,有作為夫婦的親生父母和兄弟姐妹,他們之間存在感情上的紐帶,可能會給接受胚胎的家庭帶來麻煩。而如果胚胎來源於兩名互不相識的男女,他們今後對這個孩子的關注程度就會低很多。

第三,根據美國等國的法律,由於移植試管嬰兒手術剩餘胚胎屬於“收養”行為,因此需要事先獲得提供胚胎夫婦的同意以及透過有關部門的審查。而用互不相識的捐獻者提供的精子和卵子結合成的胚胎,就不構成“收養”,免去了這些麻煩。

爭議商業化不道德

雖然公司方面列舉了眾多好處,但一些人士從道德角度出發,認為這種類似於超市購物的定制胚胎的做法違背了倫理。

英國《每日郵報》4日說,英國民間組織“生殖道德評論”成員約瑟芬?昆塔瓦萊指責“亞伯拉罕生命中心公司”此舉是“對人類生命的絕對商業化”。“看到孩子們透過這種方式淪為超市特價商品,真令人心碎。”她說。

瑞安也承認,一些人,尤其是宗教團體,反對成立人體胚胎庫。“我們覺得我們所做的事是積極的。我們在幫助夫婦們,讓好基因留在世上。”目前,在聯繫這家胚胎庫等待接受移植的夫婦中,大多數人只是想獲得胚胎,並沒有對未來的孩子提出具體要求,但也有少數人要求捐獻者“金髮碧眼”。

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一名女發言人說,英國現行法律禁止任何英國診所提供胚胎選擇服務,除非是出於醫學原因。不過,英國法律並不禁止英國夫婦前往美國接受此類治療。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60197
(轉貼)美未婚媽媽去年創新高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新聞

未婚媽媽生子去年創新高
每10個嬰兒就有4個 晚婚普遍、未婚同居是原因

【美聯社亞特蘭大廿一日電】全國衛生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21日指出,美國未婚媽媽生孩子的比率創新高,在2005年出生的每十個嬰兒中,幾乎占了四個。雖然未婚生子長久以來與少女媽媽有關,2005年的少女生產比率,事實上降到創紀錄的低。而20多歲的女子中,未婚媽媽生子的比率大增。

該數字上升反映越來越多人延後結婚,或者未婚住在一起。

未婚生子增加見於所有的種族之中,但西語裔最明顯。除了10至17歲青少年外,在所有年齡族群都提高。

報告共同作者史黛芬妮‧梵杜拉(Stephanie Ventura)說,很多人認為少女和未婚媽媽是同等意義,但她們並非使非婚生子女比率提高的主因。

這項政府報告包括2005年99%在美國申請的出生證明資料。雖然2005年的資料只是初步的,但官員表示,並不預期會有很大改變。

2005年約有410萬名嬰兒在美國出生,比2004年略高。逾150萬嬰兒為未婚媽媽所生,約占總數的37%。2004年約36%的新生兒來自未婚婦女。

有孩子的未婚家庭越來越多,2005年達到170萬戶以上,高於1970年的20萬戶。

亞特蘭大摩豪斯(Morehouse)醫學院青少年醫學專家尤蘭妲‧溫伯利說,數項因素可能造成這個趨勢。她說,即使單身,越來越多30和40歲的婦女選擇有孩子。她說:「我認為,社會較能接受未婚生子。」

2006-11-22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57685
美婦權聲援公共場所哺乳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爭取哺乳權 媽媽集體抗議
(2006/11/23)
美國達美航空班於十月間,空服員將一名在飛機上哺乳的母親驅離下機的事件,引發美國女性的不滿,一群媽媽21日在多州同步進行抗議。圖為華盛頓列根國家機場,一群媽媽帶著寶寶公開哺乳以示抗議。(法新社)

美婦女權益組織 聲援公共場所哺乳權

堅持女性在公共場所擁有「哺乳權」的多個美國婦女權益組織,今天在佛蒙特州、俄亥俄州及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國際機場等地,向美國各大航空公司「嗆聲」。

這些婦女權益組織表示,十月間一名母親在達美航空班機上哺乳時遭空服員驅離下機的事件,是她們選在今天表達訴求的主要原因。

因為,從今天開始的一個星期,正是美國一年之中航空交通最忙碌的感恩節假期,各地民眾紛紛搭機返鄉與家人團聚,這也正是婦女要求社會重視女性權益的最佳時機。

在人潮熙來攘往的邁阿密機場,十餘名母親帶著孩子出現在入境大廳示威,並且當場為孩子哺乳。

根據統計,美國五十州當中有三十八個州允許婦女可以在公共場所哺乳,這裡所指的公共場所包括機場、購物中心、百貨公司等。

為了配合婦女權益組織的訴求,美國達美航空今天也發出聲明,表達支持女性在飛機上哺乳的權利,對於十月間的該一偶發事件感到相當遺憾。951121

【2006/11/22 中央社】




阻公開哺乳 中餐館惹是非

密蘇里州KOLR電視台新聞網站6日報導,春田市一家中餐館的經理日前阻止一名母親在餐廳公開哺乳。這名母親說,她希望喚起民眾注意密州有一條允許母親哺乳的相關法令,以免類似情況再發生。不過,餐廳經理說,他並未做錯事。

瑟西莉‧懷特(Cecily Cor-nelius-White)1日偕家人前往「長城中國自助餐廳」(Great Wall Chinese Buffet)用餐。她五個月大的嬰兒開始吵鬧,她知道吃奶的時間到了,便開始給孩子哺乳。

懷特說,她盡可能含蓄的給孩子餵奶,但並未用毯子遮蓋,因為嬰兒會把毯子推開。她的丈夫注意到鄰桌的客人把經理叫過去,一會兒經理便來到懷特一家的餐桌,表示其他客人感到被冒犯,要求她停止哺乳。

懷特說:「當我在哺乳時,一個男人站在我旁邊,非常接近我,說我做的事冒犯別人,必須停止。這個做法令我感到害怕、被羞辱。」

密蘇里州的法令規定,可以盡量含蓄的方式在任何公共或私人場所哺乳。但有團體指出,該法的措詞含糊,在這個案例中,含蓄不知是指哺乳的母親、客人或餐廳經理。

拒絕透露姓名的餐廳經理說,相同的客人抱怨了兩次,因此他才與懷特夫婦交涉。

懷特夫婦不打算追究此事,他們只希望餐廳認錯,並發表道歉聲明。不過經理則稱,他沒有做錯。

【2006/12/07 世界日報】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57031
(轉貼)公務員產假增加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公務員產假 擬多給15天半薪假

銓敘部今天將與人事局會商,研議「公務員請假規則」的修正。依銓敘部規畫,現行公務員請事假五天不扣薪的規定,未來將一律改為七天「全扣薪」。不過,若請事假是為了撫育幼兒,在鼓勵生育的前提下,銓敘部的規劃是同意五天全不扣薪,只扣兩天薪。

此外,為鼓勵生育,照顧三歲以下幼兒,銓敘部也提案,未來除繼續給予四十二天產假(做月子),將擬同意再給十五天的「半薪」假,並且擬同意給照顧幼兒支半薪的彈性上班。

現行公務員十四天的婚假將依勞動基準法的規定,將向下修正為八天,避免外界常拿「勞工不如公務員」做比較。不過,官員說,現已授與十四天的權利,一旦修為八天,是否符合信賴保護原則,仍有必要取得一致的共識。

銓敘部也提案,照顧三歲以下幼童,將突破兩性工作平等法的規定,給予留職停薪的優遇。人事局面對上述提案,部分表示可以接受,部分則持保留的態度。官員說,今天的討論結果,都攸關公務員的權益,其間也可能產生爭議,未來仍待進一步會商其可行性。

官員說,經續會共同意見中,有關公務員可到事業擔任董事、或監察人,其實也有爭議,因為公務員依其研發的結果,轉移給廠商,公務員能不能拿國家研發的結果,做技術入股,或公務員能不能領雙薪,銓敘部都在費盡思量。

【2006/11/21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56067
(轉貼)40歲以上流產率 高達50%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40歲以上流產率 高達50%

一名36歲結婚的婦女,嘗試了兩、三次試管嬰兒,好不容易38歲時懷孕,沒想到胎兒才長到五個多月,就面臨早產命運,孩子沒有保住,婦女自責是自己沒有好好臥床安胎。其實卻可能是因為過了生育年齡,增加了死產風險。

婦產科醫學會名譽理事長李茂盛表示,門診中越來越多婦女年近40歲,才完成終身大事,接著就來不孕症門診報到,有些婦女到了45歲才想嘗試做人。不過女性34歲後,卵子會慢慢老化,不僅受孕率較低,而且懷孕後也不代表高枕無憂,李茂盛確實也發現,初次生產的高齡產婦,是發生新生兒死產的主要原因之一。

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徐金源也表示,為何會發生新生兒死產,很多時候找不到特殊原因。但是上了年紀,要成功「做人」的難度越來越高,不僅是死產率,一般婦女流產率約為15%,但是40歲以上卻可高到50%。

【2006/11/11 聯合晚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41026
(轉貼)「部分出生墮胎」 爭議再對決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部分出生墮胎」 爭議再對決

聯邦最高法院8日開庭審理所謂的「部分出生墮胎」(partial-birth abor-tion),大法官當庭對兩造律師提出尖銳問題,以衡量是否維持國會對這種手術所通過的禁令。

在激烈辯論中,布希政府和支持墮胎權利的律師,分別提出截然相對的觀點。

國會通過的法律把這種墮胎稱為不人道的可怕做法,可是支持墮胎人士辯稱通常在懷孕四至六個月進行的這種程序,有時對孕婦本身是最安全的做法。

國會認為這種墮胎絕非醫療所需,而七名大法官參與盤問,以了解法庭是否應該接受國會的看法。支持墮胎權益人士不表同意,宣稱有強烈醫學證據證明事實不然。

自國會在2003年通過「禁止部分出生墮胎法」以來,美國兩岸和中西部的六個聯邦法院已先後推翻這項法律,指稱聯邦最高法院已在1973年的劃時代裁決,確定婦女擁有獲憲法保障的墮胎權利,而新法卻對這種權利造成不可允許的限制。

最高法院2000年以五票對四票,推翻內布拉斯加州類似的墮胎禁令,因為其中納入其他墮胎方法,而且沒有網開一面,准許為維護孕婦健康而採取這種手術。不過,過去六年出現兩種改變,那就是最高法院更換了一些大法官,以及國會刻意擬定法律,以克服大法官對內布拉斯加州的案子提出的反對意見,使反墮胎陣營相信最高法院會維持國會通過的禁令。

【2006/11/09 世界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38905
不知病因 焉得解藥(轉貼)「做」不出人嗎? 試試生育度假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做」不出人嗎? 試試生育度假

目前度假旅遊的一個新趨勢是做人旅遊─「生育度假」 (Precre-ation Vacation),全世界的旅館都在爭取想要懷孕的夫婦,旅館提供在地的性醫生、浪漫建議、催情食物和飲料,以使小寶寶早日光臨。

露辛達‧休斯和丈夫參加了在巴哈馬島的三天「生育度假」,她每天喝一種海藻特效飲料,她相信喝了以後胃一定會不舒服,果然三個月後,她每天早上都反胃─害喜,她將在明年4月迎接她的第一個寶寶。

一些產科醫生也推廣這種趨勢,邁阿密的產科醫生詹姆士 說,他經常鼓勵想要生孩子的夫婦出去度假,這是一種最容易和有療效的方法,他看到其效果卓著。他說,人們低估了壓力對身體的影響。

露辛達在華盛頓擔任自由投稿作家,丈夫在市府工作,他們在今年5月結婚,嘗試懷孕兩個月都因工作太忙而無效,後來他們前往巴哈馬島威斯丁 (Westin) 連鎖旅館,參加三天的生育度假,價格是1893美元(約台幣6萬2145元),他們在海邊流連、在游泳池游泳、喝南瓜湯,並享受夫婦按摩,他們也每天喝三次加勒比海的助孕綜合飲料,即加勒比海的「偉哥」─海藻,加濃縮牛奶、糖和香料。

35歲的露辛達說,他們以為只是去學懷孕的秘訣,然後回家實行數月才會懷孕,沒想到她在度假的最後一天懷孕了。

馬里蘭州奇沙比克灣的 Five Gables & Spa 旅館的「人之初」 (Birds and Bees) 計畫,包括提供兩夜住宿、夫婦按摩、據信有催情作用的蠔和美酒、一條有心型印的四角褲,和一張情歌雷射唱片,價格是810美元(約台幣2萬6590元)。

【2006/11/07 聯合晚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933484
頁/共1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