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
市長: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副市長: 早早安(顏俊家)子鳴Abr尉左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家國主義 家主政治 中華家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他山之石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美帝】(轉貼)不能再用美國觀點看回教世界
 瀏覽10,683|回應49推薦2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談一個沒救的總統
B


Tom Plate

2004.10.25  中國時報

不論誰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均必須努力改善美國與回教世界的關係。除緊迫的國內問題之外,這個問題可能是布希總統連任後或凱瑞當選總統後的首要工作。

當然,想要改善此一關係,正確做法並非甘受回教極端主義或恐怖主義之辱,或抱持一種「政治正確」態度,認定所有回教徒都是愛好和平、理性及明智的。這不是正確做法,如同對待所有基督教徒也不能採取此種含糊其詞而一視同仁的態度一樣。

以東南亞回教發言人自居的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地,又大放厥詞了。他向馬國一家報紙說,他相信「無知的」美國人民會讓布希總統連任。他指出,「令人吃驚地,美國選民似乎有意接納一個撒過漫天大謊的人,選出一個騙子當總統。」他所指的是,布希曾聲稱哈珊在伊境囤積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此一說法現已信用破產。

起初也支持布希打反恐戰的馬哈地又說,「美國人民大體上很無知,對世界其他地區一無所知…但是他們卻要決定誰會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沒有多少美國人會太在意馬哈地偏愛哪個美國總統候選人,但許多亞洲人覺得這次大選的結果對其影響不下於對美國公民。

許多亞洲人憂心我們的「反恐戰爭」搞錯了方向。它更應該是一場長期的理念之爭。曾獲得德國「布洛赫獎」的伊朗裔德國作家克曼尼(Navid Kermani)最近撰文指出,可蘭經的語言具有「規範性力量」,對回教徒的「美學魅力」十分強烈。他說:「語言在此扮演著一種時光機器,有力地將現時種種一切傳送回神話時代。甚至電視上播放諸如格達費、阿拉法特或哈珊的談話,可能也具此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克曼尼認為,從奧薩瑪.賓拉登的錄影談話中,也可以找到阿拉伯語此種文學的、魅惑人的特質。他解釋說:「他(賓拉登)的論調之所以奏效,正是因為少有修辭裝飾,並故作謙遜的表達方式…他苦行僧似的裝扮以及從阿富汗的洞穴中發聲,更強化了他的先知光環。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當年便是在山上洞穴中首次接受阿拉的啟示。」

雖然論調清楚,賓拉登顯然可被歸類為瘋子。即便克曼尼也提到,賓拉登對伊斯蘭教的往昔著了魔,斷然拒斥回教現代化。自命為回教恐怖組織首腦的他因而得以堅稱,可蘭經存有一種正確詮釋(即他的詮釋),從而確立單一願景(即他的願景)之正當性。

美國對回教和阿拉伯現象的理解十分薄弱。我們以炸彈做為主要的反制手段,只會製造新一批恐怖分子。因此,邀集回教領袖在華府等地舉辦一場高峰會,並由下屆美國總統放下身段與會,這乃是當務之急。

美國人必須多反躬自省,少動用炸彈。終有一天,智識的力量與透徹的跨文化理解,很可能成為我們最具說服力的武器。「反恐戰爭」不但名稱應該更改,內涵也應該修正。因為現在看來反恐戰爭已失策。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王嘉源譯)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67245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轉貼)布萊爾與布希 分不開的共同體 / 陸以正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5.07.11  中國時報

蓋達分子上星期四在倫敦地鐵與公車導演的四起炸彈案,震驚世界。歐洲許多人認為這是布萊爾首相不顧國內輿論,盲目支持布希總統對伊拉克出兵的報應,甚至預測他所領導剛在大選中嚴重失血的工黨,會因此而失去政權,我卻持不同的看法。

世人稱英國人為「約翰公牛(John Bull)」自有它的道理。繼承四百年大英帝國傳統,從一度被稱為世界首都的倫敦,到蘇格蘭鄉僻小鎮,英國人向以不慌不忙,沉著穩重的態度,從容應付各式各樣的危機。這種臨危不亂的精神,在倫敦大轟炸期間尤其表露無遺,邱吉爾因此成為舉世崇拜的英雄。時代雖已不同,布萊爾自也以之自許。此人向來口齒伶俐,能言善道,日前剛贏得二○一二年奧運主辦權,接待過全球十二個最強大國家的領袖,今後半年又擔任歐盟廿五國的輪值主席﹔如果說他會在反戰份子壓力下認輸,把首相寶座拱手讓給保守黨的霍華德或自由民主黨的甘乃迪,未免太看輕布萊爾了。

英倫三島孤懸大西洋中,與歐洲大陸有英吉利海峽阻隔,卻能稱霸世界多年,固然因為它的海軍曾經所向無敵。但二次大戰結束後,英國自知元氣大傷,不得不順應潮流,把散處地球各個角落的殖民地一一放它們獨立,改用鬆散的大英國協作為籠絡手段。每隔一年舉辦的國協各國元首高峰會,只是一場國際大拜拜,成員國半數以上早已不承認英國的王室,對重要問題各有自身立場,既無實質作用,更不能作為外交實力的後盾。

英國靠什麼維持它在安理會五強之一的地位呢?經濟上靠的是北海海底蘊藏的石油(North Sea oilfields)。政治上則全賴它與美國緊密難分的關係,亦即邱吉爾提倡的「英語國家(English speaking peoples)」的共同歷史與命運。

約翰公牛累積幾百年的熟練外交手腕,與洞燭世界局勢的睿智,才是它最大的資本。布萊爾首相對布希總統性格之瞭解,比美國所謂政治評論家尤勝一籌。他早就知道布希不惜任何代價,要把哈珊除去。在此前提下,英國只有兩項選擇:一是不計成敗,跟定了美國;二是加入法、德那一方,在安理會投票反對。所以在布希出兵半年多前,按照唐寧街首相官邸秘密會議紀錄顯示,英國的政策早已決定了。

讀過歐洲外交史的人都記得,英國外交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不容許任何歐陸國家稱霸大陸。西班牙強盛時,英國聯合法國打敗了西班牙;拿破崙稱雄歐陸,英國聯合奧匈與帝俄,打敗了法國;等德國日漸壯大,英國又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與法國結盟,粉碎了德國的歐洲盟主之夢,其間雖極盡縱橫俾闔之能事,卻脈絡一貫,有跡可尋。

近年來歐盟逐漸成形,對英國長久以來,一方面仍想置身歐陸之外,保持獨立地位,另一方面又難捨歐洲聯邦的遠景,進退兩難自相矛盾的心態,是極為嚴酷的考驗。英國民眾雖已使用歐元,卻不肯放棄英鎊;對應否接受歐洲新憲法,看法始終兩極,搖擺不定。所以在法、荷人民否決歐憲條約後,布萊爾如釋重負,趕快宣布無限期延遲公投。妙就妙在這不是英國的錯,正好諉過他人,且拖過一段時間再說。

目前英國國內輿情不見得對布萊爾不利。只要他繼續表現出邱吉爾式的堅韌不屈,喚起民眾二戰時全國上下同仇敵愾的追憶,他的領袖地位不會動搖。別忘記他還有美國在背後力挺;英國不能缺少美國在世界其它地區的支持,正如美國在伊拉克身陷困境,也少不了堅強的盟友英國一樣。

對布希總統而言,去年西班牙選舉,支持美國政策的艾斯納總理落敗,導致西班牙從伊拉克撤兵的慘痛記憶猶新。美國此外所謂傳統友邦中,親密如加拿大總理馬丁都靠不住。日本的小泉首相也只敢派遣少量非武裝部隊,在伊拉克意思意思一下,於實際無補。真正支持他對伊拉克政策的,老實說只有布萊爾一人。美國現在執行的全球大戰略中,如果說布希與布萊爾被環境驅使,已經成為生命共同體(symbiotic),也不為過。

英國固然有許多年輕剪龐克頭的所謂「失落的一代」,也不乏只知追趕足球聯賽,酗酒鬧事的成年球迷。但大多數英國人仍然保持約翰牛的特質,頭腦冷靜,明察世事。他們不會像西班牙去春那樣,經歷了馬德里火車爆炸案後,驚惶失措,立刻更換政府,撤回在伊軍隊。英國是個不可侮的民族,布萊爾迄今也還是它難以取代的領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05771
可恨之真正全球血腥恐怖亂源美帝(轉貼)雙手沾滿血反恐 豈會成功 / 李家同
推薦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麥芽糖

李家同/暨南大學教授(新竹市)

倫敦受到恐怖的炸彈攻擊了,幾乎全世界的媒體都以頭條新聞報導。諷刺的是:在巴格達,炸彈攻擊經常發生,幾十個無辜的伊拉克老百姓被炸得血肉橫飛,也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一旦英國人受到攻擊,全世界就注意到了。前些日子,埃及駐伊拉克大使被綁架,前天消息傳來被殺,如此可怕的新聞,我們都不注意,卻只注意英國人受攻擊的消息。

倫敦受到炸彈攻擊,和巴格達受到炸彈攻擊,當然有關聯,兩者都出自仇恨。在巴格達,絕大多數的攻擊都是自殺性攻擊,試想如果人的心中沒有巨大的仇恨,會想以自殺來攻擊別人嗎?

倫敦受到攻擊以後,世界各國的領袖同聲譴責,聲稱要團結對抗恐怖分子,英美的領袖更明白表示,要在中東推行民主自由。這種言論,已是老調重談,全世界為了對抗恐怖分子,已經用盡了方法。英國和美國都可以無限期地拘留一些人,也不起訴他們,美國的 CIA 和英國的 MI5(第五軍事情報組織)更是合作無間。前天的炸彈攻擊證明,這些措施都不能防止恐怖攻擊。

對於英國人來說,這件事使他們有苦說不出,攻擊顯然是因為英國協助美國攻擊伊拉克,但是英國是民主國家,出兵也經國會充分辯論。英國廣播公司曾全程轉播這場辯論。布萊爾首相一再聲稱,海珊是一切問題之所在,如果推翻了海珊,全世界都會變得更美好,英國也會變得更安全。當時就有國會議員對他說:「出兵伊拉克,一定會增加回教徒對英國的仇恨,如果有一天倫敦受到炸彈攻擊,你要負全責,你的手上會沾滿鮮血。」

恐怖分子和仇恨有緊密的關係,靠情報和各種安全措施,都不可能防止。世界級的領袖們在同聲譴責恐怖攻擊時,也應該檢討,有沒有在減少仇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曾受到猶太建國狂熱分子的恐怖攻擊,當時首相的女秘書因拆包裹而被炸傷手臂。以後,英國又飽受愛爾蘭共和軍的攻擊。以色列建國以後,猶太狂熱分子不再攻擊英國人,北愛爾蘭的情形雖然並未得到完全解決,但是英國人一再調停北愛爾蘭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間的爭執,再加上愛爾蘭的經濟大起飛,也使愛爾蘭共和軍的恐怖攻擊成為過去。

以色列有好一陣子不停受到恐怖攻擊,最近由於以巴雙方願意各退一步,情況已大有好轉。我們必須注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最近都不採取過分報復的手段,也只有這種行為,才使恐怖活動幾乎停止。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善良的,也無意在各地製造爭端,只有少數人民興風作浪、製造仇恨,但是大多數的人類卻沒有向領袖說不的能力和勇氣。希特勒不是曾經使德國人跟隨他嗎?

毛澤東在文革時,誰又有勇氣反抗他?英美兩國領袖都能說善道,也都很會為他們的行為辯護,他們最多只會喪失連任的機會,恐怖分子不可能殺害布希,也不可能刺殺布萊爾,被炸彈炸得血肉橫飛的是小老百姓。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仇恨存在於回教徒對西方國家的看法。西方國家如果不能瞭解回教徒的想法,而採取一廂情願的做法,其結果一定是滋生更多的回教極端分子。這些極端分子不僅會在中東地區發動更多的恐怖攻擊,也會在世界各地攻擊無辜的老百姓。

如果英美領袖堅信自己的做法是對的,視對方為惡魔,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恐怖攻擊。反過來說,英美領袖如果能夠以寬容的胸襟,聽聽對方的想法,雙方的誤解可能會減輕。偉大的領袖都是和平的締造者,一個充滿誤解、缺乏寬容的世界,是不可能有真正和平的。

【2005/07/0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恐怖主義與反恐行動的冤冤相報

「昨天我們全都失掉了一點自由。」英國倫敦發生恐怖攻擊之後,長期關注中東問題的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傅利德曼(Thomas Friedman)這樣評論,擔心恐怖主義及相對的反恐行動將進一步激化當今世界的對立氣氛。

的確,就算千里之外的台灣,從中正國際機場的戒備森嚴,到股市投資大眾的惴惴不安,顯然可看出,恐怖分子這幾顆炸彈的效果不只發生在倫敦地鐵站,也為全世界的政經情勢投下了新的變數。

倫敦的恐怖攻擊,發生於蘇格蘭正舉行八大工業國家高峰會議的時日,「歐洲凱達秘密組織」聲稱犯案,且揚言將繼續向歐洲其他國家進行攻擊。這既是向歐美霸權宣戰,也表達回教世界部分激進團體絕不罷休的復仇決心,等於是把全球化潮流下各國休戚與共的經濟前途和戰略布局都拖下了水。

也因此,各國除了同聲譴責恐怖分子濫傷無辜的攻擊行為,亦矢言將共同承擔自此展開的又一波的全球反恐活動。英國首相布萊爾說:「恐怖分子攻擊的不只是一個國家,而是所有國家,所有地方的文明百姓。」這是事實,也是無奈。

「所有地方的文明百姓」從媒體上看見無辜平民遭炸彈攻擊而死傷慘重、血跡斑斑的畫面,不能不怵目驚心,也不能不擔憂下一波的攻擊行動不知將在何處發生。但另一方面,各國也心裡有數:從四年前發生在美國的九一一事件,到去年三月十一日發生在馬德里、被西班牙人稱為「我們的九一一」的連環火車爆炸案,乃至於如今八大國高峰會開幕之後的倫敦爆炸案,都和美英大國強力介入中東地區、加深戰爭泥沼的行為有關。

四年前的九一一事件之後,全球幾乎並肩作戰一般地響應、並參與美國號召的反恐行動。但九一一事件不但是對於「美國中心主義」的一大打擊,其後布希政府企圖扮演全球反恐作戰領導者的種種擴張軍武行動,可說是美國霸權肆無忌憚的表現。對於英美強國和回教世界的對立情勢,國際社會逐漸產生不同的詮釋和民意回應。四年來,美國從九一一的受害者的角色,漸漸走向國家形象下滑的局面中;美國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名不正而言不順,連其本國國民都未表達高度支持。兩年前美國將出兵伊拉克前夕,我們的社論以「全球如何承擔美國的一意孤行」為題質疑美國的新軍國主義;當時的擔心與質疑可說為國際輿論所共有,全世界的宗教和族群對立加深的後遺症也果然在此次倫敦爆炸的悲劇中顯現。

恐怖主義濫傷無辜,不可原諒也不可寬容,這是國際間的共識。但另一方面,恐怖主義手段是當今世間軍武對立、冤冤相報情景的一環,這種因果關係亦為各國所認知。這次由布萊爾主持開幕的八國高峰會議,原先設定的議題以氣候變遷和非洲貧窮為主,脫離多年來美國總統布希不離口邊的反恐戰略布局;觀察家指出,布萊爾正希望藉機擺脫他支持布希出兵伊拉克的負面形象。結果,恐怖攻擊卻讓英美等盟邦再次被共同捆綁於反恐的主題之下。

「我們全都失掉了一點自由」,美國政治評論家作此感慨,不只是哀悼無辜的平民喪失生命,全球的旅行者重新受到嚴密的安全檢查系統約制;更重要的是,緊張對立氣氛又起,不同宗教和族群間的鴻溝又再加深。這樣的景象,不是全球同聲譴責恐怖分子就可消除;和平的願景,也不是如布希政府過去四年領導全球反恐政策走向,繼續擴張軍武、推銷軍售、共同發展武器等作為就可達成。

英美檢討反恐策略為何失敗之時,也許更應反省文明衝突和族群對立的源頭,才能避免大國一意孤行的後果由全球的無辜者共同承擔。

【2005/07/09 聯合報】

反恐不可能成功 除非殺光所有人

陳真/醫師(英國倫敦)

倫敦連環爆炸並沒有帶來太大驚恐,滯留各地民眾依然像往常一樣,靜靜排隊,等候疏散或搭船返家。媒體讚揚民眾沉著,但這或許就像一種宿命,人民早有心理準備這天遲早會來。一些社運團體甚至明言,恐怖攻擊只是不良外交政策必然產品,若不改弦更張,這只是揭開序幕。

九一一後反恐甚囂塵上,布希說世界因美軍而更安全,但許多人顯然不這麼認為。布希聲望持續滑落,美國形象在最近一次具權威性國際民調中,多個項目落後。多個民調亦發現,支持伊戰的美國人陡降,許多人感覺受騙。

林肯說得對,你能欺騙眾人一時,但無法騙一世。儘管謊言充斥,人民逐漸學會冷靜,不輕易隨謊言或操弄起舞。英國反戰聯盟發表聯合聲明,除譴責恐怖攻擊、悼念死傷者外,更呼籲民眾冷靜,勿隨政客起舞,不要讓這事件變成一種傷害回教世界人民的藉口。他們說:「在這個爭相以炸彈來表達意見的年代,我們更應堅持和平公義等基本原則的重要性。」

甘地有句名言:「以眼還眼,舉世皆盲。」頗受世人景仰的越南一行禪師,反對侵略伊、阿,他說,反恐戰爭不可能成功,「除非你們把所有人都殺死」。你可以發展出一種壓倒性武力,但你卻不可能藉著它獲得壓倒性勝利,因為勝利必然連帶著公平與正義,只要有不平不義,就必然有反抗。

研究指出,二○○三年伊戰造成十萬伊拉克人死亡。當美國吹噓帶給伊人「民主」時,一個挪威研究小組卻發現,五歲以下兒童急性營養不良人數,戰後一年升高將近一倍。代表生活品質的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伊更由一九九○年之五十降到二○○三年的一二六。腹瀉本不應致命,但若公衛條件太差,腹瀉卻是兒童致死主因。伊兒童腹瀉致死率,經過英美聯軍十年轟炸和非法禁運,足足增加十二倍,有五十萬兒童喪命。伊兒童癌症罹患率和先天畸形更以倍數竄升,但美軍卻仍照樣大量使用輻射貧鈾彈;去年底,伊癌症病患中,百分之五十六是五歲以下兒童,極為異常。

信手拈來這樣一些數字,十分可悲,但它獲得世人多少關注與同情?恐怖攻擊並非宿命,將之去除並非依靠更為蠻橫冷血的武力。一行禪師呼籲美國應放棄黷武心態,學習聆聽、理解並尊重異己的權益與生活方式,這才是反恐之道。政府如此,人民亦然。當我們悼念倫敦事件死者時,別忘了世界各地飽受剝削欺壓、無時無刻生活在恐懼和匱乏中的人。

【2005/07/09 聯合報】

歐洲 回教極端勢力溫床

陳世民/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七日倫敦連環恐怖攻擊,此類事前不預警、事後不明確宣示,且導致無辜平民重大傷亡的行為,和九一一事件及去年三月的馬德里爆炸案類同,均是凱達典型的恐怖攻擊方式。這象徵著在過去帶有明確政治目標的恐怖主義組織和行動,現在已被以凱達為首的恐怖組織發動的頻繁恐怖活動所取代,成為歐美各國最擔憂的恐怖主義威脅。

歐洲成為凱達的重點襲擊目標,原因是多方面的。雖然美國仍然是主要目標,但在美國嚴密的反恐措施下,歐洲相對的更容易受到威脅。

相對於兩大洋之間的美國,鄰近中東的歐洲更容易成為凱達的目標。通過土耳其,歐洲與中東及高加索地區有陸路通道,這些地區正是近年來回教激進活動頻繁的地點,而西班牙也只有狹窄的直布羅陀海峽將其與鄰近的北非國家分開。此外,歐洲國家較美國更依賴公共交通和鐵路運輸,這就給恐怖分子攻擊的便利。

儘管歐洲各國的安全及情報機構一直與其國內區域性恐怖組織對抗,但他們對於全球性的恐怖攻擊可能還沒有做好準備。與美國相比,歐洲各國防範恐怖襲擊的能力明顯不足。

此外,法律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視,歐洲重視人權,溫和有餘、力度不足的反恐法,束縛了歐洲執法人員的手腳,而申根協定下寬且鬆的移民法,有利人民流動,亦是一大漏洞。

再者,歐洲各國的回教人口比率相對較高,許多國家的回教移民近幾年來不斷攀升,一些政府對回教社區又疏於管理和整合,使歐洲成為滋生回教極端勢力的溫床,歐洲即是凱達召募戰士前往伊拉克作戰的主要地點。

近來奔赴伊拉克戰場的凱達組織成員陸續返回歐洲老家,與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時的情況極為相似,在那場戰爭即將結束時,數千名外國好戰分子紛紛離開阿富汗返回本國,並開始與當地的恐怖組織和極端勢力分子聯繫,伺機製造恐怖事件。

歐洲日後所面臨的,將是一群熟悉西方世界且在一個寬容社會成長的年輕人,可能選擇殘忍地謀殺數以百計同處這個社會的公民,以履行他們自認為在聖戰中的職責。

【2005/07/09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304041
(轉貼)歐美人口全球兩成 用掉半數醫護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際護理大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南丁格爾」聚集台灣相見歡,更有人帶著心愛的大布偶與會,相當可愛有趣。
記者林秀明/攝影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國際護理協會健康與人權獎得主史蒂芬.路易斯昨天在國際護士大會發表演講,他說,歐美人口只占全球兩成,醫護人力卻占全球的一半,他呼籲西方國家應停止從非洲竊取醫護人力。

加拿大籍的路易斯在非洲致力於愛滋病防治,過去四十六年來,他持續到非洲訪問,發現馬拉威有一千萬人口,卻只有兩名小兒科醫師,移民到英國曼徹斯特的馬拉威籍醫師,比留在馬拉威的醫師還多。

路易斯說,他在馬拉威首都的中央醫院看到一個病床有兩個病人,甚至床底下也有病人,這是因為愛滋病蔓延,導致病床不夠;非洲護士一班要做十小時,一個護士要照顧六十到七十個病人,非洲的病人與護士有什麼權利可言?

路易斯說,辛巴威有三百八十二名護士移民到英國,非洲醫護人力遷徙到歐美,讓非洲培養出的醫護人員無法留在本地服務,非洲護理人力過少,導致護理人員在對抗愛滋病時,也因為工作過度勞累而受到感染,甚至因此死亡,留下許多孤兒。

路易斯指出,西方國家應該停止竊取非洲國家所訓練出來的醫護人員,他還表示,世界銀行目前將援助非洲的重點放在教育、醫療保健,卻有世界銀行的評估專家認為援助重點應該在經濟發展,這些專家的看法是錯誤的,因為非洲的疾病問題無法解決,非洲孩童無法受良好教育,如何發展經濟?

英國籍的國際護理協會會長克莉斯汀.韓考克說,每次聽到路易斯演講,她都會感動落淚,國際護理協會為了援助非洲失學孩童,決定發起一項女孩與兒童教育基金,針對開發中國家父母感染愛滋病死亡的孩童,提供教育計畫,讓這些失學孩童受到獎助,能繼續受教育,脫離貧窮。
【2005/05/24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64836
(轉貼)布什:美國退休金系統走向破產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布什:美國退休金系統走向破產

BBC新聞 (2005-04-30)

  布什提出美國社保系統急需改革

  美國總統布什在電視黃金時段舉行記者會,警告說美國的退休金系統正在走向破產。

  布什說,如果要保証美國的老年人在退休后能夠有一個安全的金融保障,整個退休金系統就必須得到改革。

  布什建議減少中高收入者退休金的增長,以保護低收入者的退休金收入。

  布什警告說,如果美國的社會保險系統不能夠及時進行改革,到二○四ㄧ年就會徹底破產。

  布什表示,他所提議的改革將可以緩解美國社保系統所面臨的絕大多數經費苦難。

  布什所提出的社保系統改革方案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在退休金系統中介入私人股市戶頭。

  不過民主黨以及部分共和黨成員都并沒有被布什總統說服,民意調查顯示很多美國人也不認為社保系統急需改革。

  能源政策

  在同一次記者會上,布什還繼續談到了能源問題,他表示政府將敦促石油生產國提高產量,以緩解油價高居不下給美國消費者造成的負擔。

  布什表示美國需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并幫助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改進技朮,以便減少他們對石油、煤礦等能源的依賴性。

  記者們認為,布什的能源方案在今年獲得國會通過的可能性遠遠高過往年,一個原因是目前的高能源價格使能源成為敏感的政治話題,另外一個原因是去年大選后國會共和黨議員數目有所增加。

  另外,布什還再次表示支持他所提名的聯合國大使人選博爾頓。

  博爾頓被指責粗暴對待下屬,因此他的提名尚未獲得國會批准。布什表示博爾頓有時過于魯莽,但是他本人也有魯莽的時候,他堅持認為博爾頓能夠勝任聯合國大使的工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210607
(轉貼)布希連任更強勢? / 林中斌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5.02.08  中國時報

布希連任更強勢?

林中斌


小布希連任大勝,並贏得參眾兩院。他說:「我們賺到政治資本,要好好的花它!」他就職時雄心萬丈的向全世界宣教自由民主,點名批評暴政,但未提不民主的中國和俄羅斯。

他主觀強勢,但客觀優勢已不再。由下可見:

一、雙重赤字。二○○四年預算赤字破紀錄高達四七五○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費用。同時上升的貿易赤字使美國靠借貸度日。美元趨軟,美國容易受他國以拋售美國國債作外交施壓。

二、伊拉克失血。二○○三年,美軍十五天打下伊拉克只死了六十五人。一年之後,死亡達六百五十人;二○○五年一月底,達一四三○人。兵源短缺,戰車裝甲不足。連老布希的重臣 Brent Scowcroft 都對戰事表示悲觀。膠著的伊拉克局勢拖累華府,不易在別處鴻圖大展。

三、歐洲離心。美國攻伊未充分與歐盟協商,可是解決中東問題需要歐洲配合。布希連任後不得不放低身段修補關係,但成見已深結果未知。

小布希勢必轉向務實。其實,美國歷史上所有連任後的總統都沒有首任強勢。此外還有三個國內的因素:

一、民意分裂。去年激烈的大選撕裂了美國社會。價值鬥爭不易妥協,傷痕不易癒合。九一一時全國同仇敵愾的團結已不可得。

二、萊斯的現實主義。新任國務卿相信「強權重於人權」。她理念裡的中國政策是貿易重於民主。五年前,她在外交季刊寫過「權勢重要。人道考量不應取代國家利益」;「貿易可以打開中國的經濟,甚至也可打開它的政治」。那年七月她參與擬定七項東亞政策。第一優先是與中國建立「有益的關係」,附註中國是「主要潛在的戰略對手」;台海安全第三;民主自由第五。

三、調適派萌芽。美對華政策二選項「交往」「圍堵」皆以美為主。最近出現「調適」的想法,是第三選項,則不以美為主。政論家 Fareed Zakaria 二○○四年十月說:「如果要繼續繁榮,美國必須要調整自己來適應在中國領導下崛起的亞洲。」二○○五年一月學者 Bruce Gilley 甚至建議:「為了人道考量,並鞏固中國崛起的趨勢,北京應進兵北韓成立一個親中的過渡政權。美國和它的盟友應提供外交及後勤支援。」

二○○四年十月初美智庫對官員建議:「無法預測台灣;無法處理台灣;美中應共同處理台灣。」今年一月北京派陳雲林訪美。他說:「台灣內部分裂,無法以負責的態度處理台海。美中應共同處理。」

台灣面臨外交的挑戰不可謂不嚴峻。以下謙卑的建言敬請參考。

一、穩定台美溝通:事先照會不是矮化自己而是友邦間的標準行為。照會可以表示不同意見,總比事後說明要輕鬆。雙方彼此事先照會只宜內參;若公開透露則造成對方困擾而使後續困難。

二、戰略牌勝過民主牌:雖然布希就職演說理想色彩濃厚,但今後的作法勢必遷就現實。對相信強權的國務卿打民主牌,效用有限。我宜強調台灣對美戰略地位之重要,並從戰略考量瞭解布希政府之思維。

三、外交重於內交:我應減少外交官內交的負擔,例如接機工作大可請當地職業公司負責。有些外館同仁疲於跑機場,無暇接觸在地國的政要學者推動外交。外交戰力為內交所弱化。執政黨官員、立委、監委等應以身作則拒絕外交官作「旅遊服務」,如此才能提升外交戰力。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146350
經濟學是小弟最弱的一環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學是小弟最弱的一環

經濟學是小弟最弱的一環之一,雖曾修過吳忠吉的經濟學原理與陳師孟的總經,但修時有點混,爾後又未再加強,所以看報大致還知道說些什麼,但與人辯論就不行了。

我會沒事時多看看這方面的文章的,但術業有專攻,目前家主政治是我研究之重點,希望有機會能聚集各方英才,成立智庫,指引國家未來之方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83027
經濟問題是每一國的根本沉痾
推薦0


WangFa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不過,對於只能搞政治、談民粹的東西,可是不認得這等議題的嚴肅!

所以推薦兄臺的此篇轉文:>>(轉貼)美國雙赤字是世界經濟新難題 ,希望梅兄對此能與Alex君一起多所著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82824
(轉貼)美元幣值跌到低點的省思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元幣值跌到低點的省思

經濟日報社論

新台幣昨日對美元匯率升破32.5元的重要心理關卡,創下三年半來的新高,相關專家已預估年底前可望突破32元。究竟後勢將如何,又會對台灣經濟造成何種影響,會是最近一段期間大眾關切的焦點。

其實強調台幣升值如何猛烈,倒不如關切美元貶值的腳步,因為近來台幣的升值,都與歐元、日圓、韓元等重要貨幣同步;而且比較其升值幅度,歐元兌美元已創下歷史新高水準,日圓與韓元也都達到七年來的最高峰,台幣升值,的確是吾道不孤,因而對於實質有效匯率的影響即不致太大,進而衝擊出口的力度也會相對輕微。

不僅由於我們是與日、韓等競爭對手同步升值,因而出口競爭力不致大受傷害。而且目前台灣的出口主力其實是源源輸往大陸與香港地區的資訊電子業上游原材料及零組件,這些產品的需要彈性甚低,受到價格波動的影響相對輕微;但由於中國大陸的人民幣緊釘住美元文風不動,相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即巨幅貶值,進一步助長其出口競爭力,大批加工出口品的產銷反將更為蓬勃,因此對台灣上游產業的需求也會更加殷切。由此推論,央行外匯局長宣稱台幣飆漲未削弱出口競爭力,對於出口主力產業而言,倒不算離譜。

不過美元若持續如此急貶,對包括我國在內的各個經濟體是福是禍,倒值得仔細推敲。一般都認為,近來美元大貶,直接的原因是美國出現驚人的雙赤字,不僅財政赤字達到駭人的GDP3%以上的巨額,經常帳赤字更突破GDP5%,還在持續升高。間接的原因則是布希政府強勢美元的政策口惠而實不至,嘴吧上一再強調堅持此政策不變,實際上卻默許甚至暗示美元持續貶值。

由於美元是重要的國際準備貨幣,美國又是大部份新興經濟體乃至日本的主要出口市場,因而美國經常帳赤字與美元幣值之間的關係即變得極其錯綜複雜。事實上許多對美擁有巨幅貿易順差的貿易夥伴,為了刻意壓抑其本國貨幣對美元升值的幅度,大量買進美元或其他美國的金融資產,正是助長美國經常帳赤字快速攀升的重要力量。

正因為美國擁有如此獨特的地位,所以其貿易赤字擴大本身,並不足以威脅美國的地位或美元的幣信,因而這並不會是促使美元貶值的主要因素。我們認為,布希政府力圖改善其貿易情勢加速惡化的走向,期望藉美元貶值以提升出口競爭力並進而改善美經濟情況,才是影響美元走貶更重要的原因。同時,美伊戰爭在回教世界激起同仇敵愾的情緒,許多國家刻意以歐元取代美元,降低美元做為國際準備貨幣的地位,是近年來的一個新趨向,也對美元貶、歐元升,造成實質上的助力。尤其年來石油價格飛漲,大量國際資金因而流向產油國家,其中又以阿拉伯的回教國家為其主力所在,乃使上述棄美元就歐元的走向更加猛烈。一旦這兩股力量削弱,美元走貶的局面也將大為改觀。

其實真正導致美國貿易情勢惡化的禍首並不是歐盟,而是中國大陸,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而且美元幣值失衡最嚴重的情況也不是其他國家,乃是中國大陸,這也再明顯不過。因此美國真正應該施加壓力的對象,正是1997年以來緊釘住美元的人民幣,此亦為眾所週知。目前舉行的APEC年會中布、胡兩人會面,大家也都認為,匯率必是討論的核心。如果雙方達成共識,讓人民幣適度對美元升值,則美元對其他貨幣貶值的壓力即會大減。

同時,當干擾原油供給的若干偶發因素如墨西哥灣產油設施受颶風破壞等逐漸消失,石油市場回到供求平衡的基本面,投機炒作的力度大減,油價自將迅速回穩,資金急速流往產油國家的情況亦隨之改善,壓迫美元貶、歐元升的力量也將回弱。當美元逐漸回穩,國際投機熱錢也會機敏地見風轉舵,又從世界各國向美國回流,一場金錢遊戲也會煙消雲散。屆時一切經濟活動又將回歸基本面。

基本面的一個表徵是,美國可能勉力削減赤字:一方面緊縮政府支出,一方面壓制進口、激勵出口。則一切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國家都會遭殃。另一個表徵是,今天由於投機熱錢大舉湧入而炒得熱烘烘的股市、房市,也會在外資快速回流時驟然失溫。我們直接對美國出口,更間接透過中國大陸對美大量出口,一旦人民幣升值、美國進口市場萎縮,我們會受到雙重打擊。若再加上近來充溢市場的大量外來熱錢回流美國,股市與房市的景象將不堪想像。見一葉而知秋,當美元幣值已低落到如此地步,我們必須更加審慎以對。

【2004/11/19 經濟日報】

2004.11.20  中國時報

美元快速貶值將進一步驅迫人民幣升值

中時社論

近月來美元快速貶值問題,引起國內外人士高度關注。歐元兌美元已突破一.三價位,美元兌日圓跌破一○五關卡,美元兌新台幣也貶至三二.五以下。目前各方關注的焦點是,美元貶值將伊於胡底?人民幣何時與美元脫鉤?

首先,我們必須指出,過去兩年國際間討論較多的是人民幣升值問題。許多人主張人民幣應對美元做相當幅度升值,連帶地人民幣也會對歐元及日圓在內的亞洲貨幣升值,以反映中國大陸強勁的經濟成長與出口競爭力,同時希望此種匯率調整可削減大陸巨額國際收支順差。今年十月間,七大工業國(G7)舉行財長會議,特別邀請中共財金首長參加「會外會」,此已顯示七大工業國與中國大陸,已就匯率問題進行「國際間政策協商」。我們判斷大陸當局已對匯率調整有初步承諾,在一段時間後開放人民幣有限度的浮動。

但在人民幣應升未升之際,比較令人驚異的是,本月初美國總統大選之後,美元貶值的壓力突然加重。主要原因是,布希總統獲險勝取得連任,一般預料他將貫徹其強硬軍事外交路線,反恐戰爭短期內很難落幕;再加上大手筆的減稅措施也會持續,果爾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還會再攀高,在下一會計年度增至五千億美元,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四.五%以上。在此同時,美國今年前九個月的貿易赤字高達四八一六億美元,估計全年會突破六千億美元大關,佔美國GDP的五.五%以上。也就是布希總統過去四年任內,「雙重赤字問題」快速惡化,令全球投資人有驚心動魄之感;且未來四年美國「雙重赤字」改善的機會不大。在此次美國總統大選前,許多民調都顯示,美國之外多數國家民眾較不樂見布希連任,因此大選結果揭曉之後,許多外國資金撤出美元資產,造成美元賣壓沉重。對於美元走弱,美國總統布希與財長史諾似乎持「樂觀其成」的態度,史諾甚至明指「將尊重市場走勢」。

現今,已有論者把最近美元急貶的情勢,與一九八五年九月的「廣場協議」相比。在十九年以前,美、日、德、英、法等五大工業國(即G5)財長集會,協議以聯合干預方式,引導美元有秩序的貶值,造成往後幾年美元大幅貶值。連帶的,當時新台幣也對美元展開長達五年的大幅升值,匯率由一比四十升至一比廿五,升幅之大與影響之廣,迄今仍令人印象深刻。現今美國雙重赤字問題,與十九年前廣場協議情境有若干相似之處,因此美元長期走貶的可能性很大。比較令人放心的是,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經驗豐富,在國內外極具影響力。聯準會在今年六月以來,已四度升息,合計幅度達一個百分點;一般預料聯準會還會繼續升息,把短期利率拉升至三%以上。利差誘因會減緩美元貶值的幅度與速度,因此似不致造成災難性後果。長期言美國抑低幣值可減少貿易逆差,利率提高會減少國內需求,對美國經濟言是「良藥苦口」,可能造成相當程度經濟衰退;對市場依賴美國的東亞國家言,也不是好消息。此一問題是明年全球景氣的重大變數。

國際金融圈前述發展,會進一步加快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時程。近期由於美元兌全球多數貨幣大幅貶值,人民幣因盯住美元的關係,也同步對其他貨幣貶值,反而使得大陸出口競爭力提高,包括歐盟、美國及日本在內的東亞國家,會進一步對大陸施壓。刻正在智利舉行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上,人民幣固定匯率制度勢必成焦點議題。由於今年初以來,國際主要貨幣已對美元升值五至一○%,因此大陸放手讓人民幣升值五至一○%,應不會降低其出口競爭力,但卻可減輕國際壓力與投機套利的熱潮。據統計,今年九月底大陸外匯存底已達五一四五億美元,比去年底增加一千一百餘億,顯示已有大量投機熱錢湧入大陸套利,此對大陸金融安定不利。未來大陸央行可能因此產生巨額匯兌損失。另據報導,俄羅斯央行將在明年讓盧布與美元「脫鉤」,改採盯住一籃通貨,其中歐元佔七成,美元佔三成。俄羅斯此舉,將加速人民幣與美元脫鉤。

對新台幣而言,現今我國經常帳與金融帳都有順差,各機構所編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均顯示新台幣至少低估一成,因此長期言新台幣會走升。唯一重大變數是明年兩岸關係的發展。由於政治風險仍偏高,新台幣兌美元升幅將不致大於競爭對手國(如南韓或新加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82788
(轉貼)美元若崩盤 全球經濟大黑暗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轉貼)美元若崩盤 全球經濟大黑暗

■ 編譯林聰毅/華盛頓郵報十八日電

美國總統布希對美國最大的經濟難題著墨不多,這個麻煩既不是預算赤字也非就業問題,而是美元可能在外匯市場崩盤。即使布希心知肚明,也很難向美國大眾解釋。更糟的是,居然找不出預防之道,難怪布希不願多談,但萬一美元真的崩盤,恐將引發一場可怕的全球衰退。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山繆森(Robert J. Samuelson)18日撰文指出,美元是全球經濟的潤滑劑,是許多貿易與跨國投資的交易工具,但長久以來「美元問題」一直以某種形式存在。二次大戰後出現「美元缺口」(dollar gap)現象,因為歐洲與日本沒有足夠美元進口戰後復甦所需的糧食與機械。美國以外援和鼓勵跨國公司投資海外來填補此缺口。這些政策一方面供應美元,另方面美國依舊有鉅額貿易順差。

現在的問題與1950年代相同之處是,現在美元外流刺激全球經濟;不同之處則在於美國正揹負驚人的貿易與經常帳逆差。在1990年美國的經常帳逆差是790億美元,約為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4%,但在2004年將達到6,650億美元,約占GDP的5.6%。

山繆森表示,雙重逆差不斷膨脹有兩大原因。首先是美國的經濟成長比其他先進經濟體快。自1990年以來,美國經濟每年平均成長3%,歐盟與日本分別只有2%和1.7%。美國的高成長吸納龐大的進口產品,而歐、日相對的緩慢成長傷害美國的出口。其次是全球對美元的需求推高美元匯價,使美國的出口產品更貴、進口產品更便宜。

的確,許多國家(尤其是某些亞洲國家)採取固定匯率以維持出口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為阻止美元貶值,日本、中國大陸及其他亞洲國家的中央銀行購買超過1兆美元的美國公債。私有投資人也購買許多美國股票與債券。據了解,外國人已持有13%美國股票、24%公司債及43%的美國公債。

截至某一時點為止,這種安排使大家雨露均霑,全世界都得到需要的美元,而美國人買到更多進口產品。但現在可能已超越此一時點,導致危險多過好處。全世界拿到的美元已超過所需,股、債市可能湧現沈重賣壓,並將造成嚴重的全球衰退。

山繆森說,外國交易員與投資人在匯市拋售美元,美元對歐元、日圓及其他貨幣貶值,意味著外國人在美國股票與債券的投資也會縮水,於是不再購買美國股票,並開始拋售。股市重挫造成美國消費者信心與支出減弱,若外國人也逃離美國債市,長期債券利率與抵押貸款利率可能上揚。本國貨幣升值將使歐、日等國出口品的競爭力減弱,導致產業不景氣。美國、歐洲與日本的衰退將傷害對這些國家輸出產品的亞洲,拉丁美洲與非洲各國。

【2004/11/19 經濟日報】

美財長一席話 美元創近年新低

■ 編譯朱邦賢/綜合東京十八日外電報導

因為美國財政部長史諾一席話,美元今天對亞洲主要貨幣和歐元的匯率都跌到近年來最低紀錄。

美元兌日圓跌到四年半來的新低,兌韓元則創七年來最低紀錄,兌新加坡幣也在六年來的最低價位附近盤旋。至於歐元,十八日一度漲至一歐洲兌一點三○七四美元的價位,但隨後又逐漸回跌。

有些經濟學家相信,因為全球對美國赤字持負面看法,歐元明年可能飆到一歐元兌一點三五美元。

觀察家表示,美元十八日兵敗如山倒,主要該歸因史諾十七日在倫敦的談話。史諾說:「沒有人靠貨幣貶值創造繁榮,唯一的繁榮之道是跟著市場走。」史諾這番話暗示,美國政府不會干預美元在世界各地的跌勢。

【2004/11/19 聯合報】

1.3074美元 歐元再締新高

■ 編譯湯淑君/綜合紐約、倫敦十八日電

歐洲官員雖大聲疾呼國際聯手讓美元止跌,但美國財政部長史諾表示不支持聯合干預,以致美元兌歐元匯價18日繼續改寫歷史最低紀錄,對日圓等主要亞洲貨幣也跌到數月來、甚至數年來的最低價位。

美元18日在東京盤貶到103.65日圓兌1美元,是七個月來的最低點,東京下午5時報103.76日圓。此外,美元以1,065.4韓元的七年來最低價作收。在泰國,美元收盤報40.12泰銖,盤中一度以六年半來最低報價40.06泰銖成交。

這股美元跌勢持續到歐、美盤,導致美元進一步貶到1.3074美元兌1歐元,打破17日甫創下的新低紀錄。紐約匯市18日盤初,美元走勢回升,報1.3020美元兌1歐元,略高於前市收盤的1.3036美元兌1歐元;美元也以104.08日圓成交,比前市的103.94日圓回升。

本周史諾訪問歐洲時不斷重申,美國支持「強勢美元」的政策不變,但匯市交易員不予採信。17日在倫敦被詢及同不同意協助制止美元跌勢時,史諾回答:「歷年來,把非市場自然產生的價位強行加諸在貨幣之上,充其量只是徒勞無功或功敗垂成。」他並強調:「邁向繁榮的唯一之途,是依循市場機制。」

市場人士認為,這番話暗示史諾主張匯率應取決於市場機制,因此不會支持國際聯手阻止美元進一步貶值。

【2004/11/19 經濟日報】

美元疲軟 大陸人忙脫手

■ 編譯廖玉玲/道瓊社香港十八日電

不久前,許多大陸人總喜歡在戶頭裡存點美元,但近來美元匯價走軟,反成燙手山芋。大陸銀行外每天一列列的人龍,都是等著要把美元換回人民幣,北京當局為此也非常頭疼。

亞洲華爾街日報18日報導,現在大陸上從黑市商人到緊張兮兮的老祖母,大家都不再迷戀美元。以老袁為例,因為他兒子一直想到美國留學,所以他已為兒子存了5萬多美元,不過他現在非常後悔,當初存的不是歐元或者日圓。

「我真想拜託美國政府,請他們維持美元的穩定,」也在兌幣人潮之列的老袁這麼說。

大陸民眾大量出脫售美元,讓北京政府很頭痛,因為他們仍想讓人民幣匯率緊釘美元,而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與日俱增。

儘管美國政府嘴巴喊著「強勢美元」的口號,卻極盡所能要求中共放鬆對人民幣匯率的管制,讓人民幣和其他主要貨幣一起升值。

美國貿易赤字讓美元持續流入其他國家,這些錢也投資在以美元計算的資產上,如美國公債和公司股票和債券。許多經濟學家和外匯交易員相信,外國投資人投資美元資產的熱度愈來愈消退,也是美元近來下跌的原因。

中國人民銀行(中共央行)17日提高持有美元的誘因。人民銀行表示,18日要調高300萬美元以下定存的利率,一年定存利率由0.5625%調為0.8750%,縮小人民幣定存與美元定存利率的差距。

中共上個月也調高人民幣的定存利率,反映出當局管制資本流的政策已朝市場走向發展。但北京也有其他方法吸收美元、減輕升值壓力。據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內部報告,人民銀行今年上半年已從一般民眾手中買進200億美元。

進入中國大陸的熱錢,也讓人民幣飽受壓力。但透過合法管道回到大陸的錢,卻也代表資金火速返回,賭的是人民幣會走強。

北京當局遲遲不願讓人民幣升值,其中一個原因是在評估最適合的調整方式。雖然國際貨幣基金(IMF)已表示,較有彈性的匯率,能讓北京更容易掌握貨幣政策,但該組織並不認為人民幣「遭大幅低估」。

【2004/11/19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82154
(轉貼)蓋棺試論阿拉法特
推薦0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4.11.14  中國時報
蓋棺試論阿拉法特
本報訊

許多了不起的人物蓋棺時未必就能論定,但就巴解領袖而言,此時論定似不倉卒,因為他的過去現在的作為一目了然,而對未來的影響也可知其八九。

廿世紀曾出了不少革命人物,如社會主義革命的列寧、毛澤東、卡斯楚,民族主義革命的孫中山、納瑟,而阿拉法特應是繼納瑟之後的阿拉伯民族主義革命者,只不過前述人物都是革命家兼戰略家,阿拉法特則只具戰術才能而缺乏戰略宏觀,以致革命事業未能竟功。

二戰之後,阿拉伯紛紛脫離帝國主義控制,但西方列強絕不會讓阿拉伯強盛,當埃及的納瑟愈是提倡泛阿拉伯主義時,列強尤其是曾是殖民國的英法的戒心便愈大,其時,美國對阿拉伯的利益尚少,所以蘇彝士運河危機時,美國是站在英法的對面。及至後來,美國為了維護以色列而又兼之有石油利益,美國對阿拉伯的「圍堵」甚至勝過英法,在這種環境下,納瑟便很難實踐大阿拉伯的夢想。

阿拉法特呢,他沒有納瑟的雄心大志,也無能力與西方帝國主義對抗,但他有頑強的意志,一心要使巴勒斯坦建國的目標能實踐,巴勒斯坦建國是所有阿拉伯職志,但幾次以阿戰爭失敗後,勇氣已銳減,阿拉法特則以微弱的力量挑起這個重任。

阿拉法特最大的成就是使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為國際間的一個政治實體,具體地使巴人邁向建國之路。之前,巴解只是受到許多阿拉伯國家卵翼的組織,刻薄一點說也許是反以色列的工具而已,國際間從未將巴解作為正式的交涉對象,它變成一個流亡者的激進組織。但是在阿拉法特領導之下,巴解逐步壯大,不但脫離了被卵翼的形象,而且成為代表巴勒斯坦人民權利的唯一組織,也成為巴人建國的希望所歸。

一九八八年阿拉法特之大膽承認了以色列的存在,更奠定了西方不得不將其認定為解決以巴爭執的交涉對象。可以說,九三年之所以能有奧斯陸的國際協議,完全是八八年承認以色列所致。這方面,阿拉法特確實發揮了他的戰術才能,因此一協議而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但是,從九四年開始,他卻未能乘勝邁步,與他共同得到諾貝爾獎的以色列總理拉賓被刺死,固然是對和平談判的打擊,但阿拉法特未能擺脫地下革命領袖的特質,未能拋開暴力鬥爭的路線,以致被以色列強硬派所利用,致使奧斯陸協議成空,使巴人建國希望受挫,卻是阿拉法特宏觀能力不足所致。

阿拉法特應該知道當冷戰已結束,當美國已成為世界唯一強權,而美國政策又是如此的偏袒以色列時,當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在內紛紛將駐以大使館由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之後,收復耶路撒冷已是絕對難以實踐的夢想,在這種情況下,就要以戰略的角度衡量得失,但阿拉法特未能掌握契機。

他如是真正大人物,絕對應該了解美國的政情,應該知道民主黨總統柯林頓的立場,柯林頓卸任在即,他要在中東和平問題上建立歷史上的成就地位,他已不在乎國內猶裔的選票壓力,如果共和黨的布希入主白宮,肯定會偏袒以色列,所以柯林頓努力促成的大衛營協議,實在是巴勒斯坦大好的機會,但不幸阿拉法特不但未能掌握這機會,而且返回後便不肯認真實踐,他竟然不能分辨出這協議對巴勒斯坦建國是有利還是有害。須知沒有部份的犧牲,怎能取得相當的成果。今天想重展當年的協議,以色列是萬萬不可能同意,將來也萬無可能。

布希政府上台後,幾將以阿和平問題拋在一邊,完全看巴解自生自滅,甚至要配合以色列夏隆鏟除阿拉法特,認為是和平障礙,到這種地步,阿拉法特能不屈服,倒有些革命家的氣魄,只是這已不能改變巴勒斯坦的命運,終於他還是含恨以終。

他之在和平有利條件之下退縮,當然也與巴解內部不和、強硬派的勢力過大。他怕影響到自己在巴解的權力地位,然而真正要作為一個革命英雄,豈能顧自己的權勢地位,這就不能成為真正的革命英雄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415&aid=1079262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