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家庭資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老吾老資料】
 瀏覽65,232|回應309推薦5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藍海翔
芸芸公主
子鳴
Vi
faith信心

誰來照顧老人

2004.10.22 中國時報

林萬億

生育率的下降,使得我國幼年與青壯人口數急遽下降。近二十多年來,出生人口從四十二萬三千人下降到去年的二十二萬六千人。再加上壽命已延長到去年男性平均的七十三.四歲,女性七十九.一歲,使得我國老人人口比從一九八一年的四.四%,升高到一九九一年的六.五%,一九九三年跨過聯合國所定義的老年國門檻的七%,去年達到九.二%。

一旦戰後嬰兒潮的世代開始進入老年的二○一四年起,我國的老人人口比將從十一.六%,快速上升到二○二六年的二○.四%。那時,滿街都是白髮蒼蒼的長者,穿梭其間,此情此景,非今人所能體會。

依經建會(二○○四)的推估,約在二○一七年時,我國的老人與十五歲以下幼年人口的比率相近。此後,老年人口將超過幼年人口數,人口加速老化,扶老比也跟者上升,從二○○三年的十三%,上升到二○一一年的十四.三五%,再爬升到二○二一年的二十三.四五%。亦即,從現在每七.七個青壯人口扶養一個老人,十七年後,每四.二六個青壯人口就得養一個老人。如果情勢不變,到了二○三一年,每二.六五個青壯人口要養一個老人了。那時,除非老年的定義從現在的六十五歲提高到六十七歲或更老,或是社會福利完善,否則,青壯人口的老人扶養負擔將非常沈重。

人口老化將使社會福利支出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老人經濟安全、健康照護、社會照顧的三大需求增加。老人一旦退休,其所得中斷,如果事先沒有做好財務規劃,老來貧窮是常見的。一般說來老人的經濟安全準備主要靠儲蓄、投資、利息收入、土地與房租收入、公共年金、私人保險年金、子女奉養等。對高所得家庭來說,養老不成問題,比較不需要公共介入。

但是,對中、低所得家庭來說,薪資低、儲蓄少,活得越久,窮得越苦。而未來的中、低所得家庭在台灣不會是少數。因此,公共年金(國民基礎年金與所得相關年金),對這些人來說是救命錢。政府應為老人籌辦可分攤風險,共度晚年的全民年金保險;而人民也要有相互扶持的心理準備。

其次,健康照護也是老人所需。老人的慢性疾病普及率高,我國六十歲以上的人,八十九%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七十二%的人則有兩種以上。活得越老,病得越多。失能的老人需要長期照護。依推估,目前我國老人中需要不同程度的長期照護的至少有十七萬二千餘人,占老人的八.二%,其中有半數是需要密集的長期保健醫療照護,包括機構式照護、居家護理、到宅醫療、營養指導、復健等。過去我們太依賴機構化的照護與外籍照護工。護理之家每月收費動輒四、五萬元,根本不是一般中下階層家庭能負擔得起。今後如何提供更多的社區化服務,才是正途。

第三,老人也需要各種社會照顧,如老人住宅、到宅服務、家事協助、餐飲服務、交通接送服務、休閒娛樂安排、心理諮商、居家安全、財務管理、法律協助等。以前這些事都是子女在做,目前老人與子女同住的比率已下降到五四.九%,與配偶同住的比率升高到二一.六%,獨居的占九%,亦即,沒有子女服侍的老人已達三成。

其實,即使與子女同住的老人,或因子女均在工作,或因家庭照顧的密集度高,也需要不同形式的協助。長期照顧是勞心勞力的密集工作,歐洲先進國家,一向主張自己國家的老人自己照顧,絕不假手外國人,多麼有擔當的政府。我們不能再貪圖便利,將照顧老人的工作交給外籍女傭,或是交由市場去競逐利潤,這不只會將老人照顧商品化,也會加速折損已經快要消失的鄰里互助,沒了鄰里互助,這個社會將是什麼樣呢?。

(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向推薦的前六位朋友致歉,原主題文搬家)


本文於 修改第 19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67324
引用者清單(2)
2010/04/18 16:15 【老魚頭的格老子廢話】 誰來照顧老人
2010/04/18 16:14 【老魚頭的格老子廢話】 誰來照顧老人
 回應文章 頁/共3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台灣老齡化 政院:不會迴避挑戰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老齡化 政院:不會迴避挑戰

根據「全球趨勢二○三○報告」,包括歐洲、日本、南韓和台灣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國民黨黨政人士表示,人口老齡化現象全球皆然,台灣也不例外,政府已積極應對,提出多項因應政策及改革,也是政府無法逃避的責任。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也表示,政院充分理解,也不會迴避此嚴峻挑戰。

十月三日,政務委員薛承泰在中常會上就點出人口老化危機。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當時表示,全球有許多國家都已經達到此一標準,包括日本及歐洲許多國家,已經對人口老化問題做出相關的因應。只要政府及早採取行動,仍有機會能夠減輕未來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衝擊。

馬英九說,人口結構變化是非常重要的警訊,不論是行政官員或國會議員,都必須慎重、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他也指示各部會在規畫設計相關制度時,絕不能忽略人口問題對社會帶來的衝擊。

黨政人士說,近來年金制度改革所引起的政治效應,便是改革必經的對話歷程,過程中也可看出馬政府面對問題的決心。

黨政人士說,包括年金改革議題、健保制度改革等,都是政府面臨的挑戰,也都以負責任的態度提出具體的因應作為;雖然推動改革會面臨所謂「政治上的壓力」,但政府必須負責任,提出完整的方案,正面因應、解決問題,不能把問題留給後人。

【2012/12/12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台灣老齡化 政院:不會迴避挑戰 | 2030年全球趨勢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560439.shtml#ixzz2Eug2ETGS 
Power By 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02024
(轉貼)老年歧視/不甩凍齡 她為皺紋而戰告贏BBC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年歧視/沈富雄日跑萬步 健身房拒收
前立委沈富雄是「活力老年」代表,神采奕奕;卻曾被健身房以年事已高拒收。 記者曾吉松/攝影
前立委沈富雄今年七十四歲。每天早上五點五十分,他先在戶外慢跑;等健身房七點開門後,再到健身房跑步。受訪時,他得意臉上找不到老人斑,邀記者「你可以再靠近一點」。

兩年前,政論節目上威風凜凜的沈富雄,遭台北小巨蛋健身房以「超過七十歲」為由拒絕續約,震驚一時。市議員劉耀仁到健身房抗議歧視長者。

「我是為所有老人家出一口氣!」沈富雄說,該健身房並未針對他,而是他發現契約上載有年齡限制,才會主動為銀髮族發聲。

「社會大眾總認為所有老人都體弱多病、需要照顧。」但他指出,年齡不見得與健康成反比;有人年過七十精神奕奕,有人不到六十就有心臟病。健身房不應以年齡為界設定關卡,更不該將銀髮族列為拒絕往來戶。他建議,可改跟家屬簽「不要求賠償」的切結書。

沈富雄很晚才開始「認老」。某一天他讀報讀到「花甲老翁」的標題時,愣了一下…「花甲」是幾歲?一查是六十歲,他才發現「原來我是老翁了」。那年他已快七十歲。

沈富雄曾接到里長打來「問安」的電話。里長說,政府要求里長必須定期追蹤「獨居老人」,怕他們在家中往生沒人知道。「我告訴他,打開電視就知道我『在』不在啦!」

「台灣是M型社會,但老人的『M型化』更嚴重。」沈富雄說,金字塔頂端的銀髮族領豐厚的退休金、周遊世界,而底端的找不到工作、貧無立錐之地。但政府忽略了銀髮族的多樣化、全部一視同仁,「應該集中有限財源照顧真正的弱勢。」

沈富雄這一代,面對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急速轉變。上一代,五、六十歲時掌握家中大權,子孫殷勤服侍、畢恭畢敬;這一代到了同樣年紀,卻被社會視為負擔。「能怎麼辦?要看開!」

對於養老院,沈富雄有個「隔代同堂」的妙想。他說,少子化讓居住需求面積減少,正好可將閒置空間改造為養老院;銀髮族選擇住家附近的養老院入住,既不必重新適應新環境,也方便家人隨時來探望。

此外,長者跟小孩混居還可以「復甦生命、得到青春的力量」。他愈講愈開心:「台灣如果把養老院搞好,可以名揚國際!」
老年歧視/李烈素顏演媽 不遮歲月送的禮
在銀幕上由年輕演到老的李烈,一點不忌諱臉上的皺紋,那是人生的累積。 記者蘇健忠/攝影
「對我來說,『美貌』的定義是紀錄、累積生命歷程的轉變。」在電影「逆光飛翔」裡,李烈演男主角裕翔的媽媽。這角色和李烈的實際年齡差不多。她幾乎是素妝上陣、鏡頭前毫不掩飾「歲月送給她的禮物」。

李烈是一九八○年代當紅的青春玉女,跟她同期的玉女幾乎都消失了,只有她還站在舞台上。「這行就是吃青春飯,誰要看你雞皮鶴髮啊。」

演過「英倫情人」的英國女演員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跟李烈差不多歲數。她曾說過,女演員的壽命在美國,三十五到四十歲就結束了;英國好一點,卻喜歡讓她演憑弔青春的憂鬱中年女子。但在法國,她可以演到更好、更多元的角色。

台灣女演員所受的「年齡歧視」跟好萊塢差不多,到了四十歲還想挑大梁,得有「美魔女」的魔法。「不老娃娃」潘迎紫是箇中翹楚,四十歲演出金庸筆下的十八歲小龍女。

四十歲「逆齡」演十八歲角色是「佳話」,但要一個四十歲的資深玉女「適齡」演出四十歲角色,在鏡頭前展現自己老去的身體,那簡直是「神話」。

「若有好的角色,只要是演員都願意演。」從演員到製片,李烈看透這一行。她說,女明星不肯演熟齡角色,不是虛榮、愛美,而是「找不到飽滿的角色」。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黃金時段的電視節目,六十歲以上的角色只占百分之五點四。這些銀髮角色一成不變,不是慈祥的鄰居、小心眼的長舌婦,便是可笑的壞脾氣老傢伙。戲劇塑造熟齡角色的貧乏,反映社會對老人的刻板印象。

今年,銀髮電影「桃姐」、「鐵娘子」得意中西影壇。但李烈說,像「桃姐」這樣豐富飽滿的銀髮角色,幾十年才出現一個。「娛樂事業是夢幻產業,跟現實有落差。」她說,就算觀眾不再年輕,也不愛看老演員;許多對銀髮族的歧視,其實來自銀髮族自己。

李烈可理解「美魔女」現象。她說,在「討厭老相」的社會,「拒絕老化」未必是虛榮、膚淺,而是競爭與生存。

但李烈擔任製片的戲,絕不會用「凍齡」凍到「動」不了的臉孔。「臉也得演戲!」她說,一個好演員,臉上每一塊肌肉都必須會演戲,「臉上肌肉不會動的演員,我不會用」。
老年歧視/老少同陣線 全美銀髮力量大
美老人活躍:不住養老院 才能獨立自由 / udnnews

七十四歲的全美退休人員加州分會會長南恩‧布瑞絲摩掄起自己的枴杖當成議事槌;她敲著主席檯,要禮堂內百來位灰髮老人家別再吵。她叨念著,「都多大年紀了,怎麼像一班小學生遠足般鬧哄哄」。

灰髮老人討論的熱門議題之一,是如何不被政府半強迫地送進安養院;如何不被政府當成「問題」處理。黃色資料袋上印了斗大幾個字:「老得夠獨立、老得有尊嚴。」不用老花眼鏡就一清二楚。

這些退休老人家一上台就滔滔不絕,在美國總統大選緊要關頭,抓著麥克風,大聲疾呼:「讓我們幫助下一代,教教他們什麼是選票的力量。」

薑是老的辣。當「銀髮公民」成了「社會運動」成員,看得遠、想得深;不論是與自身權益有關的安養議題,或是聲援年輕人的世代正義議題,在舊金山都可以看見活躍的銀髮公民身影。老人家認為,凝聚發聲,才是破除刻板印象、終結年齡歧視的有力策略。

布瑞絲摩說:「老人,本來就應該有選擇權。」但全世界的老人,常被年輕子女、社工員「安排來、安排去」。眼前就是個例子,加州州政府計畫三年內把老人家集中於「機構」,布瑞絲摩瞪大了眼說:「你(政府)應該先問老人家,他們要的是什麼?」

舊金山這群「銀髮公民」勇於對公共議題發聲,身上別滿口號與徽章,聲援年輕人,展現世代連結。 記者林澔一/舊金山攝影

老歸老,像布瑞絲摩這群嬰兒潮世代,上街頭喊口號,還有當年六○年代參與民運、婦運時,放火燒自己胸罩的嗆辣衝勁。擔心被貼上「老弱殘兵」標籤,有人走路不穩,卻連枴杖都不想拿,「他們不想讓人看到自己軟弱、需要幫助的一面」。

「不尊重」來自於刻板印象。他們是年輕人眼中拖垮財政負擔、等待救濟的一群人。但世代之間,不必然如此對立。

在金山市地標聯合廣場,多個和老人社運團體大集結,是來聲援年輕世代,為移工爭取移民資格及合理工資、工時。移工看護可以協助老人在家獨立生活,合力推動法案,一旦過關就是雙贏。

銀髮族和年輕移工一起在街頭抗議的畫面,模糊了世代的界線,也讓不同世代的力量合而為一。

銀髮族的「經驗值」是社運的加分強項。老牌運動團體「灰豹」以反種群歧視起家,現在已是無役不與,包括協助年輕人、與年輕人聯合陣線,反抗一切不公。

「灰豹」聯絡人麥可‧萊恩說,政客對老年人說,削減社福預算最快也是十五年後的事,要老人別擔心;對年輕人卻說,都是這些老傢伙吃掉年輕人的福利大餅。

布瑞絲摩說:「其實,現在我們爭取的法案,到實施的時候,我們可能已經躺在 棺材裡了。」

「灰豹」創會會長瑪姬曾說:「『老』,不是個骯髒字。」「正義、和平與公正,不能因年齡而有差別待遇。」
老年歧視/經驗變金磚 英倫人老而不退
國際助老會總監史蒂芬諾妮說,「讓老人繼續留在職場」是解決各國財政赤字的好方法。 記者陳柏亨/倫敦攝影
在倫敦街頭,經常可見滿頭華髮的計程車司機。銀髮司機手腳麻利、開車平穩,與年輕人沒什麼差別。

英國對計程車司機不設年齡上限,僅要求六十歲以上的司機,須每年體檢取得健康證明,才能繼續申領營業執照。倫敦最高齡的計程車司機是艾佛烈德‧柯林斯(Alfred Collins),他於二○○七年以九十二歲高齡退休,獲倫敦交通局褒揚。

去年,英國進一步取消所有行業的強制退休年齡。退休與否成為個人選擇,而非法律規定。

總部設於倫敦的國際助老會(Help Age International),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隨全球人口老化,符合工作年齡的人口急遽減少,而最好的解決之道是「讓老人繼續留在職場」;近五年來,全球採「強制退休年齡」的國家共一百六十四個,其中四十三個提高了退休年齡。

「老人是這個世紀最窮、最被忽視、邊緣化的一個族群。」國際助老會國際事務部總監施薇亞‧史蒂芬諾妮(Slvia Stefanoni)指出,全球有五分之一的老人拿不到養老金;超過一億名老人一天的生活費不到一美元;許多國家面臨財政赤字,與其開「養老金」空頭支票,還不如讓老人繼續工作。

五年前,國際助老會串連全球廿六個國家,成立ADA(Age Demand Action,意為「老人要求行動」)組織,向各國政府爭取老人權利,「工作權」是最重要的訴求。如今ADA成員已擴大至六十國。

「世界正在急速老化,年齡歧視卻隨老化的速度增加。」史蒂芬諾妮說,英國一項對五十歲以上勞工的調查,二成一的受訪者曾因「年紀太大」遭歧視。職場上的年齡歧視包括:嫌老人生產力不足、學新技能和適應職場變動的速度比年輕人慢、體力下降等。

但史蒂芬諾妮指出,這些偏見缺乏數據支持;相反的,「紐約人口機構」二○○八年調查卻顯示:愈有工作經驗的人,生產能力越強。

「世代衝突」可能是職場「年齡歧視」的關鍵因素。史蒂芬諾妮指出,經濟衰退時,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便怪罪老人霸占工作;就連政府也以「讓老人提早退休」做為「給年輕人工作機會」的替代政策。

英國最近興起「銀髮企業家」的風潮。年過五十的勞工,在金融海嘯時遭辭退,只好自行創業。助老會估計,這波「銀髮力量」為英國創造了幾十億英磅的產值。

老年歧視/打造老人友善城市 全球都會課題
英老人設施 協助不與社會脫節 / udnnews

低底盤公車,老人上下車更方便、安全。 記者陳柏亨/倫敦攝影
海德公園銀髮遊樂場,是倫敦首個為六十歲以上運動人口打造的戶外健身房。這個花費僅五萬英磅(約新台幣兩百五十萬)的小投資,前年開幕時造成轟動,還躍上國際媒體。

倫敦雙層巴士「路主(Routemaster)」,風光逾半世紀。五年前,這款被視為倫敦象徵的經典交通工具,因「底盤過高、不適合老人與身障人士」,退出馬路。新型紅色雙層巴士由七十七歲建築師諾曼福斯特操刀設計──低底盤、底部可伸出板子協助輪椅進入、博愛座就在車門口。

人口老化,是全球大趨勢。但城市是否跟著她的住民一起「友善老人」,是全世界都市都面臨的大課題。

在美國,舊金山老人及殘障行動聯盟工作人員貝蒂說:「當嬰兒潮世代進入六十五歲後,不可避免地,老人越來越多。」但城市來不及跟著「以老人使用者」為觀點而改變。例如,舊金山市區的綠燈秒數,是依照大學生行進速度而設,老人不敢在綠燈中間過馬路,「根本來不及走完一個路口」。這城市對老人尊重程度,小地方就看得出來。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如何讓年輕人提早體會老人的感覺,進而體貼、尊重長者?英國銀髮族協會去年發明推出「時光寶盒」,打開這個神奇箱子,年輕人的感官將迅速「老去」,提早體會銀髮族的滋味。

時光寶盒其實名為「同理心箱子」。箱裡有護目鏡、耳塞、手套、腿部加重袋,和一組迷你MP3播放器。這些都是讓人體驗老化過程的仿老設計。

「長者之友」組織去年展開社會實驗「孤獨一周」。十位志願者皆收到一個「同理心箱子」,他們得在家中閉關一周,每天戴上仿老道具八小時,記錄感想以供研究。來自布里斯托的雷‧安德魯完成實驗後表示,他對「每天必須如此生活」的老人深感敬佩。

加國老人平權 熟年媒體集團應運而生 / udnnews
※延伸閱讀》
民調/我怕老年歧視 但我歧視老人
圖/聯合報提供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今天推出「老年歧視」議題。本報民調發現,台灣對老人並不友善,三成八民眾不肯把房子租給年紀超過七十歲的老年人,三成八贊成不讓逾七旬的老人投保。

調查發現,若遭健身房以年紀過大為由拒絕加入會員,有六成四民眾會覺得受到不公平對待,僅三成二不這樣認為。可見多數國人已略具老年歧視意識。

只是,不希望自己遭遇老年歧視的民眾,當角色對調,卻可能助長了老年歧視。

調查發現,如果自己是保險公司老闆,三成八坦承不願讓超過七十歲的老人加保;若身為房東,同樣也有三成八民眾不肯把房子租給年紀超過七十歲的老年人,五成七認為無所謂。

進一步分析,會因年長遭健身房拒絕而感到被歧視的人,雖有較高比率可以接受老年人投保與租屋,但仍有三成五坦承不會讓七十歲以上老人投保、三成三無法接受老年房客。

此外,六十歲以上民眾並沒有因為感同身受而對於高齡者有較佳對待;反倒是三十歲以下年輕人有七成八可接受七十歲以上老人投保、八成九願租屋給老年人,年輕人比老年人不會歧視老人。

這次調查於九月廿日至廿六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一千零八十四位十八歲以上民眾,另五百七十二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零個百分點以內。

租屋不易、公車不停…老人生活難 / udnnews
「長青族的笑容」教案大綱
教案大綱下載:
「長青族的笑容」教案大綱下載(*.pdf) 
「老人大不同」學習單下載(*.pdf)

◎ 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 教學時數:80分鐘
◎ 適用年級:國小六年級
◎ 主題:老年歧視
◎ 教學目標:
一、發覺個人對老人既有的刻板印象。 
二、知曉刻板印象與真實的差異。
三、發現媒體訊息中的老年刻板印象。
四、搜尋打破老年刻板印象的媒體內容範例。
◎ 教學重點建議:
一、教學準備
1.表演提示卡:分別用紙卡寫下以下情境----買菜的老人、公園裡的老人、獨居老人、去醫院看病的老人、接孫子下課的老人、坐大眾運輸工具的老人。
2.影印「老人大不同」學習單,每人一份。 
3.開啟或下載「囂張!撞人不滿遭糾正 壯男怒罵老人」影片。
4.開啟或下載「什麼!陽婆婆又重出江湖了!(上篇)」影片。
5.開啟或下載「循利寧-火災篇05192011」影片。
6.開啟或下載「【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正式預告」影片。
7.影印「老人大不同」學習單,每人一份。
8.聯合報101.12.10老年歧視專題報導。
9.電腦、投影機與投影幕。
二、課程實施 【導入活動】(15分鐘)
1.最佳男/女主角: 
邀請若干自願學生上台,抽表演提示卡。 ?上台學生分別演出買菜的老人、公園裡的老人、獨居老人、去醫院看病的老人、接孫子下課的老人、坐大眾運輸工具的老人。 ?每表演完一種,就由台下同學猜他在演什麼,老師記錄在黑板上,但老師暫且先不公布答案。 ?所有人表演及猜測完後公布答案,並評比表演者的演技。 【發展活動】(25+20分鐘) 1.老師提問:表演題的情境,不單只有老人發生,其他年齡層的人也會,為什麼猜對的人會看出他是在演「老人」呢?
2.老師說明:
表演者呈現出的老人特色,其實就是一種刻板印象,我們因為也認同這樣的形象,所以才會猜得出來、覺得演得像。 
3.老師提問:
回想一下你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老人(家裡的祖父母或鄰居的長者),他們也都是像演技大考驗中表演的那樣嗎?相符的比例有多高?
4.老師說明:
現實生活中的老人,當然不乏有像上台者表演的那樣,但這些人佔所有老人的比例高不高呢?只是少部分人的情況還是大多數人的呢?如果只是少數人的情況,我們卻把它當成是銀髮族群共同的特質,就會造成對老人的誤解,形成負面的刻板印象。
5.老師提問:
如果相符的比例不高,你為什麼會對老人有這樣的印象呢?
6.老師開啟「Google新聞」
在關鍵字鍵入「老人」,瀏覽第1~5頁與老人有關的新聞,並請學生將報導重點做歸類。例如:急難救助、養生保健、老人照顧、社會福利、退休制度、疾病醫療、身心狀態、人際互動…等。
7.老師提問:
除了這些新聞之外,你還有沒有看過與老人有關的其他新聞?有的話請說說看。
8.觀賞「囂張!撞人不滿遭糾正 壯男怒罵老人」影片。 
9.老師提問:
你覺得以上這些媒體訊息所塑造的老人給你什麼形象?
10.老師說明:
如果你生活中接觸到的老人跟刻板印象的不同,但你卻還是能認同表演者所表演的老人形象,這時就要回頭想想,是不是受到媒體的影響。媒體可能藉由新聞、戲劇、綜藝節目、廣告等等,形塑出老年的刻板印象。假如我們常常接觸媒體的內容,久而久之我們對老人的想像也會和媒體所形塑的刻板印象愈來愈接近。 

~~第一節課結束~~ 


11.老師以聯合報「年齡歧視的謬誤與解答」表格,說明常見的老年迷思。
12.老師提問:
媒體塑造刻板印象的目的是什麼?是刻意的嗎?能因此獲得好處嗎? 13.老師說明:媒體習慣使用刻板印象,原因在於── 
因為節目時間有限,連結觀眾的印象,可讓觀眾迅速融入節目內容。 ?誇張刻板印象製造衝突點,才能有戲劇張力。
觀賞「什麼!陽婆婆又重出江湖了!(上篇)」影片片段(0’00”~6’30”)做範例說明。 ?製作人不願思考創新的方法詮釋角色,直接複製刻板印象省時省力。 ?某些老人形象的塑造來自於商業動機,例如為了販售保健食品、醫療保單。觀賞「循利寧-火災篇05192011」影片做範例說明。 
【綜合活動】(20分鐘)
1.觀賞「【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正式預告」影片,並介紹該紀錄片的故事背景與人物組成。
2.老師提問:
看完影片你有什麼感覺?影片中的老人跟一般媒體內容中的老人有什麼不同? 
3.老師說明:
老年或許在生理上無法和盛年時相提並論,但人生的經驗與智慧卻是與日遽增。不論是什麼年齡,都應該保有多元的生活方式,一樣可以有夢想,一樣可以去追夢,並且受到同等的尊重,而不是簡化成「老人」一種單一、片面的形象,甚至被刻板印象侷限。
4.老師發下「老人大不同」學習單,並以「不老騎士」為例,指導學生搜尋打破老年刻板印象的媒體內容範例,並記錄在學習單中。

~~第二節課結束~~

老年歧視/不瘋逆齡 我要優雅老去
小心,歧視!「老年歧視」動畫 / udnnews

人人都會老,社會卻視老人為「問題」、「負擔」;進而「恐老」、「厭老」,讓「青春崇拜」成為現代人新的宗教。 記者林錫銘/攝影
今年八月,一名男子怒罵四十七歲護理長「老女人」,遭法院判「公然侮辱」。法官指出,「老女人」一詞扭曲、貶低「足以表彰護理長人格尊嚴的外貌」,有羞辱惡意。

這則法庭新聞,饒富深意─曾幾何時,「老女人」已成罵人的語彙,而且連法官都如此認定?

老女人 三個字雙重歧視

「『老女人』是當前社會年齡與性別雙重歧視的符號,無論罵人或被罵的人,都認為『老女人』是一種汙名。」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邱天助說,「老女人」在台灣成為罵人辭彙,「反映個人和集體對『老』的厭惡、偏見和貶抑。」

這是個不能忍受皺紋的時代,就連馬總統也被放大鏡檢視臉上皺紋。八卦雜誌以年齡區分人的優勝劣敗,年輕就是「勝」、年長便是「敗」。

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百分之十一,預計民國一○七年達百分之十四、邁入高齡社會;一一五年達百分之廿成為超高齡社會。但台灣人口老化愈迅速,對老年的歧視卻愈嚴重。

租屋苦 九成房東怕老客

崔媽媽租屋網調查指出,高達九成房東,不願租屋給單身老人,擔心他們在家中發生意外。而當政府打算為老人興建銀髮住宅,也遭居民反對,憂心拉低房價。台灣以繼承儒家文化自許,然而儒家「敬老」的核心價值,幾乎蕩然無存。

「老人被視為負擔,是這廿年才形成的現象。」政大社會學系副教授王增勇從社會轉型解讀台灣的老人文化。他指出,工業社會,經濟收入來自年輕人,傳統知識遭網路取代。長者同時失去生產力與「智慧傳承」角色,在社會結構中淪為「沒有角色的角色」,備受歧視。

就連官方調查,對老人也充滿歧視。王增勇指出,台灣各種「扶養比」、人口老化調查,都假定六十五歲以上銀髮族「無生產能力」、「需年輕人扶養」。但看看周遭,多少年輕人房貸靠父母供款?多少孫子女是讓祖父母「隔代教養」?

求職痛 老來是草不是寶

職場更歧視銀髮族。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理事長蕭宗漢說,「就業服務法」明令禁止年齡歧視,但企業招聘仍大剌剌寫上「限XX歲以下」。

五十五歲以上的勞工想二度就業,多數只能做保全、清潔業等粗活。不但工時長、無勞健保,但他們自認「這年齡能找到工作就很感恩了」。

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祕書長蘇諍說,銀髮族不受歡迎無關能力,而是「老相」,許多銀髮族面試時染髮、想辦法讓自己看來年輕。

這一兩年,台灣興起「美魔女」與「不老騎士」風潮,他們無視生理時鐘、勇敢打破年齡界線追求青春。「美魔女」與「不老騎士」,乍看是對「老女人」和「老男人」價值的肯定;但「不老」的表皮下,可能潛藏另一種「恐老症」。

美魔女 潛藏恐老與厭老

邱天助說,「美魔女」證明女人的身體不可用年齡估量,「不老騎士」讓社會大眾看到不同的老年面貌,體驗老年的潛力和可能性。但老化是自然的生物過程,強調「不老」背後往往隱藏「恐老」、「厭老」、「棄老」的心態。

王增勇表示,台灣「銀髮文化」正慢慢演進。這階段的「逆齡」潮藉重返青春,讓社會看見銀髮族的多樣性。下個階段,銀髮族將學會坦然面對老化身體。最後,社會形成尊重長者、欣賞老年的共識,讓每個人都能「從容優雅地老去」。

老年歧視/不甩凍齡 她為皺紋而戰告贏BBC
奉獻歲月被嫌老 歐雷莉告BBC年齡歧視 / udnnews

皺紋讓半百歐雷莉丟了BBC的電視主持工作,因她拒絕雷射、施打肉毒桿菌。她一狀告上法院,贏了。 記者 陳柏亨/倫敦攝影
「有皺紋並不可恥,每個人都會變老」、「我喜歡我的皺紋,它們展現我的生命經驗。」米莉安‧歐雷莉(Miriam O'Reilly)笑起來時,臉上出現很深的法令紋,眼角魚尾紋也「跳」了出來。

這位BBC前電視主持人,吃「電視飯」廿五年,清楚臉上任何一條皺紋都會被攝影機放大,笑容卻自然燦爛。

魅力影響力 這張臉世界百大

這張因自信充滿光彩的臉龐,去年獲英國「衛報」選為影響世界的一百個女人,斗大照片登上國家藝廊。

二○○九年,五十三歲的歐雷莉被BBC從主持十一年的電視節目「鄉村檔案(Country file)」拉下,換上卅出頭的女主持人。同時遭解聘的還有另兩位分別為四十四歲和五十二歲的女性助理主持人。

歐雷莉具狀控告BBC年齡歧視與性別歧視。去年勝訴,為她贏得一紙三年合約與十五萬英磅(約新台幣七百五十萬)的賠償。

男人老來俏 卻不許紅顏白頭

「為什麼電視上的男人可以變老,女人卻不可以?」歐雷莉質疑,和他同齡的「老男人」被BBC送上黃金時段播新聞、事業攀上頂峰,為什麼「老女人」卻遭推落谷底?五十歲起,歐雷莉被製作單位警告「小心皺紋」,「他們提醒我,高清技術引進電視後,皺紋將無所遁形」。BBC建議她施打肉毒桿菌、雷射美容,錄製節目時「貼心」為她準備黑色噴髮劑。但歐雷莉拒絕成為「人工美魔女」,遭消遣為「罕見物種」。

她決定「為皺紋而戰」,而不是「戰勝皺紋」。

主播主持人 老女人被踢下台

歐雷莉不是第一個遭年齡歧視的女性電視工作者。同年,BBC選秀節目「舞動奇蹟」剛趕走六十六歲的舞蹈家亞琳,換上卅歲的歌手艾莉莎當主持人。之前,一群四、五十歲的女性節目主持人遭BBC以「年紀太大」為由陸續遭辭退。

歐雷莉說,歧視「老女人」一直是電視界「默許的荒謬文化」,有許多受害者,卻沒人敢挺身而出,「我們必須挑戰它,否則事情永遠不會改變。」

許多人警告歐雷莉:「你不可能贏!這可是電視媒體。」官司勝訴後,知名演員「豆豆先生」羅恩‧艾金森投書媒體,批評「年齡歧視不適合創意產業」,引來撻伐。

創意不會老 姊妹們找回戰場

歐雷莉辯護律師卡蜜拉‧帕瑪說,創意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皆受「平等法」規範、不得有年齡歧視。「所有產業都知道,只有這個產業的人不知道!」

小蝦米成功對抗大鯨魚,但也無法再回到大海。歐雷莉雖勝訴,卻無法在BBC找到理想工作。她選擇離開,和帕瑪共同創立公益組織「婦女平等網路」,結合「老女人」力量,爭取她們在職場、媒體上的權益。

接受採訪時,歐雷莉剛完成一場關於「年齡歧視」的演講,帕瑪在台下陪伴。這兩位相知相惜的「老女人」戰友,將繼續並肩作戰,為「老女人」找回屬於她們的戰場。

老年歧視/友善設計+態度 銀髮族不當宅老人
租屋不易、公車不停…老人生活難 / udnnews

前立委沈富雄形容台灣銀髮族是「宅老人」:「城市讓他們飽受歧視與威脅,只能『宅』在家裡。」他舉例,許多公車司機看到銀髮族招手便過站不停,嫌他們動作慢、容易滑倒。銀髮族不敢搭公車,被迫待在家中當「獨居老人」。

邱天助也指出,公車司機常對持有老人優待票的老者冷嘲熱諷,甚至故意急煞急停;計程車司機也常拒載短程銀髮族。此外,台灣紅燈秒數過短、地面高高低低,讓銀髮族不敢過馬路;缺乏低底盤公車,博愛座設在後半部,影響銀髮族出門搭車的意願。

「台灣人漸漸老去,但台灣城市依然年輕。」建築師潘冀舉台北為例,其都市發展奠基在一九八○年代,興建許多公寓。當年的屋主如今滿頭白髮,房內設計卻不曾改變。台北這一波都市更新,最初動機只是要在公寓裡加蓋電梯、適應屋主老化需求,可惜最後偏離方向。

潘冀今年七十二歲,剛完成建築生涯代表作─台中市立圖書館。他特別在館內設計一間銀髮族閱讀室,書架高度專為銀髮族打造、讓他們不必彎腰找書。潘冀指出,美國圖書館讀者多為銀髮族,他預測台灣也會出現這一波銀髮潮,即早未雨綢繆。

潘冀說,前幾年引進台灣的設計概念「通用設計」,便可符合銀髮族的需求。這種設計不必花大錢,「只要在設計的源頭加入銀髮族觀點」,便能打造「老人友善城市」。可惜,台灣的建築教育漠視「通用設計」這塊領域,設計核心建構在「年輕觀點」之上。

城市空間的「友善設計」外,市民的「友善態度」更是關鍵。「當公車停下,讓銀髮族慢步上車,其他乘客是否也能耐心等待?」潘冀說,市民對長者的友善態度,才是讓銀髮族不當「宅老人」的關鍵。

「活力老年」是趨勢,為銀髮族營造友善空間,讓他們不再只能宅在家。 本報資料照片
年齡歧視 謬誤與解答

【2012/12/10】

避免年齡歧視 你可以這樣說‧這樣做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00861
(轉貼)四年後老人比小孩多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台灣政經索隱

2060年 台灣老人將暴增3倍

經建會資料顯示,二○六○年時,台灣老年人口預估將暴增三倍。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陳易辰、林澔一攝影
立法院昨天開退休制度及年金改革公聽會,經建會資料顯示,二○六○年時,台灣老年人口預估將暴增為三倍,大幅增加年金支出;工作人口比率將從百分之七十四降為百分之五十一,只剩一半人口在工作,年輕人將承擔不可承受之重。

經建會資料顯示,人口加速老化,「未來世代」負擔變超重,年金改革迫在眉睫。台灣目前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約兩百六十萬人,但四十八年後,將增為七百四十六萬人。此外,今年男女預期壽命分別為七十六點七歲和八十二點八歲,二○六○時,預估將延長為八十二歲及八十八歲,領取年金期限拉長,加重財政負擔。

「未來十年至十五年,是年金改革關鍵期。」參與行政院年金制度改革的經建會副主委陳小紅說,台灣勞保及軍公教退撫制度因費率長期低收,加上人口逐漸老化,基金給付年數已不足廿年,需立即進行制度檢討。

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高齡化所產生問題也逐漸浮現。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陳易辰、林澔一攝影
陳小紅表示,不同職業別間保障差異也很大,各制度年資無法合併計算,而且軍公教退撫制度不具「可攜性」,不利人才流動。未來退休金制度將由「確定給付制」改革為「確定提撥制」,以健全財務,促進人才流動,並透過提高保險費率、調整所得替代率等方式,維持世代間財務合理分擔。陳小紅說,行政院本周開始將至全台各地舉辦會議,蒐集民間意見,明年一月中提出改革規劃版本。

政大商學院副院長王儷玲表示,未來改革時應考量世代公平正義,分年齡做階段性改革,十年內退休者不應受影響。此外,需成立額外儲備基金,作為制度改革過程的補充財源。在兼顧費率與世代公平性方面,可提升投資專業及基金報酬率,將資金導入公共基礎建設及優質企業,活絡國內金融保險市場。

【2012/11/2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2060年 台灣老人將暴增3倍 | 人口老化加速度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531081.shtml#ixzz2DcvucHRQ 
Power By udn.com 


4年後 台灣老人就比小孩多

經建會最新人口推計,人口老化加速、生育率下降,四年後(二○一六年),國內老化指數將飆破百分之一百。也就是說,屆時老年人口將比幼年人口還要多。

同時,台灣戰後嬰兒潮世代也將在二○一六年邁入六十五歲,形成「退休潮」,老年人口將突破三百萬人大關,估計達三百一十二萬人,台灣社會養老負擔愈來愈沈重。

再15年 2個青壯要養1人

經建會統計也顯示,再過十五年(即二○二七年),台灣的「人口紅利」也要用完了,屆時兩個青壯年養一個老人或小孩,青壯年負擔將更加沈重。

官員說,人口經濟學分為三個年齡組群:「十五到六十四歲」具備勞動生產力,稱為「勞動人口」;「零至十四歲」與「六十五歲以上」,則是「需要撫養的人口」。

官員說,如果「需要撫養的人口」占「勞動人口」比率小於百分之五十,也就是「兩個人養一個人」,即代表有人口紅利。目前台灣的勞動人口占七成四,大約是三點五個人養一個人。

四小龍 當初就靠人口紅利

官員強調,「人口紅利」是產業發展的子彈,經濟成長的動能,因為工作人口比例愈高,代表國民平均收入愈多。

經濟學家指出,一九六○到一九九○年代,亞洲四小龍高度經濟成長,可歸功於人口紅利,也就是旺盛勞動力;為延緩人口老化、繼續享有人口「紅利」,新加坡採取開放的移民政策,從一九九○到二○一○年間,人口從三百萬人成長到五百萬人。

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說,對抗人口老化是「長期抗戰」,提高生育率才是放緩老化的關鍵;目前在非洲六十歲、台灣六十五歲以上就定義為「老人」,隨著人口老化,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為緩和壓迫感,可能會上修。

【2012/11/2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4年後 台灣老人就比小孩多 | 人口老化加速度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531084.shtml#ixzz2DcwCZvdF 
Power By udn.com 

小檔案/人口紅利

當國家人口組成中,被扶養的十四歲以下青少年族群與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族群,共占勞動人口(十五到六十四歲)的比率小於百分之五十,稱為「人口紅利」時期。反之,若國家人口總扶養比率超過百分之六十,稱為「人口負債」時期。

【2012/11/2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小檔案/人口紅利 | 人口老化加速度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531085.shtml#ixzz2DcwMyLnH 
Power By udn.com 

江宜樺:將辦百場年金座談

負責統籌年金制度改革的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昨天表示,為充分與民溝通,將在全國舉行至少百場年金座談會。他也表示,明年元月提出勞保完整方案,其他軍公教等年金也會提出費率、替代率等重要改革方向。

昨天中午江宜樺與國民黨立院黨團幹部餐敘,書記長吳育昇表示,黨團建議至各縣市舉辦座談會,拜會朝野黨團溝通;副書記長賴士葆表示,他建議江宜樺參加中南部座談會,「就算被罵、被幹譙,也沒關係」。

大黨鞭林鴻池指出,江宜樺表示已擬好計畫,明年一月提改革方案後,還要啟動第二輪全台座談會,蒐集各界對初步方案的意見與批評,最後才會拍板,在下個會期送進立法院審議。

江宜樺下午在政院說,已借調經建會、國防部、勞委會、人事總處、教育部等五個相關部會人員成立專案辦公室,「就在副院長辦公室旁」,未來一個月將透過由下而上、由地方至中央方式,舉辦至少百場座談會,以廣納各界意見,「政府無預設立場,也不會迴避十八趴問題」。

江宜樺表示,雖年金制度面臨問題,但「危機就是轉機」,年金制度改革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契機,期待各界摒棄意識型態及黨派之私,從公共理性的角度出發,提出可長可久的改革方案。

【2012/11/2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江宜樺:將辦百場年金座談 | 人口老化加速度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531086.shtml#ixzz2DcwYLN1J 
Power By udn.com 

老化襲擊 大陸一胎化政策也鬆動

中國大陸這個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國家,正面臨社會人口快速老化,大陸前國家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張維慶表示,大陸正在考慮變更一胎化政策,政府顧問人員也已開始草擬提案。

「中國日報」廿八日引述張維慶的話報導,變更一胎化政策的提案可能包括允許城市夫妻生育第二胎,儘管夫妻雙方其中一人並非獨生子女。

根據大陸目前的規定,城市夫妻若雙方都沒有兄弟姊妹,經批准可以生育第二胎。

鄉下地區的夫妻因限制較為寬鬆,許多人都擁有一個以上的孩子。

人口學家引用人口統計學面臨的挑戰增加為例,呼籲改革這項嚴厲的政策。

大陸一九七九年開始實施限制生育,全國人口至今已達十三億四千萬人。

張維慶表示,國家人口計生委和其他人口研究機構,已向政府提交政策改革建議。

【2012/11/2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老化襲擊 大陸一胎化政策也鬆動 | 人口老化加速度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531082.shtml#ixzz2DcwgZ7LU 
Power By udn.com 

長照建制不能再拖
2012/11/15 09:38:14瀏覽573|回應1|推薦3

長照建制不能再拖(蘋果日報、聯合新聞網採用)
沈政男(老年精神科醫師)

-------------------

台灣快要變成人吃人的社會了。

要再發生多少夫殺妻、子弒母的悲劇,社會才會正視長照建制的重要?

長照保險,日本做了,成功,韓國做了,OK,台灣還在等什麼?

不必再討論,不要再開會,不能等到規劃完美再施行。

趕快做,馬上做,現在做!

------------------

繼前年一位王老先生釘死失能老妻後,台灣竟又發生身心俱疲的孝子勒死失智老母的慘劇。這些斑斑血淚其實都在控訴:長照建制不能再拖!

每每有這類長照悲歌傳出,官員就會拿出「十年長照計劃」來宣讀,但每月最多90小時的居家服務、每年最多21天的喘息照護,實為杯水車薪。

筆者診療過上千位失智老人,看過太多不離不棄的老伴、任勞任怨的媳婦、烏鴉反哺的長子、不忍出嫁的么女,他們請不起外籍看護,也不忍將家人送進安養中心,只好獨自背起照護重擔。 

電影《楢山節考》描繪貧窮村落無力奉養老人,只能將之棄置楢山的故事,若以古喻今,沒有長照的社會其實就是一座大楢山! 

長照建制最關鍵步驟是長照財源確立,台灣既已決定採取保險制,就應盡快施行。

不必擔心反彈阻力,日本民調發現,2000年實施長照保險,民眾滿意度逾八成,高過健保。

南韓健保取法台灣,但人家已在2008年施行長照保險,當初的口號是「發揚儒家精神,啟動國民集體大愛」,號稱「中華文化領航者」的台灣能不慚愧?

長照保險實施以前,輸送體系必須加緊擴增補強。長照可分社區與機構兩類,前者滿足輕中度需求,後者針對重度患者。

社區方面,尚缺日間托老中心,務必達到每鄉鎮至少設立一所;機構方面,失智老人有許多行為與情緒問題,迥異於傳統照護,必須鼓勵籌設小型、人性化的失智之家,讓家屬放心委託。

這些工作可委由署立醫院領航,既能幫助功能不彰的署醫轉型,也能建立照護標竿。

英國仿效日本,日前啟動百萬「失智之友」志工招募運動,彌補正式照護人員之不足,值得借鏡。以新聞中的個案來說,志工至少可提供情緒支持,陪伴家屬走過照顧之路,減少這類悲劇。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轉寄 列印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7047325

 回應文章 

又打算來A健保?
健保大家A !
2012/11/29 13:10

各人顧各人,為什麼要辦保險? 你是不是打算建立全民長照保險公司,然後去當董事長,養一群妹妹,一起吸取臺灣人民血汗錢?

是不是想學全民健保,剛開始先辦個樣子,然後開始每樣都改成自費,再剝民眾一次皮? 中國國民黨以A錢為己任,怎麼可以給牠們藉口來A錢,你是不是因為身為醫師,可以分杯羹,所以鼓吹這類邪說?



�X�B:長照建制不能再拖 - 沈政男 - 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thegloberover/7047325#ixzz2Dcwv6Ktj

高齡少子化 非政策擋箭牌

每隔一段時間人口高齡化的現象,就會被當做嚴重的社會問題出現在媒體,舉凡大學和研究所設立過於氾濫、全民健保支出浮濫、保險及退撫制度設計缺陷、長期照顧規畫遲緩等政策性缺失,似乎都可以很快找到一個理由: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化。而根本解決之道是在改變人口結構,也就是提高出生率,於是各級各地政府有志一同,編列預算、提出各種誘因,鼓勵人民結婚並且生育子女。

莫說從結婚到懷孕、生產、教養子女成人是一漫長過程,即使成人且具備工作能力後,在國際競爭的全球化時代,因為爭取人才而造成的人口移動也愈來愈普遍;若台灣本身在工作條件上不具競爭力,那麼留下來符合「勞動」年齡的人口,其勞動品質仍然堪慮,甚至其中有不少可能成為社會福利的依賴者,反而增加了實質的依賴人口。

在人口經濟學上,將十四歲以下、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定義為依賴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則是勞動人口。官方的退休、保險制度以此為基準來設計,形成了一個弔詭的現象,即是制度性的強迫六十五歲以上的人退休,甚至軍公教的退休制,誘使大家比六十五歲更早退休,創造了為數可觀的依賴人口。

然後,再為了防止老年依賴比偏高而鼓勵生育,創造出更多十四歲以下的依賴人口。事實上,台灣的升學主義和退休制度一樣,拉長了依賴年齡,所以廿五至五十五歲恐怕是更符合現實的「勞動」年齡。與其他主要國家相較,台灣勞動參與率是偏低的。

歷史事件(如戰後嬰兒潮的出現)對人口結構必然產生衝擊,政策規畫應當因應其結構性變化而做調整,而非以某一世代人口為基準,強求一種在理論想像上理想的人口結構,而實際卻徒勞無功,治絲益棼。

社會政策是為當前活生生的人設計的,應當讓每一年齡層的人都可以得到最佳的發展,發揮最大的貢獻,從工作和人際關係中得到滿足。

高齡化與少子化是當前社會現象,不應被當做不當和短視政策的藉口。未來的想像無法解決當下的問題,當下的問題應當下解決,才能疏解未來的難題。

【2012/11/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高齡少子化 非政策擋箭牌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533844.shtml#ixzz2DdZAtAul 
Power By udn.com 

幾歲才算老人? 會隨時空改變

老人概念,是經由社會這隻手所定義的,當勞動市場覺得因一個人年齡越長,生產力不符合所需,便設計出退休制度淘汰。因此,在以往農業時期,人們有自己的土地,農人會務農到無法繼續耕作為止。

然而,回顧台灣老人福利法,民國六十九年老人福利法中,曾經規定七十歲才算老人,直到民國八十六年修法,才將老人定義往下修為六十五歲。

爾後,為了因應高齡化與少子女化所帶的社會壓力,老人福利法老人定義往上調整並非不可能。依照目前國際上趨勢,當然也包括台灣,皆有延長退休年齡的趨勢,而老人的定義也逐漸鬆動滑動中。

「老」是個動詞,是生理現象、是一種因為時間推移產生的年齡差距,但「老人」是個名詞,也是一種「社會孕育出來的產物」,此種孕育物飄渺不定、莫衷一是,依時空地點與社會背景會有所變化。是以,國人們有必要一起思考老人的現象,以及如何去面對即將到來高齡化社會。

【2012/11/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幾歲才算老人? 會隨時空改變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533846.shtml#ixzz2DdZZJlFr 
Power By udn.com 

退休宅在家 另一半變憂鬱

現在大多數國家都用六十五歲,做為退休的標準。以六十五歲定義老年開始,同時做為退休指標,源自一八八一年普魯士首相俾斯麥。

半世紀後,美國羅斯福總統「社會安全制度」也以六十五歲為基點。不過那時美國人平均年齡六十三歲,是「人生七十古來稀」年代。六十五歲算是很高的,因為每四十名工作者,才有一名年滿六十五歲,多數人還是看得到、吃不到。

其實,太早退休未必都是美好。人經常是很矛盾的,工作時候有壓力,退休後可能壓力更大,只是來源不同。退休跟婚姻類似,有「門裡、門外」的尷尬,還沒進去前,很多人想進去;進去後,又有很多人想出來。

日本黑川醫師一九九一年發現了一種病,名叫「老公退休症候群」。

典型故事是,兒女長大離家後,六十三歲的寺川櫻獨守空屋。三年前,老公下班回來說要退休了;她沒有高興,反而更恐慌了。因為老公對家事百般挑剔。他還上班時,就讓她受不了,退休後整天待在家裡,她想:「我還有活路嗎?」

雖然她想離婚,但因怕生活陷入困境,只好作罷。老公退休後幾乎足不出戶,也沒有朋友,只是宅在家裡看電視,不然就對她頤指氣使,還禁止她外出。

數月後,她得了胃潰瘍,臉上長滿疹子,晚上失眠,看了許多醫生都不知道起因,最後轉去精神科,才知道是丈夫退休引起的。這種情形最終不是生病,就是導致離婚收場。

在美國,悶出病來的也多的是退休老公,而不僅是老婆。尤其是在充滿工作狂的華府和紐約,對這些人來說,頭銜幾乎是他們的全部,退休幾乎失去一切,當然會產生憂鬱症。

在台灣,現在人均預期壽命接近八十歲,如果像現在公教人員平均五十五歲就退休,在剩餘的廿五年,總不能天天都吃喝玩樂?沒有固定工作而想要過得充實而幸福,可是要有超人的意志和毅力的。很多人由此變得憂鬱、沉悶而折損了年壽。因此,在改革退休年金制度的同時,政府也有責任安排一些妥善的配套措施。

【2012/11/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退休宅在家 另一半變憂鬱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533847.shtml#ixzz2DdZiXOkP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96559
工作是為生活 自我實現殿後(轉貼)台灣民眾希望五十八歲半退休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智庫民調 月退2萬8才夠

台灣智庫民調小組召集人徐永明。
報系資料照
台灣智庫公布最新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平均希望在58.5歲退休,認為每月退休金在新台幣3萬以內就夠了,但對於退休金的期望因職業而異,軍公教的期望值較高,達到4萬3522元。對照78.3%民眾認為退休金在3萬元以內就足夠,軍公教人員的期待顯然相當突出。

【中央社╱台北25日電】 台灣智庫今天公布民調指出,民眾平均希望在58.5歲時退休,退休後每月新台幣2.8萬元才夠生活;67.6%對政府退休改革沒信心。

台灣智庫民調小組召集人徐永明公布最新系列民情調查,他說,馬政府誓言推動年金制度改革,但民眾對年金制度改革,67.6%說沒有信心,有信心僅18.2%;18.9%認為改革會成功,認為會失敗則是60.1%。

徐永明說,72.9%認為馬總統應該召開國是會議改革年金制度,另外,70.7%擔心台灣會像希臘一樣產生嚴重債務危機。

他說,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平均希望在58.5歲時退休,並且認為退休後每月需要新台幣2萬8602元,才夠維持生活。

徐永明說,值得注意的是,軍公教人員是各職業類別中,對退休金額要求最高的,平均超過4.3萬元;對照78.3%民眾認為退休金每月3萬元以內就夠,軍公教人員的期待顯然相當突出。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台灣人好卑微」,相較於有人退休可領7、8萬元,2.8萬元是太卑微的要求;中高齡勞工被職場環境逼得不得不退休,軍公教則是「退休給付太優厚、不退休好像對不起自己」,退休制度面臨財務不足、行業不平、世代不均等問題。

徐永明說,高達66.2%擔心退休後的生活,其中,藍領及學生是最焦慮的二大族群,藍領74.5%擔心,學生族群也有8成擔心。

這份民調是委託趨勢民意調查公司進行,調查時間為11月21到23日,調查對象為全國年滿20歲以上的民眾,分層比例隨機抽樣,完成樣本數為1072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

【2012/11/25 聯合晚報、中央社】



全文網址: 台灣智庫民調 月退2萬8才夠 | 要聞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7522196.shtml#ixzz2DD8QZEz5 
Power By 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94739
八十歲 仍在衝(轉貼)石原慎太郎辭官組黨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石原慎太郎辭官組黨 被批「亂流」

已屆80高齡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突然宣布辭職,全日本一片錯愕。石原主持東京都政13年,這一任的任期要到2015年4月才到期,他突然拋下東京,目標瞄準即將來臨的眾議院大選。

日本各媒體對石原突然辭職,毀譽參半。比較親石原的讀賣新聞說,石原是想集結除了自民黨與民主黨之外的第三勢力,向中央政壇進軍。經常刊登石原專欄的產經新聞則說,石原憂國憂民,這是他最後所下的決斷。但是較具批判性的朝日新聞則稱是「石原亂流」,朝日新聞還引用石原友人的話說「這是石原衝動的決定」。

石原宣布請辭時以慣用的嚼舌言詞說:「這是在我生命中最後的奉公,我一定要改變硬梆梆的中央官僚支配體制。」

他批評民主黨與自民黨的對立讓日本政局出現混亂,國政幾乎被荒廢。他要以自己的老骨頭,進行最後的努力。

石原所謂「最後努力」,其實就是要瞄準即將來臨的眾議院大選。日本野田政權的支持率已經低到跌至兩成以下,在野的自民黨則由回鍋的安倍晉三出任黨總裁,準備奪回政權。

石原慎太郎的兒子石原伸晃,原任自民黨幹事長,出馬角逐黨總裁失敗,讓石原家族一片悲觀。老石原決定自己出馬,希望能夠在所剩不多的有生之年,再為石原家挽回名聲。

【2012/10/27 聯合報】



全文網址: 石原慎太郎辭官組黨 被批「亂流」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7458368.shtml#ixzz2AQwEePaD 
Power By udn.com 

從心關懷!老人犯罪漸增 女9年增3倍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犯罪的社會問題也逐漸浮現。竹山就有一名老婦人,組織販毒集團,被逮還直說「老人年金哪夠我花!」,讓人哭笑不得。內政部警政署統計,65 歲以上老人犯罪人口,十年來逐漸增加,其中,「年長女性」犯罪增加比率更加明顯,65歲以上女性犯罪,從92、93年的426、468人至去年止,已增至1521人。

不過,依內政部統計,目前國內65歲以上老人共255萬4000多人,占人口比例的10.98%,而65歲以上老人的犯罪率,近幾年均維持在3%上下。

70歲阿嬤 販毒首腦
被捕嗆警「老人年金哪夠我花」

竹山警分局今年初逮到70歲的陳姓阿嬤為首的販毒集團,隱藏在鹿谷鄉秀峰村內,警方搜到安非他命21包28.4公克,制式子彈7顆,陳姓阿嬤的手下都不超過30歲,足以當她孫子。

陳姓阿嬤身著旗袍,頭髮全白,被警方逮捕時還直說「老人年金哪夠我花!」,讓警方相當無奈,直說「阿嬤也該收手了!」

內政部警政署統計,從老人犯罪案例從民國91年的4000多件,增到近7000件,其中,民國99年的8000多件,算是高峰,去年也有7000多件,以竊盜、賭博和公共危險罪占多數。


一社區8老人涉性侵

台南市日前則發生老年人性侵少女的案例,社區內8名老人都涉案,這些老人每次給被害的國三少女200元不等,4年來性侵無數次,直到少女懷孕了,整起事件才曝光,震驚社會。

桃園縣也曾發生在醫院偷竊的老人,嫌犯高齡91歲。他被捕後苦苦哀求檢警放過他,直說兒女都不扶養,只好偷竊維生,檢警雖然同情,仍然依法將他送辦。

看問題...對科技產品的陌生、少子化的親子疏離、都市化的鄰里情感淡薄…

南開科大老人福祉科技管理所長段伴虯表示,老人與現代社會產生的孤離,例如對科技產品的陌生、少子化的親子疏離或是都市化後的鄰里之間情感的淡薄、子女外出謀生的孤單,都會使老人們由孤獨、不安轉為暴躁,可能會透過犯罪,讓外界注意到自己。

段伴虯說,像是老人的猥褻或性侵案,很多都是出自於想「證明自己」的心理,且對象都是力氣較小的少女;偷竊有時也不一定買不起,而是長期的鬱悶,讓老人想透過犯罪行為,讓親人留意自己。

各國開始研究老人犯罪

段伴虯表示,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各國都已開始研究老人犯罪,日本還有作者出「暴走老人」的專書;最近更有警察來研究所攻讀碩士,也提出老人犯罪的專題研究。政府應該要對老人犯罪,給警察或監獄等相關人員有系統的訓練。

【2012/10/28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從心關懷!老人犯罪漸增 女9年增3倍 | 高齡化問題浮現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460185.shtml#ixzz2AdZwmbR4 
Power By udn.com 

精神科醫師嘆:老人享清福時代已過

台南醫院遭癌末老人縱火,凸顯老人情緒問題。面對近幾年來老人犯罪率有逐漸攀升,精神科醫師表示,「老人享清福的時代已經過去!」

這個時代的老人家,對未來充滿不安與不確定感,又合併身體上的病痛,在無法紓發鬱悶情緒下,只能採取激烈手段因應,但該項問題一直未受到社會正視。

根據一項「老人犯罪影響因素」研究,老人犯罪者有幾大特徵:年齡層以60至64歲最高;教育程度為國中畢、肄業以下最高;高比率屬低收入或貧困者。犯罪類型以財產型犯罪 (賭博、偷竊、詐欺)為主,其次為殺人或傷害,妨害性自主或性侵等風化罪再次之。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精神科主任黃俊仁指出,現今老人家面臨喪偶、獨居無人照顧,或與「啃老族」子女同住等新課題,社會、經濟壓力並不比年輕人小,在長期無法適度宣洩情況下,向內表現就是日趨嚴重的老人自殺,對外則以傷害他人方式解決。

黃俊仁說,門診上常見老人家主訴身體病痛、失眠,探究背後原因,卻是情緒出了問題,但包括家屬及本人在內都不知情,也不願面對,若未得到適度處理,就埋下未來憂鬱情緒的種子。

高雄市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偉任表示,老人輕生、非常態性犯罪等現象,大多源起於老人情緒問題,除了親友等人力陪伴,也需要用藥指導、獨居關懷、喘息服務等社會資源介入。

注意情緒、失智、前額葉功能問題

高醫精神科主任陳正生強調,門診上有偷竊、觸摸女性等明顯行為問題的老人家,通常是家人察覺到才帶來就診,病因除了情緒問題,也可能是失智,或前額葉功能異常造成道德感喪失或衝動;但有更大一部分的老人族群出現狀況,是長期被外界忽略的,這就需要家人及社服機構積極協助、關懷。

【2012/10/28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精神科醫師嘆:老人享清福時代已過 | 高齡化問題浮現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460187.shtml#ixzz2Ada4Q4Dy 
Power By udn.com 

子女常以為送養護之家就沒事了…

許多老榮民的子女,為了解決老人照顧問題,將老榮民送進榮民之家後,就不再聞問。其實內政部推廣老人日間照顧中心已有一段時間,這像是老人的托老所。老人晚上仍可與家人共同生活,白天有專人照顧,解決老人的照顧問題。

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由民國100年度69所,增加到83所,內政部社會司司長簡慧娟舉出謝奶奶的故事說,白天到日間照顧中心的謝奶奶,一開始非常抗拒,還以半天「試讀」的方式,持續好一段時間,但是現在的謝奶奶,對於參與日間照顧中心的活動,非常樂在其中。

簡慧娟表示,謝奶奶身體硬朗,去年不小心跌倒骨折,雖然康復,但老人白天一個人在家,兒女不放心,兒女希望白天上班時,能把老人送到日間照顧中心,謝奶奶一開始抗拒前往照顧中心,總覺得照顧中心就是安養院。但老人只是白天去,兒女下班後,就把老人接回來,照顧中心讓老人家能參與活動,也有同伴,還有專業人員,謝奶奶就是在照顧中心專業人員的協助復健下,原本骨折的手得以快速康復。

簡慧娟表示,大多數老人都懷抱著既定印象,她自己的婆婆就曾說,若老了、失能了,千萬不要送去機構。內政部自去年起,推動日間照顧呷百二計畫,目標是在民國102年成立至少120間日照中心,提供服務給輕、中、重度失能及失智長者,現在的中心數量還在穩定增加當中。針對身體仍非常硬朗的老人,有社區關懷據點。

對於不少家庭把家中長輩送到機構後甚少關心,簡慧娟說,內政部不斷倡導家庭價值,鼓勵子女關心老人家的狀況與需求,否則不論長輩是待在家中,或是住在機構,若沒有子女的關心,在哪裡都會覺得非常孤獨,住在機構的老人,更會感到特別孤獨。

【2012/10/28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子女常以為送養護之家就沒事了… | 高齡化問題浮現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460188.shtml#ixzz2AdaCKSgm 
Power By udn.com 

榮家代寫家書:請來看看老爸

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榮民之家,收容不少自費安養老榮民。退輔會發現不少家屬將老榮民爸爸往榮家一送,自此不再聞問,老榮民想念家人,心情低落,一旦身體健康欠佳,家屬便出現指責榮家照顧不周。由於這類情況愈來愈多,退輔會主委曾金陵要求榮家替缺乏家屬聞問的老榮民寫信,信中附上榮民生活近照,委婉地向家屬喊話:「來看看老爸爸好不好?」

根據退輔會資料顯示,全國榮家有2321名自費安養榮民,大多由家屬送來。每月月費約僅7480到1萬元上下,遠低於一般老人安養院每人至少2萬元以上月費。

【2012/10/28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榮家代寫家書:請來看看老爸 | 高齡化問題浮現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460189.shtml#ixzz2AdaJFmyq 
Power By udn.com 

老人麻煩?健康城市不歧視
新北市長朱立倫昨天回應聯合報願景工程「小心,歧視!」系列指出,偏見與歧視一直存在台灣社會,例如老人被視為麻煩與負擔、單身被貼上自私標籤、新住民易遭人排斥等,也許「說者無心」,但「聽者有意」,往往造成對立、甚至仇恨。

朱立倫說,他一位單親女性友人的小六兒子,帶回家庭狀況調查表要家長填寫,她不願在父母婚姻狀況欄勾選「單親」,以免孩子自卑;這種避談失婚的態度,反映出社會對失婚者的歧視。

他說,其實這名友人是位好媽媽,卻因社會偏見隱藏失婚事實,無法求助也很難走向新的感情;對失婚者的歧視不應存在、更不應被放大,沒有歧視的城市才是「健康城市」。

因此新北市多項施政努力落實「反歧視」,無論單身、老年、外勞、新住民等族群,都盡量關照他們的感受及需求。

例如,新北市府去年發放生育獎勵金每胎兩萬元,包括未婚生子者;上月底再推出「好孕專車」,補助孕婦產檢車資廿趟次最高四千元,對象也未限定已婚婦女。

朱立倫說,老人常被視為麻煩或負擔,但「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老,照顧老人就是照顧我們自己的未來。」他透過松年大學、老人共餐等活動,希望打造新北市成為銀髮族樂園。

教育宣導方面,勞工局印製明年的「就業無歧視,職場心共識」萬用手冊,結合就業歧視法規、案例及行事曆,提供各事業單位參考。

教育局另透過親職教育講座及多元文化教材、電影節等作法,促進對多元文化的理解,進而尊重與新住民的差異。

【2012/11/21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84455
(轉貼)薛承泰示警:三大德政將拖垮政府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boxer

薛承泰示警:三大德政將拖垮政府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報告台灣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薛承泰針對少子化及人口老化日趨嚴重提出警告。
記者徐兆玄/攝影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昨天到國民黨中常會報告指出,七○年代的十八趴、八○年代開跑的敬老福利津貼、九○年代的廣設高中、大學等三大政策, 當初制定政策時,因忽略人口因素,三大政策都將面臨拖垮政府及承擔大學關門的惡果。

薛承泰說,「任何政策服務對象就是人,制定政策沒道理忽略人口因素。」薛承泰說,包括公務人員優利存款十八趴、敬老福利津貼及廣設高中、大學,都是未考慮人口因素的政策;「當時決策者對人可以活多久沒有概念」,使得這些政策只要時間一拉長,都禁不起考驗。

以民國一百一十五年大專學生為九十二年至九十七年出生者,共一百廿五萬人,以七成進入大專,總學生數不過八十八萬,只有現在的百分之六十五。

薛承泰說,以此趨勢,二○二五年約有近四成學校,都將面臨招不到而關門的命運;因此,「現在就是調整大學的最好時機」,他不反對設立高中、大學,也同意保障升學權益,但不能盲目。

台灣生育率逐年降低,人口老化越形嚴重,未來也將拖垮整個醫療體系。
圖/本報資料照片
至於健保,他表示,二○○○年至二○一○年間,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數成長近三成,若以二○一○年至二○一一年醫療費用成長率百分之一點五推算,二○二五年健保醫療費用將高達二○一一年的兩倍。

薛承泰說,「二代健保絕對撐不到二○二五年。」

隨著人口逐漸老化,長期照護人力也將出現問題。薛承泰說,二○一○年老人人口二百五十萬,身障人口一百一十萬,長照人力需求四十五萬人;預計到二○二五年,老人人口達到四百六十萬人,身障人口二百萬,長照人力高達八十八萬。

他表示,屆時政府如何填補外勞空缺,本勞人力是否能夠負擔都是問題;此外,現行長照法草案想要一次解決問題,會重蹈健保覆轍。


圖/聯合報提供

【2012/10/0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薛承泰示警:三大德政將拖垮政府 | 德政恐拖垮政府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7407628.shtml#ixzz28H5I8kbV 
Power By udn.com 


薛承泰:調整大學 現最適合

政務委員薛承泰昨天說,現在的長照法草案定義寬鬆、項目多,想要一次解決所有問題,「將重蹈健保覆轍」;因此應儘速通過長照法,訂出每三年調整的空間,並培育本國籍長照人員,以彌補外勞空缺。

他並說,現在是調整大學的最好時機。民國一百一十五年將有近四成學校因為招收不到學生,面臨倒閉壓力。「這事情不能等,相關單位必須立即提出作為」。

但教育部次長陳德華昨天說,教育部有大學轉型、退場機制,不能強迫私校整併,但為了競爭力,私校會自己評估。

高中職方面,陳德華說,以前高中和高職是三比七,現在約一比一,未來少子化也會影響高中職,也需要適度退場。

【2012/10/0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薛承泰:調整大學 現最適合 | 德政恐拖垮政府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7407625.shtml#ixzz28H7enAJU 
Power By udn.com 

「德政」為何會拖垮政府?

政務委員薛承泰指出,七○年代的十八%,八○年代的敬老福利津貼,九○年代的廣設高等教育學府,因為忽略人口變化的因素,三大「德政」都面臨成為拖垮政府的惡果。

德政會拖垮政府,不在德政不「德」,而在執政者不知道或沒有勇氣隨時代變化加以調整。薛承泰提到的三大德政,在決策當時都出自一片善意,但歷經環境變化,不僅成為財政的莫大負擔,更帶來種種後遺症。以十八%為例,後來造成了社會所得分配的偏差,更導致其他階層民眾仇視軍公教;敬老津貼因朝野競相叫價加碼,隱形的財務重軛不斷落在青壯世代身上;而大學門戶大開的結果,是高等教育品質的稀薄化,青年高失業更證明高教的低效。

薛承泰看到德政的衰變,只是從台灣人口結構的老化及少子化出發,但實際問題卻遠較人口因素複雜許多。若沿著時間的軸線觀察,近二十、三十年的台灣,經濟發展演化出極不同的面貌,社會財富分配一路倒向兩極化;同時,由於政治的民主化,也引發社會價值觀的劇烈位移。這些,都是造成「德政」道德光環剝落的原因。

亦即,政府以為的「德政」,若不經常回顧、檢討、刷洗,歲月的汙垢日積月累,加上財政及價值支柱的傾頹,不僅會使它變質為「窳政」,甚至可能惡化至難以修補。十八%優惠雖已喊停,但改革之後仍留下不少尾大不掉的負擔,且此一汙名儼然成為軍公教原罪的代名詞。不僅如此,敬老津貼、老農津貼的出現,無一不是為了彌補其他階層的不滿而發,可知這個雪球滾得有多大!

現代的財經立法,往往附有「落日條款」的設計,目的就在避免法令因市場或環境變動而過度向一方傾斜;明訂落日期限,也可讓適用者能及早因應調整。像十八%或開放大學這類有延續性的政策,雖難以預設落日期限,卻不是無法定期檢討調整;在發現主客觀情勢變化後,就應及時修正。然而,在台灣民主走上藍綠對峙之後,所有討論往往被化約成「為反對而反對」與「維護決策尊嚴」的對決;理性思辨的空間被壓縮,政策調整又如何找得到新出路?

以廣設大學政策為例,實施多年來,證明此一政策不僅沒有提升台灣新一代的教育品質,甚至因過度追求鬆綁的結果,使他們喪失了和鄰近國家同一代人的競爭力。當青年失業問題正如火如荼,有博士生成為鐵路工人,有碩士生在國外當屠宰工,政府提不出好的解決對策,卻馬上又開始汲汲推動免試的十二年國教,以為是在為台灣締造新的教育里程碑。這些手握決策大權的人,真的知道要把教育帶到哪裡嗎?

德政會變成政府包袱,原因包括:第一,決策思維過度理想化,甚至偏離現實。第二,「德政」戴著很大的道德帽子,妨礙了理性討論。第三,政治的媚俗化,寧可討好,不敢得罪。第四,主政者缺乏真正的改革勇氣,而人民則耽於現狀、畏懼改變。

事實上,德政變成包袱,不僅是一個滴水穿石的演變,它也是一個包袱傳遞的過程。上一代人的決策,決定下一代人的命運;上一代人的享受,變成下一代人的負擔。薛承泰的預警中,最驚悚的一點就在:台灣的老年人口正在急劇增加,而要背負此一巨大包袱的新世代,無論人數、競爭力、生產力都在下墜。一個食之者眾而生之者寡的社會,要如何追求幸福和前景?而薛承泰把全民健保略而不談,那恐怕才是更深不可測的「德政」。

凡德政,都有「效期」,過了賞味期限就可能會變成不良品;再不修改,就會變成窳政。這幾個德政衰變的例子,提供了朝野政黨和全體人民一個「效期」的觀念;政策若不能與時俱進調整,套用馬總統運動論的名言,那是因為政府「懶」。

【2012/10/0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德政」為何會拖垮政府?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417981.shtml#ixzz28oKB3Dkz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76594
(轉貼)聯合國警告 全球人口快速老化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國警告 全球人口快速老化

聯合國一項最新報告預測,十年內全球年齡60歲以上人口將超過10億,世界人口結構將急速老化,聯合國呼籲各國政府採取緊急因應措施。

聯合國在這份研究報告中警告,老齡人口的快速增加,意味著不論是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醫療體系及退休養老制度都面臨嚴峻挑戰。

根據統計,全球老齡人口在十年內將再增加2千萬,總數也將突破十億人,到了2050年時,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0億。

目前日本是全球唯一一個老齡人口佔總人口百分之30以上的國家,但是到了2050年,全球將有64個國家達到這樣的人口結構,就跟現在的日本一樣。

聯合國在報告中還指出,許多較年長的人口因為失業,使得他們所擁有的技術及智慧知識無法傳承,或遭到忽視,如果相關單位不採取因應措施,不少國家將面臨人才智慧枯竭的困境。聯合國因此呼籲各國採取緊急因應措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76219
(轉貼)百歲人瑞近兩千位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百歲人瑞暴增452人 追加600萬元贈金鎖片

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全國百歲人瑞人數暴增四百五十二人,由去年的一千四百八十九人增加到一千九百四十一人,增幅達三成,為歷年來最大。內政部不畏金價高漲,追加六百多萬元,發給每位人瑞兩萬元的金鎖片。

為了重陽節即將到來,各地方政府社會處將百歲人瑞名單陳報社會司。今年最高齡人瑞有兩人,都是一一二歲(實歲),分別是花蓮市的林招治及南投埔里的劉鏡寰,均是女性。

內政部官員表示,國家越進步,社會經濟、衛生、醫療越好,百歲人瑞就越多。日本人口約一點三億人,百歲人瑞達四萬七千多人;美國三億人口,人瑞達七點二萬人。衛生署官員也說,以生命餘年估計,今年出生的小孩都有機會活到一百歲。

官員指出,近十年台灣的百歲人瑞逐年成長,從二○○三年的六百五十六人,至今年的一千九百四十一人,最近五年,每年增加的百歲人瑞數,平均一百二十三人,今年暴增四百五十二人。

官員表示,今年一千九百四十一位人瑞中,女性占一千二百十六人,男性七百二十五人。增加的百歲人瑞數,台北市最多。

內政部社會司副司長陳素春表示,社會司每年都會編列經費購買金鎖片,於農曆九九重陽節致贈人瑞。

今年原估一千六百人,沒想到實際人數較預估多出三百四十一人,將再追加六百多萬經費,讓每一位人瑞都可獲金鎖片。

陳素春表示,並不是只有邁入百歲的高齡老人才能獲三台錢金鎖片,百歲以後,只要每一年都平安健在,就可續獲三台錢象徵長壽與福氣的金鎖片。今年重陽節為十月廿三日。

【2012/09/12 聯合報】



全文網址: 百歲人瑞暴增452人 追加600萬元贈金鎖片 | 百歲人瑞數暴增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357389.shtml#ixzz26E8uOdEm 
Power By udn.com 

人瑞劉鏡寰 人生七分飽

全台最高壽一一三歲的比丘尼道永法師劉鏡寰,讀經念佛還可以不戴眼鏡。
記者紀文禮/攝影
「一聲『阿彌』走一步,再一聲『陀佛』又走一步。」一一三歲全台最高壽的人瑞劉鏡寰,昨天輕聲細語笑著說:「常念佛、多讀經,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民前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出生的劉鏡寰,卅多歲出家為尼,法號「道永」。她出家前已婚,丈夫還是將軍,後來虔誠學佛,一九六五年間到埔里鎮佛光寺長修,前年八月才因生活自理吃力,加上佛寺濕氣重,在孫女、孫女婿堅持下,搬到到埔里市區懷恩養護中心接受照顧。

從年輕就習慣過午不食的劉鏡寰,到養護中心前都是每天只吃一餐,現在三餐正常,最愛的食物是餅乾配牛奶,有什麼吃什麼,不挑剔,只吃七分飽。她說,人生就像吃飯,只要七分飽,一切隨緣,不強求;凡事不求滿,就不會過頭,傷神傷身。

【2012/09/12 聯合報】



全文網址: 人瑞劉鏡寰 人生七分飽 | 百歲人瑞數暴增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357392.shtml#ixzz26E91amxE 
Power By udn.com 


人瑞林招治 少怒吃清淡

一一三歲人瑞林招治阿嬤近年跟七十多歲的小兒子,住在新北市三重區。
記者林昭彰/翻攝
新北市一一三歲人瑞林招治阿嬤近年來小兒子陳勇輝相依為命。陳勇輝說,媽媽長壽沒有秘訣,無非就是生活規律、吃得清淡、喜歡運動。

林招治育有一女三子,長女年近九十歲、長子已歿。她有時在花蓮與七十歲次子同住,或由晚輩陪同搭火車到台北,近三年與陳勇輝同住。陳勇輝說,父親陳金池在他十幾歲時過世,媽媽靠種菜、幫傭或打零工獨力撫養四個小孩長大,即使全家人只能住草寮,生活過得苦,印象中很少見媽媽動怒,且她從不怨天尤人、樂天知命。

可能因為從前日子苦,沒錢買肉吃,林招治年邁後也吃得很清淡,特別喜歡吃青菜、蒸蛋和豆腐,偶而吃肉也是淺嘗即止,且三餐都非常準時。

陳勇輝說,媽媽每日幾乎天微亮就起床,因三重住處在五樓,從前偶而自己扶著欄杆慢慢下樓,到附近走走散心;近兩年因必須坐輪椅,每天在家裡做伸展體操,偶而請鄰居幫忙背她下樓。

【2012/09/12 聯合報】



全文網址: 人瑞林招治 少怒吃清淡 | 百歲人瑞數暴增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357394.shtml#ixzz26E9BTCu1 
Power By udn.com 

九旬季若星 愛「床上運動」

台北市人瑞季若星住在安康平宅,家門前停放自行車,里長及區公所皆知他高齡但「愛趴趴走」,身體硬朗。記者昨晚至他家拜訪,他謙稱身體不太行,但每天會練「床上運動」。

依文山區公所資料,季若星今年一一三歲,堪稱全國最老人瑞,逢年過節,市府官員及區長都會登門拜訪,致贈重陽禮金。不過記者詢問他的年齡,他揮手搖搖頭,在紙上寫「九十七」歲。訪談過程中,文山區公所人員來電,指日前將季若星生日民國十二年誤植為民國前十二年,季今年應為九十歲,但基於尊重,暫不修改他的法定年齡。

季若星每天坐在床邊反覆練習「上半身」的太極拳、螳螂拳動作,調節呼吸與情緒。他不斷談運動技巧,直說年輕人雖然有勁,年老了要有自制力,「要少嫖」。

【2012/09/12 聯合報】



全文網址: 九旬季若星 愛「床上運動」 | 百歲人瑞數暴增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357396.shtml#ixzz26E9HKB00 
Power By udn.com 

日本逾百歲人瑞 首度破5萬

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調查顯示,日本百歲以上的高齡人口連續42年創新高紀錄,並首度突破5萬人大關。最高齡115歲者是一位住在京都府的男子。

厚生勞動省每年配合9月15日敬老節,調查高齡人口的情況。

日本媒體報導,截至9月15日為止,日本100歲以上的人口是5萬1376人,比去年增3620人,連續42年刷新紀錄,也是1963年實施調查以來,首度突破5萬人。

調查顯示,100歲以上的男性有6534人,比去年增372人;女性有4萬4842人,比去年增3248人。男性連續32年、女性連續42年創新高紀錄。女性占總體的比率87.3%,也創新高。

調查結果,平均每10萬名人口當中100歲以上的人瑞為40.20人。依各縣市來看,高知縣為78.50人,是40年來首度重返寶座。其次是島根縣77.81人(去年第1名)、山口縣67.27人。

到2009年為止連續37年奪冠的沖繩縣(琉球)於2010年居第2名,去年居第3,這次調查結果是62.88人,位居第5。

厚生勞動省指出,這次調查結果,前3名的縣都是人口減少,相對地100歲以上的人瑞比率增加。

日本目前最高壽的人瑞是115歲的木村次郎右衛門,住在京都府京丹後市,生日是1897年4月19日,是金氏紀錄認定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男人瑞。

日本最高壽的女人瑞是114歲的大久保琴,住在川崎市,生日是1897年12月24日。

【2012/09/14 中央社】



全文網址: 日本逾百歲人瑞 首度破5萬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363622.shtml#ixzz26RLkZFf5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68718
(轉貼)別再看電視 老骨頭動起來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別再看電視 老骨頭動起來

國內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十一,預估到二○一七年,會挺進百分之十四;二○二五年達到百分之廿,也就是每五名國人,就有一人是老人。

每個人都要學會面對老年,而真有所謂美好的老年這件事嗎?

隨人類壽命延長,世界衛生組織二○○二年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概念:健康,能夠持續參與家庭、同儕與社區活動,使老年仍能有一定生活品質,擘畫了「黃金熟年」的圖像。

反觀台灣銀髮族,國民健康局二○○七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顯示,僅有五成二的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過去兩周有運動習慣。

老人不運動,平常都做什麼事?二○○七對國內四百位退休老人的調查發現,老人平日最常做「消遣型活動」,內容依序為看電視、聊天和散步。其次才是「社交型活動」,依序為拜訪親友、與兒孫玩樂。

內政部二○○九年一項調查也提到,老人日常生活最主要活動項目,以「與朋友聚會聊天」、從事「養生保健」和「休閒娛樂」為主;也有近三成老人表示,沒有日常生活活動。

不少縣市政府為長者開闢學習課程,歌唱也是其中之一。萬芳社區的區民活動中心二樓,每周兩天下午,總響起歌唱聲。「有人邀,有伴!」七十七歲劉媽媽,三個月繳一千兩百元,歌唱班「班長」黃彥寧常注意學員的互動。

七十一歲的丁光渝來練唱,年輕時曾到中東工作,還歷經兩伊戰爭。退休後,他在社區大學學拉二胡、寫書法、唱歌,起初不好意思放聲高歌,如今「愛你一世人」等情歌,是他的最愛。

【2012/08/2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別再看電視 老骨頭動起來 | 銀髮族山間開唱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306463.shtml#ixzz243dsamK4 
Power By udn.com 

多點尊重 正視銀髮族休閒

台灣正推動「高齡友善城市」,但政府真有用心對待銀髮族?

「我們的社會,歧視老人。」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玉琴說,老年人退休,沒有經濟能力,身體衰退、行動遲緩,不像稚嫩嬰兒討喜,儘管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國內推動適合長者居住的「高齡友善城市」,很多地方還是不友善。

她舉例,老年人沒固定休閒場所,才會到山上、公園唱卡拉OK;台灣不重視高齡者適合的運動,而老人最常打太極拳、跳元極舞。

老盟曾接獲投訴,指台北自來水公司委外的水悟空親水體驗園區,不准七十歲以上長者使用運動器材。老盟寫信反映,回覆竟是「沒有足夠人力監督」,萬一老年人身體出狀況就不好。

台北市政府委外經營的小巨蛋健身中心,要求七十歲以上會員須附體檢表,通過國際體適能測驗,還要簽切結書才能續約。年逾七十前立委沈富雄曾批評這項規定歧視老人。

吳玉琴說,曾有地方老人會在公園設卡拉OK,因音量過大和鄰居鬧得不可開交,經過協調,在一定時段內唱歌並降低音量,總算和平落幕。

在芬蘭,老年人有所謂的「運動處方箋」,吳玉琴說,芬蘭政府與學校合作,提供經費培訓人員,協助老人到學校運動。吳玉琴也參觀過韓國的老人服務中心。整棟大樓有老人運動社團、免費餐食服務、日夜間照顧中心,甚至是銀髮人才中心,台灣不知何時才能做到。

【2012/08/2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多點尊重 正視銀髮族休閒 | 銀髮族山間開唱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306467.shtml#ixzz243dxMfmP 
Power By udn.com 

山中卡拉OK 阿公阿嬤作夥唱

登山除了聆聽蟲鳴鳥叫,不少中老年人趁機大展歌喉,在山裡簡易卡拉OK室打發時間。
記者曾學仁/攝影
夏天,不到五點就破曉了。台北市福德街的奉天宮山上,許多路口矗立著「歌友會」、「老人聯誼社」牌子,深山不知處,傳來陣陣卡拉OK唱歌聲響。

在附近賣鳳梨的蔡先生說:「阿公阿嬤四、五點來唱,十點就回家煮午飯了。」

攀山攬翠是不少人健身之道,但山林間常見老人會或民宅設卡拉OK。登山者本想趁登山聆聽片刻蟲鳴鳥叫,常爬山運動的邱小姐就抱怨:「聽了有點像魔音穿腦。」

「河邊春風寒,怎麼阮孤單,抬頭一下看,幸福人作伴。」住台北市文山區的劉老太太,常和「歌友」們約好,一人帶一道菜到山上卡拉OK室,邊唱邊吃,不會在家無聊。

法律扶助基金會秘書室主任謝金蓮,放假常和退休的先生一起登山。她說,爬完山在山上簡易卡拉OK室唱歌,裡面還有冷氣,兩人唱一整個下午只要兩百元,很划算,「只要聽到聲音去找,山上到處都是。」

某山林步道旁,掛著「XX唸佛堂聯誼會」,一間間的「小包廂」裡音響還不錯。「這裡空氣好,有些人爬山累了,就來這裡休息唱歌。」經營者何先生說。

但客人高歌,會不會影響安寧?何先生說,會提醒客人,唱歌時要把門關起來,聲音才不會傳出去。

不止山巔,水湄間也瞧得見台灣人愛唱歌身影。北海岸的公路旁,有發財車載來音響設備,擺上幾張小椅子,遊客投幣就能高歌一曲。

歌友們山上海邊唱完,轉移陣地到城市唱。台北市一棟大樓地下室,七、八十坪大的歌友會,吸引婆婆、媽媽、叔叔、伯伯來練唱。

歌友會經營者「小王」說,來店裡唱歌的人,很多是公教人員,店裡設備或許不如KTV,但客人在這裡很容易有共鳴,店裡不供應酒和小吃,純粹為唱而唱。

「在戶外唱最過癮!」一位中年歌友徐先生說,青年公園就有一排投幣式攤位,唱三首五十元,「在開闊的空間唱,聲音會擴散,更有感覺!」

不當宅爺奶 外出保精神

台灣老人常待在家裡,不愛出門。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說,有些老年人常覺得身體這裡痛、那裡痛,輾轉看很多科還是痛,最後轉到精神科,才發現已有憂鬱症。

「只要老年人不當『宅爺爺、宅奶奶』都好。」台北醫學大學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教授蕭伃伶說,老人願意外出,都值得鼓勵。

蕭伃伶說,現代人常五十五歲就退休,應及早培養休閒嗜好,避免「退休震盪」,才能活得老也活得好。

【2012/08/2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山中卡拉OK 阿公阿嬤作夥唱 | 銀髮族山間開唱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306477.shtml#ixzz243eLITWi 
Power By udn.com 

借鏡日本巢鴨 首爾設銀髮友善區

南韓首都首爾市政府7日宣布,打算將市中心地區的宗廟和塔谷兩個公園周遭的商業區規劃為「銀髮族友善區」,讓經常在此活動的銀髮族享有量身打造的環境。

英文「韓國時報」報導,這個區域每天都吸引約3千名60歲以上長者,首爾市政府認為,有必要把周邊環境改造成適合他們活動、交朋友。

首爾市公關官員梁勳(音譯)說:「我們會跟健康福利部密切合作,滿足年長者的需求,幫助他們與年輕世代溝通。」

首爾市府將以日本東京北部的巢鴨為範本,改造街區。巢鴨是日本銀髮族最愛的商店街,共有約200家商店專為長者服務,販賣拐杖、助聽器與假牙等各類銀髮族商品,平均每年吸引900萬名長者來參觀。這些商店之中,大部分老闆和店員都超過60歲。

此外,巢鴨附近地鐵站的電扶梯運轉速度比較慢,讓行動不便的人安心行走;地鐵站內外的地圖也特別用大字顯示,讓視力不佳的人看得清楚。

梁勳說,首爾計畫增加宗廟和塔谷公園附近的銀髮族商店,目前的銀髮商店數量與日本巢鴨還差得太遠;市府也將興建銀髮族獨享的電影院,提供比一般電影院更多的文化節目,讓他們看得盡興。

梁勳說:「宗廟和塔谷公園都是很有歷史意義的地方,這些長輩前半生辛勤工作、貢獻社會,現在我們有必要營造適當的環境,讓他們樂在其中。」

【2012/09/0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借鏡日本巢鴨 首爾設銀髮友善區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350787.shtml#ixzz25wF3eZxW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59860
(轉貼)世界文明的發展,高齡文化大不同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高齡文化興起,全球福祉的指標——世界文明的發展,高齡文化大不同
高齡文化政策旨在幫助熟年人自我價值重新定位,讓家庭教育深根,進而促使社會價值觀改變,讓國家政策世界接軌,建構高齡真善美的新環境。
【撰文/顏君彰】

文化(Culture)是一種端視與衡量區域內總體發展和意識形態的指標,諸如信仰、藝術、教育、飲食、運動、休閒、道德、法律……等社會行為發展現況都包含在內,舉例說明,在美國在教育上鼓勵學生創新與探索,引領學生獨立思考的行為模式發展,臺灣則鼓勵學生朝向多做試題、多補習、多參加考試,才能錄取明星高中與知名大學。當然在這樣固定模式的教育工廠中,自然而然培養出的學生也成了讀書的機器,深化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窄化了學生未來發展的方向,也降低了臺灣競爭力和社會發展,連客家族群「晴耕雨讀」、「詩禮傳家」的傳統觀念也漸漸淡化,改變原有真正的教育價值;在國際間也是如此,西班牙在少子化、溺愛與天性開朗的文化下,讓許多青年學子陷入享樂主義。我們想想看,這些現象與發展是不是我們要的,假如不是,我們是不是應該要重新思考這樣的文化意識是否能堅持或持續下去,還是我們要重新建立價值觀、改變現在、創造未來!當然這也是各位讀者應該要思考和定位的問題,因為您的想法將影響您對孩子與自我在未來每一天的生活情況,您的想法與目標也決定了下一代走向和自己面對未來的生活價值意義,這也是這期為何要討論「文化」議題的重要性與必須性了。

在歐洲體系的企業組織,為有效利用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傳承,企業會舉辦活動或聚會,利用活動過程中聯絡情感、經驗交流、技術轉移……等,共創優質的企業組織文化。(攝影/邱琴心)

目前的人口結構改變已經影響臺灣高齡者與青壯年正常關係的文化發展,舉例來說,過去社會對於高齡者是有著「福、祿、壽、喜」、「仁者的代表」、「智者的象徵」、「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相關觀念和認知,但現今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社會變遷下,相關象徵意義以改變成為「增加社會成本」、「依賴人口族群大增」、「社會問題增加」、「無底深淵的社會福利」……等負面觀念,相關問題儼然變成一種人口弱勢的特殊文化與該群體的身體文化價值特徵,但這些都是因為錯誤的社會價值系統、政治措施制度、社會經濟結構等文化所影響的,而非所有問題都在中高齡者自我本身。因此,未來要改善此種現象,我們應該要重新定位與發展,並從自我、家庭、社會、國家中去改變,才能面對文化所帶來的衝擊與面對未來環境中改變的挑戰。

世界各國針對「高齡」所衍生出的社會議題與問題,都有相關措施與具體的政策去改變此種錯誤的文化系統所構成的社會價值系統與社會結構,並針對中高齡者在自我、家庭、社會、國家各層面問題中提出方案與措施,解決高齡化社會所衍生出的現實問題,讓中高齡者能生活在優質的環境中享受人生,並勇敢的追求生命價值和自我價值。據此,筆者提出亞洲、歐洲、美洲各區域的高齡文化現況、社會問題和政策措施,讓讀者瞭解高齡文化變遷下所引起的問題和應對的情形,讓你我與臺灣做為一個具體策略的借鏡,改善我們現今生社會的價值觀、生活型態與福利措施。

一、歐洲

日本社區會與縣市機關合作,調查與瞭解該區域中高齡者的身心發展情形,在實施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動或運動指導,並有提供交通工具的相關服務。(攝影/康育彰)

歐盟是由許多歐洲國家所組成,而歐洲這些國家是一個非常注重社會福利的民族性國家,但近年因為經濟結構性的停滯與債務問題,也讓許多歐洲國家面臨許對困境和阻礙,加上近年來人口老化的速度增加,這也確實讓歐盟體系中的國家雪上加霜。因此,芬蘭和德國等國提出了高齡勞動政策,鼓勵與支持資深勞工留任,讓技術及經驗的轉移能獲得更有效的傳承和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文化與解決中高齡退休所衍伸出的相關社會問題。英國則是提出延後退休計畫(如勞動人口延緩退休一年……等條文),讓國家與中高齡群體競爭力能獲得提升,並創造個人自我價值和成就感、降低健康照護醫療及社會上的成本,同時工作又能保持中高齡者知能學習(延緩智力退化)、強化肢體活動力(身體適應能力)與獲得自我認同感(心靈)和社會支持(社會觀感和認同),邁向充實與優質的生活。

二、亞洲

日本是亞洲地區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針對中高齡的相關政策措施也實施諸多的方案,近年更是以「健康日本21計劃」讓人讚賞與效仿。誠然,在政策措施中的教育學習計畫是我國可以參考和學習的重要指標,計劃內容顯示,國家中央保險業務單位、縣市政府、社區相互結合,把不同區域的中高齡者身體健康狀況和就醫紀錄來統整和分析,將中高齡者的健康狀況做適當的健康分級,並在不同的健康層面中實施不同的教育課程,讓中高齡者瞭解如何自我保健(知能和技能)、管理醫療支出情形(相關補助和費用)、身體情況發展(健康檢查診斷)等,讓中高齡者能達到對自我的健康管理與適當的善用社會資源,減少社會支出成本與社會大眾的相關負面觀感。在中國則是實施全國性老年人體質監測,建立監測檔案並公佈監測結果,並實施相關科學的指導健身活動,引導老年人朝向自我健康保健及相關健康消費。

三、美洲

美國中高齡者會透過相關健康講座、活動或醫師治療自我養成一套自我照顧能力,生病時完全接受相關建議與治療,絕不尋求密醫或自行亂買藥。圖片中間女士剛進行完開刀治療,由她的先生和孫子女照顧,正確醫療提早康復。(攝影/邱琴心)

北美洲(美國與加拿大)是一個具有良好的高齡文化與社會福利政策的區域。誠然,美國在一九七○年開始進入了高齡化社會的行列中,聯邦政府也開始對老人相關政策與福利感到重視。美國是多數民族融合的國家,政府為增進中高齡者的身心健康,會實施不同民族的社區健康計畫(REACH),來減少不同民族間健康的差距,如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個偏遠小農村,有一半左右是年齡在六十歲以上的拉丁美裔居民,在這個地區大多數的中高齡者都患有為糖尿病與相關併發症,因此該洲針對此現況實施相當多的慢性病講座與補助,試圖改善中高齡群體健康情形和提高對此疾病的知能、技能的發展情形。其次,美國也是一個聯邦與地方分權的國家,雖然各州義務與規定不盡相同,但是每一州還是有設置老人業務辦公室,辦理老人的事務,獲得極高的社會評價。

綜觀上述所論,各國的高齡政策措施都是希望社會大眾接受特定性的「中高齡身體文化」,改變社會大眾對中高齡族群舊有古板的思維與增強社會信任,並針對不同群體的現況與問題實施不同的政策措施,讓中高齡群體能養特定的身體文化概念,改變社會及自我對本身的認知與價值,形成在高齡化社會中的新社會結構組織、階層與秩序,進而培養中高齡者自我發展、自我規範、尊重生命的新身體文化與社會價值觀。

※延伸閱讀:
給我乾淨的尊嚴——到宅沐浴服務興起

【完整內容請見《熟年誌 Life Plus 》2012年03期】

給我乾淨的尊嚴——到宅沐浴服務興起
白色的箱型車,標誌著大大的「到宅沐浴車」字樣;鷗翼式的廂門一打開,內裡裝載著加熱系統、水管、幫浦及組合式浴缸等各色設備。這不是家具商的展售噱頭,而是一種新形態的居家照護服務:到宅沐浴車。
【撰文/夏以言】

到宅沐浴服務從人的基本需求出發,藉由專業的奧援,同時兼顧臥床患者生理與心理的健康,也提供家屬喘息的空間與心理上的助力。

白色的箱型車,標誌著大大的「到宅沐浴車」字樣;鷗翼式的廂門一打開,內裡裝載著加熱系統、水管、幫浦及組合式浴缸等各色設備。這不是家具商的展售噱頭,而是一種新形態的居家照護服務:到宅沐浴車。

「到宅沐浴」源自於日本的「訪問入浴」服務,一九七三年即邁入高齡化社會的日本,早在二十年前即開始針對長期臥床的患者辦理居家入浴服務,由專業的護理人員以箱型車裝載全套沐浴設備至民家幫個案進行洗浴。這項服務也被納入日本「介護保險」的給付範圍中,受惠的對象除了高齡長者外,尚包括癌末、脊髓損傷、殘疾、植物人……等行動不便的重大傷病患者。

二○○六年,嘉義聖母基金會赴日觀摩,決定引進這項照護服務。藉由內政部公益彩券回饋金的補助與民間團體的贊助,基金會根據臺灣的法規打造車體、引進日本的專業器材與沐浴技術,建置出臺灣第一臺到宅沐浴車,並於二○○八年正式啟用上路。

長期照護,「洗澡」意義大

(攝影/焦正德)

洗澡看似是普通不過的日常行為,但對長期臥床患者來說,一個難得的熱水澡能產生的效用,卻遠遠超出常人想像。就生理層面來說,熱水的溫度可以穩定血壓、促進淋巴循環、消除水腫;水的浮力則能安撫神經系統、放鬆肌肉;若是身體上有褥瘡或手術傷口,也可以藉此觀察體膚狀況,減少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同時,清潔也能讓人保持尊嚴,擁有與他人互動的社會基礎,是維護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工作。

如何幫重度失能者洗澡?在一般照護機構中,多備有活動式的淋浴推床可幫長期臥床的患者作簡易沖洗,但對一般家庭來說,幫臥床的長輩洗澡,往往成為家屬難以負荷的工作。有的家庭沒有足夠的空間或適當的輔助器材幫長輩洗浴,更常見的情況則是,擔任照顧者的家屬氣力有限,無法搬動長輩的身體,只好採用擦澡的形式幫長輩清潔。

但擦澡的清潔效用有限,長久下來,長輩身體便容易散發異味,或增生皮膚病。這些現象都會讓失能的長輩感到喪失尊嚴,身體的異味影響他們與外界接觸的自信,而自己面對這種情況卻無力改善,更容易因此感到沮喪、挫折,形成一種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時消退的惡性循環。

到宅沐浴車的引進,便是希望藉由專業的技術,解決患者與家屬在人力、空間上的難題。

組合式硬體,因地制宜

(攝影/焦正德)

沐浴車的箱型外觀常讓人誤解,以為要將患者移至車內洗澡,實則不然,除了熱水系統外,車廂內裝載著日本原裝進口的組合式沐浴設備,團隊人員會將零件攜帶至案主家中組裝,連同防水地墊、支架、組合式浴槽在內的全套設備,架設完成後總共只需要一坪半的空間,可以解決案家空間不足的問題。

浴槽內則會分別接上輸水管與排水管,輸水管與沐浴車上的熱水系統連結,將瓦斯爐燒出的熱水(保持在三十八至四十度的恆溫)透過幫浦送入浴槽內,如此一來,即便是沒有熱水的偏僻民家,也能確保有穩定的熱水來源為患者洗浴。洗浴過程中,輸水管不斷注入熱水,排水管則將洗過的髒水排出,全程保持浴缸內的水質清潔。

供水管線架設完成後,浴槽上緣會裝設支架與彈性支撐墊,支撐墊分頭部、身體、腳部三區塊,承重力最高可達一百二十公斤,其上下高度可自由調整,以便將長輩升起刷洗、或降入熱水中浸浴。

嚴謹步驟,由「心」出發

(攝影/焦正德)

除了硬體外,聖母基金會更將日本到宅沐浴團隊延聘來臺,讓團隊人員接受專業的沐浴訓練。在日本發展了二十年的專業技術中,洗澡不僅是一門分工井然、層次有序的嚴謹學問,其對護理人員執行態度更有嚴格的要求,展現了對患者身體與心理層面之護理同等重視的講究。

從進入案家開始,護理師會與接受服務的長輩寒暄招呼、為他說明本日的沐浴步驟,並為長輩測量體溫、血壓、脈搏,以確定長輩當天的生理狀況適合沐浴,另外兩名照顧服務員則會趁此時組合浴槽、熱水管線等設施。

※延伸閱讀:
「小而廣」的日本高齡者住宅

【完整內容請見《熟年誌 Life Plus 》2012年02期】

「小而廣」的日本高齡者住宅
近年來,日本在老人住宅規劃上逐漸採小規模、小量體,使居民容易彼此熟悉、感覺安心,並朝向各地區老人不需離開原先熟悉環境的「在地老化」。愛知縣的「五點過後村」,便是如此溫馨,並值得省思的地方。
【撰文/宗田昌人、黃千桓】

民國九十二年內政部頒布了「促進民間參與老人住宅建設推動方案」,一時之間台灣郊區出現了數處大規模開發的老人住宅,動輒數千戶。而在同樣鼓勵民間興建老人住宅的日本,大家思考的則是如何讓老人住宅融入原本的社區,以「小而廣」來取代大而集中。

「小而廣」的老人住宅準則

圖一:老人住宅的玄關有一個稍稍墊高、鋪上塌塌米的平台,藉此創造居民相遇、停留、發展關係的機會。 (攝影/宗田昌人)

什麼是「小而廣」?「小」即規模小、量體小。研究指出當住宅規模過大、居住的人口過多,人會產生無法掌握環境的不安全感,人與人之間也難有深切的互動;尤其對高齡者更容易造成心理上的負擔,滋生被遺棄、與社會相隔離的感覺。近年來,在老人住宅的規劃上,日本民間業者逐漸採小規模、小量體,使居民容易彼此熟悉、感覺安心。而「廣」則意味著普遍,一旦普遍設立,人人的家鄉都有老人住宅,各地區的老人就不需離開原先熟悉的環境,如同「在地老化」。

在日本,老人住宅稱為「高齡者住宅」,近二十年來發展已臻成熟,並有各種不同的型態。其中位於名古屋的郊外,愛知縣長久手町的「五點過後村」是一個具備連續性照護式退休社區特點,卻又結合了幼稚園、護理專校等設施,以「跨世代融合」的模式實現對老人友善的村落。

長於社區、服務社區的「五點過後村」

「五點過後村」的原點是一間名為「太陽」的幼稚園。創辦人吉田一平先生原為一般上班族,有一年因病離職,回到家鄉卻發現自己成長的社區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漸漸遭受破壞,無法將之傳給下一代。於是吉田先生決定成立「太陽幼稚園」,以實踐與當地生態、人文環境融合的幼童教育。同時買下原先要被拆除的老民宅加以整修,邀請社區的退休者與孩童互動。然而時日一久,發現這些朋友的身體逐漸退化、不便行動而難以走出家門,有鑑於此,吉田先生便申請成立護理之家,希望讓這些朋友可以就近受到照顧。

圖二:老民宅的保留再利用讓大家能在這個空間裡用身體感覺歷史,也思考發展與我們自身的關係。 (攝影/宗田昌人)

而每個個體都有其獨特性,不同的退休者有不同的需求;於是日間照顧中心出現了,居家護理站也在社區展開,失智老人也有如同團體家屋的兩層樓平房可居住。專供可自理老人居住的老人住宅,建築物及設施全用木材,就位於幼稚園鄰旁的森林裡:這裡的老人住宅約莫五十戶,其中三十戶透過日本長照保險給付;裡頭的餐廳則由名古屋一間居酒屋的廚師負責,如果你晚上想跟鄰居喝一杯也非常方便。過去幼稚園旁的老民宅,現在也如同社區活動中心;前年起更開始規劃興建多世代混居的租賃集合住宅,為離鄉背井的年輕一代提供似如家鄉一般的溫馨的居住環境,也讓社區可以繼續保持多元的人口組成。

看到這裡,你會發現這裡真不像專門服務老人的社區,「五點過後村」這種將資源導入觸手可及之處、世代間彼此融合的趨勢,正反應出一種高齡化社會的理想社區發展模式。

註:過去上班是將自己的時間出售賣給別人,得一直到下班也就是「五點過後」我們才擁有自己的時間。「五點過後」即含有「下班之後的樂趣」這樣的意思。

※延伸閱讀:
以熟齡者需求思考的居住空間再規劃

【完整內容請見《Life Plus熟年誌》試刊號第2期】

以熟齡者需求思考的居住空間再規劃
兒女獨立成家立業後,空出來的房間要保留原狀或是設計為其他用途?這個問題事實上可能意味著:你/妳的熟年生活是否有你/妳熱愛從事的活動。
【撰文/林壯穎(協同設計空間事務所主持設計師)】

辛苦了大半輩子的人生之後,好不容易在兒女獨立自主成家立業之後,生活的重心終於可以放在自己身上,也忽然多了許多可自由分配的時間與空間,在傳統的觀念與作法上,通常此時父母都會幫兒女保留他們的房間以供未來回家團聚時暫居之所。

但是這樣的作法卻未必能如所願,一方面兒女若有了下一代空間恐怕不敷使用,另一方面居住空間保持原狀對於生活型態改變的熟齡者來說,生活型態的改變意味著空間使用行為上極可能會有相對應的改變發生,這時舊有居住空間也將會產生不敷使用或不合乎改變後的使用習慣的問題。因此,若此時經濟狀況許可,可以考慮將居住空間重新思考並規劃以符合自己生活與興趣所需。

此處我們所討論的空間重新思考與規劃,並非一定是要花一大筆錢將隔間拆除重新裝修,其實因應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可以有不同規模與預算來進行空間規劃與裝潢工程的施作。首先最重要的,便是要釐清需求,也就是,對於多出來可自行分配的空間有什麼想像,而這部份通常會對應到熟齡者的喜好興趣上。

兒女長大後,空出來的居住空間可重新按照熟齡者的需求規劃

例如過去喜歡看書但因空間不足只能夠將買來的書四處堆放並且在客廳或是臥房裡擺張小書桌充數,但重新規劃的空間裡,你可以增加書櫃以收納藏書並且規劃更自在愉悅的讀書空間。預算有限的可以買現成書櫃或是利用系統櫃的作法來增加書櫃數量並且不動舊有隔間,而利用空出來的房間來當做書房使用。喜愛烹飪的熟齡者也可以利用重新規劃來創造一個舒適而空間大小適當的烹調空間,甚至是中島式廚具櫃的設置不但可以讓料理更融入生活空間,更可塑造出強烈的空間風格。

若是喜歡聽音樂玩音響,本來也許只能將器材放在客廳電視櫃上並且因擔心影響孩子的學習環境而極度壓抑的使用狀態,也會因有了閒置的空間而能改造成玩家夢想中的專屬音響室,不僅可以減少干擾與被干擾的機會,同時也可以利用空間聲學的設備來改善聲音的表現,而不用擔心破壞了整體居住空間的使用與美感。

甚至是喜愛騎單車的熟齡者,也可以利用多餘的房間來收納單車與作為保養單車的專屬空間。或是熱愛DIY,可以將房間改造成工作室,擺設銲槍工作台等等工具。除了興趣的空間之外,過去衣櫃與儲藏空間缺乏的情形,也可以在此時透過適當規劃更衣室與儲物空間而得到改善。而且即使空間的使用方式有所改變,但只要稍微用心規劃,通常也都可以同時滿足臨時住宿的需求。

事實上,空間規劃本來就會在過程中不斷的發現/解決問題,同時在現實與理想的妥協中規劃出最理想的方案,而對於業主與設計師來說,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必須釐清真正的空間需求與風格走向並控制整體規劃與工程的預算在可接受範圍內達成目標。過程中必須要和設計師共同花費心力盡可能將所有想法都提出來進行討論,重新規劃過的居住空間才會更貼近與符合熟齡者邁向自由與自在的獨立生活型態。

【完整內容請見《Life Plus熟年誌》試刊號第2期】

南韓嬰兒潮世代願與配偶度餘生

南韓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嬰兒潮世代願與自己的伴侶共度餘生,並希望利用養老設施等公共機構養老,而不願麻煩子女。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據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今天發表的「嬰兒潮世代的家庭生活和養老生活展望」報告,對於出生於嬰兒潮的南韓民眾作出了前述分析。

據這項報告顯示,93.2%的嬰兒潮世代希望可以和配偶或是自己獨自度過老年生活,78.4%的人表示年老時最重要的關係人為丈夫或妻子。

希望和兒子或女兒一起生活的人,分別只有2.9%和0.7%,另有2.5%的人願意和條件允許的子女一起生活。也就是說,希望和子女生活的人只占6.1%,這表明傳統的養兒防老的觀念已消失。

南韓1955至1963年出生的嬰兒潮世代,目前約有712萬人,占南韓總人口的14.6%。

調查結果顯示,嬰兒潮世代中有36.1%的人願在養老設施中度過老年生活,另外,28.9%的人願和伴侶生活,而選擇療養醫院和在家服務的人分別為21.1%和10%。

就老年生活的最大困難,54.7%的人表示是「健康和身體機能老化」,31.8%的人表示是「經濟困難」。而要想良好地度過老年生活,健康(45.1%)和經濟穩定(40.6%)是關鍵因素。

報告還指出,嬰兒潮世代較現在的老年人更倚重公共設施,有關部門必須考慮到公共設施和老年人伴侶合理的角色分擔,策劃出公共設施和老年人伴侶之間的關聯措施。

【2012/06/11 中央社】



全文網址: 南韓嬰兒潮世代願與配偶度餘生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152569.shtml#ixzz1xYrStNLB 
Power By udn.com 

正向思維使然 老年人通常較快樂

老年人通常比年輕人快樂!研究顯示,老人比年輕人快樂,因為他們傾向於把注意力放在正面的事物,並且會避開讓他們不高興的事物,這可以解釋為何老年人比較容易流露正面情緒,並且比較容易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隨著年齡老化,人們的腦功能下降且身體健康走下坡,人們可能認為年紀大的人心情比較容易不好。但是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德里克伊沙克斯有不同看法。伊沙克斯指出,因為老年人傾向於將注意力從負面事物轉向正面事物,他們比較能夠調整情緒。

研究團隊指出,當老年人心情不好時,他們最會把目光轉向正面的事物。對年輕人而言,當他們心情不好時,通常會把目光放在負面的事物上。研究人員指出,對事件抱持著正面或負面態度,總能影響一個人的心情,亦即對觀察力好的人來說,正向思維可以幫助人們調整心情,並防止他們產生對人生不滿的態度。

儘管老年人傾向於注意正面的事物,研究顯示,他們不會錯過明顯或重要的訊息,也就是他們還是擁有一定的觀察力。伊沙克斯教授的研究發表在8月的《心理科學最新指南》期刊(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2012/08/14 台灣醒報】



全文網址: 正向思維使然 老年人通常較快樂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294950.shtml#ixzz23ZUi0k80 
Power By 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834496
頁/共3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