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家國主義陰陽資料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女性主義資料】(轉貼)
 瀏覽62,254|回應292推薦7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子鳴
瘋馬俱樂部
Vi
faith信心
蓮心
vicvic
809666


政策不明確 附設托兒所 企業多打退堂鼓

記者鍾蓮芳∕報導

為了推動「兩性平權」、鼓勵生育,並營造職業婦女友善工作環境,政府積極鼓勵民間企業「附設托兒所」,讓員工安心上班。不過,企業意願似乎並不高,迄今只有十幾家合法設置,連社政人員都說,立案法令多如牛毛,企業自然打退堂鼓,如何讓職業婦女安心生養下一代又能兼顧工作?

為挽救快速下滑的生育率,政府已確定展開宣導措施,鼓勵國人生育。不過,儘管開了很多的會,各界也提出許多的問題,但具體的鼓勵政策不只不明確,連改善托育環境,讓在職婦女能夠安心生養下一代的措施,推動效率也不高。

內政部日前舉辦的一場鼓勵生育公聽會,台北縣的社政人員就發言指出,政府鼓勵企業附設托兒所,原本是對職業婦女的一項福利,讓職業婦女能夠兼顧工作和家庭,減輕照顧子女的壓力;如果能夠普及,將可提高職業婦女生小孩的意願。不過,因為托兒所立案規定「繁複」,有的企業設了之後、沒有立案,被罰錢,乾脆關閉;有的則是想要申請立案、卻被繁複的規定嚇到,最後打了退堂鼓。

這名社政人員說,一家知名資訊科技產業設在北縣的公司附設的托兒所就因為未立案被罰錢,最後乾脆關門。

根據台北市勞工局「鼓勵企業附設員工托兒所」的施政成效統計,北市雖然有卅餘家業者參與托兒服務,因為「設立法令限制之困難」,到九二底,只有兩家企業成功、合法設立托兒所。

托兒所設立有多難?除了應符合必須設在住宅區、文教區、商業區的規定,還有每位幼兒應享單位面積規定,相關樓梯、浴廁等之建築技術規範,消防規範等等,此外,托兒所專業師資、醫療以及授課都有一套標準 …。

政府想要鼓勵生育、營造職業婦女友善環境,如果不能主動檢討、並修正不友善法令,恐怕開再多的會也枉然。

【2004/10/24 民生報】

(向推薦的前九位朋友致歉,原主題文搬家)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健保免費連線《梅峰》


本文於 修改第 1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67313
 回應文章 頁/共3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中小企業三分之一女性當家 最愛闖蕩餐飲業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小企業三分之一女性當家 最愛闖蕩餐飲業

【中時電子報潘羿菁/專題報導】2007.09.24
性準備出頭天了嗎?根據剛出爐的二○○七年中小企業白皮書,女性擔任企業主在全部企業當中占了36.85%,比率超過三分之一,儘管男性擔任企業主的中小企業家數占63.15%,還是占大多數,但是可以看出女性自行創業,想要獨當一面已成趨勢。在人力銀行的調查裡,同樣顯示出女性創業的欲望很強,不過卻是以微型創業為主。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男性與女性對「創業」的定義大不相同。男性認為,資本額要在百萬、千萬元以上才叫創業,但是女性則是認為只要有十萬或二十萬元的資本額,開設一家小店舖,就可以是創業。

雖然女性創業規模沒那麼大,但是人力銀行也認為,四、五、六年級女性皆自認有「阿信」特質,韌性強且有耐心;七年級女生則走「甜心」路線,覺得自己做事較仔細及貼心,成為開創事業的強項。這樣的特質,讓創業的路途上,加分不少。

中小企業處也觀察到,就是因為女性擁有這樣的特性,女性在創業時大多選擇較得心應手的服務業,餐飲業是其中相當熱門的行業。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在餐飲業裡頭,開設一間擁有獨特風格的咖啡館,勇奪女性創業選擇行業第一名!中國青年創業協會總會則是統計出,女性除了選擇開餐飲店、小本經營食品加工業之外,零售批發業中的販賣衣服、飾品,同樣廣受女性青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創業雖然成為趨勢,但是卻有不少的困難待克服。根據中小企業處統計,女性創業最常碰到的問題有五大項:(1)家庭與事業難以取得平衡。(2)缺乏靈活行銷手法與管道。(3)資金缺乏。(4)缺乏相關知識與技能。(5)人脈網絡欠缺。

為讓創業之路走得可長可久,中小企業處建議,女性可以先寫份營運計畫書,在撰寫的過程即可評估自己是否適合創業,如果了解到自己的個性不適合闖蕩事業,最好儘快打消念頭。另外,也可藉此機會一併對市場財務狀況與產品競爭力等面向,進行完整的評估,讓思緒更周延。

人力銀行則是建議女性,除了要先對市場作徹底了解與評估,清楚自身產品的競爭力外,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財務管理也要相當良好,如果連究竟是賺還是賠,都搞不清楚,那可就麻煩了!

資金調度是創業最容易碰到的問題。人力銀行建議,想要創業的女性應該準備預備金,因為創業通常不太容易兩、三個月就回本,前幾個月的財務狀況可能處於虧損狀態,因此準備資本額的10%到20%作為預備金較為適當,例如資本額有100萬元,想創業的女性最好另外再準備10萬元到20萬元的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增加留在市場的時間,爭取賺錢的機會。

整體說來,女性當頭家,已經是全球趨勢,也打破許多刻板觀念。只是女性該注意的是,創業類型市場進入門檻越低,競爭也就激烈,必須事先打好基礎功,才能站穩腳步,開創另一片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25651
(轉貼)廣東新女權》黃色笑話簡訊 都算性騷擾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廣東新女權》黃色笑話簡訊 都算性騷擾

廣東將於十月一日起正式實施的新「婦女權益保障法」實施辦法,有更多細化規定,包括講黃色笑話和發黃色手機簡訊,都屬於「性騷擾」。

據新華社報導,廣東省婦聯主席趙東花說,新辦法對婦女參政、就業性別歧視、生育保險、家庭暴力、性騷擾、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和財產權益等問題作出新規定,突出婦女權益保護重點,具有很強操作性,更顯廣東特色。

對於新辦法中引人注目的焦點,專家紛紛予以解讀:

一、禁止以戀愛徵婚為名玩弄女性。近年來,以戀愛、徵婚、招聘為名或其他變相手段欺騙,甚至侵害婦女屢見不鮮,但苦於證據不足或難以取證,無法通過法律追究當事人責任。新「辦法」明確規定禁止以戀愛、徵婚為名玩弄女性,是面臨新形勢的應對之策。

二、孕婦換工作須本人同意。用人單位不得因結婚、懷孕、哺乳、產期等情形,降低女職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或單方解除與女職工合同,變更女職工工作職位應當徵得其本人同意。

三、黃色笑話也算性騷擾。「辦法」對上位法禁止性騷擾的內容加以細化,明確規定凡違反婦女意志、故意以帶有性內容或與性相關的行為、語言、文字、圖片、圖像、電子信息等形式對婦女採取的行動,都屬於性騷擾。

四、嫁給外地人,仍有分紅權利。新「辦法」規定,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等為由,侵害其合法權益。

【2007/09/24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24590
(轉貼)企業領導 女性仍少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Vi

企業領導 女性仍少

地位重要的「國際企業高層主管組織」 (CWDI)20日呼籲男性主導的全球二百家大企業加強努力,讓女性多擔任領導角色。

2百大企業 9成男董事

CWDI發表的報告顯示,2004年以來,「財星」雜誌全球二百大企業的女性董事雖然從285增加為308人,但董事會成員還是將近89%是男性,可見董事會兩性平等還相當有待加強。

CWDI主席伊蓮‧納提維達說:「今天從汽車、輪胎、食物、科技到能源,超過80%的購買決定是由婦女拿主意,企業為什麼不增加決策女性」

2006年財星全球二百大企業,上榜最多的八國,即美、日、英、德、法、瑞士、荷蘭、義大利,女董事從2004年以來都有增加,但日本、南韓、義大利、委內瑞拉、俄羅斯和中國,絕大多數公司沒有女董事。

日本女董事 遙遙落後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落後女董事最多的美國極遠:財星榜上的27家日本企業,董事總共389位,只有五位女性,占1.3%。

上榜的75家美國企業總共有941位董事,其中166人是女性,占17.6%。只有一家企業沒有女董事,而且75%企業超過象徵層次,有兩位以上女董事。

法、德兩國都以19家企業排名第三,但法國上榜企業董事共288人,女性只得22人,占7.6%,幾乎只是意思意思。CWDI 的報告說:「法國在議會裡推動兩性平等很成功,企業女性這麼少,令人驚訝,女權顯然還沒進入董事會。」

德國 女性少任決策職

女性在德國企業董事會裡占10.9 %,但大多在權力較低的監督委員會,而不是決策委員會。

義大利有五家企業登上財星榜,女董事只占2.9%,而且其中三家公司完全沒有女董事。

2百大企業45家無女董事

從整張財星二百企業榜看來,45家公司根本沒有女董事。

納提維達力促企業界加強授權女性,她表示:「我沒有說女人完美,但她們的確擁有企業在全球競爭裡需要的視角。」

CWDI以美國第二大連鎖超商Albertson為例。Albertson董事會女性居多。公司執行長諾德說:「男人不管多行,也沒法像女人那樣善解基層消費者的心。」

【2007/09/21 聯合晚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22000
女性先求 當兵平等 再談其他(轉貼)婦女團體呼籲 監察院增加女性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婦女團體呼籲 朝野讓監察院增加女性比例 
2007-09-09 16:13/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九日電 

婦女團體今天呼籲,在監察委員提名方面,朝野各黨派應重視性別平等的比例原則,增加女性提名人選,也期待立法院在這次提名監察委員行使同意權時,能夠優先考慮各界傑出的女性人才,進一步提升監察院的清望和功能。

對報載陳水扁總統可能於下周重提監察委員名單,將「照單全收」國親兩黨私下提出人選,婦女新知基金會等婦女團體發現,當朝野以政黨比例為監委提名考量的唯一重點時,忽略了應追求性別平等的重要價值。

婦女新知指出,二十九名監委名單將依政黨比例提名,國民黨、民進黨各八人,親民黨三人、台聯二人、無黨聯盟一人;扣除朝野推薦,總統還掌握包含正副院長在內的七席提名空間。但從目前態勢看來,在國親兩黨已曝光名單的十一人當中,完全沒有女性的名額。

例如,國民黨更動原本中常會通過的八人監委名單,擬以初選失利的立委李顯榮取代原本名單的唯一女性即政大會計系教授馬秀如;親民黨可能推薦立法委員馮定國、劉文雄及黨副秘書長馬傑明,也沒有女性人選。

婦女新知指出,監察院上一屆二十四名委員只有兩名女性,比例僅佔百分之八,使監委的性別比例相當懸殊。以國際社會及台灣近年推動的性別主流化觀點來看,若下一屆監委缺乏女性的代表性、缺乏性別平等的考量,將令人相當失望和遺憾。

婦女團體補充,總統上週八月三十一日提名的八位新任大法官人選有一名女性,加上現任大法官十三人有三位女性,假若新任大法官全數通過後,二十一位大法官將有四位女性,女性比例將達百分之十九以上。

婦女團體表示,相較以往大法官全無女性的情況,如果新任大法官的女性達到四位,當然象徵時代的部分進步,但比起民間婦女團體多年來爭取女性參政,應有三分之一即百分之三十三點三以上的比例,未來有相當空間需要繼續努力,因此呼籲這次監委提名,應增加女性監委比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404103
無知!(轉貼)浙人大婦女不低於三成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浙立法規定各級人大選舉婦女比例不低於30%

新華網浙江頻道8月30日電(記者謝雲挺)浙江立法推動婦女參與民主政治建設,提高婦女參政的程度和水準。9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選舉中,婦女候選人比例應不低於30%。

    浙江省婦聯主席厲月姿介紹說,近些年來,婦女參政情況發展緩慢,而且越往基層,婦女代表比例越低。據統計,在前不久完成的全省縣、鄉兩級換屆選舉中,縣級人大婦女代表只佔總數的19.2%,鄉鎮人大婦女代表只佔總數的16.8%。還有一些部門和地區婦女領導幹部配備的比例偏低,甚至還有下降趨勢。

    為了督促有關方面切實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婦女參政的程度和水準。9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選舉中,婦女候選人比例應不低於30%,並採取措施逐步提高婦女代表的比例。同時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選舉中,應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候選人。(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388246
(轉貼)學歷收入低 很難討老婆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北6文化地標 啟蒙新女性
圖/聯合報提供

走過台北街頭,你可知途經多少女性共同記憶、集體經驗的軌跡?

國家文化總會根據「女人屐痕」一書選出六個座落在台北的女性地標,將在YWCA、婦聯會、拓荒者出版社、婦女新知、主婦聯盟、女書店的現址或舊址前,設置藝術化地標。

拓荒者出版社由呂秀蓮、施叔青等創設,是最早倡導「先做人,再做女人」的「新女性主義」團體;與蔣宋美齡創設的婦聯會率官夫人「齊家又報國」的特質呈現強烈反差。

文總副秘書長陳秀惠強調,廿九日揭幕的這六座女性文化地標是以女性觀點為首要考量。這是文總繼去年為「淡水女學堂」設置首座女性文化地標的後續行動,將陸續在全台十餘處設女性地標,經費全部從民間募款。

六座女性地標,以外籍女宣教師創設的YWCA(基督教女青年會)歷史最悠久,該會曾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集結海內外資源,力除消滅貧窮,幫助婦女發展一技之長。婦聯會已轉型開拓聽障療育。拓荒者出版社因出版了十五本女性主義書籍,啟發無數女性。婦女新知更成為台灣婦運火車頭。主婦聯盟展現家庭主婦致力環保的奮鬥不懈。女書店已成為啟蒙女性新生代重要場域。

藝術家在設計文化地標時,也各具巧思,許淑真為女書店的十八個階梯設計卅六則世界婦運史大事紀的冷極光片,讓讀者可沿著婦運史直上女書店;李國嘉為YWCA設計的地標在心型中畫出寫意的「女」字;殷寶寧設計的婦聯會地標,則以呈環狀的和平鴿凸顯「齊家報國」的特質。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婦女新知基金會舊址是一棟隱藏在陰暗巷子盡頭的小公寓。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曾昭媛說,它象徵「黑暗角落裡默默凝聚一群人,而她們的光芒即將展現。」

曾昭媛回憶,婦女新知創立後,婦女救援基金會、晚晴協會也跟著成立。

女書店經理楊瑛瑛說,去年女書店與文化總會共同合作出版「女人屐痕:台灣女性文化地標」,沒想到這個書本上的構想,最後能具體實踐。

【2007/07/21 聯合報】

怨女進修尋愛 男人哪去了

歷經兩年多的線上約會,滿懷沮喪的夏綠蒂庫琳決心少點時間追求男伴,多花點時間從事喜好的活動。她投入網球、跑步、遊艇、騎馬、行軍甩肉健身營、水肺潛水,想當然爾認為在伏地挺身和白浪滔滔之間,自己或許能碰上一些合適的對象。

她的確碰上了,只不過都是女生。

「你以為會遇見一些不錯的男人,」現年卅四歲的庫琳是紐約「好市不動產」的行銷副總裁。她說:「但就是沒有。」

庫琳娓娓道來心中的無奈:「我在網球俱樂部待了四個月,平均六個人裡面才有一個男的。看久了會覺得還蠻可愛的,因為沒有其他人可以看。」

莎士比亞早說過:「真愛之路從不平順。」豈止不平順,更有苦悶。

紐約時報說,約會專家給單身者的傳統建議是打高爾夫、烹飪或者上音樂課,在沒有壓力的情境下,自然就能找到情投意合的異性。但是在紐約,這些課程大多女多男少。理由和男生在開車時永遠不問路的原因差不多,規劃課程的專家表示,坦承對某個主題一無所知,有損男性尊嚴。

來參加這些課程的女性通常都是成功、聰明和大膽的女性,但是這些追求豐富人生及愛情的女性卻發現,班上的男性荷爾蒙嚴重不足。

「他們在哪兒?」參加大都會博物館建築課程研習的溫蒂希爾,講出許多人共同的疑問:「男人都到哪兒去了?」現年四十五歲的希爾是一名行政助理,她說班上的男同學都是一些年逾花甲的歐吉桑。

沒有人否認在泰拳或爵士賞析的課程中,會偶爾滋生出愛苗。有些女性或許只是太挑或者太急。不過,對於團體課程當中女多男少的抱怨也不是無的放矢。

監督觀察紐約這些團體課程的專家說,問題可能出在男性傾向於避免接受團體指導,特別是初學者的課程,因為男生覺得自己早該知道了,例如運動和酒類。真的要找人指導,通常偏愛一對一的課程。

紐約時報說,紐約一間網球俱樂部每周提供五十多堂團體課程,百分之八十的學員是女生。基督教青年會的寫作班,女跟男的比例大約是二點五比一。甚至有老師用驚訝的口氣跟班主任報告:「我的班上有一個男生呢!」跑步、游泳、鐵人三項的基礎課程,女男比例更加懸殊,有的甚至高達九比一。如果不願意從「寧缺勿濫」淪落到「寧濫勿缺」,要找到合適對象的難度絕對不低。

【2007/05/22 聯合報】

找對象 選對課程也要選對時間

紐約市二○○五年人口普查顯示女性有四百廿萬人,男性約三百八十萬。為何大多數的成人課程也是女多於男?

一家高球俱樂部總經理華格納說,女生會先打電話來問班上男女生的比例是多少;男生則已經知道怎麼打高爾夫,或自認知道怎麼打,所以選擇個別指導的課程。他建議,女性不妨在課後多參加俱樂部的社交活動,或者課後留下來練習,「因為開球台聚集很多英俊男士。」

傑克雷比特運動中心的課程總監歐狄吉斯則說,女男最佳的比例出現在團體運動上面。佐格運動聯盟的創辦人赫佐格說,躲避球、按棒球規則進行的踢球遊戲、美式足球變種的接觸式橄欖球,班上的女男比例幾乎都能達到平衡,學員多為廿幾歲到卅幾歲的專業人士。

赫佐格說,自二○○二年以來,班上已孕育出廿五對夫妻。

【2007/05/22 聯合報】

美國》學歷低收入低 討老婆越來越難

美國不少適婚年齡女性大嘆「等嘸郎」,此現象跟學歷也有關係。美國人口普查推論結果顯示,四十到四十四歲沒有大學學歷的男子,有百分之十八從未結過婚,高於二十五年前的百分之六;三十五至三十九歲的相同學歷男性未結婚的比率,亦從二十五年前的百分之八,增為現在的百分之二十二。

紐約時報指出,美國各種教育程度男性結婚的比率越來越低,但低學歷男性的情況最為明顯。反觀四十歲以上的女性專業人士,結婚率近年來呈現穩定。專家表示,結婚率下降的因素很多,包括女性在經濟上越來越獨立、伴侶捨婚姻就同居的比率增加等。

在一九八○年,各種教育程度的四十出頭男性,僅百分之六未婚,女性則是百分之五。到了二○○四年,未婚男性的比率增至百分之十六點五,女性則達百分之十二點五。維持單身的男性以中學輟學者最多,其中又以非裔和失業者為最。不過缺乏大學學歷的白人和已就業男性的結婚率也日漸下降。

美國二十五年前上大學的女性不多,僅有高中學歷的男性有源源不絕的潛在對象可供選擇。隨著女性教育程度越來越高,上大學且畢業拿到學位的比率從追平到超越男性,低學歷男性的潛在對象開始減少。且許多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希望利用婚姻「更上層樓」,寧挑雖然年紀較大,但已有一定地位,且教育程度較高者。

過去二十五年來,男女的角色大幅改變,顛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婚約。越來越多女性投入就業市場,在經濟上取得獨立,導致以往可供低學歷男子賴以養家餬口的藍領工作薪資下滑。從一九七九至二○○三年期間,上過大學但未取得學位的男性,薪資增幅幾乎趕不上通貨膨脹。女性的實際薪資則增加百分之二十,從未念過大學的男性高中畢業生收入減少百分之八,但相同學歷的女性收入反而增加了百分之十二。

女性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且會更直接對另一半提出要求,但並非所有男性都能適應婚姻與職場的新趨勢。美國二○○一年夫妻皆工作的配偶中,幾乎每四對就有一對是妻子賺得比丈夫多,一九八○年則僅百分之十六的配偶如此。

【2007/05/22 聯合報】


智利總統宣布將推動兩性政治平等

智利總統Michelle Bachelet 8月6日出席於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召開的第10屆拉丁美洲暨加勒比海婦女區域會議時宣布,將推動促進兩性政治平等的法案。Bachelet總統預告,將於9月份完成普選與計票法及政黨法修正案送交國會審議。新法將明定國會及市選舉中每個選區婦女候選人之提名下限。(Europa Press)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24046
沙克吉無知!(轉貼)法新閣近半女性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沙克吉新閣 15人有7女
法國總統沙克吉(前排中)、總理費雍(前排左三)十八日與七位女部長合影。
路透

十六日就職的法國新總統沙克吉十八日宣布新閣陣容,初步兌現他選前承諾:當「全民總統」、大刀闊斧改革及重用女性。新閣大瘦身,將原有部門減半成十五個,跨越意識形態延納左、中、右各路人才,十五位部長裡有七位是女性,其中一人還首開北非裔入閣的先例。

沙吉克與右派新總理費雍十八日在香榭麗舍宮和十五位新部長首度開會並合照。內閣等於一半是娘子軍,法國終於打破男性至上的傳統。

沙克吉四十一歲的選戰發言人拉希妲‧達狄出任司法部長,成為首位入閣的北非裔。沙克吉此舉顯有用意,因為法國有數百萬阿拉伯裔和非洲裔移民,但他們在全國政壇幾乎沒有代表,心聲無處傳達,是二○○五年全國暴動的主因。

十分突出的一著棋是六十七歲的法國左派元老、創立「無國界醫師」組織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庫施納出任外交部長。他在選戰期間支持社會黨候選人賀雅。

曾在席哈克政府裡擔任總理,後來因挪用黨庫案被判一年緩刑的朱貝,回鍋出任國務部長,主持環保與永續發展。

前國防部長蜜雪兒‧艾利歐馬利出任內政部長,這是沙克吉選前坐的位子,得處理族群融合問題。

人望頗高的原就業部長波爾魯轉任經濟部長。

曾登上「富比世」雜誌「世界有力女性」榜的企業律師克莉絲汀‧拉加德,從國際貿易部長轉任農業部長。

【2007/05/20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20689
(轉貼)戀愛 看起來很像精神病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戀愛 看起來很像精神病
在老電影裡,女生會扮演愛情神探去調查對方鞋子和皮件的偏好。現在,女人只需要上網就可以清查對方的背景。
【文/莫琳‧道(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要男人幹嘛?》作者】

在老電影裡,女生會扮演愛情神探去調查對方鞋子和皮件的偏好。現在,女人只需要上網就可以清查對方的背景。如此一來,到了約會的時候,用過Google搜尋引擎的女人,便可假裝自己和已經被Google過的男人有相同嗜好。

為愛而Google這種行為,和喝醉了亂發簡訊一樣當然可能有風險。在柯林頓總統任內,我暗戀的一位男同事好心地想教我怎麼用Google搜尋引擎,於是輸入了我的名字。結果跳出來的第一筆資料卻是共和黨支持者的惡作劇:他們讓我的宣傳大頭照在柯林頓的照片上來回跳動,感覺就像在交媾。

同事和我兩個人當場都滿面通紅,默默地各自回頭工作。從此後我再也不敢和他打情罵俏(或者有好幾年都不敢再用Google了)。

上Google網站清查約會對象的背景,妳可能會找到一篇新聞報導、部落格、一張很醜甚至完全誤導的照片,或一張很醜但是完全正確的照片。妳也可能完全找錯人。最近我上網找一名醫師的電話,結果出現的第一筆資料是:「超限制級大隻猛男。」

有的單身人士沒興趣上網用Google調查約會的對象,認為這樣等於是抄捷徑縮短了調情探索的過程。「自然而然的去發現比較浪漫。」《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聰明的年輕記者坎柏‧羅伯森(Campbell Robertson)這麼說:「你可以過一段時間,再上網用Google來印證對方是否說了真話。」

曾經在《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影集中飾演莎拉‧潔西卡‧派克(Sarah Jessica Parker)其中一任男友的演員與歌舞劇明星克萊格‧畢爾寇(Craig Bierko)也同意,約會前用Google調查對方讓人不寒而慄。「不過,」他說:「我也認為,如果網路能在三秒鐘內就讓我知道有架飛機在大海的另一端墜毀,那麼在掏出三百塊美金請人吃飯之前,何不用網路預防餐桌上可能發生的災難?況且我還聽說,如果這個人過去確實素行不良,你還能用Google找到他們的裸照呢。」

很多人忍不住要對Google展開反制,他們想出一些技巧掩飾負面的資訊,自己創造一些網站、網頁或幾則部落格,極力扳回一點頹勢,有時甚至還會出現在搜尋結果的最前面。

心懷怨恨的前任男女朋友也可能用網路進行騷擾跟蹤。女性主義作家卡莎‧波利特(Katha Pollitt)就曾在《 紐約客》雜誌上坦承,她和愛人分手後變得「有點誇張」,「我就和《悲慘世界》(Les Mis?rables)裡的賈維警探一樣,在網路世界裡的下水道系統追捕對方,在黑暗中追著一個又一個連結,就像蜘蛛人用蛛絲飛越兩棟建築間的幽暗深壑。」

或者,還有更花時間的報復方式,這些人可以像民主黨人對付小布希一樣,利用Google轟炸對方,只要有人搜尋「失敗」這個字,就會被連結到白宮官方網站小布希的個人自傳。女人要是發起狠來,讓Google裡的「性無能」字眼和前男友的名字產生連結,那可真能讓人如墜網路地獄、生不如死了。

(本文轉載自普立茲得主莫琳‧道新書《要男人幹嘛?》,中文譯本由早安財經文化出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13164
痞瘋見解 得到支持(轉貼)女性主義不敵反挫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努力當芭比 女性主義不敵反挫
我在一九六九年進入大學的時候,女人正急於從五○年代破繭而出。爵士年代的精神在水瓶座時代成了燎原大火。女人再度模仿起男人,表現出獨立自主的模樣:抽煙、喝酒、想著賺錢,還認為避孕藥賦予了她們「性感的權力」。
【文/莫琳‧道(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要男人幹嘛?》作者】

我在一九六九年進入大學的時候,女人正急於從五○年代破繭而出。爵士年代的精神在水瓶座時代成了燎原大火。女人再度模仿起男人,表現出獨立自主的模樣:抽煙、喝酒、想著賺錢(「不必賺太多,一點就好」),還認為避孕藥賦予了她們「性感的權力」。

我沒辦法融入衝鋒陷陣的女性主義者活著的大膽新世界,我是那種愛玩(或許有些保守)的凱莉‧布萊蕭(Carrie Bradshaw,註:《慾望城市》(Sex in the City)的主角之一,專門撰寫關於性與愛的紐約專欄作家。機智風趣,時尚感敏銳,但面對自己的生活選擇時總是做出愚蠢的決定。)類型,而這種類型的女人要到幾十年後的今天才風行起來。

我討厭骯髒的中性牛仔褲、不化妝的臉、讓你茫然無神的毒品,也無法理解和舞伴完全沒有接觸的舞蹈到底有哪一點好。

在愛情的世界裡,我渴望風格與機智。我喜歡三○年代電影裝飾藝術的華麗風采。我想像佛雷與金姐(Fred & Ginger)一樣在白色的飯店客房內跳著歐式雙人舞,像米娜‧洛(Myrna Loy)與威廉‧鮑威爾(William Powell)一樣喝著馬丁尼,像凱薩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一樣過著傳奇女主角的生活,穿著斜裁線的金色禮服,和卡萊‧葛倫(Cary Grant)一起歡躍,牽著我的寵物美洲豹在第五大道上漫步。

我媽媽只會搖頭,直說我把三○年代浪漫化的太誇張了。「那時候我們很窮,」她說:「我們根本不會在白色的飯店客房裡跳舞。」

我把六○年代的理想主義和激情都看得理所當然,簡單地以為我們正平穩地走向和男人的完全平等,無論在職場和家庭都是烏托邦世界。

我第一次到歐洲去的時候,並沒有聽媽媽的話買個有輪子的行李箱。我第一次舉行雞尾酒宴會的時候也沒聽她的忠告,她說男人喜歡家裡自製的晚餐小麵包夾火雞肉和火腿,勝過外燴送來的昂貴鵝肝和進口圓起司。「簡單無往不利。」她得意地說,尤其當所有男生都擠著想拿她做的三明治。

我也沒聽她的話,當她警告我兩性平等是個雙頭怪獸。

我以為爭取平等易如反掌,所以這件事可以留給那些穿著黑色套頭上衣和柏肯鞋的姊妹們搞定就好。我以為自己有時間以後再認真起來,美國也總是會充滿關於各類大事──如政治議題、兩性平等、民權等等,熱情而且面紅耳赤的辯論,而不會拘泥於微不足道的左右派鬥嘴,電視上也不會出現喜歡尖叫、穿著迷你裙露出長腿的保守金髮尤物,貶低女人和女權。

我果真不是能預言未來的克珊卓拉(Cassandra,註:希臘神話中預言特洛伊戰爭的預言家。)

我也沒發現性革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造成兩性關係更加混亂,讓女人在進入二十一世紀時,仍身陷獨立與依賴的泥淖中。藩籬越少,水坑越混濁。我從來沒想到會有越來越多女人仿效男人,從衣著到性高潮無一不包,但我們同時也越來越清楚兩性的差異其實有如天淵。

或者更奇怪的是,女人以前把玩芭比娃娃,到現在反倒把自己改造成芭比娃娃。

也許我們應該知道,女人的進步其實是迂迴的之字而非筆直的高速公路,女性主義的勝利只能維持極短的一奈秒,但女性主義的反挫卻延續了四十年。

而且每個女性主義勝利的時刻,包括潔若汀‧費菈羅(Geraldine Ferraro)被提名為美國副總統候選人,安妮塔‧希爾(Anita Hill)指控大法官候選人性騷擾案,一直到與夫共治打著買一送一口號的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Rodham Clinton),都引來更多對女性的負面反應。

即使哲學家、政治人物、歷史學家、小說家、劇作家、語言學家、治療師、人類學家、引導師努力不懈,世間男女女依然在會議室、戰情室和臥室裡糾纏不清。

冒著引起大家質疑「沒有我這個人是不是也可以」的風險,我承認我也沒有答案。但是幾十年來,我一直喜歡提出問題。這本書並非任何有系統的調查,也不是為美國女性問題提供珍貴解答的實用小書。對於性和愛這類事情,我並沒有特別的真知灼見。我也不是要提倡某個理論、口號或政策。我和隔壁家的女人一樣困惑。

(本文轉載自普立茲得主莫琳‧道新書《要男人幹嘛?》,中文譯本由早安財經文化出版)


●德國之聲:●上海女人奪權●男人越來越辛苦●女人越來越舒服●大多數家庭●女人掌管財產●女人訂休假旅遊●女人跟房東爭吵●與此同時●男人打掃房間●做飯●為她們拎包~~~

●在電視機前為她們剝葡萄皮●女人是●唯一有時間花錢的一族●在爭取成就的同時●卻沒有忘卻享受●上海是個特別女性化的城市●世界上沒有一個大都市比上海更女性的了~~~

●德國之聲:●上海女人奪權:●男人越來越辛苦●女人越來越舒服●在大多數家庭裏●是女人掌管財產●是女人訂休假旅遊●是女人跟房東爭吵●與此同時●男人在打掃房間●在做飯●為她們拎包●在電視機前為她們剝葡萄皮●男人越來越忙●頭髮越來越花白●女人是●唯一有時間花錢的一族●在爭取成就的同時●卻沒有忘卻享受●上海是個特別女性化的城市●世界上沒有一個大都市比上海更女性的了~~~


●中國是全世界範圍內●女性地位最高的國家●是通過一次革命●在短時間內迅速實現的●中國女性●其對平等的理解和運用●是形而上學的●是機械的●是單向利己的●女人會用男女平等的概念●要求男性分攤同樣的家務勞動●但卻會運用女性更需要照顧的理由●讓男性承擔更多的體力勞動●被變態放大的女權的壓迫之下●中國男性的精神沒有得到應有撫慰●女性對平等理解的欠缺表露無遺●她們代之以●養家是男人的責任●所以中國男性●並沒有因為女性的平等工作●而得到多少輕鬆●相反往往要為了彌補●超前平等的後遺症●而要更加努力的工作●中國的男人始終活在●理想與現實●事業與家庭●自我與女人之間的夾縫中●基本就是塊●三明治●在這三座大山的重壓之下●中國男人的心靈得不到撫慰●因為他老婆要平等●創造力得不到施展●因為他老婆要他名利雙收●自我得不到實現●因為他要生活在女權之下~~~~


●上海:●男人越來越辛苦●女人越來越舒服
2007-05-12 木子新聞 Muzi.com


●德國之聲/給德國之聲撰寫上海隨筆的弗喬卡斯認為,●上海是個特別女性化的城市,●世界上沒有一個大都市比上海更女性的了。然而,作為一個生活在那裡的德國男人,他卻覺得這挺好。

●上海繁榮是女性繁榮

事情發生得很快,這是一場讓我們措手不及的革命。先是牆上掛著飛鏢盤的昏暗的酒吧不見了。然後是美髮店和修指美容店來了。原來踢足球的地方,如今上場的是青春男聲組合。汽車銷售商場一夜之間變成了休閒宮。男人喜歡的東西紛紛消失。女人喜歡的東西紛紛出現。

15年來,上海每天在走向繁榮。從那以來,這裡的●男人每年工作得比上年更辛苦。經濟改革和創紀錄的繁榮把上海變成了一個富有的城市。人們日子過得很好。但是●男人們變成了工廠機器人或辦公室機器人。與此同時,女人在上海走著她們的事業台階。怎樣地走著啊!大型外資康採恩恨不得所有的關鍵職務都讓女人來擔任。●婦女發展論壇的一個●調查表明,上海●6.6%的女人靠自己的公司來謀生。而靠自己的公司謀生的男人只佔這個性別人數的●5.7%。

●成就是女性的

在上海,成就是女性的。●但女人在爭取成就的同時卻沒有忘卻享受。●男人越來越忙,頭髮越來越花白的時候,女人們給自己越來越多的休閒時間,並在短暫的時間裏占領了整個城市。

由于●女人是●唯一有時間花錢的一族,整個公眾生活在此期間都去適應了她們的需要。我們男人被奴役,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甚至都還沒有感覺到。●在大多數家庭裏,●是女人掌管財產,●是女人訂休假旅遊,●是女人跟房東爭吵。●與此同時,●男人●在打掃房間,●在做飯。●這是一個現代物質社會的任務分工,而這是在沒有德國那樣的平等問題專員,沒有婦女就職比例規定的情況下●自動實現的。

許多事情是可以適應的

●作為男人,要想使這些女性中的一員滿意,必須要做最瘋狂的事情。在購物時,我們跟在她們後面,●為她們拎包;我們在鞋店裏充滿耐心地坐著等待著;我們在電視機前為她們剝葡萄皮,因為她們最喜歡這樣子吃葡萄。許多事情是可以適應的。●自從女人奪權後,上海變得更輕鬆了,更美了,尤其是更色彩繽紛了。

上海是一座女人的城市。這根本不是什麼壞事。我在這時這樣說並沒有討好的意思。

~~~~~~

●活得不容易:●壓在中國男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2007-04-11

在世界各地,都傳唱著怨婦的悲歌,流傳著男人薄情寡義的故事。總之男人在男女問題上,基本上處於“被告”的地位,是被批判的物件。與此同時男人卻要承擔著絕大部分的社會價值和家庭收入的創造者的責任,而且不能報以怨言,更不能對女性、女權提出任何反對意見,這步哈佛的前校長說了句:“在理科研究方面,女性天生就不如男性”(未必是原文,但意思不會錯),任何上過學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在廣義上這句話絕對是對現實的反映,和對真理的描述。結果這老兄當即遭到嚴重抗議,並且被迫辭職,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的繼任者就是哈佛歷史上的首位女校長!木子新聞 1463908-0 (muzi.com)

看來全世界的男人活得都不大容易,而●中國男人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因為在中國男人身上,●有比他國家的男人●沒有的三座大山。木子新聞 1463908-1 (muzi.com)

一、●被變態放大的女權 木子新聞 1463908-2 (muzi.com)

●中國是全世界範圍內,●女性地位最高的國家。但這個地位又不是由于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逐步形成的,●而是通過一次革命,●在短時間內迅速實現的。這就必然要留有兩個問題:木子新聞 1463908-3 (muzi.com)

●作為女性本身,●在沒有完全理解平等是何意的情況下,突然獲得了所謂的平等。這就必然會導致其對平等的理解和運用,●是形而上學的,●是機械的,●是單向利己的,甚至是偏執的。比如,●女人會用“男女平等”的概念,●要求男性分攤同樣的家務勞動,但卻會運用女性更需要照顧的理由,●讓男性承擔更多的體力勞動。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如果是平等,那麼就應當按照某一可評估的標準,如以收入、體重、年齡等,來分攤各種工作。木子新聞 1463908-4 (muzi.com)

社會是否作好了承受男女平等的狀態的準備。事實上對社會而言,如果兩個人要平等,唯一的條件應當是,二者對社會的貢獻或價值是對等的,而能否實現這種對等,關鍵又在生產力的發展水準。而在我們強制性的實行了“平等”的時候,乃至到現在為止,我們的生產力水準,都無法讓男、女在對社會的貢獻方面實現對等。木子新聞 1463908-5 (muzi.com)

綜合上述兩點,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我們超前的推行了“平等”,同時“平等”又被沒有作好準備的女性,變態的放大了。木子新聞 1463908-6 (muzi.com)

其結果是,男性在社會尤其在家庭中的地位被認為降低,這就使得男性的付出沒有或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這個回報就是尊重!也就是說●被變態放大的女權的壓迫之下,●中國男性的精神沒有得到應有撫慰!木子新聞 1463908-7 (muzi.com)

二、●沉重的實際經濟壓力 木子新聞 1463908-8 (muzi.com)

由于社會並沒有作好承接平等的準備,或者更準確的說:社會沒達到能夠“平等”的水準,所以女性所謂的平等工作,實際上只起到了●三個作用:木子新聞 1463908-9 (muzi.com)

平均並降低了單位勞動者的收入水準,這個道理在淺顯不過了——如果,在現有生產力水準下,女性的效率是男性效率的80%的話,那麼一男一女同時工作,每個人分別“平等”的得到的工資應當是單一男性工作的90%。事實上在我們這個至今還是生產力導向的國家裏,這個比例只會更小;木子新聞 1463908-10 (muzi.com)

整體降低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水準。低效率工作者的存在,對整體效率的提高必然是個拖累,長期的效率低下,也必然要防礙生產力水準的進步。社會生產水準的高低,在整體上決定了社會成員的收入水準。更嚴重的是,由于勞動者數量的過剩,還必然滋長個體的懶惰,和整體效率的進一步下降;木子新聞 1463908-11 (muzi.com)

增加了家庭的支出。由于女性平等的,或者為了平等而參與了社會工作,必然會造成大量的原本應當由女性承擔的家務勞動,被迫社會化。比如子女教育、吃飯等。這都將帶來家庭支出的增加。木子新聞 1463908-12 (muzi.com)

客觀上收入的相對減少,和家庭支出的絕對增長,中國男性所要承受的經濟壓力必然是更加沉重的。木子新聞 1463908-13 (muzi.com)

因為在面對經濟問題的時候,●女性對“平等”理解的欠缺又會表露無遺。●她們不會在提“平等”,●而代之以“●養家是男人的責任”。●所以中國男性,並沒有因為女性的平等工作,而得到多少輕鬆,●相反往往要為了彌補“●超前平等”的後遺症,而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木子新聞 1463908-14 (muzi.com)

三、●傳統與現實價值觀的錯位 木子新聞 1463908-15 (muzi.com)

中國與西方不同,中國有更加悠久的歷史,有更加完備的價值觀體系。因此中國的男性身上,被寄予著更多的希望和要求。比如他要是一個君子、是一個大丈夫、是一個……,這些都藏在他老婆的心中,也藏在他的心中。中國這些傳統的價值觀念,往往具有一些超然的境界,簡單的講就是要“安貧樂道”!木子新聞 1463908-16 (muzi.com)

但是現實又有一套●新的價值體系,●就是要有經濟地位和實力,否則在外你得不到社會的認可,●更可怕的是在內你●得不到女人的認可。木子新聞 1463908-17 (muzi.com)

而男人一旦全身心的投入到賺錢的事業中去,有往往會顯得一身俗氣不夠超然,于是仍舊是“●在外你得不到社會的認可,更可怕的是●在內你得不到女人的認可。”木子新聞 1463908-18 (muzi.com)

因此,●中國的男人始終活在●理想與現實,●事業與家庭,●自我與女人之間的夾縫中。基本就是塊●三明治。木子新聞 1463908-19 (muzi.com)


2007-04-11

●在這三座大山的重壓之下,木子新聞 1463908-20 (muzi.com)

●中國男人的心靈得不到撫慰,●因為他老婆要平等;木子新聞 1463908-21 (muzi.com)

●創造力得不到施展,●因為他老婆要他名利雙收;木子新聞 1463908-22 (muzi.com)

●自我得不到實現,●因為他要生活在女權之下。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201970
女性主義面臨挑戰(轉貼)《要男人幹嘛》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7.05.02
《要男人幹嘛》

危險女作家 銳利性別批判
96.05.02 【沈雲驄-守寍寍】
女人要平等,女人要玩樂,女人要悠哉過日子!四十年來追求女權的努力,讓女人精疲力竭。現在很多女人開始想要回到女性主義之前的嬌弱行為。但可怕的是,男人竟然也開始女性化!...

作者/莫琳.道 Maureen Dowd
中譯/奚修君(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書《要男人幹嘛》

《要男人幹嘛》封面(照片/早安財經講堂提供)
到男人女人,重點總在誰來掌控。

這真的會讓女生忍不住要對新聞雜誌罵髒話。

《新聞週刊》(Newsweek)在一九八六年發表大驚小怪的文章,距今已經十六年,報導中指出,四十歲的婦女,結婚的機率比被恐怖分子殺害的機率還低。《時代》雜誌也描述了新的反嬰兒潮,太專注發展事業的婦女發現,她們也扼殺了自己的生育能力。

雖然有很多人說,現代的四十歲就像以前的三十歲,現在的五十歲就像以前的四十歲,結果發現,這種說法並不適用於生殖器官。

現代醫學可以讓女人的外表保持美艷無比,但是內在還是以相同的速度老化,簡直就像女性版的《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na Gray)。

女性主義從火燒胸罩、避孕藥丸,以及中性服裝的浪潮中綻放已經過了四十年,魚與熊掌兼得的理想已經是可笑的陳腔濫調。往高位爬的女性還是想嫁給地位更高的男人。往高位爬的男性還是想娶地位比較低的女人。往反方向發展的兩性,導致一大群的職業婦女錯過了結婚生子的機會。

經濟學家席微亞‧安‧休列特(Sylvia Ann Hewlett),二○○二年寫過一本書叫做《創造人生:職業婦女與生兒育女的追尋》(Creating a Life: Professional Women and the Quest for Children),她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三十五歲的職業婦女有55%沒有小孩。未生育的四十到四十四歲婦女,二十年來增加了一倍。而且她表示,年收入超過十萬美元的高階主管,49%的女性沒有小孩,但男性卻只有10%。

休列特還進一步估計,男性具有一項不公平的優勢。她說:「如今,經驗法則似乎顯示,女人越成功,越不可能找到丈夫生小孩。但是對男性而言,情況卻是相反。」

電視節目《六十分鐘》(60 Minutes)曾討論過這項研究,主持人萊斯莉‧史塔爾(Lesley Stahl)訪問兩名從哈佛商學院畢業的年輕女性。兩人都同意,雖然她們正處於最適合成家的年齡,卻不容易找到適合的對象。男人顯然很早就學會怎麼樣保護自己脆弱的自尊,不受成功女性的威脅。

節目中兩位女性都表示,她們會向約會對象隱瞞自己是哈佛畢業生,因為這等於是自尋死路。「就像投下原子彈,」她們說。「妳只要一說哈佛商學院……談話就到此為止了。」安妮‧瓦坦妮安(Ani Vartanian)說:「但只要男生說:『喔,我唸的是哈佛商學院。』所有的女生卻全都被吸引。」

《華盛頓郵報》(Wahsington Post)在二○○三年報導,單身、從事專業工作的非裔美籍女性,決定自行領養子女的人數創下新高。在華府地區,黑人女性往往比同年齡的男性教育程度高、經濟能力好。但這個族群的女性表示,這種獨立和成功嚇跑了很多非裔男性,讓她們很難找到對象。

但有一些較新的調查,包括交友網站Match.com所公佈的報告指出,我們似乎有希望看到男性接受由女人來當經濟支柱的情況。這是不是因為,男人擔心自己遺傳上的劣勢,而企圖擷取女性資源來提高自己的存活機率呢?

休列特女士並不這麼認為。她覺得二○○五年的美國職場比以前更加陽剛。「現在想要兼顧家庭與事業,甚至比十年前還困難。」她告訴我:「這股風潮不斷蔓延,許多國家的高教育程度女性,越來越多人沒有選擇的餘地,因而必須延後尋找配偶以及生兒育女。無論是義大利、俄羅斯或美國,都是一樣的情況。」

很多女人一直都害怕自己成就越高,就越必須犧牲。她們擔心男性還是一樣會對「有挑戰性」的女人避之不及,因為男人有返祖性的慾望,想成為兩人關係中較強勢的一方。

「談到男人女人,重點總在誰來掌控,不是嗎?」我認識的一名男性,談起他不歡而散的離婚時這麼說。

或者,就像我的朋友克萊格‧畢爾寇說的:「內心深處,在男人的虛張聲勢與陽剛氣概之下,他們其實很害怕承認自己想要的不過是一位聰明、自信、可靠的女人做為終身伴侶,好讓他們在四十歲以前無條件的全心對待對方。」

就像電影《發暈》(Moonstuck)中,雪兒(Cher)打了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一巴掌說:男人,振作一點吧。

男人一定要追求地位較低的女人,這種男性邏輯被粉碎了:一開始非常仰慕你的女人,一旦瞭解你之後,就不會永遠仰慕你了。在職場上職位不高的女人,並不代表她們談起戀愛會比較好搞,更有甚者,她們甚至更難搞。她們把所有競爭和批評的能量,都留到晚上回家後發洩在男友身上。

我認識一個男人抱怨女人就像能量場,你讓她們一寸,她們就越僭越一尺。

但是男人的能量場更強大。真希望他們打消統治世界的愚蠢慾望,世界也會因此變得更美好。看看西藏,看看梵諦岡,看看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現在,來看看侏儒黑猩猩。

侏儒黑猩猩住在剛果的赤道雨林,而且過著極端快樂的生活。

為什麼呢?因為在侏儒黑猩猩的社會,是由母猩猩當家的。但統治的方式很鬆散,所以很類似兩性共治,或者兩性平等的狀況。

「侏儒黑猩猩不像其他品種的黑猩猩那樣,沉迷於權力與地位,反而比較享受性愛。」《紐約時報》相當優秀的生物研究記者娜塔麗‧安吉爾這麼寫到。「侏儒黑猩猩利用性來安撫、增進感情、打鬥後和好、舒緩緊張情勢、強化聯盟……人類通常會等吃過大餐後才上床,但是侏儒黑猩猩則是反過來先做愛。」

她非常佩服母侏儒黑猩猩彼此間的姊妹情誼,並表示這種動物「就像性愛的奧林帕斯山,不分男女老少,就是成天性交、撫觸、做愛、磨蹭。大部分的性行為與繁殖後代無關,而是侏儒黑猩猩藉以維繫團體生活的倫理準則。性就是牠們的治療良方、社交潤滑劑和爭吵後的安慰,一種表達感情的方法,而且常常草草了事地有點馬虎。」

雄性只要瞭解所能得到的回報,往往都樂於放棄一點點的統治慾:那些企圖性超強的母黑猩猩,一整天忙著統治叢林之後,正處於享受性愛的絕佳狀態,而不會吝惜付出。在侏儒黑猩猩的世界裡,沒有兩性戰爭,也沒有生育率下降。

《華盛頓郵報》在二○○五年也有一篇母系社會的報導,雖不鹹濕但卻一樣大家歡喜。成員是大約三十幾名肯亞婦女,該社群的創辦者則是一群無家可歸的女性,她們因為被強暴而遭丈夫拋棄。


這個全都是女人的社群相當興盛,婦女經營文化中心和野營地,專門接待到附近山布魯國家保育區遊玩的觀光客。同一部落的男人受到刺激,也開辦了一個男人村,並試圖建立文化和觀光中心,但是卻不成功,很快就關門大吉。

嫉妒的男人以暴力威脅女人村的領袖蕾貝卡‧洛洛索里(Rebecca Lolosoli)。破敗的男人村村長薩巴申‧雷辛尼(Sebastian Lesinik)告訴《華盛頓郵報》的記者愛蜜麗‧韋克斯(Emily Wax):「男人是頭,女人是頸。姑且這麼說吧,男人怎麼可以聽脖子的意見呢。」但等到男人兵敗如山倒,甚至找不到老婆,雷辛尼態度便軟化了,他承認:「也許我們該聽脖子的話,也許該聽那麼一點點。」

男人不想事業與家庭兼得,但女人卻想

基於個人利益,在《紐約時報》專欄呼籲男性別害怕事業有成的女性之後,我被將近六百封電子郵件淹沒,奉勸我不要把男人一概而論,還有別讓人對圓桌天才協會(MENSA)4裡的美女產生過度幻想。畢竟,就像小說家D.H.勞倫斯(D. H. Lawrence)所寫的,90%的性都發生在腦袋裡,腦袋是最重要的性器官。

(我還收到一封很棒的電子郵件,寄件人在兩性間的戰爭中只是個旁觀者,她的署名是:「瑪麗‧艾倫,六十歲,只剩一顆腎臟、積極但不後悔、粗暴但開心、熱愛騎馬而且在西南部找到真愛的女同志。」)

還有女性讀者寫給我,說她們很擔心男人私底下在進行某種邪惡的完美嬌妻計畫,要除掉上層領導女性,不跟她們交配,以免她們的基因傳給女兒。

但絕大多數來信的都是男人,辯解自己的信心並非脆弱到禁不起挑戰。「這幾個月」多倫多的阮永孝來信說:「我悶悶不樂地在家裡想,這世界真的有智商比體溫高的女人嗎。只要有女生不把自己的腦袋當成裝飾品,只要能認識她,要我做什麼都願意!」芝加哥的凱文‧強森(Kevin Johnson)寫給我說:「能讓我敬佩的五體投地的女人,更有可能讓我覺得值得愛上她。」

懷特‧沙利斯伯利(Wright Salisbury)冷冷地說:「我要讚美聰明的女人:結婚後不久,我老婆便痛哭流涕地對我坦白她的智商高達一七八,比我還高了四十五分,她是大學班上畢業致詞的代表,還是全美優秀大學畢業生組織的會員。我很震驚,但絕不考慮離婚。

和這樣的人生活不容易,但是也有一些補償:第一、我們的小孩比別人聰明很多。第二、我老婆記人名、記我們去過的地名,或學外語都跟我得感冒一樣容易。男人啊,千萬別害怕自己喜歡上的那個可愛天才。」

我還收到很多電子郵件,痛批職業婦女太過物慾、太挑剔、太自我。「她們只想找很帥,或者帥得不得了、社交手腕高超、有錢的男人。」麥克寫道:「她們才不想理笨蛋。」住在猶他州糖屋的卓波金寫道:「成功的男人要什麼?通常還不就是外表美麗的女人,而且要親切。」史蒂芬‧葛林菲(Steven Greenfield)也同意:「我發現大多數成功的女性往往不太尊重錢賺的比她們少的男人。

我常常因為這些女人而覺得自己只是履歷上的加總數字罷了,而且在她們眼裡看來,這數字實在少的可憐。」

安東尼‧桑帖利(Anthony Santelli)則酸了一下年近四十的職業婦女:「除了年老色衰,她們既沒長智慧還比以年輕時更挑……以前被她們拒絕的男人,現在都開心地娶了比較不挑的女人。

更糟的是,這些男人有很多後來都事業有成,現在也達到了當初那些女人的標準,只是為時晚矣。」住在科羅拉多柯林堡的派崔克‧派翠吉(Patrick Partridge)對這些性別亂象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開玩笑地說:「男人本能地知道專心發展事業的女人,不會全心對待他們。」

雷‧路易士(Ray Lewis)承認聰明的女人很有魅力:「我有時候卻覺得和她們相處很累。」他透露自己曾經和聰明的女人分手,因為「我擔心她不會像我照顧她那樣地照顧我。」

就像老掉牙俗諺說的,感情裡總有一方是草坪,一方是專門照顧草坪的園丁。就情感上來說,男人寧可被灌溉,也不願拿水管滋潤對方。

亞當‧羅傑斯(Adam Rogers)曾有兩段不愉快的婚姻,妻子都是事業心強、較不戀家的女人。他尖刻地說:「我當然不願意自己的家庭生活變成可悲的美國企業生活的寫照,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真他媽的聰明,每個人都不做事,也不管別人死活……這些人生越少小孩越好!」

我的好哥兒們亞瑟‧蓋爾(Arthur Gelb)曾經寫過作家尤金‧歐尼爾(Eugene O`Neill)的傳記,也是《紐約時報》前任執行編輯,他的妻子正是事業傑出的作家芭芭拉‧蓋爾(Barbara Gelb)。他後來寫信告訴我:「沒有什麼比得上跟聰明的女人過招更讓人興奮的了,她們不但能堅守陣地,還絕對不讓對手佔便宜。

女人越是聰明、堅強、不屈不撓,贏得她們芳心的快感也越大。我二十幾歲年輕的時候,總想不通為什麼有些智慧過人、事業成功的同性朋友,遇到這類女人卻避之不及。他們似乎很害怕自己老是得提心吊膽,不斷地在敏捷的應答中做出詼諧的反應。

有個好朋友曾經坦白告訴我,太強的女人會讓他覺得自己很沒用。我問他,他和聰明詼諧的男人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可以邊喝酒、邊輕鬆應付尖銳俏皮的對話。他坦白說自己也搞不懂。」

我的好朋友保羅‧柯斯特羅(Paul Costello)的話可做為總結。他是史丹福醫學院的宣傳主任,和我出色的女性友人記者麗塔‧賓米許(Rita Beamish)婚姻美滿。「雖然男人口口聲聲說自己贊成也支持兩性平等,但是平等要男人付出的代價,卻讓他們想逃避現實。」

他寫道:「承認吧,男人基本上是很懶的。這點深植在我們的DNA裡頭。說穿了是什麼?男人不想事業與家庭兼得,但是女人卻想。」

其實女人並不想變成男人

但也許女人也不想家庭與事業兼得。

畢竟,現代的婦女歷史可以用三句話來總結:

女人要求平等。
女生只想玩樂。
女士渴望悠哉地過日子。

四十年來的努力已經讓女人精疲力竭。當有氧電視台(Oxygen Network)於二○○○年開播的時候,頻道上充滿了為女人爭權、趾高氣昂、希拉蕊‧柯林頓式的節目,但是卻沒有觀眾要看。女人應付自己各項工作就已經夠累了,根本沒時間收看亢奮的女性主義電視台。「女生們,加油吧!」已經變成了「女生們,你們躺下歇會兒吧。」

女人寧可收看可以逃避現實的節目,比如生活時光頻道(Lifetime)為女性安排的所謂「小妞冒險」電影。女人也愛看有催眠效果、公式化的《法網豪情》(Law & Order)不停地重播,另外還有類似TNT頻道,由凱拉‧賽吉薇克(Kyra Sedgwick)飾演性感洛城副警長的影集《結案高手》(The Closer)。

賴在沙發上,你就能看到這些美麗、幹勁十足、沒有私生活的警察和律師美女團狠狠地教訓男人。「如果我喜歡別人叫我賤人。」影集中的賽吉薇克告訴蠻橫的同事說:「那我就不會離婚了。」

有氧電視網的創辦人之一潔若汀‧萊博恩(Geraldine Laybourne),對《紐約時報》的電視評論家亞歷珊卓拉‧史坦利(Alessandra Stanley)承認:「我們一開始的時候,以為婦女真的需要我們幫助。但焦點團體(Focus groups)的市調顯示,女人並不可憐。她們只想被娛樂。」

有氧電視網後來換檔播出《戰士公主西娜》(Xena: Warrior Princess)、《凱特與艾利》(Kate & Allie)、《希碧兒》(Cybill),以及情境喜劇《乖乖女要堅持》(Good Girls Don`t),情節描述離開家鄉明尼蘇達,並在洛城一起租公寓的兩名年輕女孩,可憐且不甚可觀的性生活。不過,有氧電視網似乎有點矯枉過正了些。

史坦利在報導中指出《乖乖女要堅持》收視率再創新低,並寫道這齣影集的播出代表了一個關鍵時刻:「在電視上扮演愚蠢的賤貨並無不可。」

希拉蕊‧柯林頓、萊絲、瑪莎‧史都華(Martha Steward)、南西‧葛蕾絲(Nancy Grace)和歐普拉(Oprah)仍然是堅定的行動派。

但是很多女人的所作所為,卻是女性主義塔羅牌沒料到的:什麼也不做、發揚時髦淑女風、沉迷於舊式風格的洋裝和女性主義之前的嬌弱行為。

在八○年代末期,我替《Mademoiselle》雜誌撰寫有關職場的專欄,為二十多歲的年輕女性提供一些在大公司裡出人頭地的建議。我所回答的問題包括:「怎麼結束辦公室戀情?」「主管的婚外情我應該管閒事嗎?」「在辦公室裡可以透露多少的私生活細節?」以及「如何打敗辦公室裡狡猾如蛇的同事?」(必須具備豐富的爬蟲類知識。)

才不過十年光景,很多二十出頭的女人卻開始對進大公司追求升遷失去了興趣。《柯夢波丹》雜誌點出了「以家庭主婦為目標的新一代女性」,很多女生一心只想跳出公司的升遷管道,搖著屁股踏上紅毯。

在投資銀行工作幾個月之後,二十三歲的艾瑞卡有了新的目標。她告訴《柯夢波丹》:「我要嫁給坐在離我兩個位置的那個合夥人帥哥,然後當他的全職家庭主婦。」

《柯夢波丹》轉載了紐約市場調查公司「青春情報」(Youth Intelligence)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三千名已婚或未婚的年輕女性,有68%表示:「如果情況許可,她們會辭掉工作。」《柯夢波丹》自行針對八百名婦女所做的調查,結果一樣驚人:接受訪問的女性,每三名就有兩人寧可「在家休息也不願上班追求升遷」。

「為什麼訂購床單和杯碟,會比在三十歲之前坐上副總職位還吸引人呢?」《柯夢波丹》猜測:「可能是因為很少有職業婦女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高階職銜。工作畢竟只是工作,工作並不像別人以前告訴我們的那樣風光。」

就像《柯夢波丹》的編輯凱特‧懷特(Kate White)在二○○五年夏天告訴我的:「女人現在想要更多自由。她們不想聽命於主管,她們或許也想當媽媽。她們不想賣命工作。嬰兒潮那一代的人讓賣命工作顯得並不有趣。」

從前逃避當家庭主婦的女人,如今卻恨不得當全職媽咪。假如連二十幾歲的女人對工作都充滿厭倦,想想四十歲的女人又是如何過日子。

也許女性還沒進化到願意讓自己的工作壽命和男人一樣長。或者女人不想當迷你版的男人,成為依循體制管道的公司員工。也許女人寧可為自己工作,而不願捕捉那遙不可及的總經理頭銜。

或者女人只是比較重視和朋友親人相處的時間,而不願把時間花在辦公室的鬥爭上頭。五年前,我們經常聽到位高權重的女人幻想自己也可以有個好妻子,幫她們買菜、煮飯、接送小孩,好讓她們能專心衝刺事業。現在,她們的幻想則復古多了:她們自己就想成為那個妻子。

我認識的很多女性,從前曾經非常嫌惡母親那一輩的生活方式,但現在卻不認為那樣的生活太過乏味或放縱。現在她們總會帶著渴望回首從前。打橋牌、打網球、和手帕交一起吃中飯、參加雞尾酒會、帶孩子到海灘的別墅過暑假、在老公回家之前先把搖酒杯冷凍好,這種生活豈不愜意?

就像《慾望城市》裡飾演夏綠蒂的克里絲汀‧戴維斯(Kristin Davis)尋覓理想伴侶多年後,對著姊妹淘說的:「我很抱歉。可是我從十五歲就開始約會了,我好累。真命天子到底在哪裡?」她推論女人之所以喜歡消防隊員,是因為她們真的想被人拯救。

另一個主角莎拉‧潔西卡‧派克則以旁白的聲音評論道:「出現了。三十多歲的獨立女性絕不允許自己去想這句話,更別提說出口了。」

女人不再想成為她們想嫁的男人,就像女權主義者葛洛麗亞‧史坦能曾經說過的。

紐約時報》的麗莎‧貝爾金(Lisa Belkin)在二○○三年寫過一篇報導,描述在星巴克咖啡店出沒、拒絕職場的新一代媽咪:「有沒有看到那些喝著咖啡,看著小寶貝玩耍的媽媽們?要是略過不看她們穿的萊卡運動服和可上網的手機,這場景可以非常的五○年代,但事實上這咖啡要貴得多,而且這些媽咪個個都有MBA的學歷。」

「我們已經太習慣這樣的景象,以致於忽略了不該出現這種情形的事實。女人,尤其是受過教育的專業女性,應該和男性一樣功成名就。一旦阻礙去除了,一旦競爭的立足點是相同的,她們應該邁開大步跨進未來,並且理直氣壯地擁有半個世界,或者至少得到她們應得的那一份。

女權運動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取得平等的權力,賺一樣多的錢,在商業、政治及法律等男性領域爬上顛峰。女人應該治理這個世界。」

貝爾金訪問了八位住在亞特蘭大的普林斯頓校友,她們脫下了權力的套裝,決定不征服全世界:她們想留在家裡相夫教子,賦予工作與成功新的定義。

「為人母可以提供一個逃遁的閥門,這點和為人父不同。」莎拉‧麥克阿瑟‧安斯巴利(Sarah McArthur Amsbary)告訴貝爾金:「生兒育女提供了一個優雅而且方便的出口。」

被問到為什麼女人不想統治世界時,安斯巴利回答:「從某個方面來說,我們確實統治著這個世界。」

但情勢卻每下愈況。有個住在洛杉磯的經紀人,最近參加了一個戲劇學習班,成員大多是家庭主婦,主持人的開場白是:「好了,現在讓我們輪流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丈夫是做什麼工作的。」

甚至連女權運動的圖騰,未標示婚姻狀況的「女士」(Ms.)頭銜也失去了意義,因為現在「太太」(Mrs.)稱號大鳴大放,每個人都想凸顯自己的已婚狀況。

在這個女人要不是離婚就是找不到對象的世界裡,「太太」已經成了攫取已婚名號的地位象徵。

女士的稱號本來是要淡化婦女的婚姻狀況,好讓大眾不會以女人已婚與否來評斷她們。但是現在大多數年輕的新婚女子都想冠上夫姓,向別人炫耀「太太」的別號,一個宣告自己屬於這個男人的標籤。以亮片或珠子繡有太太字眼的T恤,現在是當紅的結婚禮物。還有頗受歡迎的訂做T恤服務,滿足妳成為男友老婆、或任何名人老婆的夢想。

洛杉磯時髦的基森名店(Kitson`s)專門販售滿足幻想的「戴普太太」、「彼特太太」、「廷柏雷克太太」、「克魯尼太太」的T恤,還有專為住在比佛利山莊、南灘和馬里布的慾望師奶設計的「家庭主婦化妝包」。

布萊德‧彼特與珍妮佛‧安妮絲頓(Jennifer Aniston)鬧離婚的時候,基森名店還賣了一件T恤,連《慾望師奶》(Desperate Housewives)的女主角伊娃‧隆格莉亞(Eva Longoria)都買來穿,上面印著:小布,我想替你生孩子(我也差點忍不住想訂兩件T恤,一件印著:強‧史都華[Jon Stewart]太太,另一件印著:我背著史都華和文斯‧范恩[Vince Vaughn]偷情。)

哈佛的經濟學教授克勞蒂雅‧高汀(Claudia Goldin)做過一項研究,發現一九八○年入學的哈佛女學生,有44%保留自己的姓氏,而一九九○年入學的哈佛女學生卻只有32%。一九九○年,23%大學畢業的婦女在婚後保留自己的姓氏,十年後這個數字卻降到17%。

《時代》雜誌曾報導二○○五年春季,結婚網站Knot進行了一份非正式的民調,也佐證了高汀的調查:81%的受訪者冠上了配偶的姓氏,比二○○○年的71%還高。用連字號將雙方的姓氏並陳的人也從21%降到了8%。

「這是回歸浪漫愛情,渴望維繫婚姻。」高汀告訴記者,並補充說明年輕女性認為若保有自己的本姓,等於是和惹人厭的老派女性主義者站在同一陣營,而這可能會嚇跑丈夫。

這位教授一九七九年結婚後保留了自己的本姓,但是她擔任律師的姪女結婚時卻冠了夫姓,因此導致她展開這項研究。「她覺得她這一代的女人,做法不必和我這一代一樣,因為我們已經改變了狀況。」高汀告訴《時代》雜誌。

很多女人如今將家庭生活當成「舒適的集中營」,就像貝蒂‧芙里妲(Betty Friedan)在《女性迷思》(The Feminine Mystique)這本書裡寫的,女人在家庭裡喪失了身份認同,變成了「一群聽話又默默無聞的生物機器人」。

現在,女人想當聽話又默默無聞的生物機器人太太。她們夢想著被拯救,和男人調情、逛街購物、待在家裡和被呵護。她們購物時也遵循「完美嬌妻式」的風格,就像《紐約時報》曾經形容過的,購買成套的鞋子和淑女包包,以及五○年代的薄紗、蕾絲和波浪派對洋裝,就和刊載在《入時》(InStyle)雜誌上的一樣。

二○○四年出版的《母性慾望:談兒女、愛與內心生活》(Maternal Desire: On Children, Love, and the Inner Life)一書中,本身有三個孩子的臨床心理學家戴芬妮‧德馬妮菲(Daphne de Marneffe)卻反駁,待在家中相夫教子是塑造身份認同的過程,而非予以拋棄。

這股反芙里妲的風潮創造出一群家中不需要第二份薪水的上層中產階級媽咪,以及二十一世紀一種讓人討厭的新文類,也就是伊麗莎白‧柯伯特(Elizabeth Kolbert)在《紐約客》裡所說的「不夠困擾的困擾」,探討一些驚天動地的芝麻綠豆小事,例如「如果丟下孩子上美容院去除毛,我該感到內疚嗎?」,還有「老公回家的時候,我該不該穿著束襪吊帶?」

「在家庭和事業當中做抉擇,到頭來只不過是有選擇的人才需要面對的問題。」柯伯特冷冷地說。

朱迪絲‧華納(Judith Warner)二○○五年出版了《完全瘋狂》(Perfect Madness)一書,剖析當代母職,羅絲‧富蘭克林(Ruth Franklin)在《新共和》雜誌的書評寫道:「《女性迷思》裡頭的女人,因為對自我的莫大懷疑而迷失:『我想要地位,我想要自尊,我想讓大家認為我做的事情很重要。』

但是吞噬華納書中母親的疑惑卻沒這麼沉重:『首先,大家會爭吵生日派對要請全班同學還是幾個好朋友就好。』有個媽媽說:『接著又要吵該在家裡辦,還是到提供套裝服務的餐廳辦。如果在家裡辦,要不要請魔術師、小丑、樂師、充氣城堡?……我感到好徬徨,不知怎麼做才對。』」

「從存在危機到充氣城堡,中間的隔閡不只四十年的歲月。」富蘭克林寫道:「這危機感並非來自母職,而是來自消費主義。」

凱特琳‧芙蘭納根(Caitlin Flanagan)二○○四年在《紐約客》撰文,挖苦似地指出:「我認識很多媽媽,如果有人把這些緊張說成是這些女人唯一在乎的事,那還真是客氣了。去年我參加洛杉磯一場幼稚園的募款餐會,我的雙胞胎兒子也念這所學校,這場舞會晚宴同時還舉辦拍賣,拍賣的物品則是由每個班級手工上漆的椅子,這項工作是一位家庭主婦花了很多時間精力指導完成的。她雙頰緋紅的站在講台上,對這些拍賣家具感到無比的驕傲興奮,同時以熱情的語調形容椅子上的裝飾。

我另外兩個朋友遠遠的靠在柱子上看著她,手上舉著酒杯,臉上帶著嘲弄的乾笑:她們一個是律師,一個是電影製作人。我慢慢走向她們,就像高中的時候走向最酷的女生一樣。突然間我發自內心地想加入她們的行列:我的作品那陣子也正陸續出版。我們一起看著台上那個女人,想著她回歸家庭帶小孩所做的犧牲,想著她花了多少時間抓我們孩子的手浸到染料理,好讓他們把小手印在小小的木條板椅子上。『別浪費生命了。』我們其中有人說,我們都笑了,喝了更多的酒。接著我們轉過來背對著拍賣會場,開始討論起彼此的工作。」

那麼,我們到底是越活越回去,還是自廢武功?

珍‧芳達(Jane Fonda)、希拉蕊‧柯林頓和唐娜‧漢諾文(Donna Hanover),先後都必須公開面對名人丈夫泰德‧透納(Ted Turner)、比爾‧柯林頓和前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偷情的事實,妮娜‧布雷(Nina Burleigh)因此在《紐約觀察家日報》(New York Observer)寫了一篇文章,表示看到這幾位女性在老公勾搭上「年輕聽話的女人」之後,想辦法重振事業或者修補自尊,著實讓人氣餒。「女性主義不該製造出心碎的中年婦女。」布雷說。

珍‧芳達、希拉蕊與唐娜這三個人,她問道:「為什麼沒有一個能把自己的怨氣和活力痛快地表現出來?」我讀女性主義代表人物珍‧芳達和凱薩琳‧赫本的自傳時,也頗有同感。

我以前很喜歡史賓塞.屈賽和赫本主演的電影,現在卻覺得有些不忍足睹。這個身段柔軟的女演員,預言男女平等的溫暖世界即將到來,女人可以既聰明又瀟灑,既性感又風格特出,但她卻承認在自己和屈賽充滿浪漫的戀情中,卻逆來順受的有如踏腳墊。

「我們做他喜歡的事。」赫本在自傳《我》(Me)當中寫道:「我們過著他喜歡的生活。我努力改掉自己所有他不喜歡的特質。有些我自認為最好的優點,卻讓他覺得討厭。這些我都改了,盡可能把這些特點統統壓個粉碎。」

珍.芳達在書中寫到,男人多數是受到她堅強獨立的個性吸引,但後來卻會想辦法予以壓制。她飽受第一任丈夫羅傑‧華汀(Roger Vadim)的糟蹋,還必須花錢找女人對方才願意和她上床來個三人行。她後來也放棄電影事業陪伴在泰德‧透納身邊,因為透納不能忍受獨處,而且大有可能外遇偷腥。

連珍.芳達和華汀所生的女兒凡內莎要生產的時候,珍.芳達前去探望都引得透納勃然大怒。

珍.芳達曾邀請身為紀錄片導演的凡內莎來幫她拍攝一段生活短片,目的是「探索生命中不同的主題」。凡內莎卻冷冷的回答:「妳何不找一隻變色龍,把牠放在電視螢幕上就算了。」

珍.芳達捫心自問:「也許我根本只是變成男人想要我變成的樣子:『性感小貓』、『活躍的異議分子』、『企業大亨手中挽著的貴婦妻子』……我難道只是一條變色龍,果真如此,為什麼一個看起來堅強的女人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如此徹底地失去自我?而我,真的已經失去自我了嗎?」

女人曾經犯下某些歷史的誤算,這點倒是不假。

我們一開始是完全依賴男人。然後,我們以為自己可以靠模仿男人,便完全脫離他們而獨立。我們做男人的穿著打扮,穿上海軍藍的套裝、小而鬆垂的領帶和實穿的鞋子,衝鋒陷陣搶奪大辦公室和繁重的職務。

但一旦我們經歷所有,發現自己也可以拿到和男人一樣的地位和權力,卻又開始對男人的遊戲規則卻步不前。為什麼要當轉輪上的老鼠,忙著建立人脈、喝酒應酬、罹患心臟病,並且和辦公室裡的性感玩物偷情?

「我們不能複製男人,而且有誰會想複製男人呢?」娜塔麗‧安吉爾問道。

在以前那個年代,一直到希拉蕊‧柯林頓為止,得到地位和小孩最快速的捷徑就是透過有權有勢的丈夫。「不過現在,因為男人通常留不住太久,於是這個管道對女人來講就不太管用了。」安吉爾說。

妳大可振振有詞的說,女人並沒有走回頭路。無論在職場還是家庭,或是兩者的彈性結合,我們都在進步。只不過我們進步的方式比較難以捉摸也缺乏系統。我們可以等著被人拯救,或者選擇不要被救。我們可以做強勢的媽媽,或者次等的職場粉領族。

女人,安吉爾說,正走進新的階段。「母的靈長類動物有兩個目標。」她解釋:「她們想控制自身的繁殖,並控制取得資源的管道。」她表示總有一天,二十歲出頭的女性將可以定期冷凍卵子隨時備用,並完全擺脫生理的時限。

二○○五年七月,紐約大學的醫師宣佈,他們已經發展出成功冷凍未受精卵的技術,而且還有已出生的寶寶可以證明。還有新聞報導指出,越來越多身體健康的年輕婦女開始冷凍卵子,二○○五年提供卵子銀行服務的診所數量將倍增。

「這股趨勢有可能改寫年輕人的生活,說服女人進一步延遲婚姻與生育。」《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報導。「女人的生育能力在二十七歲達到高峰,到了四十歲,懷孕的機率則降到不到一成。只要冷凍卵子,女人就可以免於生物時鐘帶來的壓力。」

不幸的是,公的靈長類也和母靈長類一樣有兩個目標:他們也想取得資源,並且控制女性的繁殖。我們面臨兩性利益的衝突,所以女人模仿男人是一點都行不通的。

佛洛伊德認為男人身上帶有某個女人很想要的東西,但那個玩意兒並不像他所想的那樣。女人並不想變成男人,除非是像男人那樣,可以越老越俏,權力也越來越大,無論是到了五、六十歲,都可以很輕鬆地跟年輕女人重新開始。我們還希望能像男人一樣,好看的定義很寬廣,不像女人,只能不斷複製自己二十五歲的模樣,就像歌蒂.韓(Goldie Hawn)和海瑟.洛克萊(Heather Locklear),直到我們看起來像是冷凍的自我複製版。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書《要男人幹嘛》

要男人幹嘛?瀏覽97|回應0|推薦1
2007/05/05 13:28:56

Are men necessary ?

如果問我,我的答案當然是: Oh , yes !

雖然我不排除,有一天我可能會愛上女人,但截至目前為止,我還是得老老實實大聲承認:我愛男人,男人絕對是必要的。

《要男人幹嘛?》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普立茲獎得主莫琳‧道的最新作品。我在【全球書選】上推薦這本書時,從網友的回應中,我已隱隱嗅到很多恐懼、反彈的聲音。他們忍不住質疑:又是一個狗屁女性主義的泛泛之論。

還在唸書時,我肯定會為這種粗淺反應劍拔弩張、面紅耳赤爭論不休。然而歲月果然是最好的潤滑劑:潤滑了年少時的激烈反應。(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身老皮多了些皺折後,就像隻沙皮狗,一堆老皮,怎搓都不痛不癢了?)

撐著一身老皮,現在聽到網友的滿腹恐懼怨恨的聲音(例如:這種將男性視為單純的生殖細胞提供者,根本是性別歧視,非常地無恥,不負責任)時,我竟捧腹不已!也有網友帶著哀悽口吻誠摯呼籲,「我想,男人與女人之間的相處在於相互尊重, xx 與 xy 在這樣的基礎下必能擦出精彩的火花,如果少了 xx 或 xy ,這世界不會變得很無聊嗎 >" < ?」

如果看到從《要男人幹嘛?》裡摘錄的片段,就想急著為作者下定論的人,我會奉勸:且慢!請那些懷著驚懼的男人們:放鬆心情,作者沒有想把男人消滅。

莫琳‧道在《要男人幹嘛?》裡開宗明義講了:「我承認我也沒有答案。但是幾十年來,我一直喜歡提出問題。這本書並非任何有系統的調查,也不是為美國女性問題提供珍貴解答的實用小書。對於性和愛這類事情,我並沒有特別的真知灼見。我也不是要提倡某個理論、口號或政策。我和隔壁家的女人一樣困惑。」

只是個困惑,丟一個問題,讓想瞭解或已經瞭解她困惑的人,一起來思考,如此而已。

我發現中時電子報與發行《要男人幹嘛?》中文本的早安財經出社做了連線專訪,在【全球觀察】上面,總是不方便直接連到友台去,於是我在部落格這邊,幫大家做個連結,不妨去聽聽發行人是怎麼閱讀這本書的。

最後,我忍不住要強調:男人,你別怕!包括我在內的多數女性,還是會認為:你,挺可愛的!

延伸閱讀:

中時電子報《要男人幹嘛?》語音專訪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2192457
頁/共3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