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家庭資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不孕難產資料】(轉貼)
 瀏覽42,691|回應188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4.10.22 中國時報

王晴怡∕北市(大學生)

據報導台北市因為出生率逐年下降,市府研擬免費補助「第三胎寶寶」一年的奶粉及尿布錢。此一鼓勵生產政策,看似誘因頗高,對於生產第三胎的家庭似乎也不無小補,然而以台北市的家庭生態,以及整個大環境是否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環境而言,這項政策的效果恐怕值得商榷。

一般而言,傳統重男輕女觀念較重的家庭,生了兩胎都是女生常會「再接再厲」繼續期待第三胎;或仍有追求子孫滿堂的「使命感」的家庭,其生產意願本來就較高。而那些只生一胎或兩胎,甚至沒有小孩的家庭,通常是因為多方考量子女未來的扶養、教育費用以及照顧子女所花的心力,尤其都會區競爭激烈,孩子小小年紀上語文補習班或才藝班已是家常便飯,奶粉、尿布錢比上這筆花費,還是小事一樁呢!加上台北市職業婦女或雙薪家庭日增,在沒有時間照顧小孩的情況下,工作場所又未能提供完善的托育制度,大環境也沒有良好又足夠的育嬰處所,孩子的照護環境差,當然這些婦女多胎生產的意願便越來越低了,是故這項政策的影響,恐怕不及這些真正要鼓勵生產的對象吧!

人口數減少,根本原因在於現代緊湊的工作環境下,整個社會並沒有良好的托育政策,是故改善嬰幼兒的照護環境才是長遠因應之道。

本文於 修改第 2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67327
 回應文章 頁/共1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抓到問題根源,才能藥到病除(轉貼)亞洲開發國家生育率 催「生」無效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外新聞組/綜合外電報導

周一是世界人口日,根據估計,全球人口在二○五○年之前將達到九十億至一百億。全球人口成長自一九六○年代以來就已減緩,但全球人口繼續快速增加,目前已逼近六五億,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居住在亞洲。

亞洲的中國與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兩國不斷採取爭議的作法控制人口,反觀日本、南韓、新加坡、香港與台灣等已開發經濟體,卻面臨生育率低落的困境,形成強烈的對比。

日本、南韓、新加坡、香港與台灣去年生育率均已低於人口新陳代謝率,人口日益老化,青壯人口逐漸無法支持下去。經濟學者擔心,上述經濟體的生產力不久就會面臨瓶頸,社會福利與公益基金的消耗速度越來越快,形成社會問題。

以香港為例,經濟壓力以及沒有時間,嚴重打擊婦女的生育欲望。去年,香港的生育率全球最低,每一位適齡婦女平均只生○.九個小孩。每位婦女必須生二個小孩,香港才能維持人口免於衰老。甫上任的香港特首曾蔭權已呼籲婦女至少生三個小孩,以維持香港的生命力。但是,一般婦女反應冷淡,只說缺乏配套措施,一切都是空談,諸如減稅措施與其他經濟誘因。

台灣平均每位婦女只生一.一八個小孩,政府「催生」措施無效。台北市政府給予低收入戶六歲以下兒童每月二千五百元台幣,生育率依然低落。當局認為是女性晚婚造成,導致人口百分之七超過六五歲,這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人口老化標準。

日本人口老化最為嚴重,五分之一的勞動人口年紀超過六五,形成年金的沈重負擔。專家指出,在二○二一年之前,每兩個勞動人口就要養一位退休老人,二○五一年惡化成為一比一。日本人通常六十歲退休,現在已有呼聲希望大家延後退休。

【2005/07/10 民生報】

南韓人口出生率百分之一.一六 全球最低

中央社首爾二十四日法新電

南韓官員今天指出,南韓人口出生率在二零零四年滑落至一點一六,成為全球最低,引發人口減少可能導致人力下滑及經濟受損等疑慮。

南韓去年一點一六的人口出生率創下歷史新低。這個數據表示,每一個南韓婦女在生育年齡期間預期的平均養育子女數目。

南韓國家統計局在年度報告中表示,這個數據較前一年度的一點一九下滑。

這個數據也較另一個受生育率下降問題所苦的日本為低。日本生育率為一點二八八,遠低於歐盟和美國。美國的生育率為二點零四。

南韓國家統計局官員金東鎬(譯音)告訴記者:「我們的出生率是全球最低,如果這種趨勢持續,我們將會看到人口大幅減少。」

統計局表示,越來越多的婦女晚婚,許多人都不想要有小孩。年齡二十五歲至二十九歲婦女生育的比率大幅下降,因為許多人寧可三十幾歲時再生小孩。

雖然南韓政府推出誘因以提高生育率,不過年輕一代的南韓民眾則將小孩視為他們生活和事業的昂貴負擔。

南韓去年新生兒的出生數已創下最低,數目為四十七萬六千零五十二人,較前一年度少了一萬七千四百一十九人。

分析家警告,低出生率可能導致人力下降、社會高齡化,以及已遭逢困難的退休金制度面臨更大的負擔。

【2005/08/24 中央社】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05669
城市有移民增產維持 素不愛住都市之歐洲佬 自然讓鄉村先出問題(轉貼)歐洲鄉下沒人啦 以後只剩狼來了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慕亞

編譯朱邦賢/報導

七月四日最新一期《新聞周刊》報導,由於歐洲生育率降低,歐洲人口逐漸減少,尤其是鄉村地區,在此同時,野狼數量卻與日俱增,有朝一日,歐洲鄉村景致可能完全改觀。

一九九八年,一群野狼越過德國和波蘭邊界的奈塞河,這群野狼發現,空曠的東薩克森省鹿群隨處可見,人煙又十分稀少。狼群繁殖迅速,很快就有第二個狼群從第一個狼群分支出去,在更西方卅公里處的松林定居。當地野生物學家柯魯斯說,眼看第三個狼群又將形成,可能朝北方柏林方向推進。

一百年前,一群人為了獨占土地,不惜殺掉最後一隻德國野狼,如今生存遭受威脅的卻是人類。狼蹤處處的村落,如巴克斯伯格和韋斯瓦塞等,因為生育率奇低,目前已鮮有人居。附近的何耶斯瓦達是德國人口流失最快的村落,七萬人口十五年來劇減了兩萬五千人。

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廿五國,有廿二國在歐洲。根據聯合國最新人口報告,即便移民不斷湧入,到二○三○年,歐洲人口仍將減少四千一百萬,其中流失最嚴重的就是歐洲鄉村。聯合國和歐洲聯盟表示,由於義大利人、西班牙人、德國人等所生育的子女數目連維持現有人口的一半都不夠,加上鄉村人口紛紛擁入歐洲郊區和城市,鄉下勢將流失近三分之一人口。里斯本大學人口學家柯斯達說:「這是三枚時間炸彈—兒童太少,老人太多,從鄉村流失的青年也太多。」

人口流失的影響無遠弗屆,從觀光、退休到政府的保育與農業政策,在在都會遭到波及。未來的歐洲將展現截然不同的面貌。熊將重返奧地利。瑞士山谷的農地一天天縮小,森林逐漸恢復當年茂盛的景觀。在法國和德國部分地區,野貓和鶚已建立牠們的地盤。

瑞典烏麥歐大學的鄉村地理學家馬姆伯格說:「歐洲鄉村是人口改變的實驗室。」

這句話是何意義?走訪希臘普瑞斯杜村就可一窺端倪。普瑞斯杜村是希臘東部古老的山城,一度有一千名村民,大部分種地為生。如今村裡只剩十二人,大部分都已六、七十歲。因為沒有孩童,村裡的學校早在一九八八年就已關閉。星期日也聽不到教堂的鐘聲。現年六十歲的李屈里維斯從前住在普瑞斯杜村,最近特地回到村裡探視。他說:「等村裡的老人凋零,一切都得放棄。」沒有農人照顧農地,從前十分肥沃的土壤就會被雨水沖失。從前在山上放牧的羊群多達五萬餘隻,如今卻只剩小羊三四隻。

【2005/06/30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95560
(轉貼)〈獨家〉娶越娘 登天難!王老五美夢幻滅 (一)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5/6/28

記者:陳克勤 趙立 高雄報導

許多娶不到太太的台灣男性,會考慮花錢娶越南新娘,但最近外交部規定,每天只能面談廿人,這是以往面談人數的十分之一,還增加了許多「禁止結婚的規定」,有許多急著娶妻的台灣人感嘆,這些規定,分明要讓他們絕子絕孫。

如果您怎麼看這種越南版的天鵝湖,或每顆椰子樹下儷影雙雙的老土婚禮都不對味,但這的確是某個階層的王老五最大的夢,只是最近有個新規定對他們而言,真是比老虎還猛的苛政。

以前每天動輒好幾百個台灣郎娶越南人,現在一天只能面談廿人。越南新娘仲介:「有一天很離譜,面談廿個只過1個,十九對沒過。」

有的越南人真的連名字不會寫,看她只能用個叉叉代替簽名,這種水準怎麼能教育台灣下一代,但光棍的著急,只要有後,管你識不識大字。台灣新郎:「他說我太太學歷低,只讀五年,應該要讀九年。」台灣新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政府竟然對我們這麼刁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95481
(轉貼)〈獨家〉娶越娘 登天難!王老五美夢幻滅 (二)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ebec

三大限制之二,台灣新郎薪水太低,不能娶。台灣新郎的父母:「人家看喜歡,政府對我們刁難,我們花了很多錢,我太太昨天哭整晚,眼睛哭的腫歪歪。」

三大限制之三,新娘得會說國語,否則新郎要會說越南話。台灣新郎的父親:「我媳婦不會說國語,我兒子不會說越南話。」越南新娘仲介:「為什麼台灣人娶老婆要被政府限制?」

於是,過去十萬塊就能過門的越南新娘,現在難如登天,或許政府希望能稍微管制這些將擔負台灣下一代血脈和教育的越南人水平,但台灣王老五和他們的垂垂老矣的爸媽說,只要能花錢結婚,已經不管娶的是木頭,還是天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95480
(轉貼)民調》家有一子 七成不想再生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ebec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

本報民意調查發現,三十至四十五歲沒有小孩的已婚者中,有二成六沒有生育意願;已生育一個孩子的夫妻,則有七成不想再生第二胎。對於政府迄今提出的鼓勵生育構想,高達九成一的人認為缺乏吸引力。

本報針對卅至四十五歲已婚民眾所做的調查發現,尚未生育子女的民眾中,六成一「打算生育,只是時機未到」,另有一成三雖有生育意願卻為不孕而苦。

民眾決定不生或不想生第二胎的原因,五成一自認養不起;一成七擔心社會太亂,小孩無法安全成長;百分之八怕事業太忙,無暇照顧。

如果純就經濟能力考量,多數人評估只能負擔兩個小孩(四成六),二成四覺得只養得起一個,一成八認為可支持三個子女,養得起四個小孩以上者只有百分之七,另有百分之三覺得連一個都養不起。

為了預防少子化及老齡化趨勢對未來社會的衝擊,政府提出減稅、生育津貼等人口政策鼓勵生育。不過調查發現,九成一已婚民眾認為到目前為止的政策誘因都不大,只有百分之四覺得能打動他們。不論有沒有小孩,都有超過九成已婚者認為沒有吸引力。

什麼樣的補助條件才可能讓有偶家庭考慮「增產報國」呢?調查顯示,政府若能在小孩接受義務教育前,每月平均補貼一萬一千元左右才願意多生一個小孩;不過,仍有四成四的人表示不論政府提供多少生育補助,都不會考慮多生。

調查也發現,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七成三已婚民眾仍會擇選生小孩,二成四不想生。其中,女性選擇不打算生孩子的比率較男性高了十二個百分點(二成九比一成七);至於目前有小孩者則有二成四選擇不生,比未生育者少八個百分點。

這次調查於六月十五至十六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八百九十一位三十至四十五歲已婚民眾;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四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是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

【2005/06/25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90563
(轉貼)少子化異想》成人尿布比嬰兒奶粉暢銷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ebec

養孩子費用越來越高,讓許多人望而卻步。連帶地,童裝、育樂市場也呈現高低兩極化現象。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李坤建攝影

【記者梁玉芳/台北報導】

到民國一百卅年,就是專家預估的「每二點三名年輕人就要養一名老人」的時代,屆時社會將是什麼景況?不難想像:走進超市,嬰兒用品區被擠到一隅,被大量的成人尿布、銀髮高鈣奶粉、助行器、老人食品等所取代。公園裡,難得聽到孩子笑鬧,多的是三五成群老人。

依美國經驗,當龐大嬰兒潮隨著生命循環曲線向前推進,商業也跟著老化,如今賣出的染髮劑遠比嬰兒奶粉多,藥房販售各年齡層的尿片,老年人海上郵輪之旅的廣告小冊也取代兒童夏令營的廣告。

在台灣,少子化的社會衝擊早已顯現。小學招不到新生,「流浪教師」哭泣上街,就是一例。教育部估計,明年起到一百學年度,國小新生平均每年少一點三萬人,以每班卅五人計算,每年小一新生要減少三百七十一班。

教育市場供過於求,隨時間推移,也會由國小、國中,漸往高等教育挺進,接下來,教育界預估,國、高中教師將閒閒沒事,校方將遇缺不補,或強迫退休,但政府的預算夠嗎?有的大學關門大概也是預料中事,因為孩子變少,但設立一堆新大學,高等教育市場搶人大戰會更慘烈。

若少子化繼續下去,未來,人們用到「哥哥」、「妹妹」這些稱呼的機會越來越少,傳統的親族稱謂如姑姑、叔叔、阿姨、舅舅等,極可能成為歷史遺跡,只能寄望還有表哥、堂叔等親戚可以聊備一格。

也有人預測,台灣新娘將嚴重缺貨。台灣新生兒每年都在減少,民國四十年還有四十四萬個,去年只有廿二萬,只剩一半。據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統計,去年台灣出生嬰兒性別比(每百名女嬰相對的男嬰人口數)高達一百一十一,高於聯合國標準的一百零五,和南韓並列全球新生兒性別比最高的國家。也就是說,去年出生的女嬰不到十萬五千名,男嬰則有十一萬五千名以上。

如果少生及不生現象持續,男女失衡問題將更嚴重,勢必有許多台灣男性找不到台灣女性配偶,向外尋求新娘進口的需求也會更多。屆時,喜歡強調「本土」的人,就得擔心「純種」台灣人越來越難找。

【2005/06/25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90562
(轉貼)台灣生育率 像自由落體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Vi

就像很多年輕夫妻,Lisa 和 Tony 也覺得養寵物比養小孩自在。比較特別的是,這對不生族代養的是隻導盲犬。瞧!這就是很多新時代家庭的全家福景象。

本報資料照片/張天雄攝影

【本報記者梁玉芳】

台灣人口是怎麼變少的,畫出三代的家族樹就知道了。五十三年次、任職交通業行銷經理的「令狐衝」(筆名)說,他阿公總共生了十二個,四男八女,老大就是阿衝他爸。阿爸遵循「多人多福氣」,生了六個;阿衝的大姑到八姑和三位叔叔,也各生了一到五個不等。在族譜,上一代共為家族增添了卅五人,已不復阿公那代的生猛。

三代家族樹 越來越稀疏

到了阿衝這代,就更不起勁了。長子、長孫的阿衝是結婚十年的「頂客族」,自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生族;扣掉不婚的二姊,其他手足最多也只生兩個,人丁一下冷掉。生了六子的老爸只有七個孫。

光看每代長子生子數,才三代,由一生十二個跌到零產出,「台灣人口就是這麼少掉的」,阿衝說。

台灣人的生育率像自由落體,在很短時間內急速下降,現已在全世界敬陪末座。民國四十年,台灣每位婦女生七點○四個小孩;到民國七十年,該是四十年次婦女生育的時候,她們卻只生二點四六個。

到了去年,生育率更跌至只有一點一八個,連續幾年「創歷史新低」,更和世界婦女生育值的二點八個差一截。台灣新一代人口數已經少於上一代父母的人口數,預計再十二年,台灣人口將進入負成長年代。

刺激生育 「領三萬就生」

生怕小孩太少,影響國家經濟發展,政府急急要端出刺激生子方案,從幼兒教育券、未婚生子減稅、第三胎月領三千到成年等,打算用預算換小孩。

但是,有用嗎?高雄各民間團體組成「怕生育聯盟」,高喊:大家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聯盟成員馮珮到幼稚園接小孩,問另一位媽媽:「生第三胎可以每月領三千,妳生不生?」對方想也不想就回她:「如果每個月領三萬,就生。」

生,不是問題;是沒錢、沒力氣養,有時還意味要犧牲個人職涯。李舒宜生完第一胎就辭職回家帶小孩,如今小孩能上幼幼班了,她要復出職場,發現和她一起進公司的男同事早就爬上經理的位子,「孩子也沒少生」。

台南縣學甲鎮七十歲阿嬤賴梅樹說,現在少年夫妻不想生,老人家也很難說什麼,古早是「豬母若過日,豬仔子就過日」,呷飽就好;現在一出世,尿布、奶粉、保母,萬項都要錢。

她幫女婿算一算,光送孫女到麻豆讀私立高中,一學期四萬元學費、交通車、吃飯錢加一加,「一天要花一千五」,台灣有多少父親一天還賺不到這個數。

太多人失業 家長危機感

在現代養小孩是高成本的事,使得「生不生」、「生幾個」,成為經濟理性的算計。小孩意謂著會吃掉人的養老準備,用掉打拚事業的精力,還要半夜起來泡牛奶、盤算著歐洲之旅的預算得挪來付鋼琴、美語等諸多才藝的學費。

養小孩要花多少錢,若依「小慈」告生父的法官判決來看,養小孩到廿歲,在台北至少要六百四十萬元;另一個宜蘭「小軒」就便宜些,約四百五十萬。但這都不包括娛樂、旅遊及藝術學習支出。

「養小孩很棒,但這種經驗,一次也夠了。」卅五歲的爸爸林立誠說,七歲兒子很可愛,妻子邀他:「嘿,再來一個怎麼樣?」但年輕爸爸打了退堂鼓,「我對社會的前途不看好,別對不起未來的孩子」。

從事補教業的林立誠看過太多失業家長,要求補習費打折或分期付款,同是父親,他也有不確定感,而且「台灣人口太多了」,政府要他多生,「要更有說服力一點」。

「你怎麼那麼聰明,年輕時就知道不要生?」頂客十年的「令狐衝」說,這樣的「誇獎」十年來實在也聽得不少;身邊的人一有了小孩,「所有的夢想都被犧牲,自己變得不再重要」。

生子為送終 投資不划算

他舉例,婚前常出國旅行的妹妹,在生了女兒之後,幸福的意義簡化到「在哪裡發現了一家便宜自助餐,買個便當三個人飽,還每天菜色不同」。但老父老告誡他,不生小孩,小心「老來寂寞、無人送終」。

阿衝說,這種恐怖訴求無效:小孩長大,早飛走了,排遣寂寞是靠自己,不是靠小孩;再說,為了有人送你上天國,就要養他二、三十年,這投資太不划算,「只要想清楚的人,都不會生小孩。」

【2005/06/25 聯合報】


童裝生意 每年萎縮一成

記者徐文玲/台北報導

生育率降低,對童裝市場的衝擊也很大。麗嬰房行銷經理陳碧玉表示,近五年來,整體童裝市場的業績每年平均萎縮約一成,業者只好採取多角化經營,發展親子裝及精品路線,以保持業績。

麗嬰房總經理王國城說,由於貧富差距變大,童裝市場從以往的「金字塔」型,逐漸發展成「葫蘆型」,中產階級以上家庭很願意購買單價三千至一萬元以上的高檔童裝給孩子,因此精品反而每年有百分之十的穩定成長。

吉貝坊代理商彭毓中也說,精品童裝的消費者中,百分之七十是夫妻年薪在三百萬以上且自認重視品味的家庭;另百分之三十客層雖年收入僅百萬,但偶爾因場合需要,必須花錢添購,也是促使精品童裝成長的主因。他看過一對爺爺奶奶帶著幾個孫子來,一口氣就添購了近四十萬元新裝。

麗嬰房還打算今年下半年加入坐月子中心的市場。王國城表示,國內一年仍有二十萬名產婦,其中十分之一會尋求坐月子中心的協助;坐月子每人每十天費用約三、四萬,一個月約十萬,算起來市場發展空間還很大。

【2005/06/25 聯合報】

不生族告白》畢恆達 姊姊養兒「投資夥伴」

本報記者梁玉芳

別以為不生小孩的人,就對台灣「未來主人翁」沒有貢獻。單身的台大城鄉所教授畢恆達是姊姊養兒育女的「投資夥伴」,出錢出力。他在網路上為外甥解答各式功課疑難、討論生命意義;要更新電腦?沒問題,舅舅買給你。

畢恆達說,很多上班族到圖書館為小朋友念童話,或是資助偏遠地區的貧童上學、投入教改、收養棄嬰等等,都是在為台灣下一代打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台灣下一代人口該重質,不是重量」。

畢恆達認為,他資助姊姊養孩子是天經地義,因為他身為男丁,是家族性別資源得利者,「我住在爸媽的房子裡,不用付房貸;外嫁的姊姊卻得和姊夫白手起家」;此外,他這個「介於朋友與長輩之間」的舅舅,能讓外甥和他談些不想跟爸媽說的心事。

許多不婚、不生的人用自己的方法為下一代付出。「我們愛小孩,愛我妹妹的小孩」,不生族「令狐衝」說,他和太太每周一定跟外甥女「小天使」見面,準備各式禮物,只為博小天使一粲。

對她這麼好,幹嘛不自己生?阿衝說,讓每個來到人世的孩子過得更好,比生了一堆卻養得很糟,要有意義得多。

上班族阿肥沒小孩,卻最愛買童裝和童書,因為她也是姊姊養小孩的贊助者。她還每月資助台灣世界展望會的三名貧童。她自認,她對台灣和世界村裡的兒童都是有貢獻的。

她還以外甥阿璞的名義認養一名海地男孩,兩人都是七歲,但海地的亞力山卓得走兩公里去上學,還得幫媽媽提水。阿肥是外甥口中「很愛我的台北阿姨」,小男孩享有父母以外的愛,對人生更有安全感。

【2005/06/25 聯合報】

滅種警訊?政府催生「給孩子一個伴」

本報記者羅嘉薇

生育率低迷後果多嚴重?內政部次長簡太郎、台北市民政局長何鴻榮都曾以「亡國滅種」說示警;也有學者提醒,台灣正走向「民族的慢性自殺」;前行政院長游錫?經常在婚禮上鼓勵新人:「愛台灣就要多生孩子。」

內政部戶政司長謝愛齡說,台灣生育率逐年降低,「絕對是急迫的事」。以補助來鼓勵,所需財源非常可觀,政府花不起這麼多錢。

從成本考量,「喚醒危機意識」比「利誘」便宜。衛生署去年提出「鼓勵生育衛生教育宣導計畫」,預計三年內投入八千四百萬元,提倡「給孩子一個伴」、「卅歲前第一胎,卅五歲前第二胎」。內政部也在全台辦了六場公聽會,謝愛齡表示,「我聽到一些年輕朋友說,他們要重新思考自己該不該生。」

與台灣同樣徘徊在世界生育率最低之列的南韓,去年出現四十年來首見的鼓勵生育標語,讀來令人莞爾:「爸爸,我一個人很孤單,我想要弟弟妹妹」、「多支蠟燭當然比一支蠟燭更明亮」、「留給子女的最大遺產是兄弟姊妹」。

原本不當孫子「無償保母」的謝愛齡,改口跟兩個兒子說:「你們快結婚、快生孩子,我來幫忙帶。」她看了許多嚇人的數據,感覺也該承擔點責任,「老一輩的如果做後盾,年輕朋友比較敢生。」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研究,男性做家事時數越多的國家,生育率越能維持一定水準。至於「減稅」或「直接補貼」,效用不如創造兩性平等的工作環境、提供質量俱佳的幼兒照顧服務,讓女性無後顧之憂。

【2005/06/25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90506
人口素質與生活環境只能治標(轉貼)釐清人口政策的幾個問題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依媒體報導,內政部正在研擬的「人口政策綱領」將以鼓勵生育為主,建立托育體制為輔,但行政院婦權會的主張恰好相反。鼓勵生育和托育制度孰輕孰重,已爭議數年;內政部認為,目前台灣的人口結構是「兩頭小,中間大」,前年整體生育率更下降到一.二百分之(平均一個家庭只生一.二個小孩),正處於年齡組距失衡的關鍵期,為避免未來變成「倒金字塔型」或「葫蘆型」,影響國家整體競爭力,鼓勵生育刻不容緩。至於托育問題,因全面實施托育補助涉及國家財政能否負擔,財政部與經建會也持保留態度,內政部遂主張暫緩。但婦權會認為,鼓勵生育必須有全面的配套,台灣的人口密度已經太高,特別鼓勵生育會造成「只生不養」,托育制度如不優先解決,只是把生養的責任都丟給婦女,有失兩性平等原則。

徒然爭論是生育或托育為先,都使得「人口政策」演變為「人口數量控制政策」,過去擔心人口過多,因而推行家庭計畫,希望節制生育;如今,又推估將來人口太少,影響國家整體競爭力,因此刻不容緩鼓勵生育或健全托育。也就是說,政府一直試圖透過人口數量的控制來影響國家競爭力;問題是,國家競爭力與人口數量或人口年齡結構之間的實際關聯為何?誰也沒能說清楚。世界上一些被視為老年化的國家,其整體競爭力從來就沒有輸給台灣過。倘若真的要談國家整體競爭力,人口數量絕非關鍵性的變數,反而人力素質或技術人才數量才是重要因素。

倘若我們先作這樣的設想:無論未來台灣人口數量如何變遷,希望住在台灣的居民能夠享受到目前先進國家的生活品質;以最簡單的指標來說,就是未來台灣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可否提升至目前許多先進國家的水準,二萬五千美元。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 GDP 需要勞動力來創造,若人口減少了,勞動力的來源也會受到侵蝕。那麼,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重心,是去扭轉少子化的趨勢?還是在少子化的趨勢下提升我們的創造力?

依照經建會相關研究指出,臺灣人口預計由二○○四年二二七六萬人,增至二○二二年達到最高峰為二三七○萬人,至二○二六及二○五一年時分別降為二三五六萬人及一九五九萬人。而十五至六四歲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由二○○四年百分之七一.三增至二○一二年之百分之七三.九後,開始下降至二○二六年之百分之六七.六及二○五一年之百分之五五.六。

倘若台灣在未來的廿年間,勞動參與率、失業率及就業者之附加價值生產力均不變,那麼,台灣每人 GDP 將只會與目前水準相當(約一萬四千美元左右)。倘若要每人 GDP 達到二萬五千美元,而不提升勞動生產力,那麼勞動力數量就得增加一倍以上,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若就台灣勞動生產力落後先進國家十五至廿年來看,台灣勞動生產力若能在廿年後達到目前先進國家的水準,那麼,屆時台灣每人 GDP 就能達到二萬五千美元;顯然這才是可行而值得努力的方向。是故,要讓台灣人民能夠享有一定的生活水準,最重要的便是不斷地快速提升勞動附加價值生產力,也就是勞動人口的優質化,而非人口數量的控管。

另外,在目前的環境下,政府若真想控管人口數量,就真的能夠控制得了嗎?或者,人口數量真的能夠被當成控制或政策變數嗎?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答案顯然不是。尤其目前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國際間人才的流動,變得更為平凡而普遍,人口的往來又如何控制?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雖然也有鼓勵生育措施,但其成效遠不如吸引移民政策;二千年新加坡總人口數為四○二萬人,其中居民人數約三二六萬(公民數二九七萬,永久居留廿九萬),而持外國簽證者佔七六萬,也就是,持外國簽證及非公民之永久居留權民眾約為當地人口的百分之廿六,超過四分之一。

因此我們認為,也許人口數量根本是整體國家環境政策下的產物,它是一個果,而無法作為政策工具來改造環境。倘若生活環境不好,即便生育政策奏效,孩子生出來了,養大了,但卻出走了,又有何用?因此,絕對的關鍵因素,仍是台灣這片土地的生活環境;倘若台灣真可以成為宜室宜家的國度,那麼,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願意生小孩,也會有更多優質的人願意移居台灣。

因此我們認為,未來「人口政策」的主軸與其去爭論鼓勵生育措施是否有必要或有效,倒不如多花點心思,去思考在老年化及少子化的趨勢下,國家資源應如何重新調整,以提升人口素質或塑造良好生活環境。

【2005/06/18 經濟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83958
環保與人口政策不當混為一談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弟樂於看到此不同面向之考量,但仍認為將環保與人口政策混為一談太過牽強,其間相互影響之數據資料太少而變數太多,如果人口問題可以如此加以考量,則社會學家都可以改行了!

小弟在此強調,環保當然重要,與人口壓力也相關,但這是複雜之社經問題,減輕人口壓力當和緩進行,否則人口之驟然升降對社會定有嚴重之負面影響,更不能將生育率下降產生之社經問題失焦!

環境與人口問題絕對相關,但人口政策尤其是生育率下降之問題,只是環保政策之部份因素,我們當然應該考慮人口政策對環境保護之影響,但對其影響之程度,當有較嚴格之判斷,光以人口密度及其衍生之生態環境壓力做考量,失之偏頗。

生育率下降,涉及人口老化、性別平等、家庭解體、單身不婚、經濟成長等等許多面向的因素與問題,很多與環保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目前再不解決,生育率之繼續降低才是更嚴重之問題。

荷蘭人口密度與中華民國相差並不大,荷蘭人能夠發揮自身之優點,以填海造陸,發展精緻農牧業等等方法來改善國家之缺陷,過著高品質之悠閒生活,可見人口密度高並非政府施政方向錯誤之藉口。

濫墾濫伐、濫抽地下水、飲水品質、黑心食品、水患、堵車與人口密度過高有關,但卻非無法解決,否則難道要將部份島上人口推入太平洋嗎?二千三百萬人口雖然過多,但這廿年卻都未有太大之變動,因為民國七十八年人口即超過二千萬人了,這些問題與政府施政方向、策略及品質的關聯確實較大。

2005.06.17  中國時報

為什麼不生小孩?

陳潁峰

為因應「少子化」所帶來的經濟衝擊,政府決定要採用補貼政策鼓勵生育,此一政策是否有效,且另當別論;但鼓勵生育是否為拯救台灣命脈之法,則是有待商榷。

台灣的人口密度是世界第二,地形又以山地丘陵為多,資源匱乏的台灣人,只好將土地超限利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根據一九九六年資料統計,台灣平均每人消費對生態所造成的壓力值高達三.四二,在全球一五二個國家中排名第二。而根據國內一九九七年的一項研究亦顯示,台灣的總生態足跡面積竟為台灣島的二十九倍之譜(亦即我們消費了二十九個台灣大小的土地來養活所有台灣人)。數據均顯示,台灣土地無法供養如此龐大的人口,目前是以掠奪子孫的資源以及剝削較窮國家的資源來引鴆止渴。


近年來,台灣環境災害接二連三,究其原因,土地超限利用是主要禍首;濫墾濫伐造成山坡林地不保,濫抽地下水則導致地層下陷。如此脆弱的環境,一旦遭逢天災,就變成致命的劫難。敏督利、桃芝颱風所造成的重大死傷,以及近日南部的水患,正足以讓我們引以為鑑。

台灣人現在要安心喝水,得花上大筆銀子買礦泉水或濾水器;如要接觸自然,得大排長龍堵車一整天;有些民眾,甚至得離鄉背井才能遠離土石流的奪命威脅。當人民把賺來的錢,全數拿來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時,這樣的經濟發展就無意義可言。就算現行的生育補貼政策奏效;試想:沒有穩定乾淨的食用水、沒有安全的居住環境、沒有免於汙染的食物,就算老年人未來能接受國家的福利照顧,微薄的年金又能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什麼保障?

最近市面上充斥黑心食品,引發社會一陣恐慌,對此社會亂象,政府的監督不善固然責無旁貸,但環境壓力的因素亦不可忽視。台灣過去的農牧發展,是以土地超限利用為主要發展原則,並沒有考慮土壤、地下水、海洋的恢復速度。在這種殺雞取卵的生產方式下,自然可以在短期提供大量廉價的農漁產品。

但當自然承載力逐漸枯竭,政府的環境管制又逐步加強時(例如:限制汙水排放),農漁業的環境成本便開始走高。成本一高,腦筋快的商人遂以旁門左道來「降低生產成本」,這些手法包括:引進含戴奧辛的雞鴨飼料、低價出清病死豬肉、食品添加防腐劑、以及毒魚炸魚等等,凡此種種惡行劣跡,或多或少與生態資源枯竭有關。

生物都有保護自己與下一代的本能,在面臨資源匱乏、族群密度過高的危機時,大部分的生物都有減少繁衍的生物本能,以維持族群生存。也因此,在台灣因人口密度過高與土地超限承載而衍生許多社經問題的情形下,民眾為了保護自己與下一代的生活品質,而減少繁衍子嗣的數量,正是人類與自然調節平衡的過程,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

在人口問題上,政府刻意以補貼手段干擾人類與自然達成的平衡,等於無視於環境發出的警告,繼續加重台灣的環境壓力。目前政府有個迷思,那就是只考慮「人口資本」對經濟的影響,卻忽略了自然資本的因素,這是因為目前計算國民所得或經濟成長時,完全沒有考慮到自然資源耗竭的因素,因而政府才一味的以「成長」作為發展的唯一指標。事實上,經濟與人口成長不是無限或免費的,自然環境會因此付出代價,人民的生活品質也可能因為「成長」而下降。

除了迷信成長之外,政府在思考人口問題時,也過分迷信「數量」,而忽略了人口「品質」;國家發展不是「人多好辦事」,人民的素質才是主要的關鍵。目前我們面對的問題是高等教育浮濫、環境嚴重惡化、貧富差距拉大,這些問題如果未能解決,就算猛生小孩也無助於國家長遠的發展,這些孩子甚至可能反成為國家的負擔。

也因此,政府與其擲下大筆銀子鼓勵民眾生育,不如把錢花在刀口上,投資在社會正義、環境保育,以及基礎教育等根本議題。台灣的環境危機已經迫在眉睫,人口壓力尤為一大關鍵,政府在進行決策時,應該要有長遠的思考,才能為台灣創造永續的基業。

(作者為美國馬里蘭大學政治系博士生)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82965
未婚生子絕對不能以免稅來加以鼓勵(轉貼)未婚生子應減稅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未婚生子絕對不能以免稅來加以鼓勵

梅峰評論

限制未婚生子是封建落後,難道鼓勵未婚生子就是前進?

小弟以為沒有女人願意未婚生子,即使是始作俑者的殷琪,因為事後證明她其實有老公。孩子是家庭的義務與責任,不是女人個人的負擔,讓孩子失去父親、失去家庭,是絕對對孩子不公平的。

小弟曾經為文 (The Family Vote in addition to the Citizen Vote) 批評聯合國兒童憲章現今之兒童保護政策,說明兒童主要是屬於家庭的,除非極不得已,兒童絕非屬於國家的,是故對兒童來說,只有兒童家庭的最佳利益,而毫無兒童本身之最佳利益。

因此未婚生子可以像同性戀一樣的被社會容忍,但卻絕對不能以免稅來加以鼓勵,這是萬萬不可以做的事!

至於同居與結婚之名份差異,則當然實質之家庭(結婚或同居)才是小弟現在所討論與關切的,但是人民要同居生子,卻不願結婚,只是更堅定小弟主張家國主義的信心。


未婚生子應減稅 2005年06月14日
廣 告
Love Rectangle

行政院說,未婚生子減稅尚未定案,須經部會整合討論後再決定。基於民間衛道人士擔心未婚生子減稅會鼓勵這種行為,政府於是不敢造次。
我們認為,如果為了鼓勵生育而給予生第三胎的父母減稅,當然也該給未婚生子的母親有同樣的優惠。此事在稅負上不可雙重標準,而且基於人權與人道立場,也不該有差別待遇。這已是先進社會的趨勢,有什麼理由歧視未婚生子?道理已如水晶般清楚,不須浪費時間糾纏不清。

限制婚生是封建落後
對非婚生子女、父親也必須付贍養費;而且許多現代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同居都等同結婚,必須負擔結婚的義務,為什麼未婚生子不能減稅?會鼓勵未婚生子的「歪風」?老實說,現代女人生子是個人的自由抉擇,不必然一定要與某個特定的男人結婚才准許生。那是女人作為某特定男人及其家族的繁殖工具而存在的父權中心主義的舊時代、老觀念,是男性沙文主義豬的思想,與現代的女性自主觀念格格不入。
由法律和規範入手,限制女性必須結婚才能生育,是偏執地違背人權,是封建落後。不能減稅當然也是懲罰未婚生子,顯示政府口口聲聲重視女權只是騙局,還是男性構陷套牢女性的老思維。看來,民進黨和國民黨在這方面是有志一同的;在性別政治上民進黨的改革云云不過口是心非,煙幕彈罷了。
生子必須先結婚?別鬧了。至少不能懲罰未婚生子吧。


本文於 修改第 1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80916
頁/共1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