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家庭資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老吾老資料】
 瀏覽65,136|回應309推薦5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藍海翔
芸芸公主
子鳴
Vi
faith信心

誰來照顧老人

2004.10.22 中國時報

林萬億

生育率的下降,使得我國幼年與青壯人口數急遽下降。近二十多年來,出生人口從四十二萬三千人下降到去年的二十二萬六千人。再加上壽命已延長到去年男性平均的七十三.四歲,女性七十九.一歲,使得我國老人人口比從一九八一年的四.四%,升高到一九九一年的六.五%,一九九三年跨過聯合國所定義的老年國門檻的七%,去年達到九.二%。

一旦戰後嬰兒潮的世代開始進入老年的二○一四年起,我國的老人人口比將從十一.六%,快速上升到二○二六年的二○.四%。那時,滿街都是白髮蒼蒼的長者,穿梭其間,此情此景,非今人所能體會。

依經建會(二○○四)的推估,約在二○一七年時,我國的老人與十五歲以下幼年人口的比率相近。此後,老年人口將超過幼年人口數,人口加速老化,扶老比也跟者上升,從二○○三年的十三%,上升到二○一一年的十四.三五%,再爬升到二○二一年的二十三.四五%。亦即,從現在每七.七個青壯人口扶養一個老人,十七年後,每四.二六個青壯人口就得養一個老人。如果情勢不變,到了二○三一年,每二.六五個青壯人口要養一個老人了。那時,除非老年的定義從現在的六十五歲提高到六十七歲或更老,或是社會福利完善,否則,青壯人口的老人扶養負擔將非常沈重。

人口老化將使社會福利支出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老人經濟安全、健康照護、社會照顧的三大需求增加。老人一旦退休,其所得中斷,如果事先沒有做好財務規劃,老來貧窮是常見的。一般說來老人的經濟安全準備主要靠儲蓄、投資、利息收入、土地與房租收入、公共年金、私人保險年金、子女奉養等。對高所得家庭來說,養老不成問題,比較不需要公共介入。

但是,對中、低所得家庭來說,薪資低、儲蓄少,活得越久,窮得越苦。而未來的中、低所得家庭在台灣不會是少數。因此,公共年金(國民基礎年金與所得相關年金),對這些人來說是救命錢。政府應為老人籌辦可分攤風險,共度晚年的全民年金保險;而人民也要有相互扶持的心理準備。

其次,健康照護也是老人所需。老人的慢性疾病普及率高,我國六十歲以上的人,八十九%有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七十二%的人則有兩種以上。活得越老,病得越多。失能的老人需要長期照護。依推估,目前我國老人中需要不同程度的長期照護的至少有十七萬二千餘人,占老人的八.二%,其中有半數是需要密集的長期保健醫療照護,包括機構式照護、居家護理、到宅醫療、營養指導、復健等。過去我們太依賴機構化的照護與外籍照護工。護理之家每月收費動輒四、五萬元,根本不是一般中下階層家庭能負擔得起。今後如何提供更多的社區化服務,才是正途。

第三,老人也需要各種社會照顧,如老人住宅、到宅服務、家事協助、餐飲服務、交通接送服務、休閒娛樂安排、心理諮商、居家安全、財務管理、法律協助等。以前這些事都是子女在做,目前老人與子女同住的比率已下降到五四.九%,與配偶同住的比率升高到二一.六%,獨居的占九%,亦即,沒有子女服侍的老人已達三成。

其實,即使與子女同住的老人,或因子女均在工作,或因家庭照顧的密集度高,也需要不同形式的協助。長期照顧是勞心勞力的密集工作,歐洲先進國家,一向主張自己國家的老人自己照顧,絕不假手外國人,多麼有擔當的政府。我們不能再貪圖便利,將照顧老人的工作交給外籍女傭,或是交由市場去競逐利潤,這不只會將老人照顧商品化,也會加速折損已經快要消失的鄰里互助,沒了鄰里互助,這個社會將是什麼樣呢?。

(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向推薦的前六位朋友致歉,原主題文搬家)


本文於 修改第 19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67324
引用者清單(2)
2010/04/18 16:15 【老魚頭的格老子廢話】 誰來照顧老人
2010/04/18 16:14 【老魚頭的格老子廢話】 誰來照顧老人
 回應文章 頁/共3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老人是毒瘤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狠批「老人是毒瘤」 就又是為了房價
#房價 #老人 #銀髮族 #全齡宅 28.06.17
好房網News記者蔡孟穎/整理報導
加油站、宮廟、消防局等,被視為會影響房價的嫌惡設施,並不奇怪,但近期不光是社會住宅被當地居民,以「影響房價」為由排擠,連政府為應對高齡化社會的長照,都被當地人視為房價毒瘤。
居民認為,住家附近興建日照中心,會對房價造成負面影響(好房網News記者陳韋帆/攝影)
台灣人口老化愈趨嚴重,許多獨居老人只剩看護陪伴餘生。(好房網News記者陳韋帆/攝影)
只要是人都會老,蔡政府為應對高齡化社會的長照計畫,新光金控暨新光醫院董事長吳東進有新點子,就是將國中小以下的學校,部分改造成日照中心、安養院或老人住宅,讓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問題一併解決,不過當地居民是「非常不同意」,向中時電子報表示,學校就好比都市裡的綠洲,老人院進駐,可能變成毒瘤,影響房價。
為了房價說不,但其實銀髮族的未來商機相當龐大,網購業者向蘋果日報表示,銀髮族使用網購的接受度高,年輕人也多透過網路購買長輩所需用品,光是今年5月,銀髮族輔具商品銷量,就較前期成長8成。工研院IEK也預估,包含食衣住行育樂,銀髮產業商機,到2025年可達3.5兆。
而在住宅市場,全台各地都已有知名建商,如國揚、冠德、興富發等,投入打造退休全齡宅,積極搶食銀髮商機。

加油站、宮廟、消防局等,被視為會影響房價的嫌惡設施,並不奇怪,但近期不光是社會住宅被當地居民,以「影響房價」為由排擠,連政府為應對高齡化社會的長照,都被當地人視為房價毒瘤。

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卓輝華
卓輝華
中國土地改革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房屋委員, 文化大學市政暨環境規劃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 長期觀察台灣房地產市場景氣變動,關心不動產交易安全 出版「房市激盪五十年」
2017/06/22 08:00 A-A+

人氣 20 評論數 0
不便公開討論不買房的原因
相關關鍵字 #財產繼承 #房產繼承 #繼承者們 #人口老化 #少子化 #多空觀點
文/卓輝華

「未來年邁長者將會釋放出百萬間房舍給下一代或進入市場。」薛承泰教授在他的新書「臺灣人口大震盪」中這麼描述。皮凱提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也提到,「財產繼承流量會提升到史無前例的水準」,他發現這些龐大財產繼承流量,會發生在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社會裡。

皮凱提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也提到,財產繼承流量會提升到史無前例的水準 (資料中心)買不起房等繼承 沒有你想的這麼輕鬆(大刊頭)

國外很多研究顯示,一般人的房屋持有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持續上升,直到70歲後才開始有下降的趨勢。此一現象與台灣類似,根據財政部以2014年的資料研究顯示,51歲至60歲持有房屋比例為46.8%,61歲以上者為44.5%,61歲以上的男性持有房屋比例更高達50.5%。隨著高齡化的趨勢,這將意謂著未來的2020、2030年之後,持有房屋者將更趨高齡化發展。

台灣在2000年之後,就已經開始反應高齡化社會的房產移轉現象,那就是房屋繼承登記件數逐年增加。1992年至2002年間,每年繼承房屋的登記數量平均在2.8萬棟,2003年後每年都超過3萬棟,2011年後每年都超過4萬棟,2016年繼承房屋再創新高達5.2萬棟,佔同年房屋交易量的20%,也就是每五戶房屋移轉,其中就有一戶是繼承而來。

2026年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五個人就有一位是老人,伴隨著總人口數開始減少,繼承房屋的數量估計會持續成長。假設以近五年的繼承房屋棟數,約為死亡人數的30%比例推估,至2025年時每年約有6萬棟的繼承房屋,2032年時將超過每年7萬棟,2038年超過8萬棟。2043年時,高齡化人口比重更高,每三個人就有一位老人,這時每年繼承房屋估計將超過9萬棟。2052年至2060年間,每年約為10萬棟,2060年之後,因為老年人口高峰期已過,每年繼承房屋棟數會呈減少趨勢。

繼承房產在傳統社會氛圍裏,或是私人領域話題,仍然是不便明講!也不便公開討論的議題!但在迎接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的到來,少數學者的研究已經說明繼承房產將會是影響未來財富分配的關鍵!同時也是影響未來房市結構改變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於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來說,大陸最近幾年討論到房市的一種可能現象,就是爺爺奶奶留一間房,外公外婆留一間房,爸爸媽媽也有一間房!那麼未來的房產需求會如何變化?假設這個年輕人又很幸運找到門當戶對的愛人,家裏也有三間房!真有這麼美好的事情,會發生在臺灣的某些人身上嗎?

基本上,老年人口對住宅買進的需求會降低,而高齡化的繼承量會增加;所謂影響房市結構改變,就在這一減一增的關係,導致整體住宅需求量的下降。這種現象或許5到10年內就會開始發生!

「誰這麼幸運可以繼承這麼多房產?現在不買房,以後會買不起!人口減少對房市負面影響不見得會很明顯!」某些人會這麼評論著。

「這種問題18年前就知道了!就應該提出因應之道了!」觀察這兩年部分大專院校面臨招生不足的困境,人口專家每每這樣評論著當年的教改者,也同情現在面臨困境卻無法脫困者!

文/卓輝華「未來年邁長者將會釋放出百萬間房舍給下一代或進入市場。」薛承泰教授在他的新書「臺灣人口大震盪」中這麼描述。皮凱提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也提到,「財產繼承流量會提升到史無
NEWS.HOUSEFUN.COM.TW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661767
(轉貼)研究:有空健身 富人壽命較長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研究:有空健身 富人壽命較長

2015-04-18 03:05:08  世界日報 編譯張玉琴/綜合16日電

情境圖。 圖/Ingimage

分享
有錢人處處占上風,如今發現有錢的另一個長處是:可以活得更長。研究顯示,25歲年輕人的四口之家收入為9萬5400元(美元,下同)(聯邦貧窮標準400%),預期可活到80.7歲,收入低於貧窮標準者,只能活到74.2歲,比有錢人少活將近六年半。

維吉尼亞聯合大學社會衛生中心及都市研究所的報告指出,美國最富裕者比最貧窮者更長壽,不僅如此,在經濟階梯的每一層,都可發現收入和健康的關聯。

由於有錢人通常可負擔得起更好的醫療照顧,也有更多餘暇運動練身,以致貧富懸殊的鴻溝加深,使得全美的長期醫療照顧和花費問題更為嚴重。2010年的貧窮率高達15.1%,為1993年以來最高;而由於美國低薪勞工人數的持續增加,可能導致未來醫療統和納稅人的負擔居高不下。

這份報告說:「弱勢勞工因面臨生病的風險較高,因此較可能造成更高的醫療開支。因此, 低薪勞工的雇主得付出雙重代價:一是醫療開支,一是勞動力下降的損失。」

年收入低於3萬5000元的民眾,約有23%表示他們的健康狀況過得去或很糟,收入超過10萬元卻僅有5.6%。

該報告還說,有錢人和窮人的壽命差異在許多社區都顯而易見。全美最富裕的郡縣——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郡和最貧窮的郡縣—維州麥道維郡(McDowell)相距僅350哩,居民壽命卻有極大差異。費郡男女預期壽命分別為82和85歲,與瑞典相當;麥郡男女的平均壽命卻分別只有64和73歲,和伊拉克人一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316048
(轉貼)IMF 示警:人口老化 拖累全球經濟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IMF示警:人口老化 拖累全球經濟

2015-04-09 03:14:23  聯合報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IMF )表示,已開發國家在人口老化拖累下,未來經濟成長恐有限,全球經濟可能陷入「長期成長停滯」。 記者林俊良/攝影

分享
國際貨幣基金(IMF)七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表示已開發國家受到人口老化拖累,除非對科技創新和基礎建設擴大投資,提高生產力,否則經濟成長幅度有限。這項警告呼應了許多專家的看法,認為全球經濟可能陷入「長期成長停滯」。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IMF在半年發布一次的展望報告中指出,年長者占人口比率增加,代表較小的勞動力和較少潛在產出,恐怕會降低未來的生活水準。潛在產出(potential output)是指在沒有通貨膨脹及通縮壓力的情況下,經濟體的產出水準。

新興市場也面臨同困境

部分已開發國家經濟潛在成長下滑的現象,越來越明顯,新興市場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像是中國大陸、巴西及俄國,長期的生育率與勞動人口下滑,人口平均年齡上升,都將是未來的隱憂。

IMF報告指出,二○○八年國際金融危機拉低了先進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潛在產出,導致其成長率下滑。

未來五年經濟成長低迷

國際金融危機前,先進經濟體的潛在成長率原本就因人口老化和科技創新推動作用減弱等因素在下降,二○○八至二○一四年已降至百分之一點三。報告預測,二○一五年至二○二○年,隨著資本投入,先進經濟體的潛在經濟成長率預期將反彈至百分之一點六,但仍遠低於危機前二○○一至二○○七年百分之二點二五的平均值。

潛在成長(Potential growth)意指經濟在不受通膨速度衝擊的情況下能夠成長的速度。

新興經濟體的潛在成長率也將逐漸下滑,會從二○○八至二○一四年的百分之六點五,於二○二○年前降至百分之五點二。

老化讓勞動參與率偏低

若從勞動參與率來看,勞動力成長更為緩慢。主要原因之一是已退休或即將退休的人口,比開始進入勞動市場的人口多。IMF研究認為,勞動參與率偏低,最後將拖累未來的經濟成長。

IMF表示,這項變化對政府形成新挑戰。先進經濟體潛在成長滑降,將更難以削減居高不下的債務。而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低潛在成長將使得政府預算難以出現盈餘,也更難以增加公共支出或減稅手段提振經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312192
(轉貼)日本百歲人瑞增 連四十四年創新高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日本百歲人瑞增 連44年創新高

日本人口快速老化,當局今天表示,百歲以上人口數連續第44年創新高。

厚生勞動省表示,截至9月1日,全國百歲以上人口較去年增加4423人,達到5萬8820人創新高,其中87.1%是女性。

平均而言,每10萬人就有46.21名百歲人瑞。

上述統計包括全球最高齡人瑞,大阪人大川美佐緒和百井盛,分別以116歲和111歲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成為全球已知最年長的女性和男性人瑞。

厚勞省1963年展開百歲人口調查,當時只有153名人瑞,1998年人數破萬,近年來更年增3000到4000人。

根據法新社,厚勞省官員梅本裕司表示:「醫療技術進步和照護制度改善,或許促使了人瑞人口穩定成長。」

厚勞省先前表示,日本去年女性平均壽命是86.61歲,位居全球榜首,日本男性則是80.21歲,排名全球第4。

【2014/09/12 中央社】

星、港變法...為老年化解套

2015-02-27 03:51:42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繼新加坡之後,香港也推出新措施,幫助日漸老化的人口,並提振日益趨緩的經濟成長,凸顯這兩個亞洲金融重鎮都面臨人口持續老化的挑戰。

香港將提供更多津貼給貧窮和老年民眾,並設立「未來基金」,幫未來的世代存錢。在當局推出上述措施的幾個月前,這個城市遭受爭取民主的示威抗爭撼動,抗爭群眾封鎖重要道路,推升社會動盪的疑慮,至今當局仍在努力恢復旅客對香港的信心,並將以額外的預算支出提振旅遊業。新加坡也已承諾推出對抗財富差距日漸擴大的措施,包括提供新的福利金給低所得老年人。

「老化」重壓德日 大陸巴西也頭大

2015-04-09 03:14:25  聯合報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國際貨幣基金將人口老化導致勞動人口減少,列為先進與新興經濟體成長放緩的元凶之一。跟利率和物價波動等因素相比,人口老化對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的風險,被嚴重低估。事實上,人口老化在最被低估的風險中高居第二,僅次於政治局勢。

華爾街日報報導,以德國和日本為例,未來五年,勞動人口每年將減少百分之零點二。屆齡退休的人數多過進入職場的人數,讓問題更為複雜。到二○五○年時,加拿大公民超過六十歲的比率達到三成一。

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同樣的問題。過去廿五年來,巴西生育率從每名婦女將近生三個跌至不到兩個。中國大陸的一胎化政策改弦更張,也是為了增加勞動力。

二○一二年四月,國際貨幣基金發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描述人口老化問題的本質以及政府無法妥善處理時,所遭受的財政衝擊。簡言之,支付年金的財政負擔在短期還看不太出來,但會讓國債金額繼續膨脹。

以歐元區和日本來說,人口老化和生產力下降將讓政府和民眾更難以還債,央行刺激景氣的手段也受限。早就進入高齡化社會的日本,量化寬鬆政策讓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接近GDP的百分之七十五,仍無法走出衰退。

南韓也有類似狀況,央行降息想刺激景氣,但許多靠退休金利息為生的老人收入因此減少,更不敢花錢,消費市場持續低迷。

IMF指出,照顧活到七老八十的國民都感到吃力的政府,面對活到八九十歲的民眾,問題將更嚴重。

如果民眾平均年齡比估計值多三歲,以二○一○年的GDP值來說,老化人口將讓先進經濟體多花費一半的GDP,新興經濟體則是百分之廿五。「以全球規模計算,增加金額高達數十兆美元。」

人口老化的危機,政府無法獨力解決。但一般民眾的理財手腕,要支撐退休後卅年的生活,也不容易。一個方法是提早在學校教理財,另一個方法就是降低對退休生活物質水準的期待。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191658
(轉貼)Nej til at passe familiens ældre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INDLAND 22.09.13 kl. 23:45

Nej til at passe familiens ældre

Mænd mener i højere grad end kvinder, at de pårørende i fremtiden bør passe deres ældre familiemedlemmer. Når danskerne siger nej til at passe de ældre, skyldes det deres kontrakt med velfærdsstaten, siger samfundsforsker.

Et stort flertal af danskere afviser, at de pårørende i fremtiden skal passe familiens ældre mere, end det sker i dag.

Dermed afviser de det fremtidsperspektiv, som sundhedsøkonom, professor Kjeld Møller Pedersen, for en uge siden rullede ud i Jyllands-Posten, da han sagde, at danskerne i fremtiden skulle passe deres ældre familiemedlemmer, som havde brug for hjælp, i langt højere grad, end det sker i dag.

Når folk svarer, som de gør, skyldes det, at de opfatter ældreplejen som en ydelse, de har betalt for over deres skattebillet.
Niels Ploug samfundsforsker, Danmarks Statistik

Ifølge Kjeld Møller Pedersen ville det være nødvendigt, fordi der over det næste tiår vil komme 30 pct. flere ældre over 80 år, hvoraf en del ikke vil kunne klare sig selv. Og da en gennemsnitlig 80-årig koster samfundet 104.000 kr. om året i social- og sundhedsudgifter, ville det samfundsøkonomisk ikke kunne hænge sammen, når politikerne bebuder nulvækst eller meget lav vækst i de offentlige udgifter, vurderede Kjeld Møller Petersen.

POLFOTO

Den aften Grethe gik ud og aldrig kom hjem igen

79-årige Grethe Ditlefsen var egentlig på vej i seng på plejehjemmet i Hjortshøj ved Aarhus. Fire uger senere blev hun fundet død i et krat. 

Men danskerne er ikke meget for at skulle passe deres ældre pårørende, der har brug for hjælp, viser en meningsmåling, som Rambøll/Analyse Danmark har foretaget for Jyllands-Posten.

I alt 71 pct. af danskerne siger nej til, at de pårørende bør passe de ældre mere, end de gør det i dag, mens kun 22 pct. siger ja. Resten svarer ved ikke. Mens kun 18 pct. af kvinderne mener, at de pårørende bør passe de ældre, gælder det for 26 pct. af mændene.

Samtidig viser målingen, at de unge er den aldersgruppe, der mener, at de ældre skal passes mere af de pårørende. Det synspunkt bliver mindre og mindre udpræget i de ældre aldersgrupper.

Logisk nej

Danskernes nej til at passe de ældre familiemedlemmer er ganske logisk, siger samfundsforsker, afdelingsdirektør i Danmarks Statistik, Niels Ploug, som i mange år har forsket i danskernes holdning til velfærdssamfundet, blandt andet på Det Nationale Forskningscenter for Velfærd, SFI.

POLFOTO

»Ja far, jeg har kakao med«

Socialminister Annette Vilhelmsen (SF) fortæller om livet med sin demente far. 

»Når folk svarer, som de gør, skyldes det, at de opfatter ældreplejen som en ydelse, de har betalt for over deres skattebillet. Danskerne accepterer i vid udstrækning det relativt høje skattetryk, vi har her i landet, og en af de klare årsager til det er, at de synes, at de får noget for pengene – blandt andet i form af, at det offentlige tager sig af både deres børn og deres forældre, hvis der er behov for det,« siger Niels Ploug.

Han giver Kjeld Møller Petersen ret i, at det voksende antal ældre bliver en udfordring for samfundet.

»Det er rigtigt nok, at hvis man vil begrænse væksten i den offentlige sektor, så kan velfærdssamfundet komme under økonomisk pres. Men serviceydelser som plejen af de ældre vil være meget afgørende for befolkningens opbakning til velfærdsstaten. Det vil politikerne være nødt til at forholde sig til,« siger Niels Ploug.

Pårørende mere i spil

Den opfattelse deles af cheføkonom i Kommunernes Landsforening, Jan Olsen:

»Undersøgelsen her bekræfter, at ældreomsorg er og fortsat vil være et centralt gode i vores velfærdssamfund. Det vil være højt prioriteret, både politisk og blandt borgerne. Men indholdet i og omfanget af denne ældreomsorg vil skifte karakter, både i takt med at de ældres sundhedstilstand og de fysiske rammer ændrer sig Men der vil sandsynligvis samtidig også ske en udvikling i holdninger til, hvad de pårørende kan og vil tage sig af,« siger Jan Olsen

丹麥人說: 我不要照護年邁的父母

2013/09/24 21:09:43瀏覽5820|回應10|推薦41

今天去弟弟家,弟妹問了我一個問題:「北歐的福利是不是很好?」

說真的,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這幾年,在國內某些報章媒體大量報導下,突然之間,一個原本不被國人所熟知的世界角落變得大大的熱門起來。又是簡約之風,又是成功的教學模式,又是世界最快樂的國民等等之類的報導,一下子,北歐幾乎成了天堂的代名詞。

好啦,天堂我也住過了。如果你問我對天堂有甚麼看法,那我會說:其實也還好。所謂的也還好,就是台灣其實也沒有太差。

倒是我每次看那些報導,都在想:怎麼看起來好像也沒錯,但就是跟我每天上丹麥媒體讀當地報導得到的印象不太一樣?就像是配上了不同音樂的畫面,畫面一樣,但你直接去看丹麥媒體,得到的印象可以說是悲愴交響曲 vs 快樂頌吧。

回到主題:北歐的福利是不是很好?

讓我先提醒大家:丹麥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是世界第一高的!沒錯!這個土地面積只比台灣大一點點,人口不到台灣四分之一的小國,在個人所得稅稅率排行榜上穩居全球寶座。有多高?以小妹以前普通上班族適用最低的稅率而言,大概要繳一半左右的所得稅給政府。稅賦、所得和消費皆高在北歐不是秘密。福利好不好?你不妨把國家想像成是個會員俱樂部,繳那麼多會費,你不會要求服務要好嗎?所以北歐的福利好不好?當然好啊。不好的話你甘心繳那麼多稅嗎?(而且要沒有貪官)再說所謂的福利,本來就是花你自己的錢,這很稀奇嗎?

我還要提醒你,花你自己的錢就算了,你的錢搞不好是用在隔壁那個好吃懶作裝病不去工作的鄰居身上,你上班繳完稅後的錢,還比不上他不工作可以領到的社會福利。Google一下相關的字眼,跳出來的文章你全部讀完後托福可以考滿分。這種現象別的地方我不知道,起碼在英國是非常嚴重的。在丹麥前一陣子一個統計數字出來,有25萬目前在領失業救濟的人最好繼續失業,因為除非他們找到高薪工作,不然如果是去做打掃(這我就做過)等低薪工作,還不如坐著領失業救濟投資報酬率還比較高。依我來看,北歐式甚至是全歐洲式的福利制度真的就是容易養懶人。以前不夠全球化,競爭沒有這麼激烈,對國內產業保護容易的時代還突顯不出來,現在可能嗎?

現在問題來了,這就是我針對弟妹問的那個問題說很難回答的原因。

北歐福利好,過去很好,現在也還沒垮,但是未來.......這樣說吧,他的社會福利模式會跟亞洲愈來愈接近。明年不會,後年不會,但慢慢的會。

讓我舉上週在丹麥一個主流媒體上引起廣泛討論的議題。大意是某位首長呼籲丹麥民眾日後要多承擔照護長者的責任。

你大概會想:照護父母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就算是沒有能力或限於事實力有未逮,也還有社會道德約束力讓人不敢大聲說不吧?

但民調的結果顯示,有高達百分之七十一以上受訪者對照護家中長者說不!(http://jyllands-posten.dk/indland/ECE5991673/nej-til-at-passe-familiens-aeldre/ )這下子,您大概又會想這些丹麥人還真冷血,自己的骨肉尊親都不願意照護,還說得這樣明目張膽。反了反了。其實不是他們冷血,繳了那麼多稅,政府跟你說沒錢要你自己想辦法,你甘願嗎?這還是現在,以後自己老了呢?現在政府都不能靠了,以後還有指望嗎?

妙的是,不少長者自己也表示不願意被子女照護。寧可讓受有專業訓練的看護來照顧自己也不願接受被子女照護這樣「沒尊嚴」的事情。(譬如如廁洗澡等等)

問題是,政府沒錢啊。不然幹嘛提出要親屬多承擔照護家中長輩的責任?接下來十年(其實我想這是很保守的估計),丹麥超過80歲以上的人口會比現在增加30%。而每一個80歲的老年人口平均要花掉社會一年約台幣56萬的健康醫療成本。

其實這幾年丹麥的媒體還有英國也是,幾乎天天都有報導這裡預算刪那裏預算砍的消息。人口老化加上經濟衰退,失業率又高,現有的福利模式又讓人缺乏工作的動機。哪個天才來告訴我:錢從哪裡來?現在他們花在福利上的錢,根本就是透過舉債才有辦法支撐,就像你借錢來買藍寶堅尼住河岸豪宅,你真的算是有錢人嗎?如果有哪個天才告訴我問題的答案,等梅克爾任期屆滿後你去選德國總理,保證你選上,就算你不是德國人他們也會拜託你求你為你修改法律。不,我看2015年直接去接英國首相還快一點,因為英國的經濟和福利國政策下桶下的問題還真不是普通人可以解決的。

所謂的福利國,除非是阿拉眷顧的產油國,不然都和高稅賦脫不了關係。北歐人現在暫時還擺脫不了高稅負的宿命,問題是福利已經在縮水了。過去那套從搖籃到墳墓的模式早就不存在了(以這幾年丹麥在老年照護上砍的服務來看,說不定還是送你進墳墓的推手咧)。台灣雖然沒有北歐那套福利,事實上因為文化的緣故那肯定在台灣也是行不通的,但是福利國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會改變我們和家人甚至配偶間的相處模式。沒有說哪一套一定比較好,但我個人偏愛自己做決定自己承擔風險,不願意把錢交給國家這個公司去經營分配,就算賠錢我也甘願;我也寧可接受家庭責任這個甜蜜的負擔,人和人之間有些鳩葛也沒甚麼不好,一切都讓國家去打理雖然可以耳目清淨,但卻會把人與人間的關係一併剝奪,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人情。

台灣人因為習慣了靠自己,以及家庭間互助的力量一向較西方強,所以相對而言對於外來衝擊的應變能力較強。因為我們本來也就對政府沒太多期待,大不了就吃自己,所以晴天時會存雨天糧;反而是那些素有福利國之稱的國家,現在已經是寅吃卯糧,但人民習慣了一切有政府撐腰,再加上繳的稅又高,很難接受政府沒錢的事實。這就是人性。

還是靠自己吧,自己最可靠。



出處:老丐淺論多元家庭 - 不平則鳴 - udn城市https://city.udn.com/50539/5039771#ixzz2tA9e3raB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055444
(轉貼)台灣社會老化程度比美國嚴重四倍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社會老化程度比美國嚴重4倍
在2012年10月底,台灣傳出「軍公教勞」4大退休基金將破產的消息,引發民眾恐慌搶領退休金風波。在2012年年底,政府便允諾要完成4大年金改革,並在2013年年初將改革法案陸續送進立法院。
【撰文/林 竹】

在2012年10月底,台灣傳出「軍公教勞」4大退休基金將破產的消息,引發民眾恐慌搶領退休金風波。在2012年年底,政府便允諾要完成4大年金改革,並在2013年年初將改革法案陸續送進立法院。此次修法重點,包括了延後退休年齡、降低所得替代率,調降18%優惠存款利率等。影響層面最廣的勞保年金,則是要逐年調高保險費率,並調整年資給付率,確保勞保年金不會提前破產。

雖然軍公教年金修法,在2013年5、6月已完成委員會初審,但是勞工保險條例修正案,委員會審查一次就告停擺,至今還在等待朝野政黨協商。

然而,「台灣社會老化的程度,比美國還嚴重,年金改革不能再拖!」羅素投資公司投資部門資深研究分析師范元安強調。這位研究退休制度、發展目標退休基金投資模組長達21年的美國退休金專家,出身台灣,為了解台灣退休金制度,在2013年10月來台拜會金管會與考試院銓敘部,行程中特別接受《Smart智富》月刊採訪,提供他對社會老化、年金改革等問題的看法和建議。

范元安說,最讓他驚訝的是,台灣社會老化速度竟比美國嚴重4倍!他以數據做對比,在美國總人口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從2010年的13%,在2050年將增至20.5%,成長幅度57.7%;可是,台灣按照經建會《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報告研究,同期間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會從10.7%急升至36.5%,大增逾2.4倍,顯示台灣老化的速度和程度都很驚人。

范元安用世界銀行推動的「多層式年金制」檢視,他說「整體而言,台灣勞保年金的改革方向,相當正確。」以下是他針對「多層式年金制」,即第1層政府提供的社會年金、第2層職業年金、第3層個人準備的年金,深入分析台灣勞保年金改革方向:

對於社會年金改革,台灣鎖定在「少領、多繳、延後老年給付請領年齡」3大重點,范元安認同這樣的改革方向,只有這麼做,才能降低社會年金所占的退休所得替代率,進而減輕社會年金的財政負擔,解決年金破產壓力。

以美國為例,在1980年代,美國的社會保險老年年金就被精算出即將在2041年左右破產,因此掀起改革討論,直到2001年提出建議,採行「少領、多繳、延後老年給付請領年齡」的改革方向,使得社會年金的所得替代率調降至37.1%,年金餘額用盡的時間因此可以延後15年∼20年。

除了延後退休年金請領時間之外,「降低社會年金占退休所得替代率的比率,以及拉高職業年金占比,都是台灣未來該執行的方向。」范元安說。由於許多國家的社會年金都採確定給付制,在人口老化嚴重的共同課題下,各國年金多出現財務危機,像台灣的軍公教人員保險、勞工保險就是如此。所以,范元安指出,有愈來愈多的國家,將年金制從原本的「確定給付制」,改成「確定提撥制」,意即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退休金帳戶,自己存多少,到退休後經過精算後就領多少。

像美國,1980年有32%的職業年金採確定提撥制,到1995年升至64%,2003年則高達71%;而台灣的勞工退休金條例(即勞退新制),也是因為採確定提撥制,因而沒有破產問題。

至於個人年金的準備原則,范元安認為資產配置、投資報酬率高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早準備」。他在美國就提出過「Saveearly,save often」的觀念,也就是一個人一踏入社會,就要把準備退休金視為重要的財務目標,並且固定投入、長期投資。他說,在第1層社會年金保障縮水、第2層企業年金所得替代率還在努力爬升的階段,唯有如此,個人退休金才會增加。

所以,不管年金制度怎麼變,提早開始準備退休金,才是不變的真理。范元安說:「我2個兒子都在美國,他們一開始工作時,我就告訴他們,不管有多愛花錢,公司的職業年金一定提撥最高額度,每月再固定撥一筆錢規畫個人年金,將來退休才沒有問題,我覺得台灣的年輕人也是一樣,就算22K,也要有提早、定期準備的概念,不要等老了才發現來不及。」

【完整內容請見《Smart智富》1月號 第185期;訂閱Smart智富電子版;本文由Smart智富月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5045388
荒唐年代 到處怪事(轉貼)照顧爸媽女兒最多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養兒防老… 照顧爸媽女兒最多

調查發現,家中照顧老人的,女兒比例高於兒子。
報系資料照
根據內政部對老人使用日間照顧系統進行滿意度調查,意外發現在家中照顧老人的,女兒比例高於兒子,顛覆了中國人傳統養兒防老的觀念。

女兒占29.5%、兒子占26.58%、媳婦占17.72%

內政部調查指出,民國100年使用日間照顧系統的長者,大約有1300人,以75歲以上者占72.9%,這些老人在家的主要照顧者,女兒占29.5%、兒子占26.58%、媳婦占17.72%、配偶或同居人占15.16%。

內政部社會司副司長陳素春表示,目前對老人的照顧人,的確以女性居多,女性指的是女兒、媳婦或是老伴,還可以進一步統計分析。

長久和婦團接觸的民進黨立委吳宜臻說,傳統觀念認為男性的經濟支持力量較女性強,女性天生細心,可以擔任照顧人的工作。不少家庭選擇把照顧父母的責任,交給未婚的女兒負責,甚至要女兒不要工作,專心照顧父母。她碰到一個個案,這位女兒年輕時承接照顧父母的責任,邁入中年後,雙親離世,除了感情上不捨,個案本身要進入社會就業,也造成很大障礙。

吳宜臻說,有關銀髮族的長照計畫,實際上是性別政策,從計畫擬定,就可以看出國家對性別政策如何看待,現在我國雖有長照計畫,但是對於照顧者的性別角色的認定及輔導不夠,例如喘息服務、針對照顧者的再加強教育等等。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對長期照顧者來說,加諸的壓力不能發洩,有些人甚至因此得了憂鬱症。

陳素春表示,目前規畫長照政策的性別意識,以輔導照顧者建立與被照顧者的性別意識為主,例如男性該如何照顧女性,或是女性如何照顧男性,政策不會特別設定,照顧者一定是女性。

【2013/06/16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養兒防老… 照顧爸媽女兒最多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養兒防老… 照顧爸媽女兒最多-7966657.shtml#ixzz2WPBlZBd7 
Power By udn.com 

長侍雙親到老 洪秀柱:是福氣

洪秀柱
報系資料照
養兒防老的觀念可能要調整了!內政部統計報告指出,照顧家中長者,以女兒最多,其次兒子、媳婦,接下來為配偶或同居人。過去兒子奉養老父母的現象,在現在的社會趨勢當中,已經稍稍有所不同,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單身未婚,家裡哥哥與妹妹都各自結婚,自組家庭,照顧老父母的責任,就輪到她身上了。

在政壇素有小辣椒稱號,嗆辣問政的形象深植人心,較少人知,單身未婚的她,奉養雙親直至終老。她說,還是女兒貼心,自己未婚,剛好能有這最大的福氣,長久待在父母身邊,侍奉父母。

洪秀柱表示,身邊的朋友有時會抱怨照顧父母多累多辛苦,她倒是認為就是因為福氣夠大,才可以一直承歡膝下。哥哥和妹妹各有家庭,只有她單身未婚,除了忙工作,剩下的時間就可以陪陪爸媽。

談到雙親,洪秀柱立刻神采奕奕,臉上線條柔軟許多,洪秀柱雙親都已過世,她仍舊可以翻出許多故事和照片,一一分享。洪爸爸曾經受白色恐怖牽累,很關心時事,洪秀柱在父親生前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爸爸分享一天所見所聞,分析時事,父親總要她投稿寫時論,她總是「述而不作」,被父親笑稱是孔子。

父親過世後,洪秀柱長年陪伴母親,即使擔任立委工作忙碌,母親生病期間,她雖忙著開會,還是每天趕回家做飯,母親口述食譜,她動手作菜,一道道洪家菜,如紅燒黃魚,都成了回味的最棒料理。

雷倩救父 出席每場法庭辯論

政壇女兒比兒子更照顧老人,還有前立委雷倩,雷倩父親雷學明遭構陷拉法葉採購弊案被羈押,雷倩各方奔走,營救父親,比弟弟還賣力,雷學明多年官司還清白,也是雷倩陪在身旁,出席每一場法庭辯論,全程經歷這些司法與政治壓力。

林鴻池 陪失智母親唸佛經

國民黨大黨鞭林鴻池有95歲老母親,三年前患失智症,也是靠著太太與外勞幫忙照顧,媽媽忘掉兒子是誰已成常態。林鴻池說,天天在媽媽眼前的人,媽媽都會忘記,倒是幾個兄弟姊妹,媽媽還偶爾會記得。有時他握住媽媽的手說說話,還被媽媽當成陌生人,要他「快走,不然要被笑」。

失智症剛發生時,林鴻池以為媽媽只是老了,日夜留心,擔心她跌倒或需要人幫忙,就連睡著也是睜大耳朵,不敢熟睡。確定是失智症後,還沒申請到外勞前,林鴻池的太太上午在家照顧母親,下午才出門工作,他因為民代工作忙碌,只能晚上回家,或是早上起床時跟媽媽說說話,陪她唸佛經。

【2013/06/16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長侍雙親到老 洪秀柱:是福氣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長侍雙親到老 洪秀柱:是福氣-7966676.shtml#ixzz2WPCcjrjK 
Power By udn.com 

為了成全兄弟 女兒心兩頭燒

內政部數據指出,奉養家中長者,以女兒最多,但醫師憂心國內獨子獨女、單身、小家庭愈來愈多,老人照顧問題將是重大挑戰。圖為芳苑溼地辛苦的養蚵老農,與陪伴他工作的兩隻老狗。
報系資料照
環顧周遭很多案例發現,與兒子相比,不少家庭中的女兒寧願犧牲自己生活品質,全心照顧年老或臥病雙親,直到父母生命的最後階段,好像還是驗證那句「女兒比較貼心」的俗話。

一位曾在媒體擔任內勤工作的林小姐,父母親的身體狀況都不好,一位長年臥床、一位近年罹患輕微失智。她4、5年前離開台北,才剛滿50歲就跟公司申請退休,離開職場,回苖栗與父母同住。林小姐未婚,因為照顧父母親,幾乎沒辦法出門,更很少有時間與同好繼續自己最愛的登山運動,她犧牲了個人的生活品質,因為其他兄弟有自己家庭、且需上班養家,自顧不暇,根本沒辦法分身與她輪流照顧兩老。

另一位也沒有結婚的陳小姐,原在新竹某國家級的財團法人研究機構做企畫工作,2、3年前才只有45歲的時候,就因為擔心父母親身體,辭去穩定的政府法人機構工作,從新竹回到高雄,只是希望就近照顧雙親。回到高雄後,卻找不到適合的工作,不斷託朋友介紹,二年時間換了二個工作,有時不免跟朋友吐露有志難伸的心事,但她還是打算常住高雄,因為父母親真的沒人看顧。

即使是結婚有家庭的女兒,其實也經常需肩付照顧老父老母的主要責任。

王家有一個兒子、三個女兒,但母親中風後,不斷進出醫院,通常是大女兒、二女兒張羅,另一位黃小姐,雖然家裡有四個兒女,但哥哥在上海,弟妹的子女都還小,結果只能由她經常排休假,帶失智媽媽看病。

【2013/06/16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為了成全兄弟 女兒心兩頭燒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為了成全兄弟 女兒心兩頭燒-7966678.shtml#ixzz2WPCkLx1c 
Power By udn.com 

醫院浮世繪 女兒照顧到累倒

內政部數據指出,奉養家中長者,以女兒最多,養兒防老觀念被顛覆。醫師表示,收治住院患者中,確實照顧者以女兒居多,曾收治一名臥床五年的植物人老太太,起初由女兒照顧,但壓力過大,女兒也感到身體不舒服,最後兄姊們集資請外傭照顧才解決問題。但醫師憂心國內獨子獨女、單身、小家庭愈來愈多,老人照顧問題會是重大挑戰。

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醫師趙大中表示,以他目前照顧的30多名住院者中,以女兒為主要照顧者的有七人最多、其次為兒女一起照顧及另一半。他舉例有名植物人老太太躺在病床上五年,由孝順的女兒長期照顧,但近來體力無法負荷,最後老太太兒女決定共同分攤照顧費用,請專人照顧。

他說,上述個案算幸運的,家庭兒女多且經濟好,但台灣已是少子化社會,未來應憂心的是獨子獨女、小家庭多,哪來那麼多人共同負擔照顧長者的經濟及人力,這才是未來該憂心的問題。

振興醫院護理部主任孫吉珍表示,照顧家中長者一向以女性居多,她認為,這與傳統文化塑造的婦女角色較有關係。

但長時間照顧下來,照顧壓力非常大,等於是一年365天無休。目前政府提供喘息服務,以及未來接軌的長照計畫,希望減輕照顧者壓力,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2013/06/16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醫院浮世繪 女兒照顧到累倒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醫院浮世繪 女兒照顧到累倒-7966679.shtml#ixzz2WPCpdMZM 
Power By 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75688
(轉貼)退休者必讀~態度決定一切!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退休者必讀~態度決定一切!


說得太對了!我應該轉載一下,讓我的兄弟姐妹和朋友們都看一看,我們
都退休了,是到了該關心自己的時候了。讓我們的子女後輩也看一看,怎麼給父母
長輩留一個寬鬆愉快的退休生活空間。



      「岩石」是我的一位博客老友,是一位在教育戰線上耕耘了多年的特級教
師。老人家的文章《退休十年的雜想》寫得很有水準,其生活觀點樸實、鮮活、自
然、深刻、現實,擺事實講道理,發自內心,又高度總結,充滿了理性和思考,對
朋友們的生活很有借鑒和指導意義!他告誡了我們該如何樹立科學、正確的生活
觀、生存觀、價值觀,並用這些觀念實踐自己的生活和價值,朋友們可以從中體
會、品味......

 退休十年的雜想



      十年前,我們老了,退休了。終於卸下了沉重的使命!



      我們這一代人的一生過得很艱難:環境苦、工作累、工資低、負擔重。我
們這一代人也很豪邁:覺悟高、心胸寬、責任重、貢獻大,撐起了共和國最艱難的
時期。如今退休了,很多人繼續奉獻,發揮餘熱,服務社會;還有的人二次創業,
名利雙收;有的傾其所有換大房,為的兒孫大團聚時有足夠的空間;有的節儉儲
蓄,為的大病就醫,或是為去個條件好的養老院;有的服務子女,侍侯兒孫,為的
動不了的時候能得到兒孫的床前關懷......



      我和老伴是同時退休的,「夫妻雙雙把家還」了。進入了屬於我們自己的
老年。我們沒有再去為社會做奉獻,沒發揮餘熱,不再為兒孫操勞,不去掙錢,不
攢遺產。而是試著過起了自由、輕鬆、自助、自信的老年生活:遊山玩水、逸養天
年,充分享受我們自己的夕陽人生了。



      我們在北方避暑,在海南過冬。春秋好季節就到全國各地去旅遊,理想的
路線、完全的自助。走到那,住到那,玩到那。天馬行空,我行我素。看美景、享
美食,充分享受了社會回饋給我們的美好生活,彌補了一代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
自我



      進入老年後,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越來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
現象。別幻想長命百歲,時不待人,諸事儘量提前安排,充分利用這段能自己掌握
自己的黃金時間,去做那些原來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去圓那些積年的夢,免得躺
在床上動不了時再後悔



      退休了,對於我們應該擔負的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已經完成,該是社會和兒
女關照我們的時候了。但是對親人,對兒女,以至對社會都別抱太多的希望,要有
最壞的思想準備,「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我們做貢獻是無條件的,而索取就有
條件了別幻想社會如何善待,別幻想兒孫如何盡孝。不能把「幸福晚年」寄託在
兒女身上,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的現實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
活。常言「久病床前無孝子」,要有自度難關的準備別把親情看得太重,別再製
造太多的親請,要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別自作多情,從而加重感情的負擔。



      我們對子女的撫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子女對老人的贍養也是他們
的責任和義務。但兩者並不一定是必然的因果關係,而後者是要由道德和法律來約
束的。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傷害的只是你自己。當然也不能軟弱和放棄,
要學會應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我們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弱,力不從心的事越來越多,別去充英雄好漢,自
找沒趣,別輕易答應為別人做什麼。少說「是」,多說「不」。有壓力和負擔的事
情別去做,少為自己安排固定時間的固定任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點一
點的去捨棄。一位網友說的好:要輕鬆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
「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的事」。



      我的親戚75歲,原來身體很好,她非常疼愛孫女,晚年在家,常思念孫
女,視如掌上明珠,每有電話都要想的流淚。奉高中,供大學,自己克勤克儉,鞠
躬盡瘁。但兒子離婚孫女隨母而去後,她突發腦病,險些不治。孫女仍在高興的上
大學,兒子又有了新家,原來健康的她卻孤獨的躺在病床上,只有老伴陪著她。老
年人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癡心太投入了,不然就會自食苦果,沒人可憐!



      我的同事退休後已是存款無數,但仍躊躇滿志,拼命掙錢。每週去代30
節課,喜歡電腦和旅遊但捨不得花錢,又沒時間,總認為來日方長。但只兩年後就
因癌症而去世了,病床上我去看他時,淚流滿面,追悔莫及



      我的一位前輩很有名氣的老師,退休後又代了十幾年的課,直到腦栓發
作,掙錢數萬,盤點下來,全都給了兒孫了。他們要結婚、要買房、錢不夠,而老
子的錢又閑在存摺上,那好意思不拿出來呢!到最後身體不行了,掙的錢也沒了
正是他一次次的提醒,我們才沒有重蹈覆轍。謝謝前輩!



      大多數的老年人都不服老:自信、自負、執著、癡心。總以為自己仍和年
青一樣的無所不能。做事順利方面考慮的多,而風險卻很少考慮。其實60歲以後大
部分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老的表現體力下降,記憶減退,思維局限,反應遲
。出現事故的機率增加,心理承受能力減弱,已經不再適合做一些複雜、煩瑣、
責任重大、時空精確的工作,不然為什麼規定要退休呢?



      在我度夏的銀灘海濱,有一對退休老人在海邊買了房子,安度晚年,多美
的事!但非要把正放暑假的孫女接來玩海。不料孩子溺水身亡!美好的晚年成了噩
夢,自己毀了自己的晚年。而那個夏天就發生了兩起這樣的事。



      社區裡幾個老太太在負責照管孫輩時,常在一起聊家常,孩子們在周圍玩
耍,一派祥和,其樂融融。可該回家時一個三歲的男孩竟然找不到了。幾年來杳無
音信,這位奶奶的晚年生活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想,我們老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
也就是貢獻了。執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會誤了事情,還會惹了麻煩甚致
釀成事故。倒不如頤養天年、養尊處優、裝聾作啞、難得糊塗、自娛自樂。老年人
可以有好多事情可做,比如:棋琴書畫、吹拉彈唱、酌酒品茶、吟詩作賦、網上遨
遊、登高望遠、旅遊觀光、美食烹飪......,自己經營好自己的豐富多采、舒心安
逸的晚年生活吧!



      後記



      讀完文章後,我們應該記住這裡面的關鍵要點:



      1天馬行空,我行我素。看美景、享美食,充分享受社會回饋給我們的
美好生活,彌補年輕時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2、我們做貢獻是無條件的,而索取就有條件了。別幻想社會如何善待,
別幻想兒孫如何盡孝。



      3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不能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兒女身上,而是要
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現實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4、常言「久病床前無孝子」,要有自度難關的準備



      5別把親情看得太重,別再製造太多的親情,要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
離。別自作多情,從而加重感情的負擔。



      6、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傷害的只是你自己。



      7、也不能軟弱和放棄,要學會應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8 別去充英雄好漢,自找沒趣,別輕易答應為別人做什麼。少說「是」,多說「不」。有壓力和負擔的事情別去做,少為自己安排固定時間的固定任務。



      9、「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點一點的去捨棄。

要輕鬆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的事」。


10、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也就是貢獻了。

11、執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會誤了事情,還會惹麻煩甚至釀成事故。

12、老年人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癡心 太投入了,不然就會自食苦果,沒人可憐!

13、自己經營好自己的豐富多彩、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


上述要點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觀念,更是一種文化,還是一種智慧

 概括地說,就是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67761
(轉貼) 南韓青少年 不想養老人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南韓青少年 不想養老人

認為應由家人扶養老人的南韓青少年不到四成,圖為南韓高中女生為參加聯考的學姊加油的檔案照片。
歐新社

南韓女性家族部和統計廳昨天公布「2013年青少年統計」資料,南韓青少年使用智慧手機比率高達80.7%,每天平均使用智慧手機時間為2.6個小時,用3個小時以上者有36.4%。

認為家人養老的比率大減

南韓「聯合通訊社」報導,女性家族部和統計廳去年進行調查,人口老化之際,南韓青少年對撫養老人的看法大幅改變。去年調查時認為「應該由家人贍養老人」的青少年僅占35.6%,遠低於2002年的67.1%。認為「應由家人和政府、社會共同照顧老人」的青少年占50.0%,比十年前調查時的20.5%增加一倍多。認為為「應由老人自己照顧自己」占10.9%,「應由政府和社會照顧老人」占3.6%。

南韓青少年最頭痛的問題依序為功課 (32.9%)、職業選擇(25.7%)、外貌和健康 (16.9%)。解決煩惱的主要方法依次為和朋友討論 (46.6%)、自己想辦法 (22.0%)、跟父母商量(21.7%)。

11.2%近一年有自殺念頭

近一年來有過自殺念頭的南韓青少年達11.2%。至於想自殺原因,13-19歲的主因是成績和升學 (39.2%)、家庭不和(16.9%),20-24歲的主因是經濟困難和就業問題。南韓中小學生接受課外輔導的比率達69.4%,每月平均補習費用為23.6萬韓元 (約台幣6300元)。

平均希望生2.1名子女

婚姻觀方面,「要結婚」的比率為54.9%,低於2002年的61.2%,「可以結婚,也可以不結婚」的比率從34.1%升至39.8%。「就算不結婚,也可以同居」的比率為58.4%。希望生育的子女數平均為2.1名,子女性別不拘的比率為48.6%,有31.5%的人希望生女兒。

【2013/05/03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南韓青少年 不想養老人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872929.shtml#ixzz2SGbx8jci 
Power By 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56485
狗屁餿主意(轉貼)讓老人成國家資產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趨勢2030… 讓老人成國家資產

美國發布「全球趨勢二○三○」報告,點出未來老化、少子化、移民、都市化等四項人口趨勢,將大致決定多數國家的政經狀況。我國這四項人口趨勢一個也沒少,但政府的因應目前僅止於呼口號階段;脆弱的台灣政經體質所受的影響,可能會比其他國家來得早。

在行政院的因應腹案中,不論是年金改革、健保改革都是假設老人是需要照顧的,所以未來政府必須提供老人更多的照顧。

這其實是犯了政治人物的通病:喜歡畫餅,不切實際。請問在少子化情況下,愈來愈少的生產人口,如何提供老人更高的福利照顧?

這前提假設是有問題的,誰說老人是要別人照顧?很多老人還是可以工作啊!老人體力不行,但腦力及經驗很好,政府若能將他們組織起來,創造適合他們的工作環境,招募退休老人繼續為社會服務,不但能減低年經人壓力,也可減少國家照顧的負擔。

所以,應該設立專管退休人員的老年部,依他們的專業與體能狀況進行二度就業規劃。由於退休人員都已經有退休金了,大部分的二度就業可以以較低廉的工資,甚至是義工型態來達成,以減輕企業、年輕人及國家的負擔。同時也可以讓老年人自己養自己,健康的老年人養需照顧的老年人,也能為國家提供貢獻。這樣的規畫如果做得好,甚至可以降低常規工作的退休年齡,讓更多的年長人力投入這個範疇,並且把常規工作機會留給年輕人。

適合老年人的工作,通常是需要腦力但不太需要體力的工作。例如財務規畫、法律諮詢、文化傳承、嬰幼兒照顧、老年照顧、觀光導覽、偏遠醫療、專業訓練等,行政院各部會均應動起來協助找尋這樣的空間,並積極組織,讓老年人仍有服務的機會。

人口,是國家的負擔,也是資源。過去的人口政策認為人口是負擔,因為有人就要消耗糧食。但是如果這個人會生產糧食,而且生產的比自己吃的還要多,就是資源而不是負擔。人口是負擔還是資源,端看人口的素質,現階段生產力大量提升,人口是資源的機會遠高於負擔。

毛澤東留給中國最大的資源,就是控制失敗的人口政策,想想如果中國人口控制得好,現在只有五億人,甚至只有五千萬人,誰還會在乎中國呢?老年人口的政策也一樣要由這個思維前進才對,切不可以消極的提供年金及健保,來當作政策而沾沾自喜。


【2012/12/13 聯合報】

WHO研究:壽命愈長 病痛愈多

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13日刊出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版「全球疾病負擔研究」(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 (GBD 2010)),指出人類的平均壽命已經延長,但各種慢性病與生理心理的疾病也更多。

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學院等學術機構聯手執行的調查,費時5年,由來自50個國家的486名研究人員共同執行,非營利的蓋茲基金會贊助。研究調查187國的民眾平均壽命與生活品質,最後提出七項報告。調查報告指出,以全球而言,2010年出生的男性均壽比1970出生的男性多11歲,兩者分別將近68歲及56歲。2010年出生的女性壽命可望超過73 歲,比生於1970年的女性多12歲。

結果另外發現,開發中國家人民面臨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像富裕的西方國家,而且構成最沉重的負荷,主要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癌症與心臟疾病。

【2012/12/15 聯合報】



全文網址: WHO研究:壽命愈長 病痛愈多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567987.shtml#ixzz2F6eFcccm 
Power By udn.com 

高齡化趨勢加劇 引發需求及產業變動
根據中國大陸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目前城市老年人中有42.8%擁有存款, 2010年中國大陸老年人退休金總額約達人民幣8,383億元--
【撰文/林瑋琦】

根據中國大陸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目前城市老年人中有42.8%擁有存款,2010年中國大陸老年人退休金總額約達人民幣8,383億元, 到2020年預估將達人民幣2兆8,145億元,中國大陸老年人將成為深具消費能力的主力族群。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7%,或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10%時,稱為「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4%時稱為「高齡社會」。倘若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20%時,則稱為「超高齡社會」。

台灣早在1993年底即進入「高齡化社會」,6年後中國大陸於1999年也邁入「高齡化社會」之列。這幾年在經濟發展及醫療環境改善的情況下,人口高齡化的趨勢更為加劇。專家預測,到2035年前後,中國大陸將進入「超高齡社會」。

高齡人口比例持續成長 一線城市高齡化現象顯著

中國大陸是以60歲以上人口作為高齡人口統計。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60歲以上人口已達1億8,499萬人,占總人口的13.7%。預計到2013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2億,到2015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占總人口的16%。屆時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將達到2,400萬(相當於台灣人口),而65歲以上空巢老人將超過5,100萬人。中國大陸老年人所需的食衣住行甚至育樂,都將隨著這些激增的人口數字引爆一個前所未有、蓄勢待發的銀髮市場商機。

而當中,中國大陸高齡化的現象和龐大的消費力道在大陸一二線城市尤其明顯。根據各地老齡委及民政局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南京這四個城市均已步入「高齡化」社會,見下表。

城市老年人的養老金 為主要經濟來源

中國大陸老年人主要經濟來源為離退休金及養老金、自己的勞動收入及積蓄,子女或其他親戚的經濟幫助等。基於社會養老保障覆蓋率的城鄉差異,城市老年人收入絕大部分來源為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主要收入來自於子女供給和土地租金。在社會養老保障(退休金、養老金)覆蓋率方面,城鎮為84.7%,遠高於農村的34.6%。農村老年人平均月養老金為人民幣74元(以下幣值同),僅為城市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1,527元)的近5%。

而在一、二線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地,城鎮養老保險覆蓋率均已超過95%以上,逼近「全民社保」水準,符合退休年齡的老年人基本上都可獲取養老金。因此,養老金是脫離工作的老年人穩定和主要的收入來源。 此外,為了保障退休老年人的收入,中國大陸實行社會保障相關待遇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穩步提高社保待遇標準。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連續8年每年發文調整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保證每年的調整幅度都達到10%,確保調整幅度不低於當年消費價格上漲幅度。

人口高齡化 對銀髮產業的影響

隨著中國大陸高齡化的浪潮席捲而來,對於銀髮產業及養老政策也帶來了轉變及影響。

一、對社區養老及機構養老服務需求增加

中國大陸傳統的、現行的養老方式是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家庭養老方式。但由於中國大陸一胎化的生育政策,造就多數的家庭結構成為「四個老人、一對夫妻及一個小孩」的模式,這樣「421」家庭結構使得夫妻甚至成年後的子女成為一個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同時「421」家庭結構也導致大陸老年撫養比(60歲以上人口數/15-59歲人口數)從1964年的6.3%一路上升至2011年的19.67%,預估2050 年將高達33%。加上現今年輕人多數往城市謀職,不一定留在家鄉工作,在人口流動頻繁的今天,這樣的情況勢必導致家庭物質供養、生活照料及精神安慰等方面的嚴重缺乏,依賴現有的居家養老方式將越來越難以實現養老目標。

【完整內容請見《國際商情雙周刊》第358期;訂閱國際商情雙周刊電子雜誌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4902394
頁/共3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